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匠范文

建筑工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匠

第1篇:建筑工匠范文

在科技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双重背景下,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助力经济发展,实现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方面既义不容辞,同时也大有可为。

一、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于当下建筑业的重大意义

建筑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打造一支艰苦奋斗、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队伍要求素质高、业务精、工作敬业。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激励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精神,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是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是攻克艰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如今的建筑业,急需工匠精神,在施工中发挥敬业、守信、创新、求精精神,它是企业的内在动力、灵魂,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首先,“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提升建设质量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建筑企业品牌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人员实操能力有限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不断被提及。传统建筑行业由于建筑行业特点、用工方式等导致了行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分散;现代工业化的制造、安装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这将是建筑业一次革命。

建筑企业不断优化,从基础施工操作型向管理型转型,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型人才主要学习理论技术,一味的追求职称、职业证书,掌握实际经验提高施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短缺,成为建筑企业普遍性问题。

技术型人才是建筑行业工艺创新的攻坚力量,理论技术的不断加强是提升企业施工力量、资质水平的根本;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实操能力,提高劳务队的施工水平,填补技能型人才短缺,是企业提升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

三、基?庸せ嵬平?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

陕建十一建集团企业精神是“科学管理,文明施工,艰苦奋斗,勇创第一”,是根据企业历史发展和工匠精神所提炼的,企业文化可强化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体现企业精神文化气质,实现企业愿景。基层工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一系列特定活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贯宣企业文化,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一)利用劳模典型,弘扬工匠精神

一是运用宣传平台,传播工匠故事,弘扬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攻克艰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在职工中形成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二是创新性的举办“工匠精神进项目”活动,放大“工匠效应”,助力企业文化贯宣。去年,陕建十一建设备安装公司与工程二部合办“弘扬企业文化?争做创优先锋”活动,观摩文明工地、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分享劳模成长故事,激发“工匠精神”,贯宣企业文化。

(二)积极组织、广泛发动,进行全员技能培训

建筑业技术不断革新,施工管理人才继续教育也至关重要。设备安装公司积极结合建筑业发展,全司层面上进行培训活动。一是借助集团公司平台,邀请专家进行建造师等相关培训;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拔企业内训师集中培训,加大对施工工艺、实操能力、BIM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和技术指导,结合项目、工种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为企业施工奠定扎实的人才支撑和工作基础。

(三)搭建竞赛平台,引导职工争当工匠

1.通过劳动竞赛,促进岗位练兵。要围绕企业发展需要,搭建人才展示舞台。劳动竞赛归根到底是业务素质的竞赛,所以通过岗位练兵等活动,把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构建长效机制,对优秀职工予以奖励,以激励制度使职工形成技能学习、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发现人才、培育“工匠”。最终为企业的快速稳点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2.开展青工比武活动,激励青工技能提升。青工比武是基层工会的品牌性活动。利用竞赛、抢答等方式,促进青工技能提升。一方面对青年员工进行理论技能的全面考核,覆盖面为整个企业,阶段性考核,使得青年员工不间断自检自查,查漏补缺。另一方面通过抢答赛形式,选拔优秀青年职工组队参赛。分设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实操题等,题目内容涵盖理论、实操、规范、技能、安全等方面,考察激励青年职工学习和进步。

第2篇:建筑工匠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同时灌注桩施工技术也不断发展,也为后注浆技术的施工与应用提供了改善基础。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之中,是通过使用高压注浆泵,将水泥为主的浆液通过预先埋置号的注浆管输送到桩底及桩侧,并对孔底和桩侧泥皮进行固化、并极大地提高桩端阻力及其桩侧阻力,从而达到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

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概述

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简介

对于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而言,通过对桩身内的注浆管进行预设工序,再对于管道相连的桩端、桩侧注入水泥材料,从而加固桩底和桩侧,增加整体的阻力,提高桩体的承受力度,减少沉降现象的出现,为整体件数工程提高质量的保障。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目前常用于泥浆护壁钻、挖孔灌注桩及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等施工操作中。

2、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特性

(1)在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桩基沉渣、泥皮等现象,使用关注妆后珠江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此类问题进行合理控制,同时提升桩基圣体承受能力,减少桩基沉降量。

(2)在对于大直径或是超长桩施工时,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一般会节省材料,减少相应的桩径,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有效地应对地质土层,降低工程难度,缩短建筑施工周期。

(3)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一般使用范围较广,对于不同的地质土层活中强风化的岩层都能应用到,相对其他的灌注技术而言有明显的工程优势。

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的分类

经过多年的工程施工总结和探索,截至目前在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工艺逐步完善,施工体系也出现了不同情况的措施和模式,因此就需要我们在施工之前对这些问题加以完善和总结,从而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益。

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灌注浆后注浆施工技术按照其注浆顺序和施工工具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前注浆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采用专用的钻孔施工设备在浇筑混凝土桩体之前对桩端、孔壁进行压力注浆,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系统的注浆施工技术;其次,是后处理注浆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是通过常规的成孔设备来进行预埋注浆的施工措施和方法,其在施工中在注浆桩桩体弄古之后朝着桩端或者桩侧土层进行注浆技术,而且在应用中是以综合性的处理措施和模式。

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灌注桩桩端预留的压力注浆形式可以讲预留的压力分为预留压力注浆桩、预留承压注浆桩、预留注浆空腔注浆桩等。

三、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工艺

目前后注浆有以下几种工艺:

(1)在孔底设置注浆室。采用该工艺时钢筋笼需下到桩底。此种工艺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国内很少采用。

(2)灌注桩成孔后,在孔内设置注浆管,注浆管的下端设出浆口,并用胶带、塑料膜或橡胶膜包住;并且出浆口的位置要高出孔底30-50cm;灌注混凝土之前,先向孔底到入碎石或块石,使出浆口埋入碎石或块石内,然后再灌筑混凝土。

(3)将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上,出浆口采用单向截流阀并压入桩底土中30-50cm。此工艺由于采用单向截流阀作出浆口,进行桩身混凝土浇筑时浆液不会灌入阀内,注浆是浆液也不会回流,注浆成功率达97%以上,且压力相对稳定,注浆效果显著。

2、工艺要点

(1)注浆管制作。注浆管一般应采用钢管。其结构分为三部分:端部花管、中部直管及上部带丝扣的接头。花管段侧壁一般按梅花形设置出浆水孔,孔径通常为6-7mm。直径可采用Φ25mm或Φ30mm。对于超长桩,考虑到管内摩阻力对压力的影响,可考虑采用Φ30mm或Φ38mm的钢管。同时,花管段一定要用胶带、塑料膜或橡胶膜等包裹好,用铁丝等缠绕扎紧,防止渗漏。

