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管理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学管理原理;工作效率;管理方式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93
一、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一)基本原则。第一,对人的劳动的每种要素规定一种科学的方法,制定一定标准并取代之前的经验法则;第二,精心地挑选员工,并进行培养,使其成为优秀者;第三,管理者要时常帮助和关注员工,给优秀的员工加以奖励;第四,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在工作和责任方面是均分的,两者要达到亲密友好地合作。
(二)基本内容。第一,工作效率和工作定额管理。对员工的实际生产率进行实验和判定,制定合理的工作额度,将高效率的动作保留,改善或去除无用的动作,从而使得生产率提高;第二,科学的选择员工。选择一流的员工,再将其培训成更加优秀的员工;第三,管理标准化。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以及作业环境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第四,激励性工资制度。对那些在符合标准的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定额或者超出工作定额的员工,给予较高的奖励;相反,如果员工没有达到要求,那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并发放一张“黄牌”进行警告。
二、影院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操作方式不标准,影响检票的效率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他们并没有掌握正确、快速撕电影票的方法。众所周知,电影的票上面有一个自带的印痕,连接着主票和票据。但是一些新入职的人员并不能够合理的运用好这个印痕。第二,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较少,交流也比较少。一方面体现管理者对员工的培训比较少:对于一些新入职的员工,管理者往往就是简单地叮嘱一下影城各种相关制度,将员工的工作内容陈述一番,就让员工上岗工作。缺乏系统、严谨的培训与教学内容,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慌乱、出错的现象。另一方面,上级领导传达的工作内容,原本需要与管理者与员工一起完成,而管理者直接将工作任务推给了下面的员工。第三,员工对待工作不认真,有偷懒的现象产生。我工作的影城规定在影城的放映区内,检票口要求一名员工负责检票、广播电影开演信息;一名员工负责在通道里面发放3D眼镜和机动、一名员工负责电影的放映。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影城规定检票口处必须一直有员工把守。也就是说,在检票口的员工必须时刻坚守阵地,除非一些特殊情况,否则不可以擅自离岗。相比较而言,在通道内的员工的工作就相对自由一些。在播放2D电影的时候,是不需要另一名员工发放3D眼镜的。所以就在这种情况下,给了一些在通道里面工作的的员工偷懒的机会,有人就会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后场的休息室休息。第四,影城的鼓励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于兼职人员来说,工资待遇是1个小时9元钱,这与很多影城相比,的确少了一点。影城确实也有这方面的奖励,但是不够完善,经理给的承诺是可以免费看电影,但是前提是当你工作的足够优秀的时候。在这里所提到的“足够优秀”就是一个比较模棱两可的概念,怎样的表现才算是优秀?经理并没有说清楚,也就直接导致了奖励机制的模糊和漏洞的存在。
三、相关建议
第一,纠正操作方式,提高检票效率。首先沿着压痕折这一下,然后双手分别握住电影票的两端,同时撕扯,以此取代自上而下一点点撕票据。对于这个,管理者可以亲自或者找优秀的员工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演示和讲解,这样有助于新员工加深对正确操作方式的印象。第二,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我认为管理者首先应该做到“亲民”,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同时,作为管理者,要时刻观察员工的动向,随时提出关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在新员工的培训方面,不能马虎。要提前做好严谨、系统的培训内容,强调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一来,新员工们就不会因为一些突发的状况而变得惊慌失措。对于上级领导下发的任务,更要与下面的员工一起合作完成,不要把自己单独摘出来,要与自己的员工同享福共患难。第三,培养员工勤劳、敬业的工作态度。对于员工偷懒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人员的失职。作为管理人员要做好对员工工作的督察和教育,要做到定期的查岗。对于情况严重的,要加以一定程度的惩罚,比如扣除一定数量的工资或者直接开除等。第四,改善奖励与鼓励机制,将标准具体化、系统化。我建议影城应该制定出详细的的指标,制定出优秀员工的评价标准。这样一来,当管理者在奖励某位员工的时候,其他员工也可以根据优秀员工的标准来进行监督,这样也就避免了一些非议的产生,有利于促进这个团队的稳定与团结。同时所有的员工也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进行自我监督,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关键词]职业发展;高职;管理学;课程;改革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具备企业管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管理素养。根据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培养管理素质与专业技能并举的高职理工科学生是现代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在理工类专业开设“管理学原理”基础素质类平台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又一新举措。但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发现,文科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气氛活跃。理工科类学生对该课程认同度低,认为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甚至出现管理学“无用论”等现象。因此,亟待对理工科类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研究与改革。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目前关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颇丰。对于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探讨主要包括以学生全面参与为主,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沙盘实训、学年论文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2]以及通过师生双方不断的反思和辩论过程实现“合悟”效果的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3]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游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4-5]以往的研究都从教学出发探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通过借鉴现有管理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成果,在对高职管理学原理多年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面向职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根据理工科类学生就业的特点,尤其是职业发展需求的特点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授课质量,以期为高职理工科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高职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对管理学知识的需求分析
