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堂纪律;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纪律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9-02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障。其决定因素可分为两种,一是教师主动促成的纪律,即通过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而促成;二是学生自动形成的纪律,即学生被丰富的课程内容以及精彩的老师讲解所吸引、专注聆听而形成。对大学来讲,课堂纪律主要靠学生自动形成。课堂纪律的维持首先是与课程内容的好坏、老师讲课的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其次才是与学生学习态度、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等因素相关。因为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不一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他们上课纪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课程安排合理程度、老师讲课水平高低等客观因素。只有学生自动形成的课堂纪律,才会产生更好教学效果。因此,正确把握影响大学课堂纪律的决定因素,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惩戒方法是维护大学课堂纪律的关键。
一、大学不良课堂纪律原因分析
在大学,不良课堂纪律既体现为学生迟到早退、相互讲话等明显干扰课堂秩序的所谓消极行为;也包括心不在焉,或打瞌睡,或看其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课外书籍等所谓中。不良课堂纪律的原因有学校方面、老师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己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有吸引力是学生喜欢上课的重要因素。精彩的讲课内容,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就会很好。学生们之所以上课不听讲,原因之一就在于所安排的课程内容不合理,有的课程与本专业相关不大,如有的学校管理学专业要开多门经济学课程,甚至要上物理课;有些授课内容知识陈旧,更新慢,观念还停留在十年、二十年前;有的课程纯理论太多、缺乏实用性,索然无味。根据我们对学生对所上课程喜爱的了解,多数学生喜欢的课几乎占不到所上课程的一半。如果一进教室,就是一门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那么自然就不会好好听课了。
2.老师讲课方式缺乏吸引力。教师讲课有吸引力是学生喜欢上课的重要理由。课堂死板、老师缺乏激情是造成学生厌学而课堂纪律差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从始至终以讲为主,演独角戏,不注重与学生互动,学生变成听课机器,就不会产生良好的课堂纪律。不少老师对大学课堂气氛的营造意识淡漠,不欢迎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出质疑,不愿意在课堂上开展正常的讨论,压制学生在课堂的提问,把自己扮成布道者,把学术自由的大学课堂,变成了死气沉沉的传经授道场所。学生经常抱怨老师照本宣科,或一直点PPT,极少有老师给时间思考、提问。这样的讲课方式将导致学生能力退化,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课堂纪律也就可想而知。
3.学生上课太多、对课程产生怠倦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大学生修课太多,就会对上课产生怠倦感,从而影响课堂纪律。目前在大学各专业的培养计划里,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专业的培养计划总学分在170个以上,有个别专业甚至超过180个学分。而在美国,大学4—5年时间只需要修满120—128个学分就可以毕业了。对于本科生来说,一个学期内每周都要上7—10门或10门以上的课程。因此,就难免出现课堂上睡觉等不专心听讲的现象。
4.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除上述因素之外,大学课堂纪律不好与学生学习态度、班级学习风气、学生年龄特征等因素相关,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不听讲,主要原因在于根本就不想学习,他们有的是上学以后受到不良学生的影响而懈怠学业,有的是家里有关系,今后的就业与学习好坏无关,因此自入校起就不好好学习。对这类学生来讲,不管老师课讲得如何,他们都不爱听。这种情况虽然是少数,但确实是扰乱课堂纪律的因素之一。
二、如何组织好大学课堂纪律
1.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学生课堂选择。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对他们要学习的课程及所授课的教师普遍缺乏选择权。学生走进教室,面对的是必须学习的课程和已选定好的教师。不管是否愿意,不管老师教得是否称职,一旦某门课程开课,学生必须到课,不得缺勤。这种硬性制度安排必定要影响学生认真听课的积极性。自愿学习是认真听课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喜欢做一件事,那他会心甘情愿地主动把这件事做好。面对作为一个具有完全自主行为能力的大学生,应该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对拟学习的课程、对授课教师有自己的选择权。学生们能选择自己愿意的课,就会增加上课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自动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关键词:英语课堂;课堂展示;教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64-02
一、大学英语课堂展示的目标和形成性评估的原则
形成性评估的引入为教学和评估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也为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课堂展示的教学评估提供了新思路。课堂展示是以培养和实现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体现到大学英语课堂展示,涉及我们评估的学生语言能力有:语法能力(语音、句法、词法)、语篇能力(语言形式和内容组织结合的能力)及交际策略运用能力(如何发起、维持、调整、转换及结束话题),社会语言能力(语言形式使用的恰当性)。侧重的是任务的完成过程,强调交际的有意义和互动。
