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叙事文范文

初中叙事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叙事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叙事文

第1篇:初中叙事文范文

一、激感,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热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

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习对象上看,作者“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再者,写作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还要通过指导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总之,要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再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语文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写作中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的现象。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方法,以情导情

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如《,你在哪里》一文,可采用朗读引发先声夺人,再补充人物及背景材料,增进了解,感情朗读《一月的哀思》,描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渲染气氛,以强烈的感情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文章的内容、感情、主题、写法就不难把握了。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汽船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第2篇:初中叙事文范文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

 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作文教材本身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学生写作缺乏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序列性的教学策略,要真正体现写作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问题.具体落实措施为: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合理的写作训练序列;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等,以期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

 长期以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巩固,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因而细而又细,反复而又琐碎,可是对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却往往是以指令性写文一次就一带而过,使之成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个附庸,而没有把它提到一个与基础知识并重的运用的重要形式的位置上,这种模糊的认识与做法同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具体而微的要求与规律的把握不足有关。作文教学在实行中只有“点”的简单的涉及,而无“面”的渐进性广泛涵盖。对作文教学的规律把握与实际运用的内涵认识不足,是目前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中作文训练的指导意义不强而且实践的范围较窄,训练出现的次数在每册中只有寥寥数次,无法体现作文教学的连续性与渐进性。而作为担负着指导责任的教师不可能也无暇去深入设计这种训练过程,这就暴露了教材的一个弱点,只有“点”的训练,没有“线”与“面”的连接和拓展。因此,作文教学的实施,急需一套与教材要求相匹配的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训练补充材料,供教师选择使用。内容编排的灵活性与训练层次的渐进性应是其主要特点,要既能体现出课标的要求又切近学生多彩的生活。

 二、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写作综合性训练序列

 初中三年训练重点各有不同。初一是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写作为主,初三着重训练议论文。这种安排符合初中语文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具体的文体来说,同样应该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教师在作文教学也由导引、示例、训练三部分组成。“导引”主要是教给学生掌握每种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它能为那些写作未入门的学生迅速写出“上路子”的文章提供帮助;示例,顾名思义是选择典型的范文,来剖析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最后当然要落实在学生的训练上,这更要一步一个台阶,不能把已经得到细分的目标毫无条理的让学生练习。教师要始终记住作文训练的序列性和科学性。如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训练,只有在学生能较好地运用顺叙来写人记事时,才能尝试训练倒叙和插叙。特别注意训练的目的的单一而集中,每一次训练一项作文能力。

例如记叙文写作,可以把它分解成“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以抒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各类又可再此切分。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包括“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多事一人的记叙文”、“一事多人的记叙文”等。因为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理解也容易,这就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大而全”(有些教师的理解并在作文训练中对学生如此要求)的畏难心理。追求“大而全”,学生做出来的作文往往是粗陋的半成品,制成精品的机会较少,好似爬山只能爬到半山腰,学生每次都是爬到半山腰即返回,循环往复,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由于从来没有登上山峰的成功体验,从未享受到胜利的喜悦,逐渐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也就顺理成章。将训练目标设立小一些,学生便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很多文章用语诙谐,人物处理真实形象,描写方法灵活多样,思想也积极向上。一个片断训练,完成了一次所谓的大作文都未达到的目标。

三、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

第3篇:初中叙事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 实用性 实践性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也不同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实用”二字上下工夫。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中职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教学作一探讨。

一 加强口语训练,落实专业知识

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大纲》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达到“说话条理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到“语言文明,表达得体”。此外,说和听密切相关,要善于听。以上基础素质的训练,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反复进行、及时矫正。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如听一段媒体记者提出的几个问题,让他们用普通话回答和表达见解。如此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渐达到语言准确、流畅,说话姿态自然。

