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

第1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我的工作流程如下:

起始年:

对财务报表的了解该公司目前状况

资产:

流动资产:对现金的数量`应收账款的到期日`对起始年的原材料投入`产成品投入`在制品投入做统计。

固定资产:土地建筑净值`机器设备净值`在建工程做统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负债:短期负债数目与到期日`应付款数目与到期日`应交税金`长期负债数目及到期日的统计,并对CEO汇报目前公司情况,让其可以对公司经营做个宏观调控。然后公司开始运行:

实习刚开始时,我的指导教师让我们进行分组,各人扮演自己的角色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银行,同学变成同事以及老板,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公司的运作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分歧,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对于一手的账目我完全摸不着头脑,现金的收入与支出出现很大的纰漏,还好在下午老师带领我们从头来过,我终于开始对账目的梳理找到点感觉,然后开始做第二年的账目,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因为开始配合不是很好我们也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有过很多争执,不过最后我们还是齐心合力的完成了。这次实习中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管理的问题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在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

日结束时我们公司的账目还很乱,这个的确是我的疏忽。这样的处境让我有些尴尬,当即有些气馁的认为,难道我就这样呆坐到实习结束?回家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然后慢慢的一个一个的把老师带我们走的过程再走了一遍。在这个再次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之前出现问题是因为我对帐目的记录不仔细。如果一开始我能秉持着对账目认真负责的态度,那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工作。然后开始做第二年的账目,然后开始自己第三年,终于账目平了。这个返工的过程中,我明白到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我也完成了前三年的财务任务,23日早上与同组杨秋萍完成财务交接工作。

实验完成后,对我在管理财务上的状况分析,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与实体动手实践,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原来管理不是那么简单说说的,很多我们忽略的往往会照成很严重的损失,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填制记帐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科目.科目使用必须正确,不得任意改变,简化会计科目的名称,有关的明细科目要填写齐全,记帐凭证中,应借,应贷的帐户必须保持清楚的对应关系,一张记帐凭证填制完毕,应按所使用的记帐方法,加计合计数,以检查对应帐户的平衡关系,在这个运行中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任何的错误都会对未来的工作照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次实践告诉我,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

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同时也使我们对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有了更客观、深刻的认识。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也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为今后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了解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2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她高中毕业赶上取消高考,顶她母亲的班去教小学。学校先让她去农场干了半年,又叫她在食堂干了半年,然后才回来教书。说起来是教了十年书,只是她一路“升级”换单位地教――小学、普通中学、省重点中学。就这,还是圈不住她。她报考某名牌大学研究生,高中第一,令那些一路顺风的本科毕业生惭愧不已:人家并没有正儿八经念过大学,只不过在个蹩脚学校进修了几个月呀。不过那一年她没去读成,因为中学这边不放人。第二年她又考了,还是第一名。读完研究生她留了校,又升一级在大学继续教书。就在这时,她和仍滞留在小城教中学的武军结了婚。

武军这名字普通得十分真实,却是他自己改的。

他本来叫武永胜,在师大进修时他老考最后一名,人家笑他是“武永败”。他也嫌自己名字太乡土,思忖着要改。他和林烈拿回结婚证那天,喜不自禁,话多起来,告诉林烈他改名的时候想了两个名字:一是武军,一是武彪。林烈哈哈大笑说:“幸亏你最后决定叫武军,你要是叫武彪的话,我绝对不嫁给你。”

他俩谈了八年。结婚时林烈三十三,武军三十五。他俩的关系确定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因为林烈绝顶出色――她这样一个人,说她会往上走到什么程度,都是可能的。什么样的男人能圈住她?

八年前,他俩在小城的师大进修。林烈的出众不光因为考第一,还因为漂亮。她的脸形和五官的线条不知怎么忒工整,上帝在画这张脸模子的时候,绝对没老眼昏花,手绝对没打颤,线条圆润、流畅、绝无瑕疵,一张完美的脸!且不空洞,充满灵魂。上帝这老头子宠她,又给这个又给那个,至于让她蹉跎几年吃点苦,其实也是保护她,否则一个人聪明漂亮都到极点是很危险的。

武军是山里人,能到城里读点书,觉得相当好了。读好读坏关系不大,他心思倒是全放到林烈身上了。后来人家给他作总结:武军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林烈追到手了。

他们班组织去春游,林烈本来不想去,借口说病了。班上男生嘻嘻笑,他们自以为对女性生理十分了解。为证明他们错了,林烈只好去。武军早早到了火车站,抢先占了一个双人座,左等不来,右等不来,躁动不安。等林烈终于拎着包出现,他把头伸出窗外高喊:“林烈,你要是现在说不去,我就从火车上跳下来哟!”

林烈上车,只剩了这个位子,只能坐在他旁边。火车开动,武军就开始打盹,头转来转去没个支撑,越歪越厉害,终于落到林烈肩头上。后来他坦白,是装的,“我怎么睡得着?我心里乱蹦乱跳的,好不容易才有这个机会!”

周末的舞会,武军抓到林烈的空隙时,音乐正放快三。他其实不能跳快三,一跳就晕,但也顾不得了。他穿件军大衣,和林烈跳到舞池中央,他晕了。他捂住脸,在乱蹦乱跳的人堆里蹲了下来。这姿态够绝,谁都不知道他是幸福还是受罪。林烈把他牵了出来。同学都来打趣:“怎么武军,一和林烈跳舞你就晕啊!”

虽然他和林烈走得很近,林烈可没跟他确定什么。追林烈的人不少,别人介绍的,毛遂自荐的,她身边总有人。有些人条件不错,一谈,他们的想法却都很实际。找个林烈这样的老婆,生个孩子,过安稳的日子,此生足矣。虽然林烈可能是翱翔万里的鹰,他们只想要会筑巢抱窝的鸟。把鹰作鸟,太浪费了。惟有武军,一直把林烈视为他终其一生也难破解的一个谜,一个神奇。他们结婚后两地分居,他在信里还写:“今天翻看你上中学时的日记,我又看了一遍。希望能够多了解你一些……”

林烈说:“其实他们都不了解我,只有武军,虽然不了解但是尊重,并且照着我的意思去做。”

她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也同时发现了武军的“高”。他高而瘦,城市的生活去掉了他的大部分土气,剩下的那一小部分适当的粗硬,恰好赶上了当时合乎潮流的高仓健式的硬朗。

人家问她为什么选中武军,她只轻描淡写:“看他还有点高。”在她口头上武军的价值永远被抹煞得只剩这一点。

她去读研究生的那几年,武军在小城简直坐立不安。一到周末他就搭火车,把工资都甩给铁道部。林烈说:“我三十多了,不跟你还能跟谁?难道还重新再找?”

