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1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1018602

0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当前,各国都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而教育信息化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对整个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变化,并将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回顾近几年来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教育信息化在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作用,因此,分析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对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范来促进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010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及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工作目标和要求\[1\]。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

1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城乡差异明显,投资不均衡

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基层学校发展尤为落后,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信息化建设投资分布不均衡导致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城乡差异明显。

越是基层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教学资源获取、教师能力素质等方面越差,更应当投入较多教育经费和资源,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全国基层学校(各级教学点、完全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数量占学校总数的80%以上,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的50%左右,学生数量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但是,基层学校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总投资所占比重较小,经费支持总体较少,而且学校自身又无法从其它地方获取经费支持,导致了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较差,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要求完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更为关键的是,硬件环境较差进一步使学科教师的能力发展受到制约,教师无法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教学资源,自身教学水平较难提高,导致教学质量永远停滞不前。此外,基层学校早期配备的设备已老化淘汰,学校已配备的设备联通性、交互性等方面较差,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学资源获取困难等,都进一步加大城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差距。

1.2信息化建设主体单一,未充分调动市场建设力量

目前,高级中学、完全高中由于办学规模较大,办公经费相比较为充足,每年可以有一定规模的自筹经费投入到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则完全依赖上级拨款,建设主体过于单一,没有运用市场机制和充分调动市场力量。从市场视角看,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它的规模是以千亿来计的,教育信息化或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所带来的市场也非常庞大。一边是教育信息化庞大的资金投资需求,另一边是大多数学校主要依托教育行政部门拨款进行信息化建设,这必然引起大多数学校由于缺少经费投入而导致学校整体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

1.3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较少,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质量不高

从整体上看,西北偏远地区社会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绝大多数地区,家庭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机会非常有限,学校里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承担信息技术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能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各类制约因素很多,其中计算机数量和专业对口教师因素尤为重要。

1.4重视硬件环境建设,忽视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大部分学科教师只是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但是将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应用于课堂实践中还存在困难,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普遍较低。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更重要的是教师整体专业化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最核心要素是教师,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课程改革的实施等都需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建议

2.1根据学校类型和规模,制定不同建设标准

基于以上对现有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针对国家“三通两平台”战略工作的有效实施,根据学校类型和学校规模,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提出适合不同建设标准的建议。

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在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工作中,必须要坚持做好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分类指导、分区推进。

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更新教育传统观念、推动教育改革、关注农村和西部等贫困地区的不利群体,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加强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建立国家基础教育门户网站,建设国家分级存放基础教育资源库,制作同步课堂和教育资源光盘等方式促进发展。配合课程改革,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和课程整合,加快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国家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各省再根据不同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培训一大批骨干教师,各县(市、区)对所有教师通过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大面积进行校本教研,也可通过专家开展网络教研的方式双管齐下,真正做到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2.2多元化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建议采用不同建设模式,多元化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实施,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深化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市场驱动力,引进信息技术企业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建设模式。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各学校要转变“自己投入、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维护、自己使用”的传统建设方式,由企业投资搭建平台和提供服务,学校购买服务获得平台和空间的使用权,促进各学校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例如,甘肃省在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政策支持,由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采用“竞争提供、政府准入、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形成企业、学校、社会组织优势互补的格局,促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我省的整体推进。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99.8亿元都通过“政府主导、企业竞争”的方式,让信息技术企业建设,然后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每年向学校收取一定的信息环境使用费用,一定年限后,信息化设备或环境归学校所有,不再上交服务费用。

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利用中央政府财政拨款和各种基金会项目投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推进,逐步实现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

2.3加大对基层学校投入,努力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差距在建设过程中,应向农村学校进行资金、政策倾斜支持,更加关注基层学校硬件、资源、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加强基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分类、分层、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坚持按需建设的原则,逐渐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同时,考虑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需要,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县级教育部门统筹一定比例的公用经费,支持信息化的建设费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费用。并且根据学校的学生数,分级进行宽带接入费用的支持,对于学生数在200人以下的学校政策就全部承担接入费用,随着学校学生数的增加,逐步减小支持比例。

