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储备干部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储备干部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储备干部培训总结

第1篇: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根据县委关于报送2014年度绩效考评指标的要求,**县红十字会依据红十字会核心业务工作,确定今年的主要考核指标及分值分配如下:

一、争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的工作成效(7分)

1.党委、政府重视。(2分)

2.在当地民生建设中发挥作用。(2分)

3.政策资金支持。(2分)

4.参与当地各级相关工作委员会工作。(1分)

二、组织建设工作(7分)

1.所属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理顺。①有专职工作人员;②有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室和工作用车;③保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分)

2.加强干部培训。①每年参加红十字会系统干部培训班1次以上;参加学校、兄弟红十字会等学习培训。(2分)

3.志愿者管理规范。①按专业、分领域建立2支以上志愿服务队伍(1分)。②每年至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次(0.5分)。③按照《中国红十字志愿者登记号编制规则》进行志愿者登记、注册,使用全国统一的中国红十字志愿者证,名册完整、规范(1分);④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志愿者培训(0.5分)。

三、救灾备灾工作(7分):

1.灾害应急体系完善。①应急预案能结合实际操作性、针对性强;②.减灾防灾日活动开展及时、效果明显(2分)。

2.备灾工作充分。①有物资储备仓库并有必要的物资储备;②救灾备灾款物管理规范(2分)。

3. 及时开展救灾工作。①及时上报灾情;②及时深入灾区对灾情进行考察与实地评估;③及时制定救援计划,开展救援工作;④严格按照总会规定发放救灾款物,及时上报分配计划、物资收据及执行情况(2分)。

4.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管理。 ①本级建立一支以上(含一支)应急救援队伍;②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演练(1分)。

四、人道救助工作(6分):

1. 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①有开展“红十字会博爱送万家活动”方案、通知;②举行启动仪式和物资发放仪式,有媒体参与并进行宣传报到;③走访贫困家庭;④救助物资管理、发放规范。⑤有自筹的活动款物(不包括上级红会下拨的款物);⑥有专项工作总结。(2分)

2. 积极争取人道救助项目。①本级有稳定的、有影响力的人道救助项目;②有规范的项目管理制度;③围绕项目积极开展筹资与宣传。(3分)                    

3.积极开展艾滋病预防与关怀。 ①纳入**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有明确的工作职责;②争取到当地政府政策、资金支持;③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效果明显(1分)。

五、救护培训工作(6分):

1.应急救护培训列入本级经常性培训项目,培训效果明显;

2.开展世界急救日活动;

3.全面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

4.在各类行业中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六、关爱生命工作(4分):

1.做好造血干细胞宣传动员和采集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①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和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活动;②.完成当年采样入库人数指标任务;③.捐献志愿者队伍稳定。(3分)

2.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对辖区内志愿捐献者有登记。(1分)

七、宣传传播工作(7分):

1.有专职通讯员负责有关红十字精神传播工作(1分);

    2.利用重大节点进行宣传活动,活动信息刊登在国家各类报刊杂志或网站(2分);

    3.做好一报一刊订阅工作(1分)。

八、内部管理工作(6分):

1. 年度工作有计划,各项任务开展有序(2分);

2. 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执行落实有力(1分);

3. 做好各项业务统计(1分);

4. 财务管理规范(1分);

第2篇: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行政 事业 青年干部 问题

当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青年干部的培训工作,各单位致力于建立规范高效的培训模式,完成科学的培训目标,培养一支纪律严明、作风稳健、业务熟练的高素质青年干部队伍。

本文中提及的青年干部,一般指已经在行政事业单位参加工作八至十年、年龄35岁左右的人员。这一时期是青年干部经受磨练、逐步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负责承办行政事业单位大量的日常工作,是完成具体工作的主要力量。青年干部作为干部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1.青年干部的特点

1. 1较高的文化层次

当代青年干部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接受过良好的学历教育,他们知识储备丰富、思维能力快捷、知识面宽阔、专业知识良好,这使得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需求。再者,青年干部在工作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主题鲜明的学习、培训,这些培训的内容涵盖党性修养、社会管理、工作技能、业务知识、时事分析等方面,进一步丰富了青年干部的知识体系,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层次。

1.2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时需要通过层层选拔,这种激烈的竞争促使青年干部保持着的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热情。青年干部们往往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工作需要,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自主学习,包括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学习、参加专业技术职称等级的考试、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等。

1.3灵活的工作创新能力

青年干部在工作中思维敏锐、思想解放,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能够更迅速地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同时敢于对现状提出质疑和挑战。因此在工作中,青年干部一方面能够认真吸取老干部们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又不会被这种固有的经验所拘束。他们勇于打破固有的工作模式,利用习得的新知识、新技术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加高效和人性化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灵活的开拓创新能力。

1.4广阔的可塑发展空间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部分青年干部怀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力争上游的强大信念,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们能够多维度、独立的思考,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中,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设计能力也较强,因此他们在工作岗位中还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可塑空间大。这种强烈的个人可塑性,决定了他们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青年干部的培训工作,能够帮助他们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有效的完成自身积累,推动他们迅速成长。近年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也根据青年干部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做了大量努力和付出,新的教育理念虽然让青年干部培训工作有了大步的发展,但总的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 1培训的针对性有待提升

