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小学师德建设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师德建设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师德建设总结

第1篇: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一.学校工作。

1.严格执行每晚的学习制度。要求全体教师按时参加的学习,并记好学习笔记。周一进行政治学习,周二进行教研活动,周三进行业务学习,周四进行教学教研活动。每位教师都能够完成规定的学习笔记。

2.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活动。

本学期,按照中心学校的安排部署,我校进行了师德演讲比赛、国旗下师德宣誓、“四培双带”、学生问卷活动和师德自评、互评等活动,净化了广大教师的思想;每位教师都能用“师心慈、师仪端、师风正、师志坚、师学勤、师业精、师纪严、师德良”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倡导互助教育的“四种精神”,强化“六个意识”,树立了教师的慈母形象,并能积极参加师德建设月的各项活动,我校的全体教师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安全演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雷电、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全逃生技能,本学期组织了安全演练活动二次,从活动效果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另外,学校利用每天放学时间,小结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开家长会和发放公开信,给家长灌输了安全知识,增强了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整改。

⑴开展常规检查。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学校对校舍进行全面的不定期安全检查。学校对电线和教师宿舍、教室进行安全检查。

⑵务实填写各类安全记录。如:学校安全工作教育专项记录、学生缺勤调查登记记录、学生周六、周日活动情况调查记录等。严格执行学生缺勤调查登记制、学生放学护送制、外来人员入校登记制和周六、周日学生校外活动情况调查制。

⑶严格执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

⑷认真做好值班工作,特别是双休日(重大节日)的值班工作,明确值班职责,责任到人,保证了24小时在岗,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5、重新修订了学校的各项制度。使我校的制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易操作化。

二.教导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了教师业务自修工作。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三字一画一话”的安排;加强了“备、说、听、讲、评”五个环节的教研活动,由教导统一组织、检查和指导,使我校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逐步深入。

2、抓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突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进行了四次集体备课、教学笔记研讨和课改问题汇集活动,并完成了课题研究(论文);四月份模范平安二小进行了新教师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走出去、请进来”、“一帮一”、“多帮一”、“同课异构”和听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加强了动态评估检查的力度

为了检查、督促全体教师的各项工作,我们先后四次检查了老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第二课堂、班主任工作等,对广大教师工作中的优点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记录不详细、工作内容少;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流于形式,不深刻地分析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缺点;合作学习缺少引导和科学的分工协作;作业评价方式陈旧、单一,缺少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等。今后,我们还要加强各项工作的阶段性动态评估检查,严格工作纪律,从一点一滴做起,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一切工作井井有条,一切工作一丝不苟。

4、狠抓学生的书写不放松。开学初,学校就把抓学生的书写纳入了教学检查的内容中,要求教师从各科作业书写抓起,在班级中开展了书写评比活动,到目前,学生的书写有了很大的提高,下学期学校将在此项工作上再加大力度,力争使学生的书写达到普遍提高的目的。

5、加强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组织六年级全体教师定期召开六年级阶段总结会议,认真分析考试成绩,认真总结,寻找学科差距,明确指标,加强了优等生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讲求实效;及时汇总了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的办法,部署了复习阶段的任务。

6、学习观摩

①5月7日--16日,派*同志到*参加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及考察学习。

②5月17日--28日,派*同志到*参加由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举办的“*省典型特色名校综合考察活动及教学观摩活动”。

③5月22日--27日,派*同志到*参加由教师报举办的“*”三省的英语教学研讨及教学观摩会。

三、大队辅导员工作

1.“六﹒一”儿童节。我校给学生过了一个愉快而富有意义的节日,使每个孩子体验到了自己节日的快乐,有锅庄表演、广播操比赛、舞蹈比赛、双队表演、彩旗队表演和鼓号队表演,到处都是飞扬的彩旗,到处都是身穿节日服装的孩子,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2.加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经过一学期的要求,我校学生的字体书写规范了,普通话说的比以前流畅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3、学风建设活动。通过学风建设月活动,我校的学风端正了,班风正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

4、学习雷锋活动。通过学习雷锋活动,同学们知道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主动地清理了丹麻街道的垃圾,起到了教育作用。

5、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中,进行了给妈妈一个惊喜、画妈妈、写妈妈和夸妈妈活动,使广大的学生体验到了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四、校园文化建设

1、修补了名人雕塑底座和校门围墙,并在校门围墙和雕塑上书写永久性标语刷。制订并悬挂了校训和校风。

2、清除了校园内的杂草;修剪了花园里的草坪。

3、重新布置了办公室,更换了展板,张贴了“三风”。

4、楼道内悬挂了图文并茂的名人名言;制做了整容镜。

5、重新布置了教室。

五、不足与思考

过去的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工的通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还做得不够,没有使他们真正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与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还极不适应,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

2、制度在配套、落实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3、学校活动场地小,加之体育、艺术器械严重缺乏,严重制约着我校体、卫、艺工作的开展。

