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生态水利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水利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水利工程论文

第1篇: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1.1解决旱涝灾害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我国而言,由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南方水资源丰富,在雨季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北方水资源相对不足,常见干旱,这两种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解决旱涝灾害,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

1.2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于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有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通过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旱涝灾害,还可以对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植被生长,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1.3优化水文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对水污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对河流的水质进行优化。以黄河为例,由于上游黄土高原的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河流在经过时,会携带大量的泥沙,产生泥沙的淤积和拥堵现象,而通过兴修水利工程,利用蓄水、排水等操作,可以大大增加下游的水流速度,对泥沙进行排泄,保证河道的畅通。

2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需要相关人员的充分重视。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污染

水利工程对于周边环境的污染一般都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污染包括:(1)水污染: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施工条件、施工环境、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这些污水往往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能会污染地表水环境,同时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环境。例如,在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坝进行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浇筑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大量的废水和污水,这些污水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河流水质的变化。又如,在对工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废油,如果这些废油排放到河流中,不仅会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还可能影响下游居民的健康。(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一般是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运输,或者对地基进行平整的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或者部分废弃物,又或者是工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扬尘等,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2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的气候环境条件,这些改变在气温和降水方面表现的尤为显著。(1)气温: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水库和大坝的蓄水功能,会大大增加水体面积,改变空气中的能量交换方式,从而引起气温的变化。一般来说,水深在7m以上的大型水库,与陆地相比,在冬季的平均气温要高出1.8-2.9℃。而在夏季则具有降温的作用,可以降低局部区域约1-4℃的温度,同时,对于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也有着较大的影响。(2)降水:水利工程对于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水面强烈的蒸发作用,会造成空气湿度的增大,从而为降水的增加提供基础保障;其次,气流在进入水域范围后,由于风速的增加和流线辐射,会产生下沉运动,从而减少降水;然后,在暖季,水面温度会低于陆地温度,其大气层的结构也更加稳定,对流不易产生,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降水。而对于我国而言,降水多集中在暖季,因此水利工程的将是会减少周边区域的将降水量。而对于干旱地区,决定降水的主要因素,在于空气的湿度或者水汽来源,因此水域相对于陆地具有更好的降水条件,会使得区域降水增加。

2.3对土地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周边土地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表现出来的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地貌改变、土地盐碱化、河道冲刷等。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工程,而在开挖土石方的过程中,不仅会造成地形地貌的改变,还会对地面的植被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水库蓄水后,库区周围的地下水面会有所提高,将大量的盐碱带到地面,造成严重的土地盐碱化问题等。

2.4对水质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完工后,会在大坝上游形成宽阔的水域环境,造成库区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不仅水深大大增加,而且水流的速度也会变得缓慢。在这种环境下,库区水体的水质和水环境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泥沙含量增加、重金属沉降等问题。同时,受库区水质以及大坝下游河道水量变化的影响,下游的水体水质也会发生变化,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通常情况下,如果河道水体自身的水质条件较好,则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会对河道水体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并不明显;而如果河道水体的水质条件较差,或者有污染源的排入,水利工程自身的调蓄作用所造成的河道水量减少,会极大的加剧水污染的程度。

3应对措施

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生态效益,分析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有利影响的充分发挥,对不利影响进行改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进行跟踪评价,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

4结语

第2篇: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1.1生态客土植被护坡

植物植被具有良好的牢固水土的功能,适合用于生态护坡施工中,为了使自然植物生长拥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空间,应该将各种植物、缓释复合肥、粘合剂等资料按照科学的比例搅合在一切形成客土,确保这些客土掺合均匀,再将其敷设在水利工程护坡表层,形成一个客土层,这样的一个客土层就为植物生长、壮大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自然条件,在这其中要确保土层的湿度与热度转换,从而控制客土土层中水分的不良损耗,后期可以是引入混合保水剂为客土层上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由于坡体上的植被能够发挥良好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抵抗来自自然界的雨水的冲刷与侵蚀,这种方法通常用在坡度较缓的土坡或沙坡,岩基坡面、水库边坡等等。

