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天津婚姻保卫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家电网曲线介入三网融合
7月1日,经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审议批准,确定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标志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北京、上海、大连市、哈尔滨市、南京市、杭州市、厦门市、青岛市、武汉市、长株潭地区、深圳市、绵阳市成为首批12个试点城市。有业内专家认为,三网融合有望拉动投资近7000亿元。
又讯:试点城市不到24小时,国家电网与中国电信便在北京联合签署协议,双方将在电网和通信领域开展合作,以共建电力光纤到户工程为着力点,合作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主要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资源互补,共同推进光纤到户建设;同时共同推进市场资源合作,开展光纤接入、宽带业务、融合业务、行业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有分析认为,国家电网和中国电信的合作是国家电网曲线介入“三网融合”的标志性举动。
华娱6周年台庆暨
十大亚洲红人盛典举行
6月19日,华娱6周年台庆暨十大亚洲红人盛典在深圳举行。获颁亚洲红人的明星聚首深圳:台湾金钟视帝赵又廷凭《痞子英雄》和《艋舟甲》两部影视佳作的出色表现先声夺人,除了赵又廷,演员郭采洁、香港模特Angelababy、台湾组合棒棒堂、飞轮海四子之一的汪东城、韩国艺人金南珠等获颁亚洲红人奖。
华娱卫视透露,接下来将推出多档新的原创综艺节目:由林依轮主持的时尚美食节目《林家食铺》,传授私家美食秘籍、介绍全球各地美味佳肴;由音乐下载平台KKBOX与TOM集团旗下华娱卫视及无线事业分部联手推出的全新音乐节目《KKBOX音乐互联》横跨电视、手机、互联网三大媒介。
另讯:“六・一”期间,“快乐运动,快乐六一”活动在四川什邡市正式启动。TOM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杨国猛及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麦淑芬,华娱卫视台长李豪立与“快乐运动”项目发起人、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携手温哥华冬奥会冠军周洋、张会,以及一众志愿者探访当地学校,赠送图书、文具、体育用品。活动由北极星慈善基金会、什邡市政府、TOM集团和华娱卫视合办,旨在给什邡的孩子们带去快乐,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更健康,更积极坚强地面对生活。华娱卫视的《CEO实话实干》节目随“快乐运动”走进四川什邡,并制作特辑节目。
NHNZ联合摄制
《路易・艾黎》登陆央视
文 / 肖 林
由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NHNZ)、中央电视台和新西兰文化与遗产部共同拍摄制作的人物传记纪录片《路易・艾黎》日前制作完成。这部介绍著名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生平的五集系列作品,于7月9日起在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并将制作成国际版在海外播出。
本系列纪录片由世界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公司之一NHNZ与CCTV10套“探索发现”栏目共同投资拍摄制作。影片运用国际视角,通过大量珍贵详实的历史素材和第一手独家资料,全方位展现了路易・艾黎先生为中新两国人民友谊所做出的贡献和他在中国的传奇一生。
作为福克斯电视(FOX)的全资子公司,NHNZ公司总部设在新西兰南岛的达尼丁市,并在中国、美国、南非、新加坡和阿联酋迪拜设有办事处,其制作团队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NHNZ每年为包括美国探索频道、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法国电视五台、日本NHK、德国ZDF、KABEL ONE 等诸多国际播出平台制作超过70小时内容新颖独特的电视节目,面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
赵宝刚《婚姻保卫战》签约五卫视
文 / 宁 珈
6月24日,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2010年大戏《婚姻保卫战》首轮卫视签约启动暨主题曲会,在北京JW万豪酒店举行。导演赵宝刚,主演佟大为、黄磊、袁莉、刘金山、于娜、马艳丽、孟广美、新人蔡飞雨悉数出席了会,《婚姻保卫战》的片头片尾曲也首次亮相。会上,北京、天津、浙江、云南、深圳卫视的代表与《婚姻保卫战》发行总监彭虹共同签署了播出合约,该片将于8月16日在这五家卫视登场。
在《婚姻保卫战》中,观众将看不到以往家庭中的乌烟瘴气、你死我活,而是会领略到一群智慧男女,处理夫妻关系、获得幸福快乐的独门秘籍。据悉,该剧次轮将在四川台、上海台、江西台播出,三轮则选择了重庆、黑龙江电视台。制片、购片双方对该剧的收视情况都充满期待,并大胆预测火热八月的电视荧屏势必掀起一场“婚姻”风潮。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
制作业协会换届
文 / 栾 悦
6月27日,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举行换届选举,北京京都世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小刚连任会长,“慈文”董事长马中骏、“海润”董事长刘燕铭、“光线”董事长王长田等八位国内影视公司领军人物担任副会长。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成立四年以来,成功搭建了国内电视节目交易平台“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至今已经举办6届,不完全统计的交易额达到7―10亿元。尤小刚表示,协会在影视节目生产方面的引导、探讨将扩展到多个方面,研究影视节目供求关系,积极面对影视剧制作费不断提高的问题,在新媒体视频播出版权问题方面寻求有效的共赢合作。
亚运网络新主播大赛启动
6月28日,由中国网络电视台主办的2010“亚运网络新主播”选拔大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作为本届广州亚运会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中国网络电视台倾力打造的本次活动,将通过网络报名参赛,经过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优胜者有机会参与到第16届广州亚运赛事的网络解说和主持工作。
中国网络电视台负责人介绍,登陆中国网络电视台亚运网络新主播活动专区即可参与报名,通过上传个人视频参与网络海选,而接下来晋级20强、10强赛将通过线下落地赛进行,入围决赛的选手将接受专业的体育主播培训,赛事优胜者和成绩突出的选手可以成为中国网络电视台签约主持人,成为真正的广州亚运会新闻工作者的一员。
《穷妈妈富妈妈》
[关键词] 婚姻伦理;都市情感剧;变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外部信息的涌入,产生于传统经济结构之上的行为规范体系发生嬗变,新旧规范同时并存而造成的内部冲突和新旧规范不能适时衔接而导致的空档,加剧了社会成员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失范状态,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从一元走向多元。体现在婚姻家庭领域,表现为从结构到观念都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传统的一元化模式正在逐步改变,婚姻生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化景象。传统的高稳定的紧密的家庭结构正变得日益脆弱和松散;家庭功能呈现出从家庭内部向社会的转移;旧时的家庭和婚姻关系正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个人在婚姻生活中更加注重追求自我的价值,社会对个人选择不同的婚姻生活方式更为容纳和认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大批反映当下中国婚姻状况的都市情感剧的热播就不足为奇了。纵观近年的电视剧市场,《中国式离婚》《双面胶》《蜗居》《婚姻保卫战》《媳妇的美好生活》《手机》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这几部剧集都无一例外地为当下中国个体家庭生活把脉,反映出当下中国家庭所面临的特殊情境。同时,这些电视剧也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婚姻、爱情、家庭的思考,表现出中国婚姻伦理生活对都市情感剧的影响。
一、中国婚姻伦理文化的变化是都市情感剧发展的土壤
婚姻和家庭的中心发生了转移,婚姻正在从家庭走向社会。不同年代婚恋题材电视剧作品中的婚姻家庭状况就反映了这种趋势。电视剧《过把瘾》中,方言和杜梅那种封闭式的家庭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家庭状况的真实情况。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深入到每个家庭内部。家庭仍然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信息和人际关系变得日益重要,促使人们加强业缘联系,过去夫妻以家庭为中心的活动规律被打破,血缘和亲缘关系不断淡化。这几年来,社会沟通和信息交流日益扩大,人们的交际面已扩大到素不相识的业缘群体,人际关系网络急剧扩大。原来稳定的家庭结构受到了冲击,夫妻关系受到社会关系的干扰和考验,夫妻之间的共同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从而加大了婚姻家庭矛盾和冲突的几率。在电视剧《手机》当中,就非常巧妙地运用手机这一现代通讯工具给人们社会生活尤其是婚姻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作为主题,直指的却是婚姻生活当中具有普遍性质的中年危机。手机是带来全球化、信息化的通讯工具。原本它的作用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可是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却成了加速婚姻解体的定时炸弹。通过手机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被物化之后,人的欲望、贪恋、迂腐、虚伪暴涨以及该如何去追求心灵的归属精神的寄托。电视剧变得更加现实化和当代化,致使观众由衷地发出与生活太贴近了的感叹。热播剧《蜗居》中,以海萍、海藻姐妹两人的生活、情感历程为构架,真实再现了身处都市的白领女性的生存状态。自始至终海萍,海藻两姐妹的情感际遇和婚姻生活牢牢地和经济发生着联系。编导是在提醒观众,现今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无法再孤立于社会之外,我们的婚姻也是如此。