高职理工科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生产加工、操作类岗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一线工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等过程。在不同的职业阶段,所需要的管理学知识也会有所不同(图1)。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具体指工厂里的班组长、小组长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传达上级计划、指示,直接分配每一个成员的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随时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解答下属提出的问题,反映下属的要求。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计划能否落实,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对基层管理者的技术操作能力及驭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管理职能中,基层管理者需要掌握组织和控制等管理理论及方法。中层管理者处于组织架构的中层位置,是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桥梁,具有多重角色的特点。中层管理者在上级面前是命令的执行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在下级面前是计划的制定者,需要统筹部门的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同时,还需要与其他部门经理之间互相沟通、配合。中层管理者所需要的素质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些素质是每一位中层管理者所必须的:如主动性、执行力、关注细节、影响力、培养他人的能力、带领团队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长期的调查显示,多重角色、身心疲惫、沟通障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层管理者,已经影响了广大中层管理者的正常工作。因此,中层管理者需要掌握领导、沟通和协调等管理学知识。高层管理者位于层级组织的最高层,他们需要面向更长期的未来考虑问题,需要关心一般环境的发展趋势,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作为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计划、决策和组织环境分析等管理学知识。
三、面向职业发展需求的理工科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对高职理工科类学生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管理学知识需求的分析,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设计授课内容。授课内容主要以科学管理、组织职能、控制职能、领导、沟通、计划、竞争战略分析等七个模块为主,具体见一下分析。作为一线工人需要了解和熟悉科学管理相关的知识。尤其是企业生产中优秀的企业的具体实践。因此,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科学管理逐步展开。首先,介绍泰勒的科学管理。提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很多管理者都会产生出一种过时的印象,但从实践角度看,它的教义和技术仍然支配着当今的工作设计。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西方管理科学的诞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其次,介绍福特的生产方式,尤其是流水线生产的产生和“8小时工作+高工资”的薪酬体系改革;最后,介绍丰田生产方式。当丰田喜一郎开始研制汽车时,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早已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企业。当美国还沉浸在福特模式带来的喜悦中时,1971年的石油危机让美国的汽车产业遭受日本汽车的重挫,日本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呈爆炸式增长,丰田TPS生产方式也引起了美国制造业的震惊,震撼性地冲击了美国人的“福特生产方式”。美国人在震惊之余,开始反思和学习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作为基层管理者需要组织和控制职能等知识。组织职能重点讲解组织的定义和作用、组织的基本原则,重点分析各种组织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讲解部门区分和人员选拔。控制职能重点讲解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类型、基本控制方法的运用,控制过程的工作步骤和相互关系。作为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需要掌握领导、沟通和协调等管理学知识。领导职能重点讲解领导工作的内容、工作过程、优秀领导者的素质、领导学基本理论、领导力法则等。沟通能力是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各项职业活动与他人顺利进行沟通交流奠定基础,也是管理者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沟通能力教学内容包括沟通的重要性、倾听、说服、拒绝与冲突处理、交谈技巧、工作中的沟通、等教学内容,选取以职场中的实际案例为主,贴近职场实际。作为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计划和组织环境分析、竞争战略等管理学知识。计划的授课内容包括计划的七要素、计划的“三步曲”和计划的常用方法等。竞争战略中侧重讲解战略制定过程中的组织内外环境分析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内容。在教学组织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视频资料、管理案例分析、管理实战演练等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积极主要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以增加学生的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管理素养为主。在有限的课时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中“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管理学地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增辉.角色扮演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1,(4).
