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齐家文化范文

齐家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齐家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齐家文化

第1篇:齐家文化范文

【关键词】齐家文化 玉器 源流

齐家文化遗址的调查发掘始于上世纪50年代,因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水库建设,考古工作者对周边地区进行的考古学调查发现了多处齐家文化遗存,尤其经过近几十年的考察发掘,发现了一大批遗存,据统计,目前在甘肃省境内,大约有1000余处齐家文化遗存,青海境内450余处,这还不包括新近发现的陈旗磨沟等新的遗址。齐家文化玉器尚素面,很少有纹饰等装饰,器形朴素,制作加工工艺比较成熟,玉器的玉质大多含有杂质,往往一件器物上呈现出不同的玉色。

一、齐家文化玉料来源与“玉石之路”

在中国古代,玉是“石之美者”,一切美丽、美好的石头都可以称为玉,史前时期,因为玉料来源的局限尤其是珍贵玉料的稀缺,往往玉石不分,很多具有光泽且细腻的石头被当做玉使用。

齐家文化玉料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主要采用甘肃、青海的本地玉材,也有新疆和田玉,二者大致是七与三的比例;另一种说法认为齐家文化玉料主要是新疆和田玉,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甘青毗邻新疆,而且这一区域位于“玉石之路”的要冲,具备从新疆输入玉料的条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齐家文化玉料三分之一来自新疆和田玉,三分之一来自甘青及河西走廊的地方玉料,还有三分之一来源于一些杂色、色泽较差的地方玉。总的来说,关于玉料来源无非本地说及外地说两种。要想弄清楚其来源,对于出土玉器的遗址分布应该有大致的了解。

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境内,甘肃境内其主要遗址有:

(1)武威皇娘娘台遗址;(2)永靖大何庄遗址;(3)永靖秦魏家遗址;(4)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5)天水师赵村遗址。

此外,西汉水及渭河、漳河流域,陇东、陇西地区遗址均有玉器发现。

齐家文化各遗址普遍出土玉器,要满足如此众多的玉器需求,玉料来源很值得考察。而且,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齐家文化的范围内有丰富的玉矿,使用的主要是甘肃、青海本地产出山的玉料。而且数量不多的和田玉并没有取代本地玉材成为主流,说明新疆地区和黄河流域的接触还处于比较模糊和原始的状态,还没有一个足够的向心力可以促使和田玉大规模地输入,所以,关于齐家文化是沟通中原及新疆的媒介以及玉石之路的形成时间等问题还有待以后的考古发掘来证明,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二、齐家文化玉器与其他文化玉器的比较

目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发现存在玉器遗存的有十余个,主要分布于松花江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

齐家文化为西北地区玉器文化的代表,下面以齐家文化为中心,与其他新石器时期文化的玉器做一些比较:

1.与红山文化的比较

红山文化是史前北方玉器的代表,红山文化除璧及珠饰外,有大量的动物类造型的玉器及箍形器、勾云形器、马蹄形器。具有关学者统计,红山文化中60%为装饰品,礼玉及宗教用玉占26%。红山文化的箍形器、马蹄形器、勾云形佩等器形在后续的文化中并没有延续下来。

2.与良渚文化的比较

良渚文化是史前南方玉器的代表,品种繁多,主要有璧、琮、冠饰、管、珠、斧、凿以及鸟、蝉、鱼、龟等动物造型。其玉器纹饰繁复,雕刻细致、工整,常见纹饰有云雷纹、蛙纹、鸟纹等,尤其是兽面纹,存在于大量的玉器之上,具有很浓重的神秘色彩。

齐家文化与良渚文化中,璧和琮都比较常见,有学者认为齐家文化的璧、琮受良渚文化的影响很大。二者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二者之间的共性不能否认二者各自的独特性。

3.与龙山文化的比较

龙山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文化,分布范围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该区域内又分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龙山陶寺类型五个文化。

龙山文化玉器中,有一种情况和齐家文化玉器类似:仿工具的玉器上多穿孔,如斧、刀。这些玉器除单孔外,还有双孔、三孔及多孔。龙山文化玉器中,与齐家文化玉器风格相同或相似的器物很多,之所以如此,源于二者都处于黄河流域,彼此之间能够有比较频繁的互动和交流,互相影响,关系较为密切,但是二者只存在互相影响,不存在继承关系,是两个独立的文化系统。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几个文化与齐家文化之间或多或少都有联系,而且,各个文化中都有礼器存在,有些文化中礼器还特别发达,从时间上来看,红山文化早于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早于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早于齐家文化,从地域上讲,齐家文化与龙山文化相邻,而与其他两个文化无直接接触。齐家文化必然受到了周边玉器文化的影响。

三、结语

通过对齐家文化玉料来源的分析以及与其他文化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齐家文化玉器既有甘青宁的本地特色,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齐家文化的玉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地域性很强,可以说是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地域性文化。近年来随着对中外交流史研究的深入,我们知道在丝绸之路之前,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民间交流,不论是“黄金之路”、“玉石之路”还是“草原之路”,甘肃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充当着物质与文化西来东传的中介,玉器可能正是其作为沟通东西方媒介的证明,这也许就是齐家文化在新石器晚期玉器发展达到高峰的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1]谢瑞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M].文物出版社,2002.

