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新教师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教师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教师教育论文

第1篇: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国学教育之所以在沉寂近百年后能够重新进入国人视域,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学教育具有显著的文化向度,可以对当代应试教育起到很好的纠偏补弊的作用。它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文化气质的人。新闻工作者在国学教育的熏陶下,在对新闻知识的理解上可以更进一个层次,更多的新闻知识和优秀的新闻报道也逐渐成了明天的国学,为博大精深的国学库存注入了新的生命和鲜血。那么新闻知识与国学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国学教育与新闻知识的联系

国学彰显的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在我国主要是以儒家为主体。我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沉淀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结,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相互影响

至今为止,对国学的定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学在《英汉词典》中被翻译为汉学,当然此处的“汉”是指中华民族。通常认为,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诸子百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把国学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国学是指经、史、子、集;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括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总和。国学教育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道德的操守、知识的学习、语言表达及综合表达的能力。其中,国学的教育以道德为基础和中心。进行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个人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底蕴的积累。它时时刻刻影响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对新闻知识的理解把握。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然有着对新闻知识通透的理解,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深受国学思想影响的。国学是一个历史沉积的过程,其博大精深经历了千百年的时代熏陶和检验,而新闻是为历史作准备的。新闻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可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到每家每户,大到国家之间。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也成为了未来时展的一个向导,也为国学增添了内容,丰富了国学体系,使得国学更有活力。

(二)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相互补充

国学是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术为研究的对象,它还有两个称呼:“古学”、“旧学”。而新闻知识突出在一个“新”字上。新闻知识的广泛性也涉及了对他国新闻知识的把握,这是国学内容里面欠缺的地方。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通晓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等新闻知识,还要对新闻业发达的西方新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闻知识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学内容的不足,也扩展了国学的教育体系。

国学教育的现状

(一)国学教育的发展在衰退

在某一时间段里,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入侵致使国内兴起了崇洋媚外和全盘西化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一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在国内传播所做的努力,而导致国学教育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是当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二)国人对国学教育的渴求程度在上升

2005年,新浪网关于国学教育渴求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调查对象希望他们的孩子接受国学教育。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3%的家长和77%的教师认为孩子在国学教育中受到了不少优良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近90%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表明国学教育对孩子人格修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由于西方文化,在今天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国人渐渐意识到重振本国文化迫在眉睫。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和积累,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素质、提高文化底蕴和陶冶情操。国人对国学教育的渴求程度提升还跟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有关。

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一切反对中华民族文化大整合的言论和舆论,都是对民族文化的践踏,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中国有着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它并不是仅供炫耀的资本,而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其次,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淀和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国学作为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国学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不仅体现在它的历史性、民族性,还体现在综合性、全球性。一个国家有没有自己的学术文化特征,与这个国家有没有自己强劲的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不再只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更

转贴于

多的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当然,文化实力的竞争也被列入了竞争的范围。

最后,进行国学教育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前,我国的新闻界沿存诸多问题,有偿新闻、假新闻时时刻刻影响着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国学教育的熏陶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素质起着很好的提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新闻工作者该如何理性地对待国学教育

(一)新闻工作者需要系统地学习国学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学习新闻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知识来分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扬长避短,立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予以取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现阶段一些文化快餐所带来的问题,如:没有深度思维,没有文化内涵,知识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较为空洞。虽然,现在国学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传播国学思想的书籍也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接受国学教育的途径主要还是靠媒体的传播,媒体渠道大大加快了传播速度。若因为新闻工作者相关的新闻知识缺乏,对国学的教育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国学教育扭曲化或让民众长期停留在文化快餐上是不利于人们精神文化健康发展的。所以,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化自身对国学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对历史文化的解释才能经得住民众的考验,同时有利于对国学教育的接受程度。

(二)对国学教育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

所谓开放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树立民族意识又要对外来文化进行正确取舍,善于学习和引进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先进的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本国文化,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开拓视野的新途径,有利于对新闻知识的全面把握,又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三)要时时刻刻维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宣传

