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透析病人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心理护理
尿毒症患者多数因病情重、时间长,加上经济负担大,而情绪低落、消沉,有的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所以必须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用乐观的态度来生活,详细的向他们讲解腹膜透析的优点、介绍成功病例,可以把成功患者的具体地址告诉他们,让患者直接与患者沟通,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
2.1蛋白质的摄入
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腹膜透析的病人每天从腹膜透析液中排出约五克的蛋白质,相当于一个小鸡蛋或200毫升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量,腹膜透析患者每天摄入高蛋白质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持继性非卧床患者推荐量为1、2g~1.5g/公斤/天。其中50%为优质蛋白[1]。
2.2水盐的摄入
腹透病人必须控制水盐的摄入,水指食物、水果、饮料等所有进入身体中的液体。少尿的腹透病人只有控制液体入量少于出量时才能减轻身体水肿,很好地控制血压,避免心衰。需少吃盐、味精等含钠高的食物,控制液体出入量平衡是腹透病人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原则为量入为出,我们指导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为:前一天的尿量+腹膜透析超滤量+500毫升。
2.3钾的摄入
腹膜透析液中不含钾,一般正常饮食的腹透病人无需再补充高钾食物,但应定期检查血生化,如果化验结果提示血钾偏低,应补充高钾食物,如木耳、香蕉、桔子等,如果血化验结果提示血钾偏高,应避免这些食物。
2.4磷的摄入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因不能将磷排出体外,而易发生高磷血症,可继发肾性骨病及软组织钙化,表现为骨脆而易折、皮肤瘙痒难忍,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往往含磷也高,因此要指导患者少吃零食、动物内脏、坚果、茶叶、蘑菇类、芝麻酱等,可多食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酸牛奶、鸡蛋、鸡肉、马铃薯、山药等,也可以在餐中嚼服磷结合剂,如:迪巧、氢氧化铝凝胶等。
2.5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因不被消化酶消化,不提供能量和营养辅助因素,被视为调节消化功能的第三类营养素,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类杂粮、苋菜、芹菜等,使结肠运输时间加速,减少食物在肠道路的停留时间,增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排泄时间,可抑制或延缓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吸收,控制餐后血糖等。尿毒症病人适量的膳食纤维摄入,可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血磷。
3透析时的护理
3.1告诉病人或家属准备好弹簧称、笔、纸,每次透析前后,均要称量透析液的重量,并做好记录,定期测量生命体征、体重。
3.2环境准备
条件允许要设单间,环境要清洁、干燥,关闭好门窗、风扇、空调等,操作前半小时,禁止打扫卫生,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尘土飞扬,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操作时不要让宠物在身边,不要接听电话。
3.3认真核对透析液包装有无破损,透析液的浓度、有效期,透析液是否清亮、有无浑浊、絮状物,无上述情况方可使用。透析液的温度控制在37摄氐度左右,过冷易致寒战、腹痛等不适,过热易致腹痛、全身发热及无菌腹膜炎,均影响透析效果,尽量用专用加热保温袋加热。
3.4操作前一定要洗手、戴口罩
教会患者及家属七步洗手法及手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保持透析液的双联接头、腹腔连接管的接头、碘伏帽的内部必须无菌,操作过程中双联系统及碘伏帽与短管相接时应将短管朝下,防止空气中灰尘污染短管接头。
3.5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5.1引流液的颜色、性质:粉红色引流液,少量的出血没关系,妇女在月经前一两天有可能有粉红色,剧烈活动也可能使透析液变粉红;引流液浑浊:通知医生警惕腹膜炎的发生;蛋白凝块:提示透析液中细胞或纤维素增多,也是炎症的表现,及时通知医生;红色透析液:少量红色透析液为碘伏帽内的碘伏流出,大量红色要及时通知医生。
3.5.2引流是否通畅、堵管可以改变患者的;如果发生堵管可以在透析管内注入肝素、尿激酶、生理盐水、透析液等可使透析管的纤维快溶解。
3.5.3腹胀、腹痛、腹肌紧张度 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肌紧张要及时通知医生警惕腹膜炎的发生。
3.5.4 神志如果患者神志淡漠要及时查血生化,注意电解质的变化。
3.5.5其他如腹膜透析超滤过多引起的脱水、低血压等。 4 透析管的保护
术后2周内不要洗澡,之后可以在洗澡袋保护下淋浴,淋浴后将透析管周围皮肤轻轻拭干,消毒后重新包扎,不能盆浴,不能让出口浸泡在水里。注意观察管口皮肤,如果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状况,如果有要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
关键词:腹膜透析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5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17-02
1 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术前计划及术前准备
1.1 术前计划:手术置管前要作出合适的置管计划,根据患者的身高、胖瘦、坐姿时腰带位置等体表特征和术者的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手术切口、隧道的路线和透析导管的出口位置。
导管类型和切口位置选择的注意事项:①使腹膜透析液入液和出液流畅和快速;②将导管末端放置在骨盆的最佳位置;③隧道出口位置要易于操作,避开腰带位置和皮肤皱褶;④避免容易导致创伤和感染的位置。建议出口方向略向下,皮下涤纶套通常距出口2cm左右。
1.2 术前准备:
1.2.1 患者术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应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1.2.2 病人术前适当减少进食或禁食,除服用药物需用少量水送服外,尽量少喝水。
1.2.3 手术区皮肤备皮范围:上至两连线,下至大腿上侧1/3,两侧至腋中线,将及身体毛发剃掉,并清洗脐部,注意手法轻柔,勿损伤皮肤[2]。
1.2.4 手术前嘱病人排空膀胱和解大便,既往有便秘史者需灌肠,有前列腺增生者需检查膀胱有无尿潴留。
1.2.5 向患者讲解术中的注意事项:术中应遵照手术医生的指示;嘱患者术中如出现不适,需马上告诉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2 术中配合及护理
手术一般在局麻下进行,为避免因术中牵拉时疼痛翻动身体,引起手术部位污染,要固定病人的双手及双腿。透析管放置位置男性在直肠膀胱窝,女性在子宫直肠窝,透析管到达此位置后,病人感到会有坠胀感或有便意。荷包缝合之前要进行试液,观察透析管出入液是否通畅,如透出液呈流线状,则提示透析管位置恰当。置管过程中巡回护士要注意过程患者的生命体征,适时监测。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第二天开始鼓励患者起床活动,但前3天不宜太多,3天后根据腹部切口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嘱病人尽量减少腹部用力,若不可避免可用手按住刀口部位,避免刀口因用力过度发生崩裂。
