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信息管理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管理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管理工作计划

第1篇: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本学期内我系学生会主要分三个阶段开展活动:

第一阶段(10月~11月中旬)主要配合学院的学风检查和卫生检查,主要针对早晚自习的检查,早操以及宿舍卫生的检查,使大家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在此期间举行一些像篮球赛等的体育活动,使同学们互相增进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团结的学习生活氛围。

第二阶段(11月中旬~12月中下旬)联合其他系学生会开展一些大型心理讲座和文艺晚会,使一些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尽快走出心理误区,使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

第三阶段(期末考试前~放假)加强对学风,安全的检查和监督,使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以上使我系学生会工作的一个纲要,具体工作分配给各个职能部门:

秘书部:首先,建立学生会规章制度,完善学生会体制,整理学生会成员档案,配合团总支工作。

其次,部长要认真准备主持每次学生会例会并做好记录备案,通知一些主席团通过的决定,安排活动的进行。

再次,管理保存我系学生会的会议记录档案,安排审核经费,每学期要协同老师做好有关学生会及各班的考核,配合老师的评优工作。

宣传部:进行内部的调整,将全部人员分为两个组,轮流工作。如遇到大工作量,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在即将开展的各项活动前,宣传部会提前做好宣传工作。

组织部:首先,组织部干事之间开“座谈会”,促进干事之间的感情,提高凝聚力和工作热情及积极主动性,同时进行内部的考核,赏罚分明,淘汰与吸收并举,每星期进行工作总结,向学生会积极反映相关情况。

其次,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沟通,密切配合,努力工作。协调其他部门组织体育活动和文艺晚会等等。

再次,对系学生会的经费花销做相关的记录,管理学生会的账目。

女生部:成立系学生会的啦啦队,人数定为20人左右,并在女生中开展一些针对女生的文体活动和知识讲座,为大学生活增光添彩。

实践部:为我系学生会的正常运作筹集经费,并可以联合其他部门开展一些活动,组织一些对外联系的活动,为各个活动拉赞助,提供经费支持,可以把学生会对外推广,扩大学生会的知名度。

生活部:定期对宿舍进行检查,并配合学院进行检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宿舍评比大赛,卫生评优,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查和监督等等。

学习部:提倡“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弥补遗憾”。首先,检查早晚自习,并上报各个辅导员,还会开展评优活动。

其次,计划在11月或者12月开展有关英语方面的活动,主题为“springthemoment”,将英语革命进行到底。

再次,针对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和热点举办一场辩论赛,由学习部进行组织。还会组织一些有关学习的讲座,比如,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等等。

文体部:首先,在文艺方面组织文艺晚会或者歌唱比赛等等,组织一些有文艺方面才艺的同学带领大家学习一些特长,组织本系学生参加全院性质的文艺活动等等。

第2篇: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1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指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经过了几个阶段: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人们对档案的管理仅仅停留在纸质文档上,并且全程是由手工去完成。这种信息化程度很低的档案管理方式致使档案管理的安全度缺乏保障,在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储存和调用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准备运用于档案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双模式的方式进行档案储存,为人事档案管理带来诸多便利,同时极大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促进单位用工管理水平的发展

对每个单位来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员工办理各种必要的手续提供更多的便利,举例来说,可以根据个人人事档案来办理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等,在工资调整和计算工龄的时候也可以有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同时对员工的人动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依据,从而对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优势条件。

1.2 为选拔人才提供更加充分和有效的依据

人事档案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面也比较宽,所以它也成为了反映个人信息的一个有效的依据,人事管理活动中,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档案信息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同时显示内容的时间跨度也非常大,所以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就会造成很多的不便,这样也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而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就可以将纸质文档变成电子文档,这就为记录和检索提供了更多的优势条件。这样一来也可以将员工的档案信息更加便利的及时的应用到单位正常运行中,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单位的需要和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才选拔和人员调动。

1.3 简化工作流程,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

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人事管理一直都处在封闭的状态中,人事档案材料也大多以纸质的形式来保存,这种工作方式会使得人事档案的管理流程很复杂,同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也非常的多,不容易查找到需要的档案信息。还容易造成优秀人才被埋没的状况,在工作中实施了档案信化之后可以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采集确认和生成以及归档,之后再进行利用,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需要完成大量的人工工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的抽调需要的人事档案,同时也在这些档案中发现有潜质的优秀人才。

2 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是各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单位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事档案管理为各单位提供重要的人动数据,为单位做出各项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合理、高效优化人员配置,完善各职能部门人事数据,真实、快速、准确地记录人事数据,并建立起宝贵的人事数据资料库,从而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当前,我国许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上面临各种问题,受各种瓶颈的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水平长期止步不前,不利于对专业人才数据的掌握,缺乏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最终导致发展状况出现困境。

