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

第1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公共绿地;设计原则;设计内容

1 城市公共绿地的相关概念

城市公共绿地主要是指城市中对所有公民开放,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一定用地范围内进行规划布局,以植物作为主要造景素材,同时兼顾娱乐、休闲、科教、服务等功能的永久性户外休闲场所。

1.1 城市绿地分类

城市绿地大致可以分为6大类:

第一,公园绿地。由政府出资建造,具有一定的功能布局,包含设施与功能,主要提供群众进行游览、休憩、娱乐、科教等活动,同时发挥美化城市的功能。在类型上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带状公园、街头绿地、建筑配套绿地等。

第二,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材料的基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及各种林地。

第三,防护绿地。具有安全功能,为城市提供卫生、隔离的绿化用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以及为防风沙、固水土而造的防护林。

第四,风景游览绿地。具有观赏、文化、者科学价值的大面积自然风景或有名胜古迹的地方,一般位于市郊。经过园林部分开发,规划休息、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供人们进行休憩的大型绿地。

第五,专用绿地。指服务于城市中经济、行政、教育、卫生、设计等机构或设施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大,分布广泛。类型包括居住区绿地、公共建筑及机关学校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第六,路道交通绿地。附属于城市道路的绿地,包括分车带、行道树、立交桥绿化、安全岛等,主要起到组织交通、防尘、遮阴、美化街景、降低噪音等作用。

1.2 公共绿地效益

1.2.1 生态效益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同时,许多水生植物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有毒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2)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绿色植物能够削弱太阳辐射,使市区的日照时数和照度减少。植物根系吸收大量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挥发大量水分,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同时,城市内的带状绿地能够引导风向,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

(3)降低噪声。植物对噪音具有明显的消音和降噪作用,增加城市绿化,布置绿化带、降噪带对降低城市噪音有显著的作用。

(4)保持水土,防灾避难。植物的根系对土壤具有固定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地表土的流失。同时,树冠、叶面的阻挡,能够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建立防风带可以减轻台风、洪涝、塌方等自然灾害,城市绿地能够成为有效的避难场所。

1.2.2 社会效益

(1)是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共绿地内一般设有休息、运动、娱乐等设施,是居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沟通交流、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2)文化科教,提升自我修养。公共绿地在设计中往往结合一些地域文化、神话传说、科普知识等。同时,也可举办绘画、书法、摄影、盆景、工艺品等展出,从而提升游览者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1.2.3 造景功能

(1)丰富城市天际线,软化建筑轮廓。城市中主要以硬质建筑为主,线条生硬、轮廓清晰。公共绿地则是柔和的软质景观,与建筑景观相结合,能够形成高低错落、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景观。

(2)打造城市景观中心,形成有特征性的景观区域。针对不同的城市区域,采用各具特色的植物造景,能够形成特点鲜明,独树一帜的城市景观。同时,鲜明独特的景观效果能成为视觉焦点,起到引导交通和视线的作用。

(3)衬托构筑物、建筑物,营造空间艺术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运用相应的植物材料进行搭配,能够使建筑物更富有生机。例如,纪念碑旁栽植挺拔对称的树木,可体现其庄严性;居住区内布置多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植物,能够营造出亲切宜人的气氛。

2 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市公共绿地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来进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2.1.1 注重不同年龄阶层,重视老年群体

不同年龄阶层在日常生活与需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在心理、生理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应当将其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休闲的需求量十分大。老年休闲问题对城市公共绿地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老龄人口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使用群体,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其的使用需求。

2.1.2 重视弱势群体、特殊群体

这一群体主要指的是残障人士。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残障人士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在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中,应当对这一部分群体加以考虑,如果忽视了这一群体的使用感受,也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2.1.3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许多优秀设计作品取得成功的法宝。设计师广泛采纳公众提取的意见与建议,以弥补个人考虑的欠缺,使设计更加满足最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2.2 生态原则

景观生态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效能之一,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应该以生态性作为最基本的前提。景观生态并非一味地植树造林,应当根据城市功能、结构,同时权衡景观、生态、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有目的地进行规划。

2.2.1 乔、灌、草多结构造景

单一植物造景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改善环境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弊端,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要求。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乔、灌、草结构造景创造出了一个物种多样的小群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使其在经济、生态、景观上达到一个最优组合,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绿地的质量。

2.2.2 地域性原则

每个城市在经济、文化、历史、气候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城市都具有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正是这些地域差异,形成了每个城市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城市绿地公共景观同样应该强调景观的地域性,依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因势利导地打造符合该城市绿地景观。

2.2.3 高效、经济原则

强调以最少的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强调以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城市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力求用最小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生态功能。

3 城市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内容研究

3.1 空间

3.1.1 选址

城市公共绿地在选址上应当满足能够吸引使用者到来的要求。首先,调查场地能够吸引哪些使用者,使用者距离空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场地辐射范围。总的来说,位置是否接近是一处公共空间能否最大化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公共绿地的可见性也是决定其使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使用者更倾向于前往可见性高的场所,相对较小且隐蔽的公共绿地服务范围会较低。

3.1.2 边界与过渡

公共绿地在形态上应当是开放的突出空间,在通达性上要便于观赏者进入。在设计中,尽量做到一面、两面或多面向道路开放。通过绿化带向道路边缘延伸,暗示行人进入了绿地范围。

3.1.3 亚空间

除为大型集会、集散而设计的空间外,大型公共绿地应当设计出亚空间,以此,来鼓励观赏者使用。大型开放空间往往会使观赏者缺乏安全感,而被植物围合的亚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观赏者感到安全,观赏者往往会快速穿过大型开放空间来到亚空间内。亚空间可通过植物、坐凳、构筑物等来进行划分,通过这些景观元素,不仅能打造出一个怡人的景观效果,更能吸引观赏者来此驻足,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场所。

3.2 景观要素

3.2.1 植物

经过慎重思考的种植设计能够大大地提高公共绿地的使用率。通过植物的色、香、质感、密度等因素,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观赏者的到来。

(1)多样性。通常来说,在一定空间内种植多种植物,能够对穿行或休息在其中的人产生更好的观赏感受,通过绿洲效应,达到赏心悦目游览体验。

(2)种植的高度。植物种植高度应当遵循不遮挡观赏者观赏视线为原则。植物种植高度过高会遮挡观赏视线,使得观赏者不得不调整姿势进行观赏,造成不愉快的观赏体验。

(3)边界种植。边界种植的目的是为了划分可进空间与禁止进入空间。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可选择长得浓密的树木或低矮灌木修剪成篱。除了划分空间外,在建筑和路沿石边缘进行种植,可起到软化轮廓的造景作用,营造出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