第2篇:齐家文化范文

2008年7~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甘肃临潭陈旗(今王旗)齐家文化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意外地发现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齐家文化墓葬群。

2009年1月14日,尚未结束的发掘就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列入“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之一,获此殊荣的发掘项目全国仅有六个。

2009年3月31日,齐家文化考古发掘成功入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甘肃临潭,这块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之地,再次吸引了中国考古学界的目光。

名 动 京 城

2009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礼堂内座无虚席,中国考古界的精英云集于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考古研究所及考古杂志社协办的“考古学论坛――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正在进行中。

堆叠在一起的人骨、闪烁着光泽的金饰、被铜锈包裹着的青铜器……一幅幅幻灯片在演讲者的解说中缓缓打开,一个被人遗忘了数千年的史前部族渐渐地浮现在中国考古学界面前。

沉寂了无数时光的甘肃临潭陈旗(今王旗)齐家文化墓地露出了冰山一角。

西北大学的钱耀鹏博士是该项目组代表,他说:“经专家遴选,本项目作为入选的六个项目之一,应邀参加了2009年1月13日上午的讲演……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大厅里坐满了来自北京相关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学者。本项目的内容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评议专家王仁湘研究员作了评议和肯定,与会学者争相举手提问,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一一满足。演讲效果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主任、研究员王仁湘是论坛指定的甘肃临潭陈旗(今王旗)齐家文化墓地发掘项目的评介人,他认为这一发现令人耳目一新,为进一步认识齐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了解西部地区古代民族的迁移及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齐家文化墓地名动京城,并当之无愧地被列入了“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最 大 墓 地

就在2008年7月18日,钱耀鹏、毛瑞林等人还在为如期开工而发愁。

临潭县陈旗(今王旗)磨沟遗址,距离陈旗(今王旗)乡政府南约1公里,此处位于洮河北岸,是一个马蹄形的山间台地。人们先后在此地发现了仰韶中晚期、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存。其中齐家文化墓葬区在磨沟村北面100米靠近洮河的台地上,面积约8000平方米。

“临潭陈旗遗址在发掘以前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发掘是为了配合九甸峡水电工程而开展的抢救性发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此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毛瑞林说。抢救性发掘就意味着时间紧、任务重,为此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合作开展这一项目。毛瑞林和他的同事谢焱、西北大学考古系钱耀鹏教授以及他的硕士研究生,还有一大批农民工参加了这次发掘。

2008年7月中旬,考古队伍抵达现场时,大片大豆和小麦长势正旺,再过几天,就将迎来收获的日子。

考古队首先动手清理现场,大豆拔了,小麦割了,尽管有些可惜,但时间紧张,不得不如此。

“这几年,为配合九甸峡工程,我们进行了不少抢救性发掘项目,发现了许多史前遗址,但规模都比较小,原本以为这也是一个普通的发掘项目。”谢焱说。

齐家文化类型形成于距今4000年前后,根据碳14年代测定,齐家文化出现的年代大约在距今 4200~4100年到3800~3700年间。这是新石器晚期文化类型,处在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时期。1924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首次在广河齐家坪发现而得名。1996年,齐家坪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现至今的几十年间,齐家文化的聚落遗址发掘地比较多,但墓地还未进行过较为完整的大面积考古发掘,考古学界还未充分认识齐家文化。

“2008年的四个多月中,共发掘了1700余平方米,共清理齐家文化墓葬346座、寺洼文化墓葬2座,出土了2600余件(组)各种器物。”毛瑞林介绍说。2600余件(组)随葬品中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及金饰器,石器和骨器多是生产工具,有研磨器、斧、凿、骨柄石刃刀、匕、铲、针、签等。

谢焱给笔者展示了一把骨制匕首的照片。这把骨制匕首长约15厘米,宽约3厘米,匕首把上雕着一个非常古拙的人头像。由于经常使用,握手处非常光滑。生活在磨沟村一带的齐家人就是靠着这些简陋的工具,同猛兽作斗争,一步步走向文明的。

毛瑞林说:“在洮河流域发现如此规模的齐家文化的公共墓地尚属首次,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齐家文化墓地。”

消 失 之 谜

齐家人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直是个谜团。一般认为,齐家人是因为气候发生变化,从鄂尔多斯高原一带来到甘肃的。但关于他们是如何消失的,却众说纷纭。

有人曾经这样写道:“4000多年前,一个神秘的骑马部族带着他们精湛的玉石加工技艺出现在甘肃大地上。于是,齐家文化和齐家古玉如春笋般猛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三四百年后又倏然消失,只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玉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

临潭陈旗(今王旗)磨沟齐家墓地的发掘,或许会为寻找齐家人的消失方向提供重要线索,甚至有可能成为解开齐家文化谜团的钥匙。发掘结果显示,齐家文化与寺洼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寺洼文化的基本要素可能在齐家文化晚期已孕育发生。毛瑞林介绍说:“此次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两座寺洼文化类型的墓葬。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座墓葬和齐家文化墓葬之间有着打破关系。”

专家们发现,齐家文化墓葬和寺洼文化墓葬之间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初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神秘消失的齐家人并没有彻底消失,他们在甘肃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三五百年后,最终流向了四面八方。其中有一部分人在陈旗(今王旗)这块地方逐渐向寺洼文化类型过渡。

“这是一个空前的发现,为这两个文化类型之间相互关联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毛瑞林强调说。

首 次 发 现

伴随着发掘进展,还发现了一座编号为M100的墓葬,这是目前发现人殉最多的墓葬,发现了五人以屈肢侧身葬的方式被埋葬在竖穴中。

这座墓葬是9月中旬发现的,发掘时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挖探方的缘故,原本距离地表2米深的墓室,实际上距离地面只有1米多了,发掘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即便如此,对发掘人员来说,这仍然是一个考验。

“由于墓坑狭小,人在里面工作本来就施展不开,既要确保文物的安全,又不能移动清理对象,还要将其完整地暴露出来。我们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挖到一定深度后,在墓坑中铺上塑料布,人站在塑料布上,一边挖,一边后退,这样就比较容易了!”谢焱说。

全部清理出来后,考古专家发现,这五人埋葬在墓室中,呈现出侧身屈肢的样子,似乎在向偏室中的主人卑躬屈膝,而主人在偏室中享受着有奴隶服侍的生活。

然而,更多的发现还等待着考古工作者,但这个发现更让人们激动不已,也使中国考古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齐家人。这是什么发现呢?

