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社会管理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管理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管理创新

第1篇: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福利院 社会管理 创新研讨

作为专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庇护场所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其社会管理的好坏直接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准确把握社会福利院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不断地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生存生态环境,才能把福利院打造成一个服务对象、政府、社会都满意的爱心家园。

1.创新社会福利院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城市空巢现象的普遍化,加之因各种原因丢弃的小孩,在频发灾害灾难中伤残无家可归人员的有所增加,导致了社会整体对福利院的需求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的社会福利院,显然从体制上、管理上、软硬件设施上、服务上等各个方面都略显滞洉。面对新形势下新的任务,迫切的需要改变现状,满足于服务对象呈现复杂化的挑战。其唯一的出路就是义不容辞肩负起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搞好服务工作,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福利院管理新格局。这也是当前社会福利院的重要前沿课题,广大干部职工值得探索和必然选择的重大现实问题。

2.创新社会福利院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实现落实科学观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纲领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内在要求就是必须要搞好社会管理。作为社会文明缩影的窗口单位,社会福利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围绕院内“事前主动服务、事中温馨服务、事后跟踪服务”三大板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管理机制、理念与方法。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将院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到广大服务对象中去。完善软硬件设施功能,提升服务档次水平,为各类服务对象营造出健康绿色的生态生存环境,推动院内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2切实解决凸显性问题,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举措

社会福利院的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随着经济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与矛盾,一方面是我国人口进入老年化,对福利院的需求远远超出了现有的规模与数量,且原有的已大多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服务对象呈现出复杂化,如寄养的老人增多,对服务质量及硬件设施要求又高。要着力解决好这两种凸显性问题,社会福利院须作出大胆有益探索,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提高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如:探索多种经营机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小型福利院,纳入统一标准化管理,就地解决寄养老人的问题。按政策阳光公开操作,严把进院审核关,主动“接”入符合条件的收养人员,坚决“请”出不该进入的。只有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才能化解矛盾,赢得赞许好评,保持和谐。

2.3加快优质化服务,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保障

随着社会福利院服务对象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福利院要加快推进优质化服务进程,以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服务对象。首先在服务模式上,始终坚持“尊、敬、爱、助、为”的服务理念,实行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不管上下班,还是夜间、节假日,服务人员随叫随到。其次在服务过程中,实行个案护理与分级护理,建立起医疗保健、急救、慢性病康复、健康教育、医疗保险等五条保障线,做到工作上尽心、心理上爱心、护理上细心、服务上耐心的“四心”服务。第三在服务方式上,膳食要营养化、医疗、保健要科学化、设施设备要齐全安全化、文化娱乐要经常化,丰富化,实现服务对象有所养,有所医、有所学、有所乐的目标。第四在日常服务要求上,要保证收寄养老人“三个至少”, 每周至少洗澡、剪指甲、换衣服一次,每月至少理发一次,每天至少打扫卫生一次。通过不断摸索与努力,在医护、康复、医疗、收寄养人员个人卫生和室内外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提高满意程度。

2.4加强队伍专业化培养,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动力源泉

社会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稍有不慎,必将引发起意想不到的后果及埋下隐患。社会福利院在新的形势下,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必须要有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而社会福利院原有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不强,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福利院通过招聘与内培相结合的手段,引进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和建设专业化的职工队伍,提供更有针对性、更规范、更专业的服务,特别是解决老年人精神和心理的需求,指导服务对象病体的康复及专业化的护理。也可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资源,努力造就相对稳定的专、兼职义工服务队伍。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加大考核力度,让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实实在在的不一样,调动起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激情。

2.5建立庭院花园一体化格局,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福利院已由过去单纯的救济型发展成为集福利救济、养老助残、医疗护理、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因此,社会福利院要加大对硬件基础基本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变原有福利院那些卫生、安全、环境、饮食、医药不尽人意的落后面貌,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社会福利院打造成包含花园休闲及家庭环境“两型”式的福利院,让服务对象在此得到身与心的乐畅,既感受到休养的乐趣,又感受到家的温馨,实现和谐共处良好局面。

