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

第1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店里帮忙,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第2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学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之后,暑期中的大学生是否保持着在学校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抓紧暑期的时间对于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是否在为即将步入社会进行准备和积淀?亦或是大学生仅仅是忙碌于各种娱乐场所和娱乐活动,利用假期尽情放松,纵情欢乐。那么大学生在暑假期间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多少?学习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本次调查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于对大学生暑期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暑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的安排以及学习所取得的效果等,从而给大学生合理安排暑期学习情况给予良好的建议。具体目的如下:

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了解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学习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②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

③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导大学生在暑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

三、调查项目

根据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

①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家庭情况等。

②被调查者暑期的主要活动、学习态度、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计划、学习的成效等。

③被调查者对于暑期不能有效学习的原因的看法、对于暑期学习的价值的看法、对于有效学习的建议等。

四、调查对象的选取

调查对象的选取是社会调查实施的关键一步,只有科学地选择调查样本,调查才有代表性。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郑州大学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样本容量为240人。根据调查目的,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第一阶段,将调查对象按照大一到大三的顺序,从高到底排列,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样本数量为80。

第二阶段,在每个等级内,根据文科、理科、工科及医科分为四个单位,每个单位样本容量为20。

第三阶段,根据所划分的等级和单位,分别进行随机抽样,抽选出调查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问卷发放时,应做到男女比例合理分配。

五、调查时间

此次调查的预设时间为2013年8月20日――2013年8月31日。

六、调查方式和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类别的大学生中广泛发放问卷,对具有突出特点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随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本课题的总结和讨论,并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

七、调查员的规定和培训

(一)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二)培训

培训必须以实效为导向,本次调查其人员的培训决定采用举办培训班、集中讲授的方法,针对本次活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调查人员面授调查技巧、经验。并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调查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其工作态度、作风,激发他们对调查工作的积极性。

八、工作安排

1、整理资料和问卷,统一印发240份问卷,并分发给组员;

2、分三组,每组二人,每组80份,每组分派到抽样出的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典型情况由专人进行面对面会谈;

3、向各组收集问卷和资料,组长负责整理和整合调查问卷内容;

4、组织全体组员讨论并根据完成的调查问卷制定表格,总结调查结果;

5、起草调查报告,讨论问题并修改更正,撰写调查报告。

九、调查进度安排

十、资料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市场调查分析软件SPSS13.0对调查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保证调查的精确性;对开放式的部分资料将作定性分析。

十一、调查费用

十二、调查可行性分析

1、本次调查主要在郑州大学新校区进行,针对的主要是大一到大三的在校大学生,范围比较小,调查目的明确,场地比较集中,便于进行问卷调查。

2、本次调查内容不涉及调查对象的隐私和敏感话题,不包含较难回答的问题, 避免了调查对象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同时本次调查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调查员在旁边等候被调查人填写完问卷以后予以收回,能够充分保障问卷回收率。

3、在典型案例的调查环节中,可请各学院的团委学生会为我们提供采访对象。

4、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为本次调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后盾。

5、调查成员多为大一和大二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为本次调查提供了时间保障。

6、调查所需的经费比较少,在承受范围之内。

第3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有了危机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可以不经奋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时,各个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就大学生就业的几个热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大学生需求方面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第4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惜以牺牲晚上的睡眠时间来工作学习等等。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熬夜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该调查通过科学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有效收集样本的数据,初步得出大学里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熬夜现状、原因及影响因素,对熬夜危害的认识以及通过对其危害的探讨,了解睡眠质量对身体健康、工作效率等的影响及重要性,以期为大学生合理安排睡眠时间、科学有效地学习生活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熬夜;影响因素;危害;改进

伴随着科技网络日新月异,对于刚结束高考,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无疑是放轻松的机会。对于游戏,没追完的剧,刷不完的小视频,可能都“来之不拒”。然而,大学阶段也是重要的学习阶段。但是在凌晨后睡觉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晚上休息不好,将直接影响上课效率、成绩等等,甚至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调查基于对大学的熬夜原因,以及通过探讨熬夜对身体产生影响,以期找到适合大学生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熬夜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的样本数据来源于xx省内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多数为医学生,样本采用问卷星,通过网络线上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大一新生占比较大;此次调查主要通过查阅文献以及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进行,样本随机有效。

大学生熬夜基本情况,性别、年级分布如图所示

由数据可知本次调查样本主要为大一新生,且男女生占比接近1:2。

大家对熬夜的态度如下图,大部分学生对熬夜是不赞成的,有少数对熬夜持赞成意见,也有部分对熬夜是无所谓的态度。

还有大家对于晚上什么时候才睡觉视为熬夜的认知如下图,超过一半同学认为十二点以后入睡为熬夜,也有少数认为1点以后入睡才为熬夜。

尽管大多数同学不赞成熬夜,但是下图大多数同学是在11点后睡觉的,其中十二点以后睡觉的同学占比最大,一点以后睡觉也不在小数。

根据标准,晚上11点后睡觉视为熬夜,根据以上数据,还有大量同学认为12点以后睡觉才是熬夜,也就是对熬夜的认知还没有正确的认识。

关于熬夜的频率如下图,周末才熬夜的占比最高,这与一周熬夜1-3天相近,几乎每天熬夜与节假日才熬夜的占比相当,但也不在少数。

对每天的睡眠时间(除午睡时间)调查如下:睡眠时间7-8小时占比最多,说明尽管大家熬夜,但是还是能保证睡眠充足。然而晚睡晚起保证的睡眠时间,可能是割舍了早餐甚至早课换来的。

