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贸政策范文

外贸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贸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外贸政策范文

【关键词】外贸政策;出口导向;弊端;进口

一、前言

2016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从财税金融支持、巩固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着力优化外贸结构、进一步改善外贸环境等5个方面推出14条政策措施。从中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政策仍是遵循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旋律,即以出口导向型为主。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趋于全球化;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对外贸易政策也经历了4个阶段,从最初的国家干预,“闭关锁国”式对外贸易政策;到如今的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努力实现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外贸政策;我国的外贸政策,也在中国特色主义道路上不断摸索着,以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我国现行的外贸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分为进口政策和出口政策,而我国的外贸政策一直遵循“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方针。

“引进来”,就是吸引外国资本来我国进行投资,这样的初衷是为了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带动我国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等的出口,成熟自己国家的幼稚产业。“走出去”,就是为了刺激国家的经济增长,提升自己国家产品的形象,增强在国际间的竞争力。

三、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弊端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土面积辽阔,劳动力低廉,价格优势,以及政策导向,在过去的30多年来,我国的外贸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长期处于外贸顺差地位。可在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已高达39569亿美元,是1978年206亿美元的192倍,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1.9%,在这个高度上,已经没有办法再像之前那样保持高速增L了,再加上近几年宏观环境的变化莫测,我国现行的外贸政策确实遇到了一些难题。

1.外贸顺差的弊端

在之前,我国一直注重并提倡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地位,顺差,即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认为出口的越多,外贸增长越大,我国经济发展就越好。在这种默认下,各地方为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甚至不择手段地增加出口,比如恶意价格竞争,各地方这种短视行为,不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造成了市场混乱、结构失调。

2.外汇储备过多的弊端

我国长期处于外贸顺差地位,由此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过多,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一个公司的经营有异曲同工之处,其资本负债结构虽有不同考量,但都遵循一个标准,也就是外汇(流动资产)都不宜超过短期负债,这样虽然流动性增强了,但收益却大大降低,会造成资本的大大浪费;同时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过多,国际上一定会呼吁我国人民币尽快升值,可如果这样就会导致我国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降低,且国外投资也会大大减少。

3.具体措施的弊端

为了更好地实施我国的外贸政策,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引进的投资,促进出口产品,比如对于引进的外资给予低廉的租金、良好的位置、优先的通道;比如对出口的企业,实施高额的出口退税制度;这样最直接的后果是不利于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将最优良的资源占为己有,而其他企业由于无法享受平等的权利,无法持续发展,也无法提升技术,创新产品;接着我国的产业结构会失调,众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纷纷转型成出口产品的企业,也增强了内部竞争;此外,由于从国民收入中得到的税收需要补贴这些企业,那么用于民众的比重必然大幅降低,会降低民众的生活水平。

四、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改进建议

1.增加对进口的重视

我国应该认识到进口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可以促进居民的消费,进口产品之后,居民消费的选择性变多,也会刺激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善,消费,也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次,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源、管理手段,通过合作和学习,有利于我国相关产业尽快成熟;再者,增加进口,可能反而会刺激出口,我国企业在学习到国外的优点之后,改善了产品,提升了质量,也会改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从而增加出口。

2.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间,我国产品的形象似乎一直是没有技术含量,虽然出口份额越来越大,可我们掌握的都是产品的初级生产阶段,或者就是单纯的资源输出,而附加值的增加、核心的技术一直掌握在其他国家,这样我们并不能真正地发展经济。我们应该着力于提升自己的技术,增加产品的创新性,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3.针对性、动态性保护

我国对于外商投资,应该注重引进的外资质量,通过针对性的优惠措施,让投资集中到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出口企业,应完善退税政策,针对性进行补偿,且应与宏观环境、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不断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魏浩. 我国现行外贸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6):64-67.

[2]王伯仁. 对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反思[J]. 科学之友:下, 2006(12):111-112.

第2篇:外贸政策范文

提要: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节节攀升。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基础上,重点剖析外贸依存度提高的原因,并提出如何合理调控外贸依存度。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外贸更是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与此相对应,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

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增长。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几年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提高。2003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开始超过50%,2006年达到最高点67%,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跌至45%。2001~2009年的9年中,有6年依存度超过50%。

(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外贸依存度处于较高水平。有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中的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世界各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数据测算,2000年即我国“入世”前一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但在“入世”后的2005~2007年间,我国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大幅提升,大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二、外贸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的对外依赖性增强,贸易摩擦增加。目前,与我国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有220多个,但我国进出口市场仅集中于少数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我国进出口对美、日、欧盟的依存度很高,若在与他们的贸易中出现问题,会对中国的外贸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如果他国或地区的经济发生波动,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会由于影响到别国从而对我国产生间接影响。

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高度依赖也成为近来贸易摩擦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根本原因。从1978年8月到2010年6月,近32年间,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案件共157起,其中反倾销案152起,反补贴案1起,保障措施3起,特保1起。而仅2010年上半年,我国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案件38起,其中欧盟对我国发起了7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5起,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各1起。“数量多、频率高、影响大、花样多”,业内专家用12个字为近来频繁的贸易摩擦做了定性判断。

(二)对重要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入世”后,我国进口依存度高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两大类:

一是重要原材料和能源。根据赵瑾2005年对我国各种战略性资源进口依存度的测算,2003年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的进口依存度分别是35%、36%、47%。2007年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额达到337.88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596%;原油进口额达到797.73亿美元,增长303%;其他用于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如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油等进口额增长均超过1倍以上。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如,我国一般仪器仪表的进口依存度为52.87%,中档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0%,大型和高精度仪器仪表的进口依存度几乎是100%。

对于能源、矿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战略物资进口依存度过高,易使一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一旦居于行业垄断地位的出口商对资源进行控制或出口国政府出于战略考虑对产品出口设置障碍,则会给我国带来潜在的风险。同时,由于这些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一旦大量进口,就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这也将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三)加工贸易层次低,不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一种贸易方式,通常从事低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不高。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出口依存度高,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资本和技术要素。这种竞争力格局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恶化了贸易条件,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使我国贸易发展面临着其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低层次竞争局面。

三、对外贸易依存度高速增长的原因

(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创汇。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运用了价格、利率、汇率、出口退税等手段调整进出口结构,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导致了我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我国贸易规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断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就上升到世界第3位,直到今天,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3位。从这一点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二)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比重高。加工贸易主要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客供辅料和不作价设备四种形式,是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大量外商将中国作为加工基地,开展对外贸易。从1978年8月广东省珠海县香洲毛纺厂与港商签订了全国第一份来料加工合同开始,我国的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呈现出年均30%的高速增长态势,30年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形成的经济环境对加工贸易的影响非常大:中国将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扩大了外商开展加工贸易的领域;同时,其他国家市场也对中国开放,使中国的加工贸易产品拥有更加广阔的销售空间,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三)我国第三产业比重较小。GDP包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但因为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资本、技术输出、服务贸易等方式,所以其可贸易程度较低,因此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越大,计算得到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小。

四、调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对策

(一)扩大内需,稳定外需。首先,近几年,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但这三者的发展明显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需求拉动;外贸增长方式粗放,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贸易摩擦加剧。改变这种失衡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在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的同时,重点扩大消费需求,形成三大动力协调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其次,扩大内需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国际经贸摩擦。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外贸易屡创新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引来了诸多的贸易摩擦,引发贸易国不满,各种反倾销诉讼也加大了国内经济和财政风险。目前,国际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我国,这使得我国连续10年成为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可见,要从源头上减少和缓解对外矛盾和争端,提高解决对外摩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方针,更好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内需与外需的平衡发展。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出口的产品以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种产品必然伴随着“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样的增长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对资源投入的过度依赖,提高利用率,优化人才结构,积极开展节能和资源替代技术和产品的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升级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要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在不断引进技术的同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核心产业竞争力,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积极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引领作用,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同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的资源信息产业。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分析,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优化了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展了一国的经济规模,也降低了外贸依存度。而且其中的信息、通讯和金融等专业部门的发展更能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和货物贸易的显著增长。我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比较落后。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瑾.精算实际外贸依存度—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的风险分析与主要对策[J].国际贸易,2005.1.

