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亲家庭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方法 关爱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学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意识的变化,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学校中的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在教育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单亲家庭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心态和行为习惯跟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区别,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总结这十多年来班级工作实践,我把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类,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第一类多疑偏激型
很多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学习凭兴趣,成绩上不去,和同学相处不好,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有时候还产生对立情绪,我带过的06春电商班里有个叫刘明燕的女生,父母离异后她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但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后妈又生了个女儿后,她父亲对她的关注少了许多,她开始仇视她的后妈,总怀疑后妈挑唆她父亲对她不再关心,连带她也想法报复她父亲,她常以各种理由向家里撒谎,找同学冒充家长签字骗老师,又向家长谎称买学习资料要钱,开学时学费也向家里多报骗家长钱。
第二类自卑内向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比例不小。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不顺心、家庭境况也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对孩子无法给予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没有朋友,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没有活力。很典型的一个例子,08电商的何翠,母亲去世后,父亲靠打工辛苦拉扯她和弟弟长大,家境十分困难,她平时在班上默默无闻,成绩中等偏下,不跟其他同学交往,基本没有朋友。一次同学无意中问起为什么她注册表不填母亲信息,她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她独自在座位上哭了,其他同学怎么问也不说话。
第三类霸道散漫型
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千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06春季班有个学生王立,父母离异后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对其过于溺爱,他平时常迟到,旷课,老师找家长了解情况配合教育时,他母亲一味包庇,一次体育课,同学们都到操场上课,他独自溜回教室翻别人抽屉偷钱,被抓住后还一脸不在乎的神情。
以上三种类型是单亲家庭学生中较为典型的问题行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认为要做有效的教育工作,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手段。对于这几种类型,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类多疑偏激型,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比如在对刘明燕同学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她,以免刺激她。即使有时她做得非常不对,必须当着全班同学批评时,我也会特别注意措辞,就事论事,绝不对她进行人格上的伤害。这样一来,既让她感觉到老师对她充分的尊重,又使她体会到老师对他和大家是一视同仁的,同时我又教育她与同学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久而久之,她开始融入集体,不再偏激地对待人和事,对家长和同学也会体谅和宽容了。
第二类自卑内向型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故此,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我在对待何翠同学时,就经常采取鼓励表扬的做法,只要她自己跟自己比有一点进步,就肯定她,关注她,常到宿舍跟她聊聊天,谈谈心,对她身上的毛病,不要求期望能立即改正,也不要给她泼冷水,以免她压力过大,自信心不够足,成功感会减少,抑郁又会袭击她。对待她需要用多点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让她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她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各项工作,发挥她的特长,让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对于家庭的变故,引导她理智地看待,不要过多沉溺悲伤,最重要的是将来自己生活的路自己要走好。使她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消除忧郁心情,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她开始主动要求担任班干,为班级工作,在老师的鼓励下,她越做越好,成为了老师的好帮手,同时也培养她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
第三类霸道散漫型,要辅以严格要求。对这类单亲家庭学生,耐心细致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对于犯错误的王立同学,我经常对他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我找来他家长一起配合教育,对他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对理想、前途的认识,还经常给他介绍与他有同样命运,但自强奋进、积极向上的先进事迹,使他从中受到教育,同时我也积极寻找他的优点,并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放过每一次表扬的机会,提高他的积极性,让他朝好的方向发展。
学生的世界是单纯的,因为单纯,就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学生的生活应是幸福的,而幸福之源是快乐。呵护,是凭着爱;快乐是源于爱。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有能爱人,进而才会被人爱、享受爱。这种爱虽说平淡,但却是滋润学生心灵成长的雨露,是温暖学生生命历程的阳光。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而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火热而真诚的心。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教会学生感受爱、明白爱、学会爱,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培养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平等友爱、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宽容谦逊的思想品质,以刷新和敞亮他们的视野。
单亲家庭的学生是无辜的,他们虽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他们的思想行为应得到理解和体谅,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单亲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要有爱,教师的爱是很重要的,建立师生间的感情桥梁,让这些学生感觉老师象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自己,才能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日后走上社会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徐学莹,教育学新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有关教育专家忧虑地指出,父母的离异是威胁当代青少年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因素,给下一代的教育带来许多诸多不利。我们也认为,单亲家庭必然使教育环境存在着缺损,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其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深化研究”课题组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了调研,并纳入课题组研究的范围。