这就是临潭齐家人的神秘葬俗。齐家人的葬俗非常独特,他们采用的是竖穴偏室墓,而且出现了多人多次葬。竖穴偏室墓就是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坑,然后向两边开挖,挖出偏室后,再分别挖出头龛和脚龛,作为摆放随葬品的地方。

此次发掘的竖穴偏室墓单偏室较多,其中又以左偏室居多,也有部分为右偏室。双偏室墓相对较少,还有少量上下偏室、内外偏室墓。

这些竖穴偏室墓多为合葬,单人葬较少。合葬者少则两三人,多则10余人,成人、儿童皆有,部分墓道中也有埋葬死者的现象,人数1~4人不等,但头向多与位于偏室者相反,且多俯身或屈肢。内侧人骨大都被扰动,靠近墓道者则多为未经扰动的一次葬。

毛瑞林说:“发掘现场的迹象表明,这些合葬墓有的是偏室塌陷后才填埋墓道的,有的是对同一偏室的人骨进行二次整理埋葬,还有的是重新挖开墓道进行埋葬的。”

钱耀鹏博士说:“本次发掘不仅证实了齐家文化中还存在大量竖穴偏室墓(约占70%),并揭示出了磨沟齐家文化墓葬结构、埋葬过程及埋葬习俗的复杂性。”

竖穴偏室墓是齐家文化类型墓葬中的首次发现,为齐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并为研究齐家文化的葬俗、葬制、社会结构、齐家文化与寺洼文化的关系等学术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重 重 悬 疑

在2008年的发掘中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在发掘的346座墓葬中,竟然只出土了一件玉凿。谢焱说:“那个玉凿仅仅比中指略宽一点。”

众所周知,齐家古玉被文博界列为中国三大古玉之一,其知名度和良渚、红山古玉不相上下。这些年,在武威黄娘娘台等地的齐家文化类型遗址中出土了近百件玉器。为何临潭陈旗(今王旗)磨沟遗址的346座墓葬中仅仅出土了一件玉器呢?是发掘的墓葬标准不高,还是这个部族本身就不擅长制作玉器呢?

此外,有些墓葬中出现了两种器物群共存的现象,这是需要解释的一个重要现象。

有专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是齐家文化的新迹象,还是外来文化的融入,亦或是后来者的借墓现象?”

第3篇:齐家文化范文

[镝 要]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企业的权威,既是企业管理主体也是企业文化主体,这就决定了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首要因素。就企业文化而言,企业要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企业家,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家做到坚持学习、重视沟通以及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价值观;企业家素质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6-0019-02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幸福》杂志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科特和赫斯克特教授发表了其潜心研究的成果《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两位教授历时数载,通过对几十个行业、数百家世界知名企业进行的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10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应当说,决定企业兴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文化如何,肯定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重要阅素。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之间的兼并并存的严峻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对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设计者――企业家的研究也就具有其现实性和重要性。

二、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首要推动力

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定义为:在企业长期形成和信奉的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及其成员行为取向的一种理念。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组织生产要素以新的结合,从事创新活动的人员。对于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企业家将他的理念传播给员工,以达到创建企业文化的目的。可以说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首要推动力,是由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的。企业家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是企业的权威,他既是企业管理主体也是企业文化主体。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员都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最高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职工三个层面。企业家成为管理主体是与其在知识、能力、权力和威信这四个方面的水平分不开的。企业家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与中层管理者和职工完全不同的地位,发挥完全不同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形成和信奉的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及其成员行为取向的一种理念。在企业管理架构中,尽管管理者与职工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但是,由于企业家管理主体的优势地位,自然就取得了整个企业管理的主导地位,而职工则处在服从地位上。这就是说,管理是管理主体能动地作用于管理客体的对象性活动,是管理者按照自己选择的目标和行动方案通过被管理者去付诸实施的过程。既然企业家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主导者,那他当然也就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宣传者和身体力行者。简而言之,企业家足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首要因素。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首届(2002)中国企业文化年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企业文化最不容易被人模仿,足最具威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说“企业文化最不容易模仿”也恰恰证明了企业文化的差异来自于企业文化主体的差异,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家,更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没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是来自模仿的。

企业家的价值观是奠定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形成和信奉的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及其成员行为取向的一种理念。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对象意义的看法或观点,它往往决定人们对事物意义的认识。企业家的价值观是在他们自身素质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状况决定的。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它所设计的企业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要符合他本人的价值观,企业家每天以他的所作所为更新着企业文化模式。他在他的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制定的政策、表达或抑制的情感、关注或忽略的业绩、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传达的态度无不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态度和行为。企业家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动、以各种决策创造了企业文化。商界的传奇人物,通用电气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通用乃至世界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塑造了一个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韦尔奇的价值观中,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他的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韦尔奇推崇三个信条: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并把这三个信条注入到企业文化中,使之成为通用电气的文化精髓。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下,围绕着竞争与沟通的经营理念,通用电气成为了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连续数年被世界著名财经日报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世界最受尊敬的公司”。

三、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不容缓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时代所要求的企业家与过去所谓的企业家不同,过去所谓的企业家一般是凭借对财产的所有权而成为企业的最高主管的,他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于一身,依据个人对经验的把握实行家长式的集权管理,属于所有者――经验型企业家。而信息时代所要求的现代企业家绝不等同于董事长、总经理的地位和职务,虽然他们也是在现代公司管理中居于支配地位的高级经理人员,但他们主要不是凭借所有权,而是凭借其丰富的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卓越的才能,通过竞争而取得经营管理权,是具有较高知识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营者,属于经营型和知识型企业家。就企业文化而言,企业要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企业家随时研究、分析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变化的趋势,井步步紧随,否则就会落伍。然而,我国的企业家队伍从总体上看还很弱小,很不成熟,素质低,成分构成上很不均衡,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刻不容缓。

怎样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企业家?

