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风险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财务资金分配不当,导致企业经济结构不协调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主要以企业筹资为重要形式,然而,在其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利润,而总是采用债务来合并资金的手段,最终就导致有债务资金比例太高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等问题。从我国经济管理、债务融资不合理等方面来看,这样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就导致企业的财务方面存在问题,由此导致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再者,企业财务资金分配不当也是导致财务风险一大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大大小小部门,企业的上级下级之间的财务分配与使用都要明确及合理,如何财务管理的分配不当,管理不周到,就会导致企业大大小小各部门之间存在分歧,由此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不利,还会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呈现着混乱的现象。严重资金分配不当会导致财务账目不明,财务对资金的协调性不强,或是没有按照企业的发展而合理的非配财务资金,以至于更大程度的造成财务风险等问题。
2、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的投资去向没有紧随时展潮流
紧随社会的发展潮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影响企业自身发展重中之重的因素,其在企业发展中也尤为重要,只有坚持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才有机会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才有机会提高自身利润并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然而,目前很多企业的投资决策方面都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探讨,没有按照自身的发展情况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就会产生财务危机的风险。例如:在大部分投资去向的决策中,有的企业由于对自身的发展不了解,及其对将要投资的公司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不了解,再者就是决策者自身的基本素质不高,水平不够等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导致决策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让自身企业的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由于这种投资决策的不科学、不合理而造成企业获取不了利益,投资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就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二、在社会发展中摸索应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
1、面对财务管理的多变因素,企业应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是企业发展无时无刻都要面临及要应对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这个多变且不确定的因素,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政策对其增加防范。例如: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要中,及面对财务管理多变因素的环境下,企业要对其进行合理且科学的探讨与分析,要在发展中掌控其因素都变的动机与去向,并采取很多与之相应的对策应对其多变的后果,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来调节或改进财务管理的方式和财务管理的着手点,由此来增强企业的应对能力及改进能力,最终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来达到缓减或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以及让企业不被外在条件所影响。
2、加强财务资金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财务资金的管理制度是促进企业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和控制各方面风险的前提条件及重要保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且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对策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最佳选择。首先,应提高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树立其管理意识是减少及降低财务风险的基础及前提条件,企业就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让工作人员及管理者认识到其严重性。其次,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政策,不仅要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还要加强财务制度的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系统,尽最大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对工作人员及其管理者也要加大管理,由此可以防止因不自然因素而引起的风险。面对现今的现实情况,企业还应按照自身的需求来促进及协调企业自身的经济结构的发展。
3、提倡科学合理的财务投资对策,减少企业财务风险
一个合理且科学的投资对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投资方式一般都是工程、合作投资等方面,这就需要企业制定一个先进的判断体制,其体制首先得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及自身的发展情况入手,以及对选择这样投资的风险有多大,利润有多大做一个比对,经过精打细算后再决定其是否要投资。其次,企业还可以选用多种方式进行投资,以分散形式的投资方法,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总结
所谓的财务风险,也被称为融资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企业财务活动中出现不可预料的风险因素,对企业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未来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的风险。财务活动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体现,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企业各个环节中都有存在风险的可能。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来说,从狭义上来说,风险就是不确定性的损失;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除了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以外,还可能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一定的机遇。根据风险来源不同,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五类,即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存货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中小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现阶段,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及管理方面,缺乏有力的监督,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低下,从而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等问题,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安全造成威胁。另外,一些集团企业中,由于企业资产管理不够完善,导致母子公司之间发生财务纠纷,对企业整体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二)中小企业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
