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美术生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手绘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及表现能力。本文介绍了手绘课程的一种模型,分析了将手绘海报、手绘服饰、墙绘作为三个主体项目纳入手绘课程的可行性及操作方式。
关键词
高中手绘;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近年颁布的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空间。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课程目标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从以往单一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扩展到创造能力、鉴赏能力、跨学科美术学习能力、美术评论能力等全方位综合提升。相应地,高中美术课程也做出了调整,从单一的美术鉴赏拓展为四大模板,包括: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普遍认知的手绘是指现代设计中借助绘画工具手工完成设计作品,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兴起而为人熟知,常被归为设计和应用板块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中手绘的概念有所不同,不仅仅指作为设计辅助技巧的手绘草图、效果图、表现图等,更多地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而存在,涵盖以手工绘制为表现形式的石绘、墙绘、布绘等艺术形式,强调创意、造型与视觉表现。后现代美术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心灵是生长着的有机体”。4R学说提出,教育者在课程和教学领域应重视创造性,鼓励学生思维多元化,注重课程的丰富性、元素的多元性、教育与文化的关联性、美术思维的严密性。手绘作为美术基础项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绘画和表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美术课程四大板块的学习与创新奠定基础。所谓“灵感在笔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正是高中手绘课程的意义所在。与专业设计学院普遍开设手绘设计课程的情况不同,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手绘课程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论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列出了手绘课程的一种设计模式,旨在探索高中手绘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为以后的高中美术教育创新课程开发提供一点参考。
1手绘课程内容设置原则
开发新课程首先要进行课程资源筛选,在所有可能中选择能够丰富课程发展、符合教学目标的资源,摒除华而不实甚至对课程有干扰作用的资源;其次是目标受众分析,选择符合高中生兴趣点、思维特点,以及与学生当前进行的其他学科有联系的课程;最后是教学主体(即教师)分析,考量现有教师自身特长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发展、教师的人脉资源是否满足课程开设需求等。手绘包括手绘设计图、手绘海报、手绘服饰、手绘墙、手绘装饰画等,考虑高中生尚不具备专业设计能力,本课程设计以开发学生创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项目为主。考虑项目之间的连续性,选择手绘海报、手绘服饰、墙绘三个项目,在20~21周学期期间内合理分配各个项目,以期达成高中手绘教学目的。
2课程导入:手绘海报
高中手绘课程可从最易入手的手绘海报开始。海报及产品包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教师可提前收集电影海报、食品包装,并制作海报设计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海报或产品包装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喜爱的海报特点,适时补充海报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可通过系列实物展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观察不同内容的海报采取的设计风格各异的字体、排版方式对整体感觉的影响、体会不同色彩传达的情感等。理论讲解基本完成后,教师可安排课程相关的作业,结合校园活动布置海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前提下,通过色彩、图形、文字设计一张足以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手绘海报。手绘海报课程时间可安排3~5周甚至更长时间,目的在于通过基础的纸质平面手绘练习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情感传达、版面设计等,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纸张、不同绘图工具的特点。手绘海报是一项为其他各项目的开展奠定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者应在课程开始之初明确这一目标以便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3课程延展:手绘服饰
手绘海报对学生创意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手绘介质(纸张)的单一性和日常性,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小较短暂。相对而言,手绘服饰有更强的实用性,更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对手绘中线条及色彩的运用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手绘服饰恰好可以满足学生“完成自己作品”的需求。不同的颜料碰上不同材质的布料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效果,由于课程时间和课程经费限制,一般手绘课程所用的服饰常采用普通棉质T恤。但在前期手绘服饰理论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布料和颜料碰撞后产生的别致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逻辑观念及深化自身的审美能力。