总之,社会福利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彰显出其社会文明程度,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就必须解放思想,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培养本院的核心价值观和体系,来充分调动院内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自豪感、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进一步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获得长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2篇: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政府;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矛盾突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如何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 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

所谓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及社会组织,为了促进社会的协调运转,对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个发展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和监督的过程。[1]社会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社会管理活动,二是社会的自我管理活动。社会管理是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管理活动,也是服务活动。所谓社会管理创新,是指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管理主体,按照社会自身的运行规律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积极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思路和途径。

二、 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提高和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轻视了社会建设,导致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忽视百姓生活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现象。政府往往把发展定义为经济的发展,常常用经济政策代替社会政策,致使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抓项目、谋经济方面,而忽视如何营造和建设社会发展环境。这些现象的存在,将会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冲突和摩擦的增多,客观上导致社会心理失衡,很可能会埋下不稳定的基础,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任其蔓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政府对自身角色定位失误

政府对自身角色定位失误,一方面,“划桨”有余而“掌舵”不足。所谓“划桨”是指政府过多的干涉社会管理事务,而“掌舵”意味着摆脱具体的划桨事务,集中精力把握方向,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确定正确航向。政府如果将全部精力用于“划桨”,就意味着舍本逐末;政府只有将精力放到“掌舵”上,才能保证划桨的目的性,提高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表现为管制有余而服务不足。目前我国政府模式中,政府职能仍无所不包,政府以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政府角色定位失误,给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带来混乱。

(三)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政府不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防范和不信任,导致管理部门对社会组织多采取严格控制和限制的政策,使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力量弱小,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我国现有的社会组织官办和行政色彩浓厚,社会组织缺乏应有的民间性、自主性、自愿性和自治性,几乎成为政府的附属单位,变相地行使政府的职能。

三、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实现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伟大跨越。

第一,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政府还权于民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也逐步的认识到政府不能对所有职能大包大揽,而应把更多的职能下放给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社会组织不仅要提供公共服务,并且还要承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党的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也在逐步的提高。以政府为唯一治理主体的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向国家、社会、民众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管理体制发展。

第二,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政府和社会这两大基本要素。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着观念落后,社会管理主体职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加强我国的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构建新型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我国的社会管理基本上仍然是党政主导的管理模式。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组织虽然大量涌现,但是其发育还是不成熟,我们应当将社会组织和公众纳入到社会的治理之中,积极发展社会组织,鼓励公众进行政治参与。社会组织是公众参与的重要载体,所以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于完善社会管理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则主要取决于党和政府如何处理与它的关系,使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实现党对社会组织的有效整合。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相对较长时期的推进,不可一蹴而就。改革是一项既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一段时期的渐进过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要把握好尺度、进度和力度,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热情,又不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毅力,从身边每一件事干起,不能急于求成。

因此,对于迅速发展的我国来说,社会管理创新将成为我国社会管理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学举.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J]. 求是,2005(7):16.

第3篇: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社会管理;检察机关;创新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

社会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讲,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部门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社会矛盾等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活动;从广义的角度讲,社会管理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二、检察机关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执法办案活动就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活动,因其特有的职能而具有独特的作用,但并不是独立超然于其他单位的,而是对部分社会管理活动负有监督的职责,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又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力量。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应承担起纽带作用,通过执法办案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理顺群众情绪,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原则

(一)强化服务职能

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首先必须从理念上反思,凸现司法工作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服务作用,要树立牢固服务意识,彰显检察机关的服务职能,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就具体工作而言,必须适当坚持检察职能的谦抑性,合理行使捕诉权,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努力寻找检察工作在整个社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助力点,通过为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来履行检察工作对社会的管理职责。

(二)以办案为中心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办案为中心,这是检察机关立身之本。坚持以办案为中心和发挥服务职能并不矛盾,倡导服务绝不是淡化检察职能,而是要解决好方法和策略的问题。检察机关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群众才有安全感;只有严肃查处职务犯罪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才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才能树立良好的法治、道德标准,整个社会的发展环境才能得到净化。

