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第1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理论 应用

自主学习,也被称为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近年来,自主学习理论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与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蓬勃展开,自主学习理论也逐渐被引入包括高中语文在内的中学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自主学习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应用自主学习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郾自主学习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严格来说,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本来不是同一个范畴的概念。但是,通过教师的巧妙组织和安排,自主性学习可以基于课堂教学而存在和实现。自主学习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既可以真正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延,又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

此外,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标志,只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在21世纪,人们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术必须不断更新,学习活动将伴随人的一生。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具体的语文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与态度。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郾通过应用自主学习理论,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呼唤,促进学科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学为自主性教学;学生也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多种需要和潜能,重视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科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二)可行性。

1?郾高中生的认知发展与自我意识水平基本上达到了自主学习的要求。

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十六岁到十八岁之间,处于由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比初中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时间维度,他们可以超越现实生活,考虑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在空间维度,他们可以超越个人的生活范围,关心整个社会和世界上的事情。同时,高中生的思维开始具有比较强烈的批判性色彩,他们不再满足于从家长和老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答案,可能对任何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疑问,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结论。此外,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都具备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积累与生活阅历。现代传媒的普及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也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使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可能。

在自我意识方面,高中生开始从单纯接受他人评价转向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在强烈的自我意识驱使下,他们已经明确而深刻地体验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开始主动尝试由自己而不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要求去认识和处理事物。这基本上也达到了自主学习理论对学习者自我意识水平的要求。

2?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

根据对自主学习内涵的理解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自主学习开展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等物质条件,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与自我意识等内部条件。前文已经阐明应用自主学习理论的内部条件已经具备,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学投入的增加,各地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等物质条件已经得到长足的改善,多数学校已经拥有合适的教科书、丰富的图书与音响资料、充足的计算机网络资源、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等。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物质条件也已经具备了。

二、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及实例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学界普遍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状态下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自主学习应呈现如下状态:学习动机可自我激发,学习内容可自我选择,学习方法可自我确定,学习时间可自我计划,学习过程可自我监控,学习结果可自我评价,等等。而要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必须首先提供给学生以自主学习机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种自由首先体现在让学生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然,给学生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每一分钟课堂教学时间的效益。

具体来说,教师必须改变只重视教的程序设计,而忽视学生如何主动学的程序设计的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在教学方案中应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同时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同伴讨论或者向教师咨询。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应充当学习伙伴、协调者和资源库的角色,适时地参与讨论,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学习策略、阅读技巧方面的指导。

以人教版教材高二(必修)第三册《故都的秋》的课堂教学为例,课堂教学的操作步骤可分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课文,小组交流,心得展示,提出疑问,教师精讲,巩固运用,学生自结自评等教学环节。

1?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每个人都自己最喜爱的东西,那么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呢?请大家思考一下,并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一下你们的喜爱之情。

生说,师评。

师:今天我们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他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之情的?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生快速阅读,在文中找。

师:为了故都的秋,命都可以不要。最能表达郁达夫喜爱之情语句就是这一句。那么,为什么郁达夫如此喜爱“故都的秋”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这篇课文。

2?郾自学课文。

教师提示学生应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阅读和自学。

(1)郁达夫喜爱“故都的秋”,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2)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的?

(3)选择其中一种景物描写,反复朗读相关的文字,品味欣赏。

3?郾小组交流。

由学生同桌或前后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教室中进行巡视,给予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一定要注意不能使交流流于形式。

4?郾学习心得展示。

在小组交流结束后,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展示自学心得。对积极发言的同学教师要予以表扬,同时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郁达夫通过描写秋蝉、秋雨、果树、槐树等景物表现了秋天的清静和悲凉。

生:我觉得还写了牵牛花,第3段说:“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地秋意。说到牵牛花……”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段重点写了牵牛花。

师:对。那么写槐树的段落重点写了槐树的什么?

生:落蕊。

师:写果树的?