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应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在手绘服饰环节教师可将手绘的实用性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从一开始就制订目标,将学生分为3~5人的手绘小组,学生需在3周左右的学习和练习之后自行设计手绘服饰,并在广场或其他公众场合摆设摊位当场绘制手绘T恤,售卖自己的作品。手绘服饰课程时间可安排5周左右,利用3周时间进行小组练习,最后2周通过现场绘制及售卖检验学习成果。手绘T恤对大众而言具有普遍性,对设计者自身而言具有私人性,学生如果想在最终课程检验环节赢得成绩,需要在大众审美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发散思维,做出满足大众需求又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本项目旨在开发学生的美术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设计的实用性,在作品中合理处理个人情感与大众需求的关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价值观及素质养成是极其重要的。
4课程深化:墙绘
墙绘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的绘画形式之一即包括墙绘壁画。墙绘是通过绘画、雕塑等造型手段在墙壁面上绘制的图画,对环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手绘海报、手绘服饰相比,墙绘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要求更为复杂。由于墙绘相对耗时较长、作品较大型、作品保存时间较长,因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真对待,可作为从手绘习作到真正的作品之间的转换形式纳入手绘课程。墙绘项目综合囊括了基础美术造型教学的许多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从打形、透视到明暗表现、色彩表现等各方面的造型能力。墙绘绘画内容丰富,从简易几何图案到卡通漫画直至花卉、动物甚至写实的风景人物等均可入画。高中美术中的墙绘课程仅作基础了解,可以不要求学生运用太复杂的绘画技巧,在前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稍作深化即可。教师应首先布置最终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各个实践小组,引导学生在了解墙绘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制订墙绘计划。墙绘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卧室或符合条件的咖啡店、书店等商业场所(视教师资源而定)。墙绘课程需要循序渐进,制订绘图计划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小组进行现场勘测,确定墙绘主体的材质、墙绘面积、墙绘主题等;全部确定完成后进入草图设计阶段,草图作为墙绘作品的框架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在此阶段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以便后续工作顺利进行;草图设计完成到上墙期间,教师应对学生绘图材料的选择、上色先后步骤、造型表现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需要一提的是,墙绘等大型作品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教师应教导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即,意外往往造就超乎意料的美,帮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修正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墙绘课程时间可安排7~8周,根据计划逐一完成项目的各个步骤。墙绘项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极高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项目,对学生的美术能力、造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均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5课程创新:其他手绘形式
手绘课程的最后1~2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除本课程主体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如布绘、石绘、砖绘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项目或课程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完成一个小型作品。自由手绘的设置旨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美术表达形式,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之美,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介质。
6课程检验:家长、学生、教师全方位评价
在以上高中手绘课程模型中,教学效果检验由平时项目作品成绩和个人素质成绩两项构成。学期末教师可安排一场学生作品展览,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其他班级学生参观展览,全面了解自身的教学成果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修正。以上手绘课程安排是笔者依照一般的课程设计原则做出的一种实验性课程模型,具体到运用中需要根据各个学校资源、教学能力做个性化调整。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短短一个学期的教学不可能透彻地讲出手绘艺术的精妙,更无法培养出一个手绘大师,该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并逐步喜欢上手绘艺术,进而自发地进行创作和创造,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列出的课程模式还存在着种种局限,更多手绘课程设计方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其芳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明.浅述“墙绘”作为项目课程引入中职美术课程的可行性[J].科技视界,2011,10(28):53-54.