第2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一、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服务对象和办学特点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地方培养人才、提供社会服务、创新科技。地方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作为高校管理工作基础的财务管理水平制约和影响着高校事业的发展。为了能够适应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经费增多,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必须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持续不断地发展,这样才能跟上高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地方高校的财务信息化一直在不断更新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还是不相适应的,存在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诸多因素。

1.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想意识薄弱。

地方高校很大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学校领导层不能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无法使信息技术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学校领导无法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财务部门向学校提出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导致学校财务服务体系不能保证质量和效率。应该秉承科学发展观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充分认识建设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健全。

财务部门几种使用不同类型的软件系统,各个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财务系统相对独立,没有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形成共享机制,财务部门提供对外的功能基本上是网上查询,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的共享是能及时准确的在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查询学生缴费、欠费等情况。许多财务软件没有财务分析功能,只是对信息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没有相应的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不能形成科学化管理。

3.财务管理部门缺少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高技术人才,高校由于存在岗位编制的限制,高技术人才很难在财务部门立足。大多数财务工作者业务素质过硬,但对计算机的了解却少之甚少,不能很好地理解并设置财务软件,软件不能满足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性要求。而信息技术人员同样存在精通信息技术,但又不精通财务,造成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既精通财务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正好缺少这样的人才,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1.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简化财务管理的繁琐程序,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将各部门的信息集成起来,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打破信息孤岛的格局,让共享的信息在管理信息平台中运行,为师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的资料信息。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实时监控,财务信息的动态传递。实现数据和信息的远程传递,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利用网络报销,分散收集、集中处理。保证业务过程和信息过程同步,保证数据收集、汇总的实时性。管理层可以动态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便管理决策。

2.选择自身个性化的财务软件。

地方高校资金量较小,通常不会自行研发软件,研发成本远远高于购买的软件,高校用户自行配置硬件设施,购买适合学校规模的软件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求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改进一些财务管理功能,对会计核算、预决算管理、成本效益分析、财务分析等功能进行整合,财务数据之间的获取更加便捷、准确,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财务软件与关系密切的部门软件通过接口对接,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形成资源共享,提供准确、统一的数据,形成校园数据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

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平台建立,传统的管理模式、岗位设置、组织结构、工作方式都要有相应的改革,必须建立一套标准的、严格的、规范的、稳定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只有统一的标准,才能完成统一的输入数据格式,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四、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重要性,它是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自身学校的特点,创新建设财务管理平台,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管理层要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对待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平台化建设工作。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既能增强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2.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后,需要摒弃传统思想,强化创新意识,传统的模式已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在创新的过程中把网络技术手段引入到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中,顺利完成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过渡到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除了传统的制度应该增加信息技术管理制度、软件和硬件维护制度、上机操作管理制度等。完整的保障制度才能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创新,财务电子化代替了传统的纸质介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更需要强化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信息服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加强人员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岗位不相容原则严格遵守。系统要设置管理员、操作员、监控员等相互监督制约的岗位,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加强复合型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保证延续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建设过程中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接受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知识,同时要精通计算机,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来完成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和专业化培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信息化进程的健康顺利发展。

4.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创造安全的管理环境。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给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要结合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从输入输出控制、网络连接控制、数字网络化控制等方面杜绝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建立新的审计制度,定期、不定期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信息化薄弱环节的管理。财务信息数据在网络环境下,相关人员要加强安全保密意识,严格防范网络病毒和信息外泄。财务人员要建立起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及时对病毒进行查杀,定期对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财务管理信息化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防范能力和增强风险意识,有效地发挥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职能。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贡献力量。地方高校应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通过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用新的技术和理念解决日常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思路,给出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议与对策。为高校实际财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瑞,任军利.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与规划,教育财会研究.2015.04.

[2]潘徎.用财务信息化提升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能效,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0.

[3]邓振华.高校财务信息化应用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9.

[4]易颜新.基于云计算的财务信息化模式探究,财会研究.2015.05.

