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孩子教育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教育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教育心得

第1篇: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郑浩

孩子教育,听谁的都有道理。可是到了具体的事情上,又都对不上号。道理上讲,还是我们学习不够,可是我们的学习短时间里也就这样,能不能有一种方式,让我们只要照做就能基本正确呐。

基本正确

就我个人的体会,简单一点的方式还是有的。只是照做,一点不用想的方法,当然不现实。还是需要尽量少的理念配合我们的行动的。这些理念是:1.孩子的任何感觉对他来说都是真实的,也就是他认为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你不对来讲道理。2。孩子的许多不对是我们的判断,客观上我们也不一定对。3.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是可以并存的,不需要分个对错的。4.孩子的行为只要: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与环境有大的冲突。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四条理念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不去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说教,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就是我们虽然不能理解,但我们承认对方有对方的道理,不把自己的理当作是唯一正确的。

尊重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仅有尊重是不够的。虽然孩子的感觉是真实的,但孩子凭感觉成长,不是最有效的成长途径。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就是孩子的最有效的成长途径了。

首先,我理解引导并不是要孩子简单的听我们的,而是要引导出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和家长的一致,那自然就是听了话了,一切没问题。如果孩子的想法、看法和我们的不一致,是不是就要引导孩子像我们的靠拢呢?这其实是明天要说的,这里暂且先用。就是对于那些基本的、普遍的、已有社会认可的对错结论的事情,我们是需要做这样的引导。比如:三种伤害。而那些我们自认为是对是错的事情,可以暂且放一放,不急于将我们的认识通过引导的方式,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因为我们的灌输,会是孩子的认知受到限制,孩子自身适应环境的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就会受限。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回头想想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的。这种情况不仅孩子成人了回头会发现,就是孩子还小,也时常会有的。所以引导什么,也就要细心选择了。要简化又简化。这样你的引导就会更有效率,又尽可能少的影响孩子的自由空间。

引导的唯一途径是沟通,你要让孩子的所有想法呈现在你面前,尽管这些想法在你看来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就是完整的孩子,你只有让孩子完整的呈现在那里,你才有机会胸有成竹。任何对孩子的训斥、打断、等否定行为,都会让孩子退缩和隐瞒。你对他的了解就会打折,你对他的教育也就是只见一斑了。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要鼓励和肯定孩子,至少他说了就很好。对其中你赞同的,给与鼓励和夸奖。对于你认为不妥的,你不认可的,不能简单的给与批评和否定,更不能训斥和惩罚。下次孩子哪里还敢跟你说啊。这样你就和孩子失去了心灵的联系,你就很多时候看不懂他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孩子的思路,引领他多走几步,或者退回几步,让他自己看到{思想中看到}结果,并且由他自己去选择坚持还是改变。可以用它熟悉的事情引领,也可以是某个故事,某个动画片等等一切他能感受的事情来引导他。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在自以为是的说教之中了。也许一次两次都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也得慢慢来。说不定还有其他结果。坚持这样做,就会迎来简单的教育,至少家长和孩子关系融洽,思想上保持沟通,情绪上没有负担。孩子是快乐的,孩子始终完整的呈现在你面前。

我们有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的耐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就是为孩子好,这样就是对的。当你的为孩子好,是要孩子吃东西时,你会问孩子想不想吃。如果孩子说不想吃,你会尊重孩子,不吃就算了。总不会是为孩子好就强迫他吧。如果你还是想让他吃点,你会进一步询问原因,直到搞清楚了,与孩子达成一致。

第2篇: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就我个人的体会,简单一点的方式还是有的。只是照做,一点不用想的方法,当然不现实。还是需要尽量少的理念配合我们的行动的。这些理念是:1.孩子的任何感觉对他来说都是真实的,也就是他认为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你不对来讲道理。2。孩子的许多不对是我们的判断,客观上我们也不一定对。3.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是可以并存的,不需要分个对错的。4.孩子的行为只要: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与环境有大的冲突。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四条理念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不去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说教,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就是我们虽然不能理解,但我们承认对方有对方的道理,不把自己的理当作是唯一正确的。