从登台入手,学生以前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为了训练他们大胆说话,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笔者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上台展示。首先,在课程的前两节,让每一位新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个人爱好、特长和愿望。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口语表达的机会,也为他们互相认识、和谐相处、团结合作打好了基础。其次,在各专业召开以“我爱我的专业”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学专业的性质、特点、要求、发展前途及个人计划。再次,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体会。

在活动中练习、强化口语。为了调动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练习口语的兴趣,应有意识地寓口语训练于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二 注重技能上的实用性

普通中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而职业中学的主要目标则是为工农业生产,为各行各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技术人才。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教学重点。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实际突出实用性,让学生能读会写各种类型的应用文。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学都十分重视应用文的教学。日本中学生写作训练的主要文体,就是面向社会的意见文、报告文、说明文。西德作文教学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如《失物启事》、《一个成功的设计牌》、《一条精美的广告语》、《写一张通缉令》等。美国学校对实用文的学习和写作,特别是通信文的学习和指导倍加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些有识之士对此也高度重视,纷纷发表讲话和文章,大声疾呼。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文章可分为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两大类。非文学作品,包括科学论文、政论文在内,也是为了应用,如果把所谓“应用文”缩小到处理日常生活和经常公务的文章。那么,可以说要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要写的,无一例外。中职《语文》的编者也深知应用文教学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在全套教材32个单元中就编排了7个单元计42篇课文。内容有广播稿、演讲词、说明书、广告、纪录、简报、计划、总结、新闻、通讯、读书笔记、调查报告、读后感、小评论等等,几乎涉及了所有常用的应用文。可是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应用文教学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他们心目中,应用文可教可不教、可写可不写。应用文教材几乎形同虚设。结果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连简单的字据、信函都不会写,更别说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了。鉴于这种现状,有感于应用文教学的重要性,我们不仅像重视记叙文、议论文一样重视应用文教学,而且矫枉过正,在应用文教学方面安排了更多的时间。应用文篇目不分教读自读,每课必上,每题必练。有些应用文如合同书、状之类,教材上没有,生活中又经常用到的,我们就自编教材让学生学习、仿写。力求让学生掌握所有常见应用文的特征和写法。校团委开办“小喇叭”广播,就要求学生争写广播稿;学校举行大型活动,就要求学生采写新闻报道;有人打官司,就叫学生状;学校盖房子,就教学生拟写合同书。此外,还要求学生开学定计划,期末写总结,寒暑假深入城乡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总之,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情境,采取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写作应用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 注重思想上的启发性

第4篇:初中叙事文范文

①要走出粮食储备的误区。粮食储备,不能沿用秋收,冬销,春空,夏忧的储存方式。而应该改用秋收,冬藏,春转,夏实的储存方式。要在储存量,储存方式,储存管理等方面来一次彻底的革新和革命。从储存量上来看,要确保国库里一年四季都存有可供全国人民吃三年的基本口粮,没有这个实底,就无法应对国际粮食市场上的风云变幻。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储存四年口粮的国库,每年拿出一年的机动粮投入市场周转,其它三年的粮食则逐年递次轮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粮食安全。在粮食储存方式上,要强制实施国家、省、市、县梯级储粮方案,地方粮食储备可以参照国家粮食储备方案,由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但地方粮食储备中的经营损失应由地方财政承担。还可以效仿垦区成立粮食银行,由集团公司的粮库农户储存粮食。储粮户可以凭存粮卡在网上交易,也可以委托管粮企业交易,还可以在交足保管费的前提下,随时提取粮食自用。这种储存模式,对所有大型粮食集团、大型粮食交易市场、以及有条件存放粮食而在经营上合法的企业,都是适用的。对农民和企业来说,是两利的。在储存管理方面,要加大流动保鲜,真空保鲜,炭隔保鲜等科研的力度,研究出用高新科技手段能使谷物和稻米不变质的最长期限,从而尽量减少药物薰蒸对粮食造成的损害,使人们尽可能少地遭受食用陈粮给身体带来的伤害。使陈粮也能与新粮一样在市场上受欢迎。

