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1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摘要:绍兴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高效和谐与持续发展。笔者立足绍兴市生态兴市的指导

>>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宿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浅谈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石家庄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大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保护问题浅论 丽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分析 澄城县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方案 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浅谈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保定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思路与建议 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焦作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佳县毛一渠渠首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罗闸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马龙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绍兴生态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研究 绍兴生态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绍兴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高效和谐与持续发展。笔者立足绍兴市生态兴市的指导思想, 从绍兴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预测了绍兴市水资源供需的趋势,并根据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 规划,提出了绍兴市水资源调控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生态用水量;水资源调控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4)04―0025―04

第2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水文监测;开发利用;问题对策

辽宁本溪市境内有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环境,据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显示,市域内平均每年的地表水径流量在35亿m3左右,而可供市内居民应用的水资源总量达到30亿m3左右。丰富的水资源为区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便利,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开采力度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表现出较多的矛盾之处[1]。基于此当前加强区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意义。

1水文水资源监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

水文水资源监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水资源动态变化状况,从而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指导,保证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从整体来看,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够起到以下三点积极作用:1)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水资源监测结果,能够从中了解到区域水资源的自净化能力,了解到区域内对水资源的需求,然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做出合理的调配,避免局部区域对水资源需求过大,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情况发生,促进区域产业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2)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避免洪水灾害。通过加强区域内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区域内水量、水位的变化,及时针对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3)提升对水资源的保护效果。区域内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污染程度超过水资源自净化能力等,这些都将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开采应用,而在严密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形成对水资源的良好保护效果[2]。

2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从辽宁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上仍旧显得较为不足,以致开发利用表现出较多的矛盾之处,不仅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也十分不利,辽宁本溪市可供开采水资源情况如表1所示。

2.1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缺水

地域性缺水是辽宁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西部区域是该市主要经济发展建设的主要区域,聚集较多的人口和产业,但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却相对较少(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西部区域每年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在330mm左右,东部区域每年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在448mm左右),在此种情况下辽宁本溪市西部区域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呈现出地域性缺水情况,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阻碍[3]。

2.2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存在缺陷

当前辽宁本溪市在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上仍旧显得较为不足,整个开发利用体系表现出较多的缺陷。从具体来看,首先市域内水利工程主要以水库、塘坝为主,并以此为农业灌溉提供所需水资源,但许多水利设施都显得较为老旧,在引水灌溉的过程中造成较多的水资源浪费,影响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其次,缺乏节水方面的宣传,市域内居民普遍节水意识不强,对水资源的应用表现出较高的随意性,造成日常生活用水量普遍较高;最后,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但是在具体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却缺乏对管理权限、管理职责的落实,以致在对水量管理、水污染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进而影响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4]。

2.3水污染情况严重

在城市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市内工业数量、畜禽养殖点与日增多,城市居民数量呈现大幅增加,相应的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在此过程中不仅加剧对水资源的开采应用,同时各种废水的大量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程度。水库蓄水、区域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呈现出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应用造成较大的阻碍。

3本溪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措施

从辽宁本溪市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目前已经呈现出过度开发利用的情况,尤其是在本溪市西部区域,地下水位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较为明显,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区域水资源短缺现象将更加的明显。为此,当前应高度重视区域内水文水资源监测,并结合监测数据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以此来达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3.1完善水文监测内容,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水文水资源监测方面出现较多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得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开展变得更加高效、全面。在此种情况下,辽宁本溪市内各水文站应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引入更多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从而实现对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位、地表径流量、年降水量的实时监测和记录,为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料,坚持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作为基本原则,制定对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5]。如:从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应用监测结果可知,在对太子河、浑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相对不足,而在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面对此种情况应适当转变水资源开采渠道,适当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加大对太子河、浑河水资源的应用,以维持水资源开采应用平衡,构建良好的水生态循环。

3.2利用水文监测数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现代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已基本实现数据信息化,各水文站在监测过程中收集到较多的数据信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这些数据信息的自动分析和挖掘,以统计表格或折现图的形式将一些潜在的规律表现出来,以此能够对水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提供较大的帮助,对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产生较大的帮助。如:通过监测到的水文水资源数据,采用按需配置水资源的措施,以形成对居民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的约束和管理,从而达到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6]。例如在面对工业用水方面,可根据国内同类性企业用水情况、该企业既往用水数据等,对企业用水量做出限定,超出部分将收取较高的费用,以此将促进该企业降低水资源利用量。以同样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对居民用水、灌溉用水的合理分配,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平衡性,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

3.3加强水资源污染程度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各地区水资源都面临着污染程度加重的现象。从辽宁本溪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遭受较为严重的污染,水生态环境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间接降低区域内可用水资源量,同时也对区域内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面对本溪市水资源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还需针对污染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针对区域内乱排乱放做出处理,从而保证具备良好的水资源环境。而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常表现出后知后觉的情况,往往当流域水体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时,才着手调查造成污染的来源,由此在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效率较为低下。基于此当前应当利用先进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技术,在监测区域内水量、水位的同时,对市域内各主要污水排放点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不达标水质的排放,对相应工厂、污水处理企业做出惩处,并要求其做出整改,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水体污染。此外,考虑到农业生产中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较容易给水资源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还需积极联合农业部门,号召区域农业生产降低对农药、化肥的应用,改用物理防虫、生物防虫等方式[7]。

3.4利用水文监测数据,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本溪市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工作,还需区域内广大水资源应用者共同来完成,为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积极利用水文监测数据,对区域内居民展开节水宣传工作,通过直观的数据信息,让广大居民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从而提升广大居民的节水意识。从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在居民用水、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当人们具备较高的节水意识后,将自觉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做好节水工作,由此将能够达到较好的节流效果,对促进本溪市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有较大的帮助。

第3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排放污水,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人们对水资源的配置利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已经是摆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就杭锦后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谈一些看法。