4、校本教研还需要加大力度。

5、教学过程的管理不够细致、不够严格。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实现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的完全转变,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加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

3、大力校本培训力度,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第2篇: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3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的设计

1.设计背景

(1)厦门地方资源丰富。厦门自然景观资源以海、岛、山为特色;人文景观资源有万国建筑博物馆、“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通向大海的商业街――中山路、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中华第一圣堂”新街礼拜堂等;地方语言资源有闽南语;民俗文化资源有中秋博饼民俗、畲族送王船民俗等;饮食文化资源以闽菜菜系为主,闽南小吃也负盛名;文化遗产资源有歌仔戏、南音、高甲戏、漆线雕等。

(2)学校所处社区资源丰富。福建省厦门市群惠小学处于厦门市中山路周边,所在的社区中华街道就存在大量的人文遗迹,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厦门古城墙、新街礼拜堂、江夏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阮F锡夕阳寮隐居处遗址、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陈化成故居陈化成祠、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市级涉台文物古迹:台湾公会旧址;已经申报尚未批准的省级文物单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署遗址;此外,还有历史z址、古迹:始建于明代的万寿宫、玉屏书院旧址、小走马路的“古凤凰山”“榕林别墅记” 题刻、买办清末邱延枢公馆、诗人郁达夫和文史学者闻一多居住过的天仙旅社、厦门最早的电影院之一――中华电影院、厦门解放第一天就成为《厦门日报》社的胡文虎永安堂,以及大量的名人故居:陈化成、阮F锡、吕世宜……不胜枚举。

面对这么丰富的地方资源,我们设计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中,一起探寻厦门中山路街巷前世今生等,一起来品味厦门中山路街巷的风情,阅读这些街巷无限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活动目标设计

(1)主题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养成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②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访谈、调查、设计制作、宣传报道等综合能力;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养成与人交流及团队合作的能力。③知识目标:了解厦门中山路街巷的历史、建筑、沿途小吃、人文遗迹、街巷趣名等文化知识。

(2)任务设计参考。①聆听有关专家的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讲座。②观看介绍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的影片。③跟随文史专家实地走访厦门中山路街巷。④品尝厦门中山路上的美食。⑤听一听政府对厦门中山路街巷未来的规划。⑥自制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地图。⑦设计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宣传标语。⑧策划并筹备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推介活动:小组合作设计广告标语、制作推介海报、编写并排演街头行动剧等。⑨担任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义工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

3.课程内容设计(见表1)

4.综合实践活动归属领域(见表2)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的实施

1.适合学生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2.实施建议

(1)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丰富活动课程的实践学习活动。厦门是富有地方特色资源的城市,将地方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

第3篇: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优争先为统领,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教职工中继续开展以“塑党性,铸师魂,创造人民满意学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创新,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中心,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规范教师从业行为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理念先进,素质一流的教师团队。

三、活动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1、学校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活动效率。

2、做到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集中学习与平时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学期保证安排集中学习不少于八次主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3、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分层管理,抓两头带中间,确保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对于工作热情高,爱岗敬业、爱校胜家、爱生如子的教师要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对于性情急躁、工作尚缺乏经验的教师,经常过问、指导、提醒,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4、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过程性管理。

(二)加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1、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全面实质和根本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着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共谋学校的发展。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

2、认真组织学习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规范》的基本内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同时还学习我区法规科规定的法律文件。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习内容,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3、引导全体教师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教师除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进修深造,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4。认真开展“读教育名篇,学习先进理念”活动。以校为单位,于3月20日之前报所选择书目,交总校备查,教师必有所学笔记。

5,。结合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在教师中认真开展好“岗位争先”活动,强化师德教育培养,要树立师德典型,大力宣传校内先进,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动和影响身边的人,大力弘扬正气,让师德优秀的教师扬眉吐气,是全体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大力培养我校重师德和强师德的浓厚氛围。评选2011年教师区先进,评选校区优秀党员。召开师德总结表彰大会。

6。召开辉煌90年党的辉煌历程教师演讲会。

7,开展问卷调查,根据教师的工作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写出学生的反馈意见。

8,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家长开放日要求家长对教师进行评价。写好反馈意见。

四、学习纪律

1、实行校长负责制。

2、考核小组公正、公开、公平地作好考核工作。

3、教导处认真做好师德档案建设工作。

4、教师按要求准时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笔记。

5、认真学习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自觉遵守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考核小组名单

六,时间安排:

3月召开师德总结表彰大会。

3月19日教学开放日

学习人大报告

4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5月;学习法规科规定的法律条文。

6月:召开建党90周年演讲会。

7月:评选区优秀教师及优秀党员。

9月:9月19日教师评价。教学公开日。

10月:学习18大文件。

11月:

