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九四二影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就好像张艺谋用《满城尽带黄金甲》 练了排奥运的舞美一样,春晚导演冯小刚用《私人订制》练了仨小品一朗诵,练也就练了,关键是,您就一春晚彩排,已经植入了满天乱飞的商业广告赚得钵满,然后影片半价还要45块!这事儿您家里人知道吗?看完此片的感受,用范伟老师的话说:哎呀真是防不胜防;再用丹姐的话说:嘿,我这暴脾气!!
冯导有才,自《北京人在纽约》就开始被观众买账,1997年的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惊艳之余回味无穷,1999年的《没完没了》持续惊喜,如今再细细重看,还能惊喜地发现只有一句台词的张涵予和纯跑龙套的孙红雷呢。之后的《一声叹息》《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也都是妥妥的,再之后《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虽反转成了哭死人不偿命的悲情路线,但“中国一线大咖导演水准”这件事,罕有质疑。
直到《私人订制》的出现,简直让喜欢他的人手足无措、手脚冰凉。曾几何时,冯导跟爱他的观众信誓旦旦,“去年《一九四二》给各位想看喜剧的添了一大堵,过了年哥哥就开始干活了,年底,朔爷写的《私人订制》,笑抽了你们算。”结果呢?怒抽了我们算?一个怒不可遏的资深影评人写道,“《小时代》和《富春山居图》可以原谅,因为导演实在能力有限,《私人订制》呢?摆明了大导糊弄你逗你玩儿呢。”
面对汹涌的舆论,冯导最早一反常态地温柔回应,“无论是差评还是好评,各位都为我这电影操了心了,感谢。电影是商品,敢拿出来卖就不怕大家评头论足。所有的评论都在意料之中,我尊重观众所有的感受。”接下来他艰难地幽了一默――就像他这次的电影内容一样,让你觉得不笑不好意思,可是笑了也很不妥――“我现在就担心,大家骂得太厉害了,反而让更多的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看,这到底是部什么样的电影啊!”
好吧算你狠,好奇心浓重的观众的确正在前赴后继:首映当日票房就达8400万元,跻身华语电影史首日票房榜第二名,所以,号称要为华谊老板挣回《一九四二》损失掉的票房的冯导,大概也并不会失望――只是这观众的爱啊,跟信用卡一样一样的:总额有限,刷一次少一次,而且总归是要收支平衡,若是毁掉了Credit进了“黑名单”,谁还要跟您一起玩耍呢?
联盟分崩离析“三个和尚没水喝”
不只一位院线和电影公司相关人士告诉周刊,当初以中影、华谊、星美、博纳、光线五大电影发行公司组成的联盟与院线就分账问题进行谈判,事实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有“不少”院线已经接受了45:55的分账比,签订了合同,至于这个“不少”具体意味着什么,有知情人向周刊透露实为70%,而化名为陈卓森的某院线资深人士也在《从分账比之争看十年院线改革路》里提到在11月23日之前,中影已经握有二十多份与院线签订的新分账合同。但事情并未一鼓作气彻底解决。当11月25日下午两点,以中影南方新干线、万达为首的五大院线代表出现在华谊电影《一九四二》首映会现场时,所有人都惊诧了——因为华谊和30条院线达成和解,按照票房阶梯进行分账,其中起步价仍维持43:57,直到票房过3亿后才按照45:55的分账模式进行,这与曾经的理想状态可谓背道而驰,更惊人的是,与《一九四二》同天上映的《王的盛宴》旋即公布的分账方案——首周43:55,次周41:59,第三周及以后39:61。至此,五大公司联盟崩盘,更糟糕的是《一九四二》与《王的盛宴》取得的票房远远未达理想目标,前者3.7亿,后者仅8000万收官。
票房惨淡,联盟不稳,有受到伤害的发行方人士私下向周刊抱怨,原本只要再扛一天,美好格局就成了,亦有知情人透露,华谊的中途变阵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华谊《一九四二》是打头炮的电影,而最有实力的万达院线迟迟不同意,他们很担心最终会影响《一九四二》的排片,所以不得不变相妥协。”遗憾的是,华谊做出这个决定并没有和联盟里其他公司商量,无奈之下,逼得曾是同盟兄弟的《王的盛宴》最终拿出了那样一个自杀性分账方案。有资深产业人士分析,此番征战过后,关于中国电影分账比调整,恐再难在华语电影身上实现,张伟平以《金陵十三钗》单片缔造的5亿之内45:55分账比恐彻底变成昨日纪录。回看这场博地弈最终的尴尬,接受周刊专访的张伟平觉得怨不着5大公司也怨不着院线,但他也隐晦提到自己之所以从来不找同盟,是因为“三个和尚没水喝”。
好莱坞模式不行? “分账慢慢谈”
硝烟过后,历史为胜利者书写。周刊走访的院线人士显得气定神闲。即将功成身退的上海联合院线吴鹤沪认为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在影片的宣传、市场的开拓和提升观众服务上来,至于“分账这种事,可以慢慢谈”,他特别提到张伟平要求提高分成时的态度,“他跟我们一起商量,上午先看片,看完吃午饭,边吃边商量,一直吃到晚饭,吃了四个小时,才商量好。现在他们根本没得商量,就发个通知来,像法院发传票似的。这样做失去了对我们起码的尊重。出租车多收两块钱还听取各方意见呢!他们就没商量的余地了!”而中影南方新干线的赵军更是底气十足,“分账之事,有待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院线有发行放映协会支持开展协调,而发行公司却没有强硬的资本。影城的投资和院线的建设已经越来越规范,而制片业大多数还摸不着市场的脉搏,现在制片方要求提高分成比例,无异于把好肉割去补烂疮。制片方和发行方调整和院线的分账比例得不到实现的本质原因,我觉得很简单,那就是——和我们的主张相反。”
至于媒体和影评人不止一次提出的参考好莱坞阶梯式分账模式,即放映前期利润大幅度归于片方,此后递减利益属于院线,明显未能在中国的院线方这里获得肯定,赵军更是反问,为什么要参考好莱坞模式?中国有中国的国情。那么中国电影的国情是什么,院线没有给出明晰答案,或许张伟平的话能有一点启示,“你要让院线觉得,你从我兜里掏2毛钱,但你能让我挣2块。”无奈现在的格局看起来更像自说自话,制片方抱怨成本上升,抱怨偷票房行为时有发生,院线则抱怨影城投入太多,大多数制片方未能提供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那么真正撼动中国电影分账比调整的下一次在何时?没有人回答。
独家专访谈分账
张伟平:冲在第一线的应该是电影管理部门
2012年的贺岁档过去,成绩与问题,似乎和往年没太大区别,一样有着泾渭分明的赢家与输家,一样在事关电影产业发展的分账比例问题上轰轰烈烈吵了一阵,只是硝烟过去,该解决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甚至有关它的未来都变得没那么清晰。周刊记者独家专访到分账问题上相当有发言权的新画面影业董事长张伟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他没有加入到贺岁档战局里,但谈到分账迷局,这个曾一手主导了中国电影四次分账比例调整的大哥级人物并没有成功者的喜悦,反而有些心灰意冷,他甚至表示,以后在分账问题上,他不会再出头了。
2012分账博弈
“怨不着五大公司,也怨不着院线”
南都娱乐周刊:您有没有关注今年贺岁档五大电影公司和院线之间关于提高分账比例的博弈战?您对最后的结果怎么看?