(2)注浆管安装下放。当采用第三种施工工艺时,应将两根注浆管点焊在钢筋笼的内圈上,安装注浆管时必须保证注浆管之间的对接,确保焊缝饱满、连续、密封良好;必须在花管全长范围内用胶带、塑料膜或橡胶膜等缠绕紧密,再用胶皮铁丝包裹扎牢,以保证密封良好。

(3)压水试验。压水试验是注浆工艺中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是预压及疏通注浆通道,以检查注浆管的可灌性与联能性,为注浆做好准备工作。

(4)注浆施工。注浆是注浆工艺中的最后环节,注浆过程要着重控制好注浆压力、浆液水灰比、注浆水泥量这三个指标。

3、施工过程检查与控制

(1)控制钻孔。在进行钻孔工序时,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在对孔深、孔径和垂直度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限的管理控制,严谨出现塌孔、漏水等现象的出现。

(2)控制注浆管制作、注浆设备等。在施工设备尤其是用于注浆的高压注浆泵、拌料机等设备要依照规定进行严格的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保障施工过程高效性安全性。工程使用前可以对其进行初步的运行检查,同时对于注浆管道牢固性和注浆头密封性,都要进行明确的审查,保证其符合规定标准后才能应用在施工中,严谨草率应付,从而忽视密封性不良和注浆管道杂物堵塞引起的安全问题。

(3)控制浇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实行混凝土浇筑工艺时,应对孔内沉渣厚度和泥浆的密度比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符合保准后在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同时应注意初灌量的指数,应符合标准不宜过多过少准确保证混凝土的充盈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基础。

(4)控制开塞时间与压水试验。在浇注混凝土后的3-5天,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C10-C15时进行开塞。开塞时要在现场观察高压注浆泵的开塞压力,记录开塞情况,要写明开启一根、两根,还是未开启。

(5)控制注浆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工程标准进行浆体注入,不能过多或是过少,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施工隐患。

(6)后注浆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后注浆施工完成后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后注浆作业记录和特殊情况处理记录。承载力检验应在注浆20天以后进行,但当浆液中掺入早强剂时可以适当提前,灌注桩经后注浆处理后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结束语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施工技术,随着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应用,使得建筑工程中灌注桩的质量和性能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同时也提高了灌注桩施工的效率,甚至还能够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从而为施工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进而为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中,要想确保灌注桩施工的质量,就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且还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才能够确保灌注桩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建筑工程中灌注柱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水平,就必须要加大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分析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季承龙.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3).

[2]郭永生,赵红燕.浅谈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控制[J].科技信息,2010(01).

第3篇:建筑工匠范文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监测;监测周期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299-02

建筑物本身及其基础也由于地基的变形及其外部荷载与内部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对于基础而言,主要监测内容是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1 变形监测的项目

(1) 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是地基、基础和上层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指建筑物整体平面移动,其原因主要是基础受到水平各力的影响,如基础处于滑坡地带或受地震影响;

(3) 建筑物倾斜监测:主要针对高大建筑物。监测目的是验证地基沉降的差异和监测建筑物的安全;

(4) 建筑物裂缝监测:当建筑物基础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其墙体往往出现裂缝,系统地进行裂缝变化监测。根据裂缝监测和沉降监测资料,来分析变形特征和原因,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5) 建筑物挠度监测:这是测定建筑物受力后的弯曲变形程度,对于平置的构件,在两端及中间设置沉降点进行沉降监测,根据测得某时间段内这三点的沉降量,计算其挠度;对于直立的构件,要设置上、中、下三个位移监测点,进行位移监测,利用三点的位移量可算出其挠度。

2 影响沉降的原因

(1)荷载影响:随着荷重的逐渐增加,土层被逐渐压缩,地基下沉,因而引起建筑物的沉降;

(2)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的沉降有较大影响;

(3)地震影响:地震之后会出现大面积的地面升降现象;

(4)地下开采的影响:由于地下开采,地面下沉降现象比较严重,例如焦作市由于地下采煤造成个别地区地表下沉达2米之多;

(5)打桩、降水、基坑开挖、对建筑物附近的附加荷重等对建筑物沉降也有影响。

3 沉降监测注意事项

(1) 建筑物的沉降速度主要取决于地基土的孔隙中排出空气和水的速度。砂及其它粗粒土在施工期间,随着基础上应力的增加,沉降速度很大,年沉降量达20-70mm,以后逐渐放慢,建成3-4年后趋于平稳,而饱水的粘土层沉降完成的较慢,达到稳定时间较长,施工期间沉降量约占最终沉降量的25%;

(2) 沉降监测工作一般在基础施工完毕后或基础垫层浇灌后开始,一直到沉降稳定为止,都要定期进行监测;(3) 必须妥善布置水准点和沉降监测点;

(4) 平时依次监测的记录要妥善保管,并每次外出工作后应立即进行内业整理,填入沉降量对比一览表以备平时使用;

(5) 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 附近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以备分析评价之用;

(6) 监测时,必须连续进行,全部测点需连续一次完成;

(7) 沉降监测的路线、测站点、立尺点尽量固定,使往返测或复测能在同一路线上进行;

(8) 不同周期监测应固定所使用的仪器、标尺、并尽可能由同一监测员进行相应测段的监测;

(9) 在沉降量较大的地区,应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闭合环的监测,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在建筑物施工或安装重型设备期间以及仓库进货的阶段进行沉降监测时,必须将监测时的情况(如施工进度,进货数量,分布情况等)详细记录在附注栏内,以便计算各相应阶段作用在地基上的压力。

4 沉降监测的标志

沉降监测的标志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加工成半球型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器开关等有碍设计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一般墙、柱上的沉降监测点可按图所示形式设置。

5 数据处理

按照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通常将量测路线布设成闭合路线,并计算其闭合点,其目的是为了检查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或大的累积误差。另外,若闭合差不超限,则将其反号 分配到路线中即对每一测段的高差进行修正。然而,建筑工程沉降监测有其特殊性,除每一次测量外,其余每次都是重复测量,由于每次都是重新测一遍,因此避免了误差累积,而且通过同一点两次高程值的比较,还可得知。

图1 沉降监测点标志

测量中是否存在大的误差,故将沉降监测路线布设成闭合状意义不大。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沉降监测可不采用闭合水准测量路线,其数据处理也不要进行闭合差分配,若前后两期监测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某一沉降点的高程值异常,则有以下两种可能:第一是测量误差太大;第二是沉降确实出现了异常。因此,若发现沉降的高程值异常,不要进行误差修正,正确的作法是无条件返工重测核实。从而分辨出是测量误差太大,还是确有异常沉降。

