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评价一个人的优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们分别找了一些人谈话,就考查对象的德、能、勤、绩请他们如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两人的表现,大家众口一词,都说他们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精,这几年为单位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纪律方面更不用说。然而,组织原则不容许我们只听好话,我们不但要了解他们的优点,更要清楚他们的缺点,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最后我们分层次找了该单位的领导、中层干部、一般工作人员,请他们有一说一,一分为二地谈谈自己真实的看法。
组长问道:“除了优点之外,他们有什么缺点?请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谈谈你们真实的看法。”
这样一问,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但还是围绕他们的优点谈论,很少提及不足和缺点。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组长又问道:“他们平时除了敬业奉献精神突出之外,各自的责任心和品德如何?有没有什么异议?”会场陷入一片寂静,谈话的人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有个人说:“我谈一点,不知道算不算他们的不同。在年终的总结和评先荐优时,每当谈到部门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他(我们的第一个考查对象)总是以‘我们’作主语;而他(我们的第二个考查对象)一般以‘我’作主语。”
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纷纷说出了共同的感受:第一个人总是以我们作主语,把成绩和进步归于集体力量和智慧,而第二个人常常以我作主语,突出个人的作用。尽管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不分上下,我们还是倾向于第一个人。
最终,经过组织研究决定,第一个人被提拔为分公司负责人。组长在总结评价一栏中写道:“尽管‘我们’和‘我’只有一字之差,但反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处世态度,一个把自我置于集体之下的人,拥有的不仅是一种谦逊的胸怀,而且是一种庄重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人生的稀有矿藏,却常常让人生因此圆满,不断走向成功。”
关键词:中职学生;自信精神;对策
目前,许多中职学生缺乏自信的现象十分严重。自信的缺乏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指出了中职学生缺乏自信的各种表现,分析了中职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重点探讨如何树立中职学生的自信精神。
一、中职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
1.学习信心不足
许多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成绩不是很理想,到了中职学校之后,由于学习的氛围变得更加放松了,所以对学习显得更加的没有兴趣和没有信心,对学习形成了一种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害怕学不会、学不好,所以更加厌学。
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有些中职学生内心比较自卑和自闭,不喜欢让他人知道自己中职生的身份,缺乏与他人的交往,所以长期以来都将自己封闭起来,使得他们越来越不敢面对现实、不敢面对现实的自己。
3.自我意识不正确
有一部分中职学生往往很自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所以就索性破罐破摔、自暴自弃。还有一部分中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由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为家中的独生子,所以从小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较差,不能过多照顾他人感受,有的学生甚至通过一些“标新立异”的恶作剧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希望他人关注自己。
二、中职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
1.家庭原因
性格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家庭环境在学生性格形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一些中职学生缺乏自信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的关爱太多,长此以往,就缺乏自己独立完成事情的自信。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则是父母给的关心太少,比较自卑。
2.学校原因
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就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直就得不到关注,往往还受到批评和耻笑,所以渐渐地对什么都失去信心。
3.社会原因
在社会上,存在着以学历评价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的价值的浓烈风气,所以从中职学校出来的学生往往被社会瞧不起,甚至有的还被认为是“人渣”。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中职学生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找到自己的价值,所以逐渐地对自己的前途变得没有信心。
三、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的对策
1.多给中职学生一份关注和爱
中职学生长期受尽了失败的辛酸,受尽了同学和老师的冷落,所以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份关注和爱,多给他们一份理解,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有人在关注他们,还有人爱他们,所以让他们备感温暖,有勇气再重新站起来。中职老师要对自己的学生多倾注关爱,同时也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关注和互相关爱。
2.对中职学生实行赏识教育
当一个人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肯定时,他会变得更加肯定自己、更加自信。每个人都有优点,当一个人的优点被他人适时地发现时,那么它就成为这个人永远值得骄傲的地方和自信的资本。因此,在中职教育中,老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的优点的光芒掩盖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更加确信自己的优点,从而更加自信。
3.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
帮助中职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人的存在价值,让他们重新确立目标,重新站起来,为了目标重新奋斗。因此,中职老师应该多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树立阶段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的人生目标,使他们的人生有方向,也使他们为了这个方向昂首挺胸地走下去。
4.教学生正确地与他人相处
人际关系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的形成和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发展十分重要。在中职教育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老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优缺点,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用不断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让他们勇于悦纳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
自信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在中职教育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在学校教育中贯穿自信的教育,让中职学生更加肯定自我、更加确定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扶让.如何让中职学生重拾自信[J].甘肃教育,2011(5).
