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会宽容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议论文800字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议论文包容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诗的美就蕴藉包容的美。
文豪雨果就曾说:世界上最宽阔者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是的,人的胸怀可以包容一切,正如俗谚:将军额前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包容,是虚怀若谷,;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以和为贵,以德报怨等等,是人的情操的升华,真善美的闪光。
世界需要包容,人应学会包容。
包容是快乐的源泉。学会包容,不以物喜,不为己悲,生活就充满阳光。别怨天空阴霾,或许这正好给在大野中耕耘、勘探辛劳的人们投下凉爽;别怨公交车偶然短暂迟到,或许司机正在用这分秒时间扶掖一位老人上车;别怨旁人的缺点,或许他也在忍受像你一样的缺点的折磨;别怨命运坎坷,或许它正在磨砺你的意志。少抱怨,多包容,才能在世间播撒快乐的种子。
包容是友谊的基石。真正的友情,从真诚开始,用包容维护。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是因包容而凝结友谊,共同保国。林肯在政治舞台上活跃时,常有一批人和他对立;他入主白宫后,并未报复这种势力,而是包容化为朋友。
包容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公子小白尽弃前嫌,任管仲为相,终成春秋首霸。诸葛亮更是以宽广胸怀赢得孟获和少数民族的信服。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襟,学会包容,能把胜利也包容过来。
但包容不是纵容,不是全部容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下句:“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假恶丑不能包容,因为那是对卑鄙罪愆的包容。
或许,多一点包容,便不会有伊拉克的战火硝烟,巴以形势的纷乱动荡。
我们伟大祖国,要建立和谐社会,要争取和平统一,也需包容。
学会包容,让心灵拂扫暗影,卸除负担,驰骋在更广阔的天地!
高一议论文包容2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学会宽容别人,也是学会善待自己。包容是什么?包容是让被一脚踩扁的紫罗兰,在硬鞋底留下淡淡的芳香。包容是什么?包容是让被议员们讽刺的林肯,在宴会上给予微笑的谦让。包容是什么?包容让被廉颇挑衅的蔺相如,能够不怒不惊,仍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包容是什么?包容是一种能让我们的心灵活的自由与解放的精神。那怨恨又是什么?怨恨则是一种只能让我们的心灵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的感觉。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假期的早晨,我在电梯间遇到了一个大哥哥,他边走边看手中的报纸,并没有看到对面的我。尽管我尽我的可能给他让地儿,但无奈,电梯间的空间太小,我们还是撞在了一起。我问候了一句:“没事吧?”他竟然怒气冲冲地瞪了我一眼,继而大踏步地走了。仿佛不是他没看路撞着我了,反而是我不小心撞着他了!我莫名其妙地望着他那远去的背影,不禁怒火中烧:又不是我的错,明明是你走路不看路,去看报纸,还怪别人!就像谁都欠你似的!可我转念一想,既然是他的错,我又为何要生气呢?难怪哲学家康德曾说过:“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啊,此时此刻,明明是别人的错误,我却为此雷霆万钧,岂不就是我的错了?想到这里,我原谅了他,毫无顾忌地走进电梯……
包容是什么?包容是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是丑陋的食物露出美好的一面;包容是什么?包容是一门学问,它告诉人们:学会包容的人就等于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也懂得快乐;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包容别人的过错,不是欣赏别人犯错,也不是成全别人犯错,更不是鼓励别人犯错,而是允许别人犯错,给予别人一个更好改过的机会!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宽广的胸怀,是深沉的涵养,是洗去怨恨的圣水,是吹散痛苦的春风,是通向快乐的地图,是暖人心扉的温度!
高一议论文包容3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拥有着一种高境界的民族精神,它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即,兼容并蓄。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式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世界是多样的,是复杂的,是丰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而恰恰是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其实,不管是喜欢白花淡茶般的素雅,还是偏爱绿叶浓酒式的热烈,这些都不足以评价一个人的品味以及品格。之所以造成这种观点的差异,不外乎是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所生活的文化环境不同所造成的。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我们要包容世界的不同之处,体验百味人生。
生活中,因为有一批性格素雅的人,从而少了一些喧嚣与纠纷;因为有一批性格热情的人,从而多了一些欢笑与热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盛世,性格热烈的人,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引领了时代的进步;在乱世,性格素雅的人,成为了治理社会的一剂良药,他们与世不争,恬静淡然,使生活平静了下来。二者在历史的历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不分上下。
古时文武百官,一文一武,相互牵制,相互调和。人的性格也一样,世界上因为有素雅、热烈两种不同性格,从而使社会得到平稳地发展。因此,社会需要我们包容,处理好两种性格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兼容并蓄。
,使我们可以和不同性格的人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相互促进;兼容并蓄,使我们可以吸取百家之长,取长补短,向不同性格的人学习他的优秀之处。这对于我们青年来说尤为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开拓者和弄潮儿。
高一议论文包容4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高一议论文包容5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我觉得包容就是在心里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事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事原则。虽然要想做到包容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那样你离包容就越来越近了,经过不断的积累,最后你就会达到你的目的--包容。
人应该学会包容。多一些包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
有句话说:“谨慎使你免于灾害,包容使你免于纠纷。”我们待人理应如此,要学会包容别人。如果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伸出援手,那你的生活将毫无意义!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包容。
寓言中动物的包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包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包容呢?其实,包容是一种境界。
通常的“包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去斤斤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包容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就像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包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包容别人是对别人的理解,是一种放得下的大度,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观念释然。而包容自己则是一种豁达,冷静与理智,包容自己并不是放纵自己。
包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包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的善待。
“得饶人处且饶人”“忍一时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都是教导我们要包容别人。因为因包容而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包容,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包容,能使事业兴旺发达。
“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这句话也告诉你要怀有一颗包容的心这个道理。反之,如果世上的每个人都不会包容,只会斤斤计较,那整个世界可能终日血雨腥风,暗无天日。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嘛!我们应该用礼貌去待人。若无宽恕,生命将永远被永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控制。我们只有善于团结,才会得到友善的回报!