第3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化;网络;建设

引言

卫生信息化是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2011年7月8日,全市召开了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会[1]。我校在市卫生局的支持下,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1.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校园网的建设已有成效

我校园网始建于2000年,两期建设共计投资约180万元,采用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标准三二一网络拓扑结构,利用中国联通高速出口实现互联网接入。校园网现有多功能教学网络及课件平台、综合教务系统、WEB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各类应用系统,网络覆盖办公区、生活区千余接入点、计算机终端,为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平台。

2011年学校又投入17万元升级改造了学校网络。本次校园网实施项目主要涵盖两大部分:一为核心交换机切换,在不改变原有网络拓扑的基础上,将老的核心交换机h3c S7502切换为DCRS-6808E产品,并保证校园网核心的正常使用;二为新楼实训楼的实施和安装,采用DCRS-5950-28T交换机作为整栋楼的汇聚交换机,4台DCS-3950-28C作为接入交换机。校园网整体改造实施完毕后,能够保证核心稳定、可靠的运行,另外核心交换机DCRS-6808E提供8个业务槽位,可以最大化的满足用户的扩展需求。实训楼采用千兆接入、万兆上联的高性能IPV6交换机,也能够保证实训楼区域的可靠安全接入;另外启用了监控系统、网络防雷系统、防火墙安全系统,稳固建立;了有效的应急系统和制度保障安全体系。

1.2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为了促进资源共享,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方便,在学校建成校园网的同时,在网上建成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将办公、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设备、后勤、图书、宣传、娱乐等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为全校提供一个统一的、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信息服务门户,促进全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2011年5月学校投入5万元资金完善了校教师排课系统;为了让社会进一步了解郑州市卫生学校的发展状况、专业优势、办学理念,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创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中心今年又对我校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增加了校庆专栏、网上报名、录取查询、校园平台、数字图书馆、首页视频播放等功能。

2.信息化网络存在的问题

我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上述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存在主要问题有:一是校园网建设布置网点不全,有些部门根本没有连接到,成了盲区(比如,学生几栋宿舍楼、学校一卡通没有照顾到水房、校医院的就诊,收费;电子阅览室的上机、上网管理等);另外终端设备也不足,缺少相应的管理软件;二是信息资源库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2]。例如我校网站中栏目不丰富、功能不健全,内容更新不到位;三是教学资源开发、资源共享、网络运用没有充分运用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加以改进和提高,并逐步达到完善[3]。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什么[4]?不是建网,而是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网络不应当成为学校炫耀的资本。而提供什么资源和服务,以及如何提供.才是建设有特色的高校应该深入挖掘和研究的重点。

3.建议与思考

3.1针对我校特点进行信息化

各个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我校是卫生系统下属的一个单位,所以想要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就应该根据我校本身的特点对症下药。

3.1.1 搞好校园网的建设

校园网网站的建设,是我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具体行动。如果要想使网站成为我校的新闻中心、信息的平台、数据资源中心,那么推广和维护、管理网站的工作任重而道远[5]。平时我们信息管理中心不应该过多的依赖公司,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开发团队,实现校园网建设的团队化,从而达到校园网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实际目的。

3.1.2 学校管理信息化

以校园网络平台为依托,直接管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现实校园的信息数字化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存储到数字空间,使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我们可以通过FTP 文件服务器, 教师可以将教案、课件、论文等资源方便地在校园网中传送。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室投影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网上浏览、远程视频教学和自学;可以建立有效的资源中心,支持包括教学信息、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以及教学资源库等多种服务[6]。使全体师生每人都能有适合自己的资源库,并且教学资源库能支持常用的格式文件。

3.1.3 电子阅览室建设

我们可将大量的图书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资源服务器上,建立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对分布在网络上的资料提供分类、索引、查询、下载、浏览等服务,支持远程维护,便于广大师生对网络上大量的电子图书快速定位、访问和个性化使用[7][8]。目前我校图书馆在电子图书上仍处于信息化的初期,需要进一步完善。

3.2 做好日常的系统维护工作

信息化工作不仅需要高技术、更需要细心、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每天我科室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把该做的维护工作做好,服务器的日常维护,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检修,数据库的备份等等这些都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密切相关。我信息管理中心制定了严格的日常维护制度,要求值班人员严格执行,并由专人专项负责检查,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我校信息系统的稳定性。

