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调控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

第1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的职能单位或者以公益服务为主的单位的统称,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服务社会的一切事物,以保证社会安定、稳步的进行发展,其从事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教育类、卫生类、医疗类、文化类、执法类等等。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其财务管理工作是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活动的基础,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是财政拨款,小部分是自筹经费,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以及监控相结合的管理手段。又因为财政管理关乎着国家的财务支出,社会的进步、稳定,故而,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不仅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社会安定、和谐的氛围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执行不严

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本性的原因。正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够健全,才会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权、财力比较分散化,最终导致有部分的部门的经费会较为紧张,有些部门的经费则出现了浪费的现象,致使经费的结构不合理,难以对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分配,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2.宏观调控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就是宏观的调控决定的,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宏观调控还不能够完善,这就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财务的预算机制不够科学、财务管理的范围不够规范化、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合理化等问题的显现,故而,宏观调控的不完善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能进行动态管理,不能进行良好运行的主要原因。

3.监督体制不够严格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依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的体系,没有可以提供财务咨询的机构,也没有一个可以独立进行财务决策的机构。在对财务管理的讨论中,也是比较偏向与财务管理执行的一面,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的一面则被忽视掉了,有的时候,甚至将财务管理的执行与财务管理的决策混成一体,让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不仅担任了执行者的角色,同时也做了决策者的工作,这就很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中监督的只能被淡化。

4.财务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队伍薄弱

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有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依然使用原来的财务管理体制,因此,出现了业务处理不当,资金短缺,无法进行正常开支等问题,这就是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的结果,而且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产不明确,出现账目漏洞问题。此外,财务管理队伍薄弱,人员工作消极保守,没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素养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强化措施

1.推进机制改革、引进现代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机制应当审时度势,摒弃落后制度,开创崭新局面。 一方面积极整改单位部门的构架、财政的制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财务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改革的力度,对不正规、不科学、不可理、旧模式进行重建,使新制度得以落实。除此之外,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如使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来代替人工整理账目,利用有关的软件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等。

2.补充、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

首先,大力宣传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如《会计法》、《预算法》的宣传工作,这对提高单位会计意识有促进的作用;其次,进一步对有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并制定出一些行为规范的准则;再次,大力推进新制度的改革工作,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单位制定不同类型的财务制度,先分开制定行政、会计的制度,然后再进行制度的融合;最后,加大审计部门对财政管理的审查力度,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

3.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内部检查机制

在加大监督力度的途径上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着手,一方面是国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改变原本对行政事业单位放任自流的被动管理方式,变为掌管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走向,采用定期跟踪、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禁止资金挪用,监守自盗行为的出现,达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细致化目的。另一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监督管理,使财务管理更加的透明化,改善财务管理的内部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以达到在单位的内部形成良性的循环的目的,大力发挥群众的监督管理作用,对于提出合理建议的个人提出嘉奖,对违纪的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鼓励职工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工作。

4.进行人员培训,建立队伍

改善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消极心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其具体的措施如下,定期对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做专业的技能培训,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待遇,制定一些奖罚机制以及责任机制,以达到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严谨工作的目的,还可以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道德意识,以落实财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政策。

第2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这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宁波市党代会精神,回顾交流各地上半年工作,共同分析当前形势,主动应对宏观调控,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确保市委市政府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也为月份的市委全委会和月底的市政府半年度会议作好准备。

从刚才各镇(街道)汇报的情况看,总的感受有这么两个:一是大家都感到很累。大环境是宏观趋紧、缺电,小环境是遇到了历史上的罕见旱情,抓工作的难度明显增加,但在困难面前,全市各级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的激情充沛,主动服务的意识比较强,各方面的引导工作做得比较及时到位。尤其是在全面落实水资源统盘调控和限水节水各项措施上,各地是步调一致,政令畅通。下姚江引水救灾工程涉及的相关镇,更是全力支持配合,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二是工作还是有起色有成效。各镇(街道)对今年的工作重点把握得比较准,抓落实也是到位的。在目标任务的细化量化、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督促、形成推进合力上动了不少脑筋,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市里部署的社会治安大会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市级重点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主要领导带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力度和措施是基本到位的。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基层干部抓落实求推进的责任心也明显增强。

下面,我根据大家的发言,就贯彻宁波党代会精神和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再讲三点意见:

一、牢牢把握宁波党代会精神实质,进一步鼓足发展之干劲

不久前闭幕的宁波党代会,已经明确了今后五年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为我们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把握宁波党代会精神实质,我个人理解,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巴音书记在参加慈溪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宁波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中,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左右,到年人均达到美元。这些都说明,必须更加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二是要努力谋求更快更好发展。报告提出了“四个更加注重”、“六大联动”,特别是“六大联动”,在空间布局上更加体现了协调发展,在发展内涵上更加体现了统筹。也就是,今后发展既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又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既要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贯彻宁波党代会精神,结合慈溪实际,我认为主要是把好三个环节。一是以宁波党代会精神来统一全市上下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报告》最大的亮点是港桥海联动,并指出要发挥大桥拉动宁波经济的“加速器”作用,构建“大桥经济圈”,发展大桥经济。宁波最大的优势在港桥海,港口是龙头,现在港口的优势已基本用足。今后一个时期,宁波最大的增长潜力在大桥,开发开放的区域重点将作战略性转移,肯定要转移到滩涂资源丰富和大桥要素集聚强劲的余慈地区。慈溪地处大桥桥头堡,是宁波接轨上海的前沿,是大桥经济的核心区和先发地,宁波市委对慈溪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建设产业发达的北部都市区,在“六大联动”发展中起好领跑示范作用。由此,慈溪在宁波大市的战略地位在得到了充分地、史无前例的提升。全市各级一定要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按照党代会精神,结合我市既定的发展目标,深化和完善发展思路和策略。快中求快、既快又好发展是宁波党代会的最基本的精神实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指针。联系我市实际,去年初,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以大建设大开放大调整大提高为总抓手,打造“四大基地”,主动迎接大桥经济时代的战略构想。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既切合慈溪实际,又适应宁波党代会精神,在本质上与宁波党代会精神保持了一致。下步,要按照“六大联动”要求,赋予“四大抓手”新的内涵,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快中求好,联动发展整体提高,发挥宁波经济“加速器”作用。重中之重是加快培植大桥经济。在产业方向上,建设产业发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城市形态上,建设宁波北部都市区,北接上海的“桥头堡”。三是坚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把当前的工作抓好。贯彻宁波党代会精神,落脚点在于推动各项工作,关键是把当前的具体工作做好。各地要坚持求真务实,保持昂扬斗志,按照年初市党代会和人代会提出的工作总要求,盯住既定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尤其是要扎实抓好对发展起长远和基础作用的工作,甘为后任作铺垫打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正确把握当前经济走势,主动适应宏观调控,进一步增强工作信心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发展稳健,势头良好。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到月底,技改投入达到亿元,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和自营出口达到万美元和亿美元,分别增长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各项经济主要指标保持了较大增幅。应该说,狠抓落实年的各项工作,已形成了良好局面。