无论如何,武军不能放心。他下狠心,也考研。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又没考上。到第三年他就三十五,按当时的规定,不能考了。他攥着成绩单痛苦地蹲在地上。

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林烈之所以选了他,也是因为当年她周围确实没什么“人物”,他以匹夫之勇不顾一切,侥幸打赢了。现在她水涨船高,今非昔比,他每来看她一次所碰到的所有男人,都是他的假想敌,让他备受折磨。第二回又没考上,对他是巨大打击。难道永远要在铁路上跑来跑去?林烈把他拉起来,送他去回乡的火车。

他神情恍惚了几天,收到她的信:“我们,还是算了。”他如遭雷击,也顿时被注射了强心针,跳起身就跑。什么都没拿,空攥着两个拳头,跑。往火车站跑,赶上最早那班车;下了火车往汽车站跑,追汽车;跳下汽车往大学校门跑,一路跑进去。校园是山,他一路跑上坡。恰好林烈从山坡上往下走。远远地,俩人都看见了对方。武军一边狂奔一边挥手大喊:“林――烈――!”

林烈说:“我远远地看着他从坡下一直跑上来。那天他把白衬衣扎在牛仔裤里,束条皮带,还戴了顶太阳帽,看上去非常帅,八年来他从没这么帅过。他还在喊,喊得非常感人。我就在那一刻改了主意。”

他跑到她面前,喘得像头牛,抓住她的手说不出话。林烈也没了主意,只好带他去吃饭。吃了饭回宿舍,武军灰头土脸地说:“我把书桌拼起来睡。”他把两张书桌拼起来,睡了,盖条毯子,灭了灯。“过一会,就好啦!”林烈这样讲当时的情景,哈哈大笑。

林烈毕业,他俩拿了结婚证。

后来,她设法把武军借调过来,开始过日子。

第3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我国古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戒子”等故事都表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常会遇到这样的好母亲,在母亲的教育帮助下,孩子健康成长。

    2003年,我接手一个新班。报名那天,来了一对母子。母亲悄悄地把我约出来,说有事要跟我说。母亲说:“老师,我有件事告诉你,我和孩子他爸刚离婚,老师你不要让其他孩子知道他是个单亲家庭孩子,我怕孩子会觉得异样,甚至伤到他的自尊心。”她还详细地介绍了她家的许多情况,让我知道:这位母亲为了两个孩子与丈夫离异。我觉得这位母亲深深地爱着她的孩子。

    在3年里,这位母亲一直用心照顾着她的孩子:时常和老师联系;有空时就陪在孩子身边学习,鼓励着孩子。真的,她的孩子在3年里都非常出色,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最终考入重点高中。现在孩子已经考入重点大学学习。至今这位母亲还时常与我联系。

    昨天在书店偶遇多年前一位学生的母亲。她也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是孩子的好参谋、好帮手。她说:儿子的大学同学羡慕他有位好妈妈;同学的家长也羡慕他们母子亲密无间、无所不谈的关系。

    记得上孩子在上初中时,母亲就非常关心孩子:双休日陪孩子复习功课,和孩子一起整理学习材料;孩子遇到了困难,就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她说:孩子上大学了,他还是很信任她,事事和她商量,孩子写好了社会调查报告让她看看,提提建议;孩子写了学习生活总结,也要让她过目。

第4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感 直觉思维 复述 积累

写这篇文章,源于我两年前教过的一个叫黄宗元的小男孩。这是一个非常可爱乖巧的孩子,家长也非常重视他的学习,并为此在他身上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财力。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上了一学期实在跟不上就又倒回到学前班读了一年。第二年再次上一年级时分到了我班上。这孩子对数学没有一点感觉,直到上二年级时对10以内加减法他都一定要掰手指头,在学了乘法口诀后要他计算4×5时他一定要一一得一一直背到四五二十,在计算5×7时,又要从一一得一背到五七三十五才能算出得数来,接下来计算20÷5时,他还是得从一一得一开始背到四五二十。考试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经过观察和认真分析,我终于从根本上找到了原因,这个孩子数感几乎为零。要帮助他的学习还得从培养他的数感入手。于是我就以我个人任教多年来对低段数学总结出来的关于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对他做个性化的施教。以下就是我个人对黄宗元个案教学后的一些反思及我平时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

1.复述题意,引导说明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变换的平移时,其中有一题分别画出S向下平移4格、向左平移7格后得到的图形。在解答这题时很多学生的理解是将S在向下平移4格后的基础上再向上平移7格后的图形,画的是一个图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讲解时我是先让齐读题目,然后点同学问了三个问题:从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同时你想提醒同学以后做这种题目时应注意什么。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说清解题思路。例如:在教学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其中有一题是∠和∠是不是一样大,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说一样大,有的说后面这个角更大,这时我适时提出,那你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吧,然后把讨论结果给全班同学做汇报。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得出结果是,两个角一样大,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说出学习心得。例如,在学习《找规律》后总结时,我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数学中一些有趣的现象,你有些什么感想与收获呢?”学生你一句我一句,零零碎碎说完后,我又问,谁能把刚才同学们说的归纳一下,完整地说一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意识。

二、整体观察,把握联系,打破常规,抓住本质

数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跳跃性、猜测性、模糊性等非逻辑思维的特征。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解题思路,又不能为常规解法所困。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动物王国的小兔要盖新房子了,小动物们很热心,纷纷赶来帮它盖房子,希望把它的房子盖得既坚固又漂亮。(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干得多起劲呀!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比一比,你能知道什么?”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学生的泥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三、引导试探,进行验证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话,而且还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一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后作出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再次,我们还给学生指导一些发言的技巧,例如评议表达的节奏、速度、语气变化等。在学生形成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时,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如:在了解到黄宗元的学习情况后,我发现他读一些最本的题目或是算式都很吃力费劲,为此我利用早读时间叫学生读1号本,一是为了复习前面学过的旧知,二是为了让学生多读,读出感觉,读出数感,特别是低段学生数学就要多读。而且叫他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指到来读,要大声读。

