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天窗阅读答案范文

天窗阅读答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天窗阅读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天窗阅读答案

第1篇:天窗阅读答案范文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

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驾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料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飞了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然都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灵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

15、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从______切入叙事,记叙的事情都与______有关。

16、两篇文章不同的是前者着重记叙的是______,后者着重记叙的是______。文体不同《满天的风筝》是______,《风筝》是______。

17、比较两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兄弟关系。《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满天的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两者都体现了真挚的手足情。

18、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主旨和感情基调。

《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天的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回忆风筝

16、兄弟同放风筝的快乐兄长发现并毁坏风筝散文散文诗

第2篇:天窗阅读答案范文

鲁彦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地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的声音。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它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我还记得故乡的雪:冬天的早晨,当我从被窝里伸出头来,感觉到特别的寒冷,隔着蚊帐望见天窗特别的阴暗,我就首先知道外面下了雪了。“雪落啦白洋洋,老虎拖娘娘……”这是我躺在被窝里反复地唱着的欢迎雪的歌。别的早晨,照例是母亲和姊姊先起床,等她们煮熟了饭,拿了火炉来,代我烘暖了衣裤鞋袜,才肯钻出被窝。但是在下雪天,我就有了最大的勇气,我不需要火炉,雪就是我的火炉。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我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我把它当做糖,放在口里。地上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毡,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它在我的底下发出嗤嗤的笑声,我在它上面哈哈地回答着。我的心是和它合一的。我和它一样的柔和,和它一样的洁白。我同它到处跳跃,我同它到处飞跑着。我站在屋外,我愿意它把我造成一个雪和尚,我躺在地上愿意它像母亲似的在我身上盖下柔软的美丽的被窝。我愿意随着它在空中飞舞。我愿意随着它落在人的肩上。我愿意雪就是我,我就是雪。我年轻,我有勇气,我有最宝贵的生命的力。我不知道忧虑,不知道苦恼和悲哀……

看呵!美丽的雪花在飞舞着呢。这就是我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

(选自《鲁彦散文选》,有删节)

【阅读手记】

鲁彦,浙江镇海人,原名王燮臣,现代小说家、翻译家。人杰地灵的东海之滨赋予作者以聪慧和韧性,汹涌澎湃的“五四”新潮给予作者以时代的洗礼。他是中国左翼作家阵营中的一员忠诚斗士,是伟大的抗战文艺的一位前线勇士。

这篇《雪》是鲁彦客居上海时所作,他将福建、上海、故乡的雪对举来写,以福建毫无生气的灰色的雪映衬上海美丽洁白、柔美多姿的雪,更以此来铺叙故乡充满意趣、荡漾温情、青春活泼的雪。其细腻、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展现无余。

鲁彦被鲁迅先生亲切地称为“吾家彦弟”。鲁彦总是用细腻的文笔描绘生活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主旨在朴素的叙述中自然地凸显,语言清新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鲁彦的作品中,时时闪现故乡的影子。当作者漂泊异乡时,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一切都让他魂牵梦绕。当作者把浓浓的思乡之情流溢于笔端时,无数读者为之泛起悠悠乡愁,而作者那颗孤寂的游子之心也得到了丝丝慰藉。

【提升空间】

1.查阅有关作者的生活经历,联系“五四”背景,思考文中画线句子的独特意义。

2.作者回忆故乡的雪,着重描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3篇:天窗阅读答案范文

1 程序――五个环节

1.1 第一环: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阅读“导学稿”(课前编好,引发给学生)上的学习目标,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1.2 第二环:探究“导学问题”。这个环节共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点巩固、跟踪练习、环节小结和评价七个步骤。①自主探究。全体学生根据导学稿上的“导学问题”自主阅读相关课文和图片,读课文要标注关键词,读图要明确图片与课文的联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②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内成员之间交流自主探究的结果,并互相解答疑难问题,组长对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③全班合作探究。各小组提出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帮助解决,从而实现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互助。④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对学生表达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及时指出,并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直至形成正确认识。这个过程教师一定不要直接说出结论,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互相讨论交流,直至问题解决。⑤知识点巩固。教师指导学生对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知识点加强记忆和理解。⑥跟踪练习。学生通过完成跟踪练习锻炼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跟踪练习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坚决不用那些一问一答、“开天窗”式的练习题。⑦环节小结和评价。除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口头表扬鼓励外,对各小组的表现打分量化并将量化分记录在提前设计好的“评分表”里。

