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土木工程就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就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就业

第1篇: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学什么

土木工程主要研究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勘测、设计、建造、保养、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或扩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主要工程设施包含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堤坝、矿井等。

主要课程:高层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CAD、材料力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造价与计价原理、建筑设备、水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土木工程专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就业面广,可以从事甲方、设计、勘察、造价(包含咨询和招投标)、施工、监理、检测等。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和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以及桥梁等工程设施的学科。

第2篇: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

《工程造价》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工程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期间,基本建设各阶段计价的依据和方法。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技术经济类专业课,其中的概、预算内容是从事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建筑工程概预算及竣工结算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具备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文件,进行招投标管理和工程建设过程中造价控制的能力。如何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

建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教学新体系,即基础、方法、实践、竞赛四阶段教学体系。其中:

(1)基础:造价课程涉及课程较多,例如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课程中的施工方法等,都与造价课程紧密相连。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很好掌握,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方法:掌握定额模式和清单模式计量计价方法,熟悉基于BIM平台的造价相关软件使用方法,包括算量、计价软件及对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软件。

(3)实践:开展校企联合,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充分利用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经验,让学生有机会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对实际工作岗位技能和流程有清晰的认知。

(4)竞赛:通过参加学校、省级、国家级造价技能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考核了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该体系在掌握造价基础知识后,引进拓展机制,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与今后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促进各部分基础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与其他相关课程有效链接,为学生造价实训技能培养奠定基础,达到提升学生造价技能的目标,同时通过后期的竞赛,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了该体系循序渐进的特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淑君.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4,40(35):280-281.

第3篇: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初探;新形势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国内工业化接近尾声,亟须消化各种过剩产能的情况下提出的,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发展战略。其中,与沿线国家共建基础设施是其实施意义中的重要一环。以高铁为例,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实际运营里程已达2.2万公里,这意味着上一阶段“四纵四横”的规划网进入全面收官阶段。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最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3.8万公里,届时将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网。这意味着,目前蓬勃高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建设产业在七八年以后或许将迎来长期的低迷。内部需求不足,走出去成为其继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来看,高铁走出去面临诸多困难:第一,中国规范的完善以及推广,还存在很大问题;第二,高铁标准欧洲化,是走出去的最大障碍。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化。实现此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学英语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整合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形式还是停留在高中阶段,注重通用式的教育形式,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学生有自己专攻的领域。对于学生来说,盲目地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多疲于应付考试,进而导致现在的英语课教师讲授的知识并不能与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相衔接。与此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高铁修建不断向外输出,这样就导致从事土木建设的人才必须和外国人交流。英语作为国际官方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大多不具备较高的外语专业素养。这就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中的另一突出矛盾。基于以上两个矛盾,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大学,必须在教学方式上做出实质性的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开设时间都为新生入学后的前四个学期,教材内容和授课人员完全由外国语学院安排负责。从授课内容和目标上来讲,由于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依然是很多学校对外宣传教学质量的指标,因此,基础英语的教学依然是实际英语教学的重点。新生从入校开始的前四个学期,主要进行基础英语的学习,以应对四、六级考试。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土木工程师,学校在英语教学方式的设置上尽可能做到分类培养,那么就会对我校外语学院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进行集中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土木工程专业素养,并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技能测评;对不能达到要求的教师进行再培养,直到测评合格,方可再次登上讲台重新授课。所以,学校教材则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更适用于土木专业学生学习,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学生。

另一种改革途径则是,将英语课程分由不同学院教师授课,前两个学期由外文学院教师讲授基础性课程,培养目标则是使学生了解得尽可能广,具备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后两个学期就安排由土木学院教师教授专业英语,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足够高的专业英语表达运用能力。如此一来,不用像其他兄弟院校单独增加专业英语这门课程,进而浪费学校教学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这一切设想均需要加强过程考核,否则很有可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一般设置一个学期32学时,专业英语在课时设计上远低于基础英语。专业英语教师配备一般多为本专业新进教师,大多数没有海外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以及教学经验。而本门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要有较高的英语读写译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在课时安排、教材建设、教师队伍组成以及考核形式上,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在课时安排上,建议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各占64个学时,把专业英语放在与基础英语同等重要的位置。教材建设上,专业英语教材编写中应该征求驻外土建企业技术负责部门的意见,把在外实际咨询、合同洽谈、施工中常用的英语编入教材,以满足学生实际就业中的英语需求。教师队伍组成方面,对专业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用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或者把一部分教师外派到驻外项目中,让其真正了解所需授课内容。在考核形式上,应突出学生的语言实际驾驭能力,提高平时课堂听、说表现占考试成绩的比重,激发学生主动运用语言的动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原则

