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第1篇: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控制增量,削减存量,落实责任,综合推进,搭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平台,确保完成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4.5%。

(二)辖区内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较上年减少1.0%以上,辖区内排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较上年减少9.6%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上年减少1.9%以上。

(三)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四)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按时关闭相关企业或生产线。

(五)认真落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落实减排项目,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在9月底前完成超标排污的企业治理工作。

(六)深入推进环境保护专项治理工作,依据产业政策和排放标准,于年底前关闭辖区内应关闭的小水泥生产企业;加强对科研攻关的黄姜加工企业的监管工作,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或未达标排放的黄姜加工企业,禁止经营性生产,违者依法关闭;加强对已关闭黄姜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和污染物排放未达标的黄姜加工企业,禁止建设或恢复生产;严格环境监管工作。

(七)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保证出水水质达一级排放标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污水处理费征收达到相应标准。

(八)依法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餐饮和养殖等污染企业,切实控制面源污染,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大的农业活动。

三、工作职责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刚性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抓国家产业转移机遇、增强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县发改局牵头,县环保局、经济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园区办、招商局、安监局配合,负责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负责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规定,指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县建设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发改局、物价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做好新型墙材的推广工作,并依据上级政府有关规定,按程序逐步关闭县内粘土砖厂;负责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保证工程质量,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确保尽快投入使用并保持正常运营;制定污水处理费征收方案,按程序批准后实施。

县环保局牵头,县科技局、园区办配合,负责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管理,督促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和省市监测平网。负责创艺皂素公司“年产300吨皂素联产2000吨乙醇”科研攻关项目的指导,督办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负责黄姜加工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防止黄姜加工废水超标排放。

县安监局牵头,县经济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全县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工作。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安监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全县非煤矿山整治和开发工作,保障全县煤矿和非煤矿山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开采综合利用率。

县发改局牵头,县工商局、林业局、水务局、农业局、教育局、卫生局、环保局、龙坝乡、中峰镇配合,负责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其中县发改局负责做好竹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协调、督办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作职责;龙坝乡政府负责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项目建设的实施、督办和协调工作;中峰镇政府负责做好竹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陆域一级保护区围栏内耕地的停耕工作;县水务局负责在城关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设立围栏、界桩和警示牌,负责对城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日常监管,防止水源污染;县卫生局负责加强对城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医疗经营单位医疗废水、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依法取缔竹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直接污染水源的餐饮业;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制定、修订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县工商局负责对已取缔或关闭的企业做好工商营业执照的变更或吊销工作;县教育局负责督办龙坝学校建设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县林业局要对竹溪河水库饮用水源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计划;龙坝乡政府、中峰镇政府、县农业局负责禁止水源区范围的农户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大的农业活动,切实控制面源污染。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龙坝乡、中峰镇、发改、经济、环保、建设、科技、安监、工商、水务、林业、国土资源、农业、园区办、教育、卫生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竹溪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环保局,具体负责全县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办等工作;各成员单位也要明确专人,组建专班,细化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2篇: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月实现工业总产值62.52亿元,比增3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0.85亿元,比增46.48%。预计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8亿元,比增3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98亿元,比增52.5%。

(二)月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3.2亿元,比增20%,占下达年任务55.2亿元的4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8亿元,比增31.2%,占下达年任务35亿元的41.99%。预计上半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7.8亿元,比增21%,占下达任务的5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2亿元,比增40%,占下达任务的52%。

(三)月全市工业投资项目203个,完成投资25.99亿元,比增71.23%,占下达年任务53.5亿元的48.58%,其中技改项目131个(市政府工作报告220个,完成60%),完成技改投资17.18亿元,比增65.64%,占下达年任务34.5亿元的49.02%。预计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32.1亿元,比增40.09%,占下达任务的60%,其中技改投资完成20.7亿元,比增44.95%,占下达任务的60%。

(四)月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07亿元,比增18.7%。预计上半年完成21.87亿元,比增15.59%,完成年任务的48.4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均为比增18%的指标,由于商品零售销售旺季在9月至次年2月,因此全年完成比增18%的指标完全能够实现。

(五)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6790.78万美元,比增78.78%,其中出口5925万美元,比增81.3%,完成下达指标51.35%,进口865万美元,比增63.31%。完成下达任务的47.78%,预计上半年出口7010万美元,比增71%,完成考核任务60%,进口1000万美元,增长56%,完成考核任务55%(和北流市考核均为外贸出口增长10%,进口增长10%)。

(六)预计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50.3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50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7.89(下达考核指标为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降低8%)。

二、强化项目服务意识,加紧跟踪落实工业项目建设

(一)围绕以陶瓷、水泥为主的传统产业升级,实施技改项目19个,其中陶瓷项目15个、水泥项目4个,计划投资30.84亿元,已完成投资3.08亿元,玉洁陶瓷二期、悦兴陶瓷、锦昌陶瓷、胜景陶瓷、永达陶瓷二期、三期项目土地已平整,佳晟陶瓷已建设标准化厂房、海螺二期粉磨站已初拟选址,项目用地正在报批,业主正在编写可研报告。三环六靖水泥粉磨站已开工,林业水泥厂干法粉磨站已试产。

(二)城北区“退二进三”工程已正式启动,已有5个工业项目计划搬迁,投资11亿元,已完成投资1亿元,三环隆盛兴隆瓷业惠丰陶瓷项目正在办理土地报批手续,平政华生瓷业已完成征地,三环总部异地搬迁入民安工业园区,把日用陶瓷生产分成中档瓷、高档瓷、彩瓷三大块进行重新规模调整优化产业升级,目前项目已报批,并获国家资金支持,部分项目已举行开工仪式。

(三)培植新兴产业。目前落户项目15个,已完成投资1.8亿元,龙亿电子正在进行厂房建设,宏邦食品一期厂房基础及柜架已建好,天面的钢架正在施工,宝利不锈钢一期已顺利投产,方园彩印项目已投产,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土地平整已完成,大里达志机械配件正在建设厂房,百达休闲用品、镭射包装、金湖汽车车身制造、建铧玻璃等项目推进相对缓慢,虽然在月“项目服务攻坚月”里为项目建设解决了一批存在困难和问题(包括供地、用地、手续办理、坟山迁移、通讯光缆和电线搬迁等问题),但上述项目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四)重点抓好超亿元以上项目的跟踪服务及前期工作。我市投资超亿元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32.18亿元,分别是陶瓷博览中心(6亿)、凯迪生物发电(2.5亿)、海螺二期粉磨站(1.5亿)、锦昌陶瓷(1.6亿)、永达陶瓷二、三期(4亿)、达志机械配件(3亿)、三环水泥粉磨站(1.5亿)、三环集团总部及技改项目(5亿),我局将上述项目列为重点跟踪服务的对象,督促尽快落实前期工作及项目开工建设。

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加快盘活国有存量资产

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市第二水泥厂职工安置;市第四瓷厂已与仲礼公司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支付第一、第二笔款,职工安置方案已基本完成;市第二瓷厂、市饮食服务公司已完成职工档案审核,正在制订改制方案;市糖烟公司、市第二水泥厂已完成资产部分或全部处置,在职工安置后,正在编写企业资产处置方案;市铁锅公司已制订破产预案,法院已于3月份立案受理;市第五瓷厂、百货公司正在进行破产清算,资产处置方案已报市政府审批。年企业改制已安排6户职工住入廉租房,计划在月底、月初安排134套廉租房给氮肥厂、市农机公司原职工住户,涉及荔枝场新村土地平整,氮肥厂经适房、廉租房建设用地职工及有关租赁企业搬迁问题,我局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职工和承租人的有关工作。

四、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力争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一)制订我市“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目标任务实施方案。根据我市与发改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十一五”期间,我市单位GDP能耗由1.96吨标准煤下降到年1.42吨标准煤,而第二产业能耗比重点占全部能耗的8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需从4.51吨标准煤下降到2.97吨标准煤,由于在制订“十一五”节能降耗任务时没有考虑北流水泥、陶瓷是能耗大户的困难,更没有考虑北流海螺投产对能耗下降的影响,至年我市仅完成任务的35.99%,剩余的64.01%要在年最后一年完成“十一五”计划任务相当艰巨。为此,我们制订了多部门联动的完成GDP能耗目标任务的实施方案,通过争取调整我市降耗任务、调整电力折标煤系数、提高第三产业GDP比重、加快城北区“退二进三”改造步伐等,力争在年完成“十一五”降低能耗的目标任务。

(二)分解下达年工业节能指标任务,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根据下达年我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8%和年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完成3.74万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我市将目标任务分解,与自治区、跟踪考核的27家重点用能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目书。

