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加快“健康”建设,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的卫生意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全民健康文明素质,现就加强年健康教育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为目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住院患者及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5%,健康行为形成率≥80%,新创建2所市健康促进学校;
——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
——创建一批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学校、无吸烟医院。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机构
加强基层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成立健康教育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设备、场所、工作六落实。
(二)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抓好城区健康教育工作
1、扎实推进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完善健康教育组织,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评比、奖惩、考核活动中。每年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技能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和职业危害自我防护知识培训。定期为病人上健康教育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向病人宣传卫生健康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疾病康复知识,提高住院病人及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住院患者及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全县各类学校完善健康教育组织,将健康教育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加强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防止意外等健康教育工作,确保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按照《中国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继续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力争年内创建2所市健康促进学校。
3、强力推进行业健康教育。各乡镇要督促辖区各工矿企业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不断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与本行业相关、面向本单位职工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确保职业卫生知识、女工保健知识培训率≥95%。对新职工、女工、接毒接尘工人开展岗前、岗位安全与健康培训。确保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食品企业每年必须有组织地接受《食品安全法》及与食品有关的营养、卫生、传染病知识培训,确保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知识培训率100%。
4、稳步推进大众传媒健康教育。报、电视台、公众信息网要设立健康教育栏目,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县健康教育所要在车站、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的电子屏幕开展健康教育,在城区主要街道和广场、公交车站台等人群集中地设立固定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各机关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要做到年度有计划、总结和工作活动记录,定期进行职工健康体检,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
5、有效推进社区健康教育。桃花源镇要督促各社区设立健康教育活动室,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传染病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义诊、咨询、知识讲座、行为干预等活动。广泛宣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确保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抽调专家组建“社区健康知识巡讲队”,到社区开展传染病、慢性病和日常健康行为等健康知识宣讲。
(三)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健康教育
各乡镇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要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卫生科普知识,运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培训班、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使农村居民和中小学生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0%和60%,80%和60%。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县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分期分批派出卫生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开展健康教育,推广普及卫生知识。
(四)围绕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开展多种卫生宣传日活动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运用广播、电视等媒介,以开办宣传专栏、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开展义诊咨询等形式,广泛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9.1”传染病防治宣传日、“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计免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五)围绕创建无吸烟单位,开展控烟宣传活动
1、依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市爱国卫生条例》开展经常性的控烟宣传和执法检查活动,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促进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认真开展“5.31世界无烟日活动”。各级各部门要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宣传吸烟的危害,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公民吸烟率。各类公共场所要有明显的禁烟标志,禁止吸烟,并有相关的管理人员。
3、继续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学校、无吸烟医院等活动。广泛动员民众,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民众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命名表彰一批控烟先进单位。
(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促进规范管理,组织落实健康教育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政府投入与多方筹集相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6-01
结核病在我国是最常见的多发病,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国约有近600万结核病人,约占全球病例的1/4,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肺结核。我市自2001年实施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以来,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达85%以上,各项成绩的取得,除了严格管理,规律服药外,健康教育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