尊重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仅有尊重是不够的。虽然孩子的感觉是真实的,但孩子凭感觉成长,不是最有效的成长途径。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就是孩子的最有效的成长途径了。

首先,我理解引导并不是要孩子简单的听我们的,而是要引导出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和家长的一致,那自然就是听了话了,一切没问题。如果孩子的想法、看法和我们的不一致,是不是就要引导孩子像我们的靠拢呢?这其实是明天要说的,这里暂且先用。就是对于那些基本的、普遍的、已有社会认可的对错结论的事情,我们是需要做这样的引导。比如:三种伤害。而那些我们自认为是对是错的事情,可以暂且放一放,不急于将我们的认识通过引导的方式,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因为我们的灌输,会是孩子的认知受到限制,孩子自身适应环境的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就会受限。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回头想想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的。这种情况不仅孩子成人了回头会发现,就是孩子还小,也时常会有的。所以引导什么,也就要细心选择了。要简化又简化。这样你的引导就会更有效率,又尽可能少的影响孩子的自由空间。

引导的唯一途径是沟通,你要让孩子的所有想法呈现在你面前,尽管这些想法在你看来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就是完整的孩子,你只有让孩子完整的呈现在那里,你才有机会胸有成竹。任何对孩子的训斥、打断、等否定行为,都会让孩子退缩和隐瞒。你对他的了解就会打折,你对他的教育也就是只见一斑了。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要鼓励和肯定孩子,至少他说了就很好。对其中你赞同的,给与鼓励和夸奖。对于你认为不妥的,你不认可的,不能简单的给与批评和否定,更不能训斥和惩罚。下次孩子哪里还敢跟你说啊。这样你就和孩子失去了心灵的联系,你就很多时候看不懂他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孩子的思路,引领他多走几步,或者退回几步,让他自己看到{思想中看到}结果,并且由他自己去选择坚持还是改变。可以用它熟悉的事情引领,也可以是某个故事,某个动画片等等一切他能感受的事情来引导他。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在自以为是的说教之中了。也许一次两次都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也得慢慢来。说不定还有其他结果。坚持这样做,就会迎来简单的教育,至少家长和孩子关系融洽,思想上保持沟通,情绪上没有负担。孩子是快乐的,孩子始终完整的呈现在你面前。

我们有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的耐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就是为孩子好,这样就是对的。当你的为孩子好,是要孩子吃东西时,你会问孩子想不想吃。如果孩子说不想吃,你会尊重孩子,不吃就算了。总不会是为孩子好就强迫他吧。如果你还是想让他吃点,你会进一步询问原因,直到搞清楚了,与孩子达成一致。

第3篇: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不久前,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携母求学,因校方拒绝为其母安排住宿在宿舍自杀;今年4月份,17岁男孩因与其母发生口头争执跳桥自杀。生活中一例例动辄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痛悲剧,不由让人对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什么再次思考。(8月12日 光明时评)

教育,强国之本,立国之魂!但,何为教育?

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要立人。”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各自不一样的经历,远的不说,70后以前是在田间地头上度过的,80后是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度过的,90后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度过的,00后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度过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小学阶段都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对我们个人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既然每一代人的小学都是如此的难忘、如此的宝贵,那么行至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究竟什么是最应该培养孩子的东西呢?

于父母而言,应侧重教育其“为生之道”。父母给与了孩子生命,就要承担起抚养、教育他成人的责任,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幼年时期的影响是巨大的。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最忠实的崇拜者,家庭环境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根深蒂固的启蒙作用,会影响其一生。其实,长大后的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的做着盘算,“如果当时父母能像他家一样教育我,我不会是现在的我,我会更加的优秀”,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这样思考过。那如今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更要从换位思考开始,从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把宝贝打造成我们心目中最完美的样子,不留遗憾。

于老师而言,应侧重教育其“为学之道”。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一个好的老师可以给与他一座一生都用之不尽、采之不竭的“矿山”,陪伴孩子长大成人,直至其亦为人父、人母时,仍念念不忘。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位老师,每次念起,仍旧感谢师恩。老师对于孩子的学习思维、自省思维、自律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孩子的自我品格构建中,无异于一座“灯塔”。