(三)严格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根据年下达我市5家水泥企业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0万吨的目标,上半年我市有3家企业已淘汰15万吨,完成任务的50%,同时制订好我市年至年水泥、造纸、钢铁企业分年度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年前15家水泥企业关停和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63.8万吨,年前4家造纸企业关停和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7万吨,年前1家钢铁企业关停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万吨,通过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积极争取自治区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的扶持,上半年我市有7家水泥企业、2家造纸企业已申报自治区淘汰落后产能资金扶持项目,7家企业拆除立窑生产线10条,2家年产1万吨造纸企业拆除生产线2条。

(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我市4家陶瓷企业已申报年自治区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主要包括煤烧烤花改为电烧烤花、窑炉余热回收利用、成型工艺技术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项目改造完成后节约1.19万吨标煤。

(五)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根据下达我市年清洁生产审核任务。我局组织相关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并与12家企业签订年工业清洁生产审核目标责任书。

五、着力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加快国内外贸易发展

(一)国内贸易方面:⑴继续推行“家电下乡”政策,今年上半年新增家电下乡网点7家,累计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达132家,月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1748台,销售金额4437.99万元,财政已补贴17477台、补贴金额441.48万元,上半年完成12家售后服务网点项目建设,获上级财政补贴18万元,完成家电下乡绝大部分网点扫描枪配置,获上级资金补助12万元;⑵加强对肉类、粮油等日用必须品的价格监控,市场价格较为平稳,月实现生猪定点屠宰159857头,定点屠宰率达98.11%,病害猪无害化处理498头,年内计划完成“八桂千乡”屠宰场改造项目2个,力争达到4个;⑶加强商务执法检查,确保市场规范有序。今年上半年重点对全市中小学校食堂用肉进行规范,基本杜绝了学校自养不经检疫自宰的现象,月共出动执法检查45次、216人次,重点查处私屠滥宰、高档假酒及流动加油的违法行为,立案14起,罚款13150元。

(二)国际贸易方面:⑴广泛关注汇率变化特别是欧元变化,为外向型企业提供预警信息;⑵协助外向型企业做好海关、商检、外汇结算等工作,为企业产品通关提供便利。

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方面:各镇统计汇报数字不平衡,部分乡镇对政府分解到每月的指标任务不够重视。

(二)项目建设方面:项目用地征地拆迁滞后,坟山、通讯光缆、电线迁移困难。

(三)国有企业改制方面:⑴企业改制遗留问题较多,债权债务纠纷处理难度大;⑵保障性住房建设慢,供应少,影响改制企业职工住房安置,直接影响到企业土地资产处置;⑶企业依法破产进展较慢,如百货公司、第五瓷厂资产处置方案至今未获政府批准;⑷职工多、社会维稳压力大。

(四)节能减排方面: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目标任务压力大,部门协同联动亟待沟通、加强。

(五)国内外贸易方面:受“疑似高热病”影响,生猪存栏量减少。下半年生猪屠宰将出现货源紧张,受欧洲国家债务、欧元大幅度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外贸出口下半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六)企业生产经营的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运行、用工工资大幅度增加,企业用工难、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有关指标的监测分析和组织协调,督促各镇及市直企业按月完成指标任务。

(二)继续落实领导服务企业责任制和“直通车”服务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

(三)继续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落地、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将存在有关问题及困难及时反馈。

(四)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除依法破产企业外,年内基本完成企业改制的职工安置工作(含二瓷、四瓷、饮食服务公司)。

第3篇: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注:半年度不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只统计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故表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实绩数用限额以上代替,完成率通过折算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于季度不统计,由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代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主要亮点

1、工业结构调整量质并举。结构调整初有成效,轻、重工业产值之比由去年同期的42.5:57.5调整为40.4:59.6,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驱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传统行业转变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43.3%、37.1%和36.0%。大企业产能不断扩张,百强企业产值211.2亿元,增幅达到36.9%,高于规模以上企业7.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企业从去年同期34家增加到46家。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截至6月底共申请专利218件,增长37.1%,实现新产品产值34.96亿元,增长32.2%,其中有12个行业新产品产值增幅在30%以上。企业效益趋好,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0.5亿元,增长33.4%,其中实现利润11.26亿元,增长46.3%,高于上年同期38.6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87.3%。

2、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由于全区上下狠抓项目推进和存量盘活,有效地扭转一季度投资低迷状态,实现了较大回升。1—6月,全区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1.36亿元,增长24.8%,同比提高近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了2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34.96亿元,增长22.6%,止跌反弹,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28.34亿元,增长15.2%,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商贸投资10.36亿元,增长1.7倍多。

3、外资外贸增长结构调整。截至6月底,全区合同外资2.4亿美元,增长25%;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5个,增资项目16个;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69.1%。选商选资初现成效,大项目合同外资占比日益提高。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7个,合同外资1.5亿美元,占总数的72.8%。1-6月自营出口预计为10.5亿美元,增长44%。高新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于纺织服装类产品,高新、机电、纺织、服装出口增幅分别为65.8%、37.9%、28.2%和36.1%,高新产品和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9%,比去年有所提高,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4、节能节地降耗成效显现。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区工业规模企业综合能源消费增幅为9.1%,低于工业产值增幅20.4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176吨标准煤,下降15.8%。盘活存量初显成效,据初步调查,167个涉及5119亩已供未动工业项目,已有69个项目动工建设,动工面积1415亩,动工率达41.3%;对部分涉及闲置土地的如大东南、美临家纺等项目依法启动土地收回工作。标准厂房继续推进建设,全区新建、改建、扩建标准厂房40余万平方米。

5、财税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1-6月,我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9.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19亿元,分别增长40.2%和41.1%,完成年度预算的69.3%和73.2%;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四大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7.7%、81.2%、17.4%、19.8%,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完成各项收入2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3亿元,分别占财政总收入的68.8%和地方财政收入的60.0%。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08元,增长15.3%,完成年度计划的57.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518元,增长15.6%,完成年度计划的61.6%。

6、省内排名进位前移。根据目前掌握的最新数据来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量在省内十四强中排名稳中有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排名比去年同期上升3位,位列第5名;限额以上投资、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同比上升2位,分别位列第3、8、6、9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财政总收入排名同比上升1位,分别位列第7、3名。部分指标增幅较大,发展势头良好,增幅排名上升较快,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限额以上投资增幅同比分别上升7、10、6位,增幅分别位居十四强第2、4、4名(详见附表)。

(二)主要问题

1、投入质量依然不高。项目质量比以往虽然有所提高,大、重、高的项目有所增多,但总体上投入质量依然偏低。带动力特别强的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几乎没有,对结构调整具有推动力的项目偏少。“六大联动”工程中27个重点工业项目传统纺织行业项目11个,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只有5个,投入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原材料加工行业,“缺重少新”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设备投入占比偏低,装备及技改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我区工业投入中用于设备投入只占总投入的34.3%,引进国外先进设备项目更少,今年工业企业有设备进口的技改项目仅14项,用汇仅1667万美元。

2、项目推进仍待加快。全区重点项目推进总体逐月加快,但离“项目推进成效年”要求和年度计划目标任务还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展后劲。至6月底,全区“六大联动”工程重点项目开工率虽达65%,但完成投资只有24.68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36.2%。其中的27个工业重点项目仅完成投资5.9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31.6%,大大落后于商贸旅游类三产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占年度计划57.5%)。宝晶光电、四通化纤等9个项目由于征地拆迁、土地指标等原因尚未开工建设,已开工项目中的美临家纺、华龙纺织2个项目上半年基本不动,力夫机电和立昌工具2个开发区外资项目已在册数年,至今仍未开工。

3、部分物价涨幅较大。虽然上半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内,且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但价格走势逐月上升。6月份当月上涨3.2%,比5月份高出1.2个百分点;类商品呈“六涨二跌”的运行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4.1%,食品中的食用植物油上涨35.1%,蛋上涨33.5%,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2.7%,猪肉价格略有回落后又反弹到历史最高价,涨幅达70%以上。6月份原材料价格上涨5.0%,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1.1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材料上涨55.3%,建材材料及非金属矿上涨15.4%;消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以食品消费支出为主的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盈利影响甚大。