一些中小企业对资源分配上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往往在销售环节放置过多的资源,关注短期经济收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容易导致资金投入过量,给企业资金带来严重的风险。加上如果企业对成本控制出现偏差,很可能导致短期投入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对企业下一步的投资项目发展就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资金使用的灵活性较强,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就容易导致企业外部经济紧缩,企业整体的资金面临紧张局面,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三)中小企业财务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在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具体表现为:企业在初具规模后,企业经营者就想着多元化经营模式,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能力,主观盲目性较强,做出极端的错误决策。另外,在企业重大决策实施前,没有做好相应的调查就盲目投资,导致投资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四)缺乏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并且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另外,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财务风险控制仅仅靠企业会计实施,会计部门财务预测以及财务风险功能严重缺失,加上企业会计制度缺乏合理性,财务会计信息不准确,都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笔者基于多年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人员借鉴。
(一)强化中小企业资产管理,确保企业资产流动性
为了加强企业资产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强化企业的资产管理,重点做好现金流管理工作。企业现金流持有量的多少,对企业资产风险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持有的现金流过多,就意味着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过于保守,没有把握住发展的机会;如果现金流持有量过少,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从而导致企业发生资金紧张现象。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从长远利益出发,控制好企业持有的现金流量,确保企业具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提高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第一,企业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发挥管理艺术,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第二,企业管理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素质,对财务风险、漏洞等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第三,不仅是企业领导层,对财务部门会计人员乃至于全体企业员工来说,都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财务意识,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全面提升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优化企业投资,准确市场定位
中小企业在投资前,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确定一个明确的范围,确保企业优势的发挥;其次,在投资决策前,需要对投资项目市场份额、市场前景以及各个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同时做好必要的市场调研等,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确保发挥自身优势;再次,需要确保投资项目在未来市场环境中能够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确保企业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最后,需要对投资时间、投资品种进行严格控制,投资周期越长,存在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科学化发展
在企业投资过程中,主观投资、经验投资是导致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会大大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除了找准市场定位外,为了控制投资风险人为因素的干扰,企业还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预测体系。将投资项目进行量化指标预测,继而制定出最佳的企业投资方案。严格的按照投资方案进行生产与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企业现金流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重要措施之一。除上述措施外,中小企业还能够利用合理的方式,应对汇率浮动对企业造成的风险进行规避。具体的规避手段包括合同货币的合理选择,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保值操作、经营多原化、财务多元化,对于经济主体在资产负债表会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折算风险,一般通过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来化解。
四、结束语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一)外部风险
外界条件风险。外界条件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自然环境条件指的是天灾人祸,范畴十分广泛,例如洪涝等自然灾害所导致的风险,或者是应付账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所导致的风险。而建安企业的工程建设经常会在高空和户外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显得格外重要,气候、温差、光照等因素都是影响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注重这些因素,则将会导致产品遭受洪涝、冰雪天气的影响而带来财务损失。社会环境条件指的是人为创造的环境条件,例如经济、文化、政府、市场等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不仅拥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甚至十分复杂多变,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风险因素。经济市场的恶性竞争激烈。随着建安行业的发展,加上市场管制较为开放,不同类型的建安企业应运而生。建安企业的过剩将会导致建安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过大,则容易出现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循环,为建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带来高风险。更何况,我国尚未针对相关问题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控制,也没有一个较为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无法对建安企业的运营进行合理的规范,导致时常出现恶性竞争和拖欠工程款项的状况,为建安企业的运营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再融合现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市场环境,建安企业将面临着不容小觑的财务风险。
(二)内部风险