目前的理论教育培训基本为模式化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普遍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培训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开展培训更多的看重的是“量”,更甚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上级单位要求的培训任务,从而选拔合适的青年干部去参加培训,没能够充分考虑青年干部对培训的真正需求,从而导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等缺乏针对性。参加培训的青年干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同、不同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不同、青年干部和岗位之间存在胜任力的差异也不同,因此,这种“胡子眉毛一把抓”、大规模统一的培训,会使得受训青年干部感觉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强,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不尽如意。

2.2培训的覆盖面有待扩展

首先是培训人员范围的覆盖面有待扩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经常性开展培训,为青年干部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平台,促使青年干部有效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培训工作的开展应该面向全体青年干部,保障每个人都拥有机会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自身能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陕西师范大学的调查问卷为蓝本,认为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初级教师经常参加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7.8%、50.2%、和31.2%,由数据中不难看出学校并没有对每一个教师群体给予同样的培训契机,对刚入职教师的培训和高端人才的开发有所忽视。

其次是培训内容范围的覆盖面有待扩展。目前的培训机构、课程、形式逐步增加,也有专门针对青年干部群体的培训内容,但是这些培训内容仍主要集中于思维方式的改变上,没有进行比较全面的工作能力培养,培训的覆盖面仍不能完全满足青年干部培养的需求。例如目前对于青年干部的培训没有引入综合领导能力、宣讲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的培养。同样,应当将青年干部的心理素质、工作心态的培养纳入培训计划当中。只有经过相应的培训,才能帮助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扩宽眼界思路、提高综合素质。

2.3培训效果的评估有待探讨

青年干部的培训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单纯将培训计划停留在认真完成计划方案这个层面,应该更加重视培训结果的分析评价,这样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现有的培训评估,一般情况下仅针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培训硬件和培训教员等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对被培训者的学习所得仅进行浅层评估和考察测定,对于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并没有纳入评估范围内。也就是说,在参加培训后,无法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在本职岗位中的情况进行考察和跟踪,下一步的培训也会相应缺乏针对性。

3.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和实施青年干部教育培训。

3. 1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培训的前提条件是清晰了解青年干部对培训的需求,这样才能在课程设置上提高针对性,建立以能力要素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培训主办单位要加大研究力度,客观公正分析培训需求,认真总结设置课程与培训目标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培训目标不明确的课程,最终形成可实施、可重复、可评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有效提高青年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3.2丰富课程的组织方式

目前的培训方式以专题培训、集中培训为主,教学方式以授课为主,辅以案例教学等方式。应当在培训流程中加强现场教学、小组研讨、情景模拟等环节,将轮岗锻炼和参与各单位各部门的课题、工作调研等形式的培养过程整合到培训当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组织方式,引起培训者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思考,促进青年干部学以致用。

3.3保障培训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薄弱往往会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尽量保证每一个授课老师既了解培训方法,又熟悉相关业务知识。提升培训师资力量有外聘专家和培养系统内部兼职教师两种途径。外聘的专家学者自身的理论知识更为系统,科研程度更为深入,但是可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从而造成培训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系统内部人员担任教师,实际操作水平会更胜一筹,但是可能存在理论知识了解不深入,知识讲解技巧不得当,无法满足受训者的需求。因此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充实师资队伍,互补长短、互通有无,从而提高青年干部培训的质量。

3.4注重多维度激励机制的建立

第3篇: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1)研究生会是学校开展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通过研究生会可以更为有效地执行学校的相关决策,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生会得到研究生的反馈也更为直接,可以为学校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研究生会代表着研究生,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由研究生会开展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突出了研究生的主体地位,由此所建设的研究生校园文化较能体现当下研究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更能为研究生所接受。

(3)研究生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更加具有归属感。作为个体的研究生在承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时,往往会因无归属感、导师或同学的不认同而缺乏积极性。而研究生会是学校官方认可学生组织,通过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有一个群体的共同认可,研究生将会更具有归属感。

二、当前高校研究生会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由于当前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当前高校的研究生会在开展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1)人才储备不足,传承性较差。由于在研究生阶段,学生更为注重导师及教研室的人际关系,学生工作氛围减淡,因此研究生会的人才储备相对本科生更加薄弱。而且研究生多为三年学制,干部任职时间较短,而校园文化建设却是一项长期工作,因此在研究生校园文化方面传承性较差。

(2)制度建设不到位。通常高校的研究生会均有相应的工作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只是描述具体工作的常规制度,仅用于约束研究生会成员行为,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则少有明确的制度,对研究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进行说明与规定,导致文化建设工作失去了制度保障。

(3)研究生会成员对校园文化建设职能认知不足。研究生加入研究生会时,往往抱着“认识更多人”、“掌握更多资源”、“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等原因,鲜能认识到其所承担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因此在开展研究生会日常工作时,其成员也就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建设意义。