张伟平:这么大的事儿谁能不知道呢,只要关心电影的都知道。这事其实涉及到电影市场改革的利益再分配,这种利益再分配问题一定是尖锐的,一定会引起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冲在第一线的不应该是民企,应该是有关电影管理部门,他们该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因为他们手上有钱有权有政策,我们民营企业什么都没有。冲在前头,扛这个雷,你说这好受吗?这结果肯定是悲惨的。
南都娱乐周刊:在您看来,五大公司跟院线最终未能在分账比例上双赢和他们自身的表现有关系吗?
张伟平:我觉得还是怨不着这5家公司,也怨不着院线,这两家都怨不着,说白了电影改革利益再分配的事情,就差说是你死我活的冲突了,你让民营企业之间互相掐,放进口大片的时候没民营企业什么事了,挣钱的事没我们的,扛雷的时候把我们弄出来了。你说《十三钗》我损失多少票房,我心里很清楚,我何止6个亿,我排厅上吃多大亏啊。我不就是因为涨了两个点么。我拎不清啊,我明着长了两点,暗着吃这么大亏,我的损失是不是应该有个说法?在这种事情上就应该说实话,应该是电影管理部门给惠民政策,甚至让看电影的也能得到实惠,这个民营企业能做到吗?民营企业没钱没权没政策,你电影管理部门能做到为什么不做啊,你让我们扛雷,我们全成了。
南都娱乐周刊:但此前您确实做到了啊?而且不止一次,中国电影四次调整分账比例都是您做的呀?
张伟平:是扛下来了,遍体鳞伤,好,前边跟你玩命,后面给你下套,这么扛下来的。所以让你觉得扛得很寒心,你为谁扛的?我张伟平真的在乎那两个点吗?我真的能在乎那两个点吗?
南都娱乐周刊:那为什么回回都是您站出来?
张伟平:我这性格使然嘛,这辈子性格决定命运,当了一辈子枪。
南都娱乐周刊:现在回过头来看是觉得有一点寒心吗?
张伟平:当然寒心了,大家都知道,我这次《金陵十三钗》扛这个雷,捅这个马蜂窝,虽然最后分账比例达到了45%,表面上好像我赢了,实际上我在影院排厅损失的是巨大票房,我不知道?我心里太清楚了。为什么今年这哥几个撤了,肯定撤啊,你最后为了争这口气,损失的是谁啊,损失的是自己啊,是民营企业自己啊。
与院线谈判技巧
真诚很重要
南都娱乐周刊:今年分账之争,院线方认为,他们都是被通知的,而非协商的,这让他们感到不被尊重,也不是市场化的行为,因此才令分账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剑拔弩张的境地,你觉得是这样吗?
张伟平:我现在不跟院线,我和这事没关系,不提这事了。但是我说了,调整分账比例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行为,肯定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啊,说句大白话吧,你从谁兜里掏钱谁都得跟你急啊,所以真诚很重要。
南都娱乐周刊:所以您四次跟院线讨论分账比例都是采用怎样的方式呢?是协商还是……?
张伟平:《金陵十三钗》在和院线谈判的时候,开始很紧张,但后来还是能达到共识,因为我心里很清楚,我张伟平做事不想瞒人,我从来不想瞒人,我非常清楚什么叫细节决定成败。我虽然性格使然,但如果我做事没章法,我就不会有这16年,我早消失了,早没影了。
南都娱乐周刊:那您到底有什么高招能让院线心甘情愿地让这两个点出来?
张伟平:你得把电影营销做到位,让人觉得这电影的确做到了家喻户晓了,老百姓已经期待了,因为老百姓的钱包是谁也控制不了的,无论是制片方也好,院线方也好,谁也控制不了老百姓的钱包。《英雄》你看见了,当时谁看电影啊,我都不看电影,我弄电影的都不看电影。当时北京就几家电影院,首都、大华、青年宫,哪有人看电影啊,可放《英雄》的时候我到首都看去,电影院里的椅子全都撤了,临时弄的大长条椅子,一排一排在看。所以什么叫双赢呢,你要让院线觉得,虽然我同意你从我兜里掏2毛钱,但你能让我挣2块,那我觉得心里还舒坦点,你从人兜里掏2毛钱,最后让人挣2分,这肯定不干啊。我宣传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到《黄金甲》,都是我亲自处理,所有的首映式,所有营销都是我亲自处理。
不用任何你院线方做宣传,全是我一人全办了,为什么《英雄》好整啊,《英雄》宣传从深圳防盗版到人民大会堂首映到包机宣传,这些所有投入都是我张伟平出的,最后我和院线说,你也关照一下我吧,我的宣传投入高啊,之前没有人在电影营销上和宣传上投入这么多,所以我说调整分账比例,院线很理解我。
南都娱乐周刊:除了营销到位,还有什么具体的谈判技巧?
