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小学寄宿生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寄宿生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寄宿生管理

第1篇: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关键词:寄宿制;管理;农村

一、当前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宿舍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冬天早上无热水供应。部分设施的售后服务不到位,维修费用高,学校根本无法承受:小学住宿学生年龄小,很多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怀抱,缺乏自主管理的能力。住宿状况不良,学生住宿的拥挤导致他们难以得到较好的休息;宿舍管理教师数量不足,难以顾到每一个学生。

2.学生食堂设施设备薄弱。尽管近两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投入,新建了一批学生宿舍和食堂,但食堂设备与食堂管理离规范化要求和食品卫生要求差距较大,部分完小学生住宿条件仍然较差,还有的用原有的破旧教室作为宿舍,没有专用学生食堂。

3.住宿生课余文化生活单调。多数学校住宿生一天在校的生活轨迹是上课一吃饭一睡觉,很少有组织寄宿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住宿生生活枯燥乏味,一些学生常常思家,借各种理由回家。

4.寄宿生普遍存在心里状况不良的现象。寄宿生管理粗放,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有的学校住宿生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制度不够健全,有的住宿生管理员责任心不强,住宿生安全存在隐患,打架斗殴、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出现心理、身体健康问题和遇到生活困难时得不到有效帮助。

5.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面临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必须肩负着学生的安全责任,管理责任,一个人身兼教师管理员、保育员多职。教师普遍反映:他们的工作时间太长,一般早上5点起床,7点到学校,晚上9点才能回家;大多数教师还要住在学校,一个星期住5天,学生寄宿在学校,安全隐患大,教师必须时刻监控着孩子,连下课10分钟的课间也要管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书,还要搞校园建设,因此,工作压力大。

二、解决农村住宿生管理问题对策

1.保证寄宿学校的教育资金需要。改善寄宿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目前寄宿制所存在的问题根本措施,还是保证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和建设资金问题的需要。寄宿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金短缺的。解决这一问题哟啊依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实际行动,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资金投放力度。

2.重视后勤服务,加强食堂管理

(1)聘请足够的食堂从业人员,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严禁承包的问题。炊事员工资可采取政府拨一点、学校出一点的办法解决。

(2)建议政府允许农村寄宿制小学住宿生用餐统一供菜,由食堂向学生家长预收伙食费,按月结算公布,菜谱及结算情况接受家长监督,这样既能规范实行菜谱管理科学搭配营养,又能克服不少学生把家长给的菜金用于吃零食的现象。

(3)食堂管理体系,要细化每个岗位职责,制订完善食堂管理和就餐管理制度。一是要让学生吃得放心,所有食品定点采购,食堂管理员和校医对当天食品进行重量质量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层层把关、层层监控、层层落实,将责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学生餐具每天三餐进行清洗并用消毒柜消毒。二是让学生吃得开心,每周制定菜谱,科学搭配,花样不断翻新。三是让学生吃得舒心,学生食堂坚持服务原则,认真执行营养早餐工程政策,向寄宿生免费提供早餐,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做到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用到学生身上。

3.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乐不思家,消除寂寞。学校应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丰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例如,组织学生看电视、下象棋、做游戏、举办文艺联欢晚会、举行各种球赛、到图书阅览室邀游知识海洋、为留守儿童过生日等等。这样住宿生会很快爱上学校生活,觉得学校生活很充实,感受到学校大集体的温馨快乐。

4.重视孩子的心里健康问题。由于枯燥的学习环境,孩子在学校一天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很容易形成消极偏激的想法,所以寄宿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里。学校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庭,时刻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及时沟通,帮孩子解决问题。

第2篇: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1.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主要表现在新住校的学生文明礼貌差,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 ,力争高低 动手打架。独生子女的出现是一方面的原因,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谦让和合作意识;受家庭教育影响是主要原因,家长自身素质差,对子女的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常规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有效的矫正和引导,家长学校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于提高。

1.2刚住校学生卫生习惯养成也比较差,如:早晨起来不整理内务,不会正确刷牙,不会摆放洗漱用具,不会正确使用卫生间,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及时洗刷餐具,不及时打扫宿舍卫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山区,受家庭环境影响所致。