1.3 第三环:构建“知识网络”。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知识网络的雏形可以在导学稿上提前设计好,由学生填写某些重点的内容。

1.4 第四环:搞好“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自我检测题,组员交换批阅,然后互相纠错,教师发现共性问题并点拨。

1.5 第五环:用好“评价杠杆”。各学习小组在每个环节的表现都由对应小组记录打分,每节课结束前由各组长宣布对应小组的得分,教师根据得分点评各小组的课堂表现。将评分表保存好作为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依据。

2 前提――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问题”

设计“导学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备课时找到学习内容与学生探究兴趣的结合点。首先,生物学知识与农牧业生产、生活、健康、医学、生物科技等很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要利用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导学问题”。其次“导学问题”的设计要力求语言生动活泼,要引人入胜。例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①小明将手伸到未晒干的粮食堆里,他感到里面热乎乎的,你想知道粮食里面为什么会发热吗?②为什么萝卜放久了就会变成空心大萝卜?③一个小孩到地窖里取白菜时晕倒了,幸亏家长及时发现才将他救出来,你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晕倒吗?学习“消化与吸收”的知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①有些同学对篮球特别入迷,因此有些同学连饭后的时间也不放过,你知道饭后剧烈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吗?②我们每天吃三顿饭,但每天大便的次数一般是一次,而且大便的量远远小于吃饭的量,你想知道减少的部分到哪里去了吗?这些问题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核心――探究

“探究导学问题”环节分成了7步,其他环节的实施都是围绕这个环节进行的,都是这个环节的辅助,所以“五环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这个环节,抓好此环节必须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为基础。

3.1 探究导学问题需要高效的方法。我最看重的方法是“图文结合法”,就是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分三步走――即“读课文标关键词”、“看图片再读课文”、“将关键词融入图片”三个环节。我们用的济南版生物教材的课文内容都搭配了精美的图片,在研读课文时要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做到“图文结合”、“以图为主”,以图片为载体将课文内容融入图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深刻。

第4篇:天窗阅读答案范文

作者:张子程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有效性的动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演示:100ml的黄豆和100ml的芝麻倒在一起,摇一摇,总体积大大小于200ml。

教师:我们这节课不是讨论1+1是否一定等于2的问题,而是通过上面的实验,分析、讨论为什么100ml的黄豆和100ml的芝麻倒来混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学生:黄豆大,芝麻小。黄豆颗粒间有空隙,芝麻钻到空隙里面去了,所以总体积小于200ml。

教师: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100ml的酒精倒入100ml的水里,总体积也是小于200ml。

教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跟黄豆绿豆道理一样。酒精和水同样也是由颗粒构成的,小的颗粒钻到大的颗粒的空隙里去了。

教师:对了,只不过酒精和水的颗粒很微小,我们的肉眼不能直接看见。这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粒我们化学上叫分子。什么是分子、原子呢?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

学生主动地、自觉地阅读课文,学习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没有强迫感,真正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经常用的方法还有:①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坚持做到这些,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没有思想负担,敢想、才能敢说、敢问、敢创新。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想出很多方法。此时,老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让学生思考、讨论,一段时间后,制订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

三、准确把握课堂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即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事先策划结合起来定出教学方案,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弹性化教学方案要求有“弹性空间”,要留“空白”“开天窗”,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回答、提问。这种新的教学方案,较之设计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传统教学方案,线条似乎要粗得多,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出新的问题和答案。

四、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从现象出发,从观察出发,从实验出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处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交流合作、总结自然科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的奇妙和伟大,并在探究中提高、发展和创新。

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进行合作与交流

在化学教学过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就能认真的思考,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开拓课堂,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知识。

2.应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现象或事实有着质的区别,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论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率。

3.坚持启发式教学,为开发学生思维创造条件

在化学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的新方法、巧思妙解及时褒奖、推广,以激发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培养学生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归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平时我在教学中,对每一道化学题目,尤其是推断题,总是强调发散思维,训练学生们从多角度看问题,想解题突破口,鼓励学生创新,且让他们自己试一试,能不能编出一道合理的试题。