由于社会对家庭的影响在日益增大,婚姻和家庭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婚姻关系在呈现松散化和脆弱化的趋势。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给两性的自由交往提供了机会。现代人已不再过大杂院式的“群居”生活,而是独门独户,各家独来独往,邻里之间往来甚少,关起房门自成一个独立的空间,人们的婚姻生活、个人生活不再受到居住环境的评价和干预;现代人交往活动丰富多样,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结识异性、了解异性的机会,有了更多的比较和选择的余地;高度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不断呈现给人们五彩斑斓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夫妻双方难免产生不相一致的看法,进而造成冲突。所有这些都使婚姻关系的稳定变得更加脆弱。美国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阐述了今天家庭破裂的实质,“是工业化总危机的组成部分,是第二次浪潮一切制度破裂的产物。这是为第三次浪潮开辟新的社会领域扫清道路。这种反映在个人生活中受到创伤的过程,正把我们的家庭制度,改得超出人们的认识程度。”①市场经济带给我们自由和空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情感纽带前所未有地松动了,这是每个现代家庭面临的困境,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时刻关注情感交流的纽带,这是维持一个和谐的家庭的基本条件。《婚姻保卫战》中徐小宁和兰心这对夫妇没有遵循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兰心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而徐小宁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煮夫”。男女在家庭中所承担角色的变化正是时代浪潮把我们裹挟到一个区别以往时代的一个特殊的当下。在当下的社会中,两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是男强女弱,但现在男女势均力敌,女性占有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男性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反映到婚姻生活中就会出现分工交叉甚至角色互换的情况,传统婚姻中两性角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婚姻保卫战》被称为继《奋斗》《蜗居》之后的“80后婚姻宝典”,这充分反映出,电视剧所具有的现实性和典型性。
都市情感剧聚焦于婚姻家庭的裂变,反映出我国家庭中的不稳定因素在逐渐增多,人们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安全感在逐渐降低。“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国人对爱情生活的终极期待。而在婚后繁琐、平实的家庭生活中,再炽烈的感情也会日趋平淡;再热情的爱恋也会逐渐冷静。对于日益受到种种家庭琐事侵蚀而变得松动的婚姻关系,就是遇到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可能会突然变得不可名状的沉重、而使双方难以承受。如何面对这种感情的危机,许多人都在思忖、在询问、在寻找,有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分崩离析……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婚姻家庭的破裂,最根本的因素应当说是“社会性”的。人的社会存在发生的变化是导致婚姻解体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都市情感剧正是抓住了这一特质,才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眼球。
二、现代婚姻伦理面临的尴尬处境影响都市情感剧的价值导向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婚姻伦理文化中,就是兼有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特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新旧体制交替更迭之际,旧有的道德规范由于无法适应现代婚姻家庭的新变化而失去了作用,但新型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导致多元标准的家庭道德评价并存,致使人们的道德选择发生冲突。因为在这种道德评价系统中,任何一种选择似乎都可以获得某种家庭伦理观念的辩护,但同时又会受到另一种家庭伦理观的否定,从而造成道德选择的矛盾与迷惘,使人们普遍对自己所承担的家庭角色定位模糊,丧失信心,家庭道德失去昔日的稳定性。这种选择的冲突性,主要表现在人本化与功利化的矛盾。人本化即指现代婚姻越来越体现现代人的本性,是我国婚姻家庭嬗变的特点之一。社会的转型带来了传统观念的变革,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性的解放则是其重要的标准。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强调人的需求,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同样也引入了现代家庭。夫妻经济平等、人格平等成为家庭稳定的现代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渗透和影响,婚姻中的功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强。8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国家的第一要务,经济因素开始进入人们的家庭生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越来越直接的制约。钱,成为继政治之后第二种非感情的因素进入了中国人的婚姻,成为现代家庭中情感的试金石。《金婚》中文丽和佟志的婚姻之所以打动了许多观众,正是由于作品让我们体验到了那个时代真情的可贵。婚姻中有矛盾、有艰辛,但是他们同甘共苦,真情排除了一切阻碍。而在当下的今天,要求这样纯粹的感情已经成为一种奢望。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对于过去,这个时期的文化心态更趋于一种多元并存的局面。居于人们世俗生活首位的婚姻生活,呈现出过去不曾有过的种种状态:除了在感情上的率真和性的开放之外,金钱、权力、名誉同时涌进了现代人的闺房。这种种现象和观念在婚恋题材的电视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蜗居》中的海藻正是面临种种纷繁芜杂的社会现状的一个女性,从她身上,我们能看到现代人的这种矛盾和斗争。她追求真情,同时她也面临着现实生活的挤迫。这样的人物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这使得我们对人物所面临的选择更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海藻在当时的生存状态中别无选择,她的一点点沦陷都带着无可避免的悲剧色彩,但是她“小三”的身份势必得不到幸福。最后,编导给了她一个非常惨痛但又显现出些许光明的结局,这既是电视剧对人物道德和价值评判的结果,同时也是电视剧创作者们自身矛盾和情感困惑的体现。在《婚姻保卫战》中,片中提出了一个“经营婚姻”的新理念――用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维护手段来保养婚姻,而不是一走进婚姻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任其自生自灭。夫妻过日子,就得有一种每天都在谈恋爱的态度。中国人的婚姻一代一代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来了,质量越来越下降,而新的家庭文化和新的婚姻理念需要建立和培养,从现在开始还不晚。这种时代的冲突性为我们的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和创作空间,很多编导在冲突中寻找故事并在艺术化的表达下,向观众呈现这种尴尬,反过来这些电视剧又引发人们的共鸣,去审视自己的情感生活。
三、结 语
中国现代婚姻伦理文化面临的情况,正是电视剧艺术关注和表现的对象。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通常情况下,电视剧具有很强的“拟真性”,它常常会给人造成一种“现实就是这样”的心理幻觉。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使得电视剧在反映婚姻家庭的状况和变迁的同时,也有了不可忽视的反作用,电视剧中人物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婚姻伦理文化建构的重要力量,这是婚恋题材电视剧对现代婚姻伦理文化所产生的必然影响。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有影响力的艺术传播形式,发挥着不断建构我们的文化现实的突出作用,特别是伦理题材的电视剧,在形成现代人的情感价值与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种与时代、社会、历史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现象,电视剧是现代婚姻伦理建构最为重要的阵地之一。健康的现代婚姻伦理观念的形成以及家庭和睦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需要艺术家们通过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来引导。我们希望在今后的电视荧屏上看到更多相关题材的优秀作品。
注释:
①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刘曙光:《世界大师笔下的婚姻与家庭》,金城出版社,2010年版,第213页。
[参考文献]
[1] 曾庆瑞.通俗电视剧艺术论――世俗生活的神话[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2] 戴清.多极分化 异趣共生――2003年现实题材剧盘点[J].当代电影,2004(03).