(4)色彩、气味。在公共绿地的种植槽内,可选择一些色彩明亮、气味芳香的植物。在群植树种内,也可点缀几株彩叶或彩花类植物,使整个景观效果更加明亮、欢快。

3.2.2 地形

地形变化具有重要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效果,适度的地形变化往往具有更强的美学吸引力。同时,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还能起到组织游览路线、集中视觉焦点以及划分空间的作用,通过抬高或降低地形,达到不同的观赏体验。

3.2.3 水

水在视觉、触觉、听觉上能够让人产生愉悦的观赏感受。为观赏者争取过多接近水的机会是水体设计的关键,我们除了要创造水,还要为能让更多的人接近水而创造便利。水体设计的常用手法包括自然式水体、驳岸处理、水池、喷泉。

3.2.4 设施

公共绿地内应当包含多种设施,他们不只是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满足功能性的重要保障。

(1)座椅。为满足不同观赏者的需要,座椅在形式上有多种选择,如长椅可满足多人使用,是最受观赏者青睐的形式。台阶和边沿也可发挥座椅的功能,但在高度上应注意不宜过高,边沿在样式和材质上也应当力求丰富多样。

(2)座椅朝向布置。座位的朝向影响着观赏者的视线和观赏者的阳光需求量,根据不同的观赏需求,观赏者选择想要的位置。台阶、边沿或直线布置的长椅能够造成自然间隔,围绕水池或花坛的圆形长椅能够使观赏者保持各自的私密。

(3)其他设施。为了更好地满足观赏者的使用需求,公共绿地内还应当有一些配套的基础类设施,以更好地服务游人,如标示系统、公共厕所、垃圾箱、照明水电、停车场、公共雕塑等。

4 结语

绿色城市空间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都市人渴望更生态、更美好的城市户外休闲场所。在城市中打造一个景色优美、功能齐全、生态优良的公共绿地空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高亦兰.建筑与闲暇[J].世界建筑,2003.

[3] 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 赵宝江.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1999(2).

第2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施工管理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水平越来越高,小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人们的购房选择。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视,在设计的时候坚持因地制宜、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营造适用合理的园林景观,提升房地产价值,推动房地产发展,实现地产开发和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

一、房地产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近年来,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影响着开发商的经济效益。首先,景观设计是小区主题及风格定位的展现,是房地产开发设计的基础。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设计,而是对小区周围环境的整体考虑与规划,房地产开发设计要通过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来实现。其次,良好的景观设计是房地产营销的筹码,户外景观设计和户外活动空间可以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模仿之风盛行,欧式风格泛滥。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林绿化要把握本土文化和人们的精神需求,但是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人员都误读了现代化概念,小区中充斥着欧式广场、罗马柱和喷泉。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应更多地注重自身的特点发掘,建筑小品、景观设施要突出城市特色,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展示历史文件风貌。其次,植物配置盲目。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要尊重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要遵循植物生理特性。有很多开发商为了提升品位,盲目购买大批名贵植物和百年老树来堆砌成林。有的南方树种种要北部地区,植物适应不了当地气候,导致苗木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浪费严重。

二、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

1、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房地产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人员在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建筑周边环境以及地形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施工场地原地形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当地植被多样性,保留原有群落类型和本土植被,对名贵古树进行充分保护,设计中要掌握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营造适用合理的房地产园林景观。与此同时,园林景观作品也要有自己的主题,北方地区多以白蜡和国槐作为行道树,岭南地区多注重庭院的精妙布局见长。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要具备地方特色。

2、园林景观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目前我国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中存在过度模仿的现象,园林景观没有地方特色。设计者景观设计要遵循当地环境和建筑周围环境,注意该住宅区小环境和周围大环境的协调,小区的景观要和周围的山形、地势、水景、城市街景、人文风俗以及历史文脉相协调,小区景观要进行自然式设计,使小区景观成为整座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做到师法自然,胜于自然。一般来说,城市的用地都是有限的,设计者要遵循成本最优化原则,对各种人工与自然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3、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要在统一中寻求变化,植物栽植要疏密有致,变化有度,体现韵律感和层次感。景观不仅要具备美感,还要体现景观的功能性与参与性。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工作压力较大,小区要为业主提供身心娱乐的地方,园林绿化工程要适当的设置相应的健身设施,体现园林绿化的多功能性。总之,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打造生态节约型的园林景观,提高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对植物的季节性进行充分考虑,做到四季有景可赏,水景和雕塑设计要遵循精而少的原则,减少成本的浪费。

4、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一块建设用地是有限的。在现代化的城市当中,人口稠密,高楼成群,房屋毗连,寸土难寻,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更美的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而不多占用土地,就需要设计者们另辟蹊径转向高空发展,提高立体绿化水平,开拓小区立体绿化空间。立体绿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可以是攀援植物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绿化、门庭绿化、花架、棚架绿化、栅栏绿化、坡面绿化、假山与枯树绿化、屋顶绿化等等。它能加强景观与建筑的相互作用与相互结合。增加人与自然的紧密度,很好地保持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十分重视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这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

三、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

1、人的因素: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是园林绿化管理的主体,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房地产开发商要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对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通过经验交流活动的开展来促进管理者的交流。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绿化养护技术,提升住宅区植被成活率和植被的观赏价值,增强小区植被间色彩的合理搭配。再次,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配合设计人员的工作,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对植被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协商和解决,充分听取施工人员的意见,打造优质的园林景观。

2、物的因素:要提高苗木质量水平。住宅区园林绿化的主角是植物,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本土物种,减少选用不适应当地种植的品种,如南方的苗木品种多数是不耐寒,难于在华中及北部地区安全越冬。相关人员对购进的苗木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切忌以次充好,破坏住宅区景观的密度感和立体感。只有严格规范苗木质量规格,确保苗木质量和设计规范的结合。只有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能随便对苗木的数量和规格进行随便的增减,园林景观施工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的效果。

3、管理因素:要提高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认识。积极合理的园林绿化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居住环境,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还可以提升居住环境的品位,提高整座城市的绿化率,为小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及生态环境效益。在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园林绿化工程有清醒的认识,对住宅区园林绿化面积进行合理的规划,工程景观要由专业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通过工程招投标来选择技术性和专业性过强的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对施工中不符合设计方案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此外,园林绿化工程完成后还需要有精心的后期养护工作。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保证,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养护人员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针对不同的品种采取适宜的养护方法,以保证能长期的体现良好的设计效果,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开发商的经济收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开发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 小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人们的购房选择。优雅的住宅区园林景观和性能完备的健身设施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卖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关系着开发商房地产项目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房地产生产商要加强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视,在设计的时候坚持因地制宜、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营造适用合理的房地产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郭晓辉.住宅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J]. 现代园艺. 2012(04)

[2]闫志磊.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7)