[2]乔延俊.重树自尊,重建自信:中职校学生的首堂必修课[J].时代教育,2010(4).
[3]杨苍芝,陈宇.浅谈中职学生自信缺失的原因及矫治方法[J].职业,2010(2).
我就是我,缺点与优点的集合体,很真实,似乎一伸手就能触摸。十全十美的人是虚幻的,即使再优秀的人也有自己的弱点、缺点,只是人们习惯性地用自己的优秀来掩盖那点点人生的瑕疵,努力够到完美的外沿罢了,每一个人都懂,完美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境。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与优点,也许那样的自己才更显得真实。人无完人,不是吗?优点和缺点共同拼凑了我,所以不要轻易地抹掉自己的缺点,因为那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也许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一种证明,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更加看清自己,才能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就是我,人生的方向、人生的道路都由我自己掌握,从来都不需要模仿与跟从。我不会放弃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思想,去效仿他人,那不是我,而是别人的影子。要知道影子没了阳光就什么都不是,消失得连一丝痕迹都不留,现实终究是残酷的。每个人都不想到了生命的尽头,蓦然回首,才发现匆匆几十载什么都没留下吧?我不会踩在别人的脚印中,走一条别人走过的路,到达一个属于别人的终点站,这种盲目的跟从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也不会是我的选择。
想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就要追随我心,在借鉴与探索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个人的人生就像脚上的鞋,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尺码,我就是我,只属于一个尺码的那一双鞋。有人说偏大的也能穿,没错——但是走着走着也许它就掉了,这时的自己就会脱离轨道去寻找,许久之后才发现再也回不到过去。有人说偏小的也能穿,但是——到最后也许双脚早已血肉模糊,因为人生路不是一个站台到下一个站台的距离,它的漫长也许只有等到我们生命结束的那天才能了解,才能体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多试几双鞋,找到那双唯一适合我们的鞋,然后上路,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就是我,不要让他人左右了我,我选择的人生路都含有我的情,我的泪,我的汗,是我存在于世上的证明,并且只属于我一个人,因为我,就是我!
点 评
一、尊重的评
要想学生爱上美术课,就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美术这门学科,尊重美术老师。尊重,也是相互的,由于学科的特色美术课中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体现,也更易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某些孩子或许成绩不好,但是在美术方面却有着独特的天赋,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用心去描绘的,美术课中对孩子的尊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每一个孩子都平等地对待,用心去欣赏孩子创造的每一幅画,感悟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在教学中,我都会在第一节课让他们去准备一些水粉颜料卡纸等美术材料,第二节课上课前我会一一检查。面对一些没有美术工具的学生,我不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地责问他,而是下课后悄悄地向他了解情况,是家长不支持还是忘记买了?或是买了忘记带了?你看你今天画得真不错,要是再让你的画充满色彩就更美丽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带来的!