另辟蹊径,不断开发新产品
“相亲风”降温,婚恋秀持续升温,荧屏迎来“婚姻潮”。2010年上半年,伴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的一炮走红,各大卫视掀起了“相亲”热潮,《全城热恋》、《百里挑一》、《一见钟情》、《为爱向前冲》、《爱情来敲门》、《周日我最大》……一时间相亲类节目泛滥、质量良莠不齐。
2010年下半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相亲类节目市场,各电视台从“相亲节目热”升级到“婚恋幸福秀”。江苏卫视推出关注夫妻矛盾的《欢喜冤家》和秀出婚姻恩爱的《老公看你的》,安徽卫视推出了《幸福夫妻档》,天津卫视推出《爱情保卫战》,湖北卫视推出《精诚所至》,北京卫视则推出反映夫妻幸福生活的脱口秀节目的《幸福秀》。
央视也推出《向幸福出发》栏目,以“秀婚礼、晒幸福”为定位,通过游戏“晒幸福”让观众学会面对婚姻困扰时的应对之道。
歌唱选秀有了新突破。2011年3月,福建东南卫视率先启动全国首档集体选秀节目《欢乐合唱团》。本着零门槛、全民参与的宗旨,网罗了众多极具特色的合唱团队。各大唱区获胜的代表队将前往福州与全国各赛区“高手”进行总决赛,冠军队将代表中国,放歌世界合唱节,还将有机会实现“百万梦想”;青海卫视打造的大型歌唱才艺大型选秀活动《花儿朵朵》,除9大地面唱区之外,还开辟以走进校园形式的高校唱区和以走进企业形式的分众唱区等创新唱区,并首次进军北京、上海。
职场节目崭露头角。央视曾办过《赢在中国》、《劳动就业》等职场类节目,但最终都未能成功。2011年,职场节目卷土重来,有“职场版”《非诚勿扰》之称的《职来职往》,由江苏卫视制作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节目直面就业大潮,聚焦求职这一社会热点话题,真实还原面试过程,降低报名门槛,展现不同的职场观,并告诉观众如何才能求职成功,给观众多方位的思考。
“跨年”之战愈演愈烈。新年之际,各大电视台的晚会成为关注热点,也成为各台抢占收视率、塑造和提升品牌的重要契机。2011年的最后一天,一场有16家卫视参与的史上最惨烈“跨年”晚会盛宴如期上演。湖南卫视投资5000万人民币制作跨年晚会;江苏卫视走的是国际化和本土相结合的路线;深圳卫视则温情奉上章子怡的跨年处女演唱;东方卫视跨年主打怀旧风,将齐秦伤后复出的表演和山下智久首秀作为卖点;安徽卫视则邀请200多名电视明星到场参加电视剧颁奖典礼。
央视的“启航2012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与众多跨年晚会一样,拼阵容、拼明星、拼创意,不过作为行业老大,央视的节目最终拼的也是“大”,宏大的歌舞、宏大的杂技魔术、宏大的国家体育馆。
引进版权,包装国际化
2010年,东方卫视打造的《中国达人秀》,斥重资从英国Fremantle Media公司购买版权,版权方在前期派来了两位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并提供了专门的指导手册,指导手册从片头制作到如何操作海选、节目如何剪辑、选手出镜次数、节目音乐、主持人的仪表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实验室工作般严谨。通过借鉴英国成熟的节目运作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理念,不仅保证《中国达人秀》能够高效、有序的运作,而且能够提升节目的内在品质和涵养。本土化制作的《中国达人秀》节目,不仅创造了电视节目在上海本地的收视记录,而且在全国71座城市的收视率也呈现一路高升的趋势。
《中国达人秀》的成功经验给其他娱乐节目树立了典范——引入海外节目模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模式引入,更是一套娴熟管理操作系统的引入、一个成熟制作流程的的引入,激发了本土原创的能力。各省台受此启发,纷纷斥资购买节目模式。2010~2011年,引进自国外版权的节目出现井喷,大家都期盼能借助海外节目模式,为原创力匮乏的国内综艺节目“补血”。
大投入,大制作,大产出
随着电视竞争升级,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也进入一个大投入、大制作的阶段。以《中国达人秀》为例,版权购买的费用是110多万人民币,导演组团队约60人,加上宣传、制作共100多人,一个栏目投入如此大的人力在目前国内是很少见的。同时,《中国达人秀》舞台表演有13台摄像机,一共20个机位,全方位、多角度地拍摄到选手的表现、现场评委、观众和侧幕主持的反映,以及现场的突发状况。
大投入、大制作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非诚勿扰》、《我爱记歌词》等广告费水涨船高,收入早已过亿;《花儿朵朵》广告收入在5000万左右;《中国达人秀》广告收入更是持续追加,第三季节目的总冠名广告费已经突破1亿元人民币大关,比第二季又增加了2千多万。
借助微博展开观众互动,扩大影响力、增加收视率
浙江卫视《越跳越美丽》联合网易微博,用微博捧红节目嘉宾,制造话题。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在春节期间制作了“返场男嘉宾系列节目”,腾讯微博就此推出相应活动,活动开始之前就吸引了600万腾讯网友参与;2011年情人节,江苏卫视与腾讯网合作推出了“520微姻缘腾讯专场”,20天之内,通过微博报名人数已过8万人,共有10万多条微广播参与互动。
这种通过微博互动的方式弥补了低介入媒体造成受众短暂记忆的缺陷,使一般接触向深度接触转化,受众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信息处理、思考判断、行为发生等一系列过程,对传播主体的记忆提升到更高层次,获得与品牌关联的深刻体验。这种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营销理念。
与视频网站合作紧密,营销活动常态化
一、导语:剧领
中国是世界第一电视剧大国――既是第一生产大国,也是第一播出大国,还是第一观众大国。电视剧不仅是中国电视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中国互联网和新媒体最追逐的创意内容之一。2010年,电视剧继续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不仅拥有最大规模的观众群,而且也强有力地推动了内容产业的活跃。本年度,中国生产约15000部集电视剧,平均每天生产新剧40集,是世界任何国家都很难想象的;全国1974个在册的电视频道中,播放电视剧频道达1764个,占总数的89.4%,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全年在电视频道上首播和重播的电视剧总量超过500万集,占电视总播出时间近四分之一;中国观众看电视剧的平均时间每天超过1小时,占整个电视收视时间约三分之一;中国互联网视频网站点击规模最高的也是电视剧,单剧点播累计超过千万次已经不是个例;中国现有获得电视剧生产甲级许可证机构132个和乙级许可证机构近3000家,电视剧生产能力和投资规模都在逐年上涨;在媒介热点、文化热点、日常生活中,电视剧常常成为重要话题,“媳妇热”(《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热”(《老大的幸福生活》)、“三国热”(《三国演义》)、“红楼热”(《红楼梦》)等等,都是电视剧引起的社会焦点,新《红楼梦》的热播,甚至带动大观园入园人数大增,旅游收入比往年同期提高30%到50%。电视剧在中国已然成为时代风雨表,文化里程碑,社会折射镜。
二、电视剧生产:生产数量、投资成本、销售价格全面是上扬
(一)电视剧产量回升,部集数达历史新高