4.突出实验教学,通过有形的实验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学中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通过设计实验这一突破口――在每一节教材安排的实验演示完后,我都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去做该实验。学生自制的实验装置,不管符合还是不符合实验需求,我都认真分析其原因,并在班上给予表扬、鼓励。通过实验设计这一突破口,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能力。

第5篇:天窗阅读答案范文

  

新《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求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好这一点,笔者拟就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文化导入的原则以及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等谈几点认识。 

 

一、文化导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则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其中可行性、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要正确而恰当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人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符合语言的形式规则的,更要知道什么是符合文化规约的,是文化所能认可和接受的。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不仅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还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知道什么时候说,说什么,以何种方式说,恰到好处地同别人交往,不冒犯别人的忌讳等。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隐私上的表现是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强调隐私。如英美人不喜欢被问及个人年纪、收入、婚姻状况等方面的问题,而中国人把关心他人作为一种美德,对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等都主动表示关心,不关心反而是不友好的表现。因此在于外国人交际的时候对隐私应采取回避,否则,会被认为多管闲事,甚至造成不愉快。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某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人怎能与该族人进行语言交流。高等学校的学生,已处于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在这个阶段应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并把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束定芳,庄智象指出(1996)认为,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大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焦急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有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有现象到本质。 

3.适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练习,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复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 

 

遵守以上原则以及交际法教学原则,笔者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具体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建议,共同仁参考。 

1.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语言的构成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要素。对词汇含义的解释和挖掘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束定芳、庄智象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挖掘次词语中重要的文化内容: 

(1)一个民族文化有的事物和概念。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中有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相对应的词,导致词汇空缺现象。如cowboy是美国社会所特有的它与美国西部开发有关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冒险传奇色彩。反之,汉语中的有些词汇在英语中也没有对应项,如三伏、三九等。 

(2)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书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有些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外一语言中可能只是一个语言符号。例如daffodil,象征着春天、欢乐,而它译成汉语是黄水仙,仅仅表示一种花卉,不具有daffodil的联想意义。(3)词语在文化内涵上的不等值。如d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而龙在封建时代是皇帝的象征。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 

(4)不同文化对相同的现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grandmother(祖母、奶奶、外祖母、姥姥)、湾(bay gulf creek ,etc) 

(5)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习语。指的是美国文化的立国精神,即所谓的人人平等自由、机会均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我们周围缺少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因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观察西方人如何交际。通过多媒体手段,一方面其中精彩的片断和对白对学生学习外语是很好的教学示范,另一方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能使学生领略到不同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风土人情、地理概貌打开了一叶天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远远超过了书本文字所能提供的文化知识。例如,《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采用每一单元设一个主题的形式,而且提供了与之主题相对应的著名影片的节选片断,这些片断不仅包括日常琐事,而且将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资源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地道的英语,而且扩大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能力。 

第6篇:天窗阅读答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流通部;信息资源中心;工作目标;资源共享

论文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信息资源中心,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能力;流通部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要做好流通管理工作;关于读者违规行为的预防及处理办法。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信息资源中心,是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出人才、出成果都离不开图书资料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教学和科研都与图书案馆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流通部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它促进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地利用。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窗口的作用,它与流通部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是分不开的。

1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体现人文关怀

1.1流通部是展现图书利用价值的重要部门。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的是老师和大学生等读者,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图书馆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所以流通部的工作人员应该比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注重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专业的教育。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真正做到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一服务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体现人性化的服务,即:心到、言道、形到。所谓心到就是诚心诚意帮助读者;言道是语言的情感化,语言是服务的工具,使用美的语言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内心温暖,倍感亲切。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形到即形体、外观、眼神、动作等。临别时给读者到一声再见,再送上一个微笑,诚然会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服务环境。

1.2现代图书馆是信息网络化、社会化等多元化的有机结合。随着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管理模式由传统向现代化、数字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纸质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分类、整合提供服务平台。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修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等专业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广泛更系统更深层次的服务,成为一个合格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信息知识导航员。