以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工程师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是在学习前期构筑一个大的土木平台,后期进行专业群组划分,即小专业选择,以便进一步学习。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方面,为了培养适应国际化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应将《欧洲规范》纳入相关课程教材。将授课教师派往国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或对驻外项目进行跟踪了解。此外,还应该让他们与驻外企业领导进行交流,以了解企业需要的毕业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国外工程案例、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增加到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使学生在学校就了解相关规定,满足国际化的要求。

三、深化“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步伐

目前,中国是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和制造量最大的国家,现阶段量的积累已基本完成,需要做到质的更高层次的突破。我国多项关键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由于起步相对西方较晚,在高铁这个大系统中还有一些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只有将这些技术完全解决,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才会更加顺利推进。与高铁技术相配套的土木工程必须为之服务,所以必须培养一批视野开阔、专业素养过硬的土木工程师,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我校作为轨道工程师的摇篮,应担当起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甚至强制要求资历深厚的教授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其关键是需要加强过程考核,做到“学有所用,教有所长”,恢复我校“双严”的优良传统。塑造优良的教风学风,只有我们的学生素质提升了,他们走出国门,将中国声音带到世界,中国就会在高铁服务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具备更大的影响力。那么,中国标准就会走向世界,中国规范就会服务世界。因此,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有更高的定位,培养国家需要的可以独当一面的土木管理人才。因此,毕业生应该且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才管理能力和经济敏性。这些反馈的教学形式,则需要增加一些体系化的课程,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四、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

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不同国家公民所信仰的宗教也不一样。就目前“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很多土建项目在巴基斯坦处于建设或准备建设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凸显出来的巴吉斯坦的国家制度、文化背景、宗教文化、国内矛盾、经济实力等,都显得尤为突出。驻外项目负责人必须对相关文化有非常清楚的了解,方能应对各方面的矛盾。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等这些知识,需要在学校进行学习完成,所以就要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将相关课程纳入其中。这样就可以让我校毕业生具有相关知识背景,参加工作以后就可以对当地制度、文化、宗教有所了解,能够避免发生大的冲突,能够很好地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

五、结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名片。与此同时,必须培养出一批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土木工程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落在了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上。学校需要从土木专业英语、专业课程、深化“中国创造”、当地政治制度和等多层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土木毕业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考核,避免出现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强化多层次交叉的知识背景,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增加竞争能力。所以,只有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过程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入手,才能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此外,还需要加强土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与企业的联系,改善学生与相对应企业的供需关系,及时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输送到国外,增加我国高铁技术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解思维,徐军军.土木工程教学探究[J].大学教育,2013,(4):120-121.

第4篇: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CDIO,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77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he law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CDIO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roposes the new idea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graduation design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s of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the CDIO, reform

一.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土木工程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调查显示,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招聘单位越来越注重实践经验。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输出不再是单纯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是转向培养宽口径的工程技术性人才和各类复合型人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来缩小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差距,而差距又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相关,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环节,是学生唯一一次有较长时间从事研究,并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是学生从学校到单位的有效桥梁。因此,必须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毕业设计管理和考核形式,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变化和满足行业的需求。

21 世纪初,美国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型。模型的名称源于4 个英文单词: Conceive( 构思) ,Design( 设计) , Implement( 实现) ,Operate( 运作) 。4 个单词及其顺序表达了产品开发与生产的4个阶段,从技术知识和推理,个人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方面提出了对工程教育的具体目标与要求。本研究项目结合了CDIO国际工程教育的理念对应用型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

二.高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受教师资源、企业实践教学资源等条件的制约,对于土木工程这样一个宽口径就业的应用型专业来说,毕业设计多存在形式陈旧,选题面狭窄,务实性不够的问题,总而言之, 目前的毕业设计问题主要表现在“2陈旧、3欠缺”,即:

(1)毕业设计的选题陈旧,题目范围窄,选题单一;

(2)毕业设计运行方式陈旧,只需老师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规定设计内容, 提供现有资料, 学生只要按步就班就能完成任务,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3)毕业设计计算量和图纸绘制量工作繁重,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欠缺;

(4)大部分教师欠缺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指导能力不足;

(5)与毕业设计紧密相关的各专业课程设计环节欠缺有效协作与配合。

因此,针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2本3本院校),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完成学院到工作单位的完美过渡,迫切需要对毕业设计提出新的改革理念。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基本方式

研究思路

(1)通过毕业设计选题多元化,加强培育学生的构思能力。让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主题多从实际工程和生产中选取,有条件的情况下真题真做,条件限制情况下真题假作,摒弃过去假题假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性和积极性;