一个班级体,理应是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可是,却恰恰相反,不但不能团结一致,还分门别类,总是抓住别人的小辫子,只因为他某件事情的过失,就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善恶,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应该怀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去原谅朋友,原谅生活中的人!
作文讲评大概要有这样几个环节:布置,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修改。讲评的前提是批改。批改一定要认真,仔细,才能够全面地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书写、文面、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运用、语言表达、体裁题材等。批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面批,部分批,也可以指导学生互批互改。教师在讲评前要将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在批改记录本上。
二、作文讲评要有计划
讲评计划是作文训练计划中的重要部分,必须和作文教学计划一致。不同年级,不同学期作文教学的计划都不相同。高一高二可以按体裁确定作文讲评计划,高三可以按主题确定作文讲评计划。以议论文训练为例,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必须在讲评中逐一落实:⑴审题立意;⑵布局谋篇;⑶素材积累;⑷语言讲究文采;⑸内容深刻。每次讲评的重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坚决执行计划。
三、每次讲评要有集中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作文讲评不是将作文中出现的每个问题分条缕析地讲一遍。每次讲评要根据作文体裁和批改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确定一个集中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记叙文教学可以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⑴记叙文常见的构思方法;⑵怎样做到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⑶让描写细腻起来;⑷虚写与实写;⑸照应与伏笔等。议论文教学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⑴议论文写作常用的思维方法;⑵常用的开头方法、结尾方法;⑶如何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⑷联想的作用与形式;议论文如何做到内容深刻等。
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把作文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分解开,逐一解决。
四、选好典型,用好典型
选好优秀作文是作文批改的一项重要工作。作文讲评尽量用学生中的优秀作文,这不仅有鼓励的作用,也有鞭策的作用,正面的典型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好标题、好开头、好句子、好过渡、好段落、好思路等都要及时表扬。那些差的典型更要精心挑选,一般不宜出示太多,将其中典型的不足与缺点分析透彻,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五、讲评之后要立即修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讲评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会写,写好。要使教师的讲评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最好的办法就是修改。修改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修改这一环节。为使学生重视修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不断强调修改的重要性,使学生们乐于修改。改完后教师要及时面批,点评。
附:《“关心他人”与“珍爱自己”作文讲评》教案要点
一、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2.不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
3.材料不能证明观点。
4.证据不充分,分析不到位。
5.不会开头。
6.主体思路展开有问题。
二、授课重点:
1.关于议论文的开头。
2.关于文章的主题展开。
三、佳作分析
(一)最佳开头
关心别人=珍爱自己
关心别人就是珍爱自己。(11班梁媛)
回声
“子欲取,先须予;子欲得,先须舍;子欲被爱,先须爱人。”这,即为回声之理。(11班张晨晨)
关心别人,世界会亮起来
有些人总是在抱怨社会上的不公平和假恶丑。诚然,这些令人义愤填膺的事很多,可也有很多事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冷漠。如果有人能用爱点燃一盏灯,黑暗就必然会被撕破。这盏灯就是关心别人。(21班孙旭)
生活的阳光
“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别人。” ——莎士比亚
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我们人人是火炬,应学会关心别人,因为关心别人是向真、向善、向美的。
因此,生活处处需要关心别人。 (21班张成淑)
(二)主体展开范例
互相关心是家庭和谐的乐曲。
互相关心是社会和谐的动力。
互相关心是世界和平的源泉。
学会关心别人就需要我们付出爱心。(21班张成淑)
关心别人=珍爱自己
关心别人你是快乐的。
关心别人,别人才会来关心你。
关心别人还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可是生活中珍爱自己太容易,很多人甚至忘记了关心别人。(11班梁媛)
爱因关心而存在
关心别人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关心别人也会让自己得到满足,让自己快乐。
关心别人让我们不忘珍爱自己。(25班千红)
学会关心别人
因为关心别人,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关心。
因为关心别人,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对自己的关心。
因此,我们要学会关心别人的痛苦,关心别人的失落,关心别人的悲伤。关心别人首先要真诚。
关心别人需要理解别人。(25班麦迪)
(三)佳作欣赏
爱的选择
(21班朱星宇)
爱如串串流动的音符,跳跃在人生的曲谱上;爱如点点耀眼的明星,闪耀在人生的夜幕里;爱如翩翩飞舞的蝴蝶,游戏在人生的花丛中。爱,是生命的起点。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爱自己还是爱他人,但生命的终点却因此而不同,爱他人,你将在爱的包围中结束一生;爱自己,你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悔恨。有了这份爱,你将学会真诚,善良,生活也将变得美好。
爱他人,你要真诚。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得美丽;真诚是美酒,时间愈久愈醇香浓烈。你对别人真诚,别人才会对你真诚;你给别人爱,别人才会给你爱。真诚是心灵的选择,爱他人是爱的选择。怀着一份真诚友爱的人,我们要帮助别人。可能一句普通的话,一块手帕,但足以浇灌受伤者的心田,足以拭去额头的汗,眼角的泪,简单的一个动作,带来不简单的一份真诚。
爱他人,你要善良。对待别人的错误,怀着海纳百川的胸怀,难道不好吗?对待别人给你带来的痛苦,一笑而过,不也是很美妙的吗?首先,人人都会犯错误,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势必给人以打击,让人一蹶不振,其次,你不会犯错误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的善良如能表现在对别人的宽容、谅解和关怀上,那么,相信生活会更美好。