协议风险。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的扩展,各大建安企业均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建安企业为了能够在众多的建安企业中脱颖而出,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为了能够中标,许多建安企业均提供了许多的不合常理的交易条件,在投标过程中常签订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不公平的协议和合同,直接损坏了企业的相关利益,让企业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位置,让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权。工程施工前签订的各种协议和合同是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保障,是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如愿完成的大前提,是规划企业施工工序的基础。如果企业签订的施工协议和合同不规范,让交易双方没有处于一个较为公正的地位,建安企业没有了合同的保护,财务风险自然就会大大的增加。设计更改风险。建筑行业和建安行业受外界条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影响因素并不能及时的预测。在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根本无法全面的把所有的影响因素考虑到,根本无法预测到未来的施工状况,因此普遍性出现修改工程设计图纸的状况。修改工程设计图纸,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打破之前已经设计好的工程施工规划和相关的管理工序,这样的做法不但会严重的降低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浪费人力资源,还会为企业带来相对应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经常性出现的设计更改风险还包括业主提出的更改要求,如果不断的更改施工要求和协议,将会不断的产生纠纷,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竞争成本风险。因为建安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建安企业希望能够在招标过程中脱颖而出,进而中标。在编辑投标书的过程中,各大建安企业都有意识的罔顾工程质量和实际的企业状况,而特意的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和提供其他优惠服务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从而得到中标的机会。这样的做法,不但会导致该工程质量无法得以保证,也会直接的损害建安企业的效益,进而发生亏损,还会为建安企业带来信用危机,带来相对应的财务风险。再加上,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建安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材料资源和资金资源越来越多,所需要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财务风险也就相对应的提高。融资风险。许多建安企业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时常出现资金流断裂的状况,工程款尚未批下,而材料等欠款则到期了,这时候建安企业便要进行融资。建安企业经常会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工程集资。然而,建安工程的工期较长,下划的工程款存在延时性,根本无法及时的偿还银行贷款。这个时候,便出现了财务风险,银行不再贷款,工程也因为缺乏资金而被迫停工。
二、建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建设完善健全的财务内部管控机制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相对应的防范,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完善健全的财务内部管控机制作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制度基础。财务内部管控机制的创造目的就是为了规范财务流程,对资金流的使用方向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从中及时的发现风险,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其最主要的作用和能力是规避风险。因此,财务内部管控机制对于规避风险的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必须要强化自身的内部约束监控,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内部管控机制,对相关的财务业务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确保各项财务业务能够顺利完成;还必须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对应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程度和处理风险的危机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及时的发现风险,并做好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强化协议合同管理力度
在与交易方签订任何协议和合同,都必须要对该协议和合同有个全面的了解,必须要仔细分析协议和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凡是与工程相关的计价方式、工期、工程款结算、毁约条款等内容都必须要清晰列明,绝对不能出现模凌两可的条款,避免以后出现意外状况时出现商业纠纷。在处理财务单据时,必须要明确单据的作用、日期和价格,施工企业更要注重合同的索赔条款,确保工程一旦出现因合同涉及变更而导致无法正常施工的状况,能够得到及时的赔偿。
(三)强化竞争成本管理力度
强化竞争成本管理力度是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建安企业要强化其成本管理力度,必须要从施工工程的各个工序开始着手管理,首先必须要在投标前设立一个合理的成本目标,对工程项目的成本作出一个大概的预估;然后在中标后编制一个较为具体的成本预算方案,并落实执行;再来在预算执行时,必须要对成本的使用进行一个严谨的管控,优化成本分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下确保预算方案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执行;最后,要对预算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和审核,确保成本用于实处。例如,通过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来降低材料成本。
(四)强化融资管理力度
强化融资管理力度对于解决工程资金链断裂带来的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强化融资管理力度,开拓各种融资渠道,不能只有银行贷款一种融资渠道;还可以通过发放股票等形式进行融资,维护好自身的商誉,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融资形式必须要以长期融资为主,短期融资为辅,提高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例如,建立资金管理调度体系,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益,加强资金结算效果,解决收付分散的状况,确保资金的流动;盘活现有存量资产,把资金注入亟需资金的工程项目中。
三、结束语
(一)风险评估缺失与经验决策导致的投资风险
从近十年铁路投资失败的案例看,在对外投资和内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运输企业对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缺乏科学的分析,没有对投资方案的实施时机、潜在风险、预期收益等指标进行评估,在决策时凭借主观经验,造成投资损失,多元化战略下涉及的行业和项目多、规模大,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大。
(二)发展战略缺失与规模扩张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
非运输企业普遍存在功利化、短期化行为,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和支柱产业。在以营业收入作为工效工资计提基数的绩效考核体制下,企业必须进行规模扩张,但苦于无经济实体,唯有开展商贸和建筑等业务。例如,××铁路局2013年非运输业230亿元的收入构成中,商贸业占48%,利润率0.3%;建筑业占10%,利润率1.2%。占用大量资金开展毛利极低的商贸和建筑业,收入结构严重失调,导致资金链断裂,坏账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增加。
(三)负债与产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债务风险
非运输企业资产负债率由五年前的60%普遍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而产权比率由40%降至20%以下。××铁路局非运输业2013年资产负债率达84%,产权比率为16%,负债率上升,这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个别非运输企业已到资不抵债的破产边缘,债务风险急剧加大。
(四)乱设账户与资金松散管理导致的资金管理风险
近年来,非运输企业虽然开展了大规模撤销、合并法人企业和撤销乱设银行账户工作,但资金分散现象仍较严重,各企业开户行涉及多家不同的银行,平均每个法人企业开设账户均在3个以上,资金严重分散,沉淀、使用效益差,安全隐患大。多头开设账户与资金分散管理导致企业一方面资金闲置,另一方面靠贷款解决资金需求加大了资金管理风险。
(五)企业整体创效不强导致抗风险能力弱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非运输企业经历了创立、与站段脱钩和多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小企业发展到大集团,但国有铁路非运输业仍未摆脱“多杂粗”(企业多、业务杂、粗放经营)的困局,企业整体创效力不强,年收入超10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企业比例小;合资铁路由于未统筹发展非运输业,普遍存在“小散弱”(规模小、分散经营、创效弱)的局面,盈利能力差,抗财务风险能力弱。