对于熬夜后第二天的影响,有以下调查结果,超过一半同学认为感觉状态不好,睡眠不足造成头疼等症状,上课昏昏欲睡,造成上课效率低,也有少数同学不吃早餐,经常饿肚子。但是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没什么影响,依然活力四射。

关于为何熬夜,探讨大家的熬夜原因调查结果如下,

当问及以后会不会减少熬夜时,90%的同学表示会减少熬夜,说明大家心里对熬夜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二、熬夜的原因

1.大学生知道熬夜对身体有害,但是仍无法早睡

基于调查大多数大学生晚上不睡觉原因有很多,学习,游戏,朋友的线上聊天,刷不完的小视频,追不完的剧,宿舍其他同学的影响等等因素。对于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及以后的生活有清楚的规划,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以至于晚上12甚至通宵学习;也有同学是有学习拖延征,如认为深夜安静之时正是学习的好时机,无人打扰,然而手机一玩就到两三点了;也有同学是因为与朋友聊天,从追爱豆到新剧,从老同学到新同学,越聊越兴奋开心;也有通宵开黑玩游戏的;殊不知这些熬夜行为也会有可能影响宿舍里面其他同学的休息。综上所述,除了学习的压力,娱乐的诱惑太大以及自身的自制力也是很大的原因之一[1]。

三、熬夜的危害

1.长期熬夜对身体产生较大影响

当代大学生对熬夜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可能只停留在有黑眼圈或者对皮肤不好,还有一上课就想睡觉,学习效率低等层面上,别的先不说,熬夜对眼睛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视力下降,视野模糊等等[2];晚上十一点,正是身体器官休息的时候。从医学的角度讲,熬夜是不利于健康的。人血归于肝,如果经常熬夜。会错过养肝血的最佳时间,影响肝脏细胞的滋润,导致抵抗力的下降,甚至导致肝脏损;还有对肠胃也会造成不良反应,胃是身体中对时间比较敏感的器官,熬夜容易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胃部疾病,同时,人们熬夜时常用浓茶或者咖啡甚至烟来提神,这也会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近几年,各种熬夜猝死,致癌等报道层出不穷。还有人们会容易长不高,易发胖,易抑郁,降低免疫力,对大脑危害大等等[4],对女生甚至还有长期熬夜导致不孕的影响[3]。任何事物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长期熬夜终究对身体产生很大影响。

四、从多个方面探讨减少熬夜的方法

1.社团,学习能不拖延绝不拖延

进入大学后,社团与学习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忙碌起来,白天有学习任务,晚上有各种作业,社团工作,大家难免不熬夜[5],但是其实大多数同学是先甜后苦主义,先玩手机,等到十一点过后,夜深人静之时,才会开始工作,而且工作时一拿起手机就会放不下,各种信息,吃瓜来袭,然后边工作边玩手机演变成了大多数玩手机,少时间工作,导致两三点“爆肝”通宵赶工作。对于自制力较低的同学,可以先把手机放在看不见地方锁好,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做完多少工作才可以玩多少分钟手机,也可以通过下载一些APP限制玩手机的时间等等。

2.宿舍和谐养生,远离黑眼圈

一个宿舍,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作息时间各不相同,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有深夜学习,又熬夜追剧,玩游戏,但是可以互相说明熬夜的危害,以及早睡早起的好处,互相督促,一起早熄灯早把衣服洗好早睡早起,适时营造安静休息的环境,既不会引发影响大家睡眠问题,又能促进宿舍和平相处,还可能拯救了隔壁宿舍的睡眠问题,最重要的是精神面貌会变好,皮肤变好,学习效率也会变得更高。

3.做好计划,丰富白天活动,充实自己

有些同学天生精神旺盛,一天忙碌的学习后,仍是精力旺盛,可以选择傍晚去跑步运动,既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也可以使自己在晚上十一点更容易休息。其实大多数同学会发现,十一点到十二点左右会很困,当一旦熬过这个时间段,一两点的时候想睡也会变得很难睡着,感觉自己精神无比,所以要想睡好,在十一点就该放下手机上床闭目休息,可以回想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做的好的地方,做得不够好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第二天的计划。但是也不能想得太多,否则会失眠。

4.其他

学校也可以进行引导,对熬夜的危害进行宣传,设计一下早上的活动等等。最重要的是自己本身有坚强的意志力,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对未来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就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以下是大家对能够减少熬夜的措施的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大学生熬夜情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熬夜情况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熬夜情况和原因,以及探索减少熬夜情况的办法,希望你们真实反映与回馈,谢谢!

1.

您的性别是:

[单选题]

*

2.

您所在的年级是?

[单选题]

*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五

研究生博士生

3.