第4篇: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1.健康人格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虽然我们都不避讳我们都很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的分数,但是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必须建立在健康人格的基础之上。否则,我们只能舍本逐末,让孩子迷失方向。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专业对口与否,学习是永远的课题。即便是孩子能以较好的成绩升学读一个好的大学,但考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包括我们从自身总结经验,我们发现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我们不可能守其一生。要让孩子从身边的一些事情中学会处理问题,树立自信、阳光、积极的心态。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让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2.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并举。我们都很爱我们的孩子,我们回想一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孩子的每一个变化我们都熟记于心。当孩子出生不久第一次会笑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开心。孩子第一次能叫出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是如此的兴奋。当孩子突然有一天会独立走路了,我们是那么的欣喜……我们觉得我的孩子是最棒的!当孩子渐渐长大,到上学的时候,也要始终有一个信念:我们的孩子真的不错。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可能的少用或不用打击他的词语,千万不可讥讽、嘲笑、辱骂和歧视。正面看待孩子,即便是贪玩那也是孩子的天性。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但赏识教育并非放任,从严要求是必要的。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必惊慌失措,而应该视为促进其成长的良机。事实上,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因势利导,促使孩子内心的矛盾转化,向真善美转化。让孩子在在犯错误中成长。教育的前提是让孩子真正能从心底里认识到错误,指明批评他的原因,让他有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有原则和边界,哪些是坚决不能逾越的这一点必须要做到。

3.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多抽点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每天与孩子谈谈心(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学会倾听,关注孩子的感受。尤其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及时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和应对碰到的问题。当孩子提出要和父母共同做一个游戏的时候就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绝佳机会,他会说出平日里不会告诉你的想法。只有了解孩子,指导孩子想什么,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还要重视孩子的朋友和同伴们,要尊重孩子的朋友和同伴们,这样孩子才能善待朋友,与同伴们友好相处,给他一个宽松的、愉悦的人际环境。我们可以从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庭和处理自己的内务,鼓励孩子多关心班级,主动帮助别人。家庭成员之间平等相待,让孩子也能真正感受到他也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感。

4. 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孩子要从培养习惯做起。习惯成自然,其力量就是持之以恒。当然,家长也不要急于要求孩子一下子改掉坏习惯,而在于慢慢地让好习惯培养起来。成功的体验激励孩子继续进步,使孩子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激励孩子对好的习惯和行为多多重视和坚持,鼓励孩子把坏的习惯和行为逐步减少。良好的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家长和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放下成人的所谓尊严,父母尊重宽容的心胸是孩子幸福成功的舞台。

第5篇: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一、用充足的热心去对待本职工作

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平时工作中我们应该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不能迟到,那么课前候课我们就必须做实;要求学生讲卫生,我们就得能弯下腰捡起地面上的一片纸屑,要求学生认真负责,我们就得全心全意投入自已的工作,并保证圆满完成。十几年的教师生涯虽累,但我从未改变过。因此,我所带过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自觉守时,讲诚信。

今年我所带的班开始是全校公认的棘手班,各方面纪律都很不堪,但我仍旧坚信,教师的行动及人格修养胜过一切语言。从开学第一天,我又继续坚持这样做,一学期下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了。六年级成绩差,课程紧,请假会耽误课程,所以我自己从未想过请假。今年三月份一次重感冒,嗓子发炎严重,声音也嘶哑了。我怕学生出问题,一直带病上课,无形中,学生已经受到了我的影响,有一次下午输完液正赶上我辅导,我就直接去教室批改练习册,还不停的讲解难点,其实我只做了自己该做的,但对学生来说意义完全不一样,好多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他们深受感动,今后一定会像老师一样,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现在我们班没有学生无故请假、旷课。