二、多元化战略下非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风险管理的整体策略
一是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非运输企业只重视生产安全风险防范,忽视财务风险防控。从近十年铁路投资、担保失败案例看,风险意识淡薄是主因,如长达20年仍未结案的“铁城虚假担保案”,从形式看是企业被外商蒙骗,实际上风险管理缺失才是真正原因。二是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在已实施风险管理的部分企业中,也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处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管理状态,没有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的相互关系,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职责不清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非运输企业从运输站段脱钩后,虽按《公司法》注册为公司并相应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其法人治理结构、议事决策规则等形同虚设。二是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层次多。铁路局内部产权层级除一、二、三级法人企业外,还普遍存在四、五级法人企业,如××铁路局有200多家非运输企业,层级交叉,行业种类多,风险管控难度大。三是产权关系模糊,风险管理职责不清。虽然经过多轮重组整合,但非运输企业产权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总部对所属企业按投资渠道建立的产权管理不紧密,特别是原站段托管的非运输企业与站段长期保持行政隶属关系,总部对其产权纽带连接更加脆弱,造成总部、站段占用所属企业资金、掏空企业资产的问题时有发生。风险管理职责普遍散落于部门职责或岗位职责中,缺乏对风险管理职责的分层表述。
(三)企业战略管理缺位,风险决策评估缺失
一是企业战略管理缺位。非运输企业大多是从运输站段脱钩分离而来,主业不突出,企业负责人由铁路局委任且相当部分是因运输站段安全管理犯错而转任,缺乏经营和财务管理经验,对企业战略管理缺乏考虑,存在急于做大规模、盲目多元化的问题。二是风险决策评估缺失。企业在迅速扩张时缺少对风险的考量,导致规模扩张后资金链断裂。三是凭经验决策。过渡追求短期利益、急功近利,不考虑财务风险,导致投融资决策失误。
(四)财务管理粗放,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与刚性不足
因法人结构治理、产权纽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仍然较粗放。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处在起步阶段,停留在年初下达收入、利润目标的层次上,只强调规模扩张,无资金预算,风险管理内容欠缺。二是资金未实施集中管理,资金分散,管理成本高。三是违规借贷、担保现象时有发生,资金安全隐患多。四是创新力和成本控制力不强,无成本竞争优势。五是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刚性不足。目前,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少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
(五)内控制度未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缺失
一是未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非运输企业普遍未建立起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如××铁路局所属200多家非运输企业中没有一家设立内控专职机构,绝大部分企业未按国家五部委《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起完整的内控制度。二是即使部分企业已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执行不力,甚至将制度当作摆设,风险管理措施如同一纸空文。三是没有建立起财务风险信息的预警制度,影响决策的效率效果。四是人员素质低、胆子大,存在“没有不敢造的表、没有不敢花的钱”的乱象,甚至弄虚作假,内控运作失控。五是缺乏会计监督和控制,如不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控制等,缺少从上到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多元化战略下非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优化组织架构,实施专业化重组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按资源集中调配、缩短管控链条原则,建立以总分公司为主、母子公司为辅的组织架构,将非运输企业整合为集团公司、专业化公司、分公司三级管理模式,不再设四级公司,减少法人数量和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强化风险管控能力。二是实施专业化重组。按照经营专业化、组织结构偏平化的原则,将集团公司下属的二级公司按从事行业组建为商贸、制造、房地产等10多家专业子公司,发挥专业化、集约化管理优势,避免同业竞争,减少财务风险。三是完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行使股东会职权,防止经理职权扩大化,发挥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四是设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按照分级的原则设立由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和风险管理专岗构成的风险管理机构,发挥其风险防控作用。
(二)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谨慎进行投融资决策
一是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战略失误是最大的风险,非运输企业必须理顺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的关系,在制订战略目标时,既要考虑收益,更要评估风险。规模扩张应坚持相关多元化,选择与运输业密切相关的业务为发展模块,减少风险。二是正确优化投资决策。做好投资可行性分析,尽量选择中短期投资以便尽快回收资本,重大投资决策需聘请专家论证。三是合理制定筹资决策。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坚持适度的负债率,利用金融市场融资,改变单一融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从源头控制财务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基于风险意识的内控制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度基本规范建立健全包括发展战略、投资和筹资等18项企业内控制度,将风险防控措施嵌入到内控系统中,从源头控制风险。二是理顺财务关系,健全财务运作机制,分散财务风险,阻隔全局性风险向高级管理层积累。三是加强审计和纪检部门监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紧盯“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事项的决策。四是加强诚信建设,塑造财务品牌,建立信用褒扬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五是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
(四)实施全面预算治理,构造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预算法人负责制。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第一管理者负责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建立全要素、全过程、全员的“三全”预算管理。将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等全部纳入预算体系,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管理机制,杜绝资金“体外循环”,防止资金风险。三是完善量化指标体系。侧重对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指标的考核,把指标导向有利于提高企业增长质量、降低财务风险上来。四是健全预算分析考核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链条。