1.2人工种草护坡

在水利工程施工时,通过人工播种的模式在水利工程坡体的表层来种植花草、植物,形成一种植被护坡模式。人工种草护坡主要是凭借所种植植物悠长、发达的根系来牢固水利工程内部的钢筋、混凝土等等,从而达到护坡、牢固水土的科学目标,防止由于水土流失、泥石流等造成的坡体坍塌灾害,这一护坡技术达到了生态环保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平铺草皮护坡技术,也就是在所要防护的坡体表面铺上纯自然的植被或草皮,从而达到牢固水土、有效护坡的目标,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科学的护坡模式,能够发挥良好的护坡功效,通常应该用在边坡坡度较平缓,而且其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坡面,相反,对于那些洪水规模较大,且流动速度湍急的坡面则不适合采用人工种草护坡的方法。

1.3网络生态护坡

引入浇筑的混凝土构造以及砖石砌块等来建构一个生态护坡网络系统,在这个生态护坡网络中添加腐殖土,并依托这些腐殖土来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凭借植物发达的根系以及工程护坡结构等来铸就一个综合型护坡系统,这样的护坡体系一方面能够有效发挥护坡功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水利工程周围自然环境的优化,全面提升自然环境质量,发挥积极的护坡功能,在这一系统中,实现了人工护坡与自然植被护坡的完美结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性用价值也很好。

1.4土工材料固土护坡

植物是护坡的首选,因为植物护坡体现出了良好的生态环保功效,是生态护坡技术的体现,然而,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土壤、环境与水分等自然条件,因此,可以借助土工材料进行固土护坡,例如:引入聚丙烯这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进行优化调配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空间,而且内部土质柔软、坚韧的固土网垫,然后把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填入其中并有效贮存,待土壤中的水分与养分都充足以后,将一些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植入其中,确保这些植被能够透过网孔更加茁壮地成长,在植物植被的作用下实现了植被、聚丙烯、泥土等的一体化作用的发挥,从而发挥良好的固土护坡功效。或者引入密度较高的聚乙烯,将其同聚丙烯类型的片形化工材料有效配合起来,经过热熔处理以后,两种材料会熔化直至融合在一起,构造出一个类型蜂窝的构造模型,这些模型中有很多种植空间,将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填入其中,再将一些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植入到这些土壤中,达到固土护坡等功效。同时,也可以引入混凝土框架结构来实施填土种植,达到牢固边坡的作用,全面维护边坡的结实度。

1.5水力喷播种草护坡

按照科学的比例将土壤改良剂、草皮籽、粘合剂与肥料等掺合调配,再利用机械施压的方法来把这些调配料实行喷洒到水利工程的建设环境中的防洪坡面,所喷洒的材料经历长时间以后会牢固在防洪坡面上,草皮籽会逐渐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根系十分发达的植物,这些植被能够有效发挥护坡功效。水力喷播种草技术具有简单易操作、方便快捷等优势特征,能够发挥良好的生态绿化功效,而且能够被大规模、广泛地使用与利用,已经成为现阶段防洪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中被广泛使用的护坡技术。

2生态护坡技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现实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护坡的防洪、抗洪功能,所以,必须要从水利工程的实际出发,根据工程自身建设特征、所处环境特点等来优选科学的生态护坡技术,要使所选的护坡技术能够有效发挥牢固边坡的作用,能够积极适应四周自然环境,全面维护生态护坡功能与作用的积极发挥。

(2)由于水利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相对复杂,因此,在实际的材料选择过程中必须积极重视所选材料抵抗腐蚀、变形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所选植被植物的生命力、环境适应力等等,本着长久、长远、持续的原则来优选材料,并不断地改革、发展并更新护坡施工技术,不断加强材料性质、功能等的发展与创新,减少非环保材料用量,不断发展与更新施工技术。