爱他人,你会幸福。当你给予别人帮助,使别人幸福时,在你的心里,其实已埋下了一颗善良、幸福的种子。我们尝到了前人酿的蜜,同时也应该想到为后人带去蜜;我们在前人种的树下乘凉,同时也要为后人种植乘凉的树,只有这样,幸福的源泉才不会干涸,才能一直流淌到未来。从不给予,就不要奢求索取,给别人爱,你将获得双倍的爱。
谱写真诚的曲子,让爱自由自在地跳跃在人生的乐谱上。
寻找善良的星球,让爱无忧无虑的闪烁在人生的夜幕里。
将时事嵌入学生的议论文中,是让议论文“鲜”起来的一条捷径,但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行,对此笔者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践行的。
一、掘井式分析――深入分析时事素材,从多角度提炼观点
有学生说我们只知道少数的热点事件,因此写作时没有什么素材可用。其实有时候我们不一定要有很多素材,哪怕只是占有少数的素材,只要我们透彻分析,灵活把握也会使文章丰满起来,就像掘井一样。我们对一则素材的分析也要这样,要全面深入地把所有的点都找出来,然后透过现象去寻求事件发生的本质并选择适合的切入角度,提炼出精准的观点为我所用。
以“内地小孩香港街头便溺遭围堵”这则新闻为例。
2014年4月21日,一对内地夫妻在香港街头让2岁幼童在路边便溺,引来一名香港男子不满,举机拍摄,引发双方推撞冲突,多名香港人围堵内地夫妻,孩子吓得大哭,场面混乱。凤凰网记者隐瞒信息,指责内地夫妻,发表不实报道。后经多名网友发视频证实,小孩母亲没有打人耳光,因厕所排队过长,不得已而为之,母亲专门用纸尿片接住,并且将纸尿片装入袋子里提着。与此同时,小孩父母是因为港人拍到了小孩的才夺走记忆卡,之后也解释了,但围观者仍不依不饶。
由这则材料中的“因厕所排队过长,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可以从政府作为这一角度提炼出“政府应完善配套设施”的观点;由“举机拍摄,引发双方推撞冲突,多名香港人围堵内地夫妻,孩子吓得大哭,场面混乱”和“母亲专门用纸尿片接住,并且将纸尿片装入袋子里提着”这点可以提炼出“小处不可随便,小题岂宜大作?要懂得宽容”,“抛开偏见与歧视”和“以平常心看待,避免矛盾激化”等观点;从“凤凰网的记者隐瞒信息,指责内地夫妻,发表不实报道”可以提炼出“坚守职业道德”等观点。
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再运用到具体的文章中概述材料就有了侧重点,而不是通篇引用材料了。
二、挖河式疏理――寻找素材的契合点,归类整理
与第一类学生不一样,还有一类学生会抱怨:我积累了很多素材,但是太乱,在考场上不知道怎么去用,也不知道用哪些素材。在农村,我们都知道每年都会组织挖河,挖河是整理河道,使得小流与大河能形成很好的回环,以便需要的时候能及时利用水资源。我们在面对众多凌乱不堪的素材时,就要像挖河一样,疏理这些小流,使之流畅地与大河形成一个整体。那么怎么样疏理呢?就是要学会寻找素材的契合点,归类整理。
基于此,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有意识地把类似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概括出其中的核心观点。在论证的过程中,可以从观点出发,高度概括几个例子形成排例,彰显行文的气势,显示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出众的文采。比如我们可以将“母亲给儿子一封信:我们只想你能陪我们说说话”“儿子为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和“父母扫雪30里为女儿送行”等素材放在一起积累,概括关于亲情的话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总有人感叹,想要尽孝父母却已不在。试问,多年前父母还在,而你们在哪里呢?当母亲写下想要你抽出点时间陪她说说话的信时,你是否才想着推辞聚会,放下手机、电脑与父母共度假期呢?踏着父母扫雪扫出的路,内心翻涌着感动,是否才想起在家时,并未好好地陪伴父母?或许,我们真的很忙碌,但是怎么可以让父母处在这无尽的等待之中?一位儿子为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即使不能经常见面,让他们听见我们的声音不也很好吗?父母老了,可以等的时间也逐渐缩短了,他们也许会忘记很多东西,但从不会忘记爱我们。多陪陪他们吧,他们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只想我们能多陪他们说说话。
其次,可以将面对相同问题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的事例放在一起,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思考这些不同做法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在论证中将两个完全不同的面展示出来,则会使观点鲜明地展现在阅卷老师面前,从而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使人信服。比如我们可以将“高考状元刘宁求职受挫成流浪汉”与“北大研究生张天一与几个同伴一起在闹市开店卖牛肉粉”两个事例放在一起,概括出“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类似这样的观点,在论证的时候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曾有学生在练笔中如是写道:
一般说来,设置分论点要注意以下问题:分论点的设置要科学,概念之间不能有包含或交叉关系,既分而又有理;分论点的数量以三到四个为宜,既分而又有度;文章的结构如同人的骨架,对文章的内容起支撑作用,其本身应具有审美作用,分论点的字数应大致相同,控制在15字以内,文章结构匀称,以显示出匀称美,既分而又有美。
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设置分论点的技巧。以《学会欣赏别人》作文为例,谈谈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
一、阐释涵义――想想“是什么”
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就是判断由话题转化而来的中心论点的内涵或外延,对中心论点进行价值性判断,揭示这个中心命题的基本属性。
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
分论点:
1.欣赏别人,是一种豁达风度。
2.欣赏别人,是一种情怀。
3.欣赏别人,是一种冶炼。
确立中心论点后,从“是什么”角度对中心话题进行阐释,从而得出“欣赏别人”“是一种豁达风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冶炼”的分论点。
二、追寻原因――想想“为什么”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
分论点:
1.要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就要学会欣赏别人。
2.要升华自己的气质就要学会欣赏别人。
3.要使自己走向完美就要学会欣赏别人。
确定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后,然后追问“为什么要学会欣赏别人呢?”,自然得出三个分论点,是因为“要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升华自己的气质”“要使自己走向完美”。
三、追问措施――想想“怎么办”
就是把中心论点当作一个问题或一种任务,然后追问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法,从“怎么办”的角度,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措施”“途径”来设立分论点。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措施”“途径”。
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
分论点:
1.以心为船,学会欣赏别人要宽容大度。
2.以心为梯,学会欣赏别人要虚怀若谷。
3.以心为镜,学会欣赏别人要对比自警。
确定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后,追问“怎么才能学会欣赏别人?”后,得到 “要宽容大度”“要虚怀若谷”“要对比自警” 三个分论点。
四、探索结果――想想“会怎样”
以标题或中心论点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也就是说有了这个标题或中心论点,会怎么样?
