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最早的春联范文

最早的春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最早的春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最早的春联

第1篇:最早的春联范文

门画——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据南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发时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第2篇:最早的春联范文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穿崭新的衣服,不知你发现没有,大门也穿着红通通的衣服——对联。说起对联,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义。说起贴对联来,我更是喜爱至极,两只小手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别提多高兴了。

今年三十,我和爸爸、小叔一起贴对联。今年贴对联,我不仅见识到了一幅幅含义深刻的对联,还知道了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大声喊:“快起来了,今天贴对联!”一听贴对联,我从被窝里赶紧爬起来。吃完饭,我们就贴起对联来。啊!对联好多呀,真令我目不暇接。爸爸让我分一下类。我在那分类,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来,我给你讲一讲关于对联的知识吧!”我举起双手同意。“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的种类很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短春联、大春条。每幅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爸爸得意洋洋地对我说。爸爸又灵机一动,说:“由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地说:“好!”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灶王爷旁的;“一庭多乐事”是哪的?噢,是餐厅的;“喜庆福有鱼”就是堂屋檐下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了……没过多会儿,我就给春联找到家了,爸爸抚摸着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嗯,关于春联的知识没白讲,我希望你能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常识了如指掌!”

六年级:梁展鹏

第3篇:最早的春联范文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 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第4篇:最早的春联范文

按照传统习俗,每当腊月除夕,人们就要把刻有咒语的桃木板挂在门上,或将用桃木雕刻而成的偶人装饰在门上,意思是驱除邪气、迎接新年。这种挂桃符的风俗历史悠久,汉魏的时候开始在民间盛行,历经唐宋五代不仅没有衰亡,反而不断发展传承,一直延袭至今。

桃符与辟邪

过春节要辞旧迎新、驱邪纳吉,那么,古人为什么偏偏选用桃符来辟邪呢?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久以前,曾经有一个万鬼的世界,周围都是苍茫大海,当中是一座山,称为“度朔之山”,这座山上全是各种恶鬼,一到夜晚就四处作恶。在山上还有一棵覆盖3000里的大桃树,树的东北角有个“鬼门”,众鬼从此门出入。树上有两位神人,就是神荼、郁垒,这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每当岁尾,他们就站在大树下检阅百鬼,见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芒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两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除尽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在门前。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除了上面的神话解释外,古人相信桃符可以辟邪还有另外几种解释。

一是根据一段有关后羿的传说。据说在后羿时代,还有一个著名的射手叫作逢蒙。这个人本是一个民间猎手,后羿发现他灵敏、勇敢,便收他为徒。后来,师徒俩的箭术相当。后羿很高兴带出了一个好学生,但逢蒙却妒忌他的老师,一心想暗害后羿。有一次,逢蒙在后羿打猎之时放暗箭,结果射出的箭被后羿咬住。后羿饶恕了他,但逢蒙不思悔过,在暗中削成一根桃木棍,说是用来挑猎物,后羿没有怀疑。后来又在一次打猎时,逢蒙趁后羿不备,用桃木棍一下将其打死。后羿死后做了统领万鬼的官,桃木棍连统领众鬼的后羿都能杀死,所以众鬼皆怕桃木。

二是来源于“桃枭”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桃子乾悬如枭首磔木之状,故名。” 桃枭主治杀百鬼精物、五毒不祥。民间传闻,桃枭法力无穷,具有极强的杀鬼能力,但是桃枭得之不易,所以人们便用桃木代之。

三是认为桃木乃五木之精,能克制邪气、制百鬼。五木包括桑木、榆木、桃木、槐木和柳木。其中,“桃者,五木之精,故压伏邪气。桃木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做桃木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总之,在古人的观念中,桃木是驱邪祛病的法物。

从桃符到春联

桃符在古时候有很多种名称,如“桃弧”“桃梗”“桃人”等。桃符最古老的形式是桃弧,即桃木弓。先秦时期,人们认为桃木制成的弓箭能够除灾、辟恶。《左传》中说其作用是除灾,“桃弧棘矢,以除其灾”;《春秋》上也说“桃弓荆矢,以除其不祥,所谓辟恶也”。这些都是取桃木做兵器,再配上棘矢或荆矢,以张其势,根本目的是驱邪。但是,上古时期这只是一般的禳灾法物,并不限于春节时使用,更不一定悬挂在门上,但是这却是后世桃符所演进的原型。

