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磁铁教案范文

电磁铁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磁铁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磁铁教案

第1篇:电磁铁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 “伪探究”; 绊脚石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80-001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很多老师在上课时教学模式已发生改变,不再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动手的机会比以前增多了不少,课堂气氛也是“热闹非凡”。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探究如“蜻蜓点水”,是典型的“伪探究”,这种探究表面看似开放,实则已成为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其主要表现在:

1.探究活动的形式化。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师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进行施教,不管此课是不是适合探究的方式进行,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探究活动的无序性。科学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而小学生的制约能力差,学生自由探究活动时会陷入混乱的状态,材料任意摆弄,对科学现象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夸大其辞。

3.探究活动的浅表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更缺乏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还是说不上来。

那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时如何去“伪”求“真”?笔者认为就是要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打心眼里想去探究以及该怎样去探究、会不会探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牢记动手之前先动脑

《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我们的老师也努力地实践着这一观点,时至今日,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最常听的老师的开场白就是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老师们把探究和“玩”联系了起来,学生也是听到“玩”就异常兴奋。例如有位老师上《电磁铁》这一课,一番导入之后说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电磁铁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开始抢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这样课堂气氛是热闹了,可是不一会儿,说笑声、打闹声是声声入耳。这样的“探究”是纯粹的形式主义,我们应该抛弃。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玩”,教师要把握好“度”,要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老师让学生“玩”出发点是想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探究时没有“压力”,但做老师的心里应该明白课堂上的“玩”和平时的玩(游戏)是两回事,平时的玩是很随意的,课堂上的“玩”(探究)应是自主的,应在老师“监控”下带着问题去“玩”,在“玩”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再如《电磁铁》这一课,此课是典型的探究型课例,有多个对比实验,对学生来说控制变量难度相当大,笔者来自农村小学,深知自己学生的探究学习水平,如果像刚才所说的导入方式,我们的学生也会出现上面的情况,一节课下来也就是摸一摸导线、玩一玩电池和铁钉,会了电磁铁的组装,学到的知识很肤浅,用“蜻蜓点水”来形容这种探究并不算夸张。《标准》中强调开放式教学,所以很多老师上课时就担心自己放的不够开,跟不上“形式”,其实这一点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虑,如果我们刻意去放,适应了“形式”,那么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就是我们教学实践下的牺牲品。笔者在上《电磁铁》一课时没有去追形式、赶时髦,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探究水平,放的不够开,写出来供同行参考,思路是:我和学生一起理清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三个因素,然后再和学生一起研究该如何控制变量,这样学生思路非常清晰,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实验探究,记录在实验中的新发现。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绊脚石,这样的探究才最真实,最有效。

二、教师要提供适宜学生探究的材料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应该事先准备一些典型的、可操作性强的材料供学生使用。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它往往能产生新现象、新问题,进行新的探究、新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探究。

《标准》中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领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给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搭建好“脚手架”。这种特殊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前概念水平及探究能力有相当准确的把握。我们在备课时不能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教案,而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探究水平,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更有价值。如《神奇的水》一课中,有一个环节“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水”,我把它单独作为一节课来教学,我列举了6种材料:白砂糖、铁钉、食用碱、木屑、食盐、高猛酸钾。调查发现学生对这6种材料的关注度依次为铁钉

第2篇:电磁铁教案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

物理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意识和提高能力,有着其丰富的内容。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具有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和变通性等基本特征。而物理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对创造型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地科学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教学细节,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例如,在教学“液化现象”时,老师提出了“雾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了形成原因后又提出了“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吗?”、“水烧开后壶嘴冒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吗?”、“自然界中还有那些与雾相似的液化现象”等问题。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思考、讨论,学生有了自己初步的答案。使学生体会到了突破常规思考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乐趣,激发了学生自己思维的创造性和自觉性。

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对知识内容的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造思维所不可少的。

