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司机辞职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
来到**公司也快两年了,正是在这里我开始踏上了社会,完成了自己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有过欢笑,有过收获,也有过泪水和痛苦。公司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开明的工作作风,一度让我有
着找到了依靠的感觉,在这里我能开心的工作,开心的学习。然而工作上的毫无成熟感总让自己彷徨。记得胡总曾说过,工作上如果两年没起色就该往自己身上找原因了。或许这真是对的,由此
我开始了思索,认真的思考。尽管我一思考,上帝便会发笑,但这笑带着一丝苦涩,思考的结果连自己都感到惊讶――或许自己并不适合软件开发这项工作。否定自己让自己很痛苦,然而人总是
要面对现实的,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一直让我沮丧,也让我萌发了辞职的念头,并且让我确定了这个念头。或许只有重新再跑到社会上去遭遇挫
折,在不断打拼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才是我人生的下一步选择。从小到大一直过得很顺,这曾让我骄傲,如今却让自己深深得痛苦,不能自拔,也许人真的要学会慢慢长大。
我也很清楚这时候向公司辞职于公司于自己都是一个考验,公司正值用人之际,sun ltd。 erp 2004项目启动,所有的前续工作在公司上下极力重视下一步步推进。也正是考虑到公司今后在这个项
目安排的合理性,本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公司因我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我郑重向公司提出辞职。我想在项目还未正式启动开始之前,公司在项目安排上能做得更加合理和妥当。长痛不
如短痛,或许这对公司对我都是一种解脱吧。
能为公司效力的日子不多了,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做好项目开始前的属于自己的所有工作,尽力让项目做到平衡过渡。
离开这个公司,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譐譐教诲,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也愿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祝愿公司兴旺发达!
辞职人:XXX
时间代表着金钱,也代表着价值,所以,人们珍惜时间,更珍惜着这代表价值和她的时间内涵。
一个人如果对追求没有价值,其生命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时间也如过客,没了留恋,更没了价值的存在。奉献生命,留住时间,就是奉献生命产出的价值,时间对生命才显得了重要,生命就有了存在着的意义和延伸。感谢××的每个员工,在匆忙的时间里,为××和自己生命的意义创造着价值和奉献。
企业是个生命体,企业的生存同样来自于对时间和社会所做出的价值和奉献。
企业最基本的价值在于对市场价值而满足于消费者,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提供消费价值和社会价值,她也失去了存在着的意义。企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失去价值或不能再创造社会价值,价值链形成本身就是企业品牌的延伸,并构成了企业的核心,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她、呵护她。
××是个大家庭,我们的兄弟姐妹很多很多,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并肩共同创造着和谐的情感交汇,共同演奏着“明天会更好”的大合唱。
公司技术人员辞职信范文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
首先,非常感谢XX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实习机会,感谢公司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感谢公司给予我发挥个人优势的平台。在公司工作的n个月当中,公司给了我很多的培育,让我学到了许多,也进步了许多,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竞争的残酷无情。但由于在公司里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生活上,为此,我很遗憾地在这里向公司提交辞呈。来裕华已经n个月了,虽然有点不舍,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还是打算辞职。
在过去几天里,我认真回顾了这n个月来的工作情况,在工作中,我一心为推动公司的发展而工作,一直以公司利益为中心,在这n个月的工作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从专业技能还是做人方面都有提高,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栽培。
在公司里,我得不到我自认为应有价值的待遇,但我深刻感觉到自己的能力的有限,没办法达到公司需要的要求,在公司的各方面需求上自己能力还不够。所以,自己现向公司提出辞职,望公司能谅解。
再次感谢公司给予我良好的环境工作和学习的机会,我保证,本人离职后绝不做出有损任务公司利益的事,也不向外透露公司内部的情况。我衷心祝愿公司在今后的发展旅途中步步为赢、蒸蒸日上!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技术中心:xx
xx年xx月xx日
公司技术人员辞职信范文二
尊敬的领导:
首先,感谢领导及同事在这一年里,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在xx公司这段时间将会是我一生中,都难以忘却的宝贵财富。同时这段时间里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在技术部的日子里,因为工作的关系,与同事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从内心希望这份友谊能继续并永久维持下去。