3.2 出口护理:手术切口以无菌纱布覆盖,如无出血、渗液等情况,术后3天内无需换药,3天后视情况而定,皮肤出口处应保持干燥、清洁,定期用不含酒精成分的消毒液如碘伏消毒,伤口愈合后,应每日做好伤口护理。2周内应特别注意导管固定,否则可导致出口处损伤和愈合不良。无论在伤口感染期或愈合期均不应行盆浴和游泳,淋浴时应注意保护出口处,淋浴完毕后出口处应及时清洗、消毒。
3.3 透析剂量的选择: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最好有一段时间的休整期,以便手术伤口的愈合,最好在12~14天后开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术后不透析期间,要保持透析管路通畅,每天用500ml透析液冲管,放出透析液并用肝素盐水20ml封管。如果病人术后需要立即进行透析者,可以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暂行血透,或行低容量、仰卧位腹膜透析[2]。初次透析宜以小剂量开始,留腹量逐渐增加500―1000―2000ml/次。
3.4 饮食护理: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CAPD病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为1.0~1.2g/Kg,其中一半以上应是优质蛋白,同时避免高磷饮食。保证充足的热卡,食物应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对病人进行饮食教育时最好能结合常食用食物的模具进行,使患者及家属比较客观地理解、领会。
3.5 术后病人的透析培训包括:腹透原理;家庭腹膜透析的环境要求;更换腹膜透析液的过程;导管出口处的护理;洗澡;家庭腹膜透析常见问题的处理;换液步骤及记录本的使用;饮食管理及活动方式;透析液的供应与透析用品的购买与存放;出院后与透析中心联系的目的与方法等[2]。
3.6 透析后2~4周行PET及充分性评估,根据结果进行相应处方调整。
4 出院指导
4.1 患者在准备外出旅游时提前告知自己的腹透护士,腹透护士可及时与腹透液供应商联系,提前预约当地腹透液供应,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4.2 碘伏帽一次性使用,无需使用消毒剂。
4.3 腹膜透析外接短管6个月必须更换,如有破损或开关失灵时应立即更换。
4.4 患者定期复诊,进行相关的化验、检查。
5 讨论
腹膜透析,因其能够保存残余肾功能且心血管功能稳定,减少心力衰竭、高血压、丢失血少,减少EPO用量,操作简单、方便,减少去医院的时间,饮食控制较血透少费用相对低等特点,已成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因腹膜透析患者多为家庭腹膜透析治疗,操作者往往是患者自己或家属或其他身边的非医务人员,所以对于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与培训非常重要。良好的、正规的透析相关教育与培训是预防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与管理、增强医护患的配合,尽可能减少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香美.《腹膜透析标准化操作规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有针对地进行疏通、开导,做好感情沟通,与患者亲属一起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辅以必要药物治疗,增强患者透析充分性、促进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加强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而且在增强透析充分和消除患者抑郁状态上有明显治疗作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成熟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选择了血液透析。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加上透析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给病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大多数患者负性心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现对我院2007-2至2009-7就诊的30例病人进行心理分析,以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帮助。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在24~6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尿毒症10例,糖尿病肾病1例,高血压肾病12例,先天性多囊肾7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维持性血透时间为10个月。
2 心理特征
尿毒症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有:①恐惧心理。尿毒症疾病的特点是患者需要长期透析,透析中不适,经济费用高,动、静脉穿刺疼痛等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1]。②渴望、期待的心理。期待血透后能有奇迹出现,逐步摆脱血液治疗,故对每次的复查结果都特别关心,在饮食控制、限制水、盐摄入等方面能积极配合。③焦虑、失望的心理。随着血透次数的增加,长期的饮食控制,反复抽血复查肾功能、血常规等,均使患者遭受很大的痛苦,加之病情不断加重,造成患者心理承受能力随之降低,焦虑、失望的心理交织在一起,难以解脱,从而产生不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的心理。④悲观、厌世的心理。随着病情的进展,透析次数增加,寡言少语、伤心流泪、失眠,对周围的事物、他人的言行及环境的变化等都很敏感,有些患者因此而变得脾气暴躁,认为家庭对他照顾不周,甚至嫌弃他,进而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
3 护理对策
3.1 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舒适的环境能消除陌生感,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治疗及休息环境,床位整洁、室内安装空调、电视、微波炉、电话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顺利实施的前提,护理人员对待病人的态度应该是和蔼可亲、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给病人适当的鼓励和安慰,让他们体会到护士的热情真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在工作中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术,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感到可以信赖,可以信任。