一、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和行为表征及诱因
单亲家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经受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磨难,同时由于受到家庭分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心理上极易出现失衡,并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虽然这些学生并不是表现出明显的诸如心理疾病等精神症状,但我们还是发现,他们与一般的学生相比,心理及行为上还是显现出一些异常的表征。调研结果显示,作为中学生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的残缺,父爱或母爱的缺乏,他们往往表现出孤僻忧虑、敏感多疑、低沉自闭、偏执自卑的性格,在正常的交往中对别人经常会产生不满的情绪,甚至敌意。
心理上的这些异常表征,主要是单亲家庭教育环境的诱因造成的结果。单亲家庭在解体之前,可能早就有一种压抑、紧张的环境伴随着孩子成长。父母之间的猜忌、诋毁、吵闹、辱骂,对孩子本来清纯的心理进行着长期的潜在的侵害,甚至有的父母会将愤怒波及到孩子的身上。在失去安全和快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身心正处在发育过程中的孩子,其心理必然受到消极的影响,极易形成偏差的性格,产生不良的情绪。
由于单亲家庭的特殊性,许多单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呈现极端化。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家长会以过度的溺爱作为对孩子情感上的补偿;因对离异方的怨愤或生活的压力等因素,家长又会过度的放任、厌弃孩子。极端化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的性格、情感的发展非正常化,严重者甚至产生性格扭曲、心理变态。
此外,社会诱因不容忽视。
单亲家庭在社会大环境中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单亲家庭毕竟不是当前社会家庭格局中的正常单位,自然与社会的主流存在着不融合。作为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孩子,在承受不住社会压力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形成的人格倾向,其行为表现在不易与他人交往,猜疑、戒备、忌妒、仇恨他人,常因小事和他人发生矛盾,用攻击或破坏来宣泄内心对社会的不满,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资料显示,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格障碍率达到11.76%,是正常双亲家庭的5.9倍。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确实是当今社会,尤其是学校尤为重视的大问题。采取科学的教育策略,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矫正其心理上、行为上的偏差,特别是强化与单亲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沟通,对单亲家庭教育进行帮扶,势在必行。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构成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的缺陷和行为上的偏差,诱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更有单亲家庭自身教育环境的影响。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同时对单亲家庭教育开展科学的帮扶,是学校教育的义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我认为,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首先应是关爱,各个层面、无微不至的关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内心深处单亲家庭留下的心理阴影。学校教育要时刻关注他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把他们作为重点辅导对象,用心理上的,拉近与他们心灵之间的情感距离,使他们感受到学校里的温暖,交往中的真情;汩汩关爱的甘霖流淌在他们忧虑失望的心田,可以融化心理的障碍,将他们从孤僻自卑的心理黑洞中拉出来。
敏感、脆弱、自闭,甚至不满、敌意等异常心理源自家庭的破碎和双亲的离异,家庭的变故不应该由孩子去承受,他们幼稚的心理也承受不起。要谨慎看待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的敏感、脆弱、自闭,学校教育中切不可刺激他们心灵深处家庭变故给他们留下的伤痛。充满爱心和友情的集体活动,可以让他们体验人与人之间温暖真诚、充满信任的交往,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异常。
当然,面临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的诸多障碍,还需要专职心理学教师,通过心理学意义上的咨询、辅导,来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困惑,缓解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不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异常的表征,其诱因并非出自其自身。学校教育去帮扶单亲家庭的教育,提升其科学层面十分关键。因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究其实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家长将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孩子。由于单亲家庭的家长角色的特殊性,可以说,其教育的科学层面,就成为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学校要帮扶单亲家庭营造安全、愉快的家庭氛围。在安全、愉快的家庭氛围中生活,孩子的心理能得到良好发展;反之,则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甚至心理障碍。学校要帮扶单亲家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告诫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中“度”的把握,极度的溺爱和放纵,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态度。虽然家庭出现了无奈的变故,但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正常的教育环境。
学校要及时指出单亲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那些缺乏教育科学的引导、脱离社会发展的要求,违背孩子发育的规律的种种做法,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手段,诸如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机会等等。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生活环境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其对社会、对他人、对人生都有其特别的感受,心理上出现一些异常,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处在一个“心理失衡期”,学校教育应该关注他们,和家庭教育联手,帮助他们调适心理,度过“心理失衡期”,恢复心理的常态。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出现偏差的表现为:1、抑郁孤独,少言寡语。由于父母之间婚姻的破裂,孩子由其中一方抚养,孩子感觉父母已经不爱自己,尤其是父母一方重组家庭后,表现出来的孤独感,很难融合。在学校甚至表现出:对同学冷谈,不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的抑郁心理现象。2、放任自我,叛逆粗暴: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心理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表现为:行为懒惰、放任自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斥喝其问题时还会出现叛逆粗暴的现象。3、怯懦自卑、狭隘自私。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缺陷,常常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一个人,甚至有觉得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悲伤和自卑的色彩。