1.坚持学习,做知识的主人,提高个人修养。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其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把握当代科技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了解什么最重要,什么是市场最急需的,提高捕捉机遇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积累,使企业文化在表达上更富有时代精神,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4篇:齐家文化范文

家,意味着人心里最有归属感的地方,沐浴人性最美好的地方。

从家庭关系的经营可以推导出企业“家文化”的经营。

一是一切从称呼开始。长辈有尊称,爱人有昵称,平辈和晚辈有小名,此外还有不规则的绰号。从心理学的角度,称呼意味着两个人心理关系定位的开始。

二是家庭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譬如丈夫、妻子、父亲、子女等。

三是结婚,意味着两个单独的个体共同组建了家庭,结婚证是法律的契约,婚礼是宣告的仪式,然而,这两者都是形式上的被承认,究竟两个人是否真的同心,还要看两个人的心理契约。

四是家庭关系的经营唯有一个字“爱”。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语言表达、行为表达、仪式表达(家庭聚餐、坐在一起吃水果聊天、共同去做一件事情)、信物表达(赠送礼物或信物)等。

对照以上四条,企业“家文化”经营中可以借鉴的有:

从称谓入手

企业是个特殊的大家庭,这里的称谓不仅包含个人称谓,还包含集体称谓。企业中的常规称谓如“经理”、“总”可以定义职位角色,但是稍显有距离感,如果在合适的场合(内部场合)采用个性化的趣味称谓,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员工关系的融合度。集体称谓是指众人参与的组织称谓,例如倾听基层声音的“草根会”,会给人放松的心理映射,让员工乐意轻松地畅所欲言,无形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再比如,“帮”、“派”这类词语用于员工娱乐团队的组织,可以从一开始就增强员工的心理归属感,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十派”。

角色定位

企业里面,同事之间通常以兄弟姐妹及伙伴统称,是同事,也是朋友,资历深的老员工有时又扮演长辈的角色。同事和朋友的区别在于,我们不单单是为共同的事业而集结到一起,同时,我们本身也有了一层互相认可的心理契约。唯有视同事为亲人、为朋友,才能营造浓厚的“家文化”。

“心理契约”

员工加入企业,“劳动合同”是法律的契约,入职办理是宣告的仪式。“心理契约”,即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信任、真诚相对以及忠诚,则是逐步建立和培养的。在这里,“仪式”的重要性通常为企业所忽略,新员工的入职,通常是悄无声息的,而不是像婚礼一样正式宣告的仪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是需要仪式的,仪式能给人心理一种厚重的投射,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让人长久难以忘却。从这个角度讲,一场别开生面的特别的入职仪式,能激起员工对于和企业盟约的使命感和认可度,从长远的角度,能增强员工的忠诚度,这就好比给两者的关系加了一层加固膜。

相亲相爱

企业爱员工,和家庭的爱相似又有所不同,企业对员工的爱,首先应该是对员工的尊重和重视。

语言表达:最常见的口头表达是问好。作为领导者和管理层,要经常性地向员工问好。相互问候可以增加人们谈话的机会,人和人的壁垒、部门与部门的壁垒也会逐渐消失。上级向下级问好,可以在企业营造轻松、真实、自然的氛围。

书面表达:更多的就是通过邮件或者手写的便签。在企业重大节日以及公共节日的时候,总经理给员工写一封热情洋溢的邮件,无疑对员工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也能让员工感受到总经理和他们的心其实离得很近。

行为表达:微笑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它会涟漪般地传递开来,从一个人传递到一个团队,再从团队传递到整个企业,甚至在企业之外,员工还能将微笑的力量传递到家庭和社会中。

团队成员之间的身体接触,例如拥抱、握手、拍肩,可以快速削弱陌生和隔阂、进一步拉近心灵的距离、增强团队凝聚力。

在企业中,除了倡导为客户服务,也要倡导员工之间互相服务,一个小小的关爱的行为,例如主动帮同事沏茶接水,都能起到巨大的拉近关系的作用。

仪式表达:仪式表达在企业中通常表现为团队建设活动,例如聚餐、唱歌、集体旅游等等。事实上,更有意义的仪式表达在于不刻意而为之。比如茶歇的时间员工聚在一起聊聊各自的家长里短;管理者协助普通员工一起完成一个很小的动作等。

第5篇:齐家文化范文

关键词:电力建设企业;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品牌影响力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an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modern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Enterprise culture is helpful to shape a good corporate image, enhance corporate brand, accelerate the pace of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feedback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workers heart lies. This paper mainly by thinking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meaning, and the author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posals, hoping to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lay a certain role.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rporate culture; corporate image; brand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电力建设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企业的管理模式、员工的发展规划、企业的未来走向等,形成了具有电力建设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一种精神效应,影响并指导着企业往前迈进。企业文化以其独有的精神魅力,将企业发展与时代紧密相扣,在无形中规范员工的言行,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给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促进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

一、电力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没有积极正向的企业文化的电力建设企业,就像一盘散沙,员工无法形成向心力,对企业的发展规划无法产生清晰的认识。加快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如同磁铁一般,将员工的心紧密连结在一起,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和奋斗。中国电建集团以“汇聚、柔韧、进取、奉献、和谐”的特质作为自身的价值观导向,以“建成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创新驱动型、质量效益型世界一流综合建设集团”为企业愿景,致力于与客户、股东、政府、社会一道,共创效益、共创和谐、共赢未来。通过明确的企业文化,员工清晰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取向,并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凝聚力极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加强。

(二)增强品牌影响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的使命与价值追求实现统一化,使员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所做的工作和为之付出的努力。电力建设企业的使命就是立足电力建设,坚持和谐发展,建设精品工程,开发优质能源,创造经济效益,服务社会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树立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熏陶,企业不断打造优质的电力建设工程,对增强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电力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围绕战略,融入管理的原则

电力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紧密围绕中国电建集团的发展战略,融入企业管理来进行开展。以保障战略的实施与实现为出发点和目标,以提高电建集团相关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二)理念领先,行为自觉的原则

