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的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捏脊 方向 高血压 效应
捏脊疗法是中国传统的推拿方法。其法最早见于葛洪的《肘后救卒方》,原文为“使病人伏卧,……。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因其法具有较好的补益脾胃、消导积滞,以及调理阴阳、气血等综合效应,因而,自葛氏介绍之后,就被广泛运用并代代相传直至今天(其发明约在公元340-360年之间)。纵观其操作,不论文献,还是民间实际运用,其捏脊的方向总是从龟尾至顶(大椎),即从下至上。所以,当读到张炳华的文章,发现其竟然从上向下,即逆向捏脊治疗高血压时颇感意外。为弄清不同方向捏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特设计了以下实验,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来源 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收集成都市新鸿社区老年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门诊的高血压患者共72例。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其随机分入上捏和下捏两组。
1.2 纳入与排除 严格参照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纳入45~69周岁的1、2级高血压患者;排除患有高血压,但因早晨服药或其它原因致使实验时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患者。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采用小样本试验,每组确定30例,考虑不超过20%的脱落率,两组总例数为72,每组36例。
2.2 盲法 采用对患者的单盲法。做到研究者、数据收集与数据统计评价者分开。
2.3 治疗方法 上逆组,严格按照传统操作方法,即以两拇指桡侧缘置于脊柱两侧,在直线推进的同时,以食中二指在(拇指)前,并与拇指相对拿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骶骨到大椎为一遍,共操作20遍;于最末一遍操作时,拿捏为3轻1重,重至皮肤多闻及弹响,后在脊柱及其两侧施揉法约2分钟,总共操作6分钟。下捏组:除捏脊方向为从上向下外,其余与上捏组相同。
2.4 观察方法
2.4.1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及心率(HR)。
2.4.2观察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0分钟、30分钟共四次检测上述指标。
2.5 统计分析采用SPSSl7.0软件包。治疗前进行组间基线比较,治疗后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
3 结果
3.1 基线比较 共有72例患者纳入试验,除两组各1例因不能忍受捏脊之疼痛而中止外,其余70例患者完成了整个过程。两组性别比(男,女)和平均年龄分别为上捏组14/21、60.03+4.48,下捏组16/19、57.89+6.5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姓别、年龄及各项检测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基线状况良好,具有可比性。
3.2治疗结果
3.2.1上捏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见表1。
3.2.2下捏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见表2。
3.2.3治疗后组间比较: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10分钟、30分钟,所有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心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6 讨论
6.1捏脊疗法有较好的调治高血压的作用 传统的捏脊疗法由推、捏、捻、拿、揉、按等复合而成。其中揉法与按法力向向内,为温为补,捏法和拿法力向向外为清为泻;操作过程中的3轻,使人舒适,有兴奋作用,但其1重,却弹拨筋膜,产生痛觉,功能抑制。就部位而言,它主要作用于脊柱和脊柱两旁。脊柱为督脉所居,督脉总督人体阳气;脊旁足太阳经脉之上有五俞穴,五俞穴与五脏相通,能调节五脏经气。因此,将其用于高血压取得降压效应当在情理之中。因为高血压病属本虚标实,涉及多个脏腑,既有肝阳上亢、痰浊内盟,又有肝肾亏虚、脾运失调,确非一方一法可以瘥之。而传统捏脊疗法补中有泻,泻不伤正,攻补兼施;除治疗脾胃病症外还广泛对心、肝、肾、肺等脏腑进行调节,较好地针对了高血压虚实互见,多脏功能失调的复杂病机。这是上捏和下捏组均取得疗效的基础。
6.2在对高血压的作用方面,捏脊的方向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一般认为,手法的效应取决于手法操作的物理(力学)要素,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时间和面积,以及操作的频率等等。传统中医均以”补泻”概括之,并产生出轻重补泻(力度轻为补重为泻)、时间补泻(时间长为补短为泻)、频率补泻(频率慢为补快为泻)等原则。而在方向上,古今普遍认为向上与顺经操作为补,向下与逆经操作为泻[习。因为补泻这一概念是专为虚实而设立的,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则是疾病在临床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相互对立(矛盾)的状态。如果虚证运用了泻法,实证运用了补法不但不能已病,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虚虚实实”是传统中医几千年来尤为强调的戒律。正因为如此,研究不同方向捏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弄清上捏与下捏在降压效应方面的差异才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多点地统计中,训练图像描述了对真实场景分布的一种潜在的表现形式,是对所期望获得场景的一种模拟。训练图像代替了传统地统计学中变异函数,为模拟结果提供先验知识。多点地统计利用分类后的图像所提供的空间信息来推断各类别间的分布关系和空间依赖,然后通过模拟的方法重现类别分布。根据这个思想,训练图像采用初步的光谱分类法所得到的土地覆盖图。当搜索模板扫描训练图像时,获得了由类别分布图案构成的各个数据事件。然后,统计每个数据事件发生的次数,其统计量存储在一个搜索树中,记录了训练图像的空间结构特征。模拟采用了正态等分模拟(singlenormalequa-tionsimulation,SNESIM)算法,遵循经典序贯算法的流程,根据搜索树记录数据事件的发生情况,模拟时逐点推断每个数据事件中间点的取值情况。假设一个随机变量c(u)可能取的类别值为k,对于变量c(u)=k的条件概率由贝叶斯公式决定,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则直接从训练图像中获取。算法的步骤如下。
1)定义一个数据模板,从最粗尺度的格网开始,用扩展的模板扫描训练图像从而建立搜索树,扫描过程中将非空的数据事件存储在搜索树中。
2)定义一条路径,保证访问到所有未知点且只访问一次。
3)对于每个未知点u,保留模板中用来构建搜索树的条件数据,假设n′<n是条件数据的个数,d(un′)是对应的数据事件,计算搜索树中存储数据事件d(un′)的概率分布。若d(un′)在搜索树中没有重复,则放弃最远的一个条件数据,条件数据减少到(n′-1),再从搜索树中获取数据事件d(un′-1)的分布。如果条件数据减少到n′=1仍没有重复的数据事件d(un′)被找到,则条件概率由边缘概率取代。
4)从结点u的条件概率分布函数中模拟每个点的类别,将这些模拟值加入模拟格网中,作为下次模拟的制约条件。
5)继续访问路径中的下个结点,重复步骤3)、4),直至所有点都遍历到,得到了一次模拟图像;然后,用一条不同的路径,从步骤2)重复整个过程,产生另一次实现,直至所有结点都访问到。SNESIM允许将数据条件作为模拟的制约,共同作用于后验概率。其中,硬数据相当于监督分类的训练样本,在模拟中严格继承其位置和属性,软数据则给出每个像素所有可能类别的归属概率。
2实例分析
本文在利用传统的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用多点地统计模拟对分类结果作后处理,对比算法为空间平滑方法和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随机场分类法。
2.1实验区域和数据
