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

第1篇: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一、教师期待效应及其反效应的概念分析

(一)教师期待效应分析。“期待是指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或现象的期望,而教师期待则是指教师对学生目前成绩和未来表现的推断和期待。”[3]其基本观点为人性是善的、可信赖的。尊重和信赖学生是产生期待效应的基础,形成良好的互动是形成教师期待效应的关键,重视运用的合理性、差异性和长期性是建立教师期待效应的原则。

(二)加勒提亚效应分析。教师对学生如果有不好的期待,但若这个学生对于教师的预言不予理睬,反而在别人不认可的目光中奋起直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可塑之材,并最终取得成功并赢得了社会的尊敬。这就是加勒提亚效应――自我期许的力量。加勒提亚效应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反效应。

(三)总结性解释。合理运用教师期待效应的正反两面,用二分的观点去看问题,既要利用好老师对学生的暗示去激励学生,也要重视学生自我期待的力量,正确认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二、影响教师期待效应的因素

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实习后,我得到了许多教育实习中的教育观察结果。我感触良多,也因此有了对影响教师期待效应的因素的判断与猜测,结合我在实习中的观察、数据、和学生的变化,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一)教师权威性。教师权威性越高,越容易让学生信服,教师的权威与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受影响的程度,当学生心中对教师敬仰并且完全信任,老师的话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年龄及相关心理特征。低龄的孩子主观意识在形成过程中还较为薄弱,易信任老师,更易于受到老师的诱导,而年长的学生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分辨能力,自我主观性较强,受外界影响程度与年龄程反比,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与幼稚化程度程正比,随幼稚化程度增长而递增。

(三)教师的言语技巧。老师说话的语调与言语的技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老师斩钉截铁,用无比肯定的语气鼓励学生时,此时学生心中的顾虑更少,更加相信自我的能力。”[4]

(四)教师的受信任程度。当学生面对的是自己信任的老师时,更易听老师的话,因为信任拉近彼此距离,信任程度越高,学生听进去意见,相信老师的话的程度越高。

(五)学生的精神状态。当学生的精神状态良好,老师给予鼓励后,学生往往能积极的接受,但是当学生长期处于不满,自卑的精神状况时,老师的激励便很难有效的起到改变学生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触动会微乎其微。

三、教师期待效应的个案观察及思考

(一)教育实验。A同学,男,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小学二年级。上课调皮捣蛋,在我听课期间便发现他总是与其他学生格格不入,每节课必须捣蛋,不达到被罚目的,誓不罢休。老师也习以为常,几乎每次批评都会罚站,由于他罚站在我听课位置的旁边,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对这个学生的行为表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给了我想改变他的想法。

从我代课起,坚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独奏者”的身份转换为“伴奏者”。[5]在我的课堂上,我把学生分组,表现好的小组会得到贴画的奖励,相反,表现差的小组会扣贴画,最后得到贴画最多的小组得到物品奖励。A同学所在的小组在最初阶段,不仅从未获得奖品,而且是贴画最少的小组。但是每当他进步,甚至是少犯错,我都会当众表扬他,暗示其一直在进步,强化他的行为,给予他贴画。

在我教学的一个月里,A学生慢慢的有了转变,他所在的小组从倒数第一上升到第二名,对他的改变已经有了成效,我不断的暗示他是一个可以进步的学生。他随着我对他的期待,对自己本身也形成了期待,行为和结果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四、教师期待效应在教学中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教师应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前程而努力。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

(二)注重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本应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双方都应是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庄子有云:“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6]教师往往侧重于对于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人文的关怀,缺少了易情换情,将心比心的过程,难以做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三)营造互动氛围,体现教师主导地位。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里面不仅包含语言的交汇,更蕴藏灵魂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交换思想、经验与知识。

(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事物的变化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期待效应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的成长,然后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期待效应是“外因”许多学生面对老师的教导“视而不见”无法将教师的期待转化为自我的期许,无法达到理想的结果。

第2篇: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师范 音乐教育 声乐教学

关于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改革的问题是常谈的老话题。声乐教学作为主要专业学科也随着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台阶。新形势下对高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知识储备与应教能力上都有所提高。从高师声乐教育教学内容设置上看,基本沿袭着传统的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教学模式,缺乏声乐技巧、歌唱理论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师范与非师范教学内容划分不明显,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单项轻综合、重单一轻多元的弊端。

一、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音乐教育

(一)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中,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出现得比较早,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成熟的教学模式,但伴随着基础教育积极改革的步伐,以此自足、不求创新、因果循环造成音乐教育理念陈旧、模式僵化。我们要认真思考研究,不断推进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新方法。目前有很多高等院校还是按照老的教学观念模式,已经出现与基础教育的要求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高等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存的良好发展,因此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机地成为一体,既有共性也不失特性。

(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特色与培养方式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面向中专、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队伍,其教学特色在于培养音乐教学师资,具有师范性的功能。从广义上讲,音乐教育的教学,是从感性上感悟体验,从理论上去认识把握音乐的本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非师范性音乐教育不同的是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传承,即学到手、用得好、传下去,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一项学习。

(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影响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血脉,也是从根本上改变本民族的国民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和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力量。音乐教育改革以来,众多高等师范院校为弘扬民族文化,地方师范院校引入本土音乐资源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从而突出强调国民音乐教育、业余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音乐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发展促进作用日渐突出,促进群众文化繁荣,推动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现阶段群众声乐文化已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文化多元、艺术多样的发展趋势。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归根结底要靠音乐文化人的队伍建设,依靠大众喜爱的、有影响力的、有高素质文化艺术修养的文艺工作者来组织建设,这就给高师声乐培养人才的要求带来更大的挑战。就业形势的严峻也给高师声乐人才培养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带来了考验,高素质的声乐教育工作者既要懂得声乐专业技术,又能进行声乐艺术实践操作,毕业生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市场岗位的竞争。

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

(一)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

我国声乐艺术在古代就有很高的成就,如韩娥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礼记·月记》中关于歌唱气息的运用、行腔、吐字以及情感抒发的记载;《诗经》将民歌汇集;屈原的《楚辞》;中国说唱音乐鼻祖《荀子·成相篇》等。高等师范声乐教育在不断改革,声乐教学不仅停留上个世纪20年代受欧洲文化影响,以美声方法演唱风格占据主要院校优势,洋为中用。声乐教学更好地借鉴了西方融合多元素的民族唱法,更多地融入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成多元共生的状态。声乐教学以独特的个性跟国际接轨,声乐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使之更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

声乐艺术虽不能通过具体的概念言语来形容,但可以结合听觉,是用声音与语言来表现音乐的形式。音乐教育是感性透过理性的认识,有意义且科学地传递给他人,从而得到体会的学习过程。声乐教学也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音乐教育相关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四部分。其中公共必修课包括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教育学、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法规等课程,约占总课时的33%;专业必修课包括14门课程,其中师范必修声乐、师范必修钢琴、师范选修主科、学校音乐教学论与教材教法、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名作赏析、和声、曲式等10门课程为核心课程(或称为学位课程),课时约占总课时的44%;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7%;公共选修课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艺术素养类四个系列。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约占总课时的5%,文科学生至少应选修2学分自然科学系列的课程,其他学分可以任选课程修读,如意大利语、歌曲写作、音乐课件制作、教师技能、形体、论文写作等,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1%;实践环节构成主要包括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为必修学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6%。其一,公共课门类多,缺乏弹性、开放性,学生觉得枯燥,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感兴趣的课程。其二,占据了学生自主学习专业技能的时间。专业必修的设置虽然丰富,但是由于课程独立性强,学生很难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纵向贯通,比如曲式、和声、复调的学习为歌曲分析、声乐演唱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很难去将这些学科之间进行横向联系。其三,音乐教育的理论课程更多的是对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教学法的导论,提出的是教育的共性问题,并没有对声乐艺术的个性问题进行理论教育,如声乐教学法、声乐艺术史、声乐作品分析、声乐心理学、声乐美学的开设,理论基础课程的缺乏,学生毕业后只会弹、唱,却不懂如何教。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打破学科分割状态,注重学科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高师声乐教学不单单是教唱,更注重歌唱技巧的理论性指导,声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能够范唱中小学音乐教材歌曲的能力,还要有声乐教学的能力以及根据音乐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娱乐实践发挥特性的能力。必须掌握大量的声乐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还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实力。

(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课堂上的几点思考

1.课堂发声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课堂大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发声,二是歌曲演唱。声乐是一门长期积累、不断练习的一个过程,考验培养学习者的耐心与毅力。发声对于初学声乐非常重要,有助于训练巩固发声肌体。由于现在高校低年级都是小组课,学生多,课堂练声时间匆忙,忽略了学生的发声时间,更侧重的是学生歌唱作品的完成,这完全是一个误区,好的歌唱习惯来源于基础,通过练声可以使发声的各个器官不断调节使之协调,更好地为歌唱奠定基础。

2.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歌唱气息可以调节喉头的稳定,以更好地打开喉咙建立良好的声音位置。初学者更多的是靠教师的听觉感受及经验,巩固自己的声音位置,通过长期的学习可以自我总结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

3.教师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歌唱是对演唱作品的二度创作。声乐艺术的魅力在于有很强的表现力,一种情感的抒发,体现人类精神、文化、情感的丰富世界。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具备范唱能力,而且要具备对歌曲乐谱的演奏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音乐教育声乐专业的钢琴伴奏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考试或参加比赛时大都为学生相互伴奏,有利的是学生可以加强钢琴伴奏能力,但毕竟学生的弹奏能力参差不齐,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演唱技法程度也不如专业声乐教师,所以课堂上教师的演奏可以带动学生歌唱的情绪,因此音乐教育系声乐教师培养钢琴伴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运用高科技手段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要适应科技化发展,运用数字化手段辅助声乐教学,数字化就是把电脑、投影、录像机、摄影机投入到教学课堂中,使原本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更加科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歌唱原理的本质,还能运用软件对歌唱作品分析数据,对完整的歌曲演唱进行数据分析,能够使歌唱完美化,加强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5.培养适应实践的重要性

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检测方式,注重理论技能实践。在原有声乐考核的基础上增设小组唱、二重唱、表演唱、小型四声部合唱歌曲的能力考核标准,完善教育实习的规划体系,增加实习量,有针对性地建立自我实习档案。

(四)高等师范音乐教师所具备的能力

在当今高师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对高校声乐教师有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关学科基础技能、自身专业修养、良好的师风师德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勤于参加社会实践跟上国家整体文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等师范乐声乐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根据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掌握声乐相关领域的发展变化,以及国际国内前沿问题,加强自身艺术修养,与时俱进,以适应高师声乐艺术教育改革和培养新时期艺术教学人才的需求。

三、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声乐教学的发展要突出学科知识、技能技巧、相关文化的整合与融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以器乐、声音为在校主修必修科目之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但是有个师范特色问题,师范类的声乐教学除发声,演唱训练外,还需有一定的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如声乐发声基础原理或者歌曲的音乐分析等,这样才具备科学的教育教学性。

(二)声乐教学的题材要丰富,内容要具有全面性,侧重体现本土音乐文化

学生在接触演唱曲目上,不要像非师范声乐专业那样有严格的声部划分、音色划分,着重演唱某种风格的歌曲。要多听、多唱、多积累声乐作品,增强范唱能力。同时,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素材,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在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学生不仅在独唱中唱好,合唱中也要唱好。加强合唱、合奏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合唱中的一员,要如何组织进行训练,如何带动整体,同时学到指挥技巧、排练方法等,开拓思维,有创造力,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及毕业后工作岗位的自我发挥。

21世纪,高等师范声乐教育培养的目标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单一的培养目标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多元的声乐文化蕴涵哲学、美学、社会学、艺术史学、人文科学等,使人们对声乐的审美有更深刻的认识。高等师范声乐教育声乐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将以就业为导向迎合社会需求,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行业领域需求,提高组织能力与创造能力。高师声乐教学研究的发展是要紧跟大方向,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其掌握着国家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命脉,是培养音乐教师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黄小明.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杨瑞.高师声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李悦平.新形势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构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4).

[5]王安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J].人民音乐,2012(6).