第2篇: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施创新;理念转变;模式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5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个教师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渠道,教师讲授的同一内容在不同学生心灵上产生的反响各不相同,这就为创新思维的发展与创造个性的培养提供了客观条件。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看法。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提供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在学生心理安全和自由的前提下,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彩的开讲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使学生很快入境,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间民主和谐、学生间合作共进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愉悦、宽松自由的天地。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然地发挥出来。比如:在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时,学生在轻松气氛中,展开想象,有表演孔乙己写茴香豆的“茴”字的;有描绘孔乙己到酒店的穷酸相的。……经过热烈的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很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调控者,要仔细倾听学生发言,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各种情况。并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作出积极的导向性评价,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时刻“贴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及时给予评价,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让学生时时有一种成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带来的乐趣,从而使他们思想更加活跃,产生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愿望,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和创新。笔者在《愚公移山》一文教学中,有学生大胆地提出:愚公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实愚。教师随即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有赞成的,说愚公愚在没有多找些人来一道挖山;有持反对意见的,说愚公不怕困难,敢于与困难斗争,精神可贵。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得随意肯定或否定,要肯定的只是学生的创新思维。经过学生的充分讨论,文章的主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2.保护好奇心,丰富想象,激发创新热情

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探索创新的动力,它总是与求知、探究、获取紧紧相联。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去探究、感悟新知。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便会实现知识的跨越。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思考方法和观点,要细心体察、耐心引导,不要不屑一顾,甚至诉斥、嘲笑,要保护这种萌芽的创新意识健康发展。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出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学生未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未知世界,学生的潜能没能充分开发。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犹如带学生过河,不是直接带学生上船或上桥过河,而是让学生自己设想过河方案,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3.质疑、释疑,提高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是一种有很强的目标性和计划性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的问题应是有感而发、有疑而问、因趣而问、因问而学,有具体可感的原始素材,不是孤立的凭空想象。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问题,那就是教育的悲哀。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提供质疑的素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按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具有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在重点、关键和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处给以精当点拨,把表现主题或线索的关键词句及段落点化给学生。比如《灯下漫笔》一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到“文中说的''降格以求''是什么意思·我们生活中有无这种现象·”另有学生说:“我觉得我们现在是处在鲁迅先生讲的''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也还是''皇恩浩荡''万胜胪欢''的。”但更多的同学马上反驳他,指出:“我们现在是处在第三样时代,我们中国人已经争得了''人的价格'',而且扬眉吐气!”通过质疑,促进了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启发散思维,实现创新能力的现实化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发散思维不仅有助于发现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差异,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指着树林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回答有:树木、桌子、沃土、工厂、楼房、美丽的家乡……。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讲究言“明”而不追求言“尽”,为学生留下创造理解的余地。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新世纪人才。

5.突破固有定论,从逆向思维中创新

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教师在对待已有的定论时,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传统思考方法。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创造更多新观点,从而得出与传统结论相反的论调。如大家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其道而为之,难道世界上真的无任何困难的事,奥运冠军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

第3篇: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

在高中心理教育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将学生所进行的心理测验资料完整地保存,并对这些心理健康档案进行有效整理,以使其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情况,当其心理出现问题时,便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而教师则可通过学生的心理档案资料来观察心理辅助的效果,进而实现有效的高中心理教育,推动高中心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高中心理教育并不只是一种心理咨询,而是一种教育活动,其主要任务在于预防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因而高中心理教育,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得失,面对成功时不可骄傲,遇到失败时不可一蹶不振,要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使其热爱生命,充满激情和活力。