中国电视剧行业,仅仅从电视剧生产的数量来说,似乎是供大于求。15000部集电视剧中,有三分之一很难进入播出频道;但从质量上来说,似乎又求大于供,优质电视剧满足不了电视台播出需要,大量电视剧在不同频道甚至同一频道反复重播。这种现象,最近几年对电视剧产量带来了下降趋势。但2010年,由于各电视台,特别是卫视频道加大了电视剧购买投入,提升了电视剧生产单位的盈利预期;加上各种行业外资金(包括各级党政部门、各行业外企业和个人、各种金融资金等等)进入电视剧生产环节,扩大了电视剧生产的投资总量,还有宏观的文化产业热的兴起,释放了电视剧的生产能力,使2010年的电视剧产量再次出现回升态势。2010年,全国取得发行许可证剧目共计436部、14685集,分别比前一年增加8.5%和13.7%;电视剧生产集数达历史新高。
(二)电视剧生产成本明显提升,电视剧生产进入亿元投资的大片时代
由于电视剧生产数量提升,加上大量行业外资金进入电视剧生产行业,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加上广告投资等等的介入,导致电视剧生产过程中部分稀缺资源价格迅速上涨,如一线演员、著名导演和编剧的报酬成倍增长,客观上推高了整个电视剧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非商业投资的赞助、资助资金的进入,从前端降低了投入风险,使电视剧成本控制力下降,导致电视剧整体成本普遍提升。特别是2010年出现了一些单部成本超过5000万的大制作电视剧,更是成为电视剧生产的标杆,牵引整个电视剧投资水平的上扬。2009年度全国电视剧年度投入制作资金总量超过50亿元,2010年相比2009年在电视剧投入资金上会有更加显著的增长。2009年,《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单集成本达百万、单集销售价超百万成为业界标杆,但在2010年它迅速被新四大名著超越,新《三国》、《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的投资额都已经超过亿元,分别达到1.5亿、1.3亿、1.18亿和1亿左右,成为大陆电视史上首批投资过亿的大剧。
(三)电视剧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电视台重返电视剧生产环节的步伐加快
随着电视台产业化改革的深入和对电视剧资源竞争的加剧,曾经完全制播分离的电视剧生产环节开始发生变化,电视台重新返回电视剧生产的上游,通过自制、定制、预购、合作等方式,介入电视剧生产,不同程度地获得电视剧内容的控制权。湖南、浙江、上海、江苏等主流电视台都力推自制剧,湖南卫视先后推出《一起来看流星雨2》、《新还珠格格》、《丑女无敌4》、《麻辣女主播》、《丝丝心动》、《爱情果冻》、《传闻中的七公主》、《小时代》,浙江卫视推出《爱上女主播》、《歌舞青春》、《我的野蛮女友》(电影版日剧版)、《我爱记歌词》,东方卫视推出《加油,优雅!2》、《杜拉拉升职记》、《网球王子3》等,江苏卫视推出《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续集,安徽卫视推出《幸福一定强》、《就想爱着你》等。电视剧在制播分离基础上开始新一轮制播整合。即便是社会机构生产的电视剧,也越来越多地与电视台合作,以期减少交易成本,提升产品效益,达成资源共享。在民营电视剧生产机构中,刚刚上市的华谊兄弟规模有比较明显的增加,而海润、华录、小马奔腾等民营公司以及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仍然是电视剧生产主力。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由于刚刚完成改制完成,2010年还没有显示出生产活力。
(四)电视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回报明显提升
2010年,一方面电视剧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电视剧的销售渠道也有所扩大,销售价格有明显提高。近两年,我国电视剧的版权销售价格一路飙升。一部中上档次的首轮剧单集价格一般每集30-50万元。在2010年,随着四大名著的翻拍,版权销售价也攀上高峰:四大名著的电视台首播和重播版权销售单集甚至超过300万元。与此同时,被称为视频网站上市元年的2010年,互联网等新媒体播出渠道迅速成为电视剧销售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在2010年春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上,25家视频网站争购电视剧,价格从过去的每集几千元、几万元直到最高价超出每集20万,大大高于传统音像版权的销售收入。网络版权价格全年呈现不断上涨的态势。由于网络视频的发展,电视台播映的许多剧目都在网络上播出,再加之盗版的影响,电视剧正版音像市场日渐萎缩,而网络电视剧观众群体正在形成。此外,近年来中国电视剧的出口额也超过2000万美元(约等于1.4亿人民币左右)。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的同步上涨,导致整个电视剧行业经济规模提升。
(五)每部电视剧的集数有增加趋势,投入产出效益诉求更趋明显
尽管中央电视台提出单部电视剧不超过30集的播出限制,但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规模效应的驱动下,2010年电视剧集数的增加明显高于部数的增加。2009年每部电视剧平均集数为21集,而2010年每部电视剧平均集数则达到37集。《金婚风雨情》50集、《红楼梦》50集、《西游记》60集,《水浒》达到80集,而《三国》则以95集
的容量冲击百集大关。每部电视剧的集数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剧的生产效益,同时,也带来人为加长、注水等现象,引起观众的不满。
(六)电视剧经营前置,植入广告越演越烈
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剧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广告商的植入需求,一方面也是因为电视剧生产方试图通过植入广告降低生产风险,2010年的电视剧植入广告成为重要现象。大量现实题材电视剧都出现了植入广告。湖南卫视《一起来看流星雨》植入广告收入近千万元,创下了国产电视剧当时广告植入数量之最;《丑女无敌》大张旗鼓植入多芬、清扬等品牌广告,植入式广告收入突破1000万元。但是,2010年部分电视剧因为植入广告过于“突出”而受到观众批评,而有的电视剧则是因为植入广告过多影响到电视台的利益受到抵制,《乡村爱情》、《金婚风雨情》等电视剧都因此成为关注热点。植入广告本身,是电视生产降低风险策略和广告策略互动的结果,但是如何在恰当的题材、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位置和用恰当的方式植入广告,达成广告商、电视剧生产方、播出方和观众四方利益的平衡,是电视剧植入广告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政府适当的行业监管则是这种平衡可能达成的前提。
三、电视剧播出:三国演义、寸土必争
(一)电视剧播出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
电视剧是中国电视的生力军。电视剧、新闻和综艺常常被称为电视播出的“三架马车”,
无论是播出量还是收视量都比较突出,资源使用效率较高。其中,电视剧更是独占鳌头。2010年电视剧的播出份额接近30%,超过其他任何类型节目而高居首位;其收视比重更是超过30%,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新闻类节目。同时,不到30%的播出比重所带来的广告收入比重却接近50%,有将近四成的电视台全年70%~80%的广告收益依赖于电视剧,2010年播出的《三国》和《红楼梦》,分别拿下1000万和2200万冠名费。安徽卫视仅《水浒》就卖出1.5亿广告。所以,尽管从媒介意义上,常常说是新闻立台,但从经营角度上来说,电视剧才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
(二)中央、省级卫视、地面频道三国演义,央视地位面临挑战