(4)组织关怀不足,开展工作时缺乏集体荣誉感。由于研究生会的干部往往也是工作不久的研究生,因此在团队文化建设及组织关怀方面较为缺乏,因此往往会因成员缺乏集体荣誉感而导致工作成效较低,甚至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

三、通过研究生会组织管理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1.通过加强干部培训增强研究生会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识

研究生干部是研究生会各项工作开展的最为重要的执行者和最为有效的实施者,是研究生会各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加强研究生会干部培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意识,提升其组织协调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干部培训,让他们树立起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通过他们的带头表率作用去影响一般的研究生会成员,将校园文化工作做得更好。通过对研究生会干部的培训,也可以快速有效地让他们从宏观上了解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方向,从研究生会发展的历史中总结出当下最为重要的工作,这样,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时,就能有效地保证工作稳步、持续地向前推进。

2.通过在各职能部门设立共同愿景提升研究生会成员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

研究生会通常根据分工不同而设立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一般情况下这些职能部门将通过开展其对应的科技或文化活动以及部门内部活动,来进行保持团队凝聚力并完成校园文化建设任务。但这种建设仅仅是被动地、任务式地进行,无法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各职能部门中设立部门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愿景,不仅可以增强团凝聚力,保证团队文化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能提高各成员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例如,研究生阶段多以学术科研为重,因此学术科研文化也是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国内高校的研究生会一般也会有负责学术交流活动的职能部门(以下简称“学术部”),于是在学术部内设立共同繁荣全校学生学术科研文化的愿景,在此基础上,将学术科研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细分为提升全校学生学术科研能力;指引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在全校推广尊重学术、努力科研的精神以及在全校倡导尊崇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诚信的精神共四项具体内容,这样研究生会成员在开展工作时也不会因工作目标太空太大反而失去了工作的方向。将这种愿景注入到学术部所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中,无疑将会使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推进了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对已有的部门设立愿景来加强团队文化,并对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对于学校中或者是社会上一些新出现的问题,或是研究生会原本未涉及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例如,近两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普通在读的学生也对就业方面的信息以及个人就业能力提升有了极大需求,因此研究生会就可以设立一个负责研究生职业生涯文化建设任务的部门(以下简称职业规划部),该部门首先以加强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及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宗旨;在全校倡导科学合理求职,规划人生的理念。设立共同愿景后,再定义其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类活动的职能,那么这个新成立的职业规划部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了。

3.通过制度建设对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其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当前高校研究生会的工作制度通常是对日常事务性工作做出规定和解释,而并没有专门的文化建设相关的制度,在制度中加入文化建设内容,也是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在研究生会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加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研究生会作为集体对校园文化的贡献,这一方面的制度也可以根据研究生会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来进行。

比如负责宣传工作的部门,则对其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做出如下规定:(1)引领研究生先进思想文化;(2)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校研究生会文化;(3)通过研究生校园媒体增加全校学生对于研究生会的认同度;(4)传达学校的文化活动以及各类有效的价值信息。其他部门类似,通过固化的制度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第二,研究生会内部的团队文化建设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对于研究生会整体团队文化建设,可由负责后勤、组织的职能部门承担,对其职责明确规定为:(1)以服务校研究生会同学为宗旨;(2)上传下达,团结校研究生会各部门,丰富校研究生会业余生活;(3)倡导一种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校研究生会的精神。而对于各具体职能部门的部门文化,则可以各部门制定相应的会议、组织生活等制度予以保障,从而充分保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这支队伍的生命力与活性。

4.以研究生会为主体组织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

第4篇: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年度防火期已经结束,我镇抽调由分管副镇长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查工作小组,严格按照《县护林防火责任书》中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总结,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镇政府十分重视护林防火工作,在全县防林防火工作结束后,及时召开了全镇护林防火工作会议,对全镇的护林防火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调整充实了护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及义务扑火队等组织的人员,向各村、各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护林防火工作的安排意见》和《镇草原、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护林防火责任书》,把护林防火工作列入村级班子和乡属单位的目标考核体系中督促落实,通过签订责任书,把护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到了实处。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为了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镇护林防火领导小组从抓宣传入手,汇同华尖护林站和护林站,先后在12个村召开了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会24场(次),散发宣传资料2000多份,书写墙头标语12条,悬挂横幅1条,制作宣传牌1块,由护林站牵头开展村组干部培训讲座3场(次)。通过多层次、全范围、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向广大农牧群众、学生、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广泛宣传护林防火的重要意义、工作原则和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防火意识,起到了防患于未起然的作用,确保了我镇辖区防火安全。

