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抄表核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抄表核算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抄表核算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抄表核算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抄表核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费核算 问题 措施

一、完善电费核算管理

(一)完善客户服务中心的电费核算工作,由营业及电费专业中的电费与帐务一班集中完成,实现统一核算、统一审核、统一发行、统一考核、统一分析、统一管理。

(二)电费核算人员要严格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杜绝核算中的不合规行为,采用正确的记帐方法把会计凭证提供的大量的、分散的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登记到有关帐中去。建立健全会计帐簿,遵守记帐、算帐规则,记帐、算帐是一项很细的工作,不论在哪一个环节上疏忽大意,都会影响会计数字的准确性。并且企业要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督的职能。

(三)提供多种可选缴费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多元化的电费缴纳方式,营业厅收费、移动收费终端、银行联网、自助缴费终端机、支付宝等方式。改变以往只能通过营业厅缴费的模式,从此使用户缴费不受时间约束,方便用户进行电费信息查询、缴纳电费等。

二、规范电费核算流程

(一)合理地安排新装户账卡发放时间,这是因为装表工作是连续不断的,每天都有新装用户要建账立卡,而抄表核算工作是每月一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新装用户及时上账,在每月月初抄表前,将上月新装户账卡发放给抄表员,这样抄表员有充足的时间去熟悉新表,也就能按时将抄表任务完成,及时将新户抄表到位。

(二)电费核算人员要保证客户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初始资料以抄表员现场核实的抄表为准,在接到用电业扩转来的客户变更用电的工作传单(装、拆、移、换、改、暂停、启用、增、减容量等)时,审核人员应认真审核,发现有不符合有关管理规定的工作传单,应及时报告并纠正。认真进行审核,严把审核关,对起止度、实用电量、用电性质、及卡片的张数进行抽查审核,对起止度异常、电量异常波动、用电性质错误等要认真登记,同时询问抄表人、查明原因,并及时汇相关负责人员检查核实。

(三)变更传单处理要严格化。变更传单由专人统一接收、返还,严格把关,审核传单是否合格。每月出账后将各班异动传单分别登记在各营抄班异动传单登记本中,便于返还及以后查阅,保证业扩变更单月结月清。对因表计误差、差错等原因引起的电量、电费退补,应按相关政策、规定办理,同时必须经供电所长或者公司经理批准,不得擅自减免或少收。

(四)将电费回收信息与有关部门核对,作好电费回收日报、月报,本期电费回收率、跨年度电费回收率统计分析,提出电费回收责任人的考核建议;实时跟踪电费回收信息,防范电费资金风险;对过期电费进行分析,提出电费回收改进措施建议。

(五)做好电费坏帐管理。为保持财务和营销应收帐款余额一致,对于已核销的坏帐,财务部门在将其冲减为应收帐款的同时,用电营销部门也应相对核减对用户的欠费。本着‘帐销债不烂’的原则,对用户的债权不能核销,实行帐销案存,企业继续保留追索权,对已核销坏帐及坏帐回收要通过备查簿反映。

(六)对预付费方式供电的客户,采用定期或抽样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应纳入销售收入的数据建议,结合线损率统计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公司的售电量、销售收入、平均单价等进行综合分析或专题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电费综合管理的改进措施。

(七)严格的执行电量调整、电费补退工作规范制度化。

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执行力上,也就是说要严格执行企业的规划,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严格的执行《省电力公司的企业标准和抄核收管理办法》里的有关规定,退还的电费额度比较大的要经过公司的认真核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处理。第二、规范电量退补、调整的传单,把它们正式的编号并录入电脑。以前的电量退补、调整的传单,只能经过核算员的手工操作完成,而且以往的那些传单都是采用的临时编号无法载入电脑,使电费系统中的某些账单无法清楚了解补、调整的详细原因。而我们现在通过对这些个数据进行录入电脑操作并对其原因还要进行细致描述和说明,大大地规范了传单的整理和建档工作,对账单的处理变得方便快捷准确