1.3学习习惯方面,学习主动性不够好,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讨论发表意见不积极,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反映了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这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有关,学习常规落实不好,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课下和学生接触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课堂上引导不够,讲的知识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 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2.1加强寄宿制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家里都有父母照顾生活,到学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打扫房间、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西,还要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寄宿制师生上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小学生的群体交往,因此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2.2实行目标管理

在寄宿制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学生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实际拟订《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寄宿制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文明住校生制度》、《文明寝室评比制度》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而每一种制度规范,要求都具体细致、丝毫不得马虎,例如宿舍卫生,严格按照“三扫三洗五齐”制度,要求毛巾、牙刷等摆放有统一样式,正是由于制度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2.3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养成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养成教育是各级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对于寄宿制学校,要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养成教育也是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但如果寄宿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的合理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针对上述调查及分析,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上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

2.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第3篇: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农村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问题管理寄宿学生日常的学习和活动范围基本都在校内,寄宿制学校实际上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已具相当规模,如何让农村寄宿学生享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成为当今农村寄宿制学校有效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之“忧”

1.师生关系和谐之“忧”

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根据学校性质的变化制订新的管理措施,而是延续了原有农村学校的旧有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学校对学生业余生活的管理“更趋向于标准化、封闭化的特征,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1]。如,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他们满足于把自己定位为“看管者”角色,对问题学生采用更多的惩罚式管制,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与问题预设明显缺乏,认为只要把学生“圈住”“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这样的管理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矛盾的加剧,“和谐”校园建设无从谈起。

2.教师工作动机缺乏之“忧”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缺少积极探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因学生在校寄宿,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劳动量骤然增加,待遇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第二,部分教师的工作地点因学校布局调整后远离自己的家庭住地,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第三,管理层把学生应试需要的主要科目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绩效工资与工作能力的决定性指标,学校没有制订鼓励教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政策,甚至有的学校并不主张教师组织学生游戏和活动,教师没有探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直接热情和动力。

3.基本生活设施的安全之“忧”

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寄宿制学校专用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寄宿制学校只能沿用与非寄宿制学校一样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及使用办法,这些“公用经费”对寄宿制学校改善学生的课余生活配套设施是“杯水车薪”。“两基”攻坚虽使许多学校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仍跟不上时展的需要,课余生活配套设施更是严重不足。如学校厨房、餐厅功能不分;有的学校65位学生挤在一间由教室改成的集体宿舍中住宿,床与床之间的过道仅容一人通过,小学生2个人挤1张床,学生回到寝室只能躺在床上,有的农村小学生上厕所和洗澡都存在很多困难。“安全”成为压在寄宿制学校管理者头上的一座大山。

4.单一无趣的课余活动之“忧”

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标准化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器材;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源亦相当匮乏。一些学校甚至无力配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调研发现:为了让学生“安全”地呆在学校里,“有的学校学生每天上课和自习的时间竟长达10多个小时,连低年级儿童也达到了9个小时!”[2]也就是说除了上课,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用来做作业或者由老师补课。我们知道,课外时间的管理十分重要,丰富、合理的课外活动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应该成为寄宿生向往的学习和游戏乐园,但目前许多情况却令人担忧。

5.学校情感关怀缺位之“忧”

农村寄宿制学校情感关怀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情感关怀指向性的缺失。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认知为己任,更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单”能否令家长满意;至于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则更多地放在了学生的人身安全方面。如此机械化的管理,使学生缺乏了人性化情感关怀的体验。即便有的学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了多项课余活动,但由于这样的“情感关怀”与学生内在的需求不吻合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强烈参与的愿望。第二,情感关怀主体的缺失。寄宿制使家长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与学生的接触,切断了家长对学生情感关怀的链条,致使家长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连同教育责任全部“转嫁”给了学校;而学校中的任课教师和生活教师分工明确,任课教师只负责知识教学,生活教师只管吃、住,这就导致了对寄宿学生情感关怀的空白。

6.生活教师素质偏低之“忧”