在多年的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是一件繁重的工程。但我想只要我们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把培养学生数感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去完成,那么学生的数感一定更敏感,反映更快。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习。提高听说能力,学生的数感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建详 编《CAI的理论与实践――迎接21世纪的挑战》.全国CBE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第5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据记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西贝柳斯几乎受到所有作曲家的崇敬,被认为是“自贝多芬以来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英国评论家塞西・莱格语),为此人们甚至不想再去听其他当代作曲家的音乐;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对这位北欧作曲家也特别推崇,这使得欧洲人很不理解。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应该说所有重要的作曲家都不会被忽视,但跟形势、随潮流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例如,以前较少演出的布鲁克纳和,现在已成为音乐会的常演曲目。但反观西贝柳斯,却是另一番景象:若非诞辰纪念日,很难说有多少他的作品会出现在音乐会节目单上。

如今音乐会上演奏的西贝柳斯作品,大多还是集中在其少数主要作品上,首先是《第二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其广阔坦荡的风格和充满激情的结尾很受听众欢迎;还有就是音诗《芬兰颂》以及已经成为小提琴后浪漫派经典曲目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然而,即使在西贝柳斯诞辰纪念的重要日子里,他的大量作品依然难以在音乐会上听到。像《第四交响曲》或音诗《吟唱诗人》《塔皮奥拉》和女高音与乐队的《隆诺塔尔》,尽管富有原创力和想象力,但对于听众而言可能还不易接受。又有些作品如《列敏凯宁组曲》中著名的《图翁涅拉的天鹅》和《列敏凯宁归故里》,以前虽很流行,但现在也很难能见到演出了。其实西贝柳斯还写过许多无与伦比的配乐,并且也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曲的一流作曲家,然而由于这些戏剧或歌词主要是瑞典语和芬兰语,所以较少在北欧以外演出。

西贝柳斯那描绘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作曲技术是一流的,或许没有作曲家能像他那样对自然界有着如此密切的认同感。除了具有用音乐勾勒北欧景色的神奇本领外,他同样能十分形象地表现地中海南部的阳光世界。他是芬兰坚持民族性的乐坛英雄,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伟大作曲家。

《库勒沃》

Kullervo,Op.7 1892年

西贝柳斯1865年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北面的一个叫海门林纳的小镇,出生时名约翰(Johan),后来才采用法文名让(Jean)。当时的芬兰,像他们这样受过教育的家庭通常说瑞典语,而平民百姓则说芬兰语。

西贝柳斯两岁时,从医的父亲因伤寒去世,母亲因无力独自照顾三个孩子,全家搬回娘家居住。在外婆家里,西贝柳斯姐弟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姐姐琳达学钢琴,弟弟克里斯蒂安学大提琴,西贝柳斯自己学小提琴,十几岁时他已经为这个“家庭三重奏”写下了许多简单的室内乐曲。

1885年,西贝柳斯遵照父亲遗愿进入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在音乐院选修小提琴和作曲,不过第二年就放弃了法律,到赫尔辛基音乐院专门学习音乐。他本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小提琴独奏家,但当与来学校教钢琴的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费鲁乔・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1866-1924)成为朋友后,便听从建议将精力转向作曲方面。在赫尔辛基音乐院学习了三年作曲后,西贝柳斯又赴柏林和维也纳各进行了一年的进修学习,不但精进了作曲技巧,还大大拓宽了视野。与此同时,在日益频繁的社交活动中,西贝柳斯也开始嗜好烟酒。

1892年,在维也纳学习期间,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青年西贝柳斯放弃了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的理想,全身心投入作曲,根据芬兰民族史诗《卡莱瓦拉》(Kalevala)中的故事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音诗《库勒沃》。库勒沃是《卡莱瓦拉》中一位悲剧式的英雄人物,在他幼年时,身为酋长的父亲便被杀害,兄妹离散,常年流浪于森林中。一天他了一位少女,后来发现她竟然是自己的妹妹。妹妹投河自尽后,库勒沃先去报了杀父之仇,然后也卧剑自尽。

西贝柳斯在创作《库勒沃》期间曾聆听了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无疑给他带来了启发。《库勒沃》是为女高音、男中音、男声合唱及乐队而作的,全曲分为五个乐章,1892年4月28日在赫尔辛基首演。这是西贝柳斯的第一部成功之作,一夜之间他便成为了芬兰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西贝柳斯写这部作品的另一个动力是心底悸动的爱情:1888年,他与十七岁的贵族小姐艾诺・雅涅菲特(Aino J?rnefelt)相爱,艾诺出生于芬兰语家庭,父亲是一位将军,这促使西贝柳斯逐渐使用芬兰语,并通过《库勒沃》来向艾诺的父母展示自己的才能。这一招果然见效,《库勒沃》成功首演几周后,西贝柳斯便顺利地抱得美人归,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大女儿诞生,此后他们一共生了六个女孩。

《列敏凯宁组曲》

Lemmink?inen Suite,Op.22

1896年、1897年与1939年分别修订

《库勒沃》首演之后,西贝柳斯在音乐院任教,生活状况也有了改善。在作曲家及指挥家朋友(也是多年的酒友)罗伯特・卡亚努斯(1856-1933)的建议下,西贝柳斯创作了非常具有独创性的音诗《传奇》(En Saga,Op.9),这部作品再次证明了这位年轻人已经娴熟掌握了管弦乐作曲技法。第二年,他又完成了第一部无伴奏合唱作品――男声合唱《恋人》(Rakastava,Op.14),这是一首非常动听而又感人的小型合唱曲。这一年他还完成了一部组曲《卡累利亚》(Karelia,Op.11),作品歌颂了芬兰东北部卡累利亚(今属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

1893年至1895年期间,西贝柳斯以《卡莱瓦拉》史诗中的英雄列敏凯宁为题材写下了《列敏凯宁组曲》(Lemmink?inen Suite,Op.22),音乐描写了青年列敏凯宁的恋爱与冒险故事,这也是西贝柳斯以《卡莱瓦拉》为题材创作的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四首乐曲的题目为:1.列敏凯宁与岛上的少女们;2.列敏凯宁在图翁涅拉;3.图翁涅拉的天鹅;4.列敏凯宁归故里。其中,《图翁涅拉的天鹅》是作者最著名的音诗之一,“图翁涅拉”(Tuonela)是芬兰神话中的黄泉,乐曲散发着芬兰民族的心声与幻想。1957年西贝柳斯逝世时,芬兰电台播放的就是这首《图翁涅拉的天鹅》。《列敏凯宁》在1896年4月首演后,作曲家又进行了多次修改。

音诗《芬兰颂》

Finlandia,Op.26 1900年

1897年,芬兰政府经过投票决定授予西贝柳斯艺术家年金,他得以专心从事创作。当时俄国对芬兰的压迫从尼古拉二世1899年2月宣言以后变得更为厉害,除了宣布终结芬兰的自治权外,还废除了芬兰议会,限制言论自由,推行俄化政策,导致芬兰人民的爱国运动更为激烈。