二、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物理教学中,要加强探究实验教学,多做实验,落实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主动探索的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中,教师先提出课题,让学生猜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这样一些猜想:与电流的强弱有关;与线圈匝数有关;与有无铁芯有关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最后通过同学间的分析讨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验、分析论证等探究活动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结合教材设计开放性练习题目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习题教学及习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对所学阶段性知识进行运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习题特别是设计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而开放性题目没有固定的方向,属多向思维,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增强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四、组织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3篇:电磁铁教案范文

一、课堂尽量采用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对电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上课总是充分利用挂图和实物,尽量将各种元件、电器及仪器、仪表拿到课堂展示,有些还拆开来让学生看到内部结构和运作情况。课堂展示可以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学习对象。还有一种方法是课堂演示,配合讲课对事物实施操作,进行电路的组装、测试,展示电路的工作情况,揭示电路的工作原理。课堂演示能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如电磁感应、放大倍数等,通过演示都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给学生。

二、精心选例,努力启发教学

教师授业解惑,必须示范举例。“示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可轻视。笔者认为例题示教应达到如下目的:巩固和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训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运算中的问题,介绍解题技巧;验证或说明一些重要结论。因此,例题和选择应重视其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既不低水平重复,也不任意拔高。讲例题先要引导学生分析条件,理顺问题思路,然后着手解题。例题教学应遵循教学原则,体现教学思想,启发学生思维,精讲多练,举一反三,注重实效。

三、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语言艺术修养

教学是一门学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组织教学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要重视课前准备。备课应吃透教材,认真编写教案。只有熟才能生巧,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发挥出色。笔者在讲课中将学生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思维,温故知新。笔者还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用经验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其次,要为讲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或开宗明义,或自然引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兴趣,可通过设问、反问和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整节奏。讲课的结尾应耐人寻味。笔者在讲磁路和电磁铁时,特意将电铃的工作原理安排在最后讲解,讲完后即将下课,于是笔者看看手表,说道:“让我们等待下课的铃声响起”,从而结束讲课,铃声大作,学生会心一笑,结局圆满。

不断增强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电力课程比较枯燥难懂,我们应力求教学语言准确而生动,经常琢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融洽师生感情,给人深刻印象。比如,学习正弦交流电路,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些正弦和非正弦的周期信号的波形图。笔者在赞美正弦波的优美、和谐、富有韵律之后,话锋一转,说明正选交流电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当然不会仅是因为其长得漂亮,而是由于其特有的优点,于是因势利导开始谈论为什么要研究和使用正弦交流电的问题。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作为教师,应注重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充实自己,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艺术修养,形成生动自然、简洁严谨的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讲课的时候要联系到实际生活,让学生进行双向思维,既看着课本上数据,又联系到实际生活的电器状态。因此,笔者在教学的工作中注意多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而且例子中的数据也与机器运行工作中的数据保持一致,让学生在大脑中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且鼓励学生多讲讲家庭、身边、周围的一些与此相关的故障案例,一块来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在实验室中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演习一遍,并谈谈自己的感想,找出与课本上的差距,同学在走向工作岗位动手操作时能更加得心应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厌学的情绪。对于一些合适的课题,尽量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不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消除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在给学生讲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就直接说出笔者维修的例子。同时也告诫学生考试的时候同样也要进行实际操作的技能考核,自然消除了学生白纸黑字不及格的尴尬局面。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比如,有时为了找到实际操作的一个数据、为了修好一台彩电或电脑显示器要查找很多的书籍、图纸,甚至在网上潜心研究,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时间。大量的付出最后换来的是满满的收获,自然也要把这种美好的心情传染给每一个学生,分享一下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学习的志向,同时也要交流一下心得,以便学生以后遇到相同的故障能很快地进行处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电磁铁教案范文

2011版“新课程标准”作这样的处理,实际上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做实验,同时又在原则性的规定上,为教学的因地制宜和为教学探究活动的选择提供了宽松的条件.事实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做的实验比以前大量增加,然而实验的形式、实验用的器材、实验的具体安排却是灵活的.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有高度自觉性、能动性,要切切实实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每一项实验,想方设法让学生动手动脑,严防流于形式或“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出现.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各种物理实验,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要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学好知识、提高技能,如何通过实验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物理实验内容的选择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发展性,有利于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内容相当丰富,老师应尽可能多选一些便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例如,探究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是否传播,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的规律,探究各种物质的导电性,探究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探究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等等.