3 当前我国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缺失

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硬件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得到了解决,但是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失,在我国的很多单位中都处在新老交替的阶段,老员工在工作中不能娴熟的应用信息技术,但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还没有退休,这就导致很多新的管理人员一直无法上岗,这样的状态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无法很好的得以发展和实现。

3.2 信息化管理制度缺乏

虽然我国的一些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已经使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但是在相关制度的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样也就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无法得到一个强大的制度支撑,人事档案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出非常大的随意性,所以也容易导致各种问题。

4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需要注意的事项

4.1 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把信息化

管理作为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思想观念从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4.2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使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人事档案信息胡乱编入、档案信息的存储和保管没有统一的方式,这样容易致使人事档案信息丢失,在检索、调用时出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单位一定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方案,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工作,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在收集、存储、调用各个环节顺畅,让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具实效和活力。

第3篇: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疾控档案作为原始材料记录了在疾控过程中的历史面貌,也是国家档案管理重要财富的一部分,目前由于各级疾控机构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一,管理不科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档案管理格局混乱、机构不健全各级防疫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档案特点平时不起眼,有些机构没有把档案统一的习惯,各科室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单独进行管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标谁,档案分散在各科室或者个人手中,各科室根据自已主观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由于档案的经济效益往往不能直接在社会上反映出来,使得许多应纳入管理范围的材料没有存档,造成平时我们防疫工作中形成的大量珍贵的资料丢失。另外,一旦单位内人动或部门重组、解散,这些珍贵的信息材料就有可能丢失或毁坏,造成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对今后查看历史档案带来诸多不便。

(二)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低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不仅对历史防疫经验的借鉴和未来防疫工作的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作用,而且对整个疾控工作学术科研和涉及到疾控执法标谁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而在当前的疾控工作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谁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大多存在着重经营、轻档案的意识,也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没有认识到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各类档案分界不清,认为存档只是例行公事,可有可无,对形成的档案是否符合今后需求都不做考虑,档案工作者普遍存在知识面窄、知识老化等,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导致档案研究、利用率较低。

(三)档案管理工作硬件建设不完善根本谈不上专业的档案库房,也正是由于这种分开管理,对档案的存档和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疾控档案的却较少,大部分的疾控档案工作仍依靠人工收集、检索,储存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利用和开发。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由于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将成为未来趋势。疾控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研究,为疾控工作提供快速、精谁的档案信息,要充分发挥档案这一重要历史资料的参考、凭证与宣传作用,以确定档案在疾控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在信息环境下如何做好疾控档案管理,笔者提以下几点意见供其他疾控档案管理人员参考: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网络机制

疾控站档案管理,也是一项科学管理,在疾控系统还是新的技术工程,亚需建立和完善管理长效机制。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倡全员参与,先收集、整理各科室建议与意见,在档案管理总要求的指引下,设计出档案管理的规划,具体制定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让疾控档案管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于疾控档案的特殊性,针对业务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无须进行繁琐的纸质登记整理,甚至无须进入库区,可通过网络可以实时上传至网络服务器中。应用各种方法进行科学管理,使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联,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档案格式即可以保存纯文字性信息,还可以以多媒体的影音形式于一体存档,即可供日常查阅管理,也可供其他地区或国家借鉴,不但档案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而且因信息共享,可以查询档案室以外地区或国家的档案信息,打破传统档案管理的地域限制,对一些病因的学术研究和突破都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档案让我们了解以往的情况,研究疾控工作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与吸取经验教训,继续新的研究创造所必须参考的宝贵材料。各项疾控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即要应非常严谨,同时更要便于执行,要不断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二)提高档案标谁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虽然有些机构也试图通过信息化系统来管理疾控档案,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标谁和规范,各种资料存档杂乱无序,没有统一平台,甚至很多只是基于办公文档工具处理,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水平,这些都严重影响档案保存的质量。要明确奖罚条例,对“失误”、“失职”责任人建立追究制度。由于疾控档案管理范围广,首先要对其管理内容进行分类,例如:环境卫生包括公共场所、水、大气等,免疫规划包括生物制品、呼吸道病、消化道病等疾病,食品卫生包括饮食、加工、副食等。而目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硬件设施的缺乏,而是没有制定统一的档案保存标谁和规范,因此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要做好疾控档案管理工作,在硬件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必须要真正建立健全统一的档案管理标谁,并真正实施才能达成。搞好疾控档案的管理对保障疾控工作正常运行,对保障疾控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在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标谁后,可适当组织疾控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全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要让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都清楚他们肩上担负着重任,防疫档案随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逐步使档案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三)有重点地做好数据库