1899年11月4日,赫尔辛基的瑞典剧院演出了历史剧《历史的情景》,配乐就是西贝柳斯写的。1900年7月,芬兰政府委派卡亚努斯率乐团赴巴黎万国博览会演出,西贝柳斯以曲作者身份参加,并在好友及资助人卡佩兰男爵的建议下将管弦乐组曲《历史场景》中的音乐改编为独立的音诗《芬兰颂》。但是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由于芬兰被划归为俄国,此曲只能换名演出。《芬兰颂》以“苦难动机”开始,继而出现“号召抗争的动机”,之后是优美的民歌风格旋律,最后在铜管颂歌般的庄严气氛中结束。全曲演奏时间约九分钟。

1938年,此曲被人填入歌词改编为《芬兰颂》,成为芬兰的民族象征与“第二国歌”。

《第二交响曲》(Op.43)1901年至1902年

从1898年春天开始,西贝柳斯便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了交响曲创作上。一年后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曲――《第一交响曲》(Op.39),1899年在赫尔辛基首演。乐曲中丰富的情感线条和斯拉夫式的浪漫精神获得了舆论的赞赏,但另一方面也可听出柴科夫斯基的深厚影响。

1901年,在卡佩兰男爵的资助下,西贝柳斯携家眷去意大利休养,其间构思了新的交响曲,并于第二年在芬兰完成了这部《第二交响曲》,该作品之后在赫尔辛基的首演也非常成功。这是他七部交响曲中最通俗、最受欢迎的一部,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热情和希望。虽然它是依循传统而作的,第三乐章的结构手法也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类似,但还是可以看出许多个人特点,如将一些短小的主题逐渐组合成一个整体、用弦乐经过句来描绘空旷遥远的意境、尝试使用不寻常而又有效果的乐器组合等等。

通过音诗《芬兰颂》和两部交响曲,西贝柳斯终于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在交响乐这一体裁上赢得了非凡的声誉。

戏剧配乐《库奥莱玛》(又名“死亡”)

Kuolema,Op.44

1903年

西贝柳斯爱妻艾诺的兄弟阿维德是个剧作家,他在1901年为芬兰剧院写了一部名为《库奥莱玛》(又名“死亡”)的戏剧,西贝柳斯便为该剧写了六段场景音乐,其中除了第二段与第三段带有演唱外,其余都是弦乐合奏。该剧于1903年12月首演。第二年,西贝柳斯将第一段配乐(原题为“缓慢的圆舞曲速度”)改写为独立的音乐会乐曲,取名为《悲伤圆舞曲》(Valse triste)。在原剧中,该段音乐所表现的场面是这样的:在病危母亲床前守候的儿子因劳累而睡着了,此时,室外传来了哀怨的圆舞曲声,重病的母亲闻声竟爬起身来;幻影中出现了许多舞动的宾客,母亲便与梦中的来宾婆娑起舞,当舞会达到时,突然传来死神的敲门声,母亲尖叫一声倒地,舞伴消失,音乐也嘎然停止;儿子醒来后发现母亲已死去。

《悲伤圆舞曲》的乐队编制比较特殊:一支长笛,一支单簧管,两个圆号,定音鼓,弦乐组。乐器虽少,但极富表现力,乐曲以鲜明的节奏刻画出幻想、怪异、悲伤与恐怖的瞬间变化,显示了西贝柳斯精湛、娴熟的作曲技巧。虽然这首乐曲在欧洲被频频演出,但没人向西贝柳斯支付版税。两年后,西贝柳斯又将配乐中的另外几个片段连接起来,改编为《鹤的场景》(Scene with Cranes),同样很受欢迎。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1903年与1905年分别修订

和众多伟大的协奏曲一样,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起初并不受重视。

其实早在西贝柳斯写《库奥莱玛》配乐之前,他便开始创作一部大型作品――《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该曲是应卡亚努斯领导的管弦乐团小提琴首席维利・布尔迈斯特(Willy Burmeister)的建议而作。当然,作为曾经担任过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教师的西贝柳斯,写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也一直是他的愿望。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颇为戏剧化:他曾在写作过程中因喝得酩酊大醉而五天没动一个音符,之后又应阿维德之邀去为《库奥莱玛》写配乐而耽误了这首乐曲的创作;最后,在布尔迈斯特盼着早点得到乐谱以便练习的催促下,作品终于完成,并于1904年2月8日在赫尔辛基由作曲家亲自指挥首演,不过当晚的独奏者却并非布尔迈斯特,而是另一位青年小提琴教师维克多・诺瓦切克(Viktor Novácek)。

舆论对这次首演的评论毁誉参半。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西贝柳斯为布尔迈斯特写的高难度演奏技巧,在诺瓦切克的弓下却变得毫无欣赏性可言。西贝柳斯自己对这部作品也不太满意,他在给好友卡佩兰的信中就表示要修改前两个乐章,他称“这是我目前最遗憾的事”。在1905年的修订稿中,西贝柳斯不但大幅缩减了独奏小提琴的主导性地位,增加了乐曲的交响化色彩,还对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作了不同程度的压缩,因此结构更为集中,音乐的后浪漫派风格也更为明显,这很可能与1905年1月西贝柳斯在柏林听到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对他的启发有所关系。

这版修订稿显然比初稿好得多。1905年10月19日,这个修订版在柏林由理查・施特劳斯指挥首演,独奏者是约阿希姆四重奏团的第二小提琴手卡雷尔・哈利尔(Karel Haril)。这次演出相当成功,英国著名乐评家唐纳德・托维曾高度赞誉道:“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广受欢迎的时代也许尚未到来,但我认为它一定能取代门德尔松和布鲁赫的作品,而成为最具魅力的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一生写过许多小提琴曲,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此一首。

《D小调弦乐四重奏“友情之声”》

Voces Intimae,Op.56

1908年至1909年

1904年,尽管西贝柳斯欠着一屁股债,他还是决定举债在位于赫尔辛基北部一个叫耶尔文佩的森林围绕的乡村建造新的家园,新屋靠近图苏拉湖,西贝柳斯称它为“艾诺的家”。在乡下,西贝柳斯没了喝酒的环境,还得不断地还债,幸亏有政府提供的年俸,再加上来自作曲和指挥的收入,总算是渡过了经济难关。