(三)坚持依法参与

检察机关在方式方法上必须仔细遴选,科学取舍,对通过行政手段、道德手段能解决的问题不宜过多介入,对依靠社会组织和当事人自治能化解的矛盾不宜启动诉讼程序,在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度的消极性、被动性,不能大包大揽,自我放大检察职权。采取的方法手段既要考虑可行性、创新性,也要考虑合法性,决不能突破法定职能包揽检察机关不宜承担的工作,更不能突破现有的法律框架乱作为。

(四)注重方法创新

近年来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检察改革,探索出许多创新性较强的工作方法,但频繁和持续的创新活动有时难免出现程式化、模式化的倾向。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深入分析当前的国情特征和当地的具体情况,掌握社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新变化,了解社会各阶层真正的司法需求,要保证既不突破法律框架,又确实具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此项活动才能真正对检察工作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才会真正收到各方认可的社会效果。

(五)关注长期效果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既要快速反应,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慎重决策,稳妥推进,注重长期效果。“快”绝不是仓促上阵、草率应付。在采取一项新的方法手段前,必须进行扎实的前期调研和必要的理论准备,认真分析现象,深入探寻规律,务必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四、检察机关当前在深化法治建设,参与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

(一)惩治职务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多年来,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查办和预防工作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腐败行为不仅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群众对官员腐败极其痛恨,对反腐败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期待检察机关在治理腐败犯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类犯罪的认识不足,容易忽视、容忍和谅解,导致案件发现难、取证难、阻力大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职能的依法履行。

(二)民众对公正司法的诉求高涨

近几年来,受益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姓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也成为矛盾集聚点。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侵财型案件多发,涉农领域、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突出,失地农民与社会闲散人员结伙作案,或者失地农民相互结伙作案增多等等,这些问题对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时期,转型升级必须会产出一些积极成果,譬如,自主知识产权是科技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目前,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大部分企业虽然逐渐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仍旧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意识,维权手段单一;在行政管理方法上,知识产权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而且县一级的行政部门缺乏有力的执法手段;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尚不到位,案件发现、移送、处理机制尚需完善,且执法尺度尚未完全统一,影响了对该类犯罪的打击力度。

第4篇: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鼓楼区水部街道组织全体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管理创新”培训,先后邀请东街街道军门社区书记林丹、南街街道杨桥河南社区书记崔蕊芬、温泉街道河东社区书记黄永凡、鼓西街道后县社区书记章欢芳、鼓东街道庆城社区书记何窦灵前来授课。通过本次学习,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

林丹书记讲述了“深化‘135’党建工作模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创建宜居宜业社区”的先进经验。在坚持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科学发展,全面落实“三有一化四服务”,着力在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和加强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出实据,求突破,探索出了“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乐天泉社区党委于11年7月1日被水部街道党工委命名为“红旗社区党委”,说明我社区在党建工作方面的成绩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然而我社区并未能做出类似“135”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说明在理论综合归纳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2012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一方面我社区应当继续深化“135党建工作模式”,着力强化党委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核心地位,发挥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的作用,以“五在”活动为载体,夯实社区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综合归纳,创出有我社区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

崔蕊芬书记以“拓展社区文化内涵,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主题,讲述了杨桥河南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2012年是中国文化建设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昂扬进军号。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人民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就不可能兴旺发达。乐天泉社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发展,先后建有社区文明图书室、数字电影广场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德育基地,并于日前同福州市图书馆结成共建单位,成立福州市图书馆水部街道乐天泉社区图书流通点,让文化惠民,让广大居民享受文化书籍大餐。我社区还要借鉴学习杨桥河南社区先进工作经验,多开展带有我社区特色的文化工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