实验区域位于乌干达的索罗蒂区,采用美国陆地探测卫星系统LandsatTM获取的影像,轨道号为P171R59,获取时间是2001-04-17,正是雨季之始,影像中有很多湿地区域。影像被裁剪成9km×9km的大小。土地分类的参考数据是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面向对象分类法和实地调绘所得,有水体、沼泽、水生植物和其他植被4个类别,如图1(b)所示。300个随机采样的类别作为训练样本用来实施监督分类,参考影像的所有点都作为测试数据以评价分类结果。
2.2实验过程
LandsatTM影像的1~5和7波段参与分类,分类器是最大似然法,然后,用一个3×3的模板对最大似然的结果进行空间平滑。根据式(2),在同样条件下实施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随机场分类法,能量求解采用的是基于Gibbs采样的模拟退火法。最后,应基于多点地统计模拟的后处理方法。训练图像是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300个训练样本作为硬数据的模拟条件,软数据是由最大似然法估计的后验概率而得。多点模拟的类别是基于100次模拟的占优类别平均图。
2.3实验结果分析
(c)~2(f)列出了几种方法的分类图。(d)的空间平滑去掉了(c)中的很多椒盐噪声。在空间平滑的窗口中,窗口的中心值用一个占优类别替代。这种无模型的平滑算法只利用了单一的滤波器,无法满足多类别、分布复杂的空间信息的需求。(e)中的马尔科夫分类法的结果中,水生植物类的平滑效果比空间滤波更甚,这是由于邻元簇影响参数的选取会导致同质性;水生植物类边缘呈现锯齿状,这是因为受4-连通的邻元簇的影响。水生植物类别分布广泛,而且很多都生长在沼泽的边缘地区。对于多点地统计模拟的结果,多次模拟实现具有平均效应,类别边缘比马尔科夫分类结果的连续性好。最大似然法的结果不仅噪声多,还存在明显的沼泽错分到水生植物类的情况。这种错分情况在空间平滑和马尔科夫分类法中依然可见,而在点地统计模拟的结果中有所改善。沿着沼泽类边缘分布的水生植物类别,空间平滑和最大似然法的结果噪声较多,而马尔科夫的分类结果又过于平滑,多点地统计模拟则比较完整地重现了这类边缘曲线分布,体现了多点地统计模拟在对曲线分布地物类别的细节处理上具有优势。
2.3.1分类精度
表1展示了§2.3节所述方法中两个重点类别的精度。可以看出,对沼泽和水生植物这两个类别,多点地统计模拟方法的生产者精度有较大提高,而多点地统计模拟和马尔科夫分类法都对用户精度有较大改善。多点地统计模拟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高于最大似然分类法、空间平滑法和马尔科夫分类法。沼泽类的用户精度在多点地统计模拟法中较最大似然法分类有所提高,但是其提高不如马尔科夫分类法显著。原因之一是训练图像和软数据的条件制约是用最大似然法得到的,本身存在误差。特别是对于软数据,即使最大后验概率对应的类别是正确的,但如果后验概率不够大,模拟时每次实现也容易出现错分的情况。另一个原因是沼泽类别的空间分布形态,其分布较集中,且呈连续块状区域。因此,这一部分的类别被多点地统计捕捉到时,受先验的空间关联性的影响,模拟时更倾向于重现平滑、呈块状分布的区域。而水生植物类有着广阔且连续的分布图案,沿着沼泽分布的边缘曲线部分具有连通性和强相关性,所以在模拟中被保留下来。因此,多点地统计模拟后处理的精度要高于马尔科夫分类法的精度。
2.3.2高阶统计分析
为诠释多点地统计的相关性,本文通过一个针对水生植物类别的三阶矩统计图,比较马尔科夫分类法和多点地统计模拟方法在高阶统计量上的区别。以东方向为起始方向,沿45°角逆时针方向探测3个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即起始点与离起始点距离为h1和h2的点之间的相关性,横纵坐标分别为h1和h2。对角线的亮度和连续性表明水生植物类模式分布的空间相关性的强弱。左下角原对于水生植物类别,多点地统计模拟比马尔科夫分类法的结果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和连续性。右上角的亮度范围在(b)中比(a)要稍大一些,说明多点地统计模拟的结果中的水生植物类分布细节比马尔科夫法更多。对于图案间的相关性,在(b)中约200个单元的位置出现亮斑,而对应在(a)中则不明显,是由于马尔科夫法比多点地模拟统计的结果平滑,且分为水生植物类别的像元要少。(b)的局部区域比(a)更亮,表明多点地统计模拟法对细节的捕捉程度比马尔科夫分类要好。因此,多点地统计模拟在对水生植物这种复杂空间分布的地物类别进行处理时要优于马尔科夫分类法。
3结语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心肺复苏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对患者持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缓解组织缺氧,避免细胞不可逆性损伤。①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由右心房吸入上下腔静脉自全身运回含二氧化碳之血液,经右心室压出由肺动脉送至肺泡经由透析作用,换得含氧之血液再经由肺静脉送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压出经大动脉输送至全身以维持。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1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对象和分组
所有对象均没有参加过任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加全程培训。随机分为观看视频自学组和观看视频加老师指导组两组,每组12名受试者,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②
1.2 实验过程
1.2.1 培训方法及流程
对照组:受试者先观看心肺复苏视频30分钟,培训视频为南昌大学公开课: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之心肺复苏术,该视频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的讲解。观看视频结束后,受试者先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练习,对照组的受试者只能自己通过仿真模型的提示来获得结果反馈,结果反馈是关于操作结果的反馈信息,每人练习20分钟,20分钟后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一周后再次进行测试。
实验组:受试者先观看心肺复苏视频30分钟,观看视频结束后,学生先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练习,在技能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老师的指导,老师进行语言指导及动作示范,即实验组获得绩效反馈,绩效反馈是关于操作过程中运动特征的反馈信息。③每人练习20分钟,20分钟后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一周后再次进行测试。
1.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根据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制定的测试指标及考核方法。其中仿真模型记录的指标是按压深度及频率和胸廓起伏幅度,选取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来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各指标数值均以平均数北曜疾畋硎荆哉兆楹褪笛樽樵谌鍪奔涞愕母飨钪副杲兄馗床饬渴莘讲罘治觯P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训前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组间比较
经检验,培训前两组之间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分组差异对于本实验无较大影响。
2.2 培训后即刻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组间比较
对于培训后即刻的练习绩效进行比较,经检验,培训后即刻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
2.3 培训一周后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组间比较
对于培训一周后的保持绩效进行比较,发现培训一周后两组之间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
2.4 三个时间点之间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比较
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培训一周后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平均数及标准差,分别将这三个指标分开在三个时间点分析比较。