第4篇: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计划生育;管理

1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传统管理方法的弊端

1.1统计疏漏。统计疏漏的问题可能由工作人员的疏忽,原始资料遗失等原因导致材料不健全或丢失,给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对后期数据查询管理造成困难。尤其是在“二胎政策”放开后,孕龄层级将会有新的变化,计划生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将更为艰巨。

1.2人工劳动量大,效率低。传统的统计工作多采用电子表格人工录入,在面临如此庞大和流动性大的数据时,对计划生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工作繁杂而且效率不能保证,只能靠主观能到性去完成工作,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组织机构人员冗长。

1.3数据准确性差、时效性差。人工操作难免会有遗漏、计算错误等,对统计数据的更新也比较慢,加上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对数据的更新会造成许多麻烦。整个流程从上到下一个环节出错,必将难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2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管理成熟的客观条件

2.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改革具有强力保障[1]。2003年3月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拟定的机构改革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体制,大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水平。”可见国家在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方面早已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解决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共享的问题,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效率,达成信息及时快速更新以及便民服务等任务已经早已提上日程。

2.2政府办公信息化基础已奠定。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国政府部门已开始进入信息化办公时代,大数据和局域网,政务服务网站的铺开等一系列工作已逐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乡镇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有80%配备电脑等设备,提高办公效率,这些软硬件的基础建设已经得以全面铺开,为信息化办公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2.3多窗口多渠道获取数据信息。随着政府职能网站的建立,已逐步建立如生殖健康管理系统、计划生育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管理系统、计划生育事业管理系统、公共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等高效的职能系统,为广大群众服务。收集、处理、存储、查询、分析、反馈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及相关计划生育工作信息等日常工作将变得简单高效,同时也为基层计划生育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和计划生育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

3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列举

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将运用信息化管理的多种手段进行针对性开发和布局。其主要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3.1建立计划生育管理数据库。建立计划生育管理数据库将该改变原来的纸质档案模式,淘汰手工录入数据资料和人工计算,保存纸质档案的陈旧方式。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可实现轻松调阅想要查询的资料;对于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来说,将会有更多的时间运用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上,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要花大把的时间进行繁琐的数据计算和数据更新再重新整理档案。

3.2网络化办公,多方位,多渠道数据信息交流。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站,主动将向社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避孕节育知识、优生优育知识、生殖保健常识等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组建政府专线网络实现本级计划生育部门和政府之间、和政府其它部门之间以及计划生育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化;计划生育部门的局域网,实现单位局域办公自动化,利用符合机关日常办公和计生工作特点的办公自动化软件(OA),实现在局域网上进行文件的传阅、网络文本打印等功能[2]。

4信息化管理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促进作用

计划生育工作运用信息化管理首先是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不论是在建立的过程中或者在建立完善后,对整个计划生育管理都起到了脉络清晰,数据可靠,随时调用,准确性高和灵活方便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满足了计划生育工作所要求的时效性。其次,网络化和系统化帮助计划生育工作者建立起了与政府、卫生部门的联系渠道,同时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了网内成员之间和成员单位内部政务办公“无纸化”,实现电子政务[3]。网络化开辟了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通过自媒体形式将计划生育工作渗透到各个角落。最后,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会存在由于人口流动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和人为因素干扰。

5结论

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加快脚步全面铺成,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便捷高效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服务,更好的进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综合决策、综合服务。

作者:陈赛儿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人民政府计生办

参考文献:

[1]刘小芳.试论信息化管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促进作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223-224.

第5篇: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在信息化条件下,初级指挥院校的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坚持质量优先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信息化;院校;教学管理