电视剧播出形成了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的三足鼎立态势。过去,电视剧首播或者选择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市场,或者选择地面频道完成区隔性市的场累计,全国覆盖的省级卫视为了降低购剧成本,大多选择电视剧的二轮甚至三轮播出。随着近年来各省级卫视加入首播、独播和联播竞争,卫视成为电视剧播出的重要平台,不仅挤压着地面频道的电视剧播出空间,也抢夺着央视电视剧的优势地位。特别是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等,都继安徽卫视之后,大大加大电视剧投入,形成电视剧播出全频道战略。三国台、红楼月、剧星坊、首播式、电视剧盛典等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频道整合推广,创造了电视剧播出的一个又一个热点。中央电视台在全国电视剧收视排行榜中,虽然仍然占据着领先地位,有2部电视剧平均收视率超过5%,但央视电视剧总收视份额近年来却在逐年下滑,已界临到20%的关口。省级卫视电视剧的收视份额总和则从前几年的30左右,直逼40%的关口,其他数以千计的地面频道则面临更大收视压力。
(三)电视居4老少成宜、大众基础庞大
电视剧是中国最大众的艺术形式,其中女性观众占看电视剧总数的54.3%,45~54岁的中年人占看电视剧观众总数的22.2%,初高中学历者占电视剧观众总数65%左右,无工作的人数占38%左右,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观众占近70%,“老少边穷”代表了更大规模的电视观众主体。电视剧成为最方便、最廉价、最没有门槛、最具有普及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为大多数中国人提供了基本文化精神产品。
(四)现代都市情感生活和革命历史题材成为收视亮点
尽管本年度名著改编剧引起了很大轰动,但播出收视最好的剧则主要集中在现代都市情感生活题材和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上。本年度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中,收视排名前10位作品,现代都市情感生活题材占4部(《老大的幸福》、《牵挂》、《张小五的春天》、《我的美丽人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红色经典题材占4部(《洪湖赤卫队》、《解放海南岛》、《红色摇篮》、《》),反特谍战剧l部(《利剑》),赵本山主演的农村题材剧1部(《乡村爱情》)。在各省级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收视排行榜前10名中,现代都市情感生活题材也占4部(《一起又看流星雨》湖南卫星频道、《爱上琉璃苣女孩》湖南卫星频道、《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卫视、《丝丝心动》湖南卫星频道)、近代年代剧2部(《钻石豪门》江苏卫视、《铁梨花》北京卫视)、古装历史题材剧2部(《三国》江苏卫视、《杨贵妃秘史》湖南卫星频道)、古装神幻剧2部(《活佛济公》江苏卫视、《仙剑奇侠传第三部》江苏卫视)。现实生活,特别是感情生活成为现实题材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而战争、谍战、传奇类型的革命历史题材依然有较大的观众市场。中央电视台在主旋律电视剧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五)电视剧播出平台强弱分明,逐渐分化
全国播出电视剧的45个卫视频道中,前10名频道以28.4%的总播出份额占有63.49%的总收视份额,剩余35个频道瓜分剩余不足40%的份额。在前10名卫视中,央视综合频道因为长期形成的优势,依然是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播出平台。中央台一套和中央台八套独占28.4%的收视份额。综合频道以3.12%的播出份额,创造了15,96%的收视份额,电视剧频道以4.73%的播出份额创造了11.11%的收视份额,都远远高出排名第一的省级卫视湖南卫视(播出份额1.92%,收视份额6%)。央视一套《乡村爱情》和《老大的幸福生活》超过5%的收视率,更为其他所有频道所望尘莫及。央视收视前10位的电视剧,综合频道独占其中9位。央视电视剧频道在前10中占据最后一位,其超过2%的收视率也略高于省级卫视排名第一的电视剧。尽管央视面临省级卫视的步步紧逼,但因为中央电视台的葡萄胎优势,依旧在全国观众中享有竞争优势。
在省级卫视中,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收视份额均超过5%,位于第一方阵;山东和浙江卫视收视份额超过4%,位于第二方阵;北京、天津和江西卫视凭借超过3%的份额位居第三方阵。湖南卫视的电视剧播出份额虽然排在安徽、山东、浙江、天津、江西之后,但收视份额却排名第一,显示了其资源效率利用最好,甚至接近了央视综合频道的资源利用率。在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排行榜上,排在前10位的剧中,湖南卫视占4部,其中的《一起又看流星雨》和《爱上琉璃苣女孩》分别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江苏卫视占4部;北京卫视占2部,表明这些卫视平台已经处在电视剧播出的有利地位。
(六)独播、首播剧具有一定的份额优势
中央台综合频道和电视剧频道播出电视剧大都为独
播或首播,其收视率竞争力往往强于其他卫视频道。而省级卫视频道也往往是独播剧或者首播剧成为收视主力。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排行榜前10位中,湖南卫视的4部剧、江苏卫视的《仙剑奇侠传第三部》和《钻石豪门》都是独播或首播剧。而《三国》和《铁梨花》则是在四台连播中脱颖而出,既显示了电视剧作品的影响力,也显示出江苏和北京卫视播出平台的优势。
(七)电视剧播出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由于电视剧制作成本提高,销售价格也相应大幅度提高,为购买到更多的优质电视剧播出,除湖南卫视因为自制剧较多、电视剧播出比重较低而基本采用独播方式以外,省级卫视纷纷采用“N+X”同期首播、二次重播、多轮次播出等方式,共享电视剧资源,常常也因而引起编播大战,成为年度引人关注的现象。为利用剧本身所具有的高关注度和收视能量,许多电视台以大剧为中心,以系列相关剧目为辅,簇拥大剧、映衬大剧,以大剧带小剧、带老剧,借大剧东风实现收视方面的促进。《三国》播出时,天津卫视、重庆卫视和中央台八套播出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新版《西游记》、《红楼梦》播出时,老版也被电视台翻出来播放。2010年1月初《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播出前后,参与播出的大部分频道(浙江、天津、河南、上海等卫视)也都播出了该系列的前三部。《老大的幸福》热播时,相关探讨“幸福”或以幸福命名的电视剧也遍地开播,包括都市生活剧《幸福还有多远》(北京、广西和新疆卫视)、《幸福陷阱》(浙江卫视),悬疑剧《幸福花开》(江苏卫视),言情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厦门卫视),以及新播的社会伦理剧《幸福》(贵州、广西、广东和江西卫视)。随着竞争的升级和深入,省级卫视电视剧联合播出方式日益创新、增多。林林总总的播出模式背后透出频道之间在电视剧资金和稀缺程度的博弈与合作。
(八)电视剧资源利用率有所下降