三、壮大心理教育师资队伍

第4篇: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部主席PaulZurkowski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段,2010:182;吴,2012:694)。198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信息委员会重新定义信息素养:一个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应该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和有效评估及利用信息(段,2010:182)。这些研究为信息素养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信息素养的研究一般包含以下内容:信息意识;对信息素养的了解和态度;获取、处理和开发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和安全意识这四个主要维度。在此框架下,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一框架目前仍然是研究学习者和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参考,而且此框架与信息技术更为紧密。不可否认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对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持续的研究和实践使人们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认识更加深刻和透彻。随着信息资源和课程的整合和优化,我们发现即使教师满足了这一参考框架的要求还是不能达到一个预想效果。更多的因素应该被包含在信息素养内,例如,将信息资源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创造和管理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等。我们不能不承认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8年提供的教师信息技术与通讯能力框架更为综合,与教学更为相关。这一框架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后的信息通讯素养分为三个层次:技术素养、知识应用深化和知识创新。每个层次都包含6个维度:信息通讯政策的了解、对课程和课程评估的认识、信息通讯技术的使用、学校组织和管理,及教师的职业发展(UNESCO,2008:5)。本文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考察以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通讯素养为主要理论参考框架,并相应融合了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以黑龙江省民办院校大学外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致力于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的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并为研究对象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策略支持。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黑龙江省4所民办院校的全职大学外语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率大于50%。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3份。本研究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方法包括:课堂观察、问卷和访谈。问卷包含了教师信息资源利用渠道的分析、教师信息资源利用率的分析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分析。本文剖析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大学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真实现状,为民办高校外语信息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3、研究结果分析

对教师信息素养部分的调查问卷采用了Likert五级分类法。1=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2=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3=有时符合我的情况;4=通常符合我的情况;5=完全符合我的情况。我们的分析从两个层面进行:信息素养6个维度具体均值比较;信息素养基本能力、信息素养应用深化能力和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比较。

3.1教师信息素养6个维度的均值比较。

本文对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考察以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通讯素养为主要理论参考框架,并相应融合了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研究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划分为: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组织和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共六个维度。我们对以上六个维度的均值做了对比。我们的结果分析显示:以上六个维度中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最为突出的素养是教学方法(均值为4.3333)和课程设置(均值为4.0432);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基本具备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标准下的信息技术能力(3.725);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对规章制度(3.0625)、组织管理(3.0833)和教师专业发展(3.0417)的素养有待加强。

3.2基本能力、应用深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

在以上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六个维度里,我们的研究根据2008年的框架将每个维度里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描述分为三个等级:基本能力、应用深化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对以上三个等级的均值做了比较。我们的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能力良好(均值为:4.0625);黑龙江省民办大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深化应用能力(2.9839)和创新能力(2.5417)有待加强。

4、基于本研究结果的讨论

我们总结发现,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具有良好的外语教学专业素养、良好的外语信息技术能力,但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中继续应用、深化和创新,已到达更加的优化的外语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对外语信息技术和素养的规章制度了解不够;教学和管理相脱节,教师并未充分参加到关于外语信息技术和资源的组织和管理中去;我们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并未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深化和拓展自己的专业发展。我们针对我们对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梳理外语教学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对全国民办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以下策略支持。

4.1民办高校应为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提供多样的外语信息资源和便捷的利用渠道。

我们的调查发现,相对于公立高校,民办高校外语信息资源的建设相对不足。我们调查的五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两所高校购买和使用与教材配套的学习者自主学习平台,而且利用效果也不令人满意;其次,五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一所民办高校有自建的外语学习数据库,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在线学习。我们调查结束时没有任何一所院校和其他国内外院校有信息共建和共享的举措。此外,五所民办高校都只为师生提供部分的中国知网论文阅读和下载的渠道,不能满足师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在教材立体化,学习网络化的当今,任何类型的院校都不得不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丰富和优化教学信息资源,提供灵活便捷的利用渠道,使学习者成为教学的主体,已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4.2加强民办高校教师对于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政策和方针的了解和应用。

我们的调查发现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政策和方针的了解和应用”部分调查的总体均值为:3.0625,即“有时符合我的情况”并未达到“通常符合我”的程度。我们的教师应该在对于自己教授的科目有深刻的认识的同时,还应该了解国家信息通讯技术政策方针的内涵,能参与相关教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并致力于实施这些方针政策。更高层次上,我们还应该依据学习者的实际状况整合信息通信技术在课程中使用。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关政策规章信息及培训学习,使教师更好的了解最新成果和动态,将其尝试应用于课内外教学之中。