您晚上休息的时间是在:

[单选题]

*

10:00之前

10:00---11:00

11:00---12:00

12:00---1:00

1:00以后

4.

认为晚上几点才算是熬夜?

[单选题]

*

10点以后

11点以后

12点以后

1点以后

5.

午睡除外,每天一般睡眠时间有多久?

[单选题]

*

少于6小时

6-7小时

7-8小时

多于8小时

6.

如果过晚上十二点睡觉算熬夜,请问一个星期熬夜多少天?

[单选题]

*

不熬夜

1-3天

4-6天

每天

7.

您通常在什么日子熬夜?

[多选题]

*

节假日

周末

上学日

几乎不熬夜

几乎每天熬夜

8.

熬夜的原因?

[多选题]

*

学习

玩游戏

聊天

看电影

失眠

受宿舍同学影响,无法正常按时作息

其他

9.

熬夜后对您第二天的生活有何影响?

[多选题]

*

第二天起不来床,造成上课迟到或者缺勤

不吃早餐,经常饿肚子

上课昏昏欲睡,听课效率低

没什么影响,依然活力四射

感觉状态不好,睡眠不足造成头疼等症状

其他

10.

您是否赞成熬夜

[多选题]

*

赞成

不同意

无所谓

11.

您以后是否会有意识地减少熬夜次数?

[单选题]

*

不会

12.

您认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熬夜次数?

[多选题]

*

自己做好计划

丰富白天活动,充实自己,晚上早点休息

学校引导学生按时休息

宿舍内互相督促,适时营造安静休息环境

第5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育;家庭教育;数据分析;原因解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新生情况,了解新生家长对新生生活学习规的要求,划及对大学本身的认知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高校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栋梁,我校于2008年9月面向我校新生家长发出了涉及校园建设,孩子的长期规划等方面的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1000份,有效回收861份,回收率86%。调查对象涉及各个层面的家长,工、农、商均含,并且是采取的分专业分城乡调查,有力突显了这其中的区别,为更好的分层次工作提供了保障。

针对此次调查的分析,学校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家长对高校教育的认识以及家长对培养孩子的方式,针对报告中显示出的问题,当代高校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中应从一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有效回收的860份问卷中,问及对专业是否了解时,有211位明确回复“了解”,占24.53%,有所了解的有307位,占35.69%,不了解的占到298位,有44位表示不知道,共占39.77%。由此可以看出,在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和就业形势方面,家长虽大体了解但是仍然十分不够。这涉及到毕业以后就业问题和人生方向,十分重要。家长和学生对专业的不了解,大多数都存在盲目性,这将影响到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所以,在对新生进行教育以后我们还应该对新生加强专业方向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明确地看到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多了解一下相关方向的专业知识,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约控与责任意识教育

在被问及“作为家长,您认为我们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这一问题

时,49.2%的家长明确表示锻炼社交能力,专业知识学习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其全面发展的家长占20.93%,要求具有创新思想的占4.65%。要求其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家长占2%。另外无答案的家长约10.47%。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家长是更着重于孩子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吸收,这样的现象是很好的,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正走向实际化、实用化和规格化,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纸老虎。但是仍有10.47%的家长没有给出方向明确的答案,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上,家长的意识也比较淡薄。这是一个突出的新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规划和实施方法要相互结合,向继定的目标走。而提出规划则是第一步。方向不明确会影响到培养的实际操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有自我主张,不用操心了,然而却不明白大学只是_个平台而不是一个保险箱;第二,过分溺爱、相信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思想、有方向,但却不明白刚刚成为大学生,刚刚成为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的我们仍需大人的正确引导。针对家长对孩子创新教育与自我控制教育的忽视,原因可能是在调查中的家长有一半以上是来自农村,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本身不理解创新教育与自我约控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其次,也说明了现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宠爱过度,关心过头,造成当代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低下。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心理上的脆弱,不能自我调整与控制情绪、行为及欲望。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在四年的大学教育中要重点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控的教育,包括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的教育。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的:“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意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学风整顿

在被问及“您希望孩子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哪些方面的活动”时,全参加的有110位,占12.80%,社会实践的占38.37%,学习方面的有80位,占9.3%,文娱体育方面的占17.44%。随孩子自由发展的占到11.63%。没有明确表态的占10.46%。对于孩子是否应该勤工俭学的问题上,81.4%的家长明确表示十分赞同。理由大多是因为想让孩子明白挣钱的不易,养成勤俭诚朴的好习惯,同时也融入社会积累社会经验,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由此可以看出融入社会,融人大家的集体活动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迫切要求。每个人都只有融入社会以后才可以施展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而还有动手能力的教育,是对社会发展的教育。对于活动,家长也十分重视,文娱体育方面也占有较大比例。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进入大学的要求比之中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希望孩子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了希望孩子要积极锻炼除学习以外的各种能力,突出表现在希望孩子能够尽早适应社会,这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出家长始终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略了大学教育仍然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学生能力培养中也包括了学生的基本专业教育的能力。正是由于家长的观念在不同阶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响到了孩子对大学认识的偏差,在历届的大一新生中,认为大学是自由的天堂,不用再点灯苦读,学习已经不重要了。这导致了大一新生一部分过分的投入学校各种活动,参加众多社团,担任众多学生干部职务等,导致逃课等现象出现,导致学业荒废。另一部分则懒散与放纵,加之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使许多学生从高中的佼佼者沦为大学的学习预警者。