三、优质服务,提高核算效率

(一)用优质的服务与客户建立感情,使客户对供电企业少一分误解、多一分理解,将每一个客户当自己的亲人对待,以诚动人,以情感人,主动为客户用电解疑释惑,解决客户用电的实际困难,当好客户用电的“参谋”。通过各种形式,宣讲公司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岗位的热爱,按劳取酬,提高核算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二)组织核算人员培训,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由于计算机只能根据人们预先规定的指令进行计算,不能直接处理问题,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必须把企业经济活动都能在预先规定好的科目内反映,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报表取数定义也尤为重要,如定义不准确,报表参数不正确,导致报表数据失真,必将造成不良后果。电力企业必须加强核算人员会计电算化培训,使其精通所应用的财务软件,确保会计电算化稳步运行。

第2篇:抄表核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农电基本情况

全县国土面积3700多平方公里,人口68万多。共有23个乡镇809个行政村,其中大电网覆盖全县18个乡镇694个行政村,拥有35-110千伏变电站12座,现有1o千伏线路1478.5公里,0.38/0.22千伏线路9522.84公里;农村配电变压器1136台/74402千伏安。年售电量5千万千瓦时,农电系统现有员工298人,其中农电员工285人,局职工分流13人。2003年12月3]日,我县成立湖南电力公司系统内首家中介机构—××县农电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设10个服务部,负责大电网内19个乡镇、694个行政村、15.65万用户供用电工作。1999年前,全县汇总低压线损高达32%。2005年1-9月,低压线损只有14.73%,降幅17个多百分点。10个服务部中有新关、新铺两个部低压线损达到国电公司标准,分别只有10.58%、11.78%,就连高寒山区太平、雁池两个服务部的低压线损也降到15%以下,分别只有14.31%和14.85%。

二、近5年线损情况

2001年,10千伏高压线损6.24%、低压线损26.46%。

2002年,10千伏高压线损5.04%、低压线损21.19%、高低压综合线损26.18%。与。2001年比较高压线损和低压线损分别降幅1.2、5.27百分点。

2003年,10千伏高压线损6.18%、台区低压线损17.28%、高低压综合线损16%,与2002年比较分别降幅1.14、3.91、0.64百分点。

2004年,10千伏高压线损5.86%、台区低压线损16.36%、高低压综合线损15.41%,与2003年比较分别降幅0.32、0.92、0.59百分点。

2005年i-9月,10千伏高压线损5.89%、台区低压线损14.73%、高低压综合线损15.67%,与上年同期比较高损持平,低压线损和高低压综合线损分别降幅1.49和0.31个百分点。

三、线损管理的十项措施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管好人。线损管理同样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没有一支对企业忠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农电员工队伍,线损就不可能管好。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并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把好“进人关”。2001年底,全县农电员127人和700多名村电工全部解聘,与此同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新聘了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的农电员工,共301人,比市局核定的供电所定编数431人还少130人。二是把好“减人关”。我们每年采取了“定岗定责”、“末尾淘汰”、“双向选择”等多种激励机制,优胜淘劣,对考评不合格的员工坚决辞退。4年来,末位淘汰员工30人。人员精减后,企业成本降低,农电员工待遇得到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也就上来了。三是公司与农电员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四是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经常加强思想教育,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牢固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对待企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背靠背,心贴心。产生的效果是98%以上员工都能自觉以所为家,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维系在一起,确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工作理念,一心一意为农电企业的发展勤奋工作。五是社会保险全部到位。农电公司为他们办理了社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共五种保险,彻底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员工队伍。六是加强农电员工的技术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他们的技术业务水平。我们每年挤出2-3万元资金组织3~4次技术专业培训和1~2次业务比武,先后举行了经理、安全、核算员、班组长等业务骨干和30岁以下青工培训班及多项专业技术比武活动,从管理岗位到生产人员定期进行轮训,员工队伍素质普遍提高。