3.3 做好巡查工作,及时收集问题并加以改进

我校开展信息化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并且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的更新,各种新业务的拓展,各种人为原因的存在,在实际工作中,我校信息系统存在着各种已知的或隐藏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看似性质较小,但能导致严重错误后果,针对这些情况,我科室制定了定期巡查制度。每周每天由专人负责进行对各个科室的巡查,记录信息使用人员反馈的各种问题,我们对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对于好的建议,及时改进,通过全校的发动,使信息化工作得到很大的提高保障。

4.结束语

“信息技术服务”[9]不仅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而且会大大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所以我们只有潜心建设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而非重硬件、轻信息资源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推向前进。(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郑州市卫生局.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现场会成功召开[C] .2011(7):1-2.

第4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

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从起步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发展阶段的财务软件的通用性普及,再到现阶段的财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发展,短短的30年,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手段变得越来越成熟,财务功能化模块也越来越完善。高等院校为了能在经济竞争中赢得一席地位,也毅然跻身于这一趋势,到本世纪初,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70%的高校对财务系统进行了电子化、数字化升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高校已经大步跨进了数字化校园时代。

1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1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认知误区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指的是高校依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多种现代化电子技术手段支持财务管理活动,通过相匹配的财务信息系统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整个财务管理过程集成化、动态化的过程。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现代数字化技术具有极大的需求。在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领导决策者容易把对财务系统的技术改造简单等同于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以为升级一下财务软件,修正一些业务流程就完成了财务系统的信息化。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容易导致决策人员忽视对管理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与引进,造成信息技术的闲置与浪费。

1.2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配备陷阱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设备机器购置、业务流程改造的过程,伴随新系统新技术的使用,财务活动工作人员不仅需要丰富的会计知识,同时也必不可少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尤其是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需要大量引进专业人才,才能保证系统日常运营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我国高校的人事安排制度由于多种原因,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没法及时清理不能胜任岗位的职员,这会使得技术人才引进方面面临极大成本压力,造成人员配备陷阱,如此情况下,即使装备了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硬件,硬件设施也无法高效运作,严重时还会出现财务信息安全问题,给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不必要的费用和不便。

1.3高校财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决策需求

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活动重视会计信息的录入、核算、核对、审计等业务流程,引入电算化以后,这些以前需要纯手工进行的繁重的工作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极大地节约人力成本,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工作精度与效度。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等院校在财务系统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中始终重视的是会计反映职能的优化,而会计的控制职能尤其是决策支持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由于信息孤岛现象的大量存在,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并没有跟高校的其他管理系统如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实现数据对接,这使得高校领导在进行系统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时因无法收集到完整、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和决策失误,从而增加高校运营的财务风险。

2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建议

2.1从战略高度重视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通过优化升级财务系统,提升管理水平与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战略方向纳入高校管理整体规划不仅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防止高校信息化改造工作流于形式,使得高校信息系统能真正为财务管理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借此过程可以引导全体工作人员重新认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引发人们新的学习热情,为建造学习型管理组织提供环境和条件。高校在进行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系统安排各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与兼容,用集成的思想改造传统分割成块的管理业务单元,使得不同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便捷的沟通与互助,大力宣传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使得每个人都能充分重视并参与到这一建设改造的过程中去,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从制度安排上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其实就是进行一场管理方式、管理流程和管理观念上的变革,这个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破坏的过程。传统的管理职位与人事制度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重新安排新的制度,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冲突是财务信息化过程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除此之外,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会越来越频繁,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沟通渠道同样需要制度进行规范,确保财务活动与高校其他管理活动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其他需要注意的还有会计记账方式的优化,学校财务处理的收付实现制无法满足高校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经济活动方式,只有引入权责发生制才能防止账务混乱,保证财务系统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3优化升级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

升级财务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系统的构建更好的体现会计的两个职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更好地进行财务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如实现网上支付、网上缴费、网上投税等,使得会计反映跟及时准确。同时,完成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以便综合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来辅助决策。另一方面,设计适合学校使用的财务系统。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其存在特有的会计项目,如科研经费项目,再加上高校所使用的会计基础与一般企业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高校的财务系统构建时必须考虑个性化需求,如设置单独的科研经费管理板块,采用适应于收付实现制形式的信息传递模式,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简单照搬一般企业的先进财务系统,不会起到系统改进的功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宏观上来看,在高校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离不开管理观念上的跟进,需要从思想上和战略上高度重视财务系统建设,努力再造能满足需求的业务流程,并且不断持续改进。从微观上来看,高校的财务系统设计有其独特性,不能简单复制一般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刘仁芝.基于数字校园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硕士论文学位].山东大学,2010

