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指导;合作技能;课后资源
什么是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就成了现在教育下势在必行的一个严峻课题。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呢?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当一个学生对学习没了兴趣,那他又怎么会自主地去学习呢?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课前预习培养兴趣。
在课前预习时学生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这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相机引导,学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记号或通过学习小组交流获得收获。当老师在课堂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时,就会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没有多媒体,没有更多的教学设施。一支粉笔,一本书,同样让我的学生引起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一句幽默风趣的话语,一个恰到好处的小故事,一个极具亲和力的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还有极为简单的简笔画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指着天上比划白云,张开双臂模仿老鹰等动作和亲切形象的话语使学生皆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以达到教学高效之目的。
1.3 设计坡度提高自信。
在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梯度,让学生明白其实自主学习并不难,它并不仅仅是优秀学生的专利,不同程度的学生经过努力同样能够达成学习目标,再加上老师的适当鼓励,学生就会愿意去学习,肯于去钻研。
2.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曾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当你能同学生打成一片的时候, 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这样学生因为亲其师信其道,才会乐于主动学习。
3. 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的薄弱环节。要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及时指点迷津。如应基于哪一方面思考,这个问题应从哪个角度考虑,或是从哪个方面提出问题。而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在这方面,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但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所掌握的知识也不相同,所以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自主学习不是不能而是必须采取恰当方式,因为学生年纪小,自制能力差,教师在设计时,模式和形式都要改变。考虑到学生的年纪小,课堂自主学习时间不宜过长,游戏、练习穿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技能
社交技能就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的能力。有些学生不是很愿意与他人合作。比如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因为自己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照样可以学好,又觉得与人合作拖了自己的后腿,所以,每当自己组的成绩不是很好时,便会埋怨组内的其他学生,不利于小组内的团结。因此,老师要想办法能让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团结一致地去解决问题。在小组学生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很好的解决。同时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和进步,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困生的努力,同时对在组内付出较多的一些学生也要多一些表扬和鼓励。有时候我会根据每个小组组长的表现,设置一个特别奖。以鼓励那些能够无私帮助其他人的学生。
5. 充分利用课后教学资源
课本的小练习如做一做,练一练,议一议等要充分利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运用好书本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程度,同时要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那种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教师在课前设计时应做好充分的预设,此外还要有足够的课堂随即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这样教学才能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自主学习才会顺利高效地进行。
纵观自主学习的过程,其实模式不一而足。对老师来说教无定法,对学生来说,学习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围绕主要目标,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我相信,自主学习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主体;交流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生本主义的教育理论也指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与自主发挥,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实践创新能力。”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一丝创新,哪怕并不很完善,也应给予鼓励。
自主学习不同于放任自流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引、帮助下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动态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情感,启迪思维,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生活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自主发挥的前提。学生的数学在现实中就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曾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可能是玩具、卡通人物、水果、动植物,也可能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小谜语、游戏或竞赛。总之,利用这些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入迷,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们带入“几何城堡”。在几何城堡里遇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老朋友,于是我与学生一起在城堡里和正方形、长方形做起了游戏。这样师生之间就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当正方形发出挑战:“你能把我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师生之间立即形成了一个智慧的整体,一起接受挑战,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折成功后,骄傲地举起了“战利品”。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和师生双向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另外,还要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权利”。一是参与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参与一切学习活动的权利。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二是选择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例如做同一道判断题,要求有困难的学生能判断对错,一般学生能讲出为什么错的道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讲出用多种方法改变条件使题目结论变得正确。三是评价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权利。自我评价是一个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过程。给他人评价,要求学生在科学、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公正的推理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同学间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
三、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位教育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动手操作是他们思维的源泉和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现实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想象,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挥思维的手段。
