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课间的十分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间的十分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间的十分钟

第1篇: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叮铃铃,叮铃铃......”优美的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个个像飞出了鸟笼的小鸟一样迫不及待得冲向操场,顿时,原本寂静无声的操场立刻像炸开了锅,又像一支交响乐队一样充满了欢声笑语。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着各种有趣的活动。看,有的同学在打篮球,他们一个个像专业运动员一样都打得入了神,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从他们脸上流下来;有的在跳皮筋,女孩们一个个像花蝴蝶似的在皮筋之间来回穿梭;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你瞧!孩子们在“母鸡妈妈”的身后躲躲藏藏,生怕被“老鹰”捉住了。我们最爱玩的就是丢沙包了,同学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的,拿起自己的沙包做起了游戏:有两个同学站在两边,负责扔沙包,中间的同学来躲沙包,只见两边的同学奋力的向中间的同学扔去,可那个同学真是个机灵鬼,上蹿下跳的总是砸不中他......

“叮铃铃,叮铃铃......”美妙的上课铃响了,这快乐而又短暂的十分钟结束了,同学们像一只只小鸟一样又飞回了“鸟笼”,操场又变得安安静静,只听见一片片树叶在树枝上沙沙作响,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啊!这快乐的课间十分钟,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啊!

第2篇: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庄世龙

今天,第一节课终于下课了,我们迫不及待的整好队跑到了操场上。

我们想打半篮,可是一时怎么也找不到篮球,我想,难道这“夜明珠”被盗圣楚留香窃走了不成?我忽然发现篮球在女生刘淑婕的手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于是胡新涛拿起球就发疯似的跑了起来,不到五秒钟,那球已经运到了篮筐下面,我心中暗暗想,这胡新涛比国家级运动员跑的都快呀!

胡新涛开始投球了,看他把球举过头顶,憋足了劲儿,用力一投,球在篮圈中刷了一圈又跳了出来,真可惜呀!我抢到了篮板,我用尽全身力气,一下子把球投向了篮筐,只听“咔嚓”一声砸在了篮板上,又弹了回来。胡新涛大步向前抢起球又投了出去,结果连篮板都没碰着,球一跃而过,我傻眼了!愣了一分多钟啊!后来球又到了我的手上,我抓住机会就想投,一阵刺耳的声音传来了,我环视四周,原来是在荡秋千的王春水发出的声音,我们不理会他们这一套,继续打球。

正当我们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班长招呼我们集合了,原来上课的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操场,回到了教室里。

第3篇: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一、精心准备,高效利用

教师备课,除了深钻大纲,吃透教材之外,还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并精心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不能按照自己意愿回答时,处惊不变,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大纲要求及教材意图考虑不同的启发方式和途径。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同一个问题问了几遍也没有人能回答的尴尬局面,而且还节省了时间,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探求知识。

美国学者兰本达说:“一节课你如果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一半时间是教师在活动,则教师只是个及格的教师;上课时教师活动的时间越少,你越是一个好教师,甚至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观念,深入钻研大纲,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并尽可能地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精简教学环节、教学语言。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描述、整理加工事实材料,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言简意赅,努力争取

在听课过程中,经常看到许多课都有“拖课”现象。究其原因,并非是时间分配不合理,而是由于教师自己语言罗嗦,占用了时间,一节科学课,只有教师语言简练,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才能让学生更直接明白教师的意思,进行观察和实验。反之,如果教师语言罗嗦重复,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教师说几句也没说清楚,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麻烦。

三、精简环节,科学分配

随着教改的推进,由于一堂课只有40分钟,有的甚至只有35分钟,如果再分成那么多环节的话,那么每个环节平均不足10分钟,而每一环节又都需要一定的导入、说明、指导、小结等辅助活动。科学教学中出现了不少种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五步法”、“六段式”、“八环节”等。这些课在取得一些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样,教师的言行势必占去大量的时间,学生活动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连活动时间都无法保证的学习是发挥不出主体作用的。

纵观我们的科学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许多观察、实验都是简单易行的。如果教师充分准备好了材料,则学生只需稍加点拨,便能自行操作了。这样,把几个观察、实验并在一起上,不但可以集中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活动,让他们获取更多、更广泛的事实材料,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活动更自主、更灵活,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转变观念,恰当分配

