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商业企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企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企业发展

第1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1、传统医药流通体系退出舞台

我国医药商业包括批发与零售,由于药品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一直采用“统购包销、逐级调拨”的三级批发流通管理模式,严格控制药品的流通。传统的医药流通体制下,药品通过零售药店到达消费者至少有9个环节: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各片区或者省级――地市级――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配送中心――店长――店员――消费者。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医药产业的对外开放,受计划经济时代药品经营丰厚利润的驱使,我国药品经营企业数量急剧增长,从开放前的2400多家增加到1995年底的17000多家,进出口业务也由八十年代的几家公司统一经营变成上千家企业同时经营,传统医药流通体系退出舞台,出现众多医药商业企业百舸争流的局面。

2、医药商业企业的四大软肋

目前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存在数量多、集中度低、费用率高、利润率低的特点。据国家经贸委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从事药品批发企业17000家,数量众多,但行业集中度比较低,而年营业额超过两千万元的不足400家,超过10亿元的仅10多家,超过50亿元的更只有3-6家;零售企业12万家,最大连锁店年营业额仅有5亿元。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编制的2002年《全国医药商业商品流转统计资料》,2002年多数医药商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上升,其中有13个省医药商业全行业亏损。2486家主要医药商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这些企业的利润率为0.64%,费用率为9.84%。而在美国,药品批发商的平均费用率仅为2.5%,一家专业药品物流分销企业只要达到3个点的利润率就有利可图,差距很大。

医药商业上市公司作为业内经营相对比较好的企业,费用和利润也不乐观,统计2003年前三季度7家传统医药商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我们看到,这7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2003年前三季度平均的销售收入为28.03亿元,主营利润为4.06亿元,营业费用为1.84亿元,净利润为4807.78万元,费用率也达到7.90%,而利润率仅为1.76%。

二、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1、连锁药店的跑马圈地运动

在营销为先、终端为王的市场竞争中,控制渠道就是控制市场成为企业的共识,众多医药企业纷纷进入连锁产业,期望通过组建和扩张营销网络来控制渠道,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跑马圈地运动。桐君阁、广州医药、上海医药、国药集团、海王生物、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武汉同济堂等各路诸候,都在各地筹建区域性物流中心。

上海医药,以华氏大药房为品牌,拥有全国范围内零售连锁直营药店1000余家,加盟店400余家,其控制的百年老店雷允上也拥有上海地区的100多家连锁药店。公司出资9000万元与江西省医药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属下子公司“江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网罗了江西医药集团原下属的844家连锁药店,并声称要将自己在江西的连锁药店规模扩张至1000家。上海医药还先后与童涵春堂、嘉定医药公司、外高桥保税区公司、吉林长春医药公司等联合结盟,有望在未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桐君阁在控股股东太极集团的帮助下,通过收购兼并,先后获得北京、成都、德阳、绵阳、自贡等地的商业资源,目前公司已拥有直营连锁药房近200家,“加盟特许经营”药房1000多家,成为国内最大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002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8.53%,2003年第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2.89%,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公司的利润反有下降趋势。

2、传统医药企业向流通领域开拓。

传统医药工业企业也在不断向医药流通领域渗透,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双鹤药业。自2000年开始,双鹤药业在2年内向全国撒下3亿多元资金,并购重组了北京、湖北、湖南、江苏、云南、陕西、山西、黑龙江、河南、安徽等地10个较大规模的医药商业公司。这10家医药商贸公司,基本上与双鹤在各地控股的六大输液基地形成配套,市场布局辐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

2002年双鹤商业板块销售完成18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额的一半,今年的销售目标是28亿元,到2005年,集团商业销售额力争突破100亿元。目前,医药商业的分销形式分为医院纯销、零售、快速批发。双鹤药业通过对全国各重要省份、城市原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进行购并和整合,初步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医药流通大网,公司销售收入也随之大幅提高。

3、平价药房的崛起

当一个行业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原有庞大网络时,被砍掉的必然是中间环节,平价药房直接从厂家或大型批发企业进货,直达消费终端,省却了繁琐的中间环节,药价因此得以大幅下降。这便是“开心人”这些零售药商存在的机会,2002年8月31日,引进湖南资本重组的“开心人”大药房一开张便打出药品平均降价45%的旗号掀起了南昌药市降价风潮,其日营业额也飚升至10万元新高。

平价药房的出现,对原有药房和医院产生了巨大压力,如随着南昌“开心人”、“华安”等民营药店拉开平价大旗,南昌市一些国有大型连锁药店不得不跟风调价,位于南昌的一些省直医院也向外界保证重新调整虚高的药价。曾在南昌医药零售市场占绝对垄断地位的江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不得不将药品价格平均下调30%。在开心人进入上海市场后,众多药房也悄悄降低了药价来适应竞争,而医院药价的虚高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三、医药商业的发展趋势

1、医药商业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专业的现代物流企业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既非商品供应方又非商品寻求方的第三方企业,通过契约为客户提供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服务。在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个物流企业中所占比重很大,日本已达80%,美国为57%。

医药商业流通环节是从生产企业到最终消费者的桥梁,怎样在这个环节中处于竞争优势,商业企业的市场覆盖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品种保证能力将会越来越重要,规模、成本、费用和效率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商业物流公司,而一些民营企业的崛起成为新型物流的雏形。如湖北的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2002年第一次进入全国医药商业企业销售额排名17位,公司管理成本、仓储成本和人员成本远远低于传统国有医药商业企业,该公司以现款现货或买断等形式,低价从生产企业大批量采购药品,并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向终端网络供货,通过价格优势攫取市场。据了解,像开心人等平价药房的大部分药品,就是向九州通这样的医药商业企业采购的。

未来的医药商业企业,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将原来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物资流通、商务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从而及时把握整个市场情况和企业运营状况。

2、药店市场定位的分工和细化

随着市场的发展,不同药房之间存在定位的不同,预计未来的药房将出现三类不同细分市场的药房形式:医院药房、普通药房和社区药房。

医院药房业务主要在医院,为就医患者提供药品服务的药房,主要是原来附属医院的药房。虽然随着医药分家,医院药房将逐步失去其原来的医院内部药房地位,但与普通药房主要销售OTC药不同,医院药房将逐步以新特药和其他处方药为特色,以围绕具有医院救治特色的药品为主,包括各类抢救用药,注射、输液类用药等,这些配套医院治疗或只适合在特定场所使用的药品,是普通药房所很难涉足的领域。

普通大药房指规模比较大、药品种类齐全、交通比较方便的一类大型药房,如开心人等平价药房,这类药房成为一个大型药品超市,能提供几乎所有的消费者所需要的药品类型,价格也具有一定优势,适合哪些购买量比较大的消费者,这类药房可能与批发企业有良好关系,承担部分药品中转的流通功能。