(3)加强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勘察,要从其土质坡体的抗腐蚀能力,地质条件状况等方面出发进行全面的调查、总结与分析,从优选天然石材以及生命力较顽强的植物、植被等等,全面提升防洪护坡建设水平,维护边坡技术科学、有效作用的发挥。

3总结

第3篇: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特别是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直接改变了相关流域的水文状况,对整个流域差生影响。大多数水库建设于水质较好、水流急、水量较大的流域上游,水闸则建设在渠道、河道,利用闸门来控制水流量及调节水位,关闭闸门可防洪、挡潮、蓄水将上游水位抬升满足上游通航、取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则可泄洪、排涝、灌溉等,或根据下游用水要求调控水流量。但是,上游水利工程如过度拦截非汛期水流,则会大大减少下游的水流量,降低水位,甚至出现断流,而入海河流会因河水流量变少而淤积泥沙,导致海水倒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文系统变化主要有:流量稳定性和频率变化;季节性峰流丧失,流速变缓,急流消失;水位落差变化较缓;水量蒸发和下渗出现变化等。

二影响相关流域的水质

1积极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

对流域的水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库区河道的水流速度变缓,使得浮游生物活动频繁,其产生的CO2和水中的镁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形成碳酸化合物,沉淀水底,降低水质硬度;二是河水停留时间较长,可使水中杂物沉降,提高水体清晰度。

2消极影响因库区内水流速度变小

降低了水体与空气交换速率,使得污染物不易扩撒迁移,最终造成复氧能力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流速度变小使得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如河水长时间储存,则会导致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水体营养化;腐烂的植被、有机物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而释放出沼气和CO2,造成温室效应;水体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会造成大量沉积,不能及时得到降解,造成水体次生污染而降低水质。

三影响工程所在地的土壤及地质

1影响土壤水利工程建设

还会对库区的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盐碱化,这是库区蓄水后常见的土壤问题。水库的建设,会把下游区域的地水位提升,而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抬升到地面后经过蒸发、日照作用,盐碱类物质留存于地表,导致盐碱化,降低了土壤的肥力;(2)沼泽化,因水位抬升使得植物根系过于湿润而衰败,当潜水层提升到耕作层,会导致土壤湿度加大而造成包气带破坏,造成土壤沼泽化;(3)浸没,水位抬高,土壤被浸没,使得土壤的通气环境变差,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变弱,肥力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

2影响地质水利工程修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质,会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有:(1)地震,因巨大体积的蓄水加大了水压,在此状况下岩层出现断裂,是岩层和地壳原有的地应力平衡被打破,加大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2)滑坡,水库蓄水后使得山坡山地的强度降低,易引发坍塌、山体滑坡等灾害。另外,一些大型水利水利工程需要大量泥土来填充,被挖掘区因受外力影响易发生坍塌和滑坡;(3)渗漏,主要是因为对库区周围水文环境的改变,如水库出现污染则会对周边区域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四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应积极做好这几点:(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的承载力。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选择最佳区域进行建设;(2)在实际建设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比如:施工前应明确各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严格的限污标准;施工中,应强化生态环境的监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体、水质、土壤、植被等进行密切监测;在竣工后,应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保护耕地;(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在建设中应严格按照我国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对出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惩。

五结语

第4篇: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1.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设施使河流变得渠道化,改变了河流蜿蜒的形态,促进急流、浅滩相间格局的消失,同时,横断面中几何的规则化对深潭、浅滩的交错形式也发生影响,降低了生境的异质性、降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最终导致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