二、巧妙的评
美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标准答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该得99分就绝不会得100分。美术的评价是多元化的,一根线条,一块颜色,一个创意都可以成为老师为之赞叹的精彩。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在批改学生作品时,应特别留心美术较差的学生,及时地发现他们的进步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常常使用形成性评价中的情感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去评价我的学生及他们的作品。特别是,美术作业不要批改后就发给学生,一定要写上评语,特别是第一次作业。评语的内容要巧妙委婉,对好的部分一定要给予肯定,对那些较差的作品也不要直接打入冷宫。我评价学生作品时在对优点给予肯定后还会指出不足处,最喜欢用“如果……就……”句式,例如,“如果你在细节上处理得仔细一点这张画就非常完美了。”“如果你的人物再偏左点,画面就不会显得空了。”……
三、激励的评
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针对学生的作品,还应该有对学生本人的评价。美术中常说从一个人的画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在课堂上我常会在评画时说一些“这个同学画得很仔细,说明他是一个很细心的孩子。”“这个同学的画把握住了物体的特征,说明他是一个爱观察的人”等等的语言。对于一些美术基础实在很差的学生的作品作评价时,则可以从学习态度等方面对他进行鼓励,比如,“这个同学我发现他很用心地在完成这张作品,他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哪怕是最调皮的学生都希望听见老师对他的肯定,这些评语对老师来讲不过是一句话,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讲这代表了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的赞赏,对他的认同,慢慢地增强了孩子们特别是差生的自信,试问还会有学生不爱上美术吗?
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活泼的、文静的;乖巧的、顽劣的;聪明的、愚钝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叫爱的天使,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天使,让他们懂得爱别人,懂得付出,学会感恩。
教师对学生的赞美,在学生看来是对他个人的肯定,这样他会信心倍增,同时他会觉得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一个人如果有了信心、被人尊重,那他会用双倍的付出作为回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也曾经有人说过“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因此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多赞美少批评”,赞美学生比批评学生的效果好。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他人的赞美和肯定,正处于成长中的学生更加需要赞美和肯定。赞美学生,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只需要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现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老师如何赞美学生:
一、赞美要及时准确
学生在学习中,会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成就,以增强自信和让人羡慕。教师及时的恰到好处的赞扬,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肯定、被发现的喜悦,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化为强劲的动力,促使他们继续前进,达到精益求精的要求。教师,不仅会赞美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成绩和优点,还要善于赞美学生潜在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各种角度看问题,从细微处看出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及时准确地给予表扬。只要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教师就及时鼓励强化,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持久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中,如有学生从不主动上讲台板演,而今天上去了,老师就要为他的勇敢给予表扬,有的学生作业进步了,教师写上鼓励的话,如“你进步了!”、“你今天的作业真棒!”、“非常好,再接再厉!”等等,这样的评语,会产生无穷的魅力,也能使学生感到一种温馨和激动,让他们心领神会,回味无穷。
二、赞美学生努力的过程
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表扬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努力成分,这样,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会把成败与自己的努力联系起来:成功,是因为自己的不断努力;失败,是因为自己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这样的表扬,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都是极为有利的。
如考试后,教师首先对本次考试的学生做出肯定——这次取得优异成绩是同学们努力的结果!然后,老师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如果某某题同学们再细致一点,结果会更好,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等话语来激励他们。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不是偶然的结果,它是建立在自己的付出与努力上的。没有努力,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成功。这样,引导学生对于考试不只是去注重对最后分数的追求,而是去注重追求知识的过程。
三、对个性发展赞美
在学生的心里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 莎士比亚曾经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赞美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比如有的学生学习差一点,但他的劳动、体育或者唱歌等是特长,老师要给予鼓励与肯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