社区药房是数量最多、规模较小、开设在社区的药房,由于资金、面积等的限制,这类药房主要销售常用的OTC药品,药品种类不多,只能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用药需求,优势在于便利。有市场调研机构通过抽样调查,认为一般家庭购买药品的金额在100元以上,才会到大药房去购买,而金额比较少的家庭用药,大多就近购买,而家庭备药或用药的两一般都不会大,这是社区药房生存的基础。

3、社区连锁药房的多元化趋势

随着连锁药房的遍地开花,连锁药店也存在竞争和生存的巨大压力,毕竟药品不是食品,不是老百姓每天必须消费的,以前药店凭借虚高的药价都缺乏盈利能力,受到平价药房的冲击,以及国家各项政策的限制,各连锁药房的药价也不得不大幅下调,利润空间压缩后就更难盈利了。

在药品销售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以OTC药为主,利润空间也受到压缩的情况下,对于中小药店、社区药店等,多元化经营是现实的出路。在国际上,普遍存在社区便利店同时出售OTC药的情况,药房和其他便利消费品的结合,可以弥补部分药房客户稀少、销售额不足、药店亏损的困境。中国的连锁药店要想获得迅速发展以抵御外国医药巨头的压力,就必须考虑增加利润,而多元化经营是一条已经为外国企业证明了的有效策略。在中国,也已经有这方面的尝试,如深圳海王星辰的100多家连锁药店就设了店中店,在药店里开设冲印店,连锁药店的多元化经营代表着药店的发展方向,海王星辰靓晒店在这方面走出了第一步。

三 重点医药商业上市公司分析

上海医药(600849)

上海医药是国内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0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之一,市场份额占上海药品批发业务的70~80%,是国内第一批医药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和首批医药商业对外开放试点企业。2002年公司实现主营收入72.36亿元,其中商业收入为69.69亿元,占96.31%;2003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65.02亿元,其中医药商业为63.05亿元,占96.97亿元。

近几年,上海医药围绕医药物流、商业网络、连锁零售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资本运作。投资2323.93 万元用于医药商业网络建设,旗下的华氏大药房已有连锁药店800多家(含加盟),规模居国内药品连锁销售企业前列;加快部分省市联盟进程,投资9000万元与江西省医药公司共同成立了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下属的“南昌黄庆栈华氏大药房”药店总数达844家。公司在商业批发和零售网络方面的建设,使公司的业务稳步成长,而资本运作也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公司持股26.34%的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已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未来可能会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国药股份(600511)

国药股份是2002年上市的医药流通企业,具备较高的行业地位,其大股东国药集团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0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之一。公司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2.24亿元,其中医药商业为11.82亿元,占96.57%;公司2003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0.67亿元,其中医药商业为10.36亿元,占97.09%。

国药股份以国内外新药特药品种为主,同时公司是国家指定的品、一类唯一的一级经销商,具有较明显的网络优势、品种优势、人才优势和地域优势。公司2003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0.67亿元,完成2002年全年12.24亿元的87.17%,预计公司2003年能达到14亿元左右的销售额。

桐君阁(000591)

第2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商业企业 物流模式 智慧物流

商业企业物流及其特点

(一)商业企业物流

商业企业物流是商业企业围绕着企业所经营的商品而展开的进、销、调、存、退等环节,包括商品采购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商品退货物流。

商业企业采购物流,是指商业企业将其经营和销售的商品从生产厂家等运回公司而发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商业企业内部物流,主要包括将商品从仓库运输到销售现场或到各分店及连锁店进行销售的过程。企业的内部物流主要是保证商品的正常销售。商业企业销售物流,包括通过批发、零售以及配送将商品发送到消费者或购货单位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商业企业退货物流,包括对采购的商品进货验收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以及在商品销售后客户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进行退货的一系列物流活动。

(二)商业企业物流的特点

商业企业物流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商业企业物流对准时性、及时性要求高。由于商业企业多是批发零售业,涉及到快速消费品、生鲜食品以及生产资料等,这些商品对流通的准时性和及时性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及时的配送商品,便会使商品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商业企业物流对企业经营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商业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完成产品由进到销的经营过程,企业必须建立与企业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能够满足多种商品储存与流动的物流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发展现状

根据为商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商业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自营配送模式。这是指企业配送的各个环节均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的配送模式。这是目前四川商业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物流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企业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降低物流风险,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流通费用,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单一的企业,特别是在常温仓储和冷冻品及生鲜产品仓储的企业。连锁超市选择自营物流有利于保证和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又便于企业超市物流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但对于规模不大的商业企业而言,采用自营配送模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会导致物流成本过高,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外包物流模式。商业企业为了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如果物流业务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运用外包战略,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商业企业而言,其物流业务相对较少,可以将物流业务外包,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商业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在日本大约有30%的连锁超市将其配送业务外包给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企业。在我国流通业物流配送方面,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还比较低,行业规模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四川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物流技术,物流企业实力不足,规模偏小。

共同化配送模式。这是指多家商业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物流联盟,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或租用配送中心,制定共同的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联盟各方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该物流模式有利于商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更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开展共同配送,可以促进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和GPS系统等现代化装备和高新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物流的标准化、智能化、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物流运行效率、运输效率及节约社会资源。但由于各企业的产品、规模、商圈、客户、经营意识等差异问题,以及组织协调、费用分摊、商业机密等问题,有些企业不愿加入。

供应商配送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商业企业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商店甚至送到货架的物流活动。目前在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由竞争走向了协作,逐步朝供应链整合的方向发展,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利润。以我国大型生产企业为例,如海尔、康师傅以及宝洁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分销体系,将分销渠道直接介入到商业企业的分销物流活动当中。这样可以使商业企业削减整体成本、库存与有形的资产投资,并使消费者得以选择高品质、高新鲜度的食品而从中受益。

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较高

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中国,物流业在GDP中占有18%的份额,总值达到了5060亿美元,如果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日本是11%,美国是8%,欧盟是7%,所以中国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个成本压力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交通运输成本,占整个成本的三分之二。四川是西部经济、人口与资源大省,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05%,承载着全国6.15%的人口,2010年四川GDP总量突破17000亿,但四川属于长江上游地区,其境内大部分经济区域都不具备较好的水路运输条件,如成都是一个不靠江海的内陆城市,绵阳、攀枝花虽具备一定的水运条件,但是由于航道限制,水运能力也很小,物流成本比其他省份的物流成本高,四川的物流发展也远远落后于沿海省份。因此,高额的物流成本是制约商业企业物流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物流效率低

