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出示“作家卡片”,通过茅盾的话来简介萧红和《呼兰河传》。
2. 指导读课题,体会那份浓郁的回忆味。
二、 读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前板书:
蜂子 倭瓜 栽花
蝴蝶 黄瓜 拔草
蜻蜓 玉米 下种
蚂蚱 韭菜 铲地
谷穗 浇菜
1. 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正确,相机正音。
映示百度搜谷穗图,并回忆《悯农》里的一句诗“春种一粒粟”,认识谷子在北方就是指诗里所说的“粟”,黄色,去壳后称小米。学法指导:遇到不懂的知识,要学会自己查资料去解决。
2. 写一写,观察“穗”的结构,说说怎样才能写得漂亮,看老师范写之后,自己临写两个。
3. 说一说,三组词语分别写什么?
4. 理一理,把这些词语串在一起,介绍我和祖父的园子。学法指导:通过找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出示三组词串,既可以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对于学生来说,“谷穗”这个词可能绝大部分都是不了解的。“谷穗”的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增长科学知识,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法指导的契机,告诉学生遇到似懂非懂的问题一定要善于查资料。学会学习,比学会“谷穗是什么”更重要。
三、 读文,感受园子的美好
1. 园子里有那么多小昆虫、那么多的农作物,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用心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园子里的情景。
2. 静静思考: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然后指着板书,用“这是一个( )的园子。”
3.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拥有这样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园子,你会感到――(自豪、快乐……)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两段再自由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学生可能在初读时就有所体悟,要让这体悟更深刻,就必须在反复诵读中加深感受,在同伴交流中获得新的感悟。“这是一个( )的园子”一问的设计,目的是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思考作者“写了什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体验、感悟能力,进而为品悟作者是“怎么写的”埋下伏笔。
四、 品文,发现语言的密码
1. 这个园子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作者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又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流露出来的?轻声读一读,用心去发现。
2.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对以下三句的写法进行重点引导、点拨。
①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a.发现的写法:用“小毛球”比喻蜂子,把蜂子写得很可爱。
b.引导学生读句子,感受短句长句交替的韵律美。
②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a.学生能发现的写法:一连用了三个联想,一切都写活了,一切都充满生机。
b.引导学生想象花含羞绽放的姿态,鸟扑棱翅膀的神气,虫子轻轻吟唱的歌声,也用拟人的手法说一说。
c.比较作者语言与我们常用语言的不同,朗读体会文章中短句的活泼、天真。
③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学生能发现的写法:一连用了几个“愿意……就……”,写出了园子里的无拘无束。
b.引导:谁可以有自己的意愿?追问:倭瓜、黄瓜、玉米竟然也有自己的意愿,为什么要这样写?
c.小结:在作者童年的眼里,它们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几个“愿意……就……”不仅写出了园子的自由,更让我们感觉到文中的“我”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d.练习朗读,体会“愿意……就……”带给我们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不是零,他们有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领会,先学再导。然而,学生的阅读经验毕竟有限,他们的阅读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这就需要我们有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顺学而导。
萧红的语言很特别,甚至有人称之为“萧红体”,这种语言的与众不同就是大量的短句、排比、拟人、反沓。所以,教者宜通过比较法、朗读法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密码。
五、 想象,学着作者去表达
1. 萧红用她独特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其实,园子里的花草、昆虫与别家园子里的并没有区别,为什么在萧红看来它们却如此自由、如此快乐呢?