生:枣树。

师:好的,现在我们按照写作的先后顺序来整理一下吧。

生:第3段写了牵牛花,第4段写了槐蕊,第5段写了秋蝉,第6―9段写秋雨,第10段写秋枣。

5?郾学生提出疑问。

在学生讨论和进行交流时,一定会存在有争议的或有疑难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学生提出疑问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应鼓励其他同学帮助释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如果其他同学仍然感到不理解,回答不上来时,教师仍然要注意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把答案说给学生听。

生:课文第三段:“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我觉得这种对花色的选择似乎不合理,难以理解为什么“淡红者最下”?

生:我觉得合理,因为这样符合全文的基调。蓝色和白色更能突出故都的秋的“清”,而紫黑色和红色显得热闹。

师:分析得很好。蓝色和白色的牵牛花不仅描绘出秋天特有的清气,而且表现了作者清闲、落寞的心情。好,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样演绎的。

多媒体播放本部分的配乐朗诵。生听配乐朗读。

6?郾教师精讲。

经过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进行精讲。教师要注意把学生还没有认识到的内容补讲出来,特别要讲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7?郾巩固运用。

师:郁达夫为了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和悲凉,选取了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等景物。这种选景手法在别的作家作品中也十分常见,大家能举一些例子吗?

生思考,有答闻一多的《死水》,有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8?郾学生自结自评。

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使之系统化,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自结自评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由学生进行,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二)设计活动,真切体验。

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新课标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与内隐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活动体验”课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要点:变教师提问为对话交流;变教师定题讨论为学生定题讨论;变小课堂为大课堂;变课堂的部分活动为全程活动。

以人教版教材高一(必修)第2册《庄周买水》的课堂教学为例,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郾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2?郾全班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个大组,然后组内合作分工,根据课文内容并加入自己的理解,排演课本剧。

3?郾课堂时间给四个组分别表演,然后互评,在演出和评比中体会文本的内涵。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很多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幽默和表演天分。同时,通过表演,学生对课本的内涵和对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倒爷”――这个本来和现实生活有所距离的对象,自然而然有了深刻的体会,“倒爷”存在的弊端和所造成的危害已然不言自明了。

对于那些认知意义深刻、值得深究的问题,还可以以大组辩论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学习。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两组,然后选出三到四名代表,按辩论赛的规则进行。

以人教版教材高二(必修)第四册《失街亭》的课堂教学为例,对于马谡该不该杀的问题,学生争论较大,观点不一,同时他们对于《三国演义》较熟悉,又感到有话可说。在这个时候,教师组织辩论交流活动,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大的交流平台和展现自我魅力的机会。辩论交流式的优点在于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快速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探讨和解决,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提倡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既具有必要性,又具备可行性;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我们要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不断进行总结、反思,以便能更好地有效地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5]潘克勤.“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07,(1).

[6]周金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2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一、关于语文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对于高中语文学习来说,保持一种谦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是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的基本条件。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语文学习,端正语文学习的心态,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优秀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二十道题目,其中有8道题目是关于学习态度方面的调查。为了真正贯彻新课改中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科学有效地总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教学方法,探究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机制,同时也是为了实现高中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性,带动各个学科实现综合教育共同发展,所有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偏好、外界压力、学生情感等)中,对学生课堂学习影响最大的前三种因素分别是学习爱好、学习自主性和学习主动性,三种因素相加超过了总数的半数以上。通过该项调查表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影响因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变被动接受知识被主动学习知识,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程度不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案准备不充分,课件制作粗糙,也是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有大约60%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整体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来自外界的压力也是制约学生高中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来自家长的殷切期望和老师的谆谆教导,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高考的恐慌与迷茫,在压力之下的学生对课堂学习和考试产生了抵触心理,而且年级越高,压力也就越大,越接近高考,学生越显得浮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现阶段制约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个别同学有抵触心理。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化、科学化和人文化,首先要让学生对教师、教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前提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意识。