受教师编制制度的影响,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大多数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者是学校原来的勤杂人员,以前没有过相应的职业经历,而且没接受过相关的业务培训,对于学生课余生活的管理水平非常有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生活教师都认为,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管理好寄宿生的吃、住,尤其是宿舍内的秩序。所以,“管”和“哄”是他们常用的工作手段;至于如何对寄宿学生进行情感关怀,他们通常既不知晓,也不会主动尝试去做。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改进之“思”

1.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管理功能转变

(1)学校管理者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应明确地认识到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学校相比,不但要承担一部分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功能,而且要承担一部分社会娱乐功能。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数量和管理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师编制设置制度。此外,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当地文化传统的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丰富学校生活。

(2)组织和鼓励学生适当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卫生管理、寝室安全等日常管理,如:为“读书角”书架安排小小图书管理员,值勤小委员负责维持食堂排队打饭的秩序,让学生参与餐厅的洗菜工作,甚至适当让学生决定某一天的菜谱,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有事可做,既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主人翁责任感,还能丰富在校生活,适当减轻学校管理人员的负担,改善学生在学校“被管理”的状况。

(3)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生活教师专业化的培训。笔者建议,一是对学校现有冗余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向专职的生活教师转型,让他们学会关心、爱护、照顾寄宿的学生。二是生活教师自身应加强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些师范类院校开设专门针对生活教师的课程,为寄宿制学校提供专业化的生活教师来源。

2.完善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营造环境的安全。国家应针对寄宿制学校急需加强建设的项目设置相应的专项经费。同时,把基础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积极落实学生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资金。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建议学校从以下几项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第一,在保证学生宿舍正常供水的同时,修建热水供应系统,让学生能方便地喝上热水、洗上热水澡;第二,完善学生宿舍基础设施,尽量每室设一厕所,至少做到每个楼层都有男女生厕所;第三,建设标准化食堂,严格执行食堂卫生安全标准,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第四,制定校园课余活动安全制度,保证学生课余活动安全、有序地组织实施。

(2)重视心理教育,为学生营造心灵的安全。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交流、观看电视节目、主题班会以及邀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兼职校医做专题辅导讲座等活动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开办心理咨询室,指定具备相关知识、经验的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学生心理成长记录卡(袋),跟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以兴趣激发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与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个体的智能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在智能的不同向度上都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对寄宿生来讲,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合群愿望更加迫切,集体活动往往是他们更加偏爱的活动形式,学校可本着“以群补短”的思想,引导学生主动组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笔者建议:第一,学校可帮助学生成立“课余生活兴趣小组”,设置小组长对小组学生进行课余生活的管理,引导小组中的成员一起运动、看书,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第二,丰富学生晚间生活,如组织低龄学生观看儿童节目、组织中学生观看时政新闻等,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所看节目写写感想、收获。第三,在学生中开展“我做小小班主任”、“我是小小代校长”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责任心和能力。第三,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如生活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片,让学生学习自救常识、掌握自救方法等。第四,组织开展“我是小小读书郎”系列活动。在班级开设“读书角”,举行“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行为更好地结合起来。

4.给予“特别”的爱,培育一个温暖的“家”

(1)落实“五勤”,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施予爱。缺乏家庭关爱的学生容易产生孤僻心理,而且缺乏协作能力。勤观察、勤检查、勤交心、勤表扬、勤沟通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解决学生情感关怀缺位现状的有效的工作方式。在寄宿制学校,教师要避免对学生们的过失反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课堂上相互监督,课堂下一起玩耍。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与寄宿学生的“谈心”活动,与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对重点“寄宿学生”实行结对帮扶,全程跟踪关怀。

(2)代行父母职责,给予学生父母之爱。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乏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他们十分渴望父母的温暖怀抱。如果教师像对待子女一样对待学生,在生活和情感上给予寄宿学生以父母般的关心与关怀,既似严父又如慈母,学习上真诚地帮助和鼓励,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多谈心、多鼓励,少训斥、少示众,在批评时注意分寸、时间、场合,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意,淡化他们的失败和无助。