粮食储备机构也不能长期地吃财政的大锅饭,要在用心储粮的基础上关心粮食市场的行情,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参与市场营运,努力实现由亏损到保本进而向略有盈余转变。

②激活粮食市场策略与步骤。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就要着手于挖掘市场的潜力,着眼于打通粮食进出口通道,着力于粮食转换增值。

首先,要充分挖掘粮食市场的潜力。要解决对粮食市场越干预问题越多,市场滞胀,粮价走低,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国家要尽量地减少政策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尽快地恢复到按市场规律运营的状态之下。同时,要创新粮食交易方式,打通物流运输渠道,实施市场流通与网上流通相结合,局域内购销与跨地区购销相匹配,内贸与外贸兼顾的粮食经营策略。还要制定相应的市场管理办法,规范粮食市场营运。银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对严格按照国家在某一阶段内限定的粮食最高价和最低价以及市场规则合法经营的客户,予以大力支持;对有意哄抬物价,或者囤积居奇,有意扰乱市场的粮食经营者,则要加以限制,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有关部门还要实施强硬的打击手段,予以严厉制裁。只有真正地对粮食放手和放开,才能培育出按市场规律运行的粮食市场;只有拿出新的粮食经营策略,才能充分地发挥市场的潜在能力;只有给经营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有效地激活粮食市场。

其次,要努力疏通粮食进出口渠道。粮食进出口贸易在非常时期和正常时期,有着不同的经营策略。在非常时期,粮价高且货源短缺,粮食出口国一般都有贸易壁垒和非常保护措施,依靠少量的粮食购进来解决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除了在储备的基础上留有期货预备以外,临时抱佛脚怕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非常时期的粮食出口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20__年,在政策控制下出现了粮食走私问题。从理论上说,政府如果控制粮食出口,就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用高于国内粮食市场上的价格买下出口商手中的出货订单,否则,就会给粮食经营者造成损失,并且有可能影响粮食市场的正常运转。我国的粮食贸易之所以没有抓住国际粮价飞涨的机遇,无非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对国储粮的应对能力心中没有底;对未来粮食产量无法预测;然而,这两个方面还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问题是国家没有了粮食统购统销这根拐杖之后,还有没有办法控制粮食市场?应该是有办法的。粮食作为特殊产业,其经营也可以如同早期人民银行对黄金市场的管理一样,凡是从事粮食经营的商户,均必须领取由国家粮食储备局和公安局颁发的特别经营许可证,其附加条件为:一旦市场粮食吃紧,国储局有优先以略高于市场价回购粮食的权力。有了这根拐杖,也就用不着担忧国储粮不足了,也就可以放心地抢抓国际粮食市场的机遇了。更值得注意的当然是正常年景,在正常情况下的国际贸易了。有人提出了粮食南进北出的贸易策略,也有人提出了粮食出口要由东南亚和发展中国家逐步向经济发达国家推进的营销策略,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生产出更多的无公害食品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的品质,如何开发优质出口粮生产基地,如何及时地抓住国际粮食运营的脉搏。在粮食生产上>!<,要通过科技创新,逐渐地用生物防虫取代化学防治,不仅要让外国人吃上放心粮,也要让国人吃上优质可口的放心粮。要加大粮食出口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定向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产品,要根据粮食进口国的民俗和喜好,生产更多的为当地民众所喜爱的以粮食为原料的副食品,以此拓宽国际市场上的粮食销售渠道。要建立专班研究国际粮食生产、交易和消费的动态,对未来国际粮食市场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并以此指导国内粮食生产和对外贸易。对于粮食

出口贸易,要有一整套引导、扶持、放活的长效发展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使之尽快地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真正成为粮食贸易大国。