(2)通过开设工程设计专题讲座培训,加强培育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新模式下,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双师型教师开设实际工程案例讲座环节,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还能有力促进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

(3)通过整改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课程设计系列,加强培育学生的实现能力。课程设计题目一体化,使专业平行课程相互有效衔接,形成一个整体工程项目,为毕业设计中的实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4)通过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加入概念设计部分,加强培育学生的运作能力。将强化手算部分放入整套相连的课程设计内,毕业设计则弱化手算部分,增加计算机模型的建立,结构合理化选型,参数合理化选取,结构构造措施的处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保证了学生能在有效时间内圆满完成毕业设计;

研究方法与手段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高等院校(以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昌首义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三个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为样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问题调查,分析其在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2)实证分析法

对此前已经进行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下个年度对结合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际探索新模式的可行性,提出改革方案。

(3)实践验证法

在毕业设计中对改革方案进行实践验证,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最终结果。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拟解决如下问题:

(1) 解决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设计环节衔接不足欠缺整体性问题。

(2) 解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缺乏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类问题的能力的问题。

(3) 解决完成毕业设计有效时间不足的问题。

第5篇: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收稿日期:2013-09-26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专项基金(ZX201313);住建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2013年土建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年廷凯 (1971-), 男,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研究,(E-mail) 。

摘要: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要,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课程,开展了英文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主要从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和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入手,总结了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英文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并探讨了一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地质;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2;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99-03

随着中国科技水平及国际地位的提升,由我国企业负责或参与的国际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中国的设计和施工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更加广泛的科技合作、国际交流,培养更多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大连理工大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对2011年土木水利大类招生的300名新生,进行了英语综合测试和严格选拔,确定45人为土木工程(国际班)的第一批学生。通过土木工程(国际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直接参与国际项目招(投)标、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高层次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开设国际班工程地质课程的必要性

作为土木工程国际班课程中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学是其中的重要一门,它是以地质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勘察、测绘与实验等技术手段来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类工程活动(如土木、水利、交通、采矿、国防等)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是各类工程设施的合理选址、设计、施工与运营服务的应用地质学。可见,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工程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工程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能力将决定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1]。掌握好这一专业课程,对大型土木、水利国际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管理和招投标工作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开设这门课程十分必要。2013年上半年,根据国际班的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参照国内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经验[2-5],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为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小班授课)学生开设了工程地质课程并进行了全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实施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二、国际班工程地质课程英文教学的实践

(一)教材选用

当前英文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1)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讲授、英文互动交流、英文实验、英文作业及习题,即全英文环境。(2)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讲授,作业及习题、实验等采用中文模式。(3)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中文讲授,作业及习题、实验等采用中文模式。考虑到学生特点及工程地质课程初次开设(没有其他地质类先修课程)的特殊情况,此次为学生推荐了两本原版英文教材,即F.G.Bell编写的Engineering Geology,Tony Waltham编写的Found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并参考Plummer等人编写的Physical Geology,供学生查阅。考虑到英文原版纸质教材费用较高,建议学生通过图书馆借阅或复印任课教师提供的辅助学习材料、电子材料和PPT讲稿等,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成本,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采用PPT讲稿,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工程地质课程的培养方案,基于对英文原版教材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并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专门制作了简化版英文PPT讲稿。总体上难度适中,观点鲜明新颖,层次上由易入难,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花太多时间去阅读原版书籍,特别是在英语基础不好,专业词汇量缺乏的情况下,学生对厚厚的一本或几本书会产生强烈的畏惧感,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另一方面,综合多本工程地质原版教材而制作的PPT教案,能够覆盖课程领域的前沿信息和最新进展,使学生大开眼界、增长见识,达到课程教学要求。PPT制作中,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对原版外文教材内容和知识框架适当节选,并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特点,吸取了大量图片、动画等,作为教学使用。教学内容涉及地球及其内部圈层构造(2学时)、地质年代(1学时)、矿物与三大岩类(3学时)、岩石的工程性质(2学时)、风化作用(2学时)、地质构造(4学时)、地表地质作用与地下水(4学时)、地震与滑坡等地质灾害(4学时)、边坡稳定与加固技术(2学时)等,共计24学时。对每一专题内容中出现的生僻专业词汇进行了初步汇总,并给出简明词汇表供学生查用。