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
分论点:
1.学会欣赏别人,可以提高自身价值。
2.学会欣赏别人,可以取长补短。
3.学会欣赏别人,可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确定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后,追问“学会欣赏别人”后“会怎样?”,自然得出“可以提高自身价值”“可以取长补短”“可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三个分论点。
总之,对于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应从标题或中心论点出发认真审题,充分调动平时积累的生活素材,按照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做到论点明确,章法井然,语句优美,书写规范。这样,自然就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学生佳作】
学会欣赏别人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初三(4)班 尹 旭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品尝,它才变得醇厚;生活如画,或明丽,或暗淡,因为欣赏,它才变得美丽。生活因欣赏而变得绚烂多姿。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用排比句式引出文章中心论点。)
“慢慢走,欣赏啊!”学会欣赏别人,首先要有一种淡泊的情怀。(分论点一,是从“怎么样角度”得出的。)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途中,他们俩人相遇了,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精疲力尽地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没有看到,真令人伤心。”而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道:“一路上的风景真的是太美妙了,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吗?”(此处是事实论据。)
一个人,如果像苏格拉底一样,做到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的那句标语:“慢慢走,欣赏啊。”那么他的人生将是美好轻松的,因为很多事情,在于过程,而不是在于结果;一个人,如果像拉克苏一样,永远都在匆匆的路上,那么他将是烦躁的,无法去理解美,更无法学会欣赏美了。欣赏别人和欣赏美是一样的,急不得也忽略不得。(用假设分析法对论据进行分析。)
“野花香艳无人识,孤芳自赏枉多情”,学会欣赏别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分论点二,是从“怎么样的角度”得出的。)有句话说得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有着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发现不同孩子的美。(过渡句,既是对分论点的阐释,又引出下文的事例。)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初中的时候,他的功课总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不可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化学老师却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同类学生中,他的成绩遥遥领先。(事实论据)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老师和他的父母没有发现他做事时一丝不苟的品质,没有欣赏他做化学实验的素质,历史上又怎么会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化学家呢?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需等待别人去发现、去欣赏。只有学会欣赏他人,才能理解他那独特的美。(用假设分析法对论据进行分析。)
“美,这是用心灵才能感受到的东西”,学会欣赏别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于理解美的心灵。(分论点三,是从“怎么样的角度”得出的。)角色不同的人,对于美的定义也就不同,甚至有些人没有办法去理解真正的美。(过渡句,既是对分论点的阐释,又引出下文的事例。)一次,在某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一个收藏家竟用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这时,收藏家心想:“多么美丽!多么栩栩如生!恶俗的钱怎么可与它相比。”而那位卖的人却心想:“这笔钱多么美好,石雕是死的,怎么有人要石雕而不要钱呢!”(事实论据)角度不同,收获不同,正是因为卖家被物质所迷惑,才无法理解那尊雕像的美,但收藏家有理解美的心,才会欣赏这尊石雕。(用因果分析法分析论据。)
正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美,罗曼・罗兰有一颗理解美的心灵,学会了欣赏他,才有了《名人传》中不朽的篇章;诸葛亮的盖世才华是美,刘备有一颗理解美的心灵,学会了欣赏他,才有了历史上“三顾茅庐”的传奇佳话。(用两个简例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在现代化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变得越来越不懂得欣赏,赞美被自私、污蔑取而代之。任何人都可以是社会的主考官,我们要学会欣赏,才会在别人的身上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会欣赏别人,才会使自己变得高尚、文雅。因为欣赏别人,就是充实自己的过程。(联系社会生活,使中心论点更有现实意义。)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所有的遭遇、经历、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人生之路上的风景,一味追求人生的某个结果,会沉沦,会错过意想不到的精彩。所以,我们需要在自己匆匆的人生路上停下来去发现、去理解、去欣赏人生,欣赏那些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人和事。(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中心论点。)
学会欣赏别人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初三(4)班 周文一
培根曾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每个人都是尘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之所以如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欣赏别人的心。(用名人名言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既充当道理论据,又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欣赏别人,可以带给他人勇气与动力。(分论点一,从“会怎样的”角度得出三个分论点。)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也明白成事不易。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引用名人名言来论证分论点。)台湾作家林清玄在青年时代当过一家报社的记者,在报导一位得手上千次的神偷时,他不经意间说了这样一句话:“他的动作是这样的灵敏,思维是这样的活跃,我相信,如果他可以改邪归正,一定能做出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业。”(事实论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也许林清玄自己都不知道,自从他说了这句话后,那位神偷就走上了正道,真的做出了一番大事业,获得成功。如果当初没有林清玄这句欣赏的话语,那位小偷会不会就在冰冷的牢狱中度过自己堕落的一生呢?那还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吗?(对论据进行分析,用反问句加强了论证的气势。)
欣赏别人,可以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分论点二,从“会怎样的”角度得出三个分论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用论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与短处。而只要欣赏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做到“见贤思齐焉”,才能使自己一步步趋于完美。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能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恃才傲物,一生都谦和有礼,虚心向别人学习,一生学习,一生进步。(道理论证)
欣赏别人,可以获得双赢。(分论点三,从“会怎样的”角度得出三个分论点。)一个永远也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不被别人欣赏的人。著名歌星韩红,我们没有因为她不出众的外表而排斥她,我们欣赏她那美妙的歌声,这样她获得别人的赞誉,我们也获得了一个天籁之音,反之,如果人们因她的外貌、身材而没有去欣赏她,没有去挖掘她,她就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我们也听不到如此美妙的声音。(事实论证)
欣赏别人,你我都有收获,这样就可以双赢。如果你不欣赏他人,一人孤傲处世,既得不到什么,也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会一无所获。(正反对比论证)
都说心情影响身体,生病的另一半由心情引起,今天的天气很阴郁,病中的自己好憔悴,一点忧愁是我稚嫩的伤。
没有任何变迁,就这样竟像是油然而生的痛楚,看来,我比常人多的那根情丝还在与世俗纠缠不清,柔弱的心竟如此细腻,怎能背负得了尘世庸俗的褒贬?