第3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设计;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为人类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是21世纪人们的追求。居住小区绿化是居民经常直接利用及享受的一种绿地系统,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要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从而提高居住小区绿地使用率。同时城市居住小区环境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1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小区绿地是居民业余户外活动及与邻里交往的主要场所,居住区绿地为居民创造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身体与精神活动的场地。在小区绿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以植物材料为主,与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的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的休闲户外活动空间。

1.2利用自然景色、体现绿色

居住小区尤其应以绿色设计为根本,提高绿化覆盖率,利用植物划分组织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舒适环境。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同时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提高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改善小区整体生态环境。

1.3绿化设计的空间组织原则

绿化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绿化等软质景观要同硬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采用不同绿化植物配置形式与手法,处理好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绿化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绿化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绿化设计则体现出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2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

2.1小区公共组团绿地景观设计

小区公共绿地越来越成为居民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居民休息、娱乐、健身与交往的主要场所,深受居民的喜爱。因此要求居住小区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的这种需求,尤其是老人与儿童,在小区公共绿地即公共花园的组团绿地中设置一定的活动面积(面积大小要与服务半径与服务人口数量相适应),有居民散步、游览的道路,方便居民使用的硬质铺装的开敞空间,满足居民群体活动的需要,布局合理,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要有相应的游戏场和简易、安全的活动设施,适当安排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服务内容,结合少量的能够体现小区特点的人文景观。另外创造封闭的空间可以提高绿地的使用率,灵活地利用树木、花卉、亭廊等创造出相对安静的休息绿地,满足居民休息或闲聊等需要。

2.2小区楼间绿地设计

楼间绿地是每两栋楼间为通风,采光而留的空地,是居住区绿地中的重要部分,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在居住小区总用地中,楼间绿地面积约占30%左右,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练习最密切。楼间绿地设计应以环境效益为主,从生态园林角度出发进行布局,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主要利用植物(乔、灌、草、花) 造景,不仅美观、生态,还具有造价低廉的特点,结合少量小型建筑小品(包括,坐椅、花架、铺装路面、花坛等)组织空间,小品要小巧精致,桌椅坐凳既方便又美化环境,为居民创造出优美的休息活动场地。小品建筑属硬质景观,是绿地内居民游息的必要设施,但绿地内小品建筑愈多,其环境效益愈低投资愈高。

2.3道路绿地设计

居住小区道路绿主要以行人为主,它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其绿地设计不同于城市道路,可结合宅旁绿地和公共绿地以及道路走向进行设计,首先考虑居民出入方便要求,其次要考虑遮荫和美观。

3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

本着住宅小区旨在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的初衷,坚持居住区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观点,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根据居住环境的功能要求,按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的生态习性合理配置,要考虑植物之间组合平、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和形态,并注意意境,要与住宅建筑、道路、建筑小品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配置方式应丰富多样,为居民创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绿色环境。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避免过多使用绿化效应相对较小的大草坪,或以单调树种排列的树林,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面积和空间进行垂直绿化,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居住区小气候环境。

3.1公共组团绿地 小区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要依据绿地的地形、绿地内其它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人的活动范围以及人的活动场地等布置。为了满足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需要,小区公共绿地内往往建有花架、享、廊、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花架等可用紫藤、凌霄、葡萄等攀援植物配置,亭廊等周围可采用孤植、丛植等手法,利用一些常绿植物和有季相变化的花木、彩色叶植物,以增加绿地内的季相景观和空间层次的变化。公共绿地内考虑居民游园时间规律,夏季要考虑防西晒,结合休息坐凳可配置高大的落叶乔木,用以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同时采用一些具有芳香气味和浅色系开花植物进行配置。

3.2楼间绿地 楼间绿地植物的配置要讲求园林艺术,依据各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各种植物的形体、色彩、季相等多方面的变化,组成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多维空间,各个楼间绿地可利用不同的植物品种,使每块绿地风姿各异,增强艺术感染力,更便于居民识别,而且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植物景观,让居民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植物栽植位置要充分考虑居室内通风、采光和居民出入交通的便利。植物配置运用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创造出丰富的居住小区绿地景观,如以孤植或丛植形成人工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3.3道路绿地 小区内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考虑到主要以行人为主,应注意选择开花或富有叶色变化的乔木,并与花灌木相结合高低错落自然布置,增加绿化层次,起到遮荫、美化的作用。春有新绿,夏有浓荫,秋有色叶,冬季又不遮挡阳光,做到一路一树,一路一景观,如樱花路,合欢路等等。

居住区绿地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在人们关注人居环境质量的当今时代,要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就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理念、手法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第4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住宅区;景观设计;施工品质;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87 文献标识码: A

一、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景观设计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人提供物质,精神生活的空间。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要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以及行为层面关注所有人的需求,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满足各种行为的需求:如户外运动,休闲,娱乐,邻里交往等,这些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来满足对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

创造多元性的空间。居住区兼容的功能多,有人行步道的交通空间,有休闲娱乐的交流空间,有健身,游戏的场地空间,有自然绿化的生态空间等等,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是一个多元的环境设计。

创造有心理归属感的景观。相对于人的行为方式,人的心理需求并不需要具体的空间,但是它需要有空间的心理感受。居住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最重要体现出心理的归属。人文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思想的沉淀,在景观创造中要有所体现,通过情调,品位的价值认同是心理归属感的关键。

生态优先贴近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背景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但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渴望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因此居住环境景象设施应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同时,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绿化等自然条件。

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居住区绿地的空间看似由建筑来围合,但这只是一个大空间,大环境,生活其中的居民在日常交往中还得需要尺度更小的空间感受,在这种小空间中,主题,景观,色彩,材料等在细节上都得到最细致的反映。给人的感受是最集中和直接的,因此景观环境设计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

二、居住区景观的组成要素

按照功能和所处的环境,居住区绿地分为居住区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以及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布局。主要功能是给居民提供日常户外游憩活动。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如居住区俱乐部,少年宫,幼儿园等用地的环境绿地。其绿化布置要满足环境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的环境。

道路绿地主要指居住区主要道路两侧或中央的道路绿化带用地。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主要指居住建筑四周的绿地。

三、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的限定。自然环境有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成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是自然地理的概念,不包含人文因素。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同时自然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与自然的这种矛盾反映在居住上就是,自然因素限定着居住的存在,形成和发展方向。

人文因素的深层作用。人作为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居住环境的本源。因此,自由居住生活方式的生曾介入,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需求为依据研究居住环境,强调人的行为参与和意识认同,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居住环境设计的真谛。

人与自然是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人可以改变环境,反之,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能被环境所改变。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创造人们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更需要对迫切的人性化要求作出回应,这需要景观设计者来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内容,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居民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正朝着生态化人性化逐步发展。

