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化工专业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职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专业课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不仅有理论知识也应该有专业实践经验。所以,使专业课教师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对于化工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更加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以应对企业对化工行业人才的需求。化工专业要想有发展,就必须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够结合起来。根据我十几年的化工教学,现就化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解“双师”的含义
人们对“双师”的理解,一般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也就是说教师既能担任理论教学,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一般都有两证:“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而我国职业学校教师基本上都缺少企业工作经历。一般“专业技术职务证书”难取得。但“双师”更注重是否具有实践的能力,所以,只有自身认识到了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才能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因此,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含义是中职专业课教师的关键。
二、化工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化工专业的学生将来是要进入企业工作的,所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尤为重要。但是,除了会动手,还要会动脑,他们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两种能力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熟练掌握生产的工艺过程。所以,化工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还要有对专业课的实践能力。当然,具备这些能力也必定需要教师本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所以,“双师型”教师不仅是一个称呼,也体现了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同时,这也是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能力的要求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中职学生的弱项,也是化工专业课教师的不足之处。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比如,到对口的生产单位进行短、中期锻炼,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同时,在校内也要多实践,多带学生进入实训室,这样,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的同时,也就会增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企六融合订单式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六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企业生产工艺、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专业技能鉴定为参考,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使校企紧密联系为一体,共同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校企六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在:培养目标融合用人需求、课程体系融合生产项目、课程标准融合岗位标准、专业教师融合生产技师、实训环境融合生产环境、专业文化融合企业文化。通过与河北省阳煤正元化肥有限公司等多个石家庄市化工企业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学校运用该模式得到了非常好的成功。
一、校企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相融合。最新调研显示,化工企业适合中职化学工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岗位操作、化学检验、基层管理、化工总控等。我专业将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为“高素养、懂理论、会操作、通工艺、精维护”。
2.学校课程体系与企业生产项目相融合。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接受学校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知识点、技能点的考察和搜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的标准,然后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一起打造适合该工种、该专业的优质教材,并按照学生基础和接受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年度和学期计划,做到前后连贯、承前启后。在实践教学安排上突出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并能及时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科技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和手段与产业、科技的发展密切结合。学校对课程改革进行专业改造,使得课程设置和专业更加能适应市场需求,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3.学校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相融合。根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学校在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下对化工专业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开发,将课程都按照要求编写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这体现出了六融合中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相结合、课程体系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学校课题体系和企业生产项目相融合、学校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相融合。
4.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生产技师相融合。制定计划,选派教师定期到联办企业实习或参加国家级技师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业务能力,从而实现教师由“专业教师”向“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身份的改变。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技师共同组成专家团队,实现了“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的有机融合。我们与七家化工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基地,这也为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内涵,增强专业教学能力提供了良好基础。
5.学校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融合。将单元操作实训室按照企业模式改造为四位一体多功能实训室,购买仿真软件,拓展模拟操作技能,扩展校外实训基地,每学期让联办专业的学生到自己以后工作的企业进行认知或参观实习、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自己以后工作的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又使他们提前熟悉自己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流程。在实训室的管理方面我们引入企业的6S管理,实现了学校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融合。
6.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专业文化是每个专业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教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以及所具有的独特专业环境。不同的专业文化锻造出不同的学生品格和不同类型的人才;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依据“校企六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从多方面进行立体融合。具体表现为:融合的场所是课堂教学、核心是实践教学、载体是文化活动、保障条件是管理制度。
二、实施校企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1.实现了校企互利共赢。河北某化工企业的造气车间员工在我系经过培训后,在我们共同参与下,造气车间的煤气比由1.45降到了1.3,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近1千万元。河北某化工企业75%的员工都是我校的化工专业的毕业生,我们毕业生的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同类学校的毕业生,到单位后基本上三个月定级,半年后都能成为岗位的主操,定岗一年后好多都成为岗位中间骨干。
由于配置完善,师资力量雄厚,2011年到现在为河北化工企业公司培训了职工800余名;2012年9月我校化工专业与河北省氮肥协会签订协议,为河北省氮肥协会成员培训员工,计划培训近1400余人,从9月份开始,企业员工已经开始进行培训。
2.师资力量得到了改善,学生实验实训环境得到改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校企六融合,我们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全系16名专业课教师中有化工总控工技师6人、化学检验工技师3人、河北省化工专业职教名师1人、河北省化工专业教学能手1人、河北省化工专业骨干教师1人、河北省化工总控工技能考评员2人。
随着实训室建设中软件及硬件的提高,学生实验实训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增加这些设备和仿真实训软件后,加强了仪器分析和化工工艺过程的DCS仿真实训的实力,培养了学生工业分析检验的技术能力和化工工艺过程控制操作的能力,体现了校内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对接。在2012年化学检验工技能考核和2013年化工总控工技能考核中参加考试的全体学生都顺利地通过了中级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也说明了我们建设的成效。
3.领导的关怀和与兄弟学校的共同成长。学校的发展壮大和成绩的取得与领导关怀是分不开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导除了给予政策上的照顾外,还亲临学校指导学校的发展。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鲁昕等到学校指导工作;教育部职成教司领导刘占山、省教育厅领导翟海魂率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与会代表视察学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胜利、石家庄市副市长张妹芝视察学校。