[2]裴长洪,彭磊.贸易依存度与现阶段我国贸易战略调整[J].财贸经济,2006.4.

第3篇:外贸政策范文

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一致

无论是在GATT的建立上,还是在GATT的前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中,甚至是没有获得成功的“千年回合”,美国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GATT的建立

早期的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为保护国内产业服务的,因而是以保护主义为特点的。1934年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改变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建立,它标志着自由贸易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是美国走向多边贸易体制的起点。该法案宣布通过互惠贸易协定减让关税,并提出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美国政府与任一国签订的关税减让协定,均自动地适用于其他与美国订有互惠贸易协定的国家。而降低关税壁垒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日后成为了关贸总协定的基石。

战后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积极策划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中建立霸权地位,从国际金融、投资和贸易各方面进行对外扩张。为此,美国提出“贸易自由化”口号,首先倡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简称ITO),把它作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重的,专门协调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国际性组织。1946年2月,经美国提议召开的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开始筹建该组织,并于1947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次筹备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草案。在《国际贸易组织》起草的同时,同样是在美国的提议下,1947年4月至10月举行了由23个国家参加的关税减让谈判,达成了关税减让协议及制订了减让表,共涉及45000项商品。为了尽快获得关税减让的好处,参加国把这些协议与国际贸易草案中有关贸易政策的部分加以合并,形成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

从GATT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GATT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

GATT建立以来,从1947年到1979年先后进行了7次多边贸易谈判,通过谈判促使缔约方的进口税率不断下降,也集中体现了美国当时在全球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思想。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产业结构从资源密集型转向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服务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GATT的前七轮谈判的影响下,不断扩大的货物贸易自由化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美国迫切地需要将自由贸易的一般原则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1986年9月总协定缔约方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召开了部长级会议,决定发起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称为“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开始极力推行服务贸易自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重要成果之一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应运而生。GATS首次确定了有关服务贸易规则和原则的多边法律框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服务贸易更进一步的发展。1999年,美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为世界第一。其中进口额为1823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13.7%;出口额为2517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18.8%,服务贸易顺差达649亿美元。

3.失败的“千年回合”

WTO从成立的那天起,就酝酿着新一轮谈判的准备工作。在1998年于日内瓦举行的WTO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中,各成员方开始就如何发动未来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展开讨论。当时,美国由总统克林顿亲自督阵,向会议派出了包括10位部长级官员的近70人的大型代表团。克林顿发表了长篇演讲,为新一轮谈判提出框架,并为21世纪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方向定下基调。美国希望借助西雅图会议在美国举行的天时地利,主导WTO的会议进程,增加对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有利的新议题,如贸易与劳工标准、贸易与环境、贸易与竞争政策、贸易与商业腐败等等。1999年11月,西雅图会议召开,启动关于贸易自由化的新一轮谈判,称为“千年回合”。美国力图把新议题的重点放在美国最具有优势的领域,希望将谈判重点放在农业和服务业上,特别是对其具有较大优势的基础电讯和金融服务领域更为关注。此外,美国还对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电子商务和WTO的体制等问题表示极大兴趣,而对投资和竞争政策反应冷淡,甚至反对谈判竞争政策问题,只是希望WTO继续研究。虽然,西雅图会议最终在抗议的声浪中黯然结束,计划中的新一轮谈判也以流产而告终。但“千年回合”反映了未来世界贸易的某些发展趋势,美国的建议更是表达了它要领导新一轮贸易谈判的意图。

二、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写WTO规则的背离

美国贸易思想和政策在对以GATT/WTO原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固守其独有的特色,这些特色与WTO的贸易规则并不完全吻合。

战后初期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当时它所需要的是用贸易自由化来打开他国市场的大门。可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美国所建立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世界逐渐向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多极世界演变,美国在国内外市场上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1971年,美国终于在维持了80多年的贸易顺差之后出现逆差,受到进口打击的有关行业强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保护措施,代表相应地区和产业利益的国会议员也不断向国会和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虽然在政策指导思想上仍然强调战后一直奉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但在实际行动上则采取了对国内部分产业给予保护的措施。这期间通过的两个贸易法案,即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为美国实行贸易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81年至1987年是美国贸易逆差的第一个迅速增长时期。在此期间,美国贸易逆差增长了582%。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美国颁布了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

美国1974年《贸易改革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以及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的一些内容可以被看作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和局部的胜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全球多边主义转向了双边互惠主义,加强有针对性的双边贸易谈判,以解决贸易争端与冲突;同时寻求建立区域性贸易集团,来获取更大的贸易与经济利益。从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到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正在酝酿之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都证实了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这一转变。其次是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所谓的“公平贸易”,强调对等的互惠待遇,强化其贸易法的自我保护性和主动性。事实上,美国判断国际贸易是否公平的标准是看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在竞争优势能够充分体现的领域,“公平贸易”就等于“自由贸易”,在实力不对称的领域“公平贸易”则被作为保护主义的借口。

美国的这种与WTO规则不符的贸易政策集中体现在其国内立法中。

l.不公平贸易法

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下面仅以反倾销法进行说明:

GATT的第六条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反倾销条款。其对倾销的定义是: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市场,并因此对该国领土内已经确立的某项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的威胁,或者对该国某一产业的兴建产生严重的阻碍,即构成倾销。进口国可以对倾销的商品征收数量不超过该产品倾销差额的反倾销税。然而,美国的反倾销法的定义与其并不一致,根据美国商业部的定义,当商品以低于公平价值(Less-than-fair-value)销售时,倾销就发生了。这里对公正价值的确定与GATT/WTO中的正常价值的确定有很大的出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进口产品在美国国内的任何一个单一价格被认定是小于公正价值,就可以被判定为倾销,而作为参考的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必须是平均价格。例如,出口国国内平均价格是95美元,产品在美国的价格为从9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平均价格为95美元)。依照美国法律,仍有一半(价格在95美元以下的)产品可以被认定为以低价在美国倾销。

其次,对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认为该类国家的国内价格是不具可比性的,应找第三国作为参考。例如在对中国实行反倾销时,美国通常选用印度作为参考国。印度的产品在特性上、质量上和成本上均不同于中国产品。这种替代国的做法无疑有利于美国任意使用它的反倾销技术。