张伟平:《英雄》第一次调整分账比例我想了三个多月,我才和院线张这个嘴,这就有点像张嘴借钱的感觉。当时我把所有营销都做熟了,我才和院线说,院线一听,特别能理解。到《十面埋伏》的工体首映式带动了全国的营销,人家院线也理解我,也没和我较真。
南都娱乐周刊:没有一个人反对?
张伟平:《英雄》的时候没人反对,当然他们也没说好,他们接受了,你想你从谁兜里掏钱,谁也不会鼓掌说好啊,但是人家接受了,还是比较愉快地接受了。
南都娱乐周刊:我记得以前联合院线的吴鹤沪提过,您跟他们谈分账的时候,还是挺有商有量的?
张伟平:我说话很诚恳,我真的做不到满嘴瞎话,一脸无辜,我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得让别人看见。为什么中国电影四次调整比例是我张伟平一人所为,而这次5家公司他们最后还是退回43%了,没弄成45%啊,我那时候弄成45%了。
未来分账比例调整
“得让电影主管部门做”
南都娱乐周刊:我曾听业内人说去年《金陵十三钗》的时候,您之所以站出来提出调整分账比例,其实也是“被挑选”的,觉得您最有这个发言权?
张伟平:那是你听说的啊。没有人能有权利让我做这事,但是我觉得这事情不应该是我做,尤其《十三钗》之后,我更觉得不应该是我做,不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事情。
南都娱乐周刊:据说有关电影部门是给予了一定支持的?
张伟平:支持,支持那力度你知道吗?利益再分配,你光给一些红包不行,红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定得是电影有关管理部门作为主导,靠政策去引导,而不是靠弄红包,弄红包能解决问题吗?你今年红包给了,我那年红包都没有,我有个哥们说你惹这干吗,那《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比你强多了,人家有3D,票价比你卖得贵,人家IMAX占着大厅,你什么优势都没有,你这里面明星都没有,就一个明星还蒙着脸,还是美国人,你捅这马蜂窝干吗啊,你这不给人当枪使吗?
南都娱乐周刊:您怎么从来没在这个事情上找同盟军呢?就跟今年五大公司联合起来一样。
张伟平:这事是得罪人的事,我拉人家?我张伟平不做这事,而且中国这事还有一个状况,三个和尚没水喝。
南都娱乐周刊:那今后您还会在分账问题上跟院线展开新的博弈战吗?
张伟平:我是九死一生过来的,电影主管部门也不出来管这事,都我一人扛这雷,得了,我不再做这事了。吃一堑长一智,再也不做了。
《泰囧》的成绩不仅让行业内目瞪口呆,就连徐峥自己也有点“惊慌失措”。最得意的莫过于投资方光线传媒,据了解,仅以 10亿元票房计算,光线传媒的票房分账收入就超过 3.87亿元。此外,该片的网络版权也卖出千万元价格。与此同时,光线传媒的股价也在《泰囧》上映后一路飘红。
奇迹固然无法复制,成功却能提供启示。
《泰囧》从产品定位、寻找投资、制作原则、市场推广,最终被消费者买了个 13亿的大单,涵盖一个初创企业创造一款新品销售奇迹的全流程。
产品定位
3分钟一个笑点、 5分钟一个大笑的梗、 8分钟一段密集笑点剧情、 10分钟一处情绪舒缓,到结尾处还有恰到好处的“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煽情———《泰囧》的剧本就像是一条工业流水线上打磨出的商业成品。这样的剧本在好莱坞的喜剧类型片里比比皆是。这些类型片经过好莱坞市场反复检验,并没有新意可言,但经过重新排列组合,却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就是《泰囧》的拿来主义。也说明了《泰囧》的世俗定位:被大部分观众所接受。
徐峥拍这部电影,其实心态上相当平和,既没有流于恶搞,也没有过度山寨,而更像是一部淳朴的小人物喜剧。但正是这种不俗不雅、贴合当下观众心理的处理效果,使得《泰囧》成为近年来数一数二的、接地气的平民喜剧。
《泰囧》的高票房可谓“天赐良机 ”——今年贺岁档竟然没有其他一部纯粹的喜剧大片。人们辛苦一整年,年底就是图一乐,《泰囧》来得正是时候。《泰囧》充分尊重了市场,尊重了观众,由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很多企业在产品定位上容易陷入误区,不顾消费者需求。比如铱星公司发明最尖端的通讯技术,发射 77颗卫星覆盖全球实施通讯,但费用太贵,市场不接受,最终经营不善破产。
寻找投资
《人在囧途》的续集被光线传媒拿下,大赚特赚,原先投资的两家武汉电影投资机构“肠子悔青了 ”。个中原因主要是双方在知识产权的归属上没有谈拢,最后徐峥只好去找了光线传媒。
王长田(投资方光线传媒董事长)说:“徐峥与我二三十分钟就基本确定了这次的合作,他几乎是给我演了一遍这个故事。没有剧本,没有故事大纲,他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一会儿演‘徐峥’,一会儿演‘王宝强’。”
“他的想法恰好契合了光线当下的市场理念,所以当天现场,即便我没在场,其他人也会通过。”王长田表示,双方理念吻合,兼之光线传媒 2011年上市后,自 2012年下半年起志在培育内地新导演,并提高了投拍新片立项和制作标准,这些都为《泰囧》的成功埋下伏笔。
由此可见“跟投资人讲故事确实很重要,关键在于你要跟谁讲。”比如和国外投资人“讲故事 ”,需要采用类比方式。而风险投资人,在乎尽快收回成本。战略投资人,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就要找到志趣相投的共同点。
制作原则
2012堪称大片的坟场,《太极》《铜雀台》《王的盛宴》等票房过亿的大片纷纷赔钱,《一九四二》票房达到 3亿依然难以回本。
成本严格控制的《泰囧》才真正名利双收。这无疑将对国内电影投资人带来启示:“成本控制得越低,后面的胜算越大。”
王长田说:“制作投入不超过 3000万,营销费用不超过 6000万,《泰囧》的成本恰好是圈内人一直不看好的‘高不成低不就’类型,不属于大片,也不是小片,都说不会有好票房。不过我不信这一套。”
就像小微企业的空间,专门找别人不做的领域、或认为不值得做的领域,却又是需求中不可或缺的细分市场,去开发、服务。比如温州有企业当上世界打火机老大,广州有企业是指甲刀王者。这些行当,大企业是不屑于涉足的。因为缺乏竞争,所以最后形成了大市场。
市场推广
这部影片最大成功就是它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准确的营销定位:元旦的欢乐档期内,在《1942》与《十二生肖》间隙,瞄准普通市民,做出一部贴近生活的轻松喜剧。
基于此定位,《泰囧》选择最适合它的营销渠道。王长田说:“这个片子是有史以来我们主动发起的最广泛的营销。在 360上、支付宝上,全国各地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上,国美电器城,还有我们自己的系统,地铁、公交、机场、药店、医院、大学校园、火车、飞机……总共加起来 30多款海报,好几款预告片,微博上不断提炼新概念,不停地搞新的小活动,发起各种小话题。”