但现在因为我个人的原因,经过深思熟虑地思考,我决定辞去我目前在公司所担任的职位。对由此为公司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同时也希望公司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辞职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最后,我真心的希望xx公司能在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旅途中步步为赢、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5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52-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病症,该病发病较为疾骤,且病情度比较严重,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者心源性休克等,更甚者可引发心功能衰竭而致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有效治疗AMI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应用较多。本研究分析了急诊PCI治疗AMI的效果,并分析总结了治疗中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75,其中,男149例,女26例;年龄31-82岁,平均为(579±113)岁。78例心肌前壁梗死,65例患者为下壁梗死,22例患者为下壁以及正后壁梗死,10例患者为下壁梗死合并正后壁以及右室梗死。其中,有9例患者并发左主干以及三支病变,另11例患者并发左主干以及双支病变。患者的合并症有:68例合并有高血压,37例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室壁瘤。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按照Sedinger法进行穿刺,穿刺部位为右股动脉,成功穿刺以后,常规置入6F或者7F动脉鞘,对于存在Ⅱ度Ⅱ型患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或者下壁AMI并发有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予以经静脉留置起搏器。然后进行冠脉造影,明确病灶部位以后实施PCI治疗。
2结果
本组175例患者中,167例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8例患者行单纯PTCA治疗,89例患者术中置入保护性的临时起搏电极,患者均取得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754±236)min,术后卧床时间为(168±34)h。术后并发症情况:6例患者发生严重出血,29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及室速等。未出现肺栓塞、脑梗塞、急性左心衰等不良反应。患者经精细护理后均恢复良好。
3临床观察及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心理护理AMI患者由于起病危重,加之存在持续胸痛不适症状,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甚至濒死感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并疏导可鼓励患者,以消除减轻其心理压力。
312术前准备接诊后,应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并予以血压及持续心电监测,并予以吸氧和床旁心电监护。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并急查血常规、生化、血型、凝血常规以及传染病筛查等。做好会及双侧腹股沟备皮,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同时进行泛影葡胺过敏实验,术前遵医嘱予以口服05g阿司匹林泡腾片及06g氯吡格雷,如出现呕吐症状,应酌情补服。
32术后护理
321常规护理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以平卧位休息,并对术肢进行制动,直至其股动脉鞘管拔除24h后,立即进行床旁心电监护。并视患者的心功能予以饮用适量温开水,有利于快速排出造影剂。对于存在尿潴留或者排尿困难的患者,可予以留置尿管。常规予以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征象。本组抗凝治疗中,13例患者发生牙龈出血,5例患者存在肉眼血尿,3例患者发生穿刺点少量渗血,上述患者均未实施特殊处理自行止血。
322血压及心电监测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免发生低血压,并根据血压水平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给药剂量。密切监测心电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室速、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症,一旦发现患者有室颤征象,则应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复律,并应用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本组中,有2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室速或者室颤,予以150-300J同步或者非同步的电复律后,静脉推注75-150mg胺碘酮稀释液,或者以1-3m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利多卡因后转为窦性心律。
323足背动脉搏动以及伤口护理本研究中,患者的穿刺部位均为股动脉,穿刺后需注意观察期伤口处是否发生渗血、出血或者血肿等症状。在患者进行咳嗽时,告知其应以手轻轻按压伤口,切忌用力咳嗽,以免张力过大造成伤口崩裂而出血。此外,还应观察其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关节活动情况等,注意在制动期间需间断性地按摩其下肢,以避免形成静脉血栓或者发生肢体缺血等。本组大部分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之间,存在轻度伤口渗血,其中出血量较少者均在短时间内自行止血,而量多者予以一定的药物止血,有4例患者经拔管加压包扎以后伤口出血,另有4例的发生大面积血肿,及时予以重新加压包扎后迅速止血。
324起搏器护理临时起搏器的参数设置应合理,并密切观察其感知功能是否正常。起搏器应牢靠固定,以防移位、脱位,从而却确保安全起搏,每天更换穿刺处敷料,并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本组有87例患者使用临时起搏器,于次日拔除,未发生并发症。
4小结
急诊PCI治疗AMI可快速持久地恢复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时挽救缺血心肌,并可缩小梗死的范围,有效降低病死率,且该疗法创伤较小,不影响患者的抗凝抗血小板的聚集强度,且无限制,能够从而减少并发症等。加强护理措施对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为AMI,应立即进行相关必要检查,并迅速制定治疗及护理方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加强术中及术后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电及伤口情况,积极进行抗凝治疗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处理,加强基础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8-1380