2.201条款

201条款,即“保障条款”或“进口救济法案”。按照美国的201条款,如果国内行业受到由于进口增多而造成的实质性损害或威胁,可以要求国际贸易委员会实施补救性措施。国际贸易委员会负责确认进口增多是否造成了损害。如果委员会得出了肯定性的结论,就会向总统推荐实施紧急性的补救措施。美国总统决定是否实施补救性措施。201条款比美国通常使用的反倾销法、反补贴法在运用上更具有随意性,因为它不必顾及出口国方面,不用调查出口国的贸易活动是否公平正当。例如,在运用反倾销法时,美国需要证明出口国的产品其国内价格高于对美的出口价格,而如果使用201条款,就没必要进行类似的调查,只要美国国内声明受到了损害,国际贸易委员会能够确认损害是由于进口增多造成的就可以了。这更加体现了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中的单边主义色彩。

2002年3月20日,美国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正式启动。按其规定,美国将对钢材、长板等进口的主要钢铁品种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8%至30%不等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进口钢铁施加的最严重的一次贸易限制,也是对WTO贸易政策一次新的背离。

3.301条款

301条款正式成文于1974年《贸易改革法》。此后,该条款又历经1979年《贸易协定法》、1984年《贸易和关税法》、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以及1994年WTO协定正式生效前国会修正案所作的多次修改。因此,目前所谈及的“301条款”,作为一个整体,实际上指的是经修改后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01-1310节的全部内容。301条款包括一般301条款、特别301条款以及超级301条款,后两个部分是一般301条款的变种。301条款的核心内容是:如果美国贸易代表确信,美国依据任何贸易协定所应享有的权利遭到否定,或者外国的某项立法、政策或做法违反贸易协定并给美国商业造成了负担和限制,则美国代表必须采取行动,以实现美国依照贸易协定所应享有的权利,或消除上述立法、政策或做法的影响。就其核心而言,301条款下的措施完全是基于美国对外国有关贸易立法和做法的单方面评价,所采取的行动完全不考虑业已达成的双边或多边协定,严重地违反了WTO规则。虽然WTO规则的完善有利于遏制301条款的实施,如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第23条“加强多边体制”明确禁止包括美国在内的成员方,就他方是否违反WTO下的各协定义务或者减损本方应享有的权益,寻求争端解决机制以外的确认或救济。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美国无意放弃这一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武器,更不会因为WTO的规定而将此条款予以废弃。

三、小结

总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在同WTO贸易规则保持一致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的特点,产生了同WTO规则的背离。美国不仅在同WTO规则保持一致时获得经济利益,也在与WTO规则发生背离时获得了它期得的经济利益。例如,2002年5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农产品补贴法案,决定未来的6年内将农产品补贴增加67%,对农产品的津贴增加金额多达19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WTO规定的最高限额。美国原本就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再增加补贴,美国农产品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其他各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虽然美国最近连续出台了几项带有浓厚保护主义的国际贸易政策,如钢铁限制措施和新农产品补贴法,固执地对WTO规则采取了背离的态度,但它们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导思想仍然是自由贸易,这是与WTO规则相一致的。从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来看,单边主义和保护贸易不可能成为控制政府决策的主导思想。而且,单边主义的主张与国际经济合作日益扩大的客观趋势相炸,其极端利己性已引起其他国家的严重不满。在世界经济和市场日益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时代,美国经济已经完全与世界经济联结在一起,美国的贸易政策不可能完全“向后转”,回到孤立的轨道上去。所以,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对WTO规则的背离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两者必将保持一致。

四、思考与启示

1.正确认识WTO

半个世纪前,当GATT刚刚生效时,在23个缔约方中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约占缔约方总数的1/3.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不断加强,到1995年WTO成立时,已有52个发展中国家成为WTO首批成员,到WTO首届部长级会议召开时,发展中国家已达96家,占所有成员总数的4/5.因此,我们不应简单地把WTO看作是发达国家的工具和“富人俱乐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WTO是中性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如何运用WTO规则为自己说话。事实上,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GATh就开始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及其与发达国家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发展差距。目前WTO已有135个成员国(地区),其中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一股正在形成和壮大的力量。1999年底WTO西雅图会议受挫,“千年回合”夭折再次证明,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会议的失败也为富国敲响了警钟,在新一轮贸易谈判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积极参与WTO

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努力谋求本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利益,这一点上,美国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榜样。没有人相信,在美国挥舞301大棒,要求对方单方面开放市场的时候,美国是出于利他的理由。历次多边谈判的历史表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出于担心自己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况而被动参与谈判进程的。“被多边贸易体制裹挟着前行”应当是对发展中国家状态的一个较为准确的描述。因此,被动的政策选择显然不能等同于主动的政策导向,而且二者是否已经发生转化或者发生转化的条件更是需要深入考察的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学会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在WTO体系中积极地参与并且表达自己的贸易主张。

3.充分利用WTO

第4篇:外贸政策范文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贸易政策;环境政策;经济运行效率

195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fSimon Kruznets)提出了著名的收入分配“倒u假说”,即库兹涅茨曲线(KC)。库兹涅茨曲线的逻辑含义在于,它说明在事情变好之前可能不得不经历一个更糟糕的过程。受这一假说的启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对经济和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找到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变动规律。他们的研究模型中,有的同倒u型曲线不符,但总的来看,倒u型比例占到一半以上。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megergl在肯定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不同国家城市空气以及河流污染状况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环境质量或污染物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曲线的关系。这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Envimnment Kuzne~curve)假说。

一、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点

我国EKC是否会按照经济学家所描绘的倒u型曲线发展?近年来,我国专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还得不到较一致的结论,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较乐观,认为已到了倒u型曲线的右半部分;另一派较悲观。认为我国面临较为严重的环境压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处在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也有研究者认为。实证研究表明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会出现其他情况:同步关系、u形关系和N形关系。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各家研究者选取的数据指标和选取的时间段有差距,特别是,多数研究者运用的都是各地方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本文认为赵细康嘴专家关于“中国污染物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或许正处于EKE的上升段,离转折点尚有一段距离”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由于工业污染数据较完整,而且也代表了中国主要污染状况,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以工业污染数据为基础,从1990~2005年,选取的时间段也尽可能更长些。根据表1的相关数据可以描绘出我国这15年间EKC的基本情况,见图1。

根据图1可知,我国1990~2005年的EKC呈N字型,从1990年到90年代中期各类工业污染物均出现下降趋势,但是到90年代中期突然上升,经过一段时间下降调整后,又出现上升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01年开始上升,工业废气排放量从2003年开始上升。工业废物生产量从2000年开始上升,到目前为止这些上升趋势均未得到控制。

我们可以把近期我国EKC趋势图放大一下。表2是2000~2005年人均GDP值与污染物排放量情况表,根据该表的数据可以绘出该时间段内我国相关的EKE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废水排放总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均在不断增加,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在不断降低,从长期趋势图1可知,2000~2005年固体废弃物的生产量在不断增长,这说明这一时期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增长的幅度较大。

综上所述,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底我国EKC都是处在倒u字型曲线的左半部分,拐点仍未出现,更没有到达倒U字型曲线的右半部分,但是我国EKC的特点是在左半部分波浪式上升,而不是平滑上升的,与其称之为N字型波动,倒不如称之为“心电图”式波动更为确切,而这一变化特点主要是受到我国外贸政策和环境政策强烈影响的。

二、外贸政策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呈高速增长的趋势。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贸易增长了56倍,年均增长超过16.8%。中国外贸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2004年跃居世界第3位,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拉动经济增长约2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2006年1~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6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694.68亿美元。这一辉煌的外贸成就是与我国逐步开放的贸易政策分不开的。

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之前,我国从封闭式的强度保护贸易政策逐步过渡到了开放式的适度保护贸易政策;进入21世纪后,我国成为WTO成员,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深度在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正朝着完全自由化方向推进。这样的外贸发展路径,到底对我国的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我国EKC的变形是否与外贸政策的作用有关系?