第一,家庭原因。父母的争吵、打骂,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稍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这样的家庭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无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击因而变得孤僻、性格忧郁、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无进取心。
第二,社会原因。社会上极少数坏人的教唆、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封建愚昧落后的社会现象,对于单亲家庭子女心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更有吸引力,在他们孤独的心灵深处看来,社会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老师”:电视机、录像机、游戏机等“老师”,比讲台前的老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校、家庭又缺乏及时地教育,学生就容易被这些消极的东西所影响和感染,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抵触学校的正确教育,在学习上、品行上越来越差,这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单亲家庭子女心的社会原因。
第三,学校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能一分为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讲课不照顾水平,使他们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的缺点错误更加发展,最终成为“双差生”。有的教师动辄埋怨家长,使家长不愿接近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这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的学校原因。
第四,自身原因。以上三方面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而成为差生的外部原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形成道德品质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但它们必须通过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起作用。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原因,还在于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由于受家庭影响,一般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在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实际上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正确的观念不能占上风,所以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又往往会使学生在采取不良行动时产生方便、自然,甚至舒适的情绪体验,因而又成为实现类似不良行为的内部动力。如抄作业、旷课、不做作业、打电子游戏、偷东西等。这些习惯一但多次重复巩固以后,要想一时来转变,困难是比较大的。
第一,调正自我情绪和心态。单亲家长因为夫妻恩怨总是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所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调整自我情绪和心态,不要将夫妻之间的恩怨转移到孩子身上。一般情况独自带孩子的一方总是千方百计阻扰对方接近孩子,甚至诋毁对方,损害对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有的孩子做错事情,单亲家长就会把怨恨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些都是对孩子身心的伤害。也有个别单亲家长因为家庭离异的关系对于孩子负有内疚感,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愿望,甚至有“赎罪”的心理。这样无条件的迁就会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不会体谅别人的孩子,甚至会导致他们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二,在解决家庭内部的问题的同时,单亲家庭的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处理好孩子与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单亲孩子比较不合群,所以家长可以求助孩子的班主任,请班主任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或者鼓励孩子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多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活动。
第三,单亲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也不能够过于溺爱。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承担家庭责任,给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用一个坚强的外表引导孩子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
父母离异是大家的选择。已为现实的情况下,更是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多为孩子着想,不要把负面的情绪带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即使分开但还是很爱他的。
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在学校,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比较偏激,然而学校的关注度又不够高。所以学校教师在培养单亲家庭子女的自尊心时,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一,要引导健全家庭的学生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让健全家庭的学生更多去关心关爱身边单亲家庭的同学,让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变大。那么单亲家庭子女感觉收到尊重后,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变强,成绩也会提高!第二,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或者安排一些任务,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独自完成,让他们有目标激励,有荣誉感,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逐渐建立自己的梦想和理想。第三,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要多家访、多联系。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时机要选准,如可利用“家长开放日”、“