一、对水资源的认识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包括地表下和地下水。变化原因一是气候自然的变化,二是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世界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旗要实现 “兴工惠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富民强旗”的总体目标,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保障,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和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工业用水量快速增加,加之黄河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重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水资源问题,把水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做为当前乃至今后工作的重点来抓,一刻也不能放松。

二、全旗水资源现状

我旗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8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70亿立方米(即引黄水量),地下水资源量为2.89亿立方米。30%属于淡水,70%属于咸水,全旗地下水年平均埋深1.94米,平均矿化度5.28克/升,总体属咸水范围。

2010年全旗水资源利用总量为9.72亿立方米,其中引黄水量9.12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0.59亿立方米。在地下水中,淡水资源可开采量约0.45亿立方米,现已超采0.14亿立方米。陕坝镇城市水源地其允许开采量为2.0万m3/日,现开采2.7万m3/日,日均已超采7000 m3。由于淡水资源贫乏,农村人畜安全饮水水源地50%建于乌后旗山前水源地。总体来讲,我旗淡水资源零散交错分部于咸水中,不宜大量开采,是一个水质型缺水地区,所以说杭锦后旗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三、全旗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讲,我旗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着“认识不高、投入不足、机制不力、法制不强”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一是杭锦后旗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但开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需要进行合理调配;二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农业用水灌溉方式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36,利用效率与效益低下;三是陕坝镇城市污水排放量高,治理程度低,污染严重;四是陕坝镇城市水源地超采严重。五是社会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六是涉水部门没有实现统一管理。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建议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全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围绕“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制宣传日”期间,集中宣传水资源的节约保护,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以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全民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二 是要大力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我旗由于历史原因,涉水部门较多,由于管理部门多,管理权限分散,各部门之间存在管理建设情况不详,水量、水质及排污等情况难以掌握,且在涉水事务中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统一调配用水的机制,形成不利于管理的弊病。所以,我旗要努力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和排水、排污,城市用水和农村用水的统一管理。已有实践证明,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体制保证。

三 是对水资源的利用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结合各个企业的产品、产量和重复用水量,根据各行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确定出各个企业的总用水量。即把水的使用权分解到各用水企业,进行水量核定后,控制超额用水。

四 是建立水权交易市场。用水户在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基础上,扩大再生产,增加用水量,一是改进生产工艺或种植技术,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单位产品耗水量,用节约的水量来扩大再生产;第二个途径也就是水市场理论,即通过经济手段向其它用水单位购买水资源或者投入资金帮助其它用水单位改进生产工艺,采取节水改造措施,然后把节约出来的水量由投资者自己使用。实行水权转换和交易,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五 是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第一,政府要重视和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要组织和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水资源的目标规划、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创建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要正确处理行业内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系,对用水户要依法行政,对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增进沟通,寻求合作共赢;第二,政府要有资金投入。水资源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也要有经费的投入。但目前,政府用于保护水资源的经费没有,这是需要政府有待研究的问题。

六 是合理调整水价,加大征费力度利用市场经济杠杆搞好节水。水资源的节约管理,要特别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调节作用。要通过水价改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效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

七 是要继续加强取水许可的审批力度。对取用地下水水量较大的生产建设项目,必须要进行水资源论证,并需经过有关水行政部门的审查,审查认为取水是可行的,方可打井取水,并给予办理取水许可证。否则,严禁打井取水。

第4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水利创新 水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27-1

0引言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不平衡。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水资源的保护也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

1水资源概况[2]

1.1世界水资源概况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003%左右,而且分布不均。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1.2我国水资源概况[1]

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1.3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1)我国的水资源总体偏少,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轻度缺水国家;(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这是造成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3)水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尤其以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最为严重;(4)浪费现象严重,群众节水意识淡薄;(5)地下水过度取用,造成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第六,水利工程设施技术落后,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1.4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立法,将水资源的污染和治理写入法律,同时强化监督和执法,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最终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我们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要预防污染,要对工业、农业以及城市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还要大力倡导节水型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最后,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要实现循环利用,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废水拿来开展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

2水利施工新技术与水资源保护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采取了诸多措施,随着科技的进步,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明显提高。一大批引水灌溉工程、节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防洪抗旱工程、蓄水发电工程等先后兴修,原有的水利工程进行了翻修加固,新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到了水资源保护的工程之上[3]。

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以华北地区为例,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该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国家先后建设了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但是城市间调水还是不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压力,而国家正在实施的大型“南水北调”工程,将从根本上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情况。当然,后者跨地域输水工程与前者跨城市输水工程相比,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更大,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在工程技术方面要不断完善与提高。

我国的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仍以华北地区为例,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这两个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另外该地区年际降水量也不同,修建蓄水工程是解决季节性降水的主要办法,因此该地区各条河流的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建国初期,华北地区修建的水库蓄洪能力不强,降雨较多的季节容易诱发洪涝灾害,而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又容易引发干旱灾害,因此,随着施工工艺的提高,在原有水库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加固翻修,提高水库的蓄洪发电能力,使得该地区枯水期的水资源得到了补充。先进的施工设备是高质量水利工程的基本要求,先进的施工工艺是高质量水利工程的进一步保证,而高质量的水利工程是水资源保护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包括水利工程的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常态混凝土坝工程、碾压混凝土坝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等,各项技术都已经趋于成熟。以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为例,该技术就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该技术速度快、投资小、效益高,目前已经被世界广泛采用。正是由于这些施工技术的提高,才促进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使得我们可以按照生产生活需要,人为地控制和分配水资源,从而能够确保水资源在旱涝季节的合理使用。另外,施工技术的创新,降低了工程修建难度,方便我们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充分开发水资源,避免了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同时保护了水环境,维持了“水资源—经济—环境”三者的平衡与协调[4-5]。

3结语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水资源利害的双重性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尤其强调合理利用、有序开发,以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体现,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我们要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当前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既不能够过度开发又要保证生产生活正常用水,所以通过水利施工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至全世界目前的广泛共识。

参考文献

[1]万仪,杨娟.我国水资源的严峻性及其治理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2001(01).