一道光闪过,它的名字叫闪电,闪耀的瞬间,大地上的一切如此清晰,昙花一现般的荣耀,又一道曙光攒射进我的视野,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如此深厚的裂口,像咆哮的江河缺口般泛滥着人性的卑微,人,一种思想情感复杂的动怪胎,是难以叙述的异类,是难以接近的物种。的确,万物灵长,可又起到了多少伟大的作用呢?我厌恶所有的坏人,为什么脸皮可以那么厚,而心却那么薄?为什么某些人看不出我强悍尊严下那柔弱的心呢?不可理喻的眼睛。
莫名其妙的心情,附和着雨,为什么和雨同周期?如此消沉的我,像堕落人间的天使,一蹶不振。我不敢寓言天何事才会放晴,讨厌下雨天,期待下一个有阳光的日子,我的心需要阳光,也唯有光明的太阳能给予我无限的温暖。(呵呵,它是免费的!)
绝情的雨,卑微的心,难以释怀的感伤,作茧自缚。希望雨能洗刷过去的伤,不再给自己后悔的机会,不再给自己落后的借口,不再让痛楚的心迷失。
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中学高二:周婷
【编辑推荐阅读】:
最新投稿作文 叙事作文 写人作文 写景作文 议论文 读后感 小学
作文
毕业的最后一天 我的同学 家乡的变化 做人要有诚信 《谁拿了我的奶酪》 难忘的教训 我的cute朋友们 炎热的夏天 带着微笑出发 读后感一则 记忆中的那份感动 我的数学老师 美丽的雪景 走出思维定势 读《凡卡》有感 下星期期末考 我的老师 可爱的校园 请珍惜时间吧 不平凡的天鹅 风筝展 雨中的温暖 海南岛之旅 快乐是什么? 包容是一条五彩路 一场足球赛 节俭的姥姥 家乡的麦田 生命不分贵贱 那一刻,我流泪了 初中
作文
那一刻闪烁的晶莹 我,长大了 风雷雨电 有呼吸就有希望 读《少年小树之歌》 烧菜=…… 父爱,所向披靡 夜语阑珊 爱让我们成长 我读《三国演义》 中考以后 逢佳节,倍思亲 寻 学会宽容 生命的长度 快乐的童年 相携的手 星光夜景 谈感恩 微尘“不微” 初三的烦恼 我,不平凡 夕阳无限 拥抱爱 读《羞于说真话》 那一瞬间 瞬间=永恒 印象西湖 幻想与现实 《简爱》读后感 高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体验式学习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48-01
体验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不仅满足新课改转变学习方式的需求,也能有效促进情感体验,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
一、实施原则
1.主动性原则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什么呢?主动性。体验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精神,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身体和心理的获得感悟和体验过程中,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驱动力并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2.实践性原则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实践将这条鸿沟填满。美国华盛顿大学里的也有一条横幅这样写道: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体验式学习要求教师积极构建 “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新教学模式,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活动中让学生全程参与。
3.生活化原则
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活水与最终归宿。《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现实生活让教学资源呈现丰富精彩,主动将社会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搬进课堂,能让学生从抽象化的说教王国中脱离出来,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形象化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与生活的脉搏。
4.反思性原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何知识要能够快速地掌握,在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来反思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这样才是符合了体验式学习的要求。
二、实施策略
1.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学习
语文教师依据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特点及内容,精心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体验与自主探究,进而带来学生的全面性的发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在辨论会、课本剧表演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通过影像视频媒体引导学生体验式学习;借鉴“艺术人生”、“实话实说”等形式组织小型对话活动学生感受体验式学习。
2.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只有让学生站在这个大舞台上,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感悟能力才能增强,而后情感的升华和意义的生成才能产生。在教学议论文《多一些宽容》时,我发现教材虽然尽量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宽容的重要性,但缺少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做为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我安排学生先自学课本,明确文本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宽容在身边》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
体验主题:宽容在身边
体验目标:宽容是做人之本,宽容是大度的修养表现。
体验过程:(1)学生自愿组织4-6人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员的职责分工;
(2)确定调查对象:个体商贩、自己的家庭成员,周围邻居;
(3)调查内容: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宽容和宽容行为等。
体验要求:各小组事先拟好调查访问提纲;采用笔录作真实的记录;调查结束后整理记录。此次调查体验活动可用下表概括:
在学生完成调查访问后,我收集了学生的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总结和归纳,请小组代表发言,从而这次调查活动的情感体验又一次得到升华,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宽容的重要性,并将宽容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