二、用爱心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爱,不仅是教师的道德素质,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体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包括了教师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变感受为模仿,把爱的能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爱心空间健康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与师生的实际交往中,即具体又时而可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素质的形成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老师,是一位表情非常严肃,额上皱纹清晰的男老师。在他看似粗犷的外表下,却存留着一颗母亲般细致入微的爱心。一天他发现一个学生脸色苍白,便停止默写,用手抚摸孩子的额头,看有没有发烧,还仔细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当他发现有学生朝自己扮鬼脸时,并没有责骂学生,而是抚摸着学生的头说:“以后别这样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一番话,“你们是我唯一的爱,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也需要你们爱我,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证明,你们都是真诚、善良的孩子……”实在叫人佩服之至,将学生心理规律作为教育教学的黄金律令来遵循,用爱来感化、呵护学生。

三、带着信心与耐心来转化问题学生

每次回忆我这十几年的教学历程,回味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不时在反思、在自省——到底该如何面对问题学生?在给孩子们尊重爱心之外,我也曾不止一次地严厉批评“问题”学生,摆出过多么权威的“凶巴巴”的面孔对他们进行着自以为是的“教育。”每次“教育”只能让自己生一番气,真正效果又如何,可想而知。其实用心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你会发现问题学生只因为太过聪明,觉得眼前生活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才会一次又一次的闹事故,好引起大家的关注。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该用“德”去引导,平时多重视他们,耐心去说服,并对他们巧妙地委以重任。多一些信心,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改变自己。我们班王振欢是大家公认的坏学生,也的确如此,学校发生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他。从四年级开始已全校出名,老师见了都头疼。今年轮到我带他们班了,我还真挺愁得。开学第一天大清洁,我选他当了清洁班长,让其负责大扫除的安排及检查。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同学被他组织的井然有序,工作开展很顺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开学后,我找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哭着告诉我,他也不想犯错,但有时控制不了自己。我相信他的话,以后每隔几天对他进行一次心理疏导,对他的近期表现来一个小结,这样坚持了一学期,他变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坏了。这学期,他明显的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每次作业总是第一个交,成绩也进步了。

四、用无私之心处理班级事务

教师的德主要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单单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得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尤其在处理班级大小事务方面,任何时候不偏不向、赏罚分明,凡事给学生一个合理的理由,让他们心服口服。学生年龄虽小,可在他们小小的心里,对公平的理解并不比我们肤浅。劳动任务怎么分配;错误怎么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怎样化解,特别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犯错了,老师怎么管理,公物务损坏,怎么赔偿等,这点点滴滴琐碎的小事没有学生不关注的。也正是这些小事时刻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及风范。在我们班,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清洁任务稍大,我给他们的理由是:“成绩好就多体谅成绩差的同学,多给他们一些学习实践,帮他们提高成绩,也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大家一起进步。”学生们听了都很乐意,在互帮互助,相互支持中完成清洁、搞好学习。我们班成绩优异的占半数以上,其中不缺骄傲自满的、自视清高的,也有教师子女。对这些学生我总是一视同仁。出错了,比对待其他学生更加严厉,而且时时提醒,时时指正。我的理由是:成绩好,条件好不是资本,应该把品质发展放在第一位,成绩、人格都优异才算是合格的少先队员,将来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截止现在,我和我的学生相处的很融洽,他们都愿意接受我的领导和教育,我的“师德”又一次得到验证。

第6篇: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1.对孩子学习兴趣的伤害。有的老师为了多讲一点知识,让学生多学一点,以提高本门学科的成绩,经常拖堂,甚至几乎没有下课的时间,语文课上完了,接下去马上就上数学课,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学生下课在教室外玩耍,老师就会大声呵斥:“就知道在外面疯玩,还不到教室里做作业!”中饭、晚饭后立刻把学生赶进教室让学生背书或做作业,根本不给学生活动的时间。或者一场大型考试结束,马上把学生集中到教室进行下一场考试科目的复习。这样表面上看是有秩序,也不会发生吵架、打架等意外事故,其实这是最省力又最没有风险的管理方法。但是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青春活力,学生的精神过于疲劳,学习效率低下,逆反情绪日积月累,学习兴趣丧失,甚至厌学。同学之间交流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完全被剥夺。实际上一场考试结束后,很多同学要从同伴中得到信息,进行比较反思,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就不可能了。班集体的功能几乎丧失了。