[2]谢宗惠.加强水资源保护.综合利用水资源[N].中国水运报.2006-03-13.(008).

[3]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

第5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根据国土资源部最近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88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多年平均为3500亿立方米。全国每年开采利用地下水量达1100亿立方米,约占总用水量的1/5。另外,全国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为277亿立方米,半咸水天然资源为121亿立方米。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为:

一是地下水开采程度很不平衡,一部分地区过量开采并引起相关环境地质问题。由于地下水赋存分布条件差异大,加上各地对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和开采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很不平衡,有的已出现区域超采,有的虽然整体仍有潜力但部分地区超采严重。由于一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已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泉水枯竭等环境问题。初步统计,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华北平原有近7万平方千米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已有46个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其中苏锡常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不仅产生了地面沉降,还导致了地裂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成威胁。浙江温岭市由于地面沉降造成7800亩基本农田毁损,其中常年性水淹地达3900余亩。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沧州、青岛、北海等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还致使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退化。

二是对水环境缺乏严格有效的保护,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目前,我国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比较普遍,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为硫酸根、氯化物、三氮、重金属等,污染引起地下水中总硬度、总矿化度升高。主要是工业和生活“三废”排放对地下水的污染,其次来自农业上的化肥、农药的污染。水资源的污染给人民健康带来危害,更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由污染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区日益增多。

三是水资源的利用缺乏科学性,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地区的用水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将受污染的地表水源作为生活饮用水,另一方面又将优质的地下水大量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不能科学调度、优质优用。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问题仍相当突出。目前,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是发达国家的40%-50%,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为此,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进一步做好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尽快改变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状况。

二、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建议

地下水是地球水圈的一部分,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参与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因此,自然界中的地下水资源,大部分是属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可以做到和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必须努力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乐观型,认为地下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节制地开采和利用;二是悲观型,当在一些地区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出环境问题之后,便产生了另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地下水不能动用,一用就会出现问题。

要科学认识地下水资源的客观规律,正确判断地下水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量和度。地下水资源既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是一点都不能动用,关键是如何把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量和度的问题。当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地下水补给量时,必然会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当地下水位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量变就会产生质变,引起有关生态环境问题。如在干旱地区,当地下水位低于植物根系吸收的深度时,植物就会枯死,绿洲就会消失。对于深层孔隙承压水,当地下水位低于某一深度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就会产生地面沉降,甚至出现地裂缝,严重威胁城市建筑安全。沿海地区,当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时,就会引起海水入侵,使水质恶化。

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些地区的地下水就不能动用。只要科学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把握住事物的度,是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人类造福的。而且,在有些地区,适当开发利用地下水,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如干旱地区的引地表水灌区或地下水位很浅的平原洼地,适当增加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降低地下水位,既能减少地下水蒸发损失,又能防治土壤盐渍化。在长江三角洲、河北平原东中部等地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还能有利于浅层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循环更新,改善水质,增加补给量。对于补给周期长,循环更新慢的深层承压水,也不是一点不能动用。即使已经产生地面沉降的上海、苏锡常地区,深层地下水也还是可以适当开采利用的,可以允许总沉降量和年允许沉降量为约束条件,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辅以适当的人工回灌措施。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节约优先、治污为本,高效利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针,实施以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实施以下具体战略。

(一)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蓄、综合利用战略。

按照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思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流域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前提,坚持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上下游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

水资源调蓄要实行从以地表调蓄为主向地表、地下联合调蓄的战略转变,充分发挥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2000年世界水均衡预测报告指出,需要调节和控制的不稳定洪水流量,其中60%左右将要利用地下库容调节。美国21世纪水资源战略研究成果提出:地表水库是20世纪水资源最主要的调控手段,而地下水库则是21世纪水资源调控的最主要手段。由此说明,水资源的地下调蓄和人工补给,是必然趋势,也是扩大水资源可利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些山前平原,有地下调蓄库容1000×108m3以上,约占全国地表水库容的1/4,有较强的调蓄能力。在丰水年,可在这些地方人为地将大气降水、地表水(包括洪水、水库弃水)纳入地下,通过地下储蓄并径流输送到下游各地,增加机井出水量,减少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流失和蒸发损失,同时起到滞洪作用;在枯水年,则可适当地超量开采,腾出库容,待丰水年予以补偿。实行地下水人工调蓄,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农业灌溉量,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工程,应逐步予以推广。

(二)调整开采井布局和开采量,控制最优地下水位战略

一是在地下水超采区调整井孔布局,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人工回灌量,把地下水位恢复到不产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最佳位置。以地面总允许沉降量和年允许沉降量为约束条件确定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同时充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浅层地下水资源,发挥浅层地下水具有接受降水补给量大、更新速度快的调节功能和优势。

二是在北方引地表水灌区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表水灌溉量,把地下水位控制在蒸发极限深度以下。重点是大力推行“泉、河、井、渠结合,引、灌、排配套”的灌溉方式,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灌溉,把地下水位控制在蒸发极限深度以下(一般大于4米)。这样,既有效地防治灌区的次生盐碱化,又可减少引地表水量,增加河流向下游的输送量,缓解下游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三是合理配置河流上下游水资源,把地下水位控制在植物根系能吸收到的位置。重点是协调好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内陆河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优化配置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用水量,减少上中游地区的拦蓄引水量,增加下游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量,把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抬高到湖杨林等植物根系能吸收到的位置(一般小于7米),以维系生命绿洲的环境。