目前,众多学者、专家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尤其是,研究方法及手段基本相同的两派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一派采用1990~2003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计量分析表明,出口同中国的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为“污染天堂”假说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另一派通过1996・2002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进行了计量分析,却得出与“污染天堂”假说相反的结论。出现矛盾结论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选取的时间段不一样,为此。本文特以1990~2005年这个较长的时间段为研究对象,如表3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到1990~2005年贸易额和引进FDI的数据图,如图3所示。

若把图3曲线与图1的EKE比较可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我国外贸政策由保守逐渐走向开放,虽然这一时期工业污染水平表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但是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很多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是在资金和经验不足、管理不力的情况下,单纯追求出口增量,势必很难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因盲目开发出口产品而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因进口了有害废弃物而造成重大环境损失等现象时有发生。例如,1982年至1993年我国出口发菜799吨,创汇3126万美元,表面上似乎经济效益很高,但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是触目惊心的。又如,广东沿海的一些乡镇企业盲目进口大量有色金属废渣、旧汽车蓄电池等有毒废弃物,其再生过程已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但是因这一时期追求出口增量活动还在环境的自净能力和承载能力范围内,更主要的是很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工业污染物排放还有下降趋势,但这一滞后作用也正是导致90年代中期我国工业污染猛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不多,

1990~1991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还不到100亿美元,而随后几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倍数增长的速度投向我国,这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污染产业,中国确实成为了“污染的天堂”,不过这些产业对环境的污染也有一定的滞后作用,这也为90年代中期的工业污染突然攀升埋下了祸根。因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工业污染的直线上升,主要是与盲目追求出口数量、忽视环境保护,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1992年以后的大量引入有关。

我国EKC波浪式上升的又一上升波就是2001年以后的污染高峰期,这一时期显然与我国人世后贸易政策更加开放有关。随着国际市场不断加大对中国产品的开放度,中国出口量猛增,大量的具有高污染背景的外商直接投资产业进入我国,这些产业大多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特性,而且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生产仍然集中于整个产业链的下游,经济增长仍然以“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高消耗,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来推动,因此,出口量的增加是与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相伴随的。

综合分析可知,我国EKE呈N字型波浪式上升的特点受到贸易政策影响表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贸易政策是处在保护贸易基础上的开放政策,这一时期EKE的向下倾斜,并不是真正出现了拐点后的向下倾斜,而是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加之开放政策的滞后作用所致;到90年代中期EKC猛然上升,正是我国对外开放后大量发达国家高污染的产业进入造成的;到2001年后的又一轮上升波正是人世后外贸政策更加开放造成的。

为此,目前在利用外资规模和渠道已经大大增多,在一般性资金缺口问题和外汇短缺问题已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我国应尽快调整现有利用外资战略,可重点抓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花大力气提高引资质量,尤其要防止在吸引FDI过程中成为“污染的天堂”。有专家认为,在我国FDI所在的第一、三产业的项目对EKC的陡峭程度影响不大,而FDI所在的第二产业对EKC的陡峭程度影响很大,因为我国制造业吸收FDI占FDI总量的70%。因此建议,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引导外商更多投向第一、第三产业。其实,外商的产业投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进环保标准高、经济效益好的高质量的外资。

其次,要利用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90年代后期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者为了能适应国际市场高环境标准的需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利更多的利益,也相应提高了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保标准,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对污染物的排放的降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对外资企业的环保技术外溢给予一定的鼓励或奖励,从而加快外资企业的环保技术外溢,而使本地产业受益,并改善总体环境。

三、环境政策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

我国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之所以呈波浪式上升趋势,这其中还有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政府的环境政策。正像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EKC只有在环境政策的干预下才可能出现倒u字型,如果没有环境保护政策的干预,环境污染水平不会随经济增长自动下降。虽然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但是当时我国的地方政府,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均倾向于以降低环境标准为手段来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是后来环境不断恶化的最主要原因。如1991年污染较重产品的出口额达到200多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36%,其中高污染产品,如农药、皮革制品、印染产品、石棉及其制品等的出口达7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2.8%。当时我国环境承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较强,因此环境污染现象未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经过90年代中期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快速增长,导致了大量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淮河、太湖等重要水域的严重污染,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化了环境保护政策,并加强了环境执法的力度。最具代表性的是淮河治理的零点行动。这一阶段我国环境政策和环境治理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污染企业被关停并转,因此1997~2000年EKC明显向右下方倾斜。很多研究者选取的数据是2000~2002年的,因而会很乐观地认为我国EKC的拐点已经出现,正处在倒u字型的右半部分。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从2001年开始很多污染物排放量又开始呈上升趋势,而且增长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起自1997年前后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很多都是短期的,尤其是执法力度不大,在面临2001年人世后更加开放的大环境,在生产和出口都以前所未有速度增长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和行动很快失去了效力。也正因如此,2001年后淮河污染再次反弹,目前,淮河的治理仍未找到良策。

总的来看,近几十年来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开发了环境产业,转换环境保护生产与管理体制,并对破坏环境行为进行法律制裁,引入税金和课以罚金等经济手段减少环境污染的确取得了成效,有专家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所推行的环境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它减缓了中国环境质量的恶化速度。”但是EKC尚未出现拐点,而且十五计划的所有环保指标均未实现,这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长效性和刚性不够有关。而环保政策的长效性与刚性不够的原因又囿于我国经济实力薄弱,发展压力较大,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往往要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比如,严格的环境标准增加了环境治理设施的成本,从而使得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下降,而且“关停并转”一些小企业的环保法令会使企业利益、地方经济受到损失,有些污染企业对环保政策的预期反应以及其落实采取的不配合的态度,使得政府往往面临着严格管制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与收益不佳等问题,为此寻求刚性的长效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要使得环境政策长效而有刚性,绿色GDP的运用及推广十分必要。绿色GDP即把环境污染费用纳入GDP的核算体系,也就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政府强制性管制(立法保护环境)和诱导性管制(征收污染税、费)的综合体,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环境资源的价值核算;二是环境资源的耗减核算;三是环境资源损失成本的核算;四是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再生成本和保护成本的核算。这种节约环境资源、降低环境污染速度的方法的提出的确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达到“治理与发展同步”的效果。但是由于环境资源的价值核算、自然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对于环境成本、环境资源耗减和损失的弥补,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所以计量起来尚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目前作为向全面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过渡的替代方案,政府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强制性征收环境税或资源税,用这些税收加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如图4所示,当征收环境污染费或环境、资源税后用于改善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程度就会降低,c即为环境污染的降低程度,M、N分别为不同恢复能力的