[2]陆敏智,陈新军,郑若龙等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0,08(11):1478-1479
17岁的少女何某搭乘一辆“黑车”时,遭到抢劫和。日前,“黑车”司机金福元被北京市一中院以罪、抢劫罪终审判刑15年。
据何某回忆,今年6月7日17时许,她在积水潭地铁站搭乘了一辆紫红色吉利牌“黑车”前往昌平,当时车上共有三个男子。
发现小何身上没有多少钱后,他们说:“跟我们去吃饭,不许去报警。”在南口镇一洗浴中心,何某两次被“司机”。
6月9日,何某向警方报案。金福元很快被抓获归案。经警方调查,24岁的金福元是河北省滦平县农民。
新京报·李欣悦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源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542.2;R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6-0441-03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梗死面积较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泵血功能明显受损,常合并低血压状态、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或泵衰竭,病死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CS是目前高危AMI患者住院期间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传统治疗下其住院期间病死率达80%~90%[1],即使通过积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ng intervention,PCI),病死率仍高达20%~40%,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心脏循环的辅机械装置,可通过降低主动脉阻抗,使主动脉舒张压增加,改善心肌灌注,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相结合,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来改善心肌氧供给,从而减低心脏做功,提高心排血量,为高危AMI行急诊PCI争取时间,挽救患者损伤的心肌,提高了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本文分析总结我院高危AMI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术的安全有效性,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高危AMI急诊入住CCU,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IABP组行IABP预防性植入及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4~74,平均(65.00±1.00)岁,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ng myocardital infarcation,STEMI)1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5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病6例,肺部感染4例。将未植入IABP但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高危AMI患者18例设为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55~75,平均(65.00±4.00)岁,其中STEMI 13例,NSTEMI 5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病5例,支气管感染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两组年龄、性别、并发症等一般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包括STEMI和NSTEMI,根据典型缺血性胸痛、严重缺血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改变,或动态(Holter)演变(心电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确诊AMI,高危AMI病例选择标准包括AMI合并CS、三支血管病变、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主干病变以及心脏骤停,排除心肌梗死伴机械并发症、其他瓣膜病变、肝肾功能衰竭以及其他介入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1)严重的基础心脏病;(2)明显的末梢血运不足,如四肢冰冷,尿量≤30ml/h;(3)血流动力学指标符合平均动脉压
1.2 方法:20例高危AMI患者,通过术前及术后心率、血压判断血流动力学变化,在IABP支持下120分钟内行急诊PCI术早期血运重建,通过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变化、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的发生率,从而观察临床转归,借此评估高危AMI患者早期在行IABP有效性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IABP组:通过股动脉置入IABP导管,依据患者身高选择球囊管(165cm以下选择30ml,165cm以上选择40ml),在DSA透视下将IABP导管沿股动脉逆行置入,到达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方1~2cm降主动脉处,连接Datascope98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美国Datascope公司),连接成功球囊开始工作,并根据患者心电图或血压压力选择触发模式,使用1∶1心电触发行反搏,导管中心腔给予普通肝素持续静滴500~1000单位/小时,IABP维持时间2~6d,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者给予临时起搏治疗,放置前心功能为Killip’s分级,发病时间与放置IABP时间间隔0.5~3天,IABP放置时间3~96小时。合并症治疗:CS者充分补足血容量及多巴胺等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应密切注意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伴有严重左心衰竭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感染等均内科相应对症治疗。