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范文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

第1篇: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0-02

物理化学是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是化学、化工、材料、高分子、医学、药学、食品、环境、生物技术等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物理化学的特点是“两多三强”: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如何能让学生既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又能很好地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教法上不断探索和总结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就作者在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了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要注重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

物理化学研究的是化学中原则性、普遍性的规律,它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到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和数学的表达式。逻辑推导过程具有重要的严密性,所得到的结论也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1]而且物理化学公式繁多,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推导才能熟练应用。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和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例如在推导单组份体系热力学基本函数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关系式:dU=TdS-pdV,知道H,F,G的定义,就可以一步步推导出其他三个热力学基本关系式:dH=TdS+Vdp;dF=-SdT-pdV;dG=-SdT+Vdp。在物理化学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高等数学微积分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强化数学思想与物理化学概念及公式的关系。例如,在讲单组分体系的摩尔量和多组分体系偏摩尔量的概念时,我们要强调从数学中全微分和偏微分的概念来理解。另外,在讲化学势这部分内容时,也要引导学生巧妙的运用数学思想,例如,求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其实就是求化学势对温度或压强的一阶偏微商。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具有实际意义,那些看似无用的理论推导和公式不单单是一些符号和字母,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例如,对医药检测等专业的学生,在讲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点时,最好以医药检测相关知识为示例;在讲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知识时,作者通常以研究人体能量代谢与代谢速率为例子引入问题和进行公式推导,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药物稳定性预测、药物的生产过程等;在讲相平衡、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等物理化学知识时,就以从天然药物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为例,介绍与之有关的蒸馏、萃取、吸附、乳化等原理和方法;在讲电化学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与检验方法相关联。在学习表面现象这一章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表面张力”的概念。例如,雨水打在荷叶上,荷叶为什么不湿?为什么荷叶上的水珠是椭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或长方形?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机结合

物理化学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学及数学推导的方法,它处理问题的着眼点和方法与以往学过的一般化学有很大的差别。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方法上要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各取所长。[2-5]

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虽然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但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绝不能单一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的板书演示相结合,尤其是在公式推导这个环节,切不可图省时省力,一定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的通过板书详细推导和讲解,让学生的思维能紧跟教师的进度,掌握推导的技巧和技能。

2.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使用多媒体和板书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辅助其他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综合运用,如采用提问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实践证明,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的新内容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式教学则通过层层引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互动式教学则通过师生“对话”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并获取知识,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此外,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还要善于使用比较(对比)教学法。物理化学中有些公式形式上非常相近,容易混淆,如化学平衡中的范特霍夫公式ln■=■(■-■)和动力学中的阿累尼乌斯公式ln■=■(■-■)非常相像,学生在记忆和使用的时候经常容易混淆。两个公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第一个公式中K1o和K2o表示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而后面公式中的k1和k2则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区分,通过比较找出公式的共同点和关联性,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知识点的理解。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坚持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及时复习,善于小结。物理化学逻辑性、系统性强,章节之间的联系密切,因此加强对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阐述,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联系,从而统领全局、一目了然。作者每次讲述新的内容之前都会将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做一下简单的回顾,除了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印象外,还有利于让学生找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容易抓住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并顺理成章地引出新问题。章节内容讲解结束后,还要及时的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脉络,课后复习起来也有重点和方向。课后还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课外辅导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总之,教好物理化学并非易事,以上只是作者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近几年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学科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还在不断研究、探讨和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濮良忠,谢吉民,廖力夫,丁敏.物理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陈小全,周鲁,邵辉莹,翟虎,周秀艳.浅谈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4-68.

[3]王高军.化工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J].广州化工,2010,38(6):275-276.

[4]韩冬冬.高职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教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8.

[5]张旭.《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教学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214-215.

第2篇: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范文

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区域环境,2009年学校能源工程学院开设了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本专业针对陕北地区煤炭、化工、制造、建设施工等产业发展的趋势,调查分析安全人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专业特色为施工安全、工业安全和矿上安全等方向。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重中之重,所开设的课程体现了本专业的灵魂[1]。根据我校自身学科领域优势和各行业的安全事故特点出发,针对性的开设化学相关的课程。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在原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基础上重新设置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该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使用条件严格且涉及学科多(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学时少;大班教学;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等特点,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2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整合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物理学化学与分析化学的课程特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1潜心研究,整合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