5.以文化熏陶,建设“阳光”班级和宿舍文化

“阳光”班级和宿舍文化的核心是积极向上与丰富多彩,它是提升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实效的重要途径。具体方法有:第一,举办“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宿舍文化节,组织学生为班级、宿舍命名以彰显班级和宿舍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发掘学生创新、审美和合作的能力。第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如:“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感恩父母活动;在感恩节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做一个助人为乐、铭记感恩的人,感恩同学、朋友和他人;在国旗下献词,在班级开展爱国诗歌朗诵会;等等。第三,通过星级文明班级、星级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通过“谁是小雷锋”、“帮一帮”等互助协作的活动,促使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管理问题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获得健康发展不仅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功能性转换的内在要求,更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与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突破口。

――――――――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关键词 西部农村;寄宿制;在校生

在农村小学工作了近二十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渐渐深入,感觉到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学校布局调整,村小数量在不断减少,村校拥有班级的数量也在减少,大部分村校只办有1至3年级,而且各班的人数也不多,村校学生升入四年级后,大部分只能选择就读于乡中心校,这些学生的家离中心校较远,只能住校读书。各乡中心校从四年级起就有住校生,个别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不得不住校,这样的现状令各乡中心校管理压力增大,针对住校生管理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怎样才能让住宿生安心,家长舒心,领导们放心呢?这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课题。通过这些年来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当住宿生群体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团结活泼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时,才能保证他们身心两方面都健康的成长,才能迈向学校管理科学化的轨道。

第5篇: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一、用父母的身份去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如果能在很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说出其家庭住址、父母名字。对学生来说,就是很高兴的事。这样,既能证明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又能说明老师在工作上,对学生的态度上是认真负责的。无形中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努力学习的信心,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工作就很好开展了。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条件,掌握哪些是爱学习的,哪些是其他兴趣爱好的,哪些在生活上需要帮助的,哪些在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等等。

二、用朋友的身份多听听学生的声音

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的事特别多,从日常小事到课堂学习都需要班主任面面俱到,所以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每件事上,班主任不要轻易下断言,要多听听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态度如何;这样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总比耳提面命有益得多,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学生们的感知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开阔得多,他们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需要表达和交流,尤其需要来自师长的疏导和劝慰,控制他们的思想发展无异于想要捆住鲜花的绽放,总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做法形同犯罪。在班里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是一项善举,它将惠及一颗颗绿意盈盈的心灵,免得他们成为一块块石头。在班务工作的每个环节上,班主任都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组建新的班委,推举学期佳俊,要组织学生民主选举;周会选什么话题,每周朗读什么诗词,对早操不跑的学生应怎么办,对三餐乱扔饭菜的学生怎么办,也要最后由学生“拍板”。班主任的“退隐”,会使每个学生成为班级文明的建设者,班级荣誉的维护者。自然这种“退隐”并非就是撒手不管,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班主任开阔的胸襟,睿智育人的境界。尊重学生的选择,目的在于养成学生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在于养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豁达包容,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利于养成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像同桌一样在生活、学习上用爱心关爱学生

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意无意通过外部流露出来,在平时生活和班级体活动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我认为,关爱自已的学生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实施。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要施以爱心:在学习上,班主任热爱学生对做好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热爱学生不仅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面且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班主任应爱生如子,用一颗严父慈母的心去关心呵护他们。班主任要对全体学生施以爱心,不能只关爱纪绩好的优秀生,而对“后进生”不去关爱。要一视同仁,因为“后进生”更加需要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爱。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要期以耐心:作为班主任,神圣的职业本能要求我们,要用比父母更宽广、更深厚的胸怀去面对学生。没有班主任的爱,学生好似幼苗没有阳光;没有班主任的爱,学生身体、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所以说,班主任给学生的关爱要期以耐心。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要持以恒:师德中在“关爱学生”的条目下也提出“对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班主任贯彻和实施这一规范时应做到对学生的爱要发自内心,真实自然地体现在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分分秒秒中,出自崇高的目的、持久而深厚的爱。这种爱以恒心的关爱严格要求班主任要保持相对稳定,经常督促检查,反思自我,绝不能时热时冷,时紧时松,一曝十寒;要常指点,把要求落到实处,要不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平时我都能放下身价来与学生平等相处,自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心中装满学生,满怀激情地去关爱学生,了解他们所思所想,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换彼此的看法和认识,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相互信任,让双方明晓共同点和差异性,求同求异,相互理解。