二、发展趋势和判断

权威机构分析,下阶段支撑国际经济平稳发展、国内经济较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发展动力依然明显。国际经济总体形势仍然趋好,国际贸易仍将继续扩大。国内经济在高位运行中将继续较快增长,物价水平有望总体保持平稳,预计2007年全年国内GDP增长10.9%,CPI上涨3.3%,分别高于去年0.2和1.8各百分点。但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有些将更趋不利,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创下近10个月新高,突破75美元/桶;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7月11日又突破7.58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累计升值已超过7.1%;国际贸易摩擦、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11.5%,物价同比上涨3.2%(6月份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4%),投资增长25.9%,国内经济过快向过热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投资增长过快、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下阶段国家将采取更为适度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区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要素更趋从紧。针对全国上半年投资过热、资本流动性过大等情况,国家将采取更严格的调控政策,土地和货币两道闸门将会更紧。土地政策方面,耕保总量更为严厉,占补平衡严格实施,随着工业用地“招拍挂”和最低标准价制度的推行,我区土地指标紧缺、农保率偏高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对项目的落地开工制约作用日显趋大,用地指标紧缺状况仍将长期存在。货币资金方面,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将进一步提高,加上特别国债的发行,资金面将趋于相对紧张,资金成本随之上升,这会加大对我区的部分项目和企业筹措资金难度和增效压力。

2、外贸出口调整加剧。受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影响,我区的出口企业将会有较大冲击,初步预测,我区涉及降低退税率的出口企业平均降幅为3.68%,减少退税总额为1.7亿元左右。尤其对我区占据出口总额半壁江山的纺织服装行业造成较大冲击,此次退税将降低利润率1.7个百分点左右,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升、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原本利润率只有3—5%的企业“雪上加霜”,对产品档次低,无自主品牌和无议价能力,基本上靠退税维持生计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影响更大,将加剧调整外贸出口企业和产品结构档次。

3、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节能减排指标是考核政府的约束性指标,从上半年情况看,我区节能效果总体是好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全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需降低20%,年均需下降3.7%,COD和SO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和20%,年均分别需下降2.8%和3.7%。工业节能有一定空间,但人民生活、客运交通等领域耗能将会刚性上升,一定程度抵消工业节能成果;而COD和SO2二大排放指标要求是绝对量下降,难度更大。今年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和省都作出了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区恰处太湖流域,治污减排任务十分繁重。保持整个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要增加适度重化工项目的引进,又要兼顾环境容量,我区节能减排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纵观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及我区发展实际,下半年全区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经过努力,各主要经济指标能够完成年度目标,其中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几大指标预计能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主要对策建议

下阶段,我们要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三位一体”方针,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建设“生活品质新余杭”。根据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根据工业强区战略要求,要突出投资重点,发挥引领导向作用,切实做好日通铜冶炼、中强不锈钢、崇贤杭锅、上海电工、东风汽车等现有意向的招商项目评估立项,帮助企业主做好前期工作。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切实做好推进崇贤港作业区建设,启动钢铁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仁和港作业区石化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做好临平港作业区项目引资到位跟踪工作;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工区块项目,早日启动粮油区块的开工,力争年底交易中心开园营业;同时有效推进浙江物产、大松树集装箱港区、宏丰家居等物流产业项目。要提升发展优势传统工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抓紧编制仓前高新区的规划,优化功能布局,突出主导产业,特别要抓好文一西路启动区块、杭师院有机硅实验室等开工建设推进,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启动仁和装备制造业区块的规划编制,根据产业发展现有基础、特点和重点,抓紧制定行动计划。要认真做好余杭经济开发区的扩容、升级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做好中部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块和仓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及启动区块建设,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议今后新增用地指标应主要向优势传统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三大核心区块的重点项目倾斜。

2、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力争项目早出效益

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快速期,建议区委区政府开展“项目推进成效年百日攻坚大会战”活动,加强重大项目的联系指导和推进协调,强化重大项目推进服务责任制。已开工的省市重点项目要增加投资加快进度,对30个实施项目而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分类指导,对症下药促动工,增加项目投资。要做深、做实选址、环评、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对列入今年计划的34个各类前期项目进行分类推动,实行前期工作计划管理,深化前期工作,为争取要素配置特别是土地指标的争取做好准备。建议建立重大项目前期经费预申报制,预支前期经费将更加有利于尽早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对于政府项目,可纳入到可行论证费用,属于企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预支费用奖励。建立重大项目前期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行计划管理、目标考核。加强开发区、功能区的主导产业规划,试行开展工业项目预审评估,对引进建设项目采取竣工验收制,根据项目进度和投资强度兑现协议合同的奖励补助或制约政策。对于土地要素,除积极争取省市的土地指标外,加大对存量土地的盘活力度,加快已批未供、已供未动项目的建设进度,要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处罚力度,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强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力度,兑现落实银项合作项目的资金匹配,多渠道解决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资金和产业项目急需资金的紧缺。

3、加快出口产品升级,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牢牢把握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机遇,紧紧抓住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正确引导企业主动适应政策变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战略、战术。把我区外贸发展从以量取胜转到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上来,积极培育我区出口产品的自主品牌,提高议价能力,提高转移或减小政策变化、汇率上升等导致成本上升的风险的能力;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实施劣势产业转出。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出口多元化,有步骤、有选择地拓展中东、独联体、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新市场,使我区出口市场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格局,以分散风险,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贸易摩擦,增强应对能力。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属地政府及区涉经部门要主动上门服务,财税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和帮助出口企业应对变化,开发新产品,创新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要加紧研究出台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纲领,统筹引导全区全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重点发展循环工业,加快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试点,加快组团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和利用;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推广“猪粪—蚯蚓—甲鱼”等循环型模式,抓好运河镇黑鱼养殖综合利用,结合“清洁余杭”活动,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努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降低服务行业的物耗、能耗与水耗;支持综合治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加工,形成有组织分工、有序回收、堵疏结合,促进资源在生产业的规范发展。要加大循环经济扶持项目的推进力度,搞好多种多点的产业和园区的循环经济示范,积极引导发展环保节能降耗治污的重点项目,促进我区循环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对全区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按行政区块作一摸底调查,把握现状;把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开发区、镇乡(街道)、管委会;改革完善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对开发区、镇乡(街道)、管委会的年度考核;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控污染物排放的“新增量”。同时要有计划对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升级改造,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减排工作。针对用电高峰的到来,要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安排落实一批错峰避峰用户,工业企业让电来满足居民生活用电,做好节约有序安全用电宣传,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4篇: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一、20__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1、集中精力做好20__年的县级企业财务决算工作

企业财务决算工作是一年企业财务决算工作的总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通过企业决算反映出来,企业决算质量的好坏很重要,亳州会议以后,我们立即进行企业决算的布置工作,在布置决算时,积极宣传《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新《企业财务通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和20__年企业决算会议精神,对于企业上报的报告努力严把质量关,经过布置、审核、上报几个阶段,在没有花费任何资金、没有抽调人员的情况下,经过努力完成了统一报表的汇总工作,参加汇总的企业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25户,集体企业户数5户企业。所汇报表质量符合上级要求交并获得好评。

2、积极下拨资金支持农民抗旱保苗,与农税局配合做好粮补资金的发放工作

今年春天,我县遇到多年未遇的大汗,为支持农民兄弟抗旱保苗,县财政局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先行垫付资金5400万元支持农民抗旱。20__年上半年共下拨粮食直补综补等资金12235.9万元至农村局,所拨资金保证了我县开展粮补工作资金的需要,促进我县粮补改革的顺利开展。

3、家电 汽车下乡工作整体推进运转良好

家电 汽车下乡以来,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培训宣传到位,县乡财政配合得力,在家电下乡政策几度调整的情况下运转良好,截止至6月下旬已兑付家电下乡产品4216件,发放补贴资金930457.71元,第一批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418308.80元也已发放到农民手中,兑付汽车摩托车产品共239辆。

4.家电 汽车下乡宣传月活动进展顺利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20__年“家电下乡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财建明电〔20__〕9号)和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开展20__年“家电下乡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财明电〔20__〕13号)文件精神,县财政局会同商务局制订了《关于认真组织开展20__年“家电下乡宣传月”活动的通知》(__财企〔20__〕81号),建立健全专门工作组织,确定专人负责,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月计划,抓好落实;先后两次召开各财政所、各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网点会议,传达“家电下乡宣传月”会议精神并组织收看了全省家电下乡视频会议;在__城县财政局、商务局网页上开设专栏,宣传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印发《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家电下乡明白纸》、《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民须知》;在__城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有关政策宣传,悬挂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宣传条幅,开展街头、广场咨询等宣传活动。在做好县级宣传的同时,督促乡镇财政所、销售网点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如海尔手机联合中国电信制定了《购海尔家电,送海尔下乡手机、13%政府补贴、电信话费》的促销方案。同时,我们要求各财政所抽专人进村入户把《致全县农民的一封信》张贴到行政村、自然庄,发到农民手中。

5、加强企业专项管理,规范企业行为

(1)地方储备粮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粮食放开后,为了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根据皖粮调联[20__]102号文件《关于建立和充实市、县粮食储备的通知》的精神,我县建立粮食储备7000吨,09上半年下拨粮食储备费用59.3万元。为我县粮食储备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积极下拨资金支持粮食清仓查库