一、坚持人本管理

教学管理坚持人本管理,就是教学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使教学的现实满足教员和学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教员为本”,就是教学管理要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使教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环境,努力营造支持和鼓励教员从事教学和教改的氛围。“以学员为本”,就是教学管理要“一切为了学员,为了一切学员,为了学员一切”,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一种开放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员差异和个性,充分发挥学员的天性和优势,使每个学员都能成为具有特色和特长的创新人才。为此,当前初级指挥院校一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目标。要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目标,增加信息化课程资源,增加信息化教学内容,培养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要根据军队建设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信息化军事人才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战略战术,以夺取战场主动权。这种创造所要求的是“金字塔”式的复合知识结构:“塔底”是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塔身”是扎实的军事专业知识,而“塔尖”则是高新技术知识,主要是指最新军事高科技知识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因此,要以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设置好专业和课程内容,使人才培养与军队建设需要始终保持一种主动适应的态势,把未来战争需要直正地反映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来。三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养学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学员的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几种能力是:指挥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初级指挥院校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基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要尽快使信息化人才的知识能力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和作战能力。要有意识地组织他们进行信息化战争的战法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种子和酵母作用,不断提高人机结合的本领,为整体提升战斗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学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院校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教育目标转型,初级指挥院校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教育转型后的教育质量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确实面临一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什么样质量观的问题;二是建立什么样质量标准问题;三是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关于质量观问题,任何一所院校,教学管理都要强调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对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初级指挥院校而言,正确教学质量观的形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目标,培养以能指挥、善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初级指挥人才。关于质量标准问题,笔者认为,质量标准应该是多层面、多样化的、与时俱进的。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质量观,建立起科学的、全面的、多样化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质量标准。这项工作是各初级指挥院校面临的共同任务。关于怎样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要求把学员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管理的方向和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管理。也就是说,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要求是全面的。它既要重视学员的智育,也要重视学员德育;既要加强军事基础知识和军事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培养学员岗位任职的能力,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既抓教员的教学质量,又抓学员的学习质量。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要求从系统整体上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全面完成教学质量管理任务。二是要实施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过程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从单纯管理、检验教学质量的结果,转向管理好教学全过程的工作质量。科学的全面质量管理,应是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既要抓教学成果的质量,又要抓教学全过程的质量,而且要把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三是要实施全员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工作是院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院校全体工作人员都与提高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而不仅仅看作是教员或教学管理人员个人的事情。院校要把教学质量视为院校生命线,全体人员都应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各个部门都要以优质的工作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第6篇: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一、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有着浓厚的行政背景,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一个简单的执行部门,负责医务人员的招聘、考勤、绩效等常规性工作。随着民营和外资医院的扩张不断加速,势必会在日后市场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部分公立医院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人事管理体制上进行调整,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及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成效不大,仍面临着巨大困难。

(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招聘、薪酬、绩效、档案等为主要内容。目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普遍采用EXCEL表格或单机版系统进行管理,公立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办公自动化OA阶段,无法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集中与共享,管理效率低下。以职称评审为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知并收集评审相关材料,随后对提交的材料进行人工审核,组织人员召开会议开展评审,随后考核结果并归档相关材料。由于涉及大量手工作业,在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错误的发生率。

(三)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实现医院发展目标的关键。虽然近期部分公立医院已引入了绩效工资,但由于缺乏规范的考核量化标准,绩效认定过程透明度不够,以及绩效考核反馈机制不健全,绩效工资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不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势必降低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由此带来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人才流失加剧等后果。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意义

(一)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机制

通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招聘、考勤、绩效、薪酬、职称评审等流程信息化,有助于固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机制,克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缺失等困难。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实现计算机管理,提高效率,逐步实现管理程序化、标准化,完善业务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并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实现相关理念及机制的推广及理解。人力资源策略调整通过调整系统功能即可实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执行力大大提升。

(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分析能力

通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包括招聘、考勤、绩效、薪酬等数据的集中存储,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分析能力意义重大。以人员招聘为例,通过在岗人员及岗位关系,分析各岗位人员紧缺程度,可以快速生成招聘人才需求。此外,通过分析在岗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可以为人才招聘范围、院校、专业提供参考。完备的人力资源系统支持各级领导自助查询所管理员工的综合情况,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三)奠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数据基础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绩效考核数据收集机制、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记录员工职级信息及请休假信息;然后通过对接考勤机系统,获取员工考勤记录;通过对接科研信息网、护理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以及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获取医务人员工作业绩信息,通过固定在系统中的算法完成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并自动生成相应薪酬信息,通过对接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薪酬信息的实时同步。人力资源系统为绩效考核自动化奠定了数据基础。

(四)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公开透明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面临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面临来自民营医院及合资医院的竞争,以及自身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才发展体系的不完善所致;另一方面原因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才的流失。通过在系统中固化相关政策流程,实现员工自助查询功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透明程度,有助于医院全体员工形成共识及合力,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三、建立适用于公立医院的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针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于传统的单机版系统,按照“数据集中、架构可扩”理念,笔者提出一种适用于公立医院基于B/S架构的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它包含基础业务管理子系统、职能业务管理子系统、报表及档案管理子系统以及员工自助在线服务子系统。

(一)基础业务管理子系统

1.机构管理。支持组织机构新增、修改、合并,支持多机构的创建,提供虚拟机构建立及维护功能,支持组织结构图自动生成、查询、输出及打印功能,支持科室变更审批流程,支持组织机构历史信息查询。

2.岗位管理。支持岗位的新建、修改、删除,支持岗位说明书自动生成及导出,支持岗位历史变化信息查询,支持以岗位维度的员工信息查询,支持岗位间关系维护及管理,支持岗位招聘要求的自动生成。