近年来,电视台大大增加了电视剧的购买投入,电视剧播出份额也在提高,但电视剧的收视份额却出现连续下降态势。中央电视台和省卫视的电视剧收视份额并没有因为多播剧而水涨船高。2006年以来,电视剧收视暴露疲软、萎缩之态,资源使用效率连年大幅下滑。2010年,电视剧的播出量增加为几年来最高值,但资源使用效率却为近年最低值。尽管从2001到2010年电视剧的使用效率始终处于“正值”临界点,但以2005年为分界线,以前的电视剧资源使用效率是在逐年提高,这之后却在逐年缓步下降。电视剧播出的竞争,在收视总量增量有限、存量竞争的你争我夺情况下,资源利用率下降已成必然趋势。中央台、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实际上都因为这种竞争而降低了效益,只能通过广告提价和增加广告投放量等方式来弥补效益降低的损失。湖南卫视等也在通过自制剧来降低成本,通过打造更多的综艺节目来替代电视剧之间的恶性竞争。
(九)电视剧的网络和新媒体市场明显扩展
中国视频网民3年中增长超过170%,总数已接近3亿。据CNNIC提供的数据,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最喜欢的视频类型排序前五位分别为电影、电视剧、搞笑广晾险/另类冒险、娱乐八卦/综艺节目、动漫。电视剧依然是网络视频用户最喜爱的内容类型之一。网民的年轻化及其收视倾向促进了互联网企业对电影电视剧占有量的争夺,同时促成了网络剧版权市场的形成。在风险投资、上市、新媒体整合的推动下,网络视频行业2010年高速发展,视频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民和新媒体用户的视频观看习惯逐渐形成,电视剧在电视台、音像市场之外获得了新的传播渠道。所有电视剧的网络版权收入总数从2004年的几万元到2010年跨越式地增加到了几千万元。影视剧网络独播最早是由《大秦帝国》在搜狐视频开创的。《大秦帝国》的版权当时卖到25000元一集,成交价格大约60万元左右。而在2010年初,土豆网斥资百余万买断央视开年大戏《神话》的网络版权;其后,盛世骄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垄断了四大名著的网络版权,把非独家播放权提升到2万/集的天价;一些视频网站与影视剧制作机构开始深度战略合作;自制剧从“草根视频”转向精品电视剧创作。从视频网站影视剧存储量看,视频网站逐渐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酷6网为代表,存储量超过4000部集;第二梯队以奇艺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搜狐视频、土豆网、优酷网、乐视网为代表、存储量在600~1000部集不等;第三梯队以新浪视频为代表,存储量大致在300~400部集,但几乎都是热播剧。除去终端业务的附加收入外,网站主要通过广告收入、用户包月、版权营销以及依靠上市获得的资本层面收益来支撑内容版权的成本。随着电视台与网络播放顺序的重新调整,将会有一批电视剧选择网络与电视同步,甚至网络先于电视台播出。视频网站已经成为电视剧重要的播出渠道。
四、电视剧创作:热点频出、力作纷呈
(一)现实家庭情感剧:提供日常人生哲学
与激情澎湃的2008和2009年相比,2010年的中国电视剧题材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多元趋势,少了几分宏大历史叙事的热血与激情,而是用更平和更贴近更幽默的方式,展现对现时代和“小家庭”的关注。这既是对前一年由于建国60周年的历史节点而造成的宏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的调整,又是对中国电视剧由来已久的日常叙事、家庭题材传统的延续。据央视索福瑞对2010年上半年电视剧市场题材的分析,都市生活(14.9%)、社会伦理(14.5%)、近代传奇(13.3%)三类电视剧收视率居播出市场前三甲,占据了电视剧收视的半壁江山。这种情况在下半年继续延续,《婚姻保卫战》、《新安家族》、《铁梨花》、《金婚风雨情》等一批电视剧,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获得了观众台下网上的追捧和讨论。以家庭情感为题材的电视剧是2010年最重要的创作收获。其中,《老大的幸福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金婚风雨情》都是年度的代表性作品。这批作品不仅表现了世俗人生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生活哲学。
在高度世俗化和高度物质化的今天,处在财富持续膨胀、欲望不断升级中的芸芸众生,无论其地位高低,也无论其成败荣辱,大都生活在过度紧张、亢奋、焦虑和急功近利的轨道中,被无穷无尽的欲望压迫得不停地在“追求”之途上狼奔豕突、昼夜兼程。《老大的幸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供了一种回归日常的生活方式。憨厚老实的足疗师“老大”,原本在东北小城过着多数平凡百姓一样的简单生活。而几个自以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弟弟妹妹却帮大哥换一个活法。尽管在兄弟妹妹们的“忽悠”下,老大来到大城市北京,被亲人们安排到一种他们所认为的“幸福生活”中,但是忙碌而迷惘的大城市生活却让老大从心灵深处失去了“家园”的安宁和熟悉。他在目睹了房地产大亨二弟、官迷三弟、房奴四弟、“股疯”小五的生活后,身心俱疲、倍感茫然;与此同时,老大却在照顾着孤苦无
依的梅好和她的自闭症的儿子乐乐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得到幸福体验。老大最终放弃了这种为名利而忘记平凡人生快乐的生活方式。电视剧用“老大”的故事传达了简单的主题:幸福不来自于永无穷尽的欲望和物质,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付出和得到。由范伟扮演的“老大”,豁达开朗积极,更重要的是热心热情善良。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点温存、一丝爱意,都能够成为他人生幸福的理由。电视剧中老大日常生活中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妥了”,所包含的担当、知足、单纯和豪气,成为了这部电视剧最内在的精神气质。而范伟扮演的这位“老大”,还是一个养生专家,他还有一句口头语就是“调调”,不仅调理生理更要调理心理,更是现代人生一付不苦口却养心的人生良药。
也许正是这些电视剧所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以及“老大”、“媳妇”等人物对这种价值观的“逼真”演绎,使这些看起来并不华丽、也不刺激的故事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同。两年前,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不差钱”,一句“人死了钱还在”的调侃曾经流传一时,其实,与《老大的幸福》一样,都同样宣泄了观众对目前这种浮躁而迷失的忙碌生活的厌倦和焦虑。
在这些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有时为了追求戏剧性还有些“编造”痕迹,特别是近期电视剧中受到观众较多非议的“植入广告”常常有“突出广告”的嫌疑,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出戏”和反感。但总体来说,这些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还是活灵活现的,使观众能够忘却过度“戏剧性”和某些“商业化”的干扰,对电视剧的人物充满牵挂和感情。许多网友甚至自发地讨论,自己最喜欢电视剧中的那个人物,最不喜欢那个人物;有的观众还在自己身边对号自己生活中的“老大”或者“媳妇”。范伟因为“老大”,海清因为“媳妇”,胡兵因为“耿直”、周韵因为“舒曼”而成为2010年中国观众的集体形象记忆。
(二)名著改编:在市场与艺术的夹缝中徘徊