3.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关 键 词:母语;负迁移;大学英语写作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指将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境转移至另一种情境。对于语言迁 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Lado[1]在其代表作《跨文化的语言学》中写道:“学 习者往往把其母语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和意义迁移到所学的外语语言及其文化当中 这种迁移既体现在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以及在与该外语文化有关的行动中,也体现在理解领会 该外语语言及其文化的过程中。”Lado及其很多追随者认为,母语中的原有习惯有时会促进 二语的学习(正迁移),有时会阻碍二语的学习(负迁移)。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验证性研究表明通过对比分析所作的二语语言学习难易预测与 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实践相比并非总是准确无误。此外,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新语言观逐渐 取代了原来的行为主义理论。由于迁移这个术语中的核心概念是“习惯”,其有关语言学习 的行为主义色彩使得它随着行为主义理论的衰落而逐渐受到冷落,但不久后持认知主 义学习观的学者们在新的语言学习理论框架内又重新启用了这个术语。Selinker在谈到直接 影响中介语构建的五个因素时,把语言迁移放在首位[2],显然旨在强调它在构建中 介语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在认知主义的框架中,研究者们不再认为语言迁移是“习惯”迁移,而是把它看做一种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语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二语学习或交际中的问题使用母语知识解 决问题的积极策略。
语言迁移是在全面描述二语习得过程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真实存在。英语写作是学习者的语言 输出材料,为研究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对象。本文通过研究大学英 语写作中各种与母语负迁移相关的错误,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 找到消除这些错误的可行方法提供一些启示。
一、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1. 在词汇层面的表现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与儿童学习母语不同,作为二语学习者的成年人已经拥有了一套与 母语紧密相关的概念—语义系统。这套母语词汇的概念—语义系统在学语的过程中往往 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
(1) 语义等同假设
在研究二语习得中的词汇学习时,Ringbom[3]发现词汇学习中的主要错误是片面的 词义对等迁移造成的。对二语词汇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的概念—语义基础上把二语中的新词 汇同母语中的旧有词汇等同起来,忽视语间的概念差异和语义的界限不同。下面的句子体现 了写作者的母语迁移对特定概念的语义的影响。(以下各句中的划线部分为学习者的错误用 法,句后括号中的注释为正确用法。)
a. During the break you can have a cup of coffee in the rest room. (l ounge)
在a句中,写作者按照母语的概念加工逻辑把“休息室”分解为“休息+室”,随后按语义对等 的原则进行解译,殊不知rest room在英文里指的是“厕所”。
由上例可以看出,写作者进行词汇释义时产生了似是而非的表达形式,但这也证实了从认 知理论角度对母语迁移的解释:母语迁移是一个在二语学习或交流过程中运用母语知识解决 问题的策略。
(2) 词汇的词性混淆
Halliday[4]曾指出,中文的科技文献中含有很多动词用做名词以及形容词用做动词 的现象。由于汉语的词尾没有表示词性的词缀标记,在形式上汉语词汇的词性难以区分。同 一个汉语词汇经常具有不同的句法功能,体现不同的词性。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而言, 他们往往把汉语词汇在词性上的这个特点迁移到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从而造成词汇应用 上的错误。
b. On the train, please careful. (take care)
在b句中,写作者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显然是受到了汉语中“一词多(词)性”现象的影响。
2. 在句法层面的表现
汉语和英语基本的句法结构都是“主谓宾”结构,但是其他方面的差异也会因母语迁移给英 语学习者带来一些句法方面的错误。
(1) 被动结构
汉语被动句中的动词词尾在被动结构中不发生曲折变化,而英语被动句中的动词会随着发出 动作的施事者后移发生词尾形式上的变化。此外,助动词be是英语被动句中的基本要素,但汉 语被动句无需任何助动词。这两个差异经常导致写作者在应用英语被动句时产生错误,如下 句:
c. It can't produce by the body itself. (be produced)
上例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写作者完全或是部分地在遵循汉语被动结构的构建原则输出 英语的被动形式。
(2) 主从句的连接结构
在主从句的连接结构方面,汉语的从属结构往往使用成对的连接词来表明从句和主句之间的 逻辑关系,如“如果…那么、因为…所以、虽然…但是、除非…否则”等。但是,在英语的这 类结构里并不存在成对的连接词,两个连接词中只能保留一个。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这 些结构时,把汉语的这些句法特点迁移到英语的从句中,引发此类结构中的连接词应用错误 ,如下句:
d. Even though the computer can do a lot of things for us,howe ver, it can't completely take the place of people.
(3) 零主语现象
零主语(null subject)是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差异。英语句子中除了极个 别情况(如祈使句)外都需要一个显性的主语,而在汉语句子中,如果主语是代词,而且通过语 法和语用的线索可以找到所指之物,那么主语代词可以省略。许余龙[5]认为,英语 是 主语显著的语言,强调句子中主语和谓语间的关系,而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强调的是整个 语篇。下面的句子显然是写作者因此种差异带来的母语迁移而造成的错误。
e. If have no money, you can do nothing. (you have no money)
3. 在语篇层面的表现
从句法和词法的角度看,虽然一些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似乎无懈可击,但如果从语用的角度便能 发现母语迁移在语篇层面上对英文写作的影响。蔡基刚[6]对英汉议论文进行了对 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英文议论文明确提出主题思想的比例为90%左右,汉语议论文仅为6 0%左右,中文文章表述主题思想往往是含蓄的,需要读者自己体会,很少用一个主题句直 截了当地表达。
祈寿华[7]认为,汉语议论文的典型篇章组织方式是“启—承—转—合”的形式。在 下面的一封规劝自己的好友戒烟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母语的篇章组织形式对于英语写作语篇 层面的影响。
Dear Yunfeng,
(启) How time flies! Two years passed since we entered our university and the sa me room. (承) In the past two years we study together in the same classroom andplay together in our spare time. Through the common life we have become heartt oheart friends. We talk about our interests, our future, and our dreams. We al l believe we'll have a bright future and live a good life.