2.对孩子未来发展的伤害。有些老师常常把体育课、音乐课改成语文、数学课。课外活动常被取消,或者一周两次改为一周一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中国是一个“功利主义”文化特别浓厚的国度,每做一件事,多数人习惯问一问做这件事能不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猜度一下能不能得到自身足够的利益,否则,做了也白做,还是少做为好。可见,许多人做事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在的利益刺激。语文、数学要统考,涉及学校和老师的名声或者某些物质利益;体育、音乐不统考,某些老师即使来上了,也是随便应付一下,或者找个理由就叫学生自修。比如说:“同学们排队排不好,今天体育课不上了。”有的不统考科目的老师常不备课,或者一节课只上几分钟,剩下的时间就放一段录像给学生看看,自己则在讲台的电脑上淘宝。如果语文、数学老师问其要课,便一口答应,求之不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喜欢搞内斗的国人此时变得配合十分默契。难道语文、数学真的比体育、音乐重要?如果是老师自己的孩子,他们还愿意这样做吗?

3.对孩子品德养成的伤害。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停课搞大扫除。为了把体育课改成语文、数学课就常欺骗学生,说“体育老师不在学校”,要知道那么多学生总有人看到体育老师实际上在学校里,孩子的眼睛比雷达还灵,可是有的老师偏偏要自作聪明,真让学生看不起。

4.对孩子健康人格的伤害。教育行政部门有时会作一点问卷调查,叫学生对学校或老师提一提意见。小孩子天真无邪实事求是地填写,指出了其中的不足,有的老师不思悔改,反而怪罪于学生,可能因为影响了某些人的利益,于是就恶语甚至暴力相加,更可恨的是冷暴力,让幼小的心灵蒙上不该有的阴影。如果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偶尔为之还情有可原,那么有些30、40甚至50岁的老师仍然如此的话,那就真的可以说是个不合格的老师了。

5.对孩子身体成长的伤害。布置很多作业,孩子做到深夜,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家长还夸孩子勤奋、用功,赞老师负责,真不知道是在教育孩子还是折磨孩子。我国的文化,自古以来就以“头悬梁锥刺股”为刻苦学习的榜样。其实这不是“可持续发展”,一个人偶尔为之,效果是好的,如果天天如此又有谁吃得消?这样做不仅没有学习效果而且脑子会越来越笨。要知道充足的睡眠对一个大脑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第7篇: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之一,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爱的教育思想,比如“捧着一

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

一样”和 “爱满天下”等等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

教师我感悟到要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去温暖照顾关心每一个

孩子。

关键词:陶行知 爱的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 爱心 责任心 耐心

古往今来,耳边常常听到人们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灵魂的工程师、或是燃烧的红烛,而今天我想把教师比作是一位渡者,渡者为何人?渡者是船上的撑浆之人,渡者默默地摇曳着手中的浆,无怨无悔,幸福的彼岸是渡者的目标和方向,能将乘船之人平安地送达彼岸是渡者的心愿。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紧握手里的船桨,乘着这教育之舟,我常常在想究竟什么是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在践行着教师的神圣使命,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给予了我许多启示和感悟,他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孩子,奉献给了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去温暖每一个孩子。

一、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

"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孩子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心。我想有着一颗爱心是幼儿教师必备的重要道德品质。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年龄小,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温暖孩子,细心观察每一个幼儿,仔细照顾每一个幼儿。多多弯下腰来和他们说说话,多多坐在他们的小椅子上和他们一起玩耍,多多给他们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们……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愿意和你交朋友了,这就是因为教师用爱心感染了孩子。记得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她性格比较内向,不仅个子小小的,胆子也很小,刚入园的时候每天都哭闹地很厉害,所以那时我常常会抱抱她、亲亲她来安抚她的情绪。有一天,我正把她抱在怀里哄她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衣角被轻轻地拽了一下,我扭头一看,原来是班上另外一个特别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她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师,你也抱抱我,好吗?”听完后,我也给了她一个拥抱。经过这件事情让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关爱,不管是性格内向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都需要老师的关注,所以不要对孩子吝啬你的拥抱或者微笑,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需要老师用爱心去呵护,用爱心进行教育,使幼儿的身心得以发展,健康得以保障。