1,问卷调查。及对问卷的总结。

第4篇: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师德师风;整体素质;责任感;高尚的人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师德整体状况良好,事业心和责任感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中小学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成长的“领路人”、学习知识的“解惑人”,对中小学生成长影响深远,承载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期望。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的问题:教师爱岗敬业观念有所淡漠,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对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产生了疑惑,表现为向学生推销资料、办补习班、学后班,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要求进步的思想缺乏,在岗位上不积极进取,不注重自身提升,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教师仍存在应试观念,学校管理也将学生成绩与教师教学质量挂钩,师德建设受到冷落和忽视。

以上所述,只是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个别现象,并不是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流。但是教师的整体社会形象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

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新的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此新时期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小学教师不单要将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自身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传授给学生。让正在成长起步阶段的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可以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领会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从而在思想上转变成为教师行为的自觉准则和价值追求,这对于教师师德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重视对教师的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

中小学教师知识、技能、性格,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们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身心发生变化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中小学教师本身思想道德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思想道德的高低,决定着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就是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中小学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起点上,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各个方面的进步与提升。中小学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在思想上和业务能力上共同进步,使教师的师德风范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一是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每年年初制订好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学习后开展必要的研讨和讨论,或者撰写心得体会。做到学前有计划、学后有总结;二是要开展各种样式的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如,开展师德教育讲座、各个学校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树立先进典型进行演讲。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参加省培计划远程培训、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等等,让教师节省学习奔波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到业务学习和教学活动中。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各个学校之间、各个教师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以学生分数评价教学质量的情况。这让基础的中小学教育带有了很强的功利色彩,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取向有些扭曲,喜欢高分学生,排斥低分学生,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影响。要加强师德建设,就要摒弃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这一传统观念,建立以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成长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制度。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共同参与,包括教师的师德表现,学生的思想健康状况、教师教学方法和实施情况。

四、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师德建设要依靠教师思想上的自觉进步和提升,也需要政策规章的约束。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培训制度,严格考察教师的师德情况,把师德教育列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考核指标。同时,把师德建设和教育工作一同列为学校的年终考核内容,定期进行师德检查或有针对性的抽查。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岗位竞聘、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师德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对师德差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

师德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共同的追求。中小学教师要注意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称号。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能在这儿向大家汇报我乡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我感到很荣幸。

教师层层签订教师安全责任状和师德师风承诺书 ,制定了中长期学习目标和规划,有集中学习的计划,有寒暑假分散学习的计划,保证阶段性工作重点突出,使“领导、实施、参与”三个管理层次鲜明,确保师德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听了全国师德模范xx老师的一席报告,的确胜读十年书。她说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对我,都是一次震撼;她的坚韧、她的博爱、她的敬业、她的执着,对我,都是灵魂的洗涤。我感谢张老师,她让我彻底明白了“德高是范”不只是张贴的一支标语,高呼的一句口号;我感谢张老师,她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师德建设不只是开会、宣传、作报告,更要从自我做起,提高素养,以身作则。前一段时期,我们乡就教育局提出的师德建设搞了一系列的活动,初有成效,但不能和xx老师同日而语,在此,我给各位领导、同仁汇报一下,权作总结、自省,也恳请你们能多提宝贵意见,以鞭策我们进步。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教育是这一事业的前沿阵地,教师则是站在前沿阵地上的排头兵。所以,师德不仅是教师自律的准则,也是国家、社会对教师行为的规范要求。教师的师德修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影响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旺。我们也知道,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所以,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模范的师爱形象、高超的知识水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万源之本。今年又是教育局定的师德建设年,因此,我乡以宣传xx同志的先进事迹为载体,以倡议为xx同志捐善款为契机,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讲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树名师”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此,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乡优秀青年教师xx的有关情况。

xx,男,现年xx岁,19xx年参加工作,xx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所教学科成绩曾连续XX年位居全乡前列,受到领导、同事、学生及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XX年,该同志不幸被查出患萎缩性肾炎,随后高额的药费、无情的病魔折磨着他。但他始终牵挂着班里的孩子,从不把自己当作特殊照顾的对象,总是趁星期天和假期住院治疗,不舍得落下一节课。他从不会说什么漂亮的话,但是,他却总爱说大白话:“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干好干坏自己心里最清楚。”更不幸的是,由于长期工作劳累,致使病情恶化,XX年元月份,辅导学生时昏倒在课堂上,被迫送进了医院。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得上班,学生还要考试”。医生郑重地告诉他:“你不能再上班了,必须住院。”随后告诉随行的老父亲,如不及时换肾,后果将不堪设想。“换肾”,高额的医疗费,手术后的排异费用,这对于本已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可是,面对如此鲜活的生命,如此年轻有能力的好老师,我们岂能袖手旁观!为此,中心学校向全乡发出倡议,为xx老师捐款,也借此机会加强我乡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紧密围绕 “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效,四年创名校”的发展目标,明确“一个核心”,注重“两相结合”,坚持“三方到位”,突出“四有亮点”,力争把xx乡各中小学都创建成为“让学生开心,让教师安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倾心”的新名校。