[2]苏娴.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3]刘岚,欧军明.基于“合悟原理”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学研究,2011,(5).
[4]朱元双.游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关键词] 高职 课程 教学研究
《管理学原理》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该课程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实践性较强。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管理的理念、管理的能力和管理的素质。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不断改革中发展,《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广大教师认真地去探讨和解决。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独具高职特色的课程培养目标尚未完全形成
《管理学原理》是大学、高职和中职三个学历层次管理类专业和相关专业必开的一门课程。有些高职教师认为,本科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多年积淀形成的,完全可以套用,结果不加思索,“拿来”就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带有明显普通本科教育的特征,理论知识重视有余,实践技能训练不足,而这恰恰与高职的培养目标背离。还有些高职教师仍没有摆脱中专教育的模式,沿用了中专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显然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课程教学理念不够科学和完善
一是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而多数教师侧重于管理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管理方法的传授,缺乏对管理理念的培养和管理技能的训练。二是课时分配不尽科学。《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和完整,大多数教师将80%的课时用来讲解理论知识,留20%甚至更少的学时用于实践。这种课时分配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管理的理论重于实践”、“科学多于艺术”。三是教师偏重于教材内容的单向传授,缺少师生双向交流,很难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启发下能动性地学习,也不容易使学生体会到 “管理的灵魂是创新,管理的价值在于实践”。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互动性差
重传授、轻参与,重分析、轻综合,重知识的记忆、轻能力的培养, 重终结性考试、轻形成性考核,仍是《管理学原理》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变成了“举例法”;“讨论法”缺少恰到好处的点评,有的甚至简化为提问法,等等。教学方法的不够灵活,使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填鸭式”、“满堂灌”更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4.教师的教学创新不够
一是许多教师早已习惯于传统教育的模式,满足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灌注式教学方法;二是该课程的教师完全脱产到一线实践的机会很少;三是该课程的教师与非常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平台还不健全。这使得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受到很大限制,教师也难于进行教学创新。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教育教学体系尚不完善
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办学的时间短,基础条件较差,底蕴不足。既没有现成的国内经验可以套用,又没有与之相似的国外经验可以照搬,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去总结、去修改、去完善。因此,与高职教育自身发展不协调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更是如此。《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依然主要是学理论知识,多是在本科或中专教材的基础上做一些“加法和减法”,使得针对性和应用性都不强。
2.高职院校摆脱中专教育的羁绊还需要一个过程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有长期的中专办学历史,带有较深的中职教育痕迹。而教学模式和课程建设等教学方面的变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教师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所以,用中专教学的经验指导高职的课程和教学在一定时期内还存在。
3.教师群体还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高职特色教学的需要
从教师来源上来看,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来源于原来的中专学校,教学中带来较为明显的中职教育教学特色;少数教师属于近年来新招聘的教师,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理论水平较强,教学中带有明显的大学特色。
从教师创新上来看,高职院校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大多不愿意为教学改革付出更多的成本和承担更多的风险。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他们担心改变传统的模式会在专业水平、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也担心学生的不适应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从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来看,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方法选用上缺乏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另外,教师中的研究群体还很不成熟。
4.教学改革中的政策激励不到位
一所学校的强弱大小,靠的是人才,是教师。人才靠的是培养和激励,有效地培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于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目前的高职教改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教师的培养缺乏长期的师资培训规划,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1.进一步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明确《管理学原理》课程授予学生的是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种心智技能的训练。这种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仅仅依靠理论记忆、经验指导、实践操作就能达到,更多的是在体验中融汇、实践中领悟、思考中创新。其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完全服从并服务于“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实训课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组织进行,由学生来评定成绩,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再次,对于管理者而言,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很重要。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表现的空间,讲解完重点难点后,让学生提问、讨论、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交流或研讨,引导着学生去思考,鼓励着学生去质疑、创新。
2.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管理学原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的差异性,精心选取教材,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一是在知识体系的基本完整下讲究重点突出,在理论够用下突出技能本位。二是在内容安排上应尽量减少高层战略管理的内容,注重中基层管理中所涉及的管理实务与技能。三是将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并设置于相应的管理情景中,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置身于情景中训练技能。四是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实用性和前瞻性。五是根据各专业未来岗位的差异来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对于该课程内容的要求。
3.改革教法,实现教法多样化、教学互动化
《管理学原理》课程应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可以说,传统教学法仍然是《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在理论的运用或技能的训练中要借助情景模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它们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来源于管理实践活动,所以要重视和加强该课程的实训教学,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将复杂、抽象的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去感悟和从事管理实践活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
结合高职院校管理学师资队伍现状及教学发展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引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企业和管理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二是给教师创造提升理论水平、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平台;三是树立“以师为本,因师而治”的管理哲学,把教师当作“人才”来尊重和相信,而不是视其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源或完成教育任务的工具;四是制订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监督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五是制订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考评标准和奖惩制度,使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5.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评估的标准更多的是关注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培养适应社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积极引导学生内外兼修,塑造自我。
结束语
总之,《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打造“双师”团队,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等措施和手段,达到既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风儒.管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朱中华.高校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J].教育学术月刊,2009(7).