6 监测点布设

建筑工程沉降监测是从一基准点开始,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得沉降点的高程。根据前后两次所测得同一沉降点的高程之差即可得知两次测量期间这一沉降点的沉降量。即沉降监测点分为基准点和沉降点两种。下面探讨这两种点的布设情况。

6.1 沉降点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来确定。

从平面布置考虑,沉降监测点一般布设在: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在人工加固地基与天然地基交接和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以及在相接处的两边都应布设监测点;

(4)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相接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从纵向布置考虑沉降点一般布设在主体的±0.000以上0.5m左右的外墙上较合适,这样监测时立尺,观测均较方便,同时还应注意所埋设的监测点,主要让开柱间的横隔墙,外墙上的雨水管等,以免所埋设的监测点无法监测而影响监测资料的完整性。对于带裙房的高层建筑,考虑到沉降观测点是布设在+0.000以上的首层外墙上,则工程竣工后,在裙房内的主体沉降点将难以观测到。另外,有些工程外墙用花岗岩或磨菇石装饰。则其外墙上的沉降点标志在装修期将不可避免地被破坏。因此可考虑将沉降监测点设在地下室内。

6.2 水准点

水准点是作为沉降监测基准的水准点,一般设置三个水准点构成一组,要求埋设在基岩上或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建筑物基础上,作为整个高程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起始点。为了检查水准基点本身的高程有否变动,可在每组三个水准点的中心位置设置固定测站,经常测定三点间的高差,判断水准点的高程有无变动,基准点布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每一测区水准基点一般不少于3个。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在建筑区内,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二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

(2) 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3) 水准点应视现场情况,设置在较明显而且通视良好,保证安全的地方,并且要求便于联测;

(4) 水准点应布设在拟监测的建筑物之间,距离一般为20~40m左右。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应大于15m;

(5) 水准点应埋设在冻土线以下半米处。墙上水准点应埋在永久性建筑物上,离开地面高度约半米左右;

(6) 为保证沉降监测工作的长期连续性,设置在工地附近的工作基点最好能与市内较近的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从而得到沉降监测点在国家统一高程系统中的高程值,这样即使工作基点和与之联测的基准点均遭破坏,便于利用市内国家统一高程系统中的其它基准点恢复。

7 监测周期

建筑工程的沉降监测周期主要根据沉降率的大小来安排,而影响沉降率的主要因素是荷载。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前,大量增加荷载,主体封顶后则荷载增加少而慢。在安排建筑工程沉降监测周期时,可分为封顶前和主体封顶后及使用阶段来考虑。

7.1 主体封顶前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完成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1次。但由于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项前的施工阶段荷载增加很快,沉降量也较大,因此建议有关规范标准明确规定每加高1层观测1次,这样可以及时掌握沉降量与荷载的关系。尽早发现不均匀沉降,必要时调整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如暂停施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7.2 主体封顶后

建筑工程主体封顶后至工程竣工的这一时期为装修期,在装修期间,工程也因抹灰,进设备而增加荷载,但荷载的增加无时间规律,时大时小,对此可在考虑沉降速率、施工进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将装修期的监测定为―1~2月监测1次。

7.3 施工完毕正式交付使用后的监测

一年内需每月监测一次,以后若竣工后同一建筑物上各沉降点的下沉较均匀,且沉降速率已明显减缓,则可按每季度或半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相对稳定为止。如遇特殊情况,如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加,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甚至一天多次的连续观测。

8 建筑物裂缝的监测方法

当建筑物多处发生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编号,然后分别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及宽度等。

对于混凝土建筑物上裂缝的位置,走向及长度的监测,是在裂缝的两端用油漆画线作标志,或在混凝土表面绘制方格坐标,用钢尺丈量。

第4篇:建筑工匠范文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建筑行业的技术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加之城市使用面积逐渐减小,高层建筑工程量增加,为推动土木工程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裂缝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利用注浆技术能够对其进行预防和修补,提高房屋的使用寿命和质量,保证人民财产安全.本文对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运用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该技术的概念,说明了注浆技术本身的作用、应用范围,并对注浆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阐述,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木建筑工程;注浆施工方法;实际应用

在土木建筑工程当中注浆技术所占比例较大,其主要是对建筑的主体起到支撑和防护作用,保障建筑物整体的质量.而现代土木工程竣工验收当中也将注浆施工环节作为主要的检查内容,只有提高其应用效果,才能够保证建筑企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谋求自己的位置.

1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概述

我国的工程建筑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国内对于注浆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如今的土木工程项目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加之高层建筑的增多,使得施工质量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灌注桩本身属于建筑主体加固结构,利用注浆的方法能够有效对施工中的裂缝问题进行防护和修补,可选择的注浆方法包括渗透式和劈裂式两种,都能够全方位提高建筑物的稳定程度,提升其自身的承重能力.

2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2.1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的作用首先,从施工工艺角度出发,注浆施工当中所使用的设备精密度较高,操作较为简便,能够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进行适应,帮助施工人员克服各类施工难题.其次,从防水角度出发,注浆施工技术一般应用在混凝土发生裂缝时,通过注浆的方法对裂缝进行填补,进而使其内部密度增加.或者当混凝土经过长期使用后出现老化情况,可以利用注浆的方法帮助混凝土恢复原有功能,保证混凝土构件的整体质量,延长其使用时间.第三,注浆施工当中的原材料和浆液的配置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所选择的原材料在混合和水化后要拥有较强的粘连能力,并且在凝固后具有较强的抗压、抗拉、抗剪力以及抗震等性能.

2.2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的应用范围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其混凝土构件的损坏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混凝土墙体渗透损害、混凝土墙面裂缝等,如果不对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就必然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而这些问题都是注浆施工所能够应用的范围.首先,当房屋内混凝土墙面发生渗漏情况时,可以利用注浆技术对渗透面进行覆盖,防止进一步的渗漏情况;而当混凝土墙面出现裂缝或裂痕时,也可以通过注浆的方法向裂缝内灌注浆液,并进行表面的修整,进而恢复混凝土墙体材料的密实程度.