第一,明确“一个核心”

师爱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xx老师以自身的行动,为这句话做出了深层次的诠释。我乡担任班主任工作12年的xx老师,对此也有自己的体会。他很讲究教育艺术,学生在他身边,就像花草一样沐浴在阳光雨露中,他和他的学生谈心都是和颜悦色,充满了对孩子真挚的爱。他认为,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力量。他班级有个男同学,父母在很远的地方打工,住在奶奶家,年迈的老人管他一日三餐都有些困难,更无暇顾及他的学习。这没人管的孩子常逃学,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一天,他又逃学了,xx老师就到处寻找他的踪影,终于在一家网吧把他找了回来。看到xx老师一脸的疲惫和汗水,小家伙吓得像缉捕归案的囚犯一样,低着头等待审判。可出乎意料的是xx老师既没有训斥,也没有惩罚,而是轻声细语地说:“你老是恋着游戏机,学习落下,跟不上班级,老师心里也难过!再说你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又是为了谁呢?以后我看着你写作业吧。”这个学生感动地哭了,他觉得老师比爸妈都可亲,从此,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管住了自己,不再逃课,终于跟上了班级。这就是师爱的力量!

第二,注重“两相结合”

一是表彰和处罚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充分发扬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努力选拔好典型,大力宣传好典型。在良好的氛围下,我乡涌现出周洁然、邵凯、吴香梅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在本学期末,中心学校还将组织评选表彰一批“师德标兵”。在大张旗鼓的树先进,学先进的同时,对凡违反《xx乡师德师风承诺》,或出现过教育教学事故,有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或接到投诉经调查核实的,或被全县通报批评的教师,视其情节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在本年度评先评优及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二是考核和监督相结合。对于“强师能”,中心学校根据个人的实绩、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进行全乡教师统一考核。通过中心学校组织的巡回听课、教师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把握全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其中,学生座谈会、问卷测评教师是考核教师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以课前准备、授课方法、授课效果、作业布置与检查等对教师进行测评。这样,不但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而且也给教师增加了无形的压力。通过强师能,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阶段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使教职工产生更大的内驱力。全乡教师更加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建立了教与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合作关系。

第三,坚持“三方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师德建设是教育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心学校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网络,设立“中心学校校长信箱”,多方面收集师生和家长的意见,进一步改进师德建设;中心学校和各中小学校长、校长和各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层层签订教师安全责任状和师德师风承诺书 ,制定了中长期学习目标和规划,有集中学习的计划,有寒暑假分散学习的计划,保证阶段性工作重点突出,使“领导、实施、参与”三个管理层次鲜明,确保师德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制度到位。良好的师德形象既要靠教育,又要靠制度的约束。因此,中心学校制定出台了《xx乡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师德师风目标管理细则》等。并根据各中小学校实际,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分解为对教师素质和日常行为准则的要求,向全乡教师发出了“以德修己,以德育人,争做师德楷模”的倡议,与教师签订《恪守教师“十条禁令”承诺书》、《恪守教育局“十提倡、十反对”承诺书》等来保证这些要求得以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分析和研讨,并针对有关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三是活动到位。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中心学校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学习新理论,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精神,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围绕诸如“以德修己,以德育人”、“师德为先、行为示范”、“正师风、铸师魂、树师表、育新人”、 “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让学生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师德师风大讨论,并把讨论文稿整理上报中心学校存档。唱响了“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赞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引导全乡师生广泛参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全体师生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四,突出“四有亮点”

亮点一:有声有色。中心学校召开全乡师德建设动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活动,要求各学校要积极搭建师德建设平台,结合本校实际,广泛开展演讲比赛、师德征文、书画比赛和到师德基地参观等形式的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专栏、教育网等宣传正面形象,弘扬师德正气;组织教师开展为师德建设献一计、做一事等活动,在全乡教育系统内形成人人参与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思想。

亮点二:有血有肉。中心学校多次组织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要求全乡每位教师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在集中学习的同时,鼓励教师自学,为他们推荐自学书目。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易久发的《成功一定有办法》等等。这些名人名著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教育实践的理性思考,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指导了他们的实践,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为学校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亮点三:有滋有味。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心学校始终坚持“和谐治校、名师兴校”的教育理念,利用多种形式着力培养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方案,及时稳妥、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选送教师到江苏杨思、山东杜郎口、永城行知园等地参观、学习、培训,鼓励教师自学研修、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另外还努力培养教师钻研教学的自觉性,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从而培养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骨干队伍。

亮点四:有始有终。xx乡中心学校在认真组织师德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师德考核制度,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以德育人、科研兴教”的办学方略,通过师德建设活动,要求全体教师主动自觉地对照自己,认真剖析,整改提高,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师德的健康发展,达到“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教育效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乡教师中形成了中小学教育一盘棋的大教育观,中心学校定期准时对全乡中小学校统一检查、考评,成功组织了全乡中小学全科教学水平测试,全乡中小学生的文化、体质、素养都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群众对xx乡教育教学和教师交口称赞。

