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护理专业课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专业课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专业课教学

第1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政治老师或班主任的职责。卫生类职业学校开设有德育实践课、职业规划等课程专门对学生施以职业道德教育。但是目前的相关课程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学生道德体验与实践,忽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离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需要,而且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有效解疑答惑,导致学校德育实效性差,针对性弱,体验性浅的问题。② 

笔者发现,在护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将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及相关德育内容渗透融合入专业课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关的教育,其效果良好。 

1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朱小蔓认为:“德育不仅仅存在于专设的品德课程中,而是同时存在于各个学科课程中。因为不同学科课程中的学科内容与方法都蕴含着特定的道德价值”。③因此,在专业课中适当穿插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非常必要。在坚持职业道德课堂主阵地的同时,应把握教育时机,利用各专业课教学渗透、融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类卫生学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讨如下。 

1.1 直接渗透 

教师在“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及“护理心理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医院、家庭、社区、社会中报道的真实病案、伦理、医患纠纷等内容,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伤观念。比如在讲解《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时,护士给女病人测量体温,没有让男家属离开病室或者屏风遮挡病人,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患者,隐私暴露,就医体验差,感到羞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希望医护人员如何对待?笔者发现,在教学中信手拈来的案例引发的思考比简单的道德说教要有效得多。又比如在临床操作中,护士在给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时,病人常常感到很疼痛。因此我们在进行肌内注射等相关教学时,要重点教会学生无痛技术,比如分散注意力、松弛肌肉、绷紧皮肤等。 

1.2 间接渗透 

教师通过介绍“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等科目的发展历程,介绍护理前辈们艰苦奋斗、忘我服务的工作态度,阐述前辈们的奉献精神、职业追求,从而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在“5.12”护士节等特殊节日中,邀请本市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专业思考、案例分享等内容,让学生们感悟专业思想,深化职业情感,逐渐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让榜样在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来,加深职业理解,内化职业情感。在讲授“老年护理学”时,通过特殊的“家庭作业”。比如:每周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周末帮助年迈的婆婆爷爷做家务,为他们按摩、洗脚等;在特殊的节日给家里的老人购买小礼物或者送上温馨的祝福等,让学生转变原有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关心、照顾、帮助身边的人,感受到“给予”的快乐的职业的崇高。 

1.3 随机渗透 

专业课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熟悉专业,掌握“三基”。在教学中贯穿职业道德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非常重要。比如在学生在刚接触护理专业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在临床上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工作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比如在“内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的讲授中,我们要随时强调护士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要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帮助表现出来,将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随机贯穿,通过随时引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1.4 时事渗透 

护理教师要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卫生行业护理专业以及护理工作者的新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新闻时事让学生们感知到职业特点,形成职业认知,内化职业道德,树立职业行为。如果所有专业教师都将职业道德教育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并将教育内容穿插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借助专业课教学丰富多彩的教育途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PPT教学、微情景教学等方法,多学科教学渗透必将对职业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助推作用。比如杭州一实习护士在其微博上多张虐待婴儿照片,她拼命摇晃婴儿脆弱的头部,还称“2B孩纸”“小孩装死”,并在熟睡婴儿鼻头贴猪鼻子。可以把这种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1.5 苏格拉底式诘问 

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有的护士服务态度很差。因此可以根据她们的行为提问。比如:她们的行为有违护理职业道德吗?如果有违,哪些地方不对?你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诘问中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边思考边找出正确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同时完成了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 小结 

德育(思想道德)描述的是“大德育”,护士职业道德描述的是护士应具备的专业领域里的“小德育”。“大德育”包含“小德育”,“大德育”是基础,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能力。“小德育”是“大德育”的延伸和特殊化领域的具体表现。可以这样说,一个思想品德不好的护生,是不可能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的;反之,一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生,也一定会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者呈正相关。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渗透的基本意思为渗入、透过,指液体渗透多孔物体。延伸意义比喻某种思想、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⑤笔者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将德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容以多种方式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对稳固学生的职业思想,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②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的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7. 

③ 钟晓琳,朱小蔓.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5:76. 