3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的方法

3.1注浆材料的选择在开展注浆施工前应对注浆液的配置材料进行选择,其主体材料为水泥,并在其中添加了各种有机高分子辅料.在材料当中以水泥为主,其稳定性较强,并且能够在搅拌过程中形成胶状体,在凝固之后形成胶结体.而有机高分子辅料本身质量也要严格的要求,其必须为水泥提供耐磨性、耐老化性,同时还需要增加水泥凝固后的强度.另外,注浆液的材料在凝固前必须拥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进入水泥裂缝之间,但在凝固之后其渗透性必须大幅度降低.

3.2注浆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当中混凝土墙体发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利用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对这一问题进行修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先将选择好的注浆液材料进行混合,并加入水进行水化反应,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搅拌,增加各材料间的接触面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材料在添加过程中不能一次添加过多,这样会使得注浆液内部的密度不均匀,影响凝固效果,增加裂缝的发生率.在配置好注浆液之后可利用浇灌设备注入到土层或混凝土裂缝当中,时其与混凝土紧密结合,然后对注浆后的表面进行平整,保证混凝土墙面的平整性.常见的方法包括劈裂式和高压灌注方式,其中高压灌注方式主要是利用高压水枪将浆液直接关注到缝隙当中,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注浆液在灌注过程中发生的凝固情况,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率.而劈裂式则需要专用的设备进行施工,其主要是提高注浆液的自由流动情况,进而增加灌注后墙体的稳定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裂缝较小,并且仅出现渗水的情况,则可以采用涂抹的方式进行前期修复,并做好后期维护和保养工作.

4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

4.1对地下室结构进行注浆施工土木建筑工程当中的地下室主要起到的是支撑楼体、停放汽车以及各种供暖管道铺设的场所,由于其自身功能特性,使得地下室成为了土木工程当中较容易发生混凝土墙体裂缝的场所,其常见的裂缝主要出现在主体承重墙、支撑梁等.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这一环节进行注浆施工处理,在实际施工时相关人员应先找到裂缝的具置,利用孔钻对该裂缝的周围进行修正,然后将已经配置好的注浆液关注其内,一般采用的是高压灌注方法.在灌注的过程中要注意高压水枪头的清理,避免其发生阻塞影响高压灌注效率.同时还应该保证孔钻的深度与混凝土墙体的厚度相同,在关注时枪头的角度约为45°,注意切割缝本身与混凝土墙体平面应保持垂直状态,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0cm到30cm之间,在打完孔洞后还需要通过高压空气枪将内部的灰尘和碎屑清理干净.在安装注浆高压枪头时,应保证枪头与孔洞之间没有任何分析,避免关注时浆体外漏,在确定前一个孔洞完全填充完毕后才能够对下一个孔洞进行填充.待注浆完毕后要对施工区域进行24h的观察,重点对渗水情况进行检测,如仍具有渗水点,则可以进行局部打孔注浆,直至不再出现渗水点为止.

4.2对主体墙体进行注浆施工主体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与施工不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的裂缝主要包括女儿墙和楼板裂缝,常规的处理方法很难达到防渗补裂的效果.其中,如果女儿墙出现裂缝情况,则需要对女儿墙和楼板主体之间管线埋布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钻孔,钻孔时一定不能对管线造成影响.注浆的材料要选择粘合力强、抗剪力强的材料.通常情况下墙体的裂缝也会出现在门窗部位,因此应该对门窗的底框进行重点注浆.在进行注浆施工过程中要开展封闭处理,这一操作的目的在于控制注浆液的干缩情况.另外,混凝土的外墙结构也容易发生渗漏情况,在对这一问题进行修补时应注意打孔力度,以免对空心砖造成损伤,在选择注浆材料时也应该选择抗剪力强,同时防水性能强的材料,这样既能够增加空心砖的密度,又能够起到防渗漏的作用,要求在外体墙面施工时注浆后的压力保持在0.5MPa到0.8MPa之间.

5结语

土木建筑工程注浆施工是修补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方法,采用灌注方式能够对深层裂缝进行修补,提高混凝土墙面的粘合能力,延长其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董秀鑫.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应用与施工工艺[J].建材发展导向,2013(04):71-72.

〔2〕钱国华.解析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3(12):126-127.

〔3〕董维.论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0(16):28-29.

〔4〕张芹.浅谈注浆技术在房屋病害处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102-103.

第5篇:建筑工匠范文

【关键词】建筑;土木工程;裂缝;注浆;施工技术

1.土木建筑裂缝的产生

对于城市高层建筑而言,为了便于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成本,一般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可以同时具备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但是,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形成裂缝,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结构型裂缝、材料型裂缝以及人为型裂缝。结构型裂缝主要是由外部荷载引起,建筑承受的竖直压力或水平拉应力如果超过混凝土结构本身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材料型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主要是混凝土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表面水分损失过快,产生较大变形,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导致裂缝的出现。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容易产生。混凝土的干缩主要受其结构的水灰比,水泥成分等有关。人为型裂缝是指因施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施工程序不规范,技术措施不到位所引起的裂缝,与建筑的施工队伍密切相关。

2.注浆技术的优点

(1)施工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所使用的施工设备体积小巧轻便,方便携带且操作简单,可以适应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

(2)注浆技术主要是从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对病害进行处理,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强度和密实度,达到粘结补强的效果;

(3)注浆材料一般采用加强材料,具备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自身粘结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并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4)施工影响范围小,加固效果显著。

3.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应用

3.1选择适当的注浆材料

一般来说,建筑土木工程注浆常用的材料有水泥、水泥-水玻璃浆液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总的来说,注浆材料必须具备较高的强度,较长的使用寿命,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填充性,具备良好的渗透性和亲润性,可以迅速渗入建筑缝隙中,从而提高注浆施工的效果。同时,注浆材料还必须无毒无污染,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2选择适当的注浆方法

对于不同建筑和位置的施工,要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注浆方法,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3.2.1地下室施工

一般来说,土木建筑的主要病害是裂缝和渗漏,地下室部分则是结构裂缝的常见部位,如果地基工程的处理不够细致,也会产生渗漏现象。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对地下室进行注浆施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控制和施工措施。首先,要确定裂缝的具置,对裂缝进行钻孔并清理,之后进行高压注浆和二次补灌,对裂缝进行修补。其次,施工完成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检查,确认无漏补裂缝。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钻孔深度进行控制,保持与混凝土板的厚度一致,要保持适当的角度,不能与混凝土的表面垂直。在对孔洞进行清理时,可以利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并在此基础上安装注浆管口,要确保结合的紧密性,不能存在缝隙,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在注浆时,可以将浆液导入灌浆机的贮料桶,将压力控制在1.4MPa~2.0MPa之间,要确保浆液沿裂缝流出,注浆要分别进行,不能多个孔洞同时施工,以免造成质量问题。注浆完成后,要对其施工效果进行观察,确定无渗漏点后,可以将注浆孔清除,对地下室进行还原。