2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能力

2.1工作人员应做好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沟通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馆流通部工作人员应具有的一种能力。工作人员与读者的交流不仅是语言的表达,还体现在心与心的沟通,只有这样才会信互理解,读者服务工作本身就是工作人员与读者双方的交流互动,只有交流才会相互沟通理解。交流过程中必须要尊重读者,只有尊重读者,读者才会尊重你、信任你。

2.2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是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知识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所具有的教育服务功能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日显突出和重要。流通部作为图书馆的窗口,是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线,是读者主要接触的部门,也是读者主要活动的场所之一,所以图书流通工作是以读者为中心开展服务工作的。如何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发挥图书馆的育人职能,是摆在流通部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利用信息和文献资源对他们进行教育,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并利用自己良好的环境,为他们创造浓郁的文化气氛,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3确立读者立场,满足读者需求。流通工作是以读者服务对象,以馆藏文献为服务手段,通过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料来传递各种信息,使各类信息发挥其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老师、大学生等,流通部要根据他们对文献信息的不同需求开设服务项目,如:加大读者的咨询服务,帮助读者解决查找资料时遇到的麻烦,开展检索服务项目,指导读者利用计算机检索所需的资料。流通部工作人员面对的是来来往往的读者,不计共数的图书从他们的手上借出还回,工作人员每天都重复着机械式的劳动,解答着永远解答不完的问题,有时难免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和读者出现口角磨擦的现象。

2.4围绕读者对阅读文献的不同要求,做好馆内文献资料的导读工作。导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能有效的做一些真正有助于读者的导读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流通部门的服务育人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3流通部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要做好流通管理工作

3.1流通部作为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做好藏书管理是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献资料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损失少、寿命长、排架整齐准确、方便读者查找利用。而在现实的借阅管理中发现,部分入库借书的读者,因为不了解图书的分类排架规律,经常会出现把图书放错位置的现象,这就需要流通部的工作人员经常巡视,如果发现乱架错架现象及时的给予纠正。对于还回的图书要求及时上架,这会有利于读者的查找,并提高了图书的流通利用率。另外,读者喜欢看的图书流通率高,破损率也高,如不及时进行修补,就会影响书籍的流通,及时修补破损的图书是流通部服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任务。

3.2在藏书管理中必须做好书库的防水、放火、防盗和书库的卫生工作。每位工作人员都要了解有关保障书库安全的有关知识,如:学会用电安全、熟知书库内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还要对书库经常开窗通风,确保文献资料不会受潮霉变,并做好书库内的卫生工作。

4关于读者违规行为的预防及处理办法

4.1图书馆本着更多服务读者及更开放的政策以满足读者的信息要求,随之而来的却有读者偷书、撕书等现象的产生,有的读者为了得到书刊上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为了避免抄写的麻烦或是其他原因,不惜牺牲图书馆的信息资料,竞在借阅的图书上开起了“天窗”,更有甚者,一偷了之。这些图书馆中最容易被偷、被撕的文献资料也经常是人们最需要、最爱看的。还有读者在借阅的图书上,随手记录个人信息,或是根据自己读书时候的心喜好,在阅读的书刊上毫无保留的加上几句评论,尤其是那些教材及教学辅导类图书,如我馆大部分的英语四、六级图书,多种专业课的习题集等教学辅导丛书都被读者当成了练习册,并在书中密密麻麻地填满答案,这同时给其他的读者带来许多不便。

4.2当前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高校图书馆的新生人馆教育;(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这类现象引起我馆的高度重视,并加强了管理工作,如:在新生办证发证同时对他们集中组织入馆教育,引导他们清楚图书的摆放规律;怎样利用检索机及时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借阅图书应注意的事项。另外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了一些入库需注意的安全知识的教育等。针对还回的图书,及时检查入库,加强图书技术库内的防盗系统;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巡查;制定一套合乎情理的处罚政策;加强公众宣传或展示受损的文献资料,使读者明白保护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将爱惜书籍的观念深入读者内心;改善和调整图书馆相关政策,如增加复本量等,尽可能的使读者不再产生偷书撕书的想法,杜绝各类违规现象的发生,使文献资料的缺损流失降至到最低点。