第6篇: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一、凉山彝族寄宿制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因为民族思想和民族习惯等原因,彝族寄宿制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入住校园的寄宿制学生都是来自边远贫困山村的孩子,所以远离父母和亲人,来到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县城独自求学和生活的他们,首先缺乏的是亲人关爱、教育、管束和引导。一方面,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完全陌生之地,他们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失去了兄弟姐妹的关心,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住在学校他们,想家、想亲人无法安心于学习。同时另一方面,缺乏父母管教的他们,面对贫富差距、面对新环境里的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勤劳淳朴善良的本性。他们犹如脱缰的野马,恣意妄为。他们任意破坏校规校纪,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他们经常外出上网,夜不归宿,甚至聚众赌博;他们不知勤俭节约,吃穿上互相攀比。

原本就缺乏家庭教育的他们,再加上他们受一些不良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彝族寄宿制学生抽烟、酗酒、打群架现象特别严重。究其原因,他们主要受彝族传统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凉山彝族尽管受到了历史上多种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但由于凉山长期处于封闭和奴隶社会制度。即使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这种飞跨世纪的历史变革也必然使凉山彝族保留着历史的胎迹,并且完整地保持着其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风俗习惯。

1、就拿抽烟来说,凉山彝族人普遍都喜欢种植兰花烟,认为兰花烟具有消毒、杀虫的功效,有创伤或被蚊虫叮咬时可以用兰花烟消炎、杀菌、止痛和驱赶蚊虫毒蛇。所以无论彝族的男女都喜欢吸兰花烟,吸烟的人家要传承下去,不能中断烟辈。有的彝族家里的烟袋是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深受大人们吞云吐雾影响的彝族学生,现在虽然不再吸兰花烟,却改抽香烟了。而家长们也认为孩子们吸烟没有什么不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2、就是众所周知的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欢饮酒的习惯了。彝族有句谚语说:“汉人有茶,彝人喜酒”(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酒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磋商议事、招待宾客、调解纠纷等等都要以酒为首、以酒为先、要以酒为重。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假如没有酒,即便是牛羊肉堆成山也枉然。没有酒就等于肉中没有盐,天上没有太阳,地上没有灶塘。”亲朋好友之间相见、相交、相知的始终都伴随着酒。彝族人从生下来就打上深深的酒文化的烙印,彝族学生经常喝酒也多是源于彝族自己的酒文化。

3、彝族学生经常打群架固然与远离父母缺乏管教有关。但更深原因是他们的“家支文化”。“家支”——凉山彝族同一姓氏彝族的家族体系。彝族谚语说:“有家支才有自己”,“少不了的是牛羊,离不开的是家支”。凉山解放前由于各种黑暗势力的压迫、生产力落后缺乏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和解放前长期存在的家支之间的冤家械斗,使各个彝族家支内部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压迫,相互帮助共度难关。每个彝族人都会为自己的家支而感到骄傲,都会自觉维护自己家支名气。别人是不敢欺辱有名气的家支的人,有名气的家支走到哪儿都好使。所以,为了自己的家支的名气,他们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这种传统观念早已深深扎根于这些年幼的彝族小孩的心里了。所以,经常因为一点儿小摩擦、小纠纷两个家支的兄弟就会纠结在一起谈话,轻率鲁莽的他们一般是谈不好的,大打出手就在所难免了。

