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住宅规划范文

住宅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住宅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住宅规划

第1篇:住宅规划范文

关键词:住宅公共建筑;建筑设计;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public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residential area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specification is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specifica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new and old. Mainl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 residential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h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supporting facilities, etc.

Keywords: residential public buildings; Architectural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4文章标识码:A

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和精神面貌,其公共设施的规模也反映出居民的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是衡量当地文明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规划设计

1.1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住宅区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对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配套设施、道路红线、建筑线等的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的设计。

1.2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目的

对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主要是为了确保居民的基本居住生活环境,科学、合理的进行使用土地和空间,以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通过对住宅建筑的规划建设成为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建设组织有序,配套设施完善,环境舒适优美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现代社区。对住宅区的设计主要是能体现经济、环境与技术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考虑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对建筑外在形式及内在功能等因素的考虑,使之能够符合住宅建筑发展的方向。创造一个符合发展潮流的高素质、新时代居民建筑。商业设计也要符合现代商业模式,并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及空间,营造一个具有亲和力和人文特色的商业环境。交通的设计要以适合居民环境为主,必须满足人们对小区环境、交通流线及停车方便之间的关系。另外居住区的配套设施,也要与人口规模相对应,可以根据人口及建筑结构类型进行灵活的安排。

1.3住宅规划设计原则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要符合人本原则及自然规律的发展。居住环境主要是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满足城市建设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符合城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的原则,并且商业购物、绿化环境、配套设施必须与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合理设计居住生态环境及生活空间,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及环境质量,整体上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民族习俗、及传统风貌等特点,充分考虑建筑的通风、光照、防灾、管理等条件,利用当地优势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环境优美、安逸雅致的生活居住空间。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了方便居民居住外,还要考虑工业化生产、基础设施、建筑群体、社会化、智能化管理等条件,以满足居民的生活及安全要求。

1.4住宅区规划理念

住宅区规划设计要符合三个理念,第一,要加强绿化景观的设计,引入生态景观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舒适的安逸环境,让居民感觉到真正接触到大自然的享受;第二,在规划设计中要满足功能多样化及多元交往的空间,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活力的空间环境;第三,强调人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注重绿化景观的设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居住空间。

1.5用地规划

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考虑地块周边的环境和总体布置,在设计中首先对用地环境、建筑功能、配套设施及综合布局进行考虑;其次就是住宅区的生态景观环境和环境品质。

住宅区的功能分为商业功能区和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的设计主要是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与周边经济区共同发展的经济活力,成为具有商业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群体。居住功能区的设计主要满足建筑的朝向应处于最佳位置,要使整个建筑群体形成错落有序的空间序列,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道路的总体布局要以交通便利为主,满足车辆穿行畅通,主次道路分明,即便利使用方便及消防需要,方便车辆的出入,还要营造安静、舒适的小区环境。

建筑规划设计

2.1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层高、阳台、平台、过道、跃层住宅、走廊、地下室等的设计。为保障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建筑设计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的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的规定,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

2.2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应按照招标要求,其设计应符合现代化的建筑特色。建筑设计的功能使用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主体建筑要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要符合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提高生活居住质量和生活品味。

2.3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是对户型的设计、配套设施及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建筑设计中户型的设计是最主要的设计因素,房间设计的尺寸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从功能上,保证交通路线流畅,减少户户之间的视线干扰,确保每个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控制好客厅、厨房及卧室的面积,确保建筑有良好的朝向和视觉。

公共配套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等设施。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必须符合人口规模,并根据居住区的结构类型,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的布局,以充分发挥设施使用功能,更便于管理。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应采用两侧布置使用的方式,以提高使用空间。为了安全起见,地下停车场应安装自动报警器和灭火系统。

2.4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

建筑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建筑的本身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建筑的美感有机的融入到整个环境中,充分体现建筑的独特性,并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的活泼、轻盈的现代风貌。

住宅建筑设计的立面设计是通过装饰和材料的结合要素组合起来,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给人们带来亲切的美感。

2.5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住宅室内环境设计应满足日照、采光及通风的相关条件,每套住宅中应满足获得日照的条件,卧室或起居室应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风。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保证室内保温、隔热,冬季保温取暖,夏季隔热凉爽。住宅的卧室、起居室是用来休息的场所,因此,其设计必须满足隔音的效果。电梯等有噪音的设备不应与休息室紧邻,如果受条件限制必须紧邻的,要采取隔音、减振措施。

总之,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始终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打造。因此,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满足居住功能多元化,住宅建筑设计精品化,住宅设计规划要有超前性和弹性,并应满足多样化的设计方式。

结语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并遵循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创造出更加舒适、便捷、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创造一个科技环保、健康舒适的宜人社区居住环境。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设计单位和相关人员不但要实现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全面促进住宅小区绿色环保的目的,并且达到住宅小区科学利用自然能源降低能耗的、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目的。为了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环境全方位的需求,为了使小区住宅达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协调统一,我们必须对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更高层的突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凯.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探讨.江西建筑.2011-12-30

[2]于富昌.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创作与节能.住宅科技.2005-05-20

[3]李文辉.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的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9-01-11

第2篇:住宅规划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的住宅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等几个时期。之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住宅产业被注入了勃勃生机,在恢复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需求改革,在改革中一步步完善,逐渐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就了繁荣复苏期。在有利的政治环境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与房地产业密切联系起来。在住宅与房地产业经历了顶峰、受挫相持之后,逐步进入了平稳发展过程和高速发展时期。随着“要把住宅建设最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政策的提出,围绕住宅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实现住房分配的货币化,构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体制,以物业管理作为基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费市场化程度,努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住房要求,实现了住宅变革。

但是,从住宅建设上看,全国范围内,住宅小区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长条形和行列式的形式,形式比较呆板,没有地方特色,更不用说个性和独创性。条形住宅和行列住宅模式的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没有任何韵味,更没有合理利用空间。之所以会这样,从科技发展领域来看,我国的住宅建设还没有摆脱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住宅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体系,工业化水平还很低并且住宅技术的发展是以推广单项技术为主导,技术上缺乏有效的集成,没有形成完整系类的建筑体系。从体制上面来看,缺乏有力的经济、技术政策的保障和必要的优惠政策和调控手段,很难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自我发展、创新和完善的市场激励机制,并且缺乏统筹兼顾、统一协调的领导决策机制和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