(一)人际关系及其重要性。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主要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由于情感上的亲疏和远近的关系,我们较能明显的看出,有的人之间来往密切非常友好,说明心理距离近,吸引力强。有的人之间势不两立,或仅是点头之交,说明心理距离远,或缺乏吸引力。
人际关系是一门极其博大精深的学问,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就工作而言,人际关系处理得好,能促进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就个人而言,每天都能从人与人的交往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对工作不利,而且会给个人带来许多烦恼。
(二)管理者面对人际关系时的困惑。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使企业内的人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否则就会产生不团结的气氛。如果企业处在勾心斗角、相互扯皮的环境下,就谈不上什么真诚的协商与合作。因此,管理者不仅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且要重视人际关系的改善。
从人际吸引的心理分析来看,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是复杂的,它既有认知成分,也有情绪和行为的成分,而情绪的成分则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企业的员工不可能像机器那样任劳任怨,难免会因为不同的人或事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当能够了解员工的个性,驾驭员工的情绪,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事实上,员工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可以接受,可以拒绝,也可以阳奉阴违。所以,作为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你有什么办法,让员工接受而不是拒绝你所提出的要求?有什么办法,能保证你的员工不是阳奉阴违,而是不折不扣地按照你所提出的要求去做?如果他们拒绝你所提出的要求,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从拒绝变为接受?作为管理者,要让自己的员工接受自己,首先就必须认识员工,人不同,道亦不同。
二、人际关系协调的相关理论
(一)霍桑效应。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后来,由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结果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让人们尽情地宣泄抱怨和意见,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也称为“宣泄效应”。
(二)X理论和Y理论。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他认为,管理者对人进行管理时,其对人性的假设决定着他的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对人性通常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假设:X理论与Y理论。
1、X理论。(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不愿负担任何责任,心甘情愿受别人领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干工作是为了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只有拿钱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5)多数人符合上述设想,只有少数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具有解决问题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些人承担管理的责任。
2、Y理论。(1)人们喜欢工作,正像人们需要娱乐和休息一样,这些都是人的天性。(2)外力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去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人们可以通过自我引导、自我控制来实现自己的承诺。(3)人们对目标的承诺,与他们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后所能得到的报偿有直接的关系。(4)在有激励的情况下,人们不仅愿意工作,而且希望承担责任。(5)大部分人都很聪明,都有相当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用来解决组织中的问题。(6)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一般人的聪明才智只是部分地得到发挥。
总的说来,所谓“X理论”,是对“人性”的一种比较“悲观”的看法,而所谓“Y理论”,是对“人性”的一种比较“乐观”的看法。这是人性的两个方面,即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三)态度转变理论。心理学中有一种关于“态度转变”的理论。“态度转变”理论认为,人的态度从“拒绝”变为“接受”,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从”,第二个阶段是“认同”,第三个阶段是“内化”。所谓“依从”,是指一个人出于对赏罚的考虑,而接受那些本不愿意接受的要求。所谓“认同”,是指一个人,因为对提出要求的那个人有好感,愿意和他保持一致;或与提出要求的那个人,有着良好的关系,认为应该和他保持一致,所以才接受他所提出的要求。所谓“内化”,是指“外部的”要求已经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即别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已经转化为本人的自觉要求。由此可见,“依从”、“认同”和“内化”,虽然在行动上都表现为接受,但却显然是三种不同程度、不同水平、不同性质的“接受”。“依从”是一种很勉强的“接受”,而且很可能是“阳奉阴违”的“接受”;“认同”实际上并不是对你所提出的那些“要求”的接受,而只是对你“这个人”的接受;只有进入“内化”阶段,才真正是对你所提出的那些要求的接受。
三、基于人际关系的企业管理之道
