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范文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维修电工技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

第1篇:维修电工技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 电工技师论文 工艺性 标准化

一、专业项目论文的工作观

技师技能考核或鉴定首先应注重的是工作者专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写作和提交论文是申报鉴定者应对技能考核鉴定的准备过程,同时是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示过程。

技术工人的专业工作目的一般要求是: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有效益价值核算或向好性预期。凭借论文关于专业工作项目立论确定、技术路线解析、工艺方法选择、调试过程记录等的描述,充分显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专业规范把握、主流技术运用、工艺方法适当、工序工步明晰。

技师论文应该强调较高级工艺性内容,应该是工作技艺和业绩展示、以专业文献范式表述的文章,并不一定要用某效益指标来显示工作价值。如工艺改进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专业技巧水平;又如新技术应用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对工程新技术或复杂工艺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强调论文项目的工艺性价值。技能,应理解为专业工作的技能工艺能力。也许是简称,总易误认为技能偏指技术能力,而忽视工艺能力。技术一般是指工业过程的方法论,即一般是可行性确定后在标准化设计前提下选材、加工手段、加工流程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获得目标产品的方法。而工艺,可以理解为加工的“艺术”,强调工作过程中获得目标产品的技巧性、保障性和完美性。技术工艺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工艺互渗而形成的知识型、技巧型、成熟型的生产力。

较高级的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工作,应能体现技术工艺引人入胜的技巧性,工作项目论文也理所当然要求显示出工艺性价值――论文应显示出写作者关于工作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解能力和工艺质量层次。基本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引用或引证,工艺质量则涵括改进能力、工作技巧、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和补足能力、安全防护构思能力、提高工作对象商品化的能力。工艺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市场性。

2.注重专业性表述的标准化概念。技师的基本技术理论理解力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工作的方式、目标往往约束了专业理论的扩充速度和应用空间。许多长期在特殊电气工程岗位工作、工艺经验丰富的技艺型人员理论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本职工作很出色,工作质量的工艺价值突现。一般认为长期的专职工作经验中积累着较高的专业工艺悟性。应该看到,高专业工艺性主要表现为相对行业标准、生产规范有很强的理解力,对生产流程有很强的连接、补足、改进的能力。正是高的专业悟性使得技艺型人员与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相得益彰。

3.把握过程分析的理论深度。一些技师工作项目论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理论的依据――数理公式推导过程或教科书式论说,然后绘出基本原理图,最后给出相当肯定的可行性结论。必须注意,这种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没有表达―作者的操作工艺技能水平得不到显示。缺少相关工程经验公式或者经验系数(理论公式受客观实际过程条件的约束),易使得项目实施性这一关键工艺环节受到鉴定评价者质疑。这类论文的缺陷在论文大辩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弥补。

4.妥当运用“技术进步手段”、“技术创新理念”、“精湛工艺过程”。机电工程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视下述工作能力为工艺能力;把握专业标准和规范的运用方法、流畅的专业语言(术语,编程,工程图,解析图表等)表述、撰适用的工程文档、规划工作技巧和效率。

技术进步:在产业规范约束下,采用现代的、主流的专业技术成果。

技术工艺创新:在产业规范约束下的工作能够在去除隐患、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形式优化、节能提效、减污去噪、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诊断运行等某些方面有显明的特色成果。

基本完备和适配的资料:是指可以作为施工提纲或设备的档案基本资料。

二、电学原理在工程运用中的本征性理解

机电技术中的电工技术是关于电能量分配和智能控制的技术,应用电工技术的基础原理是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本征性理解。客观导电材料上的电量分析应划分为以电压(电动势能信息)为主量的“信息变换及传递系统”和以电流为主量的“能量传输电路”。控制信息传递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控制系统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固形材料(例如可通过空间电磁场感应传递)。