尽管发展势头较好,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到位,已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回落”上:

一是工业经济效益回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增长利润下滑,到月底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的达家,占,比去年同期增加家,亏损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速回落。月份增长,月份增长,月份增长,月份增长,增速逐月回落明显。其中市级在建重点(实事)工程在前月仅完成年度计划的,按进度看,全年投资数已难以完成。前月的工业技改财务投入增幅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个百分点。三是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逐月回落。月实到外资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而往年则成倍增长。四是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幅回落。⒋两个月全市存贷款首次出现近三年来的负增长。至月底,全市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减少了亿元。金融系统本外币存款余额月份比月份下降万元。五是财政收入明显回落。宏观调控效应是一级一级反映的,先是企业效益下降,后是财政减收。市级财政收入从月份开始明显下滑,至月底,按统计新口径,完成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比去年同期负增长,这在近年来是少有的。预计全年财政可用资金减收亿元。主要原因,一是因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所得税增幅较低,月份增长率仅为,比去年同期的,减少个百分点。二是因土地停批,尤其是土地拍卖无法实施,预算外收入中占大头的土地规费收入大幅减少,至今只入库亿元,完成计划数的,预计全年土地规费将减收亿元左右。三是因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退税亿元。各镇(街道)财政收入也明显减少,因为镇级一般预算内收入靠企业税收,预算外收入靠土地的特点更加明显。

以上“五个回落”是当前宏观环境新变化下我市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势。如何全面把握这一走势,对于应对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良好发展势头至关重要。我主要讲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当前经济“回落”是阶段性的,下步可能会有进一步反映,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市经济的五个“回落”,现在仅仅是初步的、表面的反映。目前我市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靠去年高增长的惯性拉动、延续,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到位,下半年和明年的情况会更严峻,变数会更大,经济回落可能会更加明显,并且通过连锁反应,会波及其他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而且,中央这次宏观调控决非权宜之计,很可能会成为国家的长期策略手段。总理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听取中部五省负责同志汇报后指出,当前宏观调控已取得了成效,整个经济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同时又指出宏观调控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最近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指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减弱,工作不能松懈。前阶段宏观调控主要是“看好信贷,管紧土地”。为了确保经济安全,实现经济“软着陆”,这次中央宏观调控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控制在以下(一季度全国是),工业投资增长控制在以下,消费增长要拉到左右(现在是左右,消费过冷),下阶段中央将根据经济宏观走势,有可能采取更严厉的调控措施。主要是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即指数。这个指数从月份以来一直走高,月份同比上涨,月份同比上涨,一旦突破的安全底线,央行就要采取加息。加息后对企业技改投入影响较大。我市大部分的企业技改项目,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作出的投资决策,在银根收紧、加息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同时,加息将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效益下滑,政府财政减收,固定资产投资也会进一步萎缩。企业效益下滑还可能造成就业困难,进而导致消费不旺。从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这个周期不可能是一个点的,也包括面的。按照我的看法,从年到现在经济持续上升,是一个周期,从目前开始,又是一个新的周期,今年是个点,明后年可能还要下坡,至少要延续年时间,有可能到年、年才能复苏。对此,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要有长时期控紧、经济下坡的背景下主动应对的思想准备,努力把宏观调控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个观点是,要把当前中央宏观调控作为发展的新转折、新机遇来认识。宏观调控尽管给我市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从某种程度讲,也是慈溪新的发展转折期,应对得好,就可能把我市的经济运行质量和发展层次提高到一个新的平台。首先是“倒逼型”机遇。中央作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把发展调整得更快更好。这些年来,我市的经济总体上是符合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是积极健康的,但增长方式还停留在依赖于资源高投入、环境的高承载上。如全市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仅,比苏南的镇级园区还低。水则是更为短缺。长此以往,无论是资源的供给,还是环境的容量都不容许我们支撑这种增长方式。这就逼着我们自觉地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我市的资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来谋划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如果这方面抓得及时到位,就能牢牢把握新一轮发展主动权。同时也是“整合型”机遇。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各种要素整合、各类企业重新“洗牌”的过程。现在我们的实力也经不住考验的话,全国其他地方都将经不起考验。只要我们把握产业导向,引导企业选准、选对项目,支持企业把项目搞上去,加快建设,早出效益,把这段困难时期挺过去,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个观点是,在当前慈溪发展的临界点上,特别要强调比精神比方法比服务比实绩。

比精神,就是要坚定信心,劲可鼓不可懈。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连贯性,靠历任领导打基础,靠持之以恒地抓,才能保持稳定的增速。一旦抓的劲头有所放松,出现了断层,要想保现状也十分困难。比方法,就是要坚决克服无所作为、消极等待的思想和畏难情绪,开动脑筋,迎难而上,向中央要路子,向群众要方子,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在困难面前,既是拼实力,也是拼智力,更是检验领导干部驾驭全局能力的时候。比服务,就是要更加主动地为基层为企业搞服务挑担子,共渡当前难关。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各位分管市长、市级部门领导和各镇(街道)党政领导要敢于挑担,敢于采取灵活变通方法,为企业发展、为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客观上,当前宏观政策落实中也确有变通余地。比实绩,就是决不能怨天尤人,要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咬紧牙关抓落实,在困难中出成绩见成效。各地各部门都要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认真对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项具体工作任务,对责任范围内的工作任务推进情况,进行一次专题检查,查漏补缺,研究进一步抓好落实的措施。

三、扎实抓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各项工作措施

下半年工作,市委全委会和政府半年度会议还要作专题部署,我主要就当前应对宏观调控,着眼战略、战术相结合,着力于推进两大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措施作些强调。

第一,着力于适应性调整。千方百计改善要素供给。在土地方面,市里主要是加快推进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区两大工业区块建设。杭州湾新区主要抓好九塘以北区块的基础设施建设。慈东工业区要尽快启动一期万亩淡水泓围垦区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内投入亿元。各镇(街道),主要是“三抓”,利用好现有土地空间。一抓已批土地的征地矛盾处理。用这段土地停批的空档期,集中精力“解结头、化矛盾”,抓紧把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处理好。二抓项目调整。据调查,我市尚有已批但闲置的建设用地万余亩。各地要配合土管部门,在这次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收回一批、调剂一批,安排给急需用地者。这些主要是靠自己动脑筋。三抓标准厂房建设,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在水、电方面,随着夏季来临,用水用电都将进入高峰期。梅季以来下了几场雨,水库增加了一些库容,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步供水的形势依然严峻。重中之重是加快下姚江引水应急工程建设,争取尽快通水。各地要继续抓好限水节水的各项措施,服从水资源的统一调控。同时也不能放松排涝防汛工作。据供电局预测,今夏高温期间用电缺口将近一半。各地要做好“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的落实工作,落实企业自备电源全面顶峰发电措施,同时要加强发电机的安全管理工作。这项工作能不能做好,体现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