结核病控制项目是一项政府承诺与国际合作的卫生项目。其策略目标是“高治愈率”和“高发现率”,主要技术政策核心是以化疗控制传染源。开展此项工作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首先向市政府有关领导,讲述了肺结核在全国和本市的流行状况,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的确实施项目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是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以及我们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和困难。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使结核病控制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其次,利用有线电视、广播,播放电教片和防疫知识讲座。还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及其他宣传日,走上街头,向群众发放维、汉文字的宣传单,“怎样预防肺结核”、“结核病防治须知”、“告家长们的一封信”等内容,并坐诊咨询。同时还利用学生上健康教育课和社区办学习班的机会,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办法,让人们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非结核病防治专业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一些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医护人员,对结核病控制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还是依靠老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即重视x线检查,勿视痰检,方案不统一,治疗不彻底,造成漏诊误诊和致使复治耐药的病人增多。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2.1 在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办培训班,利用督导员查验处方病历的机会,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等法规。让医技人员必须了解当前治疗肺结核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全程监督下短程化疗,痰检是肺结核病确诊的主要依据之一,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也要使用规定的统一方案。
2.2 我们给医疗单位发有结核病人转诊单,一式三联,一联由转诊单位留用,一份由患者携带到疾控中心就诊治疗,年终凭转诊单每份进行奖励,一联由转诊单位送达疾控中心,核对病人到位率。个体诊所不得收治结核病人、出售抗痨药品,否则将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
3 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应用医学心理学去观察、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解除他们患病后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以鼓励患者努力战胜疾病。
3.1 向患者简单介绍肺结核的发生、特点、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并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情,帮助患者分析病因,讲明此病为慢性传染病,治疗时间较长,使患者树立早日治愈的信心。
3.2 向患者说以全程督导下短程化疗方案,是项目全国统一的治疗方案,要相信现代的治疗水平和效果,转变只有医院才能治病的观念,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及早接受正规化疗,并坚持规律用药,避免病情加重,增加经济负担。
3.3 让患者了解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 每个传染源每年可传染10-15人。因此,患者不要对着人咳嗽打喷嚏,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和牙具,并注意隔离消毒,讲究卫生,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以增强患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4 由于农民和流动人口患者居多,所以患者就诊时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延误,体质都相对比较弱。我们就要求患者,在规律用药的同时,注意改善饮食,加强营养,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配合治疗极早恢复健康。
4 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教育兴藏;跨地域迁徙式学习;生活教育课堂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有公办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建有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旅游管理实训中心。2010年9月,我校迎来首届导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地西藏班,时至今日,我校内地西藏班办班已经有十个年头。内地西藏班是我国教育援藏、教育兴藏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职业教育援藏,因其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在西藏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中,扮演中流砥柱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帮助西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战略意义。
一、我校开展内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我校的内地西藏班学生(以下简称藏班学生),他们主要来自祖国西南边陲的农牧民子女,他们具有典型的“高原红”肤色,怪诞嬉皮的发型,色彩浓艳的藏装,从头到脚挂满了各种首饰,无所顾忌的口哨和嗨遍整个校园的藏歌等。他们在校园里的识别度非常高,他们以强烈的民族符号和民族文化闯入我校。藏班学生与内地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语言、肤色、服装、饮食等直接能看到或者感觉到的差异;也有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等隐藏不易察觉的差异。我们在适应藏文化,他们在适应内地汉文化的同时,悄然进行着跨文化的心理适应。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饮食以牛羊肉为主。藏地学生进入到内地,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从饮食、就寝、衣着等都改变巨大。他们饮食的不适应、身体的不适应等最先表现出的就是疾病频发。一些在西藏患病的学生病情爆发,患过病的学生旧病复发,尤其是感染过结核病的学生,会在新生入学之初的结核病筛查中被检测出来。加上他们不注意饮食习惯,爱吃方便面,爱喝饮料,不喝开水,而喝生水,导致阑尾炎发病率比较高。这些学生如果生理和心理短时间内难以调整过来,就容易形成水土不服、生活不适应,想回家的学生也随着增多,从而造成藏班学生群体性的怀乡情绪。我校藏班学生主要是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正处于“疾风骤雨”的青春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离开父母和熟悉的家乡来到遥远、陌生的内地求学三年,跨地域迁徙式学习,使他们在生活和心理上面临巨大的难题和考验。又因为这些学生受年龄、阅历所限,他们往往缺乏在新环境中,主动调适心理的能力,自制能力相对较弱,也更容易情绪化,心理上容易大起大落。他们在新环境中不适应、情绪低落,如果感觉到孤独就容易封闭自己,产生自卑感,心理有更多戒备意识。强烈的民族情感使他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更加敏感。同时,也更容易相互抱团,从而为教师管理学生带来困难。内地教育与中西部教育有巨大的差距,原有的母语学习环境变成汉语文化的学习环境,初中单纯的学科教学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转变等,造成藏班学生学习困难加重,厌学情绪严重蔓延。因此,藏班学生内地求学都经历着气候环境适应、日常生活适应、语言适应、学业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等问题。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影响他们安心学习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笔者作为藏班班主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为藏班学生初到内地时,往往会出现自卑、孤独、挫败感、抑郁、攻击行为及各种偏差行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如果得不到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容易滋生藏班学生对学校常规和思想教育,专业教学及内地学生产生抵触、疏离、对抗和敌意。因此,我校针对藏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根据藏班学生的民族特点、成长规律和心理状态等,思考如何有效开展,降低因跨文化,心理适应不良,而引发心理问题的风险。从而提升藏班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促进藏班学生的身心健康。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对我校异地办学模式的全方位考验,也是对我校承办内地西藏班民族教育的整体考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二、我校开展内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本实践