在“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在探究中获得发展。学生的活动从折纸、拼图开始,折有很多折法,拼也能拼成不同的图形。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本上出示了一种拼法,并提问“还有不同的拼法吗?”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学生可能会不断尝试错误,也可能会受到启发观察两个三角形的特征,想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最终获得成功。再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我在组织活动时,就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的折法有很多,有的沿着对角线折,有的是把长方形的纸从中间对折,然后折出两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还有的是先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再对折成两个三角形。
四、留有讨论交流的空间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发展状况,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借助同学间的互补学习实现发展,拓展和丰富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如,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但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却不常见,于是在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样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自由交流合作,学生想出了很多。有一位学生说教室里的门是平行四边形,立刻就有好多学生说门是长方形的,当学生争吵不休时,我解释说这是一种“透视”现象。
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留下的空白,并巧妙设计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最基本的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一、学习形式 自主选择
课堂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在新课程中强调师生平等,老师要尊重学生,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朋友,并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新课堂中,老师常问的是: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你愿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自己?你想找谁一起讨论?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学或写的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的意愿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学生变得更自信,更有活力,也必定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
二、放手内容 自主探索
课文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语文课堂上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老的课堂,课文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是听众,是被动的接收者,即使后来改进了,也没有把任务整个交给学生,老师放手让学生学时,总是处于半扶半放的状态,实际上还是老师在牵着走。而在新课标下的新课堂所呈现出的是另一种局面,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小组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大家针对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将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再返回到学生当中去,老师所要做的就是适当地点拨、评价。学生能回答的,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学生回答不了的,也不需要老师包讲代办,让学生到课外书籍中或通过其他路径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教给学生的是另外一种学习的方法。将课文的内容放手给学生,课堂变得轻松起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能力也得到很好锻炼。
三、自主学习 自我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需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
如在教学生作文写《我的同桌》一课中,课前通过一些互动,如每位同学都面对者自己的同桌,拍着对方的肩膀大声的说你好帅啊!你好聪明啊!不过,再过十年就赶上我了。通过这个互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个互动加强了同桌之间的友谊,同时也会让学生想到,他们在一起的快乐记忆。增加友谊,一起快乐的学习,相信任何教学都会事半功倍的。积极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自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创设情境 增加动力
据研究证明:在小学时期,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实物演示、表演体会、语言描绘及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以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的情景,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唤起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心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境,我经常在上课前让学习听一段轻柔抒情的音乐或唱一首歌,让学生轻松、平和的学习心境进入课堂。这样,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
五、信任学生,自定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意向动力的一部分,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学生喜欢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己的心理需要,成为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学习目标或学习方法,包括与教师相反甚至错误的见解。教师要尽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避免有损学生尊严的讽刺和挖苦。只有这样,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在同学们面前,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坦露心声,并逐步养成自尊、自信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内部动力的源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各自的学习目标。
总之,小学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有多么广阔。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主体发展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营建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基础。“知识就是力量”曾激励过多少人,也感动过不少人;“知识改变命运”又曾是多少人奋斗的动力,知识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21世纪,今天的知识很快就会变成昨日黄花,发现能力、发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十分重要。学校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我们穷其一生能学到的知识,与浩瀚的知识海洋相比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学校教育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还是想法设法把孩子们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是教给他们现成的答案,去让他们获得一个好成绩?还是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是用固定的标准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还是激励和保护他们的个性和尝试的欲望?学习能力的培养就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学习能力?一是要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搜集、组织和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二是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的需求、能力、思维特点。只有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终身学习,才能获得终身享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教师传给学生的有用的法宝。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本教育 自主阅读 唤醒自觉 中职语文
笔者在所教班级进行了是否喜欢语文的调查,80%的学生选择了喜欢,但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仅有30%的学生在跟随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探讨,其余的学生则对课堂学习活动无兴趣、不参与。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在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上可谓普遍。教学相长,在这里成了教学相克。学生没兴趣、教师没干劲;学生收获小,教师成就低。