(二)、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就是把线损指标分解到最底层,实行目标管理。我们的具体操作过程:首先制定农电线损目标计划,一般在年初完成。在制定年度线损目标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科学合理。因此,我们十分注意把握一个度,即在认真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保证目标经过努力又能完成,又不无原则地降低目标而影响员工的的进取精神,真正做到指标切实可行,达到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的目的。二是指标分解。在确定年度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班组,班组又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员工。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即供电所(服务部)所长(经理)与总站(农电公司)签定年度经营责任状;285名员工中有248人,按工作范围分别签订了10千伏线路和台区综合管理责任制承包合同。其中,签订《10千伏线路综合管理责任制承包合同》61份,签订《台区综合管理责任制承包合同》187份。这样便形成了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即“千斤重担人人挑”的良好格局,从而激发每个供电所和每个农电员工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四是实行风险抵押,年终目标考核兑现。为此,我们每年制定了《年度目标考核办法》。根据考核办法对每个单位进行年度目标考核结算。以2004年为例,对服务部年度目标考评结果,新铺服务部以939分名列第一,年终奖金分配也按年度目标考评结果进行分配,分配差人均达175元。服务部经理年终目标兑现,奖金最高者11400元,最小者-100元从风险金中扣除。通过实行目标分解,使每个单位、每个员工任务明确,责任到位。

(三)、绩效挂钩

绩效挂钩,就是把员工的工资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成效、挖潜力度、经济效益全面挂钩,按效益获取报酬,下不保底,上不封顶。我县农电从1999年起就对供电所10千伏线路进行总关口表承包结算,实行了高压线损电量超标等额考核。农电公司成立后,绩效挂钩的月度结算方案得到更加完善,公司对服务部、服务部对员工实行线路、台区综合责任制绩效管理,按绩取酬,并按线路、按台区按月奖惩考核到位,仅2004年度线损降损奖工资5.93万元,超线损扣工资达10.42万元。今年1-9月,服务部之间工资分配平均差额311元,服务部经理工资与普通生产员工工资分配额年收入相差9000—10000元,蒙泉服务部10千伏线路管理工资分配差达500元以上,台区管理工资分配差达1000元以上。在绩效考核上,我们每个服务部都有一个考核小组,基本做到了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和人性化考核管理,不搞一刀切,按指标分线路和台区的设备状况及电量大小进行切合实际的考核,使员工受到考核后也不闹情绪,而是变压力为动力,更加努力工作。我们通过绩效管理,彻底打破了“大锅饭”,做到了奖勤罚懒,进一步调动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降损效果比较明显。

(四)、抄收分离

抄收分离,就是把抄表、收费人员进行分离式管理。抄表班专门负责抄表,且抄表轮换,异地交流抄表。收费班专门负责收费。多年来,农电管理都是采取每月下户抄表,走收电费和自抄自收的方式,不仅工作负荷重、效率低,同时也存在抄表不到位,估抄、错抄、漏抄等多种弊端,导致统计线损不准。针对这种状况,我县对农电电费抄收进行抄收分离改革。采取的步骤是:2002年8月份,我们首先在新关供电所进行了抄收分离、双月抄表和定时定点以村座收电费试点,成功后于2003年初全县推广,把“月抄月收走收电费”改为“抄收分离、双月抄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且社会反响普遍较好。2004年,太平、雁池服务部在抄表方式上又有新的改进,率先采取“一固二变,一有二无”方式抄表,即抄表日期固定,抄表人员和抄表地点每月一安排;抄表单上只有微机用户编号,无用户名和上月抄码,抄表人、复核员、微机输录员分别在抄码单上签字,保证了电量和电费核算基本准确,抄表到户率100%,正确率达99%。

通过抄收分离,杜绝了过去估抄、错抄、漏抄和人为控制线损现象,保证了线损的真实性。

通过双月抄收,既解决了农电体制改革后人员不足问题,又大大减轻了农电员工的劳动强度,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线损管理和服务中去。