(三)以找水为主的多渠道开源战略

1.加大找水力度,发现和开辟新的地下水水源地

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普查和勘探工作,但由于工作研究程度不一,仍存在一些空白区或研究程度很低的地区和含水层位,有许多亟待发现和开辟的新水源地可供开发和利用,如北方平原和盆地深部地下水、隐伏岩溶水及咸水地区的淡水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浅层第四系孔隙水,红层地区的基岩风化带裂隙潜水等。实践证明,这些水源地对于解决中小城镇供水和干旱缺水地区人畜饮用水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尚有数千万人口饮用水困难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改善缺水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应进一步加大地下水勘查力度,组织实施扶贫找水工程。各地要重视缺水地区地下水尤其是深部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统筹规划,统一安排。重点加强陕北、宁南、陇西、西南岩溶石山、川东、渝西红层等严重缺水区的找水工作,为严重缺水地区的群众提供基本生活用水水源;在新疆和田、喀什,甘肃陇西,陕南,内蒙古河套平原等地方病重灾区,有重点地开展防病改水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为改善水质寻找新的水源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

2.充分利用矿坑等排水,变废为宝

目前,我国矿坑排水量十分可观,据调查,仅太行山周边地区矿坑排水量每年高达50亿立方米左右,绝大部分没有利用。这部分水一般水质较好,可直接利用或稍加处理即可利用。充分利用矿坑排水,实行排供结合,变废为利,对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将发挥重要作用。

3.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和滨海地区咸水、微咸水资源分布广,资源较丰富。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的开发,都在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农牧林业也在试验利用微咸水灌溉。应进一步加大微咸水资源的开发和改造利用力度。

4.开展土壤凝积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土壤凝结水特别是沙漠凝结水的利用,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课题,在西北沙漠地区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前景。根据原地矿部“七五”期间的科技攻关成果,仅河西走廊平原地区,凝积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高达每年1.9亿立方米,大约是当地降雨量的2倍。应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及开发利用工作。

(四)控制污染、综合防治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战略

地下水有比地表水水质好、不易被污染的优势,但是,由于地下含水介质的隐蔽性和埋藏分布的复杂性,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要比地表水困难得多,所需成本也要高得多,有些甚至根本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治。所以,地下水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防治地下水污染,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源,从源头上防治地下水的污染。二是建立地下水防护带,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布局,科学划分地下水防护带的范围和防护层位,并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护措施,保证地下水水源地及补给区范围内的水质不被污染。特别要重视做好地下水上游补给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工作。三是实施含水层修复工程,恢复含水层原有供水能力。在一些浅部含水层已经被疏干,或深部含水层水位大幅度下降的地区,可采取人工水资源调蓄进行回灌补充;对已受污染的地下水,应采取隔污净化、抽污换清等多种修复措施,恢复地下含水层原有的供水功能。

(五)按地下水资源赋存和分布规律,实施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

我国地域辽阔,地下水资源形成和分布情况复杂,开发利用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也千差万别,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必须适合各地的客观实际。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统筹生活、工农业和生态用水、统筹区域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实施区域地下水资源与保护战略。

(六)浅层为主、深层适度、采补平衡战略

浅层地下水由于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周期短,循环更新速度快,是主要开采层位。深层地下水一般补给周期较长,循环更新速度慢,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量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坚持以浅层为主,深层适度、采补平衡的原则。要根据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赋存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采层位和开采量,按多年平均补给量进行开采利用。超采区压缩开采量,有资源潜力的地区扩大开采量,基本做到采补平衡,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深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后又不产生较大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应有计划地适度开发深层水资源。深层地下水一般质量比较优良,应主要作为人们生活用水水源。

(七)加强地下水水源地储备,实行有序应急供水战略

我国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干旱缺水的危害性不亚于水患。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过多次连续干旱的年份,大旱之年主要是依靠打井开采地下水来缓解供水的紧张局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曾在华北、东北、西北、淮北等地区搞过多次抗旱打井运动,仅辽宁、山东等省为抗旱打的机井就达数万眼。打井运动为解决大旱之年应急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盲目打井,成井率低以及不当开采引起水质恶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

第6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关键词:商丘;地下水;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 A

The optimize nanlysi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Shang Qiu

Du Xue-feng

(No.4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 of Henan, He’ nan Shangqiu,476000)

Abstract: There is relative rich resources of groundwater in the Shangqiu region, but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s pettines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nsumption of groundwater increases day by day. The serious over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imbalance compensation is very outstanding.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tatus quo in the ShangQiu area ,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ground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echnical measures.

Keywords: Shang Qiu, groundwater , resources; optimize; exploitation;

商丘地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东南部,地貌简单、地势平坦,呈西北略高东南稍低,地面海拔高程47~56 m,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冲积扇下部边缘相)地貌单元;区内水系较发育,沟渠纵横,属淮河水系,均为季节性河流。商丘地区地表水资源贫乏,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是地下水。

商丘地区水资源总量18.57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80 m3,亩均水资源量240 m3,分别不足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2/3和1/8,远低于国际上人均1000 m3的下限,属重度缺水地区。因此,研究本区地下水资源的赋存特征、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及制度是目前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有助于商丘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 商丘地区地下水资源概况

商丘地区地下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多层性、多样性,新生界松散沉积物厚450~1300m,含水砂层与其间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等岩互沉积,含水岩性主要为中砂、细砂、粉砂及砂砾,属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含水层的埋藏深度不同,分为浅层含水段(埋深70 m以浅)、中深层含水段(70~350 m)、深层含水段(350~600 m)和超深层含水段(600~1300 m)。[1][2][3]各含水段主要特征见表:

商丘地区浅层地下水是农村居民及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淡水~微咸水,硬度较高,由于受工业废液、农药喷晒、生活污水等因素影响,浅层地下水原生及次生污染导致部分因子超标,适宜饮用的地段不断减少;中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差,目前基本未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水质良好,是商丘地区工业及城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水源,近二十多年来,水位埋深由几米下降至四十多米,在城市等用水集中区形成的降落漏斗水位埋深达七十多米,水位仍呈下降趋势;超深层地下水主要是静储量,埋藏深,层间分布有稳定且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相对隔水层,与其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很弱,水平渗透为主,水质与中层地下水相近,是良好的热储层,近年来是主要的地热开发利用层段。[4]