今年春节档内地电影市场格外火爆,从大年初一到初六,春节六天假期全国总票房突破六亿元,大幅度超过去年同期四亿元的票房成绩。其中,周星驰导演新片《西游降魔篇》一片独大,该片首日票房达7684万元,加上此前的点映场共为7885万元,超过《画皮2》7000万元的国产片首日票房纪录。在首日创纪录之后,该片两日累计1.51亿元、三天票房突破2.2亿元,接连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更为疯狂的是,在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该片单日票房达到1.22亿元,打破之前进口大片《变形金刚3》单日1.14亿元的票房纪录。截至2月17日24时,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8天内票房成绩已超过人民币6. 4亿元,创国产片最快吸金速度纪录。受此消息刺激,华谊兄弟股票在蛇年第一个交易日大涨8.58%至每股20.63元。
业界预期《西游降魔篇》会成为《泰囧》之后又一部票房过10亿的华语片,两片的成功背后,出版方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的名利双收。背靠蓬勃发展的内地电影市场,两家公司2013年会如何布局?又将会如何影响股价呢?
华谊龙头地位依旧,光线一片成名
《西游降魔篇》无疑为华谊兄弟挽回不少面子,2012年末,华谊兄弟投资2.1亿元的电影《一九四二》国内票房收入3.63亿元。而光线传媒的2012年贺岁档小制作电影《泰囧》则创造13亿票房奇迹。巨大的票房差距让一直以电影投资为主业的华谊兄弟饱受压力。不过从2012年全年的业绩来看,华谊还算不错。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仅有三部国产片,光线传媒的《泰囧》排名第一,华谊的《十二生肖》、《画皮2》位列第三和第四(图一)。
华谊兄弟(300027)2012年年度本文由收集整理出品电影累计票房突破20亿。公司按照2012年初的“h计划”顺利完成了全年任务,全年共有7部电影上映,包括《逆战》、《love》、《画皮2》、《太极1》、《太极2》、《1942》、《十二生肖》,单片票房全部过亿,基本在春节档、情人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的四大档期拔得头筹,贡献了国产片全部票房超过1/3的收入。从公司各部影片来看,《画皮2》与《十二生肖》均超出市场预期,而冯小刚打造的《1942》由于《少年派》、《泰囧》的较大冲击,无缘国内电影前十名。
与之相对应的,光线传媒《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后票房持续高涨,成为内地电影市场2012年度票房冠军,同时也使光线正式跻身国内一流电影制作企业。12年公司共获得15.7亿元票房,占全国票房比例为9.2%,略低于华谊21.58亿票房和12.64%的份额; 包括《四大名捕》、《神探亨特张》、《铜雀台》和《泰囧》等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的收获,足以证明光线的影片发行能力和投资制作能力优势明显,《泰囧》的创纪录票房也显著提高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吸引力。
两家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绩表也相当不错。光线传媒预计2012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81亿-3.16亿元,同比增长60%-80%;去年第四季度光线传媒的净利润仅为1.45亿-1.8亿元,大部分来自《泰囧》票房所创造的高收益。华谊兄弟预计201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83亿-2.73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0%-35%。
2012电影市场火爆,国产电影占比下降
2012 年电影市场丝毫未受经济下滑影响,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据广电总局最终统计数据,2012 年国内票房达170.73 亿,同比增长30%;屏幕数达到13118 块,同比增长41%;总观影人次达4.67 亿次,同比增长32%。但在电影市场持续高增长的同时,国产片整体表现不佳。2012 年上映的国产片数量占比为75%,但国产片票房收入为80亿元,票房占比只有48%,为院线制改革以来国产片票房占比低于50%的首次。
国产片票房同比增长14%,远远低于总票房的30%增速,亦远远低于前10 年国产片票房30%的年复合增速。国产片整体表现不佳的直接原因是,根据2012 年2 月中美双方达成的wto 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美国电影进口配额在20 部的基础上增加14 部3d 或imax 电影。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技不如人。
电影市场两级分化愈发明显,优质的影片所获
得的经济收益远远超过平均水平。2012 年上映的303 部电影,平均票房为0.56 亿,而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平均票房为6.35 亿。这10 部影片合计票房收入占总票房比重为37%,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 个百分点。2011 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合计票房收入为48 亿,占总票房比重为36%,平均每部影片创造票房4.8 亿。
新一年两大龙头再对决
2013年两大影业摩拳擦掌,从目前公布的2013年上映的影片计划来看,华谊兄弟不仅是从上映电影数量还是制作规模上都力拔头筹。与周星驰联手重金打造的《西游除魔传》为华谊打响头炮。冯小刚回归本元,贺岁片《私人定制本文由收集整理》值得期待。另外,光线传媒耗资2.3亿元打造的重头戏《四大名捕》系列三部曲由陈嘉上、秦小珍执导,再度呈现名家温瑞安武侠经典人物,借助北京奥运会的“飞猫”摄影技术,打造中国超能武侠新境界,预计2013年暑期上映,连拍的第三部曲《四大名捕3》也将紧接上映。另外,光线传媒预计2013年还将投拍《人在囧途2》,《少年四大名捕》、《布衣神相》、《少林寺》、《笑傲江湖》等5部影片(表一)。
关键词:《泰囧》 不平凡 感动 票房
纵观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最火爆的一部电影当属年末重磅上映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它让小投资得到了大回报,徐峥真是“泰”高兴了!