与后世桃符形制更加接近的是周人的桃梗,即桃树枝。庄子说“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不畏而鬼畏之,是鬼智不若童子也”。可见,当时的人已经有了插桃梗于门以驱鬼的习俗。于是,这种岁首插桃梗于门以禳恶气的习俗便传了下来。沈约在《宋书》中说:“旧时岁朔,常设苇荚桃梗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不仅是宫室之中,就是寺观也要插苇荚桃梗以辟邪。

桃符原始形式极其简单,只是一根桃树枝。传到战国时,制作开始精巧起来。当时人们将桃木削成人形,姿态十分逼真。这就是由桃梗到桃人的演进,也是后世门神的一种起源。

到了汉代,除了沿袭传统刻桃人立于门外,又发生了一种变形,名为“刚卯”。据说,因为是正月卯日所做,故名刚卯。当时的刚卯有的是桃木的,有的是金玉的。刚卯不仅可以悬挂于门外,还可以随身携带,用来辟邪。

刚卯可以说是桃梗旁出的演化,而其直系的蜕变则为桃板(亦作“桃版”)。桃板又称“仙木”,最早在《荆楚岁时记》中就出现了,荆楚地区每年春节时“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这时,人们在桃板上画神荼、郁垒像,并题写名字来辟邪。

第5篇:最早的春联范文

 

春节英语作文(1)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 very important holiday, because by this festival celebration, to strengthen family ties and affection. Such as the reunion dinner, New Year gifts to relatives and friends, and so on, these customs are a reminder tha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family in society. Every Chinese populations around the world, is grand and warmly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The celebra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to the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15, 15 days in a row.

The ancient imperial succession, in order to show the authority of the "son of heaven", often stand on its own calendar, therefore all previous dynasties New Year month day. , he ascended the throne, the emperor decided to rebuild the calendar, make unified. Today our calendar is adopted by the emperor, through several dynasties deems necessary.

Imperial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 scenes often reflect the strength of the dynasty,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national, the more prosperous, ceremonies, the grand.

In order to receive the relatives and friends happy New Year and every family in the house inside and out before holiday, clean. Some families also decorated doors with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write auspicious antithetical couplet, pray for good luck, harvest every year.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节英语作文(2)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n ancient holiday in China,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a yea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n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there were some relatively fixed customs handed down. For example, sweeping dust, paste couplets, stick grilles, (" f "word, draw pictures and shou sui, etc.

"Lunar 24, dusted off sweep the house",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recorded in ancient books, in our country, in the era of rao have customs to sweep the dus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n addition, sweep the dust and except Chen Bu "new" means.

Also called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couplet, peach wood charms against evil, it with dual, delicate words express the desire of the beautiful, is our China's unique literary form. The Spring Festival to stick couplets on the Spring Festival this custom originated in the song dynasty, this part is divided into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bottom allied and horizontal batch.

"F" word, refers to the blessing, good fortun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stuck "f" word to express a blessing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But in order to more fully reflect the blessing, people simply put the "fu" character topsy-turvy stick, said "f" fall ".

Now, put the Spring Festival pictur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very common, black heavy variety of pictures for every family to a prosperous and happy festive scene. Colle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earliest newyearpicture is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of the sui dynasty and graceful in tilting the ground of woodcut New Year pictures, pictures is her temple, zhao swallow, class and green beads four ancient beauties.