二、用责任心去照顾每一个孩子

“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职业是爱的职业。而爱与责任二者是分不开的, 爱是责任的体现,责任是爱的化身,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师在具备爱心的同时,还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责任心去照顾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于我们幼儿教师而言,要有一颗责任心是尤为的重要。平日里幼儿教师的工作时琐碎的、繁杂的,需要教师从点点滴滴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记得班上有个孩子,家庭条件不太好,家里就一个年近七十岁的奶奶照顾她和姐姐俩。有一天,她的奶奶生病了,来接她放学的是仅仅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姐姐,当时我并未意识到有什么不妥,后来,和我一起配班的老师说了一句话提醒了我 ,“姐姐也还是个孩子,她怎么能来接妹妹放学了,万一发生了意外,我们老师是要负责任的”。听完后,我恍然大悟,于是我们两个老师一起把姐妹俩送回了家。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感悟到责任和爱是教师和孩子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教师要用责任心真诚地去关心照顾每一个幼儿,这是师幼之间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从细微处出发,做个有心人,去关心和留意身边每一个孩子。

三、用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

陶行知先生告诉过我们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对于那些略显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是要用耐心去教育对待的。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会犯下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一会不是他把豆浆打翻了就是他把玩具撒得到处都是,一会不是他推到了小朋友就是他把书撕坏了……对于孩子的调皮,我认为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和职责,要看到每个孩子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用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耐心地和他们沟通与交流,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少些批评。要知道老师鼓励的话语对于孩子来说是最珍贵的礼物。所以用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吧,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有趣的小精灵。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愿意“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生活中,我愿做孩子们的“好伙伴”,和他们一起慢慢成长;我也愿做孩子们的“好妈妈”,我愿意用尽我一切地努力去照顾关心我的每一个孩子;我也愿做一颗充满爱心、责任心和耐心的种子,深深的埋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通过我一点一滴地灌溉,我希望每颗种子都能慢慢生根发芽,慢慢长大。我愿意驾着这只教育之舟,并成为每个孩子心灵上爱的渡者,我会用爱撑满船帆,稳稳地驾着教育这只船,只愿在有我陪伴和共享的航行之路上,为孩子们遮风挡雨,与孩子们分享快乐的生活,在生活共成长。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想成为一名爱的渡者,我想说,教育之舟不止,渡者之浆不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8篇: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活动;成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明确地指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为了让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长,奠定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根据“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目标,在此我从以下三点来谈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孩子的成长之间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促使健康的情绪形成

根据《小学生心理学》一书对儿童的心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心理不能健康成长,极有可能给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带来负面的影响。纵观现在的小学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孩子表现出与人交往困难、情绪波动大,无力承担压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现象。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以情景、体验为手段,采用游戏、故事、实践等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感悟,进而引导孩子们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纲要”对小学心理教育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当我们用心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时候,不难发现,有部分孩子在面对学习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十分令人堪忧,他们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由于学习无方,有的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之前犹如惊弓之鸟,闷闷不乐。他们中的一部分孩子甚至害怕学习,当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如果这些孩子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会在提及学习的时候,严重地缺乏信心,而且还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行,影响自身地健康成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我们就能找到突破口。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纲要”针对孩子们在班级中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想一想,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主人,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能做到合群、宽容、谦让;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地帮助他人;在面对卫生问题时,热爱劳动、爱护环境……这样的集体还会有老师说不好吗?孩子能不感到快乐吗?他们的心理会不健康吗?反之,一个孩子不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整天在班级中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乱扔垃圾……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帮助孩子们形成一些健康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班级变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第9篇: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我们不妨给他适当地创造这种机会。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学会自己进食,两周岁时会自己穿简单的衣裤,在托儿所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经xxx老师的夸奖。虽然孩子一开始在做这些事情时,完成的并不好,但是我不断的给她尝试的机会,并加以鼓励,直至她成功。

3、多和老师探讨,多和家长交流。孩子在读书期间,老师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经常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把在家中的不良表现也诉之于老师,和老师探讨如何教导孩子克服不好的习惯,使其错误能够得到及时纠正。这样老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的孩子,更有利于她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寻找一种更适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