回望2010年,由徐峥、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就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响应,贴合实际又略有夸张的囧途,令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又有些许的感动。到如今大红大紫的《泰囧》,若是把时间调回几个月前,怕是连徐峥自己都不会相信,这一次的泰国之旅从过程到结局竟然如此动人心魄。
《泰囧》首映当天,全国各大影院座无虚席,观众等待了许久的电影终于问世,同时徐峥也是彻夜未眠,虽然已经在影视圈打拼了近20年,演绎过无数被人喜爱的角色,但第一部由自己亲自执导的影片上线的心情,对他来说,想必是新鲜而紧张的。该片自2012年12月12日上映起就不断刷新国产影片各项纪录,被网友戏赞国产片“奇葩”。上映当天票房将近4000万,三天票房累计1.3亿,而一个月后票房竟然达到了12亿,累计观影人数冲向4000万。电影局通气会议对此特别提出表彰,称“观影人次超过《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票房刷新了国产影片新纪录,这种情况实属罕见”。一个仅有3000万投资的国产电影,为何如此火爆,着实震惊了中国电影界。
一、搞笑囧途,不平凡的梦想——冬天里的感动
《泰囧》没有3D,没有IMAX,“高帅富的囧途,矮丑穷的梦旅”,就在平时票价的2D荧幕中,上演着戏剧冲突。当然,也如同这部只有3000多万低成本的电影,和大制作电影之间展开的博弈。上映13天,票房突破7.6亿,成为新的话语电影票房冠军。业内人士分析,有这样的战绩,离不开徐峥放下身段全力推广的功劳,有光线传媒庞大传播网络的功劳,同样,当然还有资本团队的功劳。在《泰囧》上映初期,多个城市都有影院被持股银行、电讯运营商、券商等机构包场观影,这间接推动了影片的票房,形成了一股文化潮流,最终,从光线传媒上涨的股价中获得收益。
《泰囧》延续了第一部电影《人在囧途》中的“囧典”桥段,搞笑场景和搞笑的话语,使其“2”到了一定地步。电影依旧是在讲述一段平凡的梦想,不管是徐朗的利益追求,还是宝宝的“蜜月旅”,放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这些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东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物,为了所谓的生活而追逐平凡普通人所不在乎的利益,宝宝仅仅是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而单纯地虚构着一场与范冰冰的蜜月之旅。一路欢笑,一路泪水,正是平凡的利益与平凡的纯真撞在了一起,才构成了平凡囧途中不平凡的梦想。
徐朗为了工作而放弃了家庭,其家庭亮起了红灯。与此同时,同事高博为了争取油霸的项目把怀孕的老婆独自留在法国回到了公司,也算是为了利益放弃家庭。于是,在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项目争夺战,徐朗为了取得授权证书不顾老婆的离婚请求去了泰国,高博也想获得授权证书遂决定跟踪徐朗,故事便由此开始。
徐铮饰演的徐朗是一位十分努力打拼的中层领导,他面对的问题是在家庭与工作中作出一个取舍,取舍完毕后伴随着一路的囧,一路的心灵洗涤,当然最后醒悟了。而王宝强饰演的宝宝虽然这次冠名2B青年,比《人在囧途》要更加犯二,但是依旧是一个单纯、热心助人、相信美好,心灵纯洁得像一杯蒸馏水的可爱的人。从观看影片开始,就不难发现,宝宝身上这些东西不都是我们一直失去的最美好的品质吗?他不只是个想去泰国旅行的只会做葱油饼的人,他的旅行有着更高尚的意义,就是他一直不愿舍弃的仙人掌——健康树。仙人掌不再单纯地作为制造笑料的工具,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它寄托着王宝对于母亲深深的爱。除此之外还有王宝的旅行日记,其中包含了王宝怀揣着的梦想,还有王宝一直说着的“我妈说”,这些都是王宝对母亲的爱的符号。这一系列的爱感动着观众,也感动着只为了追逐利益而放弃爱的徐朗,这是徐朗改变对王宝的态度、改变对高博的态度和对家庭的态度的主要原因。三个人的旅行虽然变得囧事不断,却也变得更加意味深长。
当旅途开始,随着情节的延展,爱开始了点滴地延续,慢慢地使搞笑的囧途充满了不平凡的梦想,不平凡的感动,各种温暖的情谊感染着每一个观众。最后的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徐朗终于明白了在利益与家庭间的取舍,及时地醒悟终让老婆原谅了自己;高博虽被尴尬的滞留在泰国,但其老婆却给他添了贵子,让他欣喜若狂;王宝也实现了自己怀揣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完成了与冰冰的蜜月之旅,而且还见到了冰冰真人,终于和真人再度了一次蜜月。其实这种结局对于这个片子是再好不过的了,大家不仅笑了,笑着笑着最后还哭了,这是一种人间的温暖,在寒冷的冬天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感人故事,不平凡的票房——冬天里的奇迹
该片自2012年12月12日上映起就不断刷新国产影片各项纪录,被网友戏赞国产片“奇葩”。上映当天票房将近4000万,三天票房累计1.3亿,而一个月后票房竟然达到了12亿,累计观影人数冲向4000万。中国每年的节假日包括贺岁档,都会上映很多大导演的影片。回顾2012年的电影市场,人们曾追过《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艺术家》等等,当时人们对这些影片也是赞不绝口,但当《泰囧》问世后,人们兴奋地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它的好。12多亿这个数字,成为这个冬天的票房奇迹,而这究竟是如何成就的呢?