2. 小结:萧红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花草、昆虫的自由,透过这些独特的文字,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作者自己在园子里的自由、快乐,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3. 你也和作者一样喜欢这样的园子吗?园子里还会有些什么动物、植物?园子里生活着的“我”是怎么玩耍嬉闹的?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园子,抒发自由与快乐之情。
4. 学生练笔。评改交流。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暖通空调设计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日益骤增。绿色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院科教综合楼是浙江省第一座申请绿色建筑设计的医疗建筑,于2009年完成并通过绿色二星级建筑设计审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科教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38685m2(其中地下室面积为11600m2),地上12层、地下3层,总建筑高度为45.9m。地下一至三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一层为住院大厅、药房、医技用房;二层至四层为各科门诊、手术、分娩、新生儿ICU等用房,五至十一层为各科病房;十二层为职工食堂及厨房。
本设计采用省标DB33/1036-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作为依据,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特点。
一、室内设计参数确定
室内设计参数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5.1条及5.5.3条,见表1。
二、空调冷热源设计
经计算,建筑夏季总冷负荷为3769kW,冬季总热负荷为2563kW。
一层弱电机房选用一台商用空调,室外机设于五层局部屋面。
二层6间B超室选用一套变频多联机组,室外机设置于五层局部屋面。
三层检验科化验室选用一套变频商用空调,室外机设于五层局部屋面。
三层的分娩手术室、NICU、四层手术室及生殖中心为洁净空调系统,对其单独设一台制冷(热)量为750kW的风冷热泵机组冷热源,并与大楼中央空调冷热源相连。两间新生儿ICU及隔离ICU的净化机组冷热源采用两套系统,一套为洁净空调冷热源,另设一套制冷(热)量为350kW的风冷热泵机组作为备用冷热源,设于机房层屋面。
十一层高级病房、十二层餐厅及厨房设变频多联空调。共选用五组变频多联空调室外机,设置于机房层屋面。
为保持屋面美观、整洁,机房层配电用房、电梯机房、机房层备用房间选用一套变频多联机组,室外机设置于机房层屋面。
大楼其它部位采用水系统中央空调。空调冷热源采用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共选用四台制冷量为750kW带全热回收型的风冷热泵机组;置于机房层屋面。要求机组空调供回水温度夏季7~12℃,冬季45~40℃;热回收机组卫生热水供回水温度55~50℃。风冷热泵机组选用R407C冷媒,变频多联机组选用R410A冷媒。空调冷热源设计参数,见表2。
空调冷热源多样性设计,既满足医院的使用要求,又可以使空调全年灵活运行,结合水系统的分区域控制,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3条及5.2.12条,所选用空调冷热源机组的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2条。
三、合理利用热回收技术
选用4台带部分热回收功能的风冷热泵机组,夏季回收的热量经水热交换后供大楼卫生热水(婴儿洗澡)使用。
二至十二层外区与内区新风系统分别独立设置,内区新风机采用全热交换型水系统新风机(带旁通),空调季节新风经全热交换及冷热处理至室内等焓点后送入室内,过渡季节使用全新风。既有利于内区房间空气质量保持良好,又达到节能运行的效果。
以上设计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14条及5.2.10条的要求。
四、空调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共设置了6个水环路系统。由集分水器接管路至各末端空调设备。
空调水系统运行:空调冷热水系统采用一次泵、主机定流量、末端变流量的形式;分、集水器间设压差旁通装置,通过压差控制器检测系统供回水压差,适应对电动两通比例调节阀的变流量调节,从而达到对风冷热泵运行台数控制及负荷的自动调节;风机盘管回水支管上设电动两通阀,由室内恒温器控制启闭;新风空调箱的回水管上设电动两通比例调节阀,由送风温度控制比例调节;水系统供回水温差为5℃;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为0.0169。
空调水系统计量:在机房层分水器各出水管路上、五~十层各层空调水供水管路上及一层药房等对外营业用房供水管路上设置能量表,实现对各个环节空调耗能值的计量。
以上设计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5条及5.2.13条的要求。
五、空调风系统设计
地下室一层配电房、一层大厅为大空间场所,采用全空气系统。全空气系统中,定风量可调新风比,过渡季节实现全新风运行,空调机组的新风支管及回风支管上分别设有调节阀,新风管尺寸按机组最大出风量设计,通过调节新风阀及回风阀的开度,把新风比控制在30%~100%范围内。其它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由风机盘管配套送风口侧送风或顶送风,同时送入适量新风。
洁净空调系统:换气次数按规范设计,风系统为低速全空气系统。气流组织为上送双侧下回,送风口为高效过滤风口,回风口为阻尼风口。选用组合式空调机组,机组内设混合段、初效段、表冷段、中间段、加热段、加湿段、送风机段、消声段、中效段、送风段。
以上设计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11条的要求。
六、其它节能设计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 ≤0.32;空调水管及风管保温材料均选用橡塑保温材料,保温材料传热系数:≤0.036W/m.K(20℃);风管绝热层最小热阻大于0.74;地下室设一氧化碳浓度报警装置,并与排风机连锁控制,地上各层设二氧化碳浓度报警装置,并与各层排风机连锁控制。
以上设计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13条及5.5.14条的要求。
关键词:电大教师;制定;整合;一体化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06-02
远程开放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教学组织已经彻底打破了组班教学,实行了以课程为单元的远距离、分散式教学;二是学生经历不同,职业各异,学识不同,年龄也不同,三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所以设计教学方案必须对上述问题仔细分析,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设计,并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的现代教育思想。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要用系统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第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第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学习目的,又要考虑学习者的具体特点。第三、教学成效考评的设计只能依据教学过程前后变化以及学生作业、考试成绩的科学测量。其目的是为了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第四、如果教学设计效果不理想,应从多方面找原因,并且随时调整,使其趋于完善。
一、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基本方法
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树立“学习支持服务”思想观点。教师在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材料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偏差的矫正等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远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选择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基本成分--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最优方案的综合,一旦掌握了最优化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整套方案,就能促使教学取得更大效益。