对此,学校应加强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强调学习的重要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优良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

四、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第6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 大学生 恋爱暴力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27-03

大学生恋爱于今已成为大学校园里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因恋爱而引起的相关心理行为问题亦日益严重。恋爱关系中的个体因各自的成长环境、性格、气质、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恋爱关系群体,其差异性在恋爱冲突中显现出来。恋人在相处磨合的过程中会因为其特异性而产生彼此无法接纳统一的部分,恋爱暴力即是这一部分的直接表现形式。

恋爱暴力专指同性/异性恋人间的暴力行为,与亲密关系暴力所不同的是,亲密关系暴力还包括夫妻暴力、家庭暴力等。恋爱暴力是亲密关系暴力的一种,多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个体,包括躯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世界卫生组织将恋爱暴力定义为:在恋爱关系中,一方针对另一方的任何蓄意的言语、躯体、心理以及性的攻击和伤害。综合国内外文献显示,青少年恋爱暴力普遍存在,日益成为国际公认的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恋爱暴力的发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甚至终身都有着深远的影响,Ackard等研究发现,青少年恋爱暴力的发生与不健康行为及心理障碍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如吸烟、暴饮暴食、的使用以及高抑郁症状甚至自杀、他杀倾向等。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青少年中约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经历过不同形式的恋爱暴力。尽管恋爱暴力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国内关于恋爱暴力的研究刚刚起步,尤其是针对高职专科生的研究更少。为了解高职大学生恋爱暴力的发生情况及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本人于2012年3月对安徽省铜陵市某高职院校210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采取现况研究设计,应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铜陵市某高职院校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105份,有效回收率91.5%。由于学校自身特点,本次调查一年级1064人,二年级951人,三年级90人;男生554人(占26.3%),女生1551人(占73.7%);城镇户口876人(占41.6%),农村户口1229人(占58.4%)。平均年龄为19.71±1.16岁。

2.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指标。(2)亲密伴侣暴力问卷,苏普玉等编制,分躯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共29个条目。其中躯体暴力共12项,主要包括:用脚踢、用手或物体打、处于窒息状态、烫及利器刺、拽、掐、拧或捏等;精神暴力有11项,主要包括:强迫、限制你的交往或行踪、对你怒吼、骂、侮辱或诅咒、用语言、自杀/自伤行为来威胁你等;性暴力6项,包括:强迫抚摸或亲吻你的生殖器官、强迫发生非意愿的等。因行文篇幅原因,没有将所有条目一一具体列出。调查研究对象在大学期间和曾经的恋爱过程中,遭受每种暴力行为的具体次数采用三级计分法,回答无计0分,有1~2次计1分,3~5次及以上计2分,遭受过3种类型的恋爱暴力中的任何一种,即计算该生遭受过恋爱暴力(即总暴力)。该问卷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躯体暴力、心理暴力和性暴力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1、0.74和0.72,有较好的可信度与有效性。

3.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恋爱暴力的影响因素。显著性检验水准=0.05。

二 结果

1.恋爱及恋爱暴力报告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2105名大学生中现在或过去有过恋爱经历的共976人,占43.4%,其中51.6%有2次及以上的恋爱经历;在有恋爱经历的976名大学生中,遭遇恋爱总暴力、精神暴力、躯体暴力、性胁迫报道率分别为23.7%(231人)、21.6%(121人)、12.4%(210人)、2.7%(26人)。对恋爱暴力分型及暴力方向分析发现,49.6%恋爱暴力经历者同时经历两种或两种以上暴力;有76.2%(176/231)报告遭遇3次及以上的暴力频次。

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高职大学生遭遇恋爱暴力差异比较

男女生恋爱暴力行为比较,男生报告遭遇总暴力39.4%(113/287)明显高于女生17.1%(118/689)。男生精神暴力、躯体暴力受虐发生率高于女生;女生报告遭遇性暴力发生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家庭教养经历与恋爱暴力之间的关系

本调查将家庭教养划分为四种类型,包括:(1)权威型:高关爱,高控制;(2)专制型:低关爱,高控制;(3)民主型:高关爱,低控制;(4)放任型:低关爱,低控制。由学生自我回忆判断家庭教养类型;回忆童年期是否情感上有被忽视或贬低的经历。比较不同家庭教养背景的学生遭遇暴力情况。结果显示,在躯体暴力上来自专制型家庭教养环境的学生恋爱暴力报告率最高,放任自由型家庭教养环境的学生恋爱暴力报告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恋爱暴力有无作为应变量(无为0,有为1),以单因素分析与暴力相关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儿童期被情感贬低及高控制低关爱的专制型家庭教养环境是遭遇恋爱暴力的危险因素(性别OR=2.950,95%CI:1.947~4.469;情感贬低OR=3.193,95%CI:1.932~5.276;专制型家庭教养环境OR=2.857,95%CI:1.024~7.97);文秘专业是遭遇恋爱暴力的保护因素(OR=0.504,95%CI:0.300~0.844),见表3。

