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管理的好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i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from four aspect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目前如何围绕这三个环节,结合当地条件,尽可能充实,丰富其内容。强化其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和适合国情、省情的实际情况和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即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我省重点工程施工实践证明,要想建立科学的、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仍有许多困难。公路工程线长面广,有些工程施工季节性强,施工队伍的条件和素质要求还不相适应,工程监理工作起步晚,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还不先进,都有待于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去探索,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工程监理,负责监督工程质量、进度、造价、保护双方利益。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支持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监理工程师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1 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为些,即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并概括为:(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3)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理、检验和质管组织:(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2 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2.1 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2.1.1 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1.2 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
2.1.3 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2.2 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市公路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省公路局对各地、市拨发专款配置仪具。
2.3 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
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查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到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
2.4 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发挥经济制的作用。
2.5 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各级领导要尊重科学,支持技术人员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如省公路局每年为全省各地、市举办一期公路工程试验培训班。还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交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3 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其核心是贯彻“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四个方面,实施在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事先控制、中间控制和事后控制。其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3.1 设计质量的控制
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尽合理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3.1.1 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
3.1.2 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处。
3.1.3 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
3.2 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些,要求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3.3 施工质量的控制
3.3.1 抓好各施工阶段,以防患于未然。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评比,有的放矢地对重点突击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
3.3.2 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带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都下决心打掉,保证了工程质量。
3.3.3 对虽未发生但根据技师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质监人员在现场及时同施工单位协商解决问题,避免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3.4 对检验判断准确性的控制
质量检验属于质量管理中的把关环节,往往因为检验人员的素质不高及工作中的差误和检测仪具的精度不高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和危害了工程质量。
3.5 其它因素的控制
民间纠纷,报酬不合理,劳动强度高,劳保条件差,干部作风不深入,施工人员情绪不佳,都可能导致人为的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不可忽视。因此,领导干部要深入施工现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监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也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抓好质监工作。
4 严格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负责人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其关键在于做好下面几点。
4.1 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技术规范、操作堆积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堆积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检验内容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过程中,这样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是通过仪具测试和检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检查后方可签认。
4.2 检验的组织形式
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抽检验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机检查相结合。专检人员必须从施工准备、竣工交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验。
4.3 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苛地进行妥善管理,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该停工的也一定要停工。
5 结束语
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它不仅受到思想、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并兼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围绕工程质量管理这一课题,作了粗浅的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组织机构 知识管理评估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1知识管理评估的必要性
组织机构的知识管理评估是指组织为了解决知识获取、开发、利用、共享等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以促进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1社会发展需求
知识管理作为知识共享时代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而知识管理评估作为知识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同样不可低估。只有知识管理评估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取得成效,知识管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知识也才能在共享的时代突显出自身的重要性。
1.2组织机构提升需求
评估是组织机构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遵循的重要流程之一。知识管理评估的开展,它可以帮助指导和调整知识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在知识管理项目中得到的经验,为领导层制定合理准确的目标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以加快企业知识创新的进程,同时也是有效挖掘信息,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方法之一。
2知识管理评估的原则
2.1及时性
评估不仅是对事物发展结果的衡量同时也包括各进度的汇报与分析。因此,知识管理活动的评估要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定期进行,这样不仅能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有一个优良评定,同时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改革与创新出谋划策。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则是该及时性得以体现的重要保证。
2.2专业性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尚未发展成熟的理念,很多组织机构对知识管理的评估仍处在摸索阶段。大部分组织机构都以现有人员兼任知识管理专员在内部小范围开展试点项目。但正是因为知识管理本身的新颖性和知识管理评估的借鉴经验少,我们才更应该配置最权威的专家组成最专业的团队来从事评估。
2.3预见性
规划是一个组织机构开展某项活动前的必要步骤之一,知识管理评估也不例外。事先有对应的计划和预期成果,活动开展中和结束后的评估都与先前的预期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优点与不足,从而更好的开展下一步工作。
3知识管理发展阶段的评估
根据知识管理从无到有的发展特点,笔者将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评估总结为以下5个等级:
3.1传统阶段
该阶段是指组织机构处在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中,只是简单的对文件、档案或者信息按部就班管理,上至领导下至基层员工,没有任何“知识”甚至“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评估更是无从谈起。该阶段知识管理的特点是“零基础”“零意识”“零应用”。
3.2萌芽阶段