二、课堂展示评估模式的设计
我们的课堂展示以小组进行,组员约为6人。每个小组在校园网上都建立小组博客,接受任务后组员在博客上进行任务分配、观点讨论及信息分享等。之后,安排一次用英语进行的面对面讨论并整合材料,将讨论的录音、定稿的讲稿和幻灯片上传到博客。最后派陈述代表在多媒体教室用PPT给全班做一次5分钟的展示,并回答其他组的提问。任务开始,教师向学生介绍课堂展示评估体系,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行为表现对其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一)学生网上学习档案
学生网上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过程和成果,主要目的为记录、督促和激励学生。教师通过小组博客上记录的学生发贴和跟贴的统计、文本和录音材料中语言形式及得体性等特征了解评估各个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及时诊断并进行反馈和指导。
(二)教师观察记录
教师观察主要是记录学生在与教师面谈和课堂展示中的表现。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到课堂展示前的这段时间内要花8~10分钟与每个小组面谈,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另外,在课堂展示的提问回答阶段对学生的发言数量和质量进行记录,作为评估学生的依据。
(三)小组课堂展示评估
小组课堂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特定任务的结果,由小组成员代表借助幻灯片向全班同学就分配到的话题按要求进行陈述;陈述结束后全体组员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相关问题。陈述结束后,小组成员、其他组成员和老师通过课堂展示评估表对展示做出评估,评估表按Bachman的语言能力理论设计,主要涉及语法能力、语篇能力、语义能力、功能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六个方面,各观测点按不同权重分配。各观测点按不同权重分配(见下表)。
Presentation Evaluation Form
Group Code:
Presenter(s):
Date: (dd/mm/yy)
Evaluator:
Topic Description:
Overall Group Rating:
评估观测项目还包括了语用能力的掌握。如幻灯片上对文字的选择上是否简洁、明了;在陈述过程中是否采用自然的口语化的语言,语速的控制和停顿的适当性如何;在回答提问时能否使用适当的交际策略对话题进行发起、维持、调整、转换及终止等控制等。
对小组课堂展示的评估由三方同时进行,即小组成员自评、其他同学的他评和教师评价,三方的评价按不同的权重综合算出每次课堂展示分数,小组内所有成员所得到的评价分数相同。为使评分操作性更强,评估表的评分方式设计为对每个大项的得分均分为优秀(Excl)、良好(Gd)和较差(Wk)三档,每档又根据半项的权重赋予3~4个由低到高的分值。这样,评估者(特别是学生评估者)在进行自评和他评时能更快速和准确地做出判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三、课堂展示评估体系的反拨作用
教师在评估过程中持续的监督、指导和人文关怀激发了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教师的存在贯穿评估整个过程的:(1)查看学生网上记录并通过留言和电子邮件提供即时的反馈;(2)与学生面谈,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反馈和情感支持;(3)记录课堂展示过程,并随即以赞扬和建议形式反馈到学生。教师无处不在的指导和帮助不但给学生提供资源上而且是感情上的支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调整,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性学习需要学习者有明确目标,通过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逐步调整最后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得以构建。在多元化的课堂展示评估体系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既对自己的表现自我评价,同时又评价他人。因为要进行自评和评价他人,学习者对语言学习任务、评价要求和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在评价自己和他人时,学习者产生内省,从而认识到自己在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设定了奋斗目标,在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得以开发,学习策略最终形成。
该评估体系还培养学习者的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完成材料收集过后,必须把材料上传到博客,小组其他学习者会发表看法、评论和补充;在课堂展示定稿之前,小组成员开会讨论,所有成员都必须发表意见,话题得以充分讨论;在完成不同的课堂展示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陈述人、撰稿人、幻灯片制作人、资料员等,根据自己的特长分担不同任务。学习者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享受到的合作的愉悦,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都得到加强。
四、结语
我校大学英语课堂展示的评估是以形成性评估为核心理念的评估体系,它具有人文性、多元性、开放性等特点。它在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不仅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一评估体系突出的是对发展过程的人文关怀,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明确,学习过程真实有趣,学习动机更为强烈,从而使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楼荷英.自我评估同辈评估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J].外语教学,2005,(4).
[2]陆秀英.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2).
[3]吕景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估与课堂测验[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21(4).