产业、环境资源恢复所消耗的人均GDP的情况。对于M产业来说,同样的恢复消耗的人均GDP较少,而对于N产业来说,同样的恢复就会消耗相应较多的人均GDP,从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社会福利提高的速度。因此,对于环境难以恢复,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的现象应征较高的环境或资源税,对于相关产业也同样应该征收高环境税。此外,图4也可以反映出拐点到来得越晚,保持同样环境状况所消耗的GDP就会越多。

图4不同产业降低环境污染的GDP代价

但无论怎样,政府的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代价,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能够通过实施环境政策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使人们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环境就会通过本身的自净功能而使消耗和被污染的资源恢复。反之,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不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一旦对环境的污染超过环境“承载阈值”,那么环境就会将其影响反馈给社会,整个社会只会成为环境恶化的最终受害者。因此,自然生态环境地位问题的意蕴所指始终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四、使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尽快出现拐点的深层思考

影响EKC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外贸政策与环境政策了,这已成为专家的共识,李树就建议要降低EKE峰值应该调整外资政策和环境政策。但是我们的这一认识只是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外部关系。而忽视了内部因素――经济运行效率对环境的影响。在经济运行内部,如对缺乏效率的现象不及时处理,会使得政府颁布的相关环境政策无法得到完全落实,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降低经济发展效率,减慢环境保护的步伐,最后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国由于经济转型时期新旧体制双轨并存,不完全的市场与不完全的计划同时对资源配置起作用,日益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已经对社会发展形成制约,种种矛盾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我国经济仍然没有彻底摆脱低效运行的状态,这就造成:一方面,不能彻底给环保政策以良好的规范的体制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自然影响环境保护的效力,使政府直接干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环境污染的增长幅度,而难以从最优化角度上控制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走向,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经济增长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仍将过度依赖资源的开采、能源的消耗,但技术革新和生产效率提高缓慢,将大大增加环保的压力。可见要在最短时间使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达到好转状况,不能仅仅靠加强对环境的直接规制和治理,重视协调经济运行效率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第5篇:外贸政策范文

关键词:出口 近口 经济增长

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原理分析

(一)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利用闲置资源

我国存在劳动力闲置资源,通过对外贸易的可以使我国的闲置劳动力得以利用,从而使产出增加,经济增长。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的闲置劳动力已经大大减少,但目前仍然存在大量隐性和显性闲置劳动力,90后的二代农民工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达到充分就业,造成劳动力闲置,是严重资源浪费。

(二)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学习先进制度

我们国家不可能仅依靠自身发明来获得所有需要的技术,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大量先进技术,实现后发赶超优势。还可以通过模仿学习来提高技术水平。对外贸易还能迫使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现代经济学理论已经证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三)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通过对外贸易能使我国在产业升级中通过国际分工获得较多的比较利益,并为产业结构的演进提供信号和方向。按照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品周期分为研发、生产、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发达国家开发新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生产,当产品变得成熟、达到一定的标准化生产程度时,发达国家不再具有生产成本优势,此时产品的生产被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也会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也就不断趋于合理化、高级化,形成动态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分布,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四)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利润水平增加,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认为报酬递增是产生贸易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获利的一个源泉。

开展对外贸易后,能有效扩大产业市场规模,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这样企业能扩大生产规模,为世界市场生产,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一般贸易发展继续扩大出口

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应该继续加大出口。我国通过对外贸易有效利用了国内闲置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等。其中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发挥了我国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我国的资源优势将会继续存在,在当前欧债危机的不利影响下,要继续利用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出口,拓宽出口范围,在抓住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要开发世界其它地区的市场,比如亚非拉地区市场。今后,政府应引导企业发展中高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精密仪器、电子信息和某些高端机械设备产品等。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等通过支持企业技术改良、增加出口退税、扩大出口信贷支持和出口信用保险规模等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政府还要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出台各项政策吸引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避免由于劳动力成本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部分企业迁移到东南亚国家生产经营。

(二)扩大进口尤其是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

当前我们国家缺少一些石油、铁矿石等工业基础原材料和一些先进生产设备。所以这些生产要素的进口对经济增长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要仅仅抓住欧洲债务危机这个机会,大量进口我们需要的机器设备等物资,同时开展外交谈判,敦促欧洲有关国家解除对华某些高技术产品和技术出口,多多引进高薪技术。必须扩大技术引进的规模,改造老设备,围绕机械、电子、石化、高科技产业等主导产业以及与主导产业前后关联的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等,把技术引进和国内研发结合起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三)创造更有利的外贸政策环境

创造有利的外贸环境,继续降低关税,降低一些设备等资本品的进口税收优惠。清理海关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种收费政策,在当前取消进出口监管费的基础上加大减费力度,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可以制定特别的优惠措施,降低税费,简化海关通关程序。另外,为了发挥贸易中的技术进步效应,政府必须增加科技教育投入,增加我国技术水平,培养人才,从而加快消化吸收所引进的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勇军.出口与中国的经济增长:需求导向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第4期

[2]赖明勇、许和连、包群.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实证[M].三联书店,2003

第6篇:外贸政策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外贸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外贸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不利于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审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外贸企业的整体发展,无疑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就如何强化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如下阐述。

1.外贸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外贸企业足够的重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面企业一直存在片面的认识,表现出“重效益、轻思政”的工作情形,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企业上下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职工的思想结构也在发生着较大转变,一些职工出现迟到、睡岗,企业内部矛盾比较突出,各方利益关系纠结,等等。所以,针对外面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笔者认为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尴尬境地的主要原因有三:

(1)社会消极因素被片面的呈现,并不断地扩大着其影响,例如享乐主义、贫富差距拉大等的出现。当然,现代文明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但外面企业在消极因素的片面认识,任有一部分流进了企业的文化内部。这样一来,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现实思想的阻碍,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开展。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不浓厚,缺乏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流于形式的现实状态。

(3)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形成直接的企业效益,以及职工的个人利益,致使职工潜意识的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热情,并且对抽象的思想政治缺乏深入的理解。

1.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缺乏实质性的涉及。在经济效益至上的经济时代,外贸企业侧重经济效益的谋取,而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企业“口号”的形态出现。也就是说,企业更实质的是抓好生产建设,确保企业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实。这种持有偏见的企业发展形态,势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内部政治工作建设形同虚设,难以满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

2.新形势下强化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务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并不断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形成以思想教育为重点的企业管理。新形势下强化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重要工作。

2.1认真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外贸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正确的引导教育职工,以培养职工良好的思想品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并且,“以人为本”的工作形态,也强调企业职工的发展,特别是外贸企业发展迅速,出现职工能力提升与企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这就强调企业要落实教育培养工作,构建企业与职工的共同体,双方相互依托发展。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更能有效的处理职工间、职工与管理层间的矛盾,各方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2.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全面完善内部工作体制。外面企业务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层的认识态度,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行为指导,也是监督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对此,外贸企业应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建设,最大程度的调动党员、群众的参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铺展。与此同时,抓好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推进工资绩效、责任到人的体制改革,避免因管理层的工作问题而造成职工与管理层的紧张关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运用。