3.3 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病人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最大的心理因素,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我们应与病人多交谈,耐心地倾听,找到病人丧失信心的根源;向病人介绍透析治疗病情好转的病人,告知病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顽症被我们认识或治愈,再加上国家对国民健康的重视,医药费报销的比例逐年增加,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3.4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取得密切配合:医务人员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及家庭角色、婚姻状况、学历、所在单位及单位的角色、患者的生活习惯等),转变患者对治疗的态度。病人家庭的理解与配合是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之一。我们应积极争取家属配合,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应进行疏导,可邀请家庭其他成员或患者的亲密朋友一同进行疏导。并告戒病人家属,其言行及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及治疗,劝其家属在病人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经常安慰鼓励病人[2]。对病情稳定、自我感觉良好的病人,鼓励他们重新走上自己的工作同岗位,如教书,做生意。对年纪偏大的老年患者,鼓励他们生活自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练,如散步、打太极拳,但要循序渐进。对于家庭困难,报销比例小的病人,我们应尽量减少其支出,并鼓励他们向社会、国家寻求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帮助。
3.5 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由于文化素质、社会经验的不同,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我们采取一对一的口头宣教或用黑板报、小册子的宣教,或介绍一些透龄长、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等方式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变化规律、注意事项。指导病人合理的膳食及血管通路的自我护理,并教会病人及家属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如失衡综合症、低血压、低血糖等。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对治疗和护理有促进作用。
3.6 提高透析质量:医疗技术是患者透析质量提高的基础,透析过程中要倾听患者的主诉,尊重患者的意愿,合理使用各种药物和辅助治疗,避免透析过程中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血液透析的用水质量监控、 透析机的超滤性能、动静脉内瘘护理和穿刺水平、腹膜透析感染率等均体现透析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充分的血液透析外,可开展血液滤过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防止和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治疗贫血是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4结果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基本上接受了需长期透析的生活方式。30例患者中有20例重新走上自己岗位,6例能生活自理并干一些轻的家务活,3例生活基本能自理,1例因患有癌症后死亡。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而且在增强透析和消除患者抑郁状态上有明显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茅彤华.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变化与护理[J].中原医刊,2005,32(24):82-83
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满足病人解除病痛的需要,还要设法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时的最佳身心状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病人的首要替代治疗措施,已被大多数病人所接受,而每次常规透析时间为3~4小时,才能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维持基本生理功能的目的。为了解此类病人在长达3~4小时的透析治疗中的不适及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对61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1年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61例,男43例,女18例,年龄22~68岁;接受透析治疗的时间6个月~5年,平均23个月。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为临床透析治疗中病人常见的不适,由专人统一向病人讲解说明,让病人选出所存在的问题,表中内容不够的可自行增添,由调查者统一记录。
2 结果
调查病人100%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但主要集中存在以下方面,卧位不适,疲乏48例,占78.7%,困而不敢睡,担心穿刺针眼渗血,担心凝血39例,占55.7%,卧位就餐不适应28例,占45.1%,头痛25例,占41.0%,不敢翻身,担心穿刺针脱落21例,占34.4%,皮肤瘙痒20例,占32.8%,恶心、呕吐16例,占26.2%,寒战、发热12例,占19.7%,低血压、出冷汗9例,占14.8%,胸痛、呼吸困难5例,占8.2%。
3 讨论
根据病人存在的不适,逐一进行原因分析。本组病人有48例感觉透析3~4小时时间太长,感到疲乏,进一步询问,有25例透析时间少于3个月,还不能适应连续卧床3~4小时;13例有皮肤瘙痒,不能久卧,大部分病人不敢或不会更换。担心渗血和凝血而不敢入睡的病人都曾经发生过渗血和凝血。为了补充能量消耗,减轻饥饿,透析过程中要求病人适量进食。卧位进食多数病人都很不习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需要护士耐心指导帮助。头痛是血压过高所至,肾病病人多并发有高血压,血压过高必然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等。担心穿刺脱落不敢翻身是透析前宣传工作不够或宣教内容不全使病人出现多余的担心。皮肤瘙痒是肾功能衰竭导致毒素由皮肤汗腺排出,刺激皮肤所致。因此瘙痒往往在透析时和透析后更加严重[1]。恶心、呕吐多发生在透析初期,随着对机体内肌苷和尿素氮等毒素的不断清除和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症状的发生会进一步减少。寒战、发热是透析器、血液管路或透析液中致热原引起的,多发生在透析1~2小时,一旦发生病人的体能消耗过大,连续几天都会感到疲乏不适,曾发生过热源反应的病人易多虑。心慌、头晕、出冷汗、胸痛多发生在透析开始早期,其主要原因是上机时流量升得过快,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突然减少,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
4 护理对策
4.1 改善设备:2002年我院逐渐购进了自动折叠沙发床,病人可根据需要调整,又便于坐位或半卧位进餐,还可以使用床边餐桌,这样符合生理需要又减轻疲劳。病人感到较为舒适。
