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体育课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课教学反思

第1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科研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43-01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发现、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提高个人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方法是否得当,通过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教育心得等来最终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并最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科学为动力,强调“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对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但其中主要是在目标统领下对课堂的组织教学、教学方法的反思,因为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依据。教学反思按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一、教学前的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教学前的反思。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课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再次查缺补漏、吸取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以学生文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1、起点是否合适。起点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只有起点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有兴趣学。起点过于低学生不愿意学、厌学;起点过高,学生难掌握、怕学。如初一学生的篮球运球教学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拍球,如果一味的让学生从头开始,学生会产生厌倦、不想学的念头,所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必须变化运球的方式,可以从变向运球开始学习,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的积极性和兴趣。

2、重点是否突出。重点是一节课内的枢纽,在时间分配上必须保证重点的练习时间,同时以重点内容的练习方法,引导和启发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让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重点,练有重点,这样才能使一堂课有灵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突出“变向”二字,同时运用不同的形式来练习,如变向跑、变向运球追逐等。也可以启发学生从变向的字面上进行探究,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在学、练中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做到有顺序,有目的的变向运球。

3、难点是否突破。难点就是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即动作技术)。它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来综合,根据实践的需要来变化,在变向运球突破中除了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有良好的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这样才可以采用过“桩”的方法进行难点练习,视情况可以进行二人一球的对抗,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

4、讲练是否透明。动作技术在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一些身体的强化练习才能得以掌握。每个学生都喜欢篮球运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练习的手段方法当做一条主线,通过精确地讲解、示范来引导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竞赛,同时在巡回指导中矫正学生一些错误练习方法,以便学生正确的学,愉快的学。

二、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地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1、学生在课中的参与。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少参与,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还是被动的、应付的。

2、学生的目标达成。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动作技术,并将所学的技术纳入自己原有的技术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投入,是否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在致力于面向全体的同时,是否能让素质好的“吃得饱”,让慢生“吃得了”。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各得其所。本节课以“变向”为主线,让学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戏中获得身体变向的脚步动作。然后结合篮球运球追逐,让学生自定目标,在目标的统领下合作学习,分别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三、教学后反思

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学后的评价反思、反馈矫正中得以升华,反思求“矫正”促“提高”。是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捷径,是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

1、成功的经验。它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更可以是师生交流的精彩对话……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值得以后借鉴。如变向运球一课教学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在运球中利用了相互追逐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身体的变向,体验脚步的移动,为延伸到本课的重点、难点伏下美好的一笔。

第2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一、对投掷课的教学反思

投掷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比赛中田赛的重要项目,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我校高二体育课安排了三节课进行投掷教学。在课堂上,我首先把重点放在动作的结构方式的设计上,即:教会学生各种方式的投掷动作,如投准、投远等。在课堂的结构方式上,我做了精心的规划、设计,具备很强的阶段性,就是把整堂投掷课设为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有效阶段,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对跳绳课的教学反思

跳绳和呼啦圈运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但后来却烟消云散了。新世纪也是在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因为不少学校如今正在举行大课间操活动,时候不长,只有约20分钟,由于不好安排大型球类活动,跳绳和转呼啦圈运动便成为首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从事大课间操活动,我在体育课中安排了一节课的跳绳和呼啦圈教学,而且我一反常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比如跳小绳活动组织单摇跳到双摇跳,前后带人跳。呼啦圈从一人一圈到一人两圈、三圈甚至更多。跳大绳从集体单节奏跳到口令指挥下的转圈蹲下等跳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对接力课的教学反思

接力跑的教学很令人头疼,平时自己认为教得不错,但在比赛时,学生总是出问题,不是掉棒,就是起跑慢,或是冲刺不力。后来找到原因,就是自己管得太多,给学生自由决策的太少,造成心理上的不成熟。最后权力下放,让学生自主决策,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5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等,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尽情发挥,夺得了比赛的胜利。

四、对篮球课的教学反思

第3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本课教学内容是30米快速跑和打活动目标。首先这节课是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一堂体育课。本节课是从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出发,让学生从中感到“新、活、乐”。并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学生们成了课堂的真正主角。

30米快速跑是小学低年级跑的重要教材,是发展跑的最基本内容,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和方式产生比较深厚的兴趣。这次课较好的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收到以下几点成效:

1、教学中,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的追求特别热切,求知欲强,但感知比较笼统,不精确,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激动,缺乏理智控制等生理、心理发展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30米快速跑练习采用集中讲授,教师统一指挥,六人一组、鱼贯练习和比赛的组织形式,符合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和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4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一、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5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学艺术;反思

教育的目标旨在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标志。体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体育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体育课改的最终目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较多,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及教师的教学技艺是很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深知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各方面――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时刻关注着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也非常重视个人教学素养的提高,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技艺在师生课堂教学互动中得到提升。

1、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以他主、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仅仅把教学作为知识的传授,把学生看成是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这样的课堂现象显示出“以教师为中心”的特色。当然,这样的教学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有一定功效的,然而从课堂教学的功能看,获取知识与技能并非唯一的价值取向,如果忽视了学生情感、能力、价值观的培养,就大大地削弱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影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终身持续地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教学艺术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生长