第三,要积极做好粮食转换增值工作。从总体上看,要激活粮食市场,还是得从我国的粮食转换增值着手,还是得立足于内部消化粮食。这种转换应该是多渠道和多层面的。可以通过扩大养猪、养鸡规模等养殖业的发展来消化粮食,也可以通过加工,变换副食品的花样来增加食品的品种和类型,还可以通过酿酒等转换粮食的价值。要通过科技攻关,生产出可以替代汽油的工业燃料酒精。要在粮食主产区兴建一些粮食转换重点项目,在丰年,该产品的规模可以适当扩大一点,为市场多消化一些粮食;遇到歉收年景,则可以适当地压缩生产规模,少吃进或者不吃进粮食。通过这样一些由国有股操控的具有一定生产量的基地建设,来调剂粮食余缺。这比某些强制性的政策措施要省事得多,也要有用得多。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以激活粮食市场为导向的综合性政策,比直补和托市更管用,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5篇:初中叙事文范文

一、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素质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转变,尽快走进新课程。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总而言之,教师角色的转变才能使新课程的实施具备物质前提。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和目标

今天我们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

三、教学评价观念更新是影响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新的化学课程在学习内容、形式方面的实质性改变,意味着要重新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来服务于新的标准和目标。

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本人而言,其所思所做,能有新的意义,新的质,那么他就是进行了创新。如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学习简易洗气装置后,联想到用它可以进行三类气体的收集装置,联想到可以用作贮存不易溶的气体,这本来是早已被发现的知识,但基于他的既有经验来说,这是新的,他实际上就是进行了创新活动。

学生错误的评价: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获得的东西,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取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会犯不少的错误。我们应如何看待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错误?又如何对此进行合理的评价?比如我在进行有关氢气的制取方法的教学时,学生注意到锌粒和稀硫酸一接触就产生氢气,几位学生在课后讨论后跑到我跟前,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们的看法:氢气是最理想的无污染燃料,但用水做原料制取,会浪费电力资源,同时反应速度很慢,故改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大量制取,既快又方便,与此同时,他们又展示了精心设计的从生产到管道输送等的设计图样……在这里显然存在很大的漏洞,他们光是着眼于氢气的易于制取,却没有考虑原材料的来源与价格,气体的贮存与运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出错了,但他们的错误中包含着正确与灵气──他们重视环保,关注资源,勇于创新。因此,在我看来,这是他们“高水平的错”,对这样的错应给予高度的评价。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学生故意造成错误,而是要重视寻找错误过程中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接纳学生出错,我们对其错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正确思想要高度评价,这将促使他们继续探索,从而促使其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能获得真知,获得最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第6篇:初中叙事文范文

关键词:引导;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88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综合性最强的人文学科。我们教师通过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让学生明白从中学习什么、怎么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广泛地展开,在整个教学大纲中,文言文相对而言,愈发被重视。无论是十几年前的一两篇,还是现在七年级教材的一单元一文,或者是九年级教材中每册两个单元,甚至是高中课文的50%,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文言文在整个初中阶段愈发能体现出其重要作用。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筛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而且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认识功能――文化价值;陶冶功能――教育价值;发展功能――艺术价值。

由于文言文素材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对素材进行反复研读,才能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的知识的产生,是在对已有知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文言文学习需要学习活动和对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的协调统一,即需要学生进行反思。所谓的反思,实际上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就学生而言,是对本人的学习实践活动及其学习方法的重新认识。把它用于学习上则是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还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了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

常听到有不少学生抱怨:现代文都那么难学,怎么能学好古代人写的文言文呢?的确,古人写的东西往往距离我们现在的时代甚远,让现代的人去了解古人写文章的意图,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不过,古人云:“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找到适合的学法,学好文言文。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学过英语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学好英语最最要紧的莫过于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文言文也一样。新语文教学大纲,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淡化了语言文字训练,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古人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教学文言文,就得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在教授时,要注意多读。一般来说,可分为“学前三读”,第一读:学读。什么意思?即:让学生自己根据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注意句子正确的停顿和节奏。第二读:品读。即:让学生在学读的基础上,熟练地朗读课文,从读中去感悟文章的大概意思,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文意。第三读:诵读。即让学生深刻感悟课文意思,再根据文意来记忆并背诵课文。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按部就班方能从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能做到会读、会译、会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接受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纵观初中的三年教本,文言文的编排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特别是对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新生而言,朗朗上口、简单明了的文言文就颇受欢迎了。笔者在执教《论语十则》一文的时候,发现学生喜欢朗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这些语意浅显的文句。在教学时就让学生自主朗读,通过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对这些简单的语段来说,通过反复阅读就能明白意思,而且教师也不必花很多的时间进行逐字逐句翻译的传统教法。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自学中引导学法