3.编制管理。支持机构下编制数目管理,支持机构下岗位编制数目管理,支持机构编制自主配置功能,提供超编或缺编提醒功能,支持根据缺编情况自动生成招聘需求。

4.员工管理。支持员工基本信息管理,支持管理数据项的定制,提供员工基本信息自动审核功能,支持员工晋级等时间节点提醒功能。提供员工入职管理、试用期管理、岗位变动管理、离职管理等功能及审批流程。支持员工出国管理、岗位聘用管理。支持各类人才库的创建及维护,支持医生执业资格管理功能。

(二)职能业务管理子系统

1.招聘管理。通过设置人力资源配置规则,支持招聘需求的自动生成,实现系统与外部招聘系统的对接,支持科室招聘需求发起流程,支持招聘短信及邮件的自动发送,自动生成面试评分表,支持面试过程的管理。

2.合同管理。支持合同模板定制,提供合同审批流程,支持各种聘用模式合同签订流程,提供合同到期提醒功能,支持合同文本扫描件上传功能。

3.考勤管理。支持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实现与考勤机打卡数据的集成。支持灵活的考勤规则设定,提供考勤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提供假期管理功能,根据设定规则确定员工假期天数,支持强制休假管理。支持休假申请审批流程,支持加班补助标准设置、加班申报等功能。

4.职称管理。支持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信息及管理,支持专业技术资格在线评审功能,支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支持从通知到最终聘用全流程管理。

5.社保管理。支持保险信息库维护,支持保险缴费比例参数设置,支持社保缴费基数自动调整功能,支持工伤申请、社保补缴、停缴等功能,支持社保缴费额多维度统计功能。

6.绩效管理。支持科室绩效考核工作,支持自定义科室考核表格,支持科室考核工作在线流程,实现医院对绩效目标分解下达、绩效过程、考核、总结等全面绩效流程管理。支持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支持KPI、360度评估等多种考核方式,支持员工年度考核通知、在线评分、汇总考核结果等全流程管理。

7.薪酬管理。支持医院工资福利规则设定,支持根据上级部门政策进行薪级调整,支持工资发放规则设定,实现工资发放过程的流程管理,支持月度、年度薪酬测算等统计核算功能,支持历史薪酬统计分析功能,支持工资历史变动查询。支持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薪酬数据的实时同步。

8.培训管理。支持培训需求的收集及培训计划制定,支持在线网络培训功能,自动记录员工培训档案,支持根据条件筛选培训参加人员。

(三)报表及档案管理子系统

1.报表管理。支持常用登记表、花名册等统计表格自动生成及导出,支持自动生成上级部门要求的各类统计报表。支持灵活报表查询功能,支持通过系统前台功能配置新增报表。

2.档案管理。支持常用文书档案的归档审批流程,支持档案电子件及扫描件的上传及导出,支持归档汇总报表的自动生成,支持归档文件的查询及下载。

(四)员工自助在线服务子系统

1.员工自助服务。支持查看系统公告,支持查询本人基本信息、薪酬、休假信息以及相关申请流程进度,支持在线提交报名考试、培训、出国、转正、竞聘、职称、休假、开具证明等申请,支持提交个人总结报告、述职报告等各类材料。

2.部门领导自助服务。除具备员工自助服务相关功能外,支持查询本部门员工花名册、部门考勤情况,支持在线审批员工提起的各类申请,支持提交部门级解聘、返聘、人员需求等申请,支持在线开展员工评价及部门间年度考核工作。

3.院领导管理驾驶舱。支持院领导在线审批各部门提出的申请,支持查询医院人力资源总体配置情况,开通报表查询功能,便于院领导掌握医院总体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通过建设标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时对接财务管理系统、考勤机系统、医生工作站等系统,实现人力资源数据大集中,势必推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从而提高公立医院在市场人才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公立医院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支柱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静,郭月利,耿超.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标准化管理系统建设[J].中国卫生人才,2013(08):83- 85.

第7篇: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能电能计量工作;信息化管理

随着低碳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提出,发展低碳低排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必走之路。因此,也要求电力企业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逐步实现节能减排。电能计量是体现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最直观标准。因此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电能计量工作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在不断管理创新中,使供电企业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电能计量工作是电力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电力企业和用户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电能计量工作必须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而这一切都是必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才能实现的。当前,各种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操作系统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促使我们在电能计量管理上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具有更宽的选择空间。

一.电能计量信息管理的目标

电能计量管理部门应建立电能计量装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与用电营业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网。电能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各功能模块应形成一个有机联合的整体,互相关联,又各自独立,满足电能计量各业务功能需求。电能计量管理作为用电MIS的基础组成部分,必须预留数据接口。