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商丘地区水资源总量18.57亿m3,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366亿m3,而实际可供水资源量仅为18.22亿m3,其中地下水13.85亿m3。据近年用水统计,商丘地区地下水开采总量为14.52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总量为12.19亿m3,占地下水开采总量的94.6%;深层地下水开采总量为0.58亿m3,占地下水开采总量的4.76%。地下水供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4.3%。[10]

浅层地下水主要为农田灌溉、农村生活及乡镇企业用水,深层地下水主要集中于城区供城市工业及生活用水。30多年来,由于开采集中和超量开采,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尤其深层地下水由1973年平均水位埋深14.27 m,1990年平均水位埋深32.38 m,到2014年平均埋深为76.13 m。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城市规模的快速膨胀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地下水(尤其是深层地下水)的需求量大幅增加。[8]

3 地下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3.1浅层地下水短缺

商丘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约760mm,春秋季十年九旱,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降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较为短暂且多以地表径流方式向下游排泄。受气候条件的制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本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坑塘干枯、河水断流,尤其受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而浅层地下水由农田灌溉为主,也逐步被工业开采利用,开采量增加,使得浅层水含水层水位有所下降,浅层地下水储量有所减少,开采与补给呈负平衡状态。

3.2地下水体遭受不同程度污染

受工业废水、农业农药、生活污水等的影响,而浅层地下水受垂直运动作用补给为主,河道、城镇居民点附近浅层地下水易于污染。目前区内大多河道的作用以排污为主,水质多为Ⅳ~V类,长期以往造成浅层地下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导致部分区块生态环境失衡、恶化等系列问题;另外,深层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以城区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明显,受中深层地下水越流渗透补给,深层地下水水质随着不断的开采有恶化的趋势。

区内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使用超过了补给能力,使水动力条件及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发生了改变,劣质水体直接或间接渗入开采含水层段造成地下水污染,导致地下水质的变化,造成本区城镇浅层地下水水质大多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水质污染已经使城镇居民遭受饮水安全威胁。

3.3监管不及时、不到位

由于区内地下水开采较为分散,管理不方便,浅层地热能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深层地热能开发等各类地下水的利用,其中部分用水的乱排,严重,洗浴、洗车等自备用水不在少数,浪费水资源现象时有发生,鉴于管理部门人员等制约,监管难以及时到位。

3.4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及工业用水的供水需求,只能强力地开采深层地下水,随着商丘工业、人口的不断发展,需水量也不断增加,地下水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消耗储存量,使地下水采补失衡,从而使开采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屏障”,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使本区更是雪上加霜,如果不能解决水源问题,本区将会面临供水严重不足,生活、生产得不到可靠保障并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3.5引发及加剧地质环境问题

近年来,该区局部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致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的降落漏斗也在不断地扩展、加深,不但改变了地下水的原始流场特征,使地下水由四周向漏斗中心流动,同时也改变了地层的应力平衡,导致地面沉降、塌陷等不良地质环境问题,由此将会造成地下管道、道路、建筑物等的相关破坏;而浅层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及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更为明显。

3.6基础水文地质研究规划滞后

本区以往对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过不同精度的调查评价,研究程度相对较高,而对深层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评价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对超深层地下水及中深层地下水的调查评价,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缺乏管理依据(超深层地下水的研究还属空白阶段)。近三十年来,水文地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几乎停滞,而近年来地表水的污染、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流场变异、水质恶化等各类环境地质问题逐步突显,基础地质资料研究程度严重滞后,因此,全面调查了解本区现状水文地质条件等基础地质资料十分迫切,对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势在必行,以解决基础水文地质研究滞后的不利现状。

4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

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及现状开采状态,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规划提供了有利条件。

4.1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分析

浅层地下水是本区农业灌溉利用的主要水源,由于水位因降雨量减少及开采量增加的不平衡而呈下降趋势,别外在城区、集镇周围浅层地下水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浅层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无法利用,但由于浅层地下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周期短,循环更新速度快,远离城区外大范围的浅层地下水总体水质还是好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空间依然较大,合理规划利用以便发挥浅层地下水资源更大的作用。

中深层地下水由于水质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关于咸水资源化并加以开发利用是今后一个很好的利用方向,是将来商丘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方向,咸水淡化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4.2深层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分析

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以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为主,补给周期长,循环更新速度慢,可持续开采量亦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目前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已属于消耗型强力开采了,故深层地下水开采应加以限制,且深层地下水的利用方向应该以生活饮用为主及作为应急备用水源,而禁止工矿企业的工业用水,以减缓深层地下水水位的下降态势和延续深层地下水的利用年限。[5]

4.3超深层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分析

超深层地下水资源基本分布于全区范围,也是区内主要的地热资源储存层位,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中―南部和西部,开发利用的潜力还较大。近几年来,本区已经开始了开发利用超深层地下水(热水)资源,在民权、柘城、睢县等县城已施工数眼地热井,主要利用方向为洗浴和小区供暖等,超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将对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5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措施

5.1加强宣传保护地下水

按照“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基本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用水,努力提供生态环境用水”的原则,少采、低耗、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加大节水宣传及措施,提高管道和用水管件的质量减少管道的滴、渗、跑、漏情况,另外,加强对用水方式进行引导,提高家庭用水效率、工业循环用水、污水处理再应用等,从减少需水总量上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利用。[6] [7]

5.2调整开采布局规划

加强引黄水量进行供水、加强雨季降水的贮存与利用,减少地面径流的浪费,以便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并进一步执行并开展有序开采、分质供水、联合调度、加强管理的原则,开源与节流并举,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益,而且加强中深层咸水的资源化进度,变废为宝以便进一步缓解地下水的开采压力。[9]