组织机构知识管理开始进入萌芽阶段一般是在在外界因素的推动下,“知识”、“知识挖掘”“知识管理”等概念逐步深入组织机构的改革创新思潮中。知识管理的萌芽阶段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领导先行意识到上述概念,并试图在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尝试引入知识管理的思想,并在结果看这种“新型概念”――知识管理,究竟是否值得引荐,究竟能否对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员工开始注意到上述有关知识的概念,并通过个人负责的具体工作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体现出来。该阶段知识管理的特点是概念察觉,谨慎保守,以小范围的试点为主。
3.3初始阶段
知识管理的初始阶段是指组织机构内部对知识管理的成本效益已基本达成共识,各级领导与员工都希望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来优化组织机构职能,合理配置资源。该阶段仅仅是意识阶段的共识,对于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各种资源投入比例以及最后的评估都没有准确的定位与最终的方案,其特点是蓄势待发,全力支持。
3.4发展阶段
组织机构的知识管理如成功的进入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那么就意味着组织机构在知识管理领域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而这还远不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最高级别,组织机构若想使得知识管理取得进一步进展,就必须成功的处理好摆在面前的是两项重要任务。该阶段知识管理的特点是反思成果,改革创新。
3.5成熟阶段
成熟意味着事物或行为发展到完善的程度。目前来看,几乎还没有任何组织机构上升到知识管理的成熟阶段,因此该阶段被视为知识管理的理想阶段。知识管理进入成熟阶段就说明与知识管理有关的意识层面、员工参与层面、技术层面等每一项指标都满足了知识管理整个流程的发展条件。
4未来发展方向
4.1个性化
目前来看,组织机构在具体的知识管理评估中都愿意借鉴自身成熟的经验或外部成功的案例。但在如今这样一个个性化的时代,“特色”是一个组织机构永葆活力经久不衰的灵丹妙药。知识管理亦如此,每一个员的知识构成不尽相同,每一个组织机构的知识来源与管理方法也各有特点。
4.2现代化
社交媒体,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而社交媒体工具则是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时借以利用的工具。知识的逐渐移动化要求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管理评估都要与时俱进,这也就意味着知识管理评估空间时间范围的扩大化和评估方法更加的多样化。
4.3精细化
S着知识共享时代的发展,组织机构的知识管理评估对象除组织机构本身外,作为知识重要来源的个人也会逐步列入评估范围内。粗放式的评估只适用于知识管理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评估对象一定会细致到某件事、某个人甚至是某个知识,这种精细化的评估与充分挖掘知识的理念相呼应,同时也是知识管理评估不断完善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知识管理水平;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和应用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途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是从技术、组织以及人员等方面入手,再对影响组织知识水平的管理能力的相关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目前人们在对组织知识管理水平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是集中于知识管理技术和组织学习这两个方面,再通过相关的知识技术,对其人力资源对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人力资源对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1.知识管理的定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定义都不同,这样使得人们在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这些不同的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所有的知识管理的定义都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管理也需要人力资源的配合来实现的。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必要的联系。
2.知识管理的流程
由于人们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因此在对知识管理流程的确定上在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了知识生产、知识分享以及知识的创新应用;而又有人认为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由知识的采集加工、整理、传播以及创新应用着结构方面组成的。所以,人们在对知识管理流程进行理解的时候就存着一定的困难来。目前,虽然对知识管理流程提出的观点颇多,但是其中被人们认同的观点还是知识获取、知识保存、知识共享以及应用创新这几项活动,而且每项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都需要人们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得知识管理流程可以顺利的实施,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要有着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这样才能使得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以及其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1.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影响知识管理效果的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分别是人们、技术和流程,其中“人”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管理问题直接对知识管理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对知识管理过程中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在人们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其员工进行相关的教育培养、使得员工在组织愿景和文化的驱使向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好相关的技术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知识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这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还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组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掌握,从而有效的解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知识管理的应用和创新。除此之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流程,这样才有利于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使得知识管理在技术和流程的作用下进行不断的改革。
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分析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知识管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每个管理阶段都会对知识管理流程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招聘的过程中,都要根据员工的特长和工作要求对配置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在管理工程中对组织知识和保证保存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对知识应用有着间接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阶段,企业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同。
三、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针对知识型员工特点引入“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全面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们都是通过相关的规则制度和管理规范,对每个员工的职责进行规定,从而表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但是由于知识型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自主能力,他们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专业性知识和相关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工作,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在当前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知识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的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要求,因此人们就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法,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来全面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2.塑造学习型、协同型的柔性人力资源组织文和行为模式,促进知识保存和知识共享
在组织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组织文化和行为模式控制,来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让员工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价值。除此之外,为了促进知识保存和共享,人们在知识管理时,可以通过员工相互沟通交流的方法,让员工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知识传播和保存的作用,这样不仅提高了组织知识管理的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员工之间的竞争能力,从而达到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四、结束语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若想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我们就要重视组织知识管理,并且将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在员工对知识进行获取、保存、共享以及创新应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改革,进而达到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能力,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文章就在数字化校园下环境大学生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做了探讨,总结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与具体工具,并在最后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种教育的努力方向。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校园网上可以查询各种各样的教学、科研资料,如数字期刊、精品课程、教师课件、试题库、教学软件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开放的,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然而海量的信息获取渠道往往又使得学习者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甚至还有可能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吸收信息和运用信息成为每个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思想在个人层面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一、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现状