坚持把电建集团企业理念的学习、宣传放在首位,注重观念转变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制度与考核,强化行为落实,培养自觉性,提高执行力,保障电建集团企业理念的贯彻和物化。

(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坚持集团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本相统一,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为基础,提高人的素质,强化人的信念,重视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创造和谐发展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三、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以人为本,进行定期的企业文化培训

电力建设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员工的配合和努力,因此,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首先从员工着手。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让员工高度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产生共鸣,才能够以“感恩、忠诚、敬业、职业”的心态为企业工作,并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技能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让企业文化更好的展现在员工身上。企业培训是让员工深入了解和探究企业文化的一个渠道。定期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时刻感知员工的思想变化,让员工与企业文化进行良好的磨合和互动。提高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知程度和自觉性,要发挥先进人物的表率作用,用先进典型的可贵品质和精神力量,培育、塑造核心价值观,用企业文化指导和规范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

(二)完善制度,解决制度制定与执行脱节的问题

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各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完善岗位规范,强化制度的培训和执行,增强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约束力,达到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的高度一致。制订、修订包括评审、考核、奖惩在内的企业文化相关制度,保障理念、价值观的贯彻和物化。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营造“和谐共处、人企合一”的健康人际关系和良好企业环境,从而有效解决制度制定与执行脱节的问题。

第6篇:齐家文化范文

然而,在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畔的苏园内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会场内,春意盎然,暖意浓浓,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正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的演讲,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苏园的掌门人、溧阳市幽香苏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霍益民向记者介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公益论坛已在苏园举办九期,另外还举办过一期企业内训班和一期儒学文化研习班。这次是第九期,学员有1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

听一次课,许下一个愿

“你是怎么想到要举办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益论坛呢?”

霍益民说:“那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2008年11月,霍益民到南京去看望一个朋友。朋友正在上课,他就走进教室也听起课来。讲课的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蔡礼旭,正在讲做“幸福人生”讲座,内容讲的都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事儿,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还有这样的课?”这一听,霍益民就再也不想走了,一连听了四天。他的朋友是一位企业的领导,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遇到许多困难,面临停产,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学了《弟子规》以后,就把它带到企业里,用传统文化的精神来加强企业管理,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企业面貌大变。

“学习传统文化竟有这样好处?我听了,信了。”霍益民说。

“你听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霍益民说:“蔡老师讲的一个个小故事打动了我。”他接着说:“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如《弟子规》只有36句1080个字,但是可称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内容十分广泛,讲人生,讲道德,讲怎样去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等等,涵盖面十分广泛。在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当今社会,重学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现实意义。没学前,一个人做事总是以我为主,学了以后,像镜子一样对照自己,就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明确人生的目标,学习后真是让人受用无穷。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我们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弟子规》里都能找到根据。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是搞企业的,企业不但要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还要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社会道德风气的好转,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这应是每个企业家肩负的社会责任,德是企业的基础,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在南京听课后,霍益民心里就许了这一个愿:“要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到自己的企业来,并在苏园办班,让更多人学习,让更多人受益。”

传统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2009年11月,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第一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公益论坛在苏园办起来了,没想到一下来了2百多人,大大出乎霍益民的意外。粉墙黛瓦的苏园原是一个集茶叶加工、经营、培训和休闲于一体的建筑群。举办论坛之前,霍益民和企业的员工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学员来学习,食宿全部免费,连前来上课的老师都不收报酬,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义工为会议服务,起早摸黑,全力做好后勤工作,其中还有资产超过几千万元的企业家。有的企业老板还自掏腰包,印了2万本《弟子规》赠送给苏园,作为学员人手一册的读本。由于专门建造的宿舍楼还没建好,一时床位不够,一些学员表示宁愿睡地铺也要参加学习。学员热情之高涨,让霍益民十分感动,他说,“困难再大也要克服,为大家服务好。”

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课,使在座的学员们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一次次鼓掌。到现场亲自演讲的,还有视频中播放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人生故事,净化了学员的心灵,许多学员掩面抽泣,留下激动的眼泪。一个名姓侯的女学员在听课后敞开心扉说:“我作为一个女儿、媳妇、妻子、母亲,结婚20年来,我没有为公公婆婆烧过饭,节假日和休息天也很少去看望老人,总认为丈夫在家里忙这忙那都是应该的;作为妻子也没有尽到妻子的义务;听了传统文化的讲座,我心有触动,认识到,孝悌为传家之宝,勤俭为持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诗为起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传统文化是传家之宝。我回去后不管再忙,每周要去看望母亲,帮母亲做点小事,听她唠叨,做个好媳妇;夫妇之间要互敬互爱;还要做个好母亲,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弟子规》,走上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大道。”

一位小学教师这样写道:“学习的收获不仅仅是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许多事情,受到许多感动,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人生幸福的方向。要问我眼里为什么总是噙着渭水?那是因为智者的声音唤醒了我感恩的心;要问我的心潮为什么如此澎湃?那是因为讲座中老师的真情真意感动了我;要问我的脸上为什么如此光彩灿烂?那是因为圣贤的智慧启迪了我,开导着我,指引着我,让我豁然开朗。”

传统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教育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在交流会上,一个来自福州的女孩,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她曾在在社会上结识一个男朋友,染上了。在三年里每个月都要花去上万多元甚至更多,还为此经常与父母吵架。后来学习了《弟子规》后,她的心灵受到巨大的冲击,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跪在地上,含着眼泪对自己的母亲忏悔说:“妈!我感恩你,是我害了这个家,现在我懂事了,我知道怎样做人了。”她把烟和戒了,开始吃素。原来花钱大手大脚的她,现在连一粒米饭掉在地上都会捡起来吃;她再也不乱买衣服,穿着旧衣服也挺着胸在大街上走。她不但帮助婆婆洗衣服,还帮助很多老人做事情,在马路上见到残疾人还会走上前去帮助送回家。

这是灵魂的洗礼,这是道德的力量。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导人们“思无邪”,弘扬正气,宣讲道德,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从孝敬父母做起,正在使许多人的生活和生命发生变化。