黄永凡书记以“发展社区服务,提升幸福指数”为主题,谈了河东社区在加强社区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传统的社区服务只局限于“互助、自助”,而现代社区服务是在社区内,由于居民生活需要,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由政府提供,社区组织或承办、配合的一项公共服务。乐天泉社区全面施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上月初搬迁新会址后,社区综合服务站场所有了明显的改善,立足服务于民的宗旨,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如今,水部街道在全力推进“网格化社区管理”建设,我社区在施行一站式服务的同时,着力实现让社区成员分工不分家,以便在为“网格”配备“一格三员”时,让管理员、综合协管员都能做到对所管辖“网格”内的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做到迅速反应并加以解决。

章欢芳书记向我们传授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到香港学习“社会管理创新”的心得体会。香港的社区主要是为促进居民交流而成立,并不承担政府职能,这和我们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社区在吸取香港社区管理的先进经验时,应该因地制宜的加以转化。其中,香港的慈善理念深入人心,让我感受良多。我国的慈善机构还是以政府成立为主的,我社区曾发起为辖区一位困难党员的精神病患女儿募捐,数次送她前往医院治疗,关心她的病情,在人、事、物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她能尽快恢复健康。

第5篇: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管理方法创新至关重要,以有力推动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加强社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人本发展需求,政府管理职能积极进行调整和转变,最终构建多元化社会管理主体。下面本文将从社会管理的本质内涵出发,对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方法创新展开详细论述,促进社会政策更完善实施,促进社会公共正义的实现。

关键词:

社会管理;方法创新;以人为本

稳步加强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工作,这是我党深刻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把握新局面,努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长治久安,提升居民生活满意度,确保社会和谐与稳定,形成的重大决策与部署。以此,从多层面进行了社会管理创新,严格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内在要求。更新创新理念,确保社会稳定、安定繁荣。

1、社会管理本质内涵

立足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应对社会管理的本质内涵进一步了解,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基于社会角度进行理解。“社会”是一切相互联系的人们生产、生活的总体,在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前提下,融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社会活动,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从宏观广义的角度进行理解的,若是从狭义角度进行分析,则主要是指与政治、经济活动相互区别的主要以人生活为中心的领域,广泛涉及到教育、劳动、医疗、卫生等等领域。根据对其社会角度的理解可知,本文积极提倡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应是建立在狭义的“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基于管理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管理通常是指主体以法律权威或道德权威作为后盾支持,对客体行为进行一定的规制和约束。管理是区别于服务的一种定义,管理必须以道德或法律作为权威后盾,服务则不需要。举个例子来看,在教育领域中若从社会管理角度分析主要是指要对教育主体进行监督与督促,依照相关法规严格执行,如对学校的办学标准、师资认证、各项标准收费等;而在教育领域中若从服务角度分析则主要是指相关政府组织机构对教育设施进行财政支持,为学校体格各种服务与便利条件等等。基于管理的角度分析,可进一步理解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之间的差异。第三,基于社会管理的理解。社会个体之间所构建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建立在个体能动性作用基础上。社会个体的作为与不作为都能够对社会关系造成影响,无论是保护性还是破坏性。所以,为有效保障社会秩序正常,加强社会的管理是必要的。社会管理主要是从政府与相关社会组织出发,对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服务和支持,实现对社会各个系统及社会各个领域的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社会管理的本质目标就是以制度、教育手段对社会个体行为的规范,使其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2、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研究

现今,我国在社会管理机制建设存在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制度决策以及执行产生了综合性作用。

(1)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及执行方面的机制建设。

市场失灵可能会造成政府及社会公众作用进一步加强。相对过去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失衡问题,需要不同关系之间形成协调机制。政府在此过程中应当建立政策机制,分析社会目标以及经济目标两者的统一。但是针对两者如何进行权衡,则需要从不同利益群体的角度出发。综合决策方面拥有不同的特点,首先是综合决策始终属于调试阶段,其次,相关单位以及各方面的利益群体都应当参与到决策当中来。最后,就是沟通决策部门以及各方面的利益群体也应当对综合决策起到关键作用。而同时也需要对决策相关制定以及执行归入到这个社会系统当中来。

(2)建立社会影响评估机制。

针对重大工程项目、政策以及相关问题都应当形成社会影响评估机制,这些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3)转变思路,扩宽项目投资分析法。