四、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景观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要求

各结构层的坡度、厚度、标高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各层表面对水平或对设计坡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30,供排除液体用的带有坡度的面层,应作泼水试验,以能排除液体为合格;各层厚度对设计要求的偏差在个别地方的偏差不得大于该层厚度的10%;各结构层的强度和填料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且上下层结合应牢固稳定;伸缩缝的宽度和位置,板块材料铺设间隙大小,以及填缝的质量等应符合规范要求;面层整体图案和各类型的组合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放样复核控制

在确定方案时应根据铺装广场的实际尺寸进行图上放样,确定方案中边角的方案调节问题及广场与园路交接处的过渡方案,然后再确定各种花岗石的数量及边角料规格、数量。

场地放样复核:施工单位按照广场设计图所绘的施工坐标方格网,将所有坐标点测设到场地上并打桩定点。然后以坐标桩点为准,根据广场设计图,在场地地面上放出场地的边线,主要地面设施的范围和挖方区、填方区之间的零点线。自检合格后报监理进行复核。

地形复核:督促施工单位对照广场竖向设计图,复核场地地形。各坐标点、挖制点的自然地坪标高数据,有缺漏的要在现场测量补上。

3场地平整与坡度质量控制措施

挖方与填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填方区的堆填顺序应当先深后浅、先分层填实深处,后填浅处,每填一层入夯实一层,直到设计的标高处。挖方过程中挖出的适宜栽植的肥沃土壤,要临时堆放在广场边,以后再填入种植地中。

场地平整与找坡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挖填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对挖填出的新地面进行整理。要铲平地面,使地面平整度变化限制在5cm内。根据各坐标桩标明的该点填挖高度数据和设计的坡度数据,对场地进行找坡,保证场地内各处地面都基本达到设计的坡度。

4土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土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根据设计要求,放宽一定尺寸进行开挖,碰到湿软土基,必须换填,压实仔细,按要求整出路拱,分批碾压,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边后中,先高后低,要求轮迹重叠,沿中心线方向进行,压路机压不倒部位,采用小型夯机纵横循环夯实,防止漏夯,碾压后,路拱不符合处及时耙开重新处理,有“弹簧”现象应返挖,晒干后填筑碾压,整形后土基平整度控制2cm内。

参考文献:

[1]蔡金君.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J].现代园艺,2013

[2]罗顺仁.现代城市住宅园林设计的趣味性追求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2

[3]米歇尔劳瑞.景观设计学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4]徐清.景观设计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

第5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绿化造景;景观设计

Abstrac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its directly affects people'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ife. People living in the foot path, square, rest in the space such as the view, and makes full use of landscap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ve landscape space, and gives people leave deep impression.

Keywords: residential landscaping; Green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营造环境优美的居住区离不开良好的景观设计和酿造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居住区的绿化景观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因此,寻求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居住区的生活环境,一种能融汇生活、娱乐于一体,“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一方美景,要重视居住的景观设计中的绿化造景。

1.绿化造景与景观设计

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将中国园林概括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人们总是赋予自然以情感,追求情感的认同与归属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对美的需求。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能体现四季的变化,自然的生命力的景观,也是人们赋予情感重要的载体部分。如,春之鲜花盛开、新绿初绽,夏之浓荫葱茏,秋之秋叶斑斓,冬之枝桠冬态等等,总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美好联想。

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植物大小、形态、质感、色彩与季相变化,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植物配置应综合考虑植物材料间的形态和生长习性,既要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又要保证能创造出较好的视觉效果,与设计主题和环境一致。”[1]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和道路绿地,都要根据景观设计的需要进行绿化造景,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2社区主入口景观设计与绿化的配置

桂林广源国际社区座落于风景秀丽的秀峰区中隐路9号,为市中心区最大的高尚住宅小区。北侧紧邻中隐路,东邻红岭路,桃花江自北向南从小区的西侧缓缓流过,北有赵家山,南有牯牛山,具有良好的先天自然景观。该项目景观设计面积为44200平方米。设计风格定位为新古典欧式园林。全园共分为:主入口水景、游泳池、生态水溪、自然地貌、规则式景观等五大景区。

独特的景观设计可以为小区塑造良好的形象。而主入口景观是反映小区形象的重要窗口。该社区主入口是以大型特色铺装与水景作为载体的商业广场。其把商业广场与入口通道结合,设为入口迎宾区,通过列植乔木,增强仪式感,加深景观的景深,引导视线。多级跌水特色水池作为主入口景观序列的起此,周围种植银海枣作为背景形成围合空间,把视线聚焦在主体雕塑上。同时,在水景序列展开处,种植大乔木秋枫,既可以拉高天际线,又可以作为观赏的景观。此外,大型花纹铺装,多级跌水特色水池,木平台与弧形水池结合,列植的华盛顿葵、桂花,有韵律出现的黄连翘与红背桂地被,强调了具有气势的中央轴线和入口景深,给人强烈的第一印象。

3. 生态水溪景观设计与绿化的配置

生态水溪景观区是居住区中重要的居住区公共绿地和宅旁绿地。其以生态水系为线索,充分利用建筑之间的空间,分别运用植物与地形、水景、石头、建筑、雕塑小品等景观要素,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设计优良的园林景观。这里由多条入户景观带和景观节点组成,蜿蜒的小溪,林荫小道,亲水平台,节点特色水景,加上雾化喷泉的点缀,营造出较有生活乐趣的生态水溪社区。

3.1 植物与地形

居住区的微地形的营造,既能打破平地的单调,又可以为展示植物提供较好的观赏视角。

同时,地被植物与地形的结合,可以营造随地形起伏、富于立体效果、简洁舒缓的景观。选择开花地被植物如巴西野牡丹、毛杜鹃、紫花马缨丹等植物;色叶地被植物黄连翘、红背桂等植物结合微地形种植,景观效果优良。

3.2植物与水景

生态水溪景观区以线性水系展开的自然式溪涧景观为亮点,营造沿着小溪而展开丰茂、形态色彩质感丰富,品种多、密度大的优美景观。

该区沿溪植物景观特点有:一、小溪沿头要用植物封密,让人有沿头不尽的感觉。上层植物运用常绿、浓密的乔木如枇杷、女贞、桂花、水蒲桃、秋枫等等,下层以密实的灌木或地被种植如小蒲葵、花叶良姜、桂花、春羽、肾蕨、鸭脚木等等。二、沿溪线性延展开的植物要结合亲水平台、道路等主要景观点配置观花、观果、观叶的乔灌木、地被。乔木运用鸡冠刺桐、枇杷、黄皮果、垂柳等;灌木采用红果仔、黄连翘球、红继木球、狗牙花、花叶良姜、春羽等。三、溪内侧临水处多为形态、色彩、质感突出的植物,常运用小乔木、灌木丛、浓密地被等植物。小乔木如鸡冠刺桐、细叶紫薇、红果仔。灌木地被有形态自然飘逸、质感粗糙显著的春羽、蜘蛛兰、鸭脚木、小蒲葵、灰莉、红背桂、肾蕨等,开花植物狗牙花、红果仔等。四、线性水溪的植物景观常以沿溪常绿乔灌木做背景,在亲水平台、桥、亭等主要景观节点布置景观亮点,多采用形态、色彩、质感突出,或观花果叶等植物。五、线性展开的水溪景观在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观水景观点的藏与露,不必要整条水溪封闭,导致无水可看、可亲。