我校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再实践的反复验证中进行的。以下是笔者对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经验探索。
1.发挥班主任在藏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由于有的学校是四个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足以说明藏班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和强度很大。虽然,我校还是一个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的常规做法。但是,我校的藏班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却发挥着教师、父母、保姆、医生和和心理辅导员的多重作用。因此,我校对藏班班主任的选用非常谨慎。被选用的班主任除了要参加校内的教师成长营培训,以及校外的西藏内地班举办的省、市级培训,还要参加针对藏班班主任的心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以此,提高藏班班主任及时发现心理上出现异常学生的能力,以及在藏班营造健康心理氛围的能力。我校现在的四名藏班班主任之中,就有一名心理教师,他们都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并常驻我校藏班管理办公室,我校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专门化和专业化。[1]
2.生活教育课堂。鉴于藏班学生在气候环境、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问题,我校开设了生活教育课堂,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和卫生习惯。生活教育课堂由带藏班十年的资深班主任和西藏教育厅派驻我校的生活指导教师主讲,根据具体问题有时会按男女生性别分组进行,在每年的春秋季传染病高发期,还会聘请常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医生走进课堂进行教学。[2]
3.建立家长联系机制,完善藏班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区教育一起发挥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藏班学生24小时寄宿在学校,藏班学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几乎完全脱节,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弱小或缺失。教师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家长所获取的信息是间歇性的。而且,藏班学生主要来自于农牧民家庭,很多学生的父母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除了担心之外,根本不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家庭教育。因此,我校通过创建QQ(微信)家长群的现代传媒方式,建立家长联系机制,让藏班学生能够从家庭中,获得更多情感慰藉,而安心于学校生活。同时,我校也能够及时向家长汇报和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家长群群主由生活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班主任每周一次,每月不低于三次委托生活指导教师向家长群或个别家长发送信息,畅通家校双向交流渠道,使藏班学生不会因为千山万水,而阻断亲情的联系。[3]
4.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我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心理体验拓展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藏班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对一些特殊学生,包括情绪困扰、行为偏差的藏班学生,教师要进行专业的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帮助其顺利渡过心理难关。我校在凝练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个别心理咨询等,藏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集结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与《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帮助藏班学生健康成长。
5.发挥好学生朋辈群体的互助作用,大力开展藏汉两地学生的交流活动。藏班学生在和同伴交往中倾向以民族身份为界,和本族学生形成小圈子,这及其不利于藏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有悖于藏汉同校文化融合共进的教育宗旨。[4]因此,教师在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有意识的组织各种社团交流活动,让藏汉两班学生有更多接触交流的机会,在近距离的频繁接触中,弱化藏班学生的民族差异和敏感的身份感知。我校根据藏班学生能歌善舞、天性活泼的特点,动员、组织藏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内地学生社团,并成立了由藏班发起的“鹰之歌”民族乐队,举办了藏族民族小工艺品制作展览会等活动。活动吸引了大量内地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我校通过让学生去民族化式的交往,引导藏班学生养成豁达融合的性格,使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在玩中求智,乐中成长的教育效果。[5]
【摘要】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有其运输生产人群主体特点,铁路职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超劳超时,由于长期处于工作重压之下。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工作除了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多发病防治,中暑、中毒、冻伤的预防和日常生活保健知识等内容外,为他们提供付出和奉献后的心理安慰,不可忽略。铁路的管理干部应能够掌握心理常识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情感,与职工共同分析探究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将职工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才能使他们和企业的利益要求保持一致,有旺盛的热情和激情,优质高效服务于运输生产,满足铁路跨越式发展对职工队伍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 健康教育;铁路职工;心理健康;需求
铁路的中心任务是搞好运输生产,而保护去完成繁重、紧张铁路运输生产任务职工的身心健康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健康教育是健康信息与增进健康之间的桥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概念不再局限于疾病、危险因素等方面,良好的居民健康成为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和长远经济发展的关键投入。[1]所以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运用相关医学基础,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教育活动,促进职工自觉地采用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帮助职工并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消除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 铁路职工心理健康需要关注