撤离反搏的指征:综合考虑患者症状有所缓解,精神状态趋于好转,心功能逐渐恢复,组织血流灌注增加,手足四肢温热,生命体征稳定,听诊肺部无痰鸣及音,尿量>30ml/h,已停用升压药物,收缩压>100mmHg,平均动脉压>70mmHg,心率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3版统计版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IABP组20例患者无1例发生死亡,均手术成功。术中低血压2例,心力衰竭1例,给予强心、升压、利尿后症状改善,无复流,无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力衰竭1例,无术后再狭窄,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100%,死亡0%。对照组18例中,因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而不能耐受手术2例,术中低血压2例、心力衰竭2例,给予升压、强心药后症状改善,术后无复流2例,术后心力衰竭3例,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手术成功率88.89%,死亡11.11%。两组比较IABP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IABP组2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心率较术前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IABP操作及并发症:所有IABP均通过股动脉置入IABP导管,植入成功率100%。4例患者发生了与IABP治疗有关的至少1种并发症,其中1例并发症出现术侧患肢远端缺血,调整IABP鞘管后症状消失。1例并发心律不齐,后稳定。1例伴穿刺部位小血肿,经局部加压包扎后血肿无继续扩大。1例穿刺部位淤血,观察热敷后消失。
3 讨论
研究表明,预防性植入应用IABP可明显提高高危AMI患者行PCI的安全性,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2]。通过本次观察,说明IABP组在死亡率、手术成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CS是AMI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开通相关梗死动脉、实现血流再灌注是救治AMI的关键,尽管通过积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死率仍较高,而对照组泵血功能常明显受损,从而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的发生CS,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以获得早期完全病变血管再通和保护心肌功能[3]用以改善预后是抢救治疗关键,本观察IABP组在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AMI患者,即使进行成功的血运重建,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阶段仍是最初48小时内[4],及时有效地预防性使用IABP可纠正低心排量,改善心功能状况,明显降低住院死亡率,其原理为通过降主动脉的球囊在心脏舒张早期,当主动脉瓣关闭后,球囊被触发充气膨胀,增加峰值心脏舒张压,提高心输出量和舒张期冠状动脉的灌注量,给心肌更多的血供,在心动周期的舒张末期主动脉瓣开放前球囊迅速排气被抽空,进而被周围回流血液填充,使左心室的后负荷降低,减轻心室壁张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缺血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流流速,防止血栓形成,增加心输出量,改善了心、脑、肾、周围血管的灌注,在成功地完成CS患者再灌注以后应用IABP可以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在短时间内改善。IABP治疗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显著影响,可增加心排血量17%,增加主动脉内压20%,同时降低左心房压近30%[5]。IABP还可以使心室内最高压力得到降低,左心室作功上升,而且明显降低PCI的死亡率,并且使术后闭塞率得以下降,有利于CS患者的病情稳定,Stomel等[6]研究认为早期确诊CS并及时行IABP,对于稳定AMI患者血压、维持心输出量相当重要。临床实验表明,应用IABP后可使手术风险明显降低,增加手术机率和疗效,使梗死区域明显增加侧支循环的血流,减少了左心室重组程度,这样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还可使术后再栓塞和MACE的发生减少。
总之,对于高危AMI患者,尽早在IABP辅助下行PCI术,可提高患者院内存活率,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并能改善患者预后[7],提高抢救成功率,IABP要尽早使用,宁早勿迟;而不是临终前的杀手锏,故IABP被为心脏病患者的“生命之桥”,能有“药物所不能”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继红.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评价[J].临床医学,2010,30(2):1-3.
[2]Piconi L, Quagliaro L, Assaloni R, et al. Constant and intermittent high Glucose enhances endothelial cell apoptisis through 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overproduction[J].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6,22(3):198-203.
[3]Bouki KP, Pavlakis G, Papasteriadis E. Managemt of cardiogenic shock due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Angiology,2005,56(2):123-130.
[4]Khir AW, Price S, Henein MY, et al. Intra-aortic balloon puming: Effect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lic function[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3,24(2):277-282.
[5]Darow ski MD, Lanzzari C, Ferrari 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simult aneous intra aortic balloon[J]. Front Med Biol Eng,1999,9(2):152.