2.4.1 按压深度及频率指标在三个时间点的比较
培训后即刻与培训前的成绩相比,按压深度及频率得分的P
2.4.2 胸廓起伏幅度指标在三个时间点的比较
胸廓起伏幅度指标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即刻之间(P
2.4.3 各项指标总分在三个时间点的比较
各项指标总分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即刻之间(P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下,只要有仿真模型,无需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们便可以在仿真模型的提示下获得反馈进行不断的练习,从而拥有一定水平的心肺复苏技能,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资源,这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的、适合普通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培训方法。
3.2 建议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专业培训人士又十分有限,故而在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过程中,难以做到让所有人都有专业人士指导。本研究表明无需老师的指导,同样可以取得显著的培训效果,所以在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过程中,有良好的培训视频及有恰当反馈的仿真模型,无需老师的指导,便可以展开培训。
注释
① 杨曼瑾,吴艳梅.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评价[J].上海医药,2013.34(10):120-121.
② Plant N,Taylor K.How best to teach CPR to school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J].Resuscitation,2013,84(4):415-421.
③ 王丽姿,王丽萍,王新等.对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8):4-5.
④ 温汉春,朱继金,李其斌.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73-774.
一、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这几年,全区的统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统计法制工作、统计队伍建设、统计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统计服务的水平也有了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年定报任务和各项普查、专项调查工作,充分发挥了统计职能作用,为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都得益于思想解放和真抓实干。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统计工作也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就我们广陵区的实际状况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统计管理体制不顺,在地和区属统计的混乱,导致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二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变化较大,新的经营方式和经济类型不断出现,现有的方法制度也暴露了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三是统计法制意识仍很薄弱,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削弱统计的倾向严重,组织统计工作的难度加大;四是统计基础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统计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区级统计机构人员、经费不相适应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街道、社区由于职能、编制等原因,关系不顺,直接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因此,开展思想解放的大讨论,有利于我们正视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用新的观念,采取新的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振奋精神,推进思想大解放
解放思想,首先是思想上的突破。一是要克服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充分认识城区统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依靠区委、区政府和市统计局的领导,依靠全体统计人员共同努力,立足自身,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二是克服工作中的随大流做法,努力克服不温不火的局面。摆脱老经验、老办法的习惯做法,提倡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三是克服观念上的小步慢跑,解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甘居中游的思想,认真地向先进县市区学习,在学习中找差距,在差距中解放思想,确立各项工作创一流的观念。其次是始终保持勇于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要努力学习,特别是领导带头。先学先思,在学习中确立新观念。同时还要组织好局机关的学习,形成思想解放的浓烈氛围。要在解放思想中增强我们的胆识和魄力,增强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做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破解难题中求创新,把统计工作做得更好。
三、解放思想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促进统计工作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一脉相承的,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最重要的原则。从我区的实际出发,今年的统计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实事求的原则,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一是要强化“质量第一”的观念,一切工作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个中心来进行;二是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和贯彻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要求;三是建立和完善汇总、审核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好数据质量关;四是加强乡镇、街道以及重点企业统计业务的培训,从源头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五是充运用统计执法检查的手段,坚决制止和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2、推进在地统计工作,准确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主动积极的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二是认真调研,掌握实情,为在地统计的试点和全面实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是抓住实施在地统计的契机,切实解决好区级统计机构在人员、经费、环境与统计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理顺街道、社区统计体制,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较高的统计队伍。