铁路行业的特殊性以及诸多压力,给铁路职工造成的精神压力、思想困惑和情绪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也给铁路安全运输和职工队伍稳定带来潜在隐患。长期以来,铁路形成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付出意识,确保了国家利益至上的人民铁路的根本属性。但是,这种光荣传统与当今社会的一些流行价值取向并不一致,使许多铁路职工产生心理迷茫。有些一线职工常常陷入心理低迷状态,收入低待遇差,轮岗、转岗事件时有发生,这样受苦受累的付出值不值得?加之社会对铁路行业价值观的认识并不到位,加剧了铁路职工的心理骚动。这一问题既靠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靠心理诊疗,统筹加以解决。使铁路职工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对价值取向的分辨能力,实现与社会的有效沟通。关心铁路职工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手段解决职工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到铁路跨跃式发展的顺利推进。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需要用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对激烈的工作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铁路的管理干部应能够掌握心理常识,帮助并引导职工自我调整,克服心理重负,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铁路发展建设事业当中去。
二 铁路职工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铁路作为大众交通工具,社会往往重视它的服务属性,而忽略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铁路职工)也需要他人服务和理解。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铁路职工,他们会经常暴露在严寒、酷暑、烟尘、化学物质等工作环境下,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都是对健康不利的因素。铁路职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超劳超时,如果苦有所值,累有所报,也可以得到一点精神安慰,问题是,社会和大众往往忽略这些,往往更多地关注铁路作得是否周到,服务是否优质,如有不到之处,便批评四起。这种无奈与尴尬是很多铁路职工的心理阴影,所以为他们提供付出和奉献后的心理安慰,不可忽略。故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工作除了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冻伤、中暑、中毒等预防和日常生活保健等内容外,心理疏导同样重要。
三 铁路健康教育方式
1 建立健康教育网络:铁路有其运输生产人群主体特点,适合单位化方式的健康教育,充分考虑铁路的工作特点,按照路局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构成了疾控所、站段、车间、班组四级健康教育网络,单位覆盖率达到100。两年来,网络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促进作用,提高了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并在站段、旅客列车设立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站,要求各车间班组有专职或兼职的卫生保健员,注重教育咨询、宣传形式多样化,加强人员和资金的投入,明确职责,分步实施系统综合教育,使工作做到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 健康教育专栏及展板:这是一种比较系统的便于职工家属接受的宣传,将某种疾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与应急措施等相关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板,展挂在公共场所大厅、科室走廊或楼前路旁引人注目的地方,职工和行人随时都可看到。这是一种简便可行而又效果较好的健康教育方式。
3 深入站段车间进行现场健康教育指导:铁路工作的特殊性,每昼夜24小时都有职工工作在岗位上,铁路职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春运、冬运期间,派出防病知识小分队携带宣传品、小型诊断仪器投医送药到一线,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向他们传授健康防病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改变不健康行为,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做好一线职工的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到铁路的健康、和谐发展。运用专业知识和面询技巧,在充分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倾听职工的心声,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情感,与职工共同分析探究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认识最终解脱心理上的困扰,有旺盛的热情和激情,优质高效服务于铁路的运输生产。
4 设立卫生咨询服务台 在宣传日及宣教活动时,选取知识面广、态度和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任务是宣传卫生防病知识、解答广大职工家属提出的有关卫生防病问题。造就一种广泛宣传健康知识的氛围。
5 利用电台作好宣传 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组织广大职工收看电视节目,直观形象、生动、容易被职工接受。旅客列车、车站候车室广播是传播健康防病知识的极佳平台。
6 疾控所内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培训:认真开展疾控所内卫生专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业务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正常开展。
四 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组织层面: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相关政策不到位,经费严重不足,投入与需求相差甚远,至使健康教育工作无从开展。
4.2 健康教育实施人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结构普遍偏低,特别是缺乏专职的全科医生、心理医生,人才的匮乏给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阻力。
4.3 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过于机械、不够生动,导致职工的参与度低。
五 工作中的一点心得
5.1 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在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让广大职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摒弃不良习惯,改掉吸烟、酗酒,注意饮食、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5.2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
5.3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健康教育效果。
①持续性: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识要经过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健康教育工作应持之以恒地开展,只有长期渗透,才能使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最终导致健康行为的形成;
②针对性:应根据地区及工作环境存在的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人群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健康教育工作。
③生动性: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吸引力,采取宣传资料、图片展、放录像片、开设健康教育课堂、热线电话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广大职工参与的兴趣,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 李新华,陶金.浅谈健康和健康教育[J].中国全科医学,2001,4(5):337-339.