劳动技能大赛”、“六·一儿童节”等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与活动。不但让单亲家长与孩子共同比赛,增进家庭的团结协作氛围,还可共同了解孩子在学校、在校外的一些活动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谈话一定要慎重,对孩子的评价要让家长充满信心、看到希望。争取家长最大限度的配合,正确引导家长,不要把自己负面的情绪带给孩子,启发家长为子女作表率。对那些对子女不负责任,学习生活上不管理的家长,要通过学校发动居委会、行政机关给予帮助教育,让他们承担起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认知自我就是不但在思想上可以正确的评估自己,同时可以准确的感受到自己。1、从他人看自我。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个体正是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评价中,从认识他人与他人比较来反观自己、了解认识自己的。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受他人评价的影响,父母老师同伴等对个体的看法态度评价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2、从自我看我。即通过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考察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评价自我。通过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客观地剖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和言行,有助于修正完善自我认知。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心,让孩子吐露真心,积极鼓励青少年用写日记的方式经常反省自己,不断剖析和矫正自己的心理。
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人都会从不同方面影响单亲家庭孩子。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让他们在我们身上能够看到自我的不足,自我的缺陷。也要通过一些心理活动启发孩子能够看清真正的自我,让他们知道自身错误的存在,从而改变自我,纠正错误的心理。
自卑是单亲家庭孩子自我意识在自我体验方面的偏差,所以矫正单亲家庭孩子自我体验的偏差,就要激发其适度的自尊心和自信性。第一,老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是学生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各项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的场合下。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有时候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第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学习和生活当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信心,如果屡次失败就会挫落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为单亲家庭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非常重要!第三,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要善于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相互理解与信任彼此尊重与关心,这种和谐的环境氛围无疑有利于单亲家庭孩子自尊心的培养与激发。
一、以温暖的关怀开启单亲家庭学生的心扉
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家庭的管教或亲情的,对社会、学校容易产生消极的抗拒心理。其不良的心理特征表现在:1.性格方面:大多较孤僻,自卑懦弱,自甘落后。2.学习方面:表现为态度不积极,视学习为苦差事,极其被动,不愿竞争,怕吃苦。3.情绪与情感:情绪不稳定,时常忧愁,又不愿将自己的心扉打开让别人了解他的家庭,因此交往中表现出暴躁的性格,让人难以接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较为淡薄,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自己、对未来没有信心,缺乏积极上进的精神。4.意志品质:自我调节能力差,自觉性、自制力不强,不能遵守纪律。事实上,他们内心深处很想改变自己,但由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故时而会“旧病复发”,自卑感不断增强,陷入恶性循环,进而自暴自弃。 班主任在从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对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倍加关怀,以温情开启他们紧闭的心扉。单亲孩子对外界往往存在较大的防范心理,班主任首先应以坦诚的态度引导他们,打开他们心灵的窗口。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一些正常家庭的同学所没遇到的问题,老师必须进行细心的观察,发现他们生活上的难题并帮助解决,如文具是否够用、生活用品是否及时添置、经济上有没有困难等。特别是他们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所变化,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观察细微,适时进行指导,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顺利通过这一成长阶段,使其在老师与同学的爱心下健康成长。教师对心理特殊学生的关爱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对单亲家庭的学生也是如此。马卡连柯说:“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应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广泛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待心理特殊的学生,包括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关心他们,在他们有思想问题时及时疏导,同时创造一个和睦融洽、互相关心的环境,使这些心理特殊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那份爱心。关爱单亲家庭的学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要以友爱的班风弥补单亲家庭学生情感的缺失。
研究表明,单亲孩子容易成为情感缺陷型的个体,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使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集体的关爱的补偿。但另一方面,由于单亲孩子自卑的防范性心理,他们比一般孩子情感更脆弱,同学间的一些歧视性话语对单亲孩子的伤害更大。有调查表明,75%的单亲学生怀疑过老师和同学不喜欢自己。因此,班主任应努力营造良好友爱的班风,让单亲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中。要在班中形成大家都来关爱单亲同学的风气,教导学生不要挖苦、讽刺单亲同学,并且委派热情外向的同学与单亲学生组成结对学习伙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阳光。
二、以家庭作为教育转化单亲家庭学生的突破口
教育单亲学生,不仅需要老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但现在单亲家庭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陷入教育的误区。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放任自流型,疏于管教,孩子沾染上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二是过分溺爱型,对孩子千依百顺,孩子个性逐渐变得自大狭隘。单亲学生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亟待关注。我们在教育单亲学生时应以家庭作为切入点,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教育学生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专门到他们家做家访,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出现这种家庭状况深表同情和理解,和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要求家长们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打骂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单亲家庭中同样也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因此而过分溺爱孩子。要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在家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孩子外,还要与孩子谈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耐心细致,不怕反复