3.2.2墙体施工

墙体部分的裂缝大多为人为裂缝,即施工不规范造成的裂缝,而由于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女儿墙裂缝和楼板裂缝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楼板变形膨胀较小,约为女儿墙的一半,使用普通的常规材料很难进行有效地处理,因此,在对女儿墙的裂缝和渗漏问题进行注浆处理时,要选择粘结力和抗剪度较强的材料。同时,墙体门窗部位也是渗漏和裂缝的多发部位,要在窗框的四周打孔,对窗框底部进行重点加固,注浆材料可以选择质量较好的水泥浆,浇筑完成后,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水泥的干缩变形进行控制。对于建筑外墙而言,要在墙面布孔注浆,提高墙体的密实程度,提高其对于雨水的抗渗能力,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效果,要将墙体注浆的压力控制在0.5MPa~0.8MPa之间。

3.2.3混凝土结构施工

建筑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主要指梁、柱等承重结构,这些结构的裂缝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处理,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对混凝凝结构裂缝进行注浆施工时,要保证孔径在0.8mm~1.2mm之间,太小会造成施工不便,而太大则会影响结构自身的稳定性,孔间距在300~400mm之间,孔深需要根据裂缝的实际位置进行确定。施工时,为了保证浆液沿裂缝均匀分布,不会从缝口流出,可以在裂缝两侧约50mm处涂抹环氧胶。浆液的固化时间通常在12h左右,固化后,要对其进行检测,确保注浆材料切实进入裂缝之中,发挥出粘结的作用。

3.2.4厨卫间施工

厨房和卫生间是用水比较集中的部分,也是渗漏和裂缝的多发区域。现代建筑的厨卫间一般都设置有防水层,如果发生渗漏,通常是由于防水层失效造成的。注浆工程的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环氧注浆的方式,切断渗水通道,从而避免水流沿裂缝扩散。在对厨卫间进行注浆施工时,可以在砖缝出进行开槽,使用环氧砂浆进行嵌槽施工,在嵌槽内埋设管道,诸如环氧浆,对裂缝进行填充。相对来说,这样的方法更加简单,施工完成后,可以使用水泥对孔位进行修复,不会影响厨卫间的整体效果,可以减少成本的支出,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注浆加固的效果。

结 语

总而言之,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但是受到建筑材料和建筑自身重力作用的影响,建筑土木工程在许多地方都会出现裂缝,引发建筑的渗漏现象,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同时也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注浆技术以其自身的优点和特性,完美地对建筑的裂缝进行了加固和修复,其效果相当显著。建筑施工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注浆技术重视起来,切实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婉群.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

论研究(电子版),2013,(10):88-90.

[2]田利民.浅析注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筑,2010,36(34):96-97.

[3]孙振华,耿辉.探讨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115-119.

第6篇:建筑工匠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注浆技术

1 施工中的常见病害

1.1 楼房的病害主要分两大类:

砼结构病害:主要为受力结构部分,如地下基桩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此部分的处理应从固结补强入手。

楼房墙体渗漏、变形缝、施工缝渗漏,女儿墙、排水管口穿墙孔渗漏、门、窗渗漏,预埋件部位渗漏,此类病害可采用固结止水或防水方法处理。

2 注浆技术对楼房病害的适应性

对于已建成的楼房出现上述病害,尤其是已装修的房屋处理,原则应以最低限度不影响原砼结构和已装修的饰面为基础,采用注浆的方法能满足以上的原则。做到施工影响范围小,加固影响范围大,可达到“一注见效,长久保安”的目的。注浆方法处理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流动性的“粘结剂”压入被加固体中,具有粘结效果好,封密性好。如压入的是环氧材料对钢筋还具有一定的抗锈蚀性的保护功能,粘结强度往往大于砼自身的拉、剪应力。注浆方法尤其适用于受周边施工环境的限制无法采用常规方法施工的部位,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特点。如文物建筑的彩描、雕刻花梁,无法替换的琉璃瓦面等裂缝的补强加固处理;受周边设施限制,无法拆除变动的部位。在防水方面,由于注浆是把浆液注入到砼内缝中,使其充填密实粘结,因此在提高砼防水性方面较优于“穿衣”性的防水效果。对出现蜂窝、老化、蚀变性的砼,采用注浆方法是最为理想的方法,能使强度下降的砼得到固结改性,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3 注浆材料的选择

3.1 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好、强度高、耐老化、粘结力强、充填性好。

3.2 材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亲润性,可以灌入微细的缝隙中,对潮湿裂缝具有良 好的亲水性和扩散性、粘结性能好。

3.3 工艺简单、易操作、施工方便。

3.4 材料环保、固结体无毒性污染、耐老化。

3.5 材料价格适中。当然,也可能同一个业主同时属于几类不同类型的业主,这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4 工程病害的常规处理方法

楼房病害影响的因素很多,应从设计―施工―管理―选材―使用过程分析,特别目前建房设计理念。施工技术的飞跃发展,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是控制和减少病害的重要措施。

4.1 对于结构受力部位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处理方法

4.1.1 从设计―施工―管理―使用过程做好病害成因分析。

4.1.2 根据病害部位设计布孔孔位,孔距适宜控制在30-40cm内,孔径在0.8-1.2mm,孔深根据病害部位而定。

4.1.3 干缝面可在距缝两侧3-5cm处,涂环氧胶封闭缝口,以免注浆时浆液从敞开的缝口窜出。湿缝采用沿缝开槽,槽口宽×深宜控制在2-3cm×2-3cm内,以免扩大缝口。清孔清槽后,压上早强水泥封槽、埋管。

4.1.4 干缝可注入低粘度的环氧树脂类材料,固化时间应控制在12-16小时,目的是让注浆材料能充分充填到缝隙内,起到缝面及周边微细缝隙的全面积粘结作用。湿缝应选用对水具有亲和性和排水性的环氧材料,在注浆过程中克服被粘物表面的水膜与被粘物有效的粘结,从而达到固结补强的目的。在此笔者提请注意:注浆过程浆液仅对缝面开始部分起堵塞作用,而不是全面粘结,注浆应视为失效。为此应进行同孔多次重复施灌,直至在设定的压力下孔口注浆饱满,并达到一定的注入量为准。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5~0.8Mpa严防高压对砼造成扩缝劈裂带来新的破坏。