名著改编无疑是2010年电视剧创作生产的热门现象。“红楼”、“三国”等四大名著你方唱罢我登场,将电视银屏搅合的沸沸扬扬;《四世同堂》、《茶馆》等新文学名著也纷纷被改写重现在电视屏幕;《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一批当代文学名著也陆续被改编重拍。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名著改编的第二次热潮。1980年代,与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运动大背景相一致,为了反思传统文化、继承新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倡导个性解放、人性回归,中国影视曾将大量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搬上电影银幕和电视剧银屏。《四世同堂》、《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雷雨》都不仅轰动一时而且成为中国影视经典。这些名著改编作品不仅对于普及和传播文化居功至伟,而且也通过解读历史解读经典呈现了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普通电视观众的心路历程。至今,这些名著改编作品都仍然是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共同的情感体验,成为铭刻时代印迹的文化记忆。
任何时代都会用自己的方式重写历史,用自己的态度与历史对话,温故知新、推陈出新。在中国影视高度市场化的今天,这次名著改编热,无论是成因或是观众反应,与30年前都截然不同。大多数名著改编,也许首先都不是来自于当代的文化需要,而是经济需要和利益驱动。因为这些名著的跨时代影响和丰厚内容,为改编减少了经济风险,名著的重写重改,也为影视项目提供了引人关注的营销概念。“未成曲调先有情”,可以说是为名著改编、重编提供的得天独厚的商业保险。这在好莱坞重拍、翻拍、续集、系列化蔚然成风的影视创作和生产现象中也得到了印证。
以新版《红楼梦》为例,从一开始,对这部中国古典名著的改编就更多的出于经济考量和利益驱动,而非1987年借改编《红楼梦》来传播文化经典。“红楼梦中人”的海选,为影视项目提供了前期热身;不断出现的网上台下的讨论和评价,则为电视剧提供了市场推广。新版《红楼梦》在这方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海选换来了还未拍摄即已关注的眼球,同样也带来了演员生涩表演所形成的艺术“硬伤”。“我注六经”式的演绎方法,似乎表达了艺术家某种程度的艺术诚意,但终因忽视了电视剧的大众品质和未能达到预期水准而招来质疑。
当下的这次经典重拍和翻拍,引起观众反应与30年前的兴奋相比,似乎更多的是失望。无论是网络或是传统媒体在评头品脚、议论纷纷的同时,毁多誉少,甚至积毁销骨。这种反应,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今社会文化价值观更加多元带来的众口难调,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这些改编作品在创作和生产态度方面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迷失。
名著改编源于经济驱动的动机本身未必不正当。但关键在于这种利益需要是否能够与当代观众的精神需要合拍,经济驱动所带来的创作元素和生产方式是否能够与经典艺术的风格和形式有机融合,利益驱动下的影视产品是否能够体现出足够的对经典的敬意和对观众的诚意。在某些作品中,为迎合当代观众而刻意设计的各种雷人台词,为迎合观众兴趣不选最合适只选最好卖的明星担当角色,为提升娱乐性而故意强加各种打斗、、嬉戏段落,为最大化经济利益而植入不恰当的广告,还有降低成本、减少投入后各种掩藏不住的粗制滥造或者急功近利等等,都破坏了观众对经典的期待,也破坏了经典美学内在的完整和精致。文化产品,不符合文化规律往往就难以成为真正被观众认可的合格的文化产品。尽管在名著改编中,一些导演、艺术家的确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自己的艺术诚意,但在金钱逻辑被放大的环境中,名著改编的书香气可能常常会被弥漫着的铜臭气所淹没。这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症候,个人努力在生产方式和社会氛围中往往渺小而无助。
(三)类型电视剧:商业电视剧逐渐走向成熟
自从美剧在网络上风行,《越狱》、《24小时》、《兄弟连》等电视剧似乎就成为了中国商业类型剧的高不可及的标杆。2010年,战争和悬疑剧成为中国商业电视剧的代表性类型。
受制于播出和收视惯性,以及制作播出之问长达一年半左右的滞后期影响,前一年军旅生活、反特、谍战题材仍占据电视剧收视的一席之地,其中,谍战剧《黎明之前》是上乘之作,《桥隆飙》、《大西南剿匪记》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反应。
战争剧《桥隆飙》沿袭自《亮剑》开始,被《狼毒花》等推向极致的战争剧路线,通过对性格外化、动作主动、不拘一格的传奇人物的奇异生活和英雄壮举,唤起观众对超越束缚、敢爱敢恨的英雄境界的敬仰和关注。桥隆飙根据真实人物原型创作,与原型相比,桥隆飙更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草莽英雄。对敌人除恶务尽,对亲人情深似海,对朋友义薄云天,对女人铁骨柔情,这种高度夸张同时又高度浪漫化的创作方式,为观众创造了正中有邪并逐渐改邪归正的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是红色经典电视剧中从土匪到战士的人物形象的完整叙述。观众通过这一非凡人格和英雄行为,寄托跨越现实平庸和人生困境的理想,在不羁的英雄人格中感到民族主义精神。电视剧中,不仅
桥隆飙形象生动,剧中其他人物也大多定位明确、性格特征鲜明。马定军、沙贯舟两位侦察员,不仅外形一胖一瘦,而且一个幽默成熟,一个精明认真,两人之间的战友情谊更是感人至深。两位曾生离死别的男人最后的分手更是将战友之情演绎得含蓄中有爆发。电视剧中围绕在桥隆飙周围的4位女性形象,也各有风采。义妹小白龙的骁勇任性,童养媳玉凤的坚韧贤惠,彭雅涵的天真清纯,狄月清的内敛深情,既是桥隆飙形象的烘托和强化,也为电视剧创造了风味各异的爱情悬念。无论是桥隆飙的百发百中、所向无敌,或是小白龙的飒爽英姿、横刀立马,铁娘子的浩然正气,都颇有传奇英雄的味道。而桥隆飙与铁娘子的母子关系、桥隆飙三兄弟的恩爱情仇,狄月清父女的反目为仇,桥隆飙与4位女性的四角恋情,则为观众提供了“高于生活”的类型魅力。
这类电视剧不是真正的写实主义作品,而是带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气质的英雄传奇类型剧。《桥隆飙》基本没有一线大明星,在传奇性剧情设计上也有明显疏漏,人物因为类型化带来明显的概念性,战争场面调度的逼真性也不足,与前一年战争题材电视剧《我的名字叫顺溜》相比,其人物和情节的生活质感差距明显,即便如此,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制作和播出市场上,《桥隆飙》最终收视热点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对于电视剧来说最重要的是故事,而对于故事来说最重要的则是人物塑造。如果说电影是明星的娱乐,那么电视剧则更是人物的艺术。人立则剧立,是电视剧制作和播出的重要规律。
2010年的类型剧中,谍战剧《黎明之前》在如此众多的谍战跟风作品中,在《潜伏》、《暗算》等作品的阴影下,仍然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显示了中国悬疑类电视剧在艺术上越来越成熟。《黎明之前》的收视成功,说明电视剧题材有冷热,但冷热只对类型批量产品来讲有影响,而对艺术品质上乘的作品来说,冷热规律就非常有限。《潜伏》出现也是在谍战剧泛滥成灾的时候仍然成为收视热点。《黎明之前》也正是因为其创作水平较高,仍然能够在泛滥的谍战剧中受到观众关注。