1.2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所产生的最为明显的影响在于对陆生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这主要是受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的影响。首先,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过程中的文化景观以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除水利工程本身占用的土地外,施工所产生的乱堆弃渣,包括临时的设施不仅造成土地的浪费,还会对周围的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的河流。然而,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践踏等也会造成植被的破坏,甚至是农作物的破坏。另外,工程建设对地形、人文景观以及生态系统等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3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会改变库区及下游河流泥沙输移和沉积模式,如:三门峡的项目,使黄河河下游不再是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本想拦截黄河泥沙于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游的水质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渭河上游,并且设计建立底孔排沙系统。两年后的两次改建,河流下游的泥沙仍然大量淤积,这不仅使存储容量减少,并形成了“地上河”,常常引发洪水灾难。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由此可见,三门峡水库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原来在河流中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会发生变化。首先是对航运的影响,比如,过船闸需要时间,从而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水库水温有可能会升高,水质可能会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等等。

1.4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例如,水库蓄水后,抬高水位,水库周围的地下水位水壅高,产生薄层积水,导致沼泽化;位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水利工程,会造成地表的盐碱化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利也有弊:(1)通过筑堤建库,疏通渠道等措施,来保护耕地被淹没的灾害;拦截径流、调控等措施补充土壤水分和提高了土壤的水热条件。(2)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使下游平原的淤泥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同时由于渗漏通道两侧的地下水位的抬高,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壤盐碱化和沼泽。例如,阿斯旺大坝的建筑让泥沙淤积在水库里,汛期洪水肥沃的土地不再出现在两岸。三峡水库中下游地区的大面积低湖湿地面临的威胁,增加洪涝比例。

1.5对动植物、水生生物的影响

例如水利水电工程蓄水后水面广阔,水流速度减缓,乃至静止状态,引起藻类、水生植物的生长,但是其中蓝藻等植物的生长会出现水的富营养化。堤坝的建设将使鱼类,尤其影响到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惯,居住环境遭到破坏,严重的话将造成灭绝。例如:长江独特的白甲鱼,中华鲅等的产量已经开始降低,近几年来尤其是白暨豚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使天然河道呈现出渠道化和非连续的趋势,这已引起该地区的原始森林,草地和农田被淹没在水下,陆地动物被迫迁移。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防护对策

2.1加强生态化建设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前,应当充分分析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同环境效益的有效协调,进行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共同评价,一改以往简单的经济技术评价指标。在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重视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等之间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除了需要说明传统的水文、地质测量以外,也要加强补充一系列有关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调查生物的群落历史与现状,明确认识生物群落同水利之间的互相依赖的生存关系。

2.2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河流形态的多样化

堤线布置与选型河堤形态多样化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先决条件之一,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同质化,在不同程度上会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根据相关规定,建议补充或强调以下几点:根据堤线布置的原则,应尽可能的保留天然形成的河流和湖泊,保留或恢复他们的曲折或编织分散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流弯曲,急流险滩。在确定堤防间距时,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防洪和生态保护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渠道与河漫滩不仅要能够满足设计洪水行洪的要求,而且还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与植被的空间,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栖息地河流,发挥河流的自我净化功能。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

2.3岸坡防护

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水陆交错岸坡的防护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水陆交错带生长于茂密的植物生长地,这里有动物的栖息地、动物的避难所等,同时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进行迁移的关键。因此,在设计岸坡防护工程过程应当重视人同自然生态的和谐,基于工程项目安全的前提,保障生态同景观护坡的多样性。

2.4工程管理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与冲击,保证安防工程效果,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需加强工程前期的养护以及后期的管理,包括维修、评价等,不断积累数据、经验。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应当学习并贯彻国家环保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环保相关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宣传与教育,认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高环保理念,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使生态环保理念贯穿项目规划、施工以及运营的各个环节,并制定环保方案与救济措施。

3结语

第5篇: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工程;水利工程; 管理理论;环境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利行业也相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比如水体的污染程度加剧,土地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施工噪声污染等问题,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各种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破坏等问题,本文在生态工程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改造水利工程的施工,以此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重目的。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

(一)水体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1.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水体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拦河筑坝工程就会淹没部分的区域,成为一个人造水域,且抬升地下水位,造成工程项目建设周围的土地出现盐碱化现象。第二,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建筑污水没有经过相应的处理就被排入到水域中去,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周围的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下游用水的安全。第三,通过人工建筑来拦截水资源蓄水,容易造成水量的分布不均,特别在枯水阶段,很容易造成下游的用水量锐减。