1.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的概念最早是由PaulDorsey教授提出的,原文为“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shouldbeviewedasasetaproblem—solvingski11Sthathavebothalogicalorconceptualaswellasphysicalorhands—oncomponent.”,
中文意思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较多,但基本认同个人知识管理实质是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是将个人将获取的各种零散的和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帮助个人将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
2.重要性
个人知识管理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个人的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
学生可以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搭建起符合个人现状及发展需求的知识框架,以一名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他想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根据这一目标,他构架了图l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框架包括物理专业的知识和教育专业的知识,也包含了其他的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由于针对性强,往这个框架中填充的知识也就越发有效。
(2)培养起终身学习的习惯,持续性地学习与知识更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
人类正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淘汰周期日益变短。为了避免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必须持续的学习,及时掌握和更新所需的专业知识,达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的目的。但是,随着知识资源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趋复杂,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成为大学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3)有效率地提取知识,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借助良好的知识管理技能,大学生可以快速有效地从个人知识库中提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资源,应用到学习工作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展示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收获自信。并因此成为知识交流活动中的活跃分子,获得许多潜在的机会及更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3.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
虽然个人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可是目前大学生的PKM现状确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缺乏认识
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这个概念的了解只限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如信息管理专业)或者有过专门研究的同学,谈不上重视知识管理以及应用了。
(2)对知识(信息)缺乏良好分类,没有系统管理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知识)的存放都是比较杂乱的,随意存放,命名缺乏规则,经常出现找不到或不能及时找到有关资料、存储的文件或者忘记密码等情况。加上没有备份资料的习惯,如遇病毒或系统故障,经常导致信息永久丢失的后果。
(3)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目前大学生可以用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有很多,如传统的纸笔,电脑,MP3(MP4),手机,U盘,Blog,E-mai1等等。但大多数仅限于其基本用途,没有将它们的功能应用到知识管理上,如手机几乎人人一个,却很少人有充分利用它进行日程安排;QQ人人都在用,却很少人有用QQ空间来存放自己在网络上找到的资料,或用QQ硬盘存放收藏夹等等。
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PKM)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PIM)、关系管理(RelationshipsManagementRM)、内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CM)以及资讯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四个部分,按照“收集、组织、编辑、存储、检索和共享”六大环节,在简单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1.分析知识资源的需求,建立个人知识框架
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起点,大学生需要对个人在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和以后工作中要应用的知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分类和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也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对本专业的认识不足,加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很难准确把握自己的知识需求。这项工作可以在辅导员、专业老师或者是临近毕业的学长指导下,根据个人特点、兴趣以及最有可能的就业方向,搭建起个人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的主体部分越早定下越好,但不宜进行大的调整,枝节部分可以随着自己的学习不断深入,加以调整。
2.选择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起知识框架后应选择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在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下,可以采用“手机(PDA)+Blog+知识文件夹”的组合方式来实施,其中手机可以完成PIM和RM的工作,包括对自己日程的管理、联系人的管理,与同学,老师的联络工作,财务管理等等,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管理软件将PIM信息同步到电脑的outlook等软件中,完成数据的备份操作。而知识文件夹主要完成cM和IM的工作。这个方案非常灵活、简洁、经济,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起码可以通过u盘(MP3,MP4)来存储。而Blog体现在知识的存储与共享上:大学生可以将重要的资料发表在自己的Blog或者是QQ空间中去,在存储知识的同时,也将经过自己刷选的优质信息出去,借助日益扩大的Blog影响力,实现知识的共享。并可以定时通过Blog备份软件将Blog数据备份到知识文件夹中,双重保险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3.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准则
在没有专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持下,大学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工作前必须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命名及编码准则,以便知识资源在分类存储和提取使用时均有章可循。其中文件夹的命名按照知识框架中的分类进行,图2为一名学生所建立的教学资源文件夹系统。文件名的命名建议采用“文件名=来源+类型+内容+时间”的规则,这样可以让你不必打开文档就可以从文件名了解文件的基本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维护及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在选择好PKM的系统(软件)及准则后,进行的就是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了。包括添加新的知识资源(包括知识类别);更新、修改或删除部分知识资源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的各项准则。此项工作的最大难度在于“持之以恒”,即长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准则”维护及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数据的安全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习和工作积累就是两个脑,一个是自己的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个就是我们使用的电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资料如果不能找回将是一场灾难。买个好电脑是个前提,定期备份是一个好办法。备份常用有几种方法:是光盘刻录备份;二是借助电子邮箱,Blog、网路硬盘等网络应用技术备份;三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实现重要文件备份。
5.应用知识以及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活动
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在实际工作及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绩效。由于采用的是自建的知识文件夹来进行知识管理,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路径检索和简单搜索功能从知识库中提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并能从文件名中的“来源”寻找出相应的知识获取渠道,获取系统以外的知识资源,达到应用专业知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提供了BBS,Blog,QQ,E-mail,MSN等众多交流方式,利用它们,大学生可以与相关的专家及其他用户进行知识交流,从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创造出理想的绩效,争取到良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员工知识分享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也更积极地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如何培养出多层次、实用型、应用型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并对各类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对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企业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提出知识分享是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的核心,以及如何进行知识分享。