在这期间,西贝柳斯于1905年为赫尔辛基瑞典剧院上演的梅特林克(M. Maeterlinck, 1862-1949)戏剧《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作配乐(后将此配乐改编成组曲),写了两首壮丽的音诗《波希奥拉的女儿》(1906)和《夜骑与日出》(1907),还完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第三交响曲》(1907)。

1908年,西贝柳斯被诊断出喉癌――那是长期抽雪茄的恶果。他为此痛苦不堪,最后于当年6月在柏林成功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当然此后烟酒是再不能沾了。病愈后的第二年,他创作了《A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大部分是在访问伦敦时写的。在这首弦乐四重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特别的作曲手法:全曲罕见地增加到五个乐章,有点类似古典派的嬉游曲;作品中某些地方似乎是受到了贝多芬晚期四重奏的启发,但却没有那样厚重;乐曲的配器很接近弦乐合奏,这恐怕与西贝柳斯长期写管弦乐有关。乐曲洋溢着温暖、纯真的情感,这也是在经历了大手术之后作曲家对生命的感悟。关于这部作品,西贝柳斯在给艾诺的信中写道:“这首乐曲能让人微笑,哪怕是在死前的瞬间。”此后,西贝柳斯再也没有写过弦乐四重奏。

歌曲

可以说,西贝柳斯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情感张力,创作水平也明显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

1911年创作的《第四交响曲》有着严密凝练的作曲手法,为西贝柳斯赢得了声誉。但人们在赞赏他及其高超的管弦乐写作技巧时,往往会忽略他美妙无比的合唱曲和歌曲。其实,西贝柳斯一直没有停止过声乐作品的创作。除了大量人声与器乐曲、无伴奏声乐曲之外,西贝柳斯对一般的歌曲也十分喜爱。他很欣赏鲁内贝格(Johan Ludvig Runeberg)等芬兰十九世纪的民族诗人,常常以他们的诗词谱曲。

西贝柳斯于1913年为女高音和管弦乐而作的音诗《卢旺诺塔》(Luonnotar,Op.70),歌词选自芬兰史诗《卡莱瓦拉》,内容是讲述宇宙的创造。这部作品是应芬兰戏剧女高音歌唱家艾诺・阿克特(Aino Ackté)之邀而写的,同年,她在英国格罗斯特市的合唱节上首演了此曲并引起轰动。

西贝柳斯的歌曲中经常演唱的有:《河面上的木屑》(Lastu lainehilla,Op.17 No.7)、《秋天的傍晚》(H?stkv?ll,Op.38 No.1)、《黑玫瑰》(Svarta rosor,Op.36 No.1)、《芦苇沙沙》(S?v, s?v, susa, Op.36 No.4)、《三月雪上的钻石》(Demanten p? marssn?n,Op.36 No.6)、《初吻》(Den f?rsta kysseen,Op.37 No.1)、《幽会回来的少女》(Flickan kom I fr?n sin ?lskings m?te,Op.37 No.5)、《海边的阳台》(P? verandan vid havet,Op.38 No.2)。

《第五交响曲》(Op.82)

1914年至1915年、1916年及1919年多次修订

1914年5月至6月,西贝柳斯第一次访问美国,回来后不久便开始构思创作他的新交响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芬兰断决了与国外的经济往来,人民生活变得十分艰难,这当然也包括西贝柳斯――他无法出国,德国出版社又取消了应该付给他的版税。战争给西贝柳斯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烦恼中他又恢复了喝酒的旧习惯――要知道他在手术后的七年内没有再碰过烟和酒,这曾让艾诺十分高兴――不过饮酒并未影响他的音乐创作,经过几次修改后,西贝柳斯还是完成了他最为明朗舒展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1915年12月8日西贝柳斯五十岁生日那天,赫尔辛基为他举行了祝寿音乐会,并隆重首演他的《第五交响曲》。这部田园风格的作品充满了春天般令人心旷神怡的情调,或许是雅文帕(J?rvenp??)湖畔宁静的乡村生活平抚了他烦躁的情绪,又或许是他逐渐健康的身体使他内心愉悦,总之这是他后几部交响曲中将芬兰大自然景色描绘得最好的一部。虽然首演大获成功,还加演了三场,但西贝柳斯对初稿并不满意,后经过1917年及1919年两次修改才正式定稿。第二次修订稿于1919年11月24日在赫尔辛基演出,作曲家亲自上台指挥。

《塔皮奥拉》

Tapiola,Op.112 1925年至1926年

在《第五交响曲》首演后的第八年,西贝柳斯才连续创作了《第六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其实西贝柳斯对这两部作品早有构思,尽管主题还是离不开芬兰,但两者本质上区别很大。如果说四乐章的《第六交响曲》具有田园情调和芬兰民谣式温暖的话,那么单乐章的《第七交响曲》可谓西贝柳斯对自己交响乐创作的反思、总结和提炼:乐曲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交响曲四乐章的要素,将交响乐这一体裁的精神实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英国著名作曲家、评论家康斯坦特・兰伯特(Constant Lambert,1905-1951)曾称赞西贝柳斯的《第四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为“当代两部创造性的惊人之作”。西贝柳斯在《第七交响曲》于1924年在斯德哥尔摩首演后的第二年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岁生日,接受了芬兰政府授予他的白玫瑰十字勋章以及民众的庆贺筹款。这年他还接受了纽约交响乐团的创作委托,这就是1926年完成的音诗《塔皮奥拉》。

《塔皮奥拉》描绘大自然的气势和魅力超过了西贝柳斯以往的任何一部交响作品。塔皮奥是芬兰神话中的森林之神,塔皮奥拉意为塔皮奥居住之地,也就是森林。

芬兰国土的大部分是绵延不断的茂密森林,因此这部作品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出版的总谱扉页上,印有作曲家摘自《卡莱瓦拉》的四句诗,大意为:“北国绵延的阴暗森林,迷藏着神秘的太古奇梦,那是森林之神的住地,精灵们在暗处晃动。”但西贝柳斯的音乐并不按神话故事的内容发展,而只是对森林里各种气氛的生动描绘。

第6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年龄:23 岁

星座:天蝎

血型:O 型

学校:上海财经大学

专业:统计学

爱好:看影视作品、文学、旅游

职业梦想:编剧、导演或者制片人

你想show出自己吗?你想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吗?你想得到权威的职业规划指导吗?《职业》杂志全新打造的“职业新星”阵营恭候你的加入!只要你对职业有激情,对未来有梦想,对自己有信心,就请与我们联系。一旦被选中,你的照片与职业故事将刊登在《职业》杂志上,为你和你的职业赢得更多关注;同时,你还将免费获得国内权威人才测评机构提供的人才测评和专家指导。