(五)实施“三集中”管理,构筑资金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资金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筹措、统一调度的集中式管理,解决所属企业资金贫富不均、存贷交叉、账户林立的矛盾,提高总部对资金的控制力,确保资金安全。二是实行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债务集中管理,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债务成本,控制成员企业多头借款带来的债务风险。三是实行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会计核算集中管理,缩短财务报告生成时间、减少会计信息加工环节,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六)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构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借助风险管理文化的凝聚力促使全体成员齐心合力抵御财务风险。二是建立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机制。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图,设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快风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共享。三是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
四、总结
1.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也叫融资风险,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很多地方不健全,商贸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有限,面临较大的筹资风险,目前商贸企业在我国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中小型的商贸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难以获得资金,造成商贸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通常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分为三类,即借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中,三种融资方式都较为普遍,企业的融资渠道也较为广泛,但是在我国的市场中,商贸企业难以发行债券,股权融资也很少,基本上都是靠借款来补充企业的现金流。银行是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枢纽,商贸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是从银行借取。但是随着最近银行收紧放款额度,商贸企业将难以获得贷款。很多的商贸企业为了获取资金,只能依靠民间借贷筹资,而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很高,一些民间借贷的利息率甚至要高于商贸企业的年净利率,造成还款压力巨大,一旦还款期限内无法还清所借的民间借款,企业将面临破产的风险,可见筹资风险是商贸企业目前的主要风险之一。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就是由于财务风险引起企业的倒闭,该集团是前几年我国规模较大的OEM玩具生产商。其于200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2007年,公司的销售额超过9亿港元,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玩具厂商之一。但是在2008年以后,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锐减,企业的效益急剧下降。由于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等急剧下降,不得不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导致企业倒闭的因素很多,但是财务的筹资风险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一情况下,企业的资金严重匮乏,向银行贷款的途径也行不通,内地甚至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合俊集团。
1.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商贸企业面临的又一个财务风险,而且这一风险和筹资风险相比,更为复杂多样。由于商贸企业投资的选择很多,而不同的投资领域又面临着不同的财务风险,尤其是投资到不熟悉的领域中,面临的投资风险更大。很多的商贸企业就是因为投资选择不慎而出现经营亏损,造成倒闭等。合俊集团就存在着严重的投资失误,导致企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合俊集团为了拓展经营范围,投资到公司不熟悉的领域,曾在2008年2月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支付给天成矿业2.69亿元的现金,导致集团的资金链绷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此外,合俊集团在2007年还以3.09亿港元的高价购买福建大安银矿勘探权。实际上收购的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取得合法的开采证件,根本无法进行采矿作业,造成企业巨亏,跨行业的投资令合俊集团陷入资金崩溃的困境。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商贸企业的投资风险,即投资不熟悉的领域,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而没有充分的事先评估,将为企业的投资埋下巨大的隐患,合俊集团就是典型的投资失败案例。
1.3资金回收风险
商贸企业资金回收风险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方面,由于商贸企业为了促进销售,很多时候采取赊销的办法,而这就面临着坏账的风险,尤其是信用期限较长的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更高,资金回收可能导致风险。一旦商贸企业出现较大数额的坏账金额,将直接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资金紧张。案例中的合俊集团就是由于盲目投资,导致企业资金无法收回,集团在购买福建大安银矿勘探权时曾经约定,如果无法进行矿产开采,对方要全额退还合俊集团所支付的3.09亿港元,但是实际上合俊集团并没有收回该笔资金,导致本来就紧张的资金链出现断裂,合俊集团为了维持运行,甚至出售其固定资产,但是也仅仅获得2500万港元,只够企业运营两个月。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到资金回收对于商贸企业的影响,一旦无法正常收回资金,企业的正常经营都将受到影响,出现经营停滞、企业价值减少等。
1.4内部控制风险
商贸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的收付、账务处理等方面,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到位,将出现内部控制方面的风险,影响商贸企业的运行。所谓的商贸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企业制定的经营方针得到贯彻执行,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制定的规章制度,除了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外,还包括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制定出的奖惩条款。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企业所必需的制度规范,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商贸企业内部控制包含五个要素。商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表现在两方面,即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有所缺失,缺少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程序,或者是现在使用的控制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合俊集团在2008年就出现了严重的内部控制风险,在企业销售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合俊集团内部出现了管理方面的混乱,一些需要严格分离的岗位出现了兼容的情况,内部控制因此出现了风险,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一个岗位数人同时负责,但是却十分的混乱。
2防范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措施
2.1确定最佳资本结构,降低筹资成本
商贸企业要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将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相结合,保证企业的资本结构更为合理。首先,商贸企业需要积极地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融资的途径及长期借款的比例,降低短期筹资的金额。其次,商贸企业要提升自身素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在自身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能够为外源融资创造有利的融资条件。除了加强商贸企业自身的建设,提升信誉外,企业要积极地进行股权筹资,通过对不同投资主体的引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促使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合理。但是也要适当控制股权筹资的比例,股权筹资虽然是较为快速的方式,但是股权筹资面临着企业估值、控制权等诸多问题,一旦处理不善,可能导致企业控制内部管理出现混乱。简而言之,商贸企业要依据现有的经营状况,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尽可能地降低资金成本,增加企业的效益。