1.要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教学过程的任务。首先要规划好教学任务,其次要考虑整个教学过程的特点。第三要能够预测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
2.应合理选择学习信息。学习信息的选择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建立合理的信息结构,找出要点,注意协调。提高信息的可接受性,同时要遵守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3、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通道。这种选择除了要考虑各种媒体的特殊性外,还应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还要考虑媒体和通道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4.应有机地控制教学过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活动,因此教学过程的控制应该是学习者的自我控制与教师有机控制的合理结合。通过这种控制,教者能够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学者能够调整自我,检查和校正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在开学初就要向学员提供教学日程安排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活动。日程安排表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学习资源选择、BBS讨论、小组学习计划等等。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教师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整合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技能,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网上资源整合技能培训,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的设计流程,规定相关的整合内容,含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IP、BBS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
同时,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网上教学资源,开发各种工具收集有关资源使用的信息,增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同时通过面授讲述重点问题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使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保持连续性,积极利用学习平台课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除了文字辅导资源外,还应该建有语音答疑、双向视频、网上自测及网络课程等多种网上教学资源。
(二)尽可能配备多种课程媒体
目前,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有网上直播课堂、网络课件、电子教案、流媒体课件、视频会议。E―mai、BBS、电视媒体的、广播电视直播、VOD点播、VBI、IP课件、音像教材,录音、录像、VCD、DVD、电话、文字教材、面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媒体,其中包括文字教材(如教科书、学习指导书和期末复习指导书等)和音像教材(包括录音带、CAI课件、VCD光盘,学生还可以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1套和2套节目)。丰富的媒体资源,使课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有了良好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自行选择。
(三)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
第一,做到优化组合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种资源。中央电大提供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复习带,有网络版的CAI课,有主讲教师、责任教师的直播课堂,有期末的网上教学活动,有重点、难点的网上讲解。这些媒体对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又不可能把所有教学媒体全部涉猎到,我们的教师要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进行选择。精选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有选择地收看录像带及复习带。这样一门课是由各种媒体中最精华的部分组成,可以减少学生使用媒体的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中优秀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各类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网络环境下,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实际在教学中也应有所体现,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教师在深刻了解学生装的基础上,来确定媒体的使用,这样针对性就更强一些。担倡自己阅读教材,适当网上浏览教学信息,也可以求助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这样才能体现针对性,只有针对性强,才能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活动实现多样化。随着教学课件、媒体的不断增多,针对不同年级入学的学生情况,所设计的方案应有所变化,体现教变的原理。对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生是教学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动态的,教师设计的方案就不应该一成不变。当然,这种“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对一门课来说,重点是固定的,难点确实因人而异,媒体选择更是因年级的不同,学生接受不同媒体效果不同,那么在进行优化组合过程中,各种媒体的比重也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在教学媒体使用比例也是动态的,不同的学科比重是不同的,理工类的课音像教学效果差,外语则是相反。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卿笑天(1976- ),女,湖南邵阳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创作与教学。(浙江 杭州 3112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68-01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正在加快,逐步分化了高等教育的职能,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已有十余年,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要求,这其实也就是教学模式所面临的挑战。2005年8月19日,周济同志在天津召开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①