目前四川大部分商业企业都缺乏一个具体的物流流程,企业的物流缺乏秩序。物流的七大运营环节涵盖了成千上百个流程,这些流程要不断的优化,不断的精减,通过优化、精减,才能避免流程重叠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效的物流流程对商业企业的物流高效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发展滞后

近年来四川第三方物流有较大发展,服务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我国其他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相比,还不能有效的为商业企业提供服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成都市的物流发展综合环境指数低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物流服务企业发展不成熟,是阻碍商业企业物流运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四)物流技术与装备在各地区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

四川各市区的物流技术与装备存在明显的差异,物流较发达的企业以及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集中在成都,而在其他市区发展相对较弱,造成四川各地区与城乡间的物流发展不平衡。而目前四川的商业企业多为零售业,如大型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其卖点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需要向不同的市区配送货物,而物流在一些地区发展落后,将会给企业的商品流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且行业原则和标准落后

当前四川许多商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物流成本高、运输效率低下、车辆的利用率(主要是车辆的实载率)不高以及运输风险较大(如不能确定车辆的具置和对运输货物实行有效的跟踪而造成货物丢失等情况),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信息不畅。企业每年由于空驶造成的油料、设备以及人力等运输资源的浪费严重,极大地加重了商业企业的经营成本,阻碍了商业企业规模的扩张和集约化发展。国内物流目前没有制定出全面的物流服务标准,在四川也没有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商业企业也缺乏对物流服务的评价指标。目前,四川省大部分物流公司的服务层次不高,基本都局限于物业仓储和运输。造成很多企业的物流周转时间大大增加,严重地影响了商业企业的服务效果和商业信誉。

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优化选择

(一)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模型

为了减少或降低商业企业因物流模式选择失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设计合理的商业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模型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利用物流运作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作用、物流成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物流学习体系、物流服务水平等概念,经过适时的比较而动态地做出决策,始终保证企业物流系统在尽可能小的成本下达到企业的物流服务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部分外包还是全部外包取决于物流运作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作用以及物流运作模式构成因素的价值。如果物流并不是企业的核心战略,那么就应该将物流业务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相反,如果物流运作模式对于企业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具有构成物流模式的五个主要因素,那么企业就应采用自营的方式。另外,当一个企业自身不能完全具有物流模式的五个主要因素,企业也应该采用部分外包的物流模式。

(二)四川商业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综合评价

笔者通过对舞东风、理想无限、欧尚、家乐福等四川省地区知名商业流通企业的调查走访,获得了大量的较为实际的资料和企业的相关信息,最终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其物流模式作出科学的选择,以寻求更符合企业实际的物流运作模式。表1为通过AHP层次分析所得的权重。

由表1可知,由于商业流通方式的不同最终形成各自物流运作发展方向的不同,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舞东风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这样的本土商业企业,建议物流运作模式采用自营方式,因为企业目前拥有大量的200-300m2社区超市,未来物流运作的关键是解决自身的物流资源优化问题。

对于家乐福集团、欧尚集团这类大型卖场的商业企业,建议物流运作模式采用部分外包。但由于四川地区目前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还不高,可能将一部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同时还要采用自营的方式运作。因此,今后如何大力提高四川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

对理想无限、泰华制鞋这类企业,建议物流运作模式采用部分外包方式。由于这类企业本身就是制造加工业或者渠道业,都会有一部分自营物流的存在,而选择部分业务的外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如何将更多的业务进行相应的外包成为这些企业新的竞争力。

(三)建立商业企业智慧物流体系

物联网的发展已进入国家级发展战略,必须把信息化发展、物联网的发展纳入建设商业企业物流统一考虑之中,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加快商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传感、RFID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搭建商业企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商业企业物流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天晓.商业企业的物流外包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2008,12

2.沃特维尔纳.中国物流当前和即将面临的挑战.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资料汇编之二

第3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郑州市;企业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一、前言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备的综合通和通讯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郑州市现辖6区5市1县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28.6平方公里(含上街区26.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43.6万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2∶55.2∶41.6。“2009年,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3300亿元,相比2008年的3004亿元,增长12%。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7元,其中,郑州市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17元”。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4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998家、超10亿元的41家、超百亿元的7家,上市公司20家,拥有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铝工业、能源工业、建材工业、食品工业、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郑州商贸优势突出,每年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上百次,是中国十大最佳会展城市之一。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家期货商品交易所,“郑州价格”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郑州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优势,全市科研机构200家,高等院校48所,中等职业学校126所,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郑州市的这些条件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郑州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通信基础设施及计算机网络建设取得较大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8.8万户,普及率27.1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13.8万户,普及率83.5部/百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07.6万户,普及率14.6台/百户,郑州市2003-2008年电话与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情况如图所示。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83万户,年增长率为4.14%;数字电视用户为2.5万,年增长率为56.25%。光(电)缆线总长为7900公里,数据专用线用户为5000,个人数据用户为8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开始推广

“通过对11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显示,企业电子商务采用率达到26.49%,打算采用电子商务的企业为33.11%,17.3%的企业有明确的电子商务战略或规划,53.7%的企业具有做规划的意向。在256户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中,有23.4%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部门,有41家企业2008年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已达到30%以上;有37家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占全部采购额的比率已达到30%以上。”以宇通集团为例,该公司先后实施了OA(办公自动化)、CAD(计算机辅助设计)、ERP、CRM、BI(商业智能)、售后服务网、供应商门户等系统,是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最好的企业,通过持续的信息化投资,财务月结由原15天缩减为1天,制造成本降低3%,库存降低20%,库管人员减少10%,出入库时间缩减35%;95%以上交易通过供应商门户进行网上采购,80%以上订单通过配置器系统下单,95%以上通过售后维修网上报单和结算。

通过对全市462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调查:“企业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4%,计划开展比率为23%;有12.9%的企业已经有电子商务战略或规划,49.6%的企业正在考虑制定相关规划;在78户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已有58%的企业成立专门的电子商务部门,有14家企业2008年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已达到30%以上;有16家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占全部采购额的比率已达到30%以上。”

大型传统连锁企业和商场在郑州已初步开展B2C电子商务,如苏宁网站郑州分站、国美河南分站、丹尼斯等;一批本土的购物网站或网上商城开始涌现,如酷乐妈妈购物网、郑州女性购物网、艾莉购物网、郑州陈砦鲜花购物网、年年有购物网、去吧看看、校购网等人气旺盛,发展较快。

中华粮网已成为全国粮食行业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2008年度网上成交国家临时储备粮1830多万吨,累计成交金额280多亿元。吉林、宁夏、甘肃、山西、天津、福建等七省市粮食批发市场还通过中华粮网拍卖成交83多万吨,成交金额11.3亿余元。这表明: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在郑州已经显现。