2.2合理选择投资领域
商贸企业由于经营范围不同,所投资的领域选择较多,但是在进行投资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避免出现因盲目扩张而投资失误的情况。合俊集团的破产倒闭就和盲目的投资扩张有关,其主营是玩具的生产加工,却耗巨资投资自己不熟悉的矿产开采行业,从而带来巨额亏损。通常商贸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比较理想的选择是投资相关领域,即选择同心多元化战略,这样能够减少因业务不熟悉而出现的风险,同时易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现在很多的商贸企业为了扩展自身规模,选择投资利润丰厚的行业,如房地产、餐饮行业等,但是这其中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房地产的资金需求情况和商贸企业存在很多的区别,如果按照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逻辑对房地产进行管理,将出现严重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无法适应开发工程的需要。此外,投资房地产等行业面临的风险和商贸企业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尤其是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这对于房地产、餐饮行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商贸企业经营业务的影响。因此,商贸企业在选择投资领域时,不能只选择回报率高的项目,而要考虑项目的长远发展,对企业自身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通过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投资领域。
2.3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加强风险管理
商贸企业的风险预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量化,通过这两个环节,能够较为完整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与管理。商贸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主要需要考虑两方面,即当前已经存在的财务风险和未来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对这两种风险进行识别、应对,能够有效地降低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风险的识别是预防的前提,只有准确及时地对风险进行识别,才能够为风险应对提供有用的信息。在商贸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考虑到风险的所有潜在因素,包括交易过程、管理过程、外部环境等。对于已经识别出的潜在风险,必须及时查找、分析风险因素和风险信号,以尽可能准确地评估风险。对于新发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信号,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报送相关部门,及时进行风险防范。在对商贸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及量化中,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尽可能地量化。商贸企业财务风险被识别后,相关人员就应该对其加以评估,评价风险程度的高低,并且需要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建立相应的模型,准确地预测会计业务操作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对于风险水平低、影响小的风险可以使用风险承担,对于风险影响范围广,并且影响重大的风险,可以选择风险转移或者风险对冲。规避风险的方法很多,需要管理人员在合理分析风险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做到风险损失的最小化。
2.4强化商贸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风险是商贸企业中时刻存在的风险,因此,需要健全商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三方面进行,首先,商贸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如《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在商贸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商贸企业内部不兼容职务以及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形成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事中控制体现在保障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等方面,包括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的控制,主要包括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等方法。在内部控制中,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者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审部门都必须按照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营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然后尽快加以完善,杜绝这方面的风险。
3结语
1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技术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单一,尽管企业的数量巨大,但是发展较好的企业却为数较少。分析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例如一些企业不顾自身的偿还能力,而一味地向银行申请贷款,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再者企业之间互相担保,这种行为往往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一些企业的财产重复抵押做担保,却未曾考虑过担保后的信用危机和财务风险。
2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其中工作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纵观市场的竞争格局,市场份额也好,融资来源也罢,归根结底是企业人员素质的竞争。当前财务工作人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专业基础不扎实,一些财务人员并非科班出身,甚至部门领导滥用权力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其次,一些年纪较长的财务工作者,他们的经验丰富,这不可否认,但是在专业知识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早已过时,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尤其在一些老企业中,该问题则更为突出。除了专业知识的缺乏之外,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欠缺,对一些应届毕业生而言更为明显,虽说工作经验需要在工作中累积,但是在工作之前还有很多锻炼自己、积累经验的机会,而他们都没有抓住。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达标,为了个人私利,而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例如做假账,并从中为自己谋取利益。
3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也是阻碍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现行机构的不合理,企业中缺乏一种和谐统一的管理机制,这既包括自上而下的严格管理又包括自下而上的监督。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基本上未考虑过下级工作人员的意见,而事实上,下级工作人员对此更有发言权。企业这种做法很难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荣誉感。再者企业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一些对于上级领导不利的建议或是检举,往往直接被拦截,上层领导得到的往往是美化了的意见,这也是导致他们在做决定时具有片面性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随意性较大,除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不完善之外,政府在这方面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定期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督查,导致其中存在的一些细微问题没有得到处理,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也就成了顽疾。