第3篇: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幼师教育实习自我鉴定模板1

一个月的实习期转眼逝,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期间,我从班主任老师和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学会了怎样运用学校所学知识结合带班实际提高幼教工作。更学会了怎样大胆地与小朋友沟通、建立自己在幼儿眼里的威信。

实习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记得在开始实习的第一周,带班生活让我感觉到很陌生,心里知道应该先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才能较快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让他们了解和接受我。但由于胆怯,我始终没能大胆的跨出够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第一部,心里也很怕以后的实习日子该怎么办。

每次一听见老师叫我去与小朋友一起玩,我就害怕起来,因为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超越我自己心理障碍,才能与小朋友一起沟通一起游玩,更不用说让我去试教了,经过老师、老师的鼓励和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渐渐地跨越了自己心理障碍,慢慢地进入了教师的角色,能与小朋友一起游玩沟通并开始上课了。开始,我很有自信,心想:我才不怕上课呢,与小朋友上课多容易埃但是我的想法错了,当真的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又开始害怕起来。指导老师帮我说了开头语,接下来的课就由自己上了。

由于害怕,上课时的说话声音就越来越小,到一半的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起哄了,是班主任出面才帮我收拾了残局,通过与班主任指导老师的沟通后,我知道了怎样建立自己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威信。上课时该怎样与小朋友进行沟通。到后来的几个星期,我上课的时候就不用班主任的提醒和帮忙管理课堂纪律了,自己慢慢熟悉了幼儿的管理方式方法后,上课的时候就懂得怎样吸引幼儿的目光,怎样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不过在户外活动和音乐活动课上,组织幼儿游戏前的队伍整理方面,还需要多加努力。

幼儿园的实习生活,让我受益不少。首先学会了怎样与老师和幼儿的沟通,学会了给幼儿上课和做游戏,学会了怎样在备课写教案。其次是越来越觉得与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游戏是一件多么的开心的事。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老师和幼儿园的领导;同时还要感谢关心和帮助过我其她老师阿姨们。

不觉就要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将会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须然一开始的时候很怕,但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再对自己失去信心。

幼师教育实习自我鉴定模板2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我在xx市一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能严格遵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作为实,我在实习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建立起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每当有同学有重要事情需要请假时,都由我亲自汇请假情况给指导老师。向当指导老师有事情通知我们时,就让我负责通知各位实习生。

在指导老师刘老师的耐心指导、帮助下,我总共听了4节课,备了2个教案,说了一次课,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在听课之前,我仔绌钻研教材,认真写教案。在听课期间,我仔绌做听课笔记,学习老师的授课方式和讲课技巧。

我在指导老师带领的高二年级的两个班上各听了一堂课,听课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5中的第二章第三节 卤代烃,共2节课。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使我受益匪浅我发现刘老师讲课的内容安排井井有条,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很好地运用了讲练法和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化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

刘老师边讲课,我边记听课笔记,由十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我的听课笔记可能记得不太规范合理,需要加强训练。在听课之前,我写了卤代烃这一节的教案。但是听完老师的课以后,我感觉自己写的教案存在很多问题和需要修改的地方,于是我把自己写的教案和老师上课的内容相结合起来,整合成了一份新的教案。

我们听的另外两堂课分别是高一和高三年级。虽然老师不样,讲课方式也有所差别,但是让学生听懂、学会是每一位老师的首要任务。这时我才深刻地意识到,要当好一位老师是多么不容易啊!

实习期间,我还了解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每天班主任除了要上好自己的课以外,还要组织丌展班级各项活动,在课问操时维持学生的秩序,监督到位,此外还要耐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这次教育实习,虽然短暂,但是对于我们即将步入教学生涯的实习生来说,是一次非常币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教育实习,我们能把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统一,能提高白己在教育ll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岗限于书本的知识。

这半个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但我坚信我会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奋斗!

幼师教育实习自我鉴定模板3

光阴荏苒,一个月的实习将要划上圆满的句号。

通过本次实习,让我得到了丰实的磨炼,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我今后走上讲台做一位合格人民教师作了良好的铺垫。同时也是我大学期间最令人难忘的一段求学时光。

实习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虚心听取指导老师意见,认真备好和上好每节课,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尽责各个工作环节。

在讲课中,我不断吸取教训,学有所成。学会怎样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更透彻地学会知识。

当然,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更多的经验和技能。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懂得用博爱和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位学生,让快生和慢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但由于时间有限,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有待我去学习。

在这些天的实习中,我受益匪浅,让我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站在教育最前线,面对双双求知的眼睛,心中倍感任重而道远。

教然后而知困,给学生一滴水,需要老师拥有一水库都不为过。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勤奋学习,做一位优秀园丁,把祖国花朵浇灌得更加艳丽。

饮水思源,能够圆满结束这次有意义的实习活动,离不开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怀和指导,离不开带队老师的关怀和指导,离不开队友们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我一一深表谢意。虽然今天我是一名普通的实习生,但明天我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努力用智慧和汗水来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幼师教育实习自我鉴定模板4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一开始的时候很怕,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而且可以拿到优秀实习生,所以,得到一个启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在xx附中实习的六周期间,我获益良多。除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还提高了自己的执教能力。

我确立好自己的角色,实现从“学”到“教”的角色转换,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组织教学,“以身立教”,从心理上做好当老师的准备。以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地向指导老师学知识、增才干,用自己的行动换取他们的信任,营造和谐的实习环境,为我成功的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实习目的明确、动机端正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明确施教对象结合施教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备好一份教案后,向实习指导老师、本组同学一一征求意见 , 改了又改 , 才实施教授,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实习期间除了上好自己的实习课外,我还有目的地听课、评课,弄清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何处,以便自己教学时作为借鉴,并做好把听、评课记录。

在担任高三(x)班的助理班主任时,我能做到“三跟”,组织了“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的主题班会,协助班主任处理班里的日常工作。以多沟通,多谈心的形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助理班主任的工作打下了巩固的基础。通过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自己明白到班主任的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

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在存在不少缺点,如:教学技能、技巧仍较薄弱,专业基本功不扎实,语言表达不清等。

我应该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为做好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做好准备。

幼师教育实习自我鉴定模板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转眼即逝。

英语教育实习鉴定表 。这是我学生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实习生活,也是对我三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大检验。

在xx中学实习的每一天,我努力地做好从学生到教师 的角色转换。在穿着上大方得体,言谈举止,自然 端庄,尽力给学生一种道德 修养好,文化水平高的印象。

一、在教学工作方面

认真备课,用心修改教案 ,确保教案、教学课件规范,内容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课堂上积极面对,教学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虚心听取指导老师 的意见,弥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

二、在班主任工作方面

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热心真诚面对每位学生,尊重他们,深入细致了解他们。在班级管理 上,积极负责。

从早自习的监督,每位学生是否按时到校,是否有认真读课文;到课间 操、眼保健操的监督;课堂纪律 ,课间纪律,通知班级规定的日常事务等,都予以高度的责任,认真对待,细致入微,保证各项工作到位,同时,与刘春添、张静金两位同学 共同组织“携起尔手,放飞吾心”的主题班会,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4篇: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打败名校毕业生,新手上路

关键语:门槛不是分界线,能力和经验才是第一要务。

李颜茹

二十三岁,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职龄刚满六个月,是这个职场最新鲜的生长力量。

还记得2009年初为了在北京找到一份好工作,像个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到临近毕业,才终于险险地从轰轰烈烈的择业大军中,握住了一家合资企业的橄榄枝。

三个月的实习期,令我紧张而兴奋。曾经在网上了解的企业行政结构、性质、主营商品,还有发展前景,为我初涉职场打下了基础。在实习的第一天向业务部经理阐述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时,实习生之中,我细致的回答为我增加了不少分数。想想先前特地来单位踩点儿找错了地方,花了一笔不小的车马费,也不觉得冤枉了。

从大二开始我就一直在做与销售相关的兼职,大三、大四的生活费也是全额由自己赚取的。也许真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公司实习2个月后我偶然得知,和我同时期进入公司的7名实习生全部是国家一类本科毕业,现在因为业务量不达标已经淘汰了3人,而作为民办大学毕业生的我则是因为突出的实践能力在面试中被破格录用实习的。得知这一情况,我很开心,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销售行业竞争激烈,但是既然自己进了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没有自我放弃的理由。

三个月的实习期在我小心翼翼的对待下转眼即逝,作为职场新手,犯错误挨骂受训是免不了的,但是同样也拥有丰厚的收获。业务关系的初步建立、与人相处的禁忌、专业的业务知识,以及对行业的了解逐步加深,这些收获让我坚信自己在2010年还可以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我自己总结了两句话:一句是“门槛儿不是分界线,能力和经验才是第一要务”;第二句是“当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之努力,我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

把爱好变成工作,并不总是那么美好

关键语:“小子,你还要努力!”

姚瀚

绰号 “琴兽”,在电视台做栏目键盘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是这个玩音乐炫酷的“85后”磨砺个性的关键时期。

2009年,我同意了多数人的话,工作不仅是梦想的载体,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对我说“羡慕”,羡慕我可以将爱好变成工作,并奋斗成终生的事业。面对所有的羡慕、鼓励、支持,作为当事人的我,只能含蓄地笑笑,多多少少心里还是有点内伤。

从小学习钢琴,演奏古典、爵士、蓝调的我,初涉职场时就碰了一个软钉子。初到电视台,从前辈们口中了解到大多数节目所需求的配乐,通俗成《两只蝴蝶》,直白成《老鼠爱大米》,才是民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我不屑一顾的神情,领导皱在一起的眉头,在我坐足了冷板凳。彻底认清了现实的残酷后,我才开始强制改变自己的初衷,硬性接触通俗流行乐。

每天八小时内我加强练习、虚心请教,全部的休息时间都用来下载流行乐的词曲,一遍遍地弹唱、修整,很快我在工作上得到了肯定。但教会我变换身份解开心里疙瘩的,却是看见我以“不入流”的曲子换取“廉价”报酬时,乐坛前辈看透人心的一句话:“小子,你还要努力!”就是这样一句话令我惭愧不已,除去了一身初入职场的傲气。

不分昼夜的摄影棚,天桥下的车水马龙,领导多云转晴的笑脸,指下如花绽放的乐符,虽然民俗流行乐换取不了我心中的梦想,但它却为我换取了顺利迈入职场的第一步。辛勤劳作的薪酬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为我换取了一辆属于我的马6,我知道在这一年我已经成功完成了职场新手的转变,后面的路还有很远,套句老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就事实论,以诚信立

关键语:千里职业行,始于橙之信。

耿卉

橙之信(中国)首席执行官,主导橙之信落地中国到如今全面发展的全过程。

“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先生一生所遵从的“世上无捷径,凡事须求是”的原则,一直让我钦佩,并深深影响了我与橙之信共同成长的道路。

当初,我带着将橙之信发展壮大的梦想,从荷兰回到中国。从零做起,在中西方文化理念碰撞的激荡中找寻生存之道。现在公司有了强有力的团队、独到的产品,而我也逐渐找到了明晰的发展方向和方法,静心沉淀,八个字:就事实论,以诚信立。

体味2009:就事实论。初时,被橙之信在欧洲的节节胜利所深深鼓舞着,带着对这些事实的深信不疑,我开始将所有英文信息严格落地为中文,并照欧洲标准培训了第一批职业分析师,以为万事就此大吉。但经过与政府、企业、同行和客户的反复交涉,我才发现一切并非可以完全照搬到中国。现在究其最深层原因,是中国的产业结构、人力价值都与西欧相差甚远,由此带来了企业招聘、人员求职方式的极大差异,细微到简历的格式,放大至面试的内涵,我们的人力资源市场还未真正视人力为“惟一性资源”。怎么办?只能从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入手,经过深入调研和案例分析,才能发掘出真正契合中国市场的核心价值服务,走上真正发展之路。此过程苦乐交加,让人既爱又恨。

展望2010:以诚信立。橙之信品牌名称是我个人的提案,自一些语言高手的提案中突围让我很是惊喜。名字寄托了我们美好的Vision,但在实践中何为诚,又以何信?一直是我不敢停止思索、实践的核心问题。我经常抽时间在职业咨询过程中做观察员,了解客户和咨询师的工作,发觉真诚是很微妙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却又时刻让人感受着;而咨询师信守并如约兑现对客户许下的承诺,不仅需要丰富经验,更要具备专业精神。诚与信,二者缺一不可,一直是我继续带领公司发展的真正动力源。对2010年我充满信心,但亦深知任重道远,内心亦喜忧参半。

此刻抬头,对面墙上橙之信开业庆典时友人所赠的对联与我凝神对望:千里职业行,始于橙之信。

在金融危机中创业着,创新着

关键语:在秋季的某一天兑现对朋友们许下的承诺。

孟杰

担任自己创立的公关公司的客户总监,职龄9年,如今已是而立之年。

从公司到家,这是我每天重复最多的生活片段了。在这两点一线中,我来去匆匆。每次回眸被车速甩在身后的万千灯火,总是感叹,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一年已经过去。