2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笔者认为美国的PaulA.Dorsey教授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的描述更为普遍和通用。广义上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很宽泛,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个人知识也仅指员工在生产实践、科技活动中所积累的有关知识,包括存储在头脑中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技巧等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整理、存储以及共享这些知识,使其成为教师进行自我总结、提升和创新的基础,并通过共享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利用。下面先介绍一下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1业务知识的整理
一般来说,企业对一个工作任务进行几年的实践后,就会对该种工作的整体脉络、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都已非常清楚,而通常情况下,员工们除了根据需要对任务的计划、使命和安排进行修订和更新以外,每个阶段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实践细节都没有记录下来,这样导致很多实践经验和知识的流失。如果员工能够通过一种方便的途径以日志、笔记、心得体会或其它形式,记录所在每个时间段工作内容的安排、关键点、容易出现的错误、加强更新和补充的知识点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经验、工作技巧、学习技巧等,将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跟踪和整理,并渗透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这对于显著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以及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知识的不断积累、整理和深化能使促进员工整个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系统化,同时,相待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也要求员工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工作方法和实践内容。
2.2科技项目经验的积累和传播
企业的基本目标决定了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为了取得技术上的优势主导地位,必需参加大量科技项目研究与开发,以获得企业可秩序发展优势,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对此更加看重。一个完整的科技项目实施过程包括项目申请和需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和详细设计、开发方案选择、编程实现以及最后的软件测试和维护等多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涉及到大量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工具。要保证科技项目最终的实现质量和效果,除了遵循必要的科学规范和相应的标准以外,更多地要依赖于研究人员在各个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个人经验和技巧。由于这些隐藏在个人头脑中的宝贵知识财富属于个人智慧和脑力劳动的成果,同时也是个人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利资本,进行传播、交流和共享。对提高员工以及集体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都非常有利的因素。
2.3个人知识架构的自我更新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扩大使企业知识体系增多、范围增广、变化增快。对员工而言,知识架构越完整,就越能在业务上和专业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虽然难以对个人所涉及领域知识的掌握做到面面俱到,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还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员工不可能抱着原来的知识就能很好地完成某项工作,也不可能拥有一、两项技术工具就能出色地完成各种工作或者企业的科学研究任务,因此借助一定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不断调整知识架构、更新知识内容是企业员工必须坚持的自我提高过程。
由此可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对员工而言尤为必要和迫切,它对于提升个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优化知识结构以及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2.4知识分享是企业员工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分享指知识初始拥有者与其他员工之间交换知识的过程。知识分享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
(1)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知识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知识与别的资产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会因使用而‘折旧’,不会因使用的人多而‘磨损’。相反,知识的价值随着使用人员的增加而增加。在现代企业中获取新知识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分享已有知识的成本相当低。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边际成本越来越低,边际收益却往往越来越高。所以知识分享程度是衡量知识管理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在企业,特别是现代企业,知识分享不充分的知识管理不可能是成功的知识管理。
(2)知识分享是企业产生创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催化剂。企业知识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员工个人拥有的知识,另一个层面是企业作为整体拥有的知识。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而不得不进行社会分工,员工日常工作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窄;一方面,企业研发能力在科技竞争中所需的却是整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只有通过知识分享,个人的知识才能成为企业层面的知识。美国学者圣吉认为,知识是通过员工之间的沟通产生的。那Nahapiet和Ghoshal认为,知识的产生是员工相互交流和组合已有知识的结果。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他自己的局限性。通过相互交流,人们往往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创造出更好的新的知识。中国古代谚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创新知识。
(3)知识分享是企业充分利用知识的前提。企业很多知识只有被相关人员分享后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拥有很多重要发明专利的研究室发明了某种新的方法和新的发明。如果他没有将这一方法或发明介绍推广出去,则该方法或发明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某些员工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对自己的工作不一定有很大的影响,但别的员工通过知识分享获得这些知识后却能对他们乃至整个企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过程划分为知识产生一一知识分享一一知识利用等阶段。这些阶段有逻辑上先后顺序的关系,但在实践中它们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分享。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对知识分享的重视。
3企业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循,员工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管理内容和目标来设计管理方式,并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实现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共享,下面对企业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可以采用的方法和工具给出几点看法。
3.1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对于工作任务和科技项目开发知识,除了指导手册、计划大纲、工作日历等传统资源、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记录的工作日记、工作心得以及所开发项目形成的文档和数据以外,员工获得知识的途径也非常多,例如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等,通过它们可获得电子期刊、电子书籍、网页资料。知识的获取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相对较为容易,关键是如何管理好这些知识。
首先,员工可以规划个人的知识库。根据知识类别、存储方式来收集和整理各类知识,例如可以按照工作、科研、个人综合知识等大类进行划分,如工作类可以分为计划和实践、参考资料、工作笔记、作业、任务信息等;科技类可分为项目管理、常用工具、参考资料、经验技巧、开发心得等;而个人综合知识可按照工作任务分类来建立自己所感兴趣并从事研究的专业领域知识架构,其中每一项内容又可按资源类型分为文档、数据表格、网页链接和收藏、源代码以及应用软件等子类,并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为每一级目录以及所包含的文件命名,以此形成具有分层、分级、便于检索和管理的知识库。
3.2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
其次,便是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尤其适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由于员工需要管理的知识量很大,类型也很多,知识之间往往关联不够、检索困难、而且信息繁冗,因此需要借助方便有效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文档、数据处理软件层出不穷,为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多种方法和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MicrosoftOffice系列文档编辑工具,以及Sybase,PowerBuilder,SQLServer:等数据库软件进行电子文档和各类数据的编辑、存储和处理以外,目前也出现了很多专门的知识管理工具,下面结合笔者的个人知识管理实践,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的管理工具各列举一二。
3.2.1文本文件管理工具。文本文件的管理是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文信息处理类的软件非常多,其中之一如Neotoma软件,它支持根据关键字、文件名称等进行海量文本文件内容检索的功能,以树型结构的知识树对资源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并提供文件全名、关键字、摘要、所有者、收集日期时间、阅读次数等必要的附加属性,它还具有强大的文本编辑器,内置的邮件发送工具以及局域网即时通信工具可直接发送邮件和基于文本的即时交流,另外还有IE中文本自动保存功能等。这类软件能成为员工管理存储于个人电脑中的大量工作相关电子文档的得力助手。
3.2.2项目相关的源代码和资料管理软件。软件项目代码和资料管理是大型工程专业或者高技术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不论是自己所开发项目的软件代码,还是收集并供参考和学习的其它有用软件源代码,都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源代码管理软件对代码进行分类存储并提供快速查阅等功能,能帮助员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举个例子,如Notepad++软件,它提供多种数据库文件的支持,并通过目录树来管理代码文件,可对C/C++、Pascal,Java,,XML,HTML等程序语言进行“语法突出”和多窗口的方式显示,另外还有高效的检索和书签等功能。类似的软件还有Editplus,Ultraedit,CodeHelp,VB代码管理器等很多功能齐全、方便实用的代码管理软件。