能朗读到会朗读,还只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基础。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就得翻译。传统教法中往往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要手段,很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这种学法和教法,只能导致学生成为一台“复写器”、“复读机”,死记硬背,三天忘记。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的确是不行的。文言文教学,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做到收放自如,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得让学生预习。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手头至少有一两本的参考用书,这也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时候得到一些帮助。所以,我们在布置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学生的任务,让他们能够有目的地自学。但是教师的督促也是必须要紧跟,即用小练习也好,上课时提问也好,一定要让学生自觉地去学,当然,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咨询同学或教师。那么在正式上课时,就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的时候才不至于如听天书一样,脑中空空,什么都没有,甚至连自己掌握了多少也不知道。而且这种自主预习的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够自主完成课文的学习。

其次得让学生多说。通常,教师在教授古文的时候,往往以教师的讲为主,所以很少听到学生的说。新课程改革是让学生从沉默中觉醒起来,让他们能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成为配角,学生成为主角,如果允许的话,就让学生根据课文设置情景,并进行表演。一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以提高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是学生的,就要让他们多开口,多提问,教师只能起到纠正和串联的作用。如执教七年级下的《夸父逐日》和《狼》,让学生先预习,再自由组合进行情节表演。当学生在台上表演时,台下的同学也不能空闲下来,他们的任务是找出表演者理解有误或值得商量的地方,再大家一起来讨论确定正确合适的译文。这种方法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让学生加深印象,牢记所学的知识。

最后得让学生反问。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下转第90页)(上接第88页)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反思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语文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把握所学的知识,把不理解的问题解决掉,这是最后一步的目的。让学生反思学习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反问,考虑到有的学生比较胆小,不敢当面提问,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选择书面提问或当堂提问。把反思的问题解决在学校里,不让问题带回家。一般来说,学后有问题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不必对学生的问题的多少或难易耿耿于怀,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来解决问题,而且尽量要当面解决。

三、在温故中自主探究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加,学生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为他们积累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和文言词汇,这对分析新的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例如七年级下的《狼》,学生用上述的方法学习了之后,也遗留了不少问题,如“投以骨”,经过学生的讨论,最后确定为:这句是倒装句,应为“以骨投”,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又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意思是打洞,名词作动词使用。又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经常解释成“狗”,但文章中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意思就发生了改变,即“像狗一样”,属名词作状语。了解了文意,并掌握了本文的特殊的词汇,那我们再遇见蒲松龄的《狼三则》中的另两则,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而对下次所要学的新课文来说,学生掌握了这种学法,再去学新的课文,对程度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说,也能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程度好的同学就能够掌握整体的意思了。这说明,引导的方法能让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样就能增强文言文课堂的思维能力,使文言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对文言文来说,无论教师采用是怎样的教法,最终的目的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让人文情感走进课堂,让每位学生爱上文言文,这是我们古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感受我们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学生既能提升兴趣,又能拓宽语文的知识面。

在古文教学中,教师应能以生动的课堂气氛,丰富的古文化知识来吸引学生,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展现中国文字的语言魅力。通过展示作品文化意蕴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把他们带到古文学作品的优美境界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让中国的古典文学艺术光辉永驻。

参考文献:

[1] 鲁姣华.对新课标下文言文选材、教学的困惑和思考[J].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1).

[2] 徐德强.浅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9).