(三)支撑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2007年10月,郑州市政府颁布了《郑州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从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整理、企业信用信息公开与使用以及法律责任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规定。河南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的数字证书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河南省国税网上纳税申报、公安网络监管、财政电子化政府采购、组织机构代码年检、社保网上业务申报、药监网上行政审批等诸多电子政务领域。截至2008年底,数字认证中心累计发放企业证书近20万张,个人证书数量为210万余张,为郑州市电子商务的软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009年初,郑州市通过了“市民卡规划方案”,并发放了一批学生卡,全市市民卡工程正式启动,预计在两年内完成推广应用,社保、交通、旅游、教育、社区等社会公共服务多领域、跨行业将实现“一卡多用”和信息资源共享。市民卡在小额支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第三方在线支付体系建设,为郑州市营造了安全可靠的支付环境。与此同时,郑州市还十分关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郑州市“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推动电子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前,郑州已有锐之旗――百度河南总代、中企动力郑州分公司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推动郑州市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郑州市政府还出台了《“数字郑州”总体规划》,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仅与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5年将投资90多亿元,将郑州打造成具有通信枢纽地位的“无线城市”。“数字郑州”将带动郑州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打造“四港一体(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和信息港)”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对郑州市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的基本看法

(一)郑州市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城市,郑州市集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信息港于一体,京广、陇海两大干线在此交汇,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全国最大的零担货运站和全国闻名的客运站,形成了客运和货运双十字架的铁路、公路运输体系,大流通的区位优势为郑州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郑州市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具备扎实的经济基础

经济实力较强,有利于企业采用、普及和推广电子商务。根据国际惯例,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电子商务普及、推广就会进入快速增长周期。2009年郑州市人均GDP5940美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郑州市的GDP总量排第八,财政收入排第七位,这些都为电子商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郑州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快,拥有较为庞大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视终端用户,互联网接入设施完善,所有这一切都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郑州市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行业优势突出

郑州是全国著名的商贸城市,商业较为发达,是全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之一,镁、电、铝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速冻食品行业在全国位居第一,服装行业尤其是女裤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被誉为女裤之都。纺织、机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和原辅材料等产业优势明显,装备制造、食品、汽车、纺织与服装加工等行业已具备一定的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

(四)郑州市政府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较好的软环境

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推进“三化两型”城市建设,提出了大力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的战略设想,为郑州市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市政府又制定了《郑州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郑州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四、郑州市发展企业电子商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

目前,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许多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落后,信息化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在降低成本、扩展市场、应对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小企业上网少,网站注册的企业会员数量也少。以阿里巴巴数据为例,杭州市在阿里巴巴注册的企业78427家,其中诚信通企业会员10647家;而郑州市在阿里巴巴注册的企业31577家,不到杭州的一半,其中诚信通企业会员1615家,仅为杭州的15%。

郑州市现有66个产业园区,其中重点园区39个,产业集聚区内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参差不齐,发展较好的如上街区装备制造业基地(阀门产业园)、郑州纺织产业园、巩义市耐火材料工业园区,搭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为园区和行业内企业提供企业名录、产品服务宣传与展示、供求信息、技术知识、经营之道、科技成果和招聘求职等服务。一些产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由于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资金缺乏、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等,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滞后,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已经成为郑州市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的关键。

(二)加大对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

进行电子商务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支撑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安全服务体系、在线支付体系等支撑体系。此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杭州、青岛、武汉、成都等城市相比,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已有的行业平台整体竞争力较弱,缺少全国知名的本地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和行业平台。

(三)加快企业电子商务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建设滞后是郑州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突出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应用人才缺乏。缺少具备电子商务技能、管理和营销才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和能够进行电子商务具体操作的应用人才。人才供需之间存在悖论,企业缺乏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无法就业的困局制约着郑州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二是多头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尚未形成主管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管理混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郑州市电子商务的效率。三是扶持政策不足。目前郑州市还没有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不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郑州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2008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9-03-04.

2、郑州市经贸委调研报告[R].2008-09-12.

3、郑州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规划[Z].2009-12-02.

第4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1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交易的完成通过单据、合同等纸质介质完成,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速度慢,差错率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1.1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现代许多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在非网络化环境下,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送也难以做到及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总之,企业内部网能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1.2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 to 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在线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1.3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时,公司可以用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这种企业间商务模式,使交易双方能以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达成交易。

14、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 to 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建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1.5政府采购电子化商务模式(Business to Government)

在BTG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政府采购的响应。政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作为电子时代的甲方乙方,政府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尽量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2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企业若想保持优势,经营者必须利用一切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2.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2.3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传统商务活动是由多个中间环节组成的供应链完成的,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周转时间,节省物质资源的损耗。以商业企业为例,优化企业供应链,实行直销,可以减少库存和营业面积,降低周转与管理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国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目标为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3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电子商务给各种不同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但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一些个性化问题:

3.1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管理基础落后,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信息市场的重要性。或者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理解比较片面,如认为电子商务就是上网,或简单地建一个网站,而相关的管理基础却没有跟上,企业的电子商务仅停留在表面的网站建设上。因此企业不但在观念上要重视电子商务,而且要了解电子商务的实质,不宜盲目跟风。

3.2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企业使用互联网和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参差不齐。据统计,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为22.3%,在众多的行业用户中,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和贸易行业等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但在这些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也极不平衡,很多网站都不成熟,如网站建设目的不明确,不知道目标用户是谁,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网站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等。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网站,但过于关注于传统业务,网站利用率极低,甚至成为一个空壳。

由于资源有限,许多企业需要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业务上,难以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但企业普遍对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和人事等方面的应用有一定需求,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ASP就成为中小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选择。就目前ASP的发展情况而言,由于观念、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影响,ASP在国内的发展并不让人满意。

3.3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够及资金短缺导致执行不力。

由于企业管理者还未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营销手段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因此对人才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既要技术又要人才,但这方面的人才在大企业也不是很充裕。专业人员的不足,电子商务模式缺乏创新,导致企业缺乏网络经营的经验,电子商务的优越性表现不出来,许多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心有余力不足。

资金短缺是企业的普遍困难。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许多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和IT服务等方面投入相对滞后,对软件的选型不恰当,咨询合作伙伴协调不力,最终会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低,难以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第5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一、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中企业创新发展大逻辑

可从三个视角分析:

一是从资源禀赋特征和市场供求看。过去,生产什么都能盈利,生产多少都能销出去的供给状况已不复存在;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随着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缩小,后发优势也在减弱。这些变化要求企业发展的增长动力必须来自创新。