一、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体现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三位一体的教育要求,使学生能够把设计概念和思想转变成现实,这也延续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学理念。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技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需要,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与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指在艺术设计的理论指导下,以职业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在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不单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和设计原理的应用能力,这兼具了艺术设计学科的审美属性和社会属性。美国教育家艾迪斯・埃里克森也说:“与其说艺术只是一件东西,还不如说艺术是一种活动。”②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本身的学科属性,不能以一个单纯的艺术学科来看待,要和社会、人文等学科相融合,突破艺术理论的束缚,探索出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特点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从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技能技艺,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对设计产品的社会属性和商品特质有更充分的实践感受和实践体验,这完全不同于纯粹理论知识的宣教,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工学结合”,注重其“实践性”,凸显实践教学的客观必要性。
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艺术设计专业体系的整体教学计划下,整合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要求进行实践课程的定位,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完善各教学阶段的实训管理与评价工作。循序渐进,通过外出写生、技能实训、项目教学和专业考察等形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另外,在高职教育的各个学科建设中,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方法的侧重点都不同,其教学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专业特殊性,不能生搬硬套。
1.选择性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艺术设计专业是以艺术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力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更好地使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理论联系实践,这正好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吻合。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现以及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来说,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加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发挥地域优势,结合地域文化,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融入。
2.积极推进艺术设计实训室建设。艺术设计专业因其自身特点要求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其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在客观世界中正确地表现对象的观察方法和设计理念。这就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实践、体验生活,从而训练出实际的设计能力、挖掘出艺术潜力,这不仅是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艺术理论、设计技能的实际运用与验证,更是实现学生审美创造力和艺术感受力最为直接的途径。实训室的建设,能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实践机会,解决理论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
3.实践课程与市场调研相结合。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体系中,随着高职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未来的目标是成为职业设计师,这种实践教学的过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课程所承载的不仅是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上的正确判断,还需要具有敏锐的生活感受力、高级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学校需要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结构,建立专业与理论、专业与技能、专业与社会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的系统性培养方式,从而完善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但学校对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思维以及设计意识的训练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没有在高职人才培养规划上具体落实,这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需要进行精心组织。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制订严格的实践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学会对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磨炼设计技能,通过实践环节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其次,实践教学形式需要多样化,不断探索多种实践方式,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应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实践过程中,使设计专业更加细化,体现专业特点。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阶段实行不同的实践形式。另外,还需要组织参观一定的艺术展览、进行艺术考察等,以提高学生综合的审美素质。最后,建立和完善实训与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校外实训学生下企业参观产品生产流程、项目施工工艺,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教学特色,这也是对实践教学实施的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其自身特点要求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方式的正常实施不仅能有效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还能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供最佳途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走出校园,实现“工学结合”,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适应面,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向职业技能实用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发展。总之,构建和完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要着眼未来,以期探索出一条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之路,以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培育出合格的应用型艺术设计技能人才。