2、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为了能够建设出未来世纪的美好家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①住宅建设要时刻体现以人为本。因为住宅使用者主体是人,而且住宅建设要创造出即方便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这些个性和所展示的才华,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②住宅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很多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大力宣传经济于资源的节能型消费。住宅在建设时,也要本着节能、节地、节材料的原则,建设成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③住宅建设要格外注重环境保护并且还要充分反映出科技的进步。环境是保障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部分,创造优美的室内和室外环境是我们明智的选择。这个世纪,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设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要建立智能化住宅通讯和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使住宅与高科技信息化社会相协调。④住宅建设应站在当今住宅产业化现代化的角度。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住宅性综合评价体系和符合住宅产业化的建筑体系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⑤由于景园空间即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城市住宅小区成败的关键,如何在高容积率和场地局促的条件下创造层次丰富的景园空间,使社区内部各种活动各得其所是规划面临的挑战。城市住宅小区应采用多种设计手段,尽量避免高层高密度带来的空间拥挤与视觉压抑。一是以“园中园”为重点进行绿化。在小区内部设置一个“”型的公共绿地,与的“『”型城市防护绿带形成一个“『”的绿化围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外园”;在小区内部的组团围合,塑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空间,形成多个小的“内园”。二是突出综合节点式的花园布局。每个组团内都设置小型花园,使之独具特色,居民可以在休闲中使用一些健身器材,与自然接触。三是构筑围合而不封闭的组团空间。在内部区域主要是以相对较低的板楼为主。建筑布局尽量通透,形成丰富的体型轮廓,围合而不封闭的组团空间。四是营造以公共活动为主的多层次社区活动场所。沿道路设连续的商业界面,内部主要中心绿化中建筑局部架空,作为社区小型公共场所,形成以公共活动为主的多层次社区活动场所,架空部分不仅丰富视觉景观的层次,且为住户提供风雨无阻的户外活动场所。特别是在有限的场地范围内建筑围合形成集中的、多层次中央花园,集中的绿化、水体、公共绿地、私家庭院、小品等通过场地与步行小径连接,共同演绎可游可居的社区活动场所。五是突出人车分流以形成自然与人工相得益彰的景园环境。为了保证城市住宅小区活动场所的完整性,可采用部分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住户从主要出入口返家的过程,接触到的是丰富多彩、自然与人工相得益彰的景园环境,让住户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家”的氛围。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组景,尽量减少硬质景观。

3、住宅规划设计应该注意的方面

要想建设成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性的居住小区环境,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住宅小区的容积率。采用一梯及多梯的板式住宅单元组合,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追求幸福指数的提高,板式户型因为具有卓越的空间效果和人性化设计,成为了市场的首选和提高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合理应用能够注重板式高层注册形象的暖色调设计和合理布局道路和景观,使小区整体空间景观和小区道路相结合,建立景观通道,形成“骨架明亮、结构清晰、环境优美、空间丰富”的居住生活环境。②合理制定日照与建筑间距。日照间距对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居住环境卫生、提高土地利用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定合理的日照间距是设计师和科技工作者永恒的追求。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按照正午12 时太阳高度角和按照正午前后获得连续的规范日照时数为依据来获得日照间距。增加建筑层数,是加大建筑间距的首选。③科学规划住宅区内空间形态。住宅区内空间形态与城市空间密切关联,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科学规划住宅区内空间形态是改善居民生活空间和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④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对各种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强,导致了城市用地的紧张。而住宅小区是城市的主要用地者,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开发商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视越来越强,因为地下空间资源可以缓解用地紧张,地下空间成为了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是,虽然地下空间开发可以大量节约土地资源,增加住宅小区的容纳力,但是对它的开发也不能是盲目无限制的。因为地下建筑物建成之后,要想再对其进行改造或者改建,难度就会变的很大,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有很强的不可逆性。所以,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之前,要利用现在科技手段对地下空间资源和需求状况进行分析,以求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小区地下空间资源。⑤住宅单体的建筑设计。在对住宅单体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小区容积率、日照间距、建筑间距、空间形态、地下资源等一系列方面,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和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住宅小区时,应当注意小区空间形态规划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关联,保持他们的一致性。遵从自然,尊重原有环境的要素,利用改造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结合,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的环境,使满足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不以破坏周围环境为代价。

参考文献

第3篇:住宅规划范文

关键词:传统的庭园现代的庭院生态景观

现代住宅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在人口膨胀,迅速城市化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土地寸土寸金,房屋建筑占地越发珍贵,城市与郊区种房的盛行,城市住宅的拥挤也日益张显。现代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有什么样的需求呢?现代城市的居民有什么需求呢?在此作点探索。

1、中国古代庭园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庭园的特点表现为: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本于自然,筑山便成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历来造园都极为重视。筑山就是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为点缀,中国人历来都用“山水”作为自然风景的代称。山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因素,既是静态的美,又有流动状态的美。

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成为造园的重要技艺,而且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关系密切。人工理水,必须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植被配置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妍,都以树林为主调,因为翳然林木最新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界丰富而繁茂的生态特点。植树虽不讲求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以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富翳郁之感,运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由于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内墙与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利用建筑内部与外部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优秀的园林作品,尽管建筑物比较密集,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囿于建筑空间之内,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和谐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风景画,前者重写意,后者重写形。中国画家能以最简约的笔墨获得深远广大的艺术效果,这种情况与园林对大自然的概括、抽象,从而获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十分相似。中国园林“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涵蕴意即主观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生活景物。绘画重写意,贵神似,写意与神似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中国园林与“天人合一”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为主导有直接关系。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庭园的四个基本要素,筑山、理水、植物的配置,建筑营造便相应地成为四项主要工作。

2、西方传统庭园的特点

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古埃及的以绿洲作为模拟对象,由于尼罗河的每年的定期泛滥,退水之后要丈量土地,几何学发展,园林出现规整式几何特点。

古希腊园林:(1)在体育竞技场,种植大片遮阳的林荫道,为了灌溉引来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水景。大量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雕像、林荫下设置座椅,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城市宅院,四周以柱廊围绕形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

罗马的别墅园林修建在郊外、城内的丘陵地带上,当时的一个官员这样描述:“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长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置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道,敞露在阳光下的洁池、华丽的客厅,精致的餐厅和卧室……。这些都是为人们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谧的休息场所。”在游廊的墙壁上画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造成一种扩大庭园空间的幻觉。

阿拉伯以阿尔罕伯拉宫的石榴院,中庭纵贯一个长方形水池,两旁是修剪得很整齐的石榴树篱。水池中摇曳着马蹄形的券廊倒影,显出一派安谧、亲切的气氛。方整凝静水面与暗绿色的树篱对比着精致繁密、色彩明亮的建筑雕饰,予人生动活泼的感觉。