第2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药物应用护理课程 教学实践

近几年,卫生职业教育有了较快发展,教育部、卫生部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提出要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我校生源的基本状况,自2001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参差不齐,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而护理专业岗位要求和实习就业需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为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培养出更优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我们逐步建立了以“用药护理”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药物应用课程,并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构建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药理学》、《药物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版本非常多,大多脱胎于临床医学或药剂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为本科教材的压缩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繁多。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重理不重用,把讲授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作为重点,教材存在药理学知识医疗化现象,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相关知识缺乏。导致老师难讲,学生难学,而且与学生护理岗位需求脱节。因此,药理学教材应强化护理专业特色,满足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材要根据现代化护理专业特色进行调整,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教材中,强化临床护理需求的内容,构建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护理专业和药理学教师进行课程研讨会,根据现代护理理念和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整合基础护理、临床各科护理在用药护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并深入医院护理一线考察药物应用护理实际工作,在借鉴《护理药理学》、《药物学》等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药物应用护理》教材。药物应用护理是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用药护理过程中,打针、发药只是用药护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护士既是医嘱的执行者,又是病人药物治疗的监护人。因此,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做好用药护理工作,保证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防止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在教材编写时,对药物的制剂、化学结构、体内过程、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化或删除,在介绍药物基本作用和用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使教材内容难易适当,既便于老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其次,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考虑到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及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突出“三基”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实用性”,以“够用”为度,重点突讲授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用药护理。把《药物应用护理》课程重点从药物作用、作用机制及以用途为中心向以临床药疗有关的护理问题和用药护理为中心转变。将护理程序融入课程,课程中以护理问题的形式体现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强调用药护理相关的技能性知识,在用药护理中,护士怎么做,还将处方内容贯穿到每个具体的药物中讲授,不断培养并增强学生对处方和医嘱的认识和执行能力,突出护理专业岗位的特点。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教师的专业背景多是药学专业或临床专业,没有经过护理专业的正规培训,对护士工作岗位上的药疗工作内涵和对职业要求的技能把握不够,特别对现代护理如系统化整体护理缺乏充分的了解。部分教师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存在注重医疗和处方,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等问题。导致有的学生认为药理学与护理专业联系少,护士只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传统的药理学教学采用教师讲授药理学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听课、记录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过于强调学科意识;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全,而忽视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疗效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造成与临床护理用药联系少。教师教学用心良苦,学生学得辛苦而能力得不到提高,使药理学教学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因此,药理学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观念,尽快通过多种途径充电,不断更新知识,深刻领会护理专业的新计划和新大纲的精神实质,树立临床护理观念,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药物学的教学中。为此,我们还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了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效果。

1.将“用药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尝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情景教学法,教师精选典型用药案例,以临床病例合理用药的设计和执行为教学情景,有效地使学生转换角色进入临床护士岗位,学生看到的是生动的例子,有利于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近两年,我们将“用药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理论授课中,事先教师可提供问题病例,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病例提供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进一步分析疾病的药物防治。教师重点讲解代表药的药理作用,而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以问题病例的方式提出,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如讲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临床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处理?我们给患者用药时应向患者交代哪些注意事项?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获取知识的成功,从而调动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步步获取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发展个性,使得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教学,活跃氛围,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精选问题病例、准确提出问题和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还需继续深入探讨。

2.采取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是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方面,特别是这种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视听效果,获取较多的直观信息量,有利于学生接受信息。但多媒体教学虽有所长也有所短,只是起辅助作用。如果过于使用和夸大它的作用,就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在药理学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难点内容,在黑板上进行演绎推理,讲解详细透彻。同时,在讲解中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与药物应用护理内容有关的问题病例、解剖结构、病理过程的图片、动画或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直观印象和扩大视野。