()推动加工贸易发展。今年以来,市里加大了加工贸易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至月底,全市已有家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进出口累计亿美元,其中进口亿美元,出口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和。并有家企业获海关监管类企业。加工贸易的开展,有力缓解了出口退税压力,带动和扩大了出口,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是当前应对宏观调控的有效措施之一。下步,市里打算兴起一场加工贸易启蒙运动,各地要加强政策宣传和人才服务,进一步形成氛围。同时,要发挥好保税仓库和平方公里出口加工区的作用。力争全年加工贸易额达到出口总量的,进口料件亿美元。

()适时调整投资结构。因土地、融资和政府财力等原因,导致市镇两级一些既定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如市里确定的项重点(实事)工程建设项目,只有项较好地完成了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目标。因此,确实有必要作适当调整,这也是求真务实。最近,市里听取了有关部门意见,对市级政府性投资项目提出了调整意见,待方案完善后将作出调整。总的原则是,有保有压,优化结构,集中财力保基础设施、保园区、保在建项目。具体有三条,一是对在建的、可建的项目要全力推进,抓质量抓进度;二是对暂缓但今年仍有条件建设的项目,要做深做细前期准备,待条件许可时及时实施;三是对明令禁止或资金暂时无法落实的项目,暂停实施。项目实施确有困难的镇(街道),也可参照上述意见,调整投资项目,并采取适当方式向人大作说明。

()推动多元化融资步伐。在银根趋紧的情况下,各地要积极开拓其他融资渠道。一是要尽力保持原有商业银行的融资额度,对年内到期贷款,尽早与贷款银行协商,力争推迟还款或续借。二是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信托投资和金融财团等一些其他融资平台的借款。三是要充分利用我市民资丰裕的优势,在完备手续的前提下,推出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现在,民间借贷比较活跃。全省月份储蓄存款同比减少了近亿元,存款连续个月负增长,很大一部分是分流到民间借贷中去了。我市情况也同样,对此,我们要加强预测和监管,防止引发不稳定因素。四是要继续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近期的重点是,对浙洽会和消博会签约项目加强跟踪服务,抓外资到位。另外,要多加强与外商的联系和交流,开展经常性的拜访和应邀考察活动。一些招商势头较好的镇(街道)不要满足于完成自己任务,再加加码,为全市引资多作贡献。

()抓紧建立粮食、油煤等重要物资供应预警体系。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粮价飞涨,大米市场零售价从元斤涨到元斤左右,恢复到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我市作为粮食销区,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为此,加快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十分紧迫。作为市里,要抓紧组织粮源和提高储备加工能力。作为镇(街道),要尽快完善和细化粮食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反应系统,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另外,各地要启动油煤等重要战略物资监控分析制度和市场异常波动应急工作预案。

()要发展第三产业。在当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区域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去年我市人均已经接近美金,从国际国内经验看,这个阶段是第三产业大幅增长的阶段。在宏观趋紧、要素保障难度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发展第三产业比发展一、二产业有更大的空间。我们要从大三产的角度来考虑我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传统第三产业的升级,抓好重大商贸设施的配置和旅游业开发。

()切实抓好财政管理。当前市、镇两级财政都比较困难,下半年可能困难会更多,要超前考虑,及早应对。一要强化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市级有关部门筹到的资金,要服从大局,全市统一调度。二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各地都有一些闲置的土地和厂房,对这些闲置土地,要想方设法盘活拍卖。同时,要加大对企业税收征管力度,具体操作时,要掌握尺度,外紧内松,区别对待。三要特别要强调艰苦奋斗意识。现在,各镇(街道)人头经费增长过快,干部收入最低的乡镇也超过了机关,机关有意见,群众也有意见,也容易引发方方面面的矛盾。因此,各地在缩减建设项目的同时,要从严控制人头经费的增加,减少经费支出。市财政部门要尽快在这方面出台指导意见。

第二,着力于战略性调整。主要是根据宁波党代会确定的我市发展定位,按照加快培植大桥经济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是加快两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通过五方面工作,来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是以园区整合带动工业高水平集聚。园区经济是集约经济,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加快现有工业区块建设的同时,必须系统谋划,加快启动新一轮东中西三大工业组团,形成沿杭州湾制造业基地。二是以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来增强工业特色优势,培植家电、轻纺、汽车零配件等一批区域产业集群。三是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鼓励企业引进和发展一批电子信息等新技术项目。四是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来提升工业发展层次,鼓励企业实行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推进更多的企业上市,参与资本市场运作。五是以整治劣质产业及产品来巩固市场地位,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严格禁止新上高能耗、重污染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政府抓发展方式及着力点的转变。主要是在协调中促进经济发展,在统筹中推动经济发展,在补位与退位中保障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围绕实施“百亿大桥经济应对工程”,加大围涂造地力度,加快水、电、气、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推进向曹娥江和上虞汤浦水库引水等重大工程,为长远发展打基础搭平台。

二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配置和广域配置。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以提高投入率和产出率为导向,强化水、电、土地等要素资源集约利用,实现要素效用最大化。有条件地实施“工业飞地”,实现资源要素的广域配置,变有限空间为无限空间,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发展对资源要素的需求。

三是推进统筹协调发展。当前,推进统筹发展具有特定意义,既可以缩小城乡差别,又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和新的增长点。要坚持以高水平的规划来统率城乡联动发展,编制“三规合一”的城乡一体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市域内产业功能、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基础设施配置。统筹城乡就业,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保、土保、医保”,完善弱势群体帮扶体系。积极推进乡村康庄工程、新环境百村改造工程和农村住房解困工程。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规划,加大工业治污力度,加快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步伐。

四是全面实施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着眼于我市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实施“十万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五年二十万”农民素质培训。要结合我市制造业比较发达的现实基础,加快宁波(慈溪)现代职教城建设,使之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摇篮,为我市经济结构转变,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基础。

第3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 管理质量 管理问题 管理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并不断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企业自利的扩大,企业管理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以财务管理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在国家宏观调控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财务管理问题,积极调查市场变化、制定适宜的解决对策,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一、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对社会建设与市场秩序等都做出了有效的调整,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大大地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笔者将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与模式落后,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