[注释]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材建设教材管理对策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高校科研和教学育人成果及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高质量的教材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思想、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医学院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教材工作,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材建设工作模式。
一、当前教材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不断调整,现在教材建设和管理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相当多。主要表现为
(一)教材内容不能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低水平重复的教材太多,优秀的有特色的教材不多。专业数量减少、专业口径拓宽后,高校调整了专业设置,但不少专业新整合的课程没有适用的教材。首先在教学适用方面,教材不能满足着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满足宽口径专业设置的需要;其次,内容的先进性方面不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育的要求。不少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严重滞后。版本旧,更新慢,跟不上改革的需要,且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材不多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载体。但目前真正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材不多,新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教材也较少。适合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的教材不多,能适合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的教材也很少。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高
近年来已出版了一批电子版教材或与纸质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但所占比例还较小。已经出版的一些电子教材,制作水平不齐,有的甚至仅是课堂讲授的录制版,不适应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教材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改革需要
高校教材管理体制已逐渐从过去的计划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如何在做好服务的前提下保证经营利益,如何在实行自由选课和学分制的情况下保证教材供应,如何引进原版优秀教材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等,都是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自编教材(讲义)的质量管理,教材选用的质量管理,教材使用后的跟踪调查和评价,教材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教材的积压和报废等等,也都是有待解决或完善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
高校的教材建设是事关培养人才的大事,上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材建设。
(一)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材体系建设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问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吸收到教学内容中来。教材编撰上要注重呈现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要着力进行教材体系建设。教材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现和深化,促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反映和落实到教材的编选上来,新编选的教材也一定要经教学改革实践的反复锤炼,使之成为精品。
(二)结合学科建设,带动教材整体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建设。建设和发展一批重点专业、学科,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配合,教材建设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践证明,坚持把教材建设与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更新课程内容,进而带动了老专业的改造和新专业的建设,使专业学科很快地发展起来。我们可以利用学科优势开展教材建设。首先,在制订规划时要将本校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现状与有关高校进行比较分析,扬长补短;其次,我们在组织教材编写时要考虑与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编写教材要选好主编,并围绕主编组织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编写班子,以达到编好教材、提高师资水平和加强学科建设的目的。
(三)加强教材研究,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
教材研究是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编辑出版人员、教材管理人员积极开展研究,是促进教材建设的有力措施。了解当今教材存在的问题,也就大体上明确了教材改革的路子。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创新教材,以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运用先进手段,促进教材管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儿童视野 世界观
《草房子》作者曹文轩说:“我喜欢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只有“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你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才能走进孩子心中的世界。这让我想到当前的语文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儿童,施教的内容是儿童的语文,但老师还有“儿童的情怀”吗?知道儿童语文学习的真正需求吗?是在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凭借儿童热爱的语言文字,帮助儿童获得自身成长所必需的语文知识吗?
一、现状反思
1.“换位”意识的缺乏。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是从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虽考虑到学生能否对知识有效吸收,但潜移默化中总是以自身的世界观和思维意识进行设计。至于学生能否理解老师在讲什么,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什么差异,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学生最有效地吸收知识等问题都没有思虑清楚。
还有一种情况问题更严重,在课堂中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士气如虹,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发言积极,课堂气氛看似活跃,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学生其实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指到哪,学生就看到哪,老师问到哪,学生就答到哪,台上台下,一台好戏,学生其实彻底丧失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没有真正投入热情,更何谈学习快乐和学习效果?