作为盛途环球的创始人之一,当初决定投身于公关行业时,就有朋友直言:这可是个相当辛苦的行业。朋友的话,也在逐步应验,在2009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我更是深有体会。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同时体现出公司的价值,在这一年中,凡是我亲自经手的方案,我都极尽所能在特色和创新方面做到完美。正是因为这一点,加班成了我2009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前我还有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吃吃饭、喝喝茶,今年这些直接锐减到了零点。洽谈客户、做方案、讲解方案,这些零零散散的生活片段,倒成了我生活中的习惯,对于好朋友们,我重复最多的一句就是“秋后一起补”。

尽管加班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透过厚厚的落地玻璃鸟瞰夜幕下的北京时,有时候反而是种“享受”,那种快慰和满足能在瞬间弥漫在你的身体中,久久难以散去。

忙碌的时光永远不会离去,尽管也有无奈和烦恼,但这一切却能因为赢得客户的满意度而随之烟消云散。我知道在未来我仍会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成果,每次穿梭在北京的夜色中时,我总会告诉自己:在秋季的某一天要兑现对朋友们许下的承诺。

换条跑道,感受新鲜的气味

关键语:你能够拥有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想拥有什么。

萧东楼

70年代生人,实战派人力资源专家,曾在国企、外企、民企等多家公司高层管理岗位任职,兼任多所大学名誉讲师和职业规划顾问。

如果回顾和盘点2009年我的职场、我的生活,《猎头局中局》《猎头局中局II》这两本书的出版,大概是不能不提的事情。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了无数读者的祝福和期望,这些都让我欣慰,也感到肩头无比沉重。

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职业生涯规划,而许多读者慕名而至或曰收获至丰也都来源于此,然而在这一年的无数咨询背后,我一次又一次地想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书中,主人公最后百转千回,决定离开远大,换个跑道,而这一说法也迅速在读者群和职场中流传开来,彼此经常问候的就是“你换跑道了吗?”

其实换跑道的事情在2009年一直在困扰着我,自从我决意从上一个东家处离职开始,业界就有闻风而动的趋势,各类试探性的电话和邮件纷至沓来,直到越演越烈,虽然身在职场多年且谙熟猎头行业游戏规则,不会大惊小怪却依然不胜其扰。这个“扰”在于我自己,人面临多重选择的时候,苦恼总是相伴而生,我不能不承认,我也会因此而纠结。

当我拿到《猎头局中局II》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样书时,我终于明白,你可以拥有什么并不重要,你能够拥有什么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想拥有什么。

于是我在一个清晨,做了一个慎重的决定,换条跑道。真正意义上的换条跑道。

我的工作方式、生活节奏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从一个为企业服务的角色转换成为为社会服务的身份,这个改变让我忐忑,也让我兴奋。

第5篇: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除了自己是个教书匠以外,还因为我从小就和书有着不解之缘。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的一位刘老师调走了,我们几个伙伴帮助刘老师搬家,最后我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一本破旧的《水浒传》上册,连忙大声喊道:“刘老师,这还有一本破书呢!”刘老师说:“那本书我不要了,就送给你看吧!”我心头一喜,啊,太好了!因为我听大伯讲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好像就出自这本《水浒传》,我小心翼翼地拂去书皮的灰尘,回到家,又把烂掉的几页粘好,外面用一张虎皮纸包上,就这样的半部《水浒传》,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经常拿出来阅读。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被梁山好汉的英雄壮举所感动,竟然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结果可想而知,我尝到了老师的教鞭的滋味,从此不敢把《水浒传》拿到桌子上读了。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桌子上面挖一个小洞,上课时想读书的时候,就用手拿着书在抽斗里前后移动,眼睛通过小洞看书。可是好景不长,被老师发现了,结果她告诉了我大伯,我又被大伯臭骂了一顿。

那一段日子是我迷恋《水浒传》的时光,当我看到戴宗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放羊的时候我就在山间的小路上练习飞奔,竟然脚上扎了刺也不觉得疼;当我看到时迁有飞檐走壁的功夫时,就在家里的梁头上练习倒挂金钩,有一次从房梁上掉下来,竟然把鼻子摔出了血,妈妈知道了把我好一顿埋怨;当我看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时候,我就在粮食囤边,对着小麦用双拳击打,直打得小麦溅出囤子,手指上还流出了鲜血,可是练了好多天,也没有练出鲁智深铁拳头的功夫。我知道自己与铁拳无缘,后来也不再糟蹋粮食了。

童年时光点点滴滴的记忆都是那么美好,读书带给我无限的遐想,也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做语文老师的梦想。

初为人师,我成了长大的孩子

1991年3月11日,是我去实习的日子。泗县二小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把学校的基本情况向我们作了介绍,安排好实习的科目与班级。于是我们便睁大眼睛挨个办公室看着老师们都在做些什么,默默地体会如何去和孩子们相处。

上讲台的前一天晚上,我把课备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晚上11点多,才揉揉困倦的眼皮,沉沉地睡去,要不然心里总感到不踏实。开始几天,我总是害怕听到上课铃声,这声音意味着我要走向那神圣的讲台。每一次上课之前,我总是坐立不安,把粉笔在手中撂来撂去,沾着手中渗出的汗。到后来,不知不觉这铃声竟然变得悦耳起来,我可以和别的老师一样大方自然地走上讲台。以前那种莫名其妙的惊慌和紧张感渐渐地远去了。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乡下一所偏僻的村办小学。学校除了几位老态龙钟的民办教师和几十个天真纯朴的孩子,眼前就是旷野里两排破破烂烂的教室,还有几棵歪歪斜斜的柳树。学校离四周的三个小村庄不远,建在空旷的田野里,连院墙也没有。白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忙忙碌碌感觉还好,放学后,田野里静悄悄、空荡荡的。夜幕降临,只有我的那盏油灯在茫茫的黑夜中忽闪着,血气方刚的我刚刚从喧嚣的城市中走出来,心中不免掠过丝丝惆怅与凄凉。

做一名老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心中充满了期待。但是现实与梦想总是有距离的,原以为做小学语文老师很简单,但是农村的孩子都野惯了,调皮不说,作业也经常不做。上课的时候,班级乱糟糟的,有时候整顿课堂纪律都要花费十几分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几位老教师的指点下,我每天兢兢业业,备课上课,组织班会,开展课外活动,忙得不亦乐乎,终于能够驾驭住语文课堂。后来校长和教导主任听了我的课说:“小伙子,好好努力,是块好老师的料。”于是对未来我充满了信心。

工作了一年多后,我到徐州鼓楼区去参加语文名师观摩会,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近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和徐善俊老师的课堂,这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这么精彩,那种感觉让人如沐春风。我忘记了自我,忘记了师生,像是观看一场精彩的话剧,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移步换景,处处皆是美景,我竟然幻想自己变成了台上的授课老师。于老师的课虽然结束了,但是他课堂上的举手投足,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于是,于永正老师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我不断地去揣摩,去学习,觉得自己变成了一群小孩子中的大孩子,语文课堂变成了自己梦想的舞台,而我则一路跌跌撞撞地向前行走。

重返象牙塔,在教师与

学生间游离

后来通过一次偶然的招聘机会,我调到了县城实验小学工作。在县城的学校工作,教学竞争的压力明显增大,我感到教学水平有必要再上一个台阶。于是,读书就成了个人素质增强的必要途径了。当时我连续几年参加了成人专科、本科自学考试,那一本本中文的专业教材,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伴侣。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批完作业备好课,便秉烛夜读,直读得如痴如醉,欣喜若狂,物我两忘,一切的孤寂烦恼皆抛到九霄云外了。读书的个中滋味,妙不可言,真可谓:开卷片纸心中暖,子夜书声带月寒。

但遗憾的是,在县实验小学工作开始的几年里,我并没有实现自己做语文老师的梦想,而是当了几年音乐老师,直到2001年我才又一次走进了语文课堂。正当我要大干一场的时候,我得到的却是一盆冷水。学生家长不相信音乐老师会带语文,担心自己孩子的语文成绩会受到影响,纷纷到校长室要求换班,幸亏校长力排众议,坚信我一定能够教好这一班学生。我感到肩顶有千钧压力,只有背水一战了,我要做的只有用行动和结果让家长放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堂课我认为要做到三方面思考:教学预设思考,教学过程思考,课后反馈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必须充分解读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洞悉学生的一切,因材施教,面对课堂的千变万化,灵活变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教学反思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我都对自己所教的文本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抓住文中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目标达成如何等,然后是从学生的掌握程度反思自己有没有因材施教,有没有更好的策略,有没有充分发挥教育机智。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查遗补缺,取长补短,我的语文教学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初显成效。我们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始终在年级前三名,这些成绩的取得既让校长脸上有光,也得到了那些要求孩子转学的家长的认可。

在语文教学前行的道路上,我觉得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仅仅是个教书匠,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远一些,就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也坚定了我想重新走进大学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底蕴的想法。

2004年,我经过了两年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复习准备,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真正的象牙塔――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始了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如果说以前读中师是多彩生活的开始,充满了朝气与顽皮,那么我的研究生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象牙塔的博大精深,它让我的学习经历更加丰富,磨炼得更加成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知识让人充实,使人高尚。我在四年时间里获得了美学和教育学两个硕士学位。当今社会,浮躁之风蔓延,也许有人对回炉深造有些不理解,可是其中的愉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到的。

2008年,我研究生毕业再次回到工作岗位。很明显,我的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课堂也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学生在我的课堂中也是愉快的,我经常博得他们的阵阵掌声和灿烂的笑容,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应邀给师范大学的学生做教学专题讲座,到省内外做现场课堂教学展示。当那些听课的大学生和老师们为我鼓掌,为我送上鲜花,我精神上的享受自然不可言喻,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最为欣慰的是,我在教学方面的拙作也不时地刊登在报刊上,每当接到编辑部的信函,手捧样刊,嗅着精美杂志中散发出的墨香,再读读自己的作品,那种喜悦真是难以言表。

情人节,“她”向我姗姗走来

“特级教师”这个荣誉,在20多年前我师范毕业时就听说过,曾经对我是非常陌生和遥远的,但同时也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理想追求。

2011年9月,当省第十批特级教师评审开始报名的时候,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像当年参加研究生考试报名一样,带着满腔的热情,努力着,奋斗着,至于成功与否,就等待着上苍的恩赐吧。紧接着我到市教育局参加教学业务筛选,我抽到了传统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虽然这节课我很熟悉,但是在场的毕竟都是语文教学的专家,我的心里还是很紧张,而且抽到的还是近百位参评者的第一号。当我走上讲台时,首先谈到了《落花生》的写作背景,接着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和感悟重点句段,等等。随着思路的开阔,课堂的进程自然地流淌出来。这节课的课堂结构设计、生活实例的引入、教材深度的把握、写作的迁移等方面也都水到渠成,结果受到了听课评委的一致赞许。

10月23日,市教育局传来消息,我作为县里唯一的语文教师顺利通过初评,被推荐到省城参加最终的课堂教学业务考核,我又一次焦头烂额地投入到紧张的准备阶段。

特级教师的考评正式开始了。考场上静寂一片,只有沙沙的写字声有如春蚕啃食着桑叶。我奋笔疾书,把课文的授课思路倾注在笔端,倾注在纸上。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活动一下酸痛的手臂,上交了试卷。紧接着,我稍作准备,登上了考核的讲台。这一节课十分顺利,学情比我估计得要好得多,师生配合得也很默契,课题板书质疑,故事导入,生字书写指导,重点句段品析,结尾升华课题,唯一的遗憾是还有一点儿没上完,考官便宣布下课了,当时我甚至都觉得这次参评肯定落选了。但后来听说评委们十分满意,竟然全票通过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余下的便是三个月的等待,这三个月对我来说是漫长的,更是痛苦和煎熬,可以说是食不知味,寝不安席。然而十年磨一剑,苦尽甘来,2012年2月14日这天,我在安徽省教育厅网站发现评审结果公示上面赫然写着我的名字!霎时间,激动、释然、欣慰……都涌上了心头。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2月14日情人节这天,这个朦胧而遥远的“梦中情人”真的会变成现实。