大学俄语教学经历数年的研究和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目前仍存在多方面的困扰,首先,因初高中俄语教学不注重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导致大部分俄语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俄语听说能力及差,而听说技能是语言实践应用的重中之重。其次,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俄语公共教材知识内容与普通高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严重不相称。据调查,许多学生感到教材词汇生涩,需要大学俄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大学俄语课程在多数院校中只开设四个学期,大三年级不再有俄语课,学生大四毕业时,俄语语言技能很难在就业时发挥作用。如何把大学俄语课堂语言教学延伸到校外实践学习,摆脱教学困境,提高学生俄语应用能力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课外语言实践能力的策略
1.注重教师自身的因素
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俄语人才的首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拓展这一教学的引导者,应在具备扎实教学功底的前提下,具有非凡的敬业精神,随时随地准备无条件为学生解决包括双休日、寒暑假时间所遇到的困惑。为确保学生在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受益,俄语教师要肯牺牲休息时间,亲自到学生实践活动环境中去体验和调研。俄语教师不仅能在教学岗位上从业,同时也要关注与俄语相关的其他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能胜任实践型的俄语翻译工作,成为既能够教学又能在企业工作的双师型俄语教师,会更加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俄语理论和实践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
俄语教师应摆脱教材难易度与学生现有水平不相称的问题,站在未来要应用俄语的学生角度为学生选择教学材料,甚至要花一定精力和时间去揣摩学生实践应用时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将趣味性、实用性融入教学材料中,为学生选择适合未来语言实践和应用的教学内容,使之能够在俄语课外语言实践中学以致用。
3.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有无决定了教学效果。大学俄语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效利用融趣味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要点知识,把部分语言实践性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外。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大学俄语教学改变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理念,正处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不妨引入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能力。教师按照学生现阶段俄语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将实用的语言材料纳入为学生设计的俄语实践场景,以学生为俄语交际任务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外组成小组演练教师布置的商务对话、日常对话等语言交际任务,学生完成模拟课外语言实践任务后,回到课堂上验收语言任务的质量,教师点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语言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俄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去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教师指定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在课外加工处理、分析后,利用课堂时间共同分享自己在课外时间整理的学习材料,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形成教学双方主体的良性互动。这样,教师对大学俄语课堂与学生课外的学习做了良好的融合。
4.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课外语言实践条件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做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效融合,布置模拟的引导性语言演练任务外,还需为学生不断创造真实的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条件,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课外俄语实践的平台,才能真正地使学生更有效地实践语言。随着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高校之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进行课外语言实践的方式有许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广交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是俄语学生参加课外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教师可利用此契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类似的语言实践活动,与俄罗斯人进行语言交流。假期中俄高校互换留学生项目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应用俄语。俄语学生也可在暑期参加俄罗斯举办的夏令营活动。校外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了知自身的语言能力水平和对未来工作的定位起到一定的明确作用。学生在真实课外俄语交流实践中逐步了解自己课堂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在返回课堂时会有侧重点地向老师提出自己在课外实践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课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给以后的语言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则根据学生反馈给老师在实践中遇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材料的汇编,再教授给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的同时,不可忽略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引导。由于来自不同的高中俄语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难免存在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从课堂向课外语言实践过度过程中,面对俄语语言实践应用任务时常常会有自卑受挫的心态。这时,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善巧引导,使其不至于对语言实践及俄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中途放弃俄语学习。心理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参与学生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时,还应重视对学生在其与人协作、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自我完善意识。从某种意义讲,这种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的转移,不仅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也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断改善的教育过程。
三、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的意义
学校在大学英语这门课上投入了大量课时,学生也花费了不少精力来学习英语,但学生的英语能力却在就业市场中反映不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反思,找出解决办法。笔者本学期所教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口语听力实训课程,经过思考后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取得不错的成效。在课上学生的听课表现、课下学生的学习劲头、最后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反馈方面,令笔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受启发。英语口语听力实训课程为期一周,以5个工作日来计算,笔者针对旅游管理专业选取了5个典型的工作环节:游客咨询———接团———带团讲解———客人问题处理———送团,然后设计了相应的5个学习任务:面对游客咨询的问答———接团时的欢迎词———景点讲解词———各种游客问题的处理和应对———送团时的欢送词。第一天,选取与当天口语主题一致的听力材料,花一两节课的时间训练,让学生熟悉与主题相关的常用句子和短语,然后熟记。听力训练结束后,再用1节课的时间用英语向学生介绍该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的运作情况。同时,布置口语练习的题目和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组查找相关资料、做口语作业并背诵。第二天,随机抽取1/3到1/2的学生上讲台脱稿作口语展示,完成后让其他学生找错,成功找到错误的学生有加分奖励,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改进,结束后进行第二天的听力口语训练。