3.3植物与景石

植物与景石的搭配,形成虚实对比,软硬平衡,相得益彰的效果,常成为视觉焦点。一、溪边黄蜡石与肾蕨、红背桂、春羽、狗牙花等形态突出的植物形成景观节点,构图优美。

二、较大黄蜡石与粉花夹竹桃、细叶紫薇、红果仔、红继木等开花或色叶植物相配,形成强烈的群体效果。三、黄蜡石与以简洁色块为地被如黄连翘、花叶连翘、红背桂、紫花马缨丹的结合,既能打破单调,又成点缀,与其他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美丽的画面。

4泳池景观设计与绿化

中央轴线的水景延续与泳池的呼应结合,轴线以欧式圆亭为端点。同时,与游泳池巧妙的结合为转折点。以特色连廊分隔成人池与儿童池,配以按摩池,配以特色花钵、雕塑、跌水等元素,丰富泳池的硬质景观。在植物配置上,采用银海枣、蒲葵、美丽针葵、棕竹、春羽等植物营造背景简洁统一,低层趋水亲水并生长茂盛的植物景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植物景观与泳池的完美结合,高层骨架树种品种不多以统一空间,中层植物浓密以遮挡视线,低层植物丰富茂盛以增强景观变化。

5结语

绿化是居住区园林景观中最具有生命的要素之一,是影响到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植物的合理布局、科学搭配是关乎居民生活感受、生态系统健康不可忽视的举措。同时,绿化造景不宜单独成景,它是环境不可分隔的部分,是景观主题营造的要素之一,因此要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同样,园林景观设计也要把绿化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不可割裂绿化造景。另外,对植物的选择与运用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要通过对环境和植物的充分认知和理解,并结合丰富的实践,做到适地适景,让植物成为园林景观充满生机的优美景观。

参考文献:

[1]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3-294.

[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39-266.

[3](美)诺曼 K.布思著,曹礼昆等译,孟兆祯校.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63-119

第6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开放性公园;园林景观;设计

公园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供人民群众游览、休憩、观赏、开展文化娱乐、社交活动和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也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集中和密度的增大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公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开放性公共园林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开放性公园在绿化设计上,必须遵从生态化与人性化这一重要原则,尽可能地满足各类游客的空间需求,使其特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由于人类社会文明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给公共园林管理工作的开展制造了很多麻烦。这就需要在公园绿化设计上采取有效对策,以免园林绿地遭受严重损坏,从而减轻公园管理者的工作压力。

1开放性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1.1社会化原则

城市公园的发展从原先的封闭式管理逐步向开放式迈进,体现了社会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是社会的福祉,也是人人平等的体现。景观设计中首先就要满足开放式公园要成为普通百姓经常活动的地方,景观设计要能吸引百姓并且保证公园的通达性良好,人人都有机会进入其中。

1.2人性化原则

开放式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给生活在压力中的人们提供一个舒心、可以放松的场所,其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设计时考虑的主体是空间的使用者,尤其是公共空间的使用者――社会大众,而非设计者本身的喜好,故设计时应该注意百姓的特性和需求,尽可能的使设计符合人们的意愿,如果在景观设计中忽略了人的因素,那么这个景观设计和建设就很失败。

1.3艺术化原则

开放式公园是城市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的花园,是美与生态的代表,如果一个公园内仅仅是一些的杂乱无章的树木,即使能达到生态的效果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因而要通过对开放式公园的景观元素进行合理地艺术化处理及设计,传递出艺术美感,用艺术魅力来促进环境育人。

1.4生态化原则

作为开放式公园其最基础的功能,也是公园建造的初衷就是作为城市的"绿肺",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景观设计首先就要从生态角度的出发,要符合生态化的特点,利用乔、灌、等植物的复合种植,保持植物的多样性,满足人们对于绿色植物的需求。

1.5自然化原则

景观设计是人们思想创作的现实体现,它可以打破设计规范、条列,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但作为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是融入生态系统中的,因而其设计的风格满足自然化的特征,不生硬,不做作,不突兀,富有情趣并与周围能很好的融合。

2开放性公园植物种类选择原则

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重视植物的多样性,以防种群单一导致生态贫乏。园林植被是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园绿地的质量。特别是灌木、乔木、花卉以及宿根植物,它们能够增加园林绿地色彩的季相变化与景观效果。所以,公园植物配植必须多样化,从而提高景观质量与生态效益。乡土树种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较强,且养护成本较低,应作为公园绿化设计的主栽树种与首选树种,它们是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与保护。

3开放性公园植被种植原则

公园在种植设计上,必须对近期效果和长远规划进行充分考虑,如果单纯的追求公园植物配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会偏离实用性。当设计栽种的距离较远,留出较大的生长空间,就会为游人的穿行树丛与攀折枝叶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这就极易导致园林绿化改造的景点与景区还没有见效成景,整个区域就会由点到面的遭到破坏。所以,进行种植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合理密植来降低游人在公园绿地随意穿行的几率,同时还能起到绿化改造成景早、见效快的重要作用。

4开放性公园特殊园林部分设计管理原则

在以往的绿化设计上,只注重各大景区之间的协调与联系,设计思路过多停留在静态空间的处理与艺术布局上,手法过于单调,没有和实用紧密联系。最终导致绿化改造后的景观还没有形成,已经栽植的花草树木却遭到了游人的破坏,公园内多处出现草皮斑秃、绿篱缺段与断枝缺株现象,这使公园的总体景观受到了较大影响。因而,在进行开放性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转变观念,在种植设计上做到因地制宜,以适用为出发点,在保证绿地完整性的同时,还充分考虑游人的活动习惯,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以防景观再次遭到破坏。

同时,在难以管理且布局较规则的绿地周围立上围栏并栽植绿篱,实行封闭养护。有些种植布局的形式是开放的,但由于四周设有直行园路,游人为图方便经常从边角处草坪与亚灌木处穿行,使得这些植被遭到践踏,严重影响美观。

5结语

建设开放性公园使得公园的客流量突然暴增,由于游人成分复杂,其素质高低不同,有些素质较低的游客经常践踏花坛、草坪,穿越绿蒂、围栏,肆意攀折树枝、采摘花卉以及破坏园林设施,这样的行为在公园里几乎随处可见。通过在公园绿化设计上采取有效对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利用人性化设计,多建立供游客休息、玩耍的场地,不但能够放松大众的心情,同时也有助于公园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凯旋,董亮.城市公园延长开放适宜性的评价研究――以上海市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6(07).