二、怎样教育和管理彝族寄宿制学生

彝族寄宿制学生都是来自边远贫困的山区,他们带着亲人们的希望来到学校求学的。他们身上的一些恶习、陋习若不及时给予教育纠正,任其发展,有可能贻害其终身。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认真思考和分析,找到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加以教育。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延续至今,总有其支撑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长期以来许多风俗习惯成为历史上彝族族规和家规的依据,制约人民思想,道德行为,不断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维护民族之间的团结,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不能对彝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风俗习惯予以全盘否定。更不能拿汉族学生的习惯与之相比而贬低、甚至丑化彝族的风俗习惯。当然,有些传统习惯,不能排除其消极落后的因素。所以,不能以尊重民族习惯而全盘放弃对彝族寄宿制学生的严格要求,从而听之任之,任由其发展。总地来说,凉山彝民俗令人遐想,给人乐趣,给人力量,有调解矛盾,联络感情,传播知识,交流经验的功能。所以在对彝族寄宿制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倡和利用有益的,健康的民间民俗,摒弃陈旧的陋习——尊重民俗,利用民俗,正确引导彝族学生的风俗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一个学生。还是一个未成年人,大人们能做的事情他们一定不能做。抽烟喝酒无益于身心健康,青春的树苗不应让烟熏、酒烧。其次热情好客的方式要改变,学生之间不应该是以烟敬客,以酒待友,而应该转变为共同分享一块糖果,共同探讨学习,携手走向成功之路。

2、面对问题预防为主,重在疏导。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加强团结友爱教育。告诉他们大家都是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一起学习,这本就是一次难得的缘分。陌生彝族人在路途相遇,一般都要相互打招呼致意。我们天天在一起生活学习,更应该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日常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各样的摩擦和纠纷;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彝族寄宿制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学校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新奇的。他们向往未来、向往上进、想极力扩大自己的知识与视野,想对外面的社会生活有更多认识。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处理问题简单片面致使他们经常犯错。然而,只要他们的认识一提高,他们就会改掉坏毛病和坏习惯。所以对彝族寄宿制学生要进行正面教育、耐心说服、循循诱导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彝族学生思想单纯,敢想敢说敢做,他们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总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就像河水奔流一样,要堵是堵不住的。对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企图用“堵”的办法、“压”的办法去解决,就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对抗。所以,要像治水一样注重疏导,使他们明白事理、提高认识,使他们自觉地向正确方向发展。对彝族学生只能说服而不能压服。

3、建立由寄宿制学生组成的寄宿制班。

第7篇: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高职学校的班主任面对是16岁至18岁的还未完全成熟懂事的青年学生,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有效的管理班级和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班级中的作法和体会。

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

树立威望

“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学生。”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和情感投资,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班级开展活动来得以观察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级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加强。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以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带动

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管理规范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学生守则》、《五年制大专德育实施纲要》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如: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日常行为的养成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一切以班级大局为重”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班级分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班级分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要引导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积极上进。

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鉴于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有两点需注意:一是近期目标较之远期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贴近现实,要让学生们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追求,以免丧失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竟争培养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力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1、激发与其他班级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奖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其他班级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和个人竞争精神的培养。

2、设立定期评价制度

以“德育实践课评分细则”和月评表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3、建立互助组

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4、奖励和批评

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促进后进生,强化学生的荣誉感教育。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重视主题班会

与政治学习活动的开展

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的班会《探月卫星》,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班会《勤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观的班会《金钱是什么》以及宏扬民族精神的政治学习《热血热泪洒热土》以及教育学生讲究卫生等等,主题都非常优秀。

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班主任在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班上各方面的顶梁柱和带头人,也为培养21世纪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协调与任课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任课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沟通交流意见。家长是老师与班级学生的中间枢纽,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与家常联系的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可以请个别优秀家长到学校座谈,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学生学习成果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学生,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此外,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来自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班主任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第8篇: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一、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识字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汉字分形声字、象形字、表意字、指事字、会意字、转注字、假借字等,所以我们要根据汉字的不同情况来讲解。如果是表意文字,就要通过字的形状来分析字义。例如眼泪的“泪”字,就要从字的形状来分析:首先,它是象形字,因为“泪”字的右半部分是“目”,“目”为眼睛,左边“氵”旁是三滴水,也就是说眼睛里流出来的水叫泪。在教学中这样分析就比较具体、形象,小学生就会很容易记住“泪”字。我们所强调的直观识字法,就是要把字、词与直观因素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生动、连贯、精练而准确,甚至连字的音调高低,速度的快慢都要准确适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意提高嗓门喊话,这样做会使学生反感,干扰学生对生字、生词的学习。这就要求低年级任课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挂图、动作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每节课进行生动的讲解,使之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识字教学与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紧密相关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是搞好小学识字教学的关键,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识字教学不但要使小学生在低年级掌握汉字,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识字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主动识字能力。我校在低年级开设了“提前读写”实验班,与普通班级的学生比较,“实验班”的学生在掌握汉字、字形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对汉字的再认与重视过程中从皮层联系的泛化向分化阶段的转化;二是学生从认识熟字再到生字辨认能力的迁移。这两个特点都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分析综合与比较能力有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就必须对汉字的形近、音近以及多音多义字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辨认规律,从而减少延期遗忘率。在比较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找出字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以利于学生学好汉字。