2.3树立务实的工作之风,密切联系企业职工。新形势下,大型务实之风实践性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密切联系企业职工,深入职工之中,更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始终保持真抓实干的优良做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二是做不屈不饶的执行者,发扬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三是一身真气,遵守规章制度,发扬廉洁的优良作风。以这种激情飞扬的工作状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会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并且,便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沉淀,促使企业上下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3.结束语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务实,关键在于如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以及如何大兴务实之风,等等,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外面企业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安素贞.心理疏导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求,2012(07)

[2]王启权.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12)

第7篇:外贸政策范文

(一)对已设立的鼓励类和限制乙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先进技术型和产品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改造,在原批准的生产经营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二)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国产设备,如该类进口设备属免税目录范围,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并按有关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

(三)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转让技术比照国内科研机构免征营业税。

(四)外国企业向我境内转让技术,凡属技术先进或者条件优惠的,经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五)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含10%)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六)经税务机关批准,可允许*年底前成立的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在*年底前,选择执行"不征不退"或"免抵退"政策(只能选择一次)。

二、鼓励扩大出口

(一)运用多种经济手段进一步支持出口

1、进一步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从*年7月1日起实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按增值税的征税率执行。

2、有关商业银行要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出口企业所需流动资金贷款,适当增加进口料件的外汇贷款;对实力强、效益好、重合同、守信用的出口企业经过信用评级给予一定的出口信贷的授信额度。

3、取消对企业出口收汇结汇和入帐的审核,企业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直接到银行办理结汇和入帐。

4、放宽对出口核销单的发单限制。

(二)规范加工贸易管理

1、尽快落实并逐步完善制定的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管理标准,鼓励企业争当a类企业,对评定为a类且符合标准的加工贸易企业,不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简化管理程序。2、暂停加工贸易进口食糖、植物油、天然橡胶、羊毛的进口配额管理,列入加工贸易管理限制类商品目录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实转",由海关严格监管。

3、为减轻企业负担,允许"实转"企业以多种形式缴纳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

4、进行设立规范、封闭式的出口加工区的试点,逐步引导出口加工企业向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集中。在划定的区域内,实行"境内关外"管理体制,由海关监管。对区外运入区内的物资,视同出口,按规定予以退税,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出现企业将销售不出去的商品运入区内仓储的现象;对区内运往区外的产品视同进口,按产品适用的税率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区内的加工增值不征收增值税。

(三)简化进出口环节管理手续,减少收费。

1、规范进出口环节的收费。减少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范围,清理进出口检验检疫和港口经营性收费,禁止乱收费,取消重复性收费,降低行政性收费总规模,制定新的检验检疫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

2、进一步简化各出口环节的管理手续。各海关要加快出口商品的通关速度;税务部门要加快退税进度。

三、对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补充规定

(一)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美元,投资性公司的贷款额不得超过已缴付注册资本额的4倍。投资性公司因经营需要,贷款额拟超过已缴付的注册资本额的4倍,应当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

(二)鼓励投资性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科研开发中心或部门,从事新产品及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其研究开发成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

(三)投资性公司可在国内外市场以或经销的方式销售其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

(四)投资性公司可为其所投资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等综合服务。

(五)投资性公司可在境内收购不涉及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出口。

四、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外商投资企业境内融资时,允许中资商业银行接受外方股东担保。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以外汇质押方式向境内中资外汇指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外商投资企业所有外汇资金均可作质押;对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可由境外金融机构或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保证;取消外汇质押、外汇担保项下的登记手续和对提供外汇担保的外资银行信用等级的特别限制。外方股东担保和外汇担保人民币贷款应符合产业政策,可用于满足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但不得用于购汇。外汇担保人民币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二)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缓解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时中方股本金不足问题。同时允许境内中资商业银行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方股东应增加的股本金同步到位的前提下,对中方股东发放不超过50%的股本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

(三)允许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以其外方投资者海外资产向境内中资银行的海外分行提供抵押,由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分行或国内分行向其发放贷款。

(四)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可申请发行a股或b股。

(五)向在国家重点鼓励的能源、交通等领域投资的外国投资者提供政治风险保险、履约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服务。

五、进一步改善对外商投资全业的管理和服务

(一)适当减少《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要求中方控股和不允许外商独资等限制项目。

(二)凡属鼓励类且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的外商投资项目,均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备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及企业设立的审批手续,加快审批进度。

(三)进一步完善对经常项目下售汇真实性审核的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缩短审核时间;外商投资企业可凭企业设立时的技术转让协议及批准文件办理其技术引进项下的售付汇手续。外商投资企业可在限额内将外汇结算帐户中的存款转为定期存款。按属地管理原则,下放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的审批权限,取消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备案登记制度、(四)逐步缩小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强制性价值鉴定范围、改进鉴定办法,取消对外商独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强制性价值鉴定。规范海关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快通关速度。坚决制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乱收费、乱检查和各种摊派。

第8篇:外贸政策范文

一、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

掌握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有助于准确地理解、把握外贸英语函电的语体规律和规范,并选择恰当的表达手段把原文的内容形式、文体风格准确地翻译出来。文体特征是由影响语言形式的各种语境因素决定的。语境由三大基本要素构成(Halliday, 1980 p. 5~7;胡壮麟,1989 p. 175;张德禄,1987) (1)语场,即言语交际的内容范围;(2)语旨,指人际参旨和功能参旨,涉及言语行为参与者、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言语的社会功能和目的;(3)语式,指言语传递的媒介和方式。就语场而言,外贸英语函电涉及招投标、设计、生产、商品、询盘、报价、合同、订货、付款、运输、保险、、索赔、仲裁等商务活动及内容。就语旨而言,外贸英语函电的交际双方通常相距遥远,身处不同国度、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要素客观上要求外贸英语函电的词汇、句法、语篇和语言风格要有独特的文体特征。

语境因素决定外贸英语函电是一种正式文体,必须使用严肃、客套的正式语体,而不宜使用随意的非正式语体。因为交际目的是为了建立商贸关系、洽谈业务、达成贸易,或为了投诉、索赔等。这些语境因素要求外贸英语函电语言必须严肃正式、严谨准确、简洁实效。另外,国际贸易函电使用的现代英语以措辞委婉、客气礼貌著称(史天禄,1984)。因此,正式规范、严谨准确、委婉礼貌是外贸英语函电基本的文体特征。

在词语选用上,外贸英语函电文体特征体现得尤为显著。语境因素要求外贸英语函电这种文体对词汇的选用要严谨准确、正式规范。首先,外贸英语函电中常用discount, inquiry, quotation, sample, commission, merchandise, consignment, delivery, invoice,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等专业词汇。其次,常用一些商贸惯用语,如: revolving letter of credit, place with you an order, forwarding agents, demand and supply, tariff compact等。再者,还常用书面词:terminate, inform/advise, manufacture, inconvenience, commence等表达非正式用语end, tell, make, trouble, begin等的意思。此外,许多普通词汇在外贸英语函电中具有不同寻常的独特含义和用法:如against,普通含意是“反对”“靠着”,而在外贸英语中,它可表示:“兑换”“与......相比” “凭”。line在普通英语里指“线、行、列、排、绳索”等,但在外贸英语中,它可表示“商品、产品、经营业务”等。reference的普通含义是“参照、提及、推荐函”等,在外贸英语中,它可指“编号、涉及、资信情况、证明人”等,类似的词汇不胜枚举。