4.3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仍需加强,并鼓励将其能力转化为行为。

我们的调查发现我们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总体均值为:3.325。仍然未达到“通常符合我”的程度。调查显示我们能操作基本的软件和硬件,也能使用应用软件、网页浏览器、社交软件、展示软件和管理软件等(4.6250);也能根据问题和活动的实际状况灵活使用(4.1250)。但是未能用网络资源帮助学习者协作学习和获取信息、并与外部的专家分析和解决他们的问题。也未能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创建和监控个体学习者和群体学习者的活动(2.8750),更未能设计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学习社区,来培养知识创造能力、帮助学习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反思学习(1.8750)。以上结果显示我们的教师还是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经历集中在课堂教学中,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和资源时代教学的延伸。高校应该重视和鼓励教师延伸课堂教学,完善教学环节中的预习和课后应用深化环节:提倡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习者协作学习和获取信息、并与外部的专家分析和解决他们的问题;设计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学习社区,来培养知识创造能力、帮助学习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反思学习。

4.4加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组织和管理教学的能力。

我们调查发现我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来组织和管理教学的能力部分的总体均值仅为:3.0833。我们能使用信息通讯技术面向整个班级、小组或个体学习者创建活动,并确保公平的机会(3.6250)。但是我们不善于:创造灵活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用信息通讯技术融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实现协作学习(3.0000)。我们也不能:在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创新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在培训同事、创建和实现以学校为学习社区的愿景中起到了领导者的角色(2.6250)。所以,我们民办高校的外语教师在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同时,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资源实现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同时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创建学习社区,和同时分享和共建信息资源;并信息资源优化建设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5民办高校教师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

我们的调查显示我们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拓展自己的拓展自己职业发展方面的均值为:3.0417。其中我们能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资源扩展课程教学(4.2500)。但是我们不善于: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创建管理复杂的项目、与他人合作,也能使用网络获取信息、联系同事和外部专家(2.7500)。我们还不能:倾向于尝试和继续学习,用信息通讯技术来创建专业知识社区(2.1250)。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我们民办高校的教师更要关注自己职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赋予我们的优势: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创建管理复杂的项目、与他人合作;能使用网络获取信息、联系同事和外部专家;倾向于尝试和继续学习,用信息通讯技术来创建专业知识社区。

5、结语

第5篇: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的价值引领与道德判断。在中小学中,班会课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应用更多的就是主题班会。所谓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织策划,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的一种自我教育、自学成才的活动。主题鲜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讨论思想品德问题,也可以讨论班级工作,还可以让学生交流思想,开展表扬与批评。形式多样,主题报告会、演讲和竞赛、座谈和辩论、文艺表演、经验介绍等。让每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道德素质。然而在班会课现状中,却违背了初衷。要不就是班主任一言堂。从思想动态到纪律,从考勤到学习,从卫生到作业,拉拉杂杂说一大堆,结果学生什么也没听进去,什么作用都不起。要不就是场面热闹,却无内涵。如一节《自信伴我行》的班会。内容有:小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同学发言《你自信吗》、配乐诗朗诵《自信之桥》、小品《自信才美丽》;全班宣读《自信》宣言书。最后就成了,班干部应付差事,同学无聊撑场面。

2心理教育涵义及形式

心理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理教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心理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个性的自我完善。其目标为关注个人合理的心理需求,重在提高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以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各类学校积极挖掘本地资源,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和完善人格。心理辅导课是心理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它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然而在应试的压力下,心理辅导课的课时极其有限,而且学生心理问题解决,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整合。班主任则是心理教育强大的支持力量,而班主任的心育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心理—道德教育涵义及形式

3.1心理—道德教育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在分析学生问题的时候,总是可以发现心理原因和道德原因共同存在。如一起青少年团伙抢劫、案,罪犯均为初、高中生,从这一案件的表层原因分析无疑是道德沦丧,但深层追究会发现,在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爱寻找刺激的心理特点之上,再加上道德认识模糊时就有可能走上“街头拦路行凶”。而现在很多中学生自杀案例背后,除了自身的认知偏差、耐挫力差等心理原因,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悲剧发生的根源。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更好地通过知、情、意、行四个层次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中的问题,于是提出了以心理教育为基础,道德教育为导向的“心理—道德教育”。这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教育过程。

3.2心理———班会课在“心理—道德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并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笔者尝试将这两大教育的实施形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心理———班会课”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将心理辅导课与班会课相结合的探索。调动班主任的力量,利用班会的形式,融入心理辅导课的理念,实现更好的教育功能。