2.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因上砂石等材料的运输以及开山炸石等作业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同时大型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以及施工车辆频繁进场所排放出来的尾气等均是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地域的空气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甚者还会危害到施工人员以及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

(二)地质环境影响以及噪声污染

1.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其本身就已经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再加上其施工管理没有到位,出现废渣随意倾倒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因开山炸石和拦河筑坝等作业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区域内地质构造发生改变,为水土流失以及山体滑坡等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留下了隐患,甚者可能还会导致河道淤堵。

2.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的爆破作业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的运作所产生的噪声污染,对于工程建设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周围人们的休息质量。

二、生态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原则

生态工程是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学科,通过系统的调控手段以及系统优化设计来多层级利用物质的一种先进工艺系统,其主要是指把一定生物集群范围内的物质循环、物种共生以及能量利用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改善与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拓宽资源和优化生产方式的目的。生态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处理好工程和人类以及自然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循环状态上,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应该根据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协调发展的原则,从以往单纯的只是采取施工管理变为施工、安全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等全面管理,从以往只是单纯考虑工程的效益转变为生态效益和工程效益相结合的一种最优组合。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施工阶段,应该尽量将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需求,寻求一种最优的生态环境后发效益,比如如何向下游提供优质且可靠的生态用水和水利旅游业的发展等。

(二)共生互补的原则

共生其实就是指一种互利互惠与合作共存的现象,在处理工程施工或者其运行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时,可采用多种手段共存方法,对这些方法不断进行协调以及规划,构建一种工程和自然环境相平等和谐的关系,以此实现最的效益,这就是共生互补原则。 比如工程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基础开挖所产生的大量弃渣、工程运行的生活场所以及生产,均需要占用土地,若将这二者分开来考虑的话,各自形成两个不同的土地占用系统,就会很浪费土地资源,如果结合来考虑,共生土地利用系统,既能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还能节约相应的资金与劳力。

(三)可循环再生利用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可循环再生利用的材料,按照循环再生利用原则,处理好施工垃圾,将废变宝,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主体空间的利用原则

所谓主体空间利用原则就是指利用生态工程中生物群分布的原则,按照水利工程项目的相关施工理论所提出的一种原则。众所周知,生物种群的分布主要划分为两种格局,即平面与垂直格局,按照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以及对象,对其生物种群进行合理地安排,可便于工程预定效益的实现。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的总体布置中其施工区域空间的组织问题,合理利用区域内的相关土地,有效控制其水流,减少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等,科学安排和全面的规划。

三、基于生态工程来构建水利工程施工系统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工程管理理论,建立一个生态化水利施工工程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着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其思路的构建主要如下:

(一)系统边界的明确

明确系统边界作确保生态喜用稳定的基础,具体一点讲就是需要通过测定蓄水总量、下游用水量、环境质量数据以及土地的占用面积,以及在相关的政策法规中所涉及到关于环境保护相关条款,对其施工范围进行有效地划分,以此明确系统的边界。

(二)系统结构的优化

生态化水利工程施工系统主要还是以工程作为其核心内容,该系统是由水利工程系统中各区域生态系统所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生态学原理,按照既定的工程经济发展目标来优化系统结构,综合利用各层次中的能量以及物质,确保其生态效益。

(三)系统层次的科学规划以及分析

按照多级分层控制具体需求,将水利施工工程系统科学的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数学模型参数自行识别并实施修整的自适应层;第二,按照既定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约束条件来实施最优控制的监控层;第三,控制对象的运行状态以及维持其变量稳定的直接控制层;第四,按照系统的总体目标对下层控制所采取策略的自组织层。通过阶梯式管理来对整个工程系统实施递进式管理。

(四)识别系统控制中的变量

按照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特点,结合影响生态环境的相关因素,将水流控制与土地利用作为其优先考虑的控制因素,在系统中输入相应的变量,即上游的径流、工程的用料、 永久工程的征地量、开挖弃渣量、下游的用水量以及临时工程的征地量等,通过合理地征用土地,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从而增强水利工程生态效益,有效改善其环境质量,推动其经济发展,使其符合当前社会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蒋晓东.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16):113-114.