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环境特殊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反复,因此我们必须有耐心,发现反复,不能简单批评,更不能放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应该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轮的心灵。"因此,对单亲家庭的学生我们必须多加关心,多加观察,多加引导,多加鼓励,多加肯定。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41―01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在社会上也随之增多。单亲学生教育已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已达到 上千万个。在现实生活中,因父母长期两地分居而造成的“单亲”家庭也有不少。另外,近些年来,许多农村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孩子常年留守在家,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家庭也成了实际的特殊家庭。
社会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父爱和母爱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在单亲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学生往往背负着超重的父爱或母爱,往往走向极端,步入误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单亲学生家庭教育误区作简要分析。
一、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学生身上,在吃、穿、玩、用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也就是说对学生施给过多的感情,这叫做感情过剩。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学生走上问题之路的温床。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支持者、护送者。
二、金钱教育
单亲家庭的父(母)亲,为了弥补自己对学生感情上的过失与不足,毫不吝啬地将大把的钞票塞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在用钱方面的需要。实际上,父(母)的这种行为,使学生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这严重地影响他们正常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学生从小养成好逸恶劳、大吃大喝的习惯,导致学生走上失败的道路。
三、暴力教育
暴力与虐待在单亲家庭中经常发生。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22.13%。最常见的是离异夫妻一方对子女所进行的。发生暴力和虐待的原因大致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由婚姻破裂,受子女的拖累,经济上发生拮据而发生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子女施以暴力和虐待。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学生,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自责性,脾气暴躁,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学生性格内向是普遍现象,还常常伴随有很强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将随着时空的转移与变换,发泄到学校和社会上,对他人进行“报复”,仇视一切,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顺之事,容易走极端。
四、 “圈地”式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奥托曾经做过“感觉隔离试验”。这种试验就是把一个人放在完全与外界信息隔离的房间里,经过几个小时,便发现此人会产生幻觉。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发现此人神经失常,精神崩溃。这个实验告诉人们,人需要与外界接触,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从中增长见识,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圈地”式教育,通俗的说,就是把学生活动的场地严格地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减少或断绝与周围学生的交往、接触。有的单亲家庭干脆把孩子长期关在家里,不允许与附近的邻居学生交往,更不允许与已离异的父(母)亲来往。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本来就缺少父(母)爱,心中积淀着许多痛苦,需要与同伴交往。美国著名学者奥托提醒我们:“把一个人与世隔绝,是现在能够采用的最严厉的刑法”。对学生实行“圈地”式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应有权利的剥夺,是家庭最不仁义的表现。
五、 “放羊”式的教育
【关键词】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爱心抚慰;树立自信;家庭联系
职业学校学生有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精神空虚、前途渺茫;把过剩的精力放在“人际交往”上;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学生的价值观偏向模糊、摇摆、模棱两可,自我意识不够健全等特点。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原因之一是他们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班里45名学生,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单亲家庭。这项数据表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确实很大,以至于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导致不爱学习,自暴自弃,染上很多不良习惯,结交社会上一些小混混,成天沉迷网络,甚至早恋。
这些孩子他们内心深处缺乏爱,他们觉得父母离异之后,没人会爱护自己了,家庭破碎了,他们的心也随之支离破碎。于是,他们会用一些特别的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来待人处事。下面来列举一二:
有一个学生来自江苏徐州,她父母在她小学时候就离异了,她跟着她爸爸一起生活,高中三年成绩一直良好,可是就在高考前一个星期,她决定不参加高考,家人再三劝导无果,她与高考擦肩而过。后来,她来到了我们学校就读,成绩也不错,学习也很认真,但是她宿舍的同学反映她行为很不平常,例如:她每天傍晚6:30就上床休息了,凌晨2-3点起床上网,其他同学都进入梦乡了,她却忙于键盘敲敲打打;她还有一洁癖,洗完澡后,如果其他同学和她一起聊天,出去吃饭,她第一句话就会问:“你今天洗澡了吗?”很遗憾,这个同学在我们学校就读了1年半就辍学了。辍学前,她没和任何人提起,如果我知道,我肯定会劝说她留下来,给她加油鼓劲,让她完成自己的学业。
还有一个学生,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开学后一个月,我发现她心情压抑,情绪低沉,课后找她谈话,一开始她啥都不说,后来慢慢开导,她终于吐露心声,原来她父母在闹离婚,她感到很无助,很迷茫,甚至说她以后不会结婚,因为觉得没意思。我建议她找父亲谈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父亲回心转意,回到这个家庭里来,并同时教她做好桥梁和剂的作用,有空多组织家庭旅游,聚餐等活动,让父母彼此间增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家庭和睦。半年后再见她,觉得她阳光焕发,询问家庭情况,她说父母基本和好了,这真是个好消息,祝福他们。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如何来教育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呢?