二是从空间角度看,在三十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期间,正值国际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大量制造业产品有旺盛需求,我国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国入世后。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强贸易保护,海外需求瘫软,使我国依靠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冲击,需要更多依靠创新和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三是从消费水平发展阶段看。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近80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中位数,与20年前人均GDP1000美元相比消费需求已大不相同,经历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和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的排浪式消费后,消费热点已转为轿车、住房、旅游,反映了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近年每年出境游1亿人次,在境外“爆买”逾1万亿元,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内供给质量、档次尚不能适应升级了的消费需求,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企业创新发展必须遵循的大逻辑。

二、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主体

供给侧改革的取向是减少过剩的低端供给,增加有效的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这些目标,除政府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外,离不开企业发挥五个主体的基础作用。

1. 质量主体。企业是产品、服务供给者,提高供给质量、档次,提供高质量产品、服务,离不开企业这一经济实体的积极参与。

2. 效率主体。企业是资源转换体,投入资源、资本、劳动力,产出系列产品和服务,企业每单位产出所消耗资源、能源、劳动力和排出温室气体、污染物的多少都与企业的转换效率息息相关。提高供给系统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离不开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3. 创新主体。企业处于生产经营第一线,掌握市场脉搏,最了解消费需求特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才能有效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使科技创新与消费需求紧密结合。

4. 投入主体。创新是企业提高供给质量、档次,满足中高端需求,重塑发展动力的战略举措,R&D投入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关键举措,通过投入才能拥有创新成果、专利技术,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和话语权。

5. 成果应用主体。企业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关键环节,科技成果只有被企业所接受,从工程化到产业化才能最终产生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经济效益,创造出GDP。企业也因而提升产品服务技术能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而成为应用主体。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视域中企业新发展若干取向

供给侧改革的战略目标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重塑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在新阶段持续发展,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人们以更多获得感。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新改革促进新发展,满足新需求。

(一)以新理念引领新时期企业创新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为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供给侧改革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大逻辑,应该循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

(二)高端创新和中低端创新并举

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分别打造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

1. 高端创新

由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关建技术瓶颈,为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三十多年来,我国在自主创新上取得很大进步。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中,连续5届位居第一,今年6月获得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浮点运算速度是9.3亿亿次/秒,比第二名的天河二号(采用英特尔芯片)快2倍,效率高3倍,入榜超级计算机167台;超过美国的165台,运算速度和入围台数2个维度双双超越美国,是为“中国速度”;神舟十一和天宫二号空间交会对接可谓是“中国精度”;蛟龙深潜万米可谓“中国深度”。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后,卫星上532纳米绿色激光束与地面671纳米红色激光束成功实现天地“握手”,从而为通信和物理学领域的突破性实验铺平道路,开启了量子通讯新纪元,开辟了安全通信新时代,获得了引领型的先发优势。

2. 中低端创新

考虑到我国量大面广的小企业80%以上没有自主创新的专利,在发展进程中,可充分利用国际专利规则的益出效应――失效无效专利,助力自身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有“时效性和地域性”两个时空游戏或规则。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诞生的专利85%没有申请中国专利,而在国内专利中失效专利约占二分之一,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资源。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可以积极使用无效和失效专利。这样做短期内就可让这些企业跳出跨国集团的专利约束,获得喘息机会,长期则有利提升企业实力,并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台阶。

(三)整合资源,发挥创新产业链协同推进效应

在创新中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一是研究环节资源整合。将组织中研究资源集中于组织的核心领域,以保证组织能够通过内部研发持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二是开发环节资源整合。力求在提供新产品价值的同时,加强自身核心领域市场地位。三是专利资源整合。旨在提高组织专利活动效率和准确性、针对性。四是生产资源整合。着眼于建立全球生产体系,进而考虑中国创造、全球制造。实施战略性外包。协助其改进质量保障体系和生产技术,构建柔性生产体系。五 是市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品牌资源的标杆作用,构建全球销售和线上销售系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进互补产品,组成和完善系列产品,使企业在该领域建立优势。

在对单项资源进行整合的同时,注意各类资源之间的协同整合,主要有五方面协同。

一是研究资源与开发资源的协同;二是R&D资源与知识产权资源的协同;三是生产资源与市场资源的整合;四是R&D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整合;五是R&D资源与生产资源的整合。通过各类资源的协同整合,减少各类资源的负面效应,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进程。

(四)建立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建立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强化研发创新的协同性、针对性、实用性,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组建联盟,搭建平台,服务企业,平等互利,资源整合,优势互外,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愿景。可考虑以行业中各企业的研发机构、情报信息机构为基础吸收相关科研院所参加,组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1.协同创新遵循三原则。一是市场化原则。坚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活动。二是协同推进原则。从研发到产业化各方面均应协同推进,力求创新成果无缝衔接地实施商业化。三是合体共赢原则。成果产业化后,双方共享创新成果所创收益。

2.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三。一是协同型创新。由企业和研究机构协同投入开发所需要的软资源和硬资源,(各有侧重),研发成果归双方共有,科研机构(或研发人员)可在产业化收益中占有合理的比例。二是订单型开发。由企业向科研机构(或联盟)提出具体开发要求,由科研机构(或联盟组织力量)按需求研发。三是转移型合作。研究机构已有成熟科研成果,企业有此需要,可采用有偿转让方式或作价入股,将成果转移至企业产业化,但研究机构应参与(负有一定责任)产业化进程。

3.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功能。一是科技研发平台;二是信息情报平台;三是咨询服务平台;四是专业培训平台。

(五)转变考核理念,从R&D向RCB引进

很长时间,世界将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R&D(Research And.Development)作为衡量一家企业,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然而,在跨国公司中,真正决定命运的创新,却是另一种指标―R&B(Research And Business)――科技研发和市场转化投入。这一转变显示创新理念的进步,反映出“创新离市场有多近,离成功就有多近”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思维。

(六)着力构建鼓励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营造尊重科学,崇尚技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有识之士充分发挥智慧和创新活力,使科技人员敢于创新,放心创新,着力提升二次创新的技术能力,提高研发质量。日本花费190美元引进技术,会花700美元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绩效。我国花100美元引进技术和设备平均只花7美元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因而出现不断重复引进的局面。美国硅谷已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因而高含金量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值得借鉴。

(七)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二个市场,加快“走出去”发展

抓住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新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全球经济尚未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欧洲投资饥渴的机遇,大踏步“走出去”兼并收购发达国家资源类和高科技企业,获得其技术、管理、渠道网络、品牌等资源。广东美的家电控股德国塞卡是成功一例;中广核集团投资60亿英镑与法国电力集团共同承接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180亿英镑)是国际产能合作成功案例;中巴经济走廊开工建设也显示“一带一路”战略开局良好。

(八)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企业面对工业3.0、工业4.0接踵而来的新形势,应着力弯道超车提高新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能化,提升供给能力和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同行业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创新发展战略。