5.3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

地下水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渐变的,不容易被查觉,一旦积累到相当程度将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要做到科学有效地开发保护地下水资源,应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温等动态变化情况,做好监控预警,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5.4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确保环境生态平衡,缓解本区地下水资源紧缺现状。应着重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首先搞好科普宣传工作,动员并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进来,使人人都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做到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其次是制订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节约优先、治污为本,高效利用”,统筹生活、工农业和生态用水,严防无计划滥采、无限制滥排,保障供需平衡;第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综合防治,减少浪费,真正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优先采用无毒、无害原料,使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能循环使用;推广先进的灌溉方法和模式,科学地使用农药、化肥,注重发展绿色、节水型农业,从源头上防止地下水污染。

5.5加强水资源人工调蓄工程

地下水人工调蓄是高效利用水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地质环境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供水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工程之一。针对商丘地区,应加强地下水调蓄潜力的调研与评价,以地下水调蓄水源、地表水调蓄空间为主线,提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工程优化方案或模式,并加以实施。

本区的三座(林七、吴屯、郑阁)与黄河故道串联级水库(水源地)及日供水20万吨的引黄工程,也是缓解商丘地区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要充分依赖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水资源优势,在丰水年通过雨洪拦蓄方式人工将弃水纳入地下,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以逐渐修复漏斗区地质环境,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能力。

6 结论

商丘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地表水不发育且水文地质条件制约了取水水源以深层地下水为主,目前,水位降落漏斗已然十分明显,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很好地做好地下水资源的规划,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大力开展节水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更好地为当代和后代谋福利。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地质矿产局. 河南省商丘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M]. 北京 : 地质出版社,1985

[2]冯斌,郭新体, 张西池.豫东平原新近系深层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讨[J].人民黄河,2006,28(8).

[3]高灿鹏,任红雨,冯斌,等.河南省商丘县第三水厂赵油坊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河南商丘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内部出版),1997.

[4]冯斌,郭新体,等.河南省柘城县第二自来水厂徐园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

河南商丘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内部出版),2004.

[5]李玉信.豫东平原水文地质特征与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战略的分析[J]. 河南地质,

1990,(4):43-47.

[6]乔世珊. 加强我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J]. 中国水利, 2008(23): 37-39.

[7]籍传茂,王兆兴.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8]河南省地质环境公报(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等概况).2005.

[9]高岩, 武义成,许.引黄是解决商丘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第7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趋势;分析

【Abstract】The current water demand and issues 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for the project area in the Kizilsu Kyrgyz Autonomous Prefecture area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fo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supply-demand balanc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project area.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trend; analyze 

1. 引言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辖三县一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市。自治区2010年发展纲要要求,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下,要加快农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基于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念,对克州水资源及其供需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水资源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克州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对克州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克州水资源基本状况

2.1 地表水资源。

克州地处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境内河流发育,由东北向西南共有托什干河、布谷孜河、恰克马克河、柯孜勒苏河、盖孜河、库山河等6大水系,有大小支流100余条,均为内陆河。年平均径流量82.02亿m3,其中阿合奇县27.68 m3,乌恰县22.81 m3,阿克陶县27.51 m3,阿图什市4.092 m3。全州水资源总量占全疆地表水资源的10%。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显著,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0%~80%以上,变差系数CV值除恰克玛克河为0.38外,其余各河流均在0.13~0.25间。

2.2 地下水资源。

根据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均衡期为2000年),全州地下水总补给量为7.32亿m3/a,其中,渠系水、田间水、山前侧向径流补给量为6.42亿m3/a,占总补给量的87.7%;降水、河道水库塘水和井灌回归补给量为0.90亿m3/a,占总补给量的12.3%。境内地下水资源量为 7.23亿m3/a,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34亿m3/a

3. 克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调查资料,截止2000年底,全州已建中小型水库12座,设计库容10340×104m3,实际库容9572×104m3;各类灌溉渠道5705.00Km(干、支、斗渠总长度为2936Km),其中防渗渠道1215.90Km;各类排水渠道3338.00Km;机电井372眼;水利工程供水7.78×108m3。灌溉面积81.31×104亩、林地8.01×104亩、果园6.35×104亩、牧草地2.20×104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7.71×104亩;改良盐碱耕地24.23×104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1×104亩。修建各类防洪堤总长度397Km,保护耕地38.20×104亩,保护人口23.50×104人。建设完成108个改水防病工程,解决了35.75×104人和149.52×104头牲畜的饮水。

2000年实际水资源利用量为7.75亿m3,其中农、林、草灌溉用水量7.52亿m3,占总用水量的97.03%;工业用水量0.02亿m3,占总用水量的0.26%,城乡生活用水量0.21亿m3,占总用水量的2.71%。在水资源利用中,引用地表水7.66亿m3/a,占总用水量的97.6%,开采地下水0.19亿m3/a,占总用水量的2.4%。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表水资源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利调蓄工程滞后。每年4~6月份灌溉用水高峰期,正值是河水枯水季节,出现春旱,严重制约农业生产,不能满足用水需求。

(2) 平原灌区地下水位普遍较高,灌区盐碱化和土壤盐渍化严重。近几年,地下水位持续升高,已经危害了灌区生存和发展。现有排水系统不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

(3)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综合规划利用不够。

(4) 平原区水利工程设施年代久远,配套程度低,老损严重,难以发挥正常效益。渠道防渗率较低,渠道多为土渠,且干渠大多分布于戈壁砂砾石地段上,沿途渗漏蒸发损失量大。支渠以下渠道防渗率更低,斗、农渠几乎没有防渗。因此,仍需大力推广各种高新和常规节水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灌溉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 克州水资源需求分析

4.1 现状需水量。

根据用水量调查,克州现状年(2005年)总需水量85294万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需水量333万m3,城镇生产需水量517万m3,农村生活需水量715万m3,农业灌溉与牲畜养殖需水量83507万m3,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222万m3,生活与工业按均匀需水考虑,农业按灌溉制度考虑需量的年内变化过程。