改革后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记住某个观念,结论,也不是简单的验证某个事实结论,而是要从具体的客观的事物出发,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活动,发现丰富的事实,然后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来。这样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在两三秒钟是完成不了的。要让学生在有限的35分钟内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多给学生一些时间。首先,教师要给足学生整理事实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谈出各自的感性认识以及对现象的看法。由于参与研讨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必须给足时间让他们广泛交流,从而使他们在认识上经历一个不断精化的过程,并最终达成共识。一般来说,一节课 用于学生获取事实 、加工整理事实的时间不能少于15~20分钟。这是对于时间的硬性分配,也是从较低的操作层面来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其次,要给足学生获取事实的时间,让学生用各种手段去感知研究对象,然后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等活动。如在《物体的热胀冷缩(二)》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明确研究内容并熟悉实验器材后,便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由于教师给足了时间,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利用同材料设计出了许多种实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充分的事实也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科学课上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学生从“有所知”到“知所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如何用有限的时间进行高效的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等各环节当中学生对时间的合理高效的利用。科学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研讨等活动,这样的科学实践学习才是真实的,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第4篇: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关键词:课程建设;通识选修课;教与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26-03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在学生接受特殊的、专业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个综合性的了解。[1,2]1999年李曼丽等人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提到:“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2]为了推进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苏州大学从2014年起正式启动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计划,课程建设基本要求为: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非专业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和学科前沿;提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经典原著阅读;建设有地域特色和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五大模块:文学与艺术、历史与哲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科技与发展。通过跨学科的体系设计,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跨领域、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包容性理解能力。2014年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申报数量达93门,经过专家组两轮评审,隶属于科技与发展模块的《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成为立项建设中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并于2015―2016学年开始对全校学生开放选修。

在认真开展本课程的项目建设工作过程中,笔者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几轮教学实践中对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改进,希望能够与相关老师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来开设全校性工程技术类通识选修课。

一、《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的体系建设

1.课程的建设目标。《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是面向于全校所有学生学习的非专业课程,建设目标是普及生活高分子材料常识、推广不同专业的学生去了解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分子材料;科学认知高分子材料性能特点、合理健康使用各种高分子材料;从而提出新问题和新思想,推动我们国家高分子材料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出发,给学生介绍典型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2课时)。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第二章 “衣用”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纺织行业纤维材料(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高分子材料),了解一些服饰用涂层高分子材料和皮革高分子材料。

第三章 “食品”相关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食品行业用塑料(塑料薄膜、塑料瓶、塑料餐具)高分子材料,了解天然高分子(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合成高分子(食品添加剂)等食用高分子材料。

第四章 “家装”高分子材料(10课时)。介绍塑料家具(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了解涂料(墙饰涂料、木器漆、家电粉末涂料)和粘合剂。

第五章 “户外运动”相关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橡胶(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橡胶制品(轮胎、篮球、运动鞋),了解高分子基复合材料(运动自行车、复合材料赛车)。

3.多元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开设《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程是希望通过学习来加深学生对周围高分子材料的了解,知道其利弊及正确使用方法,让高分子材料更好、更安全地为己所用;激发学生对高分子材料世界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创造高分子材料与人的和谐环境。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考核不是一张试卷来决定,而是建立多元成绩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高分子材料,教学成绩的最终评价体现出全面性和激励性。指标包括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40%)和期末小论文(40%)三大方面。(1)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会明显地体现在课堂表现中。(2)针对“衣食住行”中可能碰到的高分子材料设定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高分子材料去学习,找其优缺点、使用注意事项及这类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史,然后分组讨论汇报,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给予评分作为平时作业的成绩。(3)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期末让每一个同学对某一大类高分子材料进行综述,引用实例,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去分析其利弊和发展潜力,写出自己对材料改进的需求和建议方案,按照科技小文的格式编排、撰写和打印。

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第5篇: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云课堂;多媒体;自主学习

 

教育与新的信息技术日趋融合改变着教学与学习形态。其中,翻转课堂、云课堂,3D课堂成为新的课堂形态,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成了新的学习形态。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索新形势下的新教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团队合作、探索和创新能力,实现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1]。