按照上级安排对全县库存粮食进行核实,过程分为企业自查、市级普查、省级复查、工作组抽查、汇总整改几个阶段,为保证粮食清查工作的开展,我们先后下拨两次资金计款31万元,工作经费的下拨有力支持粮食清查工作的开展。

(3) 做好企业发展资金的管理工作

为了加快县级经济的发展,对外企业采取优惠政策,建立企业发展资金。为做好此项工作,会同县

招商局对招商企业基础票据进行审核,对所拨资金进行建档管理。09上半年下拨招商资金279.9万元,公路建设资金2.65万元,支持企业发展。4、做好新《企业财务通则》的宣传及平时日常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通则》是在新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由财政部制定的规范企业行为的财务通则,为落实该通则,省财政在巢湖举办培训班,会议结束以后与省厅联系征定了企业财务通则解读,下发企业以便学习。另外做好平时各行业企业报表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所提供的资料满足了上级汇总和分析的需要。

5、支持企业发展,做好有关项目的申报工作

20__年上半年企财股配合县经贸委申报技术改造、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21家;配合商务局申报20__年现代流通业发展促进项目1个,申报活禽储备项目1个;配合县供销社申报省级扶持资金项目5个。企业项目的申报,有力支持了企业的发展。

6、深入企业调研,出台支持企业发展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去年三季度以来我县经济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呈现下降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县委、县政府组织部门人员对工业企业进行调研,针对调研中出现的问题,连续召开了三个项目协调会,出台了四个含金量较高的文件。

一是创造金融环境,解决企业融资难。我县出台了三个文件,分别是《地方财政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__政〔20__〕48号)、《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__政〔20__〕47号)和《__城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第一个文件明确规定20__年财政安排23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20__万元用于扶持大型工业项目和开发区“零费制”补助资金,150万元用于企业担保资金,15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和无偿补助。第二个文件是激励银行放贷的,对于当年贷款投入总额、增长率,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率及工业企业贷款增长率作为考核指标,将省拨专项资金20__万元中的1200万元用于担保机构补充资本金,8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资金和对金融机构的贴息。目前,我县城司已有担保资本金4300万元,按1:3的放大效应,可以为企业贷款担保1.2亿。从20__年11月份至20__年5月,在短短的几个多月时间内,该公司已为46家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担保4100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县部分中小企业周转资金不足的困难。

二是积极为企业减负,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出台了两个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的文件,取消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其一是《工业园区零费制实施办法》,对20__年在开发区、漆园木材加工园区、范集工业园区内投资建设阶段的工业项目免收各项费用。其二是下发《规范行政机关涉企收费检查的通知》,文件规定凡未经纪委监察室批准,任何单位不准到企业乱收费、乱检查、乱评比。其三是按照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字〔20__〕78号)文件对涉及到我县的31个收费单位进行审核,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328项,取消16个单位35项收费;涉企经营收费取消2项,降低收费标准的8项,按下限执行的6项。以上都是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发展难的具体措施,措施的出台对目前企业发展来说帮助很大。

三是出台支持房地产发展的政策意见。制定了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除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政策外,鼓励房地产公司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在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日照间距等条件满足的前提下,新开发项目可以适当提高容积率。并在土地出让金的缴纳上给予开发商分期分批缴纳的优惠政策。

二、20__下半年企财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2、继续做好20__年企业决算收集工作。

3、做好日常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工作

4. 做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兑付管理工作

第5篇: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培育工程(年10月~2015年12月)

工作目标:每年确定培育纺织行业龙头企业30家,其中织造类10家,纺纱类4家,色织布类4家,服装、家纺类6家,印染类3家,产业布类3家。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培育。形成10亿元以上集团企业20家,20亿元以上集团企业8家,50亿元以上集团企业有所突破。实施120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80亿元。年均实施30只以上重点项目,投资近30亿元。工作举措: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科技研发、品牌塑造抢占行业制高点,提高纺织产业集群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围绕做强优势、做大市场、做优集群的大项目建设,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责任部门:经信局牵头,相关部门、企业、纺织协会配合。

区域国际品牌培育工程(年10月~2015年12月)

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品牌经营战略,通过3~5年的培育,从单一品牌到综合品牌,从有形品牌到无形品牌,逐步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著名品牌,变数量规模型为品牌效益型;将“纺织”建成区域国际品牌。到“十二五”末,建立区域国际品牌示范区1个,区域国际品牌示范企业5家,区域名牌1个;新增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各2只,企业国内外注册品牌300只,其中:境外注册商标100只,国家级品牌6只,商务部“中国出口名牌”2只,省级品牌产品、著名商标各10只,省出口名牌5只。工作举措:围绕对纺织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技术领域,每年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项目,重点扶持一批创牌项目,通过重点项目创牌,实施带动纺织产业发展。责任部门:经信局、工商局、质量技监局、商务局牵头,相关部门、企业、纺织协会配合。

“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年10月~2015年12月)

工作目标:1.推进制造执行系统应用,促进纺织业精细化生产。重点培育企业20家;2.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骨干企业在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FM)、知识管理(KM)、供应链管理(SCM)等环节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达到50%以上,重点培育50家企业;3.印染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信息化深度应用。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打70%以上,COD排放年均下降3%,重点培育企业30家;4.推进纺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重点培育30家企业,年均实现网上交易额达30亿元;5.企业关键领域信息化覆盖率达90%以上。工作举措:开展信息技术在设计研发、制造执行、印染生产节能减排、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环节推广和应用;特别推动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促进印染生产过程信息化控制进一步提升。主要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互通和共享,企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责任部门:经信局、商务局牵头,相关部门、企业、纺织协会配合。

浙中纺织品综合市场建设(年10月~2015年12月)

工作目标:建设浙中纺织综合市场,纺织品主体交易区、纺织配套产品交易区、仓储物流区等分区拥有独立的功能结构体系,通过便捷的交通组织将各个分区连接为一体,成为功能齐全、分工协作、配套专业、效率一流的纺织产品产销的集散地。工作举措:科学规划市场和方案论证,加快市场周边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责任部门:经济开发区牵头,相关部门、企业、纺织协会配合。

省棉纺织品质量检验中心建设(年5月~2014年12月)

工作目标:年完成省中心计量认证,通过省级考核验收,2013年完成省中心新大楼主体工程建设,2014年新大楼投入使用,实现纺织品全项目检验检测。工作举措:加快省棉纺织品质量检验中心建设进度,增加高档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增强质量检测和服务功能,建成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省级中心,还需投资500万元的国内外先进检测仪器和设备,增加公益性全额事业编制10名。积极争取上级经费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责任部门:质量技监局牵头,经信局、发改局、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纺织协会配合。

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年10月~2015年12月)

工作目标:以“国家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基地”为载体,进一步加大企业人才开发的力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多层次的企业各类人才培训体系,构筑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新型人才开发机制。到“十二五”末,引进和培养中、高层管理、技术人才300名,年均80名以上;重点扶持培育符合纺织产业发展实际的职业中专1家以上、实训基地7个,培养纺织各类产业工人10000名以上,年均3000多名。工作举措:在原有人才引进、培养政策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市纺织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重视和加强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国内知名品牌大企业的协作和业务交流。实施人才战略,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加大纺织产业技术工人、熟练工人的培训力度,实行校企联合培训,解决纺织产业工人短缺问题。责任部门:组织部牵头,经信局、人力社保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有关技校、企业配合。

第6篇: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一、强化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综合整治。以食品、食用农产品(米、面、油)、乳制品、药品、妇女儿童用品、农资、建材为重点,对制假售假、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生产聚集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以及城中村、建筑工地、中小学校园等重点场所,开展综合治理。组织开展打击“黑心棉”、“粉末砖头”、“瘦身钢筋”、“中药材造假”等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工信委、农委、工商局、城乡建设委、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参加)

(二)制定实施重点监督产品目录。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的重点产品、重大工程及重点服务项目的监管。加强对石化、煤化、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加强医疗质量监管,保障基本药物质量。建立实施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工作。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制定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提升风险应对和处置水平,切实做到对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环保局、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委、商务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加大执法力度,防止违禁投入品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市、区(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自律性检测网络。加强对检测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培训、管理。加快推进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开展重点监管产品风险监测。(市农委牵头,市工商局、商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

(四)提高工程质量安全。规范准入审核,加强交易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建设质量。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应用,提高建筑业质量效益。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对因责任过错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工程建设相关责任单位,依法严肃处理。(市城乡建设委牵头,市交通运输局、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城管局、地铁办、水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安监局参加)

(五)强化环境质量控制。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严格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资源消耗低的行业领军企业。重点推广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城乡建设委、科技局、林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安监局参加)