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每一小节教学结束后,与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英文形式给学生留少量的课后作业,如岩石按成因划分的类别,在野外如何鉴别,岩石与土的联系与区别,举例说明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等题目。由学生英文回答上次课布置的作业并讲解,总体上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大量的专业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介绍一些国外的教学案例,加深了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的理解。同时,课堂上也开展了部分实物教学,如介绍各大类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选取代表性岩矿、古生物地质标本,展示给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地质构造部分,将典型地质模型展示给学生,并与实际土木、水利工程项目相结合,学生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具体的问题,如讲解的岩石结构与构造部分,出现很多生僻单词,学生无法在课堂理解并消化,多是根据图片来猜测意思,这样就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其中文含义,以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点的目的。还有地质年代表,要求学生记忆这些单词和含义,避免课堂讲授涉及时,学生没有概念,以致课堂接受率和收益率下降。

(三)教学效果分析

授课结束时对听课的学生进行了口头调查,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工程地质课程的英文教学方式,学习兴趣浓厚。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不仅学到了专业课知识,还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听力的水平。此外,根据学校教务网站在学期末显示的调查结果,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和对教学效果等的反馈接近99分,总体评价较好。对PPT教案的评价,学生认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且难度适中,只是涉及的专业词汇没有注音标,给阅读和表达带来一些困难。对课堂教学效果,几乎所有学生表示认可,多媒体教学直观、丰富、有效,并有助于理解课堂英语讲授,课后也有助于复习和巩固加强,可见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值得肯定的。此外,少数学生反应由于自身英语基础有限,在听讲和阅读教材时会遇到一些障碍,感觉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也有个别学生期待由外教来担任专业课程的讲授,体现真正国际化的感觉和学习氛围。在关于教学效果的调查中,部分学生欢迎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因为纯英语教学,如何将学习内容与非国际班工程地质课程接轨,如何理解中文版的工程地质词汇及内容,是很多学生比较担忧的一件事情。部分学生将来毕业时不一定到国外发展,很有可能在国内发展,与中国技术人员打交道,或在国外,也需要与国内技术人员打交道,这样掌握中、英文两种语言环境下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是很多学生期待的一种模式。

此次课程采用全英文形式的闭卷考试,总成绩含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项。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出勤率和布置的作业,通过作业考察学生对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实验成绩体现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野外地质实习表现;期末成绩为考察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能考察学生的专业英文阅读分析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列于表1,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的课程学习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学生成绩偏低,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表1 国际班工程地质英文考试成绩分布表成绩人数比例成绩人数比例0~4912.3%70~791228.0%50~5949.3%80~891534.8%60~69920.9%90~10024.7% 三、国际班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开设工程地质课程的英语教学实践,总体上英文教学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程地质英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建设

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出版的供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全英文教学使用的教材,而国际上原版工程地质课程英文教材又太厚也太贵,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如何根据专业特点、课程要求、学生英语水平等,编写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全英文教材,是短期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实践性教学改革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采取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地质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及深层次含义,有助于国内外工程地质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也有助于增加学生未来国内外的就业机会。此外,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应尽快完成实验室岩矿标本、地质模型、地质图件等有关设施的双语化。

(三)国际化教师与国际化交流

引进在欧美国家长期生活并获得工程地质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有博士后经历的年轻人,充实工程地质全英文教学队伍。特别是邀请英语为母语的海外知名教授,加入工程地质教学团队,每年给学生讲授部分课程内容,参与工程地质课程内容规划、教材编写等工作,从而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同时,通过邀请与课程相关的更多外国专家,给学生创造更多国际化交流空间,提供出国访问交流、联合培养的机会,不但有利于课程的英文教学,更有利于土木工程国际班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全英文教学才刚起步,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在国际班英文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经验、发现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使土木工程国际班全英文教学日臻完善,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雨, 卞国强, 叶为民.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双语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9, 18(2): 97-100.

[2]何敏娟, 王少曼.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05, 14(4): 34-36.

[3]徐飞, 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J].高教论坛, 2006(1): 76-78.

[4]朱红耕, 杨生.高校本科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4, 13(2): 72-74.

[5]陈栋梁,卢照辉,周志军.土建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16(S1): 64-66.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on engineering geology course in the international

clas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NIAN Tingkai

(a.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P. R. China)

第6篇: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双师型”教师;研究

作者简介:孙家国(1968-),男,山东青岛人,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谷艳玲(1966-),女,河南鄢陵人,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福建 武夷 354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夷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ZLGCK201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7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岩土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能面向未来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的综合性、跨学科专业,这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武夷学院是福建省一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自1985年开办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目前,该专业分建筑工程和岩土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共四届累计442人。根据学校提出的“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2]以“卓越计划”为引领,建设和拥有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教学能力,确保了“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下对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卓越计划”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卓越计划高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3]