4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心理—道德教育新探索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认为,并不是在问题产生之后,去想办法解决。而是在问题产生之前,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之中,就去挖掘积极的力量源泉,培养积极心态。新理念的融入,让心理———班会课又有了新意:

1)主题更为积极。相对来说,以前的主题更多的是在班主任发现班级最近的共性问题,或是某种社会背景的契机之后而形成的。简言之,更像是“就问题论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之下,主题可以与问题无关,只是与学生的积极的经验、品质和环境有关就可以成立。

2)过程更为积极。积极心理学注重在过程之中,个体的对于自己的认知,积极的思维角度、鼓励的运用以及最终目标的扩大与生活化。于是,积极的故事激励、事件的真实再现、表扬与被表扬更多地应于课程之中。

3)目标更为积极。与先前的“解决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现在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更为阳光的心态和积极的品质,体验幸福,品味快乐。

5总结

第6篇: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人的心智修炼是个人内心的原动力。一个拥有爱事业、爱学生、爱工作、爱学习、爱创新的个人价值观的高职任课教师,必然具备完善的心智、良好的心态、高尚的师德、多面的能力结构和动态的教学储备等优秀职业品质,这样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高质量的教科书,可让学生受益终生。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源于系统的思维方式,要完全打破一般线性思维(按常规思考),善用发散性思维去面对固化的教材、固化的知识点、固化的“满堂灌”教法。要舍得花时间动脑筋,着眼心智的运用和发挥,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和遴选教学形式,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内课外的效果倍增。这种教学成果绝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堂课、某一门课,其收获往往在学生走出校门毕业多年之后,仍然给予母校教师以稳步成长的回报。如果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都能在自我心智修炼中得到提高,将带来整个院校的深刻变化。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把心智修炼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与观念,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便有了根本的保障。

二、高职教师心智修炼对艺术教育创新实践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的概念本意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的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社会学界延展解释为:一个坏的微小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与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好的微小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在高职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对某一个知识点、某一次练习、某一堂课、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甚至教师对学生所开导的某一段话语,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引发一生的改变,这是高职教师心智修炼的正能量效应。多年来,笔者结合自己在艺术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对心智的发挥与收获,愈加坚信教师心智修炼的终身必要性。

1.“愤”“悱”与“启”“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意思是只有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其意;只有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才可以引导学生达其辞。“愤”与“悱”是学生认识的状态,涉及学习效率的问题,只有在“愤”“悱”的矛盾中反复磨砺,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学生才能取得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教师点拨的语言表达应是在不束缚学生观点的前提下,既是启迪性的,也应该是与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和不断反思基础上的共同探讨,使学生豁然开朗。书籍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在完成基本的书籍知识教学任务之后,笔者带领学生进入以概念书籍为课题设计的探索。课题本身极富创新的挑战,要求学生彻底颠覆传统的书籍形态,不限制主题、材料、工艺和阅读形式,独立设计出全新的概念书籍形态。学生们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想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创意点子,如磁带书《我的少年》、名片书《朋友、邻居和狗》、螺旋塔书《色谱》、迷宫书《城与诚》、投影书《脑》、镜像桌书《书籍的历史》……但也发现个别学生苦于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切入点而停滞搁浅,比如他想设计一部表现民间传统纹样内容的书,却始终在建筑、服饰等有限的载体中游离,难以跳出思维的藩篱,处于“愤”与“悱”的双重矛盾之中。笔者适时地鼓励并欣赏他的思路方向,有意识地同他聊生活谈经历,试图从对话中捕捉某些可能成为新载体的事和物。果然,这种“启”与“发”在思维沟通的碰撞中起到作用了:该学生家在农村,每逢节庆都要放鞭炮。小小的炮仗红红火火,中国味甚浓,何不放大炮仗的体积来做文章?于是,该学生的爆竹书《中国民间传统纹样集萃》应运而生。由于概念书籍设计的创新要求,成果展示时所有作品没有重复与抄袭,尽管还略显稚嫩或粗糙,但毕竟是师生们在“愤”“悱”与“启”“发”中孕育出的“新生儿”,愈加百倍珍惜,而成果以外的收获,更是大家始料不及的。正可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而发灵光”。

2.“胶片”与“感光”