(五)、监控电量

加强售电量监控是有效控制管理线损一项重要措施。因为,理论上控制管理线损的有效办法是推行分压、分片、分线、分台区统计和线损考核,它是一种通过对线损逐级监控,使线损达到最小的方法。而要完全作到对有效电量的监控,在原来是比较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在于:一是现在我们都是分所核算、手工抄表和抄表时间不一致,不能实现对全县农网线损考核点和计费点进行同一时刻自动采集电量,使统计出来的分线、分台区线损严重失真,不能指导线损分析和降损工作。二是线路互供情况较多,使互供线路的电量统计变得复杂。三是农电用电客户档案管理工作薄弱,无法保证其准确性。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在电量监控上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一是统一农电用电营销系统,建立农电公司的数据监控中心,锁死售电量。从2004年9月份起,即着手全县农村公变电费计算机联网监控准备,一次性投资10万元添置联网设备,并开发了联网用电营销核算程序。2005年5月份起,新关等5个服务部正式联网核算,7月份全县完成,堵住电量流失的源头。二是统一抄表时间,规定每月1-6日为抄表日。为了保证抄表时间同步,对农网线路内的大宗企业用户也实行了同步抄表,要求抄表时间固定后必须对日,相对对时,不得随意变更。三是统一财务核算,统一服务部的营业帐号。在实现收支两条线基础上,于2005年1月完成了服务部财务并帐,并按照会计核算规定及电费管理要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帐务体系,按用电客户名称等分部建立了明细帐,所建帐目能全面反映服务部的电费应收、实收、预收、违约金分户明细及线损报表汇总情况,锁死售电收益。四是实现营销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实现职、权、责的分离,防止。五是加强用电报装管理,及时建立、更新用户信息,防止漏抄、错抄现象。六是统一线损统计报表,从用电营销系统自动取数汇总,避免了人为调整线损报表现象。如此一来,有效地堵塞了原来线损管理上的漏洞,使管理线损降到一个合理水平。

(六)、严管计量

因为计量是线损管理的核心部位,计量表就好象在商品买卖交换过程中的秤,应该保证准确无误。对农电供电企业来讲,如果计量表失去准确性,或者是窃电者蓄意在计量表上做手脚,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会导致线损升高。所以,降低线损关键在于计量,我们在计量管理上不仅制定了严格的计量管理制度和配置计量专责人负责计量管理,并从四个方面把关,常抓不懈:一是把好计量表的校验关,不装没有校验和不合格的计量表。二是把好10千伏关口计量表关。为使关口表计量精确,我们投资25万元进行10千伏关口计量装置改造,安装了专用线路考核计量装置,全部配置电子计量表,且10千伏关口计量表由电力局用电部门抄表和监控,每次抄表由电力局抄表员、变电值班员、服务部核算员三方签字。三是把好台区关口表计关。台区关口表计由服务部计量专责人管理,定期轮换。四是把好用电客户计量表运行关,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特别是对用电量比较大的用户实行定期检查。另外建立计量台帐,并辅以“三普查”活动即定期普查、农忙普查、重点普查形式加强计量监控。2004年,营业普查追补电量25万千瓦时,查补普查收入14余万元。今年,宝峰服务部对5起偷窃电影响较大者,移交公安部门处理,取得一定威慑作用。由于计量监测到位,我县农配网线损近几年是平稳下降,没有虚升虚降现象。

(七)、平衡负荷

平衡负荷,就是把用电三相负荷平衡,达到提高功率因素之目的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是抓住农网改造大好机遇,合理规划电网,输配电线路及供电设备合理布局,减少线路迂回。二是合理选择配变容量及安装位置,对农村综合用电的变压器,能满足实际负荷的最大值,最多不超过10%,避免“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小车”现象。再是变压器安装尽量置于负荷中心,并根据季节变化经常调整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如新关服务部在保证末端用户的电压质量情况下,尽量使配变在较高电压下运行,还把部分配变设在10.5千伏-5%档位运行。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措施,降低了线损。该所共46个台区,其中23个台区低压线损在12%以下。三是随时掌握台区用电负荷状态,力保三相负荷平衡。经多年实践证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三相负荷偏差在20%以上线损率可升高2%-3%。为了取得三相负荷的平衡,我们每年都选择一定时期进行三相负荷、负载测试和调试工作,譬如,皂市服务部的林家岗2#台区线损一直比较高,在管理上又没有查出原因,供电范围又小,在对用户进行彻底清理后,把用电户划分若干个小片,再重新进行负荷分配,使该台区在下个月就见到成效,线损降低了5%。又如,新铺服务部22名员工自筹资金6200元每人配置了一块数字电流表,对平常工作中经常监测负荷、电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该所今年1-9月累计低压线损只有11.78%。四是提高电网功率因素,降低无功损耗。众所周知,功率因素低不仅能够增加电能在线路上的损失,还能够降低电压质量,降低发、供、用电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据统计,当功率因素由0.6提高到0.92时,电网中的可变损耗降低将近60%,当功率因素由0.9提高到0.95时,电网中的可变损耗降低将近29%,所以农电每年挤出一定资金在低压线路上装设补偿电容,来提高系统功率因素。以新关服务部为例,该部装设低压补偿电容计24kvar,相对与未装设电容器前,低压线损下降0.2-0.3%,效果较为显著。