3.2.3网络资源管理工具。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教师获取书本以外知识的一个非常广阔的途径,快速高效地搜索、存储和管理包含所需要知识的网页及其内容是知识管理的又一个重要工作,目前便于网上冲浪的高效率协助软件也是种类繁多,Firefox就是其中之一,较传统IE浏览器而言,这个开源浏览器不仅体积小速度快,而且具有如标签式浏览、智能化搜索、加强的隐私及安全性能、实时书签、下载便捷以及为网页开发者所提供的能了解网页运作详情的工具等高级特征,另外,作为Firefox优秀插件工具的ScrapeBook软件,则补充了网上冲浪的记事本功能,可以随时保存任何选中的内容。这类软件的应用能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中获取并管理知识。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了几个可用于知识管理的工具实例,类似的还有很多其它优秀的、方便实用的软件,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熟悉程度以及需要管理的知识内容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工具,让知识管理成为一件并不困难和费时费力的事,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此以外,员工还可以发挥自身专业所长,设计并开发出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知识结构,还可以建立信息数据库或者信息交流的网站来加快相关知识的交流与更新。由此而言,企业员工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员工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便利性。
3.3知识分享的实现
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除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研发能力,更重要的是将由此而获得新的知识、项目研发经验进行共享和创新,实现知识管理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知识分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企业有很大应用价值。知识共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常用的email、Blog、各种信息数据系统等能实现员工之间点对点信息交流的网络工具外,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知识共享平台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中来是一种影响更为广泛、效果更明显的方法,因为知识共享所产生的效果能使每个员工的个人知识成十倍、百倍地增长并相互激励和引发创新思维,同时促使员工队伍在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丰富研、发经验、加强项目合作等方面有整体的提高。
进行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克斯(B.C.Brooks)提出的,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地图是指一种知识库管理系统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它并不是实际知识的载体,而是作为一个向导体现知识源以及知识源之间的关系,利用它,可以将企业所有员工的个人知识资源汇总起来,让参与到知识管理和共享系统中的员工能方便地找到存储和拥有所需要知识的载体和人,知识地图在大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已经有非常多的应用,目前应用范围有扩大的迹象。
首先,知识管理是产生新知识的高智力创造性活动。知识管理它是一种创新的劳动,它反映了现在知识经济的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目前社会发展对知识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并且还可以体现知识发展的新特点。相关人员进行仔细挑选和识别的显性知识,除此之外,这还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具有很大的要求,这要求工作者具有完整、严谨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还要求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相关的工作经验;还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要较高,对一件事情的认真态度足够好。然而,信息管理的特点和知识管理的特点存在很大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较为需要的是对物的管理,并不需要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投入。其次,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和深化,我国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一般来说,知识管理主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面是,人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所以,在知识管理的过程总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是人;第二方面是,知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的形式是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因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是不断的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第三方面是,我国的知识管理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因为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且由于我国的知识管理又是受到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知识管理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总之,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对知识管理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必须要从多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并且要更多的根据其发展趋势,结合实际作出相关的调整,实现更好地促进其发展的目的。最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决定了我国知识管理的进步和发展。通常来说,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这已经促使我国的知识管理有了很大的转变。知识管理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并且,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来说,知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相关文化和信息的搜集、分类、整理和总结,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可以更好的丰富我国的文化信息的,甚至,我们也可以从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这一角度来说,企业更好的运用知识管理可以为其发展积累经验和促使其不断地创新、改进。总之,知识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意义。
2.图书情报学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第一,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不断向知识方面深化发展。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慢慢的向“信息”以及“知识”这两方面不断的深入和发展,现在已经逐渐演变成对知识资源的组织、建设和开发,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管理。也就是说,现在的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注重对知识管理的研究。
第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知识管理在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信息网络的发展下,图书情报学当中所说的知识管理更加注重的是怎样更加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不断的推动我国的知识管理体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要促使我国的知识管理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相符合。这样是为了可以实现我国图书情报学不断进步和发展,实现其价值,从而可以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3.图书情报学的变革研究
第一,图书情报学更加注重知识管理的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扩充和完善,并且由于新社会的新情况出现,我国对图书知识管理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整理,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知识管理已经有了新的结构和体系,还必须要更加的适合社会的发展。也正是由于我国知识管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所以我国的图书情报学也应该更加与时俱进,综合利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积极引用新的观念和看法,不断地推动图书情报学的进步和改革。从而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图书情报学的不断革新,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可以更好的推进社会的进步。图书情报学只有在更好的应用相关知识,才可以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推动自身的发展。新的观念以及思想会不断涌现。所以,图书情报学的发展也是不断的、持续的、进步的。在对图书情报学进行研究时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创新,从而实现图书情报管理的与时俱进。
第二,要加强对知识的管理和创新,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我们对知识进行管理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在对知识进行搜集、管理、和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时,要注重这个过程的完整性以及其针对性、相关性。不断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处理。在对知识进行管理时,相关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要知道这些知识的产生、来源和发展,以及这些知识具有哪些特定的含义,它产生的背景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对知识进行管理时,这些知识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对知识的评价上。
第三,图书情报学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知识和加强对自身的革新,不断地将其与社会相结合,促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情报学的变革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因为图书情报学的变革是和知识管理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对图书情报学的体系和结构进行创新和发展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关注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最新情况,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从而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图书情报学的相关体系和内容的革新,进步与发展。图书情报学的发展状况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我国应该据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再结合社会具体实际,以及相关知识管理的知识不断地推动其革新和发展。