4.2 加强透析前的宣传力度:对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渗血、凝血、寒战、发热等现象的原因向病人解释清楚,明确告知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治疗这种情况。一旦出现病人不至于惊慌失措。同时应加强巡视、观察,对于寒战的发生应及时应用小剂量杜冷丁(25 mg)静脉滴注,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可预防性的应用小剂量的异丙嗪和地塞米松。应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及其消耗材料,要加强透析器的冲洗和灭菌,以减少某些热源反应或过敏反应的发生。
4.3 严密观察病情:按规定时间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有血压升高时应及时应用降压药物,有恶心、呕吐、头痛征兆时,可给予镇静、镇吐药,避免症状加重。心率
4.4 不良反应:常规透析的病人约有10%发生恶心、呕吐,原因是多方面的[1],告知病人随透析次数的增加逐渐好转,使其树立信心,必要时给于胃复安等预防用药。瘙痒症状明显的病人,透析前可口服安定、扑尔敏可减轻症状,必要时给于温水擦洗或涂以羊毛脂、樟脑剂等。
4.5 指导病人合理进食:透析前进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防止过早饥饿或发生低血糖。透析2小时时协助病人进食,以补充能量消耗,防止低血糖。
4.6 加强透析技术管理:(1)上机前详细了解病人的心血管情况,有无出血征兆,必要时可输入适量液体 (200~300 ml),上机流量的调节因人而异,逐渐调节到所需求的流量,防止短时间内流量过大引起的不适。(2)上机前明确了解病人在透析期间体重的增长情况,确定合适的脱水量,防止出现失衡综合征。
参考文献:
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血透室 浙江省玉环县 317600
【摘 要】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ESRD) 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ESRD 血液透析治疗者90 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营养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患者于血液透析治疗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营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护理干预。结果:经营养护理干预后,营养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结论: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ESRD 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态,保障生活质量,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营养护理;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生活质量
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disease,ESRD) 是指各类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ESRD 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延缓疾病进展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它的出现不仅能够降低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因此,探寻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强化ESRD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改善其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 年1月-2015 年1 月,我院血液透析室对45 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 患者实施了营养护理干预,收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期间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ESRD 血液透析治疗者90 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营养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营养组:男25例, 女20 例; 年龄45~75 岁, 平均年龄(60.5±4.3)岁;对照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60.4±4.4)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血液透析治疗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营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及情绪表现,针对性的进行饮食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健康饮食的目的、对疾病治疗及保障生活质量的意义、营养搭配的方法等,使其了解高热量、高蛋白质、高钙原则及低脂、低钾、低盐原则。由于血液透析时可能出现维生素、水分流失的情况,所以应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维生素、蛋白质、水分、微量元素等。饮食结构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变换饮食搭配,做到形式多样、营养均衡。针对胃肠功能较弱者,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食物;而严重营养不良者需给予营养物质及药物治疗。每日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所需的能量、蛋白质及其他元素。此外,鼓励患者适当进行运动,提高消化功能及身体素质,以此保证具备充足的食欲。
1.3 观察方法
通过SF-36 生活质量量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1 个月后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该量表共有设有6 个项目,包括:生理职能、社会职能、角色职能、心理健康、认知职能,每个项目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该项生活质量最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间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营养护理干预后,营养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见表1。
3 讨论