[6]Stomel RJ, Rasak M, Bates ER.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in acommunity hospital[J]. Chest,1994,105(4):997-1002.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辛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资料与方法
2004年7月~2005年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均为颈内动脉血栓),发病时间6~72小时;男64例,女51例;年龄50~60岁,平均67.75±14.29岁;发病时间6~72小时。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CSF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凝、抑制血小白聚集、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治疗;G-CSF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特尔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00μg,每日皮下注射1次,连续 5天,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观察指标:观察特尔津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每日观察血常规,若白细胞数升高
临床评分:分别在患者发病时及发病后1、3个月时进行NIHSS、BI、mRS和MMSE评分。
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BI、mRS和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1、3个月的NIHSS、BI和mRS的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个月时G-CSF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NIHSS、BIm、RS和MMSE的评分好转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访:治疗和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有新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早期出现T波倒置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灌注情况,探讨不同心电图T波表现的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PCI的价值。方法 选择初发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9例,均未行直接PCI治疗。根据病发后48 h内心电图有无T波出现倒置分为倒置组和未倒置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反映心功能的几项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壁运动积分(WMI)等指标。于病发后的10~14 d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并酌情进行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时再次进行超声检查,观测以上心功能指标,进行术前术后的纵向比较以及配对组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延迟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 T波倒置组的IRA血流达TIMI2~3级者明显高于未倒置组;12个月时,T波倒置组的LVEF高于未倒置组,LVEDD、WMI低于未倒置组。结论 心肌梗死后早期出现T波倒置是血管再通的间接指标。对于未行直接PCI治疗的早期T波倒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PCI实现血管重建的治疗意义大于完全闭塞者。
【关键词】 早期T波倒置;冠状动脉再通;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功能
直接PCI 实现血运重建治疗是2007年ACC/AHA/SCAI和ESC推荐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首选治疗方法〔1〕。但是目前临床上能按推荐的时间标准直接接受PCI治疗者非常有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T波改变是缺血心肌复极过程发生改变所致.在未发生血管再通的情况下,急性期向亚急性期过渡时,面向梗死的导联T波倒置往往发生较晚,大多在100 h后出现〔2〕。临床上许多患者会在溶栓后或者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早期(24 h内)出现T波倒置,对此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与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再通有关〔3,4〕。是否有可能扩大早期倒置时间的划定范围(如48 h),并对不同T波演变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手术意义加以分类评估?本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定依据对此问题进行解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9例。这些患者均在发病后的1~7 d内住院,结合其外院心电图及入院后心电图记录,确定其是否在48 h内出现T波倒置。T波倒置标准为两个相关导联的T波倒置≥0.1 mV,以此作为分组的依据。早期T波倒置组37例,无早期T波倒置组32例,所有患者均随访完成观察内容。入选标准为:①入院前有明确、典型的胸痛,持续时间>30 min;②相邻两个以上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 mV以上,并能排除束支传导阻滞;③出现病理性Q波;④入院后及院外的心肌损伤标记物(cTNT)增高超过正常上限的99%值一倍,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文献标准〔5〕;⑤无心源性休克。
1.2 方法 药物与PCI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皆遵循ACC/AHA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1〕,在无禁忌的情况下,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拜阿司匹林300 mg顿服,后每日100 mg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顿服,后每日75 mg口服;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并根据血脂LDLC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调整。入院后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克赛)皮下注射,每12小时予以皮下注射1.0 mg/kg。于发病后的10~14 d,对病例进行介入诊疗,根据冠脉造影,结合心电图确定引起心肌梗死的血管,记录其血液灌注情况,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 PCI成功的标准为病变血管残余狭窄