(八)、摸底排查

摸底,就是对所辖管区的用电、用户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摸底;排查,就是对高线损的线路、台区的问题进行排查。作为农电最基层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所管台区和客户情况有一个最真实的了解掌握,对每个台区每个客户的用电负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数。一旦线损升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每个客户的月度电量的增减幅度,对问题的出现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客户进行摸底排查,找出症结所在,同时也能查出一些隐蔽较深的问题。如雁池服务部10千伏雁文线,今年该条线路连续几个月线损高,通过排查发现自张家渡电站二期工程上马用电后就线损高,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经请用电部门专业人员对该用电户进行检查,发现是有功计量倍率出现差错而少计了三分之一的电量,问题找出后电量得到追补,给企业挽回了损失,这条线路的线损也降下来恢复正常状态。新关服务部经理王章文同志,不是在办公室光听汇报,而是经常带领台区管理人员深入到各台区直接调查了解用电和线损情况,现场进行线损分析,进行重点排查整治,他对所辖台区和用电客户情况一清二楚,甚至于连台区管理员不知道的情况,王经理仍然知晓,真正将汗水洒在农电线损工作第一线,是该部线损呈直线下降并低于国电公司线损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九)、消缺堵漏

消缺,就是把线路和设备上的缺陷及时消除;堵漏,就是通过巡视消除缺陷和漏电损失。农电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其设备点多、线长、面广,象我们××这样一个山区县,大部分供电线路与设备都是分布在野外,跨越山河、田野村庄和高山丛林,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因此忽视了管理检查,有些线路和台区设备就有可能出现缺陷而造成电量损失。所以,我们把消缺堵漏作为安全、线损管理工作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按照规程要求,经常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输供电线路、配电台区进行检查巡视和夜间巡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漏电现象,就及时进行消缺处理。为此,我们每半年派出检查小组深入第一线进行线路设备巡视维护检查,堵疮补漏,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对责任人员进行考核外,还督促消缺整改到位。新铺服务部对所辖线路坚持每季巡视一次,对台区低压线路和配电设备坚持每月巡视一次,并建立了完整的巡视和消缺记录,仅去年改造高危配电室6个,处理重大设备缺陷5起,更换不锈钢计量箱3具,高低压消缺69处,改造线路2.3公里,改造消缺弱电线路41处,更换高低压拉线274根。在今年该所想千方,施百计,多方筹资2万元,对龙家坪村2公里多农网改造不彻底的线路进行了重新整改,即刻收到了回报,使该村的线损从去年的16%降为11.5%。

第3篇:抄表核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社会用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为加快建设“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现代企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采用了多元化的用工方式,以满足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由于社会用工人数的增多和管理难度的增大,产生了一系列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用工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缺乏配套的管理措施;使用的部分社会用工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够合理;未充分发挥社会用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等。本文以一国有大型水电施工企业为例,针对社会管理用工管理中存在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一、社会用工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企业社会用工主要分布在辅、临时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上。社会用工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用工种类多样化

在实行社会用工过程中,主要对生产经营类辅岗位和社会通用性岗位(工种)实施社会用工,涉及汽车运输、抄表员、后勤、保卫等多个岗位(工种)。

(二)用工形式多样化

在社会用工的实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通过劳务派遣满足对某些岗位的用工需求。二是非全日制用工,由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协议。三是使用公司退休返聘人员,充分利用退休返聘人员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或者熟练技能优势。

(三)薪酬分配多元化

在社会用工薪酬管理中,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生产经营类辅岗位,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二是对工作量可量化得工作岗位,采用计件工资形式;三是对电气设计、工程管理等岗位工种,试行提成工资,超额完成按一定比例或数额提取工资。