在分析重大项目工程以及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融合社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综合性分析与决策。形成快速社会评估机制。对一段时期范围内重大工程及社会问题等的决策流程问题需要分析其点,并形成快速社会评估,建立相关事实办法,形成完整的工作程序以及工具包,这样就能够对其中存在的特有的社会因素进行筛选与甄别。此外,也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4)社会安全网机制建设。

安全网建设属于是社会职能保障中的关键,更加是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就我国实际情况与当前社会资源利用配置不合理情况,需要转变改革思路,首先,将社会保障以及企业之间彼此分离。其次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最后也应当树立大社会的概念,通过利用全社会资源建设社会完全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改革建设方案不具有通用性,任何地区的发展都应当是建立在自身特征基础上形成的,对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学习都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由此形成改革方案。同时也应当进行行政机制体制的改革,推行大部制。通过形成少机构与宽职能的原则,不断完善中长期阶段的规划。形成效率机构办事模式,在新的改革中,应当对行政效率进行加强,并因此赋予其相应的职能。此外,也需要听过购买社会服务,完成对行政成本的进一步节约。最后,还应当提升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水平。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对未来发展提必要帮助。

作者:陈雷 单位:河北省委党校唐山工作站

参考文献:

[1]王祥兵.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顾华详.论民族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建设[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01:18-28.

第6篇: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 消防社会管理 创新难点 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消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当前消防社会管理现状。

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消防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用“三个不适应”概括了当前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同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不相适应;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同现代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消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上仍处于火灾易发、多发期”。豍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向多样化转变,但现行消防社会管理体制已难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反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重特大火灾事故时常发生,火灾形势严峻及火灾事故损失居高不下。因此,创新消防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做好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2010年6月底,在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上,孟建柱部长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的任务繁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事关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公信力的提升,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公安消防部门的消防社会管理创新,是整个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推进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其目的就要以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消防社会管理体系,以有效解决影响全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消防安全问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幸福安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

二、消防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难点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矛盾凸显期,各类新的社会消防矛盾在不断显现,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及群死群伤火灾的任务日趋艰巨,全社会消防管理工作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现役消防警力不足与多样化的消防任务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广泛进步,一些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化步伐加快,各类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繁华商圈大量涌现,以餐饮、娱乐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得到空前发展;社会的深化转型与发展,使得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管理的对象、内容、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逐年上升,形成了“消防警力基本不变”而“消防任务成倍递增”的失调局面。豎目前,我国现役和公安消防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到万分之零点九,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五分之一。而随着新《消防法》的实施,消防部门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警力不足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二)传统消防社会管理体制与与客体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

当前,公安消防部门不仅承担着防火、灭火的任务,而且还承担重着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这种大包大揽的消防社会管理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是完全匹配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城市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元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随着政企分开、企业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一些行业、系统管理部门被撤销,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和无固定单位的人员与城市流动人口都大量增加,社会消防管理的范围、复杂性、难度都增大了。然而,公安消防部门并没有从大包大揽的角色中完全解脱出来,对社会消防行为进行直接监督、服务与管理,承担了过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导致社会单位和个人对消防部门产生严重的依赖,消防管理主体混淆,责任倒置,消防部门在消防社会管理中扮演着“保姆”的角色,以有限的警力、有限的权力承担“无限责任”。

(三)滞后的消防服务管理水平与公众较高期望值的矛盾没有有效缓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利益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社会结构和阶层划分发生了新调整。新时期,我国阶级、阶层、群体都出现了新变化、新趋势,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权观念、消防素质明显提升,对其生产、生活及消费环境的消防安全保障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政府加强消防服务管理的愿望更加强烈、期望值更高。以往仅仅依靠单一部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群众参与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热情逐渐降低,对消防执法监督工作的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日渐降低,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压力增大。近年来,尽管消防部门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大力推行消防工作社会化,但是多年来“运动式”消防社会管理方式仍然存在,管理方法简单陈旧,管理过程不够透明,管理程序繁琐等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四)基层消防社会管理弱化与社会消防安全需求不适应的状况没有改变。