由此可见,卓越计划对教师的教学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教育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设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4]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实现新形势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构建一支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才能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不断加大引入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除了招聘高校毕业生外,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到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建设成一支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组成并能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双师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近年来,学校先后从设计院、施工企业等单位招聘技术人员6人,提高了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

2.科学设置标准,保证人才质量

在引进优秀企业工程师过程中,结合专业建设要求,科学设置引进人才标准,对引进的企业工程师必须具备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中的一项或多项。这样,引进的人员专业能力很强,保证了人才引进质量。

3.加强引进人员的教育执业能力

企业工程师进入高校教学,往往会出现无法适应目前教育体制下的学校氛围和环境,在理论教学方面往往不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经常强调工程现场实际案例及问题处理方法,实际工程案例点较多,但不能将土木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案例贯穿起来讲授,经常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无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导致出现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5]因而,学校加大引进企业工程师“教师能力”方面的考核力度,引导他们尊重教育规律,着重培养他们的教育执业能力。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首要工作,而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6]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现状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结合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特色与师资现状,以卓越计划为导向,全面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1.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1)盯企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合理组织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现场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双师型”的教师。每学期有计划地把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青年教师委派到相关工程建设企业中,如企业资质等级较高的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设计企业等。要求教师在这些企业里锻炼半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将土木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理论应用水平,使得他们成为能满足“卓越计划”要求的“高校卓越工程师”。学校出台教师在企业中实践过程中的优惠待遇政策,以解决教师在企业从事相关工程实践工作过程中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后顾之忧。

(2)盯名师。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配备青年教师,构建由教学科研人员和实践教学人员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以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以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为导向,申请立项科研课题,以科研带动实践教学,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依托专业优势同武夷山市建设局和规划局等单位合作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安置房建设等项目6个,先后有12名教师参与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名师为核心、工程项目为契机,以科研带动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盯行业。地方性高校主要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鼓励教师考取各类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具有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8人,占本专业教师的50%。同时规范教师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能有序地在企业注册,并能真正地参与企业实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以避免当前仅仅挂名无实质性的工程建设管理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挂靠”问题。

2.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教师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能力培养

(1)教师应树立工程教育理念。学校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向广大教师传递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等信息,帮助教师明确土木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引导教师及时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理念。[7]

(2)以工程教育为导向,优化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目前,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混凝土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虽然各门课程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但各门课程教学目标缺乏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整体性目标,缺少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内容,同时多门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较多等问题。为此,学校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实施要求,以“卓越计划”为导向进一步研究整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建设方法的问题,重新制定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优化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3)以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改革。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必须以“卓越计划”为导向,开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即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例如以一个典型的建设工程案例为主线,将工程项目案例与课程理论内容结合,与学生互动式地讨论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校艺术楼建设项目为案例,贯穿该课程的教学全过程,通过现场教学、图片、录像等方式,学生不仅对工程理论理解更透彻,而且对工程实际相关问题更加专注和感兴趣。因而,以“卓越计划”要求为导向,鼓励教师进一步研究项目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整合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将多门专业课程以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为纽带整合形成课程群,课程群内的并行课程、先后课程的讲授围绕同一综合性工程项目展开,使学生通过完成某一类综合性工程项目的研究、学习、讨论,共同协作发现隐含于工程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柝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8]

(4)科学制定评价体系。依据“卓越计划”能力评价方法与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这些能力。对于评价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时采取笔试和口试、试卷与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考查学生设计能力时注重过程与结果双重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可增加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学习效果的方法与过程中强调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四、结语

“卓越计划”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通过引入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合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求教师深入工程现场,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积累土木工程经验。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活动中,以“卓越计划”要求为标准,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工程教育能力,从而培养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况晓慢,刘卫萍,王培光.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大赛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

[2]高亮.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6).

[3]孙家国,谷艳玲.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611”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2,(2).

[4]王贵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3).

[5]龚艳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6]尹立孟.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师资问题与课程体系设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

第7篇: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关键词: 西部地方高校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1.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1.1土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虽然较多,但土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①历史原因导致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办学理念没有随着时展即时转变过来,仍旧沉迷于自己相对成熟的文理科专业办学模式,延误了土木工程专业开设;②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要求较高,讲求的是工程实际,其师资水平、实践条件等,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开办。

1.2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特色不明显。

少数西部地方高校或是由于观念问题,或是由于财力问题,或是由于经验问题,虽然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但要么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要么照搬重点院校的办学模式,大都没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适应西部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如湖南省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大多属于此类状况。

1.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际能力较弱。

社会实际需要的是具备扎实工程实际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即用人单位不需要岗前培训就能单当一面地胜任工程各项任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受传统文理教学模式的影响,西部地区许多地方高校,没有找到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既不像重点院校的精英人才,又不能很快适应工程实际需要,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就业困难。