来信请寄: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职业》杂志100029 电话:010-64919955-2151

也可发电子邮件至:

来信请附个人简历一份,个人精彩生活近照、工作近照各一张。

央视《绝对挑战》的冠军,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最佳女主角,新加坡旅游局中国华东地区办事处特聘实习生……一连串的光环罩在这位尚未完全走出校门的大学女生――杨轶莘头上,引发了笔者深入探访的兴趣。在一个冬日暖阳的午后,我们相约在上海财经大学的门口见面了。

校园里挖掘第一桶金

大一暑假时,杨轶莘和另外一个女生创编了《财大新生入学指南》,还拉了不少广告。“事实上,学生是这些广告商的核心消费群体,而这些周边商家的信息对新生其实也是一种便利,这对双方都有好处。这类实用信息其实正好是官方指南的空白”杨轶莘总结道。

后来这本只印刷了1000 册的《指南》一经发行就在校内抢购一空,她们的零花钱也挣了不少。她们本来打算第二年再出版的,可是后来的话剧团活动和学生会工作让杨轶莘无法分身,因而作罢了。

“我真的很喜欢演戏。演绎别人的生活,参悟不同的人生,也释放了自己”杨轶莘说起话剧团两眼发光。大二到大三,杨轶莘一直是学校话剧团的主要成员,也通过努力,获得过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的最佳女主角。不过,现在快毕业的她意识到该和这段经历说再见了。“以后就干脆从台前转幕后,写剧本好了。”杨轶莘不愿放弃这个爱好。

杨轶莘曾担任系学生会的宣传部部长,她觉得自己的协调和组织能力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对她在《绝对挑战》中的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赢在《绝对挑战》

“这是挺意外的事情”杨轶莘说起当初参加绝对挑战的原因,“当时看到新加坡旅游局在中国招实习生,自己大四了正好需要这样的锻炼机会,于是网上报名应聘。后来才知道和《绝对挑战》活动有这么密切的关系。”

一份平常心,让这个许多人都不看好的姑娘居然一路夺走了冠军。竞赛活动有好几千人报名,杨轶莘的简历通过了初审,得到了复赛的机会。没有功利心的她,泰然地处理评委们一个个刁难的问题,居然突破重围进入10强。而到这个时候,杨轶莘甚至没有把参加《绝对挑战》的事情告诉家人。真是个对输赢有点没头没脑的姑娘。

前往新加坡参加三强冠军角逐的时候,她居然采用很直接的恳求的办法,免费搭上了前往目的地的TAXI。

团队测试中,另外两名选手的意见严重分歧,杨轶莘因此当上了Captain。“当时真的有点手足无措了,压力非常大,而且另外两名选手都很优秀,自己有点自信不足了。这时候家人和朋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自己开始冷静下来,而且开始勇敢地承担决策者的责任”杨轶莘回忆说。

就是这么一个她,最终击败了7000多人,成为了《绝对挑战》的冠军,并且赢得了新加坡旅游局华东办事处特聘生的资格。她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一面在学校完成剩下的学业,一面开始朝九晚五上班了。

职业化是真正的绝对挑战

卸掉冠军光环,初入职场却得从“打杂”做起,许多超出她设想的难题在前面等着。

她负责市场助理的工作,习惯了师生关系的她必须马上理解员工和老板的层级关系,习惯了同学关系的她必须马上调整好和同事之间的合作关系,再加上自己还要代表公司处理和客户的关系――这一切要求她必须转换自己接人待物的频道。

“有时候很苦恼,因为社会关系和校园关系有着本质区别。为了适应新环境,自己费了很大力气,也走过一些弯路。好在单位的上司和同事都给了我许多帮助,今天回头看,真的觉得像蜕变一样。”杨轶莘感慨地说。

当她逐渐熟悉了公司的业务流程以后,挑战来了。老板决定把公司参加南京旅游交易会这个项目,交给杨轶莘总体负责。更为错综复杂的关系协调,真枪实弹的市场较量,对杨轶莘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她不仅要面对巨大的压力,还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来策划和执行项目。“你必须学会依靠团队的力量,必须以项目大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工作的要求,也是职业化的要求,

这才是真正的绝对挑战,而且这样的挑战将会贯穿职业生涯始终。”杨轶莘总结了开始工作以来的感受。

第7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个性化 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5-0133-02

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旨在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了解职业特性和社会需求,思考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职业生涯有初步的思考和规划,但对于学生而言也有学习一门课程完成一定学分之嫌,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如果学校没有相应学生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其作用也非常有限。多数低年级学生对大学学习和素质培训等自我潜能发掘缺乏合理规划,没有个人培养目标,一些学生有目标有规划,但由于学习习惯或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思想下的大学期间的个性化素质拓展做简要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自己兴趣、爱好前提下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未来所从事工作做出的方向性的发展方案。按照著名的职业规划大师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正处于职业发展五阶段中的探索期,在职业探索期大学生依据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特殊阶段特点,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具体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在确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

二、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指导下的个性化素质拓展

个性化素质拓展是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对学生在校几年的发展进行引导并指引学生进行规划,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时期,是人生的加油站。通过深入了解职业特点,在大学阶段合理、科学地规划人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旨在引导学生完成“个性化素质拓展”任务,即培养一种职业精神,养成两种意识,学会三种本领,为辉煌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个性化素质拓展就是让学生年年有目标、步步有规划、人人有本领,实现阶梯式接近职业理想。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发展让全体学生成长为有目标有计划、综合素质强、个性化特点鲜明的毕业生。

(二)基本内容

根据职业规划的思想,大学生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对当前发展任务的不明确性,个性化素质拓展针对大学生从大学第一年到第三年确定三个具体的“123计划”。

大学第一年的“123计划”:突破“1个弱点”,发展“2个特长”,参加“3项活动”。

大学第二年的“123计划”:争获“1项荣誉证书”,达到“2项过级”,至少参加“3项活动”。

大学第三年的“123计划”:探究“1项专业成果”,锤炼“2项专业技能”,实现“3项拓展训练”。

(三)实施的原则定位

导航标: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导航标,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开展引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个性,为其个性完善、人格健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施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人格上自尊等有效的人生导航。

反馈:结合专业特点,以Turbo c++、SPSS、MicrosoftExcel软件为支撑,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横向、纵向分析,即同一时期不同年级间的反馈信息分析,同一个年级在不同时期间的分析,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间的分析,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之间的分析找准实施对象的切入点,让资源得以充分整合,真正做到“谋个性之发展”。