3.穿插运用药物相关知识链接、药物发现史、药物科技花絮等,强化药物应用护理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即使科学性、实用性再强,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平铺直叙地讲授,则学生肯定感到单调乏味。我们根据药物应用护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一些药物发现史、药物相关的事例或故事、科技花絮等。例如: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发现,英国的两位青年科学家弗罗利和钱恩对青霉素的开发成功开创了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新时代;1921年加拿大的两位年轻人班廷和贝斯特发现胰岛素与诺贝尔奖;《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的死与结核病和抗结核药的应用;抗胆碱药物的应用与“美丽的印第安女郎”等。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够达到增强记忆、开启心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4.创新药物应用护理实验教学,探索适应整体护理的实验教学。药物应用护理实验课教学直观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我们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岗位特点,改革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善实验室条件,增加药物用药护理方面新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探索适应整体护理的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药物知识训练,让学生口述常用药物的制剂、药品质量的外观检查,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特殊药品的管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换算、浓度的稀释,熟悉药物配伍用药、配伍禁忌及临床意义,规范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正确执行医嘱处方训练;以模拟病人为模型模拟临床用药进行整体护理训练,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实施计划及疗效评价训练,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提高对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室,播放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实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更大的实验学习空间。

总之,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下,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岗位要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我们应加快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提升护理专业培养水平,培养出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型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43.

[2]彭玉高,秦索娜.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6(12):165-166.

[3]杨丽艳,李英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2(3):16-17.

第3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 中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对疾病原理、预防及治疗有效掌握的重要课程[1]。也是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的关键课程,只有将其学好才能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提升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这也是各个医学院护理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长期以来,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中却存在普遍效率不高的现象,影响了专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

1 中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现状

内科护理在护理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讲解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方法,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树立“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理念[2],使其不但掌握内科护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掌握内科护理综合护理方法,同时内科护理与其他护理学科有着紧密联系,是学习好其他专业护理的基础。然而,由于中专学生的特点,尤其是近些年来扩招的背景下,导致学生素质呈现偏低的趋势,尤其是文化课基础不牢靠,纪律性差,因此,为教学造成了困扰,而且传统教学方式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使得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因此,必然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以完善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改革,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培养出专业的护理人员。

2 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尝试

传统教学背景下,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因此,不但导致了理论知识难以有效掌握,而且对护理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实践能力较差,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是必要的。

2.1采用病例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设定核心为简易标准化病人,模拟现实的护理场景,在模拟场景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明确健康史采集方法。对选定的标准化病人进行病例采集,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每个学生都要提出相应的诊断,并制定出护理方式,然后写护理病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旦产生分歧,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在对学生疑惑进行解答,教师要对学生书写的病历进行检查,指出不足,并提出改正方法及规范。以此,在病例教学的指导下,不但让学生亲身体会了护理场景,而且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护理原理及技能,有利教学效率的提高。

2.2问题教学法

在教学中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而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以问题为核心的一种小组讨论方式[3]。在进行内科护理相关课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比如要讲解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教师可以将一些比较典型的病例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找出答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怎样找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查找及下载资料的平台。然后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或者辩论。学生和教师共同交流和沟通选择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此种方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加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巩固了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

2.3情境教学法

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中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内科护理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其化作护理技能[4]。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护理知识后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内科护理训练,模拟出比较真实的护理场景,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体会到面对具体的护理工作时要怎样做,面对不同病症要应用怎样的护理方法。教师可以扮演医生,而学生可以扮演护理人员,学生也可以扮演病人,下次扮演中可以将角色轮换,这样就可以体会到不同角色中自己的责任,并可以站在病人的角度想问题,尤其对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5]。同时,教师也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让学生观看网络视频,护理片段等,让学生从真实的护理场景中汲取到经验及操作方法。

3 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思考

教学效果的提高与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提升教学效果必然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中专护理学生的特点,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其学好护理专业的知识奠定好基础。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学目标之一,要将这些教学理念贯彻到护理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牢固的内科护理知识,同时也必然要让学生掌握护理技能,这样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要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明确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性,为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做好过渡。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简要介绍了中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改善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作为内科护理教学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卫.中专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求知导刊,2014(6):41-41.

[2]尹春霞,王蕊.人文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24-124.

[3]陈铭佳.病例分析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89-90.