为什么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为什么课堂学习的效率不高、学习的效果不佳?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中职语文课的出路在哪里?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教与学的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因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相当数量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想学习,只是来学校混日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缺失日久之后,想在一朝一夕间扭转,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教学方式方法的陈旧、呆板和枯燥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学生在进入职业中专学校后,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渴望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但目前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是教师因素。传统教育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大行其道。当然,教师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无奈之举,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热情低,开展活动仅少数积极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难以开展,也导致教师避重就轻地选择完成任务而忽略学生。笔者以为,学生不配合是教学低效的外因,内因还在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育终极目标定位不明确。“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目标不明,自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守旧和教学效率的低下。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以为要想解决问题,应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入手,明确中职语文教学根本目标,以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为突破口,从而提高中等职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 转变理念,明确目标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是育人,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当前,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中职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人格品质的缺陷。低文化伴随着低素质,不敬师长、无知无畏、低级趣味、不思进取、饱食终日却无所用心。面对这样的学生,常规教学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不重育人,一味探究各式各样的创新教学技巧,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殊不知不论技巧多好,没有人能教会品德不佳而又无心向学的学生。笔者以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起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生本教育”当是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出路,它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全面依靠孩子”,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突出职业特色,中职语文教学应紧扣 “以能力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这一中等职业教育主旋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放在首位,让学生回归学习本能,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出发,开始语文学习新历程。
2 自主阅读,唤醒自觉
面对中职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恐怕是回归学生本体,重新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成才的自信。
那么究竟该如何帮助学生重燃热情、重建信心呢?个人以为教师们应该放下自己的尊贵,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居高临下的说教是他们最反感最不能接受的方式。教师说的越多,他们听得越烦,越以漠视、蔑视的方式对抗、反抗教师的说教。
语文学习的真谛是什么?语文教师自己也有切身体会,我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不是教出来而是通过海量阅读“读”出来的。“阅读是人们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兴趣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第一位兴趣,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遗憾的是我们中职学生中真正喜爱阅读,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恐怕是凤毛麟角。那就从重新培养学习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开始,“读”占鳌头,抛开千辛万苦的讲解,抛开支离破碎的肢解,让语文教学 “回归”到充满真情实感、富有创意而个性鲜明的阅读、思考、质疑中来。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世界,在阅读中丰满心灵,在阅读中强大自我,在阅读中飞越腾升。
笔者在所教班级开展自主阅读课,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带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做读书笔记。高一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阅读不干涉,只要做到肯读,专心去读就行。高二则在高一阅读的基础上,适度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将学生的自主阅读作为学习考核分之一记入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改变,学生比较乐意接受,既享受读书之乐,又可以加分,何乐不为。读而知不足,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自觉延伸到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阅读的面更加宽广,在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自我觉醒,人格品质在自我完善。他们需要更多时间自我阅读思考,而不是听繁琐的讲解。只有把“讲堂”变为“学堂”,学生们才能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学生的主人,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步提高自学能力。
3 激活课堂,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再充当课堂的孤独表演者或霸权主义者。“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教自己,教师仅为组织者、协调者、激励者。开展“我为课堂做贡献”活动,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成就感。那么,学生可以为课堂学习做哪些事呢?教字词、示范诵读、提供相关的资源(诸如歌曲、视频、故事、游戏等)、讲解课文、提问、释疑、设置情境……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参与课堂的各项活动,每月评出“贡献之星”加以奖励(可跟学生协商合理的奖励办法),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何愁不提高。例如我在教《我爱这土地》时,先通过一首歌《我爱这土地》导入,指出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艾青,接下来由学生自己完成“介绍作者”、“示范朗读”、“讲解诗歌”、“归纳赏诗法”、“推荐相关诗歌”等相关环节,在每个环节上引进竞争机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不同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在积极热烈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成了诗歌的学习,掌握了方法,受到了爱国情怀的熏陶,收获了快乐和成就,达到了课堂学习的高效率:有兴趣、有收获。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39-03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将讲堂变成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和协作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性思维,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本质。
在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笔者从所观摩的一些精心设计的教学片段中,获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启示。
片段一:导入
师:“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DNA和蛋白质,哪个是遗传物质?”学生看过标题,纷纷回答:“DNA是遗传物质。”师:“但是,以前的科学家不这样认为,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科学家是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呢?”