(一)准确把握员工自我认识。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与某些员工在工作中往往不能配合地很好,员工时常会有逆反情绪,甚至发生顶撞、冲突。尽管管理者的出发点很好,但传达到员工这里效果就大打折扣。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与员工的自我评价有很大关联。
1、自我评价过低。这类员工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的自我评价低的。这类员工往往由于学历较低,能力欠缺等原因,表现的缺乏自信心,敏感甚至脆弱。有时管理者一句很平常的玩笑话,别人听了根本不会放在心上,而他们可能会耿耿于怀。对于这类员工,在工作中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给他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好很多事,从而找回自信。同时,也可以考虑给他们更多的承担责任的机会,而千万不能忽视他们。另外,一种自我评价低的人则情况有所不同。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只是停留在口头,表现为对自己的贬低、自嘲,但事实上他们还是有一定自信的。他们缺少的只是别人的赞扬和认可,希望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来获取自信。管理者应当能充分理解员工的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很好的配合。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你的员工在窃喜,表明你已经成功了。
2、自我评价过高。这类人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真才实学,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似乎有点狂妄,恃才傲物,对他人不屑一顾。在管理者面前,他们也常常要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甚至跟管理者讨价还价,不肯罢休。要驾驭这种有棱有角的员工,管理者一方面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满足;同时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困难来打击他们过分膨胀的自信,让他们变的心平气和;同时,也可以通过管理者自己对问题的解决,在他们面前树立威信,让他们乖乖的臣服。
另一种是本身没什么真才实学,却故意虚张声势,耍嘴皮子功夫,千方百计地在别人面前造势,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多厉害。在工作中他们往往表现的比较懒散,“拿什么样的钱就干什么样的活”是他们的宗旨。值得警惕的是,他们往往对他人的勤快表现的反感、不安,会想方设法拉拢、腐蚀别人。对于这类狂妄自大的员工,管理者应严厉地将他们指出来,让他限期在工作中有所改进;否则就可以考虑辞退,而决不能让“一马勺坏了一锅子”。
(二)了解员工的人格特征。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正是由于人格的多样性,才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在管理工作中我们亦需要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手段。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很好的概括了人性正反两个方面,这也给了我们管理者很多启示。
1、由X理论想到的。针对“X理论”揭示的人性的弱点,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严”。具体地说,管理工作的“严”,一是要对员工提出“严格”的要求,二是对员工的行为做出“严肃”的评价,三是赏罚必须“严明”。
(1)对员工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所提的要求必须遵行,二是所提的要求必须很明确。
(2)对员工的行为做出“严肃”的评价。这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坚持按照原来所提的要求,去衡量和评价员工的行为,而不能在对他们提出要求的时候是一套,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评价的时候又是另一套。二是在检查和评价员工的工作时,一定要坚持“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决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作为管理者,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等于告诉员工,自己原来所提的那些要求是既可以照它去做,也可以不照它去做,是一点也不严格的。
(3)赏罚必须“严明”。这主要是指赏罚必须公正,而要做到赏罚公正,就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如果那些与管理者个人关系好的员工,不该得到赏罚的,也能得到奖赏,而那些与管理者关系不好的员工,应该奖赏的也得不到奖赏;或者当管理者“情绪好”的时候,该罚的也不罚,而当管理者“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该罚的也要罚,那么就不仅不能使赏罚起到它所应起的作用,而且会使管理者本人威信扫地。
2、由Y理论想到的。Y理论主要揭示的是人性的优点。人性的优点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推动工作的动力引擎,管理者应当通过激励来激发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和关心员工。
(1)尊重员工。尊重员工首先是对他的价值的肯定。要表现出对一个人的尊重,就是要肯定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长处、有成就、有贡献的人,至少是有可能取得成就,有可能做出贡献的人。要表现出对一个人的尊重,就应该先看他的长处,而不是先看他的短处,更不能因为看到了他的某些短处,就抹杀他的长处。其次,对一个人的尊重,就是对他的“独立性”的肯定。这就是说,我们要尊重一个人,就一定要把他当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来尊重。所谓独立自主当然不是说他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而是说他可以用他自己的眼睛来看,用他自己的耳朵来听,用他自己的头脑来思考,属于他自己的事,可以由他自己来做出决定。如果管理者对任何小事都指指点点,则必然会束缚员工……自己的思维。
可是很少有人夸我是一个漂亮的孩子,所以打小我就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漂亮的孩子,只是一个乖巧懂事,聪明伶俐的孩子!
长大以后好多人都说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因为总是写一写令人伤感的文字,有的时候总会心思特别的重,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其实有一段时间里自己也承认自己是一个特别多愁善感的人,总觉得整个青春都是忧伤的!