强化工作措施,确保防火安全

进入防火期以来,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立足于实现全镇火灾零记录,从火源、制度、保障、重点人群管理等各个方面狠抓任务落实。一是抽调人员对林区(草原区)内的坟滩、峨博、畜圈等重点火源进行了摸底清查,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各点的情况提出防火要求,从源头上控制了火灾隐患。二是由教育辅导站组织落实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在学校经常开展防火教育,落实防范措施,防止了无行为能力人引发的火灾隐患。三是在防火期内严格落实野外用火制度,动员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监督,对在林缘上坟烧纸、煨藏、祭峨博等野外用火的提出相应的要求,采取安全的防火措施,力争做到火灭人走,人走火灭;坚决不准在林区吸烟;确需在林区做饭的都要求距林区30米外安置炊具。四是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落实了入山登记管理、封山、巡山查林、值班等制度,通过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对日常火源的管理,时刻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克服了麻痹大意的思想,降低了火灾引发的可能性。五是从最坏处着手,做到了扑火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先后举办培训班3次,提高了义务扑火队的火情应急能力。并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对各村、各单位的人员到位、物资储备、应急处理等情况进行了抽查并督促落实应急配置,提高了全镇的扑火防灾能力。

第5篇: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才兴垦;文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经验

“没有产业基础,就没有施展本领的平台,吸引不来高校毕业生;没有较高收入和稳定生活,留不住高校毕业生;没有培养措施,开发不了高校毕业生的才智”,同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也指出,改造传统农业最重要是为农业输入新要素,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可以说,人才是农垦企业发展和兴旺的基石和保障。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工作,事关“人才兴垦”战略成败。十年来,广东农垦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发展主导产业、培养优秀人才时,不冒进、不虚华、办实事、求实效,思路明确、冷静决策、沉着出招、步步前进,逐步将人才工作推入正轨。本文仅以该公司发展经济、落实“人才兴垦”战略的实践为案例,反思广前公司吸取历史教训、总结优秀农垦企业的经验,提取其在实施人才兴垦战略中精华。抛砖引玉,为农垦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发展主导产业,筑建“吸引人才”的平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引进人才需要扎实的资金条件。广前公司经历90年代末发展低潮后,主导产业不稳定,企业负债累累,高校毕业生引进培养工作进展滞后。近年来,在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广前公司领导班子立足长远、科学决策,效益日渐显现,中断近十年的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广前公司是湛江垦区种植甘蔗面积最大的糖业公司,通过改善灌溉设施、完善甘蔗结构布局,试点甘蔗全程机械化、试验健康种苗、引进和更新甘蔗品种、应用生物有机肥、扩大新植冬种甘蔗面积和比例等系列措施,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为广前崛起奠定产业基础。湛江农垦蔡泽祺局长曾指出,“没有主导产业,企业无从发展;没有可控的主导产业,企业很难发展”,广前公司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抓住提升主导产业这个根本问题,逐步积累了实力,企业效益日渐提升,为“吸引人才”搭就了施展抱负的舞台,没有这个产业舞台是招不来优秀高校毕业生的。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垦区新鲜血液。广前公司的人才引进工作不仅考虑了当前公司发展需要,更着眼于将来,为公司持续发展提前储备人才。按照湛江农垦局关于“重点引进农业生产技术、管理、财务、销售、文秘等垦区需要的专业人员”的要求,2009和2010年结合公司发展实际,针对广前糖业公司在经历90年展曲折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工作遇到空前的困难,人才流失严重,出现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文教卫生人才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少,高技术人才少等问题,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广西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引进13名公司急需的本科生,弥补公司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储备人力资本,引进、积蓄服务公司、服务农垦下一代人才。

二、提高收入水平,铺平“留住人才”的途径

广前公司从诸方面给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一是通过创新实施“30+3”的自营经济模式,巩固主导产业,提高职工收入,让大中专毕业生看到希望,“职工的收入都有保障,高校毕业生当然也会有保障”。二是广前公司认真探索人才激励机制,在收入、福利等方面体现“人才优先战略”。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湛江农垦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若干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严格执行“2010年,引进到垦区企业工作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大专月薪为1500元,本科月薪为1800元”的文件要求。三是实施安居工程、道路硬底化、绿化社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营造文明、积极、前进的氛围。四是知人善用,着力培养和使用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广前公司着力推行各级领导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大胆把年轻有为、敢做敢闯的干部提拔进基层领导班子进行煅炼”。按照局党组对青年干部培养的工作要求,针对“年青干部少,特别是70后、80后进班子人员少”的问题,广前公司有魄力地提拔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公司中、高层,着力释放高校毕业生的潜能。公司引进的一批“80后”高校毕业生也逐步适应农垦企业特有的工作氛围,在各科室、分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业务日渐娴熟、对农垦感情愈加积累,已逐渐成为业务骨干。五是发扬“有为就有位”的农垦风气,激励大学生投入农垦事业。广前公司探索领导干部合理退出机制,让年龄偏大、业绩平庸的干部逐步退下一线岗位,为年轻干部“腾位置、设岗位”,借助大学生精力足、干劲大、觉悟高、知识丰富的优势,全力提升领导班子素质。2010年提拔一名70后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发挥其让其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目前公司领导班子八名领导全是高校毕业生。