二、教学设计中体现优化学习方法和高效学习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堂的小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联。其中在针对高一学生的调查中,有58%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是“没有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学习被动”。在高三的调查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也认为“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围绕高考内容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手法、习惯,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最优化教育,运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其基本前提。此外,在语文课堂上,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为主动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职欲望,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如此,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者才能积极地认真地参与,比如及时思考并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及时进行记录,及时反思等,这种全方位的积极的参与,一定能够保证个体所学效益的提高。无数个个体都能够达成这一目的,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教学设计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时,既要考虑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其实效性。科学、有序、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结构,是遵循《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具体的学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制订的,是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从理论来讲,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渐进性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形式灵活多样;螺旋式上升原则———前后勾连,铺垫迁移,生成提高;生成性原则———迁移所学,解决新学,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是前者或所学的自然生成;灵活性原则———灵活地应用已经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结构,遵循、尊重但不恪守,大胆创新但不失科学原则,一切视具体学情而定。

四、总结

第3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优化设计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随着各行各业创新的呼声不断升高,情境教学的普及也成为新课改一种不可多得的好方法,它在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由于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情境教学也确实存在许多亟待整改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教师在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师资力量相对年轻,后劲强,较为活跃,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过度依赖教材,无法良好地驾驭教学内容,很多东西由于没有吃透,所以无法用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由于年轻教师接触教材少,对语文的研究方向把握不足,在对待情境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完全依靠教材,在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去按照课后要求去做,形式和内容都相对呆板、僵化,使得情境教学最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收效甚微,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不能够很好地驾驭教材,帮助学生找到兴奋点,再加上情境教学的准备功课做得不足,那么就会限制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创新和应用。

2.现阶段我国高中生在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普遍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填鸭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如果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存在漠视的态度,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另外,部分学生对于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只是觉得学得差不多就行了,没有摆正心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些都为情境教学的实施和应用带来了重重阻力。

二、关于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优化的探索

实施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态度,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充分了解语文课本的内容,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将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有几个办法可以试一试。

1.创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任何学科的教学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激活书本上的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高中语文尤其如此,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授课教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将僵化的语文知识转换成新鲜的、有趣的知识,便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点对于教师的要求特别高,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对课文的精髓内容心领神会,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做到对课文知识的触类旁通,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握住一切“偶然”的发生

语文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小惊喜”发生。教师平时要注意厚积薄发,一旦在课堂上有任何偶然的情况出现,都能够加以利用,从容应对。比如,当授课教师正按照课本上的既定内容讲授知识的时候,窗外突然下起鹅毛大雪,学生大都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窗外,表现得兴奋、激动,如果这时教师能够把握住机会,讲述一些雪中的趣事,如果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把学生完全引入一种情境教学中,这堂课就会很生动,也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中阶段是我国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阶段,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我国教育背景下,如果能够合理优化情境教学设计既能对日常教学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更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我们在未来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发现情境教学行之有效的良策。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0引言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定义了导语的概念――导语就是导入新课的语言,它是教师在讲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洁生动、有启发性、鼓动性、概括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由此可见,导语对于提高课堂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很多老师却忽略了导语的重要性。他们轻视了导语的作用,错误地认为导语对于课堂而言无足轻重。

一、备课环节中导语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也对导语的功能进行了科学具体的解释说明――第一,提高注意力和兴趣。如果课堂的开始便能吸引同学们,这节课也会进行的很顺利,学生的兴趣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由此可见,课堂导语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二,活跃学生思维。教师的教学只有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下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因此,只有当教师设计的导语极具开启思维作用的时候,才能确保课堂的质量。第三,锦上添花,体现重点。每堂课都有重要部分――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以解决问题来设计引导语,便能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第四,承前启后,巧妙过渡。就教材编制而言,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都紧密相关。若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应用教材的内在联系,设计出既能承接旧知识,又能启发新知识的课堂引导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学生们既对旧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对新知识产生了兴趣[1] 。