启示一: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本节导系以前所学内容,由已知导向未知,引起学生思考。当学生纷纷回答“DNA是遗传物质”时,教师话锋一转,“但是,以前的科学家不这样认为,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此次转折更加增加学生的疑问。采用层层设疑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层层转折,便达到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最后回到科学的本质上来――得出结论需要证据,而这证据就是实验。这不仅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科学态度的培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始于问题。由此看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问题设计是关键。好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片段二: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学生结合学案看书,针对实验过程、现象、结论,提出相关问题。(5分钟后)小组成员间交换问题,互相解答,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写在黑板上。(5分钟后)学生代表分析实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最后,针对黑板上的问题,小组间互相解答,解决不了的,教师补充解答。
启示二:鼓励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型思维的重要手段。
本课中,让学生以自主看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而老师进一步鼓励学生针对实验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先讨论解决,将无法解决的记下来,然后全班集体解决。学问就是学学问问,学和问是电池的两极,只有两者接合在一起时,才会产生电流。学生在提问题时,必然经过了层层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如学生在看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后提出:“能否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转化因子为什么不会被加热杀死?它有没有活性?”“R型菌是如何转化S型菌的?”“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会不会外漏,会不会进入R型菌?”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问题,是以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等一系列过程。在这次历经困惑、迷茫、顿悟、释然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体验着思维的美丽,收获着成功的喜悦,这种思维探究无疑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养成积极思考探索的习惯很有好处。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新。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此外还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正确的解答特别是有创见的看法,要给予鼓励和赞赏;对学生提出的不理想的问题,不要讽刺、挖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不要取笑同学提出的问题,而应该学习同学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片段三:
(分析完格里菲斯的实验后)引出了新的问题:肺炎双球菌体内,到底哪种物质才是遗传因子呢?要求学生扮演科学家,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最后,由一名同学整理好整个实验设计,发言。(小组成员热烈讨论,5分钟后)一个小组代表阐述他们组的实验设计,另一个组的同学针对其实验设计提出了一个问题,指出了其实验设计的缺陷。第三个小组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其他小组的认同。
启示三:探究学习,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自动选择和加工;学习应该是在他人的协助下,形成一种对信息独特的加工过程,以构建出更符合意义的东西;关于学习的条件,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作用,要强调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知识,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做到彻底减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实验设计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是生物教学的难点,初学的学生大部分不能独立设计出完善的实验设计,而对于教师严谨地分析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又会觉得繁琐且枯燥乏味,产生厌恶情绪。采用小组讨论完成,经过提出、否定、再提出、再否定……不断完善,这样不但可以将实验设计出来,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设计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养成协作精神。
将学生分成小组,课堂上让小组学生围起来坐。每个小组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研究问题,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比如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实验的第三组和第一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帮其解答。成绩好的学生也分析“第四组和第三组对比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在相互问答中,实验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最后,由一名同学整理好整个实验设计,发言,其他小组再对其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再完善。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凡是学生正确的解答,特别是有创见的看法,都给予鼓励和赞赏。
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参与、交流、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促进其学习的自主性。在互帮互助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也体验了与他人协作的快乐。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还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性的知识接受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郭申生.生物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5(15).
[2]王昌立.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2011.(1).
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具有主动学习的心向,也就是说“想学”; 二是要知道如何学习,也就是说“会学”。
一、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有时抱怨说:“我对工作很负责,学生就是不愿学、不爱学。”有的教师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吃苦怎么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和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用功学习,而很少考虑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愉悦和快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讲究教学艺术,积极投身课改研究,鼓励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体,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仍然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
二、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指导
自主学习就是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投入到交流活动中来,指导学生真真正正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因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巴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需要指出的是,在自主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能老是牵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杂乱无章,而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个个针对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后,课堂上可能很寂静,但此时学生的头脑也许“动”得是最激烈的。
越是教材的重、难点处,越要通过研究、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中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将难题攻下,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愉悦,学习兴趣更浓,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是否优秀,必须进行比较,要比较就要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领域和思维方式。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的机会,要善于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合作、交流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地学习,避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对于高中生来讲,由于一节课中包含的内容较多一些,一般采用课外自学与课内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2.要注意利用学案导学辅助提纲来指导学生自学。
3.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流于形式,随便看看书了事,必须要求他们通过自学尽可能把自己能够掌握的内容先行掌握。
4.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及时指导。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表扬,对那些应对学习的学生要批评、督促。一般来讲,给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指导和督促要多些。
5.自学检查,目的是检验学生自学课本或自学提纲的情况,为组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重点讲解作准备。自学检查的关键是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因此要涉及到如下内容:
①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练习正确与否?
②如果学习目标没有达到,有几种表现形式?
③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
④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困难在哪里?