第6篇: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反映了师德建设的核心精神。道德是人对生活世界的整体性把握,教师道德是教师对职业生活世界的整体性把握,这种对职业性生活世界的整体把握包含着“道”和“德”两个层面。“道”是指在一定的职业伦理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法则和道德律,是教师群体须共同遵守的要约,是师德建设价值维度的体现;“德”是得“道”,指个体德性,是师德建设的直接指向,在实践意义上说师德建设就是要培养教师的德性;如何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让“道”入“德”和让“德”体“道”,还需要对教师职业生活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就是师德建设的第三个层面“治”,涉及教师道德的管理与运行的制度保障。师德建设中的职业道德规范是“道”的层面,遵循规范伦理的逻辑关系。师德建设需要用规范来过滤和落实教师道德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伦理关系与伦理结构的认知与把握的过程,也是建立教师道德的伦理原理和行为规范体系形成的过程。规范伦理要解决的是应然和实然的问题,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实然是指一种事实状态,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就是要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理想追求和目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行为的操作规则。对比中美两国的教师伦理规范,《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更注重原则和规则的阐释,从不能触碰的底线上来规范教师的行为和教育活动,对教师有着强烈的约束力;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注重理想的追求,从具有榜样作用的示范伦理来要求教师的行为和教育活动,比较空泛和高大,给了教师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对教师的约束力相对较弱。伦理规范既要给人以向上引导,也要给人以做事遵循的原则,还要对行为有约束,能较好地反映道德理想、原则、规则,从这个方面来看,我国教师伦理规范的建设远没有完成,师德建设还要继续着力。教师道德规范是对教师职业关系的和谐调整和整体把握,应反映教师与社会、工作、学生和同侪的四种关系。教师是受社会委托来从事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教师对社会负有培育年轻一代人成长的义务,这是教师首要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存在的前提;其次,教师以怎样的状态来对待社会所托付的这份责任和义务,是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再次,教师在工作中的对象是人,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未成熟的社会成员,师生伦理关系是师德规范的核心要义;教师的工作具有个体性,但是教育工作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的,而是由有着相同理想和信念、有着共通的价值和追求的人一起来进行的,这就涉及每个教师和教师群体的关系,涉及教师一起共事的同侪关系。然而由于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的不同,教师伦理规范对从事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师是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如果是共通的,那这样的教师伦理规范该如何?或者说教师伦理规范在理想层面是共通的,而在原则和规则层面教师伦理规范又该如何有针对性?当前,我国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而针对学前教师和大学教师则没有明确的针对性的规范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是宏观,显得不具体,是一种高标准要求的示范性伦理规范,具有追求的意义,但缺乏对教师的底线要求,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操作性指导意义不强,人为解读的空间很大,反而成了悬在教师头上的一纸条文,教师人人都知道甚至会背诵,但是具体怎么做不仅在认识上模糊,在具体操作上也感到迷茫。[1]教师道德规范是教师群体应该认同和遵守的。教师身份是教师个体的职业规定性,教师伦理规范既是标定教师群体的资格,也是与其他群体的边界划分,为教师在认同的方向上提供了一个总的框架。教师个体在对群体认同时会将这个群体的伦理规范作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以使自己和群体保持同一性。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共同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体现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反映教师共同体的精神面貌,教师道德规范的制定应有广大教师的参与和讨论,理应是一种教师群体的契约,达成契约的过程也是教师对其伦理规范进行判断、价值选择和逐步认同的过程,这样形成的伦理规范才能获得教师群体认同,才能深化到教师的个体,使其由内向外自觉地履行教师的伦理义务,保证教师行为在共同意志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尺度下进行。