二、备课环节中导语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诸如此类的案例,得出结论: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未对导语持有深刻见解就开始进行设计,导致导语应用到实际时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何设计出既幽默风趣又切合实际的导语呢?笔者的观点――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尽早处理。通过分析案例,笔者总结出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轻视导语的作用。如今多种多样的课程以及复杂多变的教材内容,使得大多教师认为课时很紧张,并且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的重点都放在了学生们的成绩上,因此,教师们为了获得更多的时间以便讲授知识点,不仅开展了课余讲授,而且删除了导语部分。忽略导语导致了课堂教学变得了无生趣,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类问题已经在语文课堂上变得越来越突出。

第二,模糊了导语和知识的界线。很多老师对导语有一定的常识,但是还是会误解导语和知识的关系,他们清楚导语对教学的重要性,便盲目深化导语的文化内涵,他们以为向学生讲授幽默风趣的知识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做的后果是让学生将重点放在了语文的工具,而不是人文。知识的含义较宽泛,因此提高了老师在知识选择过程中的难度。由于个性不够突出,学生并不能真正接受知识,等到课程结束的时候,他们对知识也变得模糊了。从而导致导语的内容与课程并没有在实质上产生联系,通过分析便可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进而使导语和课文内容脱离开来[2] 。

第三,当今大多数老师将指导语硬搬到理论知识上,他们也知道导语对提高课堂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更愿意用导语来教学,但是他们却通常不愿意用自己总结出来的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想法,不切合自身实际去总结导语,导致众人都去使用别人的导语当做自己设计好的导语来教学生,或理论化的把导语放在组织教学的开始,对于时间、地点、对象不管不顾,和其他人的导语如出一辙,这样导致导语对学生来说只是枯燥无味的语句,也对老师的讲课失去了兴趣[3] 。

三、备课环节中导语教学设计的完善策略

《高考考你什么:语文》中写到,“语文是或平凡不奇,或美好生动的词汇,是世间万物浓缩在笔尖的精华,是或惆怅的心或豪迈昂扬的诗,是闪烁着人性光芒愁肠百结的感情,是满怀品行魄力的’仁、义、礼、智、信‘的心胸和雅态。”本是如此渊博美好学科,老师怎可让课堂变得了无生趣呢?身为高中语文老师,使语文课堂教学环环紧扣,让学生深刻了解语文特色。从教学的设计到策略的过程,从导语的设计到实际运用过程,我们都必须加以重视。就这类问题而言,笔者通过分析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指挥若定,稳操胜券。为了更好的熟悉课本内容,教好学生课堂知识,老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以便对症下药。因此,对于教学设计,老师是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得到自己的见解,多思考,用自己设计的教学去教授知识以达到最佳效果。以便面对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坦然自若的解答。特别对于高中语文来说,这是一门表达丰富,结构灵活,内容范围广的学科,要求老师准备齐全。这就告诉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要自己研究透彻,这样才可以讲授好,否则只会减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第二,导之为入,入不离导。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能好好引导学生,学生又怎能学好课程,没有导就无法入。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在课前设计好教学导语来引导学生,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需要,运用自己分析研究出来的内容来设计导语,要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导语,拒绝抄袭别人的思想,且认为导语在一堂课中没有实在意义,我们要让导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给课堂增加色彩[4] 。

四、总结

通过分析课程的导入得出:我们应该重视导语的设计,不能简化,反之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试验,提高导语的质量,进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立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之导语设计刍议[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09,(12):17-19

[2] 赵小燕.奏响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乐章--谈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2):187-187

第5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当前我国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问程式化,缺乏感染力;提问直白化,缺乏交流性;提问指令化,缺乏亲和力;提问模糊化,缺乏专业性;如何优化问题设计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问题设计的重点在于主问题