(九)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并举

中高端消费的特征之一就是品牌消费,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历史上上海拥有二千多个知名品牌,但经过市场经济浪潮后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1998年若贝尔经济奖得主、“欧元论”罗伯特・蒙代尔教授说:“品牌是世界交流的语言,企业需要品牌、国家也需要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 2013年6月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排行榜中,上海入选45个,住居北京(92个)、广东(84个)之后,名列第三,浙江省、福建省有入选品牌分别为44个和38个,显示上海尽管位列第三,但与第一、二名差距甚大,约为其1/2,而与第四、五名十分接近。从品牌价值看,上海入选品牌的平均价值为116.39亿元,仅为入选的500个品牌平均值131.68亿元的88.39%。从入选品牌数量和每个品牌平均价值低于500个品牌平均价值两个维度分析,可以认为上海品牌建设已跌入第二梯队,应引起上海企业的警觉,坚持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并举。

(十)创新应以科技、经济伦理自律,做“负责任”的创新者

科技伦理涉及科技与人、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生态、科技与动物等几对伦理关系,其中维护好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在科技的“功利效应”和伦理的“道德效应”两者价值的冲突与博弈、调适与坚守中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科技伦理,解决好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协调好高科技发展与人和自然的发展,是当代科技创新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必须正确面对的课题。三十多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空气、水的质量已对人们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就是未能处理好、调适好科技与生态环境的伦理关系,进而影响到科技与人的伦理关系,要让科技创新造福人类,促进人――自然――社会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

从经济伦理看,中国自古重视经济伦理,历来的晋商、微商也称作儒商,说明孔子的儒家文化,处理社会关系(包括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做商业要诚信,世世代代用诚信的理念经商,才能把生意做成全世界扬名的生意。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后,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未能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商家恶性竞争,假冒伪劣屡屡出现,皮革奶、有毒姜、注水肉等屡禁不止,需要企业在新阶段创新发展中坚守诚信经商的经济论理道德,说道底是企业应从“经济人”转变为“经济人+社会人”。

(十一)着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新工匠精神

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是抓企业领军人才。领军人才是企业的预言家、领航员、压舱石,什么样的企业家就会带出什么样的企业。马云带出的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阿里巴巴加快了中国国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网络全球化的进程;任正非带出的华为手机已进入美国市场,成为苹果、三星的主要竞争对手;马化腾带出的腾讯由于企业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竞争出成果,在微博基础上开发出微信。据说,马化腾正准备在企业内部保持竞争,期望复制产生“第二个微信”的神话。

当代企业应选配好企业领军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品牌领军人才。另一头是在生产第一线着力培育新工匠精神,新工匠精神需要的不仅仅是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第6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字: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商务模式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商务过程。它以商务活动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

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按交易主体不同可分为B2B、B2C、C2C、……等十多类模式。其中主要的是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两种模式。著名的阿里巴巴和慧聪网采用B2B模式,我们熟悉的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当当采用B2C的模式。

二、电子商务成为企业发展趋势

传统商务的交易过程由交易前的准备、贸易磋商、合同与执行、支付与清算等环节组成。交易双方相互了解产品或服务的供需信息后,开始进入具体的交易协商过程,即口头协商或书面单据的传递过程。协商后,交易双方必须要以书面形式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商贸合同,来明确结果并监督执行。支付过程一般用支票或现金。而电子商务中,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的供需信息一般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这样双方能够快速高效的沟通信息。交易的协商,也是将书面单据变成电子单据在网络上传递。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协议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可以保证交易双方所有的交易协商文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在第三方授权的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执行过程产生纠纷的仲裁依据。资金的支付,一般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提高了通信速度,节省了双方时间,业务人员的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

传统商务下,制造企业生产的商品大部分都经过了一系列的中间商,才到达最终用户手中。这种流转机制给商品流通增加了许多无谓环节,增加了成本,加上中间商的利润要求,导致商品零售价与出厂价相差很大。直销方法即把商品直接送到商场柜台使零售价降低有助于增加顾客量,但这种方式由于大量的销售人员增加了成本,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电子商务使得每种商品都能够建立最直接的流转渠道,制造商可以把商品直接送到用户那里,还能从用户得到最有价值的需求信息,实现无阻碍的信息交流。这不仅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还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传统商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和商品范围是有限的,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和时间则是无限的,是超越时空的。电子商务提供给人们全天候的服务,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增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因特网的普及,网民的数量和网购的规模快速增长,加上各类电商网站的成熟,人们网购习惯的形成,使得中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成熟的黄金时代,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已成必然趋势。

三、企业如何发展电子商务

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可以从最主要的两种电子商务模式入手。

(一)B2B模式

B2B模式是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善的模式。它是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B2B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推动业务发展的一个最佳切入点,企业获得最直接的利益就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从长远来看也能带来巨额的回报。B2B的利润来源于相对低廉的信息成本带来的各种费用的下降,以及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的好处。它的贸易金额是消费者直接购买的10倍。B2B模式成为电子商务的重头。

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业、规模、资金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B2B模式:

1.自建B2B模式

这种模式是大型行业龙头企业基于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搭建以自身产品供应链为核心的行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如制造商的在线采购和在线供货等。企业通过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串联起行业整条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过该平台实现资讯、沟通、交易。网络的便利及延伸性使企业扩大了活动范围,企业发展跨地区跨国界更方便,成本更低廉。但此类电子商务平台过于封闭,缺少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且平台的搭建和维护成本高。

2.借助B2B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适用于中小企业,不仅节省了自建电子平台的建设维护成本,还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的知名度、营销经验和客户基础,高效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例如,阿里巴巴、慧聪网等,各类企业可以通过B2B平台,和查询供求信息,与潜在客户、供应商进行在线交流和商务洽谈等。

企业可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和供应链中的位置选择则相应的水平B2B、垂直B2B或者关联行业B2B平台模式。垂直B2B分为上游和下游。生产商或商业零售商可以与上游的供应商之间的形成供货关系,比如Dell电脑公司与上游的芯片和主板制造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合作。生产商与下游的经销商可以形成销货关系,比如Cisco与其分销商之间进行的交易。水平B2B模式是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B2B,它是将各个行业中相近的交易过程集中到一个场所,为企业的采购方和供应方提供了交易的机会,像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网、ECVV、TOXUE外贸网等。关联行业B2B模式是相关行业为了提升目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信息的广泛程度和准确性,整合综合B2B模式和垂直B2B模式而建立起来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第7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很多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的提高,对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模式的关系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只中生产却忽视了产品的升级换代,虽然设有市场反馈部门但是却形如虚设一般,这样固步自封的做法只会让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缩水,结果就会造成旧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仓库堆积成山,利润反而会下降。