在我们化工专业校企合作成功之时,我们也毫不吝啬的与兄弟院校共同享用成果,与他们共同提高。在兄弟院校到我校参观访问时,我们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他们共同交流。2012年3月到6月我们为赵县职业中专学校某化工专业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并进行了化学检验工等级工技能考核。2012年我校组织了石家庄市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对参赛的学校指导教师进行了相关技能培训。我校的代表队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受河北省教育厅委托,我校选拔组织了两支代表队准备参加国家级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这在河北省是首次由一个学校组织两个代表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
参考文献:
1.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2.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9/4期。
3.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0/1期。
关键词: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95-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化工产品研制和开发、产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是化学专业及化工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仪器分析实验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仪器分析实验课的开设,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还能够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本文针对我校化工专业特点,结合化工专业在仪器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达到更佳的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一、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比较抽象,涉及化学、物理学及电子学等方面知识,知识点分散,交叉性强,学生学习比较枯燥,实验技术难于掌握。(2)实验教学仪器数量少,每组学生人数多,不能确保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实验,参与度不高。(3)课程内容陈旧,实验教学内容侧重实验步骤、仪器操作及软件操作等技能,综合性实验设计和创新性实验设计环节相对薄弱,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4)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单一,过于强调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而报告的真实性难于辨别,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化学化工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举办大型仪器设备培训班,实行组长负责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实验仪器设备少,上课学生人数较多,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环节中,我们采取了小组授课方式,4―5名学生一组,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动手实验,解决实验教学仪器数量少、每组学生人数多、学生实验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同时,为减轻教师重复授课的教学负担,增强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开展组长负责制的小组授课模式。定期选择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和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大型分析仪器设备技能培训班,对培训班的学生进行仪器设备原理、操作及应用等的系统培训,经理论考核及上机考核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学生在仪器分析实验课上可以担任小组组长,授课前授课教师进一步对所有组长进行拟定实验内容的讲授和实验操作培训。
2.依托科研课题和专业特色,扩展实验内容,增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传统的实验内容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我院以现有仪器设备为基础,结合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的专业特点,依托负责仪器及实验讲授专职任课教的科研项目,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教师在选择实验内容时,一方面从化学化工领域的实际检测需求出发,另一方面从服务科研项目的新技术出发,注重仪器的实际应用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依托科研课题及专业现场实际需要,开设气相色谱内标法分析样品中苯酚含量的实验、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罗丹明B含量的实验、石墨烯及其复合物的红外光谱检测及谱图解析实验、油页岩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煤泥水中重金属含量等实验项目。实验过程设计不仅包含具体的实验仪器操作,也包括样品的前处理和最终的数据处理和解析。实验内容的扩展和修订,大大增强了实验内容的综合性,进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仿真教学基地,开展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扎实性。由于仪器分析方法原理比较抽象,涉及化学、物理学及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点分散,交叉性强,学生学习比较枯燥,实验技术难于掌握,因此学院建立了大型分析仪器设备仿真教学基地,由专职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加深对仪器设备检测原理、分析方法、操作手册、检测范围、应用领域、实验设计等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按照实验教材进行预习,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等内容,但是学生对仪器结构构造及其操作方法的学习深度不够,对仪器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习不够全面,而且学生预习的方式方法枯燥,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借助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将实验讲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操作视频、实验演示视频及相关多媒体课件等上传到模拟仿真机房的系统中,通过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和模拟仿真实验的操作,系统自动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的部分仪器属于大型精密仪器,价格昂贵,日常维护维修麻烦,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由于学生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仪器设备损坏等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预习,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提前了解仪器的内部构造,通过模拟实验内容学习,能够有效减少实验课堂上由于实验步骤及仪器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实验失败,避免仪器设备损坏现象的发生。实践证明,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学生的预习效果更好,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减少现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完善考核制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考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改革后的实验成绩包括模拟仿真实验预习成绩、创新实验设计成绩、出勤及课堂表现的实验过程成绩、实验报告及课程总结等部分。其中,模拟仿真实验预习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在模拟仿真实验平台上查阅资料、自学内容及上机模拟仿真实验的情况,占总成绩的10%;创新实验设计成绩重点考核学生对实验原理、分析方法的理解及应用情况的了解,考核小组在拟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验设计的能力,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及运用实验原理和分析方法的能力,占总成绩的20%;出勤及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成绩主要考核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书写的规范性及思考题的讨论,占总成绩的40%;实验课程总结主要以小论文的形式体现,重点考查学生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以及学生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化学及化工专业技术领域中应用的认知程度,占总成绩的10%。总之,通过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评,激励他们认真对待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彻底解决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单一、学生报告真实性难于辨别、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问题。
S着仪器设备的日新月异和检测技术、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对化学及化工类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的改革,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专业技能,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出专业特色突出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只有灵活运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根据学生专业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素莉,赵文英,范志先.化工等专业本科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
[2]于专妮,王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1).