可是也有好多人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我很多时候总是替他人着想,也总是热心的去帮助他人。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善良人。
再后来好像自己开了二年服装店,然后大家对我的一致评价是,是一个好说话的人!因为有一些衣服卖的特别的便宜,不是衣服本身便宜,而是自己挣的特别少,最后大家就说我是一个特别好说话的人!
当然,这些都是大家对我的一些当面的评价,当面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总是挑好的地方来说,挑一个人的优点来说!
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能说话的人,有的时候说话总是不经过大脑,总是说一些没用的话,有的时候自己总是说一些口是心非的话!
当然,曾经也觉得是自己是一个特别执拗的人,执拗的坚持,只一写自己认为对的东西!有一段时间你自己就特别的消极,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关键词:标签效应 正面标签 课堂评价 激励性语言
常会听到有些老师评价:“A班级的学生基础很好,在英语课上非常活跃。B班级的学生上课死气沉沉的,基础不好。”一段时期下来后,评价高的班级成绩越来越好,评价不高的班级成绩基本没有提高,甚至有下滑的趋势。这表面上是学习成绩好坏的问题,但实质上“标签效应”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何谓“标签效应”呢?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标签效应有其两面性:即正面标签和负面标签。正面标签是指所贴的标签为积极信息,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正面评价,能够对人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面标签是指所贴的标签为消极信息,它所传递的是一种负性评价,会对人的自信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会使人消极的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标签效应”在课堂评价中是经常可见的。老师往往要对学生作出某种评价,而这种评价便有意或无意间给学生“贴”上了诸如“聪明、好学、守纪、调皮、蠢笨”等等标签。当一个学生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会下意识地产生一种认同感,并进而以此塑造自己的行为。而且,这种评价出现的次数越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固化作用越强,对学生的后继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勤奋的学生可能更勤奋,调皮的学生可能更调皮,这其实就是“标签效应”的作用。作为老师,在课堂评价上要突出激励作用。换句话说,老师在课堂评价中的语言要经常性地给学生贴好正面、积极的“标签”,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语言。
在课堂评价中要发挥标签效应的作用,我认为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多给学生贴正面签。教师在课堂要善于发现、并巩固和发展学生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多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多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贴上正面签,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要多给学生贴发展签。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评学生,显然要比以当前行为评价要好,教师应多给学生贴一个发展签,指引发展途径,能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发展。
再次,给学生贴标签要做到恰到好处。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如果所贴标签的内容不正确可能会被贴标签的人拒绝或向相反方向发展。学生有好的表现时,应当给予称许,但是赞赏之言也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虚妄夸大,而应实事求是,做到恰到好处。常受称赞的学生,一旦发现赞语并非事实,立即会感到十分沮丧,从此对老师的话失去了信任,对自己的优点也失去了信心。不实的表扬,还会让学生迷失自我,一旦遇到挫折或失败,往往会走向自卑甚至自毁的极端。
那么课堂上如何评价,如何恰当运用正面标签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表现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转化为一种积极持久的追求上进的力量呢?我认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在我看来,明确、肯定、简练、连贯的课堂评价语言,是点燃学生智力生活的一粒独特的火花,是学生溶入课堂生活源源不断的动力。
1.语言要简练,不要长篇大论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应该“像敲钉子——声声入耳”。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在英语课堂上,我觉得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不能过长。英语有别于中文,即使老师精心设计了许多评价语,学生不一定能全部领会,甚至还可能一头雾水。所以我在课堂上一般用“sorry”来告诉学生回答错误;用“Ok,thankyou.Veryclear.Youareright.”来告诉学生回答一般;用“Good.Verygood”来告诉学生回答好的;用“Excellent.Goodjob.Welldone.”来告诉学生回答非常好。这样通过简练的语言给学生明确的反馈。
关键词:自我;大学生;社会
个人的一生中,一方面要取得社会认同,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要逐渐认识和发展自我,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以及与其他人的差异,认识自己的形象,发展出具有个人独特性的对自己的观念――自我。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观念和看法,是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我的觉知。乔治・格罗代克说,我们称之为自我的那个东西在生命中基本上是被动地行动着的;佛洛依德说,自我是通过知觉意识的中介而为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所改变的本我的一个部分。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