三 讨论

大学生恋爱暴力现象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次被调查的高职生中有43.4%的人有恋爱经历。在有恋爱经历的群体中有23.7%的人报告曾遭遇恋爱暴力,其中有76.2%报告遭遇3次及以上的暴力频次,说明暴力一旦发生会有重复性、习惯性。提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及早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能够健康恋爱,降低恋爱暴力的发生及发展。在暴力分型上,本次研究精神暴力报道率最高,性暴力报道率最低。总体均低于苏普玉等对本科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是高职生与本科生生源间的差异,也可能是一部分学生在遭受到特别是性暴力之后,一般不愿意或羞于告诉其他任何人,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约会暴力可能被低报了,约会暴力实际的发生率也许高于我们调查的报道率。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发现恋爱暴力无论是施暴还是受暴报告上,均存在性别差异。本次研究也显示男生报告遭遇总暴力、躯体暴力、精神暴力比女生高,与国外Archer、国内王向贤、刘娜等多位学者的研究相似。与婚姻暴力受害者大多为女性的现象相反,原因可能是多个方面的:(1)恋爱过程中一般男性为了博得女性的好感,在各方面有所收敛并迁就女性;(2)社会呼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政策,使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女性维权意识增强;(3)学历因素:本研究的被试都是在校大学生,在知识、学历方面都处于较高层次,使女大学生对受暴的容忍度降低,交往中一旦对方触犯了自己心目中底线即武断地采用暴力行为来还击。这种猜测王向贤在对1035名国内大学生的研究中也有所分析,他认为女大学生的教育程度优势或可能使其更有资源使用暴力。女生报告遭遇性暴力发生率高于男生。在独生大学生群体中恋爱总暴力、躯体及精神暴力报告率均高于非独生者,可能由于独生子女父母存在过度保护娇惯,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对对方的容忍度低,对轻微暴力或语言上稍有不快比较敏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城镇高职生总恋爱暴力及精神暴力发生率高于农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专制型家庭教养环境及童年期有被忽视、贬低等情感经历的学生是遭遇恋爱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与凤尔翠等研究结果相近。提示父母在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应营造关爱、民主的家庭氛围,社会及学校应重视儿童期虐待的防范及早期干预。文秘专业是遭遇恋爱暴力的保护因素,与学理工科的同学比较,文科生情感丰富,善于表达与沟通,从而可减少恋爱冲突的发生。

本次研究存在以下几个局限:(1)样本来自于一所学校;(2)问卷主要针对遭遇的暴力,忽略了施暴;(3)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难免存在回忆偏倚,从而影响结果的外推。这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晨.大学生恋爱冲突动态发展过程的质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范燕燕.“合理化”的暴力:恋爱模式与亲密关系的变革[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1):94~98

[3]Ackard DM,Eisenberg ME,Neumark-Sztainer D. Long-

term impact of adolescent dating violence on 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male and female youth[J].J Pediatr,2007(5):476~481

[4]王向贤.大学生恋爱暴力初步调查——以某高校1035名大学生为例[J].青年研究,2007(8):45~49

[5]苏普玉、郝加虎、黄朝辉等.2575名在校大学生亲密伴侣暴力现况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4):346~351

[6]Archer J. Sex differences in aggression between peterosexual partners: a meta-analytic review[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0(5):651~680

[7]刘娜、马艳杰.大学生恋爱暴力现状调查[J].商情,2012(29)

[8]陈晶琦.697名男大学生约会暴力问题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10):1013~1016

[9]王永红.河北某高等专科学校部分男生约会暴力发生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6):63~67

第7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72-02

近年来,学历变得越来越重要,父母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然而高考正是决定学历的一道门槛,所以,高考理所当然引起了父母、老师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一问题,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在2015年对2015级新生做了高考志愿填报问卷调查。

1 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的题目中,侧重对新生上大学前的生活背景、选择高校和专业重视度做了调查。

问卷调查对林学院的350名新生的填写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且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参与调查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乡镇和县级城市,并且大多来自县级高中,父亲和母亲也大多居住在农村,整体来说,学历不高,家庭情况也不是很好。

2 调查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在高考报名之前,对新生在报志愿时对高校信息和专业信息了解程度统计可知,有40.52%的同学了解过相关高校及专业的详细息,而大部分的同学在报名前只是在努力考个高分,几乎没认真了解过这些相关信息,就导致了高考报名存在盲目报名,专业选择随意的现象出现。

在有关对该专业了解方面的问题统计显示,只有4.7%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将近7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模糊。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虽然已进入学校进行学习,开始了大学生活,但对自己的专业还是了解的有所不足。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想象计划良好,但只有很少部分同学能脚踏实地地做好细节工作,详细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