[2]洪春凤.城市公园文化初探――以武夷茶博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6(13).

[3]卢艳,杨颖瑶,李彬,宋朝辉.开放式城市公园的管理与维护――以保定市竞秀公园为例[J].河北林业科技.2016(03).

第7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街头公园;景观设计;植物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6-0087-02

1 引言

城市街头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的基础建设成果的标志。街头公园的合理运用能够极大地缓解城市急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在保护城市生态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绿地的需求,文化水准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提高,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实际上也反映出城市建设的进程。

本案在景观空间设计中贯穿一条亲近自然的思路,在自然、人文、生活三位一体中创造具有思想的生态环境。在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中,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城市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而是一种品位的再生体,也是一种生活的提炼,在创作中研究人性的需求,在休闲环境中寻找景观亮点,创建出定位于高品质绿地的“休闲生态,自然舒适”城市街头绿地景观。

2 设计定位

2.1 设计理念

在本案的街头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以“园林型、文化型、现代化”的理念为指导,在结合当地历史、人文,通过景观节点及小品的运用,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总体景观格局中体现出来。通过历史与时尚的结合、功能与文化的结合、生态本位与人本位的结合来展现整个方案。

本案的街头公园应能体现当地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展示出当地活力和时尚感。在通过科学理性的空间组织实现街头公园的使用高效性、便利性及易感知性;同时,公园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文脉的延续和文化与功能的充分结合,将使之成为不可复制的城市特色公共空间。

2.2 完善景观功能

(1)生态功能。强调景观的生态效应,以绿为主,利用植物造景,改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2)活动功能。注重景观的参与性,强调以人为本,为居民提供切实可行的休闲活动场地。

(3)观赏功能。突出景观的观赏性,注重视觉效果,关注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水准和审美情趣,为周边的居民营造充满文化氛围的自然、优美的休闲空间。

3 设计原则

3.1 整体性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中,把项目即设计对象设置在总体大的环境之中,考察设计对象在整体之中的作用,同时考虑整体环境中其它因素对设计对象的影响,从而判断设计对象的性质和方向。街头公园的景观设计应当将其纳入其自身发展的风格和公园所处具体区位来全盘考虑,而不是孤立独行的。

3.2 形式美

在景观设计规划时,形式和风格要与周边建筑风格一致,景观元素的尺度要亲切宜人。各种景观的比例、色彩、形式均要有形式美原则的指导。

3.3 经济性

街头公园景观的经济性,就是既要顾及造园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也更要顾及长期的养护成本,这关系到后期管理费用。国外的很多景观设计大都经济实惠,崇尚朴素,很少有不必要的铺张设施,这一点很值得借鉴。

3.4 生态原则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原则是使景观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和条件,各种植物之间形成的小型生物群落应具备生态性,同时硬地、水体、林荫和绿带之间应当具有良好的相互调节、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除了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外,调节水体、硬地、绿地之间的良好比例也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使景观绿化将来有良好的发展,才能在最终达到甚至超越设计要求,也是对景观的可持续性的保证。

3.5 人性化设计

在街头公园设计中所使用的一切设计手段和语言都是以人为中心,由人来评价的。因此,在设计中如何使人们乐于停留下来使用街头的公共空间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本项目景观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这包含以人体的舒适度为标准,以人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作为空间和景观组织设计的准绳,以人体的尺度来设计活动设施,综合考虑公园内各种人群“性格、职业”的行为需求,体现休闲与运动的活动内容,兼顾老年人养生保健、中青年运动放松、儿童玩乐的户外活动景观环境布置与设计。另外,在达到景观目地的同时,景观空间和设施的表面和隐含的安全性也是设计中应当着重考虑的,在塑造私密空间的同时防止不安全空间的形成,在营造精美构筑物的同时要防止可能的攀爬而造成的坠落。

4 植物设计原则

4.1 因地适宜

植物配置应结合现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自然种植为主,采用叶色各异、树型优美的各种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及花灌木等力求达到自然、质朴、亲切,软化人为景观的硬性线条,将其融解于自然的基底之中。

4.2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植物配置时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提高生态质量。植物与灯光的有机结合,在中心绿地及重点区域,植物配合灯光照明,使植物具有光影的变化,明与暗的对比,强与弱的对比,使植物更趋生动活泼,丰富夜间景观。

4.3 近、远期相结合

结合慢生型植物(楠木、松等)及各种地被植物造景,使绿化由始至终都能达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效果。采用速生型植物(小叶榕、水杉等)作为背景,成型的高大植物(银杏、桂花等)为主调树种。

第8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草本花卉景观设计应用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园林文化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向城市集中聚居,城市中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居民生活环境,显得日益重要。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已成为评价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园、街道广场绿地等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各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等各类城市绿地的城市绿地系统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这其中,园林花卉的应用于生产,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最基本的工作环节,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园林花卉生产直接关系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植物配置的生态型和生物多样性、城市景观的特色性及城市的园林文化氛围,还关系到园林城市建设经营的成本与效益、城市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草本花卉的应用。草本花卉的应用,为北方城市园林绿化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北方城市主要绿化区域的草本类花卉应用种类如下。

(一)北方城市四季用花的种类相对稳定,主要有百十余种。

第一,用量最多的种类:近年来北方城市草本类花卉应的种类主要是矮牵牛、一串红、万寿菊、三色堇、鸡冠花、彩叶草、羽衣甘蓝、国庆菊等种类。

第二,用量较多的种类:百日草、角堇、翠菊、花毛茛、雏菊、半支莲、秋菊、德国报春、五色苋、四季海棠、孔雀草等种类。

第三,用量较少的种类:虞美人、石蒜、美人蕉、小丽花、大丽花、金鱼草、美女樱、千屈菜、萱草、大花金鸡菊、红叶苋、常夏石竹、黄菖蒲、荷兰菊、马蔺、玉簪、紫露草等种类。