使用电动机为电能耗用终端的设备继电器线路形式控制电路主要形成运动控制“逻辑、时间、顺序”机制,自保、互锁、延时、中继等都是形成控制信息的电路。

采用集成运放器为核心的信号电压调节器主要解决比例(信号放大)、微分(信号即时变化率)、积分(信号的时间积累效应),而整流、检波、限幅、隔离、跟随、调零、保护等都是附加电路。

电能量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电路成为回路,依赖有形的导电材料,再者就是能量规模(大小)和传输时间可控。因此,控制电路的关键功能是信息“变换(如电压放大器)”和“调节”。

主电路的关键功能是能量的“被控”和“驱动”,而反馈电路则是对于完成基本运转功能的、由基本控制器和驱动器(主电路)组成的开环系统输出量检测并形成修正信号的“智能化”部件。

现时的机电“主流技术”指由集成PID运算器件、逻辑运算器件(CPU)及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技术、由可高频全控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元件为核心的驱动器运用技术及由新型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信号接收变换电路技术。

2.机电能量转换技术离不开磁材料技术,也离不开磁路分析技术;传统的磁路材料由于磁传导敏感于温度和介质成分,其电气特性检定比较困难。但是近些年来,新型合成磁性材料技术迅猛发展,其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机电技术领域)急速扩展。

再者,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双引擎,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和形成系统信息的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系统的前端。

从对于控制方式本质的理解判断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一个四端电路(网络)为例,若以改变激励能够实现相应响应,则控制方式可分为:a.电流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流放大系数),b.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导(跨导)),c.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压放大倍数),d.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阻(跨阻)),实现电能利用的机电设备的电路多以电流为被控量,所以上述a,b两种控制方式是驱动器电路,c是信息处理电路,d不是机电设备电路优选形式(能量控制信号)。

上述a、b方式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的电能传输电路(主电路、驱动器)形式。

a方式中,电流控制电流的中心技术是: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一路电流控制多路电流。代表器件有三极管和继电器。

三极管,响应速度高,无动作触点,但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有公共支路,控制量与被控量的高次谐波相互影响或制约,而且可承受功率在瓦特级,一般不符合机电设备功率规模要求。

继电器(接触器),以电-磁-力形式驱动开关触点动作,实现电流的小控大和一控多。但触点动作时间不准、电弧现象、线圈断电反电动势高并形成高频干扰源、体积大等固有弱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非理想器件”。

b方式是经典控制技术体系中理想的控制方式――信息控制能量。

上世纪后半期,业界使用大功率半控型电子器件晶闸管加之PWM技术的移相触发器实现有缺陷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于机电设备能量控制――主要是直流电动机的荷载调速。

上世纪末期大功率全控型电子器件IGBT(一种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器件)的商品化普及,机电设备用全控型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成为现实,例如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交流电动机实现宽范围荷载的变频调速。

3.电气主流技术发展的瞻望。机电设备机械构件的技术进步程度受制于材料技术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通用机电电工技术范畴的技术开发重点有:

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成果。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开发电能转换电路,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电路。

电动机技术:强磁材料与低温环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型传感系统分析与仪表。

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机械、液压、电子融合控制技术使得机器的效率、性能、品质、可靠性等大大提升,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深海或隧道的巨力液压控制系统。

微机电系统技术:常规电气系统元器件微型化组件化甚至实现“叠层组件―集成化”,即把微型化的敏感元器件、微处理器、执行器、各种机械构件、电动机、能源、光学系统等都集成于一个极小的几何空间内,并且能像集成电路一样大批量、廉价地生产。

电致流体相变技术: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electrorheological fluid)可在“固”―“液”两相之间转换,转换过程可控而且可逆,转换时间为ms级,利用其电控力学行为,可以预期得到较之传统力学元件更为理想的(机―电能量转换控制的)响应指标。

磁致流体相变技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黏度、低流动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硅胶导电与绝缘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作为可以在电磁场发挥“柔性”功能的新型器件必将影响机电设备电路构造技术。导电硅胶是具备导电性能的硅胶制品,用于一些电子硅胶产品上发挥开关接通的作用,现时应用于一些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设备中,比如导电硅胶按键、电线连接管、影印机滚轴、电缆插头、连接器衬垫等。