我国企业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是由家族企业或者小公司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尤其是财务管理过程中,他们依然在沿袭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利用领导集权或者家族管理模式,重视固定资金的管理,而忽视对人力资源、风险资金等的管理,从而形成了大量固定资金加重企业负担的局面,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不适应市场的变化

任何企业都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还必须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并且能够随着市场变化而增减一些管理条例,才能够不断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制度更新速度慢,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问题。很多的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企业财务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有效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效率。一般来说,企业财务人员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才能胜任财务工作。但是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对财务人员素质的培训与考核,致使财务部门人员的思想认识得不到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得不到更新,对财务风险也做不到有效的预测,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出现财务管理质量低下的问题。

二、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措施的思考

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一旦企业财务管理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必将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并积极对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实施有效解决策略,以最大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除了要进行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之外,同时还应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与道德素养,还可以提高企业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使所有员工树立为了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而努力的目标,进而自律、自强地工作。因此,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提高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只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才可能得到提高。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包括能够约束财务人员言行,使之努力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度,同时还包括提高员工素质的专业培训制度以及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薪酬激励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更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会计核算、固定资金的管理与利用等问题,更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约束,这样才有利于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

(三)强化企业财务监控力度,实行全方位、多元化的监控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不仅仅需要财务部门人员的努力,同时还需要企业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能够严于律己,不做有损企业财务管理之事,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工作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以避免增加财务管理的难度;另外,企业还应该对财务管理进行多元化的监控,对资金管理、资金利用、资金流通等问题都要做到“事前了解、事中清楚、事后总结”,这样才能明确企业资金动向,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打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对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积极分析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全方位、多元化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经济市场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另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同样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以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仁.如浅议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

[2]郑劬,姚世斌.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J].会计之友,2007

[3]周必森.浅议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今日湖北(下半月),2011

第4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

 

1.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它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课程本身在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二开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宏观经济问题和经济理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

 

2.该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的宏观经济问题。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宏观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是对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现实的经济问题。我国也在实行市场经济,而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同时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哪些、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对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是怎样影响经济的。

 

3.该课程是经管类学生的考研专业课。《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考研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好这门课,学生学好这门课,可以让学生考研增强信心,减轻复习压力,提高考研成功可能性。

 

二、《宏观经济学》应用性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材过于理论化。《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应用性是应用性教学的基础。目前《宏观经济学》教材分为三类:有英文版、翻译版和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比较流行的是高鸿业编写的《宏观经济学》、曼昆编写的《宏观经济学》以及多恩布什编写的《宏观经济学》,但这些教材都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联系不是很紧密,案例不够本土化。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本科高校,目前也没有相适应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当然也没有专门适合应用技能型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权威教材。教师也没有明确的教辅材料,全靠授课教师自己搜集,这样授课的应用性程度就参差不齐,教学没有质量保证。

 

2.教师的应用性教学水平不高。应用技能型本科高校由于以前定位不清,教师缺乏应用性教学的观念。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习惯于理论讲授,习惯于满堂灌,互动式教学不足。而应用技能型本科高校年轻教师基本上毕业于研究型高校,这样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接受的是研究型高校的教学,这种影响对他们来说潜移默化,使他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自觉地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这样,教师本身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也不是很清楚,比如我国GDP的核算情况,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此外,对应用技能型本科高校教师的评价还是重科研,比如评职称以及平时的绩效考核科研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就限制了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用性教学中。

 

3.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宏观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教学内容上,为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讲授过多,过于注重图形推导、计算题的练习,比如IS-LM模型这部分内容就比较理论化,而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性问题却涉及不多,案例教学不够丰富。由于前后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如果前面内容没掌握好,就会影响对后面内容的理解,这又要求任课教师不得不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比如,如果不理解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就难以理解表示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不理解IS曲线,就难以理解由IS-LM模型所推导的暗含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决定。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难度大,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学生又认为《宏观经济学》缺乏实用性,致使学习兴趣不高。

 

4.教学方式单一。《宏观经济学》课程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不够多,教师上课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较低,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师生之间互动不足,难以达到教学相长。

 

三、改善《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1.选择高质量的应用性教材。教材对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影响,目前,针对高质量的《宏观经济学》应用性教材缺乏的现状,教育部应组织教师编写。教育部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应地,也应组织教师编写出与各类高校相适应的权威教材,以对教学质量起到一个基本保障作用。教育部在组织教师编写适用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时候,要多加入案例,尤其是本土化的案例,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进行教材的再版工作,以增强教材内容的时效性,避免教材内容陈旧。

 

2.提高教师的应用性教学水平。“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重视教师在应用性教学中的作用,要加强应用性教学,就要改变对高校教师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学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并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增加实践机会来提高教师应用性教学的能力。关于教师培训,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宏观经济学》应用性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公开示范课,组织高校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种网络培训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还可以扩大培训范围,又不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另外,要给予高校教师更多地接触实际的机会,可组织讲授《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到统计局等政府部门去实践一段时间,以了解实际情况,这样讲起课来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收放自如,有的放矢。

 

3.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就要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对培养应用性人才尤为必要。具体到《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也十分必要。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应关注相关报道及经济热点话题,注重収集与《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避免教学内容陈旧,所选案例尽量使用比较新的。比如,在讲“乘数效应”时,通过“破窗经济”的故事让学生有更生动的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宏观经济学》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把经济理论和经济热点问题相结合,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讲到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关于货币政策工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我国近些年来法定准备率的调整情况,并向学生介绍调整的经济背景,2007年我国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10次上调法定准备率,是因为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8%,GDP同比增长11.4%,出现了通货膨胀、经济过热。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既紧密联系了实际,让学生了解了我国近些年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又让学生加深了运用法定准备率工具进行调控的印象,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转变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结合,教学相长,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教师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可通过一些例子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之后,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查找答案,并让学生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完《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之后,就让学生分组做一个“某一经济体某一时期的宏观经济状况”的PPT,让学生在下一堂课的时候来做分享,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查找数据,做了图表,很好地完成了作业,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又让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

第5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协调;国外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5-0043-05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后,国际社会开始提倡可持续的人类发展战略目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以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研究内容的土地利用规划,成为各国各级政府为实现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实践[1]。虽然各国的国情不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规划目标不一样,但如何协调社会经济活动中各土地利用主体在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利益关系,却是每个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一个基本内涵,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利益集团或个体之间的协调,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又主要集中体现为三对矛盾的协调:一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二是不同行政级别之间的关系;三是私有财产权(发展权)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本文分别以这几个重要关系的协调为主线,对当前国际土地利用规划中各方利益协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总结,以期为我国即将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1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土地资源配置的政府管制与市场调节的矛盾,一直是土地利用规划中讨论的热点,不少经济学主张充分运用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土地与资金、劳动力等其它社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社会生产效益最大,而社会学者却呼吁加强政府对土地这种特殊商品的宏观调控,从全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来配置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各种土地利用规则,对人们利用土地行为作出相关的约束,从而在区域整体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土地利用规划并不是意味着对市场机制的全盘否定,鉴于市场规律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不少专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呼吁推行基于市场的土地利用规划[2~3]。