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流行特征
研究显示,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20%之间。广西某地区小学生在思维内容、注意力、自信与自尊、责任感、学习与工作、情绪反应、社交问题、言语问题、人格问题、睡眠饮食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均超过10%。陈永胜H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多数研究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要差于男生。
1.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许多研究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情绪障碍、违纪、行为问题、欺负行为等问题。情绪障碍是影响学前及11岁以上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多动性障碍是影响6~11岁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6]。男孩多动性障碍高于女孩,女孩情绪障碍多于男孩2,男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女生(P<0.05);在恐怖倾向得分上女生显着高于男生(P<0.05)。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除了要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有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要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指导。要从预防心理问题、矫治心理疾病和培养发展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多方位开展工作。
2.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向每一名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传授给他们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让他们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并且能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达到预防心理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正确疏导问题的目的,从而帮助小学生学会学习、正常的人际交往、正确的面对困难、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要针对小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加以集体辅导。如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开展集体辅导,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学校生活,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完成个人的角色变化;针对高年级小学生,要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征,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形式多样且灵活。
开设心理健康课各个学校大多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方式,寓教于乐地将心理健康科学常识普及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作文和体育教学中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要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通过制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命题作文,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利于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资料显示,运动和体力娱乐活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参加体育运动越多,情感困惑的情况越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在身体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进行正确的疏导。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消除消极情绪,还可以通过竞技体育运动,培养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乐观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取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听讲座、咨询、座谈及班主任家访等形式,增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引导家长转变错误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促进家长注重自身的良好素质养成,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健康环境,发挥家教的作用,以父母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孩子健康品格及心理素质的形成。
2.2根据人群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存在多动性障碍的特征,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克服问题,养成好的行为,遵守学校纪律,促进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形成。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情绪障碍问题,学校应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从而促进高年级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
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问题不同。针对男生好动和女生易出现情绪问题,应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疏导男生克服好动的问题,调节女生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由于男女生的青春期表现特征不同,面对身体上的变化,青春期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还要针对于此分别对男女生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健康平稳地渡过这一生理时期。
2.3关注个体问题进行心理指导
1.开展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的必要性
首先,从国家的角度上看,开展评估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需要。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投入不足,教学设施特别是实训条件尚显薄弱,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所有高职高专院校实行五年一个轮回的评估制度,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必将会促进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从整体上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逐步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上看,开展教学水平评估至少有三个价值:一是鉴定的价值。通过评估能够衡量一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处于什么水平,增强了社会对学校的了解和监督。二是发现的价值。通过评估可以全面总结学校办学经验,提炼办学特色。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三是增加价值。通过评建工作能够凝聚人心,共同推动学校的建设、改革、管理工作不断上新台阶,这实际上增加了学校的价值。
2.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的组织形式是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标准和统一要求,组织对本地区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评估,教育部抽查各省的评估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是从指导思想上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20字方针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个别地对评估工作认识不足,出现了凡是建了新校园的学校就被优先考虑评为优秀的做法。有的地区把评估的进程安排得很急,留给学校自评自建的时间较短,出现了一些学校自评与专家的评价反差较大的现象。
2.2是从组织方式上看,一些地区的评估专家组织没有建立起来,工作的程序也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3是从各个专家组的水平看,还很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2.4是被评学校的态度影响了评建工作质量。一些学校对评估工作的组织还有偏差,重评轻建、重硬轻软、重材料、轻工作实效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不仅影响了评估的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就业方面,就业率低的院校不能评为良好和优秀。
3.评估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机遇
开展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不仅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对高职高专办学质量的监控,对高职高专本身而言是机遇,也是发展的契机。
3.1通过评估,使学校准确定位
明确的发展目标,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有力的保障措施,是学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是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导作用,即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学校正确定位,促使其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保证高职高专教育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健康发展的方向。