有教育家这样比喻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卷长长的胶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远的印记。常规的教学尚且如此,更何况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创新教学。部分高职学生入学基础较差,从文化水平到其他基本素养,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困窘。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教学值得我们思考。课程设置、教材辅助、课堂教学形式设计、学分分配以及成绩考核标准等,都是高职院校从管理到教务都要顾及的问题,具体到教师——直接在“胶片”上“感光”之人,则应当把最合适的“光源”投射到学生的心灵胶卷上并留存永恒,这才是教师自我心智认识的最高境界。笔者任教的选修课程应用美学,是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的普及型美学教育。这门课实用性很强,对高职学生不啻雪中送炭。应用美学内容涵盖很广,但是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学起来十分晦涩,学时安排也远远不够。为此,笔者注重“应用”二字,针对性地选择人的美学、环境美学、实用艺术美学、造型艺术美学等板块,并对各板块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增删。在课堂活动中,精心设计的教学形式让每一位学生踊跃参与,学习气氛高涨,其效果超乎想象。如在人的美学范畴中,笔者把人体美、气质美、风度美作了整合性串学,以“我是新时代大学生”的T台形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风度展示发挥到极致;而服饰美的设计作品则将当代学生个人审美和美的形式感,与特别增设的民间美术采风(包括民俗民风、民族服饰)糅合成一幅幅手绘、布艺粘贴、编织等多材质、多表现的时尚服饰画,俨然专业的设计效果图。一些学生为了实现作品的完美,不惜剪下自己心爱的衣物作材料,积极性与重视程度难能可贵。又如在造型艺术美学中的摄影艺术美内容里,笔者集结环境美学中的生态、旅游、城市、乡村、居住等环境美知识点,兼顾来自不同生存环境的学生经历,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与形式美规律指导学生通过镜头体现爱祖国、爱家乡、爱校爱家的崇高情操。终结作品展《我的镜头我做主》在时间安排上有意识地覆盖一个例行长假,给学生以足够的采集空间,使得每一次学生的摄影艺术展无论从内容的辐射面还是表现艺术语言的角度,在校内都有不凡的反响和评价。由于每堂课都有新的举措新的惊喜,学生学习兴致盎然,学有所得,成果显而易见,经常有其他班学生前来“蹭课”,使创新课堂教学的好口碑不胫而走。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投身市场,在校学过的知识给初出茅庐的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工作平台和更广阔的提升空间,经常有学生充满感激地反馈:因为学了人的美学,自信与表达帮助他们更容易出类拔萃;因为学了摄影艺术,借助特长帮助企业在网络营销中大显身手。许多从大山走出的青年学生,不再自卑自贱,其中不少还在一线城市开展业务,落地生根,展现才华……

三、结语

第7篇: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导向,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从根本上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创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创新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还要求对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传统教育相比,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致力于培养解决模糊领域问题的人才,也就是生产知识者;在教学要求上,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创新教育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在教学组织方面,创新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作出行为选择。总体而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在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着力。

1.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往往表现为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实的质疑和求异意识,并能够独立地进行思维和批判。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过程中,主体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自觉与自制,同时,因为环境和现实生活压力的影响,这一意识往往显得模糊和不稳定。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发挥学习榜样的示范作用、和谐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设问答疑,细微观察外在事物并捕捉错误价值,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来深化和提高创新精神。

2.养成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主体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实现人的创新活动由感性到理性的重大飞跃。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创新思维要求创新主体能以新颖独创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提出解决方案。创新人格是创新主体养成的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己任,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独立自觉的品质特征,本质上反映的是创新主体的品质和德行问题。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对主体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创设情境,增加教学活动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3.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实现创新教育目的的载体,又是创新教育本身的价值目标之一。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创新主体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实践活动开展中,能应用相应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创新性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应注重对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的培养,还应帮助教育对象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教育对象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对高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要求