三、发挥农垦特色,打开“培养人才”窗口

湛江农垦是由转退役军人、知识青年、归国华侨等为主体开创的,有着扎实人才培养基础,同时建垦已有60年,有着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广前公式落实了人才培养形式,如专业培训、挂职制度和“传帮带”传统等,。按照“早培养、早使用”的思想,公司发扬湛江农垦人才培养“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鼓励领导干部主动把成功经验和工作方法传授给年轻干部职工,适时把高校毕业生放在合适的环境、岗位上进行有针对性煅炼,不断提高其素质。

一是2010年公司领导及时与农垦局人事部门、挂职干部联系,积极争取农垦局年轻干部到广前公司挂职,让年轻干部了解、宣传广前,同时主动接受广丰糖业分公司干部到畔塘分公司挂职,密切农业公司与工业公司关系,以更结合实际落实局党组关于“工农互助”的部署。二是公司安排干部培养新毕业生,在工作中“传帮带”,让其了解农垦系统、广前公司,增强工作技能、培养农垦感情。比如生产科2009年招聘来自“两院”的毕业生先安排到公司农科所锻炼,到第一线去学习生产技能,了解健康种苗、品比试验、测土配方、螟虫综合防治等试验项目,以便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今年再调回生产科,逐步培养其对公司整体生产的了解。再如国土科今年招来江西农大的毕业生,国土科长直接带着他熟悉公司土地管理工作,培训“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这种具有农垦特色的“干中学”培养方式正为广前繁荣积累人力资本。三是举办“学历提升班”、“技术培训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后续教育保证。为提升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公司落实“学历提升工程”,2010年已支持9名本科生参加海南大学“农业推广硕士”考试,对于通过学位考试的人员,公司将分五年返还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还与广东省农工商学院合作,提升公司大中专干部的学历,公司也将分批返还学员学费。派遣技术类的大学生参加湛江农垦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及地方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班,提高其技术水平。派遣高校毕业生到农工商学校参加在湛江农垦局党组党校、干部培训中心开展的各项培训,扩展大学生对农垦的认识,培养对农垦的感情,提升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觉悟。

第6篇: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工培训培训模式有效性实用性责任义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企业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优胜劣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下,为企业经济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企业的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生产因素还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水平、职工的整体素质。因此如何完善职工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职工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就尤为重要。如何为企业增强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当前职工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企业对职工素质要求的提高,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我们应该尽快地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体系,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模式,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用人需要。采取多种渠道培训人才,为企业储备后备力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是我们人力资源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职工培训。

一、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实施企业职工培训计划,严格教学管理,认真听取各部门意见,集思广益,精心组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应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尽量采取案例式教育,对于高层次培训实行座谈式或对话式,使培训尽量与实际紧密联系。

培训一定要重视质量。为了保证质量,对任何一种培训都应该加强管理,配备管理人员,坚持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学习登记制度以及证书管理制度。对于业余聘用的老师随时进行质量评估,对培训中心的老师,不仅要对他们进行工作量、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还要定期轮流安排他们到生产一线去实习,使他们在教学中能够很好的联系企业的生产实际。

二、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模式

每年定期外派出去学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远派出国,去世界先进的同行业去考察学习,近派出省,到先进的兄弟单位去参观学习或者代培。把学到的经验用到我们的生产实际和管理中来,来弥补我们的不足。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把培训项目确定为学历培训、专业培训、技能培训。其中企业的培训是员工的培训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它以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精神以及培训价值观为核心导向,起着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培训是把培训的目标、愿景和理念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精华部分,使其上升为一种培训的价值理念。理念的东西要想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必须借助于机制政策和制度等具有约束和激励功能的体系推动来实现。制度和文化是相互作用的,有时候它们的内容也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文化的形成依赖于制度的规范。比如学历培训,职工本人符合年限要求可自愿申报在职读研也可根据职工的工作表现选派到大专院校进行深造。也可根据培训的时间,定为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一般短期培训适用于短期的党员、干部培训、专业技能讲座。这些培训由于实用性强,又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很受广大职工的欢迎。作为我们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应该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形成一套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模式来满足企业各层次人才的培训要求。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当务之急。

三、建立完整统一的职工培训体系,成立职工的培训中心

为了企业的今后发展,提高企业的后劲和活力,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加快职工培训的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统一的职工培训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相互协调稳步发展的职工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

四、建立全面的培训师资人才,完善职工培训的前期基础工作

培训中心成立以后,按照岗位规范要求,制定符合生产实际适合企业发展的培训方案。充分发挥培训中心在职工的素质教育中,尤其是在职工技能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建设和经营培训技术人才。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编写与技能培训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培训教材

这些自编的教材应该以技能为主线,穿插必要的理论知识,既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又有突出实用性。使深奥的理论在技能传教中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我们掌握技能的目的。

(二)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双达标的技能培训教师队伍

第7篇: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摘 要 30年的柔道训练及从事教学训练工作的实践经验,加之通过国家体育总局2012年国家级教练员培训班的学习,在听取了专家和冼东妹等教练的讲课之后,特别是在用心阅读了本次培训的学习资料后,对自己所掌握的专项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当前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进行了深刻地反思。通过对比,发现了自己在训练工作理念、训练意识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与现今先进的训练方法之间存在的诸多差距,由此引发自己对训练理念的更新,对柔道项目的意识、体能、技能、运动智能、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间的作用、渗透及相互补偿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柔道项目 训练理念 训练意识 再认识