2.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足

2.1办学理念滞后延误了土木工程专业开设。

西部地区许多地方高校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建立并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更是如此。由于西部地区长期的经济不发达,信息较落后,思想较保守,人才较缺乏等原因,西部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也以稳扎稳打见长。当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大力培养工科专业人才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时,西部地方高校仍然坚守着传统的文理阵地。办学理念的滞后使土木工程专业的开设延误。国家现在已经意识到并重视这一问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帮助西部地方高校,如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已成为吉首大学的对口扶持单位。

2.2财力薄弱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备。

土木工程专业是为解决工程实际而开设的,其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最大之处在于,该专业必须有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供学生训练,包括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西部高校的财力显得更弱,尤其是在高校经费自筹的当下。这种短期内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专业,使得不少西部地方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映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便是用理科实验替代工科实践或干脆减少实践环节,其后果是工科专业成为理科专业,受害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大量需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西部地区。

2.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发展。

西部地区的诸多区域劣势,如科技水平偏低、经济久发达等,使得西部地区难以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也难以稳定已有的专业队伍。这种现象在西部地方高校更是普遍存在。面对如此两难局面,西部地方高校大多从原有的师资队伍中选拔与土木工程专业相近的老师,采用进修等方式培养成自己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这种模式培养出的教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却难以胜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西部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其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瓶颈。

2.4客观因素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偏低。

西部经济久发达的地域、西部地方高校办学艰难、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积淀不深、师资队伍结构失衡等客观因素,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厚基础,宽口径”,但难以“强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其属性介于理科与工科之间,毕业后不能立即独当一面,大都需要一年以上的转型期,增加了学生就业压力,也增加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延缓了学生迅速发展的进程。此种培养模式唯一的优点就是,造就了一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考研高手。因为相对就业而言,研究生录取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低。

3.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3.1以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办学,提高西部地方高校的核心力。

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办学观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员,重点院校已率先大力发展工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便是其中优先发展的专业之一,这从各高等院校热门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西部地方高校作为西部最直接的人才培养基地,也应及时跟上时代步伐,转变办学观念,着手发展工科专业。在如此大环境下,一些西部地方高校也相继行动起来,如吉首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工科专业,适度申报文理专业”,而土木工程专业便位列其中。

3.2以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的保证。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1]。重点有:①加强校内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材料力学实验室、建筑测量实验室、建筑材料试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施工模拟实验室等是土木工程专业不可或缺的。校内实验设施可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便、及时地互相结合和交融,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如吉首大学已有十多家建筑企业、公司成为该校长期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学生除在这些土木工程类的企业、公司进行真刀真枪演练之外,还可以进行“顶岗”实践,真正达到增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③开展网络虚拟岛计划。学生在计算机上创立自己的虚拟岛,二年级学生在岛上进行规划,如布置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设施等,三、四年级学生对它们进行设计或虚拟施工[2]。学生在实施虚拟岛计划过程,对木工程领域有了全面的认识,规划、设计、施工、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弥补了实践条件的不足,既经济又环保,体现了绿色工程的思想。

3.3以“双师”型队伍充实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阵地。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类的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性因素。没有工程经验、工程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讲授工程技术知识时,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调整,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师队伍,即工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培养工程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3]。

西部地方高校大部分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师没有工程实际经验,容易造成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的脱节。在高学历高职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难以引进的前提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可采取以下途径:①鼓励教师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注册资格证书。高校教师要考取注册资格证书要求有两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学校应为其创造条件。②从当地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引进具有注册资格证及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老师。高校对人才引进大多设有硕士、博士等学历门槛,为满足教学需求,应适当降低这部分人员引进的门槛。③与重点院校及当地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合作办学。利用他们的资源弥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不足,带动自身发展。如吉首大学与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签约了对口支援协议,与张家界国土、设计、规划、环境等六部门签约了联合办学协议。

3.4以工程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际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核心包括基本技能(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专业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综合技能(基于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从事某一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四大模块[4]。搭建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战平台是提高学生工程实际能力的必备措施,具体有:①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理论课学时适当缩短,实践课程学时尽量延长,以保证学生实战训练时间;②实验课程以综合应用型为主,基础型为辅,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践课程到工程现场进行,让学生参与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等全过程,并运用专业知识协同工程管理人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④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鼓励学生在大二时独自进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科研水平及独自开展工作的能力;⑤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以当地工程实际的效果作为成绩的最终评判标准。

4.结语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在办学观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工程实际能力偏低,但只要改变办学观念,大力发展社会实际需要的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就一定会为广大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出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仲,李广军,孙佳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世纪桥,2007,(146):99-101.