这些庭园都倾向于山水自然的精华集于一处,体现生态的和谐,风景优美和富于情调的美,特别是符合人的生活、休息、怡情和人的自然的需求。

3、现代住宅小区的庭园现状

西方的园林表现为以规整式园林为特点的法国园林和风景式的英国园林。但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作为人来说,都是地球自然发展进化的产物,人是地球的人,自然的人。因此人见到园林和自然的风景等都会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

现代的普通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地形非常的平,很少起伏变化或者削山变平,是平面园林不是立体园林。树木的栽种,过分偏于视觉美化,不重视地方性和生态性。树木常常是人们认为的名贵品种,本地化的树种被认为没有档次。小桥流水很少,流动的水就更少,往往被污化,成为环境的痼疾。

现代住宅小区,现代城市居住环境表现高楼大厦,马路成为纽带,建筑密集,自然状态完全消失。古代庭园,人所居住的房子,低矮,高不过3层的楼房,即使是皇宫、汉朝地主的坞堡、四合院,建筑密集,庭园内树木比现在的庭院也不会矮小,甚至于高大,常常是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而现代住宅小区,高层与相邻高层的高度与距离之比与传统庭园无法比较。现代人也不可能尽如古人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觥筹交错,在白墙黑瓦之间,小桥流水中,曲觞流水中品位诗情画意。现代人可以品味这样的文明成果,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处处品鉴这样的文明成果。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古代人生活节奏慢,现代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使得现代人的生活变化多样,文化背景发生变化,享受的文化成果也呈多元化的趋势。古代人烟稀少,生态、绿化比现在好,工业污染不存在,自然生态是现代的生态环境不可能相比的。从住宅的容积率方面来说,现代城市住宅容积率本来就很高,绿化率低,树是低矮灌木,修葺整齐低矮的绿篱,草坪是大片的,整体而言,绿荫蔽日的盛况没有,原本低矮的灌木丛,在高楼上看起来更是低矮、渺小。人是会走下楼来,会走进生活,人更需要的是生态平衡的自然,人需要的是大树,人需要传统符号来维系着精神,需要各种文化来传递的地域性和精神象征的人类自然性的家园,如中式传统亭台楼榭、松竹梅菊,西方传统的修葺几何化的绿篱,欧洲古典的雕塑、柱石、长廊等园林庭院,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的现代材料和形式的庭园,来折射不同人群各自的生活意愿和精神寄托。

4、结语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不仅仅是建筑的美,而应表现在现在住宅景观规划的绿地景观系统符合人居生态的需求。庭院不仅仅是国粹的传统园林,也不仅仅是几何化的西方的庭园,当然,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的庭园,自然环境也优美。现在的住宅庭园,没有古木参天,至少要有大树或者树木成林的绿化区域,绿化的系统表现为大树、小树、灌木、藤蔓、草坪相互交织的、层叠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现代住宅庭院景观表现为一种生态的需要,景观设计在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的时候符合现代人多元文化和经济的需求,特别是符合现代人向往绿色生态、绿色自然和地域特点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梦林[2]李振煜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1]《园林建筑设计》刘管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4篇:住宅规划范文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规划;健康绿色

前言:

每一个建筑,都有它自己的功能,根据人们的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来进行施工。我们知道,建筑设计的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一般都有自发性,属于活跃的因素,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尤为如此。在建筑中,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以空间形式的反作用,来推动功能的发展,它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只是它功能作用的一个方面。

1、未来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要求

(1)健康住宅的要求。将围绕人居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相关问题,在居住环境的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健康性上找出相应对策和解决方法,来实现人类居住与健康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控制居住条件的恶化及环境的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的蔓延。

(2)绿色住宅的要求。人类发展带来的生存压力催生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住宅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资源与环境负荷,最大限度利用已有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3)住宅的规划与设计,首先以人为本,要结合城市的自身特色,小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对小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创造良好的小区环境的基础,布局要求功能合理,结构清晰,让居住者能在其中方便、安全、卫生、舒适地生活。住宅空间应以居住生活行为规律为准则,满足居住者生活,生理,心理的需求;居住功能空间应齐全,动静分开,洁污分离;主要居住的房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各种设施齐全,能满足节能的要求。同时满足居住者私密性,交往空问,使用灵活性以及日常安全的要求。

(4)细节上的设计要求。我们对未来的住宅标准将会有很大的一个提高,细致之处将得到更加的重视。节部的细部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细部设计、细节点的处理也是非常的重要。任何设计上的尺寸、体量都应从人的生理学上考虑,作为主体人要感受到外部环境的一个舒适程度,可以直接衡量设计的一个好与坏,千万不能忽视在细节的小问题,一切从人的需求考虑是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

2、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园林住宅环境发展的大趋势,环境规划已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必须和建筑一起整体考虑。小区环境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绿化、健身、休闲、观赏、智能等几个方面,要视小区的特征、附近相邻街道、建筑风格进行综合设定小区环境的主体风格,再对其进行功能性分区,按小区面积、本地环境进行综合布局,做到人与自然、住宅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时应在空气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等方面进行专业考量,充分改善居住环境。

3、小区功能性设计

建筑用地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用地配置合理,布局结构清晰,整体协调有序,容积率控制得当。

(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主要是指在小区内分为居住区、休闲区、商业区等一些区域的划分。功能分区我们应明确,结构融洽但互不干扰,同时也应有机的结合,避免生活上使用的不便。

(2)用地布局:用地布局应做到清晰明确,协调有序。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等。规划时应注意群体建筑的布局,使建筑与建筑、楼群与楼群、区域与区域之间都能做到充分协调。

(3)绿色生态道路系统应以方便居民出行的需求为前提,保证无障碍通行。能方便消防、救护等抗灾设施车辆的进入通行。人车的分流,是要通过对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合理设计,创造一个有生机活力的体系。降低机动车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恢复道路的人性尺度。

4、住宅生态文化规划设计

它是以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为主题,从空间、环境、文化、效益4个层面进行综合性组织与合成,争取人、住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恰当地融合与共生,它主要体现在:

(1)总体规划注意与城市空间、用地环境的良好协调。

(2)布局的方式与整体合成要注意造就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绿地静美的生态环境,有赏心悦目的空间、绿地,人车分流的安全通道,富有人情味的休闲地方、健身活动的公共场所。

(3)密切邻里关系,建立社区群体认同,确立归属感,提高防范性。

(4)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摒弃糟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与自然和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5、倡导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要素

下边着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要素的实现进行分析,并给出其实现方法:

5.1建筑内部结构设计要素的实现

5.1.1 能源利用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了首位。本文作者认为绿色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人员要做好三大方面工作:①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② 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③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例如,建筑的围护结构和供热、制冷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可设置温度阻隔区:利用自然光,减少电能浪费;合理控制建筑物体型系数,降低建筑能耗:优化建筑建筑布局,尽量保证建筑建筑单体有足够的迎风面,高低建筑错列布置以利于建筑通风:优化平面设计,平面形状尽量规整,减小护结构面积,合理组织穿堂风,加强空气对流,创造宜人的室内环境。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5.1.2 水热环境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的建没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 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2 建筑外部结构要素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要素主要是体现在环境绿化上边来。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环境绿化。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的面积,并尽可能的多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要高几倍。当前,大多数住宅小区常常采用水泥砖来铺地,这对小区环境是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革等一些。在另一方面,绿化可以有创造性的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互的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现已有的条件。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添景等多种的手法,使住宅区内外环境相互的协调。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结构要素就得以实现。

6、结语

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突出本地域的特色,既要与所规划设计地区的周边环境相协调,又要做好小区建筑内部的环境规划设计,既要以人为核心,又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倡导绿色生态建筑,人文景观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邢峰,牛永宁,王庆军,郭烨.绿色建筑结构体系中的节能问题[J].深圳大学学报2001-12-30.

[2]孙贵文,冯俊捧.新时期住宅设计的理念,山西建筑,2005.

第5篇:住宅规划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存在问题;措施

一、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水平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住宅小区需要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功能和生活便利的同时,还需要为人们在此环境下生活感到足够的舒适。为此,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下述几点基本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升高,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论也随着时代根据新需求调整,需要结合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新要求,为其提供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住宅环境。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全球资源逐渐减少,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着眼于人居环境的构建。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应将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做到可持续发展。

1.3生态环保的原则。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遵守的生态环保原则,核心目标就是保证居民生活在绿色环保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在通风、日照和采光上做好相关的规划设计,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提供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

1.4整体规划的原则。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在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以及小区所具备的物质条件,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使之与城市文化形成有机的整体,加强居民对于城市的存在感。

二、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商业环境混乱

小区内商业用房过多过滥,住宅区内饭馆、家庭旅馆、家庭美容院、家庭英语辅导班、婚姻介绍所、牙科诊所等纷繁复杂的商业内容在小区随处可见,环保、城建、工商、社区多头管理,却无从根本治理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2.2 生态环境单调

小区空间环境品质不高,有些地段好的小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部分中心绿地面积虽多。但儿童活动设施缺乏,功能性及亲和性差,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缺乏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由于小区园林绿化大多是草坪加灌木及少量的树木的模式,原有植被在重新绿化时一般全部被铲除,使得植物物种和群落的多样性被破坏,植物种类单调,易引发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和植物病虫害的爆发。

2.3 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

城市开发时打通道路,或将不通车的人行小道拓宽,变成随时可通机动车的小区道路,使城市交通被大量引入住宅小区内部。这种做法虽然从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现有主次道路的交通拥堵状况。方便了有车族,但却影响了许多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噪声和汽车尾气等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空气质量,夏季开窗多更为突出。

2.4 对老年人住宅及配套设施考虑不多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养老成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但现在开发商对老人专用小户型住宅,和子女邻近居住或共同居住的户型及配套设施问题考虑较少。

2.5 健身和儿童活动设施较少

因为缺乏规划和经济上的原因,许多旧居住区根本没有健身器械和儿童活动设施。儿童的活动范围狭小,只能在小区内部道路和水泥场地上玩耍,不利于安全和看管。

2.6住宅小区建设突破了环境承载力且科技含量较低

小区内固体、液体及气体垃圾的处理消极被动;雨水收集利用、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率很低;太阳能技术利用不多,智能化小区就更少。

三、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3.1注重小区区位分析

小区规划设计开始应做区位条件分析,充分了解区位的优势,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师只有正确把握每一个小区的区位条件,才可能设计各具特色的小区。不同的区位条件导致设计的思想理念截然不同,小区形象塑造的出发点也根本不同。例如在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城镇,小区规划设计就不应盲目求大求洋求气派,而应追溯、演绎、延续地区历史文化,从而体现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个性;反之,在南方经济发达的沿江城市中,由于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城市现代气息浓厚,小区设计风格和内陆城市有很大差异。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地段上的小区区位条件也大不相同,设计者应认真审视,以利于创造不同特色的小区。

3.2重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

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环境中,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好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越来越受住宅居民的重视。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当中,要将环境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阶段来进行。在保留小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加上现代的设计手法,这样形成后的住宅小区不仅延续着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而且还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满足住宅小区居民对人文氛围的需求。另外,还要注重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所在小区的地形、地物以及地貌的特征慎重的考虑,对于在住宅小区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对其不要破坏并保持原样,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分的利用上,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与自然环境融合到一起的、并具有本地特色的、使居民感到舒适、幽雅的适合居民居住的生活环境。

3.3适当的建立合理完善的配套公共设施

当今,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建造之势越大,似乎象征着小区的档次越高。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建造的多、功能全,这只能说对城市功能的不足起到了弥补的作用。但是公共设施建造的越大、越多,想要得到正常的经济效益、维持正常的运营,那么,就得从小区外招揽人员进来。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小区的环境,更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干扰。

3.4增加活动场地

随着人们工作强度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早已成为一种共识,人们迫切需要走出钢筋水泥丛林,在一个相对开阔的空间里与邻里自由交往。故小区应充分重视公共活动场地的设计,为住户提供锻炼身体、交流思想的场所。很多小区中的场地设计盲目追求构图效果和视觉冲击力,轴线和广场很是气派,但空间缺乏亲切感和凝聚力,这要求设计者进行景观场地设计时,不仅从自己的角度思考,而应从住户的角度思考,重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户外活动的需求,创造层次丰富适合居民停留交往的室外空间场所。

目前小区活动场地一般结合多层次的景观体系来塑造,主要包括小区中央水体、观景栈道、构架广场、组团院落等景观,在小区主次空间轴线的控制下,各种活动场地分别与小区主入口、会所、中心广场、亲水平台等节点相连接。(图例:金华欧景名城总平面图)

3.5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引入智能化建设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随着我们国家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及发展,智能化建筑已经引入到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智能化的内容主要是:将小区的管理中心为总指挥部,然后再由总指挥部派专们的工作人员对个户居民的水表和电表以及煤气表进行集抄,另外还包括小区网络的建立,三防的建立,信息的综合服务,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等内容。

结束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住宅建设必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在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做到安全、便捷、舒适、美观。

参考文献:

第6篇:住宅规划范文

一发展现状。时期以来,由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居民居住水平普遍提高,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住宅质量不断提高。”时期,全市住宅建设投资11.68亿元,建成住宅面积192.66万平方米,城镇实有住宅总量587万平方米,成套住宅55195套,城镇人均住宅面积达到15.91平方米。”以来,全市住宅建设投资7.96亿元,建成住宅面积84.15万平方米。年,全市总人口275.75万人,县城居住人口40.06万人;城市实有住宅总量687.84万平方米,成套住宅58219套,城市人均住宅面积达到17.2平方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1.8亿元,人均GDP40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3元;城市规划区控制面积103.8KM2建成区面积36.45KM2

全市城市低保家庭23462户、47127人,其中城区17220户、33802人,截至年月11日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区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象4043户、12429人,年廉租住房保障1524户、3934人;年廉租住房保障申请4043户、12429人,对符合条件的,年底争取做到应保尽保。

全市住宅建设快速发展、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地方财力困难,调控手段弱,人多地少、土地供给紧张;住房供给体系和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住房供给体制不顺,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商品住宅原材料价格上涨快,加剧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地震城市住房受损情况。特大地震使全市城市居民财产遭受严重破坏。城市居民住房受损338.4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9186户,其中倒塌或危房67.8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7853户;严重损坏56.54万平方米,涉及居民6544户;一般损坏214.1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4789户。恢复重建需投资22.8亿元,其中:倒塌或危房和严重破坏需要拆除重建的住房约98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500元计,需投资14.7亿元;加固28.27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600元计,需投资1.7亿元;维修214.12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00元计,需投资6.4亿元。

二、-年住宅建设规划

一编制依据

全市住宅建设规划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4号)国务院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37号)和建设部《关于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165号)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46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地震灾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住房发展情况和居住现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情况为编制依据。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住房基本需求为目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住宅发展模式,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完善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梯度消费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为主的住房建设,调控住房供应结构,推进住房保障,保持住房供需平衡,稳定住房价格,引导合理消费,促进全市住宅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努力提高和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条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力争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使地震灾后居民住房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住房条件基本达到或超过灾前居住水平。

三)基本原则

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总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的原则;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建设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四个结合、四个不建”原则;坚持生态环保、改善环境的原则。住宅开发建设总量与灾后重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消费水平和住房需求相适应。优先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优先建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住房项目。地震灾后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实行原址重建、异地重建和维修加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现行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相衔接,搞好住房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以满足受灾城镇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四)建设目标

1建设规模:规划期内住宅建设总量为429.06万平方米(其中:灾后重建98万平方米,居民居住水平提高22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人口需求59.4万平方米,棚户区及旧房改造46.6万平方米)共49000套(附表)

2住房结构:规划期内,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危房改造(包括“地震灾后城市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棚户区及旧房改造)所占比重控制指标分别为49.99%19.39%2.65%和27.97%即规划期内计划新建商品住房建设面积214.49万平方米,约21400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83.2万平方米,约10330套,廉租住房建设面积11.37万平方米,约2270套,灾后重建及危房改造120万平方米,约15000套。

3套型比例:规划期内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控制,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控制在78%左右,即规划期内,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建设面积控制在337万平方米以上,约42580套。

4用地规模:按照住房建设规模,规划期内,新增住房用地约205公顷。其中,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用地供应控制在109公顷以上。经济适用住房用地42公顷、廉租住房用地6公顷。

5用地布局:按照近期城市建设规划,规划期内市区的住宅用地主要在东江新区、钟楼滩新区和旧城改造区;各县城按照近期城市建设规划和住房建设规模,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做好住房用地布局,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承受能力,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用地。

6综合目标:按照建设“生态、文化、和谐、富庶”发展战略和“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节能省地、生态环保、文明舒适”总体要求,保持住房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确保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创造生活便利、宜居和谐的居住环境,总体容积率控制在2左右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到年底达到23平方米。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搞好地震灾后住房恢复重建各县(区)要把恢复重建损毁住房摆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适应城镇居民住房建设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府补助政策,对于可以修复的住房,要尽快组织鉴定设计,抓紧维修加固;对于重建的住房,要科学选址、集约用地、按照抗震设防标准,尽快组织实施。一是编制好恢复重建规划。各县(区)要尽快完成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并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科学论证和积极落实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项目,建立恢复重建项目库。要积极开展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项目的选址、土地调整和规划设计工作。二是争取恢复重建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的同时,多途径多渠道筹集恢复重建资金。三是建立和完善住房项目业主负责制,按照受灾项目属性和房屋权属,积极组建业主委员会,完善业主自治制度和恢复重建业主负责制,理顺灾后重建机制,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二)坚持市场化方向。通过制定和实施房地产业发展政策和住房保障政策,综合运用规划、用地、价格、财税和金融等调控手段,因地制宜地调节商品住房供应规模,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实现房地产市场供需均衡,促进以普通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继续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适应住房保障发展要求,健全以廉租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旧住宅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

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理顺住房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住房价格监督和管理的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价格体系。完善住房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切实解决地下交易、有市无场问题,规范住房交易和租赁行为,提高住房市场信息透明度,引导住房理性适度消费。加强住房产权产籍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完善房屋登记管理。加强住宅小区管理,推进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

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依法查处闲置土地、囤积房源的行为。严厉打击炒地炒房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公平竞争,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落实行业技术标准灾后重建要科学规划,规范建设技术标准,加强住宅质量管理,积极推广“四新”四节”技术,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认真开展住宅性能认定,提高住房品质,推进住宅产业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措施

各县区要建立住房保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专门负责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住房保障有关政策、措施;指导协调住房保障相关工作,监督检查住房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办公室要配备专职人员,具体组织落实,保证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要按照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的综合评价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分解落实-年住宅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保证规划目标如期完成。

二)政策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地震灾后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的各项政策。城市居民住房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优惠政策。因地震灾害无房居住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列入经济适用住房对象或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享受住房保障有关政策。

2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和住房保障政策,合理确定住房建设和住房保障年度计划,调控新建住房供应结构和套型比例,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和资金。按照“总量平衡、区域平衡、结构平衡”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达到开发建设住房总面积70%以上”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量70%”政策规定,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的有效供给。

3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和住房、收入情况动态管理,科学界定低收入家庭,健全和落实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按规定筹集和管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严格控制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规范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因地震灾害无房居住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4依法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监管力度,加快房地产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和促进住房交易和租赁市场,引导住房消费模式的转变,拓展廉租住房租赁渠道,推进廉租住房制度落实。

5贯彻实施《物业管理条例》制订地方性法规,促进全市物业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善。