市级、区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抓消防工作能够建章立制,有规定、有文件、有会议、有部署、有检查,但是具体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往往逐级衰减呈弱化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消防工作组织部健全,专兼职消防力量不足;二是一些乡镇政府、公安派出所、村(居)民委员会在消防安全工作上履职不到位,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盲点,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不落实,火灾防控体系脆弱;三是一些地区的乡镇、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大部分乡镇、农村消防建设规划因缺乏资金仅停留在文本上,或根本没有消防建设规划,一些乡镇、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停留在会议,停留在文件、停留在口头,使得基层整体抗御火灾能力较低,农村消防安全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创新消防社会管理的建议

(一)加快实施消防人才战略,创新人才使用激励机制。

事业振兴,关键在人。人才问题是关系消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社会管理创新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新时期消防事业创新需要一大批模范践行“三句话”总要求、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型、专家型人才脱颖而出。只有大胆的解放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建立起适应现代人才成长的机制,才能搭建起人才发展的平台。我们要认真分析现有队伍的现状、发展需求和瓶颈,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分步实施,从总量和结构上提升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实践需要的杰出人才。要切实优化选人用人办法,从标准和程序入手,严把领导干部选拔、地方大学生入警、士官选晋等关口,增进公平,提升公信,优中选优。要逐步完善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等因素的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激励官兵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同时,要出台从优待警的具体措施,解决好官兵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用人文的关怀激励官兵为消防事业献身奋斗。

(二)创新消防社会管理思路,加快社会化消防进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一项工作,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是前提,是关键,是保证。近年来发生的数起重特大火灾事故告诉我们,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需要加强改革创新,创新改革已迫在眉睫。多年来的消防工作实践证明,社会化是消防工作的本质属性,是消防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改变消防工作仅靠消防部门“单打独斗”局面,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能,充分运用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社会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同火灾作斗争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防社会管理从过去多以城市建成区、合法建筑(场所)规模实体为主,转为将城乡结合部、城市老街区、出租房屋、“城中村”、“棚户区”、连片村寨等薄弱区域一并纳入消防管理范畴,加强这些薄弱区域的基础建设、监督管理、宣传教育、综合治理,以消除“短板”,夯实社会消防工作基础。

(三)转变消防社会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总书记指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做好消防社会管理工作正是推进消防安全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由单纯监督向服务管理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是降低行政审批门坎,畅通“绿色”通道,在实际中按照过程体现服务、结果体现把关的理念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冲破阻力障碍,做到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不降低法规标准。三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通过细化管理、防范、服务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消防业务服务体系,适时固化,形成机制。四是实行社会全程监督,把规定的标准、程序、内容等公之于众,用更加规范的消防执法、更加有效的灭火救援、更加完善的管理服务顺应时展,全面接受公众监督,树立消防部队良好形象。

(四)强化基层消防社会管理,建立完善各类消防工作组织。

农村、社区是国家结构中的基础单元,既是各种矛盾集聚点、民生需求汇集点,也是消防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所在。农村、社区隐患多、火灾多反映出基层消防社会管理薄弱,改革基层消防社会管理势在必行。《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大力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以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逐一明确网格化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全面提升农村和社区消防工作水平”。因此,基层消防社会管理要依托各类组织和社会力量建立起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一是强化基层消防安全组织建设,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工作,要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齐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相关办公设施,合理投入经费保障日常工作;二是加强乡镇专职、志愿消防队建设,落实运行经费、消防装备器材、消防服装,开展好日常训练和实战演习;三是规范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加强农村、社区以及连片村寨、小单位、小场所消防管理;四是要继续推进消防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一步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注重对老人、妇女、儿童的消防安全教育。

(作者单位:慈利县公安消防大队)

注释: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 2012.2.13.日.