一、用爱心,抚慰受伤的心灵
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们平时要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积极地同他们谈心,走进他们的心灵,在思想和情感上多交流,让他们随时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信任。1.发挥班集体的关爱作用。如安排成绩好、守纪律的同学与其同桌,另外,通过电话、家访、嘱托同伴帮助他们度过安全、愉快、有意义的节假日等等。2.多与他们母亲(或父亲)进行沟通、交流,让残缺的家庭给孩子充分的。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除了家庭的爱,还有其他很多珍贵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将爱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向他们,让他们这棵受伤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让他们在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中淡忘家庭不幸带来的忧伤。
二、发掘单亲孩子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对个别单亲家庭子女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老师应该认识到,改变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操之过急,须有足够的耐心并加以持久的引导和教育。老师也应重视培养单亲家庭子女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例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可安排他们做课代表,以增加和老师同学们交流的机会;对有文艺有特长的,可以在学校活动中安排其表演发挥其优势。只有充分认识并积极发掘单亲家庭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才能更好地遏制和克服消极因素,因材施教使他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三、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说服家长尽责
[论文摘要]所谓单亲家庭,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孩子只跟随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随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亲属)生活,称为单亲。然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单亲,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子女父母双方均健在,也未离异,却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孩子,也把它归入单亲家庭之列。由于单亲家庭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深入地探讨,并为班主任如何作好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
最近,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现象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参与吸毒、赌博和敲诈,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在这部分未成年人中,单亲家庭子女占很大比例,所以单亲家庭子女是易出现问题的隐患人群,关注这部分人群,研究这部分人群的教育,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单亲家庭,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孩子只跟随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随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亲属)生活,称为单亲。然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单亲,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子女父母双方均健在,也未离异,却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孩子,也把它归入单亲家庭之列。这是因为从教育孩子角度而言,仍属“单亲”范畴。所以,我们所提“单亲家庭”可以称之为“广义单亲家庭”。对此我在本班级作了调查,符合这个条件的学生居然占了班级的百分之二十四,在我们这个小集体中就存在这么多的学生。我在1995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亲家庭的学生还没有被放在特殊要求关注的地位,十年以后的今天单亲的学生越来越多,作为班主任已经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这些孩子的身上。我把这些孩子单独规划在一个表格中作了比较分析,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不能够和其他的同学和睦相处,学习没有积极性,成绩普遍中等偏后,性格暴躁或者内向,经常说谎话,做事情容易走极端。这样的学生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往往在班级中有违犯纪律的同学就是这几个,他们对同学怀有敌意,稍微有触犯他们利益的地方,就会表现得非常激愤。作为班主任就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方法。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起点,失去了人格形成的源头,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要帮助他们在这个班级中找寻起点和塑造完整人格。
怎样才能做好这些孩子的工作呢?我们既是教师又是母亲,这样的一个双重身份很利于我们的工作。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到有爱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关爱学生的心灵,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以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我现在的班级中有一名男同学,他是在一年级的下学期转到我们班级的,他的到来打乱了班级的平静。刚刚到班级没有两天,就开始和别的同学打架,当你找他问事情的原因时,他总能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可以说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点也不好。
由于这个孩子在班级比较捣乱,很多家长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陈某某在班级处在比较孤立的地位,而且已经有几名家长联合起来找我,要求把这个学生清理出班级。面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孩子都还很小,都希望有一个纯净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的社会上都不是纯净的,我们怎么能够要求班级如此呢?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适应这个环境,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缺点,但我们不应该因为他身上的缺点多,就说他是坏孩子,我们应该给这样的孩子多一份宽容,多给他一次机会,如果我们都来帮助他,我相信他一定会改掉缺点,让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和你们的孩子都伸出关爱之手……这次的家长会,陈某某的妈妈参加了,她当时就泪流满面,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接下来我在班级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让班级成绩最好的学生金天和他结对子,得到了金天妈妈的全力配合。金妈妈也加入了帮助的行列,她邀请陈某某到家里参加金天的生日。