调整:从高年级的反馈信息中总结经验并及时调整针对本年级和低年级的“个性化素质拓展”,使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得以在实施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个性化素质拓展的具体内容及措施

(一)大学第一年探索期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专题讲座等给学生介绍职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促使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等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并围绕这个主题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业规划。学生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下,认真分析自己的个人价值取向,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相匹配的职业特点,发掘需要突破的1个弱点,探寻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2个兴趣爱好,初步完成职业规划,计划参加与职业发展相关的3项活动,初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填写出《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项目登记表一》。

(二)大学第二年定向期’

通过第一阶段初步的职业规划和一年的实践,学生工作人员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号一次脉,认真分析学生初定职业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部分实践效果不太好的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人生的理解,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对学生初定职业规划的修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规划。学生要主动刻苦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认识,结合辅导员的指导,进一步修改初定职业规划,最终确立基本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为自己人生确立方向,切实加以实施,争取实现至少1项荣誉证书,实现2项过级(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至少参加有助于职业发展的3项活动,并在这一阶段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填写出《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123”项目登记表二》。

(三)大三冲刺期

根据学生大一和大二的职业目标选择和两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实践,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继续引导学生强化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职业素质进行进一步强化,拓展职业能力。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要重点围绕这个选定的职业目标去制订并实现大三的“123计划”。

1.探究“1项专业成果”。对选定的职业进行专业研究,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成果的研究与整理,形成至少1项专业成果。

2.锤炼“2项专业技能”。特定职业需要特定的职业技能,选定职业目标,就必须具有特定的职业技能,要通过定向培训、专业技能学习等方式锤炼出至少2项专业技能。

第8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今年2月份,像很多人一样,大兵也正在积极接触和寻找新东家。不过,与别人不同的是,大兵除了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理想与发展的公司以外,他更多的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提升的领导、上司。这一段时间,大兵时常嘴里叨唠着,“新年了,我的职场贵人在哪里?”

对于刚刚大学毕业不到三年的大兵,还没有到给一个平台或者一点启动资金就能自己干出一片天地的境界。所以,不管是老板也好,还是职业经理人也罢,阿兵还是必须上面有个人管着他,引导他。这倒不是说大兵没胆量、没野心。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先后、有个逻辑、有个时间沉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大兵在朦胧中早就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稳打稳扎,做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对于2008年,大兵对自己的要求是,不管在职位、薪水、或者是公司实力上,都要一年比一年有进步,绝对不容许自己走下坡路。对此,大兵经常发表豪言——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还远没有到吃老本、吃经验的时候。所以,实干、拼命,是大兵最显著的特点。对于成长,大兵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一定要找到最优秀的领导,这个领导,就是大兵朝思暮想的“职场贵人”。

大兵这三年来的成长,实际上是在职场贵人的帮助下完成的。

第一年,贵人引导上路。200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兵由一个学长引荐进了一家本土4A广告公司,学长就是大兵第一位职场贵人。在学长的耐心帮助下,大兵很快就上手了,成为公司最优秀的新人。

第二年,贵人让机会降临。2006年,因为对公司提供的待遇不满,引荐大兵进公司的学长离开了公司,这时候,大兵突然感到无依无靠,天天期待公司招聘新的策划指导。然而,这个时候,公司策划总监突然做出了一个让大兵意外的决定,由大兵担任公司策划指导,公司再招一位新人。回过头来看,策划总监给大兵的这次机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至少让大兵早成熟了两年。

第三年,贵人帮助创造机会。2007年,由于公司业务情况不好,大兵感觉到自己的发展已经严重受阻,寻找新的平台,成为大兵再次实现自我突破的最佳选择。出于对大兵前途负责任的角度考虑,策划总监不但没有挽留大兵,而且给他推荐了一家中小型广告公司。通过在这家公司一年项目经理的历练,不管在项目管理还是专业策划上,大兵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已经完全可以胜任广告公司策划总监或项目总监的职位了。

想想自己这三年的发展,似乎来得太顺利,自身的勤奋努力与职场贵人的鼎力帮助,让毫无背景的大兵由一个应届毕业生成长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职场新锐。然而,自己在职场上的顺风顺水,并不能让大兵感到舒坦和放松。毕竟,自己还年轻,现在也只是发展稍微顺利点,没取得什么成绩,更谈不上成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职场,花开容易,花落更快,危机感时刻环绕在大兵的周围。过去的顺利,让大兵认识到了职场贵人在个人发展中的价值。所以,大兵现在的任务是总结,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到必然,从被动到主动,对于职场贵人这一现象更深入、更理性地探索。

谁才是自己的职场贵人?

一般来说,从一个新人到策划总监的成长,少说也要四五年时间,而大兵只用了两年半。有了贵人的帮助,大兵少走很多弯路。所谓的职场贵人,就是能帮助自己快速成长的人。大兵的学长以及公司的策划总监都是大兵的贵人,是他们帮助大兵实现了快速发展。

结合自己的发展经历,反观自己的两位职场贵人,大兵给我们描摹了其心目中理想贵人的基本轮廓。他说,“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是选择上司和工作单位的重要参考因素。”

1、能够分享、不怕超越的胸怀

一个人如果职业发展不顺利,一般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缺少指导,第二是缺少机会。毫无疑问,领导有指导下属、帮助下属提高的责任,但很多领导却相当的保守。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撞在礁石上。在保守的领导看来,别人的成长也许就是在给自己断后路。大兵清楚地记得,2006年公司的一次老员工(骨干)会议上,公司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在会议上公开表示不愿意将技术传授给属下。

大兵的幸运,首先就是他一毕业就碰到了学长这样一个好指导,第二年又碰到了策划总监这样肯给机会的好上司。现在回想起来,一个充满耐心,对自己毫无保留的学长是多么可贵;一个胸怀宽广,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策划总监又是多么可贵。这也让大兵明确了选择职场贵人的第一个标准——拥有能够与属下分享,不怕属下超越的胸怀。

2、充满激情,拥有一颗向上的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贵人之所以不怕你成长后抢他饭碗,多数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心中有数。和你一样,贵人们也在充满激情地战斗,在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进步。大兵之所以和学长、策划总监投缘,是因为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大兵用自己的经验提醒大家,“那些丧失进步激情,拿光阴、经验换点生活费的老油条式上司肯定不是你要找的职场贵人,只有那些有追求、有事业心的人才是值得我们追随和学习的对象。”(本文作者:彭旭知)