2.1.1分析化学内容整合。分析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3]。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有化学分析的问题时,能够通过有代表性的采样、正确地制备试样和分解试样、选择正确的分析化学方法进行测定、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测试结果[4]。为了达到这个教学效果,我们有目的地选取了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概论、四大滴定(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突出重点内容是关于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涉及固、液、气态以及生物试样采取和制备,强化四部分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固体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误差与数据处理是“量”和准确度的一把标尺,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把误差和偏差的计算应用到采样和滴定分析的计算中。四大滴定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点内容,内容所占的篇幅偏多。这部分内容和物理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及电化学中的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安排,即节省了时间又扩大知识的范围。

2.1.2物理化学内容整合。物理化学是理论性强的化学,它是从化学现象与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运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反应规律的学科[5-7]。针对安全专业的特点和课程设置,在教学计划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气体和液体的性质作为讲授的重点。结果证明,这种有的放矢的教学安排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3随堂实验。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设置8课时的随堂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科学品质。

2.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上采取大班授课,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精选、优化之外,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应拘泥传统的教学模式,应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8,9]。

2.2.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我们坚持在教学是实践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使用二维色彩图片、三维立体图形、动画等效果等诸因素来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感知和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调动师生的教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注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比较晦涩需要演算的计算过程用采取板书教学,让同学能够有时间思考理解,二者取长补短。

2.2.2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知识框架,从教学的对象的实际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提问法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的一种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师生相互对话,既调节课堂气氛,又检查了教学成果。

2.2.3强化训练、抓好习题课环节。由于分析与物理化学概念的认识必须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思考题、习题和课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做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基础概念、理论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对某一阶段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此环节可以对教学中疏漏的知识点作补充。抓好习题课环节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最后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强化考核方法

考核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只以卷面分数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权重为30%,期末考试成绩权重为7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通常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成绩、随堂实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总分(百分制)=考勤成绩(25%)+课堂表现(25%)+考勤成绩比例%+实验成绩比例%。同时期末考试的题型要灵活多样,包括主观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还有主观题型如简单题。既能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真正达到通过考试来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

3结语

第3篇: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理教学;反思;物理解题

反思作为当今教学中的基本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物理教师所采用,凡是优秀的物理老师都善于归纳出以往在教学活动里所发生的事情,从回忆思考中总结出教学经验和问题,让自己的物理教学水平不断朝着新的高度所迈进。当今现实的教育状况给很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表现为思考,它还要求思考意识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出高职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智慧以及解决学生具体的物理解题困难。

一、高职院校物理学生解题时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的状况是检验老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虽然高职院校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物理领域内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单纯地通过物理题目测试,但是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状况却能够从物理解题过程中所窥探出来。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解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从量变逐渐转为质变的过程,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但是以目前的高职院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进行物理解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认识上出现错误

在高职院校物理课程的学习当中,学生长期都存在一种错误性的普遍观念,即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的学习解题只要记住某些重要的公式和定律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想法直接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迷失方向,在面对一些物理实际应用问题时,他们往往对解题的操作方法束手无策。这样一来,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夯实,老师要想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就显得非常困难。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物理学了要理解一些概念、公式、定律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物理概念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世界是一个什么样子;物理定律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世界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的;而物理的思维方式则是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现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总结出最终的物理学规律。毫无疑问,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是最大的,而部分学生将物理学习的目标仅仅局限于物理概念,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不利于学生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二)部分学生对物理对象和物理过程关注不明确

任何物理问题都涉及到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等方面的要素,一个物理题目之所以让学生们理解困难,往往就在于题目中涉及到的物理对象和物理过程种类繁多,并且对象之间还发生相互的关联作用,使物理问题结构思维变得相当复杂和曲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会碰到这些对象多、过程多的物理难题,他们解题显得异常困难就在于对这些物理对象和物理过程缺乏明确的关注。其实,只有明确了物理对象和关注了物理过程才是最有效的解题办法,例如在对物体受力的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题的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要将明确物理对象、理解物理过程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样学生才更容易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模型,物理解题才做好了第一步。

(三)部分学生在物理审题时缺乏对关键词句的解读

审题是物理解题的第一步,简单来说审题的过程就是挑选关键词和关键句来进行理解的过程,由此可见理解好关键词、关键句对于物理解题的帮助是极大的。然而,更多的同学在进行物理解题时往往只对题目中最后的问题着重关注,而对前文一大段信息的描述一扫而过,直接忽略了审题的步骤。例如,在物理题目当中会出现很多表示程度的副词“缓慢地”、“轻轻地”、“突然地”、“迅速地”等,在力学物理题目中,这些程度副词就作为一个隐含式的关键词,“弹簧轻轻地被拉起”这句话就表示弹簧此时的运动没有初速度,学生在物理公式计算当中就应该把初速度这一个变量因素忽略剔除掉。所以,学生如果在物理解题中不认真地进行审题工作,那么想正确解答出物理题目就十分困难了。