按照颜色可将上述花卉分为以下6大类。

1、红色类:一串红、矮牵牛、鸡冠花、角堇、彩叶草、秋菊、美人蕉、虞美人、大丽花、石蒜、小丽花、百日草、花毛食、半支莲、美女樱、翠菊、金鱼草、德国报春。

2、紫色类:彩叶草、一串紫、羽衣甘蓝、红叶苋、四季海棠。

3、黄色类:角堇、三色堇、花毛茛、翠菊、国庆菊、万寿菊、鸡冠花、大花金鸡菊、美人蕉、孔雀草、半支莲、秋菊、金盏菊、四季菊、萱草、德国报春、黄菖蒲。

4、粉色类:矮牵牛、百日草、金鱼草、国庆菊、荷兰菊、角堇、虞美人、翠菊、美女樱、雏菊、半支莲、常夏石竹。

5、蓝色类:莺尾、翠菊、马蔺、紫露草、一串蓝。

6、白色类:玉簪、翠菊、矮牵牛、一串白、角堇、鸡冠。

(二)北方城市草本类花卉主要应用形式

1.花坛

花坛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园林绿地,是具有一定的几何图形的栽植床,床内布里各种色彩艳丽或纹样优美的花卉,构成一幅显示群体美的平面图案。由于各种花卉都有一定的花期,要使花坛(特别是设在重点园林绿化地区的花坛)一年四季有花,就必须根据季节和花期,经常进行更换。花坛常用花卉种类如下。

春季花坛:观赏期在3-5月,种类主要有三色董、矮牵牛、金盏菊、雏菊、一串红、角堇、花毛茛、瓜叶菊等。

夏季花坛:观赏期在6-9月,种类主要有石竹、一串红、樱花、凤仙、大丽花、万寿菊、鸡冠花等。

秋季花坛:观赏期在9-10月,种类主要有一串红、荷兰菊、大丽花、、五色草、半支莲、彩叶草等。

冬季花坛:观赏期在11-12月,主要品种是羽衣甘蓝等。

2.花境

花境是指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设置在树丛、道路两旁、绿篱、栏杆、花园的边界、草坪边缘、雕塑和园林建筑物的周围、小溪岸边等绿地边缘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栽种。常由几种花卉自然块状混合配植而成,表现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景观。

北方城市花境应用设计,一般选花期长、色彩鲜艳、栽培管理粗放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要求花开成丛,并能显现出季节的变化或某种突出的色调。要考虑到同一季节中各种花卉的色彩、姿态、体型及数量的协调和对比,整体构图须严整,还要一年四季有花开,多与连翘、瓜子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粟、龙柏、紫薇、大叶黄杨等灌木类植物配合应用。北方城市花境常用花卉如下:

春季:荷包牡丹、矮牵牛、三色荃、风信子、石竹类、莺尾类、芍药、金盏菊等

夏季:唐菖蒲、玉簪、彩叶草、莺尾、蜀葵、百合、紫露草等

秋季:荷兰菊、百日草、鸡冠花、凤仙、金鸡菊、美女樱、一串红、万寿菊、醉蝶花、翠菊、紫茉莉等

3.色块与色带

北方城市在广场、公园、街道两侧大量配置了色块与色带,大大小小的色块与色带形成了色彩丰富的景观。普遍使用的是红、黄、绿三种彩叶的灌木树种(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龙柏),一般相间排列,或镶嵌排列,采用规则的或不规则的种植形式。

4.花台和花池

北方城市花台和花池均有设置,有时里面种植某些观赏类草本花卉。小型者可用单一的种类,较大者,可用多种花卉种类,设计为各种色彩斑斓的图案。

5.其他形式

草本类花卉在应用形式上,多数作为园林建筑配景应用。与乔木类植物和灌木类植物以及草坪等综合应用,配置在主景附近,有时也作主景应用(如大型花坛)。

(三)北方城市草本类花卉应用的主要特点

1.盆栽培育,集中观赏。大多数的1-2年生观赏类草本花卉,一般不直接种植在观赏区域,而是先在城市近郊的农户或花卉公司进行盆栽培育,等到开花时,再集中在观赏区域脱盆种植,供人们观赏。也可不脱盆,直接摆放在观赏区域。

2.观赏应用期较为稳定。1-2年生草本花卉的观赏期或种植期在北方城市较为稳定,在一年中,主要是“五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有时在某些重要的文体或政事活动中,也进行不定期的种植观赏,这就为花卉的花期控制和花卉的计划种植提供了依据。因此,景观设计者、种植管理者以及花卉培育者的经营活动都可以做到胸中有数,有条不紊。在北方城市,1-2年生草本花卉一般进行周年栽培、四季开花,秋、冬季在温室或大棚内培育,秋季种植,春季开花,冬季种植,夏季开花,春季种植,秋季开花,这就为花卉的周年供应奠定了基础。

3.更新速度快,形式多变

由于景观设计的花卉培育期和观赏期是两个分离的阶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了更新的迅速有效和形式的灵活多变,如果突然出现临时性的活动,可在一夜之间将整个市区装扮得焕然一新,成为花的海洋。

4.注重不同种类之间与景观的配合

第一,色彩的配合:主要是不同花色种类的配合应用。普遍应用的是红、黄、绿、紫、白等花色的配合,大多设计成色彩相间的色带或色块,或设计成不同色彩组成的各种图案。

第二,草本花卉与灌木、乔木、地被植物之间的配合:在实际应用中,草本花卉可与灌木、乔木、地被植物之间配合,从而形成形态各异,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景观。

第三,草本花卉与园林建筑或景石之间的配合:草本花卉可与亭、台、楼、阁、廊、榭、雕塑、喷泉、景石等园林建筑配合,大多丛植于主景的周围、两侧、下方、后方等位置,普遍应用的多为密集型片状形式,以上大多数草本花卉皆可。

二、花卉生产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一)花卉生产要统一规划,适当增加基地数量,加大建设规模,园林单位的基地与乡村花圃要合理布局,城市近郊花圃适宜小型化,突出商业窗口作用,兼有花市的功能,以供应小批量花卉满足单位非工程用花和家庭绿化用花为主,既适应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又激发市民参与环境绿化;城市远郊花圃适宜中型化,主要满足各企业工程的中短期用花,满足生产的同时可以拓展这部分花圃的城市园文化宣教功能,可开发建立园林、园艺的休闲农庄,辐射休闲农业、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等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把市民引入园林植物环境中,激发喜好,增加认识,诱导消费;乡村花圃适宜大型化,规模化,以生产大量的商业化花卉为主,成为园林工程用花的基地,这部分花圃是花卉生产的主体,应加大科技含量,加大园林绿化新产品、新技术在花圃中的试验、推广力度,政府也应大力扶持,丰富园林工程用花,拓宽园林植物配置的供选范围;建立生物多样性的园林植物资源库,驯化适宜城市绿化的本地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加大本地花卉的研发和商品化生产的规模。