按照上述方式完成5个训练主题。笔者总结后,得出以下结论: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因为这些任务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实用性强;②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时间紧,第二天的口语展示成绩将决定能否通过这门课的考核。虽然每天在课堂上只有4节课学习,看似轻松,其实要花很多时间准备口语作业;③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无论是口语展示还是纠错,都能积极参与,改变了以前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闷的现象;④学习效果好。在恰当的压力下,学习感兴趣且对将来工作有用的内容,学生收获很大。一周的实训课结束后,从实训报告中可看出学生进步明显。这种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学英语课程也可借鉴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早期建构主义思想发展起来的新型学习理论。[2]它主要强调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它认为学习应发生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强调多样的、情景性的信息与有利的建构工具。[3]
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结合在英语实训课后的教学思考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1.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学做”为主。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开发“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教学形式只适合工科课程,对在文科课程尤其是英语课程中实施“教学做”改革持消极态度。我们应看到,按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解,付出了许多心血,但学生课上不感兴趣、课下没有学习压力和目标,最终的学习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应控制讲授时间,将课堂交给学生。一般在45分钟的时间里,教师最多累计讲授时间25分钟即可,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技能。
2.教学内容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以学生的专业为导向,多了解学生的专业,熟悉行业动态,尽可能选取真实工作场景中的材料来授课,摒弃与学生今后工作无关的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大学英语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必须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评价方式是个“指挥棒”,教师和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围绕它进行。在这种模式下,一定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甚至将期末考试变为考查,有利于学生重视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训练展示,变压力为动力,提高教学评价的真实性。
4.大力加强课后学习。随着英语学习阶段的延伸,课堂时间越来越有限,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只能讲授提高英语技能的方法,然后选取相应的材料进行训练,学生若想真正提高英语水平则要依赖于课后大量的自学和训练。据调查,在校生课内与课外时间比是44∶56,[4]说明大学生有大量的课余学习时间,教会学生运用课后时间学习英语也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英语教师应注意课后作业的有用性和探索性,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要加强检查并列入成绩评定体系。
三、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摘 要:大学英语教师语言是课堂的主导语言。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教师课堂语言与课堂气氛的关系,说明如何用有效的教师语言调节课堂环境,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外语学习向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师语言;课堂气氛
作者简介:
顾臻臻,女(1983-),山东省青州市人,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英语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法。
田 巍,女(1978-),河北保定,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课堂教学依然是我国各地各级各类院校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大家普遍赞同, 但教师仍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而教师语言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课堂用语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讲的语言,也称为教师式语言, 教学用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 如教师对课文的讲解,提问, 对学生问题的回答等;另一类是与教学内容无关, 但起着组织和引导教学作用的, 如教师对学生的问候、劝告、命令、建议、请求等。
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课堂气氛就是指通过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的心理状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英语课堂气氛如何, 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的接收变成主动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如何组织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是什么, 教师话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话语运用得当, 二语教学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利用好课堂语言这个工具,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每位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
1.调整教师思想意识
英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教师话语在课堂交际中的重要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 、指导和调整课堂交际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 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教师应尽量少地占用课堂时间, 鼓励学生自我思考,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将他们所学的应用到实际交流之中。参与感强了,整个课堂气氛也被活跃起来了。
3.慎用教师反馈语:
教师反馈对学习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价和认可,不同反馈方式会对学习者的学习和情感造成不同影响。
3.1正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可以以鼓励的形式用于学生回答出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教师要当学生犯了语法错误时,在纠正语法错误前首先认可了学生在意思上的解释是对的,并加以赞扬,接着才去提醒学生,教师的这种反馈避免了负反馈对学生情感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教师在纠错时,尽量不要使用 No 或 You are wrong 等的直接否定词。虽然教师不可避免地要给予学生负反馈,但教师的态度却不能是负面的。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会毫不啬地使用 Very good ! Ex cell ent ! Exactly等等, 甚至学生答错了, 也要Thank you for trying, you are reasonab le in som e way, but I think you can still improve your answer类似的话。这样的评价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即使答错了, 学生也不会感觉丢面子, 使他仍有勇气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尝试, 每个学生的每次回答,教师都这样对待的话,整个课堂的气氛也好起来了。
3.2 间接的纠正性反馈:当学生输出有误时,可以在促进学生语言认知的同时避免对学生情感上的负面影响, 这时除了给予学生积极的态度支持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间接的纠错来侧面提醒学生的错误,比如:
T: The final-term examination is round the corner.
What were you doing during the weekend?
S:I was doing homework all day long.I"m always work hard.
T:Oh,you are always working[stressed] hard. Very good!Did you sleep well?
4M:It"s ok.I"m always sleeping late at night.