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

主问题有几个较为鲜明的特点:1.精炼的概括性。主问题是经过精心思考概括而成的,是可以带动整体性阅读的问题。2.可探究性。主问题不是用简单的“是否”来回答,它需要学生思考,具有可探究性。3.内在的逻辑性。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教师精心构思和合理安排的。一节课中几个主问题的出现,符合文章本身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研究设计主问题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减少无效提问,减少零碎的频繁的问答,克服肢解课文的弊端,有着“一问抵多问的”的教学效果。二是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三是要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主问题,可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如何设计主问题?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1.以标题为切入点。许多课文标题存在丰富的信息,可以以此设计主问题。如《雨巷》,标题中“雨巷”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通过哪些意象来组合成意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雨巷”这个意境?这样的设计比从介绍作家作品导入,再逐句分析要有整体性,条理性,学生更感兴趣。2.从关键词句切入。如《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难于上青天”是比喻“蜀道之难”的意思。诗歌从哪些方面描写蜀道险峻难行、蜀道环境可畏以及蜀地社会险象?通过展现蜀道的“难”,作者想要表现什么?从“难”这一关键词入手,提出了能统摄全篇的主问题。3.从中心事件入手。如《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教学中可通过简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交待《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分析结构,感受诗歌的“建筑美”,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二、问题设计要形成问题流

有资料显示,80%的语文课堂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但大多数课堂中的提问是随机的,问题和问题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这些简单的问题组合,称之为问题群。问题之间一旦有了难度,梯度和相应的密度,被赋予了整体意义,并伴随交流过程的始终,随之就形成了“问题流”。问题的设计要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流,而不是随意的提问。

如《荷塘月色》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流:1.文章每一处的景物描写,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阅读这些描写语句,你能体会到作者在每一个地点上的情绪吗?2.文章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3.你认为作者面对哪些景物时的兴致较高,哪些较低?按照作者显示出来的愉悦程度,画出作者情绪变化的曲线。4.将作者夜游荷塘的活动轨迹与其情绪变化曲线轨迹进行比较,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5.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思考景物描写与情绪表达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五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具有内在逻辑性,由浅入深,形成了一个问题流。

多种类型、不同层次问题的交织,使问答者之间产生了信息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问题流”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热情的投入,有利于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推进和效率的提高。

三、问题设计的思维焦点是文本语言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问题设计的思维焦点源于文本语言。文本语言刺激问题的提出。语文教师不能脱离语言讲语文,一定要从文本入手。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字、词、段,在这些地方设置问题对于文章主题的解答有很大的帮助。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一段关于郑伯语言的描写“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郑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郑伯话语中含有威胁,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这句话对于分析郑伯这个人物形象至关重要。《琵琶行》中女主人公是“被压迫、被侮辱、被抛弃”的妇女形象吗?从文本语言“妆成每被秋娘妒……一曲红绡不知数”入手,可以看出琵琶女是自愿步入红尘的,谈不上压迫,琵琶女出入青楼是受当时时尚理念影响。所以说琵琶女是一个向往荣华富贵,追求享乐,具有强烈虚荣心的乐妓形象。

四、问题讨论不能只注重形式,不能脱离语文

第6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笔者近年来开始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当初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自己在讲解作文时发现了一件很令人苦恼的事情:每次跟学生们谈到写作文时要注意结构、词汇、句型;要有闪光点;要……时,发现老师讲得再多,他们写作文时依然故我,写作水平并没有在不断的练习和讲解中得到提高。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就想:是不是这种传统的“学生写——老师批改——发还学生——老师讲解——学生再写”训练模式对现在的学生不适用了呢?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训练方法呢?我们老师让学生被动的写作文,那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呢?如果他们能够熟悉改作文,知道什么作文能打高分,什么作文拿不到高分,亲身体会过,是不是再写作文就知道怎么写好作文呢?