本人参加柔道训练及从事教学训练工作30年,在当运动员时,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曾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性比赛。在从事教学训练中,经我培训的队员如:薛福艳、何晓梨、吴姣、于丽娜、马刚、于珊珊等在全国及世界性的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上述竞赛成绩的取得,自我感觉在训练上是一个称职的教练。但通过国家体育总局2012年国家级教练员培训班的学习,在听取了专家和冼东妹等教练的讲课之后,特别是在用心阅读了学习资料后,感触很深。在学习领悟每篇文章的内涵的同时,与自己现在的专项训练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选用的手段方法,时刻进行对比、反思,逐渐理清了思路,发现了以前的训练工作中的不足,找到了与先进训练方法之间的差距,由此不断地更新了训练理念。对柔道项目的意识、体能、技能、运动智能、运动心理等内在联系和相互间的作用、渗透及相互补偿有了新的认识。

一、对体能训练的再认识

(一)体能就是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由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心理等因素组成,又称身体素质。通过学习后,对体能训练的概念和内涵有了重新认识,更加重视力量训练。把力量训练从六大素质中单独提出来,称力量与体能训练。在力量素质中又强调爆发力和速度力量训练。值得提出的是,体能的各项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它总是通过技战术动作直接和间接的表现出来。在提高体能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好心理素质作为支持。体能的发展与意志品质心理素质互相促进,互为条件,在训练与比赛中将上述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补偿,相互支持,形成统一的综合体,将技能协调地体现在完整技战术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体能是根本,是母系,是提高技能、技战术的土壤和依托。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客观体能,特别是具备爆发力和速度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促进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一个体能很薄弱的运动员,在高水平的竞技中,只靠完善的技战术变化赢得对方,那是很困难的。真正完善的技战术蕴藏在体能之中,是体能激活了技战术。

(三)好的身体形态是重要的物质条件,出色的爆发性速度素质则是能否在该项目中达到高水平的基础。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体能的训练应坚持始终。应根据不同时期、阶段的任务,根据技战术动作的组合,或变异组合,把体能各项素质体现渗透在技战术,或变异的组合中。这样技战术或变异的组合能力得到了发展,体能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训练手段的选择要克服固定运动轨迹的力量体能训练。要全身多关节协调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训练,同时在训练中的负荷安排要与比赛的负荷相吻合。既提高了体能、技能又提高了技战术的能力和反应力量的训练,智能的训练也在其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训练手段和效果是非常合理科学的。

二、对柔道运动项目技战术特点的再认识

(一)体能的训练必须紧密结合专项技术的特点。柔道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特点、技术结构及动作形态是无固定运动轨迹,变化多端的用力形式。是在动态中完成各项技术环节。是与对方身体接触,在被控制与反控制,被制约与反制约,进攻与反攻中对抗。比体能、比技战术、比应变、比意志、比利用。在与对方体能、技战术水平相当的状态下又突显出智慧的能力。

(二)柔道的实战中,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控制指挥下,根据对方的姿态、重心、战术意识等瞬间发现对方的破绽。随机应变有效的控制对方,实施自己的战术策略。柔道运动员比较讲究手法,俗语说“手是两扇门,全凭脚迎人”。

(三)根据当前国内外柔道技术发展趋势,宋兆年专家总结雅典奥运会和回顾柔道运动发展历程时概括出了散、快、连、准、狠、能的六字方针,分析的非常透彻。每个字的内涵都很丰富,使我个人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这六个字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是简单的六个字相加,而是要有机的、协调的形成一个统一体。

(四)在教学训练的实战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新。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找到教训,从中获得效益。从实践中提升到理论,又从理论指导实践,这样不断地周而往复的深化训练思维。提高训练质量这个过程中需要基础理论知识多学科的参与。如:运动训练学、人体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医学及社会科学的介入和支持。从中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通过训练,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变化情况,深挖人体的潜在能力。作为一名教练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训练能力。了解本项运动技术特点,筛选合理科学手段,提高训练质量是教练员基本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三、对柔道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再认识

(一)柔道运动项目是对抗性极强的格斗项目。根据技术结构,动作形态,体能是基础,但爆发力量和速度力量是主要的力量核心。爆发力量是力和速度的乘积,爆发力量不仅可以克服阻力,同时可以使物体产生巨大移位作用。

(二)爆发力量训练时,采用中小强度负荷或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手段时,大脑皮层中枢神经能调动发放高频冲动。这种冲动可以带动部分兴奋性较弱慢肌纤维或兴奋性较低的某块肌肉参与工作。对机体神经的灵活性,动作灵敏度有促进作用。爆发力量训练时,采用大强度负荷练习手段时,大脑皮层中枢神经能调动发放强而集中的高频冲动。使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都能被调动参与工作。这种手段的练习,必然引起动作强度的减缓,只采用这种手段会影响发力和速度,造成慢的动力定型。