先从导演说起,徐峥的导演梦,应该源自于两年前的《人在囧途》,但因为制片方的原因,他的导演梦不得不推迟。“徐峥虽是首次执导,但其功底实在不浅。他脑子活络,做事肯动脑筋,上戏毕业后,曾有多年舞台经验,做过先锋话剧导演,又曾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多次摔打历练。此番将自己多年从艺的感悟凝结于影片之中,终于显露出其驾驭喜剧的过人才华。”
其实,回想电影《人在囧途》,我们不难发现“囧途”这个创意特别好,从而吸引了大批的观众,观众来源从老板到打工仔,可以说是高中低档的人群都有。所以说《人在囧途》为《泰囧》奠定了良好的观众基础。有了《人在囧途》的良好反馈,再加上一直从事舞台剧与观众的零距离接触,徐峥更加明白观众想要什么,想看什么。徐峥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喜剧做得符合中国观众的要求,发生在现代时空里,要跟现实接轨、跟现代人的心理接轨。同样还是城市精英和一介平民的搭档,同样还是意外不断、笑料百出的囧途,徐峥忠实遵循着一己之囧、博众之乐的原则,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最直接的快乐,这样也就抓住了电影市场最庞大的观影群体。这是获得不平凡票房的原因之一。
一个感人的故事,“徐朗”是一个非常社会化的人物,他到泰国的目的是为了追逐利益,追求自己的欲望。要去争一个东西,去得到一个东西,执着于一个东西,所以势必要使用一些小手段,小阴谋。但是他的遭遇其实跟他的阴谋是相辅相成的,也因为他使用的这个手段,所以到最后他自食其果,导致他的旅程也是非常的“囧”。而“宝宝”代表一种草根、平民的精神,拥有一种乐观的、乐天的并且不追求利益的价值观。故事结构并没有多少新奇的东西,只是把两个角色放在一起的时候,引发了人物冲突,产生了微妙的火花,看似平凡的故事一下子变得不平凡且感人起来,这正好符合了电影想要的一种气势,也符合观众观影的心理需求。这是获得不平凡票房的原因之二。
泰国,是一个很安逸的国家,他们的生活节奏相比中国来说非常慢,对待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句“慢慢来”。然而,中国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所有人都希望以更快的速度去获得利益、财富,取得成功,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状态。电影中包含了一种境由心生的概念,慢慢地随着旅途越来越囧,经历了许多的不幸和坎坷,在肉体上肯定遭了不少罪,但对于心灵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洗礼。虽然是一路囧途,但是一路上一直是在寻找幸福,寻找平静的状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就是为什么这部3000万的国产影片吸引了这么多观众。现代的中国人,大多都过得太疲惫,他们需要彻底地放松一下,哪怕是短暂的开怀大笑而已,连这点要求也是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该影片让快节奏生活的中国人停下脚步,跟随徐峥去泰国,在一路囧途中,放松自己疲惫的身体和心灵,同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金钱、权利等等一切利益,全是身外之物,什么是真?只有感情,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才能让你发现生活的美好,并重拾这份美好。因此,这成为不平凡票房大卖的原因之三。
新年第一天,当票房突破10亿大关时,徐峥了一条微博“真正的奇迹属于中国电影观众”。而如今,它已冲到13亿。中国电影被奠定了好长时间的结点,就在欢笑中打上了徐峥的印记。有影评人说,这样的影片,这样的票房是“三俗”的胜利,是艺术电影的悲哀。还有的业内人士说,国产喜剧片有较高的票房不足为奇,因为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喜剧的诞生满足他们娱乐的需求,但是票房过分得高,就不能单纯地说成是观众的需求,而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剖析。笔者认为,这些说法都极为片面。高票房代表了高观影人数,若是口碑不好,口口相传,怎能获得大量的观影人数呢?什么是艺术,为什么非要把一个单纯的电影归到神圣的艺术面前,艺术再神秘,也要为人们服务,即使再艺术的东西不被人们所欣赏所接纳,那还能称为艺术吗?有句俗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观众们就爱这口。因此,观众的选择恐怕才是最符合人性需求的,了解这种需求并学会去尊重它,这应该是徐峥能够成功的理由。影片的成功,徐峥的成功,成为这个冬天里的一个奇迹。
一段旅程,陌生两人,跋山涉水,殊途同归。没有说教、没有王权,徐峥在2012年给人们带来的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从中又让人们自己去品味亲情、友情,而片尾中宝宝的美梦成真,更是有意无意地契合着让更多平实的人们圆梦的祝福,由此看来,他的成功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回顾影片,总结其中的感动与奇迹,笔者认为导演无非想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我们不仅要看到社会的浮躁和欲望,更要认清,最好能够看穿这些身外之物。也许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并不相同,每个人的定位与选择也会不同,导演并不想改变多少人,但影片中的徐朗放弃了金钱,重新赢回了家人,就表明希望总是存在的。他希望用这种感动去改变现实的人。佛曰:人应自渡,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说白一点,我们能不能活得更简单一点?简单一点,人生的幸福攥在手里的将会更多一点!
参考文献:
[1]范玉明.基于市场营销学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成功原因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
[2]詹国枢.泰囧吃了什么药[J].中国经济周刊,2013,(2).