在此例中,教师用正确的句子来重复学生原本要表达的意思,虽然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还是给予了积极的肯定very good! 从而避免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而学生接下来的回答看出对教师的重音部分领会很快,在另外句子中给出了正确的语法形式,而教师更多的追加反馈则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输出机会。因此,这种间接性纠错可以使得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在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特别是支持学习情感上都是有效的,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4. 教师的口语水平和语言技能是课堂活动的关键:
一个英语教师如果口语水平较低,语音语调不准确, 就会破坏学生语言环境, 相反,如果能讲一口流畅地道的英语,就会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感强了,课堂气氛也好了。
5. 教师话语的形式上的质量,优化学生语言输入效果:
教师话语的质量应有一个很高的标准。Chaudron指出教师话语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话语的语速似乎稍慢;②表明说话者思索或构思的停顿更频繁,停顿时间更长;③发音更清晰明了;④选择的词汇更简单;⑤即从属句的使用较少;⑥直接陈述句或陈述句多于疑问句;⑦教师的自我重复更频繁。
结束语:
教师话语就像一根线,穿插整个课堂。教师课堂语言如果成为课堂的亮点, 就能够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言语交际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习者创造健康向上的交流环境, 用语言的魅力营造一个自然、 轻松的语言和心理环境,调动外语学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外语学习向健康、 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CHAUDRON C.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范 栩,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分析[J],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2004(2)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Crisis and Causes Analysis
LIU Xiaohong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core of the school run. Today,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crises, the appearance of teaching subjects slack and loss, lack of vitality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low. The main cause of classroom teaching crisis is departing from the idea of college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evaluation of dislocation orientation, the presence of chronic illness of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Key words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crisis; college philosophy; teaching evalu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1 大学课堂危机的表现
1.1 教学主体的懈怠与失落
1.1.1 教师的倦怠
“倦怠”一词最初由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用以描述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皮特斯(Peters)1981 年将其界定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倦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工作热情。具体表现为教师走进课堂前的烦躁、在课堂上的容忍、走出课堂后的失落。根据对重庆三所师范高校部分教师的调查结果,75%的大学教师表示偶尔会在课堂教学上出现倦怠;超过69%的中青年教师常常产生“不想上课”“不想走进课堂”的念头;近78%的教师表示需要在课堂上“容忍”或“克制”。许多教师表示通常上完课后,没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感,只有一种失落感。
第二,课堂上出现“磨洋工”的懈怠行为。消极的情绪带来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懈怠,具体表现可以用2015年3月网络流行的“大学教师磨洋工十大惯用招数”来概括:“备课不够,点名来凑”;“文不够,图来凑,图不够,片来凑”;“念PPT”;“谈人生”;“当愤青”;“讲段子”;“早下课”;“划重点”;“谈爱情”。
1.1.2 学生的失望与消极“出席”
第一,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失望。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失望在今天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说这种失望是种危象,首先在于失落是群体性的,其二在于令大学生失落的课堂是多数的。据调查,几乎全部大学生对半数以上的课堂教学感到失望,认为“讲的东西没意思”“老师照本宣科”“没劲”“不能促进自己深入思考”等。
第二,大学生多种形式的课堂消极“出席”现象。对于课堂学习的失望带来多种形式的消极“出席”现象――上课于许多学生来讲,是为了应付“考勤”的“出席”,而非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关于这种消极“出席”的现象,有诸多形式:睡觉、发呆、玩手机、看自己喜欢的书、聊天等。其中,参与调查的同学中,100%的同学表示自己曾在课堂上玩手机;80%的同学曾在课堂上睡觉;66%的同学会在课堂上看与课堂内容不相关的书;34%的同学常在课堂上聊天;15%的同学常在课堂上发呆。
1.2 课堂教学活力不足
我国教学论研究学者叶澜和谢利民都提出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观点。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生动活跃的生活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应生成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今天的大学课堂,常出现“趴倒一片”“私语窃窃”;教师提问时“悄然无声”;小组讨论时“所论非此”的现象。
1.3 课堂教学效果低微甚至无效
有效果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
针对这几条关于教学效果的标准,我们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52%的同学认为通过课堂学习在知识上有收获;36%的同学认为通过课堂学习实现了能力的提高;41%的同学认为通过课堂学习实现了情感的陶冶;55%的同学认为通过课堂学习一定程度上启迪了思想;19%的同学认为课堂学习促进了个人习惯的改进。
2 大学课堂教学危机背后的原因
2.1 大学教育理念的偏离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大学教育理念或大学精神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儒学在《大学》中阐释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许多大学在教育理念上出现了价值偏离――过于追求功利和实用。首先,大学关于办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离。体现在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方面的标准化、产业化、实用化和功利化取向。第二是大学生关于受教育目的价值的偏离。体现在大学生对个体接受大学教育目的的短视和功利化态度。调查显示,超过85%的大学生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拿文凭、找工作;还有同学直言自己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生活阶层或状态、为了赚钱;仅有不到6%的大学生提到自己读大学的目的是增进知识、提高个人涵养、完善自己等。调查结果中没有关于服务社会等的价值描述。
2.2 大学教学评价取向错位
(1)大学教学评价形式和目的价值错位。自从泰勒的“教育评价宣言”把评价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评价就渐变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行为。其一,这种强调价值判断的行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以忽视事实为代价――以部分群体判断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事实――事实的完整、复杂和灵动难以用价值语言描述。其二, 取向“鉴定与分等”而非“改进和发展”的教学评价目的。目前高校对教学的评价,基本上是由评价主体即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指标来“量化”教学。这种数量主义、工具主义的评价呈现出来的只是分数或者等级,这些分数或等级又成为教师奖惩的依据,进而导致教师不得不关注结果,依据“标准”来“填充”“装饰”教学,而不是关注教学问题和改进方法,以及个体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2)大学教师评价取向的错位――“科研>学术、发表>发展、项目>教学”。大学教师评价存在取向错位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共识。已有相当多的学者指出对教师的评价“重研究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重考核轻发展”,也有研究指出大学教师评价过于“行政化”的现象,以及对“科研与学术”“发展与发表”内涵的辨析。然而,学术探讨并未改变大学教师评价的模式,更未触及这种评价模式带来的大学教学危机。