因此,上述这些高职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所发生的困难问题势必会阻碍到物理教学的向前发展。一方面,一部分学生没有对科学的物理解题方法进行反射性思考,也就总结不出正确的物理学习经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思想以及人格上自信心的缺失,这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培养物理应用型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物理教师也应该采取反思行为,利用自己的教学优势在物理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彻底改变高职学生在物理解题方面困难的局面。老师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才能成功开辟出一条促进高职物理学生解题能力的道路。

二、提高高职物理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反思措施

(一)培养学生们规范化的解题和学习习惯

物理学的解题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解题操作步骤的第一步就是要看题审题,明确题目中所描述的物理对象和物理过程,然后再来找出题目中条件的已知量和题目要求求解的未知量,特别是要关注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最后学生将题目中所给出的物理量和课本中的原理知识点有逻辑性地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解构问题的物理模型,并综合相对应的物理学规律计算得出最终答案。和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基础知识体系的薄弱和学习行为习惯的欠佳,首先强调的应该是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其次才应该在做好规范性的基础上逐渐提升正确性。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规范化讲解示范。特别是在日常的课堂讲解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解题时要按照物理知识为指导,进行严格地推理论证,为学生的规范化解题作答提供模仿借鉴作用。一旦在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不恰当的错误,老师也要及时指出和纠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学生害怕做题和讨厌做题朝着享受做题的方向转变,从而培养起他们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

(二)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其物理解题的综合能力

物理解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所学习到的物理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的环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加深化印象。特别是高职院校物理物理知识的学习,重点就是将学生所学物理学科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专业技能,学生要想拥有优秀的物理学专业技能就必须从积累物理化的思维方式开始,慢慢发展为具备良好物理思维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因此,高职物理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以解决物理问题为载体,突出表现物理学所特有的研究方法与特点,无时无刻都将物理学的思维方式融入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当中,以训练学生优秀的物理思维。

此外,在物理学的教学方法上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例如老师针对学生身边所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创建出物理情景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思维的思考方法来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这样一来,学生才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研究学习方法,真正做到通过对物理现象最初的观察和理解,逐步拓展到对物理解题方法的实践中去,然后在不断的物理解题实践中培养自身的物理思维,运用已经掌握成熟的物理思维方式再来对物理解题工作进行进一步指导。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使得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认识实践中提高物理解题的能力。

(三)合理选择物理训练题目,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学习当中的测试题目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教师在选择物理训练习题时应该以真实的物理现象或者社会实际当中符合相关物理科技水平的背景作为基本原则,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现象和物理研究方法离他们的距离并不是遥不可及。同时,面对那些思维刁钻的难题和怪题,老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必须完全摒弃,这种题目既不能以科学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外,不是做越多的物理题目就越能训练出学生的解题技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一个物理知识点对应一种题目类型设置。学生解答一道物理题目会运用多种解法,或者是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才是教师应该培养的正确方向。否则学生一旦陷入重复做题的怪圈,就很难从量的积累转换为质的提高。在高职物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实际条件下,不断增加做题量只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应该从训练学生基础知识点的入手,让学生在适量的做题过程中不断夯实基础知识,针对解题水平不同的同学实施不同的指导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地贯通,有助于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尽管学生在物理解题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但是随着教师将反思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的物理教学工作中以后,这种问题逐渐迎刃而解,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

参考文献:

[1]杨亚提,许娟,马海龙,马亚团.物理化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

[2]连文星,连.浅议科学思维方法教育的紧迫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3]胡林.大学物理教学中重视物理学思想和研究方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4]宋春荣,刘协权,赵建君.从大学物理教学谈人文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

[5]邱昌东.新建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物理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0(05)

[6]王成志,李春先.大学物理几种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

第4篇: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范文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考核 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 G423.07;O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112-02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主干技术;2.侧重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4.重视实务知识的教学,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其培养目标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应该是:高职教学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一、传统分析化学实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而言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开展本课程的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并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及基本操作的技能;还能够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认真、求是的工作作风。当前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考核大多数是从学生的出勤率、实验报告与实验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容易受到评价者主观意识和个人经验的影响,其客观性和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者的个人素质。这种评价结果的稳定性不强,公平性不高,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难以起到很好的评价促学作用。因此,探索一整套可行的,与高职实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 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实验表现和实验能力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对培养化学分析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对学生而言