二.严格规范技术设备要求

⑴采用新技术,提高仪器的精确度

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使得电能计量进入了电子时代。电子式电能表的启动功率小,在低功率时准确度仍然较高,频率、电压、功率因数和谐波等的改变对电子电能表的误差影响范围也较小。电子式电能表还能实现远程电量采集.比传统的现场工作人员抄表引起的时间上的误差要小得多。选用合适的互感器,采用预付费电能表、低耗变压器等也能到达节能降耗的目的。

⑵严格定期检测和监督的制度

电量的损失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线路的损耗、变压器的损耗和电能计量装置的漏计。其中线路的损耗和变压器的损耗很大一部分是固定损耗。不可以去掉,但是电能计量装置的漏计却占到了电量损失的大部分。这里的主要原因是:电能计量装置的不规范做法使得电量漏计和损失。在《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对电能计量装置的组成、种类、技术要求、工作前管理、安装后验收、运行时管理、印证的管理等等有关内容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所以。按照国家电能计量法规定和电力部规程。正在使用的电能计量设备必须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检验。

⑶工作人员及服务标准化

①要调动电能计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各项工作的标准化都离不开人,需要一支懂技术的高素质标准化人才队伍作保证。当前,从事电能计量工作的专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是影响电能计量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基层,不少电能计量人员工作不了几年就调离电能计量岗位,新补充的电能计量人员又要从头开始学习、培训和考证,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理论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因此,有关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问题,要尽量减少电能计量专业人员的流动,随时掌握电能计量人员的思想动态,只有真正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做到相互沟通和理解,这样才能使每个专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潜心地钻研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②加强对电能计量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电能计量工作人员在各个工作流程中运用电能计量系统开展工作,系统能自动对不符合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的行为予以提醒,有效解决了电能计量工作的随意性造成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提升了内部作业差错控制与行为约束机制,也为企业实现电能计量全过程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多注意加强对电能计量人员的培训。例如,有些电气安装人员在安装单相直接测量电度表时,往往不注意相线和零线的正确进入,认为只要电度表正向转动就可以了,如果出现相线和零线接反,就很容易给窃电者制造窃电机会。在安装带有互感器的电能计量装置时,安装人员对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必须分清,各相电压对应的互感器二次线以及电度表的按线必须正确。如果安错电表就会转慢或不转,造成漏计电量。因此,加强对电能计量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也是降低能耗的一个有效途径。

电能计量机构职能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电能计量工作的深度、广度及发展速度。因此,电能计量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向能源电能计量要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努力抓好能源电能计量检测工作,夯实管理基础,必将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电能计量工作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技术,设备,人力和高科技上,随着电能计量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向能源电能计量要效益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努力抓好能源的电能计量检测工作,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肯定会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同时要提高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业务应用水平,切实为优质服务、经济运行和节能服务等业务提供有效支撑。夯实系统业务管理,提高系统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为进一步开展客户节能与优质服务的高级应用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建立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及考核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机制在各基层单位的实施。包括定期通过周报与运行分析例会的形式通报各基层单位利用系统开展节能与优质服务的情况,对应用的典型案例进行推广与宣传。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根据电力企业的管理特点、业务特点,应该建立“企业、部门、个人”三位一体的电力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尽量做到科学、合理。绩效指标的选择必须体现个性化管理,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部门或岗位,选择相应类型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应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定量指标可以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定性指标则必须在上下级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制定。同时,考核指标的设计一定要考虑被考核者的工作负荷,标准要合理、适度,不宜过高,太难达到就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也不宜过低,太容易做到就没有激励作用,不利于员工清楚认识自己,不利于促使其提高能力和水平。

在制定指标体系前,首先要明确考核内容,包括本部门、本岗位的工作内容,更应反映全局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要求,要把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联动起来,综合考核。其次要建立起完善的岗位工作标准体系,制定各岗位关键胜任力指标模型,根据岗位标准与胜任力模型建立考核指标,使指标、标准设计更加合理、科学。

总之,电能计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实施是电力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所倡导的需求侧管理的重要依据。与企业节约供电成本、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实时掌握经济指标等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不断完善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提倡标准化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8篇: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

一、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实践特征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大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均实现了工作效率与服务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筑集团企业也不例外。信息化环境下各类企业事务实现了跨时空的远程处理、建筑企业的集团总公司可以站在战略化的高度对整体集团进行高效、实时的动态集中式管理,且其管理能效足以伸展到企业业务所及的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结点中。从时效性层面来讲,建筑企业的财务信息在高效信息化管理工具的辅助下实现了实时、动态与连续的传递,一切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均可统一实现在线管理,同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部门及相关主管单位则能做出最及时的反应,并迅速进行经营活动部署与财务工作安排。建筑企业集团在信息化工作环境下,各类财务管理电子单据与货币实现了最广泛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办公资源,还切实提升了财务管理流程速度与效率,有效降低了建筑企业的资金成本投入。