所以,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体—学校自身而言,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能够引导学校更准确地定位,是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难得的机遇。
3.2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起步比较晚,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很大缺陷,学校自身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建设十分重视,为保证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全国的优秀教育专家相继制定并出台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等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仅实现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而且为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价、是否突出特色等方面,起到了自我鉴定和诊断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在教学的改革、建设、管理、研究、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社会评价等方面与同类院校定量比较的标准,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争创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照系。
所以,在迎接评估这个机遇时,一定要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使学校的办学产生质的飞跃。
4.评估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
评估只是起到鉴定、诊断、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事实上,要实行持久的高质量教育应当是学校内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单靠外部的监控是难以保证的。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应在学校工作中贯穿始终。“建设”中,应避免出现“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不能因为“硬件”指标易量化,一目了然,就重视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学术氛围、学风教风等方面不易量化,就轻视。也应避免“硬件不足软件补”的错误做法。在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本身就不充裕的条件下,“软件”建设更是关键,应从管理上要效益、要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从学校长远的发展统一考虑,按照整体优化的思想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应注意把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扎扎实实,边评边建,注重效益。在硬件建设上,要注重实效,避免把利用率低的设备买来充数,把有限的经费首先用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重要作用的环节上,避免浪费。在软件建设上,要注意抓落实,规章制度写出来是容易的,如何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其权威性,怎样将其转化为广大师生自觉行动的准则,则是艰巨的任务。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永远的使命,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因此,持续的改进、改革动力对于院校来说十分重要,而动力的产生需要清晰、健全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运行机制做保证。要不断地激发、调动学校教职员工自我评估、参与评估的积极性,并将专家评估的压力转变为凝聚力,转变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从“要我评估”变为“我要评估”。把评估的结果看成是学校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很好地加以利用,实现学校资源的整体优化,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条件,调整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戴娟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81一85.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辅导员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35-02
自从1998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大发展的局面,高职院校从1998年的384所发展到2006年的1520所(包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占我国高校总数的69%;高职高专在校生630万人,占整个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一些大本落榜的学生和基础教育阶段成绩一直不佳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青年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极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加之这些学生中的一大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经常被忽视或者不被看好的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成为了心理问题多发、易发、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作为高职辅导员就要多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以疏导、缓解由于心理问题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各种障碍。
一、高职学生的常见的心理问题[1]
为了便于分析与解决问题,将高职学生的大学生活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入学初期(入学初两个月左右或第一学期)、正常学习生活期、毕业期(最后一学期)。
(一)入学初期常见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心理问题
这类问题常发生在高职学生入学初期。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其中一部分不适应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环境转换与角色转变,造成了较高的心理预期和较低的现实情况的矛盾,于是往往会处于一种理想与现实、认同与否定的冲突之中,以致精神状况不佳,不能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同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的自我意识混乱。这些不良自我内心体验,使体验的主体在遇到挫折、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绝望、挫败感等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2.学习适应心理问题
首先学习环境与学习方法的改变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性,并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安排内容等等带来的不适感。学生应根据高校学习的特点来调整学习方法。首先,教师授课时间少、教学信息量大。就要求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去学习。其次,学生可支配的时间与资源增加,学习灵活性、自主性增强。这就更加需要学生们有较强的意志力与克制力,牢记学习的重要性。最后,高校学习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各项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特点,使学生面对与中学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这是我国教育的缺陷,也使学生们难以适应。
(二)正常学习生活期常见心理问题
1.学习心理问题
这一时期高职学生常出现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厌学、自卑、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最高要求就是及格,只求拿个毕业证,混个文凭成了部分学生的目标。不少高职生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所以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高职学生由于入学时分数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不热爱所学专业,对专业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不足,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出现畏难甚至厌学情绪。与此同时不能从自身正确认识问题,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听课、下课不复习、没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是不得不上课,上课听不懂,不懂也得听,考试抄与蒙,厌学情绪和行为严重,甚至有的学生发生逃课、长期旷课等现象。
2.人际交往心理问题[2]
在大学这个群体生活的环境中,人际交往的范围拓宽,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增多。他们渴望和其他同学融为一体,渴望得到他人的友谊,可是大学之前的学习,并没有教会这些学生们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周围人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性格爱好等都不尽相同,这使他们之间和谐相处显得比较困难。由此引发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问题。
(1)与老师、父母关系紧张
部分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不是班上的优等生,所以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促使他们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想与老师谈话又怕老师看不起。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我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国青少年与父母的感情沟通是含蓄的,不轻易表达的。这就容易出现误解和矛盾,致使不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只管向父母提出经济或其他方面的要求,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