二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改进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虽然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在发展水平上仍没有达到大型企业的水平。例如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偿还能力而定,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忽略企业长期欠下的债务。另外还需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保证企业已经制定的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
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针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现状,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首先是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决定今后从事财务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大学4年的时间来丰满自己的羽翼,最基本的便是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以老师所讲的内容为主线,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查询相关知识。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边缘领域的知识,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学习专业知识不是大学学习的全部,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之间还有很大的鸿沟,因此他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实习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寒暑假可以到一些企业部门进行实习,这样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人力资源建设,还需要企业自身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例如可以定期开设一些和财务管理相关的讲座,不仅可以及时地更新知识,还可以为财务工作者提供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最后针对上述部分工作人员违背原则,危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对于诸如此类的事件要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3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
在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首先深化企业财务制度的改革,运用多种财务控制方法,如预算管理、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业绩评价等,从而对业务活动展开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注重关键点的财务控制创新。另外,要形成自上而下管理与自下而上监督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到下级工作人员的建议和利益需求,这样制定出来的策略才会更符合民心。另一方面,企业下级工作人员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对于财务部门中存在的不良行径,要积极向上级反映,当然这需要整个企业齐心协力才能做到。希望政府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定期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督查,将其中存在的细微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财政上适当增加补贴,只有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其他各项工作才会更加顺利。
三结语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聚焦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企业在管理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的重要工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财务预算管理问题。
1、组织机构管理职责的划分存在缺陷,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提不上来
财务预算如果只和与资金链相关的部门联系较为密切,不能将财务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就不能在每个部门有效的进行,势必造成预算管理实施的不到位,使企业的战略目标不能很好的完成。
2、财务预算管理执行能力低
因为对财务预算认识的不到位,许多人都认为财务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对预算管理的概念缺乏认识,不能提出中肯有效的建议。财务预算方案的编制离不开市场和企业,但是因为编制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使预算方案与实际情况产生一定的差距,造成了预算数据的不准确。因为指标的制定与实际不相符,要么造成无法完成,要么就是太简单,失去了编制预算的意义,造成预算执行力不够,使预算流于形式。
3、考核制度不健全
想要完成一个目标,不仅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实施计划,还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财务预算方案也是一样,要想预算能够按计划完成,就要有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但是有的企业往往重视预算方案的编制,忽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不能对预算实施情况有一个奖惩并重的措施,无法调动各部门实施预算的积极性。
4、财务预算方案与企业战略目标不一致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应该以战略为导向,如果企业财务预算方案的编制不能以长远的战略目标为着眼点,由于各个短期的预算方案编制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财务预算方案不能很好的契合在一起,缺乏明确的指导,就会使预算的结果和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相悖,从而无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使企业的长期利益受到影响。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做好准备工作,规避资金等方面带来的财务风险,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想要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企业要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策略,以促进预算方案的实施。
1、营造全员预算的文化氛围
财务预算方案的实施离不开企业所有的部门,因此,企业管理层要将财务预算的实施策略细化到各个部门,做到全员参与预算。员工才是财务预算方案实施的主体,只有企业所有的员工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才能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同样员工只有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工作价值,才会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有责任感,同时也会站在管理层去思考企业的情况和前途,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种参与感,会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也会更加的努力,会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2、深入调查,加大执行力度