4.结论
【关键词】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档案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主要是指对建立的档案进行保管;狭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入库的档案进行日常养护工作。而在我们日常的档案管理中,除了妥善放置档案和对档案进行维护外,还有就是对于档案内容信息进行管理。对于档案内容的管理,其实是一种对于档案内部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起源于商业管理,是谁具体提出知识管理这个概念重说纷纭,知识管理主要是管理团队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于知识资源进行重组和分配,保证其得到有效利用。我国对于知识管理的主流解释是,将组织的智力和记录型信息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们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利用对于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升企业的效益。
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
(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异点
从档案管理的定义上可以看出,档案管理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遵循严谨的制度,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价值。在管理中,管理人员没有自主地参与,完全遵从现有制度进行管理,一切符合档案管理的程序。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还包括对于档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通过管理人员的智慧,将从档案中得到信息进行重组,找到具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来创造出更大财富或找到提高生产力的方式方法。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更加强调管理人员的参与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部分非常多。
(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同点
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是进行档案或知识管理,并且通过良好的管理实现档案或知识其本身的价值。但从二者的具体管理方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1)管理对象。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管理的对象都具有知识的属性。档案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由文字、图标记录的信息型知识,可以读取或运用并找到最终利用价值;知识管理的对象是记录型知识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通过管理人员的分析利用找到最终的利用价值。
(2)管理目的。我国《档案法》中对于档案的管理目的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提供详实信息便于查阅。保证档案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是满足社会或个人对于档案信息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目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则是通过群体的智慧找出信息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充分发挥出知识的自身价值来服务于社会。因此,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
(3)管理流程。对于档案管理的流程,基本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资料接收,②整理,③鉴定,④保管,⑤统计,⑥利用。而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步骤:①知识产生,②收集,③存储,④加工,⑤整理,⑥评价,⑦利用。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流程都是线性而有序的。因此,二者的管理流程十分相似。
(4)管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福音。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和快速地查找能力,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都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提供给客户详细、准确的信息。因此,二者的管理技术基本相同。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近相通
(一)管理对象重叠
如今,在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的分类十分的细致,主要是按照文件或档案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而且并对不同年限的的档案进行明细的标记,并且排列好顺序,以方便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可以详细的对档案进行了解。而知识管理则与文档管理有很大不同,它主要是对知识进行不同的分析、解释和研究,也是文件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组织的知识的知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通过组织自身工作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非文件和收买其他各个组织信息以及通过其他外部因素得到的文件和档案;主要由收集、购买、交换等方式从外部获取的图书、报纸、期刊、数据库等。目前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很大一部分是进行知识管理。换句话说其实知识管理其实包含着档案管理,而且在进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时,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其实都是文件和档案。虽然从表面上这两个管理方式是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两个不同的方式,都以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包含。
(二)管理目的相近
档案是以知识形态为世界做出服务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在需要某些知识时能够提供到相应的档案的一种管理模式。为组织各项活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用户的档案需求,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根本目的和管理模式,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在应用中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将知识模式应用在恰当的地方,更是能够传递给需要这些知识的人们,以便于其在工作中能够对其产生良好的帮助和制定出最佳决策。
(三)管理流程类似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界将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划分为六个环节: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服务。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则还包括文件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等环节。知识管理的流程是知识的产生、收集、存储、加工、整理、评价、利用等。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流程相当类似:都是对散布在各个角落的文件或知识进行识别,收集,集中在一起。之后再整理,归纳,辨别。最后使之大众化,可以被所有人利用学习,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而在利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文件、档案或知识,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存储。
(四)管理技术相同
受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整体趋势影响下,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文件和档案在管理中逐步的出现相互交流和相互的改革控制,各种信息形式的日益复杂化。对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羊皮或绢帛或纸质的文件和档案,为了能在当前网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适应发展,应当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所传递的知识能让现代人所了解学习。同时也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和知识管理能够进行综合应用。因此,现代档案管理的全部活动——文件、档案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和提供利用等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知识管理更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
三、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辅相成
(一)知识管理提升档案管理
1.知识管理可以拓展档案管理的领域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过分强调档案与文件、档案与图书情报的区别,将文件、图书情报等排除在管理职责之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身活动的范围。而在管理内容上,现今的大多数企业档案都只是记录历史,保留已有的文件,其实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并不能带来太大的利用价值,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下,档案管理应该服务于现实,与时俱进,积极的搜集各种有利于企业进步发展的信息,进而归档研究分析,最大的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知识管理要求将包括文件、档案在内的一切载体形态的知识纳入管理范围,并将不同载体形态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集成,建构一个整体的知识资源体系。知识管理强调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
2.知识管理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大部分都是将企业过往的资料保存,所提供的信息自然也都是过时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信息。而知识管理可以再分析研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信息,这样一来,知识管理体现了档案管理的意义,进而也提升了档案管理的价值。。
(二)档案管理促进知识管理
1.档案管理有助于沉淀、积累知识
档案管理可以保留从人类文明开始的一切知识和信息,通过文件或档案的方式流传下来,使后来者可以学习借鉴,丰富自身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这也是世界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
2.档案管理有助于传播、交流知识
信息、知识的传播、交流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语言,二是书面。语言交流包括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会议交流和电话交流。书面交流主要是指以文件为载体或工具的交流。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分析与应用是最为关键的,但是语言交流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失真,不能以书面的方式流传下来等。对于书面交流来说,费时费力和文化限制又成为其主要的缺点。