Exploration of Reform for 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 Teaching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U Li-lai,DING Hui-xian,LIU Chong,SONG Wei-na,DONG Yong-li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Heilongjiang 150022,China)
一、政治上要求进步
几年来,我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化工工艺和工程工作,对自己所服务的单位充满感情。
二、在工作中注重学习
能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便在工作中加以应用,坚持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化工技术的学习,并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具备了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几年来,在多个岗位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都能根据工作需要,服从领导的安排。原在无锡市锡佛工贸担任技术员职务时候,因为学的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对于硅酸盐深加工方面有很多不足,在日常的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国内玻璃深加工的先进工艺。在该公司工作时期,自己的在硅酸盐深加工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由于自己的化工专业的制图能力较强,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习更先进的加工技术,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对苏州高铁列车车窗玻璃的加工设计图的设计和绘制工作,并且顺利完成了该工程,为公司创造了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2010年底公司与世界第一大玻璃企业日本旭硝子玻璃进行了合作,承接了旭硝子公司的太阳能玻璃的钢化工程。在该项目上我主要负责对钢化质量的控制把关,经过全公司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对旭硝子太阳能玻璃的钢化,为公司提升品牌价值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1年3月调回家乡工作,回到家乡后加入了xx集团,并担任现在的职务,在加入xx集团,更是贴近了自己的本专业,在工作中自己在大学学到的专业技能有了更好的利用,在XX集团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并且在许多工程项目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例如在XX干熄焦,XX烟道气余热回收,在XX煤业低浓度瓦斯气体发电项目,在XX钢铁节能技改项目等许多项目上进行了工艺和工程研究和学习,为这些工程项目的落地实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此外还实地考察了济南钢铁闷渣工艺的现场工程,对这种国内最先进的钢渣处理工艺有了最直观最贴切的认识。对未来XX钢铁上马这种新型钢渣处理工艺奠定了工艺基础。此外,今年我们还进行了中科矿渣微分制品有限公司新建二期60万吨钢渣微细粉项目的研究和环评工作,在项目的可研分析和环评报告的制作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参与完成了项目的科研和环评的编制评审工作。为下一步工程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我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将为公司的前进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做好传、帮、带
2011年我加入XX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来。由于我加入的是刚刚成立的能源管理部,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能指导缺乏,加上大部分人员是新近人员,技术水平相对不足,因此经理叫我对大家在专业技能上予以帮助和传授。我耐心向他们传授化学工程与工艺知识,不仅从理论上讲解,有的地方还手把手的传授,同时也教他们做人的一些道理,使他们很快能喜欢这份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不仅可以单独工作,而且还成了部门骨干。在项目帮助的工过程中,做到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很快、易通易懂,同时也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我。
四、专业水平上耐心学习
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些高新技术不断的投入到能源产业,尤其是近些年来,能源利用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很多节能技术和余热余能回收技术投入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耐心学习,刻苦钻研,汲取新知识,学习新工艺,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更节能更环保的新项目。为此我经常接触各节能服务公司,了解国内最新的节能技术,并且根据集团实际情况向领导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对工作负责。
五、专业进修情况
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在煤化工企业的生产人员中,工程师、技术员、技师等操作人员严重匮乏,非技术人员的比例仍然偏高,接受技能培训的一线工人过少。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内部因素之一,尤其是新型的民营企业,此问题更为突出。这反映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需要更多掌握现代新型煤化工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技能型操作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可以预计,高、中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状况在今后几年仍然会十分突出。近几年,随着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煤化工企业对专业技术操作人才的需求剧增,特别是缺乏既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又具有专业操作能力的,且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一线操作工人。为了满足煤化工企业对专业技能型操作人才的大量需求,只能采取短期培训、转岗培训、招临时工等应急办法去解决,这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对用人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只有通过系统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型操作人才,才能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煤炭行业背景、煤炭综合利用企业背景和对这方面专业操作人才的需求现状都为煤化工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契机和就业机会。如何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高职技能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煤化工学生生活现状
中职煤化工学生几乎全部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相对来说基础比较差,在学习上他们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思想上不求进取,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得过且过,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生活懒散、贪图安逸、搞破坏等。他们的课余生活时间充沛,但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组织能力差,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喜欢反向行事,不喜欢被安排,对于自己的课余生活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不能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长期循环往复,课余时间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大部分课余时间是在休闲和打发时间的心态下虚度而过,他们便组成了一个小团体,有机会就去网吧,进入到网络世界。中职煤化工学生是我们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也是我们社会建设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培养和历练,需要我们教育者工作者的合理宏观调控,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相信,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者、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中职煤化工学生将会成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操作型人才。