有了这种想法后,我决定让学生们试着自己改作文。为了操作的方便,我给学生定了一个自评作文的标准。学生作文自评标准含Language Criterion与Quality Criterion两个部分,Language Criterion是语言知识层面的批改,Quality Criterion是对作文整体质量的评价。作文总分25分,按最高分23分来计算:content5+organization4+ vocabulary5+grammar5+flashing points4。将评价标准分成这五个部分,既让学生在自批过程中有衡量的具体标准,降低了任务的难度;又能渗透高考作文评价意识,使学生清楚地明白需改进的地方。

第一部分content主要是要让学生仔细的阅读作文的写作要求,不能遗漏要点。

第二部分organization是要让学生重视文章的分段以及段落的详略情况。笔者曾参与过高考的作文阅卷工作,发现很多老师都很头疼学生的一段式文章,不仅读起来没有条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判断他是否有要点遗漏的现象。这种一段式的文章是很难给阅卷老师留下较好印象的。而段落的详略如果注意了的话,文章读起来会觉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第三部分vocabulary则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单词的拼写、词汇在语境中的合理运用等等。

第四部分grammar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平时学的语法知识在作文里的综合运用,比如说时态、语态、句型的整合。

第五部分flashing points提醒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多记忆漂亮的词汇、短语以及句型。通篇都是简单句,这样的作文读起来是寡然无味的,而这些好的词、句子就是文章的调料。

笔者认为这一学生作文自评标准的设计遵循了《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即“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要求和安排学生按照作文自评标准来进行自我批改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独立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Language Criterion与Quality Criterion让学生在自评过程中有衡量的具体标准,使学生在进行过多次自评作文后,明确了写作方向,即什么样的作文才算是好作文,增强了学生在写作文时的自信心。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作文自评标准的使用确实使原来枯燥、低效的作文批改成为轻松、相对高效的学习过程。

首先,学生使用作文自评标准进行自我批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自批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Language Criterion与Quality Criterion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自我评定作文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学生作文自评标准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质量、写作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进行作文自批时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层面最基本的问题,如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名词单复数、时态、代词前后一致等诸多问题,而且必须从作文整体出发,从内容、组织、衔接等方面审视全文。事实上,Language Criterion的使用也是一个短文改错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整体水平,包括写作能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再次,学生作文自评标准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写作策略。笔者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Quality Criterion使绝大部分学生开始关注作文要点是否全部写到,作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是否有,是否流畅自然,词汇、句型的选择等等。最后,学生作文自评标准的使用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由于学生作文自评标准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而且教师评语趋于人性化,不少学生在整篇作文结束后还跑到办公室与教师谈写作的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笔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作文自评标准存在着两个有待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第7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本文通过研究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分析造成失误的原因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寻求实现有效言语交际,避免或减少语用失误现象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65-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在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难免会产生语用失误,进而影响到交际的效果。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尽量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语用失误。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观察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对英美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目的语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是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由于学生对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缺乏正确的认识, 从而导致出现语用失误的现象,母语对英语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负迁移,干扰学习者的思维。从一个经典的笑话中便可以体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一个美国人赞扬中国同事的妻子:"Oh, 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中国人很不好意思,说:"where, where (哪里,那里),美国人无言以对,只得说:"everywhere"中国文化中认为谦虚是美德,故有满招损,谦受益之说,而英美文化中对此则持否定态度,故有"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之说,因此,西方人在被表扬时总是很热情地接受,而中国人却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这往往会让人无所适从,从而造成交际上的困难。又如: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往往会说:"吃了吗?"而如果这样去问候英美国家的人:"Have you had dinner?"

他们会认为:"Do you want to invite me to dinner?"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在中文中,我们往往会说:"你辛苦了",用以表示对别人所作努力的肯定,但如果你对一个刚做完讲座的美国老师说:"You must be tired. You must have a rest." 他会认为,你对他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避免中式思维对交际的影响。

2.价值观念差异,引起语用失误

价值观影响着人们行为的选择。东西方价值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引起了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及冲突,造成语用失误,使得交际不能顺利进行。