三、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让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及人员保持正确分布。每个小组5―6人,分别是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指学习较松懈、缺乏毅力,学习进步较慢的学生),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指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自觉、刻苦、学习进展较快的学生),二至三个中等学生(指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班级中的大多数,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分组后各小组均要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组名和小组奋斗格言、合作学习要求。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张扬,需要得到满足,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和谐进取的境界。
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这是每一个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有个人的成功,又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
每节课的前5分钟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在合作中解决。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同级别的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对抗,不同级别之间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 自主学习中心 网络资源 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
一、引言
步入了知识和信息爆炸的21世纪后,学生从课本上、课堂上和校园里获得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正如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所指出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国古代的老子也曾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特别重视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英语学习的重心应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英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应在接受指导后,尽量泡在水里,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入水中,自己感受水的存在。这样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学生学英语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尽量多接触英语,才能成为熟练的英语学习者,这种学习能力并能影响终身。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英语自主学习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也改变自身的角色。其次,学习中心论强调学习者应积极参与学习,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地位。再次,自主学习论认为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完成学习过程,自主获得知识。从21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成为众多教育学家争相研究的课题,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我国学者自21世纪80年代开始也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虽然学者对自主学习各持己见,但也达成了一定共识。自主学习即是学生个体在教师科学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能动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进程,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及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自主性。
自主性包括学生自主和教师自主。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教学机器”。而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索着,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发现者,教师也一改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地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二)独立性。
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而自主学习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独立战胜学习活动中的困难,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三)选择性。
传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接受固定教师所讲授的固定教材。而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学习资源,甚至可以选择指导教师。
(四)合作性。
自主学习的独立性特点并不意味着学生封闭地学习,而是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选择合作对象。合作性学习是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
(五)创造性。
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对知识进行创造与再创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以自主学习中心为平台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自主学习中心作为教学媒体有机的组成部分,为实现英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供了外在的条件保障。
(一)提供了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自主学习中心根据英语学习者的个性需要,呈现了直观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英语学习资料,如基础的语言知识,相关技能训练、文化背景等,这些资源可以全面覆盖英语学习所囊括的一切知识,使学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再者,自主学习中心通过网络平台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一、呆板的信息呈现模式,可将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在学习枯燥无味的英美文学时,可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文化背景知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供了交互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中心以网络资源为基础,提供了交互式学习环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的课后练习都是教师预先安排好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只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自主学习中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水平,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学习英语口语时,可采用人机对话的模式,相比传统口语教学,学生能获得更多的训练机会,也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断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提供了及时诊断和反馈的监控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诊断和反馈具有阶段性和滞后性特点。教师一般在完成了一定教学任务后,便对学生进行教学检查和诊断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而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一般要延迟一定时间,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而在自主学习中心,学生可在任何时间根据自身的水平,选择任何阶段性的评价,反馈自身的学习效果,这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并不断作出调整,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四)提供了指导自主学习的人力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在自主学习中心,教师成为一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人力资源,为自主学习者提供学习的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自主学习全过程进行监控,从而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这有利于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四、促进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发展
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是教育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英语教学的一次革新,它的存在为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创造了外在条件,但要使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习惯内化为一种学习行为,现有的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一)进一步转变学生和教师的教育观念。
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英语教学还是以应试为主,学生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还习惯于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的不良习惯,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的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不会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甚至把自主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有待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以便把这种学习习惯迁移到自主学习中。只有转换了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教育观念,自主学习中心才会成为个性化自主学习培养的有利补充。
(二)进一步加强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硬件建设,特别要加大自主学习中心网络建设。
学生个体具有多样性特点,要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中心网络要尽可能覆盖到英语知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如除了提供英语相关的专业知识外,中心还应提供英语边缘学科知识。
(三)进一步加强对英语自主学习者的培训。
首先是网络技术的培训。自主学习中心可通过讲座、网络教学等形式,帮助自主学习者学会操作现代教学设备,缩短学习中的摸索过程。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要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并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逐渐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四)进一步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
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指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还要有熟练的网络技术,能随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遇到的专业知识问题和网络技术问题,这又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中心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五、结语
可见,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它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外在条件保障。但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便利的学习场所、学习资源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难以取舍的学习资源,很容易导致学生只注意到知识的广度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度。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控,分阶段、分步骤、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黄怡莉.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6.4.
[2]郭建红.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与教师的角色转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5.
新的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我们广大教师的生活,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这些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本文从深刻理解并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含义;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即: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应引起重视的两个问题等四个方面谈了对新课程“自主学习方式”的体会。
关键词:
新课程 自主学习 兴趣 责任感 主动性
正文 :
新的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我们广大教师的生活,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这些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下面我谈谈应用“自主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一、 深刻理解并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含义,
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方式学习。
课程改革之前的教学过程,虽然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们的课堂总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是学习的主人,学什么、怎么学,时间怎么安排,第一段看什么,第二段看什么,碰到问题怎么思考,都由老师做主,老师说了算,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规划下进行的,学生根本没有体现主动性,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丧失了,并逐渐萎缩了,学生越来越不爱学,越来越不会学,学生的主体作用事实上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新课程致力于改变这种现象,提倡和强调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习哪?通俗地讲,“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情,我要能够学,我要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我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再思考、再认识,知识是在我自己的努力下学到的,而不是老师灌给我的。基于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让学生明白一点道理:首先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要主动地去学习。其次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规划性,即:引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进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找问题,自己比较、分析、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学会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做到自我监控,自我导向和自我评价。再次,通过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发展学生的各种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指导、引导者的作用,教师真正体现了主导作用。
二、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即: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规划性,这样有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如何在学习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
(一)培养兴趣。
郭沫若说过:“兴趣出勤奋”,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怎么培养兴趣呢?