与《潜伏》相比,《黎明之前》吸收了更多美剧的类型手法。《潜伏》虽然是谍战题材,但采用了家庭剧、爱情剧手段,帮助它弱化谍战情节类型的制约,它真正吸引观众的也不在于动作性,基本上还在于这一对奇怪的夫妻和办公室政治。而《黎明之前》却是按类型剧方式去构思和创作的。休眠的卧底被激活,一边要护卧底,一边要抓卧底,人物设置围着这一条主线来设置关系。电视剧把棋盘假定好以后,它的戏剧性便来自于剧中人物智慧的推动,一方想保住不被发现,另一方要挖出卧底,形成真正的斗智斗勇。情节发展因而具有了内在逻辑。当然,由于假定性设置仍然有一些漏洞,情节的展开有时会遇到绕不出去的死胡同,剧中只好假设条件推动游戏进行。这部剧制作精良,多数场面戏都引人入胜,特别得到了青年观众在网上的热捧。
2010年,《喜气洋洋猪八戒》、《一起又看流星雨》、《泡沫之夏》、《和空姐一起的日子里》等青春偶像剧、古装历史剧、神话剧、农村题材电视剧、热门文学作品或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都“各领”,以不同面貌丰富着荧屏。这一年的电视剧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电视剧在题材多元化、类型化和观众分众化上的探索,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雷同题材集中,山寨剧、改编剧较多的事实;一方面,中国的电视剧力图以现实题材、百姓生活、普世价值来纾解大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困境,另一方面,这种对现实的关注却更多的停留在社会生活的表层,真正反映现实生活困境、关注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电视剧很少;一方面,中国的电视剧过度开发着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资源,但另一方面,却没有出现太多彰显民族本土文化魅力、塑造积极正面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电视剧。这种种复杂而多变的现象,如棱镜般反射出身处转型社会,中国电视剧在国家文化、制度管理、民族传统、核心价值、大众诉求、商业利益种种“冲突”之中复杂的镜像,反映出中国电视剧在用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弥合这这种对立所带来的鸿沟的同时,也被这种逻辑所左右。
五、电视剧走向:剧争天下、分久必合
(一)电视剧正在进入卖方市场
2010年电视剧单集销售价格超过百万已经不是新闻。电视剧购买价格将越来越高,尽管仍然有大量低质电视剧无人问津,但对于优质电视剧来说,已进入卖方市场是不争的事实。在购剧预算上,江苏卫视2010年号称投入6亿,2011年预计增加到8―10亿;安徽、湖南、浙江、东方和北京五家卫视也调高购剧预算,各台均达3―5亿;中央电视台甚至提出上不封顶的购片价格。电视剧价格提升,将带来电视剧市场资源争夺更加激烈。优质电视剧资源(优秀编剧、导演、演员)由于供不应求必然导致电视成本持续上升,电视剧市场恶性竞争局面会逐渐明显,而优质电视剧将有更大议价权。
(二)电视剧走向整合播出
受制于电视剧资源的匮乏和《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编排管理的通知》对电视剧播出时长、集数等各方面做出的具体而详细的规定,省级卫视开始从以往播出环节的独播、首播、联播、反复播出、循环播出、抢时播出等竞争方式转向编排效益,通过编排和营销吸引最大规模的观众。宣传推广、资源共享、剩余价值延伸等等,成为电视台播出重点电视剧的常规手段。有的卫视频道开始以一部剧命名,有的卫视提前三个月宣传推广大剧,有的电视台开发系列栏目或节目配合热点电视剧播出。安徽卫视,先是播出100分钟的《三国》首映礼,在《三国》播出期问,除安徽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和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外,所有节目都和电视剧《三国》有关,有开播前的《三国》开播倒计时特别节目,播出两集后无缝链接播出10分钟的“《三国》三人行”特别节目,以至于有人戏言“安徽卫视变身三国台”。这些手段,在开发电视剧衍生价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各电视台的电视剧编排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促进了电视剧播出效益的最大化。
(三)电视剧资源正在成为电视频道影响力的分水岭
由于各电视台的经济实力不同、经营体制不同、运行观念不同,导致各频道在电视剧选择购买方面很有差异。湖南依靠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品牌优势,江苏、浙江依赖自己的区域经济实力,北京卫视依靠其首都影响力,安徽依靠其“剧行天下”的品牌积累成为卫视电视剧资源最有优势的竞争者。电视剧资源的购买能力和播出效果,使电视市场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东西贫富悬殊大于南北。从收视份额上看,2010年1~4月份,前三家卫视集体收视份额从2009年的7.14%跃进至7.74%,在省级卫视整个收视份额中占据27.7%,省级卫视在竞争中形成的马太效应在新的一年会愈加明显。
(四)中国电视剧已进入多媒体传播时代
不仅全国四级电视频道对电视剧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而且随着正版化要求,各视频网站也加入了电视剧
版权争抢中。2010年有多部电视剧的视频网络点播量都突破1亿大关,电视剧单集价格从过去的几乎免费或者最多不过几千元上涨到几万元、几十万元。据CNNIC统计,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4亿,视频用户规模则高达2.9亿,其中超过4000万人是所谓“网络视频独占群体”,他们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收看传统电视。视频网站逐渐成为电视剧资源的主要需求方。最近,视频网站乐视网消息称,已买下清宫大剧《后宫》(全称《后宫甄嫘传》)的网络版权,将与电视台同步播出,版权价格高达每集30多万元,整部剧价格超2000万元,高于国内一线卫视的购买价格。对于电视台而言,渠道多元化消费的终端化不仅意味着对优秀电视剧资源的竞争会更加的白热化,造成电视剧交易价格连年上涨,更意味着电视剧在省级卫视的播出比重逐渐上升的同时,资源使用效率却在逐年递减。电视剧市场将从过去单一的电视频道扩展为多媒体市场。
(五)中国电视剧开始进入大片时代
由于电视剧销售价格提升和市场的多媒体化,加大了电视剧生产机构投资信心,也由于在电视剧市场上人们往往只买最热最大的作品,使电视剧投资生产者更加热衷于大投资大制作,电视剧进入了大片时代。《三国》、《红楼》等艺术品质评价不一,但制作规模却使其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这种现象,必将刺激中国电视剧投资规模的提升和制作水平的提高。尽管由于电视剧生产要素资源价格必然会随之上涨,将抵消投资增加的制作成本,但从总体来看,部分中国电视剧的制作规模和艺术品质将有所提升。
(六)电视台将越来越深入地介入电视剧生产
随着电视剧资源的竞争越演越烈,电视剧购买价格水涨船高,各电视台都在寻找用不同模式重新整合制播资源,强化对优质资源的吸引和控制。许多电视台通过各种方式与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建立松散和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论坛、评奖、盛宴等各种形式,提升对优秀创作资源的吸引力,几家有实力的电视台开始了前期投资、预购、订购、定制等方式,获得资源主动权,而湖南电视台则更坚决地从电视剧购买的竞争红海中脱身而出,加大自制剧力度,争取用最低成本的制作、田忌赛马的方式,摆脱卖方市场要挟并通过植入广告和内容定制生产更符合频道定位的电视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