二、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建设中体现出组织机构落后,职能部门级别过多,管理链路过长等资源浪费现象,令财务信息传递时效性下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在企业资金的使用管理层面依旧体现了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财务管理的优势手段进行集中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令各类财务数据、结算资金与融资管理未能形成集约式、统筹式管理。当前,建筑集团企业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充分需求严重与其内部多级法人制度下的资金占用分散管理不相符,随着矛盾的日益激化其将成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为突出的弊端性问题。在缺乏有效监控力度的情况下,建筑企业集团无法合理整合财会管理目标,无法令总公司与子公司资源进行优势结合。另外由于建筑企业集团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管理重视力度不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理财观念与方法存在偏差,无法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软件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财务信息化管理环境包含众多风险因素,令数据传递与管理维护安全性较差,容易造成重要信息数据的丢失。

三、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科学策略

1、综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管理的最核心理念在于对集团固有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并切实保障集团各体系实现高效的协同运转。也就是说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必须以集团组织的结构建设为背景,完善遵循总部集团的主导管理思想,摒弃原有财务软件的机械化单体设计思路,采用集成管理思路面向建筑集团企业展开合理设计,从而对其内部众多子公司优势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完善汇集、实时监控、综合整理与全面分析,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在实践管理中我们不应吝惜对集团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费用投入,基于网络化建设资源令总体财务系统、各类会计子系统与多种类基本管理业务实现完善的结合,从而高效实现在各业务节点中直接进行基本财务数据的输入与读取,并令其按照既定网络路径传输给有需要的各类部门中,从而有效构建基于电子联机的具有实时信息处理功能的重要网络化信息控制系统。对于会计结构体系来说,该系统的高效连接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建筑企业需要处理较多对外往来事务,并对有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全面的搜集及经济业务处理,这些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综合开展,因此我们应科学采用多级链路的连接布设方式,即在企业集团组织内部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财务与会计信息控制处理中心,采用信息集成方式开展科学的综合信息处理业务,并配合完善的会计频道设定方式令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与综合的完善、核准处理。

2、基于网络的建筑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模块构建

在建筑集团企业中,基于网络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应主要包含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实务账目管理、帐务报表管理、资金集约管理、固定资产及预算管理、企业综合分析与绩效评价管理等子模块。依据以上丰富的模块管理功能我们应科学树立管理目标,依据企业会计核算及成本控制相关要求,科学开展对账目的明细对账与登记管理,准确、高效、自动计算各类工程建设成本投入,合理编制工程单位成本报表。在账务处理环节我们应建立全过程的监督控制与管理体系,力争实时满足建筑企业集团及其子公司的综合会计信息需求。依据各类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科学采用集中核算、远程查询管理及分布式核算模式令帐务处理更细化、更高效。在资产及预算管理环节我们应对重要的企业集团物资进行高效归口管理,权责分明的展开层次化控制,依据总体预算管理目标分解下达各项任务,分预算编制汇总,并合理开展执行分析,进行综合反馈调整及动态考核评价。在企业分析及绩效考核阶段,我们应通过实际目标与预算及他类既定目标值的差异化分析,精确得出管理结论,并将其作为企业集团管理层的重要决策依据。

四、结语

总之,依据信息化时代特征,我们只有切实促进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进一步面向企业决策层与业务层进行双向分解,利用信息化策略及模块管理方案令各层次间的中间环节大大简化,才能切实规范建筑企业集团各类财务业务与决策管理、综合评价的一体化发展,并最终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第9篇: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人口信息质量管理制度理论依据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员频繁变迁,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有效管理及利用日益成为提高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建立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求的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适应社会需求,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思路、运着机制,增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实施全员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及实际意义

首先,建立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信息时代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人民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使得原有的静态管理体制的弊端和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在不同领域的普及,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其次,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制定的,而人口问题又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必须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这就对人口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口管理涉及到人类的生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人力的开发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以人为本,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分析人口的总体情况、构成、分布、人口素质等人口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各项业务指标的运行情况,正确判断未来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可以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对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人口信息快速、动态采集机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够改进工作手段,整合业务流程,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与公安、民政、工商、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服务的优质化和人性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特点、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PIS)是贵州省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一个成功的典范,《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等业务软件为其平台,按照“应用主导、完善体制、优化管理、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集、录入、及时变更人口信息,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人口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动态管理。它既包括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信息,也包括所有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变动状态等信息。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具有信息全面、综合、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呈现动态性等特点。信息采集的是所有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录入的信息包括育龄妇女的各项信息,及全部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涵盖了人口基本信息、人口变动信息、育龄妇女婚姻状况、育龄妇女子女情况、妊娠信息、出生情况、独生子女光荣证情况、技术服务信息、利益导向信息、引导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统计报表及汇总分析等功能,涉及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业务。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上传到省地县三级人口计生部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公安、卫生、教育、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可能互通、共享人口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询、掌握和运用。村级每月采集人口变动、出生、技术服务、流动人口、证件办理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录入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