伯恩斯在《自我概念发展和教育》一书中系统的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能。(1)对自我概念理解积极的学生比对自我概念理解消极的学生更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2)一千个人对同一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理解,这是由于对自我概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自我概念相当于一个过滤器,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感知都要通过这个过滤器才能产生。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民主,自我,尤其是正处于现实和理想,排斥与接收自我,同一与分离自我,获得与丧失自尊,以及由此而致的希望与失望、信任与怀疑、喜悦与忧伤、成功与失败等诸多复杂的情感体验,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产生的主旋律。艾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表明:大学生处于自我统和时期,而自我统和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中心问题。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进一步的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的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但同时又因为他们年龄、能力、经验、家庭背景、性别等因素的不同,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有人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有人却将问题进一步严重化,从而产生角色模糊,即个人方向迷失。(3)人们对于在不同的在情境所发生的事情的遇见、期望以及自己在事情发生时的一系列行为动作都是由自己的自我概念所决定的。列如,随着对高校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扩招生集聚各个高校,从而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一个越来越棘手的社会问题,再加上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依然顽固蔓延,对大学生学习心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角色,当我们扮演某一个新角色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开始自我觉察。无论何时,就像发生在生活大舞台上的事情一样,该角色逐渐的被我们的自我感觉接受,最终角色演变成事实,形成我们的自我概念。(2)社会同一性,人们越来越清晰的地根据自己生存的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所依附的群体来界定和评价自己。社会群体的价值有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个体总是在坚持不懈追求一种积极的社会同一性。如果通过与群际比较,发现自己的群体优越于另一群体,个体就体验到积极的社会同一性,从而感到满意。(3)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大众心理现象。人人都想要对想要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解决事情的能力,以及自己的水平如何。而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不断与他人进行比较,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只有社会这个大的环境里,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社会比较能够使人在不断的与他人的复杂关系的处理中,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找到自己和别人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更好的完善自己,认识自己,激励自己。(4)自我概念也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尝试挑战不同的任务并取得了成功会使我们感到自己很有能力。列如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出更高的评价,从而激发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如果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遇到问题甚至失败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越来越低迷颓废。(5)他人评价,他人的评价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所忽视的缺点,能更好的反省自己。他人的评价对大学生来讲是一面镜子,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反省。米德也指出,与我们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觉得他们如何评价我们。(6)社会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家杨国枢认为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人的自我和西方人的自我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的文化受集体文化,受耻感文化和家族意识等文化的影响,自我所包含的范围大于西方文化背景下个体主义文化中的自我概念范围。一个具有相互依赖自我的人会有更强的归属感。在集体文化中,自我概念是具有弹性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个人文化中的人,特别是那些少数不太在意别人意见的人,认为他所在的群体没那么重要。
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怎样明确的了解自己的自我概念呢?首先,作为大学生要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这是自我意识塑造和完善的基础。要对自己的优缺点,理想,性格爱好,愿望,价值观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从而能够取长补短,调控、发展、完善自我,协调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提高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我”。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要在自省中认识自我。其次,要在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在与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区别,才有特色,才能进步。最后,要以活动的成果来认识自我。一次活动完成后的成果往往直接标志着自身的价值,而社会对一个人价值的衡量也主要是通过活动成果认定的。个体能够在理想的活动成果中进一步认识自我的能力,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开发潜能、激发自信。(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 佛洛依德.自我与本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2] 米德.心理、自我和社会[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3] 杨鑫.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