语文教学,心中那轮明月

梦想实现了,然而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待于迅速提升,底蕴还有待于进一步夯实。我默默地下着决心,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扎根语文课堂的土壤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提升教学业务水平,踏踏实实地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让我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实现一次次心灵默契的对话,在语文课堂中着迷;让我课堂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变成了生命的涓涓溪流,在学生心田里漫漫滋润。

特级教师不仅仅是光环,更多的是一种压力,逼迫着自己不断地前进。明末教育家王夫之在他的《四书训义》中指出:“教者因人才不齐,而教之多术。”这是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设计教学和解读教材,还要非常了解学生。

2011年在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活动中,我展示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节课。王安石的这首诗蕴含着浓浓的乡愁,也融入了他对朝政的担忧与无奈。诗无达诂,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会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在古诗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努力使学生的理解贴近作者的真实思想。诗句中的“明月”就是中国传统的思乡的意象,我就抓住这一意象做足文章,课前导入播放歌曲《中国的月亮》:“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我却深深地爱着你,中国的月亮。自古月是故乡明,你深深的爱,你甜甜的情,总珍藏在我的心上。”然后又选用不同时代描写明月的诗句对比诵读,我带着孩子们与作者的思绪一起飘飞,一起带着乡愁遥望着夜空中那轮明月。

从教20多年,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语文名师、一名学科带头人、一名特级教师、一名浙派名师导师……当一项项荣誉接踵而来时,我时刻审视着自己,提醒自己“停滞就是落后”,一刻也不敢懈怠。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闻着墨香,我时刻与大师对话,与智者共语。教书给了我生活的乐趣,伴我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人生。读书与教书,无意间达到了合而为一的境界,我的内心感到愉悦,灵魂得以升华,性情得以陶冶。

第6篇: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适应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出现的角色不适现象,深入研究了这些不适应现状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调适体系。

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为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尽快完成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懂得作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要求。但是在转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问题,所以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调适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主要问题

1.1社会角色转变前对自身角色认识和定位的偏差

一些大学生习惯了十几年来校园生活的简单和宁静,没有主动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局限于学校赋予自己的角色认识,对自己角色的定位缺乏理性的认识,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对未来工作环境规划不合理,没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有偏差。

1.2社会角色转变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失意苦闷

一些大学生在构想自己未来的职业时大都具有丰富的理想色彩,而一旦觉得现实不如理想那样美好,失落感便油然而生,甚至悲观失望。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及各种职业需求的足够了解,在择业取向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往往脱离现实。

1.3职业适应不良造成的挫折感和失衡感

毕业生在校时所处的是相对清静、单纯的校园,在社会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很难正确地分析,往往带着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个社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很快发现在学校里所学的有些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上或不够用,总是进入不了工作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习惯用学生时代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待工作,从而更加无法适应目前的角色和职业。

2.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原因分析

2.1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复杂心理

2.1.1焦虑心理。

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心理压力较过去明显增大,担心工作是否最佳,担心求职是否被拒,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烦躁。

2.1.2抑郁、畏难心理。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而出现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以及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1.3自卑抱怨心理。

极少部分大学生一旦受到择业挫折,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大大减弱,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2.2大学毕业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2.2.1知识转化率低。

目前,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普遍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到了社会上后显得很被动。有关部门对相关企业作了一个信息反馈,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后,即使是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也不足40%;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

2.2.2就业理念滞后。

毕业生就业理念因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2.2.2.1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大压力。

2.2.2.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毕业生首选有招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兴趣不大。但是最后,民营的、中小企业却成了毕业生最大的雇主。

2.2.2.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2.3就业的客观因素

2.3.1全国就业形势严峻。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0万人,而2011年将达到660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3.2对薪酬有所期望。

薪酬问题向来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的企业吸引力分析,薪酬与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学生选择该企业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1500元是多数大学生的薪酬底线。2009届毕业生的月薪底线有大幅度上升,比2008届上升了约500元。由于性别不同,在薪酬期望方面,男生的期望值要明显高于女生。

2.3.3就业的趋向发生改变。

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即使就业也无法适应。

3.大学毕业生社会角色转变的调适体系研究

3.1心理适应模式

研究者认为,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及基本目标,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张大均等将心理适应看做是个体在基本的心理素质成分(认知)和人格潜质(个性品质)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特定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中,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学习、应对和防御,对内在心理过程进行控制、理解和调适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它与认知品质、个性品质一起同为心理素质

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之一。下面就谈谈心理适应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影响。

3.1.1有助于大学毕业生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个人特质(气质、性格)、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既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又要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

3.1.2有助于客观认识当前社会。

大学毕业生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客观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状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等等。对这些社会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在社会无法达到我们的心理预期时,必须接受客观现实。

3.1.3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毕业生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建立新型的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尽最大的努力。要从长远目标着手,积极谋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理想职业,学会调整心态和目标。

3.2就业新模式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我也对已经毕业的2008届毕业生作了一个问卷调查:

1.您认为对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

a.基础理论 b.专业知识

c.实践环节 d.自我总结经验

2.您认为在学校最需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

a.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b.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c.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d.提高综合素质

3.您认为学校在课程设计哪些方面应该特别加强?( )可多选

a.专业课程 b.专业基础课程

c.外语课程 d.计算机课程

e.人文艺术课程 f.人生指导课程

g.社会实践活动 h.体育课程

4.对已经走上社会的您来说,大学的过渡阶段对您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

a.很大,不可缺少 b.一般,稍有作用

c.不需要,浪费时间

5.在过渡阶段,您觉得最重要的是补充什么?( )限选三项

a.交际能力 b.组织能力

c.口才 d.协调能力

e.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f.创业意识和能力 g.都不需要

根据问卷调查,凡是有关实践的选项比例都很高,95%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很重要。虽然学校有社会实践课,学校在就业之前有实习,但是很多学生都觉得这个实习显然是不够的,时间上也过于紧张。跟真正工作相比,显得作用甚微。社会实践应在同学们专业明确的情况下开设。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全新的就业模式。

3.2.1建立产学合作运行的长效就业机制。

所谓产学合作,即产业与学习相结合,学院对专业建设与产学合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院成立产学合作与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全院产学合作和专业建设的决策与宏观调控,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产学合作方案”。各系按专业(群)聘请行业知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各专业产学合作、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就业机制。然后,拓建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学生可在实训基地学习技能,增加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拓展学院的社会影响,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以职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2.2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由学院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每学期企业都定期派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我校学生授课,做到了学生入口、培养过程、出口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热情,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性教学资源问题,也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3.3开设应届毕业生公务员适应培训课程。

根据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公务员”一类的职业已成为一种时尚。“公务员”考试培训已开展得相当成熟,但入门以后的适应性培训还是所见不多。所以,学校应当开设“公务员”类的机关事业单位适应性的培训,一方面使毕业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思考“公务员”等一类职业是否适合他们,避免盲目追风。第一,就需要加强岗位专业技能的培训,熟悉公务员等类的工作的特殊性和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第二,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职业认知。高校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职业认知模糊、职业定向不清的情况,在他们上岗前每人分发一份关于他们自身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清楚界定和详细规定他们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拥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等,使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对岗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3.2.4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开辟学校“创业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即是让你明白毕业后你适合去做哪些事情。在此基础下,学校可以考虑开辟一些场地作为学生的“创业园”。让毕业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所长,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创业”。如温州城市学院创业园就是在学院提供场所等优惠政策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学生成立了计算机、音乐、服装、手工等工作室,除了面向学院内部外,还面向社会,从而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后的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晓.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中的心理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147-149.

[2]姚庆斌.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首都医药,2008:13-14.

[3]邓碧会,邓维.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3):67.

[4]周春开.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j].教育与职业,2003,(5):47.

第7篇: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生评教 高校内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07-03

高校教师评价是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则是其中的难点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为教师的晋职、聘任、奖惩提供参考依据,也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发自内心的、自发的教师劳动,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评价应是全方位的,但要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工作量和操作难度都比较大,还有可能“劳民伤财”,适得其反。

目前,高校内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一般包括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及教师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对象,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对于所参与教学工作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因此,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理应成为评价主体之一。笔者通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以“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设置条件,学生评教参评率达90%以上,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充分肯定。

一、学生评教的目的及意义

评教的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是为了加强绩效管理。这实际体现了“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评价”两种评价制度的目的。两种评价制度各有利弊,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两者是有矛盾的,应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同时建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反馈机制及激励机制,可以达到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又加强绩效管理的目的。

(一)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通过学生评教,能够使教师真正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使教师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激励,从而加大教学投入,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评价,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还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而且评价结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教师的积极性被调动后,可以促使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观念上,教师还可能会调整教学观、学生观,更加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其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评教后,会认真对评价内容进行理解和思考,从上课的受体,变为评课的主体,角色的更换更能提高其主动性。学生的认真评价,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责任心。

(三)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会普遍重视与学生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实现教学双方的共同提高。通过评教,学生获得了一个与教师交流的平台。这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激发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四)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监控教学质量

学生评教是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学生评教能及时地从一个侧面掌握学校的教学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留言的审查,可以从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上课迟到、上课接听手机、提前下课、缺课等违规现象,从而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对评教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某个学院的教学情况,了解某一门课、某一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从而对整体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避免管理和决策的盲目性,使学校的教学和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2]

二、学生评教工作的过程

(一)宣传发动

学生评教前的动员与宣传活动是做好学生评教工作的关键。动员与宣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层层召开评教动员会,发放评教宣传资料等。通过动员与宣传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评教的意义,积极地参与评价,客观并文明地进行评价。

学生评教原始数据的客观性是评教结果科学有效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对每个学生的宣传显得至关重要。学生评教的宣传可以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使每个学生认识评教的意义,掌握正确的评教方法。宣传资料可以分为春秋两个学期,因为秋季学期有新生入学,该学期的宣传可以侧重对学生评教的指导,春季学期可以侧重宣传学生评教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所起的重要作用。烟台大学学生自主上网评教参评率近几年稳定在90%以上,去掉前5%和后5%的数据,还有80%的数据,结果还是比较可信的。

(二)分类评价

不同类型的课程有不同的认识规律,也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多样化的教学应该有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才能实事求是,才有针对性。烟台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分为评价教师类、评价课程类和评价管理类指标。评价教师类指标分为:理论课、外语课、艺术课、体育课、技能技巧课(适用音乐系小班授课)、音乐专业理论课等;评价课程类指标分为:实验课、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评价管理类为学生对院(系、部)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

(三)数据处理

学生评教结束后要对评教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主要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形式。定量的分析要利用统计学、运筹学、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等理论,对评价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统计。

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主观留言进行分析统计,要对学生的留言进行分类审核,过滤出涉及教师教学水平(听不懂)问题、教师违纪(上课迟到、早退、上课接听手机、抽烟等)问题、教学环境与设施(桌椅损坏、投影仪不清晰、窗玻璃破碎、走廊嘈杂等)问题及其他(教师讲课声音小、板书字体太小、板书乱、方言严重、题外话太多等)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反馈,以便及时解决问题。还可以过滤出一些学生并非恶意,但教师却难以接受的不文明评语,这部分不反馈给教师,以保证评教工作可持续发展。

看一位教师的评语,犹如看学生给该教师画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形象,个性鲜明,总体比较准确,管理人员看完了,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深刻印象。这项工作量比较大,但很有意义。

(四)结果反馈及应用

评教结果的反馈是学生评教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督导,是教师了解自己优点与不足的重要方式。在结果的反馈中要体现“以教师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科学化信息手段。评教结果的反馈,可以使教师了解优点与不足,激励其从事教学的积极性,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1.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师可以查看自己每个指标的得分及每个指标的全校平均得分,从而找出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查看到学院(部)内的百分位成绩,了解自己在本院(部)的排名情况(百分位成绩),从而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目标。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可以进行客观评价,还可以进行主观留言。学生留言是学生对教师表达心声的重要方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的留言或是对教师的肯定,或是对教师的建议。教师查看学生评教结果后,可以通过留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会被编辑在评教宣传资料中,让学生看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看法,激励学生认真、客观、公正的评教,此即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教师看完学生评价后,有疑问或意见、建议,可以反馈给管理人员并留下电话号码或电子邮箱,管理人员会及时与教师联系,解答问题并改进评教工作,此即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良性互动。

2.反馈给院(部)教学主管领导。每学期将每个教学单位教师的教学评价成绩汇总情况反馈给单位主管教学的领导,从而使教学主管领导能较全面地掌握本单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主动分析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教师作出指导,以促进本单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公布学生评教成绩位居前10%的教师名单。随着学生评教工作的不断完善,学生评教的结果也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为了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表率作用,烟台大学每学期通过校园网、简报、校报、教学通讯等形式公布学生评教成绩位居前10%的教师名单。