2.具有开放性,实验内容可供选择

教科书中的科学规律,对于学生可能是未知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去学习,从中发展探究的能力.但是,作为人类的文化财富,学生往往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对它有所耳闻,特别是教师常会不自觉地以某种方式把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例如苏科版在“令人厌烦的声音”中设计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活动.先让学生去感受闹钟指针走动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比较闹钟放在鞋盒内声音的变化情况,接着要求学生收集各种阻隔声音的材料,预测一下所给各种材料隔声性能的好差,并自己动手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阻隔性能的差异.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比较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归纳出:要比较不同阻隔材料的隔声性能,可以采取在同一距离聆听,比较隔层的厚度,或者在隔层厚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等方法.但不强求学生把所有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体现了问题适度的开放性.并且活动都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能够适度探究,又不过分拔高和放任.

又如探究热水瓶中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比较几种不同纸张的吸水性能、探究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并提出节能措施、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等等.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探究实验.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出,也可以教师提出,可以“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

3.注重实效性,引导学生由物理走向生活

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以大幅度地增加学生动手和实践的时间,都可以用现有的仪器和生活中的常用器具完成,并不需要增加多少新的仪器设备,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物理知识,又学习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把过去的教师“讲物理”变成学生自己动手“做物理”.

如探究凹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不同材料的物质的膨胀能力强弱,怎样才能使纸飞机飞得更高,比较木头、瓷、铁、塑料的传热性能,观察自行车中分别应用了各种不同材料的哪些性能,探究冬天水缸破裂的原因等等.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概念、规律的严密性,要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地投身于实践、探究和扩展知识面上,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指导思想.

例如苏科版教材中,对于“光的反射”,在“标准”中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反射的特征”.因此,“光的反射”实验中,重在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表述没有提及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共面,更没有提及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因此这样的表述可以说是不太完整的,但是这种处理符合“标准”对“光的反射”的教学要求,并且容易让学生抓住光反射的主要特点,使学生可以更多地专注于探究的过程.

4.具有延伸性,实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作为科学探究主体的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科学的探究仅仅凭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应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课外实验活动即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应从学科和生活中选择或设计具有实践性的研究课题,让学生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探究、发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选择课题范围要小一些,研究和实验的操作性要强一些.课题来源包括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实践活动参考题,也可以由教师设计一些课题或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如学习热学方面的知识后,可探究保温瓶装水量与水温变化的关系.学生可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服装面料的保温性能、蔬菜大棚的功能等.

学习摩擦力知识后,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来说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学气压的知识后,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温度有关系吗?老师应给予必要的帮助,使学生明确研究的方向.如实验的条件:将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研究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仪器的选取:烧杯、水、温度计、烧瓶、U形管、橡皮管等;实验步骤及数据的处理: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测得水的温度,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

用注射器、测力计、刻度尺测出大气压的值.

观察音乐厅的墙壁结构,思考其对声音的传播有什么好处;探究不同材料的物体吸音效果的强弱.

学习凸透镜成像知识后,让学生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包括大小、形状等等.

自制简易测力计,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还可以设计以动手制作为主的实践活动.这类活动要划定范围,要具体,并且要留出足够的创造空间和制作时间.

例如制作一辆电动竞速车.在这个活动中,只发给每组学生一个电动机,其他自己设计,自己找材料.先进行设计图纸的答辩、论证和评比,然后根据图纸做出电动竞速车进行比赛.

举行一次自制乐器音乐会,让学生用药瓶、盘子、烧杯、橡皮筋等材料制作的吹奏、打击、弹拨乐器演奏出千曲曲动听的乐曲.

自制有透镜的照相机;自制针孔照相机;利用光在两面镜子之间多次反射,自制一个万花筒;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学习了颜色的知识后,用手电筒和彩色透明胶片,为晚会设计一套能变换出许多色彩的灯具.

用热管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等等.

学生可以自己选题,但要申报,教师给予指导.实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本地的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灵活地选择.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实验,它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物理素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