从理论分析,二者关系的协调取决于规划区域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一般认为,区域市场经济越发育,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协调潜在能力也就越大,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市场机制的影响也就越大。一个区域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主要表现在对经济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组织功能实现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取决于市场的组成和结构的完善程度,具体表现为各个市场参与主体市场行为的自由度,市场交易物品产权界定的清晰度,以及市场上的交易物品和参与主体组成上的完备度。一个完备的市场结构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工资机制、利率机制、风险机制等一系列完整的内容,其中任何一种机制的不健全,都表明市场经济不完备。因此,衡量区域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可通过其各种机制的表现能力来体现。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特别的商品,产权是否完整和能否自由流转是衡量市场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而政府对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控能力,主要取决于政府具有的制定规划能力、长期决策能力和实现规划的财政能力。Hans则进一步分解为政府决定城镇的未来发展、政府对于特别地段的发展结构有很清楚的计划、政府拥有强有力的法律能力(特别是土地征用权)、政府是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者、政府拥有自己的不动产公司、政府能调控相关市场(如信用市场、土地供应市场)等方面,并指出在政府调控占主导的土地利用规划中,私有不动产开发商,仅仅是作为规划的执行者,他们要生存就必须按政府制定的规划来做。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企业可以自己选择不同的城市进行投资,但土地开发商、不动产投资商和基础设施建造商,和制造商不一样,他们和土地密不可分[4]。

Hans还对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政府对土地资源宏观调控能力的大小,提出了五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的土地利用规划类型:新北欧型、Thatcher型、美国类型、Coasian型和全球化类型。新北欧型,人们通常也称为项目导向性规划。重点项目用地或基础性项目可根据企业用地的要求,对规划进行调整。地方政府财政越紧张,企业用地的主动性越强。Thatcher型,基本上完全由市场来配置,地方政府能力很弱,这种模型不可能长久,因为当每一批投资者按照他们的愿意进行建设后,他们就会影响当地政府,支持政府使政府的权力增大,从而阻挠新的投资者瓜分他们已形成的利益。不少专家认为这种规划是政府对土地利用调控能力的丧失[5]。美国类型是指现在经济利益集团主导着规划方案的编制,旨在强化当前不动产的价值,与新北欧型比较,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规划的编制是由于企业界发动,而新北欧型是由地方政府发起,不动产商只能在个别项目选址上影响规划,与Thatcher型比较,地方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高收入群体为主的社区,某开发商发现建造一个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大型购物中心,能获较大利润。在Thatcher型下,这个项目很可能得到实施,而在美国类型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多数的现有的财产所有者认为这样会损害他们已有的利益。Coasian 型,是假设财产权非常完善和明晰,且市场信息很透明,交易成本为零,则企业界可以不需要公共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所有者要改变土地用途,只要和相关的财产所有者进行公开透明的交易就可行了,基础设施也由私有企业承建,然后向使用基础设施者收费。在这理想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似乎唯一要做的就是确定和保护财产权。显然在实践中不存在这种理想的市场经济,所以就需要规划来协调,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实践中各种交易成本,即利用规划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此,各个体或利益集团之间如何通过合同条文来相互规定就显得非常重要,规划就是强调土地利用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美国类型比较,最大的区别是追求的总价值最大化,而美国类型是面向现有财产的最大化(不是全部居民)。全球化类型,是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土地利用不仅限制于本地的竞争,还受到外部的影响。因此,应引入区域间的合作机制,每个地区都想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提高区域的发展竞争力。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调节离不开价格这个核心因素,因此,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价格因素,是协调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的基本要求。但要利用价格因素把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在一起,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解决[6]:一是对现行各种用途的土地价格进行估算。分析确定目前不同地段、不同区位的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之间的价格差距。二是确定规划中不同土地用途之间转变的价格合理门槛。这个门槛的确定,既要考虑整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相对平衡,具有可比性,又要考虑现状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有二类成本要区分,一是与用地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七通一平”;二是与外部的连接成本,如主干道、学校、公共交通等配套建设成本。一般情况下,用地内部建设由开发商承担,而配套建设是否需要社区承担,值得讨论。一方面,进行配套建设,需要开发商与地方政府谈判,谈判结果与双方的谈判技巧及集团利益密切相关,常常是现有的利益集团具有优势,而且规模越大优势越明显,而对于新的、小规模的开发商不利。另一方面,配套设施建设成本在社区之间也存在区别,取决于现有的交通网络、学校等基础建设。因此,不同土地用途之间转变的价格合理门槛要根据地区具体情况来定。三是明确规划实施后的公共利益估算。由于规划所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必须考虑土地利用的公共利益。由于公共利益难以量化,这成为规划中价格信号运用的难点之一。

陈美球等:国外土地利用规划中各方利益协调的研究综述

2 不同行政级别之间关系的协调

在讨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模式时,其焦点往往会集中在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其实质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同级别行政区划的协调问题。这在行政能力越强大的国家,相互影响就越大。一般认为,“自上而下”的模式有利于强化宏观调控,而“自下而上”有利于发挥各地的地域特点。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由于实行高度自治的政治制度,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甚至各社区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行政约束能力,在全国层面、全省层面进行土地利用调控,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约束,除了土地利用规划,更主要的是诸如资源、环境部门的相关法制。

如在加拿大的Alberta省,根据社区政府条例,地方社区在土地利用规划上拥有广泛权力来管制私有土地的开发、保证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社区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有序的、经济的和有效的发展、土地利用、居民生活,以及维持和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社区土地利用规划是由一系列的规划组成,分为各社区必须编制的正式法律规划和可自行选择编制的非正式法律规划二类,其中正式的法律规划主要包括社区发展规划、区域建设规划和区域再开发规划,非正式法律规划涉及交通规划、休闲规划、社区规划、商业开发规划及相关的土地利用研究专题[7]。省级土地利用规划主要从生态环境保护角色来对全省的土地利用进行约束,鼓励各社区制定具体的环境敏感区、水源及流域保护区、重要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要求保护重要的农业用地,强调不能分割土地利用,要协调好农用地与其它用地的冲突、社区间的用地布局,但直接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定的政策并不多,主要是通过对社区服务设施及基础的建设投资来进行调控。除省级土地利用规划外,社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还受相关法规的约束,很多可能损害环境或人类健康的土地利用行为,都在省有关部门的监管之下。Alberta省对湿地、湖泊、江河等自然资源作出统一的规定,特别是省环境部门制定一系列有关政策,对地方的土地利用在环境保护上作出规定,另外,Alberta省能源与利用委员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是独立的部门,对社区土地利用规划也具有约束力,关系着对石油、天然气、煤和电能的开发利用,以及设定禁止狩猎和旅游区、造纸厂及采矿项目的审批。而联邦政府对社区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间接和宏观的控制作用,主要侧重于对鱼类保护或通航的考虑,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来发挥作用。