新课程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很多平台,创造了很多条件,特别是教材内容强调了生活性、实践性,自主学习的、科学探究的、动手操作的都是与学生实践相关的东西,如美术教材中“手绘线条的表达”与生活实践交往能力密切相关,“灯笼的制作”、“校园活动策划、参与”等教学内容与学生校园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课堂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动手动脑,有自主有合作,繁、难、偏、旧的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的色彩构成原理、素描技法被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容易学会,有了自信,每人都参与,同时,课堂、作业评价方式也面向全体,改变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满足感,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又例如,在政治课教学中,新教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课文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道理浅显明白,教材内容能拓展视野、有想象的空间,能启发思想。这样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教师起到的是充满爱心的引导、帮助、启发的作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读得懂,读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读得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这个过程,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得到解决的,课堂学习不是替代,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讲解和表演,而是学生有兴趣的自主学习,这样学习,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提高。转贴于
(二)引导学生有责任感
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每一项学习内容都能让每个学生马上有兴趣或能力的,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即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样对我父母负责,、怎么与他人交往、怎样走向社会,这一点非常重要。这种责任感,作为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习中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未来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这种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溶入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的心理、品德的修养中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正确看待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并进行有效疏导,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使自己更好的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社会、将来顺利地走向社会,这才是学习这一学科的的真正目的,而不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有了这样的责任感,才会去主动的学好这门学科。
三、“自主学习”方式中教会学生自己读书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让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知识。
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是一下就能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而是要花很长时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或更长时间,教师要慢慢地一课,一框题、一个小问题、一个关键词、一个要点地教学生读书,这个过程一开始会很慢,我们教师要耐心指导,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增强了,今后的学习就快了,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很好。总之,由教到学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教师要充分引导和示范引导他们由依赖走向独立。我认为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而它却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踏踏实实走这个过程,“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实现。
四、在自主学习中应引起重视的两个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有两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注意:一是让学生学会计划性、规划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一天、一段时间学习的规划,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如早上起来,规划一下一天要上那些课,重点今天要做些什么事情,学习方面的、兴趣方面的,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有计划性,学会选择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会规划。在学习中,学生这方面的问题很严重,独生子、小皇帝、家庭的溺爱等因素是很大的障碍,要培养学生的规划性,除了教师的指导外还要争取家长、家庭的配合和沟通。
二是教师自身素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自主学习”方式,教师本身就要加强读书自学、研究的体验和能力。试想自己很少看书,很少自己搞学问、很少自学的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呢?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积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除了专业知识外,要具有涉猎、关注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利用校外、社会的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勇于创新和探索的大门,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努力积极参与其中,为不断探索新的教改之路努力。
要学会有规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生为本;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50-01
所谓目标导引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学习过程。
1 目标呈现的情境性学习目标的定位以及如何呈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主学习的质量
教学中我们注重学习目标不是由教师为学生确定,而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1.1 目标源于实践,创设生活情景。我们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情景,情景中蕴含数学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情趣,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创设情景,使学生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通过实物操作、表象性操作进入符号操作,让学生由实践活动产生学习需要,由需要产生学习目标。
1.2 目标始于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人的学习潜能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使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磁场。例如在教“有余数除法”时,今天正好是11月1日,星期四,思考50天以后是星期几呢?学生顿生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1.3. 目标赖于兴趣,创设兴趣源点。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兴趣可以使学生持之以恒的领悟和在对知识的顿悟,兴趣能让学生造成一种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维、探求。数学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向着趣味化方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情趣中扮演探索真理的引路人。
2 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
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2.1 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2 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
2.3 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提高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在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
3.1 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
3.2 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
3.3 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 强调评价的素质化评价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等需靠正确的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去引导,去激励和调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素质化的要求,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4.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