比如,西方人极为注重个人隐私,他们把年龄,体重,收入, 婚姻状况等看成是敏感问题,如果被问到:"How old are you?" "Have you got married?" "How about your income?" " How much do you weigh?"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会感觉受到了冒犯,因此,此类问题被认为是侵犯个人隐私的,极不礼貌的问题。而这样的对话在中国却是自然而然的,中国人乐意与他人分享这些话题,这就是价值观念的明显差异。举个例子:一位美国教师去向他的中国领导请假,说:"Mr zhang, I need one-day break because I got a headache today." 领导答道:"Really? You must have caught a cold.You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 wear more, drink more water and have a good sleep." 这些关切的话语会令中国人非常感动,而在西方人看来,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他感觉中国领导潜意识里将他当成了一个孩子,这种感觉令他不愉快。又如:中国人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有时中国学生会对年老的外国老师说:""Please sit down. You are old. Don't get tired." 而西方人崇尚的是"youth culture", 这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及文化差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3.违反礼貌原则,引起语用失误

为了弥补合作原则的不足,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利奇认为:人们之所以在语言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听话人去意会自己的真正意图,那是为了礼貌的缘故。为了礼貌,说话人不愿坦率明言;为了礼貌,人们故意声东击西。利奇在1983年效仿格莱斯划分合作原则范畴,提出以下礼貌原则的准则:(1)策略准则(2)宽宏准则(3)赞扬原则 (4)谦虚准则 (5)赞同准则 (6)同情原则。比如:学生早上遇到英语老师并打招呼,很多人会说 :"Hi, Miss Wu", 但是, Hi和Hello一般用在朋友之间, 用以和长辈打招呼有所不妥,因此违反了礼貌原则。但是,如果过于礼貌,在有些场合又显得不够得体,如对出租车司机说:"Excuse me,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这种表达方式过于繁琐,其实,只需要简单地说:"Airport, please!" 就可以顺利达到交流的目的了。同样地,和好友说:". Could you possibly help me with the luggage?"也显得过于生硬,而"Help me with the luggage, please?"则非常适合这一语境。

4.不能辨别出话语的言外之意,引起语用失误

根据Austin(1962)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一件事情, 更重要的是根据所叙述的语言来做事情,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语境中,不仅要了解文字表面的含义,更要注意在表层意义之下所隐含的深层含义,把握语句所带来的交际目的。

5.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引起语用失误

英语中有许多成语、典故和神话,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一些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相当匮乏, 从而导致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要尽量避免语用失误,对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加强文化对比,培养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人总是在一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成长,受特定的语言文化的影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会遇到种种障碍。很多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他国文化中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加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对比, 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是促进双方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

第8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建筑设计教学 问题 措施

高中建筑设计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是教师本身的教学问题,而有一些是学生心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作论述。

一、高中建筑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教学中缺乏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在现代高中教学中,教师还是无法脱离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在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在45分钟的课堂里占用很多时间,而且有些教学内容在板书上是无法直观化体现的,建筑设计课堂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立体化图像,而板书的时候就无法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慢慢的,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久而久之,课程教学质量自然会下降。

(二)教师教学内容空泛,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

新课标课程的改革实施,使得很多老师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式还是跟以前一样,课堂变得死板,没有一点活力,教学内容空泛,从老师角度讲,大部分老师在授课时都只是机械传授一些教科书上的东西,没有意识到要对学生做一些关于思维能力的训练,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学生只是单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并不能熟练运用,在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中,会感觉到非常吃力。

(三)没有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

新形势下,一些教师没有理解“以人为本”的根本概念,导致课堂模式表面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无底线地服从,对学生进行一味鼓励,以为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其实不然,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感到反感,对提高课堂效率没有实际性帮助。

(四)学生本身缺乏主动性,学习过程被动苦闷。

在学环境下,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较以前有很大退步,主要是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学习自然而然变成了一种对抗考试的无奈之举,而没有清楚意识到学习本身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从教师角度讲,教学也变成了一种目的,越来越单纯地为了学生的高分而教学,没有从学生本身特点全方位培养学生兴趣。而这两方面的作用结果就是学生在建筑设计教学课堂上的学习变得被动,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自然就没有学习动力。