4.2 砖墙体及窗、门注浆处理。通常这类病害处理,如墙体渗漏则铲除批荡层,做一道防水层或防水砂浆。但作为连通的墙体将会出现这边治理那边渗漏的局面。同样窗台漏水往往是在“认为”漏水的部位涂上一道封闭胶就可以解决问题。殊不知,窗、门―窗、门框―墙体是一个整体。当窗、门及其框不封闭,雨水沿框的固定螺丝孔、框的拼缝渗流到空心的窗、门框内,再向墙体渗漏;墙体的渗漏的另一原因是外墙的饰面材料不能起到封闭作用,以饰面砖建筑物出现的渗漏为多。采用“穿衣”防水的办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当材料老化渗漏又再出现,同时水被封闭在空心墙内(或灰砂砖体内),这些只能通过内墙蒸发,使墙体发霉,并导致白蚁生成,造成暗埋电线管路的损坏。采用注浆的办法是在窗的框周布孔,重点在框的底部注浆,材料以水泥浆为主。在水泥注浆结束后,再进行环氧封闭处理,其作用是控制水泥注浆后产生的干缩。墙体的渗漏应先将渗漏的批荡层(室内)铲除,找出渗漏面,采用墙面布孔注浆。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改善空心砖的密实度,提高阻挡外墙雨水渗透的能力,可取得理想效果。注浆压力以0.1~0.3Mpa为宜压力过高极易造成外墙饰面砖的剥落。

4.3 用砖墙砌墙的厨、卫间的注浆处理。厨房、卫生间是用水的集中地方,一般都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内防水处理。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出现渗漏,主要是防水层失效,厨房、卫生间的用水沿砖和砖缝灰砂的毛细作用渗透至墙面冒汗、发潮。处理的方法是通过环氧注浆切断渗水通道,控制水沿毛细孔扩散。即在砼地板与砖墙的砖缝开一小槽,沿砖缝布孔,孔距在20-30cm为宜,采用环氧砂浆嵌槽,埋管注入环氧浆,重复注浆至充填饱满。处理方法简单有效,如条件限制可在厨、卫间施工。即在瓷片的连接位上钻孔、埋管、注浆后,采用同色水泥进行孔位表面修饰即可,省去铲除批荡层、涂防水胶、重新批荡的工序,节省费用,缩短工时,效果明显。

4.4 女儿墙病害的处理。砼女儿墙与楼板的接缝可视为施工缝。由于楼板受周边结构约束,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的线膨胀倍率与女儿墙是不一致。当女儿墙纵向变形膨胀系数a=5×10-6时,楼板变形膨胀仅为女儿墙的一半,采用常规的材料处理很难满足这一伸缩变化要求,因此女儿墙的渗漏是楼房病害的通病之一。

注浆技术处理楼房病害特点及要求:

4.4.1 注浆工艺简单、设备轻巧、易操作,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强。

4.4.2 注浆施工范围影响小,处理扩散范围大,加固效果明显。

4.4.3 由于注浆是从砼结构内部处理病害,具有改善砼内部的密实性和强度,达到粘结补强的效果。

4.4.4 应用于砼的注浆补强材料,一般都应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粘结性能好,材料耐老化,无污染。

4.4.5 在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应用于砼注浆补强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环保性。

4.4.6 在采用注浆技术处理楼房病害时,应严把注浆材料关,严禁使用伪、劣、假冒产品。清楚了解产品的特性,方可用于注浆过程中,将不合格的产品用于缝隙的施灌中,对后处理增加很大的难度。因此选择正确的材料在注浆处理工程中十分重要。

4.4.7 在注浆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注浆压力:砖墙体、楼房、门、窗框、穿墙管孔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1~0.3mpa以内。梁、桩和地下室砼的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5~0.8mpa内,以免压力过大,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损失。

4.4.8 在注浆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和个人安全保护,加强防火安全管理。如选用具有一定的耐压注浆设备、配件,避免爆管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第7篇:建筑工匠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中逐渐屹立,这也使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增加了很多的难题及挑战,在施工的质量上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严格。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其建筑的施工技术影响很大,灌注桩后进行注浆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比较常见,且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条件的改善。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环境下,施工技术过硬是非常必要的,施工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在整体上的提高。

一、灌注桩后进行注浆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灌注桩后进行注浆的施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水平提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发展前景广阔。建筑工程的地基承载力随着其结构的形式增多,要求上也趋于严格化,也就导致传统的成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如果施工中有操作不当,再加上施工中各种因素造成的影响,桩侧或者孔底很容易出现泥皮、沉渣等现象,不仅会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还会加大施工的难度。灌注桩后进行注浆的施工技术主要是以渗透的注浆或劈裂的注浆方式对土体进行加固,对桩端持力层给予全方位的紧密与固结,桩端的承载力以密实物体在桩端的形成来达到增强的目的。

二、灌注桩后进行注浆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要点

(一)灌注桩后进行注浆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工艺

设置孔底的注浆室。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其施工基础就是设置孔底的注浆室,在对该项的施工进行基础性的操作时,钢筋材料要保证下入到灌注桩底部,该施工技术在进行施工操作时,因其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要进行严格的要求,保证施工操作的合理化与规范化。

注浆管的孔内设置。在灌注桩的桩孔内进行注浆管的设置,要在灌注桩的桩孔成型之后进行操作,出浆口的位置要在注浆管下端的位置进行设置,并将出浆口用胶带或是塑料膜进行包裹。出浆口在一般的情况下,在位置的设置上比孔底要高,控制高度在30到50厘米之间。

灌注混凝土。灌注桩的孔底在进行混凝土的灌注之前,要将一定的碎石或者块石放置于孔底,碎石或是块石要将出浆口埋入其中,灌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要在此基础之上,方可进行操作。

固定注浆管。灌浆的施工质量与其施工的顺利与否与注浆管的位置固定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注浆管在位置上的固定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将注浆管在钢筋笼上进行固定的方法,在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灌注桩桩底施工人员会对其进行30了厘米到50厘米的压土,并将单向节流阀安置于出浆口上。灌注桩出浆口使用单向节流阀,混凝土的浆液灌入到阀中的现象不容易出现,并且回流的现象也不会发生在注浆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注浆方式运用此种方法,其成功率在注浆上是非常高的,注浆的效果也可以得到保证,灌浆的压力也非常的稳定。