第4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护理;临床护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67-02

根据多数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进程的安排,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主要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包括皮肤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眼耳鼻喉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保证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的前提,也是护理专业学生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如何高效地完成以上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学方法是体现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结合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本着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体现师生互动作用的前提,本文就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探讨如下。

一、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可知,这组课程是护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内容抽象,理解掌握相对困难,单纯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临床护理课程相关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据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的不同内容、课堂学习目标、院校自身及护生特点,护理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课堂讲授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将备课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加以理解并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单纯的理论讲授会让学生感觉临床护理课程抽象、枯燥,理论和实践脱节,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案例引入课堂,并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把案例与所学疾病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氛围与临床更加贴近。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目前疾病谱的变化及临床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大纲中的重点讲授内容及学生自学内容,有效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如妇产科护理学中的辅助生育技术及护理内容由以前的自学改为课堂重点讲授,而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伤寒内容由重点讲授改为学生自学。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目前,该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该教学法更适用于小班教学(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如在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这一内容学习中,教师可根据该内容的教学目标及临床实际,设计1个病例,病例中准确陈述孕妇的基本资料和主诉,可以提出的问题如下。①对于该孕妇,如何获得其相关的主、客观资料?②通过体格检查,你能发现哪些体征?③该孕妇目前存在什么健康问题?④如果她向你询问怀孕后有什么改变,如何应对这些改变,你该如何解释?⑤如何安排日常饮食及活动等。教师提前一周把案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每组8~10个人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为回答上述问题,实行组内分工,通过教材、网络或图书馆各种途径查找案例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什么妊娠,妊娠的生理过程,妊娠期母体的变化有哪些,孕妇的饮食指导、活动要求等。这个过程教师也可以参与,通过协调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4~8学时的时间,由各小组推选的代表汇报本组案例讨论的结果,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及评价。

3.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学习已成为护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所讲授课程中选择4~6个可能涉及多学科的讨论题目,如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讨论,这一题目涉及了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医疗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学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进行分工,通过多种途径(网络、文献、和肿瘤患者进行直接交流等)查找资料,然后多次进行讨论,分析、整理资料,方可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课程刚开始,授课教师就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6~8人,将讨论题目分发给每组学生,小组学生按照讨论课的安排,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学习课程相关知识,并将学习、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讨论课(一般为2学时)上,各学习小组的代表向全体学生和教师汇报学习讨论结果,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质疑,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予总结及点评。

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 Teaching,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于1960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在课堂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在想象的真实环境中扮演真实的角色,演出该角色的真实行为。具体做法是:让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表演结束其他同学给出反馈信息,角色扮演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表演结束,学生可以针对角色扮演这一经历进行讨论。在使用该教学法时,最好为表演的学生全程录像,以便于她们在学习结束后分析和评价自己行为。

5.经验学习法。经验学习法是指学习那些来自于经验的知识和结果,其主要是通过“自己做”完成学习,并不是通过自己阅读或听他人讲述学习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例子解释该教学法的实施。例1,在心脏复苏这个内容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心脏复苏的过程,可以帮助其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操作及在紧急情况下所需的行为。例2,选择和课堂内容有关的临床真实病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制定护理计划,将其与临床真正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之,在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根据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随时纠正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彦芳,王景伟.高职高专护理《健康评估》的教学方法探讨[J].全科护理,2011,9(4A):926.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3]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0.

第5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1“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己自主学习而了解更宽更广的知识。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好方式。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计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需要的已经不再只是教师给予的知识,而更注重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去研究知识、探讨知识、学习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科知识背后的隐含知识,也锻炼培养可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1.2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对病案进行讨论的时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护理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这种互动模式让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推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每个病人的问题都会存在一些差异,对于问题即使在书本中也未必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思考、查阅文献或相关资料,来对问题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等措施来进行全面的了解。此外,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双方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1.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互动式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教学中存在授课方式内容少、针对性不强、知识滞后的现象,所以教师就应该克服这些不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量,还要不断补充一些先进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控制教学的局面。此外,还要注重传统的角色转换,教师应该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应该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作为一个探究者,充分去探索学科中的奥秘。

这种教学模式下并不是使教师的作用减弱,反而对教师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要求更高,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地备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方法