二、德性:师德建设的个体实践

师德建设中的教师德性养成是“德”的层面,关乎教师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德性在希腊语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亦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在当代,德性是个中性词,指主体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的稳定的特征的状态。麦金太尔将德性看作是个人品格和道德能力,德性意味着人对卓越的追求。人都有追求内在卓越的渴望,即“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人能够成为人的自觉表现。德性是人自身的一种品质,表现为一定的德目,如仁爱、诚实、宽容、勇敢、公正、平等、自由、正义等。德性具有实践的品性,是自我努力完成的实践过程,是实践的产物。教师德性是一种职业品性,不是天赋的,而是一个生成过程,是教师自我职业人生的道德追求,是在后天的教育活动中,经过师德教化、道德实践和教师个人的德性修炼逐渐养成的,是教师个人德性与职业德性要求相结合的内在品质。教师德性的内容包括对职业的爱、责任、良心、公正、义务、幸福、人格等。德性的修炼和养成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不懈追求,既能塑造教师自身内在的教育人格,还能作为一种道德力量,成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师德建设要引领教师德性的养成。教师德性的养成既是师德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师德建设的归宿,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这是因为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由教师参与完成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都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仅如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还要扮演多种角色,担负教育责任,这些活动都能受到来自教师德性的影响。教师在满足职业体面生活的前提下,如何加强精神的追求和理想的追求,做一名怎样的教师以及如何做一个有德性的教师,需要师德建设给出一个明确的价值引导和回答,指出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师德建设引领教师德性的养成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确立师德榜样和媒体宣传来进行。政策历来具有导向和指引的作用,作为人们的行动指南,提出行为要奔向的明确目标,我国已在多项教育政策中提出了对教师的德性要求;师德榜样的树立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楷模,直接为教师德性养成起到示范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体发达的网络社会,信息传播具有快速、高效和覆盖面宽的特点,运用媒介宣扬教师应有的德性是师德建设不可缺失的手段。师德建设要为教师德性修炼提供实践平台。教师德性以个体的德性为底色,教师德性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教师德性修炼既是教师德性的一个内在品性,也是教师德性养成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德性修炼离不开教师工作的具体情境,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完成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道德性实践,具有内在的道德规定性,教师的教育实践承载着特定的社会价值,具有明确的意图性,置于一定的道德框架之内,这样才能达成教育目标,释放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德性修炼不具有外显特征,内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是在教育行动中的领悟、反思和提升。教师德性修炼的实践性决定了师德建设不能脱离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常规的教育实践为教师德性的养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师德建设要为教师德性修炼提供由专家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研修实践工作坊,为教师德性修炼提供讲解、答疑和策略上的支持;组织成立基于伙伴关系的德性修炼共同体,由家长、教师、管理者和相关人士参加共同组成的德性修炼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学习和分享德性修炼的体验和感悟,共同承担教师道德发展的责任;还要为教师成立德性修炼的网络互动平台,供教师发表德性修炼过程中的经验、反思总结和修炼成果,促进教师德性的生成和完善。

三、制度:师德建设的管理保障

第7篇: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一、加强师德学习,不断提升师德素养。

1、落实“双学”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学习。我校首先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使全体教职工不断增加学习的紧迫感、使命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道德规范和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我校教师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做到了两个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学习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其次我校结合教育管理年的工作重点,以“双学”为载体,认真开展向优秀教师刘溥生、先进学校思黄中学学习的活动,选准突破口,突出实效性,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反思自我,切实将教育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教师们在活动中写笔记,谈感想,写体会,促进了师德师风向良好的方面提升。

2、建立健全促进学习的工作机制。我校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学习纳入师德考核和绩效考核之中,制定了《盘龙二小教师师德行为十不准》、《盘龙二小教师十禁语》,通过评比、检查、小组讨论、大会交流、等手段实现了教师善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实践,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工作中我校加大检查力度,通过日常工作、专题调研、社会反映、教师座谈、演讲等方式来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师德建设的紧迫感。

二、开展师德承诺,全面规范师德行为。

1、开展师德承诺活动。今年师德活动的重点我校放在师德承诺活动上。在2009年4月,我校教师签订承诺书,向学校、学生、学生家长、社会承诺师德行为,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承诺,关爱学生,廉洁从教,坚决抵制体罚学生、有偿家教、以教谋私等行为,争做人民满意教师。在学校的高度重视、精心安排下,全体教职工规范自己的行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用爱的心灵陶冶学生、用爱的眼光关注学生、用爱的语言激励学生,彻底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训斥、挖苦学生等现象的发生。转变了班主任工作方式,改变了用批评、训斥的方法管理班级的做法,使教师切实关爱每一位学生。受到了社会、学生、家长的赞誉。

2、加大师德集体培养力度,进一步发挥骨干辐射作用。我校以“教书育人示范岗”的创建为契机,不断加强师德骨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带动教师整体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三、开展师德评议,讲求师德建设实效。

第8篇: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师德建设 内涵 重要性 措施

一、师德的内涵

何谓师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幼儿教师从事启蒙教育,面对学龄前儿童,要怀着崇高的热情和爱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启迪“美好”人生。以师德为最底线要求自己,以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在人生起跑线画上清晰而端正的一笔!

二、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幼儿教师师德素质的需求更迫切。只有积极培养热爱幼儿、甘为幼教事业献身的教师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对于提高广大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园风的需要

幼儿园作为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场所,良好的教风和园风尤为重要。第一,教师道德比从事其他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幼儿教师的语言、教态、行为、举止自然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给孩子打上深刻的铬印。教师的教风、幼儿的学风构建起一个幼儿园的园风,并反作用于教师和幼儿。第二,幼儿教师的道德实践活动方面,比其它职业更具有强烈的典范性。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严于师表,处处以身作则。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影响力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因此,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以师德建设带动整体队伍的提高,以师德推进教师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学风、教风,促进幼儿园良好园风的形成。

3.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幼儿教师忠于职守的需要

任何职业都要求有职业道德,忠于职守是现代社会公认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按幼儿教师职业的规范、规则和要求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地干好本职工作。