外贸英语函电文体不追求生动新奇,但讲究规范准确。如质量单位ton(吨),有long ton(长吨)、short ton(短吨)、以及metric ton(公吨)之分。Long ton是英国用的“吨”,为2240磅(约1016公斤) ;short ton是美国用的“吨”,为2000磅(约907公斤);metric ton是法国等用的“吨”,为2204磅( 1000公斤)。在外贸函电中,必须具体地说明使用哪种“吨”,以免发生分歧。外贸英语函电还常用大量的商贸缩略词,如:B/B(Break bulk), FOB(free on board),T/T( Telegraphic Transfer),L/C(letter of credit),P/A(payment of arrival),S/O(Shipping Order),D/O(Delivery Order),P. O. D.(place of delivery), W. P. P. (Waterproof Paper Packing)等。这些词语涉及报价、付款、提货、包装、单据、保险等内容,已为世界各国认可,必须熟练掌握。

称呼语和结尾敬语也不像家信或普通友人信件中那样随便、亲昵。外贸函电称呼语常用:Dear Sir(s), Dear Madam( Mesdames)或Gentlemen, Dear manager等;结尾敬语常用:Yours faithfully, Yours sincerely, Very respectfully yours, Truly yours, Sincerely或Respectfully等正式客套的形式。还常用thereafter, thereby, herein,herewith之类的古体词。这些都是正式文体的需要,他们不仅庄重严肃,而且显得礼貌客气。当然,现代外贸英语函电语言也有日常化的倾向。并与时俱进地选用一些新词,如:holiday economy; e-commerce; Euro; counterfeit(fake and poor goods)等。

礼貌委婉在外贸英语函电的句法上也体现得十分明显, please, thank, appreciate, kindly之类的词语几乎每封函电必用。这是外贸英语函电文体的另一大特色。如:(1).We thank you for your e-mail message dated November 10, 2009 in which you inquire about our Model 26-7010 of Oil Tool.(2)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the Hong Kong Toys & Games Fair 2009.(3)We should be appreciated (obliged) if you would let us know the result.(4). We very much regret that we are unable to deliver the goods immediately since we are heavily committed.

表示委婉礼貌的句式多种多样。使用得当,可有效促进贸易活动的进行:在向对方提出要求时它能避免命令语气,以免强人所难;在向对方表示承诺时,可给人以信心及信任感;在拒绝对方要求时,可避免生硬;在述说交易进展顺利情况时,能传达欢快的情绪。

一般说来,外贸英语函电的段落篇章较短,但句子较长是它的特征之一,如下面例句7、11、15、17。这与该文体的语境语旨有关,它的社会职能是洽谈商务、建立贸易关系,或投诉、索赔。要有效的行使其社会职能,此文体除体现语言礼貌委婉,必须语意准确,句法严谨,不允许意思摸棱两可而产生歧义或因为句子缺乏严密组织而引起曲解和误会。特别是涉外贸易条款或合同等内容,必须仔细斟酌、详尽说明,恰当运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可有效的达到此目的。

二、外贸英语函电的翻译对策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种具有独特文体特征的实用文体。这些特征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模式方面均有显著的体现。与之相比,汉语商贸函电“语言以简明扼要为主,同国际贸易函电的文字差异颇大”(史天禄,1984)。翻译外贸英语函电不仅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简单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鉴于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笔者主张把“忠实”、“通顺”作为该文体的翻译标准。忠实,首先是要“达意”,即译文必须把原文的内容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歪曲、篡改、遗漏或模糊不清。其次要“达礼”,即译文应传达原文的风格、语气和委婉礼貌。商贸函电翻译不忠,会引起误会和纠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顺,是指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商务函电的行文习惯和规范,通俗易懂,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外贸英语函电的翻译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惯用语的翻译。外贸英语函电中有许多独特的惯用语和缩略词,翻译时应该用汉语相应的商贸用语来表达。如:shipping advice装船通知,Commercial Invoice商业发票;a sight draft即期汇票;trial order试订货,counter offer还盘等;缩略词有:C.O.D.现货付款,SPQR薄利多销,P/A货到付款,V.A.T.增值税等。还有许多普通短语在商贸英语函电中有其特定的含义,情况不同,含义相差甚远,翻译时需酌情处理,区别对待。如subject to,一般意思是“从属于”、“易于……的”;在商贸英语函电中意思却是“以……为条件”等等。如:

(1). We are making you this offer subject to your reply reaching here before the 20th next month.现特向你方报盘,以你方在下月20日前复到为有效。(2). Our quotation is subject to 5% discount if your order exceeds US $500, 000 in value.如果你方定货价值超过五十万美元,我方可按所报价格给予5%的折扣。(3). Please note that Item No. 156 can be certainly promised for immediate shipment upon receipt of your order, subject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rrevocable and Confirmed Sight L/ C in our favor for the corresponding amount of the order.请注意,第156号货物,一旦接到你方订单,可马上装运,但必须开立以我方为收益人的金额与订单相等的不可撤消的保兑即期信用证。

2、抽象名词的翻译。抽象名词一般表达抽象概念,但有时有具体的含义,甚至引申义。所以有时要按词的本意直接译出;有时则须辨明词的本意和引申义,依照汉语的行文习惯,适当转换,才能表达准确。翻译时一定要仔细推敲,恰当译出。例如:

(1). Your attention is invi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date of delivery is approaching.交货日期日益临近,特此提请你方注意。(直译)(2). We enclose a trial order. If the quality is up to our expectation, we shall send further orders in the near future. Your prompt attention to this order will be appreciated.兹随函附上我方试定单一份。如果质量合乎要求,我方近期内将再寄定单。望能及时处理此定单,不胜感谢。(译引申义,词性己转换(3) We have received your quotation in duplicate for the subject commodity. We appreciate your prompt attention.你方关于标题所列商品的报价单一式二份收到。感谢你方迅速复函。(译引申义)。

3、礼貌语的翻译。外贸英语中表示礼貌礼节的词语、句式非常多,要细心品味,慎重翻译。如kindly一词经常用来表示“请”,意义与please相近,但下例中就不宜译为“请”:

(1). You are kindly informed that the goods you ordered have been shipped on board S. S. Yueyang, which will sail for London this afternoon.诚告贵方订货己装“岳阳”号轮船。该船今日下午驶往伦敦。复函中常用We thank you for......之类的客套句式告知对方收到来函等,翻译时应恰当表达。如:

(2) We thank you for your quotation of May 8 and the samples of mobile phones.贵方5月8日报价函及手机样品已收到,谢谢。称呼语Dear Sir(s) , Gentlemen,及结尾敬语Sincerely yours, Yours faithfully也不宜直译为“亲爱的先生们”、“先生们”、“您真诚的”、“您忠实的”,因为不符合汉语函电的语言习惯。用“敬启者”或“执事先生”来翻译Dear Sir(s)或Gentlemen;用“某某敬上”来翻译Sincerely yours或Yours faithfully更加合适。既表达了原意,传达了礼节,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4、长句的翻译。外贸英语函电中有许多长句,多涉及贸易协议、契约、合同、权益、责任等内容,翻译时需特别重视,以免造成重大失误。翻译长句时,应对原文的句法结构、时间概念和逻辑关系仔细分析,透彻理解,然后按汉语表达习惯恰当翻译。一般可采取顺译法、倒译法和分译法等。当英文句法结构和逻辑顺序与汉语基本相同时,采用顺译法,即按原文句子顺序翻译。如:(1).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eneral retail costs which become conspicuous this spring, the next consignment will be much dearer, so we recommend you to take prompt advantage of this offer which is firm for a week only.由于今春以来,一般零售成本显著上涨,因此下一次的出货价格势必更加昂贵。故建议贵方从速把握时机,该报价有效期仅为一周。

(2)当原文的逻辑顺序与汉语表达习惯相反时,宜采用倒译法。如:You could benefit from higher sale with a little concession, say a 3% reduction.只要稍做让步,比方说3%,就可得到一大笔交易。

(3)分译法是把英语短语或分句译成汉语一个句子;或把英语一个句子拆开,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汉语句子。如:With this letter we enclose full details of our export prices and terms, and are pleased to say that if your order will reach us before October we can supply any quantity straight from stock.随函附上我方商品出口价格和其他交易条件的详情。并高兴地告知,如贵方订单10月份之前到达,我方可提供现货。

第9篇:外贸政策范文

2013年,中国信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直接和间接拉动我国出口5200多亿美元,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4%;促进和保障了1400多万个与出口相关的就业岗位;对GDP的贡献率接近6%,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振企业出口信心,助推转型升级

2013年,中国信保进一步加大对国家重点行业出口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针对性积极承保政策、开通绿色理赔通道等举措,帮助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企业提振信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以船舶行业为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通过重点支持高端出口企业,进而带动了国内一批船厂进入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真正拉动了整体产业升级。如中国信保承保的出口挪威礼诺航运公司8500卡汽车滚装船项目,该项目项下船舶为目前全球在建及运营的最大的汽车滚装船,船舶的建成将使出口商在实现建造技术上飞跃的同时直接迈入全球领先汽车滚装船制造商的行列。又如出口印尼DSJ400型自主设计平台项目是我国船厂历时数年自主研发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信保政策性信用保险的参与为中国船厂解决了风险和融资问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船厂进行自主研发的信心和能力,向船舶行业的高精尖技术行列发展。

2013年,中国信保全年支持机电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高新技术、纺织品、轻工产品、农产品和医药产品等行业出口2498.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的76.3%。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力助企业海外拓展

2013年,中国信保充分利用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优势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为企业量身定制风险控制方案和海外市场拓展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海外业务新突破。

例如,在支持一般贸易出口方面,中国信保着眼于联想集团的全球战略,全力配合其在俄罗斯、印度、阿联酋、南非、土耳其等重点新兴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在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至今,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在世界主要PC厂商中增速保持最快,在15个目标市场份额均突破两位数;同时在东南亚手机市场也实现排名、市场占有率及出货量“三连胜”。我国唯一一家民营卫星通讯企业华信方舟在中国信保的支持下,成功搭建了新的融资平台,梳理了海外销售过程中的贸易流程及合同单证管理制度,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2013年实现出口额近2亿美元,是上年的4倍。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为后盾,该企业的卫星通讯地面接收设备成功出口墨西哥和美国市场。

2013年,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全年承保金额达3093亿美元,增长13.3%,增幅高于同期外贸出口5.4个百分点,覆盖了我国企业向219个国家(地区)的出口。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已决赔款达9.3亿美元。

服务开放型经济,助推企业“走出去”

政策性信用保险支持外经贸发展的作用在中长期出口和海外投资领域表现得更加突出。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和海外投资项目的结构复杂、融资金额巨大、执行期长达数年,中国信保针对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结构设计等增值服务,量身定制保险方案,帮助企业规避延期支付等商业风险以及战争、暴乱、征收等政治风险。

欧洲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尤其是在强手如云的欧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是中国信保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西班牙光纤到户网络项目的承保过程中,中国信保通过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承保该项目2亿欧元的本金贷款,与银行共担风险,帮助中国企业成为该项目唯一的设备和服务供应商。

聚龙集团是国内棕榈油贸易领域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天津“走出去”企业的先进代表。截至2013年底,中国信保通过海外投资保险累计承保聚龙集团3个印尼棕榈园的收购和开发项目,棕榈园面积3.7万公顷,累计承保金额达7.2亿美元,并帮助企业获得融资2.1亿美元,为企业“走出去”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信保为某光伏电站项目提供了战争及政治暴乱、征收和汇兑限制三项基本政治风险保障,承保金额1.29亿欧元。承保3个月后,买方国家能源和水资源调节委员会突然法令,决定对该项目发电收入征收39%额外入网传输和配送费,由此使该项目运营产生较大损失。收到投保企业的索赔申请后,中国信保立即着手积极研究定损核赔处理方案。2013年12月,中国信保对该笔索赔申请进行赔付,赔付金额74.6万欧元。

2013年,中国信保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全年共承保75个项目,承保金额181亿美元,实现了对葡萄牙、西班牙、肯尼亚、阿联酋、摩洛哥、哥伦比亚等6个国家项目的首次承保。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全年共承保项目259个,承保金额304亿美元,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电力等行业。

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帮助小微企业出口

在出口贸易中,小微企业由于经验人手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往往由于不敢接单或设置过于严格的交易条件,导致在国际竞争中失去贸易机会。2013年,中国信保通过进一步完善改进小微企业系列保险产品、扩大“小微企业信保易”项下融资试点范围、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增值服务等举措,帮助企业灵活选择信用交易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发展壮大。

在上海,中国信保与担保公司合作,搭建了小微企业批量投保平台,增强了企业出口抗风险能力,减低了企业投保成本,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在福州市仓山区,57家小微企业集体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经过一年的实践,57家受益企业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53%。

2013年,中国信保累计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客户近2.8万家,同比增长32.2%,对小微企业客户的承保金额达到405.8亿美元,支付赔款9615万美元。

加强全程风险控制,专业化解重大风险

2013年,中国信保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延伸信用风险管理链条,在做好承保和理赔服务的同时,为企业客户提供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咨询服务;了解买方以及订单情况,帮助企业开展买方资信调查;及时买方及国别风险预警信息;在出现风险后,帮助客户与逾期付款买方直接沟通谈判,利用承保优势追回欠款。

家电作为我国优势出口行业,具有龙头企业多、授信金额大、受经济周期影响直接的特点。欧洲最大家电企业之一,法格集团于2013年11月申请破产,中国信保提前发现风险信号,做出预判并引导相关出口企业调整销售策略,最终为我国出口企业成功化解了潜在损失约3000万美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