苏园成了道德大讲堂

到目前为止,苏园已经举办了11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参加的人数已超过2千人,还有2千多人等着分批参加学习。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个阶层,有公务员、医生、教师、企业职工、大学生等等。霍益民专门组织起一个工作班子,注重实效,精心布置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亲自筹划安排每期课程,聘请老师,采用面授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把每期的内容安排得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活泼。授课内容有《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新世纪健康饮食》、《礼在生活中的运用》、《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中华文化与管理科学》、《涵养女德美丽人生》等。到会亲自讲课或播放讲课视频的老师中,除了有知名的国学老师外,还有中央党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大学、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还有国内成功的企业家和著名的影视导演、演员、还有央视“2009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道德模范等。其中全国道德模范、奥运火炬手、山东省十大优秀母亲田秀英就4次亲自到会,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她自己家被大火几乎烧尽、三岁儿子烧成焦炭模样,丈夫多次想轻生。在别人眼中痛苦不堪的人生困境面前,她笑对人生,以伟大的母爱,去克服一切困难,带着儿子和丈夫走出了人生困境,把儿子培养成为一名大学研究生,让一家人都获得了新生。她的生动讲述使在场的学员无不为之感动和钦佩。

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是安身立命之学,提出了全社会可接受的共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学员都感慨万分,是苏园让他们补上了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课,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一些学员离开苏园时,都依依不舍,有的甚至买了车票还要把车票退掉,再在苏园住一晚。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第7篇:齐家文化范文

时 间:3月27日下午2点

参 会 者: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副主任贾邦、北京汉潮大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正辉、悠视网CEO李竹、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管理公司总经理民、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副总裁肖劲松、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周庆山、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闫明昭

主 持 人:《创意世界》主编 张丹

主持人:今天是个好日子,由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与《创意世界》杂志共同举办的“雍和创新大家谈”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代表活动的主办方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来自北京汉潮大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中关村雍和航星园、悠视网、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北京大学等机构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在北京国子监敬一亭集聚一堂,以“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发展”为主题,对孵化器这个源于对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进行扶持的一种形式,在当今时代如何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再度发挥它的扶持功能进行探讨。请来自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及实践第一线的各位嘉宾敞开思想,畅所欲言。

首先请本活动的主办方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副主任贾邦介绍一下雍和园管委会在孵化器方面的工作的情况。

“物业管理”要向“为产业服务”转型

过去的孵化器特指对科技产业的扶持,而我们今天交流的更多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的建设内容。东城区在这方面一直有所尝试,我们提出了建设“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实际上建的就是为中小型文化企业服务的孵化器。对此,我们为每个胡同里的创意工厂都搭建了服务平台,政府也给予了整个服务平台的建设资金,同时也希望这些胡同里的创意工厂的物业管理者逐渐由物业管理向为产业服务转型。

2010年,在《东城区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里,提出了对入区发展的文化创意企业采用奖励、匹配、补贴、资助等方式,给予资金扶持。我要强调的是,说道文化孵化器、科技孵化器的内涵有很大的不同。文化企业本身就涉及多个政策领域,相比科技领域还分散,所以文化孵化器要发展,需要了解的内容更多。这就需要我们大家来集思广益,碰撞出新的内容,新的理念。

孵化器的服务不是简简单单地出租房屋

我先介绍一下汉潮大成。北京汉潮大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硅谷投资置业建立的高科技园区。瀚海硅谷科技园旨在打造一个中美交流的平台,它的运营思路是建立中关村人才特区的海外基地。作为中关村延伸到国外的“触角”,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将引导和帮助海外高端人才尤其是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对海外人才进行预孵化,为中关村示范区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它将成为宣传中关村的一个品牌窗口,把海外特别是美国的人才、技术、资金吸引到中关村,吸引到瀚海智业,吸引到雍和园。

作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的模式其实是提供一种科技服务,但这种科技服务不简简单单是出租房屋。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其精力大部分还是放在产品的研发与技术的研究上,前期的工商注册、审计、政策引导、管理咨询到后续服务等等工作往往无暇顾及,而这些都是孵化器可以为其提供的服务。另外,孵化器可以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但投资的项目,孵化器会有一个判断和分析,比如我们就会找潜力较好、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来进行投资和孵化。

要做专业的而不是泛泛的孵化器

孵化器是相对公益的一个平台,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支持,这不是指支持孵化器本身,而是支持企业,给我们的企业一个好的创业环境。现在孵化器的概念与10年前的差异非常大,尤其是金融资本的环境,整个产业链已经逐渐成熟。现在非常明确的一个现象是,创业已经成为热潮。其原因:一是金融环境的改变,二是移动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它们降低了创业的门槛,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或者是其他一些产品的一个非常好的产生价值的渠道。

我的建议是做专业的孵化器,不是泛泛的孵化器。所以,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的孵化器就应该成为我们的切入点,在此方面集聚资源,给予支持和专业的服务。此外,孵化器必须要有专业的配套。孵化器里必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基本的管理,这里包括场地、物业、工商税务等一条龙的服务。创业企业都很小,精力不足,特别需要政府给予这方面的支持;其次,对专业的孵化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第三,孵化器中完全可以有些创业训练的机构,在商业模式、产品方向等等都可以给大家进行创业辅导,这会大大增加创业者存活的可能性,减少其走弯路的概率;第四,要有相关的天使投资基金的配合。我认为专业的孵化器是个方向,再加上以上4点,孵化器完全能够在三五年之内形成比较大的规模。

抓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生态

航星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规划为信息与创意产业集聚区。90年代末,我们和诺基亚、西门子搞合作,发展“诺基亚和平里工业园”。入住的企业不多,就十几家,但是企业规模都很大,而且上市公司比重很大。