“分析化学实验”是“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十分重要。为了加强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采用标准的考核方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做法是从学生的出勤率、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由此得到学生的最终实验成绩。这种方法虽然省时省力,但是由于成绩的评定较为主观和片面,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真实水平,传统评价得到的成绩可能会挫伤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造成成绩失真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主要是由于以实验报告为唯一依据,可能存在很多不客观、不公正的因素,并由此产生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在实验中态度不端正,从而造成实验教学效果下降的结果。故此,倘若能够将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分并逐一量化,最终综合评定给出实验成绩,就有可能使得成绩评定更加合理、规范、准确,而这样无疑会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1] [2]

二、分析化学实验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实验纪律

由于遵守实验考勤纪律是完成实验教学的基础,故此,我们将实验纪律放置于实验成绩评定的重要位置,为实验总评成绩的10%。如果学生有旷课、打闹记录,那么实验成绩直接计0分;如果学生有迟到、喧哗等情况,那么则根据实际表现扣除该次实验纪律的部分得分。

(二)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是学生进行实验之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环节,是实验能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实验预习是指学生通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明确当次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使用等的学习过程,除此以外,学生还应了解有关药品的物化性质,尤其应该关注所使用药品的毒性和中毒急救方法。实验预习应该绘制数据记录表,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主要原料及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4.实验装置图;5.实验操作步骤;6.注意事项。教师应该在上课前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并进行提问,学生回答准确后方可进行实验。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检查,只是将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抄写了一遍,就将其作为预习报告试图蒙混过关,并没有用心去理解其内容,也就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和要求。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切实达到预习目的和效果,我们在实验之前以个别提问的形式抽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相关的问题,并根据回答情况和预习报告给出相应的预习成绩,这种做法既能监督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又能给学生打出合理的预习成绩。

(三)实验操作

实验的操作环节是分析化学实验的核心,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实验过程是否井井有条,实验设计是否安全,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无误等问题均会在此环节中体现。由于这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较大,教师必须熟知实验中的每一细节,对实验的重点、难点有深入的把握,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见,要有问题和危机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操作程序和实验结果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1.观察学生的实验态度是否端正、认真;2.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熟练;3.观察学生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否正确;4.观察学生得出的数据是否合理、正确;5.观察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是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综上所述,实验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表现做到全面掌握,并且师生双方要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上签字确认。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实验教师想要在一堂课内准确考察所有学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实验教师注意考察技巧:1.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快速考核;2.对于基础差或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则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考察,这样做就可以实现实验操作成绩评定的公平性了。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总结报告,是整个实验的终结,是将实验感性认识再次返回理性认识的成果,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实验报告可以反映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的考点应该是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验误差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具体包括:1.报告格式是否正确,报告书写是否认真;2.报告内容是否切题,是否有必要的步骤、公式及装置图等;3.报告中描述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记录是否正确、完整;4.对实验中的现象是否做出了解释,解释是否正确、完整;5.是否对实验结果有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对实验现象是否有自己的见解等。而这些情况都需要教师仔细批阅实验报告,从而给出客观、准确的实验报告成绩。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在实验报告的考评中,最容易出现学生抄袭甚至编造实验数据的问题。为了杜绝此类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上使用的数据必须是实验教师签字的《原始数据记录表》上的数据,而这也正是客观、准确判断学生实验报告成绩的关键一环。

(五)理论考试

我们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化学分析工(中级)考核大纲和试题题库,制作了“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课件。试题内容包含了分析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实验原理、操作技能和实验注意事项等。试题的类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用计算机进行理论考试时,学生先输入学号、姓名和密码,由计算机随机产生50道考试题,理论考试成绩由计算机自动计算产生。

最后,我们将上述5项成绩按比例加权求和,得到了该次分析化学实验的总评成绩,再求各次实验的单次总评成绩的平均值即得到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成绩。当然,在考核中也可以加入其他的考核项目,例如学生的团队合作表现、实验台及实验室卫生情况等。

三、结语

我们通过对分析化学实验考核的改革,促使实验教师更加认真地备课,更加严格地要求学生,更加耐心细致地指导实验操作。对教师来说,在考核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教学效果,更准确、更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学生来说,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使学生更及时、更敏感地了解自己的表现与教学要求的差距,及时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