二、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六)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大对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及合同规定,切实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在企业管理绩效考核中,试点推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推动企业实施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对质量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推行产品质量企业声明制度,引导企业通过产品质量自我声明,承诺和履行保证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建立企业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及质量事故应急处理制度,督促企业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切实履行产品修理、更换、退货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工信委、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农委、商务局、工商局、旅游局、安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

三、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七)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共享应用为平台,启动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注重诚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建立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完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加强质量信用社会监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工信委、国资委、城乡建设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工商局、旅游局参加)

(八)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健全质量举报和投诉处理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质量投诉信息平台,充分发挥“12315”、“12365”、“12331”等投诉热线作用,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积极推进社会性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有效调解和处理质量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公众的质量维权意识,建立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支持和鼓励消费者依法开展质量维权活动,更好地维护用户和消费者权益。(市工商局牵头,市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

四、完善质量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九)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制定考核和奖励政策。将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和建设“质量强市”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市“质量强市”工作实施意见,开展“质量强市”活动。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地方政府“质量强市”工作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推动区、县(市)政府广泛开展“质量强区、质量强县(市)”活动。研究制定品牌培育、市长质量奖等奖励办法,市质量管理先进、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全力推进区、县(市)政府质量奖励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发改委、农委、环保局、旅游局、责任办,以及市“质量强市”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参加)

(十)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建立健全质量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将质量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之中。初步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质量统计制度和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定期评估分析质量状况,完善《质量状况白皮书》制度,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扩大顾客满意度调查的覆盖面,不定期公布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产品、工程、环境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指数。(市统计局牵头,市发改委、环保局、城乡建设委、农委、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

五、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十一)创建品牌示范区,提升地方品牌知名度。制定并实施培育品牌发展的制度措施,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和市名牌培育和评选工作,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打造省、市知名品牌。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力度,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地方名牌产品的保护工作,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质量竞争力强的企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

(十二)提高服务业质量。以面向生产、面向民生、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全市建立3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鼓励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商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知名度。以标准化推进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商务服务、中介和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的规范化,引导提升服务质量。吸收借鉴国外服务先进技术和标准,促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和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现代服务企业,带动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体系,切实提高顾客满意度指数的公信力,强化对服务业质量提升的指导作用。对重点服务行业实施服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害的服务主体,责令其退出服务领域。(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局参加)

六、强化质量法治建设

(十三)加快质量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质量法规体系,推动有关质量责任、质量奖励、质量信用及消费品安全等立法项目的研究制定。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质量法制监督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加强质量法制宣传教育,普及质量法律知识,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农委、商务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安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

七、加强质量基础工作

(十四)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加大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力度,抓紧制(修)订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标准,制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标准规范10项,累计建设市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家。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力争我市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项。加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相关部门合作制(修)订标准化的宣传实施和监督力度,提升标准化的影响力和实施率。加强全市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及标准专家库建设,有效整合技术资源,健全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农委、卫生局、国资委、旅游局参加)

(十五)强化计量技术支撑作用。完善计量法规体系,夯实计量技术基础。加快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步伐,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加强计量科研,保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满足量值传递、溯源需求,增强计量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建立健全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为政府节能减排和实施节能管理提供准确数据。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定期开展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大力实施“计量惠民”工程,着力抓好集贸市场、加油机、民用“三表”和定量包装商品的专项监管,加强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管理,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及计量市场监管,大力推进计量诚信体系建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参加)

(十六)加快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区域综合共享检测平台,不断提高食品、药品、餐饮质量安全监管技术保障水平,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检验检测,包括材料、设备、产品及工程完工项目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级或省级行业检验检测中心,力争在我市建立3至5家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6至8家省级质量检测中心,重点建设国家节能建材检测中心、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农产品、生物制品、新药、医疗器械等质检中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工信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

(十七)全面整治民生领域计量器具。以医院、眼镜店为重点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活动。开展燃油、加油机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能源计量检测能力,完善企业能源电子档案。开展计量服务走进中小企业活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参加)

(十八)加强认证认可管理。组织开展轮胎、电线电缆、有机产品等认证产品专项整治。配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认证、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违法行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环保局、农委、商务局、卫生局、工商局参加)

八、加强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

(十九)建立“质量强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全面推进《质量发展纲要》和“质量龙江”建设重点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建立“质量强市”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制定“质量强市”工作规划和政策,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协调和推动各区、县(市)和有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开展“质量强市”建设工作;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通报“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区县(市)和行业主管部门实施“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城乡建设委、旅游局参加)

(二十)推进质量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的试点创建工作。动员企业广泛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在大型企业开展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市教育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牵头,市科技局、工信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第7篇: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投入第一抓手”理念,超前谋划,务实创新,奋勇争先,力求三大前期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务实创新,合力奋进,充分肯定过去一年三大前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务实创新,合力奋进,三大前期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前期工作意识有新加强。经过多年的努力,“抓发展就要抓投入、抓投入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要抓前期”的经济工作项目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各级各部门按照“调研出思路、思路带规划、规划带项目”的工作链,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扎实开展三大前期工作。如市发改局连续几年将课题调研和项目谋划纳入科室年终考核,并重奖优秀课题调研成果;市交通局成立项目前期科,抽调名业务骨干专门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等乡镇都建立相应的前期工作激励机制,在市级奖励的基础上,增加配套资金,重奖项目谋划等前期工作;镇去年安排多万元,编制该镇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及个旅游项目开发可研报告;大陈乡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挤出万元,用于大唐水库项目前期支出等,这些都体现了各级各部门对项目前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强烈的超前谋划意识。

2、课题规划工作有新成效。调研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两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全年共完成《创新发展拓展腹地建设闽赣边际县域经济发展高地》、《市发展生态工业推进节能减排的路径初探》等调研报告多篇,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重大规划的研究编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和宝贵的意见建议,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突破瓶颈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思路。规划编制有条不紊。各有关部门、乡镇立足自身或委托专家,认真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列入年度规划编制工作考核的规划项,涉及责任单位个,其中《流域港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等项规划已批准实施,《市市域总体规划》等项规划已通过论证审查。部分课题或规划已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如依据《源头港综合整治开发思路研究》这一课题编制的《流域港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已转化为《港综合整治开发实施方案》付诸实施。

3、项目谋划工作有新突破。各级各部门各显神通,发挥优势,积极投身项目谋划。市发改局主动派干部到乡镇、部门搞好项目谋划、包装培训对接;交通局请来省港口协会、水利学会专家,实地指导港航道开发项目;等单位派出业务骨干,到发改局学习规划与项目前期工作; 等地开展镇、村两级干部共同谋划项目,丰富项目来源渠道等。去年,全市共提出前期项目个,比上年增长,项目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其中省道至段工程、洞抽水蓄能电站、区道路建设、山中部工业基地等个立意较好的项目,被列入市级重大前期项目储备库;在市开展的项目谋划活动中,共筛选上报前期项目个,完成上报任务的,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各县(市、区)前列。

4、重大前期项目有新进展。建立市重点建设项目协调办公会议制度,多次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对省道段外移、浙闽赣边界物流基地、城防工程、公共卫生中心建设、装饰材料综合市场等近个项目进行协调处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督查,有力地推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去年,列入市级重大前期计划的个项目,个项目前期工作达到计划要求,个取得较大进展;列入市前期计划的个项目,全部完成前期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各级重点包括市“六大百亿”工程、省重点工程的个项目,有项开建,开建率,完成投资亿元,为当年计划投资的,同比增个百分点。

5、向上争取支持有新业绩。去年,各级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在项目争列省以上重点、争取资金和土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项目方面,省道段外移、浙闽赣边际物流基地等个项目分别被列为国家战备规划、省重点(预安排)项目。资金方面,全市共争取省以上各类资金补助亿元,比上年增长;举办第三届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加强与国开行等市外银行合作,成功引进市外信贷资金亿元,有效缓解了项目融资难。土地方面,通过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乡镇土地总规局部调整等途径,全年共争取可使用土地指标亩,其中KV输变电工程、高速互通至北接线工程、下山脱贫工程等项目,共获新增省重点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亩。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和项目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三大前期工作获奖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前期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项目前期意识需再增强。少数部门单位对项目前期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足,突出表现在课题和规划工作上,认为事务性工作已占用很多时间,调研工作只能等有空或业余时间去搞,规划编制更是专业部门或中介机构做的事,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能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谋划项目、推进项目。二是规划执行约束力需再强化。突出表现在工业项目的落地上,有的项目选址过分考虑投资商的意愿,而没有从功能分区定位上严格把关;有的乡镇只考虑自身利益,而没有从产业空间布局、产业集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项目布点随意性大。规划的约束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如:项目落地多部门联合评估机制、产业准入政策等。三是项目谋划质量需再提高。的项目谋划活动已连续开展年,全市共谋划项目个,列入项目储备库的有个,入库率仅为,总体质量相对欠佳,缺乏新意和深度,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特别是由于近年来项目用地等审批门槛的提高、环评审批权的上收,一些单位不能及时吃透政策,适应变化,导致前期进程缓慢甚至中途夭折。四是重大项目推进力度需再加大。列入年市级重大项目前期计划的个项目中,达到计划要求的项目只有个,完成率仅为,一批重大项目前期迟迟不能推进。主要原因是部门联动机制的原动力不足,过多地考虑局部利益;相关项目前期经费投入不多,无法保障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参与项目前期工作的有关人员专业技术缺乏,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克服解决。