对学校与专业谁更重要的问题调查上,统计结果显示,7%的学生认为只要能上理想的大学,专业不重要。然而,学生大多都只能从侧面了解,通过网站或者道听途说,了解到的也只是学校的冰山一角,其实一个学校好坏与否凭个人感受是不够的,大学是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地方,如果你能力够强就不存在学校好坏的说法了,就像高考每年都有黑马一样,个人的能力和存在方式往往决定了他未来的取向,其实每个人所走的路都在自己手中,而决定何去何从的是你自己的方向感也就是对未来的感知能力。30%的同学认为只要专业好,学校不重要。对于那些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至于盲目。而对于那些专业没什么特别想法的人来说,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大多都会收到外界干扰,比如说亲朋好友的专业,老师的介绍,近年来专业的受欢迎程度,相对而言这就存在很大误区,好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很颓废的原因之一莫过于所学非想学。

新生对目前已被录取的高校和专业的感受调查结果显示,45%的同学认为当初对该专业的部分情况有所了解,但有些重要信息并未了解,63%的同学认为当初对该院校的主要情况都有所了解,且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当提到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时,统计显示15%的同学想重新选择学校,但不换专业;28%的同学想重新选择专业,但不换学校;24%的同学想重新选择学校和专业;33%的同学既不换学校也不换专业,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对自己专业和学校并不满意。

3 建议

3.1 科学地指导学生的高考志愿填报工作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满意自身选择的专业。这是因为他们在选择专业方面缺少科学指导,所以导致错误地选择了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学生不了解专业是面临的最大难题,一些学生甚至毫不知情。这也体现了中等教育跟高等教育存在衔接上的不足。这对学生而言,倘若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难以获得科学的指导和一些高校的专业信息,那么就难以选择较为满意的专业。为此,应当强化中学跟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在高三时期就指导学生的升学工作,让学生明确自身的水平与适应能力,从而清楚自己以后的目标,更加自主地选择专业和奋斗的目标。当然,作为高校来讲,务必实施积极的措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

3.2 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且考虑自身的特长与爱好

在选择专业方面,学生需要立足于职业科学地选择专业,不可以盲目,不然会严重地影响自身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学生需要对高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课程进行把握,这是由于行业的认可程度与专业知名度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学习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为此,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应当熟悉所选择高校及其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并且应当考虑自身的特长和爱好等。

3.3 高校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地调整专业结构

在推进大众化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教育主体同样期望比较高的高等教育价值,他们不但重视学生的上学,也重视学生以后的就业。为此,高校应当注重人才就业市场对培养人才的调整功能,结合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实现专业结构的调整。除此之外,还应当适度地控制规模,结合以后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确保平衡性地发展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跟用人企业的要求相符合,切实确保国家的要求跟个人的价值相统一。

3.4 注重对青年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认识上大学目标价值的问题上,学生常常忽视了为社会与国家做贡献,他们看重的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利益。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是道德教育,这是由于借助家长跟子女的交流和感染效果,家庭教育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道德教育效果。在实际中,家庭教育紧紧地围绕智力教育,仅仅注重子女的考试分数高低。鉴于此,由于家长不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造成他们缺少社会责任感。再者,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校成绩的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学生高考录取率的高低上,这也导致德育教育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为此,高校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责任意识教育。

4 讨论

特定阶段有一定的选择,对于学生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社会也有一定的任,高校应该对学校的师资、设备、教学情况等进行全面和真实的宣传。据调查,高考志愿填报时,同学们对历年的录取分数线、该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想读专业在该校的实力比较关注。所以,社会应该多宣传一些这方面的真实有效的信息,特别是专业的就业方向、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就业率、课程的学习内容、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以及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这样为填报志愿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一次就能选到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Psychological Causes Analysis for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Phenomenon and Countermeasures Survey

――Tak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N Zhipe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0)

Abstract In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sampling methods for hospital 200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a sample survey.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compiled a questionnaire about truancy and potential psychological reasons. It'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namely, the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learn the basic situation, the status quo phenomenon skipping, skipping psychological reas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status quo. Due to technical problems, the survey only on freshman, sophomore, and all the data does not have universal. Through the survey, students skipping experience has not been to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school curriculum, teachers teach, the students' personal schedules and other factors all contribute to potential students skip class. Therefore, prevent skipping phenomenon, requiring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psychology

1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结果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一、大二共8个班各班男女比例抽样分发调查问卷,派发问卷200份,回收175份,回收率87.5%,其中有效问卷1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9.5%。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

(1)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度,其中有26%的大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45%的大学生比较喜欢;19%的大学生表示一般般,既不特别喜欢,也不特别不感兴趣;觉得不感兴趣的仅占总人数的4%;同时有6%的大学生觉得无所谓。

(2)大学逃课的现象比比皆是,有逃课经历的占91%,没有逃课经历的仅占总人数的9%;逃课的学生中以一学期一两次居多,占总人数29%;平均一个月一两次占总人数22%;一个学年一两次占总人数17%;平均一个星期一两次占总人数16%;平均一个星期多于三次占总人数7%。

(3)调查结果显示,一个学期内,在期中或课程中段逃课最多,占61%;开学初或课程开始阶段、期末或课程考纲复习阶段各占17%。

(4)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25%的大学生认为所逃的课程不重要,或课程枯燥无味;因为有事与课程冲突、起床晚了而来不及去上课各占19%;10%是因为我心情不好而不去上课;8%是跟着室友或好友一起逃的;6%是因为老师不经常考勤;5%是因为天气恶劣,嫌麻烦而逃课;4%是因为老师期末会给出重点,觉得去不去都无所谓;3%是由于其他原因;1%是因为谈恋爱。