三、做好中职煤化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中职煤化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中等职业院校煤化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学生质量的千差万别(有的学生是初中没有毕业,有的是高中毕业),使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难题,也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赋予了新内容、新特点。所以,必须寻求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真正发挥教育和管理两大职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中职学生选择中职院校的大部分原因是中考、高考落榜,为谋一技之长。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较低,行为上有很多不良的习惯,自制力非常差。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用心去说服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有希望和动力,才能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另外,教育者要不断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人生观,让他们明白社会上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种专业人才,又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两者都是人才。要经常给他们讲一些能工巧匠的故事,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技能是谋生的本领,坚定了他们学好专业技术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2.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必须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自由空间,如果把学生放在被动和受管理的位置从而忽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依附心理、屈从心理和压抑感,会限制他们的个性发挥,严重时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因此,要勇于把学生推到前台,让他们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要让学生在教育管理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教育管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互相合作,学会独立工作,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他们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得到磨炼和提高,从而加深学生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减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压力。
3.积极开展活动,树立良好班风。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以生动新颖的形式教育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美好追求。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学工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以及学工部的布置,制订班级的班会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比如“:让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更美好”的演讲竞赛主题班会,这样的班会对每个同学多少都有触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写作和表演的才能,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风,就要有好的班规。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班级可行的班规,学生执行的好坏都反映在每个月的操行评定分上,几乎一个星期公布一次,一个月总结一次。学生纪律好的、参加活动的、做好事的都根据情况不同加分,违法校规、班规的扣分。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这样,让每个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规范,首先是影响到自己的操行分数,还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还直接影响班级的集体荣誉,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和岗位职责任务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班主任的能力。班主任每天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整体,他们的思想活跃,易于激动,也会创造性地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所以班主任要克服疲倦的心态,要以主动的精神去面对学生。爱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既要学生敬你,又要学生怕你和服你,应成为学生可敬、可信、可亲的朋友。要始终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心换心。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等,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经常在学习上鼓励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经常教给他们如何做人和学习方法,对违纪的学生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爱。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方方面面与学生交换意见,理解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自己最多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班主任的想法和做法,让他们站在班主任的位置和角度去思考和处理一些问题,这样就可以理顺关系,沟通思想,避免误解。
5.锻炼优秀的学生干部。
做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并发挥其作用。班干部作为班级的核心,是班集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小队伍,对管理班级、营造氛围、提高班级凝聚力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的学生干部在初中有干部工作经历的不多,“三好学生”的奖励在初中也很少有机会获得。学生骨干面对新的机遇,自信、热情、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但是,因工作经验不足,学生又难以组织,又会使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要重视学生干部、团员、学生先进人物的优秀群体建设,及时给予指导,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中可以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6.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丰富课余生活。
中职生的课余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这个局限的区域里度过的,那么就驱使了很多学生渴望摆脱这个区域,想方设法离开这个区域。处于叛逆期的中职生有着一个共性,他们对规范和要求有着极大的反感,若是以强硬手段加以约束和制止,只会造成恶性结果。
四、结语
(一)企业薪酬构成
在集团公司薪酬体系的框架下,煤化工公司采用以岗位效益工资制为主,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为辅的工资制度。
1.岗位效益工资制
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由岗位工资、效益奖金构成。
(1)岗位工资:由出勤工资、工龄津贴、专业技术津贴、煤化工岗位津贴、专业技术人才津贴、技能操作人员津贴、中夜班津贴、安全绩效工资、特殊岗位津贴、通勤补贴、通讯补贴、值班费、晨会补助构成。
(2)效益奖金:由质量效益奖、本质安全奖、和谐发展奖、科技创新奖、资源节约奖、五型综合奖构成。