1.创新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根本要求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高职体育教师而言,首先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对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体育教学的一般理论和知识,还必须具备开展创新教育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应用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外,拓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开展实践活动以及适应社会的素质能力。其次,体育教师应秉持和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高职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同时具备动手能力强和可塑性较强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应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进行分类教学、分层次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锻炼,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在创新性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除此以外,体育教师还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设置某些情境和教学环节,界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两种方法的应用比较切合高职大学生的实际。一是开放式教学法。教师应立足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动态性,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较为稳定的能力特点。如在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突发刺激能产生及时的应变,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多种以上的传接球动作。一种是研讨教学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对示范动作和团队配合状况开展组内交流和研讨。如在组织团队的竞赛活动中,某一团队能否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能力和表现,还与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有很大的关系。借助竞赛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可及时组织学生研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创新性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成功与否,同学生的密切配合与支持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树立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思维意识。首先,作为创新主体,学生应正视自己的创新潜能,端正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确认识。高职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只要具备正确的思想态度,具备正常的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思维层面的能力,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动作的练习、完善产生的创新性体验,等等,这都是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巩固可以获得的。其次,作为创新主体,学生应养成主动质疑、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创新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习惯。在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中,学生会对自己完成任务的状况产生情绪化、感性化、表象化的认识。学生应及时捕捉自己的真实想法开展自我反思、自我答疑和自我评价,并将新获取的创新性体验应用于教学任务当中,模仿尝试,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对任务完成技巧、规则等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创新性的思维和成果。在学习方法上,创新教育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创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成为学习领域的辨别者、筛选者、思考者、实践者与合作者。学生要学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敢于质疑教师的教授内容和教法,学会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发挥学生这一创新性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交流中深化自己对创新性体验的认识,巩固和提高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创新能力。

3.创新教育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设计原则的要求

应用创新教育理念来指导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遵循体育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既有的客观实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体而言,必须符合四大原则,一是以增强学生体质耐力和身体素质为最主要目标。任何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应偏离教学本身的目的和目标。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建立这一重要目标的基础上延伸拓展而来。二是把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求。不同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开展层次性教学和分类教学,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三是依据精心设计和筛选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在讲授、示范、练习、巩固、提高等方面与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应用的最大效应。四是保持教学方法应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知识性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独特趣味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认可度和主动性。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性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理性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体验式教学法主要依据高职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客观实际,将难度系数较大的技术要领转化为简单易学、模仿性较强的关键动作,忽略对学生完成动作时间、难度系数和准确度的要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规范。高职大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对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认可度比较高。成功参与体育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性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和愉悦感受,从而消除“教”与“学”的客观障碍,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和意识。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为学生创设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成功”体验中深化自己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解,提升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获得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

2.激励式教学法

激励式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励式教学法主要采取情境设置的办法,由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良好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和正面评价,并将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应用于具体的活动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组织竞技性活动赛事,如篮球比赛,来具体应用这种方法。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能否合理站位和相互配合,同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有很大关系。教师应正确对待竞赛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失误和能力不足,并及时叫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战术板的演练,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不足和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提出的正确建议,教师应及时给予正面激励,并将其建议即时应用在比赛中。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认同,并自我激励去适应团队活动的要求,自觉培养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3.趣味教学法

对高职大学生来说,兴趣同样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教学法主要是应用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感受中增强对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度,变“让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中培养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和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如篮球的四角传接球游戏。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站在半个球场的四个角上,将两个篮球顺利地传跑起来。教师可先组织几个技术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在其他学生获得相应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这一方面立足于培养学生传接球的技术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趣味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第8篇: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更新

一、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要更新

1.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更新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语文教师必须对教授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全局的掌控,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改革动态,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在课堂上,能够高屋建瓴地掌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正确、熟练地解读课文及相关语文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调控。也许对于刚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来讲,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但是只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把教育作为终生学习的事业来做,把继续学习作为终身奋斗的方向,不仅能从中找到职业满足感,也能提升个人修养,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教育界奉行的一句话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是面对国际大环境下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桶水显然是不够用的,教师只有成为不断有活水流入的小溪流,才有可能给予学生一杯解渴甘泉,因此,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是教师保持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