第5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高校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思考

衡量一所高校管理水平的因素有多种,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资产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学校档案对于学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育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能、维护学校权益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使高校档案工作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传统型的档案是建立在手工管理的基础上,其档案信息服务是以手工服务为主要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及检索利用水平,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严重滞后于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现实需求,为此,高校档案工作必须走信息化建设道路。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规范管理,通过为各部门信息提供统一的平台,统一各立卷部门的分类方法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有效衔接,有利于落实部门立卷制度,提高组卷编目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而为档案文件及其他有关信息的查找、阅览等提供便捷。

2.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以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建设,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的进步,面对数量众多的新型形态和载体的数字文件材料,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规范管理,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成为高校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当高校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后,必将有利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间概念,可以利用网络的传输便利,提供快速有效的利用服务,使异地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使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时效性、广泛性更加突出,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次,数字化档案信息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促进各种高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领导重视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关键看领导是否重视。各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政治高度,增强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保障。

(2)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一是要优化库房环境。现阶段,要在强化库房纸质档案保存环境功能的基础上,突出电子档案的保存环境和信息化设备的运行环境建设,对新建库房制定新的标准,对已建库房提出改造要求。在标准制定上,要有硬性指标,对新建库房,环境的温湿度和防尘要适应信息化设备运行要求,网络中心机房要有防静电设施,服务器要有防信息泄露手段,电子档案库房要有防磁措施。对已建库房,要按照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分区保存的要求,进行功能结构性改造,视条件逐步增加相应设施,以满足电子档案保存和信息化设备运行的需要。二是要优化网络环境。当前各高校档案部门网络布线零乱、设备共享度低、有安全隐患的现象比较普遍,为此需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比如优化综合布线系统、合理配置硬件设备、完善安全防护措施等,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合理、简洁明快,选材经久耐用、美观大方,供电配电系统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网络信息安全综合防护、措施有效,网络布线规范有序、调配灵活,设备选择技术先进、运行稳定。三是要优化办公环境。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办公环境既不同于一般库房管理人员以现场收发为主的工作环境,又不同于教师和行政人员以坐班为主的工作环境。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以网络化办公、作业为主,因此必须针对此特点对办公环境进行优化,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3)经费投入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证

实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软件,因此必须得到财力支持。首先,各高校要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计算机、数码照相机、录像机、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计算机终端设备;其次,引进或自行开发研制档案管理软件,建设和完善局域网,并与校园网连通,加快高校档案目录级及全文级数据库的建设,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网络化。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各高校要从工作需要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和改善现有的现代化管理设备,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为加快推进高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足够的经济保证。

(4)档案人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第6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探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16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43- 03

0 引 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校园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然难以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积极构建灵活高效的信息化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高校人力资源更为便捷的管理,从而有效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现代化管理进程的快速稳定发展。

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

许多高校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将其简单地视为一个计算机体系。管理层意识的欠缺将会直接阻碍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对于信息化管理技术不重视,甚至抱有一种抵触情绪,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1.2 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

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正处于新旧过渡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基础相对来说要薄弱一些,难以满足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化较快,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软件程序经常跟不上模式变化。此外,许多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往往没有建立强而有力的后期支持团队,导致信息化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无法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仅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导致了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

1.3 管理信息共享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并没有从学校发展的全局角度出发来进行统筹规划,这就使得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存在一定的缺陷,管理信息难以充分共享。尽管多数高校都已建立各自的人事库,但是能够共享的数据资源却相当有限,甚至部分信息过于陈旧或存在错误,不具备任何可利用价值。