(三)在实施爆发力量练习时,应采用中小强度或克服自身体重的负荷一组与较大负荷强度一组交替的进行。这样既保持了动作速度又调动了更多的肌肉群参与工作,可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四)竞技体育几乎所有的项目,无论是同场竞技,或隔网对抗都需要快速的爆发力量。但身体接触的格斗项目,对快速的爆发力量要求更加突出,特别是躯干和髋关节的力量。因为四肢、髋、头部都生长在躯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躯干和髋关节大小肌肉群最丰富发达,由于解剖结构的关系,可以内收外展,内外旋360度的不同方位发力,活动的幅度很大,是发力的源泉。

(五)躯干和髋关节的力量好,可以使四肢配合相互协调,平衡能力更加敏捷,活动方向更加灵活随意,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所以柔道项目的训练对躯干和髋关节的力量训练显得突出重要。

四、体能的训练必须与柔道的技战术训练负荷相适应

(一)根据柔道比赛的规划,青少年每场4分钟,成年每场5分钟的强度负荷中进行。从比赛对体能的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动作的次数、组数、间歇时间、机体承受的负荷要与比赛时承受的负荷相适应匹配。这样训练手段和体能才得到了提高,同时技能的质量及技战术的应变能力也得到锻炼。

(二)体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对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改造和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劳永逸就能获得的,是需要长期的过程给机体负荷刺激,机体产生应激的反应。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机体适应了该负荷的刺激,能量的消耗与补充达到了平衡。根据身体状态,巩固一个阶段后,负荷再稍微大些对机体进行新的刺激,机体由不适应逐渐适应。也就是说,加大负荷经过训练适应负荷,再加大,再适应……运动训练就是一个艰苦的适应负荷过程。

(三)通过岗位培训对训练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对体能、技能、技战术的训练,在一体化的训练模式中,不能截然分开,从难从严应从实战的高强度、技术质量的高标准、战术智商的快速反应能力。一切从实践出发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获得好的训练效果。

(四)运动负荷是训练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用在运动员机体中的负荷,自然产生疲劳。要调整消除疲劳,恢复提高,要有节奏。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在实战教学训练中,根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个体状况,技术情况,侧重于某一方面针对性的调整训练内容。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实施区别对待,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五、对协调能力的再认识

(一)在个别的专著中并没有把协调能力作为一个专门能力加以论述,甚至把协调能力与灵敏素质混合起来。协调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与灵敏素质某些因素有关,灵敏素质是协调能力的基础。柔道运动员协调能力如果好的话,比赛失分就小,身体不僵硬,不容易吃动作。反之柔韧性差就容易输分。所以协调能力对柔道运动员训练非常关键。

(二)协调能力较高的运动员在学习掌握技能,提高技战术能力接受相对较快。协调能力是发展表现其他能力的必要条件,运动员协调能力好,有利于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心理等素质发展与表现。协调能力是把上述的六大素质和谐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深刻的发展与表现出速度力量,爆发力,反应速度,移动速度,难度动作,组合动作和变异组合动作的衔接能力。定向、平衡、分辨、节奏、应变反应。

(三)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各项素质心理品质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以及技能掌握与储备等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协调能力差的运动员尽管力量很大,速度也快,但做起动作总是令人感到“别扭”。节奏感差,不流畅,协调能力对其他能力的发展与表现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四)要改善运动员的协调能力,首先要克服不合理的肌肉紧张。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合理交替运动的结果。在训练时让运动员经常体会肌肉的用力感觉,提高运动员的空间感,时间感,用力感和节奏感。在发展各项素质的练习中,时刻注意强调动作的节奏流畅,自然。

(五)在训练时采用多样的手段,如不习惯的各种身体练习,改变已习惯的动作速度、节奏或时空范围、动作的连接组合。经常变化组合的练习是提高训练灵活性和协调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训练时让运动员掌握更多的技能。如:垫上各种滚翻,手翻,球类中的各种转体,急停,上下肢的配合,田径中各种跑、跳、跨步练习。在活动的过程中,都是技能的储备和丰富过程,为协调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第8篇: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一构筑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制定高级人才以个人名义申请调入我部门的专门政策,及时储备企业发展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建立特殊人才引进特别渠道,对企业急需的特殊人才,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开展“求才寻贤万里行”活动,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贯通、内外贯通的大人才市场体系,架设人才向我部门企业流动的桥梁。实施人才智力重点配送工程,筛选一批骨干项目为重点服务对象,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力满足其人才智力需求。

二积极开展组织人才干部培训活动

适时抽调人员参加主体班次的学习。积极开展网络学习,依托党建网站建立网上学习共享系统。适时组织召开各种人员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广泛讨论、征求意见,深入查找组织部门人员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结合业务工作,重点查找在工作落实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妥善处理各类人才群体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公平公正和竞争效率的关系,充分调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部门人员工作和谐发展。