[4]余霞.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2).
[5]崔德明.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本质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9(11).
[6]舒醒.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
对药品管理程序分布,以及严格的操作程序环节管理,我认为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药品入库
药品购进入库是关键环节。在药品验收入库时,供货商不得随意进入仓库合格区内;验收药品时,购药计划应有主管领导和采购人员签字,必须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验收入库应根据药品采购计划表及供货商的送货单据,随货同行,严格核对验收药品名、数量、质量等。值得一提的是:新的科技领域在购进药品、验收、入库这一管理系统环节上开发研制了“医院药品验收记录管理系统”软件[1],该软件能详细记录药品各项相关数据,为监督和追踪药品应用的全程质量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查询数据源,具有结构清晰、系统性强、编译速度快等特点,其程序使用Delphi 5.0编程[2],数据库平台选用SQL Server 7.0,其中,SQL Server使用一种结构化的查询语言,是应用于大、中型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软件[3]。我们作为药品管理中的一员,应积极给领导建议献策,没有此现代设备的努力想办法购买。这样可以严格地控制药品的质量。
药品的管理
特殊药品的管理:特殊药品是指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药品管理法》规定上述药品实行特殊的管理办法。
品:只限于医疗、教学、科研需要。品的采购、保管、调配、使用必须按照《品管理办法》执行。
:一类每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二类每方不超过7日常用量,实行专柜保管。一类药品需逐日登记消耗,定期检查、定期盘点,处方保存两年备查。
医疗用毒性药品:毒性药品的收购、供应、使用,必须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执行,必须建立保管、验收、领发、使用核对制度,由中级以上药师负责保管,专柜加锁,专账登记。
其他非医疗毒性试剂药品:非医疗性毒性试剂药品的管理使用应以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双人保管、专账登记调入与使用,调配毒性试剂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称量、配液需双人复核实行双签字。所有毒性试剂配制单都应保存2年备查。
普通药品的管理:保管员对入库药品进行科学合理储存,库存药品按性质、剂型分大类,再按药理作用系统存放,分区分类,标识明确要做到一目了然。注意药品要求,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需避光的药品注意放在非光照处。
药品的拨出
药品出库必须根据领药票据,认真掌握“先进先出,后进后出”,“近期先发,后期后发”的原则,按排号先后顺序、效期时间分发,药品拨出时间必须准确无误,并正确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替,严格执行复核查对制度,详细点收、双方签字,坚决不错发错漏一种药品。
讨 论
增强药品管理意识,规范工作操作程序是今后医疗药品管理工作的趋势。提高零距离、渗透人性化服务是“药学服务”中的内容。药库管理人员应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把药品的进、存、使用关,在加强药品管理意识形态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药品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意识,规范自己的工作操作程序为提高现代化医院整体药品管理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新平,蔡荣凯.医院药品验收记录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中国药房,2003,14(6):343-344.