2.教学目标要更新

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忘记自己只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常会陷入“一言堂”或”满堂灌”的尴尬境地,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当代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和参与欲望,因此,教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过于简单生硬的模式,将学生有机吸纳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把自己所学的传授给学生,还要善于分析学生,看看学生到底需要什么,防止走进“富师傅,穷学生”的困境。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分层次教学。基础知识的差异、个体的差异,自然会使学生成绩及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果一把尺子量到底,忽视了这一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语文教学,势必会出现“优生不优,后进生更后进”的局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思辨能力、接收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甚至不同的考量标准和评价模式,教给他们想学、愿学的知识。力争做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始终关心学生接收了多少。大多数情况下,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接收了多少有效信息,了解了多少知识,解决了多少问题,所以教师不能不顾学生感受,只搞“一言堂”,把该讲的讲了,忽视学生的接收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放缓节奏,仔细观察学生,做好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改变教学模式的准备,把握好详讲与略讲、精讲与粗讲的关系。

(3)更新师生关系。不少研究证明,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厌恶一个老师而讨厌一门学科,试想,如果是因为和学生的关系紧张,造成学生偏科,耽误学生前程,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目标,教师也就失去了价值,而缺少沟通是造成的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教师都应当作为“先学者”和学生平等交流。让课堂教学成为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的殿堂。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因为这种关系强调注民主、科学、创造、人性,亦即无障碍的心灵沟通、易仿效的学长范、深层次的潜能开发、强效应的人格融合,也就是常说的“良师益友”。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1.发扬民主

发扬民主,变课堂为一个学生自我学习、敢说感言的创造性空间。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在“超市”中购物的“顾客”,他们可以任意地挑选自己需要的或喜爱的知识商品。教师在对教材宏观把握、引导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引导学生找出重难点,找出学生希望了解的内容,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2.独特的课堂设计

独特的课堂设计,不仅包括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和精美凝练的结束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同样是课堂设计之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尽量简洁、准确、幽默,不说口水话和无效语言,批评学生要做到针对性批评,不翻旧账,不牵连他人,在各教学步骤的衔接上也应做到无痕过度,热闹却不喧嚣的教学氛围,新颖、巧妙、直观的板书设计等,都是构成独特的课堂设计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多下功夫,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教师的个性魅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方式的更新首先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只有观念更新,形成好的教学创意,才能将之转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促进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新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策略

新时期,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主,素质教育,强调师生平等,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但是,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同步发展。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多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情况来看,管理总体比较乐观,在各个教育部门的大力敦促和宣传下,新时期教育改革在小学中已初步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很长时间的影响,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尚存在很多问题问题:1.师资队伍水平建设不够完善。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偏远些的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还存在缺陷。不论在专业水平还是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方面上,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老教师在教学上没能跟上教学变革的脚步,年轻教师对小学教学还比较迷茫。2.传统教学方法,应试教育观念。部分小学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能同步新时期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师还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目标就是考试成绩,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3.教学只以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育界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的时候,很小学教育却还是一直坚守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观念,未能做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长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本教育。4.教学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发展目标还不够明确,受传统教学观念的的影响,很多学校认为学生学好语数就够了,没能满足新时期培训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没有制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新时期小学管理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改革小学教育管理管理模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重点。首先,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其次,对老教师多提供教学技能提高的培训,对年轻教师开展技能加强的培训。此外,多注重教师个性的发挥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来提供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来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打下基础。学校应始终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观念,小学教育应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的教学态度。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要求,因此学习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同时教师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最主要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切实关系到学生学习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和学校都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深刻地认识新时期人本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和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同时制订相应的考评机制和考评办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3.选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的发展。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在符合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多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善。教学方法的制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为目的。4.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一来可避免学校花时间在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上走弯路,二来能更快地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交流,一来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二来可以相互敦促共同进步,使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落到实处。5.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建设一个安全、舒适和良好的校园环境,确保校园和周边的绝对安全,师生之间,保证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为师生营造出一个浓浓学习氛围的学习环境。如果说校园环境是个一个大的环境,那么生班级才则是学生每天置身其中的小环境。学习积极开展和谐班级的建设,开展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加强和谐班级的建设,有学习氛围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相互之间的竞争。加强班级秩序的管理,精心布置班级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由以上论述可知,在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对于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认真的分析和总结,采用切实可靠的方法去应对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确保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最优化。小学教师要根据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同时,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积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为更好的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殷明 单位:甘肃文县石鸡坝学区哈南小学

参考文献:

[1]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07).

[2]周多喜.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J].甘肃教育,2015,(06).

[3]徐立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