 

1《药物分析》课程采取信息化教学

 

《药物分析》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点体系庞杂,传统课程教学,在限定的课时内,教师难以深入讲解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通常只能进行全面覆盖、浅层次地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一知半解,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差,加上近年来高职生源不断减少,生源质量不断下降,部分课堂甚至出现了教师机械授课,学生无人听课的现象,导致了教学效果不断下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基于云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而信息化教学,构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丰富的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对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进行信息搜集、筛选、加工,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信息,协作学习,就学习内容开展讨论,极大地促进教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药物分析》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药物分析》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分为翻转课堂学习、课中讲练突破、实践反馈等三个步骤。

 

2.1翻转课堂学习

 

教师是信息资源的导航者。基于云课堂平台,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将该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给学生下达任务引导文。并提供相关的翻转课堂学习资源,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信息资料可以是信息检索站点、教学图片、参考书目、课件、视频等。依据引导文,学生能够明确完成任务的过程,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利用信息化资源能够具体,快速、有效地自主学习,在时间安排上也是自由的。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2],引导学生对所获资源进一步加工和处理,进而消化和运用。

 

下面以《药物分析》课程中“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为例详解具体过程,上传具体任务的引导文见表1,引导文主要由任务描述、能力目标描述、引导问题、工作整体计划、时间计划和专业信息这六大内容组成[3],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依据表1引导文中的任务描述,首要任务是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质量标准进行解析,围绕质量标准,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编写成引导问题。其中涉及问题的以往知识,需要去唤醒;新知识,需要自我学习,初步理解。要求学生通过单独学习或者小组讨论学习方式在课前使用手机的云课堂应用程序完成上述学习任务[4]。同时明确自学收获及存在疑问,反馈学习需求。不能理解消化的疑难问题,以小组的方式集中起来,成为翻转课堂学习理论知识障碍汇总,翻转课堂学习操作技能障碍汇总记录下来。并完成初步工作方案,包括完成任务所需的仪器设备与试剂、工作步骤、工作细节,完成时间,实验注意事项等。

2.2课中讲练突破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利用课内的2学时,通过云课堂平台,各个小组汇报翻转课堂学习情况,汇总疑难问题。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教师来确定讨论主题,比如,本方法中的法扬司法与摩尔法、佛尔哈德法的区别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讨论和辩论,或巧妙运用卡片法,头脑风暴,互讲法等微观教学法来解决。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错误理解或一些新知识需要进一步深化拓展,教师则通过课件、板书形式进行详细讲解。

 

在解决了诸如质量标准中涉及的原理,相应知识和拓展知识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再共同讨论并修订具体的工作方案,审核各小组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出一些建议,而不是直接指出错误。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己来修订完善工作方案,否则,学生课前不会认真对待方案工作,而是在课堂上依靠教师来完成,达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如此循环往复,学生不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灵活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根据不同任务,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合作方式,利用4课时时间,开展检验的实践工作,包括配制实验用的化学试剂,调试好仪器,进行测定等。教师全程观察学生的实操情况,对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应及时指出并纠正,对任务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要引导学生加以解决。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5],从工作方案、仪器的规范使用、实验结果精密度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课业,要求学生在手机云课堂应用程序中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并且进行点评。

 

通过有计划工作与实施,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也就完成了在完整行动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我检查评价,完成了对整个工作过程的学习反思。

 

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过程考核和终极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点在于云课堂教学应用,为过程考核注入活力和实效性。课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人数,参与程度。课中回答问题的积极度,解答正确性与否,都可以在积分值中体现,为最终成绩评定和学习效果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科学公正。

 

3

 

基于云课堂的翻转课堂学习,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能够发挥自己最大学习效率的时间和场所,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克服了懒惰心里,养成了自学习惯,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针对《药物分析》课程,通过对《药物分析》具体任务的质量标准解析,合理制定了分析方案。课前对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进行探讨,课中在教师引导下深入讨论,提高了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实验过程中不再盲动,不再是照方抓药,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能够做到可控,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信息化教学法逐渐受到学生的普遍接受和欢迎。

 