二、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抓好三大前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年,是全面推进新一轮发展、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的落实年。综观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也存在着很多挑战,困难和希望同在,我们要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当前加快推进三大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1、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是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当前,全球经济虽然面临着较多的潜在风险,但保持平稳增长的主流态势基本上不会改变。对于我国来说,年不仅是党的“十七大”之后的第一年,还将迎来北京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加上近年来投资高增长积蓄后劲和滚动效应,预计今年全国经济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但为了防止经济由过快转向偏热、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通货膨胀,国家已着手从资金投放、土地报批、项目备案审核、节能减排等方面严格把关控制,以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的项目审批门槛将越来越高,如: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达到能耗要求、是否达到投资标准等等。而对这样一个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且资金链短缺、土地供应紧张、小项目居多的欠发达地区来说,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正面临着项目短缺和要素制约等多重压力。为此,只有立足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的结合点与切入点,超前思考,深挖项目源,谋划出一批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高的好项目、大项目,并充分做足项目前期,才能有效应对宏观调控政策、要素制约等带来的挑战。

2、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是保持投资持续稳步增长的需要。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何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大投资力度,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目标是到 年累计总额达亿元,两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额亿元,为预期目标的,要如期完成目标,今后年平均投资额必须达到亿元左右,而从“十一五”规划“三大百亿”工程中的个项目(不含个工业项目)实施情况看,已实施的有项,占;正在做前期的有项,占;尚未开展前期或已明确不实施的项,仅占。因此,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实施的项目基本上已经实施,剩下的都是一些需要下苦功夫、花大力气、投大资金的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增长后劲。固定资产投资能否持续稳步增长,最终都要取决于调研是否深入,项目谋划质量是否高效,策划包装是否扎实,论证是否科学,要素保障是否到位,工作推进是否得力。只有前期工作更加到位了,项目才会具备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投资增长才有支撑和保障。

3、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需要。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提升期,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又面临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城乡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财力有限与民生改善投入不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各级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把握好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通过调查研究创新发展思路,通过规划编制把握发展方向,通过前期工作推动项目落地,通过项目产出推动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事业。归根到底是要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科学谋划项目,以一个个精品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建设,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4、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是向上争取更大支持的需要。一个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提升发展水平,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就必须努力争取国家和省里在项目、资金和土地等要素上的大力支持。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要想方设法谋好项目,竭尽全力做足前期,千方百计跑部进厅,积极争取上级尤其是国家支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政策,勤于思考,努力提高包装项目、争取政策、攻关协调的能力和水平。要把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争取各类扶贫开发项目,争取国债资金和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现向上争取支持的新突破。

三、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在推进三大前期工作中有新作为

今年,全市上下要认真对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千亿工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力度,深入开展“三个百亿”工程谋划活动,抓细抓实重大课题调研,科学落实重大规划编制,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向上争取更大支持,扎实推进三大前期工作,促进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1、强化课题调研,在拓展发展思路上要有新作为。坚持以虚促实,紧紧围绕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课题调研,为经济社会全面提升发展谋思路、提建议。着重围绕四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一要围绕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深入探索研究提升发展问题,像如何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如何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主导特色产业培育等。二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探索研究科学发展问题,像如何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如何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强化招商选资,提升经济外向度;如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等。三要立足区域互动共赢,深入探索研究联动发展问题,像如何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县域经济发展高地;如何深化山海协作工程,以及在浙江经济内陆拓展中的功能定位等。四要立足民权民生建设,深入探索研究和谐发展问题,像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运行;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何稳妥推进下山脱贫工作;如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保障农民权益等。同时,要切实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及时将调研思路上升为发展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2、强化规划统领,在推进协调发展上要有新作为。充分发挥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统领作用,努力提高规划约束力和执行力。一要实施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重点对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发展路径和政策效应进行评估。通过中期评估,找出规划预期与实际间的差距,对发展走势做出科学而准确的判断,从而对规划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和建议,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全面实现打好基础;二要编制好一批规划。今年市级重大规划编制计划已下发,列入计划的共有项,各责任单位和协调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编制要求抓好落实,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重点要抓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总体规划,《城北工业新城规划》、《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等工业平台建设规划,《港航运规划》、《市城市入城口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三要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分类别制订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和相应的政绩评价考核机制,主要包括:投资、产业、财政、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绩效评价及政绩考核机制。四要做好规划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市规划委员会及有关工作小组要统筹协调,把好规划编制的衔接关,避免各项规划在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发生矛盾冲突、相互打架,确保各项规划在目标导向、工作任务、政策举措等方面的一致性,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3、强化项目谋划,在保障发展后劲上要有新作为。切实抓好“三个一批”项目:一是谋划提出一批。根据“三个百亿工程”项目谋划活动(详见市委办〔〕号文件)要求,加大宣传和发动力度,开动脑筋,拓宽思路,不妨“胡思乱想、无中生有”,大胆谋划,切实提高项目谋划的水平和实效。要吃透上情,跳出看,从对接国家、省相关政策和规划去谋划项目;要摸清市情,从对接产业的角度,根据人文、地理、资源的实际去谋划项目;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去谋划提出一批高质量的项目。二是论证储备一批。市重点办要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强化与部门、乡镇之间的对接,及时组织力量对谋划上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细致地论证,抓好项目库建设,储备一批前瞻性、全局性、操作性都比较强的重大前期项目,保证项目质量。三是包装启动一批。对列入储备库的项目要区分项目性质进行筛选梳理。对条件比较成熟的,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项目,要及时进行策划包装,落实项目选址,细化项目方案设计,编制招商项目计划书,及时推出招商;对政府投资项目,要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对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要尽快落实项目责任主体,明确责任目标,尽快启动项目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尽快启动实施。

4、强化项目推进,在促进项目实施上要有新作为。要以今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为目标,加大年度计划的执行力度,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今年,共安排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项目项,其中“百亿产业提升工程”项目项,“百亿惠民安康工程”项目项,“百亿基础网络提升工程”项目项;共安排市级以上重点项目项,其中新建项目项。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到“三个不”:一是思想不松懈。要根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倒排工作计划,做到计划早安排、任务早落实、办法早谋划,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确保计划任务按期完成。二是目标不降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环环相扣,相互关联,具有很强的质量要求和时间要求,各责任单位和有关配合单位要通力协作,相互配合,保质保量地完成计划目标要求。三是问题不回避。遇到项目审批、征地拆迁、项目融资、政策处理等方面的难题要主动介入,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急流勇进,善于变通化解,力求做到落实政策不折不扣,化解问题及时有效。

5、强化对接争取,在破解要素制约上要有新作为。能否争取到上级政策资金的支持,对的发展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抓实抓紧抓好向上争取工作。一要关注政策动向。密切关注上级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集中精力,整合资源,努力开辟新的信息途径,及时掌握上级部门内部工作动态,做到向上争取工作有的放矢。二要因势利导对接。积极梳理有望向上争取各类支持的项目,突出重点,全力抓好至广丰公路(浙江段)、农业综合物流中心等项目包装,做深做透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年省重点项目计划盘子。三要创新方法争取。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衔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一方面选派优秀干部到省甚至国家部委挂职锻炼,及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协调好关系,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工作;另一方面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和专家来实地指导,帮助我们更新发展理念,开拓工作思路,寻找自身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确保全面完成三大前期工作目标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紧扣三大前期工作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更加有力”:

1、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市规划委员会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全市三大前期工作的领导,确保“人员、组织、制度”三到位。市规划办、重点办要认真组织落实每个重点课题、规划、项目“有一名市领导联系、有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有一个工作班子抓落实、有一笔经费保障”的“四个一”工作制度,确保一批重点课题、规划、前期项目真正落到实处。

2、协调服务更加有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联动开展前期工作。发改、经贸、规建、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职能部门,要增强干部主动服务前期工作的意识,合力推进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前期项目及时转化实施。继续完善重点建设协调办公会议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前期工作的部门联动服务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