一、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学校管理可以分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搞好了,教师就会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做扎实。为此,我们经过全体教师的充分讨论制定出了备课制度、上课制度、辅导制度、作业批改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细则等各项制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每期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出本学期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和个人工作计划,使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在计划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领导带头,勤于落实
各项制度的制定只是给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而工作做的好与差,工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这就需要我们对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改进,以便使工作做的更好。如果工作只布置不落实就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形成只刮风不下雨的感觉,长此以往,工作就会疲沓,就会停止不前。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值周领导坚持查课制度,对教师的上课、办公、辅导实行抽查,一是督促没有按时办公的教师积极办公,二是对缺课的教师查明原因,及时调整科目,保证教室有学生就有教师。对查课记录实行周统计、月公布,对擅自调课和无辜缺课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实行处罚,保证了正常教学的进行。
2、对教师的教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实行月月清。每月末各教研组长把教研组内人员的教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听课、评课、教学反思交到教导处,由教导处进行检查,根据常规检查细则进行量化评分后计入检查记录期末核实的依据,发现应付现象立即退回,发现个别问题马上通知本人,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
3、对教师的计划、总结、试卷分析等实行定时检查公布,发现应付和没有上交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进行改正和补交。
4、对学生作业进行定期检查,每次检查做到有记录、有总结、有通报,对优秀作业进行公开表扬,对存在的不足进行通报批评。
5、包办领导实行推门听课制,并将情况进入常规评定,大力改善办公环境,积极推行集体办公和集体备课制度。
三、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我校积极开展教师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对工作的热爱,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每一次的校内和校外培训后我们都要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心得交流会,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工作实际畅说欲言,谈思路、提建议,给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提高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勇气,也为我们搞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深入研究,勇于探索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时间,向课堂要质量,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教研组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教科研中心,负责教师备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工作,要求同学科教师分年级成立备课小组,群策群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组定时听课、定时评课,认真研究每一节课中存在得与失及改进方法,在教研组定时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学校领导除了参加本教研组的听课外还实行了推门听课,随时评课。我们认为领导走进课堂,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取得发言权,发挥肯定、鼓励先进,督促与鞭策后进的作用;有利于形成适度的“紧张”气氛,教师“紧张”起来,才会有学生课堂上的“紧张”,也才会有高效的课堂;领导走进课堂有力促进了课后评议时各抒己见、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有利于促使同级同学科教师形成课前共同探讨商议、课后一起讨论总结的良好风气,从而在客观上达到了以听评课促集体备课的目的。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工作中虽然说有制度,有落实,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不够高,在完成学校分给的工作时还有一种应付心理,抄袭教案、抄袭教学反思的现象屡禁不止,个别领导在进行各项工作检查中还存在爱面子等情绪,在落实实际工作中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新课程的推进举步维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存在很大距离,低效课堂现象仍然存在,面向全体,分层次教学做的还很不到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等工作还有待于加强和改进,还需要不断探索。今后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职业的幸福感和责任感,不断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2、根据学校实际和上级要求,借鉴先进学校管理经验,民主讨论,领导决策,使制度更加细致,工作中领导带头,身先士卒,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并对工作及时总结。
3、深入探索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生活丰富化,培养兴趣,发展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5、认真抓好九年级的毕业工作,利用心理健康讲座,个别谈话等形式,使学生正确面对中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4日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被安排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普通知识和一般原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人才的培养标准也越来越高,以及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和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如今大一学生大多是90后,授课对象的特性在发生变化,使得《管理学原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明显落后,教学效果显著不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故而一方面在学习前人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化、单一化,缺乏实践教学。大多独立学院在讲授本门课程时,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把握,讲解《管理学原理》时,主要以黑板和粉笔为媒体,以课堂面授为主,由于教学条件较差,未引入诸如多媒体、视频、场景模拟等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以抽象理论为主,缺少必要的启发式教育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就业反馈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全面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传统的仅仅是高分多证的学生。然而,这门课过于偏重于理论讲授,结合理论的校内外实践教学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课程考核方法上形式单一,有的学校全部是闭卷考核学生,部分学校采用闭卷笔试和平时成绩的形式考核学生。