2.年薪制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是依据单位规模、管理难度和经营业绩,以年度为单位确定和支付给企业负责人工资性收入的一种薪金制度。由基本年薪、岗位绩效年薪、安全年薪构成。
(1)基本年薪:保障企业负责人基本生活的收入,不与经营业绩挂钩。
(2)岗位绩效年薪:企业负责人的风险收入,主要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及经营业绩等综合确定。
(3)安全年薪: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管理重点,为突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而设置的。
3.协议工资制
具备公司所需的管理经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因公司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受聘于公司的人员实行协议工资制。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
(1)基本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60%为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40%为绩效工资。其中:月度绩效工资20%,年度绩效工资20%。
(二)实行劳动力总量、全员绩效与薪酬联动机制,加强薪酬管理
公司经营规模大、生产业务多元化,是事业部制经营模式。采用集中控制的薪酬管理。实现“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公司将各类奖项归类并统一设置奖项名称,同时设定相应奖项的发放范围及标准。
(三)薪酬管理全面推行信息化平台
首先,煤化工公司全面推进五型企业全员绩效管理,使用FPI平台,采用平衡记分卡完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提取后运用到薪酬发放中;其次,使用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计算、发放及审批薪酬工作,提高了薪酬管理的整体水平。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自成立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煤化工体系特有的薪酬激励制度,但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动态薪酬调查
公司对同行业之间薪酬调查力度不大,不能够积极洞悉同行业间薪酬制度发展动向,这就导致了公司薪酬水平低于同行业,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将导致企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开展薪酬调查能够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为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变化与新趋势,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煤化工公司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业,薪酬体系坚持“双轨制”的原则,即煤化工公司与集团煤炭单位相同岗位的员工收入水平保持一致或接近,适度提高化工专业人员收入。但是随着煤化工热潮的掀起,企业没有积极的改进薪酬制度,近几年,致使本企业员工与同行业之间薪酬差距逐步增大,直接导致我公司员工流失率每年达到上百人。
(二)岗位评价机制薄弱
企业薪酬管理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由于岗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使薪酬缺乏科学管理的支持。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首先,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对于生产装置运行不了解,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对于管理概念不专业,两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其次,2013年公司引进的专业咨询公司对煤化工企业的内部环境不熟悉,不能够得心应手的实施具体事务,工作进展不明显,效果不佳。例如:岗位说明书不能及时修订,严重阻碍新的薪酬制度建立。
(三)学习激励制度欠缺
企业对于员工的进修学习支持力度不够,如:员工取得更高等级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等级、等成果时,企业不能够积极地从薪酬方面体现相应的奖励方式。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素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薪酬激励是企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竞争手段之一。煤化工公司人员结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6%,平均年龄31岁,本企业是一支拥有高学历结构的年轻队伍。但是企业目前在薪酬结构上只有职位升迁可以提高薪酬水平的纵向发展,很少有职业规划、知识技能等提高薪酬的横向发展,使得员工学习积极性受挫,不能长期稳定员工队伍。
(四)管理自受约束
集团对基层单位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使煤化工公司受到较大的限制和约束,致使薪酬管理自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煤化工公司薪酬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集团公司推进薪酬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这种薪酬管理方式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使煤化工公司不能充分结合实际需要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例如:在2013年度,必须严格按照集团薪酬制度中规定的奖项发放奖金;不能自主设置单项奖;不能重新分配各岗位系数。为了遵循集团整体总方针政策,忽略了企业本身的环境差异。
三、完善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的建议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它涉及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因此,构建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薪酬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合理开展薪酬调查
进行专业性薪酬调查,企业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外出考察、借鉴行业经验;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对标先进,探索推行新的模式。不但为企业薪酬改革提供依据,还有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新变化与新趋势,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自己的薪酬策略,切实降低人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人力资源部门协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岗位分析小组,深入现场跟班、观察,与岗位员工、车间主任交流。对各类岗位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完善岗位工作说明书;同时在征求咨询公司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岗档体系中岗位设置与目前岗位实际承担的安全责任、岗位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方面不符部分,比较分析进行薪酬修订和完善。
(三)健全学习激励制度
稳定员工队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是重中之重。企业应加强对高学历人才奖励机制,设立合适的专项津贴或实行学分制奖励,提高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在操作岗位上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薪酬进行倾斜,激励高学历人才扎根基层,实现事业、待遇留人。
(四)建立内部再分配机制
煤化工项目技术含量高、操作环节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机制,增强员工岗位荣誉感、工作责任心及劳动积极性,在总量定额控制的基础上,允许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再分配制度。薪酬分配偏向技术含量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单位,特别是关键岗位倾斜。单位系数可向管理难度大、操作环节多的单位进行倾斜;岗位系数可向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差的岗位进行倾斜。调节幅度应有相关的制度加以制约,建议调节控制在应得奖金的±20%范围内。同时激励再分配机制需着重考虑专项激励,围绕核心人才、关键技术岗位设立津贴或奖励基金。
四、总结