二、工商管理的改进措施

1.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会对企业长远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能帮助企业进行人员管理和产品的营销,当企业需要进行重大的抉择时能帮助企业选择最为有利的一方,并且在企业遭遇困难时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下一阶段应该要做的事。如今的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硬实力,还需要像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来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只有合理使用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加强监管制度我们知道良好的监管制度对于企业的运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工商管理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为企业制定合适自身的监管机制,对于企业的领导来说员工才是最为重要的,企业能否成功就看这个企业是够拥有优秀的员工来为其工作。管理制度中交织着责任、权力、利益等各个方面,企业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也是根据此项制度来制定的。所以正确的管理机制需要专业人才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科学的态度来制定,要让员工信服企业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3.企业国际化趋势如今我国要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就需要融入国际社会,国内的企业也有机会接触到国外的知名企业。为什么说企业不单单是做产品还要做品牌?这是因为企业将品牌做出来后就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得到提高,这实际上也是在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工商管理就需要企业开放自己的眼界,在国际上寻求合作机会,这样企业就不是在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资源了而是利用国际社会资源来壮大自身。

三、工商管理未来方向分析

1.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核心内容工商管理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实际上运用的是专业的管理知识。企业文化的形成实质上就是管理者将所了解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来。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形成责任意识并且还能为企业建立一个数据库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2.组织结构的变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就要优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了企业中各个组织部门和管理层次的划分以及联结方式和结构。建立明确具体的管理层次,对于一些冗杂的部门可以适当削减,将原来的阶梯型管理结构转变为矩形管理结构。3.企业价值多样化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只是利润的最大化,还需要将企业品牌等一系列的东西推销出去,这实际上就是在宣传企业自身的文化,这就需要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对员工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四、总结

第8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一、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

1、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根据CNNIC于2006年1月公布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到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已达1.11亿,域名总数为2592410个,商业机构的域名数已占61.3%,网站总数为694200个,商业网站数已占62.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环境。

2、对于电子商务本质的认识加强。经过了电子商务泡沫的破裂以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而不是技术,把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入到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3、国家政策的支持。从1993年起国家开始实施的“三金”工程,到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政府从多个方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支持帮助。

4、学术界的研究工作支持。专家学者们不断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想法,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意识不够,思路不清晰。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好处,但真正发展起来的很少,就算有的中小企业真的有了自己的企业邮箱,有了自己的网站,但他们对于自己的邮箱几个月不去查看一次,同时他们的网站也是一年也没有什么变化。

2、专业人才缺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一是没有想到去用电子商务人才;二是招不到,电子商务人才不想进入中小企业工作。

3、投入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虽然用计算机处理一些商业事务,但利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来对生产经营进行组织管理,特别是利用电子商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投入不够。

二、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更新意识,改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已经相对成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定要改变过去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树立发展电子商务的决心,加强对本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探索。

(二)加强人才引进。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专业性要求很强的工作,要发展电子商务,就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引进,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可能要走很多的弯路。

(三)加大企业信息化程度建设。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作为中小企业在自己能力许可的前提下,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准备条件。

(四)向同类企业学习。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可以从本地同类发展电子商务成功的企业那里学来经验,作为本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参考。同时,从失败的同行发展电子商务的事例中吸取教训。

(五)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注意与企业业务的结合。从一般的电子商务模式中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同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整合,从企业业务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中寻找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来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三、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具体运作

(一)从网络营销做起。作为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人才有限,如果按照一般的发展电子商务思路,从建设网站开始,不是现实的事情。而目前发展网络营销的环境已经成熟,也没有什么门槛,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应从网络营销做起。中小企业通过网络营销来发展电子商务,最好的一个途径,就是在成熟的B2B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买卖网等,或是专业的B2B平台,公司的产品信息,从而扩大公司产品的知名度。这样,公司的产品不只是走出了传统的市场,而且走进了面对全球的广大虚拟市场。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B2B平台来找到合意的原材料供应商。

(二)建立中小企业网站。对于中小企业已具备一定实力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网站。在建立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开展:(1)结合企业的实际,对企业的网站进行整体规划和分析。(2)选择注册一个与企业产品或名称相关的,容易记忆、简单生动的域名,同时在域名注册之前一定要进行商标检索,避免卷入域名纠纷。(3)选择以虚拟主机的方式来架设企业网站。如果企业实力强,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如主机托管、自己购置服务器等方式来架设企业站点。(4)按照网站的整体规划设计网页,上传,并在Internet上。(5)经常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维护,即时企业最新的产品、新闻等信息。(6)对企业网站进行宣传推广。

第9篇:商业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保险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和人均寿命的大幅度提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适应人们对较高层次生活水平的追求,企业年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被引入我国,并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在国际上,保险公司始终是企业年金市场的中坚力量,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然而,我国保险业在企业年金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主体的有力竞争。在2007年11月第二批受托人名单公布之前,作为核心的受托人主体只有5家。但是随着第二批年金资格的认定,出现了首批银行受托人,还新增了3家养老险公司和1家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自此,3家银行、3家信托机构和5家保险机构鼎足而立。银行业获得受托人资格意味着银行机构不用新设养老金管理公司就能顺利成为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银行有着更强大网络、更庞大客户资源和无可匹敌的信任优势。可以说,受冲击最大的是保险公司的市场。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保险公司如何权衡现在和未来,如何参与企业年金市场呢?

保险公司利用自身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依靠已有的经验,以多重身份进军企业年金市场,扮演好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并大力发展团体年金业务,把企业年金市场做大,这既是保险公司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一步,也是保险业服务社会、加快发展的机遇。

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经营环境分析

1991年我国首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达3万多家,参加职工超过1000万人,积累基金接近1500亿元。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潜力巨大,据中国保监会预测,我国企业年金每年新增数额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10年预计能达到10000亿元的规模。另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我国企业年金的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将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极小。据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企业年金覆盖人数为560.33万人,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5.36%,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为16247家;2002年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数增至655万人,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5.9%;截至2004年3月,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数约为700万人,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6.012%,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为22463家。而在西方国家,实行强制性企业年金的几个国家的覆盖率几乎达到100%,其他实行非强制性企业年金国家的覆盖率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如奥地利为95%,美国、加拿大为5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面过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从政策环境来分析。企业年金的政策环境主要是指对企业和个人的纳税要求和对商业养老金业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参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和投保型企业年金产品的需求强度、业务发展深度和广度。我国现行的企业年金税优政策既不统一也不明确,一直没有出台针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延迟纳税计划”。而税收优惠政策是各国鼓励企业建立退休养老计划和购买投保型年金产品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政府相关部门明显加快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步伐,对企业年金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也开始讨论。

其次,从企业年金需求的角度分析。很多文献在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滞后原因时认为“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企业年金的建立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无疑是奢侈品”。且现实中的企业年金也仅在少数效益较好、经营稳定的垄断性企业中建立,这似乎是上述观点的有力证明。