4.2 现状供水量。

2005年克州中小型水库11座,总库容9460万m3,引水渠首9座,总引水能力157.5m3/s,机井651眼,年采地下水能力11562万m3。现状年地表水可供水量76600万m3,地下水实际供水量6885万m3,地下水可供水量17470万m3,合计可供水量94070万m3。

4.3 现状缺水分析。

以节点为计算单元,采用1956~2000年45年天然径流系列,以月为计算时段,利用水资源配置模型进行供需平衡模拟计算。保证率为50%的全州年供水量为83726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76674万m3,地下水供水7052万m3;

保证率为75%的年供水量为79031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71699万m3,地下水供水7333万m3;保证率为95%的年供水量为71449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64164万m3,地下水供水7336万m3。相应于50%、75%和95%供水的全州缺水量分别为1803万m3、6358万m3和13889万m3。

可以看出,现状年项目区水资源需求缺口相当大,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第8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1中国水资源区域格局和时空分布

1.1水资源区域格局

我国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降水格局极不均衡,水资源的区域分布相差十分悬殊,水土资源的组合、人均水资源的分配在各地区极不平衡.若按年降水量400mm等雨量线划分,我国约有45%的国土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少水和缺水的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西南诸河等四片,总面积占全国的36.5%,耕地占全国的36%,但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大于4000m3,亩均占有水量为4130m3;北方淮河、黄河、海滦河、辽河四个流域片,总面积占全国的38.4%,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8%,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张的地区,其中,海滦河流域人均占有水量小于430m3,亩均占有水量仅为251m3.南方四片平均年入海和出境水量都在94%以上,其中,西南诸河出境水量达99%以上,河川径流几乎全部流出国境;北方地区河流入海水量越来越少,黄河频频断流,海滦河几乎没有什么水量入海,河川径流大部分都在流域内被消耗.

1.2水资源时空分布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表现为年内变化大,年际变化不稳定,东西南北方各异.一般全年60%的降水集中在夏秋的3~4个月,冬季仅占全年降水的10~15以下.长江以南3~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而长江以北地区,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0%.降水时间上的高度集中,使得地表径流变化大,可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少。总之,水资源越贫乏的地区,丰、枯水期之间的降水量和径流量相差越大,更为严重的北方河流往往具有连年枯水或连年丰水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格局的时续不均衡性.

2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特别是建国以来,水利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先后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并对主要的江河进行了初步的治理和开发,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受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水资源在开发、利用、控制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着水量型、水质型、综合型(既缺水又污染)三类问题.区域长期水量问题和区域长期水质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方面分析,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2.1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虽然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在不断加快,但就总体水平来看仍然不高,开发利用程度(即75%的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之比)仅为20%.这样的利用率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是不相适应的.

2.2地区之间差别大,不平衡

由于各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因而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黄淮海、辽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达76%,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超过90%,许多地方甚至出现超采地下水的现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最低的地区,受地形和地质等自然条件和资金的限制,虽然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水利建设发展迟缓,目前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还不到10%;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与西北地区是我国人均用水量较高的地区,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提高.

2.3不合理的开发现象依然存在

虽然人们对水资源价值观念有了改变,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稀缺性和开发成本.但正是由于地区管理者和部门管理者强调了水资源的价值,仅注重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以发展地区经济和基础产业为理由,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致使上中下游之间、各支流之间自行其事,尽可能地开发水资源,灌溉用水不顾及发电用水、上游开发不顾及下游利用,忽视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致性,即一库多用、一水多用、先用后耗等基本原则.

2.4管理体制的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突出反映在产权管理上的混乱,使用权和所有权混为一谈,水资源的所有权管理被使用权管理所代替、所淡化,造成所有权管理的缺位,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使用权的专业部门因缺乏灵活的产权转让机制,使得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实现.

另外,在水资源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中,还存在权属管理部门与开发利用部门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不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管理体制仍未理顺,供水、用水、排水三者的管理体制仍未协调等问题.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格局——流域格局

我国水资源的天然分布是以流域为系统的,七大江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发展的基地,七大江河流域面积占我国国土的45%以上,人口占全国的65%左右,耕地占全国的82%左右,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90%左右,可见流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

3.1流域格局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基础

从自然的角度看,流域是一种典型的自然区域,是以河流为网络的、分水岭包围的、在地域上具有明显边界的区域.从经济角度讲,流域又是组织结合管理国民经济的、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区域.

实践证明,流域经济区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的开发模式,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流域是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流域格局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途径,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的水资源基础.

3.2流域格局上的区域竞争与协作一体化

3.2.1区域竞争与协作一体化的含义

由于地区和部门重竞争轻合作,也由于管理合作部门忽视了流域的整体性,造成了水资源利用格局的严重不合理,即水资源短缺的双重性和区域及部门关系的僵化.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在流域格局的基础上实施区域竞争与协作一体化,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流域问的竞争与协作,以流域为基础,以竞争为主导,通过流域间的竞争,获得流域水资源优势的发挥,即以水资源为引导的人口聚集、相关产业的 规划与发展、以及新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同时,通过流域间的协作(主要是流域竞争基础上的流域产业分工与协作)及流域间调水,弥补流域的水资源不足,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供给.另一方面,流域内的竞争与协作,是以协作为主导,以竟争为辅助,保证流域内各部门、各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兴利与除害并重,开发与保护协调,达到流域整体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奠定流域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自然、生态、经济基础.

3.2.2流域经济系统规划是关键

实施区域竞争与协作一体化的关键是进行流域经济系统规划,协调流域内部门、地区之间的关系,包括实施横向流域规划和纵向产业规划,并形成系统的规划统一体.