Here I'll send you a pair of couplets: "fireworks shine the sky, colorful celebrate New Year's eve, Jin Longteng earth, thronged celebrate auspicious year"!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第6篇:最早的春联范文

南通市实验小学四(2)班 赵天烺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许许多多有特色的节日,如果把它们比作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春节便是其中最亮丽的一枝奇葩。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由来更是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多的便是为了驱赶每逢除夕出来的凶兽—“年”,因此春节又称为“过年”,也因此有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多数是民间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除了放爆竹以外,贴春联更是沿袭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有些人家的大门上看到它的踪迹。而春联流传至今,更是丰富多彩,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展现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歌颂美好生活的:“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有表达美好祝愿的:“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等等。春节贴“福”字,同样也是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代表了福气、福运,幸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且还有很多人把“福”字倒过来贴,就是取的“福”倒,福到了的意思。怎么样,我们的祖先很有才吧。除此之外,在祖国的各地,还有拜年、守岁、包饺子、蒸年糕、贴年画等很多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团团圆圆、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著名诗句《元日》。不仅生动地告诉我们宋代过春节喝屠苏酒和贴桃符的习俗,还寄托了诗人对新年的祝福。除此之外,从古至今描写春节的诗句数不胜数,如北宋苏轼的《守岁》、南宋文天祥的《除夜》 等,大多表达了人们过新年时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热气腾腾的团圆饭里,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在一句句祝福语中,又一年过去了,而春节的种种更是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我想我们不仅要传承祖国的优良传统,更要努力学习,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

第7篇:最早的春联范文

将桃木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能有水不能用太阳晒,会开裂)让它变干然后用菜子油在表面涂一层,用布不停的擦,如此反复多次后,放在阴凉干燥处,大概一两个月就会慢慢变红,期间用油擦一擦。

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称为神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最早的春联范文

中国人,过春节,门上千姿百态的年味,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乐观,有着中国人特有的精气神。门神、挂钱、福字和春联等,各显神通。

门神

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如果有恶鬼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据《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恭所取代。这里有个传说: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而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同胞弟兄建成、元吉,得太子,继帝位。是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君临天下,国泰民安,面对太平盛世,不觉怡然自得。但又喜中有忧。李世民征战多年,杀人无数,更何况又同室操戈,残害手足兄弟。虽贵天子,却又总是疑神怕鬼,梦中总觉有索命鬼来撞击门户,哀号索命,醒来惊恐不已。连续数夜闹鬼,搅得李世民寝不安席,神情恍惚,难理朝政。无奈只得在一次早朝时,籽梦鬼之事实告群臣大将。秦叔宝闻言奏请太宗允准,他愿与尉迟恭戎装执剑,立于门外伺护。当夜李世民即能入睡了。一连数夜,安然无事。

李世民称赞秦叔宝与尉迟恭说:“你们二位真是门神呀。”在感激之余,又觉两位将军守夜太苦,于是就命画师给二人画像,将画像悬于皇宫左右,以替代两位将军。至此后,再无闹鬼之事。

后世人不知李世民因视听幻觉而生病的原因,以贴门神就可镇邪驱祟,保家平安,于是就沿袭了李世民的作法,过年时将秦叔宝与尉迟恭的画像作门神贴在门上镇宅护院。

后来人们又推而广之,不仅仅只贴秦叔宝与尉迟恭的画像,也贴哼哈二将或其他古代武将了。此习一直延续至今。

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这“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年俗。据《梦梁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而早时的“贴春牌”就是贴“福”字。

春节什么贴“福”字呢?现在过年贴“福”字,是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祈愿,而在先前时候,“福”字意味着“福运”和“福气”,贴“福”字正是对一年好运气的希冀。由此看来,不管在现在还是过去,春节贴“福”字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也包含着人们对新年幸福生活的向往。

什么会将“福”字倒过来贴呢?民间一向是民俗的诞生地,春节倒贴“福”字同样起源于民间。了更加充分的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祝福,质朴的老百姓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意“福气到”、“幸福到”。关于春节倒贴“福”字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想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善良仁慈的马皇后消除这场灾祸,命令全城各户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但其中有户不识字的人家,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就这样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纪念善良的马皇后,二求“福到”。

在年俗气息更加浓厚的民间,有的地方会将大大小小的“福”精心雕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比如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等,各种带有美好寓意图案应有尽有,在表达美好祝愿的同时,将农历新年装扮的更加多姿多彩!