4.反馈学生评教中发现的问题。每学期评教结束后,由管理者对学生评教成绩进行汇总挖掘,对学生留言进行分类审核。通过对留言的审核,将学生反映的教师上课迟到、上课接听手机等违反教学纪律等现象的留言筛选出来,反馈给各院(部),由各院(部)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及处理意见上报学校。烟台大学每学期通过对此类问题的反馈、核实、处理,发现违纪现象越来越少,而且基本不具重复性。

5.作为职称评定等的参考。学生评教是教师教学评价必不可少的一个维度,可以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学名师评选、优秀教学教师评选、优质课程建设评审等工作的参考。如在连续三年学生评教位居前10%的教师中,评选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等。实践证明,学生评价优秀的教师,大多数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喜爱,也得到同行教师赞赏;连续几年学生评价优秀的教师,教学质量一定很好。学生评价良好以下的教师尽管数量很少,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学需要反思、改进和提高;连续几年学生评价在良好以下的教师,教学质量一定存在较多的问题。

三、学生评教的局限性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学生评教也具有局限性。从学生这个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但不全面。学生评教只是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一个维度,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只有学生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自始至终的学习者。

1.学生可以通过“为人师表,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学生;对教学工作有热情,讲课认真,遵守教学纪律;认真辅导答疑,重视作业检查并及时解决问题”等评价指标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但学生的辨别力有限,只能凭个体感受。全面评价一个教师的师德风尚,仅从学生评价这个维度是不够的,但学生的评价也是其他评价不可替代的。

2.学生可以通过“讲课思路清晰,阐述准确,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生动;注意启发引导,师生相互沟通,学生积极性高;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板书清楚、有条理或课件简洁、实用;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等指标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但学生只能从个体在课堂上的感受进行评价,其判断能力是有限的,且每个学生心目中的标准与管理者期望的标准也不完全一致,所以这只能代表学生这个维度的评价结果。

3.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充实,讲授熟练,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教材选用合适,注重内容更新”等指标评价教师教学内容。这项指标学生评价局限性可能更大些,但也能从学生这个视角反映一定的问题。

4.学生可以通过“对该教师的总体评价”指标来给一个教师综合评价,因为教学是多元化的复杂过程,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体评价反映了授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总体形象。

以上四点是以烟台大学理论课学生评价指标来阐释学生评价的内容及局限性,不同课类评价指标内容有所不同,评价指标是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下制定的。我们不能期望把一个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评价一个教师的结果作为这个教师的全貌,但是缺少了学生的评价一定不是这个教师的全貌。实践证明,学生评教工作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是其他评教不可替代的。如果学生不参评,就设置“不评不能选课”或“不评不能查看成绩”等条件,逼着学生参评,势必造成学生不情愿,教师不满意的结果。

虽然当前对于学生评教的效果诟病较多,诸如“年年被吐槽,评教很浪费”、“吃力不讨好,教师也烦恼”、“苦学生,坑教师”、“学生评教存在偏向性、情感性、随意性、差异性”等,但是笔者认为,学生评教只是教学管理的一个手段,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如何用好这个手段,如何完善这项工作,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 注 释 ]

第8篇:音乐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丁 柳

影视专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热门专业。这一专业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以及学生们的青睐,是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潮流和人们的观念相一致的。人们对影视行业的崇尚,是近几年影视专业火热的主要原因,各院校顺应这种火热的需求,大力发展影视专业,从招生人数到专业设置每年都有所增长。而家长们大多认为,孩子选择影视专业,就很有可能进入媒体工作,这无疑为今后的就业选择了一条光明之路。然而,现状并不容乐观,扩招带来的就业危机每年都给一万多影视专业的学子们带来压力,然而这些压力和教训l并不影响后来者前仆后继地涌入影视专业的大潮中。

影视专业,如何定位?

影视专业的设置目前在各高等院校内很不统一,有的隶属于各校的艺术学院(系)中,有的隶属于新闻传媒类的学院(系)中,也有的设在文学院中,常常称为“影视文学系“或”戏剧影视文学系”等。

而各院校对影视专业教育的方向与目的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偏重于理论学习,偏重影视文本的读解,偏重影视美学的教育,如那些设在文学院下的“影视文学”类专业的学生,有着深厚的文学基础,理论与理解能力都很强,但往往缺少视听语言的学习与训练,也缺少实践的过程,最后只能是“纸上谈兵”。有的学校则比较注重实践,偏重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却忽视了艺术修养的培养。也有学校能将以上两者结合,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这样的学校是非常稀少的。

艺术与技术,孰轻孰重?

我们知道影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既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理论知识,也需要有技术的支持,需要实践的能力。而在当前众多院校的影视专业教育中,艺术和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难以把握。在一些高等院校中,部分因为对影视实践课不重视,或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建设影视实践所需要的实验室,教师的教学往往只能停留于理论的传授和案例的分析,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与之相反,有一些院校急功近利,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置于首要、突出地位,而常常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对理论教育和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不够重视。这种只注重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实现人的精神和价值的教育,从本质上只能说是技艺教育而非现代大学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只能沦为高级“操作工”。

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大学的教育不是学习技术的,当然,为了适应就业形势,一定的技术学习必不可少,但一味地追求技能教育的学校无疑最终将限制其发展。如何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不仅是教会他们一两门手艺,而是应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大学是启发人智慧的地方,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地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健全的心智,才能适应千变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在他提出的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中指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他指出:这种适应,应当是主动的适应,而不是被动的适应,之所以如此,是由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非同步性所决定的。

硬件软件,是否配妥?

在影视教育中,硬件即实验室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些学校因为资金上的原因或是对实验室不够重视,缺少教学必需的实验条件。开设影视专业必须要有的实验设备是摄像机、非线编机房,演播室等。很多学校存在机器不够用,或是机房安排时间不合理而导致多个班级撞车的情况。

优秀师资,何处引进?

影视专业的师资直接影响到影视教学的质量。目前,影视专业的师资来源至少有三种:一是影视专业的专职教师。这类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学术能力,并有影视片制作经验,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但这样的教师数量并不多,我们只能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传媒大学等屈指可数的一些高等院校中找到。

另一类影视专业的专职教师,是具有文学背景的教师。有些学校在建立影视专业时,往往会抽调文学院(系)的教师参与其中(或者有很多是直接建在文学院下的),这类的教师有着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学术方法,其教学往往从影视美学、影视史等出发,但缺乏对影视本体的认识,即视听语言的概念,如果一个影视专业的所有任课老师都由这样的教师组成,那至少说是不全面的。

第三类影视专业教师比较特别,他们与社会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是有过媒体从业经验,转行到学校,或是身兼两职,在媒体工作之余在高院兼任教职。往往这一类的教师受到学生和学校的欢迎,这是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及社会对媒体工作者的认同心理。这一类的教师有着媒体工作经验,带来一些比较前沿和实用的知识,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和崇拜心理。但聘请这样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弊端,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往往心浮气躁,难以安心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如果是外聘教师,身兼两职,在教学时间上也难以保证,随意调、停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外聘教师存在着流动性大,难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知识积累的系统化,形成“一知半解”的局面。因此学校应该对外聘教师的比例有所控制,也许这些外聘媒体的教师更适合给影视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专题讲座,传授一些传媒的前沿论题和工作中的实战经验,而不是开设一门专业课。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扬长避短的选择。

招生就业,何去何从?

招生和就业,是一个学校考虑开办一个专业的两大问题,因为近几年艺术专业招生的火热,大部分隶属于艺术类的影视专业也因此在招生大战中硕果累累。然而,大规模的扩招在四年后的就业大潮中尝到了恶果。据统计,去年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有一万多人,而这类毕业生的就业地点首选为大城市,方向首选为媒体,这就形成了千万人挤独木桥的趋势。而问题是,媒体对人才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以2008江苏广电集团在全国大规模进行的校园招聘为例,其岗位要求应聘者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在中小城市,进入媒体工作却并不完全靠个人的能力与学识,而是有更多的不公平竞争在其中。那么,这成千上万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将何去何从7

影视专业的问题还很多,学校应考虑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及教育资源情况,合理确定专业的发展规模,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学校应不断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寻找突破点,迎接未来挑战。学校还应与学生、家长沟通,疏导其某些不合理的观念,媒体并不是影视专业毕业生的唯一出路,他们应该会有更多的选择。

影视教育专业性缺失谁之过?

李建刚

上周,因工作关系认识一位新朋友J。他是国内知名电影摄影师,现在也拍一些纪录片。在 电影制片厂工作了19年后,回到大学母校任教。回到母校当园丁,他一方面觉得这是人生一个不错的归宿,另一方面也希望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给后继的学生。

昔目的母校几年前已经扩张为大学,英文中University的意思就是要综合一切。国内的大学现在都分若干学院,学院下分系,系下再分专业。他所在的学院有着一块金字招牌――影视艺术,据说从来不用担心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他觉得自己虽然刚刚开始教师生涯,但是凭着自己几十年的修炼,认真授课,不会有什么问题。作为本科高年级的专业教师,J直接指导创作课程。那意味着在固定时限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必须有能力创作出一部影像短片作品,借此证明他/她们之前对于专业教育的掌握与理解。

我和J聊得很投机,他说,几个学期下来,他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学生虽然在本科一,二年级都上过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但是在他的课程上要动手创作时,却发现他们之前所谓的“专业教育”太不专业,表现为无知、混乱和谬误。J为人厚道,从不在学生面前讨论其他专业教师的水平,只能在自己的课上查漏补缺,苦口婆心,春风化雨,亡羊补牢。

J所说的问题,其实反映了目前国内影视教育中致命的一点――专业性缺失。奇怪了,难道国内专业的影视艺术学院/系/专业不能提供专业的教育吗?当然不是。如果他们都不行,那么热爱影视的学生岂不是都要自学成才不成?影视教育是一个大筐,可装的东西太多,如制片,编剧、导演、摄影、灯光、剪辑、合成、舞美、表演,录音,化妆、动画,评论……,都可以称为影视教育。但不论是哪一块儿,专业的学院教育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与未来职业匹配的技能。

J所说的现状,我深有同感。可能很多人会把专业性的缺失或诸如此类的问题归因为教育部在1999年开始的扩招政策。扩招的利与弊不去讨论,但是为了提供与扩招相匹配的师资力量,的确近年大量高学历、实践少的年轻教师入职。“秤砣小,压千斤”,年轻不能简单当成负面因素,年轻的好处很多。就影视教育而言,真正判定的标准是:教师自己是否够专业f如果不够怎么办?可以去看,可以去学啊。可怕的是当教师的自己坐井观天,画地为牢,不汲取新鲜养分,盲目创新。这种状态的恶果不用很长时间,只需三到五年,就会让人思想僵化,观念保守,而所谓的特色与成绩,不过是一叶障目,夜郎自大罢了。

目睹国内喧嚣日上的影视教育现状,碰上一个真正懂专业的好老师,真乃学生之大幸也。可惜的是,这样的老师实在太少了。J君说,虽然薪水微薄,不过,他还会像自己先前在母校的老师那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

身在象牙塔・学生说

学生所关注的无非是几年的大学专业学习后能不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好工作,而社会告诉你为工作,你需要积累更多实力。然而这实力究竟应当到哪里去积累?学校?社会?其实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管是专业院校的天之骄子还是综合院校的莘莘学子,不管学校是否给你提供了足够的设备师资及实践机会,其实学校教给你的只是一种学习方法,如

王健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专 业:新闻学

毕业时间:2008年7月

职 业:自主创业(和同学合创网站“三生之恋网城”)

你们的课程设置是怎么样的?你觉得是否合理?理论课与实践课两者比例大概多少?课程设置基本合理,我们专业基本把电视新闻学院的课全学了。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上,先理论,再实践,最后是总结。两者比例看什么课程了,如果总体来算,实践课程肯定比理论课程少很多,但只就专业课来说,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能达到2:1

那你们的教学硬件设施呢,比如摄像机,实验室等使用情况怎样?硬件应该算同等学校中比较好的了吧。摄像机实践时候用的是180P或190P,录音室的设备也比较专业,调音台好像是瑞士的,用的软件是Audio cut。实验室还算大,录音棚对编室非编室都是分组共同使用,我们新闻学就一个班,45个人,基本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你们平时在外面实习机会多吗,自己找还是老师介绍?大多都是自己找,个人关系。你们同学现在工作情况如何?差不多有一半回原籍,其他还在北京工作。有跟剧组的,去电视台的,千龙网,北青报的,进公关公司的,银行的,不太一样。还有我,自主创业,呵呵。不过加上回原籍的,有超过三分之二做媒体。你觉得你们学校毕业生好找工作吗?都一样吧,不见得比同类别的学校好多少,工作都能找到,就是喜不喜欢,待遇高低的问题。对现在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有什么建议?应当在学好理论课程的同时,多在社会上找些实习,这样能在毕业和进入社会之间创造一个过渡期。

秦航

就读院校: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广播电视新闻

毕业时间:2009年7月

职 业:大四学生

你们课程是怎么设置的?你觉得是否合理?课程设置我们感觉很合理,专业课占60%。新闻方面有采访,写作和摄影,电视方面有录音摄像,后期剪辑和播音主持,还学了一学期的广告。专业课面很广,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如果能再深入一点当然会更好。学校的教学设备如何?每人都能亲手操作吗?