这种教学方法,无疑符合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课堂效率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深切感受到高职学生在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方面的欠缺,这也是该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困难和必要性。一门课程难以为继,需要多门课程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顺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潮流。

 

4

 

信息化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手段也是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避免了“滥用信息技术”“乱用信息技术”等情况。

 

《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引导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首先任务描述一定要清晰,学生确知要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教师要设计更加合理的引导问题,做到明确、具体,让学生能够温故知新。

 

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引导文,并提供相关的翻转课堂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一定是与具体任务对应,且是经过教师精心选择,不宜多而乱,因为学生的课外时间也是相对有限。

 

运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辅助教学,所以教学实践中,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课件。

 

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然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所以,教学实践中仍然要发挥好板书的提纲挈领作用[6]。

 

参考文献

 

[1]闫六河.信息化教学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12:150-151.

 

[2]杨英伟.高职应用文写作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 38-40.

 

[3]丁万霞.基于项目教学的引导文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1,16:241-242.

 

[4]宗彩云.引导文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1,2:185-186.

 

[5]谭晓燕.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3,1:27-28.

第6篇: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下课了,我一听到下课铃声就高兴得手舞足蹈,早已计划着怎样充实这课间宝贵的十分钟了。就在我兴奋得还没来得及收回手时,只见老师抱着一叠作业本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变得鸦雀无声,安安静静地等待命令。

可能是同学们都不想做作业吧!但是,老师还是留了一些作业让我们做,写得我都有点手软了。忽然,老师说:“去上厕所吧!”老师话音刚落,上课铃声已经敲响了。

哎!多遗憾的课间十分钟啊!

第7篇: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有几个穿长裙的女生在走廊里跳起了街舞。哇噻!又转又跳的,有一个女生一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女生的裙子,而那个女生便打滑了,撞在其他女生身上,结果便“哗啦哗啦”,全部女生都摔跤了,大家在一旁笑得满地打滚。

二、逃跑十分钟

“叮铃铃”下课玲响了,几个组长就来收作业。咦!那几个男生在干嘛?想老鼠一样偷偷摸摸的想走出教室!喔~~原来是没做作业啊,但组长的火眼金睛可不是浪得虚名的,那几道锐利的眼光射出去,都快把全班同学都杀死了,那几个男生肯定是——逃啊!组长们打开“引擎”,“咻”的一声,就到了他们身后。这几只被追打的老鼠,见洞就钻,以为组长没辙。经过一番折腾,组长们终于把老鼠们都给抓回来了!

三、战争十分钟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男生女生都跑到走廊上看风景。有几个很“八婆”的男生,无端端的去损人家女生,原本微笑着的面孔,顿时布满黑线,那几个男生可真是打着灯笼上茅房——找屎(死)。接下来,“噼里啪啦,咚咚咚”一阵毒打,几个男生就变得鼻青脸肿的,举白旗投降,女生们高兴的看着自己的战利品。

四、煎熬十分钟

这节数学课,真的是煎熬,看看表,还有十分钟,唉!老师正口若悬河,神采飞扬的讲着,我们就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听着。终于“叮铃铃”悦耳的下课铃响了,几个男生伸着懒腰,准备走出外面的时候,老师立马说:“你们干嘛呢?还有一条题没讲完啊!”这时,大家的笑脸就变成了苦瓜脸。……“好,下课”老师终于把笼子里的小鸟放出来了。我们刚起身,“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啊!大家顿时目瞪口呆,呆若木鸡,不知所措。唉!真是难熬的十分钟啊!

第8篇: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关键词:初中;舞蹈;课程;开发;研究

一、初中舞蹈课程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舞蹈教育又是艺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舞蹈教学单单只靠课堂教学的理论、技能方面的展示和舞蹈类考级、比赛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文化、历史、环境,将舞蹈教育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舞蹈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它各类艺术学科如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有机地综合联系起来,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我国基础教育多年来一直没有接纳舞蹈这个艺术家庭中的核心成员,使它远离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系。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从小学到中学均不设单独的舞蹈课,也没有系统的舞蹈教学研究理论。如果学校能在开设舞蹈课和舞蹈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舞蹈教学理论,就能使以上诸多问题得以解决和避免,对学生身心健康无疑是一剂良方。因此,在初中阶段开设舞蹈课,完善舞蹈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舞蹈课程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目标内容,认知领域。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是校本课程的一部分,通过舞蹈教学,让学生认识身体的方位和基本结构,学习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基本动作和基本舞步。研究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技能领域:学习掌握舞蹈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领域:研究组通过调查和舞蹈教学,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热情,在舞蹈编排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应用领域:学生进行表演和自我创作,进行舞蹈欣赏和评价。