航星园的经验是以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来带动园区成长,比如航星园内已经入驻的光线传媒。我们也正在和诺基亚高层进行一个“携手共建软件园”的项目讨论。诺基亚提出了“从3000到300到30”的计划,即每年找到3000个项目负责人带领3000个创业项目,然后帮助他们成立300家公司,培育出30家具有中国影响力的企业。

航星园的规模较小,我们能做的就是把龙头企业在一个产业方向上去升华。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这些大企业需要自己的供应商,也需要有小企业围绕在它的身边,这样才能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出于这个目的,我们从去年开始做孵化器。我们不局限于当房东,也希望能当股东。

孵化器需要模式创新

孵化器发展到现在有一定问题存在。全国大大小小这么多孵化器的存在,能够真正起到作用的有多少,这要打个问号。应该说,传统孵化器曾经起到了一定作用,而现阶段我们需要转变新的模式,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特殊性要求孵化器的建设要改变传统的模式。比如文化企业资产评估的问题,而文化产品怎样通过版权认定其资产,同样是目前比较困惑的问题。

我们的孵化器缺乏专业性,没有服务链,这是孵化器达不成预想目的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孵化器上的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孵化器缺乏资源整合的能力。

举个例子,新加坡裕廊工业园采取公司总部统一招商策略,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即“复制”。这种策略的主要特点是:拥有高度的营销自;为跨国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如新加坡首创的“一站式”服务。现在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而我们恰恰缺乏一种有效的盈利模式、服务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可以在全世界去复制,去运营更多的园区,以带动产业链。

孵化器要成为实践育人的基地

我们现在遇到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好时机,而且也遇上了文化大发展的好机遇,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这可能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好机遇。在此方面,不光是企业要使劲儿,大学更要紧密地与孵化器相结合,高等教育不能与社会脱节。

今年九部委下发的文件中讲道,今后大学要加强实践育人,这就是说以后高等学校的教育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状,大学生要有更多的时间要去社会上实习、实践,而硕士生的培养也要重实践,重创意,重能力。我们的大学今后应该建立大量的实习实训基地,院系和企业建立平台,邀请企业家走进校园。

人才和产业是孵化器的两大要素

围绕创意产业园区的孵化功能,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人才和产业。人才和产业就像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人才是产业的源动力,而产业为人才提供了舞台和空间。

从人才这个角度来看:首先,闭环集聚。我们要集聚顶级的教育资源,这是吸引高端人才的一个条件,再通过高端人才的集聚来驱动优秀产业资源的集聚,而优秀产业资源的集聚反过来又有反哺作用。第二,战略先导。我们在做人才集聚时,要有区域的发展规划方向,围绕这个方向,配置资源。第三,创意互动。产业也好园区也好,一个基本的功能是去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主题的大覆盖面的活动。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创意是创意产业的灵魂,而创意来自灵感,而灵感一定是来自碰撞,所以每一次活动的交流都可以成为思想与创意的盛宴。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起到塑造品牌,提升影响力,集聚人气的作用。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产业孵化对园区来讲,其核心应放在构建具有紧密关联的集群环境上,即围绕特定的产业主题,构建产业链,发动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以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为例,我们落成在雍和园这个版权产业基地中,带动了超过60多家企业入驻雍和园,这就是产业集群的概念。对于企业来讲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于园区来说也需要旗舰企业的带动影响,这就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然。

媒体提问

提问一:请问李总对东城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哪些比较好的建议?

李竹: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就是渠道,我们国家每年有70%的电视剧生产出来后没有办法在电视台播出,就是因为没有播出渠道,有了视频网站之后,大家开始做自制剧,互联网成了一个新的播出渠道。我相信未来,视频网站可能就会跟电视台差不多。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传播渠道市场化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就能找到我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症结。

20世纪是以专利为核心的技术经济时代,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而版权是创意经济的核心。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发展迅速,但是文化创意产业里这些支柱性产业,影视、游戏、动画等等都缺乏相应的渠道。我建议把文化创意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即是说要针对所有依托互联网渠道进行发行的这一类文化创意产业去做专业孵化器。

提问二:北京东城区做了很多有特色的产业园区,比如“胡同里的创意园区”。政府在扶持创意产业园区方面有哪些政策,显现出怎样的效果?

贾邦: 2007年以后,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建设“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北京东城区的老胡同里有很多旧工厂存在,如何让这些旧工厂进行产业置换,更好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们尝试要通过建设示范基地,逐渐让旧工厂里入驻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

东城区现在认定了10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各具特色,我们为旧工厂的产业转型找到了一条出路。这些示范基地60%都是由原先的工业企业自己来转型运营,这样不仅是找到一条产业转型的出路,而且还能继续锻炼这些企业原先自己的队伍,这是核心。

提问三:科技企业的孵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请问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方面有没有好的经验案例?

第8篇:齐家文化范文

一、澄清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企业的有机延伸。先进文化为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必要条件。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五个执政能力建设之一,可见先进文化是多么的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曾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科学论断,准确地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殊而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把培育企业全体人员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主导性措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因素对于制度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人为管理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员工群众为基础,以追求理想的经济目标为目的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象无形的制度制约着人们,发挥着的对人的凝聚、导向、激励、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团队意识代表着企业全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它促使人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达到自觉关心企业,承担企业的责任和目标;二是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企业文化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企业的领导都十分注重通过企业文化的途径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三是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也是对员工从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培训和提高的过程;四是企业文化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实现的,通过企业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五是能够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的作用。所谓激励,就是指导企业的领导或管理者科学地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员工内在的正确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生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企业文化管理的整合性特点,在激励手段上,它强调的是一种综合的、非理性的方法,这样它的激励效果就更加显著。