2.教学定位不准确,形式极端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还经常存在老师对课文进行过度深入挖掘的现象。认为文章只有越深入地剖析,文字词汇只有讲解得越透彻就是好的,自己的水平就是高的,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知识,接受能力的度在哪里。例如在古诗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会对文中字的多种古意进行大量剖析和引申,往往导致学生听不懂,老师自己也很费力,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3.儿童视野教学的盲目形式化。另外,一些老师没有准确认识到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真正心智水平,还以幼儿园孩子的教学态度加以对待,属于视野定位的失败。例如某些老师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信息接收方法和儿童视野问题,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以表演、提问抢答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但实际上,这些活动一则为了盲目追求课堂气氛,以学生的快乐程度为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忽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活动。
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在教学中受益
1.构建平等、自由、关爱的语文教学环境。平等、自由、关爱的语文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造自由平等的课堂空间,并在教学活动中投入对学生的关爱情感,从而使学生处于自由、快乐、轻松的学习状态。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应当是平等的,教师应当放下架子,使学生摆脱畏惧感带来的束缚,只有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进入放松自由的状态,才能敢于表达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内容,提出真正想提的问题。
2.提炼准确、科学的语文教学内容。我们总说语文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但往往忽视语文自身存在的科学性元素。语文教学虽然要有情感,要有感悟,但并不是说语文教学可以不科学、不准确,不注重知识性。科学的语文,就是要对语文教学保持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有效挖掘和提炼出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思想情感,使学生逐渐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汲取其中的养分。语文能力逐渐提高的同时,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得到有效增强。
3.营造趣味生动的语文教学氛围。罗恩菲德所说:“游戏应当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是自发的。”由此可见,游戏对于学习生活的重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产生正确的认识和有效运用。
例如在《颐和园》一文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和音效为学生营造鸟语花香的世界,带领学生先读一遍课文,使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文字内容在脑海中变成美丽的图画,从而形成自身对颐和园的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绘画出颐和园的园林地图,再读文章,并且边读边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了解文章描述的景物所存在的方位,形成空间感。文章每进行到一个环节,教师都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丰富图片素材,向学生展现真实而美丽的颐和园。这时学生可以将之前脑海中想象的画面与真实画面相互比较,看是否准确统一。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游戏,凭借学生通过学习对颐和园产生的印象,到黑板上对着园图,自己做颐和园中的导游。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下来,学生不仅想象能力得到开发,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知识也得到提高,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4.开创富有价值的语文教学方式。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还无法摆脱以考试为主导的模式,功利化的教学还普遍存在。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大多数老师不愿意改变,依旧采用大量陈述性的教学方法占用学生宝贵的时间。长期下去,学生必然会产生思维僵化、能力束缚的现象。我们并不是提倡语文学习不读不背,而是说教学一定要从儿童的自身适应能力、思维方式和需要出发,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吸收。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策略,杜绝“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活动,转向以策略为指导,注重读、写、学的方法教学和想象引申教学,以提高综合语文能力。
例如我在进行《荷花》一文的教学中,在结束字词和阅读教学后,学生对荷花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之后我问学生,还能否用其他的事物比喻和形容荷花?学生开始争相发言,给出的答案让我非常惊喜。有的学生说荷花像水面上的云朵,有的学生说荷花像孩子粉红色的笑脸,还有的学生甚至说荷花像人们快乐的心情。可见学生对课文的知识学习不仅已经比较充分,更已经有能力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更广阔的扩散,形成新的认识,从而增强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形式,并非只是老师在讲台上独自表演,学生在下面言听计从地简单无趣。好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真正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打开思维模式,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传递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得到知识与心灵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 兴趣 设计 情境 质疑 笔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25-01
一 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新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创设适合学生情感思维发展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良好的情境带动下得以发展和延伸。当前的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长期处于“被阅读”的境地,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教师经常在一起探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如在教学《颐和园》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颐和园的视频,并介绍说:北京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还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景。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著名的景点。它有哪些美丽的景点呢?让我们随着多媒体浏览一下,一起感受它的美丽。当学生看完多媒体的图片,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了,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讲、学生听,就缺少了阅读,整个课堂就好比风平浪静的湖泊,没有一点涟漪,有如盛夏季节没有风的日子闷得慌,这样学生的精神就会萎靡不振,思维凝结没有活力,反应迟钝。而阅读则可以改变这一切,并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真正起到一种“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教学过程中,阅读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个环节,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热爱祖国语言感情。在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史上,一些成就卓著的文人学者,无一不能诗善赋,而几乎又是手不释卷、口不停诵的。如唐宋家之一的韩愈,就说过他自己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父,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由此可见,对于语文教学,仅靠教师教、学生听,脱离读是违背教学原则的,也是教不好语文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合背景,细细品读,耐人寻味。朋友要西出阳关,这虽是壮举,却要长途跋涉,备尝艰辛,这临行之际的一杯酒,不仅含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了对朋友处境、心情的体贴,也饱和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福。这种场合,往往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通过这样细细地品读,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为了使学生的质疑有目的性、科学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方法,那么问题就会源源不断,屡见屡鲜,当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之后,学生就会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满足求知的愿望。当学生提出较隐蔽而又深刻的问题时,我当即表扬他积极动脑,并且让其他同学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这样就达到了抛砖引玉、求“巧”务“深”的效果。在《彩色的翅膀》的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行列出问题,然后让全班同学去讨论。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宝石岛是一个什么样的海岛呢?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生活呢?为什么要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呢?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什么方位,如果没有战士驻守,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动参与课堂阅读的积极性,并且体会了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