[2] 冯涛.水利工程施工中关于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3] 李世有.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2):12-13.

第6篇: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崛起,并逐步渗入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中来,不仅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水利水电工程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密切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连接在一起,也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将会是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相关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

1.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举措。近些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则必须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探究各种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如此,可以更好的促进安全生产。

2.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助于保护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从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切身利益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保护施工安全,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发生是原因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各种基础工程的建设,周边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都在发生着改变,因而,会很大程度的引发一些诸如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导致的, 比如:特大洪水、地震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比如:大规模开挖、维护不到位、预防措施不完善等,其中人为的因素占主要部分。很多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实大部分地质灾害通过有效地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小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较差

我国的地质灾害情况比较严重,其中一部分的地质灾害是由于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活动造成和诱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加,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体灾害时有发生,自然生态环境本来就严峻。不少开发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发展理念陈旧,急功近利,

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掠夺式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和环境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山势险峻,坡度较大,而且很多地方岩体破碎程度严重,生态环境也必将脆弱,在进行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大程度的让一些破碎的岩体变得更为松动,同时,区域的植被也一定程度的遭到破会,当遇到一些暴雨等气象因素时候,很可能引发诸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外就是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工程大量开挖坡脚、随意堆放废弃的土渣等,对水流的排放和疏通都造成了影响,从而引发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2.人类活动可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是指由于工程建设形成高边坡和开挖坡脚、在坡体中开挖水渠、在坡体上部加载、修建水池又不做有效防渗而诱发滑坡,还有在沟谷中堆砌工程废弃物诱发的危险性等。这里强调的主要是工程建设加剧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而对其他工程设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在岩质边坡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对松动的岩石或岩体破碎的边坡进行严格的处理,避免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一定程度上使得边坡的抗滑力减小,从而容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范处理开挖、填埋,尽量减小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四.加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探讨

1.加强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明确责任

加强对水利工程维护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地方的水利技术部门应加大对乡镇技术人员、水利工程业主及水利工程建设承包者的技术培训,同时也要加大对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要找有相关设计经验和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勘测、设计,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保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之后再投入使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应明确城市防洪、重点湖泊、小型水库及在建水利工程的防汛责任,并将责任人名单予以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对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

对水利工程的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的顺畅,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实行群测群控。水库值班和管理人员等直接管理者应该对大坝、溢洪道、输水道等主要建筑物进行检查和巡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基层监测部门应该与国土、交通、建设、气象等部门加强联系,按照各部门的分工职责,切实做好水利工程设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

同时,上级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汛期来临的时候,更应该加大对库塘的监控力度,科学调度,依法防汛,确保安全度汛。这期间要随时掌握降雨引起的蓄水变化情况,严格防洪调度,分月控制蓄水,将地质灾害控制在萌芽阶段,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排除。

3.制定相关的灾害防治预案

进行灾害预防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城市防洪紧急预案、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预案、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在对有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的水利工程周边进行检查之后,应迅速制定相应的度汛抢险方案,尤其是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方及重点部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4.做好物资、通讯、抢险应急队等各项工作

为了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可以进行及时的救援,首先要做好物资、抢险、通讯等各项工作。一旦灾情发生,能够立即调动使用,应急抢险队要随时处于战备状态, 力保灾害能够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控制。另外就是要加强对通讯施设的维护。在汛期,各县区中继站和各水库无线通讯设施必须正常运行,电信部门应该确保水库通讯线路通畅,使各站之间能够及时保持联系。