1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简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种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高校更应该结合各类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参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发展之路。
目前,课程设计方法越来越被高职院校所重视。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包含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由于毕业生所对应的相关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不同,各院校的情况和办学条件也不同,因此,引进这种课程设计方法时,在强调这种课程设计方法优点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同类型院校和专业存在的各自特点及不利因素。我院在进几年的课改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对课程改革有一定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完成职业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项目为依据,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知识、能力要求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组织技能训练,突出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
2 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工作过程”内容设计
高分子材料加工的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教师在教授的同时要将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各种加工方法、加工手段以实践的方式教给同学,这就需要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通过以项目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学习工作世界中。在教学中,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实际经验,会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产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让同学在正确认识高分子材料结构和组成以及合理的配方设计基础上,能够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高分子材料制品的过程。
教学内容可以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依托项目。“工作内容”的设计要结合本学科前沿研究领域和发展动态,介绍重点科技成果,增加教学信息量,使课程教学内容满足时代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通过不同的高分子材料产品项目、确定合适的加工技术及其方法。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或者是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课程涉及到的高分子制品成型加工典型工作任务如下图所示:
主要是根据制品使用需求、选择出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助剂选择,进行配方设计,如不合适提出改性办法等,为生产开发决策提供完整依据。
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针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合理的设计成型加工方案,能对所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性能分析与测试,进而掌握塑料、橡胶制品加工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为将来从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下项目:“市政用木塑复合栅栏材料的成型加工”、“冰箱抽屉专用料加工设计”、“抗冲击阻燃电视机壳专用料成型加工”、“低成本鼠标垫加工”、“聚乙烯发泡鞋底设计”、“霓虹灯管专用料设计”、“PP汽车保险杠专用料设计”、“奥运志愿微笑圈手环配方设计与制作”的实施,让同学能够通过能够设计塑料产品的配方,能找出成型加工方案设计难点,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能够设计橡胶产品的配方,能找出成型加工设计难点,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能够分析测试塑料材料配方的基本性能,能够分析测试橡胶材料的基本性能。
配合上述8个项目及相关拓展任务的训练,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如下相关知识:了解塑料的物理性能、流动特性、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情况。了解橡胶的物理性能、流动特性、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情况。掌握常用通用塑料和通用工程塑料塑料的特性、分类以及塑料配方的组成和对应的成型加工工艺。掌握常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特性、分类以及橡胶配方的组成和对应的相关成型加工。 转贴于
通过训练让同学以下能力得到提高:(1)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寻求探索物质之本性的兴趣与能力;(2)对事物性质的分析方法—内外因分析法;(3)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素质与能力(图表查阅、专利、手册、网络资源等);(4)逐步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素质与能力;(5)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经济意识、安全意识;(6)专业外语单词的学习与筑固;(7)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
3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一线教师,在实行相关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高分子材料加工生产的职业经验,清楚高分子加工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高分子材料生产的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育的项目。
(2)专业教学团队的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加工生产需要有机械设备、加工工艺、原料配方、制品材料测试、产品检验等一系列知识,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专业、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3)学习情境设计能力的掌握。在本教学法中,学习情境的设计好坏决定了传授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能否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在项目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这要求教师熟悉项目内容中所用的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知识,并准备好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
4 结束语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高分子成型加工是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高分子加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工厂的管理模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制造相关高分子产品,加深领会和掌握材料加工过程工艺设计的要点以及生产工艺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联系。但以往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且与当前工厂的需求相脱节,于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高分子成型加工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JKT-2009-034Y;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在高分子成型加工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课题编号:10JY022
参考文献
[1]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2]虞丽娟.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