三、要强调通用电学知识与电工新技术运用衔接的工艺能力

机电设备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文件、超级公司企业标准)的意志和执行能力。标准化是机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国家标准中对机床的控制方式、接地方式、抗干扰、容错、机械连锁、危险部件防护等,作了较完善规定,有效保障了机床的安全可靠运转。经验证明,符合标准的机床,故障率较低,反之故障率则高,可靠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器件和装置损坏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体系强调了标准化水平是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技术资料规范化编整能力、微机控制应用程序解析能力、逆向工程能力(逆向于在确定材料条件下设计制造的路径对产品拆解―解析技术工艺特征,提交改进或改性方案,以期获得结构或功能更优化的产品)、工程数学与物理运动现实的映射解释能力。

四、提高论文的精致程度和新技术含量的着眼点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技术工艺核心领域(空间范围,对象)。

第2篇:维修电工技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可控硅;触发;电源

晶闸管(俗称可控硅)是一种大功率的可控整流元件。可控硅整流与普通二极管整流的最大区别是:经可控硅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即可控整流。可控硅的应用电路有: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交流调压电路、斩波调速电路、有源逆电电路等等。可控硅的类型有:快速型、单向型、双向型、关断型和逆导型等。各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控制灵敏等优点。可控硅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逆变、斩波、调压及无触点开关等大功率的电能转换和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是在直流调速系统中,广州昊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机修分厂购进的10吨自调查式焊接滚轮架可控硅直流调速装置就是应用了这种技术,采用了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我在广州昊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维修过这台设备。本文针对这台设备的检修,谈谈检修过程和心得体会。

故障现象:根据设备使用者――焊工反映,在使用过程中,忽然闻到烧焦味,励磁电机停转,遥控、近控均失效,控制柜的控制面板上各个控制按钮都不起作用,只是电源指示灯亮。焊工断开电源刀闸,待修。

检查过程和检查结果:断开控制柜的电源开关,打开控制柜的柜门,在现场用观察法初步检查控制主板,只见供给主板运算放大器的电源变压器TC2已烧焦,为了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检测,解除控制主板的外连接线,连同控制主板的散热器一齐拆下,带回检测和维修。

回到检修工作室,马上用螺丝刀解开两个晶闸管模块的安装螺栓,卸下控制主板,拆除两个晶闸管模块的共用散热器,拆下运算放大器的电源变压器,委托广州昊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动力分厂的电机维修组重绕;用万用表×100欧姆档,检查二极管模块,正向电阻为几百欧姆,反向电阻接近∞,正反向电阻值均正常。用电池灯触发法,检查两只可控硅模块,按照下图接线。

连接好后,合上开关SA,小灯珠亮,断开开关SA,小灯珠仍然亮着,说明这只可控硅没问题,是好的;换接另一只,连接好后,合上开关SA,小灯珠不亮,说明此只可控硅已烧坏。再检查触发电路,发现V46(型号是3DG12B钢盔头型晶体管)和R39(色环为:棕、黑、棕、金,电阻值是100Ω)均已烧坏。

故障分析和检修过程:为了先排除控制主板以外的故障,解开连接电机的电缆,电缆两端均无任何连接后,用型号为ZC-500的500伏摇表,测量电缆各根线的绝缘和是否开路,检测结果是各根线芯间的绝缘均为∞,各根线芯均无开路;接着用4只型号为ZP200-16的大功率硅二极管,用铜板连接,组成桥式整流电路检查励磁电机,经通电试验,电机运行正常。

这样,故障的检查和检测就主要集中在控制主板上了。

用万用表再详细检测控制主板上各个元件,已证实无其他元件损坏。更换各个已检测损坏的元件:(1)V46改用塑封型8015管子代替;(2)R39换上一只等功率的100Ω电阻;(3)更换可控硅模块;(4)运算放大器电源变压器已绕制好,安装到主板上,并焊接好。