2.1转变角色

转变角色所原则是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教师可以先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然后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了解了,对哪些知识还存在模糊的了解;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推选出相应的组长,让学生带着教师制定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将学生集中组织起来,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讨论时一般由学生的组长主讲老师制定的问题,然后再由该组的组员进行补充。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详细阐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环节的设定,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将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学,以实现“学生为中心”的角色转换。

2.2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2.2.1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带给学生的力量”。比如,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护理课程前,可以想让学生想想“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它有哪些症状”、“身边有没有这种症状的人”等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且获取的相关信息也较为全面和正确,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2.2.2营造和谐、平等的交流气氛

教师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引导者、辅助者,学生才是整个教学任务的中心,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和开放的,老师作为和蔼、风趣、宽容、睿智的“学生朋友”,与学生交流频繁,教学气氛始终轻松活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拥有的自信,与人交流、当众表达、自主决策的能力容易被激发。

2.2.3设置情境教学

比如,在课前带学生到临床实地观察一位视觉功能障碍患者,让学生了解患者的生活,然后让同学们模仿视觉功能障碍患者,并以“患者”的视觉去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以便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这种疾病,最后再让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康复护理建议。通过这种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疾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3积极响应学生反馈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与学交互的过程,通过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尽量多地激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在学生发言时只作为一个倾听者和记?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或提醒,在学生发言后老师必须进行点评与总结。

第6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神经病学是护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授课内容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和神经科疾病护理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本科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神经病学;护理专业;本科教育

1神经病学简介

神经病学是护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它建立在神经科学基础之上,与其他学科(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具有高度逻辑性、推理性的一门临床学科。在历年的神经病学教学实践中,总有部分学生反映神经病学难学、难懂、难记。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结合神经病学、护理学和康复医学等学科的相关性,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根据不同神经科疾病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点直观而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其加深对神经疾病的理解,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本科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神经病学发展史

注重神经病学发展史的介绍,另一方面,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在临床课程的授课中只重视医学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知识学科的教育,会造成医学与人文的背离,导致学生过度关注于疾病本身,而非患病的“人”。任何一门学科的进步都需要经历独特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对于医学这个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最古老、最基本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了解和熟悉神经病学发展史,对于初涉该学科的医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从时空的维度接触神经病学丰富的演化模式,更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探索生命本源、追求健康之美的人类活动历程。

3注重神经病学发展史的介绍

如在神经病学概论的授课中,对于病理反射的讲解,可以加入对法国神经病学家巴宾斯基(JosephBabinski)的介绍[1]。在癫痫的授课中,癫痫的分类一直是学习的重点之一。此时,穿插圣女贞德的例子则有利于学生对癫痫分类的记忆和理解。圣女贞德是中世纪法国边远山村的一位农夫之女,她以惊人的军事壮举改写历史。13岁时,贞德说出自己心醉神迷的时刻:她看到束束金光闪闪发亮,听到圣人的召唤,还看到天使的幻象。正是由这种所见,激励她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而从神经病学的角度分析,贞德的经历恰是一种由教堂钟声出发的类似颞叶癫痫发作的症状。具体而言,是一种由某种特定声音(如音乐等)所诱发的发射性癫痫。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理论自古即有。然而,有研究者这样形容我国的医学人文学的不足[2]: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另一方面,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在临床课程的授课中只重视医学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知识学科的教育,会造成医学与人文的背离[3],导致学生过度关注于疾病本身,而非患病的“人”。

4突出护理专业相关特色及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的特殊性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集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及服务性于一体。护理学发展迅速,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发展到现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还需要掌握心理学[4]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的要点及特殊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深化理解神经科疾病的特点。

5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学实施以来,西方国家许多院校试行了这种教学方法[5]。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课前预习的实施:授课教师根据讲授章节的内容,将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其中可能涉及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安排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对问题有所了解。

(2)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授课中着重讲解这些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帕金森病的教学为例,首先提出以下问题:①帕金森病患者受损的部位是什么,受损的神经递质是什么;②帕金森病的四大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③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④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药物治疗类别有哪些;⑤左旋多巴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⑥帕金森病的护理原则是什么。

(3)课后学习的实施:在每一次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就授课要点作简单的总结,增强学生的理解。因此,PBL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分工协作、查找相关信息、将不同学科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更深的了解[6]。由于护理专业神经病学课时安排较少,讲授内容较多,我们不可能在所有授课中全部应用PBL教学法。但在重要疾病的讲授中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明显增加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活跃教学气氛,是教学进程更加顺畅,提高学生对疾病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矫毓娟.巴彬斯基和他著名的病理反射[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2):126-127.