关键词:全日制 专业学位 管理 创新 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34-01
专业学位教育自1991年在我国开展以来,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教育部自2009年起开展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这项举措的实施可为社会培养更多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起步较晚,研究生教育、培养环节的质量监控,学位论文要求及管理等相关规定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且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进一步针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如培养模式、管理机制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理念和新办法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合理设计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主要是面向化工类生产或设计领域的实际需要,所以报考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或工程背景。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初试采用笔试,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主要用于考查学生的化工专业知识背景、学习科研能力和基本专业技能等。通过实行一定比例的差额复试,有效控制导师招生数量,从而提高生源质量。具体考试的实施办法由学院根据学校制订的考试总体要求及专业测试要求来制定,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行确定录取总成绩中专业课笔试、面试等考试成绩的比例。在考生的录取选拔过程中,突出导师的主导地位,注重提升导师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二)建立校企联合教育管理模式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的是为化工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化工行业的用人单位对于学校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及改进之处最有发言权。在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学校和企业联合教育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管理的有效运转。让企业将大量的科研开发及技术改造项目放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研攻关,如此一来,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便可以直接参与到科研课题和技术改造中去,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开展工作,提升科研能力,也为完成高水平论文提供有力保障。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建立教学管理的评价制度,使学生和校企进行互评。学生每天记录在企业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所学所想,反馈给企业;企业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及所做出的科研成果,反馈给学校;学校和企业相互联系,及时发现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其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角构架互动机制
学生只有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才能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角构架互动机制是一个“三赢”的措施,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或科研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因此有了共同的目标:一方面,学校可以发挥学科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强的优势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另一方面,学校从企业引进科研项目,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二、建立全过程动态项目管理模式
在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管理过程中,结合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以分析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启动―计划―执行与控制―评价―跟踪”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模式。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分为教学培养和论文写作两个阶段。在教学培养阶段,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设置课程体系,选择教学模式,并借助学生、企业评价与反馈机制,结合外部环境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不断与市场需求的偏差分析和市场反馈信息修正教学方法。在论文写作阶段,借助企业与院校共同建设的科研实践平台,结合企业需求为学生确定论文课题,通过学生与企业导师、学校导师之间的交流,科研小组内部成员间的交流,以及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调整论文研究内容、方法,督促学生不断查阅文献补充理论知识,增加论文的创新性,确保论文先进的科研成果能直接服务于企业。在学生答辩毕业后,总结办学成果和经验,将成功的方法应用于提升下一期的办学水平,以期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水平滚动上升发展。
三、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对于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学校以教育部推荐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三段式培养模式为基础,结合行业优势及学科特点,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所谓产学研结合是指生产单位、学校和研究单位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和协作优势,按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企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学校通过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在已有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间的对口联系,探索化工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供需关系。通过机制优化,为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专业实践、论文研究提供长效、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也是让自己的人才资源和成果资源溢出,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产学研的无缝联接,从而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和创业的机会,使他们尽早地进入各企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锻炼管理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化工类专业硕士的市场竞争力。
四、组合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根据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特点,拟采用组合式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培养。在教学流程设计中形成了三条主线互相穿插、并行推进的组织方式,包括模块化的理论知识讲解主线、案例研讨与实验模拟主线及讲座与参观主线,按照理论知识案例研讨与模拟专题讲座的顺序循环推进,每门课程的结构设计都会根据需要在以上模式中进行组合。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及职业导向为本;推进多位教师主讲、共同负责的“拼盘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星义,阳永荣,陈丰秋等.产学研与工科研究生素质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02,(2).
[2]周涛,王晖,叶红齐等.化工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
[3]李晓莉.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2008.