综上所述,加强新时期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教队伍,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三、如何加强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

1.提高待遇,创造师德推进的宏观环境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们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挚爱与追求,表现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自豪和责任感的强弱。当社会以物质的、精神的形态充分肯定幼儿教师劳动的作用,确立该职业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越地位时,才会激发和保护她们敬业、乐观的精神。因此,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师创造的物质待遇、社会地位及其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现实状况,是制约幼儿教师师德水平整体提高的决定因素。

2.弘扬先进,推进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实施师德精品工程,树立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师德典范,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行有标尺,形成唯德是尚、见贤思齐的崇德氛围。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强者升、弱者帮”的教学管理模式。另外,还要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作风,以师徒结对活动为载体,促进保教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良好师风逐步树立,逐步形成教师以教书为己任,以育人为天职,安教、乐教、勤教、善教的良好师德风尚。

3.丰富载体,营造积极和谐的师德氛围

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依托多方式、多途径才不至于流于空谈,流于形式。因此,幼儿园可通过以下载体进行师德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根据教育形势,结合本园实际,确定本学期师德建设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请进来: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做师德专题学术报告;走出去: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4.加强监督,完善公平有效的考核机制

师德建设既要有自律又要有他律,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不断提高。首先,幼儿园必须建立内部师德考核机制。其次,幼儿园要听取家长意见,接纳家长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5.职业认同,促进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满意度、职业倦怠感水平和工作压力。作为管理者,应有的放矢的、潜移默化的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教师发自内心的职业认同感,从而促进教师责任心、进取心的提升。

6.加强修养,树立新时期教师行为规范

新时期对教育的高标准,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目标。幼儿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热爱幼儿、勤于学习、自强不息,还要活泼健康、举止文明、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幼儿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幼儿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身教重于言传,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幼儿。

另外,在教育工作当中,幼儿教师要善于总结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教育行为、教育技巧。

7.让爱同行,促进师德建设的核心升华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对于幼儿对新生活的适应起关键作用,教师的爱心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易于将对父母的依恋,转化为对爱他的教师的信赖和依恋,因此,师爱对于幼儿生活的适应,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可谓是幼儿生活有效的转化剂、滋润剂。

拥抱,是一种亲密接触,是心灵真情的表露,是爱心火花的迸发,是师爱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教师的拥抱、教师的爱,都会如同蜂蜜般沁入孩子心田。拥抱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使他们从心里认识教师,接纳教师,依恋教师。教师投入的一个鼓励的拥抱、由衷的赞赏,会大大促进幼儿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因此,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敬业精神的核心,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是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教师职业的灵魂。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总之,良好的师德,对于教育发展、国家振兴是一种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力。所以,每个教师都要认真领会师德内涵,紧紧把握师德灵魂,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纯洁儿童的赤诚之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师德建设总结范文

在美国中小学开设已近百年,涵盖历史、地理、公民与政府、经济、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在美国K-1(2幼儿园至12年级)教育阶段,社会科是学校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课程载体。与其他学科相比,社会科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更加多样,包括教导的角色(信息的获得与知识的掌握)、思考的角色(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情感的角色(情感、伦理与价值观的形成)。社会科教师的“专业品性”以及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更容易对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的形成及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社会科教师的“专业品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NCATE与美国社会科教育领域最大的专业组织——“美国社会科全国委员会”(简称NCSS)协作制定了专门的《社会科教师全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学科知识标准和教学策略标准两个维度规定了社会科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专业品性。根据《标准》提出的有效社会科教学的几点原则,将社会科教师的“专业品性”列举如下:

1.以价值观传递为首要目标

社会科的诞生是基于满足民主生活以及大批新移民美国化的需要,社会科教育的基本目的即塑造美国社会的合格公民,以意识形态目标为核心,培养学生树立爱国、节俭、诚实、平等、公正、自由等价值观。《标准》规定,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策略中需要体现出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道德维度,解决争议性问题,关注反思共同利益,为社会价值观的应用提供平台,对相关社会问题做出基于价值观的决策;使学生意识到事物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及其复杂性,在行动过程中,考虑到对个人和不同群体的利弊,形成与民主社会政治观念相一致的合理立场。同时,将价值观教育的理念进行跨学科整合,如对于“平等”这一价值观,可以体现为性别平等、选举平等、种族平等、教育平等、经济平等等诸多方面,通过跨学科整合,将其蕴含在历史学、公民学、经济学等各个社会科教育的分支中,实现立体化和全方位的价值观教育。

2.以提升公民意识和促进政治参与为主要任务

社会科教学承载着为美国社会培养“好公民”的教育任务。“好公民”不只是品质高尚的道德人,还应该是对美国社会有所贡献的政治人、社会人、经济人。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促进其积极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是社会科教学的关键所在。《标准》提出,社会科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将社会、历史、哲学、法律、政策等方面的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其具有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意识。同时,“对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保持敏锐,具有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知识、技能、信仰、价值观、态度和有效的社会、政治行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参与社区生活、公共生活、政治生活时,有效地利用公民知识和参与技能,真正践行美国价值观。