(3)学生评价取向的错位。目前大学对学生的评价还存在着“目中无人”“千人一面”“学业至上”“唯分数论”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取向。评价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这种工具和功利主义取向的评价,导致学生追求和关注学分本身而非学习效果,关注学业成绩而非专业发展。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认识的偏差――大多数学生把出勤和参与课堂视作挣得学分或高分的手段,视作“不得不做的任务”,而不是获取知识、形成思想、开阔视野等促进个体发展的场所或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认知偏差,又直接导致他们在课堂的行为表现的种种“危象”。
2.3 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痼疾
2.3.1 学生不在场的课程设置
目前,课程设置往往是学生不在场的情况下,由所谓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务管理者直接安排的。这种安排,通常是以学科结构、社会需要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兴趣爱好。
其一是必修课不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志趣去安排和选择,只能被动接受已经“安排”好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其二是选修课,虽然学生拥有选择某种课程的自由,但这些课程和课程内容同样也是事先给定的,即只能“主动”选择由他人设定的课程,而没有参与设定课程内容的机会。
2.3.2 课程模式单一刻板
课程模式是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具有基本课程结构和特定育人功能的、用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目前大多数大学课程模式仍旧讲求的是标准化,始终囿于“学科体系+实践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其中,“学科体系+实践体系”的模式,学科专业的学习基本在前,实践在后;“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模式,通识教育通常是在大一大二修完,课程内容基本是思想政治类、英语和计算机类。缺少以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充分感受职业需要为逻辑起点的课程设计,也缺少对通识教育意义、功能的认识,尤其是严重窄化了通识教育的内涵。
2.3.3 课程结构的松散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Abstract: Some bad phenomena exist in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nfluencing the forming of its good quality and realization of university’s educational objective seriously. This text has been described to the correction of the reason and question emerg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 classroom question behavior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question behavior of the classroom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观念,富于理想、渴望追求真理,代表着我们社会的未来。但是,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其良好素质的形成及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1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
1.1上课目的不纯
许多同学上中学就是为了考大学,因此上大学后便失去了直接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动机,学习的精神支柱倾倒。
1.2学习无动力
现实中一些胸无点墨者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而许多知识分子却生活得既辛苦又清贫;毕业分配工作好坏几乎与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的怪现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从实用主义出发,许多学生认为努力学习不如努力找关系,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动力。
1.3学习没兴趣
一些学生说,除了学习什么都很诱人,就是学习枯燥无味,不想上课,不想学习,进课堂经常心猿意马,学习时不可抑制地分心,都表明一些大学生学习注意力已经下降到了较严重的程度。
1.4失望无助感
入学前,学生对大学的期望值一般都较高,入学后大学的实际情况和理想中的差距,使一些学生产生失望感,导致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这种不适感在一年级学生中非常普遍。
1.5人际关系不适应
中学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可以只交往自己喜欢的人,属于儿童少年时代交往范围。大学生必须逐步摆脱中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关系模式,逐渐学会适应他人,协调关系,向成熟和成人化转化,许多学生对这种新的人际环境不适应。
1.6学习方法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与中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宽松的以自学为主的学习环境中,许多人不适应,没有了外在压力,许多人茫然不知该怎样学习。
1.7自我价值感丧失
许多中学时期的学习尖子云集在大学里。学习优势的削减或减失,使尖子生成为一般学生,倍受老师重视已成历史,学习荣誉的丧失,使他们感到压抑,心理不平衡,无助和无寄托的心理阴影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
2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1大学生自身因素
2.1.1缺乏学习动力
历经十年寒窗苦,终于考上了大学的莘莘学子,没有了升学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看管,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使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情绪。他们上课时得过且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的动力,于是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课堂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2.1.2自我约束能力弱
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时对所学专业或所上的课程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课程对今后的发展没有用处,从心理上排斥这些课程。而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2.1.3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
大学的学习方式跟中学不一样。中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而大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大学里有些学习内容,如有些社会学科的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去掌握的。平时不听课,考试前突击一下,照样可以过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文科课堂的问题行为比理科课堂的多,公共课比专业课多的原因之一。
2.2学校因素
2.2.1部分教师业务水平偏低
首先,有些大学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讲课内容陈旧、缺少时代感,学生很少能投入到课程中去。其次,有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自始至终都采取“满堂灌”策略。这种方式不顾学生的学习心理,使课堂失去了一些学生的关注。
2.2.2课堂教学管理不严
大学课堂的管理较为宽松,主要是任课教师或教务处偶尔抽查点名,对逃课超过1/3的学生会取消期末考试或评奖资格,而对上课不听讲的学生却少有管理、约束的办法。
2.3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首先,就业的压力迫使部分同学离开课堂,为考研、考证或就业奔走。其次,较高的学费使得部分学生在校外做兼职,逃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第三,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感降低,认为当今的大学生有太多的缺点,这使得大学生越来越背离自身的价值感。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不断下降,课堂的问题行为之风也就愈演愈烈了。
3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新颖的教学内容与灵活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师德意识
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加强研究,进行试点探索,寻求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最大限度地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3.3变革课堂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当前的课堂管理模式或通过教师的权威实施课堂控制,或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视而不见、不加干预。现实证明,这两种课堂管理模式对大学生来讲是无效的,甚至会让事情更糟。唯有民主型的管理模式才会让大学生乐于接受。课堂管理的形势提醒教师:只钻研本学科的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教师还必须深入研究教学管理理论,在管理上为学生确立未来的方向,“争取学生的合作与支持,在过程上注重激励和鼓舞,通过满足或唤起学生的需求激励学生不断克服面临的各种障碍”。