装好控制主板,按照使用说明书接好各连接线后,合上刀闸QS和负荷开关QF,按下启动按钮SB,控制面板上的电压表无指示,调节控制面板上的电位器W,电机无任何反应;观察控制主板,只见控制主板上发光二极管V28和V29都已发亮,主回路的保险丝已烧断;V28亮则说明保护回路已过流动作,而V29亮则是励磁回路未能起作用,电机不能启动运行。断开电源,又连同散热器拆下控制主板,带回办公室做再次检测。

又用电池灯触发法检测可控硅模块,同样的结果:烧坏了一只,再检测其他元件,全部完好无损。是什么原因造成主回路的可控硅又烧坏一只呢?

作进一步的分析:由于无法购买到新的可控硅模块,只好购买回二手的可控硅模块。为了先排除可控硅模块本身是否存在问题,自行设计了一个试验可控硅模块的耐压电路,对可控硅模块进行工频耐压试验,用升压变压器慢慢将电压升高,升高到800V时,电路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击穿或闪烁。说明可控硅模块耐压正常,无质量问题。

试验可控硅模块耐压电路如下图所示。

可控硅模块耐压试验电路

排除了可控硅模块不存在缺陷后,查看电气原理图。根据该设备电气原理图可知,该项装置的主回路采用了两个模块:模块一,是两只二极管VD1和VD2组成的模块;模块二,是两只可控硅VK1和VK2组成的模块。此两个模块构成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采用了压敏电阻RV1和阻容电路(R26和C28组成)作为保护电路,由C29和R27构成滤波电路,由V1和V2两点采样形成电压负反馈,外连接就是直流电机了。

在主电路中已经没有任何元件可能会造成可控硅模块损坏,那么只有可能是可控硅模块触发电源的电路造成。将重点放在触发电源电路展开各个元器件进行详细检测,用万用表在触发电源电路板上逐个元器件地毯式检测,结果表明没有其他元器件存在隐患。但确定故障就在触发电源电路中,也许是某个元器件存在着隐性故障。首先是从大元器件开始排查,触发电源变压器TC1,为了断开与电路中其他元器件的连接,将触发电源变压器TC1从触发电源电路板中拆下,用指针式万用表电阻测量各绕组,均有一定的阻值,不存在短路,但不能稳定在一定的数值上,说明触发电源变压器TC1的本身内部存在隐性缺陷。也许是初次级绕组间的绝缘不足,也许是绕组的匝间绝缘不好。改用摇表检测绝缘,用ZC-500型500V摇表检测绕组间的绝缘电阻,一组的绝缘电阻值是∞,另一组的绝缘电阻值几乎是0。从这一检测结果表明,可以断定隐性故障就是触发电源变压器TC1所致。再根据广州昊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机修分厂使用环境的情况分析,可能是由于使用场所的环境潮湿,保养不善,使触发电源变压器受潮造成。

故障点已找到,如何去解决故障?解决方法提出了三个方案:(1)修复原来的触发电源变压器TC1;(2)重新制作一只与原来一样的触发电源变压器;(3)购买一只与原来一样的触发电源变压器。

方案分析:由于触发电源变压器购买非常困难,因为要找到电压值相同、功率相同以及阻抗也相同的触发电源变压器是不可能的,要么订制,但时间跨度比较长,因此排除方案(3);自己制作触发电源变压器,由于公司的制作条件的制约,制作触发电源变压器的工艺难度较大,无法自己制作,故也排除方案(2);决定尝试修复原来的触发电源变压器,若无法修复的话,再采用方案(3),订制触发电源变压器。