1.3 观察与评价指标 入选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广泛前壁梗死患者数所占比例,动态观察T波演变;进行临床心功能评价(Killip分级),并对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记录。在入院后的1~5 d内进行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和左侧卧位时,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心尖二腔和四腔切面,描记心内膜在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的轨迹。用Teich〔6〕指标校正LVEF、LVEDD、WMI等指标,左室心肌按照美国超声协会推荐的16节段运动分析法〔7〕划分,以心内膜运动和室壁增厚率的变化评价室壁运动,进行积分测量。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善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室壁运动积分减少20%;至少相邻2个节段室壁运动改善。所有患者于手术后的12个月左右回医院进行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检查,再次测量射血分数、舒张末内径、室壁运动积分等指标。对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前后差异及两组之间的情况进行对照。于发病后10~14 d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灌注情况,介入手术中目测并结合量化冠状动脉造影(QCA)软件观察记录IRA的血液灌注情况及其狭窄程度。血管再通的指标为TIMI血流2~3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与方差齐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理论计数T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冠心病危险因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所占比例、Killip≥Ⅱ级以上的比例等方面情况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
2.2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间用药情况 见表2。全部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10 mg),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其他如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酯药物之间情况一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除早期T波倒置组的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较住院期间有明显减少(P=0.002)之外,其余各项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到硝酸酯类药物不会对预后〔1,8〕及心功能〔9〕产生影响,因此认为两组之间的药物治疗间无差异。
2.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见表3。早期T波倒置组单支病变者为23例,双支病变11例,三支病变3例;无早期T波倒置组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6例,三支病变7例,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157,P=0.206)。T波倒置组IRA血管开通率78.4%;无早期T波倒置组IRA血管开通率为43.8%。两组患者因为IRA的狭窄程度均>70%,我们对其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手术重建均成功,残余狭窄小于20%。
2.4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 见表4。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随访发现,早期T波倒置组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而无T波倒置组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外(P
3 讨 论
心肌梗死后,常常见到一部分患者由于溶栓治疗,或者长期心绞痛、心肌缺血缺氧促进了侧支循环的建立〔10〕以及自发的血栓溶解〔11〕等情况使得梗死相关动脉早期再通,从而限制了梗死区域的扩展,并在梗死区域内保留更多的存活心肌,对减轻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起到有益作用。而这其中体表心电图T波极向变化是一个简单且易观察的临床指标,早期T波倒置一般指AMI患者发病24 h内ST段抬高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过去的很多研究也已经证实T波倒置者梗死区域有较多的存活心肌〔12〕。因为LVEF、 LVEDD、WMI等指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13〕,通过血管再通治疗,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心电图T波表现患者的超声指标,即能对PCI的治疗效果做出评价。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T波倒置组的血液灌注明显优于对照组;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明显,说明其存活心肌较多。并且介入治疗使得顿抑与冬眠的心肌能够较快的恢复功能。未出现T波倒置的心梗病人进行延迟PCI治疗,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未达到有意义统计指标。因此,可以认为心肌梗死后48 h内出现T波倒置是一个简单、可靠的判断IRA血流再通的指标,而不仅仅限于过去文献中提到的24 h,特别是前壁范围较大的梗死患者,他们的存活心肌更多,对于这类病人进行延迟的PCI治疗的对改善预后有较大意义。心梗后早期出现T波倒置是积极进行延迟PCI策略的临床指标。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通过简单地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可以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晚期再灌注治疗提供依据,对临床医生采取延迟PCI的策略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Antman EM,Hand M,Armstrong PW,et al.2007 focused update of the ACC/AHA 2004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Am Coll Cardiol,2008;51:21047.
2 Agetsuma H,Hirai M,Hirayama H,et al.Transient giant negative T wave in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dicts R wave recovery and preserv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J〕.Heart,1996;75:22934.
3 Moon JCC,Kalra PR,Coats AJS.DANAMI2:is primary angioplasty superior to thrombolysis in acute MI when the patient has to be transferred to an invasive center〔J〕? Int J Cardio,2002;85:199201.
4 Avraham C,Shmuel G,Solomon B,et al.Delaye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Int J Cardio,1998;63:199204.
5 Thygesen K,Alpert S,White HD,et al.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 Heart J,2007;28:252538.
6 Tei C,Ling LH,Hodge DO,et al.New index of combined systolic and diastolic myocardial performance:a simple and reproducible measure of cardiac function:a study in normals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y〔J〕.J Cardiol,1995;26:35766.
7 Schwartz SL,Cao QL,Vannan MA,et al.Automatic backscatter analysis of regional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using color kinesis〔J〕.Am J Cardiol,1996;77:134550.
8 Anderson JL,Adams CD,Antman EM,et al.ACC/AHA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2002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7;50:1157.
9 Hunt SA,Abraham WT,Chin MH,et al.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update the 2001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5;112:e154235.