在技术上,土地利用规划的简单分区(SPZ)的提出,较好地处理了一直存在的中央与地方、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即上下规划之间的冲突,使以往上级是下级规划的“提供者”,变成了“战略指导者”[8]。顾名思义,SPZ是指只是规定简单的用途管制条例,较为宏观,规定特别要强调的用途,为基层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是突出了上一层对下一层规划的宏观指导性,既保证了规划质量,也节省了不少相互之间的谈判成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VPPs就是一个成功的运用例子。

维多利亚的规划体系,源于英国的城镇规划实践,并融入了美国经验,其特色是既强化州的调控能力,又保证了地方政府的实施及管理能力[9]。1996年,通过了《规划与环境条例 1996》,提出了《维多利亚规划条款》(VPPs),确定了规划的目标是促进全州的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生活水平的提高、造福于全维多利亚人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要求维多利亚所有区域要按规划方案实施。规划方案是在条例指导下由规划大臣组织编制的关于土地利用与开发的法律规范,包括战略目标和相关条文二部分,其中战略目标包含土地利用的简明陈述、评价和确定,开发与保护政策,以及政策的实施,所有的土地利用变化都要符合州和地方的发展战略,在表述上,州土地利用政策更加广泛、宏观和长远;而地方土地利用政策则具体、微观,甚至与特定的地段相联系[10]。明确要编制《社区战略报告》(MSS)作为各地编制规划的依据,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规划思路:全州统一规范、格式与要求,地方在统一要求下,可充分考虑各地的特色进行规划编制。在VPPs中,明确了对全州适用的标准,这些标准条款包括州政策、32个用途分区、22个覆盖层、60个特定条款、12个一般条款[11]。而MSS必须在《地方规划政策框架》(LPPF)编制,LPPF则在《州规划政策框架》(SPPF)的指导下完成。VPPs明确规定SPPF确定全州土地利用和开发的基本原则,叙述重要的州发展战略,从居民点、环境、住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特定用途与开发六个方面罗列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对全州规划方案编制提出统一要求。LPPF立足于自身的特色,制定社区发展战略和地方规划政策,明确了社区土地利用与开发的主导方向。MSS则包括社区发展战略计划、土地利用与开发目标、发展战略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关系的简要介绍、土地开发利用机会相关限制的总体说明、明确与SPPL及区域内其它社区的战略发展关系等等。

用途分区比较灵活,更多的是允许使用,只规定少量的限制使用,采取二级分类:一类用途包括居住用地(进一步细分为五个二级类)、工业用地区(进一步分为三个二级类)、商业用地区(进一步分为五个二级类)、农村用地区(进一步分为三个二级类)、公共用地区(进一步分为十一种二级类)、特种用地区(进一步分为五个二级类)。用途分区控制着土地的利用与开发,每种用途分区包括本区的目的及利用中相关要求,并罗列了三种利用说明(不含开发,开发的要求另外规定):一是不需要批准的用途,二是要求得到批准才可使用的用途,三是禁止使用的用途。

VPPs只是为规划提供了标准规范和模板,不是规划方案,更不是对全州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要求,各地还是要制定规划方案。VPPs对各地的规划方案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各地编制具体的规划方案时,只允许在VPPs中选择适用的用途分区和覆盖层,不允许自己设计或对现有的进行分割;规定了规划方案的内容结构(包括目录、使用指南、SPPF、LPPF、用途分区、覆盖层、特定条款、一般条款、解释、综合文件、修改说明),并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甚至对排版格式、文字使用、标点符号都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如规定不能使用古词、法语单词、不确定的同义词,用“must”或“will”,而不用“shall”,用“show”而不用“demonstrate”。

3 土地发展权与公共利益关系的协调

早在19世纪中期英国因工业化带动的城镇化发展时期,考虑到公共的健康和利益,政府提出对私有土地使用的控制和监督,首次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思想,就出现了政府对土地公共利益调控与土地私有权力保护之间的冲突[12]。

为了更加地处理好土地利用公共利益与私有财产权保护的问题,公共参与应运而生,且成为了一条最基本的土地利用规划原则,使规划不只是公务员的事,平衡了公众利益与私有财产权益的关系,且让规划在实施中有了良好的基础[12]。

德国的技术合作公司(GTZ)把土地利用规划直接就定义为是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不同土地使用者的对话与谈判,是一个相互充分交流与合作的过程[13]。把公众参与视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并通过多个规划实践,总结出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经验,如事先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参与者的兴趣、适当考虑讨论项目之外的因素和政府服务功能、具体参与方式要考虑当地的文化与传统、尽量采用直观可视的工具(如航片、地图、三维立体图)、根据规划的工作步骤,一步一步地推进。由英国考古委员会组织编制基于保护历史遗产的土地利用规划时,同样离不开公众参与,除了吸收相关土地所有者参加外,还邀请多个国家非政府组织参与,相互讨论形成统一意见[14]。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对一个规划委员会的工作好坏评价,不只是规划决策是否明智,还要看吸纳民众参与的多少。公众参与积极性也高,他们以能为社区发展发表意见感到自豪。在参加具体讨论之前,他们常常和邻居、朋友沟通,了解大家的想法,甚至会开一个小型的讨论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形成一个共同建议,并确定向规划委员会反映的具体方式[15]。在加利福尼亚政府法规布朗条例中[16],明确规定公众有权参加各种公开的会议,特别是涉及多数人利益的会议,公众有权旁听和评价相关规划事项,有权得到相应的会议材料,可以对会议进行录音录像,参会人员没有登记的义务,即使要作登记,也是自愿性的。规划委员会在重要会议召开之前,也必须在72小时之前把会议时间、地点和议题通告相关人员(特别重要的听证会需要提前10天)。为了保证会议的有序进行,对公众发言的时间规定了一定的限定,并不允许发表重复或与会议主题无关的意见。条例甚至还详细说明如果会议争议太大无法继续进行时,要进行清场,但新闻界的人员和有关的部门工作人员可以留下,会议主席无权制止发言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对规划委员会的评价[17]。在加拿大的Saskatoon市,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社区服务部开展四项工作[18]:一是在地方社区协会的指导下,在每个街区成立了地方公民委员会;二是对每个地方公民委员会的成员进行规划方面知识的免费教育与培训;三是对重要的街区制定地方区域规划,分析街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反映在土地利用上的问题;四是对每个街区逐年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如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分析、家庭收入、就业水平、私有财产、犯罪记录、社会救济人口比例。让人们对现状有一定客观的认识,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各种规划决策的讨论会上,反对的声音比以前少多了,而且由于公众对规划有了充分的了解,土地利用的申请者也能非常规范地办理有关手续。