基本每人都可以亲手操作,我们班29个学生分成三组分开上课。我们有图片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播音实验室,录音摄像实验室和音频视频编辑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对学生开放,除了上实践课外,课外时间办一定手续就能用。你认为老师的教学效果如何?老师教得都很不错。我们如果有想学的课就会直接跟老师说,老师再向学校反映,学校觉得合理的话就会开。我们的老师都非常负责任,我们系的那些设备都是我们的专业课老师天天跑学校领导那儿努力争取来的。你们学到的知识是否是最新的?我们的老师都曾经在媒体待过,我们系主任米格智老师是中新社河南分社的记者,我们还有外聘的媒体人员,他们都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给我们教课,所以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是最新的。你们是如何实践的?学习到的理论有没有及时实践?我们一般理论之后马上就实践,专业老师会相互协作,把不同课程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比如我们做一个节目,从策划,播音主持,摄像,录音到后期非编整个过程结束后,各科老师会逐一讲评,实践课一直是我们的重点,从大一到大四一直都没放松过。你们平时在外面实习机会多吗,自己找还是老师介绍?平时实习都是在寒暑假。我们现在的实习都是老师联系的,学生自己有关系的也可以自己找。你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有没有信心?信心挺足的,因为我们学的面很广,到哪种媒体都不怕。虽然我们专业刚开办,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我们的老师和学校很重视我们,我觉得我们的专业会越办越好。

缘于观念教育发展滞后于技术进步

张 清

DV时代您能否结合音乐和DV的发展历程,谈谈您所了解的影视传媒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钱锋 音乐和影视分别代表听觉和视觉。可以打个比方说:人的大脑是中央处理器,而人的耳朵和眼睛就是传感器,而一个完人的视听艺术是离不开这两样东西的。100多年前,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人类开始 记录声音,就是一大突破,后来用影像记录历史更是人类的一大进步。纪录片和影像作品等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当然也就催生了影视艺术教育的兴起。人类进入21世纪,DV日益普及,当DV进入家庭之后,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可以说现在的时代是数字记录的时代,DV的时代,数字意识日益普及,教学、科研、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现在很多人包括我,每天随身携带一部照相机和录音笔,时刻记录生活。但是与影视技术的高速发展相比,影视教育却远远滞后于其影视应用普及的自身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求。

DV时代您觉得这种滞后源于什么?主要表现在哪里?

钱锋教育应当超前,至少也要同步于社会的发展,学校育人是育“未来的人”而不是“过去的人”,技术虽然发展了,但相关教育却跟不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学校开设的采访课只注重培养学生文字语言的采访技巧,而对他们视听拾音感和镜头感的训练却很少。这主要是观念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所以现在影视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教育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专业方向:影视专业应当更大众化

DV时代 近几年有一大批院校都设立了影视相关学科,但大多数都在综合院校,甚至理工学院,而非专业院校。您觉得扩招对影视教育的整体发展有什么影响?扩招和您所说的教育滞后有关系吗?钱锋随着DV的日益普及,影视这个专业应当向更大众的方向发展。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个行业,当然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成本投入,师资、设备的配比、生源质量、就业等,但是扩招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扩大学生规模的同时,有没有同步扩大师资、设备的配比,有没有及时调整教育的整体结构。

DV时代 我们知道您在2003年创办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科技系。那么现在开办一个传媒院系的成本是多少?与以前相比如何?

钱锋现在成本肯定更高了。因为这个专业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需要技术设备的持续支持。要办好一个影视专业,从声音,影像、前后期,到技术支持、图书资料添置,我个人认为没有千万是拿不下来的。当然要办个一般的,几百万也够了。

课程设置:DV课程应当设为公选课

DV时代 现在影视专业课程设置如何,是否合理?

钱锋 有的专业课程本身设置的很合理,很严谨,但却没有配套的教材,没有合适并充足的师资。而有的课程本身就不太合理,主要还是没有根据社会需求来设。影视专业应当向更大众的方向发展。让更多人掌握镜头的运用,把DV作为工具,记录社会素材,记录生活事件,这才是数字影像化时代。

我觉得像DV这种课程应当设为公共选修课,不一定只影视专业才上,其他比如数理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我们学院虽然没有影视传媒系,但是却有交叉学科,比如音乐教育系,美术系,教育技术系,信息工程系,影视艺术文学系等都有这门课。

DV时代先理论后实践的这种普遍的教育模式有何利弊,是否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

钱锋理论与实践课应当交叉着上,理论、实践,再理论,这样学而时习之,循环往复才最合理,两者说通俗点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我的学生大一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机器:给他们话筒,给他们调音台,让他们去办一场音乐会,有的学生兴奋得很,上来拿起话筒就噗噗的吹,哐哐的敲,但是我不会立即去阻止,等学生自己摸完了,才跟他讲,话筒是不能这样敲的,并且开玩笑地说“只有的村干部才这么用”,之后再将话筒的发声原理,话筒为什么不能这样敲的科学道理细细道来:哦,原来声音是靠振动膜发出来的,机械波是这样转换为振动波、电波的呀……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设备情况:基本满足不了学生实践需要

DV时代当前影视传媒院系的设备能否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钱锋 基本满足不了。实践课开得少,设备少,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讲是不符合的。学生从最基础设备的应用,一直到独立运用全套系统完成整个前后期制作的流程需要大量的设备。有的学校资金不足,有老师没设备,或者师资不够,有设备没老师,这种现象很普遍。

我现在正在筹备一个DV应用研究专项,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去教一些退休老干部怎么用DV,让学生去采访、记录这些老人走过的历程,听老人讲述他们的故事,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记录下这些老人的故事,记录下他们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DV时代您做过海外交流学者,在实践这方面,您觉得中外的影视教育有什么不同?钱锋在实践这一方面,国内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就拿实验室来说,国内实验室定时开放,比较死板,学生接触的次数有限。而在国外,学校会告诉你这学期要做满8个实验,时间自己预订,实验室随时开放,但管理非常严格。有的学校还虚拟用钱,告诉学生成本,普通的设备多少钱,专业的设备多少钱,让学生自己去衡量借哪一种,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让学生提早体会毕业后的工作状态。而且国外比如美国,二手和租赁市场都非常活跃,家境不好的学生甚至可以租卡带出去采访,而国内这种现象很少,主要还是社会需求不同。国外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还会与公司合作,而国内这一方面就做得很欠缺。

师资状况:老师自身应当注重学术创新

DV时代您认为国内师资状况如何?

钱锋国内的高校用人制度很虚荣,大多只引进的是博士生,不重视人才的梯队工作群构成。多数博士生实践少,有的老师所掌握的信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且教材更新滞后,老师自己实践经验就缺乏,又怎么去教学生实践呢?老师自身应当注重学术创新,在国外,学校要求老师在教学之外还要开设讲座,考察老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而且没听说过老师上课的时候只拿一本教科书上课。我认为选老师应当像去医院看病一样,医术好,找你看病的人就多;医术不好,没人选就只能下课。

DV时代传媒机构介入传媒教育有什么利弊?会不会对您刚才所说的情况有所补救?钱锋传媒机构应当介入传媒教育,而且利肯定远远大于弊。老师及时到社会上充电,才能回到学校更好的教学生。这方面学校应当借鉴军队的用人管理模式,要讲究人才匹配,形成人才梯队。上一个连,就得配一个炊事班,作战的时候前有侦察兵,后有后勤兵,两者配合才能完成战斗任务。老师深入传媒第一线,了解了行业最新的动向,摸透这个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回到学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并把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带给学生。学校与社会互动,吸收新鲜血液,才能使学生接触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与社会脱节,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国外,比如美国Stanford(斯坦福大学)有很多教授就是公司大老板,有很多工程师也做老师,它的教育结构鼓励老师去做兼职,只要按校规管理合理纳税耕行。

DV时代您所教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钱锋 还好,只要不懒都有钱挣。我现 在主要是做研究,指导学生作科研,提高他们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本科生这方面就是给他们做一些比较前端的讲座。音乐这个领域细分市场很大,像音乐治疗,新媒体音乐,汽车音乐,功能背景音乐……。比如北京奥运会把音乐治疗引用到运动员身上,效果非常好,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就想把它产业化发展,这样音乐治疗这块领域在中国又会有所拓展。其实一切都是围绕社会需求出现的,一旦踏入一个领域,你就会发现市场。影视专业的学生除了可以进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也可以选择其他领域比如法院,图书馆,街道办事处,医院等,这些领域也需要摄像师,录音师等人才。

DV时代您觉得近几年传媒教育发展情况如何?

钱锋 近几年中国的影视教育可以说是蓬勃发展,整体水平还是有所提高,但还是远不及社会需求。这里面主要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近几年我国影视产业不断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能动手实践的人才,而不是只空懂理论的人,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也迫切需要我们的影视传媒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学校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重视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的需求,并满足社会的需求。

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访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姚国强处长

李兰俊

编者按:“影视”和“传媒”到底是不是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包括新闻专业出身的我在内。以前我总是认为影视只是传媒的一个部分,直到见到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姚国强教授,这个疑惑才终于被解开。

DV时代近几年,影视行业发展很迅速,取得的成绩也很明显,但是在大众的意识里对这个行业还是很陌生的。比如很多人都分不清“影视”和“传媒”的区别,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

姚国强其实影视和传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主管科研处工作,对这点还是比较清楚的。从高校教育系统来讲,学生受教育的门类主要分为十二大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而门类下面再分就叫做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是文学门类下面并列的一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其中传播学也就是我们俗话讲的“传媒”:而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是艺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从这就可以看出,影视和传媒是分属文学门类下不同的一级学科的。

DV时代能不能谈谈您所了解的影视教育的发展历程?

姚国强关于影视传媒教育发展的问题,传媒方面我不是很清楚,但影视教育方面我倒是可以说说。我们学院是在京所有艺术院校中唯一获得教育部评估和党建评估双评优的艺术院校。学院到2010年就有整整六十年的历史了,据了解是在京艺术院校里最早建立的学校,始建于1950年,最初叫电影表演研究所,后来改为中央电影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和南京金陵大学播音专修科与苏州美专动画专修科三校合并成电影学院,1958年北京电影工程学院成立不久并入为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工程系。期间,把北京的艺术院校合并成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当时电影学院占用的是农学院的校址,1984年后才搬到现在的校址。我们学院的发展经过了三个历程,最初是文化部部属院校,到了1986年国家调整电影管理体制时把电影局整体划转到当时的广播电视局内,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2000年后我院又划给了北京市管理,成为了北京市教委下属的市属院校。当年属于广电部直属的传媒院校有北京广播学院(现在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现归属教育部管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在改名为“浙江传媒学院”,归属浙江省教育厅管理)、山西广播干部管理学校(主要是培养在职干部,现归属山西省教育厅管理)和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我们国家高校的一些影视专业名称是各叫各的,不太统一。如导演等专业有的学校叫电影导演,有的叫影视导演。我印象中98年以后教育部颁发了规定,将全国相同专业的名称进行了统一,比如我们原来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后来被统一改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艺术类“)电影美术专业”改成了“广播影视戏剧美术专业”等。

DV时代 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个艺术高校的教育水平?