当陈某某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在班上一起给陈某某唱生日祝福的歌,并准备了礼物,让他充分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鼓励学生多与他交往、谈心,激发他学习的兴趣,提高他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形成关心和爱护他的风气。爱,如同阳光让人间充满温暖;爱,如同春风给班级带来和谐;爱能把一个班变成一个模范班;爱能把顽童变成优等生。做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爱的重要作用和丰富内涵。在和陈某某的相处过程中,我有很多次都想放弃,当别的老师向我告状的时候,当她把别人的眼睛刮伤的时候,当我带着被刮伤的孩子看病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放弃,但我总是问自己“他要是我的孩子怎么办?”因此,要把爱的阳光遍洒给班级每位学生。要真正做到爱生如爱子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现在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陈某某的眼睛中流露出了和他年龄相称的目光,过去的叛逆也慢慢得不在显露,而且课任老师也和我说他好了很多,每每听到这些我都十分的高兴。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方法;家庭环境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偏差特点
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类:
(一)沉默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大多数是家庭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的,孩子无法给予细致的关爱。 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爱和母爱,家庭环境始终处于不和睦状态。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渐渐地养成了孤僻、自卑的性格,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
(二)脆弱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一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晕天昏地。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且特别容易偏科。
(三)品德不良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社交活动繁多,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离异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或互相推委、指责,有时无端恶语相向。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逐渐认识了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认为这些人能给他们温暖,更有“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故此,放学后就直奔“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网吧、游戏机室,深夜都不愿归家。其家长不知道或不愿知道孩子在外面什么地方玩,跟什么人在玩些什么东西。有时厉声的责问,也是容易被孩子的花言巧语和谎话蒙住。有时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危险边缘。这种类型的学生缺乏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教育好单亲家庭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要教育好他们,使他们像正常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主要方法是以爱为动力,以感化为策略。
(一)师情感化:作为一个教师就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并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创造的。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必须得花一定的时间和他们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投入情感,对他们要有爱心、耐心,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做教师的要把他们当作朋友,和他们平等相处,同他们一道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分担他们的痛苦。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亲切的叮咛,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从而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进而走向成功。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这样单亲家庭的学生,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感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使他主动地与老师接近。
(二)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让这样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交朋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他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 单亲家庭学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许多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学生统一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六方面表现突出。周虹、苏宜欢(2014)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与非单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量表的各个方面都很高,尤其是孤独倾向与冲动倾向两方面;许小荣(2013)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表明:在许多不良心理反应中,抑郁孤独、没有安全感、放任逆反、情绪压抑、怯懦自卑等问题极为突出。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会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