在闭卷考试内容上缺乏创意,好多高校的考试题目中仍然以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等抽象而缺乏活力的题目为主,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最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作为高校教师,讲授课程是其重要的工作,了解授课对象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了解授课对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现今90后是大学的主力军,其有着80后大学生的共性,但是也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凸显为:第一,追求个性。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造就了这一代人敢于释放个性的一面,他们思维活跃,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乐于表现;第二,学习观务实。90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主要是基于现如今的社会现实,学习的目标也相对务实,他们把学习的内容和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也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性,促使他们对与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手段感兴趣;第三,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90后学生习惯于一遇到问题,不动脑筋思考,直接去网络上寻找答案,这些学生往往感到离开了网络很多事情都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学生则不喜欢看书,满足于了解网络上面的一些知识片段,不重视系统知识结构的构建及高效学习方法的养成。所以,网络一方面可能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禁锢了他们的创新,削弱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独立学院填补了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种办学类型之间的应用型本科层次高校的空缺,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就应努力在这种“挡”之中找寻答案。这样看来,独立学院应该敏锐地捕捉到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对弱势,而这种弱势恰恰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上注重管理学基础概念、原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较为抽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
作为基础课程,这门课通常安排在大一上,这门课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的特点,即学生从高中对管理专业课一无所知的状态过渡到熟悉了解的阶段,尤其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授课模式上如何突出“应用型”就显得尤为关键。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新思路
传统教授管理学课程是老师从理论角度教授书本知识,后期案例教学引入管理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引入后就被广泛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真正按照案例教学法的要求组织教学,存在许多困难,如教学资源不足,案例讨论不充分,学生对案例理解不充分、参与度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使得案例教学有时候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故而在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尝试过的方法,并且也是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管理游戏。管理游戏是企业培训和管理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采取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将管理游戏运用于教学中,使它成为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男女互动的环节,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自我探索,最后自我总结,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运用时,教师需要创设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将参与的学生按照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管理经营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时,加入管理游戏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理论学习的实践体会,深化理论本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领导”与“沟通”内容时,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传球游戏,教学效果较好。传球游戏可以在教室讲台进行,大约5~7人一组,每组传一只小球。要求小球在小组内传递,球不能传给自己相邻的组员,每个组员至少一次接到球,球最后传回发球者手中,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小组获胜。小组中需要有一个人领导团队讨论商量,并指挥协作,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其目的是考察学生的领导、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围绕任务展开游戏时,对领导、沟通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会“三思而后行”,并不急于动手,而是结合游戏规则,根据队员的人数,确定最佳传球方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接受领导指挥,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取得竞赛的好成绩。而对该部分内容理解不够的学生,往往手忙脚乱,各自为阵,竞赛时处于下风。竞赛后,需要教师巧妙地总结,使完成较好的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同时激发完成不好的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更用心地学习。
总之,通过学生间这种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分享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它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就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常讨论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与90后学生渴望交流的特点相契合的。但在讨论之前,选好讨论的主题是很关键的。结合《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过渡性特点,笔者选择的讨论主题主要包括这样的两类:一是经验分享类的主题,这类主题主要用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即首先让学生分享一些实际经验,然后让他们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引导他们对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比如,笔者在讲决策过程的时候,先让几个学生来分享一下自己印象深刻的或重大的决策事件,然后让他们总结出这几个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共同点。在讲到领导者特质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们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领导,及为什么喜欢他,以引导他们对优秀领导者特质的总结;二是在将知识向纵深引申时,让学生开动脑筋分享一下自己的分析思路,讨论一下其可行性。比如,在讲到激励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讨论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和临时工。