三)管理措施

1加强住宅建设统筹管理,完善住宅市场体系。加强住宅建设的统一管理,理顺住宅建设管理体制,探索住宅开发新机制,简化住宅项目审批程序,建立联合审批制度,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完善住宅市场体系,发挥政府住房保障和市场调节职能,规范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保障住宅与房地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完善住宅市场信息监测体系,加强住宅市场信息的动态监测与公开工作,增强住宅市场信息透明度,加快完善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市场分析研究,强化信息监控,开展区域市场预警预报。

2加强住宅用地供应管理,盘活存量住宅用地。科学制定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严格规范土地出让前置条件,适时、适量供应土地,确保保障性住房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住房建设用地。加强住宅用地批后监管,严肃查处违反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行为。盘活存量住宅用地,制定和实施土地储备计划,严格执行闲置土地收回制度。加强住宅用地的统筹安排,整合住宅用地资源,改变住宅用地供给的传统模式,严控集资合作建房,建立住房建设社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新格局。

3积极发挥税收、金融调节作用,完善税收金融调节机制。充分发挥税收、金融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建立规范有序的税收、金融制度,完善税收、金融调控机制,发挥税收、金融调控功能。

4正确引导居民住房消费,促进住宅质量的提高。加强市情教育和政策引导,坚持保障生存性需要,支持自住性需求,引导改善性需求,抑制投资性需求,遏制投机性需求的原则,调控和引导住房需求,支持保护居民住房消费的积极性,树立经济适用、理性适度、梯度渐进、节约资源、健康文明的住房消费理念,正确引导居民住房消费从重数量向重品质转变。规范住宅市场中介服务行为,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制度,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大力推进和谐小区建设。

第7篇:住宅规划范文

关键词:住宅停车泊位 规划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平常家庭的数量不断增长,“北上广”等发达城市汽车保有量更是达到相当的水平。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据统计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现实情况是以前老小区对停车位指标的要求较低,甚至没有考虑停车,导致停车位严重不足,爱车晚上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本就不宽的城市道路两边密密麻麻摆满汽车,影响城市环境,甚至阻碍消防车道的畅通,以及紧急情况下消防车无法正常扑救,住宅区停车位的不足与日益增加的汽车数量的矛盾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矛盾之一。

针对城市用地紧,地价昂贵,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高和居住人口密度及车位需求量大的特点,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车库已不是最佳方案。为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不占地上建筑容积率指标、不减少绿地面积,向地下空间要车位已成为普遍趋势。地下车库不仅是解决停车的主要途径,同时可减少小车对地面环境的干扰,扩大地面绿化率,改善居住环境。为此,各地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条件中规定了停车泊位数量要求和限制地面停车泊位比例,并作为一项强制性控制指标,有的地区还规定地面车位不计入停车统计指标中。但是,近几年建成的不少居住区中停车位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工程实例进行初浅分析和对策探讨。

1、存在问题分析

1.1规范要求相对滞后,与时俱进欠节奏

现行的对居住区停车位作出规定的规范为2002年修订出版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至今十余年没更新。规范要求:①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②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③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这十年中,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对车库消费能力大大提高,规范的要求也应与时俱进,提高配套停车位要求。

1.2没有前瞻性、顾此失彼,效益差

不少居住小区沿街满设商业用房,设计时偏重于商铺经济价值,而不多退道路红线设足商业车位。其投入使用结果证明,不仅存在占道停车影响交通及安全隐患,而且无停车位的商业用房的增值和经营效益远不及有车位的商业用房。

通过参观考察地下车库,发现一些早几年建成的地下车库长年空置,多数车辆仍在地面占道或损坏绿地停放。其原因有:除物业管理不力之外,主要是有的仅有消防电梯直达车库;有的车位距住宅单元出入口偏远,通行不便;不少组团内地面道路宽5米多,有路边停车余地且出入很方便。以上因素给限制地面停车带来困难,并造成了管理和环境质量隐患。从经济上分析,少设一层地下室的电梯井道和门或不设便捷通道,其投资节约甚微。其车位销售价与同类地段全部电梯直通地下室、交通方便的车位售价却相差甚远,且不受有车族的欢迎,不仅低价又滞销,还不能发挥地下车库投资效益。

1.3组合牵强,实用性低,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走访早几年已建成的几个高层居住小区,发现均把多幢住宅的地下室连为一个大型车库,结果住宅较密的轴网使车位布置零乱、消极不能利用空间多、停车适用性差、单车位面积指标达到50平方米/车位,导致经济效益低、交通组织难以简洁通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地下车库与人防工程结合,是把使用率很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平战结合的目的。经使用证明其不足之处有:一是防护单元之间开洞的限制,导致行车视线受阻,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二是因为地下各防护单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向自然室外开口受到限制,不能引进直接对外自然通风、采光,地下空间往往给人造成阴森封闭、压抑等不良的心理感受。

2、对策的试探讨

2.1及时更新车位指标要求

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达程度,制定出符合自身停车位指标。重庆市规划局根据各种档次住宅品质不同,规定居住小区的车位指标为:中高档住宅(计容建筑面积>100)为1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普通住宅(计容建筑面积≤100为0.8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公共租赁房、安置房为0.34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廉租房为0.2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幼儿园、物管用房、社区组织工作用房等住宅配套用房为0.2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规划阶段就控制住停车位指标,不达标不让规划通过,从源头上控制住住宅小区的车位配套数量,并在施工图报批阶段发放规划许可证前进行车位数的复核严格执行,致使住宅开发商敦促设计院提高车库利用率,减少单车位建筑面积。

2.2改善停车空间环境,提高品位,消除隐患

充分设置居住小区商业和配套公建的停车位,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做出生态地面停车位设计模式:即以大冠幅乔木为遮阳层;以灌木为隔离层;以花草为车底地面层;以硬质铺装为轮压地面层。其车位绿化覆盖率可达70%。改善全硬质地面高温和植草砖绿化形同虚设的传统做法缺陷。

住宅组团内地面交通人车分流,宅间路边绿地不设车位。限制组团内道路宽度(以4m为宜),以满足消防通车要求即可,便于控制路边停车。将地下车库与地面景观同步设计,同时考虑地下室的空间环境景观。如:①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地形高差或尽可能在地下室外壁有条件处开窗;重庆市渝中区临江门附近的魁星楼车库,合理利用两边道路的30多米高差,在高差段设置8层吊层车库,较高道路临街层及以上为商业,很好的利用了地形;②将地下车库某交通节点设计为景观天井;③适当加宽主车道,将顶盖局部敞开,形成垂直绿化景观通道;④将车位死角处顶部打开点缀绿化或把某处地面设计为下沉式景观节点。让地下车库共享外部景观,尽量把室外阳光、空气和绿化引入地下室内。在地下室出入口处采取适当的建筑处理,如扩大出入口尺度,把地面绿化向地下空间引伸,消除地下空间的封闭感和压抑感,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如此,既减少了通风、照明设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又可提高车库品质。