研究调查发现, 约有50% 以上的ESRD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营养不良现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给其健康及生命带来了危害,同时也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可见,强化ESRD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对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造成ESRD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有许多种,如:蛋白质、热量、维生质、机体所需元素等物质摄入不足,生物相容性过低,透析不充分,伴发感染等,其中以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最为常见。针对此,我院对45 例ESRD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营养护理干预,通过宣传教育及科学的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营养均衡对治疗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并能及时的补充流失的营养成分,继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营养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沟通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因焦虑、恐惧所引起的厌食,临床收效显著。经营养护理干预后,营养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可见,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ESR 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态,保障生活质量,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临床护理
临床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血液透析能一定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动静脉内瘘则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的生命线[1]。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的完好、充盈是直接关系着血透时的血流量,进而影响其血透的质量。因此,血透中加强对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是我院对收治的35例血透者采取内瘘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从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35例血液透析患者,均建立动静脉内瘘血透。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在(20-76)岁,平均(52.6±10.5)岁。本组原发病中有22例为慢性肾小球炎,5例为糖尿病,4例原发性高血压,2例慢性肾盂炎,2例多囊肾。透析时间为1-6年,患者每周1-3次血液透析,血流量200-250ml/次,4-5h/次。
1.2临床护理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由于透析患者均为慢性患者,均需要长时间的透析治疗。患者会为手术的效果以及经济情况担忧,常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术前强烈拒绝手术,1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经过护理人员的耐心开导和安慰之后,患者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和透析治疗。
1.2.1.2血管护理患者早期的护理以干预为主。尤其是要保护左上肢的血管,尽可能的避免在左上肢输液和测量血压。平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2],为透析好做最充分的准备。
1.2.2术后的护理
1.2.2.1保暖术侧肢体因为寒冷会对血管造成刺激,本组有6例患者因为寒冷而发生过血管痉挛,因此术后要保证患者所住室内温度在20-25℃,必要时给予局部烤灯照射或者采用热水袋暖敷。
1.2.2.2抬高患肢手术之后,由于患肢静脉回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本组患者中有7例发生过水肿,均为轻度,经护理人员对患肢的调整(稍高于心脏位),并指导患者加强手腕部的活动和锻炼,鼓励患者做内瘘侧手以及手臂运动等,水肿现象在术后5-8d消失。同时还要注意包扎的松紧度,有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
1.2.2.3密切关注动静脉内瘘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内瘘是否有出现搏动、杂音等。本组术后手术失败1例,未能听见血管杂音,有9例杂音不清晰,护理人员告知医生并处理,打开创口,将吻合口的凝血块去除,解除了局部的压迫物,异常现象消失。
1.2.2.4患者在手术后的3d之内不要进行血液透析,也不能进行低流量无肝素透析,避免出现术后大出血。一定要等内瘘成熟才能行透析,时间为术后4-6周。
1.2.3穿刺护理
1.2.3.1患者在进行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十分重要,通常最佳点选择在吻合口上3-4处,注意血流方向(静脉端应该选择顺血流的方向)和血管的充盈度。除此之外,还要保证血管的血流通畅,能听见杂音和震颤方可穿刺[3]。
1.2.3.2穿刺前,带上无菌手套,消毒,选用17/16G针头穿刺,顺序:动脉-静脉,两点距离为5-10mm,避免反复穿刺出现针眼渗血,最好保证一针见血。穿刺好之后,固定并使用纱布块盖住针眼处。
1.2.3.3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定时观察针眼处是否出现渗血、穿刺部是否肿胀、疼痛。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疼痛、肿胀、渗血,经护理人员调整针头位置,并叮嘱患者避免穿刺肢体运动后,异常现象得以改善。
1.2.4透析后的护理当患者血液透析结束之后,尤其要注意内瘘通畅情况。因为动脉血管的压力过高,患者透析结束之后,如果穿刺点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发生渗血或血肿现象,直接影响下次穿刺透析,且降低血管内瘘的寿命。本组有6例患者发生了该现象。每一次透析完之后护士要快速并熟练的用纱布球适量的按压穿刺点;如果患者已经发生渗血,则必须要更换纱布球重新调整按压点或者延长按压的时间。同时,对已发生渗血的患者给予24h热敷或局部治疗和护理。除此之外,患者透析后,避免24h内做剧烈的运动,24h后可以稍微适量的慢运动,以促进血液的循环,避免血管出现血栓,有效保证内瘘血流正常和丰富。
1.2.5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患者的透析后,有可能发生出血、手术侧肢体肿胀、形成血栓、形成动脉瘤、术后感染等不良并发症。出血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以尿毒症患者为主,应尽可能避免肝素的使用,并不定时听诊血管杂音,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处理。手术侧肢体肿胀是最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为侧支循环尚未建立,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造成,因此要加强对手腕部的锻炼,保证正确的睡姿,肿胀可自行消退。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手术操作中损伤了血管内膜、术后感染、低血压、包扎过紧,以及血管扭曲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加强对患者术后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感染。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1年开展血液透析至今,已为25例病人安置了带涤沦套的双腔颈内长期留置导管。其中8例为年龄超过65周岁同时伴血管硬化的,17例为自体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建立后失败者。其中带管死亡的有5例,留置时间最长且健在的为8年多。