企业文化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先进的企业应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龙头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企业文化也应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应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列宁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永远不能打胜仗的。企业同样是如此。总的说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凝心、铸魂、育人”作用,我们常说“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育人、以文兴企”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剖析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作的新概括,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我们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调控经济运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笔者认为,要理解人本管理,就是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掌握人性的实质。企业的“企”字无“人”则“止”:企业是人至上的事业,有人才有企业,没有人就没有企业。这种拆解既形象生动而又深刻丰富地说明了企业是人的事业,以及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企业管理要重视物的管理,更要重视人的管理。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当然,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权,创造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对企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极大的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建设企业渴求人才,人才渴求企业的人文环境,就是要把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作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的需求当作发展的动力,把人的变化当作发展的标志,以人为中心开展经济与管理活动。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调动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思想与模式,而不是游离在经营管理活动之外的一种文化现象。

当前,正掀起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热潮,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21世纪的人,不应仅仅是泰罗和法约尔看成的“经济人”、梅奥看成的“社会人”、马斯洛看成的“自我实现的人”、麦格雷戈提出的X—Y理论及此后的超Y理论看成的“复杂的人”,也不仅是70年代戴维斯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中强调的“组织中的人”、80年代公司文化兴起后把企业看作为“文化人”,而应是能系统思考的、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的、积极参与组织学习的、能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的,不仅把学习看作人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泉源的“学习型的人”。

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扎扎实实、持续不断的努力,使企业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具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能够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自由的人”,努力营造成一个“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文化氛围。

三、建立人为本的新型文化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市场经济是人才经济。实践证明,谁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决定性优势。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员工群众,不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文化塑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把人做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研究员工的各种需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求得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协调。

1、关心爱护人,打造良好的物质文化。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是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员工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证,是员工主体地位是否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作为企业要把维护员工利益,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浅层或表层文化,它是企业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企业创造的企业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等,这些都有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人们首先是通过物质文化来了解企业的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因为其表层属性而忽视企业物质文化。

抓物质文化建设,要努力实现员工与环境良性互动、和谐共进,实现企业面貌整洁有序、优美和谐。建立一个净化、绿化、美化、香化为一体的花园式企业。培育员工“以厂为家”的归属感和献身企业的责任感,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努力为员工构建一个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积极创造条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标志及厂歌、厂旗等。

要充分重视技术、设备和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注意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注意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电算化的运用,注意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的运用。

2、教育塑造人,构筑宽松的精神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构筑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成功的企业精神或口号,能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而正是这种联想,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当我们一说“铁人精神”,就会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跳在油池里,代替搅拌机在搅动原油;一说“雷锋精神”,就会立刻想到一个战士,抱着孩子,扶着大娘,打着伞走在泥泞的路上……正是这些包含着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口语,有着典型形象的精神才会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要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使之入脑入心,决非几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坚持源于实践反复提炼升华,反过来回到员工的实践中渗透灌输,形成一种环境的熏陶,逐步地规范养成,把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植根于员工的身心和实践之中,才能疑心育人,融汇企业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

要使员工深刻体会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人才发展的成就感、渴望成才、成功、不断进步、不断开发自我,超越自我,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展示才华,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要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一个让人充满信心的岗位、一个体恤员工的领导,对员工来说比拥有财富还重要。

3、管理激励人,建立严格的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只有制度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条件,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都是通过人的作用来体现的。而人的品质、意识、观念及诸多要素从各个层面上影响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只有把严格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要努力做到法治透明,令行禁止。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依法治企,以德治企,法德双治。要不断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据可查,制度建设应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删繁就简、实用管用、有限责任、有人负责、有效制衡、管理有效长效的目的。

要搞好制度文化,就是不断改进对人的管理,变“行为控制”为“自我管理”:变“训导、训服”为“启发、自觉”;实行“无情管理、有情操作”,通过人文关注,人情关爱、人性理解、人道关怀、人格尊重,达到人和共事、同心同德,培育员工的归属感,由衷地爱岗敬业,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主动关注和积极解决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员工有关的问题,建立符合人性的管理理念,创造适应人性的工作环境,培植满足人性的发展土壤,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力。

4、尊重信任人,营造和谐的人格文化。企业文化做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其核心内容是重视员工的自我价值和主人翁意识。无论是建设企业的制度文化,还是建设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体现这些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最根本的还是建设人格文化。所谓人格文化,就是体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道德品质的文化。建设企业人格文化,目的是让员工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相统一,从事生产经营劳动的主人翁态度与在社会生活中自尊自爱、发挥积极作用相统一,自主意识与自律意识相统一。在现代企业中,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人人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在企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即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惟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具有深度的可再开发性,具有可转化为其他社会财富的“增殖力”和“扩散力”。

第9篇:齐家文化范文

一.作息时间表

每天需早上八点钟左右起床,晚上十点前必须睡觉。

二.兴趣培养

需根据自己爱好来报名参加兴趣班(比如你喜欢画画,就参加画画兴趣班)。

三.练字

每天要至少练好10个字(结构分别为左右、上下、半包围、全包围等),一个月下来至少练好300个字。

四.寒假作业

每天至少做五页或四页(指的是数学、语文、英语寒假作业每天做五页,政治、生物、地理、历史每天做四页)

五.日记

可以尝试写一写数学日记和英语日记,还可以写字数较长的日记(主要记录完场寒假作业和数学游戏中的一些体会),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登录作文库投稿自己写的作文或日记。

六.兴趣阅读

读几本自己喜欢且对自己学习或生活中有意义的课外书(可以选择到图书馆去借书或者自己到书店里去买书,看完后还可以和小伙伴换书看,但一定是要对自己有益的书,黄情书不可以)。

七.听讲故事

把从电视、电脑、书刊中知道的一些有趣又有益的故事将给家人、朋友听,还可以将自己的体会告诉他们,也可以让别人来参与。

八.预习

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课本可以和附近的哥哥姐姐去借。

九.复习

可以把以前的课本全都清出来,然后把上课没有弄懂的课全都温习一遍。

十.锻炼

在寒假中也不能缺少锻炼,多多出去锻炼。

十一.旅游

在旅游过程中还可以把看到的景物用手机或本子记录下来,开阔下眼界。

十二.家务

在寒假中还可以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

十三.自由活动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