2.3 独立设置地下车库,结构合理,经济适用

在设计构思时,应尽量考虑地下车库空间的完整性。总平面布局设计尽可能把上部住宅沿周边布置,形成组团或小区中心花园地下车库,形成绿地下较为完整的地下车库。

尽可能将住宅底部地下室与绿地下车库分开,使地下空间各自相对完整独立又有便捷的通道联系。将轴网复杂的住宅地下室设计为非机动库、设备用房、贮藏及其它辅助用房。将这一部份地下室与人防工程有机地结合,把住宅地下室的不规整空间作为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平战结合的目的,同时满足居民非机动车就近停放以及杂物贮藏的使用方便要求。地下车库完整独立地设置,能使结构柱网尺寸合理整齐、交通组织流畅、停车率高,能有效提高车库的经济性。

3、结束语

居住区停车泊位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分项,特别是地下车库,涉及内容繁多复杂。在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值得重视,就需要富有前瞻性的对停车位数量及车库使用率等问题思考,同时结合景观、结构、交通、人防、消防、通风、水电等相关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往往是一旦建筑设计成果经施工完毕,再优化修改就难上加难。本文对车位设计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做了一点初浅分析和探讨,但更多的认识有待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发现,更多的知识还需在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通过与更多设计师交流学习,进一步总结先进经验,设计出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环境舒适、住户满意的居住区停车泊位。

参考文献

第8篇:住宅规划范文

用水点水压偏高是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超压的出现,不但会给居住者的用水带来诸多不便,还不可能造成洁具配件的损坏,因此,需要注意减压设计,据笔者的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减压设计方式。该减压方式保证了给水的可靠性,但由于需要水箱设备,需要一定的建筑空间,同时对建筑的荷载会产生一定影响。减压阀是减压设计中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将减压阀装设在立管上。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约投资,因为所需减压阀数量较少,只需要在立管分区处设一组减压阀即可。但由于减压阀装设在立管上,当减压阀维修时,会对诸多用户的正常供水产生影响,可靠性方面稍微较弱,且此种方式的进户支管在室内贯穿距离较长,面积较大,会给居住者的室内装饰带来诸多的不便。第二,将减压阀装设在用户分支管上。这种方式便于维修,且维修时不会对太多用户的给水产生影响,可靠性与减压阀装设在立管上相比较高,但由于分支管数量较多,从而也增加了减压阀的数量,同时也增加了建设成本。

传统的分户水表布置方式即将一个或多个水表装设在每个单元住宅的厨房或卫生间处,但此方式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抄表会干扰居住者生活,也不利于住户居住的安全性,同时也给抄表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不利于水表的集中管理,甚至有偷水现象出现。这一系列问题促使要不断创新水表设置方式,出户设置水表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水表设置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主要有两种出户水表设置方法,即管道井集中设置与地面集中设置,可根据建筑物的实情,在综合比较两种方式的特点基础上,选择经济、合理的水表设置方式。高层及坡地建筑可采用二次加压方式进行水表建设和管理,即供水公司以小区为单位建设总水表,建筑开发商通过蓄水池及水泵房的建设来实施二次加压,供水给住户。而收费和水表管理工作则由小区物业管理来实施。多层建筑可采用一户一表方式对水表进行建设和管理,即由供水公司以建筑为单位统一建设水表,当然收费和管理也由供水公司直接进行。为了更大程度的节约用水,方便水表管理,建议高层建筑采用一户一表的方式对水表进行建设和管理。

高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虽说《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进入他户,但在实际的卫生间排水设计过程中,大部分住宅的卫生器具排水管还穿过和楼板进入到了他户,这就难免因为排水管理质量问题漏水而造成邻里关系的不合,甚至是产生矛盾纠纷,影响社区和谐。因此,笔者提出通过下沉式卫生间排水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作参考:卫生间为下沉地面楼板,而污水横管设于本层下沉板以上的户内。这给排水管理的施工带来了便利,但检修且有所不便。同时,为了避免由于管道漏水而影响下层居住者的生活,要提高卫生间的整体防水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在暗封卫生间所有管道之前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实施严格的试压注水试验。在不违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又满足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建议卫生间下沉400mm为宜。

笔者认为常规的厨房地漏设置已无太大价值,完全可取消传统厨房的地漏设计。因为厨房少量的污渍直接用除污工具清洗即可,无需进行全部冲洗。而且地漏容易使水封内积存污渍,若长时间没有对厨房进行冲洗,水封内容易向厨房散发出臭气,影响厨房的卫生状况。同时,若设置地漏,建议将洗涤池排水支管直接接到排水立管,从而可以使地漏排水支管无需进入下层建筑。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要根据最大排水能力来决定,同时也规定较高建筑标准的公共建筑、多层住宅,以及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宜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综合这两条规定,通过以下计算及诸多工程实践,笔者认为,18层以下高层建筑无需设置专业用通气立管,只需设置伸顶通气管即可。以某18层高层建筑为例,卫生间为标准配置,即大便器、面盆、浴缸各一个,以下为DNl00UPVC管的排水能力计算:Qp=0.12αNp姨+Qmax=0.12×1.5姨18×(4.5+0.75+3.0)+1.5=3.7L/s﹤5.4L/s可见,18层高层建筑卫生间DNl00UPVC管的标准排水能力为3.7L/s,远小于设置伸顶通气管的DN100的DNl00UPVC管最大排水能力5.4L/s,因此从理论上而言,笔者的建议是正确的,而在诸多的工程实践中也证明了该提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7层以上住宅应在室内装设消火栓系统,但由于空间的限制,这一规定确有难处,使得诸多单元式住宅的消火栓明设于楼梯休息平台。笔者建议为了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要求,可只设置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和干式消防竖管对室内消火,若按照常规方法安装消火栓,有一道梁正好处于消防箱安装高度,这样就只能明装,不仅不利于休息平台正常功能的发挥,还影响了休息平台的美观,因此,笔者建议可以把栓箱分离暗装于梁的上下部,位置方面要保证能够取到消防设备,或者消火栓只留栓口,不装消防箱、水枪水龙带。