姚国强我认为应该从师资、教学设施、专业设置、学生结构、毕业分配等多方面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量化比例。因此,最好是把全国不同院校中的相同专业设置方面的东西都拿来,把各种指标作一个统计学的调查。调查完之后,以某个学校最高的那个指标数为百分百来衡量别的学校的相同指标来看差距。这样就量化了那些我们定性分析所看不到的数据。比如对教授教学水平的分析,可以从学历、学位,外语水平,教龄、学术成果等多方面去对比,尽量去量化有关内容来进行定量的分析。在各大艺术院校的专业发展竞争中,我们要讲究对策研究。要研究你的特长是什么、你的弱点是什么,我们应该用古代“田忌赛马”的策略去牺牲局部以赢到最后。

DV时代贵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如何?

姚国强电影学院的硬件设施应该算是全国最好的了。我院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件数截止2006年底为8513件,总价值近2个亿。学院的这些教学仪器设备中,不仅有教学用的计算机和各种服务器,而且还有各类音视频计算机工作站和高清电影非线性后期特技编辑系统,至于各类电影摄影机、数字电视摄录一体机、高清晰度演播室录像机的数量和质量均占亚洲领先水平。

DV时代贵校实验室的使用率如何?

姚国强我们实验室的使用率我觉得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我们学院很重视学生的社会创作实践工作,一般大学的实验室在假期里都被关闭,十多年前我们学校也是这样的,但后来我们慢慢意识到学生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如果不把学生锻炼好,等他们走出校园就做不出成绩,那就是我们学院极大的损失了。我们的学生如果拍一部电影就会成立一个正式的摄制组,而所有的影视设备都由学校提供。我们拍电影的胶片大多由依斯曼一柯达公司提供,因为我们学校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要求学生每年拍摄一,二十部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制作的35mm胶片,16mm胶片和数字高清影片联合作业。这些作业的设备都是由学校投资的,学生不用出一分钱。

DV时代学校的设备能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学生的实践如何?

姚国强我们学校的设备虽然很多,但对于渴望电影创作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艺术创作实践的需求。我们学院如此,国内别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学生在创作时是很积极主动的,自己选题、自己动手拍摄,因为学院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很注重艺术创作实践的学校,所以我们学院始终把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放在第一位。这样注重实践,得到的效果就很好。学生创作的很多影片在国内外很多大赛上获过奖。我们学院以及我们做老师的责任就是不断地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为他们搭起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毕业后很快就能进行创作。

DV时代您认为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模式有何利弊,是否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

姚国强理论与实践应该如何安排,具体应该看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电影学系就要先学懂理论后再进行社会实践,而文学系也是要先学理论然后实践的。因为你如果不先给学生们讲授一些编剧的技巧就让他们去编剧本,那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肯定就不能看。至于是否应该先进行实践然后再理论培养不好说。因为我们学校是艺术院校,招收的学生都是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一般都在某些方面实践(创作)过。所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我们学校是不存在的。别的学校我就不好说了。

DV时代 学校是否有外聘媒体人员7传媒机构介入学校教育有¨么利弊?

姚国强外聘的媒体人员也有,但是不多。今年我们引进了一些老师,其中有一位是当年从我们学校毕业后一直在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工作的专家:还有一位是我们从北京电影制片厂引进的一级剪辑师;我本人其实也是学院在1997年从社会艺术团体引进到录音系的教师。当然,我们也请一些知名的社会人士来我们学校担当客座教授,举办一些“学院大讲堂”之类的专业学术讲座,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从五年前到现在,我们已经办了50多期的“学院大讲堂”,请的都是社会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不仅有电影界的、电视界的,还有各类影视传播媒体界的专家。但是好像传媒机构类的介入不多。因为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电影学为主,广播电视学和其他学科为辅。当然我们也很欢迎社会传媒机构的介入,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传媒机构的这种社会平台给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我个人认为传媒机构介入学校教育的利处就是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艺术眼光,学生最终要面临的是社会,不可能一辈子呆在学院的“象牙塔”里,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社会的真正需求和时展的脉络。其实传媒机构和学校的合作是一个共赢的摧施,比方说机构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学生也会给机构提供各种艺术创意,给机构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这就实现了双方的共赢。我们学校现在和电影频道已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的毕业作品在拍摄完成以后提供给他们审看,如果他们觉得达到了播放的标准就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弊处就是如果学生自制力不强的话,很容易被外面的世界搞的眼花缭乱,把握不住自己,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影响自己的学业。

DV时代你们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倾向于艺术还是技术?

姚国强我觉得是艺术加上技术。但具体到哪个专业可能偏重程度会不一样。比如编剧和表演,更需要的是艺术灵感:而摄像,录音和动画设计等专业,就首先需要注重技术操作的培养。由于我们是高等艺术院校,所以招进来的学生都是有艺术特长的,因此对学生的培养肯定是把艺术放在第一位,从各个方面用各种手段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但达到高艺术水平的前提是你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技术手段。比如你拍影片不知道摄像机应该如何使用的话,你怎么能够拍出好的片子呢?所以说,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才是我们学院培养学生的主流方向。

数字影视教育给学生一个职业――访北京数字影视学院校长郭翔

李兰俊

DV时代北京数字影视学院是培养专业数字影视策划与制作人才的机构,您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是什么?

郭翔我以前是搞胶片的,那时候我直坚信胶片的魅力是无法取代的,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无论数码技术发展如何迅速,它也永远取代不了胶片。但现在的客观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数码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从事影视行业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以前用胶片做一个片子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人力、物力,而现在我只要有一台摄像机,一台电脑就行了,我一个人可以干完所有的事情,而且效率也高。科技在发展,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搞了这几年的数字影视我感觉挺好的,胶片能做到的数字也能做到。那时候毕竟数字科技还不是很流行,普通大众对这行的了解还很少,更不用说拿它作为职业了,所以我们就开办这么一个院校,目的就是把数字影视作为一个职业推出去。

DV时代像北京数字影视学院这样的影视职业教育机构现在有多少家?

郭翔 目前像我们这样培养影视全流程的影视学院在全国独此一家。其余的类似这样的学校只是培养软件技术的运用,不是全方位的综合性影视人才。近几年,随着数字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这个市场的潜力,不断尝试去办影视院校。除了技术的进步因素,还有就是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前,人们总是感觉好像影视离自己很远,对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关注。随着专业影视设备越来越普及,现在人们已经接受并试着努力去进入影视行业。但其实要真正办好一所影视院校会很难,它不止需要充足的设备,优秀的师资,科学的管理理念,更需要用心去维持。

DV时代办这样的影视院校所需的成本是不是很高?

郭翔很高,因为影视院校不同于一般的院校,它需要很多的高科技设备:摄像机、电脑,编辑机、各种实验室等等。要想把教育搞好,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学到东西,必须要配备好的设备,这样花费就更大。一般的影视院校都很难配备一套完整的影视设备,没有好的设备就会影响教学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DV时代学校的师资怎么样?老师的来源是什么?是否充足?

郭翔我们的师资很好,很充足,老师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剧组等资深教师15名,有来自英国的多媒体艺术博士聂伯纳、奥斯卡奖提名摄影师赵小丁,知名第五代导演夏刚、北广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光北,北京电影学院特技教研室教授刘晓清等等,他们中有些是客座教师,有些是专职的。我们还开办了“电影百事影视名家系列讲堂”,请一些有名的导演,摄像师等给我们的学生上课,每月一次,下期我们准备请《亮剑》的剪辑师来。

DV时代 老师的教学质量如何?怎样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郭翔 关于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我们有专门对策,就是学生给老师打分,如果老师做的不好,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东西,学校就会请老师“下课”。这一点与国家高校不同。我认为,职业教育主要就是弥补了大学教育里的“做到”环节,如果你想要得到,就必须要做到,你只有拿行动去证明自己,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DV时代 贵校招聘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郭翔 我们招聘老师时要看的就是你有没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我们原则上不会要刚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不要只会空讲理论的人,我们要的是能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只要你有能力,有在社会上被认可的作品,能把自己积攒的财富教给学生,我们就要你。

DV时代 学校现在有多少学生?招收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郭翔 学校现在有三百多个学生,我们招收学生的前提就是你必须从心底喜欢这个职业,没有基础没关系,只要有想法、 有心就行。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必须要有作业,要有自己的作品。这样,你毕业去找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给人家看。

DV时代授课方式是怎样的,

统一授课还是按学生的知识层次分班授课?学生的课程都有哪些?高清课程占多少?

郭翔都是统一授课,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以前是否学过,我们都从最基础的知识教起。我们安排的课程很全面,从前期的编剧,灯光、拍摄,到中期的剪辑处理,再到后期的包装,我们都设有相关的课程。我们用的摄像机都是高清的,可以说高清课程占百分之百。

DV时代学生的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是多少?理论知识跟实践是如何结合的?

郭翔 实践课占百分之七十,我们很重视学生的实践,学生一学完理论知识就让他们马上实践,我们有专门的实践课,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自己拿机器出去拍摄,理论跟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我们这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DV时代学生是怎样进行实践的?

郭翔 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己拍片子。从确定选题,拍摄,剪辑,到后期处理,所有的步骤都得自己去做,老师审核,最后把作品交上。其次,我们学校会跟一些与我们签订的用人单位,像剧组,电视台的栏目组去沟通,让我们的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一个栏目、一部电影是如何完成的。10月10号我带领我们学校的新生去北影厂摄影棚,到中国著名导演夏刚拍摄的经典京昆舞台电影《桃花扇》的拍摄现场亲身体验。再有,我们会不定期举行一些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去参加,我们的学员有很多在全国举办的视频大赛中获奖。

DV时代 您认为现在影视行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郭翔 现在市场最缺综合型人才。比如说,你会拍摄,也会后期编辑,最好还会开车。这样你一个人可以干几个人的活,用人单位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我们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从编剧、创作,到后期,再到包装,每一个流程学生必须都得学会,而这一串流程里又必须有一个是很专的。这就是“一专多能”!

DV时代学生就业情况如何?学校如何推动学生的就业?

郭翔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还是很好的,像中央电视台十套《人物》栏目组、《纸醉金迷》影视剧组,业内比较权威的光线传媒集团、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等影视名企都有我们的学生。用人单位方面认为他们动手能力强,能马上上手,而这正是他们所需求的,也正是市场所需求的。我们有专门的就业部,随时反馈学生在就业单位的情况,反馈各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反馈合理地作出教学调整。我们每三个月会给学生上一节职业素质课,请一些用人单位代表来给学生讲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知道这个时代到底缺乏什么样的人,他们要怎样做才能被社会接纳。

DV时代您认为中国的高校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区别在哪?

郭翔 首先,高校门槛儿太高,想进大学文化课就必须得好,这样就导致很多文化课低但很有特长的学生被拒之门外。而民办院校的门槛儿低,正好为那些文化课低但很有天赋的学生敞开大门,让他们能学习自己喜欢的,出去之后能有一技之长。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高校在大学期间为你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但至于毕业之后是否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任何大学都无法保证。大学是素质教育,而我们是给你一种职业,出去就能用的职业。职业院校要想能生存下去,就必须重视教学质量,因为你没有国家的支持,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立即可以有稳定的职业和高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薪资。这样学校才能一直办下去。

DV时代您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有什么看法?未来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会共处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郭翔我觉得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趋势,大势所趋嘛,肯定会有越来越多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出现。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影视教育会越来越受重视,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得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影视教育才会越办越好,中国的影视行业才会整体有所进步。

教育,就是要对行业负责任――火星时代动画学院对中国动漫教育的思考

火星时代

火星时代集团自1999年起创建,自主的业内知名品牌“火星人”从1995年延续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也正好是CG产业在中国的10年发展历程。集团涵盖了全部的CG领域项目,集影视动画的设计制作、专业培训、教材出版,网络媒体于一身。火星时代网()是集团旗下全球领先的中文CG网络媒体,网站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以致力于为CG行业服务,目前已经拥有百余万专业的影视、动画、建筑、平面等行业会员,主要由CG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各类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以及广大的社会CG爱好者组成,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CG网络媒体。

影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影视动画是我国重点扶持的行业之一,中国影视动画的发展也是必然的。随着国家对影视动画产业的支持,在全国各地影视动画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从事影视动画专业的学员数量也在成倍增长。虽然从事动画影视的人员数量每月都在增长,但是目前在我国,这个行业依然呈现出人才紧缺的局面。

教育,就是要对行业负责任。动画学院从一开始做培训时,就抱着教育的心态和对行业的尊重。这一点也许是国内其他培训I机构无法比拟的。国内许多培训机构的建立,一开始只是作为制作部分的补充而衍生。

由于我们一开始就抱着“既然要教,就要全部教给别人”的念头,发展到现在它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责任、爱心”。本着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希望为中国动漫的发展,为CG动画人才的培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师资队伍:对教师负责就是尊重影视教育行业