(二)灌注桩后进行注浆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要点

注浆管的制作工艺。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中,镀锌和无缝焊管是注浆管在制作过程中的原材料。一般其直径控制在ф25毫米或者是ф30毫米,注浆管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其材料与直径的确定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情况来决定。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注浆管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上部的带丝扣接头、上端花管、中部直管,其上端花管的内壁出浆水口的设计上一般都是梅花形,一般其孔管的直径大小控制的范围值在5毫米到8毫米。注浆管花管会利用胶带、塑料膜或者是橡胶模在其制作的过程中将注浆管包好,为防止在应用的过程中,注浆管有渗漏现象的出现,并利用铁丝进行缠绕与绑扎,从而避免导致建筑工程在整个施工进度中造成影响。

压水试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灌注桩后进行注浆的施工完成的一周后左右进行压水的实验操作。注浆的管道畅通与单向阀是压水试验在进行操作时主要的对象,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将单向阀及其周围的泥浆、沉渣与混凝土等清理干净。在压水试验进行操作时,为了保证位于覆盖层上的混凝土会被注浆管冲开,由于桩端塌孔及扩孔的系数比较大,建筑工程的灌注浆的压水试验需要提前进行。在进行压水试验的操作时,要求技术人员对冲破的压力值及管道疏通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

注浆管下方与安装。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注浆管要保证对口的准确,并保证各接口的连续性与严密性良好。为保证注浆管在安装时的质量,其操作过程一定要按施工规范严格进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保证问题不会出现。

灌注桩的注浆施工工艺。灌注桩后的注浆施工工艺是其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也是最后的施工环节,其注浆后的施工质量受此环节的影响很大,因此,一定要在施工前考虑到可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其施工的操作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造成灌注桩的注浆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注浆与注浆水及压力的比例)在施工过程的操作中要严格以施工规范进行,并将其错误在摇篮中扼杀,保证工程的质量。

灌注桩后进行注浆施工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主要是控制压降量,辅以控制注浆的压力,根据地质条件及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对灌注桩的注浆参数进行准确的计算。

三、灌注桩后进行注浆的施工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泥浆的密度与沉渣的厚度给予全面的审核与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要注意初灌量的指数变化,其充盈数要满足施工的要求,并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时的施工质量。

(二)钻孔的施工质量的控制

灌注桩后的注浆工艺中钻孔的施工是其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环节,也是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关键。钻孔的施工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合理的控制垂直度、孔深及孔径,并满足相关的施工系数要求,保证钻孔在施工中的质量,防止漏孔、塌孔的现象发生。

(三)注浆的施工控制

灌注桩后的注浆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浆液在孔内的注入量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定要对注浆量给予一定的控制,在灌注桩的注浆施工中,按规范要求给予混凝土的注入。

结语

灌注桩后的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其基础比较强,有利于施工难度的降低及桩基承载力的提高,有利于施工造价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控制,及施工单位施工成本的节约。在激烈的市场环境竞争中,能够保证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对建筑工程中的问题给予改善,保证建筑工程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还有利于灌注桩的施工工期有效的缩短,对建筑工程在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国华.解析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3(12).

[2]连小琴.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

第8篇:建筑工匠范文

【关键词】灌浆法;施工工艺;建筑工程;应用;质量控制;材料

一、灌浆材料

1、中化―656(丙烯酸盐类)浆材。该材料广泛用于各种混凝土和预制构件防水防渗等功能具有浆液起始黏度低,可灌性能好,固化时间可任意调节到 2s 到十几分钟,甚至更短时间等优点。且该材料曾荣获过全国科学大会奖。

2、水泥水玻璃浆材。该材料广泛用于各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补强加固。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好。其浆液填充率高,耐久性好优点。且浆液特点如下:浆液凝黪蚤间可准确地控制在几秒至几十分钟范围内;结石体抗压强度可高达 20MPa,且结石率高;石体渗透系数为 8 ~10cm/s;适宜于 0.2mm 以上裂缝和lmm 以上粒径的砂层使用;资源丰富,价格便宜。

3、改性环氧树脂浆材。该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价格较为便宜。且强度、黏度,时间均可调节,材料力学性能好。结固抗压强度高达1200kg/cm2,抗拉强度为70~300。在潮湿和积水的地方,将水排净并用棉布擦干,寻找渗漏水的缝隙,或漏水孔,及混凝土体中的蜂窝、砂眼点等漏水渗水部位。在裂缝或漏孔四周凿开一U型槽,一般槽深至除去砂浆保护层外,深入混凝体210mm;槽宽度原则上把松软漏水的混凝土清除为止,常规槽(点)宽度在0. 5mm。把新槽内的残渣清除,并用干棉纱布擦干净,不能留下粉砂和积水。在漏水孔孔洞位置上垂直放置一根一定长度的铝管,其周围再放入小碎石,再用水泥冰玻璃埋管封槽,最后用外加剂防水混凝土砂浆盖面抹平封顶。按工程需要调节好黏度、硬度、固化时间等指标,用手压泵把浆材从灌浆嘴灌入。对达到灌浆要求的灌浆管,需要切除高出基面的铝管,并用老虎钳夹闭管口,再进行表面修复处理

二、灌浆法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灌浆在基坑支护补漏的应用

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广泛,地下室也越建越深。在基坑支护设计当中,一般都有止水帷幕,形式多为深层搅拌桩止水,灌注桩加旋喷(或摆喷)止水等。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止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的地质条件各异,虽然施工技术参数相同,但施工质量和效果也会不相同。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例如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可能会出现局部地方漏水的现象,这时采用化学灌浆可以解决渗漏问题,从而排除安全隐患。例如东营市商业大夏地下室,采用搅拌桩加喷锚联合支护,双排深层搅拌桩作止水帷幕,但由于场区淤泥层土,开挖以及锚杆施工过程中西边出现过几处漏水以及漏沙现象,经注水泥浆处理,达到了补漏以及改良基坑边土体的效果,顺利开挖到底,整个施工期间无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及质量事故,较为成功。

2、灌浆在基础补强、纠偏中的应用

当建筑物的基础承载力不足,或桩基检测不合格,需要补强时,也可采用化学灌浆来补强。甚至建筑物的沉降不均匀也可采用化学灌浆来纠偏。 东营市二期安居工程中的会所,主楼大门前设一段很高的梯级,混凝土结构,建成后两者沉降不均匀,形成裂缝,甚至拉裂主楼墙面的花岗岩。后来通过在梯级脚中采用双液注浆补强,有效控制了沉降差别,处理后至今未发现裂缝扩展,效果良好。