关键词:方言 词汇 普通话 教学
涪陵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一个汉族、土家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在元代及以前即为多民族杂居区,元末至清代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湖广、江西等地移民大量迁入,形成了以湖北话体系为基础的涪陵方言。涪陵方言属四川方言川东方言片区重庆话属的一个方言点,所以涪陵话与重庆话比较接近。涪陵话的基本词汇中许多是与普通话相同的,但相当一部分也有差异。涪陵人把当地人说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称为“椒盐普通话”,就是因为虽然运用了普通话的语音和语法,却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汇。
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从根本上说主要靠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师范和非师范本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则主要靠高等院校的教学。长江师范学院是一所位于涪陵的高等师范院校,有相当数量的在校生来自于涪陵本地。涪陵话中的大量方言词汇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难点问题。当地学生在普通话测试过程中常常因方言词汇而降低了分数,影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笔者拟以长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在普通话测试中出现的方言词汇为例,探讨方言词汇与提高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应对策略,以就正于方家。
一、涪陵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主要偏误类型
(一)名词
涪陵方言的基本名词词汇与普通话相同,如“天、地、男、女、牛、羊、花、草”等,但也有部分差异。
1.与普通话词素相同,词序不同。
2.与普通话部分词素不同,但意思相同。如:
“后脑壳”即“后脑勺”;“晚黑”即“晚上”;“开盘”即“开始”;“牯牛”即“公牛”;“荒瓜”即“南瓜”;等等。
3.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1)在涪陵方言中,名词大量采用重叠形式,普通话多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或儿化,以及如词缀“子”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例如:
草(普通话)――草草(涪陵话,下同)
毛――毛毛 角落――角角 皱纹――皱皱
坎儿――坎坎 壳儿――壳壳 帽子――帽帽
夹子――夹夹
(2)有的方言名词重叠后还可以儿化,普通话则用双音节词、儿化或词缀“子”表示。例如:
抽屉(普通话)――抽抽儿(涪陵话,下同)
簸箕――簸簸儿 圈儿――圈圈儿 刀儿――刀刀儿
棍子――棍棍儿 绳子――绳绳儿
(3)涪陵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杆”“头”等词尾构成方言,普通话则往往不用或所用词尾与方言不同。例如:
鞋(普通话)――鞋子(涪陵话,下同)
虾――虾子 嘴――嘴巴 盐――盐巴
胳臂――手杆 小腿――连二杆 锅里――锅头
屋里――屋头
(4)与普通话同一概念,但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例如:
便宜(普通话)――相因(涪陵话,下同)
寝室――歇房 馄饨――抄手儿
扒手――摸包儿 筷子――篙竿
台阶――梯坎儿 玉米――包谷 老鼠――耗儿
(二)动词
涪陵方言与普通话动词差异较大。
1.涪陵方言使用的动词与普通话的动词相同,但词义比普通话宽泛。有时方言中一个词可以表达普通话的好几个词的意思。
2.同一动词,涪陵方言比普通话使用范围窄。如“买”,除“买东西”用“买”与普通话相同外,“买肉、买酒、买盐、买布”的“买”分别用“割、打、称、扯”等词表达;“叫”,除表叫声相同外,其余的“呼唤、命令、雇、被”等义项,涪陵话分别以“喊(喊个车来)、准、请、遭”等词表达。
3.普通话有动词重叠式,重叠式的动词大多有尝试的含义。涪陵方言的动词一般不重叠,动词加“一下[yi21 ha31]”①或“哈哈儿”表示尝试或短暂动作。例如:
重庆话 普通话
九寨沟值得去看一下。 九寨沟值得去看看。
刚吃完饭,你出去转一下嘛。 刚吃完饭,你出去转转吧。
人还是要经常活动一下身体才好。人还是要经常活动活动身体才好。
这件事先讨论一下再说。 这件事先讨论讨论再说。
你等我一哈哈儿。 你等等我。
4.涪陵有些地区动词有“A一A”的格式,作谓语、状语或补语。例如:
他飞一飞的跑。
肚子痛得绞一绞的。
5.涪陵话中有些动词与普通话完全不同,具有描写色彩,很形象生动。如“梭了”即“溜了”;“抿[min31]笑”即“微笑”;“办灯儿、算坛子”即“开玩笑”;“挨吵、遭[zao35]章”即“挨批评”;“灌脓”即“化脓”;“杀屉”即“收拾”;“掌桥、掌脉”即“把关”;“加杆”即“预防”;“起叫、杀桷、抽灶、幺台”都表示“完成、结束”;“惯使”表示“溺爱、迁就、敷衍、姑息”。
(三)形容词
1.涪陵话有的形容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词,例如:“莽[man55]”表达“傻、憨、身材粗壮”之意;“刁住”即“故意”;“火信儿”即“快”;“猫杀”即“威武、性恶”;“毕水”专指“好猫善捕鼠”之意。
2.涪陵话的形容词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语缀构成更加生活化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状态或感彩。比如“A+BB”的格式,“A”表示中心意思,一般能独立成词,“BB”是叠音后缀,表示某种状态或感彩。
(1)多为形容词性语素,但也可以是动词性语素或名词性语素,组成的“ABB”格式都是形容词。例如:
红扯扯 瓜兮兮 慢梭梭 飞叉叉 闷湫湫 闷笃笃
(2)相当一部分ABB式形容词可变换为“ABAB”格式,语意较“ABB”式略轻。例如:
活甩甩/活甩活甩 慢吞吞/慢吞慢吞
白卡卡/白卡白卡 酸叽叽/酸叽酸叽
(3)大部分“ABB”式是由“A+BB”构成,但有些可以认为是AB重叠B而构成的,它同时存在AB的重叠式“AABB”。例如:
光生/光生生/光光生生
伸展/伸展展/伸伸展展
死板/死板板/死死板板
热乎/热乎乎/热热乎乎
3.涪陵话中的形容词短语丰富,有些很形象、生动。如“渣渣垮垮、灰灰把把、腊里腊刮、黑古尘秋”都表示“不讲卫生、不干净”。“长篾吊线、牵诗架文、皮踹[cuai31]”表示“拖泥带水、不干脆”;“伸腰马杆、阴司倒阳、软不哪垮”都是没有干劲的样子。
(四)数词和量词
涪陵方言中常用量词大多数情况下与普通话相同,但仍有一些与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物量词:有些名词、动词与什么样的量词搭配,涪陵话与普通话有很大区别。重庆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不能及时将方言量词转换成普通话量词的表达方式,会留下很重的方音,甚至会让人听不懂。例如:普通话中“(那样)一种人”,涪陵话说“(那样)一号人”;涪陵话“一泼人”表示普通话“一群人”之意。下面列举一部分
2.复数:普通话在表示复数时,一般在指人的名词后面加上词缀“们”,比如“人们、老师们”等等;或者在指物的名词前加上数量或指量词组,比如“两只狗、那些马”等等。但在涪陵话里,是用“些”这个字表达不定量的复数概念,比如重庆方言中加“些”的名词:“人些、老师些、学生些、书些、衣服些、商店些、车子些”等等。
如果表达量多,涪陵方言用“量(数)词A+打+量(数)词A”和“量(数)词A+打+量(数)词A+的(或家)”的句式表达。如“这条鱼百打百斤重”“这部书尺打尺厚”“山是山家的大树”“车是车的钱”。
如果表达数量少,或不足道,可用“量词+把”表达。如“(一)块把钱,小意思”“百把斤重,挑得起”。
3.涪陵话中表次第,一般爱用“的”。如“一的条、二的条、三的条”等,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等。
(五)副词
涪陵话中的一部分副词,如“不、没有、也、也许、太、还是、一直、陆续”等,都与普通话相同,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
1.涪陵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也与普通话相差较大。例如“嘿[hê44]”这个副词,是涪陵方言中最常用的程度副词,就是普通话“很、非常”的意思。这个词在同是西南官话区的成都话里却是没有的。例如:
他做的菜嘿难吃。(他做的菜很难吃。)
她嘿迁翻!(她非常淘气!)