3.档案管理有助于理解、挖掘知识
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理论和最高原则是“来源原则。也就是说文件是在何种条件下被谁用什么方式为达到哪种目的而产生出来的。这些来源信息正是了解、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的关键所在。
四、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
(一)提高有关领导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
档案记录着本单位的各种活动,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关本单位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信息,对本单位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档案管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接收工作做的不及时,就会使这些档案流失,造成档案不齐全、缺失,最终对日后的使用带来困难。因此,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务必要提高警惕,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本单位的资料档案的管理有序。
(二)档案管理的指导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常规业务建设
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职责是指导与监督而不是参与具体的工作。平时要多在如何加强自身的指导艺术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档案管理方面的资料,或者参与网络中一些专业的论坛、贴吧,与大家一起探讨管理方法、管理艺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技巧。每年的年度立卷归档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基础性业务工作,搞好每年的年度立卷工作,对巩固档案工作成果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档案管理的指导人员可以组织对新到的人员进行一个短期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减少因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错误。[1]
(三)指导人员要对本档案室的档案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指导人员在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的同时还要对本馆室的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只是提高自身而忽略对基本工作的落实。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国家和省档案主管部门出台的各种业务规范性文件和办法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日常工作的混乱,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因为由于理解不同而造成的问题,例如:在文书立卷中“一事一卷”立卷方法的掌握上有些档案人员可能会对“一事”理解掌握不准,甚至出现“一文一卷”的做法,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指导人员及时利用年度立卷检查、案卷质量抽查等各种机会做出具体的合理的正确的解释,纠正工作人员的错误做法。
(四)建立完善网络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目前大多数档案馆室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经费短缺的困境。建立网络档案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同时也是“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要求。所谓档案指导网络,就是建立一种以档案管理部门为龙头的网络体系。通过档案指导网络的建设,有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还可以共享兄弟档案室的资料,为以后借鉴经验、减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诸多方便。在创建电子档案管理时,要选拔那些网络技术基础好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指导与管理部门,以便从组织上保证这项技术含量高、复杂难度大的工作能够准确落实。[2]
(五)指导人员要注意语言艺术
指导人员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档案管理人员,因此在指导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要把档案工作方针、政策、目的、意义准确传达给对方,使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与人交流时要注意说话要温和,既不让人感觉低三下四又不使人感到压抑;在讲解工作时,要有针对性,做到简练、准确,做到对下属的工作要心中有数,不能空口乱说;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形象,坚持服务第一,奉献至上,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
(六)指导人员的管理手段要与时俱进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档案管理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这就要求档案指导人员的指导手段要围绕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与时俱进,不能在以前的管理方法上停滞不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例如,化以前的纸质档案收藏为如今的网络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加强与其他档案馆的联系,汲取他人长处,补充本馆的不足,从而促进本馆的发展。
五 结束语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合理的利用知识管理的关系,为档案管理模式的提高和变更打下了基础,为实现档案管理中信息的共享和数据化模式的提高奠定了理论依据。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也在互相渗入,相互补充,使得人类的文明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拥军.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山西档案,2008,1:17-19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适用性 企业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是20世纪90年代在学科领域中兴起的一个新领域,当前已经发展成为影响最广、作用最大的管理领域之一,成为一门受到广泛关注的富于生命力的新学科。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最早诞生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受到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的知识管理研究大多是拿来主义,主要是引进国外的知识管理教材与著作,或以国外教材为蓝本编著国内的知识管理教材,很少有学者以批判的态度来思考外来的知识管理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这种状况对于中国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不利的。
一、知识管理诞生的背景因素分析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在美国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但作为一种管理实践,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DEC公司在1980年率先采用大型知识系统支持工程和销售,1986年知识管理的概念首次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1999年美国有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2000年更是被美国确立为知识管理年。
二、中国企业适用知识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
知识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经过近10年的时间,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与应用的热门。然而,知识管理作为发达国家在进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之后才出现的产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尚处在工业社会发展期的国家是否适用呢?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传统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都是从西方引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与计划经济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不相同的。面对知识管理的冲击,如何处理传统管理和知识管理的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中国企业适用知识管理的应对策略
尽管中、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但作为一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在中国企业中也同样具有适用性。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着和国外企业基本相同的发展知识经济的任务,实施知识管理就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树立知识资本理念
就发展阶段而言,中国目前尚处在工业化或工业经济的发展期。但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有所区别的是,我国的工业化具有知识经济的特性,具有二元性特征,属于新型工业化。影响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是除了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外,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事实也已经证明,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只有重视并切实发挥知识资本的作用,才能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经济,是精神转化为物质的经济,因此企业知识资本的核心是人力资本,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并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是拥有高素质的员工。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实证分析也证明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物质资本重要得多,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除了要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外,重点是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因为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创新水平,而创新是通过团队协作和知识共享来实现的。
3.改造企业文化