(转) But, do you know, bright future and good life need a strong, healthy body?Whenever I see you smoke one cigarette after another and then you cough badly, m y heart ached. You should know this is no good to your health. We all know too m uch smoking can even cause lung cancer.
I hope all of us are healthy throughout our life. (合)So, would you quit smokingnot only for the good of yourself but also for us, your friends?
Kaplan[8]曾对英语和东方语言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篇章的组织 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他认为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即直截了当地陈述 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学生的典型作文方式呈“螺旋型”,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 “兜圈子”或“旁敲侧击”。 Scollon[9]也认为,中国人在陈述主题时常用归纳推 理模式,即话题推迟出现(topicdelayed);而西方人常用演绎推理模式,即话题首先出现(to picfirst)。
二、 消除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教学策略
1. 正确的认知态度
对待母语迁移的态度对解决二语学习中的迁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 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是对新知识的获得、转换和检验的过程;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感知基 础上去认识、理解、描述新事物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法。R.Ellis[10]把迁移看 做是二语学习者为了弥补二语知识的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Stern[11]把母 语知识的迁移和干扰看做是外语学习的一种前提,指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是把母语作为参 照物的。虽然迁移策略的运用会使得语言输出中出现“神似而形离”的形式,但是我们应把 其看做是学习者的创造性行为,是在完全掌握目的语之前学习者自己创造的中介语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
以交际为目标的写作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活动。对二语写作者而言,母语构成了“解码”过程 中可用信息的绝大部分,而以二语信息存储在写作者大脑中的信息则很少。在学习策略上,我 们首先不应惧怕“Chinglish”的标签,尤其对写作的初学者而言,要学会容忍一定程度上的 “Chinglish”,对于二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由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各种干扰乃至错误,要采取 开放、宽容的态度。 学习者应在英语写作中放松心态、减轻焦虑、增强信心、激发写作兴 趣;作为英语写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目的语不断尝试,不求全责备,帮助学习者逐渐减少对 母语的依赖。
2. 广泛的英语阅读与真实的写作情境
要学会英语写作中如何遣词、造句、谋篇,首先要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Krashen[12]认为,写作能力的发展与二语习得的过程相同,即“可理解性输入+低情感过滤器”。 他 还认为写作能力来自于大量的基于兴趣或快乐的自觉主动的阅读。通过阅读二语学习者既习 得了词法和句法,又能体验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感知英语语言所处的社会 文化,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使自己的表达远离那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形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扩大英语的阅读量,进行充分的真实语料输入,是提高英语写 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 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进 行二语写作时,真实的写作情境可以使个体的认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与相关情境进行交互作 用,为写作者更多地激活大脑中的二语语言知识、抑制母语信息的干扰创设有利条件。
3. 全面的对比分析
最早对迁移进行研究的学者们认为,如果通过对比分析使二语学习者能够充分了解母语和目 的语间的差异,即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潜在干扰之处,那么二语学习者就很可能有效地避免 母语负迁移,而后来的研究发现有些差异并未造成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但是,不能因此而 完全忽视对比分析为消除母语负迁移而发挥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写作体现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英语句法和词汇能力,同时它也反映 了写作者的英语的社会语用能力。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学英语,既要在语言之内 来学,也要在语言之外来学”[13]。当涉及到在母语和二语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时,除 了对汉语和英语进行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对比之外,还应对汉英两种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 和文化进行对比。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在写作中的语篇层面 自觉地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整理思路,达到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
三、 结语
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14]。在中 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词法、 句法以及语篇三个层面上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因此,探讨在英语写作中如何摆脱汉语思维的 干扰对于英语学习意义重大,而克服母语负迁移的策略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 Ann Arbor: Univ 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2]Selinker L.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 pplied Linguistics, 1972(10):209-231.
[3]Ringbom H. 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 uage learning[M]. Clevedon, Av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7.
[4]Halliday M A K. The analysis of scientific texts in Engli sh and Chinese[M].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1993.
[5]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 2:241.
[6]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
[7]祈寿华. 高级英语写作指南[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01:46.
[8]Kaplan R.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 ation[J]. Language Learning, 1966(8):409.
[9]Scollon R. Eight legs and one elbow[C]∥Stance and stru cture in Chinese English compositions.[s.l.]:International Re ading Association, Second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Adult and Adolescent Lite racy, 1991:113.
[10]Ellis R.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343.
[11]Stern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 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 London: Longman, 1985.