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效对策

2.1 增强信息化管理意识

管理层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直接决定了学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设水平。通过信息系统,高校领导能够随时了解到学校人事资源的配置情况,有助于提高其决策行为的科学合理性。首先,高校人力资源的信息系统应具备完善的人事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人力资源的实时状况,方便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制订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人才聘选和培育计划,以免出现盲目开展招聘活动或培训活动的现象,给学校带来一定的资源损失。其次,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还应能够面向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不同程度的自助服务。学生和教师登录系统后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查看、核对以及修改等,以充分确保系统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人事部门应不断加强自我管理意识,此外,随着人力资源数据信息修改权限的不断下放,其他一些部门也可以参与到部分数据信息的修改和共享中,这就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共同构建和维护可靠的人事数据库,保障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加大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技术的研发力度

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减轻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压力,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处理一些日常的教学管理事务,还能对人事员的配置进行合理优化。例如,教师的职称评定、人事任免、培训进修、退休调配等等。与传统的工作模式相比,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信息集中起来,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业务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优化,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能蛟诟鞑棵偶浼笆薄⑺吵┑卮递。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能准确划分学校各部门对应的职能,从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做到合理分配人事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部门人员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加大对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技术的研发力度,切实解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其能够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2.3 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

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必须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运转性。人事资源信息属于学校的机密信息之一,因此,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该系统时刻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减少恶意入侵、攻击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应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强大的后期技术支持。当学校政策或业务发生变化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判断和反应,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升级系统安全,充分保障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和高效率性,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

3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学校人事管理水平,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3).

第7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职校;教学;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职业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各职业学校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精神,通过充分调研,组织召开多层次座谈会,经行业、企业专家、职教学者反复论证修改,着手信息化建设。处于此趋势下的职校德育课程教学也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的东风,不断探索解决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通过教学空间的建设将网络信息资源变成为学生易接受的德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对增强德育课程的育人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当前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不想用———认识和观念问题。从观念上认识不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德育教学工具能够使德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参与培训学习无动力。

1.2不会用———学习和操作问题。重硬件,轻软件,由于学习培训跟不上,使得一些德育老师理论不通,操作不熟,想用但不会用。

1.3不实用———资源和共享问题。表现为:一是花钱购买的德育资源库不能直接用;二是对德育教学资源缺乏标准一致的整合,不能配套用;三是德育老师做一个课件得花费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投入精力很大,却只是用于一节课,难以方便用。四是对所制作的德育课件没有能进一步精加工打包入库,造成资源流失,不能循环用。

2当前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原因

2.1形式多样化,空间建设缺乏实际内容

各职校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如网络设施设备都基本成形,只是在融入德育课程教学时出现问题。不管是借鉴还是创新,德育课程教学空间形式呈现多样化,纯粹是拿来主义的做派,让每种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只是形似却无神,最后导致德育课程教学空间里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不知如何符合自身专业,缺乏特色。

2.2师资队伍老龄化,空间建设缺乏强大动力

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但是部分学校教师出现断层,甚至老龄教师比重较大,导致空间建设缺乏动力。也正因为师资队伍的老龄化,导致教师信息化素养不够,抵制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假设,同时也由于部分学校忽略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导致点面分割明显。

2.3思路老套化,空间建设缺乏顺时创新

不管教师还是行政人员往往不根据专业要求和学校实际,采用旧思路指导信息化建设,让德育课程空间建设发生异化,无法达到改善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3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3.1贴教师,寻求资源,为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增动力

作为建设的主体,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必须贴近德育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思想观念,自愿接受并采用这种新型的、挑战性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教学空间建设的培训,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寻求资源,如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研室沙龙等。校本培训可以请专家或相关的计算机教师,让德育教师集中时间,全身心地学习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或有效利用教师的空闲时间,根据德育教师的实际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答疑。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通过走出去学习,由他们去完成点的任务,再带动面的发展,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3.2贴专业,融汇资源,为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增特色

德育课程教学作为育人的主渠道,如何在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的育人效果是德育课程要重点思考的。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德育课程教学要符合三贴近原则。因此,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需要贴近德育专业,融汇各方资源如网络、现实,打造有德育专业特色的教学空间信息化。德育专业要实际,多点积极的能量,要符合学生生活,符合成长规律,健康引导,不能误导。因此需要德育教师对资源要有所筛选和设计,做到真正三贴近,同时要善于发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保证资源融汇的有效性。