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企业有尊重知识的文化,高度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并且重视经验、专业技术和创新。同时,知识管理也需要与现有的企业文化协调起来,不适应企业文化的知识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对中国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内重视等级观念、强调服从的组织文化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实施,因为它不利于员工间及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员工参与管理,国内企业需要改革传统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改变企业文化时,要处理好引进与吸收的关系。由于文化传统不同,中国企业不能简单地照搬美国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吸收的态度,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还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对引进的文化进行改造。对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则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该根据知识管理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起符合本企业特点、有利于发挥每个职工聪明才智的创新文化,将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组织的整体价值导向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地发挥效应,取得个人成才与企业进步的双重效应。
4.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知识管理的技术需求,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恰当而先进的信息技术选择与应用为前提,其运行也必须以技术框架为基础。知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信息。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手段,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并使信息交流以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使企业的管理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有利于管理指令的传达和员工意见的反馈,能使员工更好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因此,我国的企业应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以缩短信息在企业内的传播时间,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节省新员工真正进入企业的时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设立知识主管和信息主管;调整公司结构;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基础的设施完好的网络;建立企业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等。
参考文献:
[1]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华艺出版社,2002.1:1~2
论文摘要:在对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二维模型,提出了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的动态协作框架模型,即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的“两冀一核心”框架模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军事领域中的知识储量越来越多,知识军事时代也同时到来。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战斗力,未来的战争是知识战争,在战争中获胜的必定是知识占优势的一方。为了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必须研究军队中的知识,把军队知识资源开发好、利用好、管理好。管理也是兴军之道,管理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21世纪的军队管理应该围绕军队知识管理展开。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21世纪是网格的世纪。网格被视为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它所提供的较高透明度的知识交流系统将知识孤岛变成知识网络,将促使知识管理发生一场革命。
网格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快捷、方便和透明的知识交流平台,未来的信息系统与知识管理将是基于网格技术构建的。未来军队知识管理系统也要充分考虑网格技术的影晌,也应是基于网格技术的系统。一般来说,理论研究相对于实践应该具有前澹性、超前性。本文选择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作为研究课题,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1.军队知识管理概念探讨
1.1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一词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至今仍是一个未有明确定义而取得共识的概念。不同的人对知识管理强调的侧面各不相同闭。有的从管理对象定义,有的从功能定义,有的从行为定义,也有的从目标定义。可以说,知识管理就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人们的脑海里,是人们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就是有效地实现这两类知识的互相转换并在转换中创新。
1.2网格的定义“网格’这个概念是最近l0年出现的,指为高级科学与工程应用而集成的、分布式的计算基础设施,是动态多机构虚拟组织协同资源共享与问题求解。网格计算不仅能提供跨组织的、远程分布式的、资源存取,而且各种资源共享关系的建立极其灵活便利,资源范围可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到对等模式。
作为网格先驱之一的美国lan Foster指出了网格的三个主要特征:资源共享,动态配置,协同工作,不存在任何集中控制;b. 使用标准、通用、开放的协议和接口;c.高服务质量,包括晌应时间、流量、可用性和安全性。
1.3军队知识管理的定义军队知识管理是对军队知识资源和军队知识处理过程与相关事物及其联系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军队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促使军队知识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军队的知识力,以及由知识转化为战斗力的能力,确保军队职能的有效发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军队知识管理以军队知识的共享利用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通过军队知识管理促进军队组织中两种形式知识的相互结合与转化,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群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外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的结合化),以及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的内化),以知识共享与创新为核心。军队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准确而详细地对军队知识资源以及相关处理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的编码化管理和隐性知识的人物化管理,同时也要对影晌军队知识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消除不利影晌,围绕军队知识共享和创新这个核心构建知识管理网络平台与创建适应军队知识共享与创新需要的学习型、知识型军队组织。
2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2.l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二维模型根据对以往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管理框架的分析,发现它们基本上都是一维的,而笔者认为用一维知识管理模型反映复杂的知识管理问题是十分不够的,而应该用二维、三维或更多维来描述知识管理问题。这里给出一个二维的、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模型,它包括过程维和目的维,如图l所示。
该模型的二维是过程维和目的维。模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知识管理过程。每个知识处理活动的目的又都是为了和便利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
2.2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框架模型根据上述二维知识管理模型和本文作者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这里给出一个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即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两翼一核心.模型(见图2)。
一核心是指知识管理围绕知识的共享与创新进行;两翼分别指构建基于网格的知识管理平台和适应网格环境的快速学习型知识型军队组织。前者是技术保证,后者是组织保证,共同保证知识管理活动顺畅有效地进行,共同保证军队组织中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实现,是军队知识管理成功与腾飞的两个有力翅膀。
2.3基于网格的军队管理框架模型的特点
2.3.1重视创新性程序,建立动态业务系统。如果把知识管理系统定义为一种共享知识的封闭式空间和组织惯例,那它不过就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而已。这种系统存在一个重大的缺陷,即它忽视了组织中的情境知识(Contextual Knowledge)。一个组织只有建立起动态业务系统(Dynamic Business System),才能真正有效(Effectively)和高效(Efficiently)地创造并应用知识。动态业务系统一方面能将结构要素和程序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又保持着开放性,因而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情境。业务系统的目标是使那些分散的组织流程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形成高效的组织惯例;动态业务系统的目标是发展创造性程序以不断地创造和应用知识。适应情境变化并能够实时处理知识的创造性程序综合了组织中的硬技术和软技术,班括了共时过程(Synchronic Process)和历时过程(Diachronic Process)。
军队知识管理系统必须在日常业务活动中不断发展才能促进知识外化和内化的创造性程序。尽管硬件系统能够促进和支持组织中深度对话和即兴创作,但它们毕竟不能包含组织情境。隐性知识和对‘场.中情境的利用更需要个人的能力、行为和方法。软系统综合了“场.中的情境,因而能够通过创造性;程序—包括深度对话即兴创作以及共享的认识方式等来发现目标。
深度对话系统(Systems for Dialogue)是促进知识外化所必需的程序。这种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组织建立促使隐性知识明晰化和共享的惯例。要实现隐性知识共享,仅仅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保持属尔的接触是不够的。深度对话系统能帮助他们开展实际的、面对面的互动,从而获取全面的感官认识和心理一情绪反应(如高兴、轻松戴不安),传递隐性知识,创造情感知识资产。
即兴系统(Systems for improvising)通过动态的共同创新(Co一creation)过程整合了个人的思维模式和技能。个人之间对思维模式的共享是通过高密度的深度对话,即共同行动、思考和使用创造型评议来进行的。这里以‘即兴创作’弧“人为干预’作比喻恰能揭示出它们的最大优点。竞争和嬉戏、结构和开放性、新手的看法和专业经验、内省和外向等等,都可以增强组织人员的意外发现能力和促进目标的自我出现。因此,军队知识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发展资源多样化的组织环境,鼓励知识互补弧能力互补的个人进行合作以促进即兴创作。
2.3.2倍养共享认识方式,注重协作性知识共享。协作性是指在恰当的时间运用适当的资源对组织的活动进行协调并在这些活动展开时确保这些资源彼此联系。有关协作问题的例子包括:将参与者们的知识和组织战略结合在一起;知识在参与者们之间的传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执行支配着知识处理活动的结构;知识管理活动所需财政资源的分配和为参与者们分配基础工作任务。一个组织中的知识管理活动受到上述我们所强调的这些问题的弧烈影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