其次,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具有服务性,它利用数据库的各项信息来服务人口计生业务工作,并结合人口理论来指导经常性工作;利用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功能,对人口数据按照不同需要收集、整理、分类,并定期不定期地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利用数据库存的报表统计功能,分析当前人口形式,指导下步人口计生工作。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一个新生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计生工作开始利用手工帐卡对育龄妇女的个案信息进行建档管理。乡村两级普遍建立了育龄妇女卡片和育龄群众生殖保健档案,这些信息是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手工台帐由于准确性差、效率低、漏洞多,而且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负荷重,压力大,重复劳动多。为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各地先后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建设并运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由此,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探索、起步阶段。初步形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网络构架,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等主要业务系统得到推广应用。1998年《贵州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单机版(WIS)系统开始投入使用,全员人口个案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完成了计划生育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查询、分析、反馈和的信息化,实现了全省部分地区人口数据的省级集中管理,并通过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生信息的共享。在运行过程中,针对WIS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又开发了PIS2.0系统,对系统进行了加密,增强了信息的安全保障,简化了录入内容,减少了操作流程,扩展了原有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灵活。

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已逐步改变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对全员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长期性缺乏足够认识,工作力度不够;缺乏与新职能拓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持系统;网络建设和硬件配备不够,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等问题。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计生工作基础、软件开发技术升级很慢等因素的影响,各乡(镇)、街道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

三、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对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实行动态化管理,数据准确,变更及时,从乡、县、市、省到国家的各级计生部门利用数据库均可以直接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和各种需要的汇总资料,可以实时、有效监测人口计生各项指标的运行,并根据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来评价一个地方的工作绩效,或是某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人口信息系统全面、实时的人口信息可以提供并预测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及地区分布状况,为应对人口变化对教育、城市建设、卫生、人员就业、社会保障、环境、资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加大科学决策力度,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数据库开展人口预警分析,预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供可靠的数据,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对全员先进行实际信息的采集,然后进行信息录入,对流动人口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全程服务机制。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将访视或生殖健康检查结果与原籍进行平台交流,并对需要回复的信息及时进行预警。促进了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快速、便捷、高效联系,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率,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PIS2.0 中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机构管理模块等业务模块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人口信息的个案管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流程的重组优化,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不但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还加强了职责部门间的工作交流与沟通,同时也达到导地交换,信息共享,实现了流动人口的异地管理、达到了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工作的协调性,提高了管理服务质量,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

四、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对策。

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是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基础,这些信息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采集者和信息应用者的素质是基础中的基础,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管理,网络的软硬件建设水平是前提,计算机操作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是关键,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

加强网络建设,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换代。要进一步完善县级机关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加强基层的信息化办公建设,充分保证各级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够适应工作发展水平,紧跟时展步伐。硬件维护方面,要以主机房的硬件保障、更新为主,如PC及外设、网络设备、安全产品设备、主机系统等;软件维护方面,要以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为主,包括系统及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针对人口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通过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系统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应用水平。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前虽然大多数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跟人口信息化对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和普及力度,在一个县最少保证一季度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培训一遍,有培训教材、培训制度和考试成绩,使系统各级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会利用计算机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创造性和计算机应用的潜力。

实行规范运作,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规章制度是信息规范运作的保障。要按照国家《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和《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引导工作规范》以及省人口计生委信息化规范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落实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如:以服务信息为主的乡、村两级和服务机构月变更、月反馈的机制,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双向良性互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据信息化管理以及服务站所与人口计生委信息的共享;建立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备份制度、工作日志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病毒防范管理制度、微机操作员岗位职责、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工作制度、网络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培训教室管理制度、微机信息引导服务项目、信息保密制度等。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入库数据信息质量。数据质量是人口信息网络的生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持续推进依赖于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录入,要通过检查、评估和考核,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落实采集信息签字制度、数据核查制度、信息录入制度、统计上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落实奖扶平台工作制度,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信息库;落实流动人换信息分析制度、信息交换上报制度、流入及流出信息反馈制度和信息交换登网制度;落实对育龄人口优质服务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如妇科病的筛查档案、0-7岁领证独生子女健康检查档案、出生缺陷干预档案、新婚夫妇的培训档案、避孕药具的发放档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