(2)情感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职高专学生正处在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步成熟的时期,自然而然会产生对异性、对爱情的向往,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浪漫的爱情在给青年学生美好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惑。但由于情感的冲动性和迷惑性,不少高职学生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不雅和不文明的行为在校园也随处可见。恋爱中出现波折,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造成攻击报复、轻生等恶性事件。这些问题都需要辅导员及时发现和疏导,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导向和目标,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控制与调适能力不强,由于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聊天、玩网络游戏、网恋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并不鲜见,但长期处于这种虚拟的生存方式容易带来网络依赖、逃避现实、实际交际能力降低等种种副作用,致使很多学生成绩下降,严重的会引发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适或疾病。
4.经济条件引发的心理问题[3]
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和就业制度的逐步改革,又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不均衡,高职院校出现了富裕学生群体与贫困学生群体。富裕学生群体与贫困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可达几倍甚至十几倍。少数家庭富裕的学生有炫富心理、高人一等的心理。富裕学生群体的生活状态成为部分学生羡慕的目标,崇拜的对象,同时也使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毕业期常见心理问题
毕业期常见心理问题就是就业心理问题。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高职生“就业难”都会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企业原因,还包括高职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在择业、就业中常见的不良心理主要有:①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以工作体面、环境好、工资高、福利待遇好作为就业的标准,致使就业处处碰壁;②盲目攀比心理。部分高职学生不顾自身条件限制,与其他同学的就业质量进行盲目攀比,致使就业不顺利;③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难以胜任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要求,畏惧就业;④自我封闭心理。难以融入社会生活中,不肯就业,呆在家中,成为啃老族。
二、基于学生心理健康视角下的辅导员工作[5]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高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精神成人、技能成才,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培养外,不良心理的纠正、疏导、干预已经成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情感与人格的必要手段。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负有管理责任、教育责任、监护责任等多重责任为一身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能够洞察学生心理活动的心理学家,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加以疏导、纠正。
从心理学角度开展辅导员工作,一定要进行角色定位[6]。
(一)在入学初期,辅导员要以朋友与贴心人的身份做好入学新生各种不良心理的调适工作[4]
新生刚一入学,对一切都很新鲜,但也很陌生,环境不适应、学习不适应。辅导员一定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学习目的模糊,应予以明确;纪律松散,予以规范;学习方法欠缺,予以指导;有病,予以关怀;有困难,予以帮助;意志懈怠,给以鞭策;苦闷忧郁,予以开导。当学生受到挫折,自暴自弃时,辅导员不仅要善于用爱心开启受教育者心灵的窗户,撞击心灵的火花,而且要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关怀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为他们解除感情上的孤独和苦闷,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感到辅导员就是自己的亲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质。
一般来说,多数学生在入学初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主动适应新环境的。比如新生进校后,学校要举行许多活动,同学们都想通过参与,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有的学生由于一味地搞活动,出现缺课不能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为了有效地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辅导员在入学初就要对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防止因小失大。
(二)在正常的学习生活期,辅导员要以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者、专业学习的督导者、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的身份纠正、疏导学生各种不良的行为与心理[6]
经过入学初期的调适,大部分学生会很快适应新的生活。但还会有少部分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产生的问题及对策:1.对于部分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自我要求不严,责任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上述问题正确分析,既要关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处世,努力成为高职生品德修养的塑造者;2.对于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不够刻苦、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辅导员有责任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可以用个人的切身经历指导和感化学生,让他们从内心真正明白学习的作用。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监督、指导,促使他们尽快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3.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高职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要做益友。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困难、恋爱问题等,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细致地开展工作,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
(三)在学生毕业期,辅导员要成为高职生职业生涯的辅导者
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学校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自我定位,尽量减少较高心理定位和较低的社会现实的矛盾。作为辅导员侧重于就业能力教育,使其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合理确定就业目标,指导学生搜集求职信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2]章月萍.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3]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4]李采香.针对新生特点做好辅导员工作.教书育人,2002.(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在不断发展,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医生在面对重大手术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承受很大压力,一些年轻医护人员常表现出的紧张、焦虑与恐惧。医院卫生体系承担了治病救人的重要社会职责,但这份社会责任也是伴随医疗风险存在的。一方面作为医院有责任将医疗风险降低到最低,但另一方面总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医疗风险发生。现在社会上对医院卫生体系存在一些误解,导致一些病患家属不能正确认识医疗风险,如果发生医疗风险则把责任全部归咎于主治医生和医院。社会舆论给到医护人员一种无形的压力。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心理教育理论,帮助医护人员健全人格思想更好的履行医护人员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医护人员严格恪守职业操守的保障。党的十七大精神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 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康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遇到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更好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了。在西方发达社会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才实现的现代社会的转型,但在中国同样的社会转型却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快速的经济发展同时,相应的社会人文文化发展还比较薄弱,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断增加的社会矛盾都是刺激社会不和谐事件发生的因素。现在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因素。