[2]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J].医学与哲学,2001,22(8):10-13.

[3]杨叔子.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2):8-11.

[4]隋汝波,李熙东,闵连秋.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两种记忆方法[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1-23.

[5]林绍鹏,高聪,林珮仪,等.多媒体结合PBL在神经病学急重症授课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286-1288.

第7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1.1对象

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共10个班,随机选取5个班为实验组,另5个班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女生,年龄16~18岁,人数均为300人,入校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授课教师为同一教师,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讲授、演示、练习等,辅以微课教学法。(1)微课教学内容准备:授课内容选择基础护理技术重点、难点章节,比如无菌技术、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患者的特殊饮食护理、给药护理、静脉输液输血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等临床常用且学生普遍反映较难掌握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制作若干个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以及操作方法演示等。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内,视频内容通俗易懂,多媒体课件简单生动。(2)建立微课平台:任课教师在实验组班级建立QQ群,将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至QQ群,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观看。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将学生集中到多媒体教室进行观看。教师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通过QQ群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微课视频的看法,不断对视频进行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组织教学、对上次课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提问,然后导入新课,再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讲授新课,最后对本次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1.3评价方法

(1)期末考试成绩及微课授课相关章节成绩:两组实行统一考试,基础护理技术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使用微课授课的相关章节共占50分。(2)微课授课相关章节护理操作技能成绩:选取5项护理操作技能作为考核项目,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临床常用的。分别是徒手心肺复苏术、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无菌技术、静脉输液以及鼻饲法。

2结果

2.1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及微课授课相关章节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及微课授课相关章节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的优点

3.1.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强等特点。传统教学法相对枯燥,信息量大,学生难以掌握;而微课教学法主要以视频为手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且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观看。尤其是课后学生自学时,可以观看该内容的相关视频,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1.2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

微课是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的讲解,使用微课教学,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知识点,并可以反复对该知识点进行学习,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

3.1.3有助于师生间互动交流

微课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来学习,不需要与教师面对面接触,通过QQ群学生可以进行听课、测试、提问、建议等活动,在QQ群里师生可以畅所欲言,甚至谈论与教学无关的话题,学生与教师之间是朋友关系,通过良好的双向沟通,增进情感交流。

3.2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的局限性

3.2.1教师工作量加大

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负担。因为,首先教师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然后根据学生特点制作视频,这个过程会花费教师大量时间。其次,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能够很好地把握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花大量时间阅读教材。另外,课余时间教师需要通过QQ群与学生互动,这也是对教师责任心与耐心的考验。

3.2.2对学生自控力要求较高

微课教学法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时间与质量。另外,学生不可以在课堂上观看教学视频,以免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学生的学习。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控力。

4结论

第8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 护理专业;课程;教与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32-01

0引言

我国有句谚语“听了很容易忘掉,看了才能会做,做了才能理解”。这句话精辟的总结了教与学一体化关系,同时也道出了惯用讲授方式传授知识的弊端。传统的讲授模式,缺乏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教师一味的进行讲授,学生只能动用听觉器官被动地听。冗长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短短的时间内被机械地记住了,但几天之后对学生进行回试时,所记忆的内容已经差不多忘光了。因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内涵缺乏理解,自然听过之后很快就忘掉了。

对于护理课程,特别是实践技能课程,学生应启动听觉器官去“听”;动用视觉器官去“看”;以此获得教师通过文字性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通过动手去“做”才真正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亲自去听、看、和反复的做,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加以分析思考,进一步逻辑化,这样就不会忘记。