相较于去年暑期由《功夫熊猫2》《变形金刚:月黑之时》(以下简称《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以下简称《哈利·波特7(下)》)等一系列进口大片引爆的观影高峰相比,今年暑期 影市不温不火。据不完全统计,6月-8月,由于银幕数量增加,放映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放量65.7%,约547万场;但观影人次和累计票房却与去年基本持平,分别约为1151万人次和40.6亿元,同比略增5.2%和2.5%。
“本来上半年的市场走势强劲,同比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以此增幅,并参照全年的票房目标,暑期档的票房增量至少应在20%以上,但却与去年基本持平,值得我们反思。”业界分析人士刘嘉评论说。
国产影片成绩占优
相较于去年暑期主要由进口大片撑市,今年暑期档的国产电影相对占优。据统计,今年暑期档3个月内共90余部影片上映,较去年的60余部大幅增加50%,其中进口影片约20部,国产影片70余部。与国产影片上半年不到40%的市场份额相比,暑期三个月内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0%左右。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当中,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各占5部,票房比例约为54:46,国产影片略占优势。而去年同期,排名前10的影片当中,国产片与进口片的数量比例虽然也是5:5,但票房比例却是25:75,进口影片占绝对优势。
去年暑期档,于5月底上映的《功夫熊猫2》共拿下约4.7亿元票房;随后于7月底上映的《变形金刚3》凭借炫目的特效和市场空档期创下10亿元票房,仅次于《阿凡达》;紧随其后的《哈利·波特7(下)》也毫不示弱,以近4亿元的票房成为该系列影片在我国大银幕上的最好成绩。而国产电影当中,只有《建党伟业》拿到了到4亿多元票房,其他影片均在2亿元以下。
今年的暑期档,《画皮Ⅱ》凭借之前的品牌优势与精准营销,单部影片便拿下7.3亿多元票房,拔得今年暑期票房排行榜头筹。该片自6月28日上映之后迅速引发观影热潮,接连创下单日票房9000万元、11天票房破5亿元、总票房破7亿元等多项国产电影市场纪录。《画皮Ⅱ》的成功,也缘于影片投放时间正处于市场饥渴的“空窗期。”
此外,该片选择只以3D版本面世也是一大特点。“目前国内的3D银幕数已突破8000块,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3D市场一直被进口片占据,这也是进口电影票房得以不断冲高的原因之一。《画皮Ⅱ》占据3D放映空间,又给国产电影让出了2D场次,这个举措非常明智。”刘嘉评论说。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画皮Ⅱ》最初只上映3D版本可以有效防止盗版。“因为即使3D版本流失,观众也无法在电视或电脑上获得良好的观影体验。”
其他国产电影中,7月6日上映的《搜索》,7月12日开画的《四大名捕》,以及8月7日和14日上映的《听风者》和《消失的子弹》,均达到了预期票房目标。
进口影片低迷
进口影片方面,虽然“双侠”携手入市被寄予厚望,但上映首周7天两部影片均在2亿元左右,《普罗米修斯》的首映日也只有2600多万元,均远低于业界预期。之前上映的《黑衣人3》《马达加斯加3》《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以下简称《冰川时代4》)等影片的市场表现与去年《变形金刚3》《功夫熊猫2》相比,也落差极大。
其中《冰川时代4》的4.4亿元票房,受益于长线放映的逐步积累。曾在美国刷新多项票房纪录的《饥饿游戏》,在国内市场却有些“水土不服”,不到2亿元的票房成绩让业内大跌眼镜。此外,好莱坞动画电影在国内一向具备超凡吸金能力,但今年暑期的《勇敢传说》和《老雷斯的故事》却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而相继败北。
虽然今年暑期档国产影片在数量和票房上较去年均有所提升,但暑期档整体市场遇冷却从另一层面说明国产影片依旧“不够给力”。“除了《画皮Ⅱ》等少数影片表现优异,大部分国产影片拥有好的放映空间,却未能产生相应的票房成绩。”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呼吁国产影片应“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影评人张小北则认为,国产电影目前尚无实力与好莱坞比拼视听效果,应该努力寻求“本土化”情感的表达。此外,今年暑期最大的赢家——《画皮Ⅱ》,其制片人中心制和严格的产业化流程也为各制片方提供参考典范。
动画影片集中上映
继去年暑期《赛尔号之寻找凤凰神兽》《摩尔庄园冰世纪》《兔侠传奇》《魁拔之十万火急》等一批国产动画引发业内外对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关注之后,今年暑期档更加热闹,不仅有《赛尔号2雷伊与迈尔斯》(以下简称《赛尔号2》)《摩尔庄园2海妖宝藏》(以下简称《摩尔庄园2》)等系列影片与小观众再续前缘,更有《神秘世界历险记》等新片入市。据统计,暑期三个月,共有超过20部以小观众为主要观众群的影片上映。其中国产片12部,进口片7部,合拍片1部。
但从票房情况看,这些影片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多惊喜。进口动画当中只有《冰川时代4》取得4亿元票房,《马达加斯加3》的2亿元票房中规中矩,《老雷斯的故事》和《勇敢的传说》等明显水土不服;国产动画电影中,《我爱灰太狼》《麦兜当当伴我心》借助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分别取得了近7000万元与4600多万元的票房成绩;《赛尔号2》和《摩尔庄园2》也借助去年的口碑分别拿下3000万元和2400万元。除此之外,其他大多被埋没在浩瀚“片海”中,很多甚至沦为“影院一日游片”。
“实际上有些动画影片的制作、画面都很不错,但欠缺有针对性的营销和推广。很多影院经理在对影片内容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有太多信心为其大规模排片。营销推广不到位也直接影响到影片上映后的上座率,一些动画片没过几天就下片了。”传奇时代影城执行总经理刘振华向记者表示。
此外,众多动画电影一拥而上,造成票房分流也是影响其市场表现的原因之一。“《老雷斯的故事》就被《冰川时代4》大幅分流。”刘嘉表示。据记者统计,今年1-8月共有28部动画电影上映,其中前5个月仅8部入市,70%的影片集中在暑期,仅6月1日和8月10日两天,就有六七部动画电影开画。“多部同类型影片抱团上映,再加上其他商业大片在映,每部动画片能够分到的场次必然很少,票房分流是必然的。”刘振华分析说。
刘振华认为,制片方也可以选择国庆节、寒假等节假日档期发行动画电影,“没有必要非挤在暑期档”。吴鹤沪则认为,动画电影可以考虑长线放映,“周末增加场次,周一到周五减少场次,同时延长放映周期。”