[2]吴瑾,程吉昕.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特点[J].2004,13,(4):87-89.

[3]郭建博.地方师范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27,(1):111-114.

第8篇: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土木工程 实践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82-01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教学环节。相对于过去培养“专才”的择业教育,目前,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倾向于培养“通才”的素质教育,即以“宽口径、厚基础、淡化专业”为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综合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1]。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不仅要为学生以后的择业或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如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所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来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实践基地建设是实习教学的前提,是实施工程训练、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实践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习教学质量。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应采取校内、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资源开展实习教学,节省实习经费,提高实习效果。

1 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许多院校认识到了实习基地的重要性,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往往不够完善,实习场地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试验仪器和设备数量也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实践建教学的要求。而在校外,由于建筑企业担心学生安全问题、担心妨碍工程进度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再加上实习地点往往不固定,现场管理难度大,考核形式单一等原因,使得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很薄弱。这就大大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需要在学校里完成,因此就必须建立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校内可以建设的实践基地包括两部分。一是实验室,包括土工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力学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在完成学生培养计划中的教学任务的同事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知识。二是土木工程施工技能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可以建立建筑物各部分的实物模型,例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物模型、砖混结构实物模型、基础结构实物模型、柱(梁、板、楼梯)构件的配筋实物模型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另外,在实训中心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例如配置混凝土、配置砂浆、砌筑砖墙、加工钢筋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走向校外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践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也能够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同时,它也是高校与建筑企业的纽带,是人才培养能够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建立了多个长久的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不同实习阶段有不同的实习内容。

与校内实践基地不同,校外实践基地非学校所属,而往往是属于建筑业。因此,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上与校内实践基地是不同的,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具体建设与管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沟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既然校外实践基地是属于建筑企业,那么实践基地的建设就必须有建筑业的支持。这就要求本着互惠互利,保持联系的原则,建立学校与企业固定人联系制度,保持联系渠道畅通,使企业与学校始终保持良好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与企业沟通,将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有机地协调,从而使实践项目、实践岗位和企业指导教师能够落实到位,校外实践基地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2)校外基地建设要稳定。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要与建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实行挂牌制度,建立良好而长久的关系,以保证实践基地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保证实习环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加强信息的反馈。

在建立实践基地过程中,以及在学生实习过工程,以征求意见、调研等形式,收集实习企业、基地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并认真分析、总结,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4)多元合作,资源共享。

高校和建筑企业各自具有优势。高校具有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与支持等优势,校外基地具有专业技能人才、实践场所、设备先进等优势,在开展学生专业实践的同时,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进行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双赢的局面。

4 提高教师能力,培养双师型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向了教师岗位,没有经历过工程实践,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这对指导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工程素质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借助于校外实践基地,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可以进行挂点锻炼。通过参加工程实践以及同基地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促进教师“双师型”素质的整体结构的全面提高与优化。这样既加强了高校的师资力量,又可以极大的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质量。

5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客观上要求加快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而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完全依托高校自身来完成已不适应社会发展[2]。因此,实现与社会资源共享,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有效途经,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双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第9篇:土木工程就业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 研究生教育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78-02

当前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土木工程正在兴建与建设,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需求量迅速提高,但是与此同时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和要求。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有其自身特点,有别于其他专业,因此探索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是本文的出发点。

与此同时,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如何在研究生规模扩张的背景之下,保障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一个比较迫切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晰的几个概念是:质量、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只有将这几个概念明确,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概念进行界定,建立起合适的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质量

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对于质量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说法。

管理学中有关质量主要代表性的概念有:

(1)全面质量管理创始人德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定义:低成本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新产品或服务。

(2)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oseph 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

(3)世界质量先生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定义:符合预设标准与要求。

(4)ISO8402(1994年版)定义。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ISO9000(2000年版)定义。质量:产品或服务应具备的特征、期待的特征。

关于“质量”的定义,以上列举出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定义。学术界关于“质量”的定义是多样化的,并且由于出发点和立场不同,定义的角度和内涵也是不一样的。

在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层次,是多元化的组合。其核心要素在于满足某种需要,同时隐含着比较的特征。

2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质量”的派生概念。目前关于“教育质量”的定义并没有

固定的定义。对此学术界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列举几种如下:

(1)“不可界定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质量是什么很难说清楚,其概念难以界定。

(2)“产品质量说”。这种观点起源于将工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引入到了高等教育领域,将质量看作是“产品优劣的程度”。

(3)“测量观”或“达成度观”。指事物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或者说是符合目的的质量。通常是将质量与目标相比较,认为质量即是对于目标的适切性,满足或符合一些既定标准,或达到目标的程度。