“做了才能够理解”是当前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创新教育过程中应该汲取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

1教与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从外界接收信息,并对信息加以辨别,又能将信息输出,给施加信息者以反馈。那么,教师作为传授知识者,应该把学生的学习也要看作是一个开放过程,即有输入,也要有输出。如果教师一味的输入,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对所讲的知识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应,提不出问题,即没有输出,教师得不到应有的教学反馈,不知道学生哪里学会了,哪里还存在问题。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与学两种行为应保持一致,有教师的教,还应有学生的学,才能把握教与学有效统一。不能将“教”与“学”从静态角度来理解,还要把握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要在教与学的现实运行中显示出互动的态势,形成信息输出――信息交流――信息反馈的良好模式。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对所学的知识,特别是技术操作课程,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付诸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记忆,而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性。

2依据知识的难易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每个教育者都期望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朝着教育者预期的方向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布鲁姆的情感范畴、认知范畴、技能范畴、经验范畴制定教学目标。这四个范畴内规定了学习内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延深和过度。在制定目标时,应选择各范畴内低层次的目标,以便学生掌握,然后再过度到高层次的目标。因此,单元目标可以在各范畴的高层次上制定,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程序。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当有些学习目标可以设定在低层次,也可以设定在高层次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讨论放在哪一个层次更合适。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授课方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如学到疾病时,应带学生去医院见习,看病人;学到技能操作时,应安排学生反复强化练习;学到抽象的概念时,应考虑怎样讲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在讲授压力的概念时,教师在学生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通知学生讲授新课程之前要进行一次小测验。这个信息以后,因老师没有提前通知学生要测验,大家心理都没有准备,在他们的心理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表现出焦虑、紧张、惊讶的情绪,有的表现在脸上,有的表现在行为和语言上。当测验完毕后,教师让每一个学生讲一讲当听到小测验这个信息时心里的感受,最后告诉他们这些感受是压力所产生的,小测验就是压力,再进一步讲当病人刚入院时感到的恐惧,也是一种压力,因为病人不了解自己的病情,不能做出决策。当学生有了一段感受压力的经历后,就能够理解病人为什么对住院感到恐惧了。通过这样一种授课方式,使学生真正地把书本和病人的真实感受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学到了文字上的概念,也学到了实物性的感受。这种由实物到思维,再到抽象的过程,才是人的真正的思维过程,因为概念性的东西本身很抽象,是人们在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因此,在讲授概念时,应遵循这个规律。

4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如教授到解剖组织学时,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和细胞;听心音时,可以利用录音设备或模拟心音听诊模型人。了解动态信息方面的内容时,如技能操作可选用电影、录像及设立模拟场景或示范操作流程等。选用合适的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5依据学生学习类型选择教学过程评价

在完成了教学的课时目标、单元目标或课程总目标时,则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问卷、模拟表演、讨论及提问等手段。无论选择什么类型的考核手段,都应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类型,如单纯的出考卷评价学生,适合于理论型和沉思型的学生,那么,其他学习类型的学生则不适合此种考试方式,成绩会低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善于观察并了解学生学习类型。因为学习类型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程序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及技能时,有的学生学的快些,有的则慢些,在种情况下,教师应把学生分成快学生和慢学生,而不能再运用好和坏来评判一个人的学习。

通过运用教学评价手段,教师可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萍.价值工程[J].2010,29(21),152-152.

第9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科;护生;核心能力;专业实践;

作者简介:师艳萍(1977-),女,甘肃张掖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

护士技能是护士职能的核心,包括护士为满足患者及其健康人群需要实施的所有护理技术服务[1]。当前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变革,护士核心能力越来越丰富。对于护理专科护生而言,因教育层次上天然的劣势,重视自身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提升自身职业竞争能力的关键[2]。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质量,2016年医院尝试构建“基于培养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陆续制定了多项制度策略,取得一定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专科每年接收15个班,每班40~50人,选取其中2015年45人,2016年46人。