诚然,在我国各行业之间差别很大,企业之间差别也很大。同时,特殊行业往往在企业年金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已经具备实行企业年金计划的各项条件,如铁路、有色金属、煤炭、电信、石油、民航、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钢铁等。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庞大,它们完全可以以行业为单位发起企业年金计划,这种做法有利于从业人员在行业内的流动。从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也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年金主要在国有垄断性的大型企业中实行。2007年末,伴随着年金管理机构对国内年金市场的发力,已经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但与我国近430万家中小企业总量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的稳定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发展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最后,从企业年金经营主体分析。企业年金市场是一个多行业提供服务的市场。《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了参与企业年金市场经营的主体有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各个行业各有优势与不足。其中,信托公司可以作为企业年金的受托人,而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管理公司将可能是主要的投资管理人,银行是理所当然的年金基金托管人、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而保险公司通过销售投资连结、万能寿险等产品,已经积累了账户管理人的经验,保险公司具有很强的年金计划的设计、销售能力以及精算能力,其营业网点遍布全国的省、市、县、乡、镇。同时,保险公司具有多年投资与运作的经验。

从企业年金市场众多竞争主体中选择哪个金融机构,由企业年金理事会决定,选择的依据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信状况。因此,只有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积累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拥有成熟的产品设计和研发技术以及丰富的市场经验的金融机构,才能在企业年金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也才能为企业年金需求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我国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的定位分析

考察世界各国企业年金的运营模式,大致分成以下几种方式:直接承付模式、保险合同模式、基金会模式和信托模式。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确立了中国企业年金管理将以信托型为基本模式,采用两种管理模式:由受托人担任账户管理人或投资管理人的部分委托模式;由受托人选择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的全部委托模式。

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出台之前,除了社保部门经营企业年金之外,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主要被各家保险公司占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保险公司就开始参与企业年金的探索和研究,如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率先推出了团体退休金投资连结保险和团体年金(分红型)保险,而后又开发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系统。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到2004年3月由保险公司经办的团体退休金计划的企业年金资产和覆盖人员所占份额均占到30%的比例。这种由保险公司经营的企业年金业务就是投保型企业年金,也即企业年金的保险合同模式。

保险合同模式是指企业年金计划发起人可以直接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由企业和职工定期向寿险公司缴费或由企业直接为员工购买寿险公司的养老型产品的方式为企业员工提供养老保障。这种投保型企业年金以保单的形式归在个人名下,主要在中小企业流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年金总量小,如果分别选择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支付的费用太高,而保险合同模式可以确保资金安全,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从根本上说,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的定位应该是风险保障和资产管理。

企业年金业务与传统的商业养老保险之间具有替代性,保险公司是否将面对两难选择?

从理论上说,企业年金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拓展。但若从我国企业年金的实际运行状况来分析,这种担忧就没有充分的根据。

首先,根据两个《试行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是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首要前提。此项规定将使部分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有养老金需求的企业排除在外;同时由于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程序的繁琐及管理成本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在企业年金前望而却步,从而为商业养老金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企业年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各地区间的不统一,使得许多跨地区经营的大企业因政策的地区差异而产生管理上的不便,在选择养老金安排时可能更倾向于建立商业养老保险计划。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年金政策以及年金市场的发展状况等,将影响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情况,但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之间没有完全的替代关系,从长远来看,二者完全可以平衡发展。

三、企业年金与商业保险协同发展

企业年金市场是一个多行业提供服务的市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11月19日公布了第二批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名单。倍受关注的是有三家银行获企业年金受托人资格。这意味着银行不用新设养老金管理公司就能顺利成为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可以说,银行业获得受托人资格,受冲击最大的是保险公司的市场。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保险企业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介入企业年金市场?在不同的政策导向下,保险企业在企业年金市场中可采取不同的战略模式。

(一)保险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

首先,保险公司作为受托人,由其提供综合的、捆绑式的年金服务,同时承担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的角色,才能发挥其分账管理和精算的优势,还可兼得企业年金资产投资收益。事实上,在企业年金的运营管理中,投资才是最重要的环节,无论谁做受托人,都要找到最好的投资人。以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股市和企业年金管理中的优秀表现,以及其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他们是最受认同的机构理财者之一。所以对定位于专业技术性角色的保险公司来说,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在集团经营模式下提供专业化服务。随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增强和企业年金市场的逐渐成熟,综合性保险公司能够成为企业年金管理服务的良好载体。如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旗下设有信托公司、寿险公司、证券公司,集团设有资产运营中心,则可采取由信托作为受托人、寿险公司作为账户管理人、将资产运营中心的职能与人员剥离到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或者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运作,托管人则可以由合作银行或是未来的参股银行承担。

最后,一些不具有规模实力和多种管理能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不妨开展有关企业年金咨询业务。据中国养老金网的统计,现在具有单一企业年金资格供应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就多达61家。试想,客户突然面临几十家年金资格的金融机构竞逐,市场上若没有强大的中介力量,如何维护委托人及受益人利益,保持市场的稳定与平衡。因此,开展企业年金管理咨询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二)保险公司作为风险保障的提供者

对比企业年金的信托模式与保险合同模式,会发现:商业养老保险操作管理简单,但是不能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而采取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由职工承担投资风险而减少企业的风险负担;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法则将年金的死亡率风险等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分散;在保险合同模式中,通常由保险公司等单一金融机构整合了养老计划的全部业务,形成了综合服务的规模优势,可以大幅节省运营费用。

由此可见,保险合同模式较之于信托模式有诸多优点。而没有出台针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延迟纳税计划”是制约保险公司开展投保型年金的政策障碍。

2007年11月,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鼓励保险公司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业务、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业务、企业年金管理业务等提供养老保障服务。

据悉,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重要补充——个人缴纳商业养老保险制度,有望通过论证在税收优惠政策上获得突破,并进而在上海实行试点。来自上海保监局相关人士的消息是,受中国保监会委托,该局正在进行“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的研究项目。

其实,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业务的优势着重体现在其产品设计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开发销售投保型产品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养老保障。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经营的养老保险产品种类已达110多个,主要是一些传统团体寿险和万能保险、投资连结团体寿险产品。如何将商业保险产品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配套是摆在各家保险公司面前的重大课题。

因此,保险公司应该进一步发挥其产品研发方面的优势,开发固定年金、变额年金、可转换年金、开放式养老金账户等产品,增强产品的投资功能和账户管理功能,并提供多样化的年金领取服务。通过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业务,把年金市场做大,这既是保险公司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一步,也是保险业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

四、结论

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年金市场是一个多行业提供服务的市场。因此,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保险公司应该首先明确自身及其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并在自身比较优势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角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