[3] 田月红.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J].学语文,2010(1).

[4] 邓昭玲.初中文言文的优化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3).

第7篇:初中叙事文范文

那么,在高效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教师怎样在课堂上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由易到难的处理

在学习中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能够脱口而出时,说明问题没有什么难度,作为老师不要放弃追问,我们可以顺着原来的思路将问题逐步深入下去,使学生的认识随着老师的追问而逐步深入化,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深入思考问题。这种先易后难式的提问,往往能引领学生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二、面对问题卡壳、不够全面时的处理

在学生回到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会表达不畅、语言终止,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此时,作为老师要有耐心,针对问题在思考方向和学习方法方面加以具体指导,可以进行相关提示,也可以由其他学生进行接力补充,在相互补充中,使学生对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最终得到正确完整的答案。和谐的氛围下不仅解决了学生的思路问题,而且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面对问题跑题时的处理

学生的审题与判断往往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兴趣为标准,有时回答问题会跑到题外、课本外,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因势利导,采取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可以让他再读读课文、想想问题,这种边读边认真思索的方法,往往能帮助他找到正确答案,从而提高了学习上的兴趣。

四、面对问题冷场时的处理

问题冷场的原因往往是问题难度太大,学生理解不通或理解不透,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这时,作为老师就要想法将问题化难为易,将坡度放缓换一种浅易的说法,这样易于学生理解,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五、指导小组学会评价

在小组学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引导小组学会合理评价,小组往往在评价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才能产生碰撞,才能被激活,在评价中产生质疑、辩论,从而产生对抗,引导学生在评价上下功夫,学会评价才能激活课堂。

由此可见,只有进行适时追问、引导、点评,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也才能走向高效。

第8篇:初中叙事文范文

关键字:信息技术 上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1 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培养良好的上机习惯

上机课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缺少上机目标,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从学生一入学开始第一节课就应讲清上机步骤。在上机前,教师事先让学生写预习笔记,在笔记中写下上机的目的、教师要求的任务、步骤,并在结束上机后填写上机最后达到的效果和反思,要求学生按教师布置的上机任务和完成情况填写。通过书写预习笔记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宝贵的时间,提高上机效率,经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并把上机操作实践总结更好地借鉴给其他师生。在整个过程中如发现好的上机报告教师要不惜时机地给予肯定和推广,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书写上机报告的兴趣。

2 上机前,教师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为了避免课堂出现意外情况,教师要在备课时反复练习要讲授的内容,要做到演示和辅导时从容不迫、有备无患。同时要检查好上机所用的设备是否能达到学生上机任务的要求,对没有达到要求的机器进行课前检修,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上机课中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在上机教学过程中有突发事件而处理不及时耽误了课程的进度。

3 上机时,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使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但是能不能一直维持住这种兴趣进而培养出一种能力,就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一定要好好保护,在耐心答疑解惑的同时还要注意积极鼓励和肯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使学生不断上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阶梯。上机过程中,有的学生容易出现缺乏教师的指引就对操作内容无从下手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分层次指导教学,对于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前面演示,但是不要在教学中自己“包办”一切,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事先分组,可以让学生间组内相互协助,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学习探究的精神。

4 爱护公物,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和公共卫生的教育

规范化操作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机器寿命、顺利完成信息技术课的上机任务的需要,也是对学生道德规范教育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室是一个公用教室,所以保护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上机后,学生应该养成整理机房、关闭电源,安全检查的习惯,教师对学生要经常进行爱护公物、热爱集体、厉行节约的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好《上机操作守则》、《机房管理制度》等条例,粘贴在机房的显著位置,供师生对照,敦促执行。