财务预算归根结底就是根据各种资源和信息,为企业未来的资金运行、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提供一个方案。方案的编制要建立在大量的信息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找到一个适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道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在编制财务预算方案时一定要做好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对于外部市场信息,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编制的预算方案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对于企业内部,一定也要了解好哪些部门目前资金占用比较多,哪些部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有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知道企业未来的收入和支出,合理统筹,以降低企业未来可能面对的资金风险。准确率高的预算方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会因为预算方案的误差太大,造成员工做些无用功。
3、建立考核制度,严格进行监督
财务预算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有好的方案计划,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对预算实施情况有一个奖惩并重的措施。在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要给与批评,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给与适当的奖励。对于预算执行的效果要有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要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来进行考核。财务指标能够十分明显的反映出企业资金的运行状况,可以随时的根据资金情况了解到财务预算方案的执行程度;而非财务指标能够从侧面了解到预算方案执行情况,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财务预算的可行性。因此,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了解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进度,使财务预算方案能够有效的实施。
4、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只有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编制更好的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容繁杂,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因此财务风险预算的编制不仅仅需要财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财务人员具备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但事实上,企业这样的人员并不多,所以财务人员在平时要加强学习,企业也要为财务人员的提升创造条件:一方面,走出去,充分发挥岗位交流的作用,财务人员尽可能的到其他部门学习一段时间,通过自己亲身去别的部门体会,充实自己,使自己在财务预算岗位上更加的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请进来,把其他部门的优秀骨干充实到财务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企业也要适当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素质,这样也会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的投入到平时的工作中。
三、小结
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够减轻施工企业按市场价格交易带来的一些相应的税收负担,从而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益。施工企业下属项目部之间可以以内部核算价格在各部门之间相互转让产品,从而减轻税收负担,将施工企业的利润转到税收负担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纳税,从而减轻整个施工企业的税负情况,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落实难,监管力度弱
在施工单位中,很多项目部都会以施工现场需要为理由强调其拥有独立的财务管理控制权,这样的做法严重缺乏全局观念,往往使企业总部对下属项目部的管理难以统一,导致各个项目部各自为政,使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项目部还往往以节约成本为依据,盲目减少一些必要的岗位设置,导致项目部内部不能有效的完成交叉任职,甚至一些不相容的岗位要由一人兼任,岗位职责混乱,内部监督形同虚设,难以使内部控制落到实处,从而对项目部以及企业带来较大隐患。另外,在项目部的管理中,项目经理权利过于集中,一些授权审批项目往往经由其一人签字即可,无人监督,使企业往往陷入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中。
(二)资金松散,使用率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施工企业为了得到一些工程项目往往要在工程款项的支付时间与支付比例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导致本单位资金陷入紧缺状况,甚至对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而施工企业大部分都是分散经营,资金比较分散且集中困难,一方面由于其下属单位过多,导致大量资金冗余在众多账户中,另一方面,由于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与建设单位的工程款到位情况很难保持一致,导致很多项目部资金短缺,施工情况步履维艰。施工单位很难对各个项目部的资金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导致单位内部资金使用率低下,施工单位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加大,使企业的整体利益收到严重影响。
(三)工程成本管理环节薄弱,财务信息披露迟缓
在施工企业中,很多项目部都存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管理模式粗放的现象,项目部在其成本核算上存在较大的误区,项目成本不准确,乱摊、乱挤成本的现象发生频繁,使工程成本不实,金额加大。同时,由于施工企业旗下各个项目部机构众多,管理比较分散,在会计核算上还很难实现统一会计核算的流程,部分项目部还存在会计核算不及时的现象,甚至为了项目部的利益编制虚假报表,这种现象往往导致施工企业难以控制其内部经营管理情况,企业很难掌握下属项目部的财务变动情况,甚至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企业整体竞争力降低,发展缓慢。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力度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使各个项目部树立全局观念,以施工单位的整体发展为核心目标,服从施工单位上级公司的统一管理,不要仅图一时方便就各自为政;其次各个项目部的岗位设置要合理,人员齐备,岗位职责要明确,不兼容的岗位不要盲目兼任,在企业内部树立起良好的监督机制,使各岗位起到互相监督与牵制的作用,为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重大项目的审批要各级领导参与讨论,不得由一人直接决定,避免决策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等不良影响及决策失误为项目部及整个施工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力度
施工企业要全面实行资金集中化管理,要控制各个项目部多头开户的现象,将各个项目部的资金集中起来,便于施工企业及时、准确的了解与把握下属项目部的资金流向,确保各个项目部的资金安全。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对下属项目部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做好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工作,施工企业可以将其他项目部的冗余资金用在暂时资金紧张的项目建设上,这样既避免闲置资金浪费又能够为有需要的项目部一解燃眉之急,达到资金的无缝链接,绝不浪费每一分钱,提高了整个施工单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降低了施工单位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力度
施工企业下属的各个项目部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对财务人员加以指导或定期培训,强化成本核算意识,明确各项费用的核算方法,避免由于认识的误区造成成本不实的现象发生,从而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加强财务信息管理,为下属项目部选择统一的财务核算软件,建立起统一的会计核算方式与流程,建立公共的财务信息平台,确保施工企业能够随时掌握下属项目部的财务情况,便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与下属项目部会计核算不及时的现象,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有效。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