2、不健全的医疗体系给医疗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增加了难度。我国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医疗体系的相关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医患关系不和谐,一些医院一位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医院的社会责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护人员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3、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医护人员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表现在:一些医院给医生规定业绩指标,做绩效考核。另一方面,一些医药品公司给医生回扣的诱惑。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背负了内心良心的拷问。
二、 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相互统一但又相互区分。只有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在医院为医护人员开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以专业的心理建立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帮医护人员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世界。医院要选择专业过硬的教师担任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医院也要为相关的教师创造不断学习培训的机会,提升专业知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医院卫生体系可以建立起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分享学习平台,让职工内心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释放。
2、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在调研了一些医院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后发现,大部分的医院主要是知识灌输的方式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单调无趣的学习方式不能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只有以不断创新的思路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同时灵活机动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建一个积极阳光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方式可以多样化,根据需要,互联网,电视媒介,心理咨询等等都可以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
3、心理干预专业化规范化。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是要预防,另一方面就是干预。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心理干预要及时要早,更要细心细致,心理干预的过程要安全。如何能做到心理干预的专业化,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干预体系,从问题的发展,到干预方案的形成,以及干预方案的实施,评估,建档管理都要有一完善制度加以规范。其次,心理干预的过程要有专业的人员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后,对于心理干预结束后要有相应的跟踪评估。例如:对一些有内心恐惧的年轻医护人员要及时干预,形成专业的干预方案。即要信任这些年轻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让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手把手带,提供给其实践的机会。通过成功帮这些医护人员战胜内心的恐惧。
4、关注和谐医患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能让病人感受到医院的关怀,更能帮助医护人员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价值。受我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医生在世人眼中是慈祥善良智慧的化身,但在现代社会的医疗体系中冷漠的医患关系使社会越来越质疑医院存在的价值。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重视医生的温情教育,在工作中多体谅病患家属的急躁。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需要加快改革,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接受社会的监督,不断提升医疗专业水平,尽可能降低医疗风险。在做好医院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有关注社会和谐医患管理的宣传教育。
三、 结束语
以医护人员为核心,时刻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有效的行使医护职责。而且新时代的医护人才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同时还要求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在为病患解决身体上的病痛问题的同时也能带给病患关爱,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富珉.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青年研究,1997(10).
[2]戴木才.论思想政治工作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机制[J].求实,1996(02).
关键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心理和谐
一、目前企业员工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工作紧张带来的心理问题。一是在岗位、职称、职务等方面的竞争,使人们的学习、工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下。二是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在物资供应部门,计划管理、阀门质检等岗位工作紧张的现象也非常突出。
(二)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物资供应部门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关系,二是与供料单位的沟通和关系,三是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关系,四是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关系。
(三)员工的一些个人问题。比如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物资供应部门员工
85%以上是女同志,丈夫多数长年在外部市场施工,照顾家人和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一个人身上,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
(一)从了解员工需求、满足员工需求入手。研究需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研究人的需求就是为了了解和掌握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有精神上的和文化上的;有个体需求又有社会需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承认并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这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认真分析员工的心理需求。物资供应部门员工往往容易发生的几种心理问题,概括起来讲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升迁的机会、单位的认可、提高个人学识能力的培训机会等,不同的员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工作目的。其次,要从员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员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员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和解决员工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满足其合理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才会更显著。再次,要积极引导员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不同的群体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对合理的、积极的需求应充分肯定。对不合理的、不现实的要求,要敢于否定,开展教育,加以引导。
(二)从激励式表扬和艺术式批评入手。做好思想工作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而表扬和批评都应重视心理疏导艺术,否则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思想工作产生不良效果。结合当前开展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一转双创”等活动,抓好典型选树工作,以点带面,进而推动工作的开展。
(三)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一是培养优良企风。优良的企风有强大的教育力,能使员工受到熏陶和感染,它有无形的约束力,员工会自然地按照它的要求自我调节和控制,好的企风会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给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严而求实的控制力。二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是一种群体现象,是作为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存在,舆论有积极作用,它有加强正当行为的作用。舆论有纠正错误言行的作用。舆论也有消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强化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最终影响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组织效能的发挥。在人际沟通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备真诚待人的素质,还要有一定的人际沟通的艺术,要善于与员工谈心,倾听对方的意见,并启发对方发表自己的见解,信息传递要减少中转站,保证双方获得的信息及时准确,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三、加大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