二、社会用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工观念滞后,操作流于形式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相对滞后,造成企业用工在实际上仍受传统用工体制的束缚,未能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是人力资源未能逐步实现从组织配置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到全面走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二)社会用工开发、考核、上岗等配套机制缺乏

社会用工管理机制不活,选拨、使用以及技能开发、岗位培训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在制度上还未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标准,缺乏具体规范的社会用工管理办法,考核制度不完善,人员能进不易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三)人员素质差异大,结构不尽合理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高、精、尖技能人才未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造成电气设计、经营管理、测量等专业人才招聘不到;另一方面社会用工队伍特别是农民工技能一般的人员比例过大,用工出口不畅。

(四)分配激励欠佳,有待逐步改革

主要表现在:一是分配形式总体上还较为简单,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二是社会用工之间收入差距过小,工资水平的确定未能与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三是工资分配机制不活,功能单一,缺乏考核力度,固定工资比例过高

上述状况说明企业的社会用工仍处在传统模式下,内部严格的激励约束制度尚待完善,考核与奖惩力度不够,监督与检查不到位,影响社会用工的正确使用。

三、规范社会用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完善人力资源规划

1、全面应用岗位分析法。岗位分析是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员工记录、直接面谈、观察法等方法,对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者的知识、技能、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加以科学系统的描述和做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

2、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将社会用工管理纳入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按照集约化管理要求,对用工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约束。

(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解决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要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根本出路也在于实行市场化配置,让竞争择优的市场化机制在其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公司用工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工作同样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用市场机制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化配置。

(三)以效益用人为目标,优化社会用工配置结构

强化效益用人的观念,把人工成本经济核算放在重要位置,不断优化社会用工配置结构,使社会用工的使用、培养、配置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做到少用人,用对人,用好人,把用工总量控制在单位定员标准内。一是科学预算社会用工的各岗位工作量,减少和合并不饱和的工作岗位,优化组合大而全的非生产岗位。二是对社会用工富余人员,要加大挖潜力度,组织重新学习和培训,为他们重新上岗创造条件。

(四)以明晰责权为主线,建立归口管理体系

1.人力资源管理部是社会用工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社会用工规范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编制生产、经营单位社会用工计划;负责公司社会用工的招聘和辞退、薪酬待遇的核定、业绩考核的归口管理;检查、监督基层单位社会用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2.基层各用工单位是本单位社会用工的日常管理部门,制定本单位社会用工的管理细则,负责本单位社会用工的工作业绩考核日常工作。

(五)以契约管理为抓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为真正发挥实行社会用工的机制优势,明确规定公司招聘的社会用工一律先与中介机构鉴定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中介机构签订用工协议,采取以下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制:根据公司各单位生产经营需要,对某技术含量较低的辅岗位,通过劳务派遣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用工单位委托劳务中介机构进行招聘及管理。

——非全日制(小时工):对公司生产经营长年需要但每天工作负荷不足的岗位(如后勤服务勤杂岗位所需的低端劳动力),其劳动关系的建立要根据实际用工的要求确定,可采取用非全日制的用工形式。

(六)以加强社会用工队伍为核心,健全用工管理配套机制

1.加强社会用工的招聘管理,把好“入口”关。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按照及时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弥补岗位空缺、降低用工成本、确保用工质量等目标,建立一套包括资格审查、初选、笔试、面试、情景模拟和心理测评等程序在内的严格面完善的社会用工招聘程序。

2.健全社会用工培训管理,提高社会用工队伍素质。社会用工培训主要包括新进人员上岗培训、定期技能培训、岗位轮训等类型。通过培训为社会用工人员掌握、提高业务技能创造条件,促进提高公司社会用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3.完善社会用工考评工作,加强社会用工绩效管理,根据不同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分别编制绩效考核测评表,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方面,根据个人表现,给予不同档次的分值,通过自我评分、班长评分、考核组评分等流程得出最终得分。

(七)以劳动力市场价格为导向,建立分配激励机制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作制度,调整社会用工收入分配结构,增加“活”工资分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