关键词:项目管理;园林绿化工程;运用
对园林绿化工程来说,工程建设质量主要由项目管理水平决定,一些企业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对项目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影响了企业信誉。所以,企业要对园林绿化工程之中的项目管理进行重视,对管理中的不足加以解决,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企业在园林绿化行业中的竞争力。
一、存在问题
1.制度还不太完善。与建筑行业相比,园林绿化工程复杂性不高,所以,在园林绿化行业中呈现出了投资多元化这一现象。一些小型公司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没有对项目管理加以重视,也没有合理的监管部门,导致企业无法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能对工程进度进行合理调控,因为缺少系统性以及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面临很多无法控制的风险。另外,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会使得企业中的管理体系缺少完整性,不能对施工现场进行完全管理。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就会使得施工现场中的秩序比较混乱,制度规范也无法将应有作用发挥出来,对工程质量以及企业效益造成严重影响[1]。
2.在施工工序方面缺少质量管理相关意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若是施工程序不合理,就会缺少良好质量体系,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施工工序相关质量管理对绿化工程整体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是缺少统一管理措施,工序管理混乱,那么即使图纸设计得再好,在施工之后也会导致绿化工程质量差,服务水平低,对绿化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影响,同时还会降低其竞争力。所以,要对绿化工程之中的施工工序合理化进行重视,在多个方面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重点环节做好技术管理措施,保证施工具有合理性以及完整性和秩序性。
3.缺少专业人才。很多园林绿化公司以为绿化工程就只是买树和种树的一个简单的过程,没有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使得人才层次缺少合理性,工作人员素质比较差[2]。实际上,一个质量好的绿化工程,是设计者与施工者之间协作产生的结果,设计者创意是竞争力核心,专业施工人员是确保设计实现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避免错误操作,及时将问题发现,并对其进行处理,防止因为不合理操作导致的经济损失。
二、有效对策
以省级一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为例,介绍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本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改造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工程质量不仅影响到景观效果,还会决定施工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所以,要对每一个环节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保证工程良好质量。
1.对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园林绿化企业一定要对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尤其是对于项目组织与管理制度。一定要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对人力资源加强管理,从而对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对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项目设计方面一定要与实际相符,设计图纸一定要与现场实际状况进行核对,确保设计图纸具有合理性。在采购方面要制定制约制度,确保质量合格的同时,节省材料成本。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项目良好质量[3]。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要将考核奖惩制度建立起来,建立项目法人相关负责制,将责任分配至每个人身上,强化奖惩制度,提升员工积极性。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遵守施工纪律,按计划要求与进度施工,保证每一个分项工程,尤其是关键程序都能按照进度以及质量要求完成任务。对体制进行完善,改变项目管理体制在以前的面貌,改变与项目施工不符的原则,适应市场中的需要,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以及项目负责制度,从而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2.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这样才能确保设计中心思想的实现,按照设计方案对植物进行利用,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不按照图纸施工,就会使得设计思路被扭曲,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思路发生冲突,对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造成影响,降低了美化效果。另外,为了使设计图纸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在进行设计以前要做好调查工作,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制定应急方案,对设计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改进。只有确保管理层与施工人员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才能提升项目管理有效性。
3.对施工工序与施工环节进行重视。对工序管理进行优化,将技术工艺以及质量还有计划调度和财物安全等专业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好管理工作。在施工开始之前,要按工程设计和相关文件进行施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施工开始前要做好交底工作,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图在现场进行核对,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要及时进行更改与变更;种植树材一定要与相关产品要求以及规定标准相符;在开始施工前还要准备施工计划书,包括了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施工技术与安全措施还有运输车辆与资金使用计划等。对施工工序进行重视,确保其合理性。
另外,还要在土方选择以及苗木种植和定期养护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要从源头上对施工质量问题进行解决。在对土方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土方质量,对土壤进行合理改良,对地形进行优化,确保植物根部可以充分伸展,对养料进行吸收,确保水分,给植物的栽种提供优良生长条件;在对苗木进行种植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苗木的良好质量,一定要与设计需求条件相符,同时还要保证苗木在采购以及运输还有种植和保养等的规范操作,保证景观良好效果[4]。同时还要做好后期保养的相关管理工作,防止病虫害发生。
在完成一期工程之后,要对工程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于二期工程中的这些方面加以优化与调整,使工程能够在预期期间完成施工,并确保良好质量。这样就能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将荒芜的地方变作湿地公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4.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在本工程中,针对专业性强的设计,招收了专业素质比较好人才,在施工开始之前,对现有工作人员素质进行了培养,定期对其进行培养,提升其专业技能。同时,还加强了员工素质培养方面的精力与财力投资,利用培训这一方式对团队中的人员素质进行建设,对其开展施工技术以及业内资料等相关培训[5]。对于设计方面,给了设计人员很多空间,使其对自身潜力进行挖掘,构思良好的设计方案。对于施工方面,组织了专业人力资源,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使得设计人员设计理念可以完美展现。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项目管理运用可以起到重要作用。项目管理工作要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作为基础,同时还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人员与成本管理环境进行改进,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将园林施工与养护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顺利开展。只有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良好运用,才能对其施工效率与施工环境进行改善,提升施工人员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陶淑娟. 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项目管理优化[J]. 科技与企业,2014,(20):26.
[2]崔炎飞. 项目管理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 江西建材,2014,(21):185.
[3]程婷. 项目管理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J]. 绿色科技,2012,(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