3、话语权,能够给你点位置的屁股

屁股决定脑袋,要让自己从技能到心态上真正的成长,屁股能不能坐到相应的椅子上相当关键。对于毕业两、三年的新人来说,亲自主持项目的机会远比专业上的指导更为重要。2006年,毕业一年的大兵做上了策划指导;2007年,毕业2年的大兵做上了项目经理。大兵的成长,归因于自己的努力,飞跃于上司适逢其时地给为自己提供提升所需要的职位。“机会需要创造,但更多的时候,机会依赖上司的信任与给予”,大兵满怀感激地表述后亮出了自己选择职场贵人的第三个标准——“职场贵人在公司和业内的影响力,往往就决定了你在公司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怎样才能得到贵人的欢心

按照三年的成长经验,大兵总结了自己选择职场贵人的三大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只是我们单方面的指标,要知道,选择是双向的。如今职场,僧多粥少,领导不是你随便选的,贵人也不是你随便认的。你可以选择贵人,贵人同样可以选择你;你需要贵人的提携和帮助,贵人同样需要你的支持。贵人会从天而降吗?不可能。所以,怎样才能得到贵人的欢心?对我们来说,也许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在我的质疑下,大兵道出了其博得贵人欢心的“成功秘籍”。

1、让贵人看到自己的未来

贵人为什么会帮助我们提升,因为我们有前途、有未来。对于新人,至少是广告新人来说,拥有的永远是未来,重要的是永远是态度。不是每个人都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分享,而是他们害怕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很多上司之所以看重新人、培养新人,是因为聘用新人成本低、好管理,而又能创造超出成本的价值,让自己拥有做任何成功案例都无法比拟的成就感。

反过来,新人要想得到公司、得到领导、得到贵人的帮助,你必须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看到自己的激情和上进,看到他们耐心帮助的结果是多么有价值。大兵之所以左右逢缘,职场路途中屡屡有贵人相助,是因为他那种上进心在打动和鼓舞着周围的同事和领导。

2、塌实工作,远离抱怨

混在职场,经常会听到有人大声宣扬“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论调,对于一个打工者来说,这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自信与争取。然而,如果你是新人,而你又有持有这样的一种观点,那就要给自己敲响警钟了。

2006年,当大兵刚刚升为策划指导的时候,就有很多同事为他感到不值和不解——“工资这么少,还这么卖力干啥?”。在同事的影响下,大兵在心中的天平也有过偶尔的失衡。然而,大兵对此并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兵的努力,分担了策划部的很大一部分工作,直接的受益人自然就是公司的策划总监。本来是因为人难招而破格将大兵提升为策划指导的总监,对大兵的塌实肯干大加赞许。所以,当后来大兵因为遭遇瓶颈而提出辞职时,总监并没有挽留,反而利用自己的关系给他推荐了一家更有表现机会的公司。

总监、主管们之所以选择新人作为同事,除了考虑到新人便于管理以外,很大部份是受限于老板规定的人力成本。因为同样的项目,招聘新手相对于招聘熟手,部门主管的工作量肯定要大很多。在这个时候,如果新人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努力为领导分担工作,是绝对得不到领导的欢心的。

3、保持学习的心态

不管到哪家公司,不管应聘什么职位,大兵都以学习目标。“不管你毕业的学校再好,你个人的能力再强,我的观点是,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必须从这个公司学到一些东西”,大兵还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学习的姿态,更要有学习的心态。为此,大兵特意列举了2007年3月的一次“保持学习姿态”的经历,“3月7日,刚刚做上任项目经理大兵正式接手第一个项目,周围的同事对这个外表稚嫩的年轻人更是充满百般的质疑和不屑。其实,这个项目大兵在以前的公司就已经亲自操作过很多回了,项目的成功应该说是手到擒来。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个时候,大兵并没有摆经理、老手的架子,也没有急着表现,而是就项目的背景、操作细节、公司的相关案例等向老同事进行请教。同时结合自己的操作经验,对整个项目进行策划实施,最终项目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以学习的姿态示人,保持谦虚、务实、与尊重,职位再高、水平再高的人都会在你面前放下身架,乐于和你分享,贵人才会来到你的身边。”大兵对自己的这次公关非常满意,“通过‘请教’,我不仅仅了解到了公司项目操作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同事,消除了他们对我的戒心,合作起来也更加顺畅。”

4、感恩之心不可少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是职场人士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站在贵人的角度,感恩回报也是必须的。贵人与我原本不相识,他们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去付出;有些看似无私的付出,其实也只是回报的形式与途径不同罢了。大兵能得到几任领导的关照,很大部份是因为大兵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贵人们分担了工作、创造了业绩、收获了成就感。

第9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文

终身教育成为国际潮流

国际社会称老年教育为第三年龄教育。教育专家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四个年龄期,第一年龄期为幼儿到青年(以学校学历教育为主);第二年龄为成年期(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第三年龄期是退休或低龄老年期(以老年教育为主);第四年龄期为年老体衰,逐渐依赖他人赡养护理照料(以自我休闲为主)。第三年龄大学教育是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最后阶段。老年人通过教育,调节心理、生理活动,本质上以精神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而积极促进人口健康老龄化,使老年人推进和延续进入第四年龄期。

第三年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上世纪年代的欧洲,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结合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百余年的实际,首先提出:“教育应成为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应贯穿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现在,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教育思潮。

我国老年教育从创办到现在经历了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大力兴办第三年龄教育,广大老年人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融入群体,使我国老年人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中,提高了生活、生命质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用自己新的视野、新的风范,积极参与社会,发挥了自己的睿智和才能,展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新的生命力。我国第三年龄教育在创新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宝贵的基本经验,得到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的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在世界第三年龄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第三年龄教育蓬勃发展

我国第三年龄教育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迅猛到来和干部制度改革,而蓬勃发展的。年,山东省率先创立了第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大学,标志着我国第三年龄教育迈出了第一步。年来中国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发展到现在已达到万所学校,在校学员多万人。这种积极健康的终身教育,为众多老年人提供了终身教育的机会,增长了科学文化知识,增添了生活乐趣,提高了生理、心理素质,焕发了青春,再现了人生价值,成为独具特色的教育创新。

我国第三年龄教育具有东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好经验、好形式、好内容,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科学、多学制的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在:教育注重“学、乐、为、教”相结合,体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造就与时俱进的,自尊、自立、自强,有作为的新一代老年群体;教育、教学内容体现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普及性和趣味性。根据老年学员的年龄大小、文化程度、职业职位以及个体习好等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教育管理上体现严谨有序的管理,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授课形式采取就地就近,学量适中,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师资队伍采取专职、兼职以及聘任相结合,已形成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和谐社会内容成为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