从教师角度看首先,是指导思想的懈怠轻视。大部分教师注重基础教学,但到了作文教学课时便敷衍草率,甚至没有作文教案。在命题时,出题随意化、老套化,导致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其次,是写作技巧的过度强调。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常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技巧,一味强调议论文、记叙文的结构模式,认为写作教学只要能让学生应付考试,得到较高的分数就行,片面强调作文的机械化技巧性训练,忽视了能发挥长远作用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再次,是批语评价的随意草率。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花了精力完成作品后都期望得到教师的评价,但由于时间限制,很多时候教师会居高临下地给学生打个分数了事,或者草率写上一句不痛不痒的评语,这无形之中浇灭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师应该在传授写作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
1.尊重个性,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尽相同,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具备宽容的胸襟。学生可以评论国家大事,也可写平凡小事;可以立足现实,也可遨游幻境;可以赞颂美好的生活,也可抨击社会的阴暗。这样才能展现学生最本真的个性体验,才会出现丰富多彩的个性观点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否则,就会使学生被束缚在重重的规范之中,泯灭了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2.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和感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开始被要求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然而,到了高中阶段,却无心发现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其实,走在校园里或游览于名胜古迹间,哪怕是一泓清泉或是一片树叶,都可以带来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静心去亲近大自然,捕捉事物的自然之美,心中的细腻情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
3.关注社会,丰富生活阅历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对于学生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但多数青少年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参与社会的能力还不够。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写作能力。比如,笔者在指导写作取材时,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国际重大问题,从“抢盐风波”、“毒胶囊”、“事件”、“PM2.5”到“厉行节约”、“奶粉限购令”、“雅安地震”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从而逐步增强关注生活、阅读生活的忧患意识。
4.素材熏陶,注重阅读积累
写作技能的提高不能独立地进行,语文教师应合理地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写作素材以进行熏陶感染。一方面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课本资源,如司马迁、李白、文天祥等历史人物故事,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名人的言行和诗词文赋来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此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渠道。譬如2013年江苏高考材料作文《探险者与蝴蝶》,原文正是出自2011年第4期的《读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重视在阅读中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长见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使内心感染到高尚的气息。
5.有效评价,彰显人文关怀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肩负起在作文中教会学生求知、做人的重要责任,所以教师要改变评判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在实际指导中,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不足之处,以评促改,指导学生进行反复修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也可以引导学生互批作文,学会与人交流,真率地讨论,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水平;甚至可以开办校刊,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让更多人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此外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周记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指导。精撰的批语、有效地评价在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上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作用。
三、结语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请我们记住这个名字。
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年青的生命,在32岁的年纪,青春之花开过,便匆匆凋谢。
保尔·柯察金,是他的一个缩影,他的全部生活以及全部的力量的结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带我们去寻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保尔十二岁成了杂役。后来钓鱼的时候又与冬妮娅相识了。冬妮娅不同于一般的有钱人家的人。可是身上却是一股小资本主义的味道。也许,保尔说的没错:比起你的彬彬有礼,我的粗俗不知道比你好上多少倍。在保尔成长的路上,也许冬妮娅注定与他相识,最后再成为他人生中的过客。当初,保尔为冬妮娅的那双美丽的眼睛跳下了悬崖,可是如今,他却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更多的人。
成为的那一刹那,他的炼钢之路就开始了。也许,当他杀掉了第一个人的开始,他才明白,这就是战争。钢铁的炼成需要斗争。在革命的道路上,也许只有精神,才能支持他们。保尔瞎掉了一只眼睛。最狼狈不堪的时候,他却笑着对窗外的麻雀说:嘿,真是狡猾的小家伙。这足以见他有多么的开朗和热爱生命。他对冬妮娅说:我绝对不会再为你的那双眼睛去跳悬崖了,因为我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我要为祖国,人民而贡献出我自己的生命。是的,比起国家,对他来说,爱情就已经微不足道了。他可以穿着破旧的靴子去到铁路边去铲雪,也不会在温暖的房子里呆着。他做到了,他在为人民做事。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话。是的,人生的价值,不就在于贡献吗。
谢廖沙永远的沉睡在了战场上,没有回来,他的姐姐,也如同谢廖沙一样,为解放斗争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革命是需要牺牲的,解放也是需要有人来牺牲的。战争是残忍的,那么,为什么不用斗争来压制和抵抗战争的最后侵袭。
保尔成熟了许多,可惜,命运没有怜惜他。人们口口声声说,他们不相信命运的支配,可是到最后关头,却总是说是说,命运不怜悯。保尔肢体结束了,可是,又开始了精神上的抗争。钢铁,是不是也是这样。在炙热的熔炉中被烈火烘烤,然后再被取出来,浸到凉水里面,发出烧焦的响声。
《暴风雨中的儿女》是保尔想都没有想就脱口而出了的名字。其实,这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己吧。寄出去的原稿被邮局丢失,然后还要重新写,这是痛苦的吧。可是他熬过来了,他成为了真正的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是、保尔·柯察金也是,都是英雄,管他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只不过,他们都有相同的精神与经历。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已经找到了答案。奋斗:精神上的,还有肢体上的。谁也不能脱离奋斗,谁也不能脱离集体。只有敢于战胜,和善于斗争,就能真正炼出自己心中的那块资质上佳的钢铁。
常州金坛市第二中学初一:李未名
最新投稿作文 叙事作文 写人作文 写景作文 议论文 读后感 小学
作文
毕业的最后一天 我的同学 家乡的变化 做人要有诚信 《谁拿了我的奶酪》 难忘的教训 我的cute朋友们 炎热的夏天 带着微笑出发 读后感一则 记忆中的那份感动 我的数学老师 美丽的雪景 走出思维定势 读《凡卡》有感 下星期期末考 我的老师 可爱的校园 请珍惜时间吧 不平凡的天鹅 风筝展 雨中的温暖 海南岛之旅 快乐是什么? 包容是一条五彩路 一场足球赛 节俭的姥姥 家乡的麦田 生命不分贵贱 那一刻,我流泪了 初中
作文
那一刻闪烁的晶莹 我,长大了 风雷雨电 有呼吸就有希望 读《少年小树之歌》 烧菜=…… 父爱,所向披靡 夜语阑珊 爱让我们成长 我读《三国演义》 中考以后 逢佳节,倍思亲 寻 学会宽容 生命的长度 快乐的童年 相携的手 星光夜景 谈感恩 微尘“不微” 初三的烦恼 我,不平凡 夕阳无限 拥抱爱 读《羞于说真话》 那一瞬间 瞬间=永恒 印象西湖 幻想与现 实 《简爱》读后感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