四 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要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抄原文。(2)提纲式摘录。(3)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名人名言、警句、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以达到提高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小学生从小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一、 完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在新时期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标的要求,分析学生的美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鉴赏课教学做好准备工作,提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在鉴赏课教学方法上,教师需不断优化和完善,除采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之外,应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导学案、集体鉴赏等教学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美术作品鉴赏的积极性和动力,并在美术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地位。
比如,在《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课教学中,教师需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和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鉴赏《富春山居图》这幅山水画作品,为他们讲述相关的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知识,即为: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所绘的作品,以浙江的富春江为背景。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让每个小组都认真观察和鉴赏这幅作品,相互交流、讨论对作品的看法和见解,并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关注控制与把握讨论过程,保证学生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鉴赏和讨论作品,增强对作品的了解,并掌握我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当前,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是普遍趋势,可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还能够提升教学的形象性,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感受。为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如果教师仅靠纯粹的语言讲解,难以全面表现出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魅力,而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声、光等手段展示美术作品,或者加入动态画面、背景音乐等,强化展示效果,为学生带来亲临其境般的感觉,强化他们对美的体验与感受,培养其审美能力。
例如,在进行《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鉴赏教学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被称作园林鼻祖,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载体,可反映出各个朝代的时代背景、工程水平和经济兴衰等。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园林艺术知识,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系列不同园林艺术风格图片,包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上海豫园和余荫山房等。可将这些园林艺术作品很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带领他们全方位的鉴赏,可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和勤劳,并深入体会园林的意境,以及追求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
三、 鉴赏课教学适当增添人文色彩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美术作品不仅属于艺术创作,作者也倾注有丰富的思想情感,进行创作出独特作品,并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为此,高中美术教师为提升鉴赏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引领他们鉴赏美术作品时,应适当增添人文色彩,可以是作者介绍,也可以是创作背景,使其结合这些人文知识更加深入的鉴赏和分析作品,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创作情景,加深领悟和体会。
在这里,以《天上人间――宗教壁画》鉴赏教学为例,针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鉴赏,教师需先告诉学生它保存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佛教题材的壁画,展示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以及根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之后,教师可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尸毗王本生故事》让学生鉴赏,展示其精美程度和作品特点,让他们仔细鉴赏各个细节,在充分另外佛教壁画的艺术魅力后,教师再结合壁画艺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保护情况,以此培养学生热爱中华瑰宝的情感。同时,学生与民族情感产生共鸣,不仅可培养他们的审美与鉴赏能力,还能进行思想教育,升华教学效果。
阅读课教学是中等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快速阅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用在阅读课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版BookⅡ Unit1 Travel Reading The Great Wall.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和进行整体阅读的能力,加强阅读技巧训练,从而使学生对The Great Wall这篇文章有更好的理解。
学生能够掌握以下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in the north of,protect… from,force sb. to do sth.,have sth. done,rebuild,extend,by hand,in the 16th century,be used to do,on the coast of,be listed as/by,on the top of,under terrible conditions,thousands of,during the Ming Dynasty,It is said that…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3.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阅读后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关练习。②在老师的引导下和经过操练之后,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前面列出的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去完成相关练习。③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用自己的理解复述课文。
4.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②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①在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及获取信息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②引导学生讨论名胜古迹的话题。③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句型、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四、教学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本课将采取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下各项任务均用大屏幕展示),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做”中提高阅读能力获取语言基础知识和得到情感教育。我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Pre-reading activities for interest(读前活动)
由听歌、观看图片、快速提问等环节组成,旨在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通过听、想、看等活动熟悉课文主题。
(2)While-reading activities for comprehension(读中活动)
由skimming、scanning、detailed reading等组成。所设计的问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能力,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环节。
(3)Post-reading activities for production(读后活动)
这部分内容安排旨在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教学实录
Step I Pre-reading activities for interest(8m?)