韩国的“限制发展区政策(RDZ)”,由20世纪70年代提出之初,受到土地所有者和开发商的普遍反对,到现在被公众普遍接受的转变,也充分说明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9]。在1971年,韩国官方引入了限制发展区政策来防止城市之间发展连成一体及城市的无序发展,由于这个政策影响了私有财产权,受到土地所有者和开发商的普遍反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由中央政府推行的RDZ政策的改革,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认为公众参与的土地利用规划是解决私有利益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矛盾冲突的最好办法。为了让公众了解规划的重要性,政府加大了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并在分析可持续发展、财产权和公众参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原则:自然环境的保护、经济增长中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最小化及减少废物产出量、地方经济充满活力和多样化、满足人类的需要和社会公正、社会公平(含代际公平)。强调私有财产权的使用,不能破坏环境,在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应最小。从2000年9月开始,RDZ改革进入了国家与公民相互协商的新的阶段,人们普遍对限制发展区政策持支持态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Enemark, S.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Capacity Building and the Nature of L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R]. FIG Working Week, Paris France, 2003.

[2] Staley, S R and L Scarlett. MarketOriented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Tools for the 21st Century[J]. Planning and Markets 1998,1(1):11~17.

[3] Luger, M I and Temkin K. Red Tape and Housing Costs: How Regulation Affects New Residential Development[M]. New Brunswick: 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

Rutgers University, 2000.

[4] Hans L. Marketoriented Landuse Planning: A Conceptual Note[J]. Planning and Markets, 2002,5(1):42~50.

[5] Thornley A. Urban Planning under Thatcherism: The Challenge of the Market[M]. London, Routledge,1993.

[6] Paul C, Stephen S. The Introduction of Price Signals into Land Use Planning Decisionmaking: A Proposal[J].Urban Studies, 2005,42(4):647~663.

[7] James S. Municipal Powers,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the Public's Role[M].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2005.

[8] Stoker G, Young S. Cities in the 1990s[M]. London, Longman, 1993.

[9] David M, Michael B, Trevor B. Assessing the Role of Land Use Planning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R]. FIG Working Week Athens, Greece,2004.

[10] Eccles, D and Bryant, T. Statutory Planning in Victoria 2nd ed[S]. The Federation Press, 1999.

[11] dse.vic.gov.au/planningschemes/VPPs/ordinance/amlist.pdf[EB/OL].

[12] McAuslan, P. The Ideologies of Planning Law[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79.

[13] Amler B, Betke D. Land Use Planning Methods, Strategies and Tools[M]. Deutsche Gesellschaft for Technische Zusammenarbeit (GTZ),1999.

[14] CBA.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in Strategic Landuse Planning for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R].2003.

[15] Noelle M, Christine A. The Power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on Land Use Decisions[M].Millstone Watershed, 2004.

[16] Office of the Attorney General: The Brown Act[S].2003.

[17] League of California Cities:Planning Commissioner's Handbook[S]. 2004.

第6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2005-201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紧围绕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加强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规范财经秩序,强化执法监督和基础工作,全面推进我局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根据《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及其他各项规定,结合财政部门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目标:经过六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财政的目标

(1)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建立,政府财政支出责任明确,市、镇两级政府财力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各项财政管理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建立、健全财政对经济运行监测、评价、调控机制,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财政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明显增强。

(3)预算管理制度基本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制衡机制基本形成,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国库管理制度基本完善。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

(4)政府非税收入范围明确,收缴分离,管理规范,使用合理。

(5)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基本完善,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6)会计制度基本完善,会计秩序良好。注册会计师行业、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

(7)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财政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财政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8)财政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程序正当、内容适当,财政监督全面、有效;财政执法监督制度完善。财政违法行为、执法过错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财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相结合的财政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9)财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观念和能力明显提高。

二、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职能,规范财政管理

1、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1)依法确定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合理界定财政资金供给范围,提高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保障能力,提高财政对依法行政保障能力。

(2)规范市、镇两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

2、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1)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调控经济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财政经济景气预测分析,建立科学的财政经济预测和财政政策模拟分析及其相关指标体系,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

(3)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根据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财政政策,运用经济、法律和适当行政手段调控宏观经济,保证财政政策实施。

(4)建立财政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化解形成财政收支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和其他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的因素,提高财政风险防范能力。

(5)完善财政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评价体系和反应机制,提高财政对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

3、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预算编制行为,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1)建立健全与国家宏观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施政目标紧密结合的政府预算决策机制。

(2)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建立健全标准预算程序,在财政部门与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各预算单位之间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

(3)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

(4)规范预算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国债资金、彩票公益金、各种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5)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对预算项目执行结果的绩效评价,使执行效果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

4、完善国库及债务管理制度,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1)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财政性资金账户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减少中间环节,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2)完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益。

(3)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1)依法清理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禁止违法收费,逐步将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2)建立健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审批的听证、公示、评价和监管制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征收行为,严格依法征收。

(3)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监缴制度,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

(4)完善罚没收入管理制度,加强罚没收入管理。

(5)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政策和收缴系统,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管理。

6、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国有金融资产监管,保证行政事业性资产安全、完整,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

7、完善财政对农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的投入机制

(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完善对农民补贴政策和补贴方式。

(2)建立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规范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探索与学校质量和效益相联系的财政拨款制度。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3)建立健全对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机制,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4)建立健全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机制,推动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建立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8、完善会计管理

(1)推行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电算化管理,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加强会计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惩戒会计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体制,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推进会计诚信建设。

9、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1)完善财政决策机制。积极研究界定财政部门的决策范围,完善内部决策规则,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财政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财政决策机制。

(2)健全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内部决策程序,在做出重大财政决策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前,要认真搜集和分析数据和证据,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听取法制机构及法律专家的意见。对重大的或技术性强的项目预算,应进行评审。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3)实施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确定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10、强化财政监督

(1)完善财政监督职能,规范财政监督程序和监督手段,依法强化对财政资金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及绩效评价的监督,构建系统、全面、有效的动态监控体系。

(2)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发挥财政部门派出机构、人员作用,健全派出机构、人员工作制度,提高财政监督队伍执法水平。

(3)依法查处各种财政违法违纪行为,完善处理违法事件与追究违法责任人相结合的制度。

11、积极探索新的财政管理方式

(1)积极探索新的财政管理方式,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财政规划、财政指导、财政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对社会和经济事务进行调控。