3.以培养学生反思、批判、合作等精神品质为重点

社会科教学除直接的知识传授、全方位的价值观渗透外,精神品质的培养也是达到社会科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中,反思、批判、合作精神是学生未来成为积极参与的公民所必备的精神品质。《标准》提出,社会科教师应成为“不断反思的教育实践者和终身学习者”,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以及“自身对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反思和调整,能够反思在教学实践和策略中体现出的价值观”。此外,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和现实问题的批判性思维一直是美国教育的重要目标,社会科亦不例外,“鼓励探究性思考,使教学更具挑战性”。学生只有提出质疑,接受不同观点,才能创造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标准》也主张“社会科教师和学生、家庭、同事、社区协同合作,具备与其建立积极关系的职业领导力”,并将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品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4.以创设尊重、全纳、真实的教学环境为支撑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依赖一定的外部因素,由于社会科教育的特殊性,创设尊重、包容、真实的教学环境意义更为重大,能为社会科教育功能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条件。《标准》要求,社会科教师要“尊重自身的教师角色以及作为学校社区成员的角色,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尊重学生的想法,形成合理的论证,而不是不假思索、不负责任地提出观点;尊重和关怀学生个体和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以及一切合理的立场和观点”。此外,社会科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并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向学生直接提供、解释相关知识”。社会科教学尤其注重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实际的行为表现,基于真实情境进行社会科教学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标准》中的“专业品性”以学科知识、教学策略为基础,是教师信念与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为有效的社会科教学服务。这些内容往往会影响到学生政治参与、人际交往、道德养成、信仰建立等多方面内容的形成。因此,对社会科教师专业品性的制定和研究得到了美国政府、教师专业组织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二、对我国师德建设的启示

通过对《标准》中的“专业品性”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师德建设的实际,可以从中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追求更高层次的职业素养,提升师德建设的目标站位。《标准》中的“专业品性”不同于伦理层面和道德意义上的师德规范,它强调教师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含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自主性、专业素养以及独特的专业精神,从而确保课程和教学的有效性。师德规范的内容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底线伦理规定,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心学生等,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遵守这些伦理规范还不足以成为一名“好教师”。“好教师”还应当把教师道德的理论标准与教育实践结合,将内在的态度、价值、信念等外化为日常的工作表现和行为倾向,即具备“专业品性”,在交往中感染和熏陶学生,真正体现为师之德。我国在一系列关于教师标准的文件中将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划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就其内容来看,更注重教师的个人道德修为,即师德规范,而非更高层次的“专业品性”。近年来,为推动师德建设,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旨在解决目前我国师德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通过分析“专业品性”的内涵,启示我们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应提出更高的目标站位,不仅要守住“红线”,还应让教师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第二,制定特定教师群体的专业标准,提高师德建设的可操作性。NCATE在《教师教育机构鉴定的专业标准》中提出所有教师要遵循的总体标准的同时,还根据不同教育学段,如早期儿童教育、小学教育、初等教育、特殊教育、超常教育、环境教育,以及不同学科,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科、计算机科学、技术、体育、外语等,与各专业协会合作,制定了体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特点的具体专业标准,《标准》即为其中之一。为使这一标准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实施,NCSS还特别制定了两个配套标准——《社会科教师职初培训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机构社会科教师指导培训手册》,形成了完整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提出了更为细化的“专业品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有根据不同学段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但鲜有针对某一学科教师的标准,学科性的教师专业标准通常由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代替,而学科的课程标准主要强调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缺乏对教师“专业品性”的直接关注。针对通用教师标准对“专业品性”的规定相对泛化的问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借鉴美国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做法和经验,制定体现学科特色的教师专业标准,进而整合学科课程标准、师德规范和通用教师标准中对“专业品性”的规定,提高师德建设的可操作性。

第三,建立多维度的评估机制,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有效的评估机制是保证教师质量的关键。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估不应该只局限于评判教师是否遵循了师德规范所提出的最低标准,还应该在职业道德基础之上,对其在教学中的实际行为表现,即是否具备了适当的“专业品性”进行衡量。同时,教师的“专业品性”与知识、技能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根据杜威的观点,“品性”这一人类品质是可以通过教学经验进行培养的,是可以被习得和发展的。教师发展知识和技能去满足学生的需求时,“专业品性”随之得到深化。因而,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起包括“专业品性”在内的多维度的评估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对于“专业品性”的不断反思和终身学习,对“品性”的发展和教师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标准》是教师专业标准,同时也是评估标准,其中包含了专门的评估准则和要素,地方和各类学校颁布的教师标准中也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师教育评价措施和评估体系,对于教师的评估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我国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相关教师标准和师德规范作为队伍建设、教师管理、教师培养培训、自身发展的依据,还应将其作为考评的依据,同时建立起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