5.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获得中标之后,要坚持多级安全控制,多层次的安全负责原则,加强对施工企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体制。设置项目经理职位,坚持项目经理的第一责任,坚持施工质量检测部门进行质量安全自检,同时,要建立起施工的相关工程试验基地,建立健全各种资料的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施工资料整理人员,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工序质量检测记录,做好各种资料的送检工作,并严格各种文件的存档管理,为各种安全管理措施的出台提供决策依据。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所面临的各种地质灾害都有着不同的原因,要结合工程施工状况,结合地质地貌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从而促进整个水利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史鉴 汤宝澍 关于陕西省水利工程抗震防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 [期刊论文] 《陕西水利》 -2012年1期

[2]刘广润 徐开祥 三峡水库沿岸移民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年4期

[3]唐春 李波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 [期刊论文] 《中国水土保持》 PKU -2007年2期

[4]田东升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Ⅳ段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对策 [会议论文] 2007 - 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

[5]杨玉堂 刘清德 聊城市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 [期刊论文] 《山东国土资源》 -2008年7期

第7篇: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无论是人们的生产还是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利用,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文章主要从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然性,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三个方面来具体进行阐述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水利发展的新模式——资源水利。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后代人造福利,通过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提升水资源的利用质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然性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了水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二十世纪以后,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从而引起水利工程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因此人们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高峰期的到来,使得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急剧增加,超出了地区供水的能力范围;第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也在不断增加,有些水资源是因为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废物被污染,从而使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上述原因的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就算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也不能解决缺水问题,水库再好也没有水,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必须要向资源水利侧重,重视研究和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用水需求,这也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并不是说水利工作不再重视修建水利工程而专门去管理水资源,我们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我们要想做好水利工程向水资源侧重工作,就必须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2.1 大力扭转人们以前对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

传统的水利工程观念就是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所需的水资源,同时也为了解决和预防洪涝灾害问题,在处理洪涝灾害问题时我们没有考虑到把水位定的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我们现在向资源水利侧重,就是为了弥补在解决洪涝灾害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失误,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的目标。

2.2 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使得水利工程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更加的详细、具体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只是资源水利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在资源水利的工作中,对它们的要求层次更多,更加注重各个工程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是资源水利完善了传统水利工程中的不足,对社会各部门的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关的水利部门应该对于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进行合理计划,以解决城市用水的供不应求和无限制使用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适当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方面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实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不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大力倡导节约水资源,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步伐,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汪恕诚.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 做好面向21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J].水利经济,1999,(04).

第8篇: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新疆水利困境水资源

一、新疆水利概况

新疆本区地表水资源量有794亿m3,含国外入境水量的河川径流总量为882亿m3,扣除羌塘高原等无人生态自身涵养区不可利用量38亿m3,新疆的地表水河川径流总量为844亿m3,这是新疆平原绿洲资源性可以利用总量的地表水量。现状全新疆总用水量460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420亿m3,农业用水效率为50%。地下水开采量40亿m3,其中南疆地区开采量不足6亿m3。目前北疆西北部河流的出境水量达228亿m3,占844亿m3地表河川径流总量的27%。新疆已建成水库498座,总库容83.78亿立方米,各级灌溉渠道34.12万公里,配套机电井4.6万眼,一批大中型水利项目相继建成。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17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70万亩作为干旱地区,新疆始终高度重视节水建设。近年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节水项目相继实施,先进适用节水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天山南北喷滴灌面积已达8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8%;推行“供水到户”面积2850万亩,年节水7亿多立方米,已成为我国推广节水规模最大的地区;成立农民用水协会1336个,用水户人数达195013万人,协会辖区的灌溉面积达971.71万亩。因此,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利用量不充分是目前水资源问题所在。根据新疆50年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来看,要解决新疆的农业灌溉问题山区水库的建设和渠道防渗和节水灌溉建设工程尤为重要,没有这两者,就不能解决河流季节来水不均的矛盾,同样也不会降低地表水的利用度和需求量。