(2)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和运用,加强财政信息查询系统建设。建立市、镇财政部门之间,、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机制,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建立健全财政信息对外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公开财政预算,提高财政透明度。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提高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1、建立健全财政执法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1)财政管理活动由财政部门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财政执法主体资格必须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财政部门的合法委托。各级财政部门的执法依据、执法范围、执法权限和执法职责要明确,实现执法主体合法化、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确化、执法程序规范化。

(2)全面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财政部门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财政执法文书审核制度、财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财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财政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财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探索财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

(3)依法加强财政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建立财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各项制度,规范财政行政许可事项的受理、听证、审查、决定和监督检查行为。进一步推进财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行政审批程序。

2、自觉接受各方面对财政部门监督,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监督

(1)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财政部门实施的专门监督;依法接受人民法院司法监督,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

(2)完善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制度和机制。

3、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做好财政普法规划制定工作。按照普法规划组织各项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生动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整体效果。

(2)建立健全财政干部学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和财政干部依法行政培训制度。研究建立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培训与考试考核制度。建立完善财政部门新录用人员上岗前法律知识培训与考试考核制度。

四、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措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1、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领导

(1)各级财政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与水平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人及内设机构负责人是本部门、本机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第一责任人。

(2)局党组经常研究本部门财政法制建设情况,分析本部门财政法制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财政法制工作任务,加强检查督促。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定期向本级政府及上级财政部门汇报本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情况。

2、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制度。

定期对各执法单位财政执法、财政执法监督和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完善相应的奖惩办法和措施,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作为财政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上级财政部门要对下级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探索将财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绩效评估与财政转移支付适当结合的工作机制。

3、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财政法制队伍是财政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继续加强财政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7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通过最近在河北、陕西、福建三省的考察,我感到,在“十三五”规划中应当着重关注的是下述五个重要问题。

第一,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国内消费者对产品款式的新款和产品科技含量要求不断上升的环境中,只有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制造业和服务业才能站稳脚跟。开拓市场,“让产品更加个性化,让服务更加人性化”,以及“把品牌打到国外,把顾客留在国内”,这才是企业的前途。而为了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的实现,有必要支持创业和创新活动,给创业和创新者以税收方面的优惠,给他们以信贷的便利,同时要加强引导他们避免网络不安全和资本市场的风险。

第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低收入家庭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为此,城镇化应当继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切实解决迁入城镇的农民就业、住房、医疗保障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为了提高进城务工农民收入水平,必须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务工者的技术能力。务工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愿意自己开店开作坊的,要给予支持。蓝领工人、白领工人这样的划分,已经逐渐界限不清了。当大家都在电脑旁边工作时,你能分得清谁是白领,谁是蓝领?

第三,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是可以并重的。最近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在陕西汉中市的几个县进行考察,发现既要保证汉江水质良好,不得新建污染空气和水质的工厂,在农业中不得使用化肥和农药,同时又要让农民们早日脱贫致富,还要使地方财政有逐渐增加的收入,以应付地方治理和发展的需要。在陕西汉中市几个县的调研,感到这是可以做到的。一是发展茶业,茶业施用的是有机肥,采茶和茶叶加工都就近招收农民从事,这样就缓解了就业压力。二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出来的稻米和五谷杂粮品质好,远销北京等城市。三是发展旅游业,同时修建公路、铁路,让外地旅游者来汉中,如洋县的朱q保护区、留坝县的古栈道遗址和张良庙、勉县的诸葛亮祠、诸葛亮墓以及西乡县的樱桃沟等等,都是旅游景点,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地方收入和就业人数。

第四,让民营企业有更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增加民间投资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信心。当前,民营企业正在转型,包括体制的转型和技术的更新。从体制上说,民营企业正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转为股份制企业。从技术上说,它们力求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在福建泉州考察,那里的民营企业,三分之一情况很好,赚钱,三分之一稳定,略有微利,另外三分之一比较困难,正设法资产重组,更换经营或生产方向,需要帮它们一把。

民营企业应当守住“不违法经营”底线,这比规定“民营企业要合法经营”更明确。这是因为,“合法经营”要企业自己举证,举不胜举,而“不违法经营”则由对方举证,民营企业可以答辩。这样,它们就更安心了。

第五,宏观经济调控重在微调、预调和结构性调控,切忌大升大降,大松大紧。要知道,宏观经济调控是不可少的,但大松则不利于结构调整,要给企业一定压力,促使它们加快转型。大紧,给经济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对经济增长不利。无论大松还是大紧,都会打破企业和投资人的预期。预期一乱,经济受的损失就大了。

第8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一、提高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两条线治理、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现政府采购,似乎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其实这是内审的职能和作用发生了错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要把审计与强化内部经济监督治理于联系起来。只有提高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使资金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全区民政工作。

二、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治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审计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要把二者紧密地统一起来。

三、按法律法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内部审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熟练地把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其次,应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厉性。

第9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一、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领导的教科研意识并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作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首要责任人,园长应当结合幼儿园实际在宏观上制定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践方案,联合副园长、各个教研组长等的力量推动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领导作用的加强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制度,在以园为本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发挥教研组的职能,建立健全园本教研管理制度、教研工作考核制度、教研例会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利用完善的制度促进教研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发展。

二、加大园本培训力度

考虑到幼儿园发展中教师素质的重要作用,幼儿园应当通过培训教育来给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教师知识、能力等的及时更新和提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化教师的理论学习。确保每位幼儿教师深入学习与理解纲要中的内容,并在教学行为中认真贯彻。同时通过加强幼教书籍学习、向教育名家学习等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2)实施多样化培训。幼儿园可结合教师的能力、经验等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帮助每位教师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为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可利用教师的多媒体应用知识、技能培训来实现与时俱进。(3)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如,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论文评比等比赛与活动的开展来督促教师的不断进步,或以课堂为载体实践示范课、研究课等,方便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和资源共享,带动幼儿教师的整体进步。

三、深化园本教研工作

由于教研组是教学研究工作开展和落实的主要组织,因此,教研组的工作必须抓实。幼儿园需通过加强管理与监督来促进教研组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保证教研组自主性和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使教研组长在园长的带领下合理确定教研的内容,并将园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纳入内容当中,借助开发园本课程促进课程结构的特色化与立体化发展。此外还需重视教师的个人反思,利用规定教师定期撰写反思笔记、教育工作小结、教育案例等方式促使幼儿园教师的不断反思,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在反思中获得自身教研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教工作的水平直接取决于幼儿教师的知识技能、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等,幼教事业发展中必须时刻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从完善制度管理、加大园本培训力度和深化园本教研工作等多方面确保园本教研的有效进行,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同时实现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