3.3贴学校,集聚资源,为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增光辉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从理论和实际上协调各部门,积极为德育专业集聚资源。学校在政策上要支持和保障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同时积极开展德育专业空间建设的研讨,提升学校德育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学校信息化整体发展。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若干意见,以期为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徐红 单位: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第8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平台;教学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39-02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是我们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方法都必须面对的一场革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虚拟实训能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中职做学一体、以学为主教学理念,创建良好的、互动的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提高中职的教育质量。

2、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领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投入、运行保障机制。2011年,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各中职学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建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对各校的信息化规划方案给予指导和专项经费支持,这对相对落后的中职信息化建设来讲,正是把握机遇,迎头赶上的大好机会。

3、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师生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学习互动平台;有利于师生通过网络学习与交流互动。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各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部分学校设施设备还相对落后,未达到“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最低配置参数要求,有待升级改造。

2、信息化应用不足,整体规划欠缺

大部分中职学校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的整体规划和开发,信息化应用不足。“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虽然在中职学校得到普通应用,但各系统软件之间互相独立,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很多校园网建设还停留在“辅助”与“边缘”地位,局限于信息的浏览和检索,局限于教师教学公开课的备课上。而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教学改革的目标尚未实现。

3、缺乏信息化建设的运行保障机制

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应用运行维护保障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急需建设。

4、信息化项目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中职学校多缺乏具有大型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

上述罗列的问题,应在信息化建设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和完善。

三、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建设目标的确定十分重要,结合我校目前正在信息信息化项目,浅谈一下中职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1、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我校信息化建设以更新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为基础,构建以“师生”为核心,围绕数字化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要素,依托数据中心及应用支撑平台,重点建设校园资源中心、校园管理中心、校园服务中心应用系统。提高教学水平及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形成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信息化。

2、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1)基础设施层――建设的基础

网络基础设施为信息化建设打下硬件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网络、主机及存储设备等硬件、以及系统软件等基础设施。

(2)基础支撑平台层――建设的支撑

数字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支撑的技术平台,它从信息展现、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出发,通过构建各种基础平台,使各应用系统开发能够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也支持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形成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支撑体系。

(3)全局应用系统层――建设的成果

应用系统是直接提供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各种应用系统,覆盖了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这些应用系统构成了“数字校园应用体系”,也是数字化校园成果的最终体现。应用系统是由业务需求驱动的,它会随着学校在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3、信息化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2)完善基础,保护现有投资

重视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等数字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对现存的信息孤岛进行详细分析,完善功能,将其整合进整个数字化校园中,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更大的作用。

(3)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急用为先

应用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 信息化建设重点是服务于教学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密切融合,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转变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应改变以往将软件建设重点放在管理系统建设上的思路。

对于OA系统、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系统,采用各领域的领先品牌,通过基础平台集成到数字化校园中,在利用行业先进的软件产品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减少了定制开发的不确定性因素。

四、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探讨

1、信息化建设模式应与时俱进、采用专业及规范的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在强调重要性、先进性和紧迫性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性,要以科学的项目管理手段及创新视点来进行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很多大型信息化项目中引入了专业的信息咨询公司来代甲方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及信息化设计咨询服务。其专业设计及丰富的经验能使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先进,可持续发展。另外,自信息产业部2002年12月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以来,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引进监理机制,已成为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识。通过专业信息项目监理可明确项目技术方向、软硬件选型合理性;确认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规范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保障项目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合理性;从而降低信息项目建设的风险。

2、更高层面的项目统一规划管理设想

分析各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存在共性方面,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建设、各类行政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目前,已有某些区县教育局统一组织区内中职院校进行统一规划、招标、实施的先例。如果进一步推广到市级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在保证信息系统实施可靠性、数据接口统一、项目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还可充分借鉴吸收各校先进、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大大降低各个信息系统分别建的成本与风险。相关设计及管理费用可由各个学校共同分担。更高层面的系统总体管理也益于中职系统各学校IT产品接口标准的统一,对未来各校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3、建立中职学校的市级教育资源学习互动平台