2 护理体会
(1)安置导管前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理解及合作。
(2)为保证插管的成功率高,术前应常规作颈部血管B超检查,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插管。
(3)为预防导管感染的发生,插管时最好在相对无菌的手术室内进行,同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杜绝因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感染发生。
(4)每次透析时应注意观察留置导管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如无特殊,应采用常规消毒置管部位,并更换无菌敷料。
(5)透析时先取下导管外延端敷料,再铺无菌治疗巾,取下肝素帽,消毒导管口2次后用5毫升注射器抽出管内的封管肝素液及可能形成的血凝块弃去。
(6)透析时作好透析管路的固定,最好固定在患者身上某个部位。
(7)透析结束后常规消毒导管口,先用2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再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5毫升封好动静脉端,然后拧紧消毒的肝素帽,导管外延端用无菌敷料包扎并妥善固定,肝素帽应于下次透析时更换。
(8)留置导管后应作好个人卫生,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如需淋浴,应将导管及皮肤出口处用无菌敷料封闭,淋浴后及时更换敷贴。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充分性;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72-02
循证护理( Evidence - based Nursing, EBN)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患者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方法[1] 。血液透析的充分性是指与透析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水平给予的透析量,称为最理想透析或透析充分性。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病人可表现有多系统损害,因此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病人的透析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研究显示,与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病人相比,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不充分和贫血的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较低下、并发症较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缩短其生存期。这与国外的研究[2]相似。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充分性,笔者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46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进行循证分析,寻求防治对策,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19~81岁,平均42.3岁。透析年限3个月~12年,每周透析2~3次。
1.2 方法
1.2.1 循证护理方法
1.2.1.1 确定问题 对在本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资料做全面了解、认识及评估,确定哪些为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影响患者顺利透析或远期生命质量作为研究对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1.2.1.2 应用循证方法提出发生问题的原因 确定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后, 由经过循证护理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采用有效方法寻找发生问题的常见原因。具体如下:详细询问病史,利用各种辅助检查资料,建立个人病历档案,根据影响透析充分性的不同相关因素系统查阅文献、教科书等。有研究显示,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危险因素[3]。影响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 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并发症是影响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 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肌肉痉挛、高血压、低血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感染等[4]。根据糖尿病肾病病人透析间期长短、体重及循环血量情况,决定透析时的超滤速度,为避免发生心血管并发症,超滤速度应小于500ml/h,必要时可选择序贯超滤透析或增加透析次数,延长透析时间,实行个体化透析超滤 [5]。严格控制干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此外,糖尿病肾病病人由于感染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肾病病人明显增高,感染使病人透析时耐受性差,也是导致透析不充分的原因之一。[2]血管通路问题也是影响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组内瘘穿刺失败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内瘘血流量不足可直接影响透析效果,降低透析充分性,因此,要注意内瘘的保护,使透析时血流速度能达到200ml/min~300ml/min。[3]营养状况是反映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指标 国外研究显示,透析充分性与病人的营养状态有明显关系,透析不充分可引起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可反过来使透析不充分。血浆清蛋白水平是糖尿病肾病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低蛋白血症是透析病人死亡的独立因素[6],及时纠正营养不良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糖尿病肾病存活率的关键因素。[4]血糖指标与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 有研究显示血糖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病人透析不充分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病人体内蓄积,使糖尿病肾病病人易口渴,摄入水分过多,透析时超滤量增加则可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因此严格控制和调整血糖是提高病人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措施。