第7篇: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昆明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昆明 650021)

(Kunming Academy of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Kunming 650021,China)

摘要: 本文分析了信息背景下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hina´s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关键词 : 信息化;社会管理;对策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social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02-02

1 信息化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利条件

首先我国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而且在某些领域我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拓展了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其次我国也加强了对人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了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具有通过应用网络了解各种信息的技能,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每个生活细节中,并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最后信息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比如网络购物的出现,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产物,它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大大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基于信息技术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成本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缓解人工劳动的局面。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社会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发展与转变空间,为社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2 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社会管理创新的信息化成效 信息化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化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比如通过构建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平台,通过网络系统就可以随时掌握社会动态信息;其次提升了统筹城乡发展水平,有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通过为农村地区安装电话、网络等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了解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农村进行社会管理。

2.2 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2.2.1 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公共资源共享性差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员专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政府部门开发信息资源的力度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信息资源透明度不高,基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政府部门不愿意公开相应的信息,影响人们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评价,以最近网络中出现的“多地车主向31市申请公开停车收费依据及钱款去向”为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给与不答复或者模糊回答的方式应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政府信息需求的要求;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些基础部门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手工工作模式,比如对当地居民信息的登记管理仍然是采取手写记录,纸质档案保存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2.2.2 政府工作人员的水平与业务能力障碍 造成政府部门缺乏信息化社会管理创新意识缺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政府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与应用能力不足产生的:首先政府工作人员认为信息化工作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将自己的工作暴露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中,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益,甚至一些政府管理者为了获取灰色收入而不愿意进行信息化建设;其次对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一些人员却意识不到信息化的社会价值;最后政府工作人员存在懒政现象,他们安于现状不愿意学习信息化知识。

2.2.3 安全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问题是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问题,基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渠道窃取国家重要机密或者给政府部门制造消极的影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专业的人员与技能,因此在信息安全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3 完善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对策

3.1 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综合数据平台 政府机构要紧紧围绕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原则,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一是要站在全局角度对社会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论证,认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并且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具体的人,从而形成科学的社会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大力构建信息技术设备,实现“省、市、县(区)、街道(农村)”的四级联网,并针对当前社会基础信息与上级信息对接不畅的问题,要积极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资源间的相互传输;三是扩大政府资源的共享,避免出现资源的充分建设。当前社会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网格化”管理,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实现大数据的集中管理,有效解决重复建设的社会管理模式。

3.2 实现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完善互动沟通渠道 随着人们应用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网民数量逐渐递增,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度,通过公开信息不仅可以缓解民政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人们对政府工作的误解,还可以实现公民参政问政,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并且为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提高政府公众决策的科学性与利民性。具体措施:一是推行电子政务。政府部门要大力构建“网络政务大厅”,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站式办理,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益,比如内蒙古通过构建社区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了政府多职能业务事项集中到社区便民服务站办理,扩大社区的代办事项,大大获得群众的赞许;二是拓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党务信息网上公开、项目投资网上公开、群众诉求网络上访等,实现社会管理的网络化管理。

3.3 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提升社会管理效率 基于当前政府信息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政府部门要从加强信息安全环节入手,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制度方式构建文明、健康的虚拟社会,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制定完善的网络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氛围,整个社会要充分以“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为契机,打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其次要加强对政务信息安全监管中心的建设,对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社会基础信息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评估,并且提高安全监管部门的设备与技术,防止被不法分子所侵入破坏;最后多渠道培养懂信息化技术的社会管理人才。高校要加强对社会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化教育,提高他们应用信息化进行社会管理的技能,同时政府部门在招录公务员时也要加强对其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考核,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要侧重考量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4 建设法治政府 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依法治国,构建法制政府,因为法制政府是实现政府电子化的制度保障,法治政府的构建促使政府遵行法律规范,抑制政府权力使用的任意性,减少人治的盲目性,增强公共决策的理性。首先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在观念上形成行政决策法律责任意识;其次完我国现代行政决策的法律责任制,进一步制订完善法律、法规,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有关原则相一致,使公共权力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即由政策作为向程序作为转化;最后要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结合不同岗位性质,加强公务员的技术要求,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潇辰.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J].唯实(现代管理),2012(11).