第7篇:天窗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行为 学习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2013年12月16日至20日,为配合课题《在力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的开展,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精心设计了习水一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调查表》,面向高一学生发放了560张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0张。在收回的500份问卷中,那些能坚持“不论春夏秋冬能自动按时起床”、 “按照教师要求活动”、 “上课时会自觉记笔记”、 “上课时紧跟教师身体和眼神,不四处乱看”、 “每天能在小本上记全作业记录”、 “每周知道安排复习本周内容”的同学,成绩都比较优秀。这些同学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做事和学习都有比较好的信心和恒心,所以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显然,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其学习习惯是相关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经老师和同学们的认真讨论和分析,达成一些共识,我将它们整理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一、高中学生学习物理习惯的现状

第一:有上课认真的“接受”知识的习惯。上课听的专心,想的不够,尤其是当教师提问某一位同学时,相当一部分人就等着老师给正确答案,而不是积极地去想这个问题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第二:缺乏深入分析、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的习惯。由于初中物理内容数量较少,要求不高,因此解答物理问题时只需对号入座即可解决,分析问题只看表象,形成死记结论,乱套公式的解题习惯。

第三:缺乏自觉读书、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高中、初中物理学习习惯要求上最大的区别在积极思维习惯上。积极思维的习惯养成了,其它的习惯就好培养了,如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首先需要的是学生肯于动脑筋,按照教师指引的思路想下去,才能够按科学的认识规律来学习物理知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好物理知识,除了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外,还需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中学生应当具有的良好学习习惯

1.尊师重教、认真听课的习惯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参差不齐,在所难免。但学生必须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要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自甘落后。

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只有记住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正如吃再多的饭没有消化也是无用。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

4. 仔细审题、独立作业、强化记忆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詞,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5.练后反思、整理纠错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其次,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用一本子认真记下,形成自己的错题集,经常看看,尽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找些可以接受的同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6.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要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希望同学们能从我做起,尽快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学习习惯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因素,学生学习物理的习惯,也只是物理教学任务中的一个方面,它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环节。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该统筹考虑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即不夸大习惯的作用,也要重视它的作用。

后记: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8篇:天窗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浅析课堂活动有效性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科学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本身也是比较枯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和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可是,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完成习题和解决问题,当然,只靠学生自己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因此,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预设,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我的具体做法是。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教师要确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学生观。教师要充分发挥先学的超前性、独立性、异步性的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独立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先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掌握知识的多少,做到以学定教,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2、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出建议:一是数学教学应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是应认识到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我认为组织教学能力的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也能使它过早地关闭。因此运用好课堂提问是提高学生活动的重要环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问题:对不对呀?是不是?等等这样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该设问处却设了问,且提问又不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学生无须思考,也无法思考,只能机械地做出应答。那么怎样讲求提问的艺术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大致有以下三点内容。

1、问什么?

大致有四问四忌:(1)问有关知识,忌离题太远。(2)关键处发问点拨,忌不痛不痒。(3)难点处反复设疑,深入浅出,忌避重就轻。(4)巩固性提出问,归类记忆,忌肤浅零杂。

2、问谁。

也有四问四忌:(1)高深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其他人复述,各有所得,忌“枪枪卡壳。”(2)基础题,综合题,最好依次问,忌“留死角”。(3)少数人举手时,提问要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学生,忌“以情绪定人。”

3、问法。

(1)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2)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3)问题要有启发性。(4)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思考。(5)提问要因课堂内容而异,灵活运用。

在把握了问什么,问谁,问法三者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师要注意结合所教知识和学生进行具体实践,使教师的“问”有助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4、提问的方式方法

(1)、开门见山的问。所谓开门见山的问,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在数学课中,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

(2)、创设情景的问。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教师把厚度为 0.01毫米 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还高得多!”,学生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所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学生愿学,自然的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3)、穷追不舍的问。穷追不舍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又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创造性精神。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结果会怎样呢?(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3)如果是方形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关系? 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也给学生流露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促使他们多重考虑问题,增加思维的深广度。

(4)、层次分明的问。层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本章中你学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2)这些三角函数的值随着角度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3)请探索一下,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4)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5)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这样层次分明地提问,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三、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 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以至人生的境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贯穿教学过程之始终。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想边说以及演示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教师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 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二者目标取向完全一致,是对应的统一关系,而这种统一必须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来实现。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权威或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学习都有不利的影响。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自己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 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

(1)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 ”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