3、灌浆在地下室及堤坝中防渗补漏的应用。

地下室结构中,由于钢筋混凝土本身的有缝物质,加上温差,钢筋与混凝土的收缩率不同等外部荷载作用下,无论壁板还是底板,均容易产生裂缝,从而导致漏水,影响使用及结构安全。堤坝,由于结构体长,受外界荷载也多,亦容易产生裂缝,引起安全隐患。上述裂缝均较微细,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处理很难取得理想效果。而化学灌浆这种工艺在处理该种裂缝就可大显身手了。由于有些化学制剂是液态的,可通过高压注浆压至微细裂缝中,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渗效果。以东营市防潮大堤为例,为防止风暴潮的袭击,东营市沿海构筑了绵延200多公里的防潮大堤,该大堤由于潮水涨落过程中受荷,经过几年季节变更,隔3至5米就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用化学灌浆法处理效果非常好,因化学灌浆浆液.可在干燥或潮湿环境下固化,可满足粘结、补强、抗渗等多种要求。

三、灌浆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在建筑工程灌浆施工中,对灌浆材料有着特殊的要求,同时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灌浆施工必须在灌浆材料正确选择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浆材料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主要原因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浆材料可以将孔道内大于90%的空气进行有效排出,同时可以对水泥浆收缩而造成的孔道空隙进行有效减少。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控制灌浆材料的质量,在灌浆施工中必须选择低空隙率、良好和易性及强度、耐久性高的灌浆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2、在建筑工程灌浆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施工操作程序的编制,这样可以为后期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施工方式,规范施工操作,进而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能。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灌浆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波;任鹏;;化学灌浆法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2]许鹤力;吴彪;;高压灌浆法在防水堵漏工程中的应用[A];混凝土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混凝土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3]程鉴基,程鉴添,程文汉;化学灌浆在混凝土防渗堵漏工程中的综合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0年02期

第9篇:建筑工匠范文

为了加强建筑边坡工程安全监管工作,去年我部建立了建筑边坡安全联络员制度,召开了第一次建筑边坡安全联络员座谈会,理清了工作范畴,明确了工作职责,初步建立了工作机制,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工程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措施。按照《建设部*年安全管理措施分工意见》,我们召开第二次联络员会议。黄卫副部长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做了重要批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部领导批示精神,分析建筑边坡安全监管的形势,进一步探讨和交流做好安全监管的工作措施、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下面我谈一些看法和同志们交流:

一、建筑边坡安全监管的形势仍然严峻

首先给大家通报几件建筑边坡垮塌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事故:

*年4月13日,河北省涞源县谈氏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山水名都建筑工地,因临建宿舍选址不符合安全性要求,山体切坡坍塌导致工地临建工棚被砸毁,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

*年7月8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尖东铁矿筛分厂房扩建及浓缩池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工地,发生一起土坡滑坡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1人轻伤。

*年4月2日,辽宁省鞍山市社会福利院挡土墙维修加固时,护坡墙体突然坍塌,将7名施工人员砸埋,其中5人当即死亡,2人送医院救治。

*年4月22日,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半坡村正在修建中的村委会和村中心校教学楼工地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2人死亡。

从这些事故可以看出,虽然建筑边坡安全事故的数量不是很多,但伤亡率很高,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应该引起建设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进入主汛期,也是建筑边坡工程安全监管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醒各地认识建筑边坡安全的严峻形势,时刻保持警觉,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建筑边坡安全监管工作,切实防止和避免因自然灾害和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建筑边坡工程安全事故。

二、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建筑边坡工程安全监管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一年来,各地有关部门和单位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如重庆市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建筑边坡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及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深入抓好建筑边坡的专项审查,建立了建筑边坡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山西省建设主管部门建立了市一级的安全管理联络员制度,以近两年发生的事故为契机,召开现场会,并将建筑边坡安全作为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重要内容;四川省部分城市对建筑高边坡分布情况做了普查;福建省建设主管部门对高度15米上的建筑高边坡做专项设计审查;浙江等省在积极转发部里文件的同时,对各市县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这些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由于建筑边坡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涉及到规划、工程选址、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以及主体建筑建成后建筑边坡的安全维护等各个环节,管理难度很大,目前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各地建筑边坡安全监管情况差异大,有的地区对建筑边坡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监管意识比较弱,没有很好地打开工作局面。二是监管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有的地区建设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牵头负责建筑边坡工程安全监管工作的处室(或机构)和专职人员,难以统筹考虑工作安排和部署。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省(市)对建筑高边坡工程的审查、动态监测、定期检查和应急预案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建立起相关的制度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影响了建筑边坡安全监管工作。

我们建议,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有一个职能处室牵头协调建筑边坡安全监管工作,其他有关处室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勘察设计和施工图审查、施工中的方案论证和专项验收,一直到维护管理、检测,必要时的大修、加固等等,都要把建筑边坡工程管理作为主体建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相关处室的责任,并建立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部已经出台了《滑坡崩塌地质易发区城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指南》、《关于做好汛期斜坡、高切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以及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但在建筑边坡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方面还很不完善,一是由于建筑边坡只是主体建筑的附属工程,在工程建设前期和建设过程中,对建筑边坡的安全监管有许多薄弱环节,比如施工图审查的标准和范围、等级,高边坡支护方案论证,一级建筑边坡工程的专项验收等等,有些是在规范中有规定,但缺乏监管手段。二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的趋向,由于历史原因,已有建筑边坡的安全监管更容易被忽视。建设主管部门要提醒和督促建筑物的产权人和市政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好建筑边坡工程的监测、日常维护、安全性鉴定以及必要时的大修、加固工作。

这次我们起草了《建筑边坡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办法(讨论稿)》,希望弥补和完善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把建筑边坡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作为主体建筑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同时强化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边坡工程维护活动的监管工作,明确业主的维护责任,对建设等主管部门提出比较具体的工作要求。

四、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建筑边坡工程安全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充分依靠社会各界和建设系统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力量。如在宣传方式上,地质灾害易发区可考虑多举办专家讲座、开专题座谈会、播发音像制品。甚至可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板报专栏、知识竞赛、展览巡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让群众了解边坡事故发生的征兆以及掌握一定的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技能。在工作协调配合上,要与有关部门协作,及早了解有关气象、地质活动的动态;发动群众、居民关注建筑边坡安全,“群测群防”开展预报预警;加强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建筑边坡安全知识;注重发挥质监站、安监站的作用,质监站除了负责建筑边坡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的监管工作以外,还可以协助开展建筑边坡汛期专项检查。在应急管理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演练,充分依靠施工单位等力量建立抢险队伍等等。这些都需要有关方面的共同配合,在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推广,积累相关经验,进一步提高建筑边坡的安全和应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