三、及时复习与练习是防止学生识字遗忘的必要条件

第9篇:小学寄宿生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学生宿舍 安全管理 对策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基本场所,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办学规模扩大,在校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管理中面临着诸多方面问题,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2002年8月26日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学生公寓安全状况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但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也不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清楚认识到当前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从而提出提高宿舍管理水平的建议及对策,利于提升安全管理的程度。

一、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现状

(一)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

1.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盗窃问题。近年来,学生宿舍被盗现象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占学校整个盗窃案件半数以上。究其原因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给犯罪嫌疑人提供可乘之机是造成被盗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贵重物品随意乱放,楼内串门、办事不关房门,夏季天热不关门睡觉,外出房门不反锁不关窗,缺乏警惕性对外来进屋不明人员不闻不问或只简单盘问等等。

诈骗问题。目前,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将诈骗的黑手伸进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最集中之地,常常成为施骗者进校实施骗术之地,他们运用花言巧语,编造谎言,骗取学生的同情与信任。由于学生入世未深、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容易上当。

2.公共安全意识淡薄

防火问题。学生宿舍是学生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对学校及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学生公寓是学校火灾隐患最突出所在,火灾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公共安全意识所致。主要表现在学生床上点蜡烛看书、床上吸烟、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产品、房内违章乱拉电线、电器使用不当等等。

卫生问题。学生公寓是学生密集聚积的公共场所,注意公寓卫生尤为重要。部分学生不注意个人卫生,表现在:垃圾不及时清理,脏衣脏袜不及时清洗等等,加之人员居住密集,宿舍通风效果较差,极易引起流行病发生。

(二)技防和人防缺乏有机结合

目前,多数高校学生公寓公共地段都安装有技防监控系统,但由于技防不能与人防有机的结合,不能最大化发挥技防预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部分职守人员不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技术,并缺乏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常常使监控系统只是作为查线索、取证的工具,达不到有效防范的功效。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有效管理,应有配套的安全管理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上,目前存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协调,在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往往只监督检查,对学生违规违纪只能批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处理权利,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力度。有了制度,还必须提高管理水平。目前管理上,一是公寓管理人员防范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特别门卫对外来人员进出不登记、不查询现象普遍存在,门卫缺岗现象也屡见不鲜;二是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公寓管理员是临时工,文化素质低,没有受过系统培训上岗,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管理上存在门卫既是门卫管理员又是卫生清扫员现象,一人多职,常常顾此失彼。

二、提升公寓管理的对策

针对公寓管理中的隐患,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要针对学生个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差,对复杂社会环境缺乏足够认识,遇事较冲动、不冷静、不理智等特点,把安全教育纳入课堂,并以电视、广播、网络、板报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有效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二)推进多部门联动的安管机制

管理上学管部门可以推进辅导员进公寓,各寝室、各楼层有安全员协助宿管抓安全的工作机制;保卫部门作为安全职能部门派人定期进公寓,加大安全检查,指导、督促物管部门抓安全的工作机制,形成宿管部门主管,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加强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人员的配备,宿管人员招聘中,要严把人员素质关,把思想政治觉悟高、有文化素养、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人员纳入管理队伍;其次是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升安全管理技能。宿管人员要由保卫部门定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训,学习基本安全知识,熟练掌握使用安全设施器材。同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技能,上报问题及时,确保各类安全隐患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严格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工作奖惩制度,赏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