2.1、主动交流,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能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去信任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

2.2、游戏互动,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例如在教学水平一、一年级学生30米快速跑的教学时,利用语言、情景导入法开始学生们的森林之行,过小桥(用前脚掌着地通过两条平行线,体会前脚掌着地的动作。)爬高山(大腿抬高模仿爬山动作,体会大腿高抬的动作要领。)小动物们都跑过来欢迎我们了。他们要和我们一起来联欢,进行趣味跑步。(学生自己模仿想模仿的动作动作)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要想跑得快,必须要加强手臂的摆动和大腿的积极高抬及前脚掌的蹬伸,)……通过这一竞争性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课后,我的感受是:游戏互动,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学生看似玩,实际上做的是30米快速跑的动作;形式的变换,让他们在欢快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孩子们,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教师不断地讲解、示范,学生排着队不停地轮流练习要强得多。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学生主动地“玩”、快乐地“玩”、投入地“玩”,“玩”出素质、“玩”出能力、“玩”出品格。

2.3、开发能力,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不能与生活割裂开来,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该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体育教学素材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学练课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将学生与大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校园、学生与家庭及自我的关系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的视野拓宽了,总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学习目标大胆开发教学资源,因而许多新的教学内容也就产生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易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例如投掷垒球的教学,我们可以从投纸飞机、投羽毛球、投乒乓球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开始,让学生尝试,做到教具、游戏等穿插安排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每位学生都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又如听过的水平二三年级一节优质课中的“立定跳远”教学。首先,由教师引出主题:“同学们,你们见到过我们生活中的弹簧吗?它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学习一项像弹簧一样的体育项目,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学生在疑问中对这个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1)创设情境:出示弹簧,“怎样才能使弹簧弹起来?”

(2)问题:①假如我们要使“弹簧”弹起来,首先应该做什么?(身体向下压)

②力量出于哪里?(屈膝下蹲)

③弹簧压下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学弹簧压下去的样子?(全蹲或半蹲)

(3)学习目标的提出:学生模仿弹簧怎样“弹”起来

(4)自主探究和尝试练习。

通过这一与日常生活相贴近的教学,经过学生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并进行自主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怎样能像日常生活中的弹簧一样跳起来:在深蹲和不蹲时,用不上劲,跳不远;而在半蹲时跳得是最远的,就像弹簧的伸缩原理一样,力量用得过小弹簧的反弹力就小,力量过大,超出弹簧的承受范围,弹簧被压坏,在弹簧的承受范围内,弹簧的力量越大,反弹越大。学生们从弹簧伸缩演示中悟出道理,体会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把它运用到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中去,反复强化,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学更是一门探索不尽的艺术。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总结、反思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梳理和提炼,形成课堂教学“叙事”,反馈到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艺,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国培计划(2013)”―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义务教育阶段)》刘星光主编,新华出版社2005

[2]《时代呼唤创新型课堂》教育发展研究.2000

第6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1.课堂教学中出现“满堂问”

在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都希望能够营造一个师生频繁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于是一些教师把提问作为法宝来频繁使用,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顾所以,频繁提问,让一节课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师问学生答的过程中度过,既不注重提问的质量,也不注重提问的目的性,而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从而使得提问流于形式,难以发挥较好的效果,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2.提问的难度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这样才有利发挥提问的作用,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然而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提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认为这样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么所提问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学生的知识面,要么在还没有开始讲课就先提了一些非常深化的问题,让学生觉得无法适从,这样,很多学生都被这些太难的问题给吓到了,从而逐渐形成了只要教师一提问学生就把头低下的奇怪现象,试想这样的提问又怎么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3.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太短

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太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在回答之前都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然而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却十分吝惜时间,只给学生留下很短的时间进行思考,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就迅速要求学生作答,而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要么不断地重复问题、要么换其他学生回答,或者在经过短暂的等待以后,教师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总之,教师在提问以后很难保持沉默留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

4.教师的提问用语不恰当

很多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由于一些用词上的不当,也使得提问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习惯于这么说:“有没有同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可能教师在强调问题简单的时候本意是希望鼓励学生勇于回答问题,但是殊不知,一旦教师把所提的问题归结为“简单的问题”,其潜台词就是这样简单的问题能够回答出来是理所当然的,而一旦回答不出来就是非常不应该的,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很多学生都不敢轻易的尝试,从而导致教师即使再强调“问题简单”,也很少有学生愿意回答问题,这很显然是与教师的意愿背道而驰的,会影响到提问的效果。

以上提问环节中的误区都是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犯的错误,那么,究竟怎样的提问才有利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增强提问的教学效果呢?