2.研究内容。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在音乐课和舞蹈兴趣小组课堂上进行舞蹈教学的实践和研究。①非专业性对象。音乐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的舞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对舞蹈只有初步的了解。研究组在这个情况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应该是符合大众的,难度系数不能过高,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学生到第三节课时大脑左半球已处于疲劳状态,所以就必须使这个优势兴奋中心转移到大脑右半球形成新的优势兴奋中心,也就是使大脑左半球皮层的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让学生走出教室,换一个新的环境,变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有利于进行创造。②、专业性对象。校舞蹈队的学生是在自愿报名,严格筛选之后才招收进队的,她们的基础比较扎实,舞蹈功底深厚,大部分都是从6至8岁开始练习舞蹈的,并且至今还在不断地学习和训练。 对于这批专业性较强、素质较好的同学,我们制订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应该以专业舞蹈的训练标准为参考,难度系数应该相对较高。研究组要利用学校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以校舞蹈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课内外进行舞蹈教学的探究,初步形成初中舞蹈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和系统的教学内容。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让学生全面充分地接触舞蹈的信息,了解国内外舞蹈现状,提高其舞蹈欣赏和创作能力,推动舞蹈教学模式和内容全面化、系统化的建设;利用学校的第二课堂和音乐课去尝试多种教学法的应用,促进舞蹈校本课程的建设。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活动则是这一语言的交流形式与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活动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游戏、小品、表演、歌唱表演等,它使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到艺术的唯美所在。

三、研究中受到的启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科学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得艺术教育日益在教育发展潮流中呈现出活跃的现状。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愉悦性。柏拉图是最早的教育家之一,清楚地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这个定义到今天还是适用的。基于教育必须对人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而不是几个分开的部分,我们必须意识到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舞蹈有卓越的潜能来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向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无论是从选材、构思、表演形式、音乐选择、到动作设计、还是在舞蹈的教、练、表演过程中,都要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做到舞蹈教学为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服务,也只有这样,舞蹈事业才能一步一步走上正轨。初中舞蹈课程的研究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校本课程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完善舞蹈教学管理,推动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一、明确课前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积极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在开始历史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组织思维,在其头脑中形成更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课堂,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获取课堂知识。

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努力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每节课的结构,创设一些新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进行“”这一历史事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影像资料带领学生走进那段历史,以形象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刻地认识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3.不断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改革教学手段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历史事实,给历史课堂注入生命活力。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制作带有图片、视频的课件,在课堂上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涉及的人物、发展的经过等内容,再现历史现象,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这一历史事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生动地展示“路线图”,让学生带着探究的心情了解与相关的历史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巧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地设置悬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像说书人常说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设置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听众对故事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听下去。历史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在进行“经济危机”这一历史事实的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是否知道历史上有两个罗斯福总统”这样的问题;在讲述美国内战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疑“美国广播公司曾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的排名中居于首位,这是为什么呢?”以上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更加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由于历史教材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旧课通常是新课的基础,所以教师还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前设置一些悬念,揭示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学习下节课内容的兴趣。

三、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历史学科与政治、语文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中学文综考试更是将政治、历史、地理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其他课程的特点使其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以使历史课堂变得更为丰富、有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利用语文学科的语言。

语言作为一种最为普通、直接、常用的教学工具,能够将教师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历史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运用生动、幽默、饱含激情的言语讲课,就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更高效地学习知识。

2.利用政治学科的观点。

政史是不分家的,历史可以为政治提供具体的事实依据,而政治则能够为历史提供婵论观点,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的哲学原理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又要使学生懂得运用史实进行论证,史论结合,而不是机械地堆砌历史事实。

3.利用地理学科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