5 整合学习,把其他学科融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齐头并进

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可以和语文课中的写作文、写日记结合起来;在讲授Photoshop这个软件时,可以和美术课的画图、修改图片结合起来;在讲授幻灯片PowerPoint时,可以和英语课的课件制作结合起来;在讲授几何画板时,可以和数学课的几何作图结合起来;在讲授网络时,可以把其他学科的难题通过百度搜索来找到答案;这样就既学习了信息技术,又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能够长久地保持住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6 巧妙设计,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是赵括只会背兵书,却不会灵活应用,同样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避免教出一些只会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尤为注意这一点,因为这一学科和传统学科的语数外物化还略有区别,信息技术课毕竟是一门注重动手实践的科目,更要提倡素质教育,更要避免出现只会答题、却不会操作这样的笑话,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呢?那就需要教师精心巧妙地设计,把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紧紧结合起来,即上课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例如,学习Word时,给学生布置输入并打印初中所学全部古诗或者古文的任务;学习Excel时,提出对学生某科目成绩排名的任务;学习PowerPoint时,提出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制作课件的任务;学习Flas软件时,提出制作个性MTV的任务等。带着任务去学习并操作这些软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四个字的含义。

7 重视反馈,评价任务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激励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喜欢听到表扬、得到承认,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当学生上机成果出来以后,无论结果多么令人失望,也要从中找到优点和值得夸奖的地方,教师越是夸他们,他们就越喜欢教师,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对学生反馈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思,教师应多找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是正面,对他的上机成果越是积极的肯定的,他们就越愿意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他们会把信息技术课当成释放自己、展现自己魅力的舞台,深层次地挖掘出自己内在的潜能。来自心底的强大学习动力,不仅会使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大放异彩,更会在今后地其他课程学习中,不断探索、锐意进取。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叙事文范文

两天前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特大地震,据今天08:43香港文汇报报道的不完全统计:这场地震已造成死亡:760人失踪:243人受伤:11,477人(重伤11,74人)等损失,虽然相对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省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小一些,但带给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的痛苦是一样深重的。

在汶川地震中媒体报道了很多感人的教师事迹让我们深受教育,此次玉树地震又涌现了感人的一幕:“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拥有3000余名学生的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80%房屋倒塌,数十名教师徒手挖掘废墟展开救援。截至14日21时,共有61名孩子被从废墟中挖出,其中34人死亡。据校长尼玛江才粗略估计,还有200余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下面。……地震中,三完小一名老师在路边被压死了,另有几名老师被压断了腿。据副校长文明讲,几名教师亲属遭遇不幸,但教师们第一时间抢救学生,包括他本人在内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我做小学生时就听到的对教师的形容,这个职业如此神圣,很多人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随着成长的脚步,夹杂着各种原因没有实现这个理想,或者现在的孩子知道老师又累又穷,干脆选择做CEO作为自己将来的理想。因为自己对教育的痴迷,我仍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如今我已经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近十年,我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深感艰巨但也很无奈。衡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不仅仅是上了多少节优质课,多少篇论文获奖被发表,多少次被评为优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充要条件是能进行爱的教育,即教师用自己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学会去爱,并且师生共同延伸爱的教育,把对对生命、同伴、长辈、知识、真理……的爱融入血液,成为我们终身的行为准则之一!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就没有教育。

当我昨天读到这篇新闻的时候,心灵被震撼了,对这些同行战友爱的教育深深敬佩,对教育的真谛和师者的定义默默思索。身为灾民的玉树教师在地震中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刨开废墟挖出死伤学生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在眼前重现,我在V群里喊周末要去玉树,我失去了理智!电视人宏亮大哥的信息再次提醒我不要给灾区添乱,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吗?我该如何减轻这些令人尊敬的师者失去爱生的痛苦呢?面对天灾,神圣的师者是如此无奈!我们今天遇到如此多的灾难真的仅仅是大自然的规律吗?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那一刻起,自然的规律已经因为我们而改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伴随着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太空污染的泛滥……这些在自然灾害中逝去的生命归根结底是在为我们对环境的破坏而买单!那么,造成这场场悲剧的原因,最终就是教育的缺失!是爱的缺失,没有爱的教育下的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此时此刻,我们正在买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