三探索建立工作新机制,形成良性运行环境

结合本部门实际,就新形势下人员公道正派形象是什么、存在的差距在哪里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开展讨论,以严于律己的精神查找不公正、不正派的表现,深入剖析原因。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着眼于中心工作,着眼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活动具体时间安排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并及时上报阶段性安排和总结。推进创新,树立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转变不适应、不符合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片面、盲目和只顾眼前发展,尤其是人才工作与其他行业不相协调发展等问题;克服全局意识不强、缺乏战略思维、不能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等倾向;把解决现实性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改革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营造爱惜人才、关心人才、重视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人人竞相成才和充分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营造良好环境,选拔优秀人才

一是逐步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新制度,努力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二是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疏通人才启用渠道。通过大力推行公开招录(招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流转任、岗位设置与管理等选拔任用、激励保障评价使用等人才新机制,坚决破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体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能更好发挥作用的地方。

五改善育才环境,培养实用人才

一是突出培训重点。对专业技术人才要积极开展知识更新工程,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二是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交流机制,不断提高我市高技能人才的配置和保障水平。有针对性地专门业务培训,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三是强化实践锻炼。积极提倡和鼓励人才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选派优秀年轻党政人才重点培养。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交流、轮岗力度,促使年轻人才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总结经验,提高能力。要加强对下级的指导工作,确保下级工作出成效。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善于结合工作培养人才发现人才。

第9篇:储备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人事局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抓了“三个环节”、“四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人事工作领域全面推行阳光政,扎实推进《公务员法》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建设。阳信县人事局大力主办“阳信镇优质梨示范园”,利用丰富的“鸭梨资源”和“梨花资源”,招商引资,农村产业化经济呈“连锁效应”,积极地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风不够浓厚,观念有待更新,服务的主动性、工作的开拓性不够强

二、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和科室调研及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三、少数机关干部服务态度差,工作不够严谨规范,大局意识不强,办事拖拉推诿、效率较低

四、人事制度以及育才环境有待改善。

五、人事人才政策法规及财务管理还不够公开透明,电子公文流转不畅

(二)对存在的的问题,狠抓落实,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构筑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定高级人才以个人名义申请调入我市的专门政策,及时储备企业发展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建立特殊人才引进特别渠道,对企业急需的特殊人才,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开展“求才寻贤万里行”活动,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贯通、内外贯通的大人才市场体系,架设国内外人才向我市企业流动的桥梁。实施人才智力重点配送工程,筛选一批骨干项目为重点服务对象,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力满足其人才智力需求。二、积极开展组织人事干部培训活动

结合全县干训计划,适时抽调组织人事干部参加主体班次的学习。分别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环境、当代科技前沿动态、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热点问题等为主题,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开展研讨交流活动。进一步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充分利用机关学习日、“双休日党校”的阵地,加强经常性学习,使学习成为自觉行动。结合业务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委老干部局牵头开展各种业务培训活动。积极开展网络学习,依托党建网站建立网上学习共享系统。适时组织召开各乡、镇、(区)工委组织人事干部、县直各单位政工人事股长、办公室主任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广泛讨论、征求意见,深入查找组织人事部门和广大组织人事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结合业务工作,重点查找在工作落实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妥善处理各类人才群体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公平公正和竞争效率的关系,妥善处理人事制度改革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人才工作和谐发展。

三、探索建立组织人事工作新机制,形成良性运行环境。各组织人事部门要通过自查、互查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结合本部门实际,就新形势下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形象是什么、存在的差距在哪里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开展讨论,以严于律己的精神查找不公正、不正派的表现,深入剖析原因。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着眼于中心工作,着眼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县“树形象办”将适时对查找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活动具体时间安排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并及时上报阶段性安排和总结。推进创新,树立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转变不适应、不符合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片面、盲目和只顾眼前发展,尤其是人才工作与其他行业不相协调发展等问题;克服全局意识不强、缺乏战略思维、不能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等倾向;把解决现实性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改革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用人环境。营造爱惜人才、关心人才、重视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人人竞相成才和充分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

四、营造良好环境,选拔优秀人才。一是逐步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新制度,努力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二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疏通人才启用渠道。通过大力推行公开招录(招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流转任、岗位设置与管理等选拔任用、激励保障评价使用等人才新机制,坚决破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体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能更好发挥作用的地方。利用丰富的“鸭梨资源”和“梨花资源”举办“梨花会”和“鸭梨庆丰收节”、开发旅游业等,并把一年一度的梨花会作为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载体,在每年的梨花会筹备上,按照“高标准、高档次、高规格、高质量、高品位”的“花会质量”原则筹备。并把“阳信”以及阳信县的招商引资政策、环境、服务等作为提高“知名度、透明度、诚信度、信誉度、吸引力”和“制造经济助推器、生产力”的一个具有强大社会效应、效益的“无形品牌”、“无形名牌”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以花为媒、政府搭台、经贸唱戏”、“打造质量花会、效应花会、效益花会”和借‘花’献‘客’、借‘客’引‘资’的“模式”,对打造“质量阳信”、“质量滨州”、“诚信阳信”这一“金色招牌”,对于强化全县人民的质量意识,营造“质量兴县”、“诚信阳信”浓厚氛围和促进农业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高速化、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