1.2.1.3 查阅资料,寻找最佳证据 根据提出的问题到相关的期刊、因特网和资料数据库检索寻找证据, 经文献检索, 得到与临床、专业、决策相关的证据, 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性等做出具体的评价, 通过评价获得最佳研究实证。
1.2.1.4 应用最佳证据, 指导护理实践?? 最佳实证与临床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相结合, 将认为可靠又适用于患者的最佳证据, 在取得患者同意后, 应用于患者。 根据上述循证获得的资料, 分析影响46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 制定了护理计划, 提出护理措施。进行具体实施:⑴加强病人透析依从性教育 糖尿病肾病病人多伴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经常与病人沟通,倾听病人的心声,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病人了解与本病有关的知识,确保每次透析治疗时间。通过对病人进行多次透析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教育,增加依从性,使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每次透析,并保证高质量透析,从而提高病人的透析充分性和改善生活质量。[2]并发症防止 积极控制并发症是提高病人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措施。 ①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有低血压倾向者应采用高钠序贯透析、低温透析、血液透析滤过。透析前停服降压药物,透析中应禁食或在透析开始两小时内禁食。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防止单位时间内超滤过多、过快。②加强用药指导:胰岛素用量个体化,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剂量,在透析中备好糖果,点心,防止发生低血糖;指导病人熟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③血管通路的护理: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后方可实用,穿刺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最好采用绳梯式穿刺方法,防止止血带结扎时间过久血栓形成,以免压迫、感染等原因引起内瘘闭塞。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内瘘护理的目的,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压迫止血方法、时间,要保护好造瘘侧的肢体皮肤的完整与清洁,防止发生感染;教会患者判断内瘘通畅的方法,如有异常即刻通知医师,及时到医院就诊。深静脉插管的护理要点是每次透析应严格无菌操作,透析前常规消毒后抽吸动静脉管腔内的肝素盐水,确定两个管腔通畅后方可透析。透析后先用生理盐水10~20ml冲净双侧导管内的血液,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防止发生逆流,血栓形成堵塞导管,定期使用尿激酶封管,尿激酶1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3ml封双管。④实施透析抗凝个体化: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眼底出血或皮下出血发生率高,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透析,有效避免了眼底出血或皮下出血的发生。[3]饮食指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何,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和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蛋白质的补充:每天每公斤体重1.2g蛋白质,摄入足量蛋白质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贫血好转,并且宜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盐的摄入:视尿量、浮肿及血压情况而定,尿量少时应限制盐的摄入,每天﹤3g。钾:根据肾脏对钾代谢调节功能损害来调节钾的摄入,若血清钾大于5.5~6.0mmol/L时应限制钾的摄入,少吃含钾高的食物,如:橘子、香蕉、土豆、紫菜、干枣、果汁等。如有呕吐、腹泻等低钾情况,应检查血清钾后给予补钾。减少磷的摄入,如:肉汤等。另外水溶性维生素易随透析液丢失,应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菜和水果。水的摄入:饮水量按前一天尿量加500ml计算,限制每日体重增加﹤1.0kg为宜。透析当天可适当食用优质蛋白食物,以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
1.2.2 评价标准 临床常用Kt/V值、尿素下降的比率(URR)值等重要指标来判断透析充分性, 有文献报道将Kt/V=1.3、URR70%为达到透析充分性的标志[7]。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软件统计进行x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4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再进行2个月效果观察, ,除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不能完成透析外,其余糖尿病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透析,并能保证透析质量。护理干预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均P < 0. 01) 。循证护理干预前后患者Kt/V、 URR达标值比较的情况,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理念的出现改变了护理人员单凭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危险, 它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最新最佳的证据对患者实施护理, 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科学、安全、有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护理人员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及时更新观念,寻求科学依据, 采用理性思维, 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将护理实践基于科学基础上,确保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针对性,使护理工作在严谨、科学的轨道上前进,才能准确、圆满完成护理任务。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运用循证护理,采取最佳的护理干预措施,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通过对影响46 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的循证实践, 发现开展循证护理后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充分性明显提高(均P
参考文献:
[1] 云慧玲.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27-8.