3.4联合家庭、社会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重大,控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家长除了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外,还应热心参与学校教育,配合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涉世之初的自立自强的教育。社会也应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品质养成的教育中来,不能只是消极地对大学生进行打压和批评。因此,在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学校要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因此,在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学校要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25-01
大学英语是全日制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要求“实践相互融合”,“基础与应用互为补充”,是以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但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充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沟通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要引导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恰当使用现代化技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介绍翻转课堂的发展及现状,其次分析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最后介绍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来自美国一所高中的两位教师,为了给缺席的学生补课,借助软件录制了讲课的教学视频。后来这种教学方法给美国可汗学院的萨尔曼带来了灵感,他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2011年开始,萨尔曼将这种教学模式向全球进行推广,引起了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2011年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重新定义了传统教学的方式,而且也重新定义了教师的角色。
二、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实用性及人文性两方面。就实用性而言,本课程应秉承“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让他们在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尤其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就人文性而言,语言不能只是交流的工具,而更应该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所以,本门课程必须以拓宽知识、了解社会和文化为重任。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要能提高语言能力,还能了解社会现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了解国内外文化的异同,学会包容文化差异,提高人文素养。但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很难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采取的教授方法是讲授法,也就是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地教授给学生,因而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是被动学习的,教师反而成为了课堂的主动者。同时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因为考级的内容无关英语的交流,因此教师乃至很多大学生都只关注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忽视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纵观现状,大学英语课堂很难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且未能对学生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只是单一进行词汇、句型和语法等知识的讲解,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三、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应用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各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势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国家和社会急需的人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翻转课堂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一堂课的内容与精华融入视频,学生课后将学习到更多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扩大知识面,培养思考能力,有利于他们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及考取其他英语类证书。
其次,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形象的图文和音频,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长远来说,它能够在学生继续深造、找工作、进行社会交往时发挥重要作用,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翻转课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教学,不仅能够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鸥.新时期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4).
[2]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C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
[3]滕爱杰,许梅.“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5]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情感因素 课堂行为 课堂气氛
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教育创造最佳条件。英语教学史上出现过的沉默法、暗示法和社团学习法都特别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注重为语言学习提供安全的情感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发展。而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知情脱离的现象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现象相当严重。虽然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时应当有效运用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培养学生对课堂的情感来提高教学效果,但付诸实践的教师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的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记的局面,出现了沉默的学生,无言的课堂。而对于语言学习而言,最忌讳的就是沉默。要学会一门语言,就必须真正地开口。在大力倡导主动学习、合作性学习,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个性化声音,给学生提供表达个人意义的机会。本文从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教师的课堂行为来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气氛,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学生的情感因素
1.性格
心理学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外向型学生性格开朗,活泼积极,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不易产生紧张心理,往往心态比较放松,教师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而讲的笑话或做的一些动作很容易就可以产生预定效果。他们会积极参与课堂上各种讨论交流活动,为完成任务出谋划策,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内向型学生不善社交,不喜张扬,比较矜持寡言,在人多的场合就会感到不自在,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书面交往,互动性差,易使课堂产生沉闷的气氛。此外,学生的性格也会受到教师的性格的影响。外向型的教师言谈举止中就会透露出一股激情与活力,能很快地感染那些喜悦健谈、乐于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能激励和带动那些内向沉默的学生,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轻松热烈的氛围。而内向型的教师由于本身性格的内敛会显得比较单调,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与兴趣,而且他们倾向于对外向型学生的过于活跃或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不作深层次的分析颇为反感,压制或者批评过于活跃的学生,从而使学生丧失表现的欲望,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看来,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性格的一面,还要兼顾自己性格的一面。