修复过程:将触发电源变压器TC1置于广州昊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动力分厂电机维修组的蒸汽烘房内,过了24小时左右,取出,立即又将触发电源变压器TC1浸没于绝缘油漆中4~5小时,取出又置回蒸汽烘房内,直至烘干绝缘油漆。烘干后,取回再用相同的摇表测量各组间的绝缘电阻,检测结果是:各绕组间的绝缘电阻均为∞,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各绕组的电阻,电阻值也稳定在一定的数值上。修复的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的目的。

装上触发电源变压器TC1,换上好的可控硅模块,用灯泡代替电机,接在AM、BM接线柱上,在4、5、6接线孔按上100 kΩ电位器W,模拟试验。接通电源,调节电位器W,灯泡毫无反应,说明电路还未能正常工作;用示波器检测g1T和g2触发脉冲输出点,都没有脉冲输出;再检测前一级,测量R36左端,没有轮子波形;再检测前一级,测量R24左端,也没有输出波形,说明运算放大器未正常工作,运算放大器全部是换了新的,确认没有损坏,那么影响运算放大器不能工作的只有可能是电源问题了。

运算放大器的型号是LM348N,塑封型双列共十六脚,正、负12V双电源供电。用数字万用表测量P12的电压,电压值是+16.8V;用数字万用表测量N12的电压,电压值是-13.7V,两端的电压值的绝对值相差竟高达3.1V。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交流侧m对中性点的电压,电压值是13.6V;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交流侧n对中性点的电压,电压值是11.7V。经比较,原来在交流侧已不平衡,并造成直流侧的电压相差较大。此变压器是委托电机维修绕制,由于疏忽,未做次级电压检测就安装到主板上,从而发现了新问题。

既然又检测出运算放大器工作双电源不平衡,那么有什么方法改进呢?改进方案:采用稳压电源。

根据电气原理电路图可知,P12输出端是由C30与R68组成滤波电路,由V41稳压输出。同样,N12输出端是由C22与R69组成滤波电路,由V42稳压输出。电容C22、C30均采用了25V-220μF的电解电容,电阻R68、R69均为100Ω。为改善输出电源的平衡,进行稳压电源改进。拆除电阻R68、R69和V41、V42改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带散热片的集成块LM7812、LM7912,V41、V42改为25V-1000μF的电解电容。

改装完毕后,通电测试,P12输出的电压值是+12V,N12输出的电压值是-11.9V,基本上趋于平衡,并得到可靠的稳压电源输出。改装后电路如下图所示。

未改装前的电路图如下。

改装检测完毕,又用灯泡模拟通电试验,慢慢调节电位器W,模拟负载――灯泡由暗变亮,反调时,又由亮变暗,说明控制主板已经能正常工作,故障排除,大功告成。

模拟试验结束后,将控制主板带到现场,接好外部连接线和励磁电机,通电试验,慢慢调节控制面板上的电位器W,电机启动,并随电位器的调节控制了转速,滚轮架开始工作,试通电结束,检修成功。交付机修分厂的使用者。

检修体会:通过这次对可控硅控制系统的全面维修,充分认识和熟悉可控硅控制系统的电路组成,掌握了在可控硅控制区系统中可能引起故障的多种原因,特别是各种软性故障,深深体会到软性故障的隐蔽性。为以后的检修工作积累和总结了宝贵的检修经验:当有关可控硅控制的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当重点检测和检查触发电路部分。另外,检测和检查运算放大器的信号和电源部分,特别是要注意有可能存在软性故障的元器件。当我讲授到维修电工的可控硅知识点时,作为案例讲解给学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如今的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神速,同时又不断从国外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以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立异,新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在新世纪、新知识爆炸时期,从事电气教育工作的教师,应牢固掌握本专业的科技知识以外,还应拓宽知识面,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各个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譬如,从前年开始,我就深入对数控知识和数控设备的检修进行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才能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学工作,在电气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撰写本论文的过程中,受到论文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查阅检修过程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得到广州昊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老同事的热心帮助及支持。对帮助和指导我的同事和朋友,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董传岳.电工与电子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7.

[2]劳动部培训司.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