3、考核激励更加有力。要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进一步完善三大前期工作考核激励机制。除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单项考核外,要将前期工作的考核列入各级各部门“双争先”考核。同时,前期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开展前期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经费保障更加有力。今年市财政预算万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比去年增加万元,为重大课题的调研、重大规划的编制、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各级各部门单位,要竭尽所能,量力而行,积极筹措前期工作经费,理顺前期责任单位与项目实施主体关系,做好前期费用的摊销,实现前期费用的滚动使用。要关注上级政策变化动态和补助资金安排导向,全力向上争取支持来弥补项目前期和项目建设资金不足。

第8篇: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动员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认真把握普查的基本要求、总体安排,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做好普查工作。刚才,市统计局盛文星局长回顾了前一阶段所作的工作,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街道江勇钧主任代表试点单位介绍了试点工作体会,市政府与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签定了责任书,希望在下一步经济普查工作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

经济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方法,是各级党委、政府实现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从全球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经济普查。*平均每五年开展一次经济普查,*、*、*、*等国都不定期地开展经济普查,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具有悠久的经济普查历史和完善的普查立法。如*,最早的经济普查可追溯到1810年,对制造业等行业进行普查,后来,调查内容逐步增加,普查的行业分类不断细化。*年,*国会通过经济普查法律,对普查人员组成、调查问卷设计和法律责任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按照现行*《普查法》规定,*每5年(逢尾数为“2”、“7”的年份)进行一次包括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是其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重要基础。

20*年我国开展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初步查清了全国以及各地二、三产业的“家底”,对于制订“十一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的几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发生快速变化的几年。

从我市的情况看,第一次经济普查以后,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到20*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6.6亿元,人均GDP达到19189元,GDP年均增长保持12%以上的增速。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5.0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3.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92.8亿元,20*年以来年均增长38.2%。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年以来,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保持在50亿元以上,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年为48.3亿元,不含电厂比上年增长25.4%;四是市场消费日趋活跃,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20*年全社会商品零售额达43.7亿元,年均增长13.3%。

正因为我市近几年来经济总量攀升,市场主体增多,个体私营经济增加,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给这次经济普查的组织协调带来新难题。一是这次普查涉及工业、建筑业、贸易业、运输邮电、服务业等18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除了常规的普查内容之外,还增加了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及能源设备普查。预计全市普查对象有4000个法人单位、5000个产业活动单位和3万户个体经营户。二是我市多种服务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但由于服务业分工细、单位多、分布散、流动大,致使目前我们对服务业发展状况把握还不够全面,需要在这次普查中下功夫。三是我市统计工作还有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如能源统计、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统计,需要在这次普查中加以完善。四是这次普查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距离今年12月31日普查正式入户登记只有3个月的时间,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准确把握普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刚才,盛文星局长对下步经济普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表示赞成。全市普查业务培训和清查摸底工作即将在全面展开,普查宣传工作将掀起二个(就是清查摸底宣传周和普查登记宣传旬),正式普查登记不过三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可以说,第二次经济普查已进入实战阶段,为此,我希望同志们必须准确把握好以下四点基本要求:

一是做到依法普查。搞好经济普查,必须遵循《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把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各类普查对象要依法提供真实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和伪造、篡改普查数据。各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要依法查明客观真实情况,切实保障普查机构依法独立行使普查资料搜集、审定和报告权,保障普查数据如实汇总。把握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依法履行保密义务。

二是要把握普点。目前,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统计和能源资源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重点问题,过去,受传统统计体系以及“重生产、轻服务”倾向的影响,服务业、能源统计相对滞后,常规调查框架不完善,缺乏准确的计量记录,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需要借助这次经济普查对能源和服务业统计进行补充完善。

三是做到准确普查。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经济普查数据的生命,也是第二次经济普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的要求,把经济普查相关工作列为本部门今明两年的重要工作,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措施,落实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各镇乡(街道)、开发区要按照经济普查责任书和工作考核办法的规定要求,建立分级负责、层层把关、责权明确的工作机制,对经济普查的人员培训、清查摸底、调查登记、数据处理、抽查验收等各个阶段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有序地推进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实现责任书上所要求的各项目标。

四是在普查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实践证明以点带面是一项很好的工作方法。前一段时间,我市在*街道黄龙洞村、黄龙洞社区成功地进行了经济普查市级综合试点工作,它既探索了经济普查的有效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我市全面开展普查工作积累了实战经验;又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业务骨干,为经济普查全面开展创造了条件。因此,认真总结经济普查试点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加以推广应用,非常重要,很有必要。

三、切实加强对我市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二次经济普查是我市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乡镇、街道、开发区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业务副主任具体抓的经济普查工作机制。要确保普查机构、人员、经费、物资“四到位”。要倒排工作时间,细化工作计划,明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工作责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选调业务过硬、经验丰富、作风严谨的干部组成和充实普查队伍,建立健全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两员”队伍,严明工作纪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将普查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根据普查工作的需要,按期拨付,确保到位。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市财政目前只能保证市本级普查经费需要,按照分级负担原则,乡镇、街道、开发区要根据完成本区域内普查任务的需要安排好相应经费,特别要落实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工作补贴。

二要建立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负责做好对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做好普查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市委宣传部、发改局、经贸局、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地税)局、建设局、编办、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文化局、教体局、卫生局、统计局、开发区等19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具体落实各项普查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普查工作任务。

第9篇: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总体目标,牢牢贯彻“三二一”发展方针,加快推进“四个转变”,着力建设“四个”,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8.30”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整体经济出现明显“滞涨”迹象,灾后重建任务异常繁重的严峻形势下,区政府依靠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以及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全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自加压力、迎难而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预计(下同)达到217.6亿元,增长13.5%;区属经济增加值突破100亿,达到100.8亿元,增长15.6%,超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达到4.03亿元,增长38.5%,超计划目标8.9个百分点。与年度计划相比,其他各项指标也全面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7.8%,超计划目标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超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38元,增加630元,超计划目标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90元,增长15.5%,超计划目标0.85个百分点。

(二)各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8%。为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区、两线、三圈、四带”的总体构想,明确提出了近期重点发展的支撑性项目。加大名品名店的引进力度,沃尔玛总部正式批准同意在攀设立分支机构,必胜客、星美院线、劲浪体育等招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旅游产品特色街积极推进,“第四届山城啤酒节暨首届火锅节”、“迎新春购物月”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传统商贸业档次不断提升,市场消费保持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5亿元,增长19.3%。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阿署达景区、弄弄沟至大黑山风景区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体育公园前期工作扎实开展,玉佛寺景区建设进展顺利;烟草物流中心、汽车4S产业带开工建设,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服务带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阿里巴巴全国西部二级城市首家电子商务平台成功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4%。洁宇加气砖、宏冶高速线材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吨表外矿等项目已初步具备开工条件,钢铁冶炼及延伸加工、采选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钒钛新材料、都市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培大扶强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3户,区属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3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入园企业占区属地方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7%,实现利税近亿元,园区已被省发改委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范畴。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4200万元,增长1.8%。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密地二社、倮果三社、沙坝二社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开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初显成效。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双龙水库及配套渠系建设已完工,弄弄沟村通社入户公路、阿署达村至水保牌坊道路建成通车,龙岗水库加坝扩容工程接近尾声,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特色种养殖业的培育取得新进展,成都新希望万亩优质水果、秦氏咖啡、安国枣等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壮大,双龙滩大型养猪场初具规模,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加快建设。

(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结构呈现新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19.2%;更新改造完成29.2亿元,增长61.3%。投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一是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国有、民间投资分别完成32.1亿元、24.5亿元;二是服务业投资提速,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的情况下,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12.4亿元,增长38.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5个百分点;三是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2亿元,增长25%,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环保和生态建设加快,完成投资2.56亿元,增长34.7%,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共实施项目278个,113个项目竣工或投入运营,149个项目在开工建设,30个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城市面貌得到新改善

继续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严格落实“三同时”,新上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控制了新的污染。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2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对15家高污染企业实施了关停淘汰,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总量2008吨,超市下达目标22%。强化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圆满完成了中汇、攀阳等重点企业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据初步测算,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5.6%和7.3%。全力以赴推动创模工作,着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马家田沟综合整治、大渡口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迁建、饮用水源保护区沿岸违章建筑清理拆除、沿江保洁等工作积极开展,辖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抛洒扬尘、工业企业面源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创历史新高,全年平均达到86.45%。城市功能不断健全,积极主动配合市里完成了金瓯广场、滨江大道后段等项目拆迁及配套工作,建成了炳草岗垃圾中转站、医疗危废集中处理系统、后山公园休闲健身通道、湖光休闲广场,启动了小区煤气管网改造。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从突击性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