在采用这种方法时,笔者认为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在学生发言时,要求教师和其他同学能专注倾听,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引导他们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简要复述讨论过的观点,把争论的本质问题理清楚,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这两种方法应用后,教学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学生对管理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学习关于管理类方面的书籍,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范启东.四川省工科院校“90后”大学生学习观的调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关键词]学员队 科学管理 武警院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军校教育观念和模式的转变,近年来,军校学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军校学员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新形势,学员队的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开拓,要在目标、内容、结构、方法、态度、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管理人的目的。
一、在管理目标上,要实现由“管住人”向“育好人”升华
作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在学员队全面推开,但一些学员队仍然存在把管理工作单纯看成是“内务卫生、纪律作风、不出事故、考试过关”的思维偏差,把管理目标简单的定位在“管住人、不出事”上,对学员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严格的界定,试图通过人为的外力作用把学员封闭在校园内,建立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军事真空,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对封闭式管理本意的曲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军事院校的中心任务。学员队管理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学员成人成才上,在打牢学员思想政治基础、提高学员学习训练质量上用真功、求实效。学员队的管理工作在实行强制因素的同时,更要强调教育在先、约束在后,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把管理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搞好管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学员队管理工作“育好人”的准确目标定位。
二、在管理内容上,要实现由“行为管理”向“心理管理、思想管理”拓展
目前,学员队在日常管理中都比较注重用条令条例规范学员的言行,在这方面的惩戒力度也比较大,这对培养学员的条例条令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作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把管理内容仅仅局限于此,那么势必会形成管理工作重外在形式、轻内在表现的不良局面,最终只能管住行为管不住心,治标不治本,这就是一些所谓的放心学员出现意想不到违纪问题的原因所在。对此,在管理中还应特别重视对学员心理和思想的管理,及时发现动向、掌握规律,靠对学员心理的疏导、思想的诱导来引发其在行为上的改变,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启发,达到学员管理工作的标本兼治的最佳效果。
三、在管理结构上,要实现由“板块式”管理向“多点控制式”管理调整
在我们的学员队中,对学员在时间、空间的管控上仍然存在过于呆板的问题,要求学员无论干什么都要保持一致,以牺牲学员个性为代价来换取片面的整齐划一,使学员的管理呈现“板块式”的“标准格局”。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员兴趣、爱好、智力和能力的充分发展,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为此,努力适应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在培养和教导学员自我管理意识、增加管理控制点、发挥实习骨干作用等方面多下功夫,逐步实现以学员自我管理为主的“多点控制式管理”。比如开展二课堂活动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出小组长,规定培养特长人才的实现和目标要求,如何组织可由学员自行确定;军体训练可以按级实施,依据各科训练考核成绩,按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进行分级编组,规定不同的训练强度和标准,这样可以发挥单位时间的最佳训练效益。
四、在管理方法上,要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
有的学员队,队干部的管理方法几年如一日,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扑面而来的今天,如果一味片面强调依靠经验,势必会造成管理工作在低效率、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的不良局面。适应知识经济和科技强军的新形势,在管理实践中,应大胆吸收借鉴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运筹学、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应用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管理等新方法,不断增加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和缜密性,提高管理教育的实效性和艺术性。
五、在管理态度上,要实现由“家长式”管理向“平等交流式”管理转变
学员代职实习是培养学员的创新素质、提高学员按纲建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各学员队普遍开展得比较好,但仍有些学员队干部在学员代职实习中存在“家长式”的越俎代庖的行为。认为自己管理越细、越具体,越能体现责任心。于是工作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习骨干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事实上,学员队干部与实习骨干在确立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种“平等交流式”的朋友关系。干部要放权力、放架子,鼓励实习骨干放开胆子、放开步子,给他们出路子、竖梯子、出点子,压担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力资源理念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8-0038-01
一、新型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适应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自“人事部门”被正式纳入到组织结构中来,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逐渐变得更加广泛和富有战略意义。在早期“人事”首先是指主管人员的雇佣和解雇、薪酬管理,以及制定福利规划。随着人才测试和面试技术的专业化转变,人事部门在雇员甄别、培训和晋升方面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事”到“人力”,并非只是一字之差,其实际蕴涵着工作理念、行为方式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相一致,当前的干部人事工作要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地位,必须坚持科学人才观和人力资源理念,重视人才智力资源。这样才能促进人才成长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人才活力的竞相迸发,从而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新型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战略眼光
人力资源的中心任务是为战略方面提供一系列有意义的服务。全球化加剧的人才竞争不断将人力资源置于强国战略规划的突出地位,总书记强调:“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不断地适应人才强国战略。
三、新型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