(二)主题公园的布局和辐射作用。目前城市公园已逐步体现出主题公园的特色。

在增加公共绿地系统面积方面的辐射作用,在两方面可有作为:①斑块式辐射:以现有主题公园为原点作为花卉基地,卫星式地发展,在其附近周围再建设小型相同主题的休闲式公园,逐步向社区辐射,加大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解决公园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的问题。②走廊式辐射:以现有主题公园为原点作为花卉基地,沿附近的交通线辐射,扩大主题公园特色的园林植物的行道绿化,可以突出不同街道的绿化特色,使整个城市的街景富于地域上的变化,这样做的主要的瓶颈是如何降低花卉的投资成本和养护成本。增加主题公园中诸如花市、花展、花节、花评的群众性园林文化活动,使公园集花圃、休闲、园林知识科普、园林文化氛围营造等功能于一身,增加公园经济效益同时,更增加了公园的社会效益,可营造良好的城市园林文化氛围。

(三)积极培育花市。通过繁荣花市引导广大市民积极进行居住区的绿化美化,增加非公共绿地面积,对夯实城市园林绿化的群众基础有较好的作用。增设花市数量,同时增加现有几个花市商品种类,丰富市场,增加园林植物种类,观花、观叶、观果的、切花型的,小灌木型的、草本的、垂吊型的,土栽的、水培的、其他栽培基质的等都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注意增加节庆类植物、芳香植物以及无土栽培植物种类,辅助商品要配套供应,如栽培用具、装饰用具、相关洁具等。

(四)引入、创立新的公共绿地养护机制引入、创立新的公共绿地养护机制,以承建的园林公司养护为主,调动小区管理的力量,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增强全市民城市公共绿地的维护意识和行为,如在南宁出现的公共草坪认养制值得我们借鉴。

(五)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大型城市园林文化活动积极组织诸如市花市树评比、盆景比赛、插花比赛、鲜花礼仪表演、花卉小姐评选等活动,丰富城市园林文化群众层面的内涵,增强城市园林文化氛围,对园林城市建设起着辅助宣教和对外宣传的作用,提升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高素萍,陈其兵,谢玉常.成都中心地区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现状分析[J].中国园林,2005,21(7).

[2]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滨谊,张国忠.近十年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5,21(6).

[4]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5]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陈俊渝.中国花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7]苏金乐.园林花圃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韩炳越,沈实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园林,2005,21(7).

[9]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21(6).

[10]赵建民.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第9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 生态园林 景观绿化 设计 问题

1 园林景观

1.1 园林景观特性

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园林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中国的古典园林侧重于意境的渲染,而西方的园林则偏重于美学视觉效果。

1.2 园林景观的生态特性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园林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些年,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1.3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特性

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创造一个能与整个城市景观、住宅建筑相协调,追求自然真趣,赋予居民一种清新宜人,地灵人杰的感受。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景观环境,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景观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而且要考虑绿化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住宅小区生态园林建设不仅停留在生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灵和精神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

2 当前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误区

住宅区景观和住宅的关系不是任意松散的,而是为一个共同的意向而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景观的设计是塑造住住宅的情感,住宅成为景观的灵魂。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几乎都是由规划师和建筑师先完成规划范围内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的设计,然后由园林师完善环境小品、植物配置的工作。这种分段式的工作模式由于缺乏设计者对设计流程自始至终的参与,往往容易造成建筑与景观的脱节。

2.2 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考虑住宅区开发规划中常用的组团模式要求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绿地。中心公共绿地是住宅区的门面,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住宅区住宅的卖点。因此不少住宅区规划中对此类共享空间关爱有加,而对其他局部,如房前屋后,道路两侧,住宅区边缘关照不足,存在住宅区绿化的死角,结果造成整体不和谐,各个景观孤立、不连贯,从而显得住宅区凌乱、芜杂。

2.3 植物的应用不合理

2.3.1 盲目引进外地植物。一方面是植物种植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理习性,盲目的种植一些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结果因生长环境的不适,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达不到成景的效果,植物本身的枯亡也增加了维护费用。因此,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要尽可能多的选择乡土植物、当地的特色树种,这样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才显得更有个性、有特色。当然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2.3.2 盲目移植大树。为达到绿化速成的目的,时下常见的做法便是大树移植。古人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现在流行的做法是今年种树,明年就可以乘凉。大树移植有利有弊:首先拆东墙补西墙,缺乏对大树古树的保护,造成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破坏;其次是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很低,一旦不成活,损失将无法挽回;第三是被移植的大树,通常都具有较为优美的树姿,但为保证其成活率,在移植过程中不得不对其修枝、截干,这种损害加上移植过程中的损伤,使大树的造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甚至很难再达到原有的姿态。

3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建设的原则

首先是与住宅建筑整体统一设计原则。住宅区内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其既有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建立起人工建设和园林绿化的有机联系才能使住宅区景观获得生命而立足生根。形成住宅建筑物和园林景观互为得景或者成景的整体园林设计。

其次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园林绿化的主体舒适和惬意。相对于以人为本的思路,以前很多小区实际上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矗立在公共绿地中,挤占面积,使实际绿地面积很局促。同时,有些楼盘把大面积草坪定为欧式景观基调,绿地内鲜见林阴,在炎热夏日,人们很难进入草坪内休憩。

目前,人们在经历了只重景观、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一些开发商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开始向重视住户的参与性回归,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住宅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

3.2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3.2.1 保留原有植被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这是小绿地建设中常常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通常在城市中,经历了若干年的开发经营,几乎很难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来,比较常见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这些植物材料与环境间长期的共存,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

3.2.2 遵循“互惠共生”原理,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原理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蔗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应当注意的。

3.2.3 植物营养空间的定位

园林植物的配植以美观为目的,植物与植物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师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海拔等影响而有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深人到某群落内部,乔灌木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空间的层次上,通常所说的摹拟自然植物群落就是要求人工栽植计划合乎自然群落构成规律。

小型绿地一般以两个配植层次为宜,即乔木与小灌木的搭配和乔木层加上地被层,这两种配植方法的优点是,充实顶层及地面,留出中层之虚空,从而可以保证视线的通透,避免郁闭感和植物对营养空间的需求。

4.未来设计发展方向

今天的住宅景观设计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艺术、装饰、形式一直备受关注,传统园林的价值也继续得到尊重,古典的风格可以被接受,其它学科的介人使其知识领域更为广阔,技术进步和新材料的出现又使得景观设计出现更多的可能性。由于学科背景和文化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各有自己的侧重方面,但是一个住宅景观设计作品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几个要素的平衡。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不具备与时代要求相符的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盲目的追求文化、艺术性,却连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无法满足的设计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设计。住宅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其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现代住宅景观正变得富有包容性,社会的发展使住宅景观的内容不断发展,对住宅景观设计概念的理解也应当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