(5)大学逃课现象比比皆是,对此,有63%的同学表示能理解;13%的同学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同时又有13%表示不能接受;11%觉得逃不逃都无所谓。

(6)大学不同的课程逃课的情况也不同,公共基础课逃课人数占40%;公共选修课逃课人数占22%;专业基础课、实践课只占4%;专业选修课占5%;25%的学生则视情况而定。

(7)认为所逃的课程不重要的原因:34%的同学认为课程可自学,没有听课的必要;同时,有34%的同学觉得老师上课照搬书本,倒不如自己看书;22%的同学认为去了也是睡觉,听课无效率,倒不如不去;有10%的同学纯粹不喜欢所逃课程或授课老师而认为所逃的课程不重要。

(8)对课程和专业是否了解,以及这是否会左右逃课的抉择:10%对课程和专业不了解,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放纵了自己;32%对课程和专业了解大概,但目标模糊,正是对课程认识不足而选择逃课;31%对课程和专业了解并且目标明确,但觉得课程简单,比重不大而选择逃课;仅27%的同学无论了解不了解,都不逃课。

(9)是否认为你(曾经)所在社团分配给你的工作经常占用你的上课时间,并因此逃课:19%的同学觉得经常占用,并因此逃课了;18%的同学认为经常占用,但大多推掉而选择去上课;43%认为不怎么占用;19%的同学没有参加社团。

(10)如果你社团的事情或喜欢的事与课程有冲突,你是否选择逃课:24%的同学放弃上课,去做自己的事;36%的同学有所犹豫,但觉得逃一次半次无影响,还是逃了;26%的同学有所犹豫,但没有逃课;仅14%的同学毫不犹豫地去上课。

(11)如果逃过课,你觉得你所逃的科目学得:有25%的同学认为自己看书就能全懂了,但有58%的同学看书了解了大概,偶尔不懂问问同学就会了,另外还有14%的同学看了书,问了同学,但学得不透彻甚至学不会,只有3%的同学不逃课。

(12)你认为老师如何改进课程才能吸引你去上课:认为不要照本宣科,增添更多书本以外知识的同学占28% ,认为讲课要幽默生动,能活跃课堂气氛的占36%,而认为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的占26% ,认为不要总是点名的占13% ,最后认为纯粹讨厌老师或课程的占4%。

(13)对现在的课时安排的满意程度:有43%的人觉得课时安排均衡,很满意,同时也有35%的人觉得、有时整天满课,有时整天没课,觉得不太合理,甚至还有12%的人认为课程很满又很集中,非常费神,很不满意。

(14)大学生逃课产生的影响:有46%的同学认为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和班级凝聚力,同时有28%的同学觉得会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23%的同学认为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课程进度,还有少部分的3%认为会有其他影响。

(15)学校以及教师各出出奇招防止逃课,例如:人面辨别点名器等。认为是否有必要:有85%的同学觉得没必要,剩下的认为有必要。是否赞同“大学不逃课,妄为大学生”的说法:认为赞同,大学生活是灵活的,应由自己掌控,没用的课就应该逃的占61%,觉得反对,上大学就是为了接受更高级的教育,不是来玩的占39%

(16)减少逃课的方法:有44%的同学认为老师要改善课堂的教学方式,有15%的同学觉得学校应该出台更严厉的考勤惩罚措施,例如奖学金与考勤率挂钩,同时,14%的同学觉得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16%的学生觉得要减少社团工作,最后还有6%的少部分同学觉得要进行学前教育和5%的认为要采取其他措施。

(17)就个人而言,以后逃课的发展趋势:认为不会消失的占42%,认为在学校师生的努力下,虽然不会消失,但会有一定的改善的占31%,最后还有认为一定不会消失的占27%。

2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综合分析及相应对策的建议

2.1 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思维独立,创造性强,他们既注重眼前,又放眼未来。感情丰富的他们正处于一个自制力、意志力、目的性显著增强的发展阶段。刚脱离高考的牢笼,新生们都是本着“解放”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家庭的管教、老师的督促,缺乏对大学生活的正确认识,产生松懈心理和歇脚心理;或是自制力和意志力薄弱,沉迷游戏和娱乐,产生享乐心理;追求自由个性,拒绝课堂约束的逆反心理等,都是大学生逃课的诱因之一。

由此,学生自己应意识到,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地,并不存在所谓的“解放”。在学校的粗放管理以及离开老师父母的督促下,大学生应该学会独立生活,懂得自觉自主地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2.2 教师方面

根据调查中几个关于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意见的问题,看出部分逃课率高的课程中,很大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不足。部分教师授课水平不够高,知识面不够广,照本宣科的讲学或者无法将知识深入浅出地讲授、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交流等,都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促成逃课。

因此,教师应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从教技能等多方面。提高授课水平,增强与学生的交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减少逃课现象。