Activity1 Appreciating a song(播放由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多媒体展示雄伟壮观的长城画面,并且老师口头介绍长城。(4m?)
T: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called the“Ten-Thousand-Li Great Wall.”It i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It is 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and runs across north China like a huge dragon. It has a history of ever 2000 years. At that time,it is very hard to build such a wall. It is more than 6,700 kilometers long. It is one of the great creation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In 1987 it was listed by the UNESCO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设计说明]播放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的MTV,展示长城的画面,加上老师对长城的口头介绍,能使学生对长城有了直观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能快速切入本课主题。
Activity2 Brainstorm(4m?)
Ask the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Task1)
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Who built the Great Wall?
Why was it built?
How was it built?
[设计说明]这些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由于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上网查寻有关长城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提出这些问题,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StepⅡ While-reading activities for comprehension.(20m?)
Activity1 skimming(2m?)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answer this question: 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Task2)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为处理文章的细节做准备。
Activity2 scanning(10m?)
Ask the students to scan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Task3)
Where is the Great Wall located?
Who had the walls linked up and extended? and when?
What wa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when the Great Wall was built?
How long did it take people to build under terrible conditions?
How did people carry all the stones ,bricks and lime up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s?
What is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Great Wall?
[设计说明]为了训练学生通过寻读(scanning)获得特定信息的阅读技能,特设计了6个问题要求学生找出答案。
Acitivity3 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main idea.(8m?)
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and try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s of the three parts.(Task4)
Part 1 para1 The location of the Great Wall.
Part 2 para2~4 The building of the Great Wall.
Part 3 para5 The historical role of the Great Wall.
[设计说明]要求学生快速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每一部分的main idea,获得文章主线和写作意图的整体印象,归纳段落大意可以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
StepⅢ Post-reading activities for production.(15m?)
Activity1 Evaluation 2m?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two questions?(Task5)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reat Wall?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who built the Great Wall under terrible conditions?
[设计说明]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对事件进行评价,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以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基础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Aqctivity2. Language points and practice.(6m?)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screen and practic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more sentences after models. and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 exercises on page61and Ex4 on P5 on the workbook in pairs to consolidate.(Task6)
(1)have sth done
(2)extend
(3)be located in
(4)It is said that
(5)be forced to do sth
forceto do sth
make+0+do
make+0+adj.
be made to do
(6)It takessome time to do sth.
[设计说明]文中出现的新词、有用的短语、句型会增加阅读难度,也是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因此不容忽视,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且会用,让学生两人一组完成练习是为了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Activity3 Retelling
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for consolidation.(7m?)(Task7)Using the passage on P4 on the workbook to help the students and showing the passage on the screen.
[设计说明]前面的阅读和练习为这一部分打下了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表达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可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本课语言点的掌握情况,便于课后采取补救和巩固措施。
StepⅣ Homework(2m?)
(1)Surf the internet 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after class.(例如:故宫、颐和园、埃及的金字塔等)
(2)Think about what you should do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3)Try to retell the text using your own words.
[设计说明]课堂上的口头练习和语言输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上网络的帮助,学生写起来不会有多大难度,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北京的更多名胜,乃至于世界名胜,增强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巩固语言知识。
五、板书设计
Unit 6 Rending A The Great Wall
Words and expressions:
1. have sth done 4. It is said that
2. extend 5. be made to do
3. be located in be forced to do
6. It takessome time to do s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