[2] Toprak O,Cirit M,Yesil M,et.al Impact of diabetic and pre-diabetic state on development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7,22(3):819-826.
[3] 张桂芝,李寒,陈凯.糖尿病肾病病人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2007,21(12):3130 - 3.
[4] Garzoni D, Keusch G, Kleinoeder T, et al.Reduced complications during hemodialysis by automatic blood volume controlled ultrafiltration[J].Int J Artif Organs,2007,30(1):16-24
[5] Morioka T, Emoto M, Tabata T, et al. Glycernic control is a predictor of survival for diabetic on hemodialysis[J]. Diabetes Care,2001,24(5): 909-913.
[关键词] 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62-02
血液透析在临床上作为减轻肾脏负担或弥补肾脏代谢不足的一种替代疗法,常用来治疗病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尿毒症患者,后期只能依靠血液透析排除机体代谢物,维持生命。血液透析作为一个专科性很强的科室,科技含量高,一旦出现血液透析机不规范操作很容易诱发各种不确定风险,因此,在对病人进行血液透析之强,必须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加以防范,做好相应应急措施。为探讨更好地护理疗效,减少血液透析中的风险,2011年3月―2012年3月该院对前来进行血液透析实施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进行透析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3例,女35例,平均年龄(42.5±2.49),2011年3月―2012年3月进行透析的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30例,平均年龄(38.5±3.56)岁。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动静脉内瘘指导、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饮食习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
1.2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制定和完善血液透析规章制度,对透析室的消毒管理、透析前的准备工作、透析中的护理方法及透析后护理进行规范;制定科学的紧急情况处理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停电、透析机出故障、病人反应剧烈等异常情况;强化医疗人员的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道德教育,尽可能地减少由医疗人员的原因引起的风险;规范透析操作流程,包括透析前的透析机管理检查、正确的消毒方法等,明确透析用品的一次性使用原则;规范配血、输血流程,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不同患者的血液错放或错输的现象;加强对医疗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其技术水平,降低技术因素引起风险的概率;做好透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在患者进行透析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情况,及时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头晕、出汗、抽搐等症状,尤其是因急性肾脏衰竭而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不能适应透析环境,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更要加强护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动静脉穿刺技术培训,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多次穿刺带来的内瘘血肿闭塞风险。
1.3 评价指标
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医嘱护理、护理投诉、透析护理、不规范护理、意外事件等方面的差异[2]。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护理效果、风险事件及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和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透析护理不当事件发生率、医嘱处理不当事件发生、不规范护理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健康服务行业,因为医疗人员对病人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患者个人因素、病人家属、医疗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等原因,诱发病人发生安全事故。血液透析作为医疗服务机构为病人实施的一项治疗措施具有一般医疗行为的普遍性,面临着各种风险。总的来说,影响病人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患者因素与医疗措施因素。患者因素指患者在发病时,一般身体素质较差,体内器官功能状况不好,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及医疗事故。医疗措施因素是指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通过机器过滤机体代谢物,注入一部分新的液体,容易诱发机体的反应[3]。
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都是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疾患的原因,患者的身体素质普遍很差,机体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不健全,此外,很多患者由于精神高度紧张、食欲差,常常伴有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现象。而血液透析过程中机体血液要经过机器的过滤,血液的代谢物及营养成分都被过滤除去,有可能加剧病人的低血糖及贫血症状,严重可能引发病人的抽搐[4]。另外,由于病人的免疫力下降,整个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很容易因为人为的不正当操作等原因诱发感染或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血液透析主要借助血液透析机等进行,医疗设备的质量和血液透析的成功有很大关系。护士是血液透析的直接操控者和管理者,其操控设备的技能、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责任心等都事关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为了规避任务操作因素带来的风险,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培训,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血液透析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该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护理组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的患者组患者服务满意度明显要高,风险事件和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不当事件发生率、医嘱处理不当事件发生率、不规范护理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中的风险管理是我国医疗水平提高、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透析给患者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别是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存的患者增多,而这些患者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抛弃过去那种发生不安全事件后再消极处理的做法,要提前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
[参考资料]
[1] 李晓平.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7):23-25.
[2] 李瑛,李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45-147.
[3] 唐春苑,冯婉娜,钟宇芳,等.血透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69-70.
[4] 刘雁凌,周昌娥,杨红荣,等.风险管理在血透中心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5):54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