1.2方法

1.2.1核心技能的确认

专业队伍、教学部,在根据现有的资源以及当前护士教学发展现状,制定了专业核心护理技术体系:(1)基础护理技能,包括出入院护理、个人卫生护理、卧位更换与搬运、协助活动、基本安全照料、医院感染防控、无菌护理、职业防护、症状观察与病情监护、疼痛护理、饮食与营养管理、排泄护理、静脉输血、静脉输液、口服用药指导、途径给药、气道管理、压疮预防与管理、文书书写;(2)专科护理技能,治疗配合技术、辅助检查配合、引流管管理、伤口造口管理、围术期护理、康复训练、妇产科与儿科护理;(3)基本重症、急救护理技能,气管切开、静脉开放、临时外固定、心肺复苏、基本重症监护等;(4)中医护理技能,推拿、按摩。

1.2.2体系构建

(1)积极拓展实践的资源:(1)统筹管理,一方面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增加20%的资金投入,增加实践基地训练设施、备齐材料,提高资金利用率;(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奖励发明创造,积极发展可重复利用的实践资源,如高仿真模拟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实践项目;(3)积极加强与其他学校、医疗机构的合作,以创造更多的实践、交流培养机会;(4)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学习训练的小窍门,观看实践视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首先,提出明确的教师标准,尽量采用自愿原则;(2)积极从其他机构返聘人员,如有推拿、按摩经验的社会人员、名老医师,加强人才的引入;(3)做好人员的配备;(4)做好教师的培训,综合评估教师的能力水平,针对性培养补强,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专业态度、组织协调能力、师德;(5)建立奖惩机制,严惩有违教师形象的行为。

(3)改进教学的方法:(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尝试组织教学学习掌握开放式提问、翻转课堂、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3)建立标准案例教学库;(4)加强实践环节质量控制,教务部门做好督导,及时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5)重视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对于那些好学、积极上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资源倾斜,如安排交流生、教师带领教学等,根据确认的核心技能,有选择性地进行划分培养方向,加强兴趣的引导,根据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合理的安排学生学习,开设细化专业小课程。如对于中医护理针灸推拿课程,第2学期便开设实训课程,直至第8个学期完成,增加社区实践课程,精简中医类理论教学,按照阶段、分层次安排早晨学生精神状态相对较少的时间段集中训练,注重晨间的身体素质训练,增加知识强化背诵环节,使学生尽快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辩证思路,第3个学期便可尝试接触实例。

(4)加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更重视实践测试、课堂考核,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控制期末测试的成绩比重。做好评价的反馈,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教学质量管理[4]。

1.3观察指标

2015、2016年,专科护生完成实践课程课节数,完成临床实践案例数,护生对实践课程评价数目与满意率,实践测试数与达标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015、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实践教学部分质量指标

2016年,实践课程评价满意率、实践测试达标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62、3.8830,P<0.05),2016年专科护生完成实践课程课节数、完成临床实践案例数、实践课程评价数目、实践测试数总计均明显上升。见表1。

2.2对比2015、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分析

对比2015年和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的专业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发现,2016年显著优于2015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详见表2。

3讨论

核心能力是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对于专科护生而言亦是如此。学校在深入分析了当前护理教学的现状、发展方向后,制定了专业核心护理技术体系,包括极拓展实践的资源等扎实有效的工作,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培养专科护生的核心能力需要创建科学、有效的核心知识框架,依托临床实践,结合社会需求,对专科护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课程设定上,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块的束缚,有效调整教学课程等结构,结合社会发展增加社会科学、人文、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主导观念,拓展护生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教育咨询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专科护生可以完善自身的护理能力、操作能力、开拓精神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为专科护生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促进专科护生的全方位发展。教师应该为专科护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学习观,并通过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专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依据临床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素质教学的核心重要性,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数据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使核心能力教学更具多样性,同时使学生有效展现出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通过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核心护理知识、护理综合素养以及护理能力进行汇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展现临床护理的核心能力。使护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升。

为强化专科学校护生的核心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应该积极与临床医院联系,为护生实践提供机会和途径。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专科学校和临床医院协助护生平稳过渡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同时利用实习提高护生的核心操作技能,使其操作水平逐步提升,并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学校通过与医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促使专科学校为临床医院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