(五)各项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显现新成效

政务服务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启动并实施了新一轮街道、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办法,实施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阶段性验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全面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加快推进。攀钢集团公司辅业改制工作有序进行,钢城企业总公司改制工作顺利实施,钢城集团正式挂牌;市属企业改制移交工作全面完成,部分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参与承办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参加了第九届西博会、首届川商大会等招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客商40余批次,与众多商会、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严格重点项目责任制,大力推行重点项目督查督办制,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和一站式服务体系,对外开放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4.3亿元,增长35.3%。

(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扶持重点科技项目13个,帮助企业申报专利15项,2家企业被评为省市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市专利试点企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区属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稳步实施,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13所,新增校舍面积4000余平方米,维修校舍25000余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医疗和食品卫生市场进一步规范,辖区无重大疫情发生。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社区小广场46个,第六届社区艺术节成功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通过验收,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物价、档案、妇女儿童、残联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七)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和谐建设有了新进展

促进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等十大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33项惠民项目全面完成年度预定目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0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07人,“4045”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6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转移农村劳动力2300人。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参加五大保险的人数平稳增长,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强力推进惠民帮扶工作,全面建成了街道(镇)和社区(村)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站点,各类帮扶活动广泛开展。在全市率先创建3家惠民超市,1800余户城市低保户享受了日常生活用品购买补助。认真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辖区所有村民均享受农村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零利润”药品覆盖率达100%,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95元,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106元。继续实施“寒窗助学”行动,全区共有3607人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其中487人次享受“三免一补”政策),支付经费65万余元,无一名特困职工子女因家庭贫困辍学,1194名农民工子女就学得到妥善安排。改造完成廉租房453套,为1367户居民发放廉租房补贴382.8万元,农村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银江镇敬老院主体工程完工。

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区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积极组织救援人员200多人次奔赴灾区一线展开救灾,及时支援灾区帐篷、食品、衣被、药品等物资,安置灾区学生239名,捐赠人民币955.6万元。在“8.30”地震发生后,快速启动三级响应应急预案,动员全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150人、临时安置43850人、妥善安置受灾学校6000余名师生,发放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160余万元、组织捐款210万元,全面开展了24小时安全巡查、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效防止了灾后疫情的传播,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震灾害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同时,抓紧编制和启动恢复重建规划,筹集恢复重建资金6400余万元,快速实施应急工程和恢复重建项目,保障了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从总体上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自身优势发挥不充分,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节能降耗压力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土地、融资成本上升,机制、措施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要素流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财政支出的压力日益加大;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仍然较重。

二、计划的初步安排

(一)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

受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攀钢等大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中小工业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行业出现严重亏损,走出困境仍有待时日;受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消费领域不容乐观,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行业仍可能延续低增长态势;受盈利预期无法实现的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下降,发展后劲受到严峻考验;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但其效应尚有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我区当前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自身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一些困难和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挖掘有利或潜在的有利因素,从而更好地寻找应对的策略。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但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保增长、促发展成为政策的主要取向,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的状况会得到极大缓解,企业将得到更多实质性扶持,钢铁、建材等行业景气度有望在巨额投资的带动下提升。全省、全市经济从地震灾后的低谷中有力回升,并将继续受到灾后重建的拉动。从自身条件看,随着“双创”成果的逐步显现、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三产设施的兴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来临,我们发展的环境日益改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招商选资的渠道更加通畅。随着100万吨表外矿开发、谷田三期扩能等项目的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随着攀航钛业钛材等项目的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打开,我们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为此,我们既要充分估计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有效应对。

(二)发展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在计划安排上,总体把握“四个加快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原则。“四个加快转变”就是加快传统农业向近郊休闲旅游业转变、加快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由协助配合城市管理向主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上取得新进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上迈上新台阶;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新成效;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统筹上迈出新步伐;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增强活力上力求新突破。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9%,第三产业增长13%,区属经济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8%。

——节能减排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以上。

——改善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以上。

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强力推动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完善项目生成机制。紧紧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来源,增加项目储备。加大财政对城市、园区、民生、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放大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领作用“引导项目”;以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为重点,积极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招项目”;为抢占产业前沿和制高点,把前期工作延伸到实验室,参与中试“抢项目”;立足区情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资源“开发项目”;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项目”;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灾后重建机遇,抢前抓早乘势而上,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执行重点项目部门和区级领导责任制、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制、重点项目督办制。切实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工程和在建项目,强化组织协调,确保按期推进。对新开工项目,抓紧完成各项审批程序,落实开工前的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如期开工。创新融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和落实市区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切实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扩大就业承载能力,全年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不低于3000人。

不断提升消费业。(1)加快构筑新的高端时尚商圈。推进旧城改造,力争启动二街坊商业综合体、桃源街商住项目;加快新区拓展,推进炳三区商会大厦建设。促进连锁经营、特色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2)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引进一批名品名店,完成旅游产品特色街的打造,加快推进曼哈顿商业步行街和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西海岸市场三期等专业市场建设,建成三星级屠宰场。(3)办好节庆活动,通过啤酒节、乡村旅游节、房博会等活动的开展,广聚人气商气,繁荣辖区市场。(4)以发展近郊休闲旅游业为重点,以阿署达至玉佛寺、弄弄沟至大黑山为主要景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近郊休闲旅游景点,适时开发沿江休闲项目。(5)推动龙江明珠、水木风华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6)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力争启动体育公园、沙滩排球基地等项目建设。(7)深入推进“社区双进”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从城市向农村快速渗透,逐步构建节点畅通、城乡相连、点片互动的服务网络。

大力发展生产业。(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启动密地综合物流园、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倮果战略装车点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攀西烟草物流中心、金利医药物流、汽车4S产业带、矿产品物料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实施。(2)抓好三大平台建设。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引进为重点,着力打造投融资服务平台;以阿里巴巴网站为核心,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带的建设为依托,努力形成制造与服务有机融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3)大力培育法律、会计、人才、科技咨询、信息技术等中介组织,努力建设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水平较高、竞争有力的区域性中介市场。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按照“做强传统、培植新兴、重点突破、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从传统向新兴转型、从做大向做强转轨、从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把支柱产业和现有骨干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2)引导现有企业正视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3)加快钢铁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抓紧培育钒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钢企100万吨表外矿、谷田三期、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顺腾碳化钛、久欣氮化钒等一批有利于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

抓好工业发展载体建设。(1)以建设生态环保型园区的理念为指导,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不断完善园区规划。完成高梁坪园6.2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力争通过华山园工业用地规划评审。(2)大幅提高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园区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拓展步伐,完成倮果三社搬迁、补偿、安置及项目入驻,分片启动流沙坡园开发,积极探索地企共建园区的新路子。(3)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园区管理,促进各类要素向园区有序集中,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抓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1)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期投入机制,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动,逐步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项目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整体利用效率,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的准入和考核机制。立足于挖潜与开发,着力在盘活土地存量上下功夫,推动部分园区用地实现“零地增长”。(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钢铁研究院、学院国家级钒钛新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钒钛制品检测检验中心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园和中试基地,并适时引入风险创投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全年力争建成1家工程技术中心,至少培育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促成3-5个项目关键技术突破并转化实施。支持地方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全年培育和发展市级专利试点企业2家,力争新增专利10件。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1)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科学设定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2)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汽车4S产业带、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梁坪园区拓展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和承载能力。(3)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结合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完成村六社、密地村二社、倮果三社村民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阿署达村、弄弄沟村、沙坝村二社等村民集中安置区建设,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4)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将新增社会事业投入向农村倾斜,在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适度发展特色农业。(1)优化种养植(殖)业结构。与近郊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重点抓好阿署达花香果园特色农业园、秦氏咖啡种植示范园、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双龙滩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盛唐生猪黄羊养殖基地建设,支持绿景公司DM生物菌有机肥生产项目的实施,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2)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抓好咖啡深加工、禽蛋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项目,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弄弄沟小流域治理。建成弄弄沟村、阿署达水保牌坊至机场路口道路,启动阿署达至玉佛寺公路建设,全面完成龙岗水库加坝扩容。

(五)夯实民生之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改善民生民本。(1)加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现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迈进。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贯彻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积极实施灾害应急救助,深入开展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帮扶活动。探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全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建设。(3)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力量推进就业促进、社区建设、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十大惠民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1)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学校灾后重建方案》,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确保两年内全部完成学校灾后重建,努力争创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区县第一。(2)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启动区、镇、农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完成银江镇卫生院迁建,力争将妇幼保健站建成国家一级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严防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五小行业及食品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切实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4)统筹推动其他各项事业。深化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化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做好审计、物价、妇女儿童、交管、档案、民族、保密、“双拥”等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1)完善社会政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2)切实加强工作,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置发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和谐安定。(3)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抓住源头、聚焦重点、完善机制,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共建美好家园,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将灾后重建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从灾情实际出发,优先和重点抓好农房、学校等受损较重区域的恢复重建,并通过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合理调整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