二、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1.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我们进行课堂提问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有效的提问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目的性,作为教师,在提每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清楚的知道这个问题的提出需要达到哪些效果,例如,为了让学生巩固一些基本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复习式的提问,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理解性和应用型的问题等,总之就是要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让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2.提问要把握“度”

太难的问题或者太简单的问题都不是有效提问应当具有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在提问的时候时刻把握提问的“度”,使得问题的难度始终维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提问的对象最大限度的扩大,另一方面,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3.要重视提问的启发功能

第7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集体课教学 反思改革

引言: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备受关注的专业,在当今国内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备受重视,对于他们的培养也越来越全面化。然而,众所周知,声乐教学是对于音乐素养的基础培训,无论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于未来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声乐专业都是练习乐感与发声的重要课程,然而当前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仍然存在问题。下文就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探索两个方向去剖析和解决该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生源差距大

当今的学前教育专业招收人数越来越多,然而扩招对于专业性教学而言弊端仍然是很多的。学生基数大,也就自然引起了生源差距大的问题,在声乐集体课中,学生的基础层次不一样,这就让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去对待课堂,这种生源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首要需要克服的问题[1]。

(二)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

声乐集体课是要求学生不断训练的,学前教育专业更是要求足够的耐心,然而当今的声乐集体课中,教师通常把声乐技巧当作理论知识去授课,忽略了学生对于声乐技巧的训练与实践,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声乐集体课效率,不注重培育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生活运用,不能让学生学会真正的音乐知识。

(三)声乐教材严重缺乏

由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飞快,这种脱节发展催生了声乐教学教材的缺失。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专业音乐学校,声乐的教材都是严重缺失的,这也象征了我国声乐教育领域的空白,没有教材就没有授课的根本,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举步维艰。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作为国内新兴的最具实际效应的专业,在教学体系上仍然不是非常完善,为了让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更好的发展,首先应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声乐教学的改革是要在完善的体系中完善的,只有在发展它的大环境是完备的,才能考虑提升教学效率,此外,教学内容也要有所调整,当前的声乐教学相对空洞,建立充实且符合实际的教学备案是很有效的声乐集体教学方式。

(二)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

学前教育提倡的就是全方面发展,声乐教学作为这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教学方面是有很大优势的[2]。顾名思义,集体课就是众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的声乐课是对于课堂气氛的创建很有利的,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利用集体课的优势,采用更加活跃的授课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进行声乐教学。

(三)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创新理念的应用与以人为本观念的全面普及,现代教学中可以运用很多新奇模式去教学,在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里,教师可以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声乐是音乐学习的基本技巧与素质训练,例如在学习发音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教学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声乐学习的细节,从而在发音方面更加准确,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四)扩大招生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生源质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方面应该严格控制招收的目标,扩大招生力度,同时保证生源质量,只有生源质量得到保证,教学才能更加统一和谐的进行,在声乐各个方面的训练都达到统一标准,进而促进声乐集体课的开展。例如在音色区分与练习阶段,有基础或者有乐感的同学就会更加容易起步和接受,没有基础或者天赋的同学就会觉得艰难,所以,生源质量的改善与控制至关重要。

(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输出方向一般都是幼儿教育,这种特殊的行业自然要求具备更多的素质,为了让声乐教学在此专业中更加顺利并且学以致用,教师就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学习配乐课程时,教师不能只是讲理论课本知识,而是要注重让学生训练,这时教师可以把乐器带到课堂,给学生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实践,从而把声乐知识更好的运用。

(六)通过各种比赛加强学校之间互相交流

声乐知识是非常专业的,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都是深爱其本质的,为了让声乐教育更加高效,教师和学校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专业知识的交流,在比赛与竞技中提升教学效率[3]。

(七)鼓励相关部门加强教材编写

众所周知,无论是什么科目,教材都是授课与复习的根本,根据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集体课教学现状,教材的短缺需要尽快解决,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鼓励声乐相关教材的编写,从而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

结语: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声乐集体教学方面也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上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学前教育的意义与现状,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与声乐教学的要素后,总结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和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七种教学策略,相信这些思考会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改革带来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正新.学前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J].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03).

第8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思想;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178-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物理教育的主阵地,物理课堂只是其中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物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作为西部地区的高中学生来说,物理学科是理科中比较难的学科,这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更好的符合时代的要求。

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教学前我们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去设计教学方法。那么,我们在备课时,最关键的就是要备学生、备方法。我们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就要求我们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设计出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二、注重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三、作业布置要恰到好处,精选精炼

高中物理作业内容要精选。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课后作业量要适当。教师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提倡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题目。作业要求要明确。教师布置的作业,应明确规定完成时间,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不到课外去做,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对较难的题目应向学生作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但不能越俎代庖。

第9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问题之一:“转头议一议”

学生按座位前后组合,4人或6人一组。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后,前面的学生转过来与后面的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就表示合作性、探究学习了吗?部分教师误把“合作”等同于“分组”,把“讨论”当作“探究”,认为提几个问题,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和“探究”的目的,而很少考虑小组成员安排的合理性及具体分工。

问题之二: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不少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时只备教材和教法,不备学生和学法;上课还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一个人唱独角戏,即使偶尔提问,也大都是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对”与“不对”或者“是”与“不是”的问题。

问题之三:淡化“双基”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无意中放松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出新招。

面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历史课本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

二、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历史教师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探究方法的促进者,历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