2.3 学校方面

新生进入大学之前往往不了解大学的生活以及学习方式,入学后亦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加上无法立即适应新的环境,容易造成对上课无所谓的态度,放任自己。部分师兄师姐并未以身作则,错误地引导学弟学妹,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加之学校部分课程安排不合理,如课程之间太疏或太密,造成学习进度跟不上或教师教学疲劳降低教学质量;课程内容过于简单或很难而且进度很赶,造成厌学心理等。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些学校对于约束旷课这一违规违纪的行为的政策并未非常严格地执行。其次,社团工作本是服务于大学生,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各种原因的驱导之下,社团活动却往往占用大学生正常学习时间,这也是促成逃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9篇:大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创新训练项目 指导教师 外语专业

笔者于2013-2015两个学年中指导了三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总结了点滴经验,可以大致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基点、三个引导、四个重视”,分享如下:

一、一个核心: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

实践活动是保障上述理论的支撑点。国内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因专业特点,历来缺乏实践机会和实践空间,而学校团委提供了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的优秀平台,为所有学生搭起了平等舞台。阿语系2011级黄世宇等四位学生珍惜并且抓住这次机会,组建起“斯芬克斯团队”,创造性地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变所学为所用,尝试将阿拉伯语语言基础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积淀运用到社会实践调查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笔者亦在多数场合鼓励各年级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将书本上的阿拉伯语变成嘴边的阿拉伯语,将理论上的跨文化交流变成实践中的思想碰撞,认识周边的外国朋友,构建未来的职场模型。之后,学生抓住省教育厅立项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申报上述计划,课题题目为“阿拉伯语网络信息资讯平台建设”,并成功获得立项。

2013年,这个学生团队以周密的调研报告、翔实的数据分析和密切的团队协作,在考核中成绩突出,顺利结项。紧接着,2012级阿拉伯语系的另外两个学生团队受到启发和鼓励,也成功获得该计划立项。两个立项项目分别是“面向阿语学习者的阿拉伯人文视听体验中心建设”和“阿拉伯风情主题餐厅的市场调研”。

二、两个基点:即以语言文化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基点。

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应有其自身的鲜明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语言文化的特色,不仅仅是懂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会说阿拉伯语,更应是以此为立足点,掌握阿拉伯朋友的思维习惯,调查厘清他们的生活需求,从而做到社会调查所需的适用性。将这两个基点融为一体,是笔者鼓励学生和督促学生的主要思路。

在实践活动中,这三个学生团队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融合网络技术、掌上媒体、新闻宣传、市场营销、教育技术等手段,实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斯芬克斯”团队为例,他们在成功获得省级立项后,迅速建设并运营面向南京市内的阿拉伯人的网络咨询平台,并且与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同学组建运行团队,参加南京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受到了不少商家的青睐。

三、三个引导:即引导学生规范团队分工、引导学生做好调查记录、引导学生“打磨”调查报告。

合理的团队分工是实践团队赖以为生的根本保障。以“斯芬克斯”团队为例,四名成员是2011级阿语系的学生骨干,团队负责人黄世宇是外院的团总支副书记,笔者对这样一支力量感到满意甚至羡慕。在成团之前和成团之后,笔者和这个团队进行了几次集体会议协商,对团队分工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调查记录是团队调查活动的主体,没有清晰的记录,就不会形成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因此,为本科学生进行合适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成团之后和实践进行过程中,笔者通过不同的形式,例如会议和网络交流与团队成员进行协商,提供指导。

调查报告是优秀团队皇冠上的“明珠”,唯有写好调查报告,实践活动的价值才能凸显。因此,指导和“打磨”学生的调查报告,是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上述三支学生团队在两年的时间里发表了四篇论文,分别是《南京及周边地区阿拉伯人交通、交流、饮食等情况的调研》(黄世宇、郭丽萍)、《“面向阿语学习者的阿拉伯语人文视听体验中心”建设的探索》(项毛毛、许若梦、曾雪芳、杨雪露)、《阿拉伯主题餐厅市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钱淑玲、陈靖钧)和《国内阿拉伯主题餐厅现状调研分析》(陈柏锦、李昱),发表在《考试周刊》杂志上。

四、四个重视:即重视以“点”带“面”、重视原型启发、重视整合资源、重视巩固成果。

调查活动应有的放矢,以重点带全面,从重点突破全局,例如针对阿拉伯留学生聚集的部分高校采取大面积数据采集,针对义乌地区阿拉伯商人采取走访式调查等。以“斯芬克斯”团队为例,重视原型启发,就是以外国语学院成功的事件调查案例作为原型,鼓励学生学习领悟。整合资源尤为重要,利用南京已有的外教和穆斯林学者的资源,为调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巩固成果,就是将这一批学生实践的优秀经验传承下去,为更多的学生实践团队提供可信赖的导航。

总之,通过两年来指导的三项外语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让笔者更深刻地领悟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柏锦,李昱.国内阿拉伯主题餐厅现状调研分析[J].考试周刊,2015(53).

[2]崔林杰.阿拉伯语口译课程的宏观设计[J].考试周刊,2014(87).

[3]崔林杰.全面学分制下阿拉伯语专业教学管理创新的若干尝试―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3(82).

[4]黄世宇,郭丽萍.南京及周边地区阿拉伯人交通、交流、饮食等情况的调研[J].考试周刊,20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