外头嘿热,你没事不要出去。(外面很热,你没事不要出去。)
2.在涪陵话中还有很多用于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这类副词多为单音节词,构成形容词的前缀,具有鲜明的方言特色。例如:
飞:飞辣 飞烫 飞快
焦:焦苦 焦湿 焦黄
稀:稀脏 稀烂 稀孬
3.在涪陵话中,还将“惨了”“很了”等程度副词用在形容词后作补语。在普通话中却用另外的许多表达方式来表示程度很高的意思。
4.还有一些与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时间副词和表范围的副词,如“的[di35]倒”即“一直”;“二天”即“以后”;“阵阵家”即“有时”:“先个儿(èr)”即“刚才”。表范围的副词有“囊共”即“总共”;“干净[jin55]”即“全部、都”;“单之”即“单独”等等。
二、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应对策略
涪陵作为汉、苗、土家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区,方言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民族地区的方言是一种民族文化载体,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在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废弃民族地区的方言,抛弃民族文化艺术。笔者以为,高等院校只有把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促使学生普通话素质的不断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呢?
(一)编好推普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民族地区高校普通话教学必须要有合适的教材。目前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教材不仅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相适应,在文化背景上也与少数民族地区有较大差异,给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困难,可首先组织人员编写《重庆民族普通话推广课程标准》,使普通话推广工作有本可依,按纲授课。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组织编写普通话推广的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建议梳理出普通话词汇与当地方言常用词汇对比表,找出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差异。编写本土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表,使相关内容进入教材进行教学至少有三大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这种推普教材在民族文化教育和传承中的特殊作用是其它推普教科书所无法取代的。
(二)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是关键
语言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实践过程。任何一个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都不是简单机械地学习和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必须有心理的积极参加和语言的相互交流。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从未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过普通话,致使他们在高校的普通话课堂上,最大的障碍来自于不愿说普通话和不敢问老师的心理状态,害怕发音不准或讲错了丢面子。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用普通话或进行自我介绍,或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如苗族的“四月八”、土家族的婚嫁等)、民间文学(如苗族古歌、土家族的摆手舞等)和风景旅游点(如丰都鬼城、石柱黄水、龚滩古镇等)。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要苛求;学生发言或提问时不要轻易打断或纠错,而应当在学生讲完后再指出缺点,给予帮助。当学生学习普通话遇到困难时要多加鼓励,防止讥笑说方言的同学,消除学生的害羞情绪。在教学以外的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尽量多用普通话交流,以创造一种语言环境,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多说的机会,使学生尽可能同时具备方言和普通话思维,养成习惯,增强语感。只有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树立和增强了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和勇气,才能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重点
听和说都是语言交流,也是语言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听是说的基础,即理解、吸收是表达思想的基础。说是目的,即能够表达思想和活用语言是学习汉语的目的。练习内容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包括自由讲故事、命题说话、辩论等。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克服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局面,学生的活动应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可以咨询员的身份给予帮助,使整个语言交流操练得以和谐进行。在“以听导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营造热烈、紧张、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使普通话的课堂教学活跃而不零乱、安静而不呆板、紧张而不郁闷、愉快而不松散,取得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同时,可开展多种课余活动,如演讲比赛、普通话比赛、辩论赛等,给学生提供说普通话的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
普通话教学,教师是根本。从事普通话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两种最重要的素质。一是专业理论素质。教师既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同时必须熟练地掌握所讲授普通话课程的专业知识。目前高校的普通话培训教师大多是由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承担,他们本人具备了普通话教师的等级要求,但专业知识上还有欠缺或不足,形成了普通话教学的“瓶颈”。针对这种师资,必须加强对普通话任课教师《现代汉语》课程的培训,这有利于他们在普通话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多元文化素质。从事普通话教学的教师,如果缺乏对少数民族语言、本地方言的认识,不懂得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面对来自主流民族取向的普通话教材和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对学生实施跨文化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多元民族的态度和价值,对学生的不同文化及各民族、群体的文化与历史因素有充分的了解,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语言中的诸多问题;具备代表社会文化的多元性,能把由年龄、性别、宗教、民族、种族、语言或任何这些因素结合而成的文化,主动地包容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课程考试和组织模式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练地掌握普通话理论,又要具备多元文化素质,即便是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时方言较多的情况,也能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效果。
注 释:
①本文注音以汉语拼音为准,调值的标注在必要的地方用数字式五度标记。
参考文献:
[1]李高云.贵州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教育[J].贵阳师专学报,2001,(3).
[2]贾晓玲.民族高等院校推广普通话的思考[J].前沿,2009,(12).