国产动画电影的质量问题在今年暑期档再次凸显出来:12部国产动画电影的总票房甚至不及1部《冰川时代4》的一半。“在美国,动画电影都属于周期长、投资大的‘巨作’;而在国内,动画电影制作尚处于‘小作坊’、低成本时代。所以国内动画电影市场也一直被好莱坞动画占据。”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表示。如何尽快提高国产动画电影的质量是急需业内思考的问题。
新发行模式初显端倪
92天内开画90余部电影,平均每天一部新片上映。在如此众多的影片背后,即使市场容量拓展迅猛,单片放映空间也会相对狭小。“现在的市场情况是大片扎堆分流,小片集体打酱油。”光线影业副总裁徐林描述说。“8月13日-19日一周内上映了10部电影,前面还有《听风者》《冰川时代4》等强片在映,没有哪家影院可以同时满足10多部影片的放映空间。所以一些中小影片‘影院一日游’在所难免。”刘嘉补充说。
在平均一天就有一部新片上映的情况下,片方之间的档期协调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档期“撞车”现象越来越严重。“发行模式的改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面对严峻的形式,今年暑期档中“区域发行”和“院线发行”开始显露端倪。
于8月10日上映的动画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在没有任何系列电视剧和网络受众基础的情况下拿下2100多万票房实属不易。这2100多万票房当中有1300多万元产于江苏一省,占比约64%。“由于人力、财力、物力有限,营销推广和发行工作难以做到全国全覆盖。所以我们把宣发重点放在各种资源比较充裕的江苏一省,从而辐射周边市场,以避免‘打空拳’。”《神秘世界历险记》制片人、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袁梅表示。据袁梅介绍,其欣然借助合作方江苏广电的资源优势,在江苏省进行了“海陆空”式的密集宣传,最终效果超出片方及业界预料。
“区域化重点营销推广和发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要么影片具有地方特色,要么像《神秘世界历险记》一样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分析说。
与此同时,以万达院线为首的几大院线公司最近提出“订单式发行”概念。即发行方与个别院线方进行影片宣传与排映方面的深入合作。这种“院线发行”模式的优势同样在于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有重点地“深耕细作”,关键则是发行方要与院线方在商务条款上达成一致,比如分账模式、盈利模式、制约规则等。
“一些中小投资规模影片可以尝试重点区域发行、院线发行,而不是大规模地在全国所有院线铺开。”“订单式发行”模式的主要倡导者——万达电影院线营销中心发行部总经理商丹指出。
档期协调机制呼之欲出
除了发行模式的改变,档期协调机制也是业内针对影片档期“撞车”问题不断呼吁的另一话题。
7月29日,《综艺报》和国内30个电影院线公司的近40位代表集聚广州,共同主办“2012·夏季电影院线市场研讨会”,与包括《听风者》《一代宗师》在内的17部影片的制片、发行方代表进行协商沟通,最终有2部影片调整了上映档期。8月9日,广电总局电影局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共同举办“优秀国产电影占据主流市场动员大会”,对《白鹿原》《血滴子》《王的盛宴》等26部国产新片进行集中推介,以期合理利用档期资源,规避“撞车”现象。
“这种活动对电影市场无疑是一件好事。”徐林的话代表了大多电影人的态度,“通过建立平台,让制片方、发行方和放映方相互沟通、信息共享,制片方在选择档期时也能够更加科学和理性。”刘嘉对此指出:“信息平台的建立是必要的,但应该由第三方公司搭建。美国有专门的第三方公司收集各影片信息,再对观众进行影片期望值等方面的调查,最终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片方以供参考。”
陈辉却认为,“国产电影片方之间的档期协调并不难,关键在于进口影片的档期确定。目前的现状是进口影片迟迟不肯定档,无疑对国产影片的档期决策造成很大影响。”
院线、影院经营管理模式亟待改变
今年暑期档整体市场遇冷同样表现在院线与影院的经营层面。据记者统计,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暑期各院线的放映场次均出现大幅增长,个别院线的增长幅度甚至超过100%。但票房排名前20的院线当中,却有一半出现了票房负增长。票房实现增长的院线,也多半依靠的是放映场次的大幅度拓展。例如浙江横店电影院线33%的票房增长率是建立是105%的场次增长上,广东大地电影院线35%的票房增长率也是建立在108%的场次增量基础上。表现较好的是中影数字院线,场次增加94%,票房增长56%,以及重庆保利万和电影院线,场次增加99%,票房增长43%,其院线票房排名也从去年同期的第18位晋升到如今的第15位。
这一方面说明在院线迅速扩张的势态下,观影人次的增长还无法满足急剧扩增的市场容量。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国内院线多属“粗放式经营”,即依靠影院增加、场次增长来拉动人次与票房,而不是通过提高上座率来挖掘已有影院的票房潜力。
与院线情况相似,电影院的运营在今年暑期同样形势严峻。据记者了解,今年暑期档,很多影院的观影人次和票房较去年同期都出现了不同幅度下滑,排名前10的影院当中甚至有9座影院出现了票房负增长。
这当然与暑期档整体市场“遇冷”、票房总量不高有关;同时,近两年影院数量大幅增加也无形中摊薄了单家影院的票房收入。据记者统计,自去年暑期过后的2011年9月到今年暑期之前的2012年5月共9个月当中,全国新增影院约620座。大量新增影院必然抢夺周围影院的市场份额。面对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环境,影院经营者不得不更加重视开发卖品、广告等非票房业务。影院投资者也逐步放缓了影院投建步伐,这种趋势自今年年初以来就很明显,并一直延续到暑期——暑期3个月内,全国共新增影院184座,较去年同期的245座大幅缩水约25%。
暑期档“最后的疯狂”
由于今年暑期整体票房增幅不理想,于是大多业内人士都将希望给予了同时于8月27日上映的“双侠”,以期引爆今年暑期档“最后的疯狂”。
但从目前票房情况看,两部影片并未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8月27日,两部影片零点首映场共收600万元,与一部《画皮Ⅱ》基本持平。“双侠”首日票房分别为2800万元和3400万元,《蜘蛛侠》略占优势,但皆不如预期。两片自上映之后一直盘踞电影市场八成的放映空间,截止到7月2日“双侠”上映7天,才双双破2亿元,未能重演4月份3D版《泰坦尼克号》与《超级战舰》造就的市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