首先,流域横向规划系统包括流域上中下游区域规划,以及流域的干流、重要支流(国民经济重点区域)、中小支流等的流域规划系统;各流域组成部分往往代表不同的利益主体,处理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至关重要.流域规划地域广泛,规划应以竞争和协作发展为指导,突出区域资源优势与生产要素优势,为形成产业优势奠定基础.其中干流流域规划是大江大河流域规划的核心,对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及相关经济重大战略问题起决定作用;重要支流流域在流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重大,规划因其所处区域的优势而不同;中小支流系统规划是流域规划的基础,影响流域整体效益的发挥,同样也不可忽视.干流、重要支流、中小支流流域的规划又因处于流域的上、中、下部而发生变化,构成了流域横向规划的复杂性.

其次,纵向产业规划系统包括水资源开发治理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专业规划、与水资源相联系的产业部门规划,其核心是产业群落规划,即与流域横向规划相结合,形成主导产业引擎下的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综合体,实现产业结构区域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河流开发治理规划是流域内水利规划系统的中心,从流域特征的综合治理、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结合流域经济发展具体要求,制定总体战略部署;(2)水资源综合利用专业规划是在治理规划的基础上,为取得水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而进行的防洪、灌溉、养殖、航运、发电等的多项规划;(3)与水资源相联系的产业部门规划,即流域的国民经济生产布局与经济发展规划,主要指与水资源关系较密切的部门规划,如大耗水、大耗电、大运量的部门及对水资源质量要求较高产业部门的规划.把握各类产业部门的竞争和协作关系,处理好三类规划的关系,相互协作,相互推动,对流域纵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第9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恢复与补偿;保水技术

正文: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如何推动西部的发展很快就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期间,一部分学者提出了旨在彻底解决西部缺水问题,实现再造一个中国之目标的大西线调水方案,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经过为期三年的研究,学者们得出:西北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格地说,西北地区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正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的问题,那就是水资源危机。有资料显示: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35mm,年均降水总量为6965.3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1.7%;西北地区需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为3815.4万人,占全区人口的43.8%;且西北地区人口密度低、耕地份额小。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虽缺少水资源,但是地域空间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因而至今其农业生产潜力还未充分发挥,人们还期望着在干旱土地上获得更多财富。然而,要发挥这类地区的潜力,还需要先解决这里的水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利用等问题。

第一步,在了解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现状,我们需要坚持走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道路。水不仅对维持生命必不可少,而且还有支持生态系统、经济发展、社区幸福和文化等的价值。“可持续的水利用”就是水的利用在无损于水文循环的整体性即无损于依靠水文循环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下,是人类社会在无限期的未来岁月里能够健康的发展。因为,水资源是“关键资本”,不应采取违背“可持续性”原则的方式加以利用。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包括:确定问题突出的各个方面;提出和评价技术的、管理的、程序的和市场的解决办法,以及改进地区和全球供水的公平性和提高效率的措施;促进水资源管理和框架限制的各个领域的公私合作;为提高认识的计划与媒体报道,区域的和国际的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讨论、教育,以便为解决办法的深入研究等提供相应的投入。

因此,对于水资源利用而言,应当积极保护现有水资源,尽可能的修复已经被破损的水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对保护水资源的行为给予应有的补偿,促进保护工作的持续进行;对任然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执行必要的惩罚制度,以遏制水资源破坏行为的继续。

第二步,在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对已遭受破坏的水资源加以修复,使之成为可再利用的水,达到节水、循环利用的作用。目前,水资源作为一种极为脆弱的自然资源,由于过度消耗和肆意排污,广大局部地区水资源正在遭受着严重破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威胁。可见,对于水资源的修复与改善的重要性,它决定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否可以顺利开展。

对于已遭到破坏的水资源加以修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类人工活动或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法律法规、行政措施及经济激励手段等),促使自然界中因各种原因在功能上受到损害的水资源恢复到能够凭借其自身水体净化能力来维持其一定的水体功能,将收到破坏的水循环过程通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达到能够凭借水循环过程的自身水量补给来实现水资源数量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水资源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对以水资源恢复为目的的经济补偿,即水资源补偿。水资源补偿是以恢复水资源、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以使用水资源者、从事对水资源产生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和开发者,以及水资源保护受益者为对象,以水资源保护、治理、恢复为主要内容,以法律为保障,以经济调节为手段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方式,是对水资源价值及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外部成本的合理补偿。

第三步,完成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与对已破坏水资源进行的修复与补偿,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安全的保水措施。正如前面所说,现在我们面临着缺水、水污染等问题,只采取补救措施使不够的,更应该大力发展新的保水技术,使得我们现在所用之水有安全保障,同时为将来修复的水资源进行安全监测,力求做到全面、细致、安全、有保障。

由于技术、环境、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原先适用于湿润气候地区的供水保水技术不再适用于干旱地区。为此,就需要采用新的供水用水技术。一些古代文明发源的干旱地区在干旱供水、集水和保水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但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来改造已有技术和开发新的技术,使之造福干旱地区的广大群众。事实证明: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适用于干旱地区的保水技术并付诸实践。比如,一些干旱地区增加水分的办法仅靠现有的供水系统,而不需要新的设施和装置,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水分可供利用。如用封闭导管(如塑料管)取代渠道和敞开水面的输水道来控制水面蒸发;又如,增辟更多水源,如收集雨水、咸水灌溉、海咸水淡化、污水资源化、人工增雨、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再如,通过抑制水面蒸发来达到保水的效果。

总结:水是我们生命赖以生存的必需元素,有水才有生命。只有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更大限度的发展经济,走可持续道路。事实证明,只有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才可以带给人们最大的利益,最大的享受。所以,对于水资源,我们应该取之有度,更要用之有度。

参考文献

[1]高前兆、李小雁、俎瑞平《干旱区供水集水保水技术》

[2]李周、宋宗水、包晓斌、于法稳、王利文《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研究》

[3]张春玲、阮本清、杨小柳《水资源恢复的补偿理论与机制》

[4]张孝军、李才宝《可持续资源与管理》

作者简介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