[3]李良品.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4]四川省涪陵市志编纂委员会.涪陵市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5]高廉平.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 麻醉方式;阑尾切除;效果;血流动力学;影响
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麻醉方式的选择可对手术操作及患者的生命体征产生直接影响,选择不当可造成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1]。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为阑尾切除术常用的手术方法。笔者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50例,其中,男81例,女69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为(48.37±4.67)岁;体重46.82~84.39kg,平均体重为(74.29±5.26)kg;身高(153~187)cm;平均身高为(172.38±3.16)cm;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62例,化脓性阑尾炎32例。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min给予安定10 m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入复方乳酸钠10mL/kg,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中心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于T12—L1间隙硬膜外进行穿刺,并头向置管。患者取平卧后注入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如无不良反应则给予8~12 mL追加,手术开始后每45min追加1次用药,每次5mL。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于L2—L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将腰麻针导入,注意针尖斜面朝上,回抽见到脑脊液后向鞘内注入0.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推注速度为1mL/10,同样给予头向置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术中使用镇痛药的例数及次数、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牵拉反应,评价麻醉效果,同时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麻醉后10min(T3)以及牵拉阑尾时(T4)4个时间点观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情况,评价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针刺测痛法确定最高阻滞平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使用镇痛药的例数及次数、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牵拉反应发生例数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 果
注:*表示与麻醉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为阑尾切除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2]。传统认为硬膜外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但是硬膜外麻醉的诱导时间较长,最高阻滞平面较低,迷走神经被阻滞不全,导致麻醉的失败率以及阻滞不全发生率均较高,术中探查及牵拉阑尾时,可导致患者反射性的疼痛、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常通过增加用量来提升麻醉效果,药物剂量的加大增加了心血管毒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加大,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性。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完善阻滞性腰麻效果,并可延长硬膜外麻醉的时间,同时可经硬膜外导管随时补充少量局麻药,提高麻醉效果[3]。物用量较小、镇痛效果确切、阻滞完善,可有效抑制牵拉反应,因此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研究显示,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镇痛药使用的例数及次数较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较低,起效时间较短,麻醉效果好于硬膜外麻醉。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的MAP值及心率均有所下降,但是腰硬联合麻醉的下降程度较低,血流动力学较为平稳。
参考文献
[1] 柳跃滨.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8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80.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管内吸痰 呼吸力学
Abstract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odes of sputum aspiration on respiratory mechanics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patients with ventilation.Methods:28 ARDS patients received mechanical ventilator,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 A group (n=14):the patient received closed aspiration(CS) firstly,and then received opend aspiration(OS).In B group(n=14):the patient received OS,and then received CS.The respiratory mechanics changes were recorded 1min after aspiration finished.Results:The two different modes of aspiration had no effect on respiratory compliance(Cst)(P>0.05),but the opened mode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inspiratory resistance (Raw)(P
key word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ranstracheal aspiration;respiratory mechanics
重症ARDS患者通常需要依靠机械通气治疗。而气管内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临床广泛使用的是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需要中断机械通气,往往在吸痰后出现氧合下降,影响机械通气效果。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则能在吸痰过程中较好地维持机械通气状态,保证吸痰前后气道压力的相对稳定。呼吸系统顺应性(Cst)和吸气阻力(Raw)是评估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吸痰方法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2012年10月-2013年6月行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28例,分别进行OS和CS,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以期评价更有益的针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内吸痰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ARDS患者28例,均为经口气管插管,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0~82岁,平均51±10.5岁;氧合指数(Pa02/FiO2)
分组方法: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为自身配对设计。A组:14例,先行CS,操作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参数恢复至操作前水平后再进行OS,以避免余波效应。B组:14例,先行OS,操作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参数恢复至操作前水平后再进行CS,以避免余波效应。
试验方法:对A、B两组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测量两种方法吸痰后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包括: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吸末正压(PEEP)。
操作方法:患者均平卧,床头抬高30°,OS使用12F一次性吸痰管,将中心负压吸引表压力调为10~20kPa,断开呼吸机,把吸痰管经气管插管放入气道内,旋转提拉手法吸出气道分泌物,吸痰时间10秒,后接上呼吸机。CS使用12F密闭吸痰系统,将中心负压吸引表压力调为10~20kPa,把密闭吸痰装置内的吸痰管放入气道内,旋转提拉手法吸出气道分泌物,吸痰时间10秒。
气道压力测量条件:患者均为镇静状态,无自主呼吸,依靠Drager Evita 4型呼吸机进行容量控制(VC)通气,潮气量8ml/kg,吸气流量50lpm,PEEP 5~10cmH2O,Fi02 40%~80%;呼吸机可准确测量Vt,Ppeak,Pplat及PEEP。
监测方法:吸痰前、吸痰后1分钟记录患者Vt,Ppeak,Pplat及PEEP等参数的改变。
计算方法: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容积变化(V)/压力变化(P),Cst=Vt/(Pplat-PEEP);吸气阻力(Raw)=压力变化(P)/吸气流量(Flow),Raw=(Ppeak-Pplat)/Flow。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实验结果以(x±s)表示,组内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 果
密闭式吸痰对患者各项参数的影响:采用密闭式吸痰前后患者Cst、Raw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开放式吸痰对患者各项参数的影响:采用开放式吸痰前后患者Cst均无明显变化(P>0.05),Raw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
讨 论
呼吸系统顺应性(Cst)是指每单位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容积变化,成人正常值为100ml/cmH2O。吸气阻力是吸气时气流经过呼吸道所产生的摩擦力,成人正常值≤10cmH2O/(L・S)[1]。
依据2012柏林定义,ARDS为已知临床发病或呼吸症状新发或加重后1周内,X线或CT扫描示双肺致密影,并且胸腔积液、肺叶/肺塌陷或结节不能完全解释,无法用心力衰竭或体液超负荷完全解释的呼吸衰竭。据氧合状态分轻度:PaO2/FiO2=201~300mmHg,且呼气末正压(PEEP)或持续气道正压(CPAP)≤5cmH2O;中度PaO2/FiO2=101~200mmHg,且PEEP≥5cmH2O;重度PaO2/FiO2≤100mmHg,且PEEP≥10cmH2O[2]。
正常情况下,人体气道分泌物依赖纤毛转运系统可从气道中清除,以维持通气功能。而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机械通气抑制了机体的咳嗽反射功能,因此人工吸痰是排出呼吸系统分泌物的唯一手段。