在国际教育领域,教学模式正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立体化模式转变。所谓新的立体化模式,即纸版教材、网络教材和网络教学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国内外一些优秀网络教育课程已经在很多知名网站免费开放,人们在家就能享受到世界顶级大学的公开课教育已经变成现实 ,这也预示着,教育资源将向开发性和共享性发展。

中职学校也应积极探索更开放的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模式。目前,各个学校都在独立规划建设教学资源平台,这样不仅增大各校的建设成本, 也很难实现校际教学资源的共享。如能建立市级统一的教学资源学习平台,统一购买公共教学资源,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各校将优秀教学资源传送到平台,实现校际资源共享。这样在节约资源建设成本的基础上,使得各校的主要精力放在创作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上,使信息技术和课程能真正结合、更能促进教育交流和教育发展。

五、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甚至还要前瞻考虑市级统一管理。因此建设之前必须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通过科学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队伍,健全学校的各校管理制度,对中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及教学管理都将有是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健,秦晓辉.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信息技术. 2010年 第12期.

[2] 吕少平. 构建中职数字化校园规划标准与绩效评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年 9月.

第9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资源共享;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科教兴国”是保证我国能够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战略国策,教育信息化是达成该战略国策的重要手段。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随着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和实施,国家对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2010年5月21日,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北京华成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0高校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其目的是探讨中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与前沿技术。为此,我们要制定高校有关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利用信息化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对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对当前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深入研究。

一、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全校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当前高校内,许多二级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多,各系统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由于原系统所采用的开发软件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由于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逐个进入访问,可能需要不同的密码,甚至是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交换。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

(二)重视硬件设备购置,轻视应用软件投入。各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目光短浅,功利氛围较厚,对不能在短时间见成效的就比较缓慢,如软件。而对短时间内有成效就快,这种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的信息化建设表现非常明显。其实,软件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权衡利弊。不少高校开始搞信息化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一旦硬件环境建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软件真正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非协调的发展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因原系统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信息之间难以交换,更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由于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经常会出现学生部门统计的学生人数和教务部门统计的学生人数、人事部门统计的教职工人数和财务部门统计的人数等有较大的出入,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重滞后和互操作性、共享性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对学校实现教育发展的深化改革,提高高校的发展步伐,实现学校管理职能的转变,形成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有重要意义。高校信息化建设大多需要经历需求计划、分析设计、计划实施、系统应用四个过程。应该说这四个过程缺一个都不能说已经成功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摸索信息化建设道路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自己的应用需求及分期目标,确定和实施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包括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规划要全校各部门与信息中心通力合作。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相关部门的沟通,形成统一方案。

(二)要明确信息化建设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现在高校一般设有如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等,这些部门一般的理解是一个技术部门,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在高校,这些部门不仅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要作为综合管理部门,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主要职责除了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外,还必须具有管理与协调职能。高校成功实施信息化,信息中心人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中心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模式,还要了解IT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并承担对外技术联络的任务,知道如何让实施人员理解用户的意思。信息中心人员可以尽快使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进入角色,也能将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想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容易被用户理解的语言与他们沟通。

(三)要注重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学校全体人员,上到学校领导,下到每个教师、学生,而且特别强调学校各级领导的参与。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体人员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程度。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一是要提升教职人员信息化素养。学校应根据岗位和职能的不同,安排教职人员通过相关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形成一批素质过硬的信息化教师队伍、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和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二是加紧对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生信息技能的训练。

(四)要走最适合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和建设模式。高校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和兄弟院校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学校自己原有的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探索方案,使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过分强调现状,会走向保守,故步自封,不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带来的可利用资源;过分强调先进技术又会脱离实际,在现实中难以驾驭。由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单靠学校自己的技术力量很难成功地实现信息化建设,并很可能半途而废,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建设模式是与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实现一种互利互惠的、共赢的开发建设方式。

三、结束语

高等院校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必须立足于本校实际,认真分析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转变思想观念,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制定好本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整合高校间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资源,以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的优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学和科研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划,采取合理的手段,坚决突破制约高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的瓶颈,为高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增国,李春兰,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设原则.办公自动化(综合月刊),2008.4.

[2]徐笑宇,黄磊.虚拟化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3]蒋兴东.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设建议.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