【关键词】中师 美术 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7-02
美术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据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很多美术教师不重视鉴赏部分的教学,他们认为美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我则不这样认为,绘画能力是建立在鉴赏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但凡是一个优秀的画家都具备很高的鉴赏水平。因此,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是相当重要的。那么,究竟如何进行中师美术的鉴赏教学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运用比较分析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比较分析法是美术鉴赏教学的常用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例如,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形式美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联系其它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往往很难对作品的形式美进行很好的认识。所以,在教学当中我经常会选择一个类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感受不同美术之间的形式美以及画家是如何经营画面的。比如,《静物》(林风眠作品)这幅画中的玻璃水壶与水中的鱼、画面背景中的橙与绿之间都存在着鲜明的对比,这种鲜明的对比让《静物》这幅画充满着很强的感染力;而《水仙》(潘天寿作品)这幅画中虽然花丛的造型和方向在整体构建上非常和谐,但是我们又看到花丛的大小和位置、水仙叶的交插与题字却又充满变化。通过这两幅美术作品的比较鉴赏,可以有效加深同学们对美术作品形式美的基本认识。
再如,在组织学生对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进行欣赏的时候,同学们往往很难理解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和绘画特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比如,在对《瓶花》(姜布鲁各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我找到了《向日葵》(梵高作品)这幅美术作品与之相对比,虽然两幅作品在题材上极其相似,但是通过对比同学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两幅作品在用笔、造型技法上的差别,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画家的绘画特点和艺术风格。
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比较分析,没有比较分析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就很难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应该精心进行课前预设,给学生安排科学、合理的比较分析对象。只有这样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才可能真正提高。
二、运用演讲辩论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虽然更多的是运用比较分析法进行鉴赏,但是适当地运用演讲辩论法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也是非常必要的。演讲辩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美术课堂氛围,激发同学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演讲辩论法主要是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观点,让各个观点之间产生碰撞,形成一种激烈的辩论氛围。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美术作品中,更多地适用于一些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论的美术作品。
在具体进行课堂组织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同学们明确演讲辩论的主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这一主题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例如,教师可以粗略的谈谈社会上对该美术作品的看法,给同学们短暂的思考时间之后,就可以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对《蒙娜丽莎》(达芬奇作品)这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演讲辩论的方法。世界各地很多艺术家都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感到好奇,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幅美术作品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艺术家们的观点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微笑,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温柔的微笑,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诡异的微笑等等。而对于梦娜丽莎的年龄及身世的猜测就更加的众说纷纭了。可以这样说,《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基于此种情况,学生在演讲辩论的过程中才有话可说、有题可论。大家各自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并试图给自己的观点找到力证和理由。就这样,在学生激烈的辩论当中,无形中完成了对《蒙娜丽莎》这幅旷世作品的鉴赏。比教师单纯的进行教授效果要好很多。
虽然演讲辩论法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很有帮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演讲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演讲和辩论方向上来,让其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只有这样,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探究释疑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我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释疑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自我钻研,让学生在自我钻研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需要精心预设所要提出的问题,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探究方向前进。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呐喊》(蒙克作品)这幅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仅仅简单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蒙克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介绍完之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特点。然后,我在黑板上提出下面这几个问题:第一,作品中所画的是什么?第二,画中所运用的色彩和造型技法有何特点?第三,这幅作品对你的内心有所触动吗?如果有,到底是作品中的哪个方面对你有所触动?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立即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轨道中来。在给学生短暂的思考时间之后,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体会到了生命的压抑,由于无奈才所出的呐喊;有的同学感受到了画中的恐惧感和人性的扭曲;有的同学则看到了单一却对比强烈的色彩……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深感欣慰,看来他们对该幅美术作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又对所提问题的答案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释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品中所反映出的艺术特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程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非常重视,而探究释疑法正是符合了新课程的精神。只要我们合理的、抓准时机的运用探究释疑法,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四、运用多媒体呈现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步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说多媒体的运用为实现中师美术教学目标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学实践亦表明:中师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们也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鉴赏教学,增强美术作品呈现的直观性,激发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兴趣。
例如,在执教《中国民间美术鉴赏》一课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呈现出一组剪纸作品。大家看到这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之后都感觉非常惊奇,赞叹它的精致和美妙。看到大家的表现,我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播放视频:视频中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以娴熟的手法剪纸,一会儿工夫就剪出了很多剪纸作品。此时教室里已经鸦雀无声,大家似乎都被老人精湛的剪纸手法给征服了。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我告诉大家,刚才所呈现的所有作品都是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同学们眼中充满了羡慕。趁此机会,我鼓舞同学们:“既然这位老奶奶年纪这么大都能剪出如此好的作品,只要你们肯努力,就一定也能做到。”最后,我又把剪纸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还与大家欣赏了很多剪纸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对我国的剪纸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热情。鉴赏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整合能够使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通过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应该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五、结语
除了上述教学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相信只要教师肯下功夫,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耿凤贵.高职教育中美术鉴赏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11,(01)
[2]潘汝洁.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思考[J].美术大观,2009,(08)
[3]庄竞夫.多媒体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潜力[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