2.自我抑制
自我抑制是一种具有保护性能,可以抵制外部威胁的心理屏障,它与自尊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了解自身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保护自我的屏障,通过自我抑制来排斥那些威胁个人价值观和信仰的观点、经历和感受。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很多学生因为发音不准,词汇量不够,语法基础差而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发言犯错丢面子而不愿开口,不愿参加课堂交流讨论等课堂活动。这种通过自我抑制来避免错误的行为是语言学习的大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留意观察学生的自我抑制倾向,鼓励学生勇敢地用英语进行交际。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去行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是形成自我效能感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源。成绩好的学生在过去的行为经验中多为成功经验,如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课堂上顺利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后轻松完成家庭作业,所以与同班同学相比,他们具有了更高的理解能力,掌握了更加复杂的知识技能。因此面临相同的任务时他们更具有信心,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而成绩差的学生,在过去的行为经验中多为失败经验,往往自我效能感比较低,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学习兴趣,表现出一种无能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信心不足,进而对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产生一种不可控制的心理,因此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往往选择自我防御式的学习,不敢冒险,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回避,表现出较低的学习策略水平。
二、教师的课堂行为
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及其情绪表现,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恰当的课堂行为能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不当的课堂行为则会阻碍教学进程的顺利运行,降低课堂教学质量。课堂行为主要表现在:
1.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媒介之一,对话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因为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差异,在语言水平上会出现较大的差别。有的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老师所讲内容并很快给出回应,而有的学生可能对老师用英语所讲的知识茫然不知所云,因而不知如何回应,哪怕很简单的问题都需要思考很久才能勉强用英语表达。因此,教师在与学优生对话时往往更符合教育要求,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对话方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高,在对话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耐性;而与后进生对话时则常会出现“非教育性”的言行,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言语表达,对话进程中较少给学生思考与充分表达的机会,提问的质量要求也低。前一种对话方式对学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后者则起抑制作用,尤其对内向型学生来说,造成的心理压力更大。所以老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后进生,都应该以一种积极正确、对学生有促进作用的交流方式。
2.教师的课堂情绪
快节奏的生活,繁重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总会使教师的情绪发生变化,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好的情绪,如面带笑容,亲切随和,积极乐观,轻松愉悦,可以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不良情绪,如满面不快,烦躁易怒,语言尖刻,消极倦怠,冷若冰霜,则会使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反应冷淡消极,有的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致使师生关系极度紧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以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为
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三、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1.学会倾听
倾听,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方式,是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在学生用英语发言时,教师首先要做到认真耐心地听,对学生所说的话要表示肯定和赞赏,既可以是言语行为,也可以是非言语行为;其次,在倾听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插话,对学生所谈内容进行评论,或就自己的有关经历或经验作出解答;最后,在倾听完后,要适度回应,对学生发言的价值进行适当的总结。
2.平衡内向型学生与外向型学生的发言机会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机会往往是不均衡的。外向型学生性格活泼,善于表达,往往会主动回答问题,因而更易获得教师的关注,发言的机会也多;而内向型学生沉默寡言,即使有发言的机会,也由于心理紧张而表达不清或寥寥数语。要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给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都提供锻炼表现的机会。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对于课堂内容的讨论交流,要多观察多留心,尤其对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应多鼓励多引导,让其体会到参与的成功感,从而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能在课堂上争取更多的发言机会。
3.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学生对课堂环境、课堂气氛的个人感知和理解。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设法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针对学生的性格差异来设计和选择教学对策,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心理学习空间。如针对内向型性格的学生缺乏交际能力、口语流利性较差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引导鼓励他们开口表达,并适时运用表情、手势等向他们传递信息,尽量多给他们一些赞许、肯定的眼神,同时对口语中的表达错误采取宽容态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适当进行概括复述,让其明白自己可以很好地表达并被理解,从而增加自信。对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则侧重引导他们在答问的深度和意义性方面作深入的思考,充分运用他们已有的语言表达优势,更加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锻炼效果。教师授课时也应该讲求情趣,时时关注整个课堂状态,能够适当运用幽默来调剂课堂气氛。同时还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商量、讨论的语气与他们对话,从而使课堂真正地充满无限生机。
4.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积极的、个性化的评价
由于中国学生主要是在汉语即母语环境而非目的语语境里学习英语,语言输入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评估无法通过课堂外现实的英语交流来获得,主要通过老师的反馈如评语、给分、表扬或批评的方式和渠道等了解,因此,学生更在乎老师的评价,更易受老师期望心理的暗示,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感。教师肯定的、积极的、关切的评价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否定的、批评的、冷漠的评价则会使学生产生自我价值忧虑感,挫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阻碍学习的进程和语言的习得。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尽量避免否定的表达,少用否定词、夸大词、贬义词,应该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给予客观公正、有积极意义的评价。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气氛既受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师的课堂行为的影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中,形成既热烈又和谐、又充满了个性化的声音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黄锦堂.心理学原理与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李松林.论教学研究中的教学行为分析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