挂钱

挂钱的来历,据说是和爆竹一样的,都是了驱赶那个叫做“年”的怪兽,爆竹是以其声音来吓唬“年”,而“挂钱”则以其颜色来刺激“年”的眼睛。专家认挂钱是由古时彩胜演变而来。中国古时就有以幡表达意愿的风俗。

这样的记载《后汉书•礼仪志》中就已经有了。民间形成贴“挂钱儿”的习俗,来源于唐宋时的“幡胜”。唐宋时每逢立春日,人们便用银箔、罗彩剪成饰物或小幡,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用以欢庆春日来临,并互相赠送。唐代诗人韦庄在《春盘》诗中这样描述:“雪圃乍开红果甲,彩幡新剪绿杨丝,殷勤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

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春蝶、春钱、春胜戏之。”苏轼在《分类东坡诗》中云:“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后来,人们用它来避邪,把幡胜放大,在立春之日,贴在门楣上。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同时期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载:“岁旦在迩……街市扑买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以备元旦悬于门首,新春吉兆。”这种锡打春幡胜,就是最早的“挂钱儿”。可见在唐宋时期,就有这种装饰品,只是各有各的用途。

到了清代,挂钱正式成形,清代天津诗人周宝善年俗诗说:“先贴门笺次挂钱,撤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束攒前帚,扫房糊窗算过年。”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还它作了详细的注解:“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飓,贴在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是物民户多用之。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日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可见,“挂钱”的历史是由来已久的。人们对挂钱的喜爱,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它名字中的“钱”字,把它们挂在门前檐下,预示着新的一年中,财源会滚滚而来

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北京大康桃木工艺品――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

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第9篇:最早的春联范文

顾名思义,对联分为上下相对的两联,上下联要求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如果联中有断句,除字数相等外,断句也要求一致。平仄方面,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因为语言语音的变化,现在的对联对平仄不再作如此严格的要求)。词性方面,不仅要相对,位置也要相同,一般虚对虚,实对实,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内容方面,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有的对联还有横批,张贴在对联正上方略高的位置,一般来说,横批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除从用途上分类外,按写作方法和上下联语意关系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正对,是个指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互为关联,互为补充,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道理的对联。如李甲烈士曾写过这样一副自勉联:“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吾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就是利用对联这种形式,磨砺自己的革命意志,陶冶自己的革命性情。大家都熟悉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的墙上芦苇和下联的山间竹笋,都是用来讽喻哪些立场不坚定,没有什么学问,喜欢左右奉承、吹牛,脸皮很厚的人。

反对,是指上下联内容相反,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的对联。如曹锟贿选总统后,有人撰联云:“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此联不但文字讲究,而且对民国总统给予了辛辣的讽刺。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孺子牛,这里比喻人民大众的牛。上下联就是从相反的两个方面表明鲁迅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的精神。

流水对,也叫串对,是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对联。如“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江河不停地向前流动最终归入大海,承接上联,下联说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两联合起来就是比喻人只要真诚、努力、不懈地坚持,自然会有所收获和得到别人的敬重。上下联构成一个自然的承接关系。

根据上下联的对仗方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种。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的对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曰暖玉生烟”,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曰”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宽对,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如厦门太平岩联:“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做主乐天成”,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一字联、二字联……九字联、乃至几十字、上百字的长联。一到三字联多讲究意趣和应对智慧,如一字联:墨(对)泉,“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虽是简单两个字,但从字的整体到各部分都非常相对。两字联如:色难(对)容易。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说容易,你就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不是对出来了吗?”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色难”,即面有难色之意。“色”对“容”,“难”对“易”,精巧有趣。三字联如:孙行者(对)之或祖冲之,前者胡孙谐音猢狲相对,都是动物名,行、适都是动词,者和之都是文言虚词,后者则祖孙相对,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长联因其字数多,又要相对,则非常考量功底。如清代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自述生平,辛酸幽默的自嘲自勉中透出的是诗人旷达的胸襟: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还有一类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的对联,叫无情对,特别有意思。

如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对:“狗尾草先生。”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组合一起又有了嘲讽先生的意味。

还有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出“三星白兰地”征求下联。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对,但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乃对下联“五月黄梅天”。“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