10 Hirai T,Fujitam,Yamanishi K,et al.Significance of preinfarction angina for preserv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Heart J,1992;124:1924.
11 Uriel N,Moravsky G,Blatt A,et al.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pon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Harefuah,2006;145:367370,3967.
患者,男,76岁,因“胸前不适3天,加重伴胸闷憋气1小时”于2009年4月12日入院。患者3天前出现胸前部不适,呈阵发性,每次持续约5分钟,自服硝酸甘油症状缓解,但未进一步诊治。入院前1小时,上述症状加重并伴胸闷憋气,自服10粒速效救心丸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冠心病及糖尿病史,纵隔胸腺瘤术后20余年。入院体检:体温37.5℃,脉博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mmHg。急性痛苦面容,口唇略紫绀,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10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1mv)、T波倒置,病理性Q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转运途中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跳和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到,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心脏电除颤1次,电量360焦耳,患者无反应,而后又相继给予两次电除颤,分别为360焦耳,20分钟后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意识逐渐清晰,血压70/50mmHg,心音弱,心率90次/分,急查心肌酶AST 60U/L、CK 800U/L、血肌钙蛋白I 0.08ng/ml,肌红蛋白1580ng/ml,WBC 10.00×109/L,RBC 3.82×109/L,PLT 152×109/L,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均在正常范围。静脉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100ml0.9%氯化钠注射夜溶栓,30分钟内滴入,约60分钟后心电监护示ST段回落约50%,血压100/70mmHg,患者胸闷憋气等症状明显减轻,提示溶栓成功,随后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6000I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立普妥降脂、极化液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稳定。入院第3天凌晨5点患者无诱因再次突发大汗淋漓、胸闷憋气,心电监护显示Ⅱ导联ST段再度上移(>0.1mv),血压60/40mmHg,考虑患者出现2次心梗的可能,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给予第2次溶栓治疗,尿激酶150万U加100ml0.9%氯化钠注射夜水30分钟内滴入,约2小时后,患者ST段再次出现回落,血压100/70mmHg,胸闷憋气等症状改善,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并继续给予扩冠、降脂,患者病情稳定。住院第9天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体检:体温37.8℃,心率110次/分,听诊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湿性音,血常规示:WBC 12.0×109/L,中性粒细胞81.6%,给予西地兰0.4mg+20ml0.9%氯化钠注射夜水静推,速尿20mg+0.9%氯化钠注射夜水20ml静推,头孢曲松4g+250ml葡萄糖注射夜静点,盐酸氨溴索静滴化痰,次日右肺听诊湿音明显减少。住院第12天,患者出现阵发性房颤,应患者家属要求将其转入山东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右支架植入术,术后20天病情稳定出院,患者随访至今无明显不适主诉,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讨论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病情十分危急,抢救刻不容缓。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明确地认识到: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首要治疗措施。但对确诊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诊时未超出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但未及时溶栓即发生了心搏骤停者,只得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待自主循环恢复再按常规给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经过了“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列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1]。本例患者心肺复苏时间超过20分钟,病情经过已属溶栓治疗的“禁忌证”范围内,其救治成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患者虽为老年人,但既往身体健康,一直从事体力劳动,基础体质良好,发病时自服10粒速效救心丸,可能对心肌的早期再灌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②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及时地第1次给予溶栓治疗,症状减轻,ST段下移,说明心肌灌注得到改善,溶栓成功,当患者症状再次加重,ST段上抬,即给予2次溶栓治疗,虽有违于《指南》中的规定,但治疗效果显著,说明心肌的再灌注得到保证,故症状再次改善。
本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不仅违背了《指南》中规定的心肺复苏时间>10分钟溶栓治疗列为禁忌证的原则,而且在3天之内先后两次给予常规剂量的溶栓治疗,不仅临床疗效显著,且并未出现令人担心的大出血并发症,使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保证。患者在心搏骤停20分钟后自主循环才得以恢复,并未因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实属罕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其治疗和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有许多的共性,但也有其一定的特性。本例救治成功提示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的老年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后,对有溶栓治疗相对禁忌证者,应“逐例分析,权衡利弊”,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给予溶栓治疗,可能会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