优秀的品质源自完善的教学体系。火星时代动画学院先天具备图书优势和教学优势,制定了成熟的优秀教师培养机制,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所有教师均来自制作一线,有极高的技艺水平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不过,并不是每一位技术超群的制作高手都能成为火星教师。因为高手并不等于好老师。

对教师负责,就是尊重影视教育行业。所有老师在上岗前都会接受全面培训,不仅在知识结构上要比一线的高手更具系统性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懂教育心理学。经过严格考核,反复听课,反复试讲后才可正式上课。

我们一直牢记:我们是在做教育,而不是商业机构。一直以来都有众多CG爱好者问火星为什么不开分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火星特别重视教师品质。很多机构纷纷表示想和火星时代合作培训,都被婉言谢绝了。因为真正优秀的教师并不多,如果盲目开分校很有可能无法保障火星一如既往的高质量教学品质。

课程设置:真正的教育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

真正的教育必须做到企业有所需,学校有所教,人才有所供。由于有强大的就业平台,火星时代一 直保持与国内三千多家企业联系,不停收集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还有专门的教研室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

目前,动画学院总共设有26门课程,这里面包含了从Max基础、专业到高级应用,室内表现、室外表现,MAYA技术等等,几乎涵盖了CG领域的方方面面。每个月都有新班开课。最短的为期一个月,最长的八个月。 课程根据行业特点分为影视动画、建筑动画、影视广告(Maya/Max)四个方向。设置长期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零基础开始,通过学习达到就业要求。比如,Maya影视动画片长期班,首先让学生从艺术理论方面入手,然后在教授软件技能的同时,贯穿运动规律等理论知识的集合应用,最后进行项目实战训练。这个环节完全按照公司标准流程分工,培养出来的学员不需要公司实习就可以直接上岗成为一线制作人员,大大缩短了人才和制作公司的磨合期。

学生就业:教育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对于火星时代的老师们来说,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学员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的就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动画学院建立了动漫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保证由专人负责的学生就业办公室,能够帮助大量学有所成的学员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且这项服务是终身制的,也就是说,只要是火星学员,就可以终身推荐。为此,火星时代网建立了强大的网络资源,建立企业黄页频道、建立网上人才招聘频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学院还会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专门针对动漫人才。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来,这成为行业内的首举。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大都是国内著名影视动画制作机构,不仅仅是学员,众多动漫爱好者和动漫从业人员都可以慕名前来参加。

目前,火星时代的学员已经广泛分布在国内各大影视动画制作机构和电视台,包括CCTV,BTV,东方卫视,阳光卫视,光线传媒等国内知名电视台和CG公司,并逐渐成长为中国CG业发展的中坚一代。2008年,火星时代的教育硕果累累:许多长期班的学员在校期间就被企业预订:刚毕业的学员作品三维版《哆啦A梦――奇幻眼镜》、《祖国版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建筑也摇滚》等等,一放到网站上就掀起三维动画热潮,分别被网易,新浪,优酷、56网等各大网站热烈报道,被东南卫视、厦门电视台等报道,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和支持。

火星图书:要让读者感受到教育家的胸怀

火星时代也一直致力于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软件和图书教材的研发与销售,已有逾10年的历史和经验。早在1994年,国内还没有几个人听过“三维动画”、“CG”的时候,火星时代就出版了第一本三维图书《三维动画速成》。当时三维软件刚开发,国内只能找到几本类似帮助文档的图书,所以这本书的诞生就具有启蒙意义。所谓启蒙,并非仅仅因为是“第一”,更是因为它极高的品质和教育思想才决定了它的启蒙地位。无论从知识量,还是从解说细节的详细程度,它都能让读者感受到教育家的胸怀。

火星时代之后又推出“火星人”、“新火星人”、“火星课堂”、“白金手册”、“大风暴”等多个图书多媒体教学软件品牌,内容涵盖三维动画、影视后期、平面设计等相关领域;促进了国内CG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品牌在业内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cG图书第一品牌”。这些图书持续影响了好几代CG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行业里的高手前辈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是看着“火星”的图书成长为专家级好手的。火星时代网:教育最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奉献

提到火星时代不得不提的就是资源丰富的社区交流网。7年的风雨历程,火星时代网一路走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艺术交流社区,目前拥有百余万会员,平均在线人数已达7000余人。一直秉承学习、交流,分享的原则,目的是能更好的带动整个CG行业的提升和健康发展,带领民族CG行业的发展。

“种花的人和闻花香的人,哪一个更快乐?这不需要疑惑,两者都会共同快乐着,既是在种花,也是在闻花香,火星时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一度为自己定下目标,这确实是一个快乐的结局。”这句话是火星时代社区的资深版主――糖豆儿秀秀在火星?周年的时候写下的。

她的这段话不仅仅是在说火星时代网,也是在赞扬广大的火星CGer――那群活跃在论坛的身影。他们不辞劳累的解决问题,讨论方案。很多人的CG之路就是在这样一个分享的平台中开始的,一步一步,从菜鸟到精英,从看帖到发帖。

教育最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奉献。火星时代正通过不同的方式未带动CG人,带动CG行业。火星日、火星周、CG盛典……无一不在刺激整个中国的CG爱好者,提升他们的水平,促进中国CG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是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今年,火星时代又全力推出了CG视频、CG图库、CG人才等新模块,也都是为了中国CG行业能有更好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免费的教程、免费的资源、免费的招聘信息,这一切的一切还是为了CG行业的明天。

海外印象培养具有真正能力的艺术人才――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影视教育散记

李建刚

2008年10月8日清晨9点30分,我们乘坐国航CA925班机,从北京起飞,2个小时50分钟后,飞机降落在东京成田机场。成田机场看上去简洁而朴素,与首都国际机场明显不同。我们看见很多辆工作车天蓝色的车皮已经斑驳,露出黄褐的锈迹,却没有一丝灰尘。19度的地面温度穿T恤足已,地上有少量的积水,似乎刚下过雨。我把手表调快1个小时,现在是东京时间13:45分。

日本大学,可以理解为对日本许多大学的统称。不过,我们要去的地方名字就叫日本大学,英文是Nihonuniversity。中国传媒大学每年和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学部包含若干系,系下面再分专业。学部的英文为college)有交换教师讲座项目,我和另一位老师有幸各安排三次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Nih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成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最初只有美术系(Department of Fine Arts),放在文法学院内。随着其追求艺术与创造的理念的发展,逐步成为日本综合性的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学院,现在包含八个系,分别是:摄影(Dhotography),电影(cinema),广播电视(Broadcasting)、美术(Fine Arts)、音乐(Music)、戏剧(Drama)、设计(Design)和文学艺术(LiteraryArts)。中文所称的影视,日文中分别对应“映画”和“放送”。两种艺术的物理基础不同,决定了其表现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其截然不同的学科体系。而所谓“放送”,可以理解为电波传播出去,收集回来,可以涵盖广播、电视及其他许多媒体,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在日本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是很多日本学生向往的大学,学费也比较昂贵。放送学科四年级的留学生小曾,来自北京,他说,一年的学费是120万日元,大约合人 民币8万多。国内很多人认为只有中国留学生才需要打工,如在餐馆洗盘子,在超市摆货、收银,其实大多数日本学生同样需要靠打工挣钱,除非家里非常富有。在东京,大学生每小时打工薪水一般是1000日元,一个月至少需要挣出10万日元的生活费。因为日本的大学是不提供学生住宿的,所以房租,吃饭和交通费用是主要的生活支出。而日本年轻劳动力缺乏,只要语言上过关,打工并不难找。

日本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艺术学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小班上课,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院内八个学科体系,相互协作,为学生技能训练与兴趣培养提供扎实基础,尤其强调实践技术的学习(Practical technique),很多教员是所从事领域内的知名艺术家,担任着学科领头人角色。

放送学科的桥本孝良教授曾访问过中国传媒大学多次,我和他有数面之交,老朋友见面,自然格外亲切。我问到桥本先生,现在技术发展很快,放送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如何判断新技术融入课程的程度7桥本说,技术的融合是社会现象,学生在毕业之后会被要求拥有广泛的知识和技术,在校期间还是应该着重掌握基础的东西。因此,大学的课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掌握好平衡,这意味着在“软”与“硬”的艺术之间保持合适的关系。大学真正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真正能力的艺术人才,而许多取得成就的毕业生的成功正是来自于这样一种教育环境的熏陶。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强调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与训练,这从他们在八个分设学科的结构上可以充分体现。学校也积极推荐各系相互协作。例如,摄影系和美术系可以在环境/背景设计上合作:放送系与戏剧(Drama)系可以在公共演出上配合。在这类案例上,学生可以分享专业知识与技能,横向拓宽,发展实践能力。学校非常鼓励不同系的学生相互交流,无论在教室,社团还是其他场所,绝不将学生限制在本系内沟通与活动。因此,在平日的课程讨论中,学生们可以彼此激励与启发。

除了专业课程之外,学校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主要是文学艺术,立足于国际视角的艺术探索和语言类课程。学生也可以跨系选修。

电影系将自己的使命描述为,寻找影像的新的可能性,从新一代群体的视角探求影像文化,强调艺术创造与信息沟通。电影系山田教授问我们,中国传媒大学的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如何授课?他认为理论课和专业课应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而他自己则重技术,重专业,关键是做出好作品。

他的这种观点在日本大学电影系是有代表性的。我们在参观他们实验/创作设施时深刻感受到这一点。这既是学生就业压力所迫,也是坚持艺术学部成立之初所确定的创造精神。我们旁听了制作技术的课程,上午是一节理论课,(一节课90分钟,国内一节课为50分或60分钟),下午是在录制场景现场制作。学生分为现场制作组,转播组和导播组。拍摄的脚本由老师提供,每年修改或更新。同学按脚本完成制作。我看到老师站在一侧的角落里,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学生们在场上忙个不停,导演、演员、摄影、录音、转播、导播……,一个不落。老师偶尔走入现场给予指导,必要时亲自示范。

我很好奇,这是几年级的学生?因为我看到现场学生双机位Betacam摄像机拍摄,使用滑轨、推车和吊杆拾音,他们的操作专业而有序。山田教授介绍说,本科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专业理论和操作,三年级开始独立制作,换句话说,三年级主要是在制作现场上课,老师重在指导。四年级时,学生搭班子,在10个月的时间完成3到4部短片作品,拍摄设备为16毫米胶片和BetacamSP,如果是纪录片,会使用HDV。放送学科专业课的安排时间也和电影系大体相当。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分为两个校区,一、二年级的同学在所泽,电车(我们说的轻轨)车程距东京近1小时,三,四年级的同学在东京市内江古田校区上课。电影系为学生课程和大四作品提供16mm摄影机,Betacam sP和HDV的免费使用,胶片要由学生自己去富士或柯达的胶片公司购买,系里提供免费的胶片全系列冲洗设施(这一点在国内可能还没有大学能够做到)。我们在冲洗机房内,看到日本最早的东宝电影厂的老式摄影机,作为“古董”和最新的冲洗设备摆在一起。

课程之余,我们观看了电影系这两年学生的三部作品。第一个是来自内蒙的留学生小王和其他日本同学合作的16mm短片――《画板》,小王担任摄影。整部片子10分钟,拍摄用了1周时间,制作周期3个月。由于要租赁拍摄场地和雇校外演员,费用支出约60万日元(由学生自己支付)。观看的另一部科幻短片――《Interspace》,描述一个高中生与父母的矛盾,以及自己航天员梦想与现实升学压力之间的痛苦选择,费用支出约200万日元。第三部是一个20分钟的纪录片,拍摄的是一户日本人家的雪山旅馆,拍摄地点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峰顶上,拍摄时间选为当年的1月,3月,7月,10月,风格朴素,制作流畅,反映出制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

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在各个系里是通过专业课程系列来确定的。例如电影系的课程设置为:电影理论与批评、脚本/剧本写作,影像制作,表演,摄像与录音;而广播电视系(放送学科)的课程系列为:广播节目制作、音响技术、脚本/剧本写作,影像技术,广播电视广告制作、电视节目制作、主持、大众传播。学生一年级接受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二年级开始选择专业,他们称为“专攻方向”。这种方向通过课程系列来组织,每个课程系列在二,三,四年级呈递进式前进。不同方向的学生在同一个系内可以学习其他方向的知识,不同系的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动。这种学科系统化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可以获得较为饱满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