二、提高当下高中建筑设计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

(一)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丰富课堂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教学内容也比较无味,老师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课堂氛围,就要想办法通过不同手段丰富课堂,比如可以多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讨论,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共同分享讨论结果,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课堂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评价赏罚有度,对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认识,一切要以学生能最终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为目标,而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批评教育,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指出,一切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

(三)教学中多使用一些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加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在黑板上写字和擦黑板的时间,教学的节奏会加快,同样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知识,教学效率因此提高。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尤其是建筑设计这样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投影仪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明了地理解老师所讲内容,同时,高中生本身就对这些新鲜的科技产品比较有兴趣,合理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学生从心里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课堂质量要想得到有效提高,学生是主体,学生本身要从心里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对自身发展能力的积极作用,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把学习这种学生的基本行为提到更高高度,只有课堂的主人愿意接受与学习,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中建筑设计教学是当下新课程教学的重点,而对于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丽芳,都军花.浅谈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9).

[2]张磊.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

[3]陈欢.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3).

第9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1基于MiniQuest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实例

实例以外研版Book5module4Carnival课后的Task(任务)为例。探究任务为:比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1.1情境主题:你是如何庆祝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的,他们的庆祝方式有何不同?圣诞节快到了,我们要和我校外教Vincent一起过个圣诞节,我们应该如何庆祝这个圣诞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定出一个庆祝方案。

1.2任务(1)基础性问题。①中西方的主要节日都有哪些?②中西方一些重要节日的背景及主要庆祝方式是什么?③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④比较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有何不同?⑤通过网络等资源,小组合作探讨出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根源是什么?(2)资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本、因特网、百度等信息资源渠道获取所需信息。教师可提供一些有用的网络网址资源。

1.3成果你和你的团队将创作一个视觉作品PPT或文字成果。(1)以多种形式学习、查找、收集资料,讨论初步的结果,经过分析、归类和整理并制作出反映中西方节日文化的演示文稿。(2)以小组为单位,派一名代表交流探究的成果,边播放边讲解。交流时也要说明获得资料的方式。(图书馆查询?上网搜索?进行社会调查?)等。(3)做出一份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根源的分析报告。

2用MiniQuest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

2.1主题设计扣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主题即本质问题,是MiniQuest教学设计的对象和核心。主题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成败。为此主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主题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确保主题切中目标。二是设计的主题是可细化的。三是主题设计具有挑战性或决策性。四是主题的设计对学生和社会是有意义的。

2.2情境创设从生活切入,产生共鸣MiniQuest的情境是自然引出本质问题、驱动任务完成的源头。情境的设计注重从生活切入,现实主题与真实情境有机结合,促进情境与学生主体共鸣,引发更持久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典型的情境是,让学生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3高度建构基础性问题,设计层层深入MiniQuest的学时一般为1~2课时,为此任务中的基础性问题设计是高度建构的、层层深入的,保证学生围绕主题高效获得知识。这些基础性问题设计首先是基于本质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基础性问题获得回答本质问题的事实性信息。其次基础性问题的设计一般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设计。学生通过“是什么”问题了解本质问题的内涵,而“为什么”倾向于让学生知道本质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怎么做”则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意见。最后,问题的设计要精炼、简洁。基础性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本质问题,而不在于其多少。精简的问题设计一方面减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流程,减少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采取最优方案的科学态度。

2.4设计网站框架,精组资源MiniQuest的短期性决定了网络探究学习资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明确网站框架,方便学生学习。专题性网站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如果不设计专题性网站而采用网络中已有资源,那么教师应该给出所涉及网站的大体框架,或者推荐一定量的站点或链接,以防学生在过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学习和探究的重点。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时间的浪费是利用网络学习的缺点之一,为了保障学生高效地利用资源,网站框架的设计、资源的精组是相当重要的。在网络资源设计方面,案例对应每个基础问题教师分别提供了1~2个网站,这样一方面减少学生在网络上的盲目“冲浪”浪费的时间,保障高效地解决任务,另一方面避免学生接触到不良或不安全的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