目前新疆水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洪涝灾害仍是新疆水利急需处理的问题,水资源“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特点,造成新疆洪旱灾害交替发生,防洪问题十分突出。(2)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新疆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短缺,全疆每年春季缺水,乌鲁木齐市、哈密、库尔勒等城市也面临严重的生活用水问题。(3)水及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重。据测算,新疆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28.1%。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和1200多万人口遭受荒漠化危害,全疆约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和二分之一的宜农荒地受到盐碱侵害。?投入不足,发展机制尚不完善由于历史上欠账太多,投资不足的问题仍然很突出。(4)前期经费不足,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一些急需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无法立项,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工发挥效益。

二、新疆水利发展具体思路

(一)思想先行

按照唯物辩证主义的思想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要做好新疆水利事业,从思想上出发,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实行开发利用程度总量控制的原则,让新疆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农业生产者、普通居民认识到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也能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水,以便保护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但是对于新疆这个拥有多种民族的地区,对于如何进行宣传这个问题,要做到具有针对性。例如要找少数民族的办事人员,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双语进行宣传。对于宣传的内容主要针对节水的意识养成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新型的节水设施进行宣传,进行这样更能推行节水意识和对于新兴水利设备的认识,更好的进行水资源的利用。

(二)技术先导

先进的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新疆的水利部门要提高对于先进水利设备的敏感度,及时普及先进的水利设备,培训相关水利人员。同时也可以开展类似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研讨会等学术讨论会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服务于新疆水利建设。但是对于技术的推广普及要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南疆地区,南疆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暖温带内陆干燥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水稀少。年平均降雨量64.6毫米,年均蒸发量2051.5毫米,以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为主要来源,大部分地区是地下地表水汇集区,存在“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推广各种节水灌溉设备,兴修节水防洪水利工程,根据当地特色制定出详细,具有高效、节能、节水、增产的水利方案,保证南疆各地区棉花、小麦、玉米、安西茴香以及瓜、杏、葡萄、酸梅等农产品的用水需求,保证农业发展。?

(三)金融支持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但是修建水利工程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工程量大、投资多、工期长、工作条件复杂、受自然条件制约,施工难度大、失事后果严重的特点,因此需要资金的支政府可以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提供意向性信用额度专项支持新疆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新疆的各大金融机构应当认识到水在新疆是第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水利建设作为本金融机构的重要内容和信贷投放重点领域。但是,对于水利工作的支持应该根据新疆的本地区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不可否认,新疆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水利基础设施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水利投资、科技和管理等发展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谷苞.两北通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36.

第9篇:生态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 资源水利 合理开发利用 优化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水利发展的新模式——资源水利。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后代人造福利,通过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提升水资源的利用质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然性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了水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二十世纪以后,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从而引起水利工程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因此人们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高峰期的到来,使得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急剧增加,超出了地区供水的能力范围;第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也在不断增加,有些水资源是因为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废物被污染,从而使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上述原因的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就算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也不能解决缺水问题,水库再好也没有水,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必须要向资源水利侧重,重视研究和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用水需求,这也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并不是说水利工作不再重视修建水利工程而专门去管理水资源,我们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我们要想做好水利工程向水资源侧重工作,就必须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2.1 大力扭转人们以前对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

传统的水利工程观念就是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所需的水资源,同时也为了解决和预防洪涝灾害问题,在处理洪涝灾害问题时我们没有考虑到把水位定的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我们现在向资源水利侧重,就是为了弥补在解决洪涝灾害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失误,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的目标。

2.2 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使得水利工程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更加的详细、具体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只是资源水利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在资源水利的工作中,对它们的要求层次更多,更加注重各个工程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是资源水利完善了传统水利工程中的不足,对社会各部门的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关的水利部门应该对于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进行合理计划,以解决城市用水的供不应求和无限制使用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适当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方面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实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不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大力倡导节约水资源,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步伐,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汪恕诚.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 做好面向21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J].水利经济,1999,(04).

陈树林.做好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工作[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