20世纪80年代初,密闭式吸痰在美国应用于临床,吸痰系统可直接连接在患者气管插管与Y型管之间,该系统最显著特点为操作时无需断开与呼吸机连接终止机械通气[3]。因其操作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的,避免了分泌物喷出造成的对人、物及环境的污染,加强了医护工作的安全性。密闭式吸痰因无需断开呼吸机,可以减少吸痰所造成的肺容量下降及肺泡萎陷,避免了因肺泡萎陷而造成的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克服了肺泡萎陷与复张形成的剪切力,减少了肺组织再损伤。
开放式吸痰时必须断开呼吸机,中断机械通气,导致肺容量大幅度下降及(PEEP)丢失[4],而密闭式吸痰从根本上解除了这一不利因素。
两种吸痰方式均不会影响Cst的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Cst在密闭式吸痰前后无明显变化,分析原因可能为密闭式吸痰过程是在较短的时间内(10秒)抽吸痰液,对潮气量的损耗较小,容量控制(VC)通气模式的最小允许漏气量是设定潮气量的20%,因此呼吸机能继续送气。气道压力虽会受到吸痰负压影响而降低,但对于容积变化(V)/压力变化(P)的结果来说会保持稳定的数值不变。提示对于Cst降低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是安全可行的。开放式吸痰前后Cst无差异(P>0.05),分析结果认为开放式吸痰中断了机械通气,使保持肺泡复张的PEEP降为零,呼吸机断开及吸痰负压抽吸作用均引起肺容量丢失[5]。开放式吸痰在负压的抽吸下肺通气量的减少更加严重,肺容量与压力同比降低,从而导致开放式吸痰前后Cst不变。
开放式吸痰方式使Raw明显升高:两种吸痰操作后Raw变化差别明显,开放式吸痰的Raw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吸痰是一个微创性的临床操作,为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重要部分。开放式吸痰不能维持正常的机械通气,易出现吸痰后低氧血症,研究显示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方式具有更多优势[6]。密闭式吸痰安全性高,在保持机械通气的基础上改善氧合,且能维持ARDS患者吸痰前后血液动力学稳定[7]。本研究显示两种吸痰法不影响Cst,但开放式吸痰使Raw增高,不利于维持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稳定。
密闭式吸痰在环境保护,医务人员保护及减少交叉感染方面具有优势[8]。RCT研究提示密闭式吸痰能减少下呼吸道感染,显著减少支气管炎和肺炎的风险[9]。本研究结论,对于应用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推荐密闭式吸痰方法。
参考文献
1 杜斌,主译.麻省总医院危重病医学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33.
2 ARDS Definition Task Force,Ranieri VM,Rubenfeld GD,et al.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The Berlin Definition[J].JAMA,2012,307(23):2526-2533.
3 Carlon GC,Fox SJ,Ackerman NJ.Evaluation of a closed-tracheal suction System[J].Crit Care Med,1987,15(5):522-525.
4 Choong K,Chatrkaw P,Frndova H,et parison of loss in lung volume with open versus in-line catheter endotracheal suctioning[J].Pediatr Crit Care Med,2003,4(1):69-73.
5 Maggiore SM,Lellouche F,Pigeot J,et al.Prevention of endotracheal suctioning-induced alveolar derecruitment in acute lung inju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7(9):1215-1224.
6 Lindgren S,Almgren B,Hogman M,et al.Effectiveness and side effects of closed and open suctioning: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J].Intensive Care Med,2004,30(8):1630-1637.
7 Cereda M,Villa F,Colombo E,et al.Closed system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maintains lung volume during volume-controlledmechanical ventilation[J].Intensive Care Med,2001,27(4):648-654.
【关键词】 糖尿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中药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及益气活血通络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7.44 g·kg-1·d-1)、中剂量组(3.72 g·kg-1·d-1)、低剂量组(1.86 g·kg-1·d-1),并设正常对照组。8 w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具有相关性,益气活血通络方药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no、血浆et,从而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关键词】 糖尿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中药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其微血管病变发生,而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作为一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血管活性物质,是协调血管张力的关键〔1〕。前期研究表明,益气活血通络方药能够提高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调节血清胰岛素、c肽的分泌、降低坐骨神经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2~5〕。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探究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旨在揭示该方药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及药品
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益气活血通终方药由黄芪、桂枝、葛根、水蛭等药物组成。no硝酸还原酶法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号:20091112),血浆t放免试剂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批号:091105)。
1.2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选用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20~240 g,由吉林大学实验中心提供。适应性喂养1 w,禁食12 h后,按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用ph4.5 0.1 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稀释),72 h后由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凡血糖>16.7 mmol/l者纳入实验。其余达不到标准者剔除。将入选的模型动物随机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以体重、年龄、血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
1.3 给药方法
中药组分别给予7.44、3.72、1.86 g·kg-1·d-1灌胃;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灌服相应容量的蒸馏水。给药8 w。
1.4 指标检测
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肝素抗凝,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fasco3010检测(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取血1.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置-20℃冰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取血2 ml,注入含10%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钠30 μl和抑肽酶40 μl的试管中,用力摇匀,4℃,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数据以x±s表示,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药各剂量组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刚性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各组大鼠no、et含量比较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药各剂量组no含量降低、et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no、et含量有显著差异(均p<0.05)。见表2。表1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表2 各组大鼠no、et含量的变化
3 讨 论
糖尿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主要表现为高黏滞综合征,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个方面。血细胞的变化为红细胞比积增加、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降低等。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使红细胞膜血红蛋白糖基化,携氧能力下降,内皮细胞缺氧损伤,et生成增加,no生成降低,引起微血管持久收缩、痉挛,血管平滑肌增生,血管狭窄,加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et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而内皮细胞损伤是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益气活血通络法方由黄芪、桂枝、元胡、水蛭、地龙、生地组成。具有养阴益气、活血化瘀的功用。高血黏度导致低灌流状态以及内皮功能损伤,从而导致循环障碍使血管并发症发生,因此,改善血液流变学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预后有深远的影响〔6〕。以往研究证实,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增加周围神经的供血和营养、抑制坐骨神经的纤维脱髓鞘和轴索萎缩、提高传导速度〔7〕、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液表观黏度、降低血浆黏度,使各级血管的血液流变性普遍趋于正常〔8〕。
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及刚性指数、no、et的含量均发生改变;益气活血通络方药能改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及刚性指数,提高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et含量,可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卫重娟,程 焱.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医学综述,2009;15(16):247881.