第8篇: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一、秦皇岛市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针对当前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秦皇岛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1.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1)加强自然灾害防护,完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2011年的4·12森林火灾造成较大损失,一个重要原因是抚宁县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空气湿度低,而相关部门却未及时实施人工降雨等预防措施;2012年夏季的洪涝灾害,除自然原因外,也与下游河道阻水严重,水库不能及时泄洪、调控水位有重要的关系。秦皇岛市森林覆盖面广、气候湿润多雨,遭受森林火灾和洪涝灾害几率高、影响大。政府相关部门需完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2)完善景区安全标识,增强游客安全意识。秦皇岛市每年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是景区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景区应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实用并人性化的安全提示标识,并安排专门的监管人员;其次,应加强导游的专业培训,在导游服务中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3)加强社会治安服务,创造协同治理模式。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2002年厦门市创建了“110”调度指挥大厅,并于2004年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由“110”对外统一接警,统一处警。该系统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了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目标。秦皇岛可在借鉴厦门市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秦皇岛市特点,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方法。另外,还可建设和完善社区自治模式。2008年奥运会期间,奥运会志愿者担负起社区治安服务,一些社区成立了治安志愿者巡防协会,社区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秦皇岛市可延续这种治理方法,继续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2.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大气污染和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首先,应加大资金和技术设备投入,加强本市污染物排放监管工作,力图从根源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次,大气污染和海洋水污染具有特殊的“连带效应”,即城市周围的大气和海洋水质状况也会对本市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大气和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应加强区域间的协作,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3.完善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分配机制(1)公共服务的供给坚持社会的需求导向。在公共服务领域,传统行政指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忽视了社会公众的需求,以政府本位代替社会本位、公民本位。在当代,公共服务的供给应坚持社会需求导向,鼓励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评价机制。(2)秦皇岛市的优质公共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戴河区,而另外两个区域山海关区和海港区公共服务供给相对落后,造成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城市公共资源分布不均,易引发市民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应提高对秦皇岛市海港区和山海关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视,力求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区域分配的均衡。

二、加强和创新秦皇岛市社会管理的保障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需要有制度和法律为保障及经济基础为支撑。1.制度保障城市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有制度基础作为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革新。十报告中提出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也应涵盖各方面的综合指标,为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创造宽松的制度和政策环境。2.法律支撑我国关于城市社会管理的现有法律、法规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因此,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形成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制环境。秦皇岛市可根据发展的具体需求,制定相关法规文件,使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等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撑。3.经济基础对城市社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创新性的统筹规划,需依靠充足的资金投入来确保有效实施。秦皇岛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政府应增加社会管理创新的财政预算,健全社会管理工作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加强监管,保证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和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作者:盖宏伟魏秋霞单位: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9篇:社会管理创新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为全辖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会管理,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管理好一批特殊群体、人员,管理好一些特殊地区,确保不发生重大有影响的恶性案件和事故,提升公众安全感。

三、组织机构

成立花园街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四、管理重点

(一)重点人员:精神病肇事肇祸者、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滋事扰民、艾滋病患者、监外执行人员、人员、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动人口。

(二)重点区域:网吧、娱乐场所、治安混乱地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工业园周边环境。

五、工作措施

(一)调查研究,对症管理。在全辖区范围内开展重点人员、重点地区管理的调查研究,查找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症结,召开研讨会议,针对我办具体实际情况交流研讨管理措施。

(二)建立档案,落实责任。对全辖区重点人员和重点地区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逐一建立档案;对管理对象逐一落实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管理措施到位,效果明确。

(三)公秘结合,稳妥管理。对重点人员、重点区域实行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管理,宜公开的则公开管理。不宜公开的则秘密管理。公开管理要形成威慑力,秘密管理主要是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四)抓住重点,发动群众。根据辖区工作实际,抓住管理重点对象,把社会管理的触角深入到各村,强化服务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增强管理实效性,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消除管理盲区,变松散管理为系统管理。

(五)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在街办综治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层层明确责任,分解落实任务,将社会化管理目标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