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四项基本的专业技能,即掌握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商业能力、领导才干和学习能力。人力资源专业知识是指在雇员甄选、培训、薪酬领域中的传统知识与技能。在这些传统技能的应用上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能力适用的选聘原则。在人才的选聘上,坚持能力适用、结构合理的原则,不求最佳者,不搞清一色,对人力资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适用,再者是合理,在人才配置方面,实行高、中、低的梯队结构,比较合理,容易协调和配合,减少内耗。
二是坚持以赋予发展机会作为用人策略的原则。现代人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专业技术机构人才素质普遍比较高,许多人希望实现自我的价值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能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借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国著名的名牌企业联想集团就是以企业的发展机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他们提出的“用权力激励人的成本最低”的用人理念,实质上就是迎合人才自我实现的追求,只有为其提供用武之地,并以此凝集大批能人,才能够创造出辉煌业绩。
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商业能力的要求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在创造生产效益方面的作用。把人力资源作为投资对象,通过教育,提高劳动力质量,从而促进科技革命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医院管理体系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212-02
医院承担着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光荣任务,医疗卫生行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不断关注。医院必须准确全面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在社会大环境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知道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医院整体和谐发展,是医院管理者不断研究的重要问题,下面主要从医院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医院管理制度方面
没有完整的制度体系,就没有团结的组织,若要在管理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方能实现“零缺陷管理”的目标,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让犯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就要合理协调各系统合作,这就需要明确各体系的权利与责任,各系统的工作和管理能够与医院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就要已科学发展观为理念,以完善的工作制度来要求医院员工的行为,实现每个员工都有一个专门的工作标准,做到奖励和处罚都有制度依据。
例如,近年来医院普遍存在支出管理混乱的情况,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及时推出了“医院行政费用管理条例”,包括发票管理、车辆使用管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等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及时对管理漏洞进行修正。据统计,该条例的颁布,从制度系统中完全抑制虚开发票,铺张浪费的违纪行为,医院工作人员都非常拥护。
2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建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样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医院管理整个过程中,对员工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出发点,只有坚持科学的医院队伍管理,是实现医院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医院之间的竞争,关键是各学科人才的储备与竞争。医院管理者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措施有以下方面。
2.1 全面提高医院职工素质
作为医院应该定期举办科技知识和学术研讨会,为员工进行常用技能培训,以帮助员工实现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创新,使每个员工都能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获得社会与广大患者的信任。
2.2 对各学科骨干人员进行科学培养选拔
医院应该从岗位级、工资标准、学术经费、培养交流等方面对学科的骨干与带头人进行政策扶持,积极培养与选拔各学科带头人,培养技术专家队伍,坚持尊重知识,激励人才的优秀传统,充分调动医院各骨干人才的工作热情,确保医院的绩效考核能落实到位,实现多劳多得,用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激励全体员工,让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总而言之,现代经济社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要在医疗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进步,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更新管理理念,就要以发展吸引人才,用制度激励人才,用感情感动人才,方能让医院稳步发展。
3提高医护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医院管理工作若想进一步提升与发展,也就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这是医院经营业绩不断更新,持续不断的最主要源泉。要提高医院治疗领域的质量,树立医院重质量、关爱患者的形象,就必须重点关注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对护理体系的质量也要严加管理,只有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技能素质,方能从根源上杜绝医疗事件的产生。
4以患者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
当前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各个医院的竞争点也逐渐从单独医疗技术水平延伸到医疗技术与服务的多重竞争。作为医院员工都要具备“和谐服务,视患者如亲人”的理念,医院员工要懂得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去看问题,积极帮助有顾虑的患者。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这才是深入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最好措施。
在这方面,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的要求,从小事做起,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服务程序,提高医疗环境,方便患者看病,具体的措施有:强化导医功能,优化诊断和治疗程序,加强临床指导,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突出宣传患者就诊的流程图,使患者对价格,收费一目了然,同时成立患者服务处,对诊断证明的管理工作,实现就诊清单打印一站式服务,日常实施无假日医院,方便病人随时就诊,医疗技术部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报告,节省病人的时间,采取以上措施,对提高医院的社会信誉,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有着积极意义。
5打造医院文化,铸造医院品牌
理念系统的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是现代意识与医院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的宣传,以自身为表率的促进作用,率先带领医院员工进行工作作风的转变,方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大趋势,并逐渐在医院形成特有风格和自身文化。医院的核心文化概念应提取先进的文化精髓,避免过于书本化,防止文化口号的大而空,文化标语也不要片面追求华丽的词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医院的自身发展和医院的文化形成,打造出适合医院自身的文化体系,才能让文化在医院扎根发展,避免了运动化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