(4)“替代观”。这类观点是用卓越的、第一流的、优秀等词替代质量的本义。

(5)“实用观”或重实效的、适应社会的“外适性质量观”。它是以有用和实效作为衡量质量的准绳。强调高等教育质量应该满足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雇主、社会和政府等)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的质量。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一种需求导向,反映了市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导向。

(6)“绩效观”。这种观点主要是从投入产出角度来考察和评判质量。

(7)“内适性”或“学术性”质量观。这种观点主要认为高等教育应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则和权限运行,因而十分注重立足于未来的基础研究,注重长期的发展,而不注重短期的结果。

以上列举关于“教育质量”的观点并未涵盖所有的“教育质量”相关观点。但我们可以判定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这些不同的观点都存在着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概念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这一观点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因此承认质量及教育质量标准的相对性和多样性,从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视角来确定质量的定义及标准是本文的基础。

3研究生教育质量

根据上文朱兰的定义,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同样的,我们不难断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是它的定义和概念不应该孤立于社会边缘而是受整个社会背景的影响与制约。

当今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既有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有本科生扩招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受到有限的工作机会的桎梏。我们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定义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整个社会背景。由于中国国情所限,研究生教育质量主要由教育部的方针政策及所在学校(主要是执行政策)决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自的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多地受到用人单位(市场)以及高校自身定位与发展的制约。可以认为国内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决定要素从一元维度已经转化为三元维度即:教育部、市场、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衡量应该从这三个维度来予以考虑。

根据上文对质量的有关界定,我们可以把研究生教育质量界定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包含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奖学金、培养环节过程控制、学术氛围、校园文化等。从环节上考虑包含输入资源的质量、培养过程的质量以及产出结果的质量(学位授予质量、毕业研究生质量)。它受教育部、市场、高校三方面制约。

由于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性教育,探究性与专业性是其基本特性,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应该是其质量最重要的特征。因此,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全面发展需要,还要发展科学、发现新知识、促进学科专业发展需要。

4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

土木工程,在英语里称为Civil Engineering,直译为“民用工程”。它的原意是与“军事工程”(Military Engineering)相对应的。在英语中,历史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Civil Engineering,因为它们都具有民用性。后来,随着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化工已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Civil Engineering就成为土木工程的专门词。至今,在英语中,Civil Engineering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已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分支。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目前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六个二级学科。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四个基本属性:

(1)综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要求土木工程综合运用各种物质条件,以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

(2)实践性。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的学科。这样土木工程才逐渐从经验发展成为科学。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3)社会性。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基础设施的兴建如道路、桥梁、地铁、隧道以及大厦、核电站、堤坝、机场、海港等均与土木工程密切相关。可以说土木工程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受制约于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程度。

(4)社会人文及伦理统一性。土木工程是为人类需要服务的,由它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构造物宏观上反映了所处时期所在社会的人文和艺术以及工程伦理的高度统一。

根据以上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属性,综合性对应的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应对土木工程不同的需要,其中还包含应对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物质条件的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性对应的是校内学习应该加强实践课程及外出实地踏堪实践环节。当前用人单位普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实践环节从事具体与工程相关的生产实践。然而我国目前培养的研究生较多地偏重于学术性,在实践环节上相对较弱。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硕士研究生将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的时间周期比预想的要长,但与此同时也普通反映较之本科生硕士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及成长速度更加迅速。而社会性及社会人文及伦理统一性则要求加强对学生教育的文化艺术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薰陶,使得基础设施的兴建一方面满足基本要求,另外也要兼顾社会的文化需求和艺术需要,使得构筑的土木工程既有实用性又能满足社会性及美学要求。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同时,兼顾社会文化需要及美学价值。与此同时,现代工程对于工程伦理有着一个较高的要求。1914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就已经制订了自己的伦理准则。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组织(ABET)在90年代末新推出的EC2000认证标准中对工程伦理教育提出了更高更综合的认证要求。例如其通用标准中要求工程教育的毕业生应具备11项能力,其中2项就明确涉及到工程教育的伦理标准。所有这些对我们的土木工程研究生提出了更高以及明显区别于其它专业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定义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包含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奖学金、培养环节过程控制、学术氛围、校园文化、实践环节、社会人文及工程师伦理教育等。从环节上考虑包含输入资源的质量(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过程的质量以及产出结果的质量(学位授予质量、毕业研究生质量),其中培养环节的过程控制需要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四个基本属性即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社会人文及伦理统一性。宏观上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受教育部、市场、高校三方面制约。

参考文献:

[1] 李远瑛.地方性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

[2]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