2 张文风,苏 鑫,赵书锋.益气活血通络法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6):734.
3 张文风.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c肽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5):989.
4 张文风,苏 鑫,粟 栗.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ages的表达及益气活血通络方的干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3:568.
5 张文风,朴今哲,苏 鑫,等.从血液流变学和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43940.
6 张一娜,璀 璨,张亚清,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改变〔j〕.中国微循环杂志,2002;6(3):1678.
关键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交通;影响;防御对策;辽宁省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变化异常,从而导致气候异常,多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时有发生,灾害程度和损失也日趋严重。我国北方的冬季均有一定的落雪,在这些地区,由于冬季的积雪、积冰常常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和引发交通事故[1-4]。2009年进入冬季以来,辽宁先后出现11次强降温过程,其中9次达到寒潮标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影响辽宁,部分地区出现暴雪和冻雨天气,部分地区道路结冰严重。且恰逢春运繁忙之时,恶劣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尤其是公路运输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1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成因
受冷暖空气影响,2010年2月23—25日凌晨,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了雨雪天气,其中除朝阳、丹东、大连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均降冻雨,是199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此次过程中除雨雪外,还观测到冰粒、轻雾等多种天气现象。24日白天,辽宁省大部地区开始出现降雨,随着气温的下降,22∶00以后,中部以北地区逐渐转为降雪天气,但雪量较小。截至25日8∶00,沈阳、辽阳、鞍山、铁岭、抚顺、本溪、葫芦岛、锦州、阜新、盘锦、营口出现了雨夹雪或小到中雨转小雪,大连地区降小雨,丹东地区降小到中雨。新民降水量最大,为31 mm。沈阳降水量达18 mm。由于地面气温较低,大部地区出现了冻雨和雨凇,降雨在路面和电线上产生了结冰现象,对交通和电力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
2对公路和铁路交通的影响
2010年2月24日,辽宁地区普遍遭遇了自2009年入冬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冰冻雨雪天气。由于气温较低,城市路面很快就被一层薄冰覆盖,公路及人行道全都变得像镜面一样异常湿滑。从24日夜间开始,辽宁遭遇了自2009年入冬以来最严重一次雨雪冰冻天气。气象部门了道路结冰预警级别最为严重的红色预警,辽宁省17条高速公路除个别路段开通外,基本全部关闭。此次雨雪冰冻天气覆盖了辽宁大部分地区,特征是先下雨夹雪后快速降温,导致路面迅速结冰。沈阳中心气象台24日全省道路结冰黄色预警,24日13∶00起,省内高速公路陆续关闭,25日0∶30升级为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受其影响,省内多条高速公路封闭;铁路接触网严重结冰,部分旅客列车受阻晚点;多架航班不能正常起降。25日12∶00,全省各高速路段相继开通,但沈阳和大连地区的各路段仍对大型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大件货物运输车限行。虎跃快客公司被迫取消了25日13∶00前由沈阳发往各地的所有旅客班车。冻雨同时对省内部分地区电力设施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5日清晨,辽宁有4条550 kV线路跳线,19条220 kV线路跳线。冻雨造成铁路接触网严重结冰,部分旅客列车受阻晚点,造成旅客滞留。
3防御对策
3.1加强低温雨雪冰冻预报
目前辽宁省61个气象台站中,只有沈阳、大连、鞍山、清原、桓仁、丹东、宽甸、锦州、营口、开原10个站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设了电线积冰架,配备了辅助测量工具,其余51个台站均未配备,冻雨的观测只能进行人工目测。为切实加强电线积冰观测工作,提高观测质量,2010年省气象局将为全省51个不具备电线积冰观测设施的台站,在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电线积冰架、配备外卡钳、台秤、合页箱等观测辅助工具,对已建设电线积冰架的1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更新辅助测量工具。加强寒潮冰雪的监测工作,要做好卫星遥感监测,从寒潮冰雪天气发生至影响结束,每2 d加密监测1次。各级气象台站要重点加强气温、降雪、冰冻等关键天气要素的监测,降雪观测1次/h。2010年内可实现全省电线积冰观测全部进行器具测量观测,提高电线积冰观测数据质量。
3.2加强寒潮冰雪的预报预警及气象服务
沈阳中心气象台要及早判断可能出现的寒潮冰雪天气重点预报过程开始和结束时间、强度及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类型。各级气象台站要做好寒潮冰雪预报,准确及时预警信号。同时,加强寒潮冰雪的气象服务工作。及时为受寒潮冰雪天气影响大的交通运输、城市供暖、电力保障、能源储备等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及时向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和防御建议。此外,应加强寒潮冰雪的应急和保障工作。按照《辽宁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辽宁省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辽宁省高速公路灾害性天气应急联动预案》等要求,及时启动或升级应急响应;加强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提供应急气象保障服务产品。
4参考文献
[1] 高廷,徐笑歌,王静爱,等.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承灾体分类与脆弱性评价———以湖南省郴州市交通承灾体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4):14-21.
[2] 陈正洪,史瑞琴,李兰.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点及影响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4):63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