初中生正是生理和心理开始发育的年龄阶段,其心理承受与思想观的初步建立正处于初期的关键引导阶段,单亲家庭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同,一般其心理年龄可能会出现超乎年龄水平的成熟、叛逆或者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在失败后也容易将原因归因于外部条件,比如说运气不好、任务难度过大等等;总体性格内向、胆小、叛逆,也抗拒与人沟通。了解单亲家庭的学生,尤其关注这部分中的初中生,了解其心理活动、外在学习行为与品德实践表现的关联性,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正确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1 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环境、教育与家长教育方式等等家庭因素在诸多影响孩子成长因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的和睦与否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性格、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父母双方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婚,在孩子眼中,离婚后都意味着家庭的不完整。离婚不仅是父母的感情破碎,无形中也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孩子失去了完整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双方呵护的关键时期,他们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母爱。借着2014年2~7月在某中学实习期间,笔者对101、201两个班曾进行过单亲家庭专业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约谈等方式来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着比表面看起来更多的心理活动,他们大多数敏感、脆弱,性格偏内向,不太愿意与人沟通,行为方式较为极端。
2 单亲家庭初中生教育困境
2.1 拒绝沟通,孤独内向
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孩子从小便意识到自己与别的小孩子不一样,没有完整的父爱母爱,得不到和别的小孩子一般完整的家庭呵护。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属于内向型的性格,害怕同学知道父母离异,害怕同学嘲笑,害怕开口讲话,总是显得没有底气。他们敏感多疑,总是认为别人不够关注、关心自己,太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没有安全感;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容易自暴自弃,拒绝和人沟通、协调来处理问题,时刻被消极情绪笼罩。例如和同学玩,伤到同学,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老师之后询问原因的时候,他们容易保持沉默,总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拒绝将事情的原委说与别人,内心深处总是在隐藏自己,拒绝沟通、交流。
2.2 反向的价值观,认为读书无用
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步伐,各种畸形的、偏执极端的价值观充斥整个社会大环境,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极端价值观,而单亲家庭的初中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一群人,比起正常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通常家境要差些,单亲家庭通常不可避免和家庭经济困难联系在一起。受到父母婚姻破碎的影响,单亲家庭小孩多少都对婚姻有一定阴影与恐惧,这种阴影投射到其它观念上,他们认为,读再多的书都没有用,人还是不快乐,还不如趁早出去工作挣钱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甚至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享乐主义则体现在家庭相对富裕的单亲家庭学生身上,认为父母对自己造成的不完整的家庭呵护,那就都用父母的钱来偿还。
2.3 喜欢抱怨,认为自己的一切不幸是父母离异造成的
当沉默与消极情绪累计到一定阶段,单亲家庭的初中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便会发生变化,遇到事情,总是习惯于抱怨而不是设法解决问题,在归因原因时,也习惯于将其与他们不幸的家庭环境结合起来,例如,考试考的不好,是因为没有人真正管教自己,没人关心自己。一切自己不好的事情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而不是找自身原因;有的学生性格乖戾、秉性冷漠,和周围的同学相处起来总是难以真正融入其中,他们时常觉得同学们不够关心自己,好朋友只能是自己一人的好朋友,敏感多疑,却将这些性格缺陷全部归因于自身家庭原因。
3 对策
针对单亲家庭初中学生自身存在的这些教育困境,教师应尝试从自身、学生、父母角度、社会与制度等多个层面来进行关注引导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1)对教师来说,应建立师生互信,帮助融入班集体。关心关爱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慢慢让他们打开心房,去掉防备,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教导同学们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不嘲笑、不歧视、不排挤,公平对待每个单亲家庭的同学,使他们能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友爱,尽快融入集体。
(2)对于父母来说,应清楚告知孩子事实,如果父母不离婚,对他们伤害也会更大。父母应该找机会与孩子谈心,告诉孩子父母婚姻相处破碎的事实和其中双方父母的无可奈何,但是应强调离婚并不代表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换一种方式来相处,尽可能的陪着孩子走过这个艰难的阶段,跟他们讲清道理,孩子也会理解的。
(3)学生自身应接受现实,提前体验自主,培养兴趣爱好。对于单亲家庭的初中学生来说,过早的承受了同龄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心态稍显成熟,教师应该从多留意他们开始,多和他们谈心交流,间接地安排给他们一些班干部事务,来锻炼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身也需鼓励自己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4)社会要给家庭贫寒单亲家庭学生给予关爱,组织给予她们自主赚取力所能及的薪资的兼职工作机会。社会层面上来讲,不能单单给贫寒家庭单亲家庭初中生一些物质上的形式主义的关心,例如逢年节期间的送袋米面、送壶油等,而需要一些更为授人以渔的方式,比如成立一个公益心理理疗行动组织,在适时的进行心理干预与开导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一些正规的兼职职位,这样一来,在他们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能有一技之长。
(5)从制度层面上,应控制离婚率。虽然婚姻法有婚姻自由,男女都享婚姻自由的基本权利,但是从单亲家庭对社会、对子女教育等反面来看,弊端显而易见。制度层面上,也应考虑保护单亲家庭子女尤其是初中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身心权利。比如专门培养司法调解员给即将离婚家庭,并规定在其办理离婚手续之前,给予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来考虑、调解。充分考虑单亲母亲的弱势地位,应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