工程应用分析

某商住综合楼,地上18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19490m2。整个建筑下段裙房部分地下室为泵房、配电室、仓库,4~18层为住宅,-1~3层为地下车库和大型商场,文章根据上文所分析的相关设计方法提出以下该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工程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4.1给水系统设计本建筑给水系统供水范围包括建筑内所有生活用水,通过计算,最高日用水量为480m3。竖向范围内将整个给水系统分为低、中、高三个区:低区为1~3层,供水方式选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中区为4~13层,选用减压阀减压供水。高区为14~18层。中高区由楼顶的水箱供水,为2座30m3。而水箱进水由水泵房内2台(一用一备)生活水泵从生吸水加压供给。通过计算,建筑日排出生活污水为365m3。-1层污水通过潜水泵将汇集后的污水提升排出室外,操作间内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1~18层污水直接排出,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采用明排方式将喷淋系统管网末端的试水排水排入排水立管。

建筑自动喷洒系统按危险(Ⅱ级)设计,设计火灾延续时间为1h,设计水量为28L/s。根据建筑特点、用户类型、高度从竖向范围内将自动喷洒系统分为三个区,即-1~4层为低区,4~13层为中区,14~18层为高区,低、中区采用减压阀减压供水,阀后压力分别为0.40MPa和0.60MPa。为满足初期喷头灭火,屋顶设有调节容量为450L的气压罐和稳压泵,将增压管道与湿式报警阀前的供水管相连。为了保证喷淋水泵产生故障后,由消防车加压给室内喷淋管网供水,将2套消防水泵接合器设于室外。

消火栓系统火灾延续时间设计为3h,室内外消火栓消防水量为分别设计为40L/s和30L/s。室内消防水量由消防加压水泵和屋顶水箱(18m3消防水量)联合供应。为了保证消火栓系统管网压力,将2台稳压管道泵(一用一备)和1个气压水罐装设在屋顶水箱内部,竖向范围内把消防栓系统分为2个区,-1~10层为低区,设有2组减压阀减压,一用一备,阀后压力为0.25MPa,11~18层为高区。为了满足室内消火栓水泵和喷淋水泵吸水灭火,室外设有1座消防池,为550m3。当任一水泵进水管管道检修时,另一管仍能供应全部消防水量。为满足栓水泵故障时由消防车加压供水,室外上下两区各设3套防水泵接合器。

第9篇:住宅规划范文

关键词:小区;住宅;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始终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打造,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能源为代价进行开发,因此,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的建筑设计发展中,由过去满足人们的生存功能向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度,现在住宅设计中除了满足人们的居住条件之外,还要设计孩子、老人的生存空间,满足孩子和老人的各种娱乐和锻炼,配备各种住户享受、娱乐的设施。

2)住宅建筑设计要精品化

要摒弃以前各种旧的设计手段和方法,运用新科技、新手段设计出价值更高、更精致的居住环境。

3)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对住宅的设计在套型、功能及配套设施方面要有超前性,根据住户家庭成员及需要的变化对室内布局进行灵活设计,争取做到几十年不落后。

4)住宅设计多样化

建筑设计应该由平面向立体设计发展,根据市场形势,适当设计成复式、跃式、错层等设计模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5)住宅设计的科技化、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建筑设计应该由单一向集成化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浪潮,利用高科技、新手段设计出不同价值的住宅,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内容

2.1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层高、阳台、平台、过道、跃层住宅、走廊、地下室等的设计。为保障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建筑设计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的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的规定,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

2.2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应按照招标要求,其设计应符合现代化的建筑特色。建筑设计的功能使用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主体建筑要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要符合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提高生活居住质量和生活品味。

2.3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是对户型的设计、配套设施及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建筑设计中户型的设计是最主要的设计因素,房间设计的尺寸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从功能上,保证交通路线流畅,减少户户之间的视线干扰,确保每个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控制好客厅、厨房及卧室的面积,确保建筑有良好的朝向和视觉。

公共配套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等设施。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必须符合人口规模,并根据居住区的结构类型,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的布局,以充分发挥设施使用功能,更便于管理。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应采用两侧布置使用的方式,以提高使用空间。为了安全起见,地下停车场应安装自动报警器和灭火系统。

2.4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

建筑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建筑的本身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建筑的美感有机的融入到整个环境中,充分体现建筑的独特性,并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的活泼、轻盈的现代风貌。

住宅建筑设计的立面设计是通过装饰和材料的结合要素组合起来,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给人们带来亲切的美感。

2.5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住宅室内环境设计应满足日照、采光及通风的相关条件,每套住宅中应满足获得日照的条件,卧室或起居室应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风。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保证室内保温、隔热,冬季保温取暖,夏季隔热凉爽。住宅的卧室、起居室是用来休息的场所,因此,其设计必须满足隔音的效果。电梯等有噪音的设备不应与休息室紧邻,如果受条件限制必须紧邻的,要采取隔音、减振措施。

总之,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始终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打造。因此,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满足居住功能多元化,住宅建筑设计精品化,住宅设计规划要有超前性和弹性,并应满足多样化的设计方式。

3.小区住宅的整体规划

3.1对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要求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满足使用要求。对住宅小区各项用地规划要合理,要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及公共绿地,合理布置小区的户外休息场所,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对住宅设计要合理,尽量满足人们对住宅舒适美观的要求。在规划重要合理确定小区的的道路走向及道路断面形式,做到人与车互不干扰,并根据居民需求,合理规划地上、地下停车位置及数量。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满足居民的卫生要求。为人们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日照环境。居住小区的给排水系统布置要合理,保证无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对住宅小区规划要满足经济要求。住宅小区的规划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在满足居住使用的前提下,降低及节约用地,并充分利用各种能源,降低小区能源消耗。

3.2住宅小区的空间规划要求

公共空间规划应与空间环境中的水面、小桥、树木花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一种舒适、优雅的环境空间。

3.3住宅小区要做好社会服务环境规划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注重服务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尽量满足服务半径,方便人们出行活动。商业服务设施尽量设在人流交通的必经之路,方便人们购买和消费。

3.4体现人性化住宅特征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要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建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点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减少巷道改造对人们的影响,保障小区有一个安静优雅的居住环境,面对住宅小区的建设,建筑群体要与整体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3.5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建筑设计要提倡以人为本,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打造理念,为人们提供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完善绿化体系,在小区绿化方面,要多种植树木,并且多树种搭配,以乔灌木、花卉等绿色植被做点缀,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

3.6增建中小户型和老年人住宅

在满足建筑使用的情况下,限制大面积豪华住宅,并结合老年人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上应按照一定的比例为老年人建设他们所需要的住宅户型。

结语 总之,住宅建筑需求从空间向生活质量需求转变,高品质、高质量是当前住宅发展的主题,综合考虑设计因素,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耀东.浅析当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发展趋势.中华民居.2014-01-25

[2]宋光辉.论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与实践.建材与